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帶給孩子一生的幸福
發(fā)布時間:2020-12-03 做一名幸福的幼兒園教師 值日生的教育筆記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禮儀帶給孩子一生的幸福一、促進幼兒獨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
當今社會中任何一名素質高、有教養(yǎng)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養(yǎng)。這樣的人,被人尊重,受人歡迎,從心理學上講,被眾人接納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打開局面,發(fā)展事業(yè)。而當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他就會被別人接納,受大家歡迎,就會擁有很多朋友,而這些朋友又會直接或間接地給他帶來相應的發(fā)展機會,從而讓孩子逐漸形成健全人格和與人交往、處事的能力。
二、有利于幼兒的專注力、秩序感的培養(yǎng):
安靜、秩序的學習環(huán)境是孩子學習的最基本保障。如果每個孩子學習禮儀,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那么當他想介入別人工作的時侯就會有禮貌地征求別人意見,比如:“xx,我可以和你一起搭積木嗎?”“xx,我可以和你一起做這個工作嗎?”“xx,我可以和你一起看這本書嗎?”那么,當幼兒知道別人想介入到他的工作領域時會很有禮貌地介入。這時候,孩子就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這件事情上,那么當孩子專注了、秩序了,提高學習質量也是必然的。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的研究也顯示,那些懂得禮節(jié)、禮貌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會關心他人,更富同情心,朋友更多,學習成績也更好。由此可見,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也是提高學習成績的一種途徑。
三、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
情緒對孩子的身體生長發(fā)育是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的,當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中、有煩心事時可以向老師和小朋友們傾訴、分享,那么孩子就會始終保持一種正態(tài)的心理狀況,這種正態(tài)的心理狀況會促進幼兒身心的和諧發(fā)展。
家長的禮儀行為是孩子禮儀的榜樣,孩子會自然地吸收模仿。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12條讓孩子受用一生的禮儀習慣
孩子需要養(yǎng)成的好習慣有很多,包括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以及一些必要的禮儀習慣。首先這些禮儀習慣,爸媽們借鑒下吧,然后教給孩子,讓孩子受用一生。
1.彎腰撿東西、系鞋帶時,一定要蹲下,不能撅著屁股朝天,看起來很不雅。
2.吃東西不要發(fā)出聲音,千萬不要狼吞虎咽,既不利于消化,又有損形象。面條要咬斷吃,不要往肚里吸;喝湯用小勺。
3.坐板凳要雙膝并攏,雙手放在膝蓋上,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千萬不要雙腿張開、或翹起二郎腿,丑死了。
4.到別人家做客時,未經主人允許,不要隨意亂翻東西。
5.不管什么食物,再喜歡吃也要控制,尤其不要暴食暴飲,不管在家還是在外。
6.到別人家做客,不管主人燒的飯菜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都要發(fā)出真誠的贊美,表示好吃,以示尊重。
7.用餐完畢,最好幫主人一起收拾餐桌;即使對方不讓幫忙,也要有這個舉動,表示感謝。
8.接打電話,第一句要說“你好”,話說完畢,讓對方先掛電話;如果對方讓你先掛,說過“再見”后,停頓3秒再掛。
9.別人為你添茶、倒水或提供服務時,一定要欠身坐起或用手扶扶杯子,以示尊重。
10.看別人手機照片或電腦等其他物品,未經允許,不要往下翻動。
11.公共場合,少吃豬手、骨頭、雞爪等大骨頭類食物。尤其是女孩子,齜牙咧嘴啃東西的樣子,實在不好看。
