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由對兒子的兩次批評反思如何批評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0-12-03 幼兒園孩子因被批評扔凳子砸老師 幼兒園工作總結自我批評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剛踏進家門就聽婆婆數(shù)落兒子今天出事了,疲憊的我一下子被“吊”了起來,著急地問:“出什么事了?”婆婆忙著敘述:“他今天在用棒打人,而且打在一個老奶奶頭上”。沒等婆婆說完,兒子反駁:“不是的,不是這樣的”他跟婆婆爭吵起來。耐著性子讓他們靜下來一個個說。婆婆說:“好好要教育教育,打了人還說不是--------”。兒子呢,哭了起來:“不是這樣的,我不是故意的”。吵嚷的聲音讓我來氣,兒子的哭聲更讓我心煩,看來兒子打人是事實,還在狡辯,我顧不得問兒子到底什么原因就批評了兒子一頓:“這孩子怎么這么沒有禮貌?為什么要打人呀?而且還打了一位老人,你真是越來越不象話了-------”受到了批評的兒子哭得更是兇了。此后他一直沒有理睬我,任憑我怎么問他也不開口。職業(yè)的敏感告訴我,莫非兒子是受委屈了?于是在我的誘導下他終于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原來他是看了奧運比賽后模仿標槍運動員,不小心把桿子投到了原先不在視線范圍內(nèi)的老奶奶頭上,并不是故意的。兒子因為婆婆沒有聽自己的解釋生氣地走了。

聽完原委,我指出了兒子的錯誤:“你雖然不是故意的,但是你畢竟打到了老奶奶,你應該向老奶奶道歉?!眱鹤犹饻I眼:“那我該怎么說,對不起?”,我反問:“除了對不起就完了?”平時能言會道的兒子被我問傻了。這時我靈機一動:“那我們現(xiàn)在就來做個游戲吧,現(xiàn)在是老奶奶,你用桿子打到我了,我正在地上呢,你該怎么做呢?”設置了這么一個具體的情境后孩子自然而然地扶起了地上的“老奶奶”,摸了摸老奶奶的頭說:“對不起老奶奶,我?guī)湍銚崦幌?,疼?我不是故意的,請你原諒我------”我摸著兒子的頭說:“對了,以后你要鍛煉這樣的體育項目,應該到寬闊無人的場地上去,你說對嗎?”兒子點頭說:“恩,知道了?!蔽覀z都會心地笑了,就這樣第二次批評在游戲中結束了。

在這兩次批評中孩子的表現(xiàn)和情緒截然相反??磥砣绾闻u孩子是一門藝術。批評是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之一。恰當?shù)呐u可以幫助孩子改正錯誤,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否則,就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起到相反的效果。多年的教育工作告訴我教育批評孩子應:搞清事實、就事論事、保護自尊、講究一定的藝術。我的第二次批評就是遵循了這些原則:首先:在批評之前要搞清事實,讓孩子把自己心里的話說出來。兒子這次“打人”的出發(fā)點并不是打人,而是鍛煉,問題是他選擇錯了場所。好心辦壞事也是常有的事,這時候處理問題就不能單純地看結果,如果孩子的出發(fā)點是好的就應該給予肯定,給孩子繼續(xù)嘗試的信心。其次:我保護了他的自尊。孩子都有一定的自尊,奶奶在大眾光庭之下沒有搞清原因就批評了他,使他很難面對天天要見的鄰居,讓他沒有了自尊,所以他接受不了。再次:藝術地批評。俗話說:“忠言逆耳”,人們總是不愿聽到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孩子也是如此。所以批評藝術的高低往往直接決定批評的效果。這次通過扮演角色的表演形式,讓孩子身臨其境在輕松的游戲氛圍中接受了教育,教育的功效也是妙不可言的。

雖然經(jīng)歷的是批評孩子這樣的小事,但是教育應該是相通的,對于幼兒園的小朋友也是一樣的,在今后的教學中,難免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我想我會注意批評孩子的藝術。m.debasrideb.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藝術”地批評孩子


一般來說,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應針對孩子的錯誤進行批評,重責其事、輕責其人,使孩子真正了解自己錯在哪里,從而進一步檢討自己的錯誤?!把普T,充分的說理,是家長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跟孩子說理不僅需要有耐心,還應結合少年兒童的心理特征,選擇恰當?shù)姆椒ê图记?。一些美國老師的成功?jīng)驗是:

