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的孩子聽你的話
發(fā)布時間:2022-01-07 讓孩子學會乘坐電梯教學設計 教育筆記讓孩子學會分享短篇 幼兒教師教育筆記讓孩子學會分享孩子,即使在伊呀學語的一兩歲,也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也有自尊。因此,當我們向孩子提出要求,如要他去睡覺、收拾好玩具、去洗手、小聲說話或者不要打狗、別亂跳的時候,只把他當作一件無意識的物體來驅使,就有可能遇到抵抗;而如果使用藝術性語言,使他感覺到自己被你所喜歡、所尊重,他往往就會很快地順從:
不可否定
當你向孩子發(fā)出“不要去!”“不許吃!”“把它扔掉!”等等否定其當時行為的要求時,他會感受到壓迫或者打擊,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產生抵賴情緒。因此,當你希望他停止正在進行的活動時,最好把否定語改為肯定語,別對孩子說“不許你這樣做”,而是要說“你可以那樣做”。
例如,當他抓住毛茸茸的小雞要放到水里游泳時,你可以說:“哎呀,你想看動物游泳嗎?籠子里那只小鴨可厲害啦,它游得比小雞好?你抓來試試看?!边@樣一來,他往往就會放下小雞去抓小鴨。
當你看到孩子在水泥地板上翻筋斗而擔心他摔傷時,你可以說:“你上次在海綿軟墊上翻得很好看,到上邊翻一下給我看看?!?/p>
當你看到他拿你的唇膏來畫畫時,不必厲聲制止,而是可以說:“鄰居那個小明畫的花很好看,他用的是彩色畫筆。咱們家也有,你要嗎?我拿給你。”
幾個選擇
一般情況下,當你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時,如果只提供一條途徑,別無選擇,他會感覺到拘束;而如果提出幾條可容他選擇的途徑,他就會產生“由我拿主意”的自豪感,就會積極行動。
例如你想讓他洗澡,可以這樣說:“是洗澡的時候了,你是要淋浴呢還是要盆???”
天冷了,要他添衣服,你可以說:“這件衣服真漂亮。你是自己穿還是讓我來幫你穿?”想讓他彈琴,你可以說:“老師安排你今天彈琴20分鐘。你想現(xiàn)在彈呢,還是中午彈,或是等到晚上彈?”要開飯了,你可以說: “你是先喝湯還是先吃飯?”這樣一來,他就不覺得你是在強迫他,而是在征詢他的意見,想抵賴也不好抵賴了。
設置比較
孩子都有不甘落后的上進心,因此在一般情況下,給他設置幾個比較,往往會促使他的行動。
很晚了,他還不肯睡覺。怎么辦呢?單純的命令是不行的。你可以說:“已經11點鐘了,小明已經睡了。他明天有良好的精神做游戲,很可能拿冠軍。”
當他興沖沖地在臥室踢球時,你不必強行制止??梢哉f:“昨天小亮在球場踢球,踢得很遠,很多人喝彩!”[趣祝福 Www.zFw152.coM]
他寫字潦草,你可以說:“你寫得比表妹快,可是她寫的比你整齊。”
贊揚別人,實際是對他的引誘和推動。
針對行為
無論孩子犯了多嚴重的錯,我們都只能讓孩子明白,我們不贊成他的行為,而不能否定孩子本人。當孩子把雞蛋當球甩爛在地上,罵他“真蠢”,他肯定不服氣。而如果說:“你把雞蛋甩爛在地,咱們中午就沒雞蛋吃了。怎么辦呢?”這樣一問,他就知道自己錯了。他往樓下人家的雨棚上淋水,你如罵他“沒道德”,他可能會頂回來。而如果說:“樓下那戶人家正在睡午覺,水聲可能會把人家鬧醒。”這么一說,被批評的是水聲而不是孩子,他就容易接受。當他拿一家人的午餐肉腸去喂狗時,你說:“都6歲的人了,人狗食還分不清楚!”他可能會反怨你為何不事先告訴他。而你如果說:“以后記?。喝顺缘姆旁诒淅铮烦缘姆旁诩埾淅?。”他可能就會笑嘻嘻地說“記住了”。
別總是怨孩子不聽話,有時,也需要想想自己原因。同樣的事物,調換一個角度就不同了,同樣的,一句話,換種說法效果也就完全不同。以上是我的一些經驗之談,諸位家長不妨試一試。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最好別讓你的孩子太“聽話”
經常聽到媽媽們嘮叨:“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可專家們告誡父母,“太聽話的孩子問題更大,因為他們很可能失去更重要的東西——創(chuàng)造力?!?/p>