12.對人友善,時刻保持微笑。這是世界通行證,不分國界,不需翻譯,永不過時。
這些禮儀知識,都是一個人良好修養(yǎng)的具體體現,爸媽不僅要教給孩子,而且自己首先要做好。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著很大的影響。只有爸媽自己做好了,孩子才會“有樣學樣”,自覺遵守良好的禮儀規(guī)范。
讓孩子們幸福一生的教育
孩子都喜歡被善待、喜歡長大、需要小小的驚喜刺激他的感受。幸福的孩子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特性,包括自信、樂觀、有控制世界的感覺。一旦掌握了好的方法,你孩子的這種特性能很容易被發(fā)掘出來。
讓孩子無拘無束
成功的孩子才會經常感到自己是幸福的。但你要做的是讓他有能力迎接一生的挑戰(zhàn),不讓誘惑充斥他的生活。每個孩子都有減壓的機會,玩或者學習的時候稍微休息一下、自由活動一下、讓他們的想象自由馳騁。不受時間限制地去捉螢火蟲、堆雪人、或者看蜘蛛織網,都能給你的孩子帶來生命的驚嘆。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
為什么不放下你手中的活,從被你排得滿滿的生活里走出來一會兒,和孩子一起追尋這種快樂?你會發(fā)現浴缸里洋娃娃們的生日晚會上也有一段奇遇。
教孩子關心別人
孩子需要感受到他是集體中有價值的一員,要讓他能夠通過一些意味深長的方式觸及到別人的生活。給他更多接觸別人的機會,讓助人為樂的感受慢慢走進他的心靈。你可以選一些他不想要的玩具送到孤兒院。。在超市里,讓他選一些家里不需要的商品援助給貧困區(qū)。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學會從幫助別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做小熊用的布可以給坦桑尼亞醫(yī)院里的孩子做一件衣服。即使是兩歲的孩子,只要你告訴他,他的視野里就能夠注意到這些東西了。
接觸自然
和孩子一起去滑雪,或者一起在公園里玩,和孩子一起騎車,可以讓孩子更健康、更茁壯,還能讓他擁有更多的歡笑。經常運動能讓孩子身心放松,能讓孩子有健康的體態(tài),也能讓孩子因為自己能完成一些體育運動而獲得自豪感。如果你鼓勵他去做他喜歡的運動,或許他還能從這項運動中得到更多的樂趣。
發(fā)自內心地大笑
給他講笑話、唱兒歌、告訴她你自己遇到的可笑的事,對自己、對孩子都有好處。這純粹是生理上的好處,當你大笑的時候,可以緩解緊張情緒,吸入更多氧氣、讓你的心靈有一次自由的翱翔。
表揚得有技巧——不要只對孩子說:“做得真棒!”
當孩子有進步或者掌握了一門新技能的時候,你要能指出你觀察到的細節(jié),說:“你描述的英雄真形象,好像就在我的眼前?!被蛘摺拔蚁矚g你這種畫樹的方法”這遠比一句空洞的贊揚要好得多。
同樣,不要過分獎賞孩子。這樣會使孩子更重視他所得到的獎勵,而不是他做了什么。
給孩子吃有營養(yǎng)的東西
如果你的孩子非常任性、暴躁(而不是病了),他可能是餓了。如果還沒到吃飯時間,給孩子找些有營養(yǎng)的東西吃。吃得好能讓孩子情緒更穩(wěn)定,表現得更有禮貌。合適的食物有:酸奶、新鮮水果、干果、花生、帶果醬的全麥面包等。
讓藝術走進孩子的心靈
毫無疑問,你一定聽說過古典音樂能促進大腦發(fā)育的理論。而且接觸音樂、舞蹈、以及其他任何類型的藝術,都能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彈鋼琴、聽音樂能給孩子一個情緒發(fā)泄的出口,這是孩子表達對自己、對世界的感受的一種有創(chuàng)造性的方法。這種感覺來自于他對藝術的感受過程,無論是他在學鋼琴,還是參加幼兒園的演出,都能讓孩子覺得他是優(yōu)秀的。
微笑
對孩子微笑能讓孩子感到更舒服。這是在用最快的方法對孩子說:“我愛你!”在孩子身邊的時候,一定要擁抱他。有專家說:擁抱就像一個人的營養(yǎng),每天給一個人4次擁抱,僅是生存需要。給他8次擁抱,他能保持好的狀態(tài),給他16次擁抱,他才會成長。而且,你要記住,每次擁抱和微笑對你和孩子都是有好處的。
聆聽
沒有什么比你能專心聽孩子講話對他更重要了。這是在表示你很關注他。想做一個更好的聆聽者嗎?不要似聽非聽,如果孩子和你講話的時候,你正在兌帳、在做家務,請你停下來,把注意力轉移到孩子身上。無論你在做什么,都不要打斷他,讓他把話說完或者直接說出他表達的意思,即使這些話你以前已經聽過了。
適時地讓步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有時當孩子做得不是很好,你想糾正或者完善他的時候,卻在不經意間破壞了孩子的信心。如果孩子擦過的地板,你再去重新擦,你是在告訴孩子他做得不夠好。
如果你下一次還想糾正孩子做過的事,請你問自己幾個問題:
1.這會影響健康和安全嗎?
2.這件事會從現在開始影響你10年嗎?
