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孩子過早成為“小大人”
發(fā)布時間:2021-12-14 小麻雀教案 幼兒小故事 教育孩子筆記孩子應該是可愛無邪、天真爛漫的,然而,如今的兒童越來越顯老成,他們的言行舉止之成熟,時常讓大人嚇一跳。對此,心理專家提醒,別讓孩子成為“小大人”。
現(xiàn)在生活中,有不少老師和家長抱怨孩子越來越會“揣摩大人的心思”,“投大人之所好”,常常表現(xiàn)出一些超越他們實際年齡的行為。對此,專家解釋說,這是“兒童成人化”的行為表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還常常表現(xiàn)在孩子的成人化消費與裝扮、成人化愛好、心理早熟等方面。
兒童成人化是好是壞呢?專家認為,個體的心理成長、成熟是需要過程的,兒童成人化現(xiàn)象說明孩子的心理成長出現(xiàn)跨越,那些不符合他們實際年齡的行為也恰恰超出了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專家指出,孩子處于幼年時,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形成,為人處世也不存在有自己的風格、習慣,他們對是非曲直并沒有那么清晰的判斷,做出的行為基本上是處于完全的模仿。若過早地被社會復雜事物影響,而丟失了兒童本該具有的探索心理、游戲心理等,將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甚至會引發(fā)心理疾病。
造成兒童成人化現(xiàn)象的原因有很多,可歸納如下,首先是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談舉止時時刻刻在影響著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若家長經(jīng)常談及功利關系、社會復雜現(xiàn)象,而忽視對孩子的正面引導,往往容易催生兒童成人化現(xiàn)象。第二,是孩子生活的小環(huán)境對他的影響。
比如,老師常常會表揚哪位同學能考慮他人、能力強、懂事等,孩子就會以此來要求自己,希望能夠得到老師的肯定。還有就是社會媒體的宣傳甚至過度渲染催生了孩子的成人化表現(xiàn)。如很多綜藝節(jié)目,小朋友們穿著時尚,模仿明星表演節(jié)目;天才兒童,10歲就能考上大學,出版小說等。無形中影響了孩子的價值觀,使他們從崇拜漸漸到模仿。
怎樣避免孩子過早地成人化呢?專家給出如下建議,第一,家長對孩子要有正確引導,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經(jīng)常帶孩子參加各種活動,使其在游戲中、在親身經(jīng)歷中得到鍛煉、成長。第二,學校要重視孩子的各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尤其不要忽視心理的針對性輔導。第三,社會上的教育組織應該多關注兒童的心理教育,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此外,專家還建議,小朋友們不要過多地自我要求,應多與同齡的小伙伴相處,融入自己的小環(huán)境,多參加文體活動,健康成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從小注意避免成書呆子
小學時,皓皓很懂事,學習之余還幫做家務,但父母覺得沒必要。
初中時,皓皓在父母高壓下,學習優(yōu)秀,讓父母覺得非常有面子。
高中時,皓皓學習居優(yōu),但不善言談,只知死讀書,父母很憂心。
孩子成績太好了———這是羅舒莉(化名)的煩惱,盡管在很多人看來有些“矯情”,甚至可能會讓某些家長恨得“牙癢癢”,但對于羅舒莉,卻是實實在在的著急上火。“孩子一門心思只知道學習,其他啥都不關心,這可咋辦?”
