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孩子成長的七大教育需求

發(fā)布時間:2022-02-06 教育孩子誠實的故事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孩子的教育問題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的頭腦需要輸進什么嗎?教育心理學家列出下列7項:

第一,孩子需要學習語言,這是語言教育。

嬰孩一出世,最迫切需要學習的,就是語言。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對他說話,其實就是教他語言。學習母語,對一般孩子來說,都不成問題。正常的孩子,不到6足歲,都能運用母語應(yīng)付日常生活遇到的各種狀況。除了母語,孩子還應(yīng)學一門外語,首選自然是國際語言--英語。精通英語可以擴大一個人的視野,提高一個人成就的上限。學習英語顯然也和學習母語一樣重要和迫切!

為什么說迫切呢?因為語言是一種很奇怪的能力,愈早學習,學習的效果愈好。晚學,不只是辛苦,而且很難學好。還有,對幼年孩子來說,同時學習多種語言,不會互相干擾。對孩子來說,每一種語言都是外來語。另外,孩子學習語言,對他來說,是游戲,不是功課。

第二,孩子需要認識生活環(huán)境,這是知識教育。

孩子所有能接觸到的人、物和現(xiàn)象,他都好奇。最早,孩子對環(huán)境做到能區(qū)別就夠:這個人是媽媽,這個人是爸爸,那個人是叔叔,那個人是阿姨;這是桌面,這是椅子,那是床;這是汽車、這是火車,那是飛機、那是船……孩子逐漸長大,對環(huán)境的認識增多了:媽媽陪我的時間最長,爸爸只有晚上出現(xiàn);叔叔和阿姨很多,便并不常見到……

孩子的好奇心擴大得很快。有些孩子還未認識家、學校和他的國家,他就要認識地球和宇宙了;孩子還會好奇過去和未來;好奇森林里的鱷魚和蟒蛇,也好奇要靠顯微鏡才能看到的細菌和原子。

孩子在他很小的時候,已經(jīng)感覺到環(huán)境可以加以利用:哭了,大人會著急,因此知道哭可以給他帶來方便;火是燙的,最好遠遠躲開,但是控制在火爐里,可以炒菜、燒開水;坐著汽車可以到公園,那你就不必走路……這是孩子最初對環(huán)境的利用觀念。孩子認識環(huán)境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這就是科學發(fā)明的起源。

孩子對環(huán)境的觀察和認識,片面而且膚淺,深入的認識需要大人的幫助,而更深入的認識就非靠讀書不可了。

孩子對他生活的環(huán)境認識越多,他越有自信。幫助孩子有計劃、有選擇地觀察和認識生活環(huán)境,鼓勵他閱讀,孩子將會自信地進入成人世界。

第三,孩子需要發(fā)展想象世界,這是創(chuàng)意教育。

孩子整天玩玩具,他不覺得寂寞,為什么?因為他不覺得玩具是沒有生命的,他認為玩具是他的朋友,它和他一樣,會餓、會渴、會哭、會笑。孩子讀童話故事,或者聽大人講童話故事,他很快融入故事的情節(jié)中,故事里的人就是他自己,或者是他的好朋友。童話故事對孩子來說,不是幻想,是真實的故事。

幻想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現(xiàn)實。孩子從幻想游戲中,學習語言,認識環(huán)境,學習做人做事。幻想對孩子的長大有重要的意義。

孩子的幻想就是人類的夢想?;孟胧莿?chuàng)作和發(fā)明的開始。反應(yīng)遲鈍的孩子幻想世界很窄。孩子的幻想,需要父母的刺激和鼓勵。為什么有些大人會被覺得單調(diào)、乏味?很簡單,他的童年生活的幻想世界太窄--他因為少聽少讀童話故事,而狹窄了他的想象世界,長大成人后,自然顯得較少創(chuàng)意,讓人感到他單調(diào)而乏味。顯而易見的,多讀童話故事,可豐富孩平的幻想世界,增強孩子的想象能力。

第四,孩子需要學習做人做事,這是品格教育。

怎樣和自己相處,怎樣和別人相處,怎樣和環(huán)境相處,這是做人。事情要怎樣進行,才容易達到目標,這是做事。懂得做人做事,他愉快,別人也愉快;相反的,不會做人做事的,他難過,別人也難過。

和自己相處困難嗎?當然,許多大人到老都不懂得怎樣和自己相處;不但別人討厭他,自己也不喜歡自己。不喜歡自己的人,表示他不能和自己相處。

和別人相處得好也不容易。動作、說話少考慮別人,多考慮自己的,在大人世界里處處可見。這種人也許不討厭自己,但是別人人定討厭他。

和環(huán)境相處得好更不容易。因為環(huán)境有所抱怨的話,不會馬上反應(yīng),不會馬上給你臉色。當代發(fā)現(xiàn)環(huán)境不高興的時候,你差不多沒有時間后悔了。隨便丟垃圾袋,隨便砍掉一棵樹,不節(jié)省用水,不節(jié)省用電,不節(jié)省用紙……都是和環(huán)境作對的行為。