如果答案是不,那就順其自然吧。當然,讓孩子獲得生活技能是養(yǎng)育孩子的一部分,但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你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比關心餐桌上刀叉是不是放在正確的位置更重要。
教他解決問題
從系鞋帶到安全地過馬路,孩子掌握每一種技能,就向獨立邁向了一個新的臺階。
其實知道問題解決了,就能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棒。當孩子遇到障礙,被同伴笑話或者問題讓他迷惑不解的時候,你可以通過以下幾步幫助他:
1.告訴他問題是什么。
2.讓他描述一下他希望得到的結果。
3.告訴他什么樣的步驟能實現這樣的結果。
4.判斷他是否能通過自己的能力達到目的,或者需要幫助。
5.如果他需要幫助,要讓他相信它隨時可以得到幫助。
給孩子展現自己的機會
每個孩子都在某個方面有天才般的本領,為什么不讓他展現一下呢?他喜歡書嗎?你做飯的時候讓他讀給你聽。他對數字很敏感嗎?購物的時候,讓他幫你挑選價格最合適的商品。當你調動起孩子的積極性,并展現出你對他的表現很滿意,你就有開辟了另一條讓孩子更自信的小路。
幸福,有一扇門
幸福感是跟著情緒走的,如何面對挫折、如何對待自己、如何擁抱生活。如果你家里的成員能將快樂和幸福的感受分給每個人,你的孩子也會覺得很幸福。學習能力的好壞有50%是遺傳的。即使你的孩子經常悶悶不樂,或者容易喪失信心也不必害怕。你可以幫助他去發(fā)現更多樂觀的前景。
如何引導他面對失望
生活不會總是按照孩子的意愿前行。或許他想小睡一會的時候,他的毯子還沒干,或者他的出玩計劃被取消了。了解他的失望心理,然后告訴她如何解決:“寶貝兒,我知道你喜歡你的毯子,我們來把這本書讀完,毯子就干了?!辈灰鲆曀母惺堋⒆右粋€很小的否定態(tài)度就能擊倒他,漸漸變成憤怒。
與此同時,要避免孩子陷入她的悲傷情緒里。對孩子的問題過分關注,可能會導致她無法再面對新的問題,要告訴他們壞的事情發(fā)生了,但你需要翻開新的一頁。
教孩子鑒賞他擁有的東西
給孩子買東西,即使是他想要的,也不能讓他真正感到快樂。唯一的結果是他想要更多的東西。告訴孩子他所擁有的玩具的是什么,怎么玩兒,并且和他一起玩這些玩具。給他解釋為什么不可能小朋友有什么,他就有什么。設計一些活動,比如給小魚喂食,讓他享受玩的過程,而不是注意花了多少錢。
偶爾允許孩子有厭倦情緒
不要一聽到孩子抱怨:“沒什么好玩的。”你就沖過去和她一起玩。孩子應該學會怎樣自娛自樂。讓孩子列一個“我煩了的時候該做什么”的表格,然后貼在冰箱上,把他要的書、拼插玩具、繪畫筆都放在他很容易就能拿到的地方。如果孩子還在抱怨他無事可做,你不妨建議他做一些家務,比如整理他自己的房間,可能他馬上就會發(fā)現新的好玩的事情。
讓孩子掌握新的技能
和她玩的過程,也是讓她掌握新的技能的過程。一步一步地教孩子完成一些有價值的任務,比如包禮物、使用瓶子開蓋器等。完成這些有意義的活動所獲得的成功,能讓孩子獲得滿足感。這時不需要你的表揚,他就已經自我感覺非常好了。教他切面包片,打開雞蛋放進烤箱里,然后,讓他把自己做好的早餐端到餐桌上,他會覺得非常自豪和幸福。
教孩子控制自己的行為
有自制能力的孩子比那些需要你不斷提醒和反復要求的孩子要幸福。學習自我控制對孩子有積極意義上的幫助,他更容易交到朋友。自我約束是能讓他一生快樂的基本因素,就像高樓大廈的地基一樣。如果你的孩子養(yǎng)成了隨心所欲的壞習慣,即使他犯了錯誤也會覺得自己自己是對的、是驕傲的。
教孩子一些電話禮儀
教孩子一些電話禮儀昨晚在給xx輔導作業(yè)時,放在客廳的手機響了,起身去接了個電話,完后我又緊接著給一位朋友打了一個話。等我通完話后,正準備再回到xx書桌前給他講解作業(yè)題時。xx卻起身來到我的跟前問道:“媽媽,你在跟誰打電話呀,怎么那么開心呢?”我聽了xx的問話,回想剛電話里沒聊什么開心的事呀!孩子怎么這樣問呢?于是我對xx說,媽媽只是跟一個朋友說幾句話而以,沒聊到什么開心的事呀!xx聽了不相信的問道:“那你剛剛面帶笑容,說話語氣那么愉快,不是有開心的事,那是什么呢?”哦!明白了,原來剛剛xx是看到我跟朋友通話時的表情和聽到我說話的語氣了。我對xx說:“那是一種打電話體現出最基本的禮儀。禮儀?那就是說你在裝著很開心的樣子對吧!xx追問道,顯然他對這禮儀一詞感到很陌生不理解,所以就崩出這個疑問來。雖然之前有跟他提過打電話要注意的一些禮貌用語,但真正還從來沒有深入的跟他聊過電話禮儀。我想今天就利用這個機會好好跟xx聊聊這個話題吧!
