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北師大一年級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4-01-11 北師大一年級教案 北師大教案

北師大一年級教案六篇。

在進行教學之前,老師需要提前準備好教案和課件,因此老師最好能夠認真撰寫每一份教案和課件。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反應對于后續(xù)的指導非常重要,只有通過良好的教案和課件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關(guān)于教案和課件的要求,我已經(jīng)整理好了一些信息供您參考:“北師大一年級教案”,希望這些經(jīng)驗和觀點對您所遇到的問題有所啟發(fā)和指導!

北師大一年級教案(篇1)

教材簡析:

《烏鴉喝水》講述了一只烏鴉通過動手動腦喝到水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目的:

1.認識烏.處等9個生字,會寫可.里4個字.

2.朗讀課文,理解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

3.讓學生懂得動手動腦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實踐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的學習,其間,隨機析字形,辨字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教師:晴天,太陽當空照,上完體育課后,同學們有什么感覺,最想干什么?學生回答。順勢讓學生說一說喝、渴字的不同地方。

2.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動物,它是什么呢?(出示烏鴉模型,板書烏鴉,鳥)看一看烏字與鳥字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有什么好辦法能記住它。

3.教師:這只烏鴉啊,遇到了和我們同樣的問題(出示第一幅掛圖,要求學生看圖),太陽天,烏鴉口渴,到處找水喝。(學生從圖上不難看出,不遠處的瓶子里有水,烏鴉可以去喝。)

教師:瓶子里有水,那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ǔ鍪镜诙鶊D,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大家說一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觀察圖畫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烏鴉喝水遇到了困難。)教師一邊聽學生講一邊演示,使困難一目了然。

4.教師:烏鴉喝不到水,怎么辦呢?讓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吧!

二、動手做,動腦想

1.要求學生用準備好的石子、瓶子、水親自動手試試,看看烏鴉怎樣才能夠喝到水。然后請同學上臺演示并講述烏鴉喝水的過程。

要求其他同學注意觀察,體會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了。要求學生仔細聽,讓學生養(yǎng)成認真傾聽別人發(fā)言的好習慣。學生親自動手做,能使烏鴉喝水的經(jīng)過顯而易見。這個活動使學生間接掌握了課文內(nèi)容。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動手親身實踐的重要性。

2.教師:烏鴉想到的辦法和同學們的辦法一樣嗎?(出示第三幅圖)那么,除了這個辦法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呢?

1.小組討論。要求小組成員群策群力??纯催€有沒有別的辦法。教師巡視,隨機參與討論。

2.全班交流,組織評議。

(要求各組組長匯報討論結(jié)果,其他人認真聽,并評議他們的辦法行不行,為什么?)

三、課堂延伸,拓展思維

1.教師:同學們都肯動腦筋,這場辯論太精彩了,那么這些辦法中,誰的辦法最好呢?(不僅要求學生想辦法,還要求學生從中選優(yōu),優(yōu)中選特)。

由此看,這是只怎樣的烏鴉?你們學習了烏鴉喝水的故事以后打算怎樣做呢?

(學生回答后,老師給予小結(jié),以突出單元主題:手和腦,兩件寶。)

2.要求學生把烏鴉喝水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者朋友聽。

四、齊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最后,全班同學整齊地朗讀一遍課文。

北師大一年級教案(篇2)

1、播放課文VCD

(1)、師板書課題,邊寫邊說明這四個詞的寫法。

(2)、生齊讀課題。

2、初讀課文:

(1)、教師提出讀書要求:認認真真的讀

(2)、讓學生自由讀課文

3、學習生字詞:

(1)、出示本課生詞,指名上前臺帶領其他學生讀生字詞。

(2)、讓學生齊讀生字詞。

教師在讀的過程中對學生出現(xiàn)的不規(guī)范發(fā)音及時糾正。

4、再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請一名學生朗讀課文。

5、學習第一自然段:

(1)、生自由讀讀第一自然段。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3)、師問:烏鴉怎么到處找水喝?

(4)指導朗讀: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

A、師:你能不能讀出烏鴉到處找水喝的樣子?

B、指名讀

C、讓生自己練讀這句話。

D、學生齊讀這句話。

(5)、師:下面烏鴉看見了什么?它看見了水就怎么樣呢?它會想什么辦法?

(6)、讓生自由讀有關(guān)句子。

(7)、指名讀有關(guān)句子。

(8)、師:它想喝瓶子里的水,可是瓶子小,烏鴉夠不著,怎么辦呢/

要求學生找到有關(guān)課文,自由讀一讀。

現(xiàn)在能讀好第一段嗎?我們一起讀,請你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讀好第一自然段。

(9)、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剛才有的小朋友沒有拿好書,我們注意端正讀書姿勢,再來讀一遍。(教師和學生一塊再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烏鴉想出辦法喝到水嗎?

6、學習第二自然段:

(1)、教師要求學生自由讀,讀好第二自然段。

(2)、師:烏鴉是一下子就把辦法想出來的嗎?在想出這個辦法以前,烏鴉一定還想過許多辦法。誰來說說,它可能想到什么辦法?

(3)、師:烏鴉想想,這個辦法也不行,那個辦法也不行,現(xiàn)在終于想出辦法來了。

(4)、指名讀第一句

(5)、師邀請兩個學生朗讀第一句。

(6)、要求學生讀讀第二句。

(7)、師:你想不想試試烏鴉的這個辦法?

(8)、實驗操作活動:

A、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合作完成投石入瓶,石多水溢的實驗。

B、師提出要求:認真做實驗,看看水的怎樣升高的。

C、學生分組完成實驗活動。

D、師:水是怎么升高的?

E、指名上前演示。

F、師:水為什么是漸漸升高?而不是一下子升高的呢?

G、師:石子是一顆一顆放進水里,所以水漸漸升高了。

H、師引導學生讀學課文中有關(guān)句子一遍。

(9)、指導背誦課文:

A、創(chuàng)設小小配音員,給動畫片配音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

B、學生自由練習背誦課文。

C、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D、指名背

7、指導書寫終、于。

北師大一年級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愿意寫字的興趣。

2.熟讀句子,用聽讀識字的方法認讀7個生字;初步知道什么是筆畫、筆順。

3.學法和習慣:學習用指讀的方法聽讀識字。

教學重點:

讀詞語,認讀7個生字。

教學難點:

初步了解關(guān)于筆畫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掛圖:誰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老師在上語文課,小學生在聽講。)

小朋友們在怎樣聽講?(認真、專心等,啟發(fā)學生說出不同詞語,同時進行說完整話的訓練。)

2.想知道他們在學什么嗎?丁丁也在那上課呢,瞧,他告訴你們他們在學什么了。出示書上的六個詞語。

二、新授

1.誰能幫丁丁告訴大家他們在學什么?(指名讀,老師指黑板上的詞語。)誰愿意帶著大家讀?(學生上黑板指讀,其他學生跟讀。)

2.原來,他們在學寫字、學筆畫、學筆順呢!

你們想學嗎?要想學寫字,就要先從筆畫學起。丁丁特別愛學寫字,他迫不及待的想當小老師來告訴你們他所學的知識,你們歡迎他嗎?

課件演示:

(1)丁丁的話:小朋友,這是漢字的5個基本筆畫,看誰能記得又快又準。畫面上出現(xiàn)一支筆在寫這五個基本筆畫,每寫一個都說出名稱。(橫、豎、點、撇、捺)

(2)丁丁的話:誰記住了?(指名回答,如果學生回答對了,課件就出現(xiàn)丁丁的聲音表揚他。)

(3)丁丁的話:學的真棒!請跟我書空。課件演示,學生跟著書空。丁丁問:都記住了嗎?

(4)再進行書空。(鞏固)課件出示聲音表揚。丁丁的話:漢字就是由筆畫按一定順序組成的,寫字時要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寫,別忘了喲?。ǔ醪綕B透筆順知識)

3.丁丁當小老師教會了你們筆畫和筆順,誰還想當小老師教大家讀讀這些?指名帶讀,學生跟讀。

4.你們學得真認真,能自己讀了嗎?打開書第8頁,自己指讀,看看誰的指讀姿勢最美。(學生自讀)

5.同桌互相讀:

(1)互相檢查指讀姿勢;

(2)有不認識的字互相幫助。

(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指讀習慣,滲透另一種識字方法向別人請教。)

6.全班齊讀。你們真了不起,在這么短的時間就讀的這樣好,說明你們都能像丁丁和圖中小朋友那樣認真學習。

7.摘詞游戲:學生上黑板摘一個自己認識或喜歡的詞,大聲的讀出來并帶著大家讀一遍,然后邀請小朋友做游戲。(游戲可以是:接龍、開火車、好朋友、考考你等。)

8.你們摘走了詞娃娃,字寶寶不服氣,他問你們:如果他從詞語家中跑出來,你們還認識他嗎?咱們就試試,如果你們都認對了,字寶寶就和你們一起做游戲,行嗎?

出示生字卡片學生搶讀。

9.游戲:

(1)對對碰:小朋友把字卡邊讀邊擺,然后其中一個人說出一個字,另一個小朋友找到這個字,兩個同樣的字組成一對。

(2)找朋友:在黑板上豎著擺好:用、寫、兩個字,讓學生從剩下的生字中給他們找朋友,即組成詞語。

10.評價:

(1)同桌互評:兩個人互相讀認字表上的生字,一次讀對的,獎勵兩顆星星,在同桌的幫助下讀對的,獎勵一顆星星。

(2)自我評價,這節(jié)課學的是否認真。

筆皮本寫字用心我得了星星

☆☆

這節(jié)課我學的:

很認真()

比較認真()

還需努力()

(課堂評價體現(xiàn)多元化,師評、互評、自評,評價內(nèi)容明確,評價標準體現(xiàn)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激勵。)

三、小結(jié)

小朋友們,我們馬上就要學寫字了,老師希望每一名同學都能把字寫的特別漂亮,希望你們每上一節(jié)課都能有收獲。

附:板書設計

學寫字

鉛筆橡皮田格本

寫字用心很認真

筆皮本寫字用心

教案點評:

本節(jié)課安排的是本單元關(guān)于寫字的六個詞語。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注重對學習方法的滲透。如:要反復強調(diào)學生的指讀,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指讀的習慣;注意聽別人讀等。利用多種活動激發(fā)學生想學寫字的興趣,并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初步了解什么是筆畫和筆順。這六個詞語簡單易懂,小學生記憶力又很強,他們很能熟讀。簡單認識文具鉛筆、橡皮、田格本后,通過看圖理解寫字、用心、很認真。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和初步掌握識字方法的滲透上。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語文天地的內(nèi)容。

北師大一年級教案(篇4)

〖教學目標〗

據(jù)低年級識字是重點的教學要求,本課以聽讀識字為主,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小組合作識字等,使識字落到實處,并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讀書是積累語言、理解課文的重要途徑,教學中注重朗讀,并采用個人讀、小組合作讀、帶著問題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受感染、受啟迪,從而培養(yǎng)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

〖教材分析〗

《浪娃娃》是學生學的第一篇散文,課文又比較長,學習有一定的難度,應分散學習。文章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海媽媽和浪娃娃的對話,說明可以利用大海的潮汐發(fā)電為人類造福。同時它又安排了15個要求能認的字和7個要求會寫的字,引導學生拼讀、聽讀識字;本課還要把課文的學習,和學生的課外學習、以及口語交際活動融合到一起,使學生盡可能地感悟海之美、海之富饒。

〖學生與學校狀況分析〗

學生都非常喜歡大海,可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

〖教學設計思路〗

從興趣入手,采用多種教學策略,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激活課堂,提高效率。

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要作為伙伴參與其中,力求體現(xiàn)民主性、平等性。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真有精神,今天老師帶大家到海邊玩,好嗎?讓我們坐上大海輪出發(fā)吧!

1.(放音樂,學生跟著音樂節(jié)奏拍手。課件出示大海輪向大海駛?cè)ィ?/p>

2.同學們看,海媽媽帶著它的娃娃來迎接我們啦,你們知道海**的娃娃叫什么名字嗎?(板書課題)讓我們大聲地跟它們打個招呼吧。(齊讀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出去玩又是學生最喜愛的,以帶學生到海邊玩導入新課,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進一步學習新課打好基礎。]

(二)創(chuàng)設情景,自主識字

海媽媽有數(shù)不清的浪娃娃,他們像我們小朋友一樣活潑可愛。大家想和他們交朋友嗎?在我們小組的桌面上有許多浪娃娃圖樣的生字卡片,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讀讀卡片上的字,記住他們的名字。只要同學們記住卡片上浪娃娃的名字,你就與浪娃娃交上朋友了,可以把一個浪娃娃貼在自己的衣服上。

1.教師任意出示一張浪娃娃卡片,讓學生認讀,讀對后舉起自己小組桌上的卡片帶大家讀,誰記得快,讀得準,就由誰領讀。

[讓學生把識字當作與浪娃娃交朋友,當小老師帶讀,激起學生識字的興趣。]

2.教師再出示生字卡片,與浪娃娃交上朋友的就站起來讀,進行鞏固生字的練習。

3.讓沒有站起來讀的同學把生字卡片讀給大家聽,大家給這些同學找出進步點。

[使學生全員參與,使有困難的從中得到鼓勵,人人得到鍛煉機會,達到每人都會認生字的目的。]

(三)自讀課文,讀中感知

浪娃娃不但活潑可愛,還為我們?nèi)祟愖隽撕芏嗪檬隆?/p>

1.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課件出示課文中的詞,讓學生邊讀課文邊動筆對生詞或不懂的地方畫畫、拼拼、讀讀、勾勾。

[讓識字這一訓練重點不脫離課文語境。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探究時間,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2.小組啟思,合作識字。把自己畫出的字詞在四人小組中交流,讓組員一起想辦法記住,比一比誰的辦法好。

[教師巡視的過程中,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習小組中。]

3.師生討論交流。讓學生說說認識屏幕上的哪個字,是怎樣認識的。指名小組派代表說說記字的方法,哪個小組想的辦法好,就可以貼一個浪娃娃在衣服上。

4.出示課件,師范讀課文。

5.學生自讀課文,討論浪娃娃是怎樣學著為人類做好事的。

6.指名交流匯報。

7.學生齊讀課文。

8.運用游戲,鞏固生字。出示生字課件,做開火車游戲,看哪組的火車開得快。火車沒停的一組可得一個浪娃娃。

[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快的學習氛圍,營造獲得成功的機會。]

(四)小組合作,拓展思維

1.(出示大海的課件畫面)浪娃娃多可愛呀,大海多美呀!那大海能幫助人們做些什么?老師課前請小朋友收集一些有關(guān)大海的資料(圖片、照片、或向家里人請教),都帶來了嗎?

2.請大家四人小組互相討論,交流一下。

[教師再次以參與者身份加入進去,以自身行為引導學生樂于幫助別人,學會合作。]

3.哪位小朋友上來說說?(實物投影相關(guān)的資料)

(五)展開想象,激發(fā)創(chuàng)造

海媽媽和浪娃娃給我們?nèi)祟愖隽四敲炊嗟暮檬拢銈兿矚g大海嗎?你還有什么問題想問一問大海?讓我們展開想象,大膽地向大海提問題吧。大海聽到同學們會提那么多的問題,非常高興,它讓小朋友回家自己找出答案。現(xiàn)在天色快暗了,讓我們坐上海輪,揚帆回航吧?。ǚ乓魳方Y(jié)束)

〖案例點評〗

1.創(chuàng)設人文化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將學生的認知對象稱為他們的朋友,疏通了學生與認知對象之間的情感障礙,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生字寶寶的距離,把認知對象人化了。

2.倡導合作學習方式。在課中,老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合作交流的平臺,如:合作識字、合作交流資料。并給予學生自主討論的時間,教師積極參與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發(fā)揮學習伙伴的首席作用。我想: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更活躍,碰撞更激烈。思維的廣度與深度都得到發(fā)展。

3.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課外探究。語文的學習必須遵循課內(nèi)外相結(jié)合的原則。這是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所決定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可謂妙筆生輝,讓孩子們把問題帶出課堂,以問題為引領,探究自己的問題,這是一項多么有意義的作業(yè)呀。它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的火種被點燃,學習的欲望被激發(fā)。

北師大一年級教案(篇5)

教學目的:

1.能正確認讀6個生字和“認一認” 中的詞語;并結(jié)合課文理解詞語大意;多音字“結(jié)”能據(jù)詞定音。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所說明的道理。

教學難點:

讀懂并用自己的話表述課文所說明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課件出示蜘蛛)孩子們,快看大屏幕!我們的課上來了一個新伙伴,它是誰呀?

