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幾招讓孩子乖乖聽話
發(fā)布時間:2020-11-02 教育孩子筆記 幼兒園小兔乖乖說課稿 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 教你幾招讓孩子乖乖聽話現(xiàn)在的孩子全是獨生子女。在家是小太陽,星星、月亮、圍著轉。在幼兒園也常常驕橫,受不了氣。老師有時也管不住他們。如何能讓這些孩子乖乖地“聽話”呢?有些巧妙的手段能讓孩子就范。1.引導法:孩子在干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想讓他干另外一件事就必須讓另一件事情的吸引力大過他正在干
的事。這樣他就會轉過來聽你的話。
2.聯(lián)想法:你要他做的事情他若不感興趣,你就可以想方設法讓這件事和他喜歡的事情掛鉤。這樣他就會
做了。如吃飯,你可以把嘴巴比做挖土機,吃飯就像挖土機在挖泥土。
3.激將法:先稱贊他的力量或聰明,再讓他做老師要求的事情,他們就會很努力的做。
4.競賽法: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用比賽的方法促使他干完某件事情。注意你要讓他多贏點,但是不要贏得
太輕松。
5.榜樣法:就像猴子學樣一樣的道理。讓幼兒跟著老師學做,再適當?shù)貛蛶退?/p>
6.以退為進法:如果孩子正做的事情很難收手,不如說玩泥工。老師可以答應他再做一會兒,但是要有時
間限制。
以上這些小策略混合著用效果會更好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4招讓任性孩子變乖巧
碰到調(diào)皮任性、不聽管教的孩子,每個家長都會很頭疼,既不能任憑孩子“肆意妄為”,又舍不得采取“強硬手段”。其實,小孩子的行為難免出現(xiàn)偏差,與其批評和對抗,不妨耍些“小花招”,巧妙糾正和引導,讓孩子“變乖”。
撤退法。星期天,東東起床后就沒完沒了地學著吊嗓的人使勁地喊“?。。?,伊-伊-伊”,爸爸說,別再喊了,會把嗓子喊啞的。他反而喊得更響了。媽媽走過來對爸爸說:“你跟我一起去買菜吧?!钡劝职謰寢岆x開后,東東見沒有“觀眾”了,也就沒興致再喊了。
激將法。佳佳在公園里賴著不肯走路,一定要爸爸抱,不答應就干脆坐在地上不動了。爸爸對媽媽說:“你看,前面那個小朋友跑得多快,咱們佳佳肯定跑不過她。”話音還沒落,佳佳已經(jīng)“呼”地一下站起來向前追去。
欲擒故縱法。媽媽讓丁丁把滿桌子的畫筆收拾好,丁丁卻反而把畫筆一支支地向地上扔。媽媽打開丁丁的玩具柜,拿出一小框不怕摔的橡皮玩具遞給丁丁,微笑著讓丁丁扔完畫筆后再把這些東西也扔到地上,丁丁反而不扔了。
轉移注意法。天銳拉著小鴨子車經(jīng)過門檻時,小小的輪子卡在門檻外過不來,外公幫他拉過門檻,可他又哭著把它放回原處使勁拉。外公不再理會,而是去看魚缸中那條天銳最喜歡的金魚:“咦,小金魚怎么不愛動了?該不是生病了吧?”“什么?小金魚生病了?”天銳丟下小車,著急地跑過來看,早把拉車的事忘在腦后了。
別再讓你的孩子學“乖”了
我的專業(yè)是教育學,經(jīng)常對教育問題保持特有的敏感和理性,對于傳統(tǒng)的育兒理念當然也也持有謹慎的接受態(tài)度。
在傳統(tǒng)的育兒理念中,我們最喜歡用的詞是“乖!”你想你會在什么情況下對孩子用“乖”?是不是他在非常守規(guī)則的時候,如吃飯時乖乖坐好,去超市是壓抑自己想去觸摸的愿望而只是旁觀,或者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最愛的玩具被別人分享而壓抑自己的真實的想爭搶的想法?這些時候你都會忍不住夸贊寶寶,“寶寶真乖!”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當你要寶寶壓抑自己的時候,恰恰是在壓抑寶寶自己的真實想法和真切情感,你認為寶寶學會了自制,可以此同時,在被規(guī)則的壓抑下寶寶變得越來越?jīng)]有自己的想法,越來越跟隨者社會的期望壓抑自我,在一個盒子里蹦跶,(有一本關于鼓勵孩子創(chuàng)造和想象的書,隱喻為“超越盒子的教育”)缺乏創(chuàng)造性,進而越來越?jīng)]有主見?
