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孩子的自卑心理
發(fā)布時間:2021-08-31 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導讀:如何在幼兒時間糾正自卑或者完全避免自卑,對父母來說是一件比較困難也需要耐心堅持下去的事情。
孩童時期,是一個孩子人格,價值觀以及性格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話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孩子的性格特征在幼小的時候基本定型,雖然在以后的成長中會有一些影響,但總體影響效果不大。幼兒時期的自卑,是指幼兒由于某種原因懷疑自己、輕視自己,在社會交往或集體活動中懦弱、害羞和畏懼。研究顯示,從幼兒時期就形成自卑的比例還是很大的。幼兒的自卑心理將一直伴隨他長大,對日后的工作,生活都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
幼兒自卑的早期表現(xiàn)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在公共場合比較膽小。具體表現(xiàn)為在公共場合不愿開口說話和做事,以及做任何能引起別人注意的事情。對于比賽一類的事情更是避之不及,雖然心理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但早在比賽前自己就已經(jīng)否定了自己。
二、不愿與人交往。內(nèi)心自卑的幼兒往往比較自閉,不愿意主動與人交往,寧愿一個人獨來獨往。拒絕與他人來往,也是自卑的幼兒為了掩飾自己的缺點避免暴露的一種表現(xiàn)。
三、對他人輕視或嫉妒。有自卑心理的幼兒往往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但是為了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往往以故意貶低他人的方式來求得平衡。遇上比自己厲害或者條件好的人,對自己沒有一個理性地規(guī)劃,只是一味地嫉妒。
四、沒有主見,不能堅持自己的意見。自卑的幼兒往往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即使在與別人意見相左時,也不能很好地堅持自己的觀點,或思前想后,猶豫不決,或隨大流。
如何在幼兒時間糾正自卑或者完全避免自卑,對父母來說是一件比較困難也需要耐心堅持下去的事情。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驅(qū)逐幼兒心里的陰影。自卑心理的形成,可能只是源于一次失敗的或者一次不愉快的經(jīng)歷。父母應該及時關(guān)注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用積極的方式給孩子教育和疏導,不要讓陰影長期存在。
其次,引導孩子建立積極的人際關(guān)系。積極的人際關(guān)系能讓幼兒更開朗,也更具包容性。良好的人際交往能糾正幼兒的偏執(zhí)心理,也能慢慢引導他逐漸敞開自己封閉的內(nèi)心,公正地評價一些自己和他人。
再次,給孩子更多正面積極的評價。孩子之所以自卑,就是因為覺得自己技不如人,低人一等。這個時候,做父母的應該努力糾正孩子的這種消極心理。主要就得通過鼓勵和表揚來肯定孩子的表現(xiàn),慢慢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最后,分階段讓孩子獲得成功的喜悅。通過讓孩子獲得成功來給予他鼓勵是最好的讓孩子找回自信的方式。那么父母可以通過分階段為孩子設(shè)定可達到的目標,讓孩子在努力之后獲得成功。不斷地通過這種分階段成功的方式來強化孩子對自己的認可,從而找回自信。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警剔你家孩子的自卑心理
導讀:個別的兒童階段產(chǎn)生的自卑心理隨著年齡增長可逐漸減輕或消失,但是如不注意調(diào)控,也有少數(shù)兒童將變得孤僻、寡言、內(nèi)向、缺乏自信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們需要充滿自信而又有朝氣的人,一個自卑、性格懦弱的人很難適應未來社會,所以幼兒的自卑心理不容忽視。