1、要讓孩子了解你的感受

a、要讓孩子感受自己的不悅:使孩子由老師的神情與沉默的氣氛中,感受到老師的情緒,能夠促進孩子對自己的過失進行反思。

b、在批評孩子時,應該使孩子感受到:爸媽討厭我的缺點,但卻非常喜歡我這個人。這樣,孩子才能樂意聽取批評,勇于改正錯誤。

2、讓孩子明白所犯的過失與后果間的聯(lián)系: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讓孩子清楚地知道他的行為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從而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例如,當孩子不好好吃飯時,老師往往由他去,等到他餓了再吃東西時,告訴他不好好吃飯與挨餓的聯(lián)系。許多老師抱怨孩子吃飯的同時,又給他們零食吃,孩子們感覺不到不吃飽飯挨餓的后果,老師的批評也是徒勞的。

3、在批評的同時,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我國有句古語:“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泵绹艘舱J為,跟孩子講道理,應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對孩子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在此基礎上再對孩子的錯予以糾正,這樣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如果一味地數(shù)落孩子,責怪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對,只會讓孩子產(chǎn)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4、所講的道理要“合理”:老師與孩子講的道理應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說,也不能苛求孩子,因為大人信口胡說,孩子是不會服氣的,大人的要求過分苛刻,孩子也是辦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老師自己喜歡吃零食,卻對孩子大講吃零食的壞處,如此,孩子是不會聽從的。

5、要給孩子申辯的機會:跟孩子說理時,孩子可能會對自己的言行進行辯解,大人應給予孩子申辯的機會,讓孩子把事情講清楚講明白。給孩子申辯的機會,孩子才會更加理解老師所講的道理,批評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6、批評要把握好時候,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況:孩子和大人一樣,情緒好時比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見,不高興時則容易發(fā)拗。因此,老師在跟孩子講理時,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況,在他情緒較好時,進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緒低落時跟他說理,是不會奏效的。

批評就象武士手中的利劍,不到情非得已時,不要拔劍相向。一把好劍,只有在懂得它性情的人手中,才能發(fā)揮它極致的功力。

不要急于批評孩子


我的侄子樂樂非常喜歡畫畫,一有空就趴在小桌子上涂涂抹抹。哥哥和嫂子高興地一連給他買了好幾大盒最棒的水彩筆和油畫棒,但卻從來看不到他拿出一幅像樣的作品來。在哥哥嫂子的眼里,幾乎每張圖畫都是各種顏料的堆積,色彩繽紛卻不知所云。盡管如此,哥哥嫂子一點也不著急,心想:孩子還小,讓他慢慢練,早晚會有出息的。沒想到,樂樂的一幅“媽媽肖像”把哥哥嫂子的美好愿望擊得粉碎。這天,我們?nèi)叶荚诩铱措娨?,樂樂說要給媽媽畫肖像,還煞有介事的學著畫家作畫的樣子,讓嫂子打扮一下坐在客廳的沙發(fā)上不要動,自己在一旁拉開了寫生的架勢。嫂子忍著得意,老老實實的為兒子當了一回模特。好不容易等樂樂畫完,哥哥搶先拿過去欣賞起來,只見他連連點頭、大聲叫“好”,樂的快岔了氣??墒巧┳幽??不看這張畫還好,一看火氣隨之而起,忍不住質問樂樂:“我就長這樣???我的嘴有那么大嗎?”她啪的一下把畫拍在桌子上,接著,嫂子又憤怒的轉向幸災樂禍的哥哥,說:“你笑什么笑!” 我把那張畫拿了過來,仔細的一看,原來,樂樂畫中的媽媽長著一張大圓臉,眼睛畫在腦門上,一頭秀發(fā)只剩幾根毛毛,臉上的色彩又藍又綠,一張紅紅的大嘴巴格外突出,嫂子一向引以為榮的細長的彎眉毛卻沒有了,耳朵也不見了,總之,樣子怪里怪氣,別提多難看了?!窐繁緛碛X得自己把媽媽畫的特別漂亮,正等著大人夸獎自己呢,沒想到媽媽會這么生氣,嚇得趕緊溜到自己的小屋里搭積木去了,半天不敢出來?!≡谖铱磥硌?,嫂子真的是錯怪樂樂了?!∮變旱男〖∪饣顒幽芰€比較差,手腕和手的動作不靈活,把畫的形象畫的歪歪扭扭、怪模怪樣是很自然的。在色彩運用上,幼兒喜歡選擇對比強烈的高濃度顏色,把自己覺得好看的鮮艷的色彩,隨心所欲的涂抹在畫紙上,至于這些大紅大綠和真實的顏色是不是一致,他們才不管呢。而這,恰恰是幼兒真實心靈的流露?!‘斎?,最最引起媽媽不滿意的是她的眉毛和耳朵沒有了,嘴巴卻大得出奇,簡直像個怪物。這就要說到幼兒想象的特點了。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樂樂是在寫生,實際上,他是把平日對媽媽的印象加上自己的想象表達在畫紙上,這里的寫生對樂樂來說只是一種好玩的形式,沒有什么實在的意義。在孩子看來,最生動的是人的嘴巴和眼睛,因為它們經(jīng)常在活動,所以孩子肯定不會把他們漏掉,而眉毛和耳朵(特別是后者),幾乎看不到他們有什么作用,把他們省略也就不足為奇了?!〉聡笳軐W家黑格爾說過: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樂樂把媽媽的嘴巴畫的又大又突出,應該算是運用了夸張的手法,是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xiàn),家長朋友們是否也有過這樣的事呢?我們不妨為有這樣的寶貝而感到驕傲吧!

