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從胎兒開始
發(fā)布時間:2020-12-04 幼兒園親子閱讀活動方案 幼兒園閱讀親子活動方案 親子閱讀心得體會幼兒園 親子閱讀從胎兒開始所謂的親子閱讀說是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大部分的時間應該是父母給孩子讀書聽?,F(xiàn)在所有的準媽媽都會提倡早教,在早教時媽媽們會撫摸著肚皮,唱個兒歌或者輕聲的給寶寶說話交流,我懷**的時候經歷了很多挫折,**在肚子里時只怕她出生后會智力低下,所以有懷孕時就經常去公園里散步,可惜我的五音不全,只能拿著一本故事童話書念給她聽,我想那也算是我最早期的親子閱讀吧。有句古話:學習永遠不晚,同時學習也永遠不覺得早呢。在孩子還是胎兒時媽媽們就可以開始培養(yǎng),特別是在懷孕第7~8個月的時候,胎兒的腦神經已經發(fā)育到幾乎與新生兒相當?shù)乃?,捕捉到的外界訊息,就會通過神經管將它傳達到胎兒身體的各個部位。媽媽可以給他讀一個故事,念一首唐詩,也許那么小的胎兒不會理解,但是卻可以讓胎兒有一種與母親交流的溫暖感覺,同時讓寶寶的神經系統(tǒng)變得對語言敏感起來。為出生后愛上閱讀打下一個基礎吧。
而在我家寶貝出生后這閱讀也是一時也沒有松懈,這除了睡覺吃奶,眼睜著的時間就會拿著我和老公的照片指給她“爸爸、媽媽”,而老公說1歲前的親子閱讀,基本上以認知為主,大圖片為主,更是積極的打印了很多黑白圖片,里面畫著三角形,圓形,而**奶則拿來了**哥以前的故事書,讓我躺在床上多給她念念書,讀讀兒歌。yJs21.cOm
在**五個月到一歲時看到書就撕的勁,我以為我所有的努力都打水漂兒了,我說這完了,是不是書讀的多了,這么小的厭倦了。嚇得不敢給她看什么書,不過嫂子說孩子撕書也并不是壞事,孩子經常練習撕紙,可以鍛煉孩子兩手的協(xié)調能力,促進她的拇食指功能的分化。**哥小的時候嫂子給弄了許多紙讓他撕,但**哥那是相當?shù)牟活I情,半張紙也不撕。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閱讀也是這樣的,要根據(jù)孩子的興趣進行引導,我給**買了不少0-3歲的嬰兒讀物,也不特意的去給她讀,而是把書放在她容易看到的地方,小家伙看到鮮艷的圖案書,自己主動把書拿起來翻翻看,飯前是自己去看,吃過飯就自己跑到書桌前拿著書屁顛屁顛的跑出來:“媽媽,念念”?,F(xiàn)在的**最喜歡的就是閱讀,家里買的一百多本書都能說出書名,好多書還能說出里面的一些故事情節(jié)呢。
不過親子閱讀從什么時間開始都是由父母來安排,而親子閱讀不只是想讓孩子學得更多的知道,我覺得親子閱讀中更多的收獲一種親子互動交流的濃濃情意,當時給**多買了一些書就是考慮不想單調,能在隨意中去享受和她在一起的親子時光。也**現(xiàn)在也正如我期望的那樣把閱讀當成玩樂的一樣,沒有去刻意背,只是簡單的開心和熱愛。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寶寶閱讀,從搖籃曲開始
我們滿懷歡樂,把孩子們迎接到這個世界上來,除了小衣、小褲、小斗篷,隨著他們的成長,還應當給他們準備一些什么呢?“孩子們在吃夠奶汁之后,在牙牙學語之后,接著就需要故事了?!边@是獲得“第一屆國家圖書獎”殊榮的《365夜故事》序言開頭的一段話。孩子需要文學,這是天性。孩子出生后,接觸最早的文學形式是媽媽朗朗上口的搖籃歌。
它們有的是媽媽在嬰兒搖籃邊的即興之作。如《覺覺嘍》:“啊哦、啊哦,寶寶喲,覺覺喲,狗不咬喲,貓不叫喲,寶寶、寶寶睡覺覺嘍。”這首搖籃歌并沒有完整的含義,是生長于民間文學土壤的兒歌,以口耳相授的流傳方式,代代相傳。它以柔和的聲音,連綴幾個詞語或短句,就可安撫嬰兒悄然入睡。