2.你對蜘蛛有哪些了解,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蜘蛛會織網(wǎng)……)

3.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蜘蛛織網(wǎng)》

4.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意圖:通過大屏幕上慢慢爬出的蜘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激發(fā)求知的欲望;通過質(zhì)疑引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并標出自然段號。

2.反饋:a.指名分自然段讀。b.其他同學評字音讀的是否正確。

3.(出示課件)開火車讀詞。

【意圖:正確認讀生字詞,掃清文字障礙,為進一步品詞品句打下基礎,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學生字詞的能力?!?/p>

三、品讀課文,解決問題:

1.下面我們進一步來研究課文,看看課文能解決哪些問題?(對學生問題歸類)

2.選擇喜歡的問題研究:

⑴蜘蛛織網(wǎng)遇到了哪些困難?畫下有關(guān)的句子讀一讀。

a.自讀課文,畫句子體會。

b.出示課件,體會三次困難一次比一次大。

c.指導朗讀遇到困難的句子。(快要織完了,蜘蛛心情什么樣?應該怎樣讀?)

d.小組合作讀出三次困難一次比一次大。

⑵蜘蛛在織網(wǎng)過程中遇到了三次困難,而且一次比一次大,它都是怎么做的?

a.找出有關(guān)的句子讀一讀。

b.指名讀,說說為什么這樣讀。理解:不泄氣

c.師生合作讀:師讀困難,生讀怎么做的(邊讀邊出示課件)

【意圖:給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關(guān)注他們的個體差異,充分激發(fā)他們主動探究的意識,培養(yǎng)進取精神和語言感悟能力,提高朗讀能力?!?/p>

⑶師引讀:蜘蛛織網(wǎng)是多么不容易呀!織呀,織呀 。

理解:終于

⑷小結(jié):蜘蛛遇到困難不退縮,終于獲得了成功,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它的喜悅吧!

⑸課件出示最后一段,師引讀:蜘蛛織網(wǎng)原來是為了 。

【意圖:通過教師引讀,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達到朗讀效果?!?/p>

四、引導積累:

1.快速記憶喜歡的句子,看誰記的句子多。

2.指名背誦,鼓勵積累。

【意圖:積累語言,培養(yǎng)積累興趣和快速記憶能力。】

五、作業(yè):

1.推薦網(wǎng)站,感興趣的同學繼續(xù)查找有關(guān)蜘蛛的資料,解決課文中不能解決的問題,下次課向大家介紹。

2.背誦課文。

【意圖:選擇性作業(yè),使語文學習向課外延伸,培養(yǎng)課外閱讀和查找信息的能力。】

北師大一年級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正確發(fā)音,學會本課生字的讀音。能區(qū)別聲調(diào)不同的音節(jié)發(fā)音,掌握生字的書寫筆順。

2、理解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知道大海能為人類造福,從而感悟大海之美,海之富饒。

二、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nèi)容。

三、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

四、教學過程:

一、學習《浪娃娃》

(一)投影大海美麗的景色。

1、讓學生邊看邊聽錄音讀課文。

2、想:課文說了誰的故事。

(二)學習生字。

1、看課文,讓學生找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出字音。

2、投影出示認讀的生字、音節(jié)。

(1)lngshǔqīngyīnggāizhe

浪數(shù)清應該著

hǎohuānxiolejǐkē

好歡笑了幾科

jīfādin

機發(fā)電

(2)聽學生認讀,老師正音,再齊拼讀。

Shǔ(數(shù)一數(shù))

(3)認識多音字:數(shù)

sh(數(shù)學)

3、全班齊讀生字,再分小組讀。

4、指導書寫。

(1)認識新筆畫:(橫撇)(彎鉤)

(2)投影出示生字,先口頭說說每個生字的書寫筆順。

板書:了子幾媽好機

(3)出示田字格,指導正確的書寫。

(4)看生字口頭組詞。

(三)學習課文

1、引入課文

感知大海的美麗,播放動畫。

2、學習第一自然段。

繼續(xù)看動畫,聽老師讀第一自然段。

學生想:這是什么地方?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提問后板書:跑追玩

3、學習第23自然段。

(1)投影出示課文第23自然段。

(2)聽錄音讀課文后,想:

海媽媽對浪娃娃說了些什么?

浪娃娃聽了,他們怎樣做?

板書:奔跑歡笑學做好事

4、學習第4自然段。

(1)指名學生朗讀。

想:浪娃娃做了什么好事?

投影出示圖片,指導觀察。

(2)分小組討論:

大海能幫人們做些什么?

看動畫,幫助理解。

(3)小結(jié)。

(四)做放松運動。

1、播放歌曲錄音。

2、學生跟節(jié)拍做放松動作。

(五)鞏固練習。

照樣子說一說,填一填。

先指名口頭說一說,再填寫。

投影出示:

跑來跑去來去來去

說不完聽不看不不

1、給帶點的字找朋友,播放音樂。

zhīzhǐ

教室里只有我一個人。()

一只可愛的小狗站在我家門口。()

shshǔ

天上的星星數(shù)不清。()

數(shù)學課上我們學會計算。()

2、一字開花。

電子幾

讓學生獨立完成后,效正。

(六)總結(jié)全文。

1、學生齊朗讀課文。

2、總結(jié)全文。

四、。

1、聽故事《海水為什么是咸的》錄音。

2、誘發(fā)思維,讓學生想:這個故事里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最后結(jié)果怎么樣?

3、口語交際,向大海提問:

大海,大海,你?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擴展閱讀

最新北師大版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六篇


您是否在尋找出色的文章?一定要閱讀“北師大版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教案和課件是教師需精心準備的工具,因此老師們必須好好制作自己的教案和課件。教案是衡量教師教學效果的有效標準。希望我所寫的能對您的學習和進步起到幫助作用!

北師大版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能根據(jù)情境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團體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復習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jù)情境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1、2個小桶。l號桶內(nèi)裝有1~10的數(shù)字卡片。2號桶裝有11~20的數(shù)字卡片。

2、口算卡片、標有8、9的小旗、電腦、3個兒童畫像。

教學過程:

一、游戲?qū)?,復習?/strong>

小朋友們的精神可真好,我們先一起來玩?zhèn)€游戲,你們愿意嗎?

1、介紹游戲規(guī)則。

(1)從1號桶里取出兩個數(shù),把它們組成一個加法算式,并說說你是怎樣算的。(1號桶中為1—10的數(shù)字卡片)

(2)從2號桶里取出一個數(shù),再從1號桶中取出另一個數(shù),把它們組成一個減法算式,也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2號桶中為11~20的數(shù)字卡片)

2、師與生示范游戲。

剛才老師在介紹規(guī)則的時候,很多小朋友聽得可認真了!誰愿意先和老師一起玩呢?

(1)師找到9,生抽到4.

師:你能用這兩個數(shù)編一個加法算式嗎?

生:9+4=13.

師:愿意說說你是怎樣算嗎?

生:我把4分成了3和1,先算9十1=10,10+3=13.

(2)師抽到8,學生抽到17.

師:你還能把這兩個數(shù)編成一個減法算式嗎?

生:17-8=9.

師:能說說你是怎樣算的嗎?

生1:我是這樣算的:10-8=2,2+7=9.

生2:還可以這么算,我先算17-7=10,再算10-1=9.

兩位小朋友都說得很棒!計算這些加減法都有許多不同的方法。下面,就請同學們把你們小組準備好的小桶放在桌上,也像老師和同學一樣做這個游戲。注意,組成算式后,要在小組內(nèi)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小組討論、活動。)

二、創(chuàng)設情境,解決問題。

在剛才的游戲中,老師發(fā)現(xiàn)有很多的小朋友很積極,說得很棒。為了獎勵你們,老師決定帶你們?nèi)ビ螛穲@好好的玩一玩。

1.摩天輪(第2題)

(1)小朋友們玩過摩天輪嗎?今天我們玩的摩天輪可跟平時的不一樣??刂颇μ燧喌陌⒁谈嬖V老師,這是個聰明的摩天輪,你們只有發(fā)現(xiàn)它的秘密,它才能轉(zhuǎn)起來。小朋友愿意試試嗎?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86頁的第2題)

師:請小朋友們觀察這兩個摩天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兩個摩天輪的最中間都寫著字,一個寫8+,一個寫14-。

生2:我發(fā)現(xiàn),除了最中間的數(shù)字外,旁邊也有寫其他數(shù)字。

生3:我想摩天輪的秘密就是把最中間的數(shù)加上或減去旁邊的數(shù),答案正確了,摩天輪就轉(zhuǎn)動了。

(2)同學們可真聰明啊,他找到了摩天輪的秘密。那我們就一起動手,讓摩天輪快點轉(zhuǎn)動起來吧。

(學生獨立完成)

2、水族館(第3題)。

(1)讓學生觀察圖,弄清圖意。同學們用自己的智慧揭開了摩天輪之謎,接著我們就一起輕松一下,到水族館看看好嗎?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86頁第3題的圖。)

(2)水族館可真大啊,小朋友們,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l:我看到了螃蟹、蝦、蝌蚪。

生2:我看到了珊瑚和海藻。

生3:我還看到了海星、貝殼,可真漂亮。

(3)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老師可要考考你們了。你知道蝦、蝌蚪,還有螃蟹各有幾只嗎?

生:我知道,蝦有11只,蝌蚪有6只,螃蟹有2只。

(4)你的眼力真棒,智慧爺爺知道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很聰明,就出了兩道問題考你們了,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

(讓學生獨立完成圖旁邊的兩道算式)。

(5)反饋。

△誰來回答智慧爺爺提出的`第一個問題。

生l:蝦、螃蟹和蝌蚪一共19只,我列的算式是:11十6+2=19.

△很好,再請一位小朋友解答智慧爺爺?shù)牡诙€問題。

生2:蝦比蝌蚪多5只,我的列式是:ll一6=5.

(6)兩個小朋友都很聰明,智慧爺爺送你們每人一顆智慧星。小朋友們,你們能像智慧爺爺那樣,根據(jù)水族館提一些數(shù)學問題嗎?

生1:蝌蚪比蝦少幾只?

師:誰愿意解答XX同學的問題?

生2:11-6=5.

生3:螃蟹比蝦少幾只?

(第3題,只要學生提出的問題符合題意,教師都應予以肯定)。

三、鞏固練習。

1、第1題。

(1)引導學生弄清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

(3)(學生完成后,同桌或小組內(nèi)交流)。

2、第4題。

(1)學生獨立審題后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關(guān)注后進生。

(2)集體交流反饋。

四、總結(jié)。

這節(jié)課,同學們運用學過的知識幫助游樂園揭開了摩天輪之謎,解答了智慧爺爺提出的問題,真了不起。老師希望在今后的學習中,大家能用更多的數(shù)學知識幫助更多的人,做個生活中的小小有心人。

北師大版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 篇2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

《生活中的比》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第49、50頁的內(nèi)容。本內(nèi)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shù)乘除法的意義的應用以及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guān)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開篇課。教材通過密切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經(jīng)驗,提供了圖形放大縮小速度水果價格等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討論和思考,使學生經(jīng)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義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從而讓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也為比的應用比例的相關(guān)知識等后續(xù)學習平坡架橋。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

2、能正確讀寫比,記住比各部分的名稱,會正確求比值。

3、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4、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提出數(shù)學問題的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和運用比的意義。

難點:理解比的意義。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每六人小組準備一個紙杯、兩支試管、一個水槽(裝滿清水)、一個燒杯(裝滿紅色水當甘蔗汁)等。

二、說教法、學法。

針對教材內(nèi)容特點,并結(jié)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這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和實踐操作法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以獨立探究、實際操作、合作交流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

教學過程:

設計的理念和思路是:以新課程標準理念為指導,以情境和探索活動兩條線索貫穿于課堂。整個教學過程我安排了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構(gòu)建模型。

(三)拓展運用,鞏固新知。

第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同學們,20xx年8月在我們的首都北京將舉行的盛會是(學生會異口同聲回答:奧運會)這是件令我們感到多么自豪的事情啊!

我們熟悉的淘氣被20xx北京奧組委邀請擔任現(xiàn)場小記者,需要上交照片,你看:這是照片的原版(照片A),組委會根據(jù)需要將照片有的需要放大,有的需要縮小,現(xiàn)在老師嘗試把淘氣的照片變個樣,請你仔細觀察每次拉動照片的時候什么變了?什么沒變?(此時老師直接將照片A進行左、右、上、下、對角拉動)

數(shù)學學習與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研究表明,每個學生都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造的潛能。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有的數(shù)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探究和再創(chuàng)造活動,才能納入其認知結(jié)構(gòu)中,才能成為有效的和用得上的知識。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精神。為了突出教學重點,讓學生經(jīng)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義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教學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探究新知,構(gòu)建模型。我是這樣處理的隨著學生的回答,緊接著出示照片B、C、D、E,提出問題:看了這幾張照片之后,你認為哪幾張與A比較像?

為了方便研究,我們把照片放在方格紙上再做研究。這里,我是這樣處理的,為了減少學生探究的盲目性,我先引導學生觀察照片A在方格紙上的長是6,寬是4,明確1格就是1。讓學生在小組里探究這些照片的長和寬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讓學生各抒己見,互相交流。估計學生有以下發(fā)現(xiàn)

①照片B的長和寬分別是照片A的1/2。

②照片D的長和寬分別是照片A的2倍。

③照片B和C的長一樣,照片C的寬是照片B的4倍。

④照片D和E的長一樣,照片D的寬是照片E的4倍等等。此時出示下表(PPT)對于照片A,它的長和寬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呢?你是怎么得出的?學生回答時老師板書:64=1.5。對于其他的幾張照片的長和寬的關(guān)系誰能說一下?學生回答的同時,我相應的在PPT的表格上出示。接下來讓學生解釋一下為什么照片C和E不太像。

剛才我們將照片的長除以寬,或?qū)挸蚤L,將長方形照片的長和寬進行比較,找出了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像這樣表示兩個數(shù)相除的關(guān)系還有一個新名字,叫什么呢?這時我采用直接告知的方法,顯然是水到渠成,在學生齊讀課本第50頁第一行的同時板書課題以及比的意義。

這時,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比的意義,引導學生回顧小結(jié):長和寬相除,又叫做長和寬的比;寬和長相除,又叫做寬和長的比。師:長和寬都是表示長度,剛才我們把長和寬這兩種同類的量進行比較,(板書:同類量)關(guān)于比,你還想知道什么?問題提出后讓學生

自學課本,認識名稱(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稱,讀寫比和求比值的方法。)由于此環(huán)節(jié)的知識性比較強,讓學生先自學再講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對新知加深印象。

數(shù)學源自生活,數(shù)學又服務于生活。為了深化比的意義,接下來我是這樣安排的

(1)比速度。

憑你的經(jīng)驗和平時的觀察,你認為從我們學校到中山市政府大樓,你認為是跑步快還是騎自行車快?(PPT出示情境圖)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課堂氣氛一下就活躍起來了。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我穿插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奧運會中,有一個比賽項目馬拉松賽,你知道馬拉松運動嗎?(PPT馬拉松運動起源于公元前490年的古希臘。賽程由第一屆的40.2千米,到第四屆奧運會才正式定為42.195千米。)同學們已預習過,想一想:要比誰快,比什么呢?也就是要求哪個量與哪個量的比?匯報交流,老師板書

402=40:2=20(千米)馬拉松運動員真了不起!跑步的速度比騎自行車的還快。

通過師生互動,最后讓學生明白:路程與時間相除又叫做路程與時間的比,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就是速度。進一步鞏固理解比的意義。

(2)比價格。

接下來我(PPT出示比價格情境圖)哪位同學愿意以最快的速度匯報你填寫的結(jié)果?這個問題中你找到比嗎?比較哪個攤位的蘋果最便宜,實際上就是拿什么和什么進行比較?你能模仿前面兩個例子那樣說說其中兩個量的比的關(guān)系嗎?學生不難說出:總價與數(shù)量相除又叫做總價與數(shù)量的比,總價與數(shù)量的比就是單價。