批評孩子的六個技巧


一、批評孩子要注意時間和場合批評孩子盡量不要在以下時間:清晨、吃飯時、睡覺前。

在清晨批評孩子,可能會破壞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飯時批評孩子,會影響孩子的食欲,長此以往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不利;睡覺前批評孩子,會影響孩子的睡眠,不利于孩子的身體發(fā)育。

批評孩子不應在下列場合:公共場所、當著孩子同學朋友的面、當著眾多親朋的面。

孩子的自尊心往往很強,在公開場合批評孩子,會讓孩子感覺很沒面子,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還可能會讓孩子對父母心懷不滿甚至心生怨恨,會影響父母同孩子之間的感情。

二、批評孩子之前要讓自己冷靜下來。

孩子犯了錯,特別是犯了比較大的錯或者屢錯屢犯時,做家長的難免心煩意亂,情緒波動會比較大,很可能會在一時沖動之下對孩子說出不該說的話,或者做出不該做出的舉動,這都可能會對自己和孩子產(chǎn)生極為不良的影響,有人甚至因此而釀成千古大錯。

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樣的錯誤,在批評孩子之前,家長一定要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只有冷靜,才能對孩子所犯錯誤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判,才能有利于問題的解決,才能幫助孩子找出犯錯的原因和改正錯誤的方法。

三、批評孩子要給孩子申訴的機會。

導致孩子犯錯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孩子主觀方面的失誤,但也有可能是不以孩子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原因造成的。

從主觀方面來說,有可能是有意為之,也有可能是無心所致;有可能是態(tài)度問題,也可能是能力不足等等。

所以,當孩子犯錯后,不要剝奪孩子說話的權利,要給孩子一個申訴的機會,讓孩子把自己想說的話和盤托出,這樣家長會對孩子所犯的錯誤有一個更全面、更清楚的認識,對孩子的批評會更有針對性,也讓孩子能心悅誠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評。

四、批評孩子之前可先進行自我批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孩子所犯錯誤,父母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的責任。

在批評孩子之前,如果父母能先來一番自我批評,如:這事也不全怪你,媽媽也有責任;只怪爸爸平時工作太忙,對你不夠關心等等,會讓家長和孩子的心理距離一下子拉得很近,會讓孩子更樂意接受父母的批評,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勇于承擔責任、勇于自我批評的良好品質,一舉多得,我們作父母的,又何樂而不為呢?

五、父母在批評孩子方面要形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

中國有句古話叫“嚴父慈母”,很多家庭至今還沿襲著這一傳統(tǒng),父親和母親,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其實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因為如果這樣,當孩子犯錯后,他們所想的不是如何去認識和改正錯誤,而是積極去尋求一種庇護,尋求精神的“避難所”,他們甚至可能因此變得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六、我們的批評一定要針對具體的事情。

比如,孩子回家后又忘記洗手,我們應該告訴他,我們每個人回家后都要洗手,不洗手是不對的,而不要擴大到其它事情上。

而當孩子的錯誤舉動涉及人際關系時,最理想的方式是用兩個步驟去“完成”一次批評——先把自己對于孩子某個行為的感受直接告訴他,然后,平靜地告訴孩子,你知道他是一個好孩子,只是這次做錯了