人和人在一起,游戲或者工作,都不免有沖突。什么時候堅持己見,什么時候讓步,怎樣讓步,讓多少。這是很難的決定。做一件事情,如果純粹只是一個人的,不妨埋頭苦干,不理別人。做人做事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加,會越來越困擾著孩子。父母應(yīng)該幫助孩子、教導孩子學習做人做事。

第五,孩子需要認識人生,這是生涯教育。

孩子要長大,最后要成為能獨立生活的大人,因此,在童年的時候,多認識不同的人生,就不是哲學上的考慮,而是實際上的需要。

“我長大要做什么?”這一個問題并不困擾著孩子,孩子認識人生,是從看電視卡通和電視連續(xù)劇,講童話故事和連環(huán)漫畫開始。故事中的主角(英雄或者美麗的公主)就是孩子最早認同并想模仿的對象,而主角的冒險經(jīng)歷和神奇遭遇,就是孩子最早想要體驗的生活。

孩子上了學校,課本上的大人物:偉大的科學家、偉大的將軍、偉大的藝術(shù)家、偉大的政治家……是他們另一個認同并想模仿的對象。

當孩子向往的目標鎖定于有限的幾種之后,對他自己,挫折將多于鼓勵;對別人,他將很難識別的方向的成就。顯然,父母有責任告訴孩子:人生之路百條千條,條條道路認真走下去,路上都有許多動人、感人之處;所謂“行行出狀元”就是這種意思。

尊重別人的選擇,努力于自己的方向。只有人生認識廣泛的人才有這樣的胸襟。

第六,孩子需要培養(yǎng)智慧,這是思想教育。

有人累積了許多經(jīng)驗,但是他不能從中得到教訓;有人讀了許多書,但是他不能從中得到心得;有人獲得各方傳來的消息,但是他不能分析和判斷;有人現(xiàn)象呈現(xiàn)在他面前,但是他不能看出意義。這種人,我們便說他缺乏智慧。

什么是智慧?智慧,簡單說,就是創(chuàng)造新東西,創(chuàng)造新觀點的能力。他不但比別人能更快從現(xiàn)象中、消息中、知識中、經(jīng)驗中讀出不同的意義,而且能從中發(fā)展出新的技術(shù)、新的發(fā)明、新的作品、新的觀念。

創(chuàng)意是智慧的表達。許多人認為智慧是天賦。不錯,有一些人的確比另一些人有創(chuàng)意而被認為有智慧。但是,智慧大部分還是靠后天訓練來的。和語言的能力一樣,訓練孩子的智慧,不但要從早,而且要從?。褐笇Ш⒆釉鯓佑^察事物;和別人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看法和做法的時候,鼓勵他表達出來,做出來;更進一步,訓練他非難別人的和自己的觀點,推翻別人的和自己的做法,然后引導他試著發(fā)展新的看法和新的做法。訓練孩子的智慧,當然由小而大,由易而難;孩子小小的發(fā)現(xiàn),小小的發(fā)明,小小的心得,都加以鼓勵。成就獲得肯定是孩子繼續(xù)努力的原動力。

第七,孩子需要培養(yǎng)幽默感,這是氣質(zhì)教育。

滑稽常常被看做是幽默。會說調(diào)皮話的人,會說笑話的人,善于諷刺的人,常常被看做是有幽默感的人。這些雖然和幽默感沾上邊,但是還是不能正確地說明什么是幽默感。什么是幽默感呢?幽默感就是使心情恢復寧靜的能力;幽默感對一個人的作用,很像彈簧對汽車和飛機的作用。汽車有了彈簧裝置,才能在不平的道路上行駛,上下震動不會過于劇烈。飛機有了彈簧裝置才能安穩(wěn)著陸,不致摔壞。

幽默感不管對自己、對別人都是潤滑劑、清涼劑。當你沮喪于或狂熱于某些事情上的時候,幽默感將平撫你的情緒,而回到平日的寧靜。和有幽默感的人相處,富于智慧是你最直接的感受,他的智慧放出來的,是清風,不是熏風;是清泉,不是烈酒;他的智慧不叫你太悲傷、太悲觀,也不叫你太興奮、太樂觀。

幽默感是一個人最高尚的氣質(zhì),是一個人人生最高的境界。這種氣質(zhì)怎樣培養(yǎng)呢?

和培養(yǎng)智慧一樣,幽默感可以從訓練得來。從小訓練,從小事訓練,從小處訓練;多閱讀,多觀察,多思考是訓練的內(nèi)容。幽默感是人生態(tài)度,所以必須從小訓練;嚴肅緊張的孩子長大成人之后也一樣嚴肅緊張。一個人的人生態(tài)度、個人氣質(zhì)形成后是很難改變的。

從小事訓練,從小處訓練,目的在于把幽默感變成孩子的生活習慣,并內(nèi)化成孩子的氣質(zhì)。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交大朋友是孩子成長的需要


很多父母都會發(fā)現(xiàn),孩子都喜歡跟比自己大的孩子玩兒,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的,都是哥哥姐姐的“小尾巴”。這是孩子心理成長的需要,他們要從大孩子或者大人的身上學習到更多的東西,認識更加廣闊的世界。但3歲之前還只是跟隨、旁觀、模仿,一般到了4歲以后,才會樂于跟大人交朋友。

交一個好朋友,對孩子來說,意義重大。寶寶和大朋友交往,除了交際能力,智商情商也有大幅度提高!那么,寶寶如何交好“大朋友”呢?