對中國孩子創(chuàng)造性急缺的非議責在此是不是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端倪?
這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同時G女士是一位事業(yè)心很強的女性,不到40歲就獲得了教授的職稱,有一次的偶爾交談中和我談起她的兒子,因為同樣的教育學背景,所以她提供的例子以及分析直接就是教育學立場,無需我再度加工,只需如實記錄就好。
“我的兒子是個非??贪宓娜?,怎么說呢?比如說他每天晚上臨睡覺前,會把鞋子襪子,上衣、褲子,都整整齊齊的疊好擺在床頭;寫作業(yè)的時候將未作的作業(yè)放在一摞,寫好了就一本本的整齊的擺放在另一邊,有一次,我看了下他寫好的作業(yè)并隨手丟在旁邊,他立刻撿起來放在原來的位置。(這不是個好習慣嗎?)并非如此,其實做事情并不需要如此刻板,這是不是反應了他的一個心態(tài)——擔心自己的東西不在合適的位置自己找不到?這實際上是他內(nèi)心緊張的一種反應。我總是說你不用疊衣服,已經(jīng)很晚了,你把衣服放在房間里明天直接就可以找到了,時間很晚了,抓緊睡覺吧,好嘛,現(xiàn)在他衣服倒是不疊了,但是還是要放在床頭按照順序擺好,然后才能安心睡覺,這樣刻板下去,尤其是男孩子,我擔心他有點強迫的癥狀?!?/p>
(是不是受到家里人的影響?)
“我們家里沒有任何人有這個習慣,我的衣服從來都是隨意擺放,也不疊,有時間的時候就掛起來,他爸爸更是不會如此,他奶奶倒是很整齊,但是他根本沒有和他奶奶在一起生活過,(也許是隱性遺傳)是啊,隱性遺傳的力量也太大了吧?!?/p>
(這也無關大雅吧)
“我的孩子從小就是個非常守規(guī)矩的孩子,從來都不可能破壞規(guī)則,任何一個規(guī)則只要你告訴他,他一定是個堅定的執(zhí)行者,有的時候我甚至鼓勵他去破壞規(guī)則,如采摘公園里的花,他根本就不能去的,無論我怎么勸解?!?/p>
(是不是你們小時候對他限制的太多)
“沒有啊。他得違反規(guī)則,我才能去制定規(guī)則啊,他根本就沒有違反過規(guī)則,在集體中他是一個很完美的人,但是對于創(chuàng)造性他是沒有的,因為他太循規(guī)蹈矩了。我想我也不是乖乖女啊,小的時候初中老師大部分我都和他們爭執(zhí)過,他的爸爸小時候也是淘氣的不得了,他爸爸也很糾結他的這一點,真的是很奇怪的天性?!?/p>
其實,據(jù)我所知,G老師的兒子挺優(yōu)秀的,只是這一點好像很讓她糾結。
"比如小時候,如果我抱別的孩子,他根本就沒有說這是我的媽媽的意思。有別的小朋友來家里玩,一件一件的拿光他的玩具,他立馬會換一個,而不會把自己的玩具搶回來。他好像沒有自己物品的占有欲,(這的確有點與眾不同,因為點點這個時候會拼命的守衛(wèi)自己的玩具,自己的媽媽,自己的奶奶,自己的一切,我對他限制太多,從此后讓他盡情占有吧?。┯幸惶焖胪嬗鹈蚺?,剛蹲下來伸手撿,另一個小朋友過來了,直接把他的手踩住了,這我覺得是個很好的應急行為,但是我的兒子永遠是不會這樣的,他總是退縮。他抽出了自己被踩疼的手,默默讓出了球拍,即使是應急反應,我的兒子也是退縮式的”。
“后來上了小學,整個一二年級,每天他帶5支筆到學校,中午回來了一只都沒有了,不知道哪里去了,他對自己的物品完全沒有占有的意識,這延續(xù)了很長時間,直到長大了才好點?!?/p>
我覺得真的是很獨特的孩子,要知道自私是孩子的天性,他直接躍過這一關鍵期,這對他將來的生活究竟是什么影響呢?結合他現(xiàn)在的刻板表現(xiàn),也許不良影響更大一些。
G老師很有反思精神。緊接著分析道,因為現(xiàn)在是獨生子女,所以我們的目光會更盯著孩子的全部,潛意識里想要孩子更完美,如果孩子很多的話,我們會看到每個孩子的優(yōu)點,而不是現(xiàn)在糾結于孩子的一個方面的不良表現(xiàn),其實這是不對的,我也在盡力糾正自己的這個問題,允許孩子成為他自己,畢竟人無完人。
我非常贊同!