此時再引導學生小結(jié)歸納:從比速度、比價格兩個例子我們看到:路程和時間是兩個不同類的量,可以相比較,速度就是它們的比值;總價和數(shù)量也是兩個不同類的量,可以相比較,單價就是它們的比值。(板書:不同類的量)

關(guān)于比的另一種寫法分數(shù)形式,我做了如下處理:比還有一種書寫形式,想知道嗎?(示范書寫比書寫的順序),然后讓學生把其余三個比的分數(shù)形式書空與老師同時完成,此時讓學生區(qū)分分數(shù)形式比與分數(shù)的區(qū)別。

知識遷移是數(shù)學上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為了使學生明確比的后項不能為零,我是這樣處理的:我們在做除法計算時,除數(shù)能不能為0?那在比的前項或后項中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比的后項不能為零學生就會脫口而出了。

建立模式,尋找規(guī)律又是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和方法。請你思考:如果相除的兩個數(shù)一個是a,一個b,能模仿上面的等式寫出來嗎?學生很容易得出:a/b=ab=a:b(b0)

為了及時反饋學生對比的意義的掌握情況,我安排了找身邊的比活動。

其實呀,我們生活中也到處充滿了比。想一想,看能不能從你的生活中、你的身邊找到比呢?把你找的發(fā)現(xiàn)告訴小組的同學。讓學生思考、小組討論,然后反饋交流。如

教室里有四個窗戶、兩扇門。窗戶和門的數(shù)量的比是4:2

我的身高是153厘米,我爸爸身高是178厘米,我的身高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53厘米:178厘米。

我有1支鋼筆,3支圓珠筆。我的鋼筆數(shù)量和鉛筆數(shù)量的比是1:3。

我們小組有男生4人,女生2人。男生人數(shù)和女生人數(shù)的比是4:2。

到這,我安排學生交流收獲、質(zhì)疑問難。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一定有很多收獲,誰愿意把你的收獲跟大家一起分享?有些什么疑問?在學生匯報中,使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得以鞏固。

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讓學生觀察、思考、舉例、歸納一氣呵成,通過一系列的數(shù)學活動,使學生對比的意義理解得比較深刻。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拓展運用,鞏固新知,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個練習:請你動手試一試。

為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并不是一定表示兩個具體的數(shù)的比,而是表示兩個數(shù)的份比關(guān)系,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練習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jīng)常可以遇到比。某糖水店賣的甘蔗水是按甘蔗汁和水的體積比是1:2配置的(PPT出示50頁說一說中的圖一)。如果讓你配置這種甘蔗水,你會嗎?讓學生先說一說,然后在六人小組里動手試一試。通過學生的動手實驗,讓學生認識到1:2不是表示甘蔗汁就一定是1毫升、水是2毫升,而是表示甘蔗汁這樣的1份、水就有這樣的2份。

第二個練習是:你知道嗎?(PPT)

為了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又能讓學生品位數(shù)學文化,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熱愛和興趣。我設計了以下一組題

(1)師:國際上規(guī)定:標準的籃球場長和寬的比是28:15。(師;不知道我們學校的是否標準,有興趣的話課間可以去測量一下。)

(2)師:我國的國旗紅星紅旗,有大有小,都是什么形狀的呀?(長方形)能任意長方形嗎?其實是有嚴格規(guī)定的。我國國旗長和寬的比是3:2。

(3)地球上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的比是讓學生先猜一猜,再把標準比63:27打出來。

(4)雀巢咖啡是由白砂糖和速溶咖啡按():()混合而成的。讓學生各抒己見,不同的人口味會不一樣,商場里賣的基本是按在把2:5味道好極了!打出來。這樣既調(diào)節(jié)了課堂氣氛,又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

第三個練習是讀出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

本題的設計即能突出重點,又能突破難點。

練習的第四部分是課外延伸。

(1)小知識。(PPT)

設計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區(qū)分數(shù)學上的比相差關(guān)系和倍比關(guān)系各類比賽中的比只是一種計分形式。

(2)福爾摩斯偵探術(shù)。(PPT)

人的腳長與身高的比1∶7。福爾摩斯發(fā)現(xiàn)一個腳印長25厘米,他可以做出什么樣的推斷?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也為了后面比例教學做鋪墊,我設計了一個課后實踐題:(小小科學家)在同一時間朝陽的地方豎一根筷子和一支圓珠筆,分別量出它們的長度和影子的長度,并寫出它們的比,求出比值。

形式多樣的練習,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強化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還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究的習慣。

三、板書設計說明。

最后講一講我的板書:簡潔清晰、重點突出。

北師大版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借助具體事例,初步學會設計簡單的調(diào)查表,認識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會用簡單復式統(tǒng)計圖來描述數(shù)據(jù)。

2、經(jīng)歷數(shù)學的收集、整理、表達、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體驗復式統(tǒng)計圖在比較、描述數(shù)據(jù)中的作用,了解統(tǒng)計圖畫法不同對數(shù)據(jù)描述和解釋的影響。

3、 在統(tǒng)計的過程中,初步形成統(tǒng)計意識,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4、 感受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習統(tǒng)計知識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5、 通過參與“保護眼睛”的統(tǒng)計活動,增強保護眼睛的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數(shù)學的收集、整理、表達、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體驗復式統(tǒng)計圖在比較、描述數(shù)據(jù)中的作用,了解統(tǒng)計圖畫法不同對數(shù)據(jù)描述和解釋的影響。

教學難點:

經(jīng)歷數(shù)學的收集、整理、表達、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體驗復式統(tǒng)計圖在比較、描述數(shù)據(jù)中的作用。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解讀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同學們,目前我國中小學生近視患病率快速上升,這是家長和社會非常關(guān)注的問題。請看來自《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報告(多媒體出示118頁情境圖)。讀一讀,從這份報告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問題?(引導學生提出“我們這些中小學生患近視的年齡是不是提前了呢?”)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一)調(diào)查搜集數(shù)據(jù),學習調(diào)查表。

1、獨立思考。

談話:怎樣才能知道中小學生患近視的年齡是不是提前了呢?(引導學生明白要知道是不是提前了就要進行比較)要比較就需要調(diào)查大量的數(shù)據(jù),為了記錄數(shù)據(jù)我們就要制作調(diào)查表,想一想,怎樣設計調(diào)查表?

2、班內(nèi)交流。

談話:你打算怎樣設計調(diào)查表?(引導學生明確調(diào)查的對象和調(diào)查的內(nèi)容)(出示調(diào)查表)這樣制作可以嗎?為了便于我們今天的研究我提前對45名學生和家長進行了調(diào)查。請看屏幕(補充數(shù)據(jù))。

(二)整理數(shù)據(jù),學習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1、嘗試比較,提出問題。

談話:比一比兩張調(diào)查表,看看學生患近視的年齡是不是提前了?(引導學生體會看原始的調(diào)查表數(shù)據(jù)太亂,不便于比較)

談話:原始的調(diào)查表太亂,怎么樣整理這些數(shù)據(jù)才能便于比較呢?先自己想想,再與同位說說。

談話:你打算怎樣整理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嘗試比較,目的是引導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體會調(diào)查表中餓數(shù)據(jù)太亂,不便于直接比較,從而感受整理數(shù)據(jù)的必要性。]

2、獨立思考,探索方法。

談話:老師這里有一個統(tǒng)計表,咱們一起來整理整理好嗎?(師生共同整理填寫統(tǒng)計表)根據(jù)這個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比一比,中小學生患近視的年齡是不是提前了呢?(引導學生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比較、分析,作出判斷)

談話:剛才我們是用統(tǒng)計表進行整理的,用統(tǒng)計圖怎樣整理更便于我們比較觀察呢?先自己想一想,有了方法開始整理,整理完了和你的同位交流交流。

3、班內(nèi)交流,學習方法。

談話:中小學生患近視的年齡是不是提前了?你是怎樣整理的?(學生可能出現(xiàn)單式和復式兩種不同的整理方法,應著重引導學生在交流比較的過程中,認識到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

4、比較解釋,優(yōu)化方法。

談話:剛才大家用兩種方法進行了整理,想一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用哪種更便于比較?為什么?

5、查漏補缺,完善方法。(根據(jù)學生制圖的情況,補充完整,完善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方法,合作交流,學習方法,比較評價,優(yōu)化方法。有利于學生經(jīng)歷整理數(shù)據(jù)、描述數(shù)據(jù)和分析數(shù)據(jù)、作出決策的過程,自主地學習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作用和制作方法。]

三、自主練習 ,應用拓展

1、 課本自主練習第3題,鞏固看圖的方法,提高學生分析數(shù)據(jù)的能力。

談話:同學們喜歡運動會嗎?知道小學生運動會有哪些項目嗎?(引導學生了解小學生運動會一般有:短跑、跳高、跳遠、鉛球和中長跑等項目)如果老師要知道5.1班和5.2班,在比賽中哪些項目占優(yōu)勢,我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統(tǒng)計圖?為什么?

(1)獨立解答。(出示題目引導學生獨立解答)

(2)班內(nèi)交流。

2、 課本第129頁,“我學會了嗎”的第1題。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本上練習題組織統(tǒng)計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再一次經(jīng)歷統(tǒng)計的全過程,在實踐中鞏固調(diào)查表及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制作方法,提高統(tǒng)計能力,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四、總結(jié)全課,系統(tǒng)整理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設計調(diào)查表和繪制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應該注意什么?

教學反思:

整節(jié)課下來,感覺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但似乎沒有足夠的實例讓學生體會統(tǒng)計與生活的密切練習,應該在練習中再加入一些統(tǒng)計在生活中體現(xiàn)的例子,讓學生體會統(tǒng)計與生活的聯(lián)系,開拓學生思路與思維,使學生更好的感受統(tǒng)計的作用以及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北師大版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掌握平移、旋轉(zhuǎn)和軸對稱進行圖案設計的方法。

2、能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設計圖案。

3、欣賞各種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

教學重、難點:

1、能夠有條理地表達一個簡單圖形平移,旋轉(zhuǎn)和軸對稱圖形的過程。

2、能靈活運用平移、旋轉(zhuǎn)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欣賞生活中美麗的圖案。

2、看到這些生活中美麗的圖案,你想說什么?

3、揭示課題:圖案設計

二、探究新知

課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圖案

1 、提問:這個花瓣圖案是如何通過圖形A得到的?

2、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3、小組匯報,展示各自的方法與結(jié)果。(匯報花瓣圖案分別是由哪個基本圖形變換過來的?)

4、鼓勵創(chuàng)新。

你還有其他方法嗎?

5、小結(jié):

這朵美麗的花瓣圖案,原來是由基本圖形A,通過平移、旋轉(zhuǎn)、軸對稱的變換得到的。

6、提問:笑笑是怎樣把圖1變成圖2,你知道她是怎樣做的嗎?

三、動手實驗

1、練一練第1、2題。

2、小組合作設計圖案。

(1)作品展示。

(2)學生評價。

四、全課總結(jié):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北師大版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嘗試用圖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間的關(guān)系,利用圖進一步認識反比例。

2.滲透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lián)系和發(fā)展變化的觀點,初步滲透函數(shù)思想。

教學難點:

動手操作,用圖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間的關(guān)系,利用圖進一步認識反比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復習

二、新課

呈現(xiàn)情境

三、總結(jié)

四、課堂練習長方形面積一定,長與寬成反比例嗎?為什么?

這節(jié)課我們用圖表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間的關(guān)系。

用x、y表示面積為24cm2的長方形相鄰的兩條邊長,它們的變化關(guān)系如下表。

1.觀察表格,根據(jù)數(shù)據(jù)在方格紙上畫出這8個長方形。

2.把圖中的點用平滑的曲線依次連起來。

3.長和寬是怎樣變化的?有什么規(guī)律?長擴大,寬縮小,相對應的長和寬的乘積是24。

關(guān)系式:長寬=長方形面積(一定)

我們可以用圖示來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間的關(guān)系。

根據(jù)學生的掌握程度判斷是否加深知識點。

如果學生掌握的好,可以指出我們所畫的圖示就是反比例函數(shù)y=kx(x0)的x軸右方的函數(shù)圖像。

1.

用圖表示書中25頁第三題。

2.自己找一些反比例的例子,并把它轉(zhuǎn)化成數(shù)學問題,用圖表示其中的反比例關(guān)系。

北師大版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公式,并能正確計算圓周長。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概括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圓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圓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認識圓的周長。

1、出示一個正方形。

這是什么圖形?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這個正方形周長與邊長有什么關(guān)系?C=4a

2、什么是圓的周長?

讓學生上前比劃,圓的周長在那?那一部分是圓的周長?

得出定義: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二、圓周長的公式推導。

1、探索學習。

(1)你可以用什么辦法知道一個圓的周長是多少?

(2)學生各抒己見,分別討論說出自己的方法

A、用一根線,繞圓一周,減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長度,

即可得出圓的周長。

B、把圓放在直尺上滾動一周,直接量出圓的周長。

C、用一條小線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轉(zhuǎn)。這樣你能知道空中出現(xiàn)的圓的周長嗎?

用滾動,繩測的方法可測量出圓的周長,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們來探討出一種求圓周長的普遍規(guī)律。

2、動手實踐。

(1)4人小組,分別測量學具圓,報出自己量得的直徑,周長,并計算周長和直徑的比值。

(2)引生看表,問你們看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有什么關(guān)系?

(3)你有辦法驗證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嗎?

(4)閱讀課本P63,介紹圓周率,及介紹祖沖之。

3、解決新問題。

(1)教學例1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m,它的周長是多少米?小自行車車輪的直徑是50m,繞花壇一周車輪大約轉(zhuǎn)動多少周?

第一個問題:已知d=20米求:C=?

根據(jù)C=蟺d

20脳3.14=62.8(m)

第二個問題:已知:小自行車d=50cm先求小自行車C=?c=蟺d

50cm=0.5m

0.53.14=1.57(m)

再求繞花壇一周車輪大約轉(zhuǎn)動多少周?

62.81.57=40(周)

答:它的周長是62.8米。繞花壇一周車輪大約轉(zhuǎn)動40周。

三、鞏固練習。

1、求下列各題的周長。書本65頁練習十五的第1題

2、判斷正誤。

(1)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14倍。()

(2)在同圓或等圓中,圓的周長是半徑的6.28倍。()

(3)C=2r=d()

(4)半圓的周長是圓周長的一半。()

四、作業(yè)。

P64做一做,練習十五的第5、8題

北師大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不為明天做好準備的人是沒有未來的,作為一位幼兒園教師,我們希望能讓小朋友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因此,老師們都會選擇準備一份教案,教案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怎么才能讓幼兒園教案寫的更加全面呢?小編現(xiàn)在向你推薦北師大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歡迎學習和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北師大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1)

1、能用所學額統(tǒng)計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體會統(tǒng)計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同學們,你們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嗎?你知道還有誰和你一天過生日嗎?你想知道那個月份過生日的人最多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統(tǒng)計我們班同學的生日情況。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統(tǒng)計的知識,不僅知道了怎樣收集數(shù)據(jù),還學習了很多統(tǒng)計的方法,下面請你在的小組討論交流,怎樣統(tǒng)計同學們的生日情況。

先收集同學們的生日數(shù)據(jù),(同學們可以用寫字條的方式,由小組長收集交給老師,也可以組長舉手統(tǒng)計……)

再整理數(shù)據(jù)(舉手統(tǒng)計,畫正字統(tǒng)計,畫其他符號統(tǒng)計等等)‘

師:同學們都有自己的想法,為了方便大家共同整理,老是把12個月的表格貼到黑板上。

說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到組長處取彩色小圓片,并貼到表格中對應的位置

3、喜歡的動物。(書96頁第3題)能夠準確寫出自己的思考過程。

(2)看了上面的表格,你知道喜歡看( )的人最多,喜歡看( )的人最少

(4)買一本《西游記》要18元,買一本《喜洋洋和灰太狼》要9元,買一本《熊出沒》9:00元,丁丁帶了40元去買這三本漫畫書各一本,他的錢夠嗎?

北師大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 掌握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口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2、 理解乘法的意義,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一、復習。

教師出示上節(jié)課所學的口算乘法練習。

二、新授。

1、 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

4、 學生將答案寫在書上。

1、 2題可獨立完成。

2、 4題對部分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可適當?shù)妮o導。

你覺得這節(jié)課學得怎樣?哪些地方還需要提高?