有的則是兒童文學家的創(chuàng)作或加工的歌謠。如下面兩首搖籃曲:
《瞌睡來》:“月亮光光照窗臺,打個哈欠瞌睡來。
踏板叫我脫花鞋,枕頭叫我倒下來,褥子叫我伸長腿,被子叫我不要蒙頭睡?!?/p>
《小夜曲》:“月亮出來了,星星出來了,寧靜的夜晚來臨了。花兒睡了,草兒睡了,可愛的寶寶,也該睡了,睡吧,睡吧,我的寶寶,我的寶寶。”
這兩首兒歌內容直白單純,描述睡覺的情景;描述夜色與安寧,花兒睡了,草兒也睡了,采用比喻手法,吟唱著,可愛的寶寶也該睡了。兩首催眠曲融入了媽媽的親昵愛撫。音韻自然和諧,可唱可誦是兒歌最鮮明的藝術特色。
作為幼兒詩歌一類的兒歌,即使只有短短幾行,也應當是藝術品。兒歌的形象,往往憑借作家豐富的聯(lián)想、幻想,并通過比喻、夸張等手法來展現(xiàn)。我們來共同欣賞老一輩著名兒童文學家黃慶云的《搖籃》:“藍天是搖籃,搖著星寶寶,白云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大海是搖籃,搖著魚寶寶,浪花輕輕翻,魚寶寶睡著了。花園是搖籃,搖著花寶寶,風兒輕輕吹,花寶寶睡著了。媽媽的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歌兒輕輕唱,寶寶睡著了?!?/p>
這首幼兒詩歌,以無比優(yōu)美的想像,勾畫出大自然中一幅幅連貫的畫面,畫面是如此的絢麗多彩。作者運用擬人手法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動人的形象,烘托出一片寧靜安祥、甜美溫馨的境界。作者重復使用“寶寶”、“輕輕”兩個雙聲疊韻詞,以“搖籃”、“睡著了”每段首尾呼應,全詩循環(huán)往復,猶如一首輕柔動聽的樂曲,旋律悠揚,余音裊裊,將天地間綿延不絕、至真至純的母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讀來既體味到詩的悠遠優(yōu)美的意境,又感受到兒歌諧美的節(jié)奏韻律,詩和歌兩種藝術融合為一,是兒童詩歌中的精品。文學評論家贊譽《搖籃》是“中西文化合壁的典范,是傳世的佳作?!?/p>
當孩子漸漸長大,他們就不單是兒歌的聆聽者,而且是誦唱者了。到了兩三歲,嬰兒行走自如,能大步穩(wěn)跑。他們可以靈活地使用自己的手腳,爬上可以“搖啊搖”的椅子、秋千、木馬、和爸爸的膝蓋上。
讓我們來聽聽孩子和媽媽一起又玩又唱的啟蒙問答故事:
《什么在搖?》:“搖啊搖,什么在搖?搖椅在搖。搖啊搖,什么在搖?木馬在搖。搖啊搖,什么在搖?秋千在搖。搖啊搖,什么在搖?搖籃在搖。搖啊搖,什么在搖?爸爸在搖?!?/p>
孩子在運動當中,感受到不同物體搖動的樂趣,把思維存于動作之中;孩子的語言能力在問與答、聽與說的過程中,逐步得到訓練。朗朗上口的《什么在搖》等啟蒙問答故事,可以幫助孩子告別感知運動時期,步入象征思維階段。
延伸閱讀:兒童閱讀也要“營養(yǎng)均衡”
我時常和朋友講這樣一個笑話。我們請一個孩子品嘗土豆,周一吃炸薯條,周二還是炸薯條,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一律都是炸薯條,然后問孩子:“你最喜歡吃什么口味的土豆?”
如果你覺得這個笑話太荒唐,那么我要告訴你,在兒童的閱讀問題上,我們大人正在普遍地鬧著這樣荒唐的笑話。睜大眼睛看看孩子們周圍的圖書環(huán)境:太多的識字讀本,太多的快餐讀物,太多的教輔讀物,太多低俗的盜版動漫,太多劣質的抽筋剝皮的改寫本……然后,我們也在問孩子:“你最喜歡讀什么樣的書?”