因為你過分糾正孩子,實際上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好的,而降低自己的自信度和自我接納度,你只要接受孩子的樣子,不是因為他是個完美的孩子你才愛他,而是因為他是你的孩子,家長也要學會成長接納孩子的缺點,接納孩子的一切!
不過從今天的談話中我還是有很多的啟示:
以后我會讓孩子盡情舒展自己的天性,而不去限制和壓抑,即使他很自私,即使他很不講道理,即使他很“不聽話”,壓抑孩子你能得到什么?世界本來對孩子就很寬容,允許孩子的自私,為什么你非要把他壓磨成和成人一個樣子呢?讓孩子為我們的世界增加一抹不同的色彩不是很好嗎?
不要讓孩子過分遵守規(guī)則,規(guī)則是人定的,是靈活的,如果小小年紀就被規(guī)則妨礙,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如何成長,當你相信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時,他自己會一步步在嘗試甚至錯誤中自己習得正確的規(guī)則。
對于孩子天性中的成分,我將不會用一些刻板的規(guī)則去壓抑他。謝謝G老師和我的分享,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經(jīng)驗,因此在此和大家分享,希望你也能有所領悟。
6方法讓孩子乖乖去上幼兒園
6方法讓孩子乖乖去上幼兒園
父母把3歲的佳佳送入幼兒園。但這里跟家并不一樣,不知道上廁所往哪里走?不知道肚子餓了怎么辦?不知道為什么總是呆在教室里不讓到外面玩?不知道定下那么多規(guī)矩是為什么?這些無法解釋的問題令華華心里感到某種不安、擔心、害怕和驚慌,一些孩子則會出現(xiàn)極端的恐懼,會大哭大吵大鬧地不肯去幼兒園。
首先,如果孩子哭鬧不想去幼兒園,父母不要生拉硬拽地仍堅持送他去入園,可以先跟幼兒園的老師聯(lián)系一下,了解孩子最近一段時間在學校的狀況,找出他不愿意入園的原因。
幼兒不愿意去上學的理由一般有三個:
第一是社交能力弱。
有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差,沒有學會與人相處的技巧,除了自己在角落里玩玩具外,沒有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因此在班上不受歡迎,所以也就不喜歡去幼兒園;
第二是自立能力差。
孩子入園之后需要自己學會上廁所、吃飯、穿衣。這些基本生活能力都未具備的孩子在集體生活中肯定會感到不安;
第三表現(xiàn)不佳。
有的幼兒因為智力較低,學習表現(xiàn)不好經(jīng)常遭到老師的批評;有的幼兒好勝心強,特別在意老師的贊揚,一旦老師批評或責備他,他就會受到挫折而害怕上學;有的幼兒則是沒有處理好與其他小朋友的友好關系,常常與小朋友吵架打鬧,因而產(chǎn)生排斥幼兒園的心理。父母親可以對癥下藥,針對不同的原因進行不同的開導,消除他的恐懼癥
想讓孩子在幼兒園里開心地度過,父母可以運用一些小的策略:
1、上幼兒園前,先告訴寶寶:“你在幼兒園里開心地玩,下午放學時,媽媽一定會來接你的?!边@會讓孩子感到父母親并沒有扔下他不管,他還會回到父母身旁的。
2、送孩子上學時,如果母親向兒子訴說她對丈夫的種種不滿,而尚未懂事的兒子無法理解這些復雜的問題,在這種處境下去幼兒園,就容易產(chǎn)生焦慮與不安。所以父母一定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孩子看到你不高興的樣子,以免讓孩子在幼兒園里為父母擔心,這可避免孩子因為你的苦惱而加重他的焦慮。
3、一些父母因為孩子舍不得他走,但又要趕著上班,只好偷偷地離開幼兒園,這種做法只會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與害怕,因此父母親最好在幼兒園里安頓好孩子,讓他感到放心,然后再離開。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仍然不讓你離開,你的態(tài)度一定要堅決,否則孩子容易產(chǎn)生強烈的依賴心理,不利于焦慮的消除。
4、父母親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路上,叮囑他要聽老師的話,要守紀律,要懂禮貌,唱歌時要大聲,畫畫時要畫大些,這些過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勸告也會使孩子感到無法達到要求而出現(xiàn)焦慮不安的情緒。
5、還可以采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用教室里好玩的玩具和積木吸引他們,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6、如果孩子對母親依賴心理過重,可讓爸爸送孩子上幼兒園。
小編點評:教育孩子是一個斗智斗勇的過程,找到合適的方法,既可以讓孩子乖乖聽話,又能讓親子關系和睦融洽。因而家長們在教孩子的問題上,應該多花一些時間,多一點耐心,找到一個科學的方法,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只要三個步驟就能讓孩子乖乖起床
讓年幼的孩子一早要爬出暖暖的被窩,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可父母要按時上班,沒有時間讓孩子睡懶覺,怎么辦?如何讓孩子乖乖起床呢?