兒子成績好父母掙足了面子
羅舒莉的兒子皓皓,在九龍坡區(qū)某重點中學讀高三。從高一開始,皓皓的成績就一直排在班里前五名,老師們都說,以皓皓的成績,上重點大學,絕對沒有問題。
“說實話,兒子特別聽話,學習上從來不用我們當父母的操心。”羅舒莉說,皓皓上小學時,就是非常懂事和孝順,學習之余偶爾還幫著做些家務。
但羅舒莉覺得,男孩子做家務,完全沒有必要。為了能使兒子一心只撲在學習上,她舉了很多別人考上大學后才能擁有一切的例子,并且告訴皓皓,如不好好學習,長大后就沒有飯吃,就得像乞丐一樣,拿著破碗到處討飯吃。
慢慢地,皓皓變了,放學后就到自己小屋里,家務事也不幫忙了。果然,皓皓的成績變得越來越好了。
從小學到初中,兒子的優(yōu)秀,讓羅舒莉在親朋前掙足了臉面。她不止一次教導兒子,“寶貝,你現(xiàn)在的任務,就是專心學習,其他都不用管?!?/p>
兒子沒主見 父母這下很無奈
隨著年齡的增長,羅舒莉發(fā)現(xiàn),除了一門心思讀書,皓皓幾乎是個沒有任何主見的孩子。
周末時,皓皓從學校回家,吃晚飯時看新聞,羅舒莉和老公常就國家大事發(fā)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每當她問兒子的意見,皓皓不是說“不知道”,就是說“沒意見”,“反正高考又不考?!?/p>
有一次,皓皓的表哥來家里,問皓皓有什么理想。皓皓不假思索的說:“考個好大學?!北砀缃又鴨柨忌虾竽?,這下,難著皓皓了。想了一會,皓皓說,不知道、沒想過,考上再說。
“問他大學想學什么專業(yè),他就說我們覺得哪個好他就上哪個,反正他只負責考出個好成績就行,其余的都聽我們的?!眱鹤拥幕卮?,讓羅舒莉夫妻倆覺得特別無奈。
兒子像機器 父母愿他學習差
有時候,羅舒莉覺得,兒子就像是工廠生產(chǎn)出來的一個典型的標準機器零件。不善言談,只知道死讀書,在生活上不會變通,平時沒什么興趣愛好,也沒有什么朋友,只知道為學習而學習。
“我真的擔心兒子這樣的性格,即使考上清華北大也找不到工作,即使找著工作也不能獨立的面對以后的人生道路?!绷_舒莉想,如果真變成那樣的話,她寧愿自己的兒子學習不好,但是有自己的想法和個性,至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缺少什么。
皓皓的爸爸宋先生說,因工作忙,兒子的教育問題,幾乎都是妻子在負責,再加上高中以后皓皓開始住讀,自己平時與兒子的交流也不是很多?!艾F(xiàn)在的家長,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好。要說因為孩子成績太好而煩惱,別人肯定覺得我們有毛病?!钡F(xiàn)在,宋先生覺得,妻子的擔憂不無道理?!鞍?,我們做家長的,孩子成績不好要擔心?,F(xiàn)在成績太好了,還是擔心?!敝貞c晨報記者林祺
為人父母,當然要“望子成龍”,但望子成龍不是追求外在的功利,更多的是通過有要求又有關愛的陪伴,幫助孩子形成健康人格;通過合適的期待,激發(fā)孩子的成就動機。這樣的陪伴過程,本身不僅是幫助孩子提高生命質(zhì)量,也有助父母自身的成長和生命質(zhì)量的提高。
本單新聞中皓皓的父母,他們望子成龍的做法,只是一味的關住孩子,從而關住了孩子的興趣發(fā)展,關住了孩子的個性成長,關住了孩子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他們的這些做法,并沒有真正做到關注孩子。最終,將孩子關成了“籠中龍”,適得其反的教養(yǎng)效果,最終也只能讓他們徒添煩惱。
專家聲音:不要只盯著孩子的成績
“孩子的問題,多半是家庭的問題、家長的問題?!鼻嗌倌晷睦韺<屹R小燕說,孩子的個性能力,需要父母們從孩子小時候就進行有意識地培養(yǎng),而不應只盯著孩子的成績。如家長一味強調(diào)學習至上,孩子要么是學習動力不夠,要么會學習動力過剩,都會造成消極的結果。
2~3歲是一個人發(fā)展自主性的關鍵期,這個時期,需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探索,去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如父母不夠尊重或者管得過于嚴格,孩子往往失去發(fā)展的機會。而小學是孩子建立自信心的關鍵期,但往往社會上對孩子的評價很單一,學習好才是好。因此,孩子也會盡可能地努力學習課程,對其他方面的興趣就會減少。
避免五句話 成為完美媽媽
做了媽媽,女人身上便會散發(fā)出一種母愛的光輝。不過,初為人母,也會有一點點惶恐,不知道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媽媽,于是備感壓力。她們開始和其他媽媽比較,開始對孩子備加呵護。想成為完美媽媽,這些原本好意的家長最終卻多以給孩子壓力過大,傷害了孩子。