于是我對xx說電話禮儀是一種打電話的禮貌表現,媽媽只所以會以一種愉快的表現與對方通話,那是一種電話禮儀養(yǎng)成的一種自然習慣,若你感興趣,等寫完作業(yè),媽媽可以好好跟你聊聊,讓你知道什么叫電話禮儀。xx聽了來了興趣,趕忙點頭許應。
xx作業(yè)寫完后,迫不急待的讓我跟他談什么是電話禮儀。我問xx,打電話時是不是我們雙方都見不著對方呀?xx點點頭說:“是的?!澳俏覀兪遣皇强梢詮膶Ψ降恼Z氣上,聽出對方的心情和與你通話的意愿?當我問到這個時。xx稍停了片刻,應該在回想自己與他人通話時的情境,然后說:“是的,若對方說話不耐煩,我也就不想跟他聊了?!睍o你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是不是?當我補充問時,xx猛點頭。那若對方用一種很愉快的心情,并讓你感受到他是面帶笑容的跟你說話,你還愿不愿意跟他聊呢?xx高興的回道:“當然愿意?!庇锌赡苓€會給你帶來好心情是不是?xx聽我這一問,馬上回道:“哦!這就是電話禮儀對吧!”我說:“是的,但這只是電話禮儀中,在通話中間的一部份。電話禮儀還包括接通電時和電話結束后以及我們剛剛聊的通話中,共三個部份?!?/p>
xx這時顯然聽得不過癮,忙問,那開始接通電話時禮儀會有那方面呢?我說,在打通對方電話時,首先你要向對方問好,然后再自我介紹。xx聽了,用手做個電話形式學到:“媽媽您好,我是xx?!笔沁@樣嗎?我說是的,xx真是聰明,一說你就懂。那媽媽問問你,若你打電話來時,正好媽媽不在手機旁,電話被媽媽同事接了,那你要怎么說?xx脫口而出,聽到不是你的聲音我就直接掛斷。我對著xx搖搖頭說:“這樣,就有失禮儀了,你應該對接電話的人說,謝謝叔叔或者阿姨,那我呆會再打來。若有急事就拜托他們給你傳達一下,但仍要說,謝謝兩個字。xx聽了馬上糾正道:”哦,我明白了,若我打給同學,同學不在,我就說謝謝叔叔或者阿姨?!班?!還可以對他們說聲”打擾了“,這樣他們會覺得你很有禮貌,對你也就會有好感。你若聽到不是同學直接掛斷,那他們事后從你同學那查到是你,有可能還會讓你同學不再跟這么不禮貌的孩子來往。xx聽了應了聲:”哦!“
我說電話結束后,也要注意動作禮貌。xx聽了忙問:“什么是動作禮貌?“我說:”電話結束后,你應該讓對方先掛電話,若對方在十秒內沒掛,那你掛時就要輕按掛斷鍵,像有些座機電話,你若用力一甩,那你在電話最后一刻會給別人一個不好的印象。xx聽了,點點頭說,我懂了。謝謝媽媽教我這些,我以后打電話得注意了。我對xx說,電話禮儀在不同的場合或聊不同的話題、內容時,會有不同的表現。今天媽媽就跟你先說這些打電話最基本的禮儀,看你學后應用的怎樣。xx聽我說這是最基本的,就馬上承諾,以后打電話時會記住這些禮貌用語和說話語氣。
我鼓勵xx說,媽媽相信你一定會運用的很好,因為你本來就是個懂禮貌的孩子。xx聽了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
我知道一次說教,孩子吸收不了多少,若想讓他養(yǎng)成一種習慣,我以后還得在這方面多多引導才行。但不管怎么樣,一次給他灌輸一點,總有一天他會學致應用的。
育兒觀念:給孩子一點幸福感
育兒觀念:給孩子一點幸福感
今天朋友的女兒可可到我家來玩,可可今年六歲在某幼兒園讀大班,她很喜歡和我聊天,在閑聊中我問她你喜歡你們老師嗎,她興奮的說:我喜歡我們班的李老師,因為她長的漂亮。那老師喜歡你嗎?可可一臉失望的說:老師都不喜歡我,因為我不聰明??煽蛇@孩子挻天真活潑的,但是我心里拿她和班級的孩子比起來卻實不占什么優(yōu)勢,外表很普通,各方面能力也很一般,雖然不屬于那種很調皮的類型,但是也不是那種討老師喜歡的小孩。我問她你是怎么看出來老師不喜歡你的??煽烧f:老師喜歡和乖的小朋友講話,都不怎么理我。
聽到這里我思考起來,聰明或長的可愛乖巧的孩子總是更容易得到老師的愛。特別調皮的孩子老師也會對他有一些特別的關懷和照顧。但是對于像可可這樣的各種表現都一般的孩子,老師是不是容易忽視呢!