第一步:晚上按時睡覺
晚上按時睡覺是早上按時起床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養(yǎng)成定時入睡、定時起床的生物鐘條件反射。
學齡前的孩子要保證9~10小時睡眠,晚上8點半開始清洗,準備明天起床的衣服,入廁后上床。家長要保持臥室的安靜,因為剛入睡時易被聲音吵醒,如果大人要看電視或者需要談話,最好安排在另一間,聲音不要太大。只要保證孩子在晚上9點進前后進入深睡期,凌晨7點左右起床會十分順利。
第二步:提早十分鐘準備起床
起床前10~15分鐘做一些輕聲響動的工作。如打開窗簾,要開收音機放輕音樂或新聞廣播,輕聲收拾屋子,讓室外新鮮空氣和光線透進室內(nèi),然后喚孩子起床。父母也可以唱一首自編的起床歌,使孩子對這首歌建立起條件反射,聽見這首歌就知道起床的時間到了。
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盡可能多睡一會兒,往往將時間算計到分分秒秒,直到最后一刻才大聲將其喚醒或強行掀開被子將孩子拉下床。殊不知這些做法有害無益,因為高強度高頻率的喊聲會造成孩子生理上的障礙,雖然身子已起床,但大腦仍處于睡眠狀態(tài),腦波活動難以在短時間內(nèi)調(diào)整過來。此時的孩子神情呆滯,反應遲鈍,周身發(fā)懶、疲憊不堪,不愿活動。即使勉強起床后吃飯也不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第三步:呼喚孩子起床
父母可用親切的聲音呼喚孩子,用手輕撫孩子的背腰部,再撫摸他的手和臉,觸動他的聽覺和觸覺器官,在舒適的刺激中,逐漸從淺睡狀態(tài)自然地轉換到靜態(tài)覺醒狀態(tài),再轉換到動態(tài)覺醒狀態(tài),這時孩子就會睜開眼睛,活動身體。
幼兒在蘇醒后睜開眼睛看到父母的微笑,聽到的是父母親切的呼喚聲,自己會愉快地起床。若孩子還未完全蘇醒,可以等2~3分鐘以同樣的方法再進行一次。
讓你的孩子聽你的話
孩子,即使在伊呀學語的一兩歲,也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也有自尊。因此,當我們向孩子提出要求,如要他去睡覺、收拾好玩具、去洗手、小聲說話或者不要打狗、別亂跳的時候,只把他當作一件無意識的物體來驅使,就有可能遇到抵抗;而如果使用藝術性語言,使他感覺到自己被你所喜歡、所尊重,他往往就會很快地順從:
不可否定
當你向孩子發(fā)出“不要去!”“不許吃!”“把它扔掉!”等等否定其當時行為的要求時,他會感受到壓迫或者打擊,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產(chǎn)生抵賴情緒。因此,當你希望他停止正在進行的活動時,最好把否定語改為肯定語,別對孩子說“不許你這樣做”,而是要說“你可以那樣做”。
例如,當他抓住毛茸茸的小雞要放到水里游泳時,你可以說:“哎呀,你想看動物游泳嗎?籠子里那只小鴨可厲害啦,它游得比小雞好?你抓來試試看?!边@樣一來,他往往就會放下小雞去抓小鴨。
當你看到孩子在水泥地板上翻筋斗而擔心他摔傷時,你可以說:“你上次在海綿軟墊上翻得很好看,到上邊翻一下給我看看?!?/p>
當你看到他拿你的唇膏來畫畫時,不必厲聲制止,而是可以說:“鄰居那個小明畫的花很好看,他用的是彩色畫筆。咱們家也有,你要嗎?我拿給你。”
幾個選擇
一般情況下,當你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時,如果只提供一條途徑,別無選擇,他會感覺到拘束;而如果提出幾條可容他選擇的途徑,他就會產(chǎn)生“由我拿主意”的自豪感,就會積極行動。
例如你想讓他洗澡,可以這樣說:“是洗澡的時候了,你是要淋浴呢還是要盆浴?”