怎樣交個大朋友?

父母應(yīng)該鼓勵孩子多與大人交往,只是不同的年齡,交往的目的和方式會有所區(qū)別。

A、3歲前——

*培養(yǎng)孩子與人交往的技巧

教孩子見人打招呼,學習禮貌用語;能夠根據(jù)人的年齡、衣著、裝飾等因素準確稱呼;能對包括幼兒園老師、鄰居在內(nèi)的長輩表示尊敬;能微笑待人并用溫和的口吻對人說話等。

*給孩子提供與大人接觸的機會

經(jīng)常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參加各種聚會,邀請親朋來家做客或去別人家做客,讓孩子在不同的社交場所接觸到他形形色色的大朋友。

也不要忽視了父母的“榜樣”作用,通常那些熱情好客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也非常擅長交際,交友廣泛。

*培養(yǎng)孩子“察言觀色”

鄰居家的樂樂是爸爸媽媽的貼心“小棉襖”,當她看到爸爸媽媽臉色不好或喊累的時候,就會很乖巧地自己玩兒,這種時候絕不給大人制造麻煩。

“察言觀色”并非是個貶意詞,它更是一種能力。善于“察言觀色”是學習體諒他人的前提,教孩子如何從臉部表情、動作上來體察他人的心情,尤其要鼓勵孩子具有同情心,這樣會使孩子更受人歡迎。

B、3歲后——

*幫助孩子成為受人歡迎的人

會主動認錯或向?qū)Ψ秸f“對不起”,同時也能原諒別人;如果親人生病,能主動表示關(guān)切;當大人不在家時,能恰當?shù)亟勇牬笕说碾娫?;學會與人商量的初步技巧。

*教孩子如何自我介紹

我有個朋友,給她的女兒做了個小小的名片。女兒叫小雪,名片就用雪花做裝飾,看起來很有女孩子味兒,很可愛。上面有小雪的大名、小名,出生日期,家庭住址、電話,特長愛好等。小雪每每見到新認識的人,不論大人孩子,都會遞上自己的名片。我看見上面寫著“特長:輪滑”,就跟她聊起輪滑,并且告訴她,我不敢玩這項運動,因為我怕摔跤,小雪立刻就跟我有話可說了,我們成了好朋友。

教會孩子主動地向別人介紹自己是打開交往的一條捷徑。孩子最好會說出自己大名是什么,小名是什么,上哪個幼兒園,有哪些愛好,最喜歡吃的食物,最喜歡的動物,最喜歡的人等等。當然,做不做名片就因人而異了。

*鼓勵孩子獨立處理人際關(guān)系

孩子與誰交朋友,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他們的朋友關(guān)系會維持多久,這些是父母很樂于了解和預想的,總是要問這問那,越問越是得不到答案。在與朋友的交往過程中出現(xiàn)了糾紛、沖突,父母也常常是出面幫助解決,這樣就會出現(xiàn)漫畫里的場景——兩個孩子繼續(xù)游戲,父母在一旁打作一團。

人際關(guān)系是最復雜的關(guān)系,在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孩子處理他自己的人際問題,才會使他的人際交往能力進一步提升,結(jié)交更多、更廣的朋友。

成為孩子的大朋友

交往不可能是單方面的行為,我們鼓勵孩子與大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交朋友,在這個過程中,大人的作用不容忽視。

*尊重與愛

耐心傾聽孩子的話,把孩子的快樂看成是自己的快樂,使孩子們樂意把心里話說出來。當孩子委屈、為難、痛苦的時候,親切地詢問、積極的幫助,勝過焦慮與責難。

*理解

大人在孩子面前不一定非要強做出一副無所不能的形象,大人也可以向孩子訴苦,對著孩子落淚,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讓孩子懂得理解他人,包容他人。

結(jié)交大朋友的安全預警

*不鼓勵孩子與陌生人主動交往,除非這個陌生人是在安全范圍內(nèi)出現(xiàn)的,比如朋友家里的其他客人、幼兒園小朋友的親戚等。而且當這些陌生人與孩子接觸的時候,應(yīng)密切關(guān)注。

*告訴孩子,不要搭理那些主動跟他說話、給他食物或要帶他去哪里玩兒的陌生人。

*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身體有些部位是除了父母、長輩或幼兒園老師之外,任何人都不能碰的,即使是認識的人。

孩子需要完整的成長


“完整”不是“完美”,而是多元化的發(fā)展。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給孩子灌輸知識,而在于能夠支持孩子,幫助孩子,讓孩子自然發(fā)展,準許孩子能夠成為自己。這才是教育的核心。

天真:兒童的天真和老人的理智是兩個季節(jié)所結(jié)的果實。

好奇:好奇的目光常??梢钥吹奖人M吹降臇|西更多。

興趣:深廣的心靈總是把興趣的領(lǐng)域推廣到無數(shù)事物上去。

童年是什么時候消失的?