幼兒自卑是指幼兒同于某種原因懷疑、輕視自己,在社會交往或集體活動中懦弱害羞和畏懼。自卑是幼兒常見的問題之一,據(jù)調(diào)查了解發(fā)現(xiàn)幼兒自卑的比例是比較高的。幼兒教育專家認為:個別的兒童階段產(chǎn)生的自卑心理隨著年齡增長可逐漸減輕或消失,但是如不注意調(diào)控,也有少數(shù)兒童將變得孤僻、寡言、內(nèi)向、缺乏自信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們需要充滿自信而又有朝氣的人,一個自卑、性格懦弱的人很難適應未來社會,所以幼兒的自卑心理不容忽視。
幼兒自卑心理一般有以下幾種表現(xiàn):
1、做事沒有主見,不敢自己選擇游戲,愛說:我不會,我不敢,我不能等。
2、不愿與別人交流,喜歡一個人獨處,從不主動提出問題。
3、害怕在陌生人或集體面前出來說話。
造成自卑的原因大至有以下幾點:
1、不恰當?shù)脑u價,隨意的批評、訓斥與挖苦,使幼兒感到自己很笨或者行為不好,這種消極的自我體驗幾經(jīng)反復就會固定下來,形成幼兒自卑心理。
2、父母期望值過高,強迫孩子所難,過分的溺愛孩子,使孩子行為能力交叉,造成孩子心目中認為自己“我不行”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3、教師和父母評價幼兒有偏見,實施獎勵不公。
如何消除幼兒的自卑心理,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呢?我認為應采取以下措施:
1、多肯定、多鼓勵、少批評。幼兒對成人的主人非常敏感,往往以成人的評價作為自我評價的重要依據(jù)。父母、老師是幼兒生活中的重要
人物,經(jīng)常得到成人的肯定、鼓勵,他們就會從成人對他的肯定鼓勵中獲得信任感,從而產(chǎn)生自信心。因此,多肯定、鼓勵、少批評。不能一
味的指責、訓斥幼兒,打擊幼兒做事的積極性,挫傷幼兒的自信心。
2、多參與實踐鍛煉活動。幼兒自卑與幼兒能力較差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因此在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時,必須多給幼兒鍛煉的機會,利用種種機會幫助幼兒掌握一些基本的能力。如:交往能力、動手能力、運動能力等。放手讓幼兒去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力所能及的任務(wù)。
3、讓幼兒體驗成功。教師、父母為幼兒創(chuàng)造能夠充分表現(xiàn)自己和體驗成功的機會與條件。結(jié)合幼兒自身發(fā)展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有意義的活動,使幼兒獲得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使他們也享受勝利的快樂和成功的樂趣。
4、不要和別人的孩子攀比。不要拿自己的孩子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相比,更不能以許多幼兒的長處與自己孩子的短處相比。教師、父母應抓住每個幼兒自身的閃光點,引導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相信自己有優(yōu)點和長處,從而樹立起“我能行、我真棒|”的自信心。
改變孩子自卑心理的方法
導讀:如果孩子有自卑心理,對其自身的身心發(fā)育都不利,作為家長要重視孩子的自卑問題,并學習改變孩子自卑心理的方法。
1、改變形象法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備服飾保守,說話吞吞吐吐,走路畏縮等特點。從改變服飾、說話的音量、走路的姿勢入手,便是改變他們的心態(tài),克服自卑心理的一條捷徑。據(jù)國外最近的實驗顯示,人在舉重的時候如果大聲喊叫,就能多使出15%的力量,舉起更重的杠鈴。實驗同時還證實,昂首闊步的舉止以及整潔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因此,專家認為,家長對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應特別注意教育他們改變自己的形象:穿整潔大方的服裝,講話爽快,走路昂首闊步等等。
2、語言暗示法語言是思想的表露。積極的語言能使人產(chǎn)生積極的情緒,改變消極的心態(tài),因而家長可以有意識地用“你聰明!”“你一定行!”之類的積極語言為孩子打氣,或是在此基礎(chǔ)上,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擬定一句鼓舞斗志的話,每天上學之前都念上幾遍,在語言暗示后再滿懷信心地去上學。