經驗證明,“淘氣”的男孩子往往比“老實”的女孩子更有創(chuàng)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氣的孩子接觸面廣,大腦受的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因此,給孩子一點“不聽話度”對提高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是有好處的。
我們中國的老傳統(tǒng)是喜歡老實的孩子。父母總希望孩子規(guī)規(guī)矩矩,百依百順,孩子稍一調皮就不能容忍,往往是管得過死,限制過多,把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給扼殺了。其實調皮、好動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幼芽,只要不出大格,不要限制太多。什么都看著大人的眼色行事,唯唯諾諾,將來注定是個沒出息的孩子。
創(chuàng)造力高的孩子招人厭
據(jù)美國旺尼蘇達大學教育心理學主任托倫斯研究,創(chuàng)造力高的兒童多數(shù)具有三個讓人討厭的特點:
1.頑皮、淘氣、荒唐和放蕩不羈;
2.所作所為時逾常規(guī);
3.處事不固執(zhí),較幽默,但難免帶有嬉戲態(tài)度。
創(chuàng)造力、聽話,如何兼?zhèn)?/p>
第一,我們要求孩子行為上要基本聽話,整天打架、罵人、不聽話不行,但思維上可以不太聽話,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孩子小時,以聽話為主,要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大了應給一點“不聽話度”,甚至行為上也可以有自己的做法。
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寫了一本書《領袖們》,他說,中國的教育制度可以為群眾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卻失去了中國的達爾文和愛因斯坦。因為中國的教育制度過分強調每個人要樣樣都好,樣樣搞統(tǒng)一,從小把他們訓練得十分馴服,不允許有獨立見解,更不允許有愛因斯坦稱的“離經叛道”,這樣只能培養(yǎng)出守業(yè)型人才。父母要真心熱愛創(chuàng)造型孩子,就不要對孩子求全責備,不要用傳統(tǒng)的觀點把孩子訓成“小老頭”。
美國科學家福克曼說:“固執(zhí)與執(zhí)著兩者之間的區(qū)別非常微妙,如果你的想法成功了,每個人都說你非常執(zhí)著、堅持不懈;如果你沒有成功,人們就說你固執(zhí)、頑固不化?!蔽鞣饺苏J為應該允許孩子“固執(zhí)”,因為那里面可能有執(zhí)著,應該允許孩子“不聽話”,因為那里面可能有創(chuàng)造。
“藍太陽”的寓意
國外有一個孩子,父母讓他畫太陽,他畫了一個藍太陽。問他:“你怎么把太陽畫成藍色的?”孩子說:“我畫的是海里的太陽。”父母說:“好極了,你太有想象力了?!?/p>
有一位幼兒教育專家到國外看到一個幼兒用藍色筆畫了一個“大蘋果”,老師走過來說:“嗯,畫得好!”而且愛撫地摸了摸孩子的頭,孩子高興極了。這時中國專家問教師:“他用藍色畫蘋果,你怎么不糾正?”那個教師說:“我為什么要糾正呢?也許他以后真的能培養(yǎng)出藍色的蘋果呢。”
外國家長這樣容忍孩子“不聽話”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護孩子的想象力,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允許孩子“不聽話”指的主要是思維上的“不聽話”,孩子們看到的世界是獨特的,他們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如果我們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對他們粗暴地干涉,就會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給孩子一點“不聽話度”就是對他們創(chuàng)造思維、創(chuàng)造欲望的保護。
“管而不死、活而不亂”乃最高境界