天冷了,要他添衣服,你可以說:“這件衣服真漂亮。你是自己穿還是讓我來幫你穿?”想讓他彈琴,你可以說:“老師安排你今天彈琴20分鐘。你想現(xiàn)在彈呢,還是中午彈,或是等到晚上彈?”要開飯了,你可以說: “你是先喝湯還是先吃飯?”這樣一來,他就不覺得你是在強迫他,而是在征詢他的意見,想抵賴也不好抵賴了。
設置比較
孩子都有不甘落后的上進心,因此在一般情況下,給他設置幾個比較,往往會促使他的行動。
很晚了,他還不肯睡覺。怎么辦呢?單純的命令是不行的。你可以說:“已經(jīng)11點鐘了,小明已經(jīng)睡了。他明天有良好的精神做游戲,很可能拿冠軍?!?/p>
當他興沖沖地在臥室踢球時,你不必強行制止??梢哉f:“昨天小亮在球場踢球,踢得很遠,很多人喝彩!”
他寫字潦草,你可以說:“你寫得比表妹快,可是她寫的比你整齊?!?/p>
贊揚別人,實際是對他的引誘和推動。
針對行為
無論孩子犯了多嚴重的錯,我們都只能讓孩子明白,我們不贊成他的行為,而不能否定孩子本人。當孩子把雞蛋當球甩爛在地上,罵他“真蠢”,他肯定不服氣。而如果說:“你把雞蛋甩爛在地,咱們中午就沒雞蛋吃了。怎么辦呢?”這樣一問,他就知道自己錯了。他往樓下人家的雨棚上淋水,你如罵他“沒道德”,他可能會頂回來。而如果說:“樓下那戶人家正在睡午覺,水聲可能會把人家鬧醒?!边@么一說,被批評的是水聲而不是孩子,他就容易接受。當他拿一家人的午餐肉腸去喂狗時,你說:“都6歲的人了,人狗食還分不清楚!”他可能會反怨你為何不事先告訴他。而你如果說:“以后記?。喝顺缘姆旁诒淅?,狗吃的放在紙箱里。”他可能就會笑嘻嘻地說“記住了”。
別總是怨孩子不聽話,有時,也需要想想自己原因。同樣的事物,調(diào)換一個角度就不同了,同樣的,一句話,換種說法效果也就完全不同。以上是我的一些經(jīng)驗之談,諸位家長不妨試一試。
用這個方法,媽媽不用說第二遍,孩子就能乖乖聽話!
很多爸媽都很頭痛這種情況:讓孩子停止手中的事兒去做另一件必須做的事,如從玩玩具、看電視到去做作業(yè)、睡覺等時,孩子會無視我們說的話,讓我們不停的重復、嘮叨、威脅,甚至咆哮,往往還沒有效果。
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呢?今天小睿要給家長推薦一種方法“永遠別說兩次”,教我們在保持友善、尊重、平和的同時,讓孩子輕松地從一件事過渡到另一件事,并形成配合的好習慣。
在執(zhí)行“永遠別說兩次”之前必須了解的幾件事:
1、為什么不要發(fā)出指令?
當孩子對我們的話無動于衷時,你很可能會更大聲、更不耐煩地重復你的指令。這些重復和提醒傳遞給你孩子的信息就是:他不需要你一開口就聞令即動。因為知道你會重復一次又一次,甚至有可能在你說第四次時也不用聽,只有聽到我們聲音中的很熟悉的尖利的歇斯底里聲時,孩子們才會覺得自己必須當心點。
2、什么時候不能使用?
如果孩子坐在電視、ipad等顯示屏面前時。這種情況,首先你得想辦法把所有電子設備關掉;時間緊張,需要馬上出門時。一旦啟用這個方法,須確保有足夠的時間把所有六步都堅持完。
3、多大年齡可以使用?