不要過多批評孩子


家長的育兒有兩種,一種是較為開放的,另一種是對孩子嚴格管理,但是,過多的批評、呵斥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變得膽小怕事。

在育兒方面,家長的態(tài)度一般分兩種,一種是較為開放的,例如美國等國家,對孩子都持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管得很松,這樣有其好的一面,即利于孩子養(yǎng)成天真、坦率的性格,但不容易培養(yǎng)他的是非觀念。

而中國家長大多是另一種,即對孩子嚴格管理,它好的一面是能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是非觀念,負面效果是,過多的批評、呵斥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變得膽小怕事。

當寶寶能走會跑后,一天之內(nèi)被媽媽批評個三五次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因為這時的寶寶不是摔壞了杯子,就是拿著拖把到處亂拖,要不就干脆鉆到桌子底下嘗試著把小指頭塞進電源插座里,總之,只要媽媽一分鐘沒注意到,寶寶就肯定會“犯錯誤”。

但是專家卻建議,不管寶寶犯多少錯誤,每天批評他最好不要超過兩次。

其實,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可以積累經(jīng)驗教訓。許多家長在寶寶犯錯誤時,總是大加譴責、恐嚇,卻忘記了犯錯誤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家長們的批評是想阻止寶寶再犯同樣的錯誤,但這樣做常常會產(chǎn)生相反的作用。孩子們或因害怕受責備而不敢冒險,失去學習新技巧的熱情和膽量;或產(chǎn)生反叛心理。而且,過于頻繁的責備不僅讓孩子變得“皮”了,對批評充耳不聞;在成長的歲月里,更會在他的心里留下陰影,認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因此,家長批評孩子,不妨每天只說個一兩次,不要逢事就說,因為有的錯誤,孩子可能馬上就能自己明白,不說也罷。而對于重大的錯誤,在批評時也應該注意兩點。一是冷處理。即家長在批評孩子時,不妨放低聲音,或采取沉默,這比高聲大喊要更有效果,孩子反而會更緊張,會感到“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第二是要趁熱打鐵。因為孩子的時間觀念比較差,昨天發(fā)生的事,仿佛已經(jīng)過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剛犯的錯誤轉眼就忘了。如果覺得孩子做的錯事必須批評,那么別拖拉,馬上就說,否則就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不能隨意批評孩子


孩子就象一棵生命旺盛的小樹,我們都滿懷期待他能長成參天大樹,這就需要我們在他的生長過程中及時地修枝剪葉。同樣,想要孩子健康成長,也需要我們及時地幫他改正錯誤,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犯錯,孩子做錯事情,****不要一味的指責、批評,這樣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因此,批評也要有藝術。

豆豆今天不小心踩到了小玉的腳,卻若無其事地走開了。我點了她的名子,并希望她向小玉道歉,可豆豆的眼淚奪眶而出并委屈的說:“你總說我做的不好,你就是不喜歡我?!蔽掖蟪砸惑@。豆豆怎么會誤解我不喜歡她呢?是不是我的方式不對。于是我連忙說:“豆豆,你是個乖孩子,如果李老師不是故意撞到小朋友

,會先說對不起,是不是?”豆豆想了想點頭表示同意。我接著說:“所以,李老師和全班小朋友都交成了好朋友,老師希望豆豆有更多的朋友,才要你及時向小朋友道歉?!边@時,豆豆止住了哭,及時向小玉道了歉,倆人拉著手去玩了。

這件事情在一天的工作中雖然顯得微不足道,但卻讓我深思。每個孩子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老師的批評應講究藝術,這樣既能有效解決問題又保護了幼兒的自尊,使幼兒能更真實地認識自己的錯誤,使其進步,讓幼兒能更好的健康、快樂成長。

你是這樣批評孩子的嗎?