怎樣才能避免自己和孩子陷入這種困境?首先,你必須明白自己的動機――你為什么愛比較,或者她們?yōu)槭裁匆c你比較?想走出這種不良的怪圈,你還必須學會,破譯一些帶有攻擊性語言當中的真正含義。是故意還是非故意?是挑釁還是僅僅表達一下自己的優(yōu)越感?對于以下五句話,無論你是這些話的傳播者還是這些話的聽眾,不妨反省自己。
孩子是我的頭等大事
媽媽口頭禪:“我和我的孩子特別親密,這遠超過其他家長和他們的孩子。因為我花費了更多的時間與他在一起,愿意為他做出更多的犧牲?!?/p>
如果這是你的口頭禪:一般來說,說出這話的媽媽是想表達自己道德的優(yōu)越感。你想證明,自己花了很多時間與孩子在一起,所以你得到與孩子親密無間的感情,是個好媽媽。但事實是,你又怎知別的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就少于你呢?而且陪伴孩子的時間越長不等于你就會和孩子的關系更親密。有時甚至會招來孩子的逆反心理,或者使你的孩子缺乏獨立性。
如果你是個聽眾:如果別的媽媽說出這樣的話來,你的第一反應肯定也是滔滔不絕地向她表明在生活中為孩子做的犧牲。這也是許多其他媽媽們的通常反應。但更正確的作法是:深呼吸,微笑傾聽,盡量保持沉默,因為你根本無須向她證明你自己。因為愛孩子的方式有千萬種。
我是最懂我的孩子,最會為他做最佳打算的那個人
媽媽口頭禪:“我是唯一那個了解我孩子,真正為他考慮,對他好的那個人。只有我,才會真正對他好,把他的需求放在心上?!?/p>
如果這是你的口頭禪:如果你說這種話,就會讓那些不同意你觀點的人,被看作是一些忽視你孩子需求,違背你孩子意愿的人。盡管你覺得你最了解你自己的孩子,超過他的老師和其他人。但事實上,你只了解自己孩子的某些方面,比如,在學校里,在運動場上,在課外活動里。而且他們的了解未必就比你的了解更沒價值。
如果你是聽眾:在如今人人都想當完美家長世界里,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發(fā)掘他們的潛力加以培養(yǎng),那么你將是一個不負責任的家長,但凡事都怕極端,如果你自認為非常了解他,事事都為孩子安排好,那么你的孩子將變得沒有選擇和判斷能力。相信這肯定不是你想過的結果。
作為家長,我的任務就是保護我的孩子
媽媽口頭禪:我要時時刻刻在他身邊保護和幫助他,無論他是受到來自身體上的威脅,還是在他挫敗、受到不公正懲罰的時候。
如果這是你的口頭禪:家長是一把保護傘,替孩子擋風遮雨。這是種責任,但更多的時候,過分地保護卻也讓孩子們開始學會逃避失敗、失望、懲罰,這一切也許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但當你在用錢讓他升級、或者多些機會時,你是否想過,這是在阻止自己的孩子變得更有承受力。作為家長,應該陪在孩子身邊同他一起經(jīng)歷挫敗,并一直鼓勵他。如果你總是保護你的孩子免于失望和失敗,那么你是在阻礙他的成長以及挑戰(zhàn)生活的能力。當你的孩子盡了最大的努力,仍然失敗時你才需要介入。并且只是安慰和鼓勵,而不是親自上陣為他解決問題。這樣他才能從失敗的經(jīng)歷中悟出教訓,并慢慢地成長。
如果你是聽眾:要特別留意這樣的宣言,因為盡管大部分講這話的人都沒有意識到,她其實是在告訴你,她不能讓自己的孩子經(jīng)歷挫折和任何不好的事情。雖然這并不意味著你要讓你的孩子遠離她的孩子,但如果你的孩子與她的孩子比較要好的話,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受她的偏見的影響。
我不能讓我的孩子錯失任何良機
媽媽口頭禪:“我要確信在我孩子成功的路上沒有任何阻礙物。如果我能為他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他就更有可能去超越別人,勝過所有的孩子?!?/p>
如果這是你的口頭禪:想為自己的孩子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是每個家長的愿望。但這種做法會使你們的感情也有風險,因為孩子們成年之后常常因此怨恨家長?,F(xiàn)在不少家長,為了能讓孩子更有競爭力,不惜一切代價讓他們上更好的小學、中學,參加各種班。如果孩子沒有實現(xiàn)預期,就表現(xiàn)出很生氣。作為家長,你是否想過,當你在為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的時候,他是否也已經(jīng)準備好了?他是否喜歡這個機會?