從孩子大約3歲起就可以開始使用這一方法,因為大多數(shù)孩子這個時候心智足夠成熟,能理解你要求他們做什么,并能專心足夠長的時間,遵守簡單的指令。
六個步驟讓你永遠不用說兩遍
六個步驟,一開始看起來似乎很煩瑣,但是隨著你練習的深入,所需的步驟將會越來越少,因為孩子會越來越快地配合,而通常,就只用前三步孩子就配合家長了。
第一步:停下你正在做的事,走到你孩子那兒去,站著,看著他。
你是否曾經(jīng)人在廚房,從廚房窗戶喊你的孩子去做作業(yè)或者來吃晚飯?自己在一個房間,卻向另一個房間里的孩子問問題?
孩子看不到我們時,就會很容易無視我們。如果我們自己都不停下手里的事,然后走到孩子身邊看著他們,孩子當然不把我們說的話當一回事。要站在孩子們面前看著他們,讓他們覺得我們很嚴肅、很堅決,以此表示“這很重要”。
第二步:等,一直等到你的孩子停下他手里的事并看著你。
這一步正是讓孩子專心于你要說的話。
常見的情況是:孩子們正在專心于畫畫、寫卡片,我們卻在這時發(fā)話,孩子可能根本就沒聽,或者很快就忘了你說的什么。你若愿意站一小會兒,等到他抬起頭來看著你,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你等待孩子停下他手中的事抬頭看你時,可以用友善的方式表示對他正在做的事很感興趣,并找點東西“描述式贊揚”他,會促使他向你回以眼神交流。從積極肯定的角度關注他,會讓他更愿意取悅你,樂意聽話并合作。比如:
“這個拼圖這么多片,你也沒有放棄”
“積木擺放很細心,平衡性把握得不錯哦?!?/p>
“這本書你都已經(jīng)讀完一半了啊。”
注意不要通過呼叫孩子名字的方式讓孩子注意自己,因為家長通常都是要孩子做什么或者不許他做什么的時候,喊他的名字,所以孩子對家長的呼叫會盡量充耳不聞,不能讓他馬上徹底地集中起注意力。
第三步:把要求講給孩子聽,用語簡單、表意清楚、只講一次。
表達要求要清楚明了(要求不能太長,以免孩子變得躁動不安)。
孩子對自己正在做的事很投入,尤其是當從一件喜歡的事過渡到不吸引他們的事情時,這時可以通過“倒計時”來緩解這個過渡帶來的痛苦,這個方法不僅能幫你省時間,還能省掉麻煩和焦躁。
對生性急躁、固執(zhí)的孩子,先每隔三分鐘來一次倒計時,然后每隔兩分鐘,然后每隔一分鐘。每一次,你的孩子都會聽見他下一步即將做什么,他的大腦便會對下一步的事情自動產(chǎn)生一幅圖像。甚至在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他的大腦就習慣了這個過渡。當你說“時間到”的時候,或者當計時器響起來時,孩子便已經(jīng)習慣了必須按你剛才的要求去做,不管你提的是什么要求。
通過前三步,大多數(shù)孩子在大多數(shù)時間里都會配合,而如果仍不配合,下面還有三步,可把孩子的反抗抹殺殆盡。
第四步:讓孩子把要求重復給你聽要求他用自己的話準確、完整地說出來。
當孩子告訴你他應該做什么時,他的大腦便會自動產(chǎn)生一幅清楚、生動的圖片。圖片中的他正在做這件事。當孩子聽見自己心底告訴自己必須做什么時,便有了主人翁意識。與由你說出要求相比,這樣他便更會把這個要求當一回事。
不要讓孩子僅僅只是鸚鵡學舌,因為他們即使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要做什么的情況下也能重復。孩子用自己的語言誰確地告訴你他必須做什么、何時做、如何做,那么毫無疑問他聽見了你說的話并且理解了你的要求。這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孩子找借口。
偶爾在有些情況下,孩子第四步之后仍然不聽話,那么家長就該把第五步用起來了。
第五步:站著,等他。如果孩子在第四步之后仍沒有開始做你要求他做的事,要樂意站著等待。
等待是一個很有效力的辦法;等待表明你是認真的。把你站著等待孩子回應的時間當做是一種投資吧,一種很快就會帶來“更平和、更輕松、更愉快”的家庭生活的投資。
為了減少等待的壓力,注意早點開始你所有的日常事務,這樣你才能騰出時間進行“六步法”,而不會覺得自己總是在趕時間。在為數(shù)不多的情況下,孩子在第五步之后還是不配合,此時我們就得用上最后一步。
第六步:在你站著等待的時候,對孩子朝正確方向邁出的每一小步,不管這一小步多么微不足道,都要描述式的贊揚他,并且“反思式傾聽”他的感受。
每天多給孩子一點“描述式贊揚”,孩子就越會積極地配合家長并展示他們最好的一面。你可以這么說:
“你不吵了?!?/p>
“你沒有走開,這樣挺尊重人的。”
“我看見你已經(jīng)找到了你的鞋子?!?/p>
“你甚至可以‘描述式贊揚’孩子以前的優(yōu)良行為舉止?!?/p>
“我叫你做什么時,你的動作越來越快了。”
“我今天幾乎沒聽到你抱怨?!?/p>
也可以說一些更貼心的話:
“雖然你很可能希望我會讓你單獨呆著,但是你卻沒有吵鬧,也沒有叫我從你的房間里出去。”
“我看得出來你確實很心煩,因為家庭作業(yè)時間到了;但是你沒有尖叫,也沒有說任何不禮貌的話。”
“從你把拖車扔進玩具盒的方式,我看得出來你有多么生氣,可是你位置沒扔對。雖然你是用這種方式告訴我你多么生氣,但是你總算知道要收拾東西了?!?/p>
堅持做第六步,直到孩子配合你。他們會配合的,而且往往比想象中來得快。
好孩子=乖孩子?