創(chuàng)造人格中“敢”字很重要,敢想、敢說,敢做才有創(chuàng)造,給孩子一點“不聽話度”就是不同意見,敢于實踐,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家長應該接受“聽話是優(yōu)點,太聽話是缺點”的觀點,對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
創(chuàng)造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如果把孩子捆得死死的,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都沒有,他們怎么去進行創(chuàng)造?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淘氣”,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去遐想、去活動、去創(chuàng)造。
教你幾招讓孩子乖乖聽話
教你幾招讓孩子乖乖聽話現(xiàn)在的孩子全是獨生子女。在家是小太陽,星星、月亮、圍著轉。在幼兒園也常常驕橫,受不了氣。老師有時也管不住他們。如何能讓這些孩子乖乖地“聽話”呢?有些巧妙的手段能讓孩子就范。
1.引導法:孩子在干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想讓他干另外一件事就必須讓另一件事情的吸引力大過他正在干
的事。這樣他就會轉過來聽你的話。
2.聯(lián)想法:你要他做的事情他若不感興趣,你就可以想方設法讓這件事和他喜歡的事情掛鉤。這樣他就會
做了。如吃飯,你可以把嘴巴比做挖土機,吃飯就像挖土機在挖泥土。
3.激將法:先稱贊他的力量或聰明,再讓他做老師要求的事情,他們就會很努力的做。
4.競賽法: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用比賽的方法促使他干完某件事情。注意你要讓他多贏點,但是不要贏得
太輕松。
5.榜樣法:就像猴子學樣一樣的道理。讓幼兒跟著老師學做,再適當?shù)貛蛶退?/p>
6.以退為進法:如果孩子正做的事情很難收手,不如說玩泥工。老師可以答應他再做一會兒,但是要有時
間限制。
以上這些小策略混合著用效果會更好的。
如何讓你的孩子學會傾聽?
鐵鐵的媽媽最近遇到了煩惱,幼兒園里的老師告訴她,鐵鐵在班里的表現(xiàn)欲望過于強烈,常常喜歡打斷老師的講話,老師讓其他小朋友回答問題時,鐵鐵也從來不聽,有時候,老師明明給了鐵鐵明確的提示,但鐵鐵也還是陷在自己的思維里,不斷重復自己的講述,老師要求鐵鐵媽媽配合訓練鐵鐵的傾聽本領。您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這樣的問題呢?
寶貝傾聽的能力,是從父母開始傾聽寶貝做起的。因為這種能力,是無法通過言語或者有步驟的假話來完成的,它是在雙向交流和互動中逐漸建立起來的,這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修養(yǎng),所以建議父母要做到以下幾點:
1.傾聽寶貝的聲音
有一些年輕的父母很急躁,容不得寶貝延遲,聽不得寶貝吞吞吐吐的話。寶貝年齡小,語言表達有限,爸媽應耐下性子,多給寶貝時間,讓寶貝心情放松地把話說出來。同時,也要讓孩子聽一聽你的想法。這是一個“講道理”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彼此傾聽的過程。慢慢地,孩子會體驗到傾聽的巨大力量,當在幼兒園中遇到交往問題時,他會很自然地想到用“對話”來解決。
2.注意寶貝肢體語言、觀察寶貝的表情
即使寶貝說不出來,也沒有關系,因為寶貝的身體語言是很豐富的,一句驚喜的尖叫,一個快樂的跳躍,一個淺淺的低頭,都蘊含著寶貝豐富的內心世界,因此,要注意去傾聽和理解寶貝的肢體語言。
3.親子閱讀
通過親子閱讀,孩子能習得正確的語音,感受不同的語音語調,養(yǎng)成耐心地安靜傾聽別人講話的習慣。在親子閱讀中,要充分利用提問、追問的方法,提高孩子傾聽的專注度與理解能力。
4.指令游戲
為了特別鍛煉孩子的專注性傾聽能力,我們不妨與孩子一起做一些富含指令性的親子游戲。如“小手拍拍”,可以在孩子熟悉了原有歌曲歌詞并會做出對應動作的基礎上,改變唱法,隨意改換動詞,請孩子配合做出相應地變化動作。
恭喜你,擁有一個“不聽話“的孩子!