學生聽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說說圖片中的數(shù)學信息。

學生獨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計算方法。教師板書:10×3=30 2×3=6 所以12×3=36

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嘗試解答。

這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學生可以用筆算的計算順序來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須掌握扎實,多復述。

學生自評、互評。

板書設計:

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 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

教學目標:

1、 通過聯(lián)系,鞏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學生能夠熟練計算。

2、 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乘法的意義。

一、復習。

1、 一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的口算練習。

二、練習。

完成練習一的第1~6題。

1、 教師組織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

2、 組織學生看圖,思考,列式,計算,寫答語。

3、 先出示題目,問學生應該先做什么,再比較,哪些題還有其他方法?

4、 本題數(shù)字信息較多,問題由簡單到復雜,可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后再個別輔導。

5、 先讓學生說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然后再解答。

6、 爸爸的年齡學生計算是沒有問題的,媽媽的年齡,可給與一定的提示。

你覺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樣,你能解決那些實際問題?

學生聽算,集體訂正,并與同伴交流計算的方法。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并說說計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觀察圖片從中獲取數(shù)學信息,然后思考問題,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學生提出問題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

比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結(jié)果,也可觀察因數(shù)的變化。

學生先觀察圖片,獲取信息,再根據(jù)問題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解答??梢哉埱蠼處煄椭?。

學生弄清楚運算順序后再解答,最后訂正。

先獨立思考,在完成題目。

學生在小組內(nèi)互相說,可與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幫助。

北師大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3)

1.通過實驗、操作、思考活動認識位似形.

2.會利用位似形原理將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

4.懂得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一預習展示:

1.課本110頁數(shù)學實驗室.

2..課本110頁實踐與思考.

二探究學習:

1.如圖,已知四邊形ABCD,用尺規(guī)將它放大,使放大前后的圖形對應線段的比為1∶2.

2.如圖,已知O是坐標原點,B、C兩點的坐標分別為(3,-1)、(2,1).

(1)以O為位似中心在y軸的左側(cè)將△OBC放大到兩倍(即新圖與原圖的相似比為2),畫出圖形;

(2)分別寫出B、C兩點的對應點B‘、C‘的坐標;

(3)如果△OBC內(nèi)部一點M的坐標為(x,y),寫出M的對應點M’的坐標.

3、在AB=30m,AD=20m的矩形ABCD的花壇四周修筑小路.

(1)如果四周的小路的寬均相等,如圖(1),那么小路四周所圍成的矩形A′B′C′D′和矩形ABCD相似嗎?請說明理由.

(2)如果相對著的兩條小路的寬均相等,如圖(2),試問小路的寬x與y的比值為多少時,能使小路四周所圍成的矩形A′B′C′D′和矩形ABCD位似?請說明理由.

三課堂作業(yè):

1.用作位似圖形的方法,可以將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位似中心位置可選在 A.原圖形的外部 B.原圖形的內(nèi)部 C.原圖形的邊上 D.任意位置

2.兩個圖形是位似圖形,則它們一定相似,反過來,兩個圖形相似,則它們

A.一定位似 B. 一定不位似 C.不一定位似 D.對應點的連線交于一點

3.如圖,矩形OABC的頂點坐標分別為O(0,0),A(6,0),B(6,4),C(0,4),畫出以點O為位似中心,矩形OABC的位似圖形OA’B‘C’,使它面積等于矩形OABC面積的 ,并分別寫出A’、B‘、C’三點的坐標.

4.印刷一張矩形的廣告牌,如圖,它的印刷面積是32dm2,上下空白各1dm,兩邊空白各0.5dm,設印刷部分從上到下的長為xdm。四周空白處的面積為Sdm2.

(1)求S與x的關(guān)系式;

(2)當要求四周空白處的面積為18dm2時,求印刷這張廣告牌的紙張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3)在(2)的條件下,內(nèi)外兩個矩形是位似形嗎?說明理由.

北師大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4)

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14-1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法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運用數(shù)的奇偶性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2、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加法運算中數(shù)的奇偶性變化的過程,發(fā)現(xiàn)數(shù)的奇偶性的變化規(guī)律。

3、在活動中培養(yǎng)等毛生的觀察、推理和歸納能力。

4、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感受數(shù)學內(nèi)在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新課。(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提問或列舉等形式,復習奇、偶數(shù)的意義。)

(一)激趣導入。

清早,笑笑第一個走進了教室,像往常一樣把門打開后就去開燈,結(jié)果燈未亮,于是,他自言自語地說了聲“停電了”就走到座位上坐下。不一會兒,同學們陸陸續(xù)續(xù)來到了教室,看到教室里光線有些暗,都下意識地伸手去按電燈開關(guān),卻都像笑笑一樣無奈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你知道第11個同學按過開關(guān)后,“開關(guān)”是打開的還是關(guān)閉了?

(二)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匯報交流。

開、關(guān);開、關(guān);開、關(guān);開、關(guān);開、關(guān);開、關(guān)……

讓學生數(shù)數(shù),直觀地發(fā)現(xiàn)第11個人按過開關(guān)后,開關(guān)是打開的。

2、增加人次,深入探究。

如果是第47個同學或第60個同學進去,用列舉的方法判斷“開關(guān)”的開、關(guān)情況還方便嗎?你還能想出什么好方法?

3、第二次匯報交流。

投影下表:

(三)鞏固應用。

1、看書學習并解決小船的靠岸問題。

2、解決杯子上下翻轉(zhuǎn),杯口的朝向問題。

3、舉例說說數(shù)的奇偶性還能解決哪些生活問題?

(四)活動小結(jié)。

當一個事物只有兩種(運動或變化)狀態(tài)時,運動奇數(shù)次后,狀態(tài)與初始狀態(tài)相反,運動偶數(shù)次時,狀態(tài)與初始狀態(tài)相同。

(一)有獎游戲。

1、出示分別裝有奇數(shù)卡片和偶數(shù)卡片的兩個盒子。宣布游戲規(guī)則:從自己喜歡的盒子里任意抽取兩張卡片,如果卡片上兩個數(shù)的和為奇數(shù),你就可以領取一份獎品。

2、游戲開始。部分學生按規(guī)則抽取卡片,并將卡片上兩個數(shù)相加的算式及得數(shù)寫在黑板上。上來的同學無一人獲獎。

3、引發(fā)思考。

師:是你們運氣不好,還是其中隱藏著什么秘密?想一想:如果繼續(xù)抽下去,你們有獲獎的可能嗎?

4、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學生觀察黑板上的算式,很快發(fā)現(xiàn)其中的“秘密”:兩個奇數(shù)相加和是偶數(shù);兩個偶數(shù)相加和也是偶數(shù)。如此抽取卡片,永遠無法獲獎。

5、舉例驗證。

6、修改游戲規(guī)則。

(1)師:現(xiàn)在同學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不能獲獎的原因了,那么,你能不能修改游戲規(guī)則,保證你們能夠獲獎呢?

(新規(guī)則:在兩個盒子里各抽出一張卡片,兩張卡片上數(shù)的和是奇數(shù)可獲獎。)

(2)請學生按修改后的規(guī)則試抽幾次,并發(fā)獎以資鼓勵。

(二)總結(jié)奇、偶數(shù)相加的規(guī)律。

奇數(shù)+奇數(shù)=偶數(shù)、偶數(shù)+偶數(shù)=偶數(shù)、奇數(shù)+偶數(shù)=奇數(shù)。

(三)應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1、不計算,判斷下列算式的結(jié)果是奇數(shù)還是偶數(shù)。

2、把5顆糖(全部)分給兩個小朋友,能否使每個小朋友都分到偶數(shù)顆糖?奇數(shù)顆呢?結(jié)果是什么?

教學目標:

1、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法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運用數(shù)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2、通過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猜想結(jié)果,舉例驗證,得出結(jié)論的探究過程,并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加法中數(shù)的奇偶性的變化規(guī)律,掌握數(shù)的奇偶性特征。

3、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環(huán)節(jié)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產(chǎn)生認知沖突。

師:同學們,有一位家住在河南岸,以擺渡為生的船夫,想請我代他向同學們提一個問題,不知同學們是否愿意幫這位船夫解決一下呢?

課件出示情境圖和問題。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產(chǎn)生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引入到新知探究中來,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分組活動,動手操作,感受奇偶性,建構(gòu)數(shù)學模型。

1、活動一:

討論:船夫?qū)⑿〈瑪[渡11次后,船在南岸還是北岸?

小組合作,教師引導學生嘗試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式探究。小組匯報時,展示表格或示意圖,全班交流。

2、活動二:

一個紙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動1次杯口朝下,翻動2次杯口朝上,翻動10次呢?翻動19次呢?100次呢?

學生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匯報結(jié)果。

師:同學們,如果把“杯子”換成“硬幣”,你能提出怎樣的問題?試著回答這些問題,并用硬幣操作驗證自己的結(jié)論。

課件出示填有偶數(shù)的圖形,奇數(shù)的正方形。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活動,經(jīng)歷加法中加數(shù)與和的奇偶性特點。培養(yǎng)提出問題,猜想結(jié)果,再實踐驗證的數(shù)學習慣,發(fā)展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注重學生相互之間的交流,創(chuàng)設自主、合作、探究的數(shù)學學習課堂,讓學生經(jīng)歷數(shù)學模型建構(gòu)的全過程。

三、運用模型,解決問題。

1、判斷下列算式的結(jié)果是奇數(shù)還是偶數(shù)。

6007+8997:

2、有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兩只杯子,能否經(jīng)過若干次翻轉(zhuǎn),使得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完成后,匯報反饋。

3、數(shù)學游戲。

規(guī)則如下:用骰子擲一次,得到一個點數(shù),以 A點為起點,連續(xù)走兩次,轉(zhuǎn)到哪一格,那一格的獎品歸你。

這樣玩下去,能獲得獎品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采用層層推進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會從生活實際中尋找數(shù)學問題,能運用數(shù)學知識分析并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綜合素質(zhì)。

四、課堂小結(jié),課后延伸。

1、說說我們這節(jié)課探索了什么?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如果將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經(jīng)過若干次翻轉(zhuǎn),使得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幾次?

北師大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5)

1、通過欣賞圖案,體會圖形排列的規(guī)律。

2、引導學生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zhuǎn)知識,能在電腦上設計簡單的圖案。

1、利用多媒體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積累。

2、通過在電腦畫圖操作中進行自主、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及合作意識。

1、欣賞生活中各具特色的圖案,感受其中蘊涵的對稱美、和諧美、簡潔美。

2、通過親自動手設計圖案,從中體會創(chuàng)造的樂趣和艱辛,領略圖形世界的神奇。

1、學生能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zhuǎn)原理設計簡單的圖案。

2、畫圖過程中對圖形平移距離和旋轉(zhuǎn)度數(shù)的正確理解。

1、欣賞學生收集到的一些生活中的美麗圖案。

(2)是什么圖形平移旋轉(zhuǎn)繪制成的?

(電腦出示)??吹竭@些美麗的圖案,你有什么感受?

3、導語:大家剛才說的很好,那么今天我們就來上一節(jié)有關(guān)圖案欣賞的數(shù)學課。(揭示課題:圖案欣賞)

1、出示教材圖1 五角星圖案:

3、學法指導:對,運用我們以前學過的對稱、平移、旋轉(zhuǎn)可以制作出許多美麗的圖案。

思考:圖2~6是運用了我們學過的什么知識,怎樣繪制的?

5、師進行動畫演示。

6、小結(jié):大家說的非常好。剛才大家共同感知了這幾幅圖案的排列規(guī)律,并且明白了它們的繪制原理,體會到了圖形的美?,F(xiàn)在想不想自己動手做一做,來設計一幅美麗的圖案。

小組活動①:

1、基本圖形的制作:大家看前面這個基本圖形是怎么得到的?(電腦出示):。

2、小組合作:用這個基本形拼一拼,看誰能制作出美麗的圖案,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要求按一定規(guī)律涂色。

3、小組匯報:

4、教師小結(jié):同學們拼出的圖案真漂亮,富有一定的創(chuàng)意。想不想再利用圖形設計一個更漂亮的圖案?

小組活動②:

2、選擇其中的一個圖形設計花邊。

3、展示學生作品,你想把它應用在什么地方?

小組活動③:

設計你喜歡的圖案,并在全班進行交流。

1、欣賞教師搜集的圖案。(電腦出示)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來說一說它們是怎么得到的?

2、總結(jié):古人說“美源于生活”,而我認為“美源于創(chuàng)造”,是人們將心中美好之物用雙手和智慧創(chuàng)造出來的。希望我們同學也能將今天所學用于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

北師大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6)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包裝的學問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利用表面積等知識,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yōu)策略。

能力目標:

體驗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解決包裝的問題,體驗策略的多樣化。

教學重點、難點:

利用表面積等知識,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yōu)策略。

教學策略:

讓學生自己想法設計包裝的方法,并親自實踐,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交流,反思那種包裝方案最節(jié)約。

教學準備:相同的課本、包裝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提問:現(xiàn)在,老師要把26本數(shù)學課本用包裝紙包起來,怎樣保才能節(jié)約包裝紙?

學生討論交流方法,說一說怎樣包裝好。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二、學習新知識

1、出示教材中的插圖和問題:將兩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樣包才能節(jié)約紙?

2、學生探索兩盒糖疊放得方法,并根據(jù)疊放的方法列式計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

3、引導學生比較得出方案。并反思為什么方案(1)最節(jié)約。

4、學生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1)同樣的方法解決試一試中的問題。

(2)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探索情況進行評價總結(jié)。

板書設計:

包裝的學問

盡量減少面積最大的面--最節(jié)約

教學反思:

北師大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7)

2.能分步解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應用題。

1.培養(yǎng)學生類推能力、分析比較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理解應用題數(shù)量關(guān)系的能力。

使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知識內(nèi)在聯(lián)系的邏輯之美,提高審美意識。

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經(jīng)驗,合作學習、討論、試算,感知算理和計算方法。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四年級栽樹棵數(shù)怎樣求?為什么用“56×2”,你們是根據(jù)哪句話這樣求的?

(抓住復習和例5的聯(lián)系點,設計了復習題,為學習例5做好鋪墊,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2.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3,怎樣用線段圖表示題中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呢?

引導學生畫線段圖。

4.根據(jù)線段圖和題意,討論思考:

要想求出五年級栽樹多少棵?必須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據(jù)什么這樣說的?為什么?

啟發(fā)學生:“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能直接求出來嗎?解答這道題,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

5,通過交流匯報,確定解題思路,教師板書小標題,再讓學生直接在書中填空,指定一名學生板演。

6.小結(jié):

引導學生回顧例5的解題過程,解答這類題時應注意什么?

抓住關(guān)鍵句理解數(shù)量關(guān)系,依據(jù)關(guān)鍵句確定數(shù)量關(guān)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分步解答。

引導學生觀察:在解題過程中,56這個已知條件用到了幾次?分別是在求什么時候用的?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解答應用題時,有的已知條件不止用一次,具體怎樣用,要根據(jù)題目內(nèi)容確定。

同桌討論,關(guān)鍵句是哪一句,再根據(jù)題意確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確定2-3名學生匯報討論結(jié)果。然后再讓學生分步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三)、鞏固發(fā)展1、“做一做”第2、3題。

同桌每人選一題,互相說一下這道題的關(guān)鍵句是什么,應該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然后獨立完成。

>

板書課題:

進一步明確:解答此類應用題,要抓住關(guān)鍵語句,明確數(shù)量關(guān)系,通過分析關(guān)鍵語句確定的數(shù)量關(guān)系,明確解題步驟。

北師大四年級教案范文14篇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要是還沒寫的話就要注意了。老師上課時應以教案課件為依據(jù)。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為了您的滿意不遺余力地打造了“北師大四年級教案”,請您務必將本文收藏以便參考!