也許童年只結(jié)束于一次偶然降臨的鋼琴考試,而緣起是全社會的藝術(shù)教育潮;也許童年只結(jié)束于一段上了街找不到玩伴的落寞,而緣起是太多的獨生子女都留在家里玩電腦,街心花園也沒了孩子的喧鬧;也許童年只是結(jié)束于進了一所名牌小學,而緣起是優(yōu)質(zhì)教育也教會孩子早早地懂得勝出的必要……

有多少種力量在無情地掠奪著孩子們的童年,而且還是以種種十分高尚的名義!在“一切為了孩子”的托詞之下,追求著成人自己所需要的虛榮,甚至還是依照一些家長的自我補償心理在精心“設(shè)計”著孩子遙不可及的“未來”!

在我們成人世界里,今天還有多少人能夠像魯迅先生那樣,為曾經(jīng)撕毀過弟弟的一只風箏而深深地懺悔?“讓我們蕩起雙槳”、“我們像春天一樣,來到花園里,來到草地上”、魯迅先生筆下的挖何首烏、采桑葚……的童年生活,在今天的孩子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

我們不給孩子們以地球,卻去教他們地理;不教他們語言,卻去教他們語法。他們渴望的是敘事詩,供給他們的卻是編年的史實和日期……最可悲的是,在這些孩子中,有許多人早已習慣了這種了無生機的童年生活,并漸漸地認同了這是必須付出的“成長的代價”。

教育理論家周貝隆先生曾經(jīng)一針見血地指出:“足夠的閑暇、玩耍,不但是青少年享有美好童年和青春的天賦權(quán)利,也是現(xiàn)代教育的特點?!蔽┯衅卟实慕鹕耐辏恳粋€成年人都有推卸不了的一份責任,那就是——放牧孩子的心靈,把童年還給孩子。

讓孩子完整的成長,而非完美。

孩子考試分數(shù)高了,家長就喜上眉梢,認為孩子學習下功夫了,進一步推論孩子懂事了,在學校各方面表現(xiàn)肯定差不到哪里去,于是,各種獎勵接踵而來。反之,若分數(shù)下降了,家長就覺得孩子“不爭氣”、“沒出息”,進而推論出孩子“太笨”、“沒有希望”,甚至得出成績都不高,道德品質(zhì)、行為習慣方面肯定也表現(xiàn)不好。家長的這種做法,讓孩子覺得,高分數(shù)、高名次能帶來老師的喜歡、同學的佩服、家長的自豪;低分數(shù)、低名次則只會讓老師不重視、同學看不起、回家受懲罰。如此一來,孩子為分數(shù)而學習、以名次為目的競爭求勝,也就理所當然了。

曾看過這樣一段話:“平凡并不等于平庸。很多人對平凡不屑,整天就想著成功,成功教育,成功宣傳,鋪天蓋地,仿佛人生只有成功才有意義?!北绕鹨粋€孩子個性的全面發(fā)展,家長往往更重視孩子能否考上好學校,學校更關(guān)心的是多少學生能考上,政府關(guān)心的是哪所學校考得好?!?/p>

什么是完整的成長?家長、學校沒時間知道,也似乎沒必要知道,因為只要考了高分就說明是優(yōu)秀的、成功的。至于孩子是否能夠完整地成長,沒有人關(guān)心,甚至連孩子自己也不會在意。就這樣,孩子完整成長的權(quán)利被活生生剝奪。一把椅子缺一條腿不完整,我們的身體缺少一個部位也不完整,教育和學習只有一個動機也是不完整的。

“完整”不是“完美”,而是多元化的發(fā)展。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給孩子灌輸知識,而在于能夠支持孩子,幫助孩子,讓孩子自然發(fā)展,準許孩子能夠成為自己。這才是教育的核心。

注重孩子心理需求 年輕父母和孩子共成長


現(xiàn)在的年輕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與老一輩教育孩子的方式大有不同。但幾乎每一個人都要面臨成為父母的角色轉(zhuǎn)換問題。對年輕父母來說,更重要的是要重新認識自己,認清自我的角色。

發(fā)現(xiàn)孩子說臟字 年輕父母開始有意識地改變自我

“有一天我畫工程圖時,漫不經(jīng)心地把筆含到嘴里,扭頭一看,發(fā)現(xiàn)兒子也像我一樣,叼著鉛筆頭。我還怎么告訴他含鉛筆頭不好?告訴他那上面有很多細菌?”說起快四歲的兒子,家住湯穎感嘆,“如今對言傳身教這四個字有了深刻體會”。

有一次,兒子動她的化妝品,她過去制止,兒子非但不聽,反而繼續(xù)。湯穎立刻提高了嗓門,結(jié)果兒子突然拍了一下桌子,“你以為自己了不起啊”。

“后來想想,我和他爸平時說話都很大聲。”湯穎回憶道。

“我們開始注意,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以好的形象出現(xiàn)。當我們說話不再大喊大叫,兒子也開始待人有禮貌了?!?/p>