可可說:老師每次我做錯事情都要撕掉我的五角星,如果五角星很少,媽媽也會罵我,爸爸也會對我很兇。阿姨我去你們幼兒園去讀書好不好。你每天都給我很多五角星,那我就會很開心了。孩子的心愿有時候很簡單,他期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認同贊揚。孩子還那么小,我們不防多給他們一點愛,少一點責怪。多一點寬容,少一點處罰。讓孩子多一點幸福感呢!
培養(yǎng)孩子的終極目標是讓孩子一生幸福
前幾天,同事打電話閑聊,無意中聊起了孩子,他有個可愛的女兒,比寶寶貝貝稍大點,可懂事了。他說開了個家長會,問起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一時語塞,心想不就是孩子怎么快樂怎么著唄!可沒敢發(fā)表淺論,聽聽他怎么轉達最標準答案。他講述專家最后在廣東得到一個家長的最佳答案,轉述如下:“培養(yǎng)孩子的終極目標是讓孩子一生幸福!正確的幸福觀是享受當下的生活,不斷追求新的目標!”
細細一想,和我前些時間寫的一篇文章有點類似,就是我對孩子的一小點要求,和對孩子以后的期望是什么,現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我們的孩子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我們作家長的需要的是什么樣的孩子?
這是《我要上春晚》節(jié)目中的一個鏡頭
,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當時的武文博,一個即將上一年級的小朋友,也就是說還在上大班的孩子,曾經上過星光大道。小小年紀妙語連珠不說,接茬特別快,叫你意想不到的對白竟然出自他之口。孩子的父親看起來很時尚,剪著好看的長發(fā),文博呢,則剪著與眾不同的類似老虎紋的只有中間才有的發(fā)型,特別酷。文博唱的是《神曲》,后來在大家的邀請下拿著根“俺家的大蔥”唱了首“甩蔥歌”。記不住的地方孩子巧妙的卷著舌頭“2、2、2”(音符發(fā)音)的唱,全場爆笑。董卿問博文:“長大了干什么呀?”“我要做個燒餅店的老板。”“為什么要做個燒餅店的老板呀?”“因為我愛吃燒餅,我還能做給爸爸吃?!?、、、、、、
孩子的話樸實無華,擲地有聲。孩子的表情是自然的,是坦蕩的、、、、、、
文博完全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樣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比如當個科學家、政治家、甚至將軍、、、、、、
但孩子竟然出人意料的回答了董卿阿姨的提問,我想這個答案不是許多人能夠滿意的,特別是在這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時代,這在許許多多家庭是不允許的。我特別想說:“我挺佩服文博的。能在中央電視臺這個大舞臺上,理直氣壯的說出自己的渺小理想,是多么難得可貴的事情。試問有多少人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說自己不喜歡的話,違背自己的意志,只是為了取悅別人,為了博得一笑而活。多少人直到離開這個世界也沒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就是因為環(huán)境所逼,父母所愿。”
文博的父親是偉大的,給孩子自由的天空,支持孩子的理想,不給孩子畫框框,不給孩子下套套。
我想試著學文博的父親,給孩子放飛理想的條件,支持他干合法的工作。只要他快樂,以后勢必會把他的快樂傳遞給他周圍的人,想想是一件多么偉大的事。雖然孩子可能也會像文博一樣有小小的理想
,我也會一如既往的支持他,即使難免有來自不同領域的阻力,哪怕是他的父親。因為我始終知道:是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的,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讓他快樂?。?!