總結家庭教育經(jīng)驗,成功之處無外乎這四點:建立了融洽的親子關系;既關心孩子的聰明,也關心孩子的善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能力。同時,家庭教育中也存在問題,即由于父母自負導致的悲哀。
為何教孩子學“乖”
目前,我國的家庭教育存在著一個很大的誤區(qū)——教孩子學“乖”。評價孩子時,動不動就說“你真乖”或者“你不乖”,將“乖”當成了教育標桿,具體就是聽話,按師長和家長要求做事。但值得一提的是,“乖”在英語當中并沒有相應的詞語。
而在塑造這樣一批批“好孩子”的過程中,往往也剝奪了孩子建立自信和良好自我形象的獨立空間,甚至無形中扼殺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一種片面強調(diào)孩子社會性的教育理念。現(xiàn)在的學校評選三好學生,為什么十之七八是女孩?在所謂的“優(yōu)秀生”里,為何永遠沒有調(diào)皮孩子的身影?這其實很好理解,因為比起男孩子的好動,女孩子更容易靜下心來好好學習,不吵不鬧、不惹是非,完全符合我們這個社會認可的“乖”孩子標準。
這樣的三好學生固然值得肯定,但我認為,那些不聽話的調(diào)皮孩子也有可取之處。比如那些上課愛做小動作的學生,雖然常會被老師教訓,但每次挨批后,都能立刻抖擻精神繼續(xù)調(diào)皮。所以說,他們的抗“擊打”能力比起那些“好學生”要好得多,而自我調(diào)節(jié)心態(tài)的承受挫折也是一種能力,能使其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今后的人生,這對他們?nèi)蘸蟛饺肷鐣谴笥幸嫣幍摹?/p>
為何孩子心胸狹小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今天的家庭教育已不是傳統(tǒng)“圍墻式”的家庭教育,校園也不是傳統(tǒng)物理意義上的校園,孩子們擁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好的師資以及硬件設備。但我們需要反思的是:為什么孩子的心胸卻變得狹小了?只會關心自己身邊的事,過去那種“煮酒論英雄”式的氣魄,為國家前途、為人類理想奮斗的抱負,在今天的年輕一代身上已難覓蹤跡。
因為我們的家庭教育將過多的精力集中在知識的增長上,已經(jīng)無暇將英雄式的理想灌輸給孩子。在國際上,中國家庭對學校教育的高度支持是得到公認的,可這種對知識的高度注意,也是孩子的心胸變得狹小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何孩子不愿回家
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父母的言談間還是把“兒童”的概念縮小為“學生”。孩子的生命就是這樣被壓縮到一個方面,以此來換取成功,代價未免太大。我們應該牢記:“兒童”的概念內(nèi)涵遠大于“學生”,兒童除了在學校要當好一個學生外,在家里、在社會中還有更多形形色色的角色需要“扮演”。
因此,家庭不止是給孩子創(chuàng)設的“學習家園”,還應該是他們的“精神家園”。為什么現(xiàn)在那么多大學生放假不愿意回家?就是因為在他眼里,家里是一所“文明監(jiān)獄”,父母成天只知道督促他學習?,F(xiàn)在有的家長總愛陪著孩子做作業(yè),我覺得這種做法值得商榷。
總之,孩子要適合家庭教育,也要讓家庭教育適合孩子,這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可需要指出的是,當前大多數(shù)家長使家庭教育與學校的關系變?yōu)閱蜗?,只知道家庭教育圍著學校轉,結果卻犧牲掉很多培養(yǎng)孩子品質的機會。其實學校也可以協(xié)助家庭教育,優(yōu)秀的家長應該把握隨機的教育機會。
不要讓孩子太聽你的話
常常聽到媽媽對孩子嚷:“您怎么這么不聽話!”可是,太聽話的孩子您會滿意嗎?雖然您一直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創(chuàng)造型的孩子,可是當孩子真的有創(chuàng)造性時,您又開始擔心,因為創(chuàng)造型孩子往往不太聽話。
據(jù)美國旺尼蘇達大學教育心理學主任托倫斯研究,創(chuàng)造力高的兒童多數(shù)具有三個讓人討厭的特點:
1、頑皮、淘氣、荒唐和放蕩不羈;
2、所作所為時逾常規(guī);
3、處事不固執(zhí),較幽默,但難免帶有嬉戲態(tài)度。
我們中國的老傳統(tǒng)是喜歡老實的孩子。家長總希望孩子規(guī)規(guī)矩矩,百依百順,孩子稍一調(diào)皮就不能容忍,往往是管得過死,限制過多,把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給扼殺了。其實調(diào)皮、好動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幼芽,只要不出大格,不要限制太多。什么都看著大人的眼色行事,唯唯諾諾,將來注定是個沒出息的孩子。