1.低聲:

父母應以低于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低而有力”的聲音,會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傾聽你說的話,這種低聲的“冷處理”,往往比大聲訓斥的效果要好。

2.沉默:

孩子一旦做錯了事,總擔心父母會責備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對批評和自己所犯的過錯也就不以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會感到“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

3.暗示:

孩子犯有過失,如果父母能心平氣和地啟發(fā)孩子,不直接批評他的過失,孩子會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評和教育,而且這樣做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4.引導:

當孩子惹了麻煩遭到父母的責罵時,往往會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此時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個人,你會怎么解釋?”,這就會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別人,該說些什么?這會使大部分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也有過錯,并會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責任嫁禍他人是錯誤的。

5.適時:

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差,又天性好玩,注意力易分散,剛犯的錯誤轉眼就忘了。因此,父母批評孩子要趁熱打鐵,不能拖拉,否則,就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批評孩子不妨加點“糖”


良藥苦口利于病,良言逆耳利于行。為了治好病,又不苦口,藥劑師發(fā)明了糖衣片。那么父母在批評孩子時能否找到一些“糖衣片”,讓孩子吃了,樂于改正自己的缺點呢?

一個周末,張先生的孩子找同學玩,很久沒回家,夫婦二人提心吊膽,到處亂找。天黑了,兒子才滿身泥巴回到家。原來他和同學去河邊釣魚了!張先生非常生氣,把兒子狠狠地“揍”了一頓。兒子不服地說:我只不過多玩了一會兒,有啥不對的,再說又不是我一個人!說著,他鉆到自己的屋子生氣去了。停了好一會兒,張先生推開兒子的房門,坐到他身邊,溫和地說:“你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孩子,學習成績好,交往能力強,老師經(jīng)常表揚你,我之所以對你要求這么嚴格,是因為你比一般的孩子更優(yōu)秀。既然這樣,我對你的要求就一定比別人高。今天你回來遲了,你不知道我和你媽媽多么擔心,再說你們?nèi)ズ舆呁嬉彩治kU,以后想去我們一塊去?!边@時,孩子的眼里已經(jīng)噙滿淚水。

孩子犯了錯誤,可根據(jù)情節(jié)做出相應的責罰,但要給孩子一定的冷靜和反思時間,并說出責罰的原因。當你的話能讓孩子留下淚水,證明他已經(jīng)理解、接納了你,相反,當孩子歪著頭,或斜著眼跟你頂牛時,千萬不要再給他講道理,這個時候他根本就不會理睬你。孩子個性千千萬,教育方法也千千萬,只要能找到適合孩子個性特征的方法,我們的教育就輕松自如了,孩子的成長也就輕松愉快了。

家長怎樣批評犯錯的孩子


許多家長都為不知怎樣管教孩子而苦惱,言重了怕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不說又怕孩子成長成個小霸王,那么,家長這種苦惱該如何解決呢?

該吃飯了,四歲的兒子拿著玩具不肯放,叫了幾遍也沒反應,青琳決定來點硬的。

兒子哭鬧著不肯放玩具,掙扎間竟用玩具把媽媽的頭給敲出了個大包。

青琳這下可火了,生氣地把孩子說了一頓。

可是,說完之后,看著兒子哭得可憐兮兮,青琳又心軟了,開始后怕,自己這樣批評孩子,會不會給他留下心理陰影?

青琳的擔心立刻贏得一群媽咪好友的共鳴,青琳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不少做媽媽的都有類似的困擾:孩子難免會犯錯,不批評是不可能的,可我的批評會不會過火呢?或者說,怎樣批評,才能既起到教育的作用,又不傷害孩子呢?

一、批評的態(tài)度:批評不等于不尊重

批評管教少不得,而尚且年幼的孩子心靈也該得到保護,怎么拿捏其中平衡呢?對于眾多家長的問題,家長們保護孩子自尊的意識強了,可有時,卻把“對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這兩件事給簡單對立起來了,好像保護孩子的尊嚴,就要放棄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評。

其實,如果我們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對批評的接受方式,就完全可以根據(jù)他的承受能力,進行適當?shù)呐u。

并且,在孩子做錯事時,明確地告訴他“這件事你做得不對”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因為擔心傷害,就不批評、不管教。

二、批評的目的:公平教育

如果我們本著尊重孩子的出發(fā)點,來選擇批評的方式,批評便是公平的。

不會以大欺小地指責、謾罵孩子,也不會因為他年齡小,就放松管教,任由孩子一再犯錯。

宮學萍說,最簡單的批評,就是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比如,對一個四歲的孩子,應當讓他知道,用硬邦邦的玩具打媽媽的頭,媽媽會很痛,他也不應該用這樣的方式去攻擊別人。