如果你是聽眾:你的對策是不要介入。你用不著從任何人那得到對自己愛護孩子的認可。另外,就算你的孩子沒有比他的強,這也并不意味著失敗。
“我聽說你家孩子考上重點高中了,真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像你的孩子一樣有出息。”或者“你肯定走后門了吧?”
媽媽口頭禪:你家孩子考上重點高中很有出息,可我家孩子也不會比你差。平時不覺得你家孩子學習好啊?不會是走后門進的重點高中吧?
如果這是你的口頭禪:當朋友或鄰居們的孩子做得很出色時,我們都會免不了比較。如果自己的孩子相形見絀,不要自責。要常常提醒自己,就算孩子沒有得到很多的獎品或證書,你也同樣可以是個好家長。如果連你都很在意這些榮譽的話,你在向孩子傳遞一種信息:他是個失敗的孩子,因為他沒有得過獎。同樣,你也不能想當然的認為,如果別的孩子得了獎,他們的家長一定是走后門。這種想法會使得你們之間產(chǎn)生隔閡,一旦孩子們碰到困難時,你們便不會伸出援助之手。
如果你是聽眾:聽到別人夸獎自己的孩子,這是對你的最好的恭維和鼓勵。但切記不要時時刻刻都在別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孩子。因為這樣,你和孩子都會慢慢迷失在這些夸獎當中,無從判斷其實他仍然有待提高。但如果你總是對孩子們的成績不予以重視,吝惜你的夸獎,那么你的孩子便會始終缺乏自信。
要避免對孩子說“NO”
理查進幼兒園不久,很快就學會了一樣“嶄新”的說話方式。他媽媽喜憂參半地對我說:“無論什么事,他都說‘NO’,有時真拿他沒辦法……”這位年輕的母親在聽到孩子的第一聲“NO”時,一定覺得很逗,開心極了,因為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思想”。一個簡短的“NO”字,是小人仔開始對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覺醒——那率直的“NO”,是他訴求“自治”的吶喊,要求解放的宣言。
不過,理查的母親不久便被孩子那聲聲的“NO”弄煩了!因為孩子對她的命令,她的要求,一律說“NO”,哪怕有些是理查自己本來也想要的,也以“NO”作答,精靈的孩童在考驗著大人的權威,向他們挑戰(zhàn)。不過,幼兒專家認為,幼童這種反應是正常的,這是孩子成長中自然和健康發(fā)展的表現(xiàn)。關鍵在于,大人如何改變和防治孩童這種說“NO”的逆反心理。
其實,孩子愛說“NO”,正是從大人那學來的。大人常脫口而出的“不要”“不行”“不可以……”讓孩子聽慣了———天性愛模仿的孩子能不跟著學嗎?所以,不愿孩子老是說“NO”,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平時說話、對孩子,盡量減少用“不要”、“不行”等否定性的字眼,孩子也會跟著少重復它們,那么我們也少聽到這句“NO”的反叛性詞語了。
但這不等于說,孩子總是要用“YES”(是的)作答,而是避免用“不”來對孩子直說,除避免直接沖突外,更可減少他們模仿的機會。那么,如何運用“肯定語”來表達否定意呢?以下,是避免用“NO”的幾點技巧:
技巧1:直接說出理由