27歲的侯捷捷說起女兒的教育問題同樣深有體會。有一次,侯捷捷的母親把外孫女從幼兒園接回家,在小區(qū)里遇到一些鄰居,大家夸獎了孩子幾句。母親就讓其中一個阿婆考考外孫女英語單詞,小姑娘馬上就問那位阿婆會不會英語。當那位阿婆回答不會時,小姑娘居然沖著那位阿婆說,“靠,你好笨啊。”當時在場鄰居都愣了,侯捷捷的母親很尷尬。

“我在孩子面前注意言行舉止,但她爸爸就不拘小節(jié)。結(jié)果,女兒跟爸爸學了,還跟老人家這樣說話?!焙罱萁莘此己蟀l(fā)現(xiàn),如果家長中只要有一個在孩子面前說粗口,孩子肯定會跟著學,“孩子哪會理解說粗口是很不對的”?

“有一次喂她吃飯,她邊玩布娃娃邊吃,結(jié)果嘴里就蹦出一句國罵來。問她,她說是跟爸爸學的?!闭f到這兒,侯捷捷又好氣又好笑。

“我當爸爸有5年了,對于爸爸這個身份來說,我和兒子是一樣大的?!辟F陽的張鈞表示,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很多時候,父母怎么做比告訴孩子該如何做更好。

張鈞以前有時會闖紅燈,但有了孩子后,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違反交通規(guī)則,于是開始遵守規(guī)矩。

29歲的徐先生前年作了父親,對于兒子,他準備實施溫和教育,盡量不采用體罰的方式?!昂⒆邮峭ㄟ^觀察大人來學習行為舉止的,當你在孩子面前揮舞拳頭時,就該想想當他生氣的時候,你希望他怎樣做,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歡打人。”

徐先生有這番感悟是源于自己的經(jīng)歷。他小時候犯了錯,父親就會一巴掌扇過來或者踢一腳,中學時代,徐先生在學校常打架,直到那時,他的父親才意識到總打罵孩子帶來的問題。

一所小學的楊小娟老師任教的班上有一位學生愛打別的孩子。每次楊老師找他來辦公室談心,這個學生都會“虛心接受”,承認自己打人不對,并向小朋友說對不起?!暗^不了幾天,老毛病又會犯。”楊老師家訪后才知道,這個學生的父親就是用棍棒、拳腳教育孩子的。

“大人的一舉一動,孩子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愛打人的孩子大都有一個愛打人的家長?!毙煜壬f。

年輕父母更注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要

在孩子出生之后,家長王珍開始每天寫“寶寶成長日記”,密切關(guān)注寶寶的成長。比如女兒第一次叫媽媽,女兒第一次走路,女兒第一次去舞蹈班,女兒第一次在少年宮跳舞,女兒第一次和學校的小朋友去香港參加舞蹈比賽……“這是寶寶的成長日記,也是我的成長日記。”

“我小時候,父母哪有時間給我們寫這些啊?!蓖跽湔f,過去的父母大多關(guān)心的只是孩子身體好不好、學習好不好,很少顧及孩子的心理需要,這是非常欠缺的?!皬哪撤N程度上說,對孩子成長、發(fā)展的關(guān)注,也促進了父母的成長,父母和孩子的成長也涉及心理需要的成長?!?/p>

王珍說自己這代人當了父母之后,都認識到要讓孩子健康成長,父母除了做好榜樣之外,還要考慮到孩子的心理需求、精神需要,“我們單位里的幾個同事閑暇時常聊起孩子的教育問題,很有共識?!?/p>

對于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年輕父母來說,往往具有一個共性,那就是知識水平較高,關(guān)注信息較多。這些年輕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成長、發(fā)展也會付出更大的心思和精力,“因此有時我們會看到,這些年輕父母的身上會表現(xiàn)出一種對孩子教育的極大焦慮?!?/p>

某位媽媽表示,她非常支持年輕父母注重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做法,“這是很好的現(xiàn)象,說明新一代年輕家長已意識到自己的家長角色?!?/p>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孩子社會化過程的第一步,因此要特別注意家庭教育。”

現(xiàn)在的年輕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與老一輩教育孩子的方式大有不同?!暗珟缀趺恳粋€人都要面臨成為父母的角色轉(zhuǎn)換問題。對年輕父母來說,除了要了解孩子的想法、思考的方式,了解孩子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以外,更重要的是要重新認識自己,認清自我的角色。”