3、預演勝利法每當孩子遇到困難,不敢接受挑戰(zhàn)時,就要求他們先在頭腦中想象完成任務(wù)時的勝利情景。這種白日夢式的預演勝利法,對于幫助孩子戰(zhàn)勝恐懼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wù),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4、發(fā)揮長處法“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泵恳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勢,同時也有自己的短處和劣勢。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長,就連天才也會喪失信心,自暴自棄;相反,一個人若能揚長避短,強化自己的長處,就是有殘疾的人也能充滿信心,享受成功的快樂。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長處和優(yōu)勢,并為他們提供發(fā)揮長處的機會和條件,這也是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關(guān)鍵。
5、儲蓄成功法自信是成功的保證,自信也是建立在成功的經(jīng)驗之上的??茖W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有大腦便有一種刻劃的痕跡——動作模式的電路紋。當人重新憶起往日成功的動作模式時,人又可重新獲得那種成功的喜悅,從而消除自卑,充滿信心。在消除孩子自卑心理時,為了能讓他生活在成功的體驗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指導他建立成功檔案,將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與進步都記錄下來,積少成多,每隔一段時間就拿出來看看,經(jīng)常重溫成功的心情,這樣能使他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難。
6、洗刷陰影法失敗的陰影是產(chǎn)生自卑的溫床。有自卑心理的孩子遇到的挫折與失敗比一般孩子要多得多,及時洗刷失敗的陰影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洗刷失敗陰影的方法很多,較為常見的有兩種:一是家長要幫助孩子將失敗當做學習的機遇,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從失敗中學習和吸取教訓,總結(jié)經(jīng)驗;二是徹底遺忘,家長要幫助孩子有意將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情徹底地忘記,或是用成功的經(jīng)歷去抵消失敗的陰影。
7、降低追求法一位哲人說過:“追求越高,才能的發(fā)揮就越充分?!睂τ诤筮M孩子來說,與其空談立志,當什么愛因斯坦式的劃時代的科學家,還不如訂幾個切實可行的小目標。讓這些孩子適當降低追求,讓大的目標分解成若干小目標,做到一學期、一個月、甚至一個星期都有目標可尋。目標變得小而具體,就易于實現(xiàn),這樣一來孩子就每時每刻都有成功感,就可更快地進步。
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導讀:父母與其指責孩子的小毛病,不如去了解一下他們到底有什么壓力,對什么樣的事物感到緊張。
吮拇指、拉頭發(fā)、挖鼻孔……幾乎所有孩子在焦躁、無聊或疲憊時都會做一些不雅的舉動。家長對此深惡痛絕,總希望能把它們“扳”過來。但有時,過分的關(guān)注不僅收效不大,還會適得其反。美國丹佛的兒科醫(yī)生瑪麗安妮·內(nèi)佛特博士在《育兒》雜志上發(fā)表文章稱,這些兒時的小毛病通常都是無害的,只要順其自然就可以隨年齡增長自行消失。
1.挖鼻孔
幾乎每個孩子都挖鼻孔,有的還會把鼻屎抹得到處都是。這不僅是社交上不能容忍的行為,還可能造成鼻孔出血,增加感冒風險。如果孩子挖了鼻孔再揉眼睛,還可能引起結(jié)膜炎。