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yǎng)不出幸福的孩子!
儀式感是什么?
法國童話《小王子》里說,
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
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培養(yǎng)儀式感就是用心對待
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
比如開學時,新課本發(fā)下來,
有的同學直接就開始用,
有的同學卻在家長的指導下
細心的給書包上封皮,
有些家長還會為孩子設計封皮。
包書皮既能防止課本被磨損,
也是新學期開始前的小儀式,
讓孩子意識到,
從現在起,要端正態(tài)度,
好好迎接新學期,
之后,孩子每次看到書皮,
都會聯(lián)想到自己開學時的決心。
儀式感不是追求形式、華而不實的東西,
評判儀式感最重要的標準是
能否讓人感受到內心的富足。
偶爾的驚喜和儀式感
是給孩子最好的“富養(yǎng)”。
儀式感為孩子注入安全感
爸爸媽媽給孩子的儀式
可以是每天出門前的擁抱;
是臨睡前的一句晚安、一個故事。
睡前故事能夠有效的解決
孩子不按時睡覺的問題。
每天晚上睡覺前,
大人握住孩子的手,
念圖畫書給他聽。
父母的陪伴會讓孩子感到安心,
一個有趣的睡前故事不僅能
幫助孩子更好的入眠,
也會帶給孩子安全感,
使親子關系更加融洽。
當“睡前故事”成為習慣之后,
不用大人提醒,
孩子也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
“故事聽完了,現在我該睡覺了?!?/p>
儀式感讓孩子擁有清晰目標
在孩子過生日時,
為他舉辦一個儀式。
生日前幾天,和孩子聊一聊,
讓孩子意識到,他即將長大一歲,
新的一歲,需要有點新變化。
大人和孩子一起商量,
在尊重孩子個人意愿的基礎上,
制定一些只要努力就可以實現的目標,
再想想具體用什么方法,
孩子希望寫字更漂亮,
就要買字帖,每天臨??;
想學會游泳,可以報興趣班。
目標不用過多,3-5個足以,
這些目標就是孩子的生日愿望。
生日當天,吹滅蠟燭前,
把幾個目標重復一遍,
在場的家人一起為孩子作見證。
這個儀式既能帶給孩子目標感,
也賦予他們使命感,
孩子會認為
這是我必須要做到的事情。
到時,不用家長催促,
他們也會自己努力。
儀式感給孩子一份美好回憶
別缺席那些對于孩子來說
充滿儀式感的日子,
家長會、親子運動會、匯報演出等。
在這些活動中,
孩子特別渴望被人重視,
家長的出現會讓孩子
對自己充滿信心和認同感,
而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子,
會成為我們和孩子共同的美好回憶。
儀式感提升家庭的幸福感
不僅孩子需要儀式感,
婚姻生活也需要。
尤其是在孩子出生以后,
我們對孩子事事上心,
對自己卻越來越隨意,
結婚前的詩和遠方
被生活的一地雞毛取代。
其實儀式感并不空洞,
也不是不切實際的浪漫,
相反,它是發(fā)自內心的愛。
在愛人生日時,
和孩子一起為他/她策劃慶祝,
準備一份簡單的小禮物,
你們的用心,
會讓他/她感受到自己是被愛著的。
儀式感使愛情得以保鮮,
也讓孩子從中感受到
爸爸媽媽是相親相愛的,
我們的家庭很幸福。
?儀式感演化出來的是時間感、存在感和被需要感。儀式不分大小,很多事情都可以成為你家的儀式:
在特殊的紀念日去照相館拍全家福。比如孩子生日,讓孩子知道自己有一個穩(wěn)定、有愛的家。
早起互道“早安”,睡前互道“晚安”。讓孩子明白自己也能給家人支持。
每晚的睡前故事、親子閱讀。讓孩子帶著愛和溫暖進入夢鄉(xiāng)。
家人圍坐一起關掉電視聊天?;ハ嗾f說彼此的事情,讓孩子學會傾聽與傾訴,學會分享與分擔。
一家人一起準備晚餐,共進晚餐。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懂得:愛不止要說,也要行動。
出席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活動。讓孩子相信,家人一直陪伴在身后。
找到屬于你家庭自己的小儀式吧,固化它、美化它。堅持下去,成為家庭傳統(tǒng)!