作為父母,你可能很羨慕那些聽話的好孩子,也可能你一直苦惱于如何讓你的孩子聽話?,F(xiàn)在我要告訴你,如果你想的是如何讓孩子聽話,你的努力就用錯了方向!
嬰兒期的時候他不肯喝奶、不肯睡覺;
幼兒期的時候他天天大鬧,什么都不要;
再大一些,他總是去破壞規(guī)矩,
父母不管說了什么,他都像沒有聽到一樣。
他總是違背你的意愿,
總是在挑戰(zhàn)你的底線,
總是拒絕合作。
這樣的孩子,有各種標簽,比如固執(zhí)、霸道、叛逆......你會不會想,到底是自己的教養(yǎng)方式出了問題,還是你很不幸、生出一個專門來折磨你的小鬼頭?
如果你的孩子符合上面的描述,
那么我要恭喜你,
你有一個,
意志力超強(strong-willed)的孩子。
別生氣,我不是在說反話。你的孩子你自己了解,你看看,他是不是也適用于以下的標簽:有主見、有自己的想法、獨立、堅持、聰明、精力旺盛...
如果你點頭,這說明你的孩子確實是個意志力超強的小朋友。他之所以可以適用于正反兩方面的標簽,不是因為我在玩文字游戲,而是因為,他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取決于你。
意志力超強的小孩都有自己的主見
作為父母,你可能很羨慕那些聽話的好孩子,也可能你一直苦惱于如何讓你的孩子聽話?,F(xiàn)在我要告訴你,如果你想的是如何讓孩子聽話,你的努力就用錯了方向!
在外看似搗蛋的行為,他其實只是在順從自己的心意。
因為他天生個人意志很強,所以他不肯僅僅因為別人告訴他該這么做就去做一件事情,他一定要自己去理解做這件事的道理,當他理解了,他就會去做。
換言之,他天生就要做對的事情,所以作為父母,你要做的是教他什么是對的事情。
接受孩子的性格
父母往往很早就知道孩子是一個意志力超強的人了,從心底接受孩子的性情,可以讓父母不那么焦慮,不會經常性的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么。
意志力超強的小孩總是要自己去發(fā)現(xiàn)一些規(guī)律,比如燈亮的時候會燙到、杯子丟到地上會碎掉,你知道他總是要做過實驗才肯信,你也不會因為他做了這些事情而氣急敗壞。
用慣例代替角力
碰上意志力超強的小孩,父母往往不知不覺的就進入與孩子的角力。他不要睡覺你就偏讓他上床;他只肯吃擺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你就偏偏要告訴他,桌子上的食物每一樣都必須吃。
你這么做,是因為你覺得這是對的事情,也許潛意識里,你也要教會孩子服從你,但是從孩子的角度看,他不覺得這是對的事情,他只覺得你在打壓他的意志(雖然他并不能把這一點明確的講出來)。
遇上意志力超強的孩子,不要硬碰硬,要用慣例代替角力?!拔覀兗业囊?guī)范是8點鐘熄燈上床”,“我們家的習慣是桌上的食物每樣都吃一點?!?/p>
這種方法不一定能讓孩子合作,但是起碼,你們不會進入“誰的意志更強大”這樣的戰(zhàn)爭。
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
意志力超強的孩子追求的是獨立,他要自己探索、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所以父母要讓他感覺到,他的這種追求是受到尊重的。怎么做呢?給他更多的自主權。
讓孩子選擇,但是是有限的選擇。你提供選項(這兩件外套你要穿哪一件),不管選哪個你都可以接受;而孩子做了選擇,就覺得是自己意志勝利了。
當孩子要在選項之外做選擇時,做好額外的準備。孩子不肯穿外套,哪個都不選,你可以說,好吧,那就不穿。不過媽媽帶一件出去,如果你覺得冷,再穿上。
多傾聽孩子
意志力超強的孩子往往非常注重自己的想法是否獲得重視,即使他還小,還沒
有什么真正的想法,但是如果他要說,爸媽要平心靜氣的聽。
即使孩子正在做一個你覺得不合理的要求,爸媽還是要聽他說,聽聽他到底有什么理由這樣要求。
不管孩子多難搞,請慎用暫時隔離法!