我認為,現(xiàn)在孩子們的“閱讀口味”是人造的成分居多。
對小孩子,許多大人喜歡他們多認字、快認字,再多吞咽一些知識;對上了學的大孩子,大人則普遍強調閱讀與課業(yè)的緊密關系,希望他們多讀厚重的名著。而另一方面,暴利在驅使著不少商家大量炮制曲意迎合的讀物。我們一方面在通過格式化的方式造就這種人造的“口味”,一方面對自己說,“孩子就喜歡”,然后繼續(xù)炮制所謂“就喜歡”的東西。
大人在培養(yǎng)孩子的飲食營養(yǎng)方面相對聰明一些。從孩子一出世,我們就特別關心類似這樣的一些問題:兒童成長需要哪些營養(yǎng)?最必要的營養(yǎng)是什么?哪些東西里包含了這種營養(yǎng)?如何烹飪而使這些營養(yǎng)最容易吸收?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有什么不同的特點?針對不同的特點如何配制食物?孩子的自然口味大致上有哪些種?在不同的口味上如何提供最佳的營養(yǎng)搭配?如何烹飪食物才最有可能受到孩子的歡迎?等等??墒?,在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問題上,我們可曾有這樣想過呢?
精神食糧同樣也存在“營養(yǎng)均衡”的問題,只是常常被我們忽略了。
兒童閱讀營養(yǎng)學?聽起來像是一個很古怪的概念呀。不過說具體了,其實就是一些很實際的問題:兒童的成長過程中需要讀一些什么樣的書?什么書是最必要的?書中都包含了哪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影響力的內容?如何為孩子選擇、如何引導孩子讀,能使這些書中的好東西產生最大的功效?兒童的閱讀會有怎樣的成長階段,每個階段適合讀怎樣的書?孩子在閱讀方面自然口味大致上有那些種?如何能引導孩子進行自由的、全面的選擇?怎樣選擇既讓孩子著迷又非常有益的書?如何引導孩子愛上書……
這些問題是每個熱愛孩子的大人都會關心的問題。但為什么我們會常常忽略呢?大概是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太現(xiàn)實、太速成了些吧——當課業(yè)和升學成為孩子的生活目的時,誰又會真正去關心他們閱讀生活呢?誰又有耐心慢慢滋養(yǎng)他們埋藏在地下的生命的根基呢?
我一直以為,在閱讀的“營養(yǎng)學”方面,孩子的自然選擇往往是最佳的。能打動孩子的純凈的心靈的書,肯定是最了不起的書。那些過去和現(xiàn)在能讓孩子深深為之著迷的書,不但是有趣的、好玩的,而且往往是充滿哲理的,值得每一個沒有忘記自己曾經是孩子的大人反復回味的,更是幫助孩子長大成人的營養(yǎng)基。[!--empirenews.page--]
塑造健全人格從胎兒開始
近日,大學生劉海洋傷熊事件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一位名牌大學的高才生犯下連幼兒園小朋友都明白的低級錯誤,人們在震驚、譴責之余,也不由得開始進行多方面的反思。其中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是:我們今天的教育怎么了?今天的人才培養(yǎng)是否出現(xiàn)了重智商輕情商的偏頗?
劉海洋事件雖屬個案,但它使我們想起不少在中小學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孩子,進入大學后屢屢發(fā)生的問題:比如,因無法適應集體宿舍和學校公共餐廳的生活環(huán)境而退學,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與別人競爭不擇手段———更為嚴重的是,個別學習尖子生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后竟然走上自殺或殺人的歧途。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鄭新蓉剖析這一現(xiàn)象時指出,這些學生在中小學階段的一切都被學習成績掩蓋著,似乎學習好就等于什么都好。進入大學才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主要缺陷是人格缺陷。長期以來,學生的人格教育被嚴重忽略了。
據(jù)調查,目前大學生群體中,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處理遇到的各種問題,因而感到困惑和迷茫,受到焦慮、抑郁和恐懼等不良情緒的影響,嚴重的出現(xiàn)心理障礙。有研究表明,近年來,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正呈逐年下降的趨勢。鑒此,專家們呼吁:加強健全人格的教育已刻不容緩!