幼兒教育育兒知識:孩子的精神需求


幼兒教育育兒知識:孩子的精神需求

爸爸媽媽的愛

我們中國人是一個比較含蓄的民族,相較于國外家庭愛的教育來說,我們確實是做的不夠。沒有一個家長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我們卻很少表達。家長們總是以為孩子能自己“悟”到我們的愛,無論是百依百順的溺愛,還是眾星捧月的寵愛,我們要么不說,要么說出來像道德綁架:“你看我們?yōu)槟愀冻隽诉@么多,你應(yīng)該……”。這不是我們要表達的,這也不是孩子所需要的。突然轉(zhuǎn)變習慣,參照外國家庭表達愛會讓人感動很別扭,爸爸媽媽們可以從一些小的細節(jié)開始慢慢改變,比如臨睡前的一個吻,受了委屈時一個溫暖的懷抱,回家時的一個問候,還有一句“爸爸媽媽愛你”的日常表白。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是能讓孩子保持樂觀積極的愛意表達。爸爸媽媽的教育和引導年輕的時候我們不喜歡熊孩子,有了孩子之后我們都希望TA不要變成別人眼中的熊孩子。我問過很多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為什么要這么做,他們的回答令人吃驚:我一直這樣,爸爸媽媽也沒說什么。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需要家長提供一些為人處世的規(guī)則,以使其懂得凡事不能為所欲為,以及自我約束的重要性。這些教育卻不能是生硬的。孩子對是非其實是很敏感的,只要家長加以引導,孩子是非常樂意接受的。同時還能增加親子間的交流溝通,家長們一定要多加注意哦。

爸爸媽媽的陪伴

據(jù)調(diào)查,60%以上的孩子,和家長在一起游戲的時間平均每天不到半個小時,20%的孩子不到15分鐘,另有近20%的孩子在一天之內(nèi)見不著家長。對于孩子們來說,再多的玩具,再好的保姆,再高檔的幼兒園也代替不了爸爸媽媽。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時間來和孩子在一起盡情地玩兒,要讓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終是第一位的,在玩兒的時候,你一定要愉快地享受而不是應(yīng)付,讓他知道你非常樂意與TA在一起。

爸爸媽媽的尊重

這里我們討論的尊重有兩種,一種是生理上的尊重,另一種是心理上的尊重。有的家長,會把孩子的小秘密當做笑話對別人講,有時候家長覺得“沒什么”的一些小事,在孩子眼里卻很重要或難以啟齒。家長們對孩子的一些良好行為通常不能給予適當而及時的稱贊,而對孩子的錯誤,總是不分場合地過分指責和嘲笑。這種行為會深深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不要輕易違背與孩子之間的承諾,一些“無關(guān)痛癢”的小事可能給孩子留下陰影。家長應(yīng)該尊重孩子們的選擇,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大到學什么樂器報什么興趣班,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經(jīng)歷,既然給了孩子選擇權(quán),那么就要尊重他們的意向和選擇。尊重意味著你必須將孩子看成是獨一無二的“這一個”,允許孩子發(fā)展自己的愛好和追求。尊重他的個性,不要什么都替他做主,多對孩子伸出拇指而不是食指。

爸爸媽媽的笑

可能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你常常在家里板著臉。中國的傳統(tǒng)使很多父母覺得,在孩子面前就應(yīng)該嚴肅,這樣才有威嚴,其實,愛笑的父母會讓孩子看到生活輕松和愉快的一面,讓他們對生活充滿信心。孩子很敏感,一直板著臉不利于親子間的交流,即使是無意識的。不要總是對孩子一本正經(jīng),笑聲能讓他們更加熱愛生活。

孩子的成長需要拼爹嗎?


期中考試后第三天,兒9歲,三年級,他告之我說,“明天,要開家長會,老師說,必須要帶一支筆。”

其實不是家長會,沒有往常的通告、總結(jié)、家長代表講話。確切的說,這是一場考試,面對家長的考試,或者是一次調(diào)查。

題目簡單,直接,都是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

第一題是這樣的:“你家有藏書嗎?有多少冊?

“有多少?不太清楚了?”我摸了摸腦袋。

已經(jīng)有好幾年沒逛過書店,也沒有認真地讀完一本書了。這些年來,房子倒是寬敞明亮了些,但曾經(jīng)夢想的書房,卻最終泡了湯。家里那些書籍,是剛工作那陣子買的,現(xiàn)在,被遺忘在角落里,滿是塵埃。

“隨便填個數(shù)字罷,現(xiàn)在,誰還正兒八經(jīng)地坐在書房里看書啊,要想了解信息,電腦、手機里到處都是?!蔽以谛睦锏喂林?/p>

沒想到緊接著的第二題竟然是:“哪些書是你讀完的?你還記得主要內(nèi)容嗎?你和孩子討論過書里面的故事情節(jié)嗎?”

我的汗一下子掉了下來。

這些年來,我把主要的精力都花在了工作和孩子的培養(yǎng)上,沒心思完整地讀過一本書,也沒有和孩子聊過多少書中的故事。

第三道題:“你陪孩子去過哪些地方,你和孩子一起照過像嗎,?”

第四道題:“每周有幾天,你能和孩子共進晚餐?能和孩子歡樂時光?”

第五道題:“你能說出孩子的幾個同學?你知道孩子最喜歡和最討厭?”

第六道題:你埋怨過父母嗎?你有不講原由的責罵過孩子嗎?你消極面對工作中的加班嗎?