很多爸媽在沒有意識到孩子其實是自我意志強的時候,往往會在孩子講不聽的時候采取教訓的手段,而我們這一代的父母經常用的自以為是的溫和的教訓手段就是暫時隔離法(Time-outs)。
很多教養(yǎng)書籍都會建議父母使用暫時隔離法來代替體罰和責罵,認為這樣可以讓小孩冷靜和有反省的機會,同時又不用受到心理和身體的傷害。
但是現(xiàn)在卻有越來越多的證據(jù)顯示,重復使用暫時隔離法反而會帶給小孩情緒和行為的負面影響。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臨床精神學的科學家們根據(jù)腦部的研究顯示,小孩重復的經歷被隔離、拒絕、孤立等處境,不只會實際的影響腦部的結構,從腦部活動的層面來說,被強迫隔離的感覺就等同于身體的傷害。
因為他們被要求獨自的去面對自己所有的情緒和困境!小孩會感到被遺棄,不被愛,內心里往往會想:“你不是說不管怎樣都會愛我的嗎?為什么當我感到害怕、無助、難過時,你卻把我孤伶伶的留在這里?”
面對父母的處罰,你要求孩子去冷靜的反省會不會有些太苛求了呢?;也許經過幾次“隔離”后,小孩再也不會反抗,會乖乖的坐在角落里,甚至會唯命是從,但是我們怎么可以確定他們是真心的知道悔改,而不是一心只想要逃離“隔離”的窘境呢?
雖然每次反省后,我都會跟小孩有一段悠長的交談,確保他明白我的用心,所以我們的關系一直都保持得很不錯。但是從他激動的反抗情緒中,我可以確定暫時隔離法對小孩的心理一定有某程度的影響。
不要體罰,也別使用暫時隔離法,我們可以怎么做?
陪孩子一起渡過艱難的時刻(Time-In)
記得我小學的時候因為不用功念書,所以被學校要求我重念三年級。當時我心里面很慌亂,從來沒有想過原來貪玩真的需要付出代價的。
拿著老師發(fā)的成績單,心里充滿忐忑和不安,心想這一次一定會挨一頓罵了?;氐郊液螅l(fā)愁要怎樣跟媽媽說,原來老師早就跟媽媽通過電話了。但是媽媽的反應卻出乎我意料之外,她不但沒有罵我半句,反而跟我靠在一起,陪著我一起哭泣。
如果當時我媽媽跟其他的父母一樣,罵我,放棄我,我可能會變得完全失去自信心,甚至會放任自己,反正我已經被認為是不用功的小孩;但是我媽媽的反應反而讓我感到慚傀,我才真的開始懂得反省。
說也奇怪,從此以后,我就真的好像長大了一樣,再也不需要媽媽擔心我學業(yè)上的問題。其實當我們感到沮喪,難過時,我們更需要有人陪伴在身邊。
Time-In讓父母在小孩感到困惑、情緒失控時,作為小孩的指導,積極的和小孩溝通、建立良好關系,之后再共同找出解決的方法。
辟一個安撫角落(Comfort Corner)
很多父母會認為,當小孩犯錯時,我們自己本身就已經很火大了,還怎樣可以好好的跟小孩溝通呢?這時候,我們需要一個安撫角落。
在小孩都還沒有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前,就要求他們獨自的面對,這樣是不公
平的。與其把小孩丟在一個冷冰冰的角落冷靜,倒不如給他們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教導他們處理情緒的方法。
安撫角落可以是在睡房里、或是客廳的沙發(fā)上,一個有枕頭、玩偶、圖書、畫紙、蠟筆、音樂等可以安撫小孩情緒的環(huán)境。