北師大四年級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二、能夠在重點的詞語下加點,在重點的句子下面畫波浪線。

三、能夠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續(xù)寫詩歌。

過程與方法

畫出重點詞語,體會對于違反規(guī)則的不良心態(tài)的準確描寫。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guī)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

教學重難點

一、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語言。

二、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他語文能力。

教學思路:的教學我選擇了“激情導練”為主要教法,主要依據(jù)有兩條:一是激情導練法最能體現(xiàn)老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完美統(tǒng)一,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借助課題理解全文,采用“讀―議―創(chuàng)―評”的方式,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這樣可以加強訓練的可操作性,減少無效成分,從而增加訓練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語文課上成語文素質(zhì)教育課。二是這種以導練為主體的訓練程序,最適于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搜集一些關(guān)于不遵守規(guī)則而導致不良后果的材料。

一、課前導入

師:同學們,昨天晚上,老師備課的時候有一組圖片引起了我的深思,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多媒體課件1——3)

1、由于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2004年全國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數(shù)達10萬人,高居全球榜首,占世界的1/5。

2、由于游人不遵守動物園管理規(guī)則亂投喂食物,致使動物死亡。

3、有些工廠不遵守環(huán)境保護規(guī)則隨意向江河排放有毒污水。

師:孩子們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學生談各自的感想。)師小結(jié):是啊,這是一串令人寒心的數(shù)字啊,這是一組讓人心痛的照片啊!這是什么?這是無視規(guī)則的人犯下的罪行啊!規(guī)則應該在我們心中,所以讓我們大聲地對這些人說:“誰說沒有規(guī)則”,義正嚴辭地說;“誰說沒有規(guī)則”齊讀課題(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自讀課文師:孩子們,課前你們都有預習了,對吧?為了把課文讀得更有把握,給我們大家包括聽課的老師一個驚喜,我們還是自己練習再一遍吧!自己讀,開始。

2、檢查個別讀1——4小節(jié)

師:字正腔圓;讀得很有把握;從你朗讀的表情和聲音中我感受到你預習得很充分;讀得太好了,確實給了我驚喜。

三、再讀課文感悟?qū)W法

師:讀得真好,讓老師感受到了我們四年一班真棒!

不過,有一句話:“感之于外,受之于心。”我們讀書不僅僅要讀得流利,還要能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理解。接下來請同學們打開書再讀一讀課文,邊讀也思考,并做好標注,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出示學習提示

交流第一小節(jié)(出示:第一小節(jié))

師:誰先來試試?(生個別讀)

師:有人說,讀書給人以智慧,給人以靈氣,更給人以啟發(fā)。誰還想讀一讀?

師:其實事事都有規(guī)則,這里的規(guī)則是什么?他違反了什么?

板書:(不喂食動物)

師:可他的心理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板書:(回頭一笑)為什么這樣?(只是為了效仿別人)

師:能把一段話濃縮成一句話,把一句話濃縮成一個讀,這就是讀書的收獲。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不但會讀書,而且會領悟方法,我相信你們也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出示1、2小節(jié))

誰再讀第1、2小節(jié),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

師:結(jié)構(gòu)相似,被你發(fā)現(xiàn)了,真了起!

句式一樣,你有一雙慧眼!

師: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不但善于觀察,而且善于學習,同時在讀第一、二小節(jié)時能把一段話濃縮成一句話,把一句話濃縮成一個讀,這就是讀書的收獲。這里的規(guī)則是什么?板書:(翻越界欄)師:可他的心理是怎樣想的?板書:(滿不在乎)

師:第三、四小節(jié)的板書誰來完成?

師:孩子們,這些規(guī)則“明明白白”為什么有人不遵守?(結(jié)合板書交流,讓學生暢所欲言)

師小結(jié):因為人人心知肚明,正因為人們都不自覺效仿別人,圖方便,甚至于自以為是,用不著別人管,所以不遵守規(guī)則。

四、調(diào)動情感,續(xù)寫詩歌。

1、師: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規(guī)則,你們想一想,說一說,好嗎?師:我們都有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老師也記錄下了這樣幾個畫面,你們瞧——師出示課件(幾組其它違反社會規(guī)則的現(xiàn)象)

師:你可以模仿課文中的句式說一說。

2、師:此時此刻,我相信讓同學們自己來創(chuàng)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違反社會規(guī)則的現(xiàn)象寫成詩歌,相信已是水到渠成了?,F(xiàn)在就請你把它寫出來,待會兒我們來開個賽詩會。

3、全班交流自編的詩歌。

五、總結(jié)全文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們又有哪些收獲?(生說)林林總總生活中不遵守規(guī)則的現(xiàn)象太多了,所以我建議:讓我們向全社會發(fā)起倡議:(板書:遵守社會公德,建設美好家園)生讀。讓我們向那些不遵守規(guī)則的人說,指板書;讓我們對自己說我要,指板書;讓我們帶領我們身邊的人,指板書。(突出中心)

師:我相信我們班的孩子都會做一個遵守規(guī)則的小公民,我相信,大家都遵守規(guī)則,祖國會更加美好!

師:孩子們今天的表現(xiàn)太棒了,所以老師最后送給孩子們一句話:只有按照正當?shù)姆ㄒ?guī)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動物。——(俄國)列夫托爾斯太

北師大四年級教案 篇2

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大地的話》說課稿

《大地的話》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北師大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第一課《大地的話》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方面來闡述我的教學思路。

教材分析:

《大地的話》是一首現(xiàn)代詩,詩人運用擬人化的手法把大地擬人化為母親,把他的默默奉獻精神化為詩的語言,抒寫了大地母親的博大胸襟。

教學目標:

1、理解全詩內(nèi)容,能有感強的朗誦詩歌。

2、體會是中蘊含的大地母親無私奉獻的精神。

3、仿寫一小節(jié)詩。

教學重難點:

理解大地說的每一句話,體會大地的真誠博愛是重點,仿寫詩歌是難點。

教學方法:

在成功教學法的理念下,本課我采用以讀為本的方法,把閱讀的主動權(quán)教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朗讀,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交流,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大地母親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采用談話法導入,打開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

二、自學

首先請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然后在自學方法的指導下開始自學。

自學中我安排了兩個內(nèi)容:12略。批注筆記是學生自學的難點,在學生自學時我會逐個檢查孩子的批注效果,并做幫助。自學之后學生可能會從字詞好句上匯報質(zhì)疑,根據(jù)情況選擇馬上解決或小組討論解決。

三、量學

我選用小組合作交流方式進行,各小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圍繞三個問題討論交流

1`2`3`略

四、助學

結(jié)合量學中的問題進行有的放矢的助學。選取自己喜歡的詩中學生肯定躍躍欲試,鼓勵學生以多種方式朗讀,肯定學生對文本的獨特體驗,使學生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之中。大地在和誰說話?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教師板書:種子,飛鳥,魚,草。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體會大地母親博大的胸襟和無私的奉獻。以讀促寫,指引學生仿寫詩歌。如果你是大地母親,肯定還有很多話語傾訴,你還相對誰說什么?將自己想傾訴的話語寫一小節(jié)詩。以說促寫,實現(xiàn)學生的思維跳躍,直接對課文內(nèi)容對接,真正實現(xiàn)了對語言的拓展。

五、作業(yè)設計

六、板書設計

北師大四年級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數(shù)游戲等活動,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題。

2.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教學重點

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題。

教學步驟

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建立模型。

1.猜數(shù)游戲。

今天我們來做游戲,把你心里想的數(shù)乘2,再加上20,等于多少?

通過做猜數(shù)游戲,引起用方程來解決實際問題。

2.等于80。猜猜我想的數(shù)是多少?

3.你想的數(shù)是30。

4.你是怎么猜到的?

5.學生交流,解決。

6.學生匯報。

7.如果淘氣想的 數(shù)為x,那么

2 x+20=80

2x+20- 20=80

2x=60

2 x÷2=60÷2

x=30

引導學生解方程與等式性質(zhì)結(jié)合。

8.同桌共同玩猜數(shù)游戲。列方程并解答。

9.通過剛才游戲,你們有什么收獲?

練一練。

1.按照笑笑的規(guī)則和同伴做猜數(shù)游戲, 并列方程解答。

解:設這個數(shù)是x

4×x+10=90

4x=80

x=20

心里這個數(shù)是20。

生獨立完成。

2.列方程。

(1)3x+6=15

解:3x+6=15

3x= 9

x=3

(2)4x-2=26

解:4x-2=26

4x=28

x=7

(3)8+x=20

解:8+x=20

x=12

3.看圖說一說等量關(guān)系,再列方程解決問題。

解:3x+48=234

3x=186

x=62(元)

課外拓展。

每天修 x米,

5x+500=2500

x=400

北師大四年級教案 篇4

教學目標:經(jīng)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過程,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學會判斷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教學例1,認識成正比例的量。

1.談話引出例1的表格。一輛汽車在公路上行駛,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表。

時間(時) 1 2 3 4 5 6 ……

路程(千米) 80 160 240 320 400 480 ……

在讓學生說一說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逐步探究:行駛的時間和路程有關(guān)系嗎?行駛的時間是怎樣隨著路程的變化而變化的?行駛的時間和路程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學生探究第3個問題時,教師可進行適當?shù)囊龑?,如引導學生寫出幾組路程和時間對應的比,并要求學生求出比值。)

2.引導學生交流并聚焦以下內(nèi)容: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時間擴大、路程也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縮小;路程和時間的比值總是一定的,也就是“路程/時間=速度(一定)” (板書關(guān)系式)。

3.教師對兩種量之間的關(guān)系給予具體說明: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我們就說行駛的路程和時間咸正比例(板書“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4.讓學生根據(jù)板書完整地說一說表中路程和時間成什么關(guān)系。

出示例2: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行駛的速度和所用時間如下表,它們之間有什么規(guī)律?

速度(千米/時) 40 60 80 100 120 ……

時間(時) 30 20 15 12 10 ……

1.出示供學生自主探究的問題:當速度變化時,時間是否也隨著變化?這種變化與例1中兩種量的變化有什么不同?速度和時間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

2.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認識成反比例的量的特點:速度和時間是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速度變化,時間也隨著變化;例2 中兩種量的變化規(guī)律是: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反而縮小;速度和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是它們的乘積一定,可以表示為“速度×時間=路程(一定)” (板書關(guān)系式)。

3.在發(fā)現(xiàn)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上,讓學生仿照正比例的意義,嘗試歸納反比例的意義,引出反比例概念(板書“速度和時間成反比例”)。

1.將例1、例2教學時探究發(fā)現(xiàn)的內(nèi)容用多媒體呈現(xiàn)出來,揭示正比例、反比例的內(nèi)涵本質(zhì)。

2.探究活動。

(1)讓學生仿照例1完成教材第62頁“試一試” (題略),仿照例2完成教材第65頁“試一試”(題略)。

(2)引導學生將成正比例的量與成反比例的量進行對比探究,找出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3)引導學生嘗試用字母表達式對正比例的意義和反比例的意義進行抽象概括。

啟發(fā)學生思考:①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別表示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guān)系可以怎樣表示?②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積,反比例關(guān)系可以怎樣表示?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關(guān)系式“正比例y/x=k (一定)”,“反比例x×y=k(一定)”。

3.組織對比性練習。

(1)成正比例、反比例的對比練習。筆記本的單價、購買的數(shù)量和總價如下表:

數(shù)量/本 20 30 40 50 60 ……

總價/元 30 45 60 75 90 ……

單價/元 1.5 2 4 5 6 ……

數(shù)量/本 40 30 15 12 10 ……

在表1中,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是 和 , 隨著 變化, 是一定的。因此,數(shù)量和總價成 關(guān)系。 !

在表2中,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是 和 ,隨著 變化, 是一定的。因此,單價和數(shù)量 成關(guān)系。

(2)成比例與不成比例的對比練習。

下面每題中的兩個量哪些成正比例,哪些成反比例?哪些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①圓的直徑和周長。②小麥每公頃產(chǎn)量一定,小麥的公頃數(shù)和總產(chǎn)量。③書的總頁數(shù)一定,已經(jīng)看的頁數(shù)和未看的頁數(shù)。

(3)從生活中尋找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實例,進行對比練習。

[舉例練習是概念鞏固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讓學生獨立找生活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實例, 可能有一定難度, 我們可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此練習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北師大四年級教案 篇5

1、直線沒有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不能測量它的長度。

2、射線有一個端點,可以向一端無限延伸,不能測量它的長度。

3、線段有兩個端點,可以量出它的長度。

4、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射線。把線段的兩端都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直線。線段和射線都是直線的一部分。

5、過一點可以畫無數(shù)條直線和射線。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6、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這一點是角的(頂點),這兩條射線是角的( 邊 )。 角通常用符號(“∠”)來表示。

7、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沒有關(guān)系,角的大小要看角兩邊叉開的大小,角的兩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

8、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

9、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記作“1°”。

10、對頂角相等。

11、三角形三個角的和是180度。四邊形的四個角的和是360度。

12、直角等于9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

13、1平角=2直角。1周角 = 2平角 = 4直角。

14、銳角小于90度。鈍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

16、時針轉(zhuǎn)一大格,所對的角是30°;分針轉(zhuǎn)一圈,所對的角是360°

把整數(shù)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這些分數(shù)可以用小數(shù)表示.如1/10記作0.1,7/100記作0.07.

小數(shù)點右邊第一位叫十分位,計數(shù)單位是十分之一(0.1);第二位叫百分位,計數(shù)單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數(shù)部分最大的計數(shù)單位是十分之一,沒有最小的計數(shù)單位.小數(shù)部分有幾個數(shù)位,就叫做幾位小數(shù).如0.36是兩位小數(shù),3.066是三位小數(shù)

小數(shù)的讀法:整數(shù)部分整數(shù)讀,小數(shù)點讀點,小數(shù)部分順序讀.

小數(shù)大小比較:整數(shù)部分大就大;整數(shù)相同看十分位大就大;以此類推.

很多學生認為自己只要上數(shù)學課聽得懂就夠了,但是一做到綜合題就蒙了,基礎題會做,但是會馬虎。這類問題都是學生在課堂上都以為自己聽得懂就夠了。

學生要首先對數(shù)學做一個認知,聽得懂≠會做,會做≠拿的到分。聽得懂只占你數(shù)學成績的20%,僅僅聽得懂只說明你理解能力還可以,不說明你能拿到很高的數(shù)學成績。

只有聽的懂理解了加上練,再加上多練,達到最后又快又準的做出來,這時候的數(shù)學成績才會有長足的進步

北師大四年級教案 篇6

《蝙蝠和雷達》

教學目標:弄懂人們是怎樣從蝙蝠的飛行受到啟發(fā),發(fā)明雷達的。

德育目標: 使學生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

教學重點: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與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難點:了解雷達與蝙蝠之間的聯(lián)系。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搜集有關(guān)仿生學的課外資料,制作資料卡片。

2、教師準備有關(guān)仿生學的圖片或制作相關(guān)課件。

學習方法: 自主選擇,獨立閱讀,再組織合作探究與交流

教學時數(shù)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師誘導式引入:

出示一種仿生學成果:你知道直升飛機是人類怎樣發(fā)明出來的嗎?人們經(jīng)常從自然界的動植物身上得到啟示,發(fā)明出許多東西,為人類造福。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蝙蝠與雷達》就是運用仿生學為人類造福的很好的例子。

1.(出示蝙蝠圖片)認識它嗎?關(guān)于它你們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飛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濕的洞里,是哺乳動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達圖片)這是什么?知道雷達有什么作用嗎?

(雷達可以使飛機安全航行;雷達可以搜索敵機;雷達可以觀測天氣情況……)

過渡:同學們,蝙蝠是一種動物,(貼蝙蝠圖片)而雷達則是人類發(fā)明的一種探測儀器(貼雷達圖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課題中為什么用“和”(板書“和”)把它們連起來,它們之間究竟有什么聯(lián)系呢?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幾句話直接寫出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guān)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話既寫了蝙蝠又寫了雷達。

2.交流后展示并齊讀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科學家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

3.小結(jié)并質(zhì)疑。

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圍繞這個主要內(nèi)容,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

(可能提出: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啟示?蝙蝠是怎樣探路的?為什么裝上雷達飛機就能安全飛行了呢?……)

4.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這些問題老師都明白,那么是老師告訴你們呢?還是——(自己讀書自己解決。)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你們對蝙蝠有什么認識?(了不起、本領大、飛行靈巧……)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引導學生找出重點詞語“夜間”“還能”“無論”“從來沒見過”“即使……也……”“極細”等)。

3.指導朗讀。

①從我們剛才找到的這些詞語中可以看出,蝙蝠夜行的本領可真夠大的!我們讀的時候,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呢?(敬佩、佩服)

②提示:重點詞語朗讀時要加重語氣。

過渡:是呀,蝙蝠究竟是靠什么來探路的呢?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也來當回科學家,做一做試驗。

北師大四年級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過程與方法

學習作者細致觀察,抓住事物(太陽花)的特點來描述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感受作者對太陽花的喜愛之情和所寄托的意愿。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察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增強語感。

教學難點:

作者細致觀察抓住事物(太陽花)特點描述的寫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輕松導課,激起學趣

1.談話激趣。

2.齊讀課題。

3.導入新課。

二、提綱挈領,抓住要點。

1.快速默讀全。要求:放聲聲音,爭取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自己讀自己的,會更有味道。)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學習新詞。

(1)出示新詞。

(2)指名讀。(發(fā)現(xiàn)問題,并點撥)

4.學習重點詞語,給文章分段。

(1)出示第二組詞。

(2)學生分別讀詞。

(3)根據(jù)重點詞語分段。

三、初讀品味,切入主題。

1.出示自學提綱:默讀1-3自然段,想一想,“我們院里的勞動者們”為什么要種太陽花?

