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區(qū)域游戲活動:接水管
發(fā)布時間:2021-07-12 大班科學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大班科學目標:1.了解直通、彎通、三通等不同類型的管子,知道可以將不同的管子連接起來。2.嘗試兩人合作,將不同管子組合起來從固定的起點連接至不同的終點。準備:1.實物操作材料:管子玩具一套,卷紙芯4個。用長方形紙板做底板,上面固定若干糖盒用于插放卷紙芯。在紙板的一頭放一個糖盒,作為固定的起點;在紙板另一頭緊密排列若干個糖盒,作為可選擇的終點。2.游戲軟件:用iPad下載游戲APP“水管工”。玩法說明:實物操作游戲:幼兒自己選擇在某個糖盒中放置卷紙芯,以確定終點位置。兩人合作商量搭建水管的方法,從起點接至終點。電子游戲“水管工”:根據APP中的語音提示,將水管從起點連接至終點。指導要點:1.創(chuàng)設“為新建的房子接通自來水管”的情境,讓幼兒明確操作任務。2.觀察幼兒如何分工合作??商崾緝蓚€人先就“房子”(卷紙芯)建在何處、選擇怎樣的管道材料、如何接通等問題進行協(xié)商,然后再動手。關注過程中幼兒的相互配合。如,有的會一人搭建一人扶,有的邊扶邊在材料選擇上給出自己的建議。及時肯定這些合作方法,并引導同伴互相學習。3.觀察幼兒在選擇了三通、四通水管后是否會將其所有接口都接上。如果幼兒遺忘了,可用情景化的語言(如“這里會漏水哦”)加以提示。4.觀察幼兒使用游戲APP的情況,引導同伴互相幫助。解答幼兒在操作中遭遇的一些技術問題(如選擇游戲關卡、關閉彈窗式廣告等),引導幼兒將電子游戲中獲得的經驗遷移至實物操作游戲中。5.展示幼兒所搭建作品的照片(可引導幼兒自己用iPad或相機拍攝),引導幼兒交流游戲中遇到的問題,分享解決的方法或由集體想辦法解決。延伸活動:提供更多相同的卷紙芯或高低不同的紙筒,以增加難度。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小編推薦
幼兒園大班科學區(qū)域游戲活動:叉子玩雜技
目標:1.組裝叉子平衡桿,通過調整叉子的位置感知平衡現象。2.愿意耐心、細致地進行多次嘗試,直至成功。準備:1.兩把大小相同的金屬叉子;一顆紐扣或一枚硬幣,厚度以能插入叉頭縫隙里為宜;杯沿平滑的玻璃杯一個。2.叉子保持平衡置于杯沿的示意圖一張。玩法說明:將兩個叉子對插在紐扣的兩端,把紐扣水平置于杯沿,調整好位置后松開手,讓其在杯沿保持平衡。指導要點:1.活動新推出時,教師在集體中演示叉子平衡桿在杯沿保持平衡的現象:“今天一顆紐扣(硬幣)和兩把叉子要站在杯沿給大家表演雜技?!币龑в變好鞔_活動內容,并將圖片及材料投放到科學區(qū)。2.觀察幼兒能否按圖組裝叉子平衡桿,明確叉頭要插緊紐扣,引導同伴間互相學習。3.幼兒可能會問紐扣要插在叉子的哪個口子,教師不要急于回答,要鼓勵幼兒自己去試一試什么位置能成功。(不管插在什么部位,只要實現兩邊平衡,實驗就算成功,但一般來說叉子位置越低,重心就越穩(wěn),實驗就越容易成功。)4.提示幼兒在往紐扣上插叉子時要注意力度和方向,避免誤傷自己或同伴。5.觀察幼兒是否會調整兩把叉子之間的角度,可追問幼兒調整的原因,以引發(fā)他們對重心、平衡等因素的思考。6.如果幼兒多次嘗試仍然失敗,教師可引導幼兒細致觀察圖片或同伴的操作過程,尋找失敗的原因,鼓勵幼兒調整后再次嘗試。7.操作一段時間后,可在集體交流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困難,交流成功的經驗,鼓勵幼兒進一步探索。延伸活動:提供“平衡小丑”等游戲材料,進一步豐富幼兒有關平衡的經驗。比如,“平衡小丑”的玩法是:在厚紙片做成的小丑的兩只腳上插接雪花片,通過調整雪花片的數量和插接方向,讓“小丑”在懸空的支架上保持平衡。
幼兒園大班科學區(qū)域游戲活動:小木匠做家具