當小孩,或是大人的情緒都開始失控時,我們應該帶著小孩離開現(xiàn)場,找一個舒適的角落,坐下來,教導小孩利用看圖書、畫畫、抱玩偶等方法來抒發(fā)心里的不愉快,同時分散小孩剛才激動的情緒。
如果孩子的情緒還是沒辦法平復,我們可以把小孩抱起來,由上往下的輕輕撫摸小孩的背,低聲的發(fā)出“噓”聲來安撫小孩。當雙方的情緒都平復后再進行溝通。
引導孩子到正確的行為上(Do The Right Thing)
其實,我們不用每一次都跟小孩正面交鋒,我們可以運用一些小技巧來避免跟小孩的斗爭。
比如我家孩子還小的時候,很愛進去我的房間,把我桌上的東西,不管是什么,都通通拿來看一下、玩一下。
有一次不小心的被他拿到一把小剪刀,當時我心想,如果我跟他說不要,反而會引起他的注意和興趣,在搶奪剪刀時可能會更容易發(fā)生意外。
所以我假裝沒事的拿起身邊的一個袋子,然后笑笑的對他說:“麻煩你幫我把它放進袋子吧!”
孩子聽了后,很順手的就把剪刀放進袋子里,過程中一點反抗跟猶豫都沒有。當危機解除后,我再跟他解釋剪刀是危險的東西。
教養(yǎng)意志力超強的孩子,對爸媽來說確實很辛苦、很有挑戰(zhàn)性,但是如果爸媽能夠進入他的內心,了解他的想法,同時引導他的行為,那么“回報”也是豐厚的!
因為他獨立、堅持自己的想法,對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有熱誠,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往往會擁有誠實、果敢的品格,當我們看到孩子走到這一步時,所有的辛苦也都值得了。
你會讓你家孩子給你掙面子嗎
在親子關系中,由于雙方身體、心理力量的不對等,很多時候,是我們?yōu)榱俗约旱谋憷?、面子等外在的東西,忽視、壓制了孩子內心的感受和需求。
教育始于孩子為難我們的時候,淡定地、勇敢地擁抱那個在大庭廣眾下讓我們感到“丟臉”的孩子吧!
提示1:不要逼孩子給你掙面子
這樣的場景我們一定都不陌生:一群孩子玩耍時,一個孩子唱起歌來,得到了大人們的贊美,于是另外的孩子的父母也要求自己的孩子唱歌,大部分孩子依照大人意愿進行“表演”,把輕松的聚會弄成了歌詠比賽。但總有那么一兩個孩子,也許因為情緒不佳,也許出于叛逆心理,也許想去玩更有意思的游戲,總之就是不唱?!翱斐粋€,不然媽媽不高興了”,“你這個膽小鬼,一點用都沒有”,“這孩子就是這么上不了正席”……父母數(shù)落孩子,覺得別人家的孩子都表演了,自己家的如果不這樣,就會被認為是笨、不會唱。事實是,沒有人關心你的孩子會不會唱歌,你跨不過去的只是自己的面子??峙率澜缟现挥腥祟愡@種會思考的動物,有著如此強烈卻往往不自知的攀比心,每個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是優(yōu)秀的,因為這常常是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然而,你的作品是否優(yōu)秀,與他是不是給你長面子,其實是兩回事。優(yōu)秀這個概念本身就很寬泛,倘若完全按照世俗的模式來套用,優(yōu)秀指向的是將來升官發(fā)財,然而,是否當眾表演唱歌,能不能在一群小朋友中脫穎而出,顯得格外機靈與可愛,其實與升官發(fā)財沒有半點關系。如果父母眼里的優(yōu)秀標準,就是孩子能夠在每一次父母自己需要面子的時候為自己掙到面子,這個孩子長大不一定優(yōu)秀,倒是一定會變成表演型人格,失去自我,成全他人。ONE