2.學生自學。

3.集體反饋。

四、抓住關(guān)鍵,理解主旨。

1.出示自學提綱(二)

2.學生讀讀,劃劃。

3.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及時板書。

4.教師小結(jié)。

5.學生背誦。

五、總結(jié)升華。

教師對本節(jié)課進行總結(jié)。

六、布置作業(yè)。

1.摘抄課文中優(yōu)美的句段。

2.仿照課文的寫作手法,寫寫你鐘愛的花吧。

3.課外閱讀:找來與花有關(guān)的文章讀一讀。

板書設計:

鋪了一地

種一片太陽花 艷麗奪目

不可阻擋

北師大四年級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課文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學習4個生字,會寫5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你喜歡的小節(jié)背誦。

3.理解詩句意思,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愛中永生的觀念,并能結(jié)合實際談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4.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地球只有一個,人類要好好保護它,要節(jié)約地球資源,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yè)。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你喜歡的小節(jié)背誦。

2.重點理解“我們放飛美的希望,我們栽下愛的花朵”,“我們放飛和平的白鴿,我們開辟友誼的長河”等詩句的意思,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愛中永生的觀念,并能結(jié)合實際談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教學難點:

1.重點理解“我們放飛美的希望,我們栽下愛的花朵,我們放飛和平的白鴿,我們開辟友誼的長河”等詩句的意思,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愛中永生的觀念并能結(jié)合實際談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2.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地球只有一個,人類要好好保護它,要節(jié)約地球資源,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yè)。

教學準備:

分小組分主題搜集有關(guān)環(huán)保圖片和資料等。

同在一片藍天下長大,

森林小溪大草原圍著我的家;

同在一片陽光下玩耍,

熊貓大象長頸鹿我們是一家。

你在大洋洲,

我在亞細亞,

一只鳥兒傳過來你的悄悄話。

共同的天,

共同的地,

圓圓的地球就是我們的家,

我們共同擁有它。

2.這首詩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接下來的這首詩又把地球比喻成什么了呢?請聽第二首詩。

媽媽只有一個,

地球只有一個,

地球是我們的好媽媽,

我們該為她做些什么?

我們放飛美的希望,

我們栽下愛的花朵,

我們放飛和平的白鴿,

我們開辟友誼的長河。

5.小結(jié)導入:是啊,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也是我們共同的媽媽。對于每一個不同膚色、不同國度的人來說,它只有一個,(板書:只有一個)讓我們大家都來好好地愛它。

二、誦讀全詩,在讀中感悟。

1.自由誦讀。

2.開火車分小節(jié)朗讀。

要求其他同學注意誦讀者生字是否讀準,節(jié)奏是否掌握恰當,讀后進行評價。

3.識字。

(1)結(jié)合學生朗讀相機正音。

(2)寫字。

你認為這些要求會寫的字在書寫時應注意什么?你用什么辦法記住了它?

強調(diào):“翅”字注意“支”字的變形,捺要長一些,把“羽”字托起來;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膀、辟、誼”寫時注意左右的寬窄;“荒”字與“流”進行比較,“荒”字不要多寫了一個點。

4.朗讀表演。

5.自由暢談對詩歌的感悟。

(2)具體感悟:鼓勵學生針對同學們剛才誦讀的情況,具體到某一節(jié)來談談對節(jié)奏、對詩歌感情色彩的見解。

(對學生要求不要太高,對于學生的個人見解應鼓勵、肯定,教師的引導和小結(jié)應是畫龍點睛式的。)

媽媽∕只有一個,

地球∕只有一個,

地球是大家的/好媽媽,

我們該為她∕做些什么?

(這一節(jié)運用設問和比喻充滿深情充滿希冀,表達了兒女對媽媽的一份愛,或許因為愛的遲來,因為遲來的頓悟,最后一句語氣中也夾雜著一絲歉疚;或許因為想真誠地為媽媽做點什么,語氣中流露出一份真情。語速稍慢,便于情感的表達。)

在太陽和大地之間,

我們放飛∕美的希望;

在南極和北極之間,

我們栽下∕愛的花朵。

(這一節(jié)比較抽象,描寫比較大氣,縱橫地球的每個角落放飛美的希望,栽下愛的花朵。誦讀時音調(diào)較高一些,注意重音與停頓的把握,語速比第1節(jié)稍快。)

讓大地∕淌過藍色的河流,

讓天空∕飄過潔白的云朵,

讓沙漠∕穿上五彩的衣裳,

讓風兒∕吟唱綠色的歡歌。

給每一雙翅膀∕清新的空氣,

給每一條魚兒∕潔凈的銀波,

給每一片綠葉∕和煦的春光,

給每一顆種子∕溫馨的小窩。

(這兩節(jié)是排比句,描寫具體,充滿想象,語氣可親切、柔和點,語調(diào)上揚,充滿希望。)

在今天和明天之間,

我們放飛∕和平的白鴿;

在雪山和荒漠之間,

我們開辟∕友誼的長河。

(這一節(jié)從時空和地域兩方面表白我們要和地球做朋友,友好相處,語氣要比較堅定、有力。)

讓來自大森林的動物,

給我們講述/自然的秘密;

讓長久站在村頭的古樹,

將過去和未來∕訴說。

(這一節(jié)給人無盡的遐想,用擬人的手法說明人類要和動物、植物結(jié)為朋友,語氣可親,語調(diào)上揚。)

藍的眼睛、∕黑的眼睛,

閃爍著自然的靈光。

自然賦予我們∕愛的技藝,

我們要把地球變成∕童話王國。

(這一節(jié)主要是講我們?nèi)祟惗际亲匀蝗?,是自然賦予我們一切,所以我們應該和自然和諧相處。這是一種直抒胸臆式的表白,語氣肯定,最后一句更要堅定上揚,給人一種力量,一種希望。)

一、誦讀導入。

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對這首詩歌有了自己的理解與感受,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情感一起來讀讀。

二、理解感悟。

1.學習第一部分(第1節(jié))。

(1)引入學習:是啊,媽媽只有一個,地球只有一個,地球是大家的好媽媽,我們該為她做些什么呢?這一節(jié)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運用設問和比喻的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可以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暢談,保留他們自己的見解。)

2.學習第二部分(第2—6節(jié))。

(1)師:是啊,作為兒女,我們希望地球媽媽健康、快樂。同學們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認識,那我們究竟應該為地球媽媽做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想法。

(學生的想法可能是抽象的,如詩歌中所言;也可能是具體的一些行動。)

結(jié)合課文引導學生圍繞“保護”與“節(jié)約”的主題引開、發(fā)散,把同學們課前搜集的資料用上來,分小組分主題闡述自己的觀點和做法,利用搜集的有關(guān)環(huán)保圖片和資料從正反兩面相結(jié)合來說明,使自己的觀點更有說服力。

……………………

(3)過渡:如果我們?nèi)祟愓娴倪@樣去做了,那我們的夢想就成真了。下面讓我們帶著一種美好的感情讀第三、四節(jié),進一步感悟地球的美好、可愛。

讓天空飄過潔白的云朵,

讓沙漠穿上五彩的衣裳,

讓風兒吟唱綠色的歡歌。

給每一雙翅膀清新的空氣,

給每一條魚兒潔凈的銀波,

給每一片綠葉和煦的春光,

給每一顆種子溫馨的小窩。

(4)多美的世界、多美的地球啊!誰能找出最能概括我們?yōu)榈厍驄寢屗龅囊磺械脑娋鋪碜x讀?(第2節(jié)和第5節(jié))

(5)細讀這兩節(jié),同桌討論,說說這兩節(jié)集中體現(xiàn)了什么思想?怎么理解“美的希望,愛的花朵,和平的白鴿,友誼的長河”?

(在整個宇宙中、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中,沒有時間與地域的界限,人與自然之間只有美的希望、愛的花朵,只有和平與友誼,沒有戰(zhàn)爭、沒有虐殺、沒有破壞。)

(6)借第6節(jié)小結(jié):到那時,就讓來自大森林的動物,給我們講述自然的秘密;讓長久站在村頭的古樹,將過去和未來訴說。人與動物、植物,與地球上的萬事萬物,都將是的朋友。

(7)指名分節(jié)讀第2—6節(jié)。

3.學習第三部分(最后一節(jié))。

(1)齊讀。

(2)簡要說說這節(jié)詩的意思。

(這一節(jié)主要闡明人是自然的,是自然賦予人類一切,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地球,共同享受自然美好的靈光,把地球變成美麗的童話王國。)

三、拓展活動。

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扮演地球媽媽,一組扮演地球兒女,分別用一句話表達自己最想說的話。

如:地球媽媽——森林是我身體的肺,沒有它我就不能呼吸。

地球兒女——我愛地球媽媽,愛你就是愛自己。

要求:側(cè)重戰(zhàn)爭、人口、環(huán)境、能源、疾病等其中的一方面從憂慮或希望的角度來疾呼或憧憬,具體內(nèi)容和體裁不限。

北師大四年級教案 篇9

一、學生分析

我所執(zhí)教的四年三班有70名學生,其中男生32人,女生38人。他們是第一批實行課程改革的孩子,在近四年的學習中,他們在學習方式、問題能力等方面較普通班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我班大部分學生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敢想、敢說,有著自己的見解,并敢于堅持已見,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在學習課文時,經(jīng)常為闡明自己的觀點展開辯論。在前三年的學習過程中,他們已經(jīng)養(yǎng)成獨立預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理解詞語的方法多樣,有效;識字、寫字能力突出,大部分學生很少出現(xiàn)錯別字。

二、教學目標與設想

目標:

1.讀課文,體會井底之蛙后來為什么覺得自己非常的渺小呢?

2.對照課文讀一讀古文,注意朗讀古文的語調(diào),領悟其內(nèi)涵。

設想: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力爭通過學生的讀、思、辯等活動,讀懂課文內(nèi)容,水到渠成地揭示寓意;努力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因為我班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有自己的見解,敢說、敢想,我在這節(jié)課上,還將進一步引領他們發(fā)揮這些優(yōu)勢,鼓勵他們大膽爭辯,并在各持己見的爭論中明確這則寓言所闡明的道理。使學生對作品的感受逐漸與作者本身傳達的思想感情合拍。

三、教學重點

讀懂寓言故事,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

四、教學難點

讀文感悟,揭示寓意的過程。

五、教學教程

(一)故事導入

師:老師給大家講個寓言故事,名字叫《井底之蛙》,請同學們認真聽。(師生動地講述參考資料中《井底之蛙》的故事。)

[點評:學生喜歡聽故事,課文中的《井底之蛙》在學生看來有些像古文,語言不夠生動,情節(jié)不夠吸引人。老師用故事的形式講出來,很有必要。這樣也會給學生以鮮活的印象,利于吸引學生進一步學習探究。]

師:聽了這個故事,你最想說什么?(指生簡單說)

師:其實這個故事就在我們的課本中,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則寓言故事,(板書)――井底之蛙。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師:老師講的故事和我們的課文完全一樣嗎?(學生有預習基礎,會說出他們的看法。)是的,我們自己讀懂的課文,一定更有滋味。首先,請同桌兩個人互相聽讀,檢查預習情況。在同桌讀的時候,你要認真聽,看他讀得是不是正確、通順。

[點評:同桌互相聽讀、檢查預習情況的做法,給學生提供了合作學習的機會,在獨立預習時遇到的困難,或是自己還沒有發(fā)覺的錯誤,會在同桌的幫助下解決一些,達到優(yōu)勢互補的效果。而且,這樣的互相聽讀,學生的注意力會十分集中,不會游離于學習活動之外,效果非常好。]

2.師:剛才的學習過程中,有沒有同桌兩人拿不準的字,或不理解的詞,提出來,大家一起學習。(學生可能會提出夸耀、攀緣、環(huán)顧等詞語的意思是什么?千仞之高的仞字或商湯這個詞怎么理解等。要先讓知道的學生說一說,教師再給予認定。)

[點評: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能夠進一步掃清字詞障礙。]

3.師:解決了字詞問題,請同學們再來讀課文,看能不能用三兩句話把你讀到的主要內(nèi)容說出來。(學生自由讀,進行思考后,再找學生回答。)

[點評:這是又一次練讀課文,是為了進一步把字詞帶回到課文中,同時又注意引導學生對所讀內(nèi)容進行概括,這是在進行一種語文概括能力的訓練。]

(三)精讀理解,指導朗讀

1.師:哪位同學愿把課文讀給大家聽?(指生讀)請大家認真傾聽,然后說說你對文中青蛙的看法。

預設1:也許學生會直接說出青蛙見識短淺,盲目自大,它這樣的做法是可笑的。這時可以引領學生去課文中找一找能看出青蛙有這些表現(xiàn)的句子,然后進一步加深理解。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能反應青蛙目光短淺,盲目自大的句子或詞語。(學生默讀完后進行交流,并隨著對課文的理解進行指導朗讀。)

師:青蛙對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滿意極了,一有機會就要當眾吹噓一番。怎樣才能讀出青蛙那種驕傲自大的勁頭?能不能讓老師從你們的聲音、表情上都感受得到?請同學們先自己練習讀。

師:誰愿意把青蛙的話讀給大家聽。

(在點評的時候,看是否把握好對夸耀這一詞的理解,感情是否到位。)

師:青蛙是這樣的得意,一眼又淺又小的枯井,在它的夸耀下簡直成了一座天堂。那鱉的生活環(huán)境是怎樣的?它又是怎么說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

師:請每個學習小組的2號同學把你讀到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說給小組的同學聽,其他3位同學聽完后進行補充。然后請每組的4號同學代表你們小組進行匯報。

[評一評: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并有理解提高的機會。這樣安排小組合作,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與表達意識,使合作更有實效,同時也照顧到了不同層次的學生。]

師:哪個小組的4號同學代表你們組來和大家說一說?(匯報后大家評議補充。)

預設2:也可能大部分學生能認識到青蛙的做法是見識短淺的表現(xiàn),而有些學生卻有疑議,認為青蛙開始時的想法也是自然合理的,因為青蛙就該生活在淺井中。它對自己生活環(huán)境的滿足也是符合情理的。這時,我會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引發(fā)不同觀點的學生進行充分地思考:

師: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課文,找出能說明你觀點的部分,用直線畫下來。

師:請認為青蛙對自己生活環(huán)境可以滿足的同學和認為青蛙的行為是見識短淺、盲目自大的同學各派一名代表來說明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學進行補充,證明你們的看法是合理的。

(如果出現(xiàn)兩種爭議,我就給學生搭建辯論的舞臺,允許他們進行爭論,在各持已見的爭論中,一定會對全文有進一步的理解,在爭論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學生也會逐漸明確:青蛙的想法有它的合理性,同時明確它對現(xiàn)狀的滿足,對自己角落的放大夸耀,也正說明了它盲目自大、妄自尊大的行為是無知的行為,從而明確寓意。)

[點評:學生讀文后,對課文內(nèi)容產(chǎn)生不同的想法是自然合理的,教師適時引導他們闡明自己的觀點,一是為了在爭辯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能夠水到渠成地揭示寓意,使學生的閱讀感受逐漸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同時也會促使學生勤于思考,敢于大膽發(fā)表自己見解。]

預設3:如果學生對這一寓意有了充分的認識,我還想告訴學生:有知識的人更能認識到知識的可貴,而認為知識無用的人,都是無知的。也可引入與井底之蛙有相同寓意的寓言故事,如夜O自大、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等。)

2.師:是啊,與鱉生活的大海相比,更能看出青蛙生活的淺井是多么渺小,青蛙當初的表現(xiàn)是多么可笑,多么無知??凑n文,當青蛙聽完鱉說的話后,是什么表情?