一個初進幼兒園的孩子,吃完午餐,想出去運動場玩樂。他指著外面說:“我想玩?!蔽胰绻f:“不可以!現(xiàn)在你要去睡覺,不能出去玩。”孩子除了知道老師不同意外,也學了一次“不”的用法。所以,回答應是:“吃完飯后,就要準備睡覺。我們下午才能出去玩。”從這個沒有“不行”字眼的回答,孩子懂得了“我現(xiàn)在不可以出去玩”的意思。
技巧2:理解感受的表達
午飯時間到了,吉吉正玩在興頭上,她央求道:“再玩五分鐘……”老師如果說:“不,現(xiàn)在就去!”這不僅讓孩子失望,更讓她感到否定詞的“力量”,說不定回家后,很快會用這個“不”來對付父母。所以我順著她的感覺說:“我也不想打斷你,因為你玩得正高興呢。但我們的午飯時間到了?!蔽覡科鸺氖郑阉龓щx現(xiàn)場。有人理解自己的感受時,抵抗情緒會因此降低。
技巧3:直接陳述問題
布朗喜歡出去散步。一天,他要求:“我要行街街?!碑敃r,烏云密布,看樣子快要下雨了。我如果說:“不能出去!待在幼兒園里玩吧?!昂⒆勇牭降氖紫仁恰癗O”,他以后自然會模仿的。所以我只會說:“我也想帶你出去玩,但你看天黑黑的,要下雨了。等明天天氣好了再出去玩好了?!蔽覕[出困難所在,讓孩子意識到這時不能出去。
技巧4:同意口吻押后實行
莎拉個性好動,也特別喜歡吃甜食,兩杯果汁喝完后,她要求道:“再要一杯。”老師知道,孩子吃甜食太多不好。如果老師說:“不,你喝太多了!”老師的話,讓孩子經(jīng)歷一次直接被拒絕的體驗。這時,老師應搖搖頭,告訴她:“好的,但要等到下午吃點心時再喝吧?!焙⒆勇牭降氖峭馐降幕貞?,只是要耐心地等到下午點心時間。
技巧5:給自己時間考慮
珀爾原在捏泥土一組玩,但他很快不喜歡這活動了,向我請求道:“我要玩水球?!蔽乙粫r拿不定主意,便婉轉地對孩子說:“你給我時間想想好嗎?”這樣既可避免直接沖突,又讓孩子知道,老師正嚴肅地考慮他提出的問題呢。
當孩子對你提出要求時,要先停一停,思考清楚再回答;一旦作了決定,就清楚地說出你的決定,不要再改變主意。如果孩子還是纏著你,你采用“疏忽”態(tài)度,以沉默作答,讓他知道你說過的話是不能再改變的。久而久之,孩子便會“見難而退”了。
孩子接受你的“NO”意,應該如何穩(wěn)固其合作表現(xiàn)?
首先,馬上稱贊他的良好表現(xiàn)。列一個表,記錄下來,一天下來,讓孩子看看自己當天“可觀”的成績。然后,貼上“紅星”貼紙,孩子看了會很高興的,有時他表現(xiàn)得更好更順從的話,給他一個驚喜,貼上兩顆紅星。另外,如果孩子在家里有如此良好記錄,家長可以獎給他一個小禮品。
別忘了,這是避免直說“NO”,但同樣達到“不”的效果———一個短短的“NO”字,與以上提的幾種避免辦法相比較,是顯得簡單得多了,家長都愛脫口而出,他們習慣這樣做了。但是,那隨之帶來的負面效果,卻能消耗大人多少的精力與體力啊。想想看,用哪一個辦法,更劃算呢?
避免讓孩子被同齡人孤立
哪個媽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可偏偏有些寶寶還是不行的成為了眾人眼中不受歡迎的那幾類人。為什么寶寶會成為別人不喜歡的小孩子?辣媽們應該如何教育寶寶?
雖然說要鼓勵孩子發(fā)展個性,但是太過另類的孩子往往難以合群,在幼兒園可能不會招其他小朋友喜歡哦,孩子經(jīng)常“自娛自樂”很容易感到孤獨呢!以下5類寶寶就是典型的個性另類寶寶,家長們看看你家寶寶有沒有以下類似的行為吧!