該怎么做:看到孩子挖鼻孔不要說他們“惡心”,因為這會使孩子覺得你不喜歡他,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可能會有過度反應,變本加厲。家長應用就事論事的態(tài)度讓孩子不要在公共場所做出這種動作。給他們塊手絹;注意及時為他們剪指甲;在房間里可以用加濕器,避免鼻子出現(xiàn)不適。如果孩子不合作,可以給他的手指貼個橡皮膏,讓他挖鼻孔時感到不順手,就會停下來。
2.拉頭發(fā)
孩子在5歲以前往往喜歡用手去拽頭發(fā),一旦停下來,就吸吮手指。相對來說,這是比較容易對付的。另外一種比較嚴重的發(fā)生在較大的孩子身上,叫拔毛發(fā)癥,他們會不能克制地長時間扯頭發(fā),這有可能造成明顯的禿頂。
該怎么做:不要為此懲罰他們,也不要給他剪短發(fā),更不要企圖用買玩具的方法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因為這會讓孩子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做什么。對學齡前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只要忽視就可以了,當他們不再吸吮手指時,這個動作也會消失。但大些的孩子如果總拔頭發(fā)就要看醫(yī)生了。
3.吮手指
大約有一半4歲以下的小孩都有吸吮手指的毛病。絕大多數(shù)專家認為這是正常的。而且,嬰兒覺得孤獨時,吸吮手指還能幫他舒緩情緒。通常情況下,孩子到了三四歲就不再吮手指了,1/5的孩子會晚一點,到5歲才結(jié)束。但如果孩子到了6歲左右換牙時,仍有吸吮手指的習慣,就會對牙齒生長產(chǎn)生不良影響。
該怎么做:在孩子4歲以前,不必刻意去制止他們,即使孩子年齡稍大還沒有改,也不要為此責罵他們。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讓他們做些有益的運動,避免枯燥的生活,比如玩一些需要雙手都動起來的游戲。孩子懂事后,耐心地叫他們不這樣做就可以了。6歲以上的孩子如果因此牙齒受損要盡快去看醫(yī)生,同時也可以考慮去看看心理醫(yī)生。
4.咬指甲
10—18歲的青少年不少都愛咬指甲,這表明他們感到緊張、無聊或正在集中精神做一件事。干燥的、有裂痕的指甲也會吸引人去咬,而且一旦開始,就會形成習慣。這很容易傷害指甲周邊的皮膚,引起流血或感染,同時,也會對牙齒,特別是門牙造成損傷。
該怎么做:不要指責孩子的指甲難看,這只會加重他們的這種行為;也不要讓他們用指甲去做挖土這樣的動作,因為這會使指甲邊緣變得粗糙,刺激他們?nèi)ヒ?。家長應該每天對孩子的指甲做護理,涂些滋潤乳,修理指甲的邊緣,用指甲銼把不平整的地方弄好。
5.舔嘴唇
舔嘴唇或咬嘴唇是孩子想要滋潤干燥開裂嘴唇的表現(xiàn)。當他們感到緊張、焦慮、疲勞時,舔唇動作會明顯增加。這種行為易使嘴部皮膚出現(xiàn)感染,令嘴唇周圍一圈的皮膚呈現(xiàn)紅色。
該怎么做:不要對此過分留意,但要給孩子一些護唇膏,讓他隨意使用,晚上也可以敷上凡士林促進皮膚愈合。
6.磨牙
15%的孩子有睡覺磨牙的習慣,對此,專家還沒有給出確切的原因。但有種理論認為,這是神經(jīng)緊張的一種表現(xiàn)。長期用超出平時的力量運動下頜,會使下巴酸痛,牙齒也會變得松動,還可能引起頭疼。
該怎么做:不要責備孩子,更不要在磨牙時把他叫醒。堅持帶孩子做牙科檢查,可以預防磨牙。盡量減輕孩子的生活壓力,比如睡覺前聊聊天,幫他放松心情。
7.男孩愛抓自己的“小雞雞”
小男孩總愛玩自己的“小雞雞”,對此,多數(shù)父母認定是個壞毛病。實際上,這只是孩子在熟悉自己的身體,對幼兒是完全無害的。所以家長不應該做出過分的反應,這會讓剛學走路的孩子誤以為自己出了什么問題,精神上受到傷害。其實,當孩子逐漸長大,意識到這樣的舉動在公共場合不能被接受時,他就會不這么做了。
該怎么做:把身體每個部分的正確名稱教給孩子。如果孩子小時候在其他人面前露出生殖器,要不動聲色地用其他活動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到了四五歲,可以告訴他,生殖器是不可以在其他人面前展示的。如果孩子在規(guī)勸后仍經(jīng)常這樣做,還總想觸碰其他人的,那就應該尋求醫(yī)生的幫助了。
怎樣糾正孩子的口吃?
口吃,多數(shù)由心理因素所致。如果孩子性格內(nèi)向,講不好話又經(jīng)受不住周圍環(huán)境施加的壓力,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或過于注意自己發(fā)音重復,久而久之固定成習慣,就形成了口吃。因此,矯正口吃的重點是解除小兒心理障礙。
一旦孩子出現(xiàn)口吃現(xiàn)象該如何糾正呢?