師:你來學一學瞠目結(jié)舌的樣子。

師:噢,現(xiàn)在,你就是這只瞠目結(jié)舌的小青蛙,此時你心里想的是什么?快和小伙伴說一說。

師:誰來把你剛才想到的,也說給大家聽一聽?

3.師:哎,可憐的小青蛙,從開始時的驕傲自大,到現(xiàn)在的感到渺小,這都是老鱉的話產(chǎn)生的效果。鱉的話怎么會有這么大的魔力呢?看,老師這兒有一段古文,如果你讀懂了,一定更有滋味。請同學們讀讀試試。

師:誰來讀給大家聽?請大家在聽讀的時候想一想這段古文說的是什么?然后說給大家聽。

師:古文要讀出古文的語調(diào)和韻味,聽老師讀一讀,看和平時讀課文有什么不同。

師:請你再來讀一讀,看能不能讀出古文的韻味,表現(xiàn)出老鱉的語氣。

(四)總結(jié)

學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示?(學生自由說。)

[總評:這節(jié)課的設計,突出了新課程倡導的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的教學理念。過程設計得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一環(huán)節(jié)目的明確,扎實,質(zhì)樸。能抓住學生學習的興趣點,讓學生在讀中學習,讀中感悟。設計中如辯論活動,模仿青蛙的表情,猜想它的心理等環(huán)節(jié),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積極思維,放飛想像。在不斷地碰撞中產(chǎn)生火花,使三維目標得以落實。]

北師大四年級教案 篇10

學情分析:“雙手”是學生做常見,最常用的,與自己的學習生活形影不離。正因為手是他們身體的一部分,因而容易被忽視。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充分感受手的特點和作用;本文較其他兩篇文章而言,內(nèi)容淺顯,屬略讀課文,因此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有效鞏固批注學文的學法,熟練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和解答問題的方法;文章屬于說明文,學生對說明文中包含的科學知識較感興趣,因此可通過對資料的搜集交流,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學文,了解手上皮膚的特點和功能,增強學生對手的情感。

2、學習運用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了解手上皮膚的特點和功能。訓練學生運用方法自主閱讀的能力

教學難點:學習運用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

教學準備:仔細觀察雙手,寫一篇觀察日記;搜集有關(guān)手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引入新課。

1、手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今天我們召開一個關(guān)于手的“新聞發(fā)布會”,希望大家把自己的觀察結(jié)果介紹給大家。(學生自由發(fā)表觀察結(jié)果,說說對手的了解。)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展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情感體驗,使學生在觀察、記錄、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初步了解有關(guān)手上皮膚的知識,提高了興趣,培養(yǎng)了搜集整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的學情有針對性的教學,使學習更加有效。]

2、我們的“新聞發(fā)布會”到這里大家已經(jīng)獲得了許多關(guān)于手的信息,看來你們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今天我們共同讀一篇關(guān)于手的文章,來更加系統(tǒng)的認識我們的雙手。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文,讀準字詞,讀通句子。

2、小組內(nèi)互讀課文,檢查讀文情況,做出評價。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指名回答。

教師引導:文章哪一段可以概括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指名讀一讀。

4、小結(jié):我們可以通過找文章總述段落或者總述句的方法歸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文章結(jié)構(gòu)清晰,在熟讀的基礎上,自己了解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學會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方法,實現(xiàn)自主實踐運用。]

北師大四年級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復習兩位數(shù)乘除法。

2.在具體的情景中培養(yǎng)學生運用已有的方法解決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兩位數(shù)乘除法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決兩步(或三步)的應用題。

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水對我們?nèi)祟悂碚f非常重要,世界的個別地區(qū)已經(jīng)開始缺水,我們?yōu)榱斯?jié)約水源,大家應該從小行動起來,養(yǎng)成人人節(jié)約用水的習慣,你看小胖家行動的如何?

二、新課探究

(一)探究一

小胖的想法和我們是一樣的,他決定從身邊的小事的做起,節(jié)約用水。

出示:小胖家如果每天節(jié)約水30千克。

你能根據(jù)這個條件提出一些什么數(shù)學問題呢?

學生反饋:一周可以節(jié)約多少千克水呢?

一個月可以節(jié)約多少千克水呢?(按30天計算)

一年可以節(jié)約多少千克水呢?(按365天計算)

你們能幫他算一算嗎?學生練習、匯報

這道題你是怎么想的,數(shù)量關(guān)系是什么?怎樣列算式?在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出示:當因數(shù)末尾有零的時候,可以先把零前面的數(shù)相乘,再看因數(shù)末尾一共有幾個零,就在得到的積的末尾添上幾個零。

(二)探究二

實際上節(jié)約水資源也可以節(jié)約水費的開支,關(guān)于水費的問題小兔幫小胖算了這樣一筆帳

出示:小胖家去年共繳了1224元的水費,它想請大家?guī)退闼阈∨旨移骄總€月繳多少元的水費?

學生練習、匯報,由學生自己講解

(問:這道題你是怎么想的,數(shù)量關(guān)系是什么?怎樣列算式?)

一年的水費÷12個月=平均每月要繳的元數(shù)

1224÷12=102(元)

問:在計算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的時候,你又有什么話想對大家說呢?

出示:從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不夠除就用“0”來占位。

(三)探究三

出示:小胖家今年準備平均每個月比去年節(jié)省4元水費,照這樣計算,今年預計一共要繳多少元水費?

問:這里哪些詞的意思不理解,你可以提出來?“照這樣計算”是什么意思呢?是照“怎樣”的計算呢?

請大家自己試著做一做,有困難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

學生嘗試、匯報交流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師:①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

②這三種解法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呢?

③這樣的兩、三步計算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三、課內(nèi)練習

1.練習一:計算下列各題

45×12= 45×102= 450×1200= 504÷14= 4284÷14= 32640÷32=

師:在計算的時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

2.練習二:括號中應填幾?

()×32=256 1430÷()=13 ()÷109=109 128+()=2987

括號里的數(shù)該如何求?

3.練習三:實際運用

小胖和小巧在游泳館練習游泳。(從泳道的一端游到另一端算一次)

①小巧在泳道中泳一次要37秒。她用同樣的速度游了13次,需要多少秒?

②小胖在泳道中用了7分12秒游了12次,每次需要多少秒?

③他們倆誰游得快呢?如果他們同時出發(fā),都游了14次。相差多少秒呢?

四、課堂小結(jié)

1.理解和掌握兩位數(shù)乘除法的計算方法。

2.在計算四則混合運算的時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有圓括號的要先算圓括號里的。

板書

復習兩位數(shù)乘、除

1224÷12=102(千克)答:略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在計算四則混合運算的時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有圓括號的要先算圓括號里的。

北師大四年級教案 篇12

《課標》指出“充分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進行教學”,而幾何教學如果借助于計算機將更為直觀生動。為此,我嘗試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讓學生充分搜索教師事先準備好的資源庫和網(wǎng)頁,并且借助圖形設計軟件進行圖案的平移、旋轉(zhuǎn)設計(如奧運五環(huán)、香港紫荊花區(qū)徽、國旗五星等)。

本節(jié)課內(nèi)容是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如果本課教學時,沒有動態(tài)素材的呈現(xiàn),是很難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中,感知平移和旋轉(zhuǎn)圖案時,課件動態(tài)出示圖案的設計過程,隨后提供了動態(tài)圖案讓學生判斷,加強了對圖案特征的理解,解決了學生回答隨機性的困難,突破了教學的難點;綜合應用時,通過動態(tài)依次呈現(xiàn)平移或旋轉(zhuǎn)出的美麗圖案,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體會到平移、旋轉(zhuǎn)這些變換現(xiàn)象在設計圖案中的作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也讓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總之,本課中因為多媒體“動”的特性,有效地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這樣開放交互式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了學生有針對性地尋找自己感到困惑或好奇的資源,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北師大四年級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昧、墜、懷”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理解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以及不同的感受,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學會描寫景物,理解并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來寫景狀物、抒發(fā)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以及不同的感受。

2.把握文章的寫作技巧,了解文章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觀察、想象能力,學會表達自己觀察后的感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出示冰心的詩集《繁星》中的片段,引導學生想象繁星滿天的景象。

繁星閃爍著——

深藍的天空

何曾聽得見他們對語

沉默中

微光里

他們深深的互相頌贊了

導語:晴朗的夜晚,星光燦爛。冰心先生在閃爍的星光中聽到它們的對話,原來它們在互相贊頌啊!而當我們仰望星空,又會產(chǎn)生哪些遐想呢?你們是否會想起那些動人的傳說?是否會想一探星空的奧秘?是否想起遠方的某位親人?……有一位作家,他經(jīng)常獨自仰望星空。面對閃爍的繁星,他思過往,想未來,抒發(fā)自己的真情。今天,我們就隨他一起去欣賞夜空中繁星閃爍的情景,去表達對生活最誠摯的情感。

2.出示課題,引導學生理解題目在文中的作用。

明確:“繁星”是文章記敘的核心,作者就是通過觀察“繁星”抒發(fā)了種種思緒。緊緊抓住“繁星”理解課文,會更容易把握文章內(nèi)容。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介紹作者及文章的寫作背景。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F(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曾任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主席等。他是20世紀中國文學發(fā)展的一個重要人物,被譽為“20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說《憩園》《寒夜》,散文集《保衛(wèi)和平的人們》《友誼集》《隨想錄》《贊歌集》等,還有不少短篇小說、童話、雜文、文學譯著等。

寫作背景1923年,19歲的巴金和三哥毅然沖破封建家庭的樊籠到了上海、南京,考入東南大學附中補習班。在學習期間,參加了一些社會活動,巴金的民主思想得到進一步發(fā)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國輪船“昂熱號”離滬赴法。他去法國是為了學習經(jīng)濟學,“向西方找真理”。2月18日,“昂熱號”郵船抵達馬塞。19日,巴金抵達巴黎。在郵船航行期間,巴金撰寫了《海行雜記》38則?!斗毙恰肥瞧渲械囊黄斡洠瑢懹?927年1月。

2.聽音頻朗讀,把握朗讀的節(jié)奏和語氣。注意標記自己讀不通的地方。

3.自讀課文,圈出生字新詞。

4.檢測字詞預習情況。

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教師糾正字音,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會認的字:半明半昧(mèi)搖搖欲墜(zhuì)懷(huái)抱

三、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學生分自然段朗讀,標出段落序號,圈畫不懂的地方。

2.教師出示自讀要求,學生分組交流討論。

閱讀要求:

(1)畫出表明作者觀星的時間、地點的詞句。

(2)找出作者三次觀星中所看到的具體景物。

(3)畫出表現(xiàn)作者觀星感受的句子。

3.匯報展示,品析課文。

(1)學習第1自然段,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段落的主要內(nèi)容,并思考以下問題。

①我愛月夜,但我也愛星天。(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預設:引導學生體會首句在段落中的作用。這句話開篇點題,一個“愛”字表露出“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同時引出下文“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仿寫訓練:我愛,但我也愛。

方法拓展: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結(jié)構(gòu),二是內(nèi)容。句子在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應看其在文中的位置。(1)在開頭,總領全文、開篇點題、引出下文、設置懸念、為下文埋伏筆、做鋪墊等。(2)在中間,照應上文、總結(jié)上文、承上啟下、引出下文、為下文埋伏筆、做鋪墊等。(3)在結(jié)尾,呼應開頭、照應前文、篇末扣題等。其內(nèi)容上的作用,應先判斷句子的表達方式,如果是描寫性句子,還應繼續(xù)判斷是描寫人物的、景物的,還是描寫環(huán)境的。要結(jié)合內(nèi)容具體作答;如果是一般敘述性句子,可能是交代記敘文的要素,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等;議論性句子主要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或是表現(xiàn)人物的觀點態(tài)度,強調(diào)抒發(fā)某種感情;抒情性句子的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中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等。

②作者第一次看繁星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看到了什么景象?

預設:引導學生認真讀第1自然段的第2句話,從中提煉出關(guān)鍵信息回答。作者第一次看繁星是從前七八月,在家鄉(xiāng)庭院里納涼的時候。他看到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2)學習第2自然段,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段落的主要內(nèi)容,并思考以下問題:

①作者第二次看繁星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看到了什么景象,產(chǎn)生了什么感受?

預設:引導學生閱讀第2自然段,在理解段落內(nèi)容的基礎上尋找關(guān)鍵信息。作者第二次看繁星是三年前,在南京住處后面的菜園里。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藍天,感覺到星光雖然微小,但是光明無處不在。

②“星光在我們的肉眼里雖然微小,然而它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作者為什么這樣說呢?)

預設: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教師要在講解前適當鋪墊巴金的人生經(jīng)歷,并且結(jié)合本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理解得更深刻。作者當時正值青年,胸懷宏偉理想,微小的星光“無處不在”正體現(xiàn)了青年人充滿希望、朝氣蓬勃的特點,也表達了作者對光明的渴求和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期盼。

仿寫訓練:寫一寫自己觀看星空的經(jīng)歷,以及從中產(chǎn)生的感想。

示例:夏天的夜晚,我最喜歡看繁星滿天的景象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學習第3自然段,指名學生概括段落的主要內(nèi)容,并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①這一自然段寫的是作者第三次觀看繁星的情景,將之和前兩次進行對比,并用圖表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②找出這一自然段中表明作者和繁星之間關(guān)系的詞。(很熟)

③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想看見無數(shù)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預設:教師可以出示星空的圖片,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自己被繁星包圍的景象,進而體會這句話中所描繪的意境。

明確:這句話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把滿天繁星比作飛舞的螢火蟲,寫出了繁星閃爍的美妙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

④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想象一下:如果星星會說話,它們會說些什么呢?)

預設:教師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站在星星的角度設想它們之間可能會說些什么。

⑤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感受都不同,為什么呢?

明確:作者在不同的境況中三次觀看繁星,感受越來越深,越來越細致,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越來越強烈,甚至還融入了對祖國的眷念之情。這個不相同不僅是因為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作者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細了,還因為他遠走他鄉(xiāng)特定的心境。

⑥閱讀下面一段文字,與課文的描寫進行比較,看看它們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那竹窗簾兒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沒聲地溜進來,出現(xiàn)在窗前的穿衣鏡上了:原來月亮是長了腿的,爬著那竹簾格兒,先是一個白道兒,再是半圓,漸漸地爬得高了,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我們都高興起來,又都屏氣兒不出,生怕那是個塵影兒變的,會一口氣吹跑呢?!Z平凹《月跡》

示例:都運用了擬人修辭手法,寫出了繁星和月亮的美妙、可愛,營造出一種童話般的意境;并且都是通過人物對繁星和月亮的主觀感受來襯托繁星和月亮的可愛的。

四、拓展閱讀,賞析名段

過渡:夜空的繁星是美的,它們激發(fā)了巴金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由的向往。滄海日出也是美的,它又帶給峻青怎樣的感受呢?現(xiàn)在,我們就通過欣賞下面的片段來體驗一番吧!

1.出示課外閱讀片段,指名學生朗讀。

早霞漸漸變濃變深,粉紅的顏色,漸漸變成了橘紅,以后又變成為鮮紅了。而大海和天空,也像著了火似的,通紅一片。就在這時,在那水天融為一體的蒼茫遠方,在那閃爍著一片火焰似的波光的大海里,一輪紅得耀眼,光芒四射的太陽,冉冉地升騰起來。開始的時候,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了一個弧形的金邊兒,不久,這金邊兒很快地擴大著、擴大著,涌了上來。到后來,就已經(jīng)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跳,蹦出了海面。霎時間,那遼闊無垠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滿了耀眼的金光。在那太陽剛剛躍出的海面上,金光特別強烈,仿佛是無數(shù)個火紅的太陽,鋪成了一條又寬又亮又紅的海上大路,從太陽底下,一直伸展到鷹角亭下的海邊。這路,金晃晃紅彤彤的,又直又長,看著它,就仿佛使人覺得:循著這條金晃晃紅彤彤的大路,就可以一直走進那太陽里去。

啊,美極了,壯觀極了。

——峻青《滄海日出》

2.教師出示要思考的問題,學生分小組交流,選舉代表匯報。

(1)日出前,作者主要描寫了哪些內(nèi)容?(早霞的顏色變化;大海和天空的顏色)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日出的過程的?(時間順序)

(3)滄海日出帶給作者怎樣的感受?(美;壯觀)

五、課堂回顧,交流收獲。

1.教師總結(jié)本課時教學內(nèi)容,并點評學生們的課堂表現(xiàn)。

過渡:美的事物無處不在,巴金先生正是用心觀察、體驗,才發(fā)現(xiàn)了這些美,并且為我們呈現(xiàn)了出來。其實,只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我們也能像大家那樣,發(fā)現(xiàn)事物獨特的魅力。讓我們再讀課文,體會繁星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妙吧!