父母必讀:讓孩子幸福一生的教育
孩子都喜歡被善待、喜歡長大、需要小小的驚喜刺激他的感受。幸福的孩子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特性,包括自信、樂觀、有控制世界的感覺。真正的幸福有著深刻的內容,它能培養(yǎng)孩子的精神、與世界融合的感受將是他一生受用的財富。請你別忘了每天把這份禮物送給孩子。
幸福,有一扇門
幸福感是跟著情緒走的,如何面對挫折、如何對待自己、如何擁抱生活。如果你家里的成員能將快樂和幸福的感受分給每個人,你的孩子也會覺得很幸福。學習能力的好壞有50%是遺傳的。即使你的孩子經常悶悶不樂,或者容易喪失信心也不必害怕。你可以幫助他去發(fā)現更多樂觀的前景。
這里教你一些方法引導他如何面對失望。
生活不會總是按照孩子的意愿前行?;蛟S他想小睡一會的時候,他的毯子還沒干,或者他的出玩計劃被取消了。了解他的失望心理,然后告訴她如何解決:“寶貝兒,我知道你喜歡你的毯子,我們來把這本書讀完,毯子就干了?!辈灰鲆曀母惺堋⒆右粋€很小的否定態(tài)度就能擊倒他,漸漸變成憤怒。
與此同時,要避免孩子陷入她的悲傷情緒里。對孩子的問題過分關注,可能會導致她無法再面對新的問題,要告訴他們壞的事情發(fā)生了,但你需要翻開新的一頁。
微笑
對孩子微笑能讓孩子感到更舒服。這是在用最快的方法對孩子說:“我愛你!”在孩子身邊的時候,一定要擁抱他。有專家說:擁抱就像一個人的營養(yǎng),每天給一個人4次擁抱,僅是生存需要。給他8次擁抱,他能保持好的狀態(tài),給他16次擁抱,他才會成長。而且,你要記住,每次擁抱和微笑對你和孩子都是有好處的。聆聽。沒有什么比你能專心聽孩子講話對他更重要了。這是在表示你很關注他。想做一個更好的聆聽者嗎?不要似聽非聽,如果孩子和你講話的時候,你正在兌帳、在做家務,請你停下來,把注意力轉移到孩子身上。無論你在做什么,都不要打斷他,讓他把話說完或者直接說出他表達的意思,即使這些話你以前已經聽過了。
讓孩子無拘無束
成功的孩子才會經常感到自己是幸福的。但你要做的是讓他有能力迎接一生的挑戰(zhàn),不讓誘惑充斥他的生活。每個孩子都有減壓的機會,玩或者學習的時候稍微休息一下、自由活動一下、讓他們的想象自由馳騁。不受時間限制地去捉螢火蟲、堆雪人、或者看蜘蛛織網,都能給你的孩子帶來生命的驚嘆。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
為什么不放下你手中的活,從被你排得滿滿的生活里走出來一會兒,和孩子一起追尋這種快樂?你會發(fā)現浴缸里洋娃娃們的生日晚會上也有一段奇遇。
教孩子關心別人
孩子需要感受到他是集體中有價值的一員,要讓他能夠通過一些意味深長的方式觸及到別人的生活。給他更多接觸別人的機會,讓助人為樂的感受慢慢走進他的心靈。你可以選一些他不想要的玩具送到孤兒院。。在超市里,讓他選一些家里不需要的商品援助給貧困區(qū)。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學會從幫助別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做小熊用的布可以給坦桑尼亞醫(yī)院里的孩子做一件衣服。即使是兩歲的孩子,只要你告訴他,他的視野里就能夠注意到這些東西了。接觸自然。和孩子一起去滑雪,或者一起在公園里玩,和孩子一起騎車,可以讓孩子更健康、更茁壯,還能讓他擁有更多的歡笑。經常運動能讓孩子身心放松,能讓孩子有健康的體態(tài),也能讓孩子因為自己能完成一些體育運動而獲得自豪感。如果你鼓勵他去做他喜歡的運動,或許他還能從這項運動中得到更多的樂趣。
發(fā)自內心地大笑
給他講笑話、唱兒歌、告訴她你自己遇到的可笑的事,對孩子、對孩子都有好處。這純粹是生理上的好處,當你大笑的時候,可以緩解緊張情緒,吸入更多氧氣、讓你的心靈有一次自由的翱翔。
表揚得有技巧
不要只對孩子說:“做得真棒!”