……

我努力回憶著,這九年間,和兒子相處的點點滴滴,回味著,這些年來和兒子互動的頻率,我已然汗流浹背。

其實,題目都是和孩子互動的的小細節(jié),我也留意了一下身邊的家長,但很多家長,還是被難住了,或者說是被震住了。在這些簡單的試題面前,我們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在孩子的成長和教育中所擔負的角色定位,都一一呈現(xiàn)出來了。

交卷后,班主任走上了進臺,一臉的意味深長:

“與其說,這是一次考試,不如說是一次問卷、一項調(diào)查。其核心是:在孩子的成長中,作為孩子父母的我們,會帶給孩子一些怎樣積極向的的情緒,或者會給孩子帶來消極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若是每天堅持閱讀半小時,孩子也會拿起書本來,你若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讓座,孩子也會適時站起來,把位子讓給老奶奶,你若堅持每天對你的爸媽送上一杯茶,有一天,孩子也會給你遞上一杯溫暖身心的茶?!?/p>

“其實,孩子的成長,就是“拼爹媽”的時代,但這個“拼”,拼的是,我們是不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父母,是不是一個以身作則的好榜樣?拼的是,我們有沒有為他培養(yǎng)一個好的習慣,是不是和他建立了一個健康和諧的親子關(guān)系?拼的是,我們?yōu)樗蛳铝嗽鯓拥幕A(chǔ),為他指明了怎樣的方向?!?/p>

所以,我的結(jié)論是:作為家長的我們,給你的孩子樹立什么樣的生活狀態(tài),將深層次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我的話完了,感謝你們今天能參與這次活動,但愿你們有啟發(fā),在孩子的教肓方面,在自己人生的旅程之中?!?/p>

最后,班主任,面對我們,深深鞠了一躬。掌聲如潮的響起來。

聽到這兒,我終于意識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自己的角色定位,很不到位。換句話說,自己很多時候只在意孩子的成長,而忽視了作為父母自身的提高,忽略了自身一言一行對孩子的潛移默化,耳濡目染。

這次考試,真的一下子考進入了我的靈魂深處,讓我更明白了一個父親對孩子的責任,幸運的是,這明白還不是太晚。

是的,我們也許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但對孩子來說,我們就是他的啟蒙老師,就是他的成長過程的標尺和榜樣,就是他人生路上永遠亮著的那盞燈。千萬不要小看了自己的正能量,我們牽著的他的小手往哪個方向走,那很可能就是他的未來,他的明天。

所以,請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別讓我們的孩子,從我們這里沒有得到任何可“拼”的資本。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擁抱


擁抱寶寶是一種良好的親子溝通方式。一個孩子一天需要4次擁抱,才能存活;8次擁抱才能維持;16次擁抱才能成長。

寶寶的情感表達方式最簡單,也最直接,對他來說,最好的表達愛他的方式就是去擁抱他。通過親一親、抱一抱,告訴他你對他的愛,他就能夠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并且會給予回報。

研究顯示,嬰兒期缺乏擁抱的寶寶會愛哭、易生病、情緒易煩躁;而經(jīng)常被觸摸和被擁抱的寶寶,其心理素質(zhì)要比缺少這些感受的寶寶健康得多。

擁抱寶寶有4大好處

1.對寶寶的大腦發(fā)育具有重要作用

大人摟抱、觸摸寶寶,與寶寶身體親密接觸,對其大腦發(fā)育有著重要意義。每當你抱起寶寶,輕柔地觸摸他的身體,親親他胖嘟嘟的小臉蛋,摸一摸他的小腦袋、捏一捏他可愛的小腳丫,這些都是在“撫觸”他的心靈。你每一次撫觸,寶寶的大腦就接受了一次良性的刺激,而這些刺激能促進寶寶智能的發(fā)展。

2.讓寶寶感覺到安全

溫柔的擁抱和撫觸能讓煩躁中的寶貝安靜下來,減緩壓力。寶寶只有在平靜時才有探究環(huán)境的興趣,才能把周圍一切事物當作探索的對象,在探究中學習。

3.促進寶寶健康成長

心理學家指出,擁抱有利于緩解寶寶的沮喪情緒,提升免疫系統(tǒng)的效率。許多兒科醫(yī)生發(fā)現(xiàn),擁抱和撫摸還有助于促進寶寶的身體發(fā)育和疾病治療。

4.促進親子依戀關(guān)系的建立

爸爸抱著寶寶,用胡子輕輕扎扎他的小臉,把他舉得高高的,或者讓他在脖子上“騎馬馬”,會讓寶寶感覺到爸爸的堅強有力。而媽媽抱著寶寶,給他講故事,等他瞌睡的時候給他唱搖籃曲等,會讓他感覺到媽媽的溫柔。你們也在擁抱寶寶的過程中感受到寶寶的乖巧與可愛,而在這種親子互動中更易形成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

寶寶何時需要擁抱?