那么,培養(yǎng)孩子健全人格應該從何做起?我國著名精神衛(wèi)生專家陳學詩教授說,兒童時代是人格形成的黃金時期,人格健全與否此時便打下雛形,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格的可塑性會越來越小。因此,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應從娃娃抓起。
1.孕婦盡可能保持情緒舒暢、愉快。
2.飲食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鈣質。
3.孕婦不要吸煙,其他家庭成員吸煙應避開孕婦。
4.不服或少服某些抗生素。
5.不做放射檢查。
6.防止感染,尤其是風疹,防止外傷。
7.懷孕4個月后,每天聽音樂兩次,每次20分鐘。
育兒心得:陽光心態(tài)從閱讀開始
育兒心得:陽光心態(tài)從閱讀開始
跟同齡的孩子比起來,可樂在語言方面顯得格外有天分,生活中的用詞造句時常讓我們略感驚訝,這與她從小主動、被動的閱讀量有很大關系。關于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應該說從四五個月的時候就開始了,還有有經驗的同事說應該一生下來在床上躺著的時候就開始培養(yǎng),這個我沒有試驗,功效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閱讀開始越早越好。最早的時候你在讀她在聽,你認為是沒有記憶的,但實際上你是在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一種習慣。如果可以堅持,最好從一出生就開始讀給她聽,就像吃飯和睡覺一樣,找個固定的時間,堅持久了就會發(fā)現(xiàn)當你開始讀的時候孩子會安靜下來,就算有的書有點難懂,不用擔心她聽不懂,在孩子不會說話之前,你可以只讀自己感興趣的,讓她看你讀書的表情,聽你讀書的聲音也是一種很有效的親子交流,音樂也一樣。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人支持,可樂的爺爺奶奶在親子閱讀方面也有很大功勞,而且特別有耐心,我會規(guī)定每天只能聽兩三個故事,爺爺奶奶只要她想聽可能會堅持講到她睡覺為止。
略大一點孩子可以走路會說話了,大概是在一歲半的時候,我們堅持每周至少去一次圖書館,除了去看繪本之外,太倉圖書館針對學齡前兒童會有很多活動,每周定期的有小小故事會、每月會有一次手工、寒暑假還會有繪本劇比賽、才藝展示等,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公共資源。孩子小的時候專注力會差一些,家長不要刻意去強求必須去圖書館就要一直看書,她可以不看,自己隨便挑挑玩玩都行,多多少少都會有不同的收獲。而且不管哪種方式,關鍵就是堅持。
三歲之后孩子的閱讀范圍慢慢擴大,更多的時候去圖書館我都會讓她自己選擇喜歡的,偶爾我也會給她選一些覺得比較有教育意義的書籍,收效甚微,多數(shù)情況她都是要講她挑選的。給孩子講故事還有一個都要經歷的階段就是重復,一個故事她有可能要求講成百上千遍,很考驗家長的耐心。其實三歲之后我比較提倡指讀,有的人覺得這樣會影響孩子閱讀的興趣,因人而異。個人認為指讀會方便以后小孩認字,孩子的記憶力是很驚人的,隨著重復次數(shù)的增多,某一天你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孩子可以一字不差的講出一個故事,但有可能單獨指到一個字會不認識,不要大驚小怪,慢慢就認識了。于是又進一步,從由我指著一個字一個字地讀,改成由她指著我來讀。她指到哪,我讀到哪。逐漸地,孩子理解了文字的作用,把故事與文字聯(lián)系到了一起。文字在她的眼睛里一點也不空洞枯燥,文字是有內容的,文字就是故事,是有趣而生動的。同時,當我們帶她到公共場所時,總是不失時機地指給她一些文字看,比如在火車站我給她讀“禁止吸煙”,告訴她這里人很多,空氣不好,這個牌子告訴大家不要在這里吸煙;逛動物園時一起讀指示路牌,然后我們就找到了想要看的動物;進了百貨商場,先一起看購物導示牌,順利地直奔我們要去的樓層。