小結(jié):同學們,在這節(jié)課上,我們學習了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詞,具體分析了課文內(nèi)容,了解了作者在對星空的描寫中所寄予的真實意圖。這不是一篇簡單的寫景散文,而是一篇美文。文中優(yōu)美、生動的描寫,動人的意境都讓我們印象深刻,即便沒有真正觀察過星空,也能在作者的文字中想象星空的美。這就是好文章的魅力。課堂學習中,同學們的表現(xiàn)都可圈可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師為學生分組,引導他們交流學習收獲。

3.引導學生摘抄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并學會在習作中靈活運用。

六、作業(yè)設計,鞏固提高。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北師大四年級教案 篇14

一、導入

第一次和同學們見面,能用溫度形容一下對老師的感覺嗎?(通過師生間的了解互動,揭示課題)。

二、學習新知

1、認識零上零下溫度和零度

老師這有一段天氣預報,我們一起來聽聽。

誰聽到長春是多少度?(零下3度到4度),你會表示這兩個溫度?(在本上寫一寫,一名到黑板)我們通常都用這樣的數(shù)字表示零下的溫度。

零下三度什么意思?(比零度低三度)零上4度呢?

零上零下以誰為分界點(介紹0度)

2、比較溫度大小

老師這有一張中國地圖,從圖上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1)溫度比較。(通過學生說出的信息,教師隨機讓學生比較兩個城市溫度的大?。?/p>

2)南高北低,東高西低。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當美麗的海南鮮花盛開的時候,冰城哈爾濱已被冰雪覆蓋。

3、認識溫度計

我們從天氣預報中可以知道一個城市的溫度,現(xiàn)在老師想知道我們教室里的溫度怎么辦?

①認識溫度計

②正確認讀溫度計上的溫度

1)你能讀出溫度計上顯示的溫度嗎?說說看,你是怎樣看的?

2)讀出課件上溫度計上顯示的溫度

3)用溫度計模型師生互動認讀溫度(教師撥學生讀、學生說學生撥等)

4)在書中溫度計圖上標出溫度(87頁)

小結(jié)

三、鞏固練習

1、88頁第一題(課件出示)

怎樣比較的?

2、88頁第二題(課件出示)

看圖回答問題

3、小調(diào)查

全國各地同一天的氣溫

(1)匯報調(diào)查方法

(2)填表

(3)回答問題

哪個城市氣溫最高?哪個城市氣溫最低?分別是多少?你還知道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

把各個城市的氣溫從低到高排列出來。

四、小結(jié):

本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yè):

練習題1.2.3.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教案五篇


老師每一堂課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學課件,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教案和課件的制作應該能夠體現(xiàn)出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和智慧。今天我們?yōu)榇蠹彝扑]的是一篇講述“北師大五年級語文教案”的精選文章,閱讀一篇好文章分享給您的朋友讓他們也能夠受益!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教案(篇1)

這篇文章是一篇訪談錄,一問一答式。

我們在訪問愛讀書的人時,用這樣的記錄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學們把我們的讀書活動繼續(xù)進行下去,開展得豐富多彩。

3、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樹不僅代表著苗苗和季羨林,“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yǎng);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靶∶纭迸c“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yǎng),小苗才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能成才的內(nèi)容。

四、個性閱讀,獨特見解

1、在小組內(nèi)就感興趣的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還可以提出與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

2、形成小組意見全班交流,達成一些共識,得到啟發(fā)。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3、談談你對閑書的認識。

五、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特點

1、同位倆分角色讀課文,讀完后互相評價。

2、兩名學生分角色一問一答。

3、全班對于他倆的讀進行評價,說出理由,如:

“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來,我們就趕緊把閑書藏到缸里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從中可以看出季羨林老先生親切幽默、平易近人,說得形象生動,聽來如臨其境。

“爺爺,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歡看閑書。有一回上數(shù)學課,我低著頭看《水滸傳》,一邊看,一邊背一百單八將的座次,結(jié)果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爸爸知道這件事后,頭一回打了我,雖然一點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滸傳》了?!睆脑捳Z中可以感覺出苗苗的童稚與可愛。

“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睂ο乱淮嗄甑囊笄邢Mc深深關(guān)愛。

……

六、學技巧,指導綜合性學習活動

通過讀這篇文章,說一說進行訪談活動還應注意些什么。

七、辯論

對課上和寫作業(yè)的時候看閑書、學生偏科、背兩百首詩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等問題進行辯論,說出自己的見解。

八、拓展

1、調(diào)查一下本班同學閱讀的書目。

2、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并做一份訪談記錄。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教案(篇2)

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首古詩,內(nèi)容短小精悍,古代詩家詠“馬”,當以唐朝的杜甫和李賀最為。他們這方面的作品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質(zhì)量也高。在李賀的詩集中以《馬詩》為題的組詩有二十三首,均為五言體。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字。

2、理解詩句意思,體會馬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并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古詩意思,背誦積累古詩。

2、體會詩中的情感。

教學準備:

1、查找有關(guān)李賀的資料。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馬》這篇課文,馬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一首詩《馬詩》,相信對馬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教師范讀,學生聽準字音。

對照格里的生字畫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間互相讀一讀,讀準字音。

出示生字卡,開火車讀生字。

一個多音字“燕”。

詞語:燕山月似鉤金絡腦踏清秋

2、自讀詩文,啟迪質(zhì)疑。用學過的方法,自讀,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匯報交流,教師點撥。

4、品讀第一、二句。

理解:大漠:廣闊無邊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一說燕山。古代一直是邊疆征戰(zhàn)之地。

鉤:戰(zhàn)場上用的武器。

這兩句描繪了戰(zhàn)場環(huán)境。燕:多音字,本課讀yān,指地名:燕山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意思。(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照耀下,顏色像雪一樣白。燕山上的月牙兒就像彎鉤一樣懸掛在空中。)

指導朗讀。

賞析前兩句的含義,師生共議“沙如雪”、“月似鉤”的豐富意蘊,這是一番怎樣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肯定學生富有創(chuàng)意的個性化理解。

(這悲涼、清冷的場面從側(cè)面襯托了詩人壯志未酬、懷才不遇、異常憤懣的心境。)

5、品讀三、四句。

何當:什么時候才能,安得,希翼之意。

絡腦:馬絡頭。金絡腦:說明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駿馬。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氣爽之意。

這是一匹怎樣的馬?(引導學生抓住“金絡腦”、“快走”,形象暗示出駿馬輕捷矯健的風姿。)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意思。

(什么時候才能夠帶上黃金的籠頭,在秋高氣爽的戰(zhàn)場上奔馳殺敵呢?)

三、朗讀背誦,體會感情。

指導學生背誦古詩。

會背這首古詩了嗎?先自己試一試吧。

指名學生背誦。

分四人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四、小結(jié):李賀的這首詩,既是寫馬,也是寫人。馬,希望縱橫大漠、快踏清秋,在廣闊無邊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馳;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

板書設計:

馬詩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寫景

何當金絡腦,抒情殺敵報國

快走踏清秋。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教案(篇3)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統(tǒng)治,我們暫時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化是我們的驕傲,但同時更是我們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要把我們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揚光大,要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

就像剛才歌中唱的那樣,為了早日看到黃河母親的歡笑,看到黃河母親的歌唱,讓我們一起去努力吧!我堅信我們的祖國一定會像這匹揚蹄飛奔的駿馬一樣,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紀,大步地跨向新的輝煌!

第二課時

一、直奔中心,學習第3——6自然段。

1.簡要回顧,指名看圖說說天馬的外形。

2.出示

這個飛行時的瞬間形象無比神奇,其高超的設計構(gòu)思,就是在兩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嘆服叫絕。

⑴理解“神奇”“高超”“嘆服叫絕”。

⑵提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嘆服叫絕?

3.理解“激發(fā)人們的想象力”。

自由朗讀思考: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教案(篇4)

教材簡析:

來自北國的同學們或許對海底森林紅樹林很感興趣,那里是另一番絢麗多姿的景象,海風吹來,綠浪翻滾,真是美妙的人間仙境。課文就帶領學生暢游這神話般的大花園,感受祖國的偉大。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本課的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紅樹林的神奇美麗偉大,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

3、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以提綱的形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1、同學們,你們知道樹林是什么顏色的嗎?你見過其他顏色的樹林嗎?激發(fā)學生興趣。

2、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紅樹林》(板題,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詞圈、劃出來讀正確,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檢查讀詞及課文的情況。

3、師:你喜歡海南的紅樹林嗎?

4、小結(jié)。

三、學習課文,理解重點部分。

1.指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紅樹林的?請你把有關(guān)的句子畫下來。

2.重點練習朗讀和復述:通過學習,你能說說你喜歡紅樹林的理由嗎?

3.練讀: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適時板書)

4.指導朗讀:美讀

四、總結(jié)全文

1、學完課文你想說點什么嗎

2、說一說你這節(jié)課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超市:

1、摘抄生字新詞,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課外閱讀

第二課時

一、總體把握:

1、熟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描寫紅樹林的景色的句子。

2、結(jié)合課文,說說你對紅樹林的認識和理解。

二、內(nèi)容探討:

你喜歡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嗎?為什么?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試著寫出課文的提綱。

三、聽寫生字生詞,糾錯

四、小練筆:描寫自己見過的奇觀

板書設計:紅樹林

神奇美麗奉獻

課后札記: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教案(篇5)

《落花生》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

2、分清課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落花生的特點從而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激趣導入

1、啟發(fā)談話:同學們,你們吃過花生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guān)于寫花生的課文。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落花生”就是我們平時常見常吃的花生,可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課前同學們都查閱了資料,誰來談一談?

4、過渡:課文圍繞花生講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學們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標出自然段序號。

2、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檢查,糾正讀錯或讀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詞卡片檢查認讀生字詞情況(可指名讀、齊讀、分行、分組比賽讀)。

4、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指名讀指定的段落,評議讀的情況。

5、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哪些事?(①種花生、收花生。②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獲節(jié),并為收獲節(jié)做了準備。③吃花生時的議論。)

教師:按照課文講的這三件事,我們把課文分成三部分來理解。

三、學習課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匯報交流。

(1)說一說你都讀懂了什么?

(2)質(zhì)疑、解疑。

①“開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說“開發(fā)”出一塊空地?

②“居然”一詞怎么理解,你能找一個和它意思相近的詞嗎?

3、指導感情朗讀。

四、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預習課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課時

一、謎語引入。

由謎語引入課文,作家許地山有個筆名叫落華生,大家猜猜他為什么取這個筆名呢?(指多名同學說)大家想不想知道原因呢?

二、學習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畫出重點詞語,作好記號。

2、老師今天帶來了花生,大家想不想嘗嘗,檢查生字情況。(出示動畫)

3、自由讀課文,你知道了這篇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些什么?

4、對作者影響的是哪件事?

5、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們談論花生的什么,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

6、分角色朗讀(出示閱讀要求),其他孩子邊聽邊勾畫,他們各自認為花生的好處是什么?

7、引讀齊答,對于花生的好處(出示課件)

姐姐說: 哥哥說:

我說: 爸爸說:

8、其中誰的談話對“我”的影響?

9、指名讀爸爸的話,其他的同學勾畫出花生和蘋果、桃子、石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0、練習填空作比較。(出示課件)

11、從父親的話語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貴的地方是什么?

12、自己讀一讀討論:爸爸在贊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學生結(jié)合爸爸的談話內(nèi)容談,不炫耀,默默奉獻的精神。

13、練習有感情朗讀,指多名同學讀爸爸的話。

14、爸爸僅僅在說花生嗎?爸爸教育孩子們做什么樣的人?

15、爸爸由贊美花生的可貴之處,談到怎樣做人,許地山聽懂了爸爸的話嗎?從哪兒看出來?

教師總結(jié):許地山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他長大后埋頭苦干,默默奉獻,成為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個筆名叫落花生,這就是他筆名的由來,在抗日戰(zhàn)爭中,他為抗日奔波勞累過度而去世,年僅

48歲,他的確是一位具有落花生精神的人。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讀許地山說的話。

16、許地山懂了,同學們也懂了,男孩子讀,女孩子讀

17、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親的話?(為什么用落花生做筆名?)的聯(lián)系上下文,談談你的理解。

18、學生再次讀父親的話,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判斷以下句子是否正確,并說出理由。(出示課件)

(1)、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

(2)、凡是埋在地里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掛在枝頭上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

(3)、我們不需要外表美。( )

教師總結(jié):文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并不是說那三種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

19、那么,你長大以后,準備做象花生一樣的人,還是準備做像桃子,蘋果,石榴那樣的人呢?為什么?(出示課件討論)

父親引導孩子談花生的目的是為了論人生,他贊美花生的品格也是為了說明做人應該做怎樣的人;父親教育孩子們要學習花生的優(yōu)秀品格,注重實際,不炫耀自己,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別人有用的人。)

相關(guān)推薦

  • 最新北師大版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六篇 您是否在尋找出色的文章?一定要閱讀“北師大版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教案和課件是教師需精心準備的工具,因此老師們必須好好制作自己的教案和課件。教案是衡量教師教學效果的有效標準。希望我所寫的能對您的學習和進步起到幫助作用!...
    2024-02-15 閱讀全文
  • 北師大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不為明天做好準備的人是沒有未來的,作為一位幼兒園教師,我們希望能讓小朋友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因此,老師們都會選擇準備一份教案,教案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怎么才能讓幼兒園教案寫的更加全面呢?小編現(xiàn)在向你推薦北師大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歡迎學習和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1、能用所學額統(tǒng)計的數(shù)...
    2024-09-25 閱讀全文
  • 北師大四年級教案范文14篇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要是還沒寫的話就要注意了。老師上課時應以教案課件為依據(jù)。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為了您的滿意不遺余力地打造了“北師大四年級教案”,請您務必將本文收藏以便參考!...
    2024-05-17 閱讀全文
  •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教案五篇 老師每一堂課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學課件,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教案和課件的制作應該能夠體現(xiàn)出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和智慧。今天我們?yōu)榇蠹彝扑]的是一篇講述“北師大五年級語文教案”的精選文章,閱讀一篇好文章分享給您的朋友讓他們也能夠受益!...
    2024-08-02 閱讀全文
  •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教案11篇 俗話說,做什么事都要有計劃和準備。作為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都希望小朋友們能在課堂上學到知識,優(yōu)秀的教案能幫老師們更好的解決學習上的問題,教案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寫好一份優(yōu)質(zhì)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做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精心整理了《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教案11篇》,僅供你在工作和學習中...
    2023-01-19 閱讀全文

您是否在尋找出色的文章?一定要閱讀“北師大版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教案和課件是教師需精心準備的工具,因此老師們必須好好制作自己的教案和課件。教案是衡量教師教學效果的有效標準。希望我所寫的能對您的學習和進步起到幫助作用!...

2024-02-15 閱讀全文

不為明天做好準備的人是沒有未來的,作為一位幼兒園教師,我們希望能讓小朋友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因此,老師們都會選擇準備一份教案,教案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怎么才能讓幼兒園教案寫的更加全面呢?小編現(xiàn)在向你推薦北師大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歡迎學習和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1、能用所學額統(tǒng)計的數(shù)...

2024-09-25 閱讀全文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要是還沒寫的話就要注意了。老師上課時應以教案課件為依據(jù)。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為了您的滿意不遺余力地打造了“北師大四年級教案”,請您務必將本文收藏以便參考!...

2024-05-17 閱讀全文

老師每一堂課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學課件,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教案和課件的制作應該能夠體現(xiàn)出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和智慧。今天我們?yōu)榇蠹彝扑]的是一篇講述“北師大五年級語文教案”的精選文章,閱讀一篇好文章分享給您的朋友讓他們也能夠受益!...

2024-08-02 閱讀全文

俗話說,做什么事都要有計劃和準備。作為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都希望小朋友們能在課堂上學到知識,優(yōu)秀的教案能幫老師們更好的解決學習上的問題,教案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寫好一份優(yōu)質(zhì)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做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精心整理了《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教案11篇》,僅供你在工作和學習中...

2023-01-1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