當孩子有進步的或者掌握了一門新技能的時候,你要能指出你觀察到的細節(jié),說:“你描述的英雄真形象,好像就在我的眼前?!被蛘摺拔蚁矚g你這種畫樹的方法”這遠比一句空洞的贊揚要好得多。
同樣,不要過分獎賞孩子。這樣會使孩子更重視他所得到的獎勵,而不是他做了什么。給孩子吃有營養(yǎng)的東西。如果你的孩子非常任性、暴躁(而不是病了),他可能是餓了。如果還沒到吃飯時間,給孩子找些有營養(yǎng)的東西吃。吃得好能讓孩子情緒更穩(wěn)定,表現得更有禮貌。好的食物有:酸奶、新鮮水果活干果、花生、帶果醬的全麥面包等。
讓藝術走進孩子的心靈
毫無疑問,你一定聽說過古典音樂能促進大腦發(fā)育的理論。而且接觸音樂、舞蹈、以及其他任何類型的藝術,都能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彈鋼琴、聽音樂能給孩子一個情緒發(fā)泄的出口,這是孩子表達對自己、對世界的感受的一種有創(chuàng)造性的方法。這種感覺來自于他對藝術的感受過程,無論是他在學鋼琴,還是參加幼兒園的演出,都能讓孩子覺得他是優(yōu)秀的。
教孩子鑒賞他擁有的東西
給孩子買東西,即使是他想要的,也不能讓他真正感到快樂。唯一的結果是他想要更多的東西。告訴孩子他所擁有的玩具的是什么,怎么玩兒,并且和他一起玩這些玩具。給他解釋為什么不可能小朋友有什么,他就有什么。設計一些活動,比如給小魚喂食,讓他享受玩的過程,而不是注意花了多少錢。
偶爾允許孩子有厭倦情緒
不要一聽到孩子抱怨:“沒什么好玩的?!蹦憔蜎_過去和她一起玩。孩子應該學會怎樣自娛自樂。讓孩子列一個“我煩了的時候該做什么”的表格,然后貼在冰箱上,把他要的書、拼插玩具、繪畫筆都放在他很容易就能拿到的地方。如果孩子還在抱怨他無事可做,你不妨建議他做一些家務,比如整理他自己的房間,可能他馬上就會發(fā)現新的好玩的事情。
讓孩子掌握新的技能
和她玩的過程,也是讓她掌握新的技能的過程。一步一步地教孩子完成一些有價值的任務,比如包禮物、使用瓶子開蓋器等。完成這些有意義的活動所獲得的成功,能讓孩子獲得滿足感。這時不需要你的表揚,他就已經自我感覺非常好了。教他切面包片,打開雞蛋放進烤箱里,然后,讓他把自己做好的早餐端到餐桌上,他會覺得非常自豪和幸福。
教他控制自己的行為
有自制能力的孩子比那些需要你不斷提醒和反復要求的孩子要幸福。學習自我控制對孩子有積極意義上的幫助,他更容易交到朋友。自我約束是能讓他一生快樂的基本因素,就像高樓大廈的地基一樣。如果你的孩子養(yǎng)成了隨心所欲的壞習慣,即使他犯了錯誤也會覺得自己自己是對的、是驕傲的。
適時地讓步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有時當孩子做得不是很好,你想糾正或者完善他的時候,,卻在不經意間破壞了孩子的信心。如果孩子擦過的地板,你再去重新擦,你是在告訴孩子他做得不夠好。
如果你下一次還想糾正孩子做過的事,請你問自己幾個問題:
1、這會影響健康和安全嗎?
2、這件事會從現在開始影響你10年嗎?
如果答案是不,那就順其自然吧。當然,讓孩子獲得生活技能是養(yǎng)育孩子的一部分,但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你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比關心餐桌上刀叉是不是放在正確的位置更重要。教他解決問題。從系鞋帶到安全地過馬路,孩子掌握每一種技能,就向獨立邁向了一個新的臺階。
其實知道問題解決了,就能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棒。當孩子遇到障礙,被同伴笑話或者問題讓他迷惑不解的時候,你可以通過以下幾步幫助他:
1、告訴他問題是什么。
2、讓他描述一下他希望得到的結果。
3、告訴他什么樣的步驟能實現這樣的結果。
4、判斷他是否能通過自己的能力達到目的,或者需要幫助。
5、如果他需要幫助,要讓他相信它隨時可以得到幫助。
給孩子展現自己的機會
每個孩子都在某個方面有天才般的本領,為什么不讓他展現一下呢?他喜歡書嗎?你做飯的時候讓他讀給你聽。他對數字很敏感嗎?購物的時候,讓他幫你挑選價格最合適的商品。當你調動起孩子的積極性,并展現出你對他的表現很滿意,你就有開辟了另一條讓孩子更自信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