天長日久,可樂養(yǎng)成一種習慣,看到字就想讀出來。每次我?guī)斯财嚂r,她都會一路不停地讀著馬路兩旁看到的店鋪名和廣告牌,不認識的字就問我,我也總是興致勃勃地和她一起讀那些招牌,讀到一些有趣的店名,我們還會一起談論一下。沒統(tǒng)計過在什么時候認識了多少字,憑印象,她在五歲以前認識的字都是零零散散的,不會自己看書,總是由我來給她講。五歲后,在很短的時間內——也許是某個偶然因素促成,比如說她要媽媽給講故事,而媽媽說沒時間,你先自己看吧,于是她開始自己看書了。對書中內容的強烈好奇,使她顧不上文字的生疏,囫圇吞棗看個大概,好奇心得到了滿足。我及時夸獎她識了那么多字,會自己看書,再把她不認識的字給她讀一讀,這個故事就被她吸收了——她從完全個人的閱讀中獲得了極大的樂趣,自此有點一發(fā)不可收的勢頭,書越讀越多,字也越認越多。
閱讀量的增加不僅讓孩子在認字說話方面有優(yōu)勢,心態(tài)也會要比一般的孩子成熟。小小的年紀她會懂得換位思考,知道尊老愛幼。還有很多我們暫時沒有發(fā)現(xiàn)的好處,也許在她以后的成長路上會慢慢凸顯出來,我們家長一定要堅信,閱讀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教育初期的親子閱讀。
創(chuàng)意生活從親子共讀開始
孩子們的小小世界海闊天空,孩子們的大大夢想無邊無際;書里,有生動的圖畫、動人的文字,猶如跳動的色彩,處處牽動著孩子們的心。無限的創(chuàng)意及想像也就從這里開始。創(chuàng)意生活的源泉:對藝術的品味與了解。歐洲人在于200年前便已了解了兒童圖書里,可以欣賞到很多藝術形式。畫家的多樣表現(xiàn),經烈的個人風格,使孩子的眼界開闊,對美的感受力也增強了。讓我們的孩子平常多接觸各種不同的圖畫書,可以從其不同的藝術形式來得到美的感受,從各種角度,將藝術帶進生活;帶到家中。把家變成小小的圖書館、美術館。因為孩子會從這樣的接觸中,發(fā)現(xiàn)地球上美妙的東西實在很多。創(chuàng)意生活的動力:豐富的想像國際童書大師工艾瑞·卡爾所創(chuàng)作的圖畫書中有一本非常著名:《小種子》。從書里,孩子知道,種子是經過許多的旅程,才落到土地上,然后發(fā)芽,開出美麗的花朵。瞧,即使是小小的程子,已經讓艾瑞·卡爾注意到,于是他通過圖書把孩子相進這個世界,跟著種子一起旅行,去體驗它開花的過程;而花朵的璀璨綻放,吸引著鳥兒、蝴蝶、蜜蜂的親近。那一刻,花的美,及小動物們所展現(xiàn)的生命力,足以和太陽媲美。這就是令孩子感動的畫面。孩子可從這樣的畫面里,展現(xiàn)出屬于自己的想像。有一位小朋友在看了這本書后,就畫了一朵大大的花:花里頭出現(xiàn)房子、小汽車、蘋果、西瓜、毛毛蟲、蕩秋千、凡是他覺得生活中有意思的東西,都出現(xiàn)在花中間,完全顛倒了成人對花的認識。所以,我們常說孩子的幻想其實是非常驚人的,經??梢詣?chuàng)造出比他們的實際能力,甚至比成年人更大的成就。適合孩子們閱讀的圖書種類很多。比如:《孫武空三打白骨精》、《白雪公主》等等,這些中國的或是外國的故事,充滿傳奇性。書中的角色性格鮮明,往往可以培養(yǎng)孩子幻想的能力,進而從真實生活走進幻想世界,很多民間故事對孩子的幫助很大。人在生活中若沒有幻想,這個人便沒有
了希望,生活也會布滿呆板的基調;幻想是一個夢,成人比較不會幻想,但孩子卻很容易進入幻想世界。在這個夢中,可以實現(xiàn)很多愿望,甚至改變一個人的性格,會幻想的人是比較快樂的,因此,每個家中都應多準備一些圖畫書,這對孩子會很有好處。孩子可以從書中構建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自信的天地,欣賞且滿足自己的成就。于是他們的快樂就建筑在自己對自己的肯定上,不再需要借著大人的贊賞來肯定自己。創(chuàng)造良好的親子共讀心態(tài)隨著生活質量的提升,市面上的童書種類多得讓人眼花繚亂;而童書行銷的管道更是上天下地,無孔不入。不管書店時里,報紙上,處處可見精美的童書在向你和人的孩子招手。不少父母花了不少錢買書的給孩子,希望孩子從小就喜歡看書,浸淫在書香世界中??墒牵改傅囊环嘈?,孩子不一定領情,有些孩子寧愿看電視、玩游戲。這說明,許多人的親子共讀的心態(tài)必須調整。親子共讀應該是一件溫馨又愉快的事,當我們進行一項溫馨又愉快的生活時,情緒上是享受,而非犧牲的。不少父母進行親子共讀時都有“陪太子看書”的錯誤心態(tài),更有的父母喜歡考問孩子剛剛讀了些什么。不管是犧牲也罷、考試也罷,這都是讓孩子遠防閱讀樂趣的原因,因為有犧牲的情結在作祟,父母很容易發(fā)脾氣,責怪孩子為什么不好好看書,沒有仔細思考孩子不想看書的原因。而孩子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下,當然很難發(fā)現(xiàn)閱讀的樂趣更別說看完書后還得考試,實在太沒樂趣。父母沒有必要讓孩子提早承受考試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