1、神秘的獨行俠
有時候聽老師反映,別的小朋友在嘻嘻哈哈一起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的時候,寶寶卻不喜歡參與,只是喜歡一個人在墻邊推積木。不合群的寶寶往往容易被別的小朋友忽略,但他們并不是有什么性格的缺陷,不合群的寶寶或許只是在這個小圈子中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或者不喜歡他們的游戲方式。
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不同,一些孩子喜歡安靜,一些孩子好動不已,家長嘗試從孩子的性格、興趣出發(fā),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小伙伴。
2、園里的小霸王
有些小朋友他喜歡跟別人一起玩,但是只要認定這個玩具是他的,他就絕不給別人碰它,更不要說是和別人分享了。孩子如果養(yǎng)成自私、霸道的行為習慣,別的小朋友都不會喜歡和他一起玩呢!
分享其實是建立友誼的基礎,0~3歲是寶寶分享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家長要抓住這個時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導。比如,家長可以將寶寶的玩具“借走”10分鐘,然后還給他。這樣來回重復借走幾次后,寶寶暫時失去的東西,所有權還是自己的,被拿走了但終究還是會回來,這樣寶寶就產(chǎn)生了一種物權安全感。
3、自尊心強的失敗者
有些寶寶的好勝心很強,即使是在玩游戲的時候都很較真。如果在集體游戲里輸了,他就會賭氣說不要玩了。寶寶這樣“輸不起”會讓別的小朋友感覺很沒勁,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游戲了。
小皇帝在家里和爸媽游戲從沒有輸過,孩子的家人對孩子百般遷就使得孩子難免有點自我中心,孩子嬌慣成性,容不得自己失敗,為我獨尊的心理使得孩子的受挫承受力更低。
4、老師的小跟班
一些寶寶很黏人,他們在家里經(jīng)常黏著爸媽,在幼兒園就只能在老師身上找到安全感了,因此他們就想小跟屁蟲一樣,時時刻刻都黏住老師,還經(jīng)常撒嬌,搞到其他小朋友都很不是滋味。
老師可以說是孩子們的“共有財產(chǎn)”了,因此誰都想要在老師身上得到家長般的關愛和照顧,因此誰要是獨占老師的愛,難免會使得其他小朋友“側目”。你家寶寶很愛黏人,歸根結底是因為寶寶只有在成人身上才能找到這種特別的安全感。
5、愛炫耀的公主
一些寶寶總是喜歡把爸爸新給他買的小玩具車,或者穿著媽媽給她買的新衣服在別的小朋友面前炫耀。成人的世界充滿拜金、物質(zhì)的味道,使得小朋友也逐漸受到物質(zhì)意識的影響,變得喜歡“炫富”,小朋友自然不喜歡和這種人成為好朋友呢!
家長要培養(yǎng)好寶寶正確的物質(zhì)意識,家長自身要以身作則的同時,要多與孩子交心談心,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他們思想。同時家長不能對孩子用錢放任自流,對物質(zhì)有求必應,避免讓孩子過分地“闊綽”。
避免嬌慣孩子的幾大高招
避免嬌慣孩子的幾大高招
導讀:當代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而且父母多數(shù)忙于養(yǎng)家糊口每天早出晚歸,養(yǎng)育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爺爺奶奶的肩上。爺爺奶奶都愛子心切,對小孫子小孫女都“惟命是從”,而父母懷著一種“虧欠”孩子的心情也會對孩子格外的好,幾乎是“有求必應”。然而,愛無止境,這樣做對嗎?當然不對!這樣做的后果往往是寵出了一個個目中無人的小皇帝、小公主。親愛的爸爸媽媽們,如果您們想自己的寶寶有教養(yǎng),不希望他從小嬌生慣養(yǎng),那就需要為他制定一些基本的規(guī)則。相信下面這兩則小故事會讓爸爸媽媽們有所啟示。
大義滅親的故事:春秋時期,衛(wèi)國國王有三個兒子,小兒子州吁整天欺負百姓。大臣石蠟很受百姓尊敬,可他的兒子石厚卻總和州吁玩,也變得很壞。國王去世后,他的大兒子做了國王,可州吁卻把王位搶了過去。州吁和石厚一起又抓人又打仗,百姓們?nèi)兆涌煽嗔?,每天都在抱怨。石厚想讓父親出來叫百姓乖乖聽話,石蠟卻讓他和州吁去陳國找人幫忙。石厚以為父親真心幫他,高高興興地和州吁一起去了陳國。其實石蠟早已把他們做的壞事告訴了陳國國王,請他把兩人抓了起來。石蠟說:“雖然他是我兒子,可他確確實實做了壞事,我不能夠維護他!”于是,他忍住悲痛,派人去陳國把石厚殺掉了。故事寓意:比喻為了正義和正確的事,把親情放在一邊。
推薦理由:生動經(jīng)典的故事可以教育寶寶有正義感的同時,對于父母來說也是一部不錯的育兒教材哦。石蠟為了百姓的疾苦,都能夠“狠心”對愛子“痛下殺手”,可是現(xiàn)實中許多父母卻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一點點苦頭,或者受一點點委屈,處處維護,寵愛有加。希望這個故事會讓大多數(shù)父母有所體會和反思,以更為理性的態(tài)度來教育和關愛自己的孩子,也是寶寶們健康成長的保障哦!