目標:1.嘗試用鋸子將泡沫塑料鋸開,使用錘子和釘子將鋸好的材料組裝成“家具”。2.在制作前繪制設計圖,嘗試有目的地制作。3.學習安全使用鋸子、錘子等工具。準備:1.將醫(yī)用膠布和毛線纏繞在長約30厘米的鋸條的一端,做成簡易的鋸子,或購置便于幼兒單手持握的小型鋸子;兒童手套。2.泡沫塑料,軟木板(如裁成邊長為10厘米的正方形,長15厘米、寬10厘米的長方形),錘子,長鐵釘。3.將若干家具(床、桌子、凳子等)的圖片布置在墻上。玩法說明:幼兒自主設計“家具”,并繪制設計圖,然后用鋸子將泡沫塑料鋸成所需要的形狀,用錘子、釘子將塑料泡沫和軟木板釘在一起,組裝成“家具”。指導要點:1.活動新推出時,幫助幼兒明確操作流程,即先規(guī)劃后裁制,最后組裝;提出安全使用鋸子、錘子等工具的要求,明確在使用過程中保護自己和同伴的方法;組織幼兒討論合理規(guī)劃、使用材料的方法,如從材料的邊緣開始使用,及時將散落的材料收回筐中等。2.如果幼兒一開始就急于使用鋸子等工具進行操作,可提醒幼兒先想一想要做一個什么樣的家具,并把它畫下來。3.有的幼兒進區(qū)后遲遲不動手,可能是在構思,教師不要急于干涉。如果一段時間后幼兒還是不動,教師可提問:“你在想什么?”“有什么困難嗎?”如果幼兒在設計上有困難,教師可引導幼兒觀察墻上的家具照片并進行模仿。如果幼兒在繪圖上有困難,教師可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所構想的家具式樣,協(xié)助幼兒繪制設計圖。4.觀察幼兒使用鋸子時雙手能否協(xié)調配合,鋸子的抓握方式是否安全。5.觀察幼兒能否依照自己的設計鋸出相應的形狀。如果幼兒在形狀的切割上有困難,可引導幼兒先用鉛筆在泡沫塑料上畫出相應的形狀再鋸。6.觀察幼兒是否有合理利用材料的意識,能否從泡沫塑料的邊緣開始使用。7.觀察幼兒是否明確各部分材料間的結構關系,能否用錘子、釘子將軟木板和泡沫塑黼一起,組裝成“家具”。延伸活動: 用顏料裝飾自制的家具,用于“娃娃家”等角色游戲。
幼兒園小班科學區(qū)游戲活動:打電話
目標:1.感知聲音可以通過管狀材料從一頭傳到另一頭的現象。2.在“打電話”的情景中嘗試兩個人合作探索。3.能控制音量,避免音量過大損傷同伴的聽力。準備:用管狀材料(如PVc管、紙筒、塑料軟管等)連接成傳聲筒。玩法說明:兩名幼兒合作探索,一名幼兒對著傳聲筒說話,另一名在傳聲筒的另一端傾聽。指導要點:1.創(chuàng)設“打電話”的游戲情景,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了解材料的玩法。2.觀察兩人共同玩“打電話”游戲時是否明確“聽”和“說”的關系,能否互相配合。如果兩名幼兒出現同時聽或同時說的現象,可通過提問“兩個人都說(聽),誰來聽(說)呢”引導幼兒關注兩種角色之間的配合。教師不要替幼兒分配角色,如果幼兒之間不能較好地協(xié)調,教師可以游戲者身份參與到游戲中,引導幼兒學習分配角色。3.創(chuàng)設“說悄悄話”的情景,引導幼兒控制音量。當幼兒用較大的音量對著管子說話時,教師可請他的同伴表述“聽”的感受。4.幼兒說話時鼓勵其先對著管子說一說,再離開管子說一說,然后問一問另一端的同伴在兩種情形下聲音聽起來是否一樣。
幼兒園小班科學區(qū)游戲活動:分一分
目標:1.觀察篩豆子現象,感知容器孔徑大小與豆子大小之間的關系。2.知道不能將豆子撒在地上或放入口、鼻、耳中。準備:1.將兩種及以上大小差異明顯的豆子(如蕓豆、黃豆、綠豆)混裝在整理箱中。2.各種有孔容器(如筐子、漏勺、蒸籠等),容器的孔徑比小豆子大,比大豆子小。容器大小適宜幼兒操作。3.鏟子、勺子等舀豆子的工具。玩法說明:幼兒利用有孔容器將混裝的不同種類的豆子分類。指導要點:1.出示材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不同的豆子混在一起了,有什么辦法能把它們分開”,從而引發(fā)幼兒的探索和操作。2.活動前,幫助幼兒明確“整理箱是豆寶寶的家”,了解篩豆子要在整理箱中進行?;顒又校瑢τ變杭皶r撿起豆子的行為予以肯定,并引導幼兒思考如何避免將豆子撒到外面。3.活動初期,觀察幼兒是否有使用工具的意識。若發(fā)現部分幼兒用手揀豆子,可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其關注提供的工具、材料。4.在給幼兒充分的時間探索和操作后,引導幼兒關注用有孔容器裝豆子時出現的“漏豆子”現象。用問題啟發(fā)幼兒思考豆子大小、容器孔徑大小與豆子能否漏下之間的關系,如:“什么樣的豆子從洞里跑掉了,什么樣的豆子留在了筐子里?”5.當有孔容器中仍有小豆子卻不再漏下時,觀察幼兒能否用晃動、拍打容器等方式促使小豆子漏下去。6.待全體幼兒都參與過活動后,讓分得快的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使用工具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