第一,我們要求孩子行為上要基本聽話,整天打架、罵人、不聽話不行,但思維上可以不太聽話,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孩子小時,以聽話為主,要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大了應給一點“不聽話度”,甚至行為上也可以有自己的做法。
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寫了一本書《領袖們》,他說,中國的教育制度可以為群眾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卻失去了中國的達爾文和愛因斯坦。因為中國的教育制度過分強調(diào)每個人要樣樣都好,樣樣搞統(tǒng)一,從小把他們訓練得十分馴服,不允許有獨立見解,更不允許有愛因斯坦稱的“離經(jīng)叛道”,這樣只能培養(yǎng)出守業(yè)型人才。我認為我們家長要真心熱愛創(chuàng)造型孩子,就不要對孩子求全責備,不要用傳統(tǒng)的觀點把孩子訓成“小老頭”。
美國科學家??寺f:“固執(zhí)與執(zhí)著兩者之間的區(qū)別非常微妙,如果您的想法成功了,每個人都說您非常執(zhí)著、堅持不懈;如果您沒有成功,人們就說您固執(zhí)、頑固不化?!蔽鞣饺苏J為應該允許孩子“固執(zhí)”,因為那里面可能有執(zhí)著,應該允許孩子“不聽話”,因為那里面可能有創(chuàng)造。
國外有一個孩子,家長讓他畫太陽,他畫了一個藍太陽。家長問他:“您怎么把太陽畫成藍色的?”孩子說:“我畫的是海里的太陽?!奔议L說:“好極了,您太有想象力了?!?/p>
有一位幼兒教育專家到國外看到一個幼兒用藍色筆畫了一個“大蘋果”,老師走過來說:“嗯,畫得好!”而且愛撫地摸了摸孩子的頭,孩子高興極了。這時中國專家問教師:“他用藍色畫蘋果,您怎么不糾正?”那個教師說:“我為什么要糾正呢?也許他以后真的能培養(yǎng)出藍色的蘋果呢?!?/p>
外國家長這樣容忍孩子“不聽話”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護孩子的想象力,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允許孩子“不聽話”指的主要是思維上的“不聽話”,孩子們看到的世界是獨特的,他們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如果我們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對他們粗暴地干涉,就會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給孩子一點“不聽話度”就是對他們創(chuàng)造思維、創(chuàng)造欲望的保護。
創(chuàng)造人格中“敢”字很重要,敢想、敢說,敢做才有創(chuàng)造,給孩子一點“不聽話度”就是不同意見,敢于實踐,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家長應該接受“聽話是優(yōu)點,太聽話是缺點”的觀點,對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
經(jīng)驗證明,“淘氣”的男孩子往往比“老實”的女孩子更有創(chuàng)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氣的孩子接觸面廣,大腦受的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因此,給孩子一點“不聽話度”對提高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是有好處的。
創(chuàng)造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如果把孩子捆得死死的,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都沒有,他們怎么去進行創(chuàng)造?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nèi)ァ疤詺狻?,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去遐想、去活動、去?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