大公無私的故事:晉平公做皇帝的時候,有一個叫南陽的地方缺一個官。他就問祁黃羊:“你看誰可以當這個縣官呢?”祁黃羊說:“叫解狐去吧,我覺得他最適合當這個官?!睍x平公非常驚訝,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還推薦他?”祁黃羊說:“您是問我誰適合當這個官,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呀!”不久,平公又問祁黃羊:“朝廷里缺一個法官,你看誰適合呢?”祁黃羊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平公說:“你怎么推薦你兒子呢?”祁黃羊說:“您問的是誰適合做法官,不是問誰是我的兒子呀。”解狐和祁午受到推薦當官后,把事情做得很好,很受大家喜歡?!按蠊珶o私”就是說為集體利益著想,沒有一點私心。
故事寓意:指辦事公平正直,不徇私情,毫無私心。完全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著想,毫無自私自利之心。
推薦理由:“情人眼里出西施”,顯然,幾乎在所有的父母眼中,寶寶也是自己家的好。小孩子在一起玩耍避免不了沖突和爭吵,可是父母往往會摻和進來,盡力的維護自己的孩子,這樣就給了寶寶不好的榜樣,寶寶甚至會產(chǎn)生一些自私自利的心理,對寶寶的人際交往極為不利。這則故事在教育寶寶為人正義的同時,也給各位父母敲響了育兒的“警鐘”,要想教好孩子,自己首先就要處處做好榜樣。實際運用:在讀故事受啟發(fā)的同時,還有一些小小的妙招,讓父母避免嬌慣孩子:
1.設定簡單明了的規(guī)矩。父母盡量把話說死,不留下重新解釋的空間,就可以避免以后的爭論。例如,跟孩子這樣說:“你可以吃一塊餅干,不過,不能再要第二塊。就這樣?!倍皇恰芭?,好吧,你可以吃一塊餅干?!?這給你的孩子留下了無窮的希望,也許要第二塊也沒問題哦!)
2.不管怎樣都要堅持這些規(guī)矩。規(guī)矩就是規(guī)矩。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時候:我們對孩子說不能再吃第二塊餅干,可是之后又會勸告自己其實沒必要這么苛刻。這里的竅門是眼光要放長遠。也許這一次吃第二塊餅干確實沒什么問題,可是你真的想要每次你設定了一個規(guī)矩之后就來反悔嗎?如果你第一次反悔,可能以后都會反悔。
3.不要對孩子的乞求讓步。一旦父母作出了第一次讓步,就等于是告訴孩子乞求這招兒好使,還會有第二次的。
4.讓你的孩子說服你。如果你的孩子想要某樣東西,而你還沒想好要不要隨他,那就讓他給出充分的理由來吧。他想看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如果他說他的作業(yè)都做完了,鋼琴也練完了,你就完全可以放心地答應他啦。
5.要求孩子做完家務活兒以后才可以玩。什么家務活兒都不會干,對寶寶來說沒有一點兒好處。有研究表明,能把家務做好并有責任感,有助于寶寶具備應對挫折的能力。
6.不要害怕讓孩子失望。父母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傷心難過,不過,有句話說得好:“你不可能總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且也有研究表明:學會接受失望,會讓寶寶受益匪淺,他在今后的人生中會更懂得如何應對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