而這樣的批評,并不存在不尊重或傷害。

而對孩子造成傷害的批評,往往是由于我們忽略了自己該告訴孩子的重點是什么。

就拿青琳的例子來說,孩子打了媽媽,我們可能一時氣極說,你竟敢打媽媽,真是個壞孩子!但這樣會把一件具體的事,擴大到“壞”和“好”的區(qū)分,給孩子留下長遠的影響。

三、批評的方法:一事歸一事

所以,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我們只要明白自己的批評,是為了他知道,做什么樣的事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而不是為了傷害他或給他打上“壞孩子”的標簽,就不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我們的批評一定要針對具體的事情,比如,孩子回家后又忘記洗手,我們應該告訴他,我們每個人回家后都要洗手,不洗手是不對的,而不要擴大到其它事情上。

而當孩子的錯誤舉動涉及人際關系時,最理想的方式是用兩個步驟去“完成”一次批評——先把自己對于孩子某個行為的感受直接告訴他,然后,平靜地告訴孩子,你知道他是一個好孩子,只是這次做錯了。

相關推薦

  • 如何表揚和批評孩子 表揚=陳述事實+確認事實的可貴性+表達感受+表達期望+身體接觸表揚是讓孩子繼續(xù)努力的有效手段,所以必須做對動作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一個完整的表揚,必須按程序做對每一步:(1)陳述事實即孩子做對了什么事...
    2021-02-12 閱讀全文
  • 每天批評孩子不超過兩次 當寶寶能走會跑后,一天之內(nèi)被媽媽批評個三五次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因為這時的寶寶不是摔壞了杯子,就是拿著拖把到處亂拖,要不就干脆鉆到桌子底下嘗試著把小指頭塞進電源插座里,總之,只要媽媽一分鐘沒注意到,寶寶...
    2021-12-31 閱讀全文
  • 批評孩子一天不能超兩次 在育兒方面,家長的態(tài)度一般分兩種,一種是較為開放的,例如美國等國家,對孩子持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管得很松,這樣有其好的一面,即利于孩子養(yǎng)成天真、坦率的性格,但不容易培養(yǎng)他們的是非觀念。而中國家長大多是另一...
    2021-12-30 閱讀全文
  • 家長如何正確批評孩子 家長如何正確批評孩子 第一:批評孩子要客觀 要讓孩子心服口服,做起來是不容易的。 要說一些,孩子能理解的道理,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父母都應保持冷靜的頭腦、理智的思維,切記在情緒異常的情況下,輕易批評孩子...
    2020-11-09 閱讀全文
  • 如何對待孩子的過錯――引導和批評 疏忽,不經(jīng)心,見異思遷,思想迷亂,這都是兒童時期的自然過失。所以,只要他們不是存心如此,都是應該溫和地加以提醒,逐漸地去制服的。假如這種缺點每次都惹起惱怒與申斥,則責備和懲罰的機會必然時時到來,以致導...
    2020-10-12 閱讀全文

表揚=陳述事實+確認事實的可貴性+表達感受+表達期望+身體接觸表揚是讓孩子繼續(xù)努力的有效手段,所以必須做對動作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一個完整的表揚,必須按程序做對每一步:(1)陳述事實即孩子做對了什么事...

2021-02-12 閱讀全文

當寶寶能走會跑后,一天之內(nèi)被媽媽批評個三五次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因為這時的寶寶不是摔壞了杯子,就是拿著拖把到處亂拖,要不就干脆鉆到桌子底下嘗試著把小指頭塞進電源插座里,總之,只要媽媽一分鐘沒注意到,寶寶...

2021-12-31 閱讀全文

在育兒方面,家長的態(tài)度一般分兩種,一種是較為開放的,例如美國等國家,對孩子持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管得很松,這樣有其好的一面,即利于孩子養(yǎng)成天真、坦率的性格,但不容易培養(yǎng)他們的是非觀念。而中國家長大多是另一...

2021-12-30 閱讀全文

家長如何正確批評孩子 第一:批評孩子要客觀 要讓孩子心服口服,做起來是不容易的。 要說一些,孩子能理解的道理,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父母都應保持冷靜的頭腦、理智的思維,切記在情緒異常的情況下,輕易批評孩子...

2020-11-09 閱讀全文

疏忽,不經(jīng)心,見異思遷,思想迷亂,這都是兒童時期的自然過失。所以,只要他們不是存心如此,都是應該溫和地加以提醒,逐漸地去制服的。假如這種缺點每次都惹起惱怒與申斥,則責備和懲罰的機會必然時時到來,以致導...

2020-10-1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