提示2:不要當著別人的面教育孩子
如果說,以上好面子傷孩子的事例是顯淺的,另外一種則躲藏得更深,那就是非當著別人的面教育孩子。有一位母親講了自己的故事:女兒小小剛上幼兒園時,班主任是位年輕的幼師,有熱情沒經驗。一天放學,她把我單獨留下,當著小小的面說,今天小小在幼兒園犯錯誤,老師批評她,她說了一句非??植赖脑挕靶∨笥芽梢源蚶蠋煛?,老師問她誰說的,她說是媽媽說的。老師臉上那種“你是怎么做家長的”的責怪表情,讓我十分委屈,于是我嚴厲地問小?。骸皨寢屖沁@么教你的嗎?”小小玩弄著自己的小手指,低頭輕聲說,“媽媽沒有說”。我松了一口氣,像得了尚方寶劍似地與小老師理論起來?;氐郊遥业臍膺€沒有完全消,于是給一位朋友打電話??墒请娫捘穷^的朋友聽完后,對我一通批評:“你為什么要把她陷于當場對質的境地呢?這對小孩子是很不公平的。我覺得,你當時想到的只是自己的面子,而不是你女兒的感受?!痹緶蕚涫斋@安慰的我,握著電話愣在那兒。那天一晚上自己都沒睡好,越想越有點后怕了。這位母親當著老師的面揭穿女兒的謊言,其實對教育孩子沒有任何幫助。當然,她可以牽強地將此解釋為:應該教育孩子要誠實,而實際上,這件事情的關鍵點,是與誠實無關的。
首先,因為老師缺乏經驗,對孩子進行了誘導?!罢l教你的?”當她這樣嚴厲地質問一個不到三歲的孩子時,孩子會本能地想要保護自己,只能搬出媽媽,這個世界上她最信任的人,來抵抗老師的強勢,安撫自己此時此刻的孤獨與無助??上?,媽媽并沒有與她站在一個陣營,而是為了自己的清白,迅速地倒向老師的陣營,嚴厲地批評她、質問她,辜負了她的信任。TWO
提示3:克制愛的占有,培養(yǎng)愛的能力
每位母親都喜歡說,孩子是第一位的,就像戀愛中的人常常說“我愛你勝過愛自己”,然而真正做到將孩子的感受放置于第一,靠的不是愛與本能,而是克制與培養(yǎng)?!拔疫@樣做,究竟是為了孩子還是面子?”是每一位母親必須時常追問自己的話題。常常有性情溫和、不擅爭搶的小孩,回到家被媽媽數(shù)落得狗血淋頭:“他搶你的玩具,你干嘛不搶回來”、“他打你,你為什么不還手,你這個慫包”。
仔細想想,究竟是孩子在群體中被搶了玩具,被打了一下受傷害深,還是面對家長粗暴的責怪,受傷害深?當然,我們都會將這樣的教育歸結于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愛,因為愛你,所以心急如焚,所以口不擇言??蛇@真的是因為愛嗎?以成人的理智與智商,果真會覺得一個從小能搶贏玩具的人,長大就能成為馬云、喬布斯?沒有父母弱智如此,我們的憤怒只是因為“沒用的”孩子傷了我們的面子。孩子的世界有自己的規(guī)則,每個孩子都會想辦法,依據(jù)自己的特點與脾性,找到屬于自己的定位。父母的作用,并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將孩童的世界復雜化,分為朋友與敵人,壞人與好人,欺負與被欺負,而是默默觀察,先鼓勵再指導。
結語
孩子不是一枚胸針或一副耳環(huán),他來到這個世界,并不是為了成就誰的成就感,更不是為誰爭光,淡定地面對孩子為我們“丟臉”的時刻,是父母向尊重孩子獨立人格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