1.要糾正孩子的口吃,父母必須保持平常心,如果孩子感到父母對他說話口吃不滿,他就會緊張,說話也就更不流利了。
2.糾正孩子的口吃,絕對要避免對孩子進行取笑、厭惡、恐嚇、甚至打罵。
3.父母不要和其他人議論他的口吃,更不能模仿。
4.對他講話要放慢速度,說清每個字,同時也要求他講得慢。但當他講話有些拖長音或者重復,你就聽著,不要重復學他,等他講完,過一會兒讓他再說一遍,有了第一次的經(jīng)驗,第二次再講就會好得多。
5.日本育兒之神內(nèi)藤壽七郎博士提倡的矯治口吃的方法是,讓孩子在說話之前先唱歌。孩子在結(jié)結(jié)巴巴開始說話后,對他說:來呀,讓我們唱那首歌!并開始和孩子一起唱(母親和孩子一起唱也可以),隨便唱什么,只要是他熟悉的,都可以。唱完以后,再溫和地問他:你剛才想要說什么?這時候,多數(shù)情況下,孩子都不會發(fā)生口吃,會流利地說出話來。內(nèi)藤博士還說,這種方法曾對許多孩子作過嘗試,效果很好,孩子說話有了不口吃的體會,就會對說話產(chǎn)生自信,經(jīng)過多次練習,就能治愈。
6.發(fā)現(xiàn)孩子的口吃有點滴改善時,就應表揚他,從而增加他正常說話的信心。
糾正孩子的說謊行為
導讀:當他有夸張、說謊的跡象時,就提醒你該注意孩子了,了解他們的心境,多關(guān)懷他們,解除他心中的焦慮、不安,也幫助他多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得到別人的認,同。次外大人可以適當給幼兒戴高帽視,另外要以身作則,保證自己有正確的言行典范。
路路從小班開始一直中班第二個學期,出現(xiàn)了說謊現(xiàn)象。有一次早餐過后,她忽然趴在桌子上大哭不止,還一邊揉她的肚子,我走過去詢問,她說肚子好痛,我看了一下,她的肚子已經(jīng)被揉得通紅,問她是不是想上廁所,她說不是,仍繼續(xù)哭,問了好久也沒問出原因,我和配班老師商量后打電話叫來她父親帶她去醫(yī)院檢查,沒過多久她父親又把她帶來幼兒園,說檢查過了沒問題,路路自己也說不痛了,可她父親離開幼兒園時她兩眼淚汪汪的。此后每隔一星期都要發(fā)生類似此類的事情。還有一次,路路媽媽帶著路路氣沖沖地來到幼兒園,說昨晚上發(fā)現(xiàn)路路沒穿內(nèi)褲,內(nèi)褲全放在書包里揉成一團,問她,她哭著說是有一個小男孩把她內(nèi)褲脫了,還把全班小女孩的褲子都脫了。我和配班老師一聽,嚇了一跳,沒這回事呀!我說在幼兒園決不會發(fā)生這種事情,是不是路路因為尿濕了,不好意思跟老師和父母說,才編了謊話,一問路路終于承認果真如此。
老師和路路談心,路路淚汪汪的說爸爸媽媽有了小弟弟,不理她了,我明白了。后來和她媽媽交流,原來她們家添了一個小弟弟,父母忙著照顧小弟弟,忽略了對女兒的關(guān)愛,所以孩子才出現(xiàn)了說謊的心理。
其實,孩子說謊是有很多方面的因素的。
第一:出于自我保護說謊。
第二:因為想象而說謊。
第三:想討好大人而說謊。
第四:想博得贊賞而說謊。
第五:希望引起別人注意而說謊。
知道原因后,那么我們家長應如何減少幼兒的夸大其詞或說謊呢?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多充實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
借著參觀、旅游、閱讀、實際操作的機會。帶領(lǐng)幼兒多看、多聽、多接觸不同的人、事、物、地。這樣可以縮短幼兒的想象世界和實際生活的距離,說出來的話就比較真實可靠了。
二、不要刻意去戳穿孩子的“牛皮”或嘲笑他們的夸張
如遇到孩子不好好吃飯而強調(diào):“不吃飯就不會長高喔!”這句話可能會激起孩子的想象,說道:“那我要長得向長頸鹿一樣高。”對于這樣的答案,家長不要急著把孩子拉回現(xiàn)實,“胡說八道,哪有人長得和長頸鹿一樣高,那不成怪物了嗎?”而可以順著他的話去:“對你要多吃點才會長得很高喔?!边@樣,既滿足了孩子的想象空間,也達到了家長要他好好吃飯的目的,還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從理解接納或一笑了之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夸張或說謊,而不要以生氣、責罵的方式逼他說實話,甚至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玩吹牛,想象游戲,帶自己回到童真的年代,也幫助自己進入孩子的想象世界,還能和孩子關(guān)系更加親密。
三、了解孩子愛夸張和說謊背后所蘊含的意義
引導他說出內(nèi)心的感覺,心平氣和的聽聽他說說自己的感覺和期望。針對問題的關(guān)鍵,才能解決問題。讓幼兒明白何為合理的要求,也避免孩子遭拒絕時心理的不平衡。
搬新家、轉(zhuǎn)學、換了老師等,都可能引起孩子不同以前的表現(xiàn)以吸引別人的注意。當他有夸張、說謊的跡象時,就提醒你該注意孩子了,了解他們的心境,多關(guān)懷他們,解除他心中的焦慮、不安,也幫助他多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得到別人的認,同。次外大人可以適當給幼兒戴高帽視,另外要以身作則,保證自己有正確的言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