一天中必不可少的三次擁抱:

早晨醒來第一次擁抱

寶寶在睡了長長的一夜醒來,給他一個擁抱,問候?qū)殞氃缟虾?,睡得香不香,然后給他穿衣起床。

下班回家第二次擁抱

你在外工作了一天,寶寶一天沒有見到你,更需要你一個大大的擁抱來彌補這種長時間分離帶來的親子想念。

寶寶睡前第三次擁抱

在寶寶睡前親親他的小額頭,親子之間互道晚安,寶寶帶著你擁抱的余溫,一定能美美地睡個好覺。

每天接送寶寶上幼兒園時:

把寶寶送到幼兒園,意味著他要和你分開一整天,此時給他一個擁抱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他的分離焦慮感。晚上接寶寶離園,親子之間由于較長時間的分離,也需要一個溫暖的擁抱。

特殊時期更需要擁抱:

寶寶焦躁不安時、生病時、受了委屈時、被別的小朋友欺負時……這些特殊時期,你的擁抱能減緩寶寶的焦躁感,減輕疾病帶來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轉(zhuǎn)移寶寶對病、痛、委屈等的注意力。

擁抱寶寶有講究

擁抱寶寶如此重要,你絕對不能敷衍了事地隨手一抱,擁抱也不只是簡單地雙臂抱緊他,要知道,擁抱寶寶的過程實質(zhì)是給他心靈以滋養(yǎng)的過程。

擁抱寶寶時,你可以給他感興趣的東西,如媽媽的乳汁、溫柔的撫觸、好聽的歌謠等,同時輔以柔和的目光,注視他的眼睛,讓他知道你在關(guān)心他、關(guān)注他,讓他知道你最了解他、最愛他。

從現(xiàn)在開始,敞開雙臂,溫柔地擁抱你的小寶貝吧!

相關(guān)推薦

  • 交大朋友是孩子成長的需要 很多父母都會發(fā)現(xiàn),孩子都喜歡跟比自己大的孩子玩兒,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的,都是哥哥姐姐的“小尾巴”。這是孩子心理成長的需要,他們要從大孩子或者大人的身上學習到更多的東西,認識更加廣闊的世界。但3歲之前還...
    2022-01-05 閱讀全文
  • 孩子需要完整的成長 “完整”不是“完美”,而是多元化的發(fā)展。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給孩子灌輸知識,而在于能夠支持孩子,幫助孩子,讓孩子自然發(fā)展,準許孩子能夠成為自己。這才是教育的核心。 天真:兒童的天真和老人的理智是兩個季節(jié)所...
    2021-01-25 閱讀全文
  • 注重孩子心理需求 年輕父母和孩子共成長 現(xiàn)在的年輕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與老一輩教育孩子的方式大有不同。但幾乎每一個人都要面臨成為父母的角色轉(zhuǎn)換問題。對年輕父母來說,更重要的是要重新認識自己,認清自我的角色。 發(fā)現(xiàn)孩子說臟字年輕父母開始有意識地...
    2022-02-01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關(guān)注孩子交往的需求 早晨,晨間活動前,孩子們在玩區(qū)角自選游戲,每個小朋友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玩具,大家都比較安靜而有秩序的玩著。 “老師,老師,陽陽他搶我的玩具!”這時,一個軟軟的聲音傳來。我循聲望去,原來是我們班的“乖乖...
    2021-06-07 閱讀全文
  • 孩子的成長需要風雨,需要挫折 近期聽聞一位13歲的初中女生因為一點矛盾和委屈就想不開跳樓自殺的消息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也為孩子這么不珍惜生命而感到痛惜。一個花季少女就這樣靜靜地離開了,這是什么原因?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經(jīng)不起一點批...
    2021-02-05 閱讀全文

很多父母都會發(fā)現(xiàn),孩子都喜歡跟比自己大的孩子玩兒,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的,都是哥哥姐姐的“小尾巴”。這是孩子心理成長的需要,他們要從大孩子或者大人的身上學習到更多的東西,認識更加廣闊的世界。但3歲之前還...

2022-01-05 閱讀全文

“完整”不是“完美”,而是多元化的發(fā)展。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給孩子灌輸知識,而在于能夠支持孩子,幫助孩子,讓孩子自然發(fā)展,準許孩子能夠成為自己。這才是教育的核心。 天真:兒童的天真和老人的理智是兩個季節(jié)所...

2021-01-25 閱讀全文

現(xiàn)在的年輕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與老一輩教育孩子的方式大有不同。但幾乎每一個人都要面臨成為父母的角色轉(zhuǎn)換問題。對年輕父母來說,更重要的是要重新認識自己,認清自我的角色。 發(fā)現(xiàn)孩子說臟字年輕父母開始有意識地...

2022-02-01 閱讀全文

早晨,晨間活動前,孩子們在玩區(qū)角自選游戲,每個小朋友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玩具,大家都比較安靜而有秩序的玩著。 “老師,老師,陽陽他搶我的玩具!”這時,一個軟軟的聲音傳來。我循聲望去,原來是我們班的“乖乖...

2021-06-07 閱讀全文

近期聽聞一位13歲的初中女生因為一點矛盾和委屈就想不開跳樓自殺的消息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也為孩子這么不珍惜生命而感到痛惜。一個花季少女就這樣靜靜地離開了,這是什么原因?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經(jīng)不起一點批...

2021-02-0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