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拜年提高孩子社交能力
發(fā)布時間:2021-12-25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心得 學習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心得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心得體會春節(jié),給親朋好友送一個問候,捎一句新年祝福,報一聲平安,是聯(lián)系親情友誼必須的“人之常情”。年輕的父母們可利用這一最佳時機來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
利用“稱呼”培養(yǎng)孩子親情
孩子問候他人,就需要恰當?shù)姆Q呼。叔叔、阿姨、舅舅、姑姑等經(jīng)常來往的熟悉的親人,孩子稱呼起來可能很熟練。但是不經(jīng)常見的“祖輩”親人或者不常見的朋友,讓孩子稱呼起來比較拗口。這就需要訓練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用電話模擬,多練習幾次,到孩子真正打電話的時候,就覺得自然了。
現(xiàn)在的年輕父母,注重友誼較多,但較少注重親情。其實親情是相伴永遠的,教育孩子知道什么是親情,當你老了,你的孩子也會注重親情。要知道,一個連親情都不會感受的孩子,將來在社交中會缺乏真誠。
培養(yǎng)孩子開朗的性格
讓孩子給親朋好友電話拜年,可以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家庭成員,鍛煉孩子今后積極參與團體生活,不會孤僻,性格開朗??梢宰尯⒆又莱税职謰寢專€有很多很多人和自己熟悉。
也有不少的家長擔心孩子講得不好,或擔心浪費長途電話費,不讓孩子“搗亂”;也有人認為孩子膽小不愿意,家長就順勢不讓孩子嘗試,總認為孩子還小,沒必要參與。其實,孩子的膽量、開朗要靠大人培養(yǎng)。
父母可以讓孩子先從熟悉常見親人好友入手,當你的親人接到孩子的拜年電話,肯定會表揚孩子,孩子就會有成功的喜悅。然后再叫孩子打電話給不熟悉的親朋好友時,孩子就沒有抵觸情緒,很快形成良性循環(huán),孩子漸漸變得大膽,開朗,愛與人交往。
訓練其實非常容易,就通過做游戲的形式:用家里的固定電話和你的移動電話做道具,和孩子一起做“打電話給XXX”的游戲,輪流扮演“孩子”、“親人”,孩子真正打電話祝福就會順利多了。
訓練孩子的“口才”
孩子打電話給親人拜年,完全讓孩子說,說得多了,孩子的口才自然得到鍛煉。一開始可先從簡單做起,讓孩子復述。孩子因為好奇都會喜歡搶著聽電話,家長千萬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如果在不急的情況,一定要教育孩子這樣接電話:“您好,請問您找誰?”如果對方是親人,自然會逗孩子說話,不理解你家庭情況的,則在旁邊對孩子這樣說:“電話找誰你就通知誰”。
最重要的是訓練孩子主動打電話,不同年齡的孩子要求不同。
3歲以下孩子,只作簡單要求:“我是XXX,祝你新年快樂!”“新年好!我是XXX,我問候你!”“我和爸爸媽媽祝福您新年好!”等簡單的語言就可以了。
3歲以上孩子,則讓孩子轉(zhuǎn)述:“XXX,我代表爸爸媽媽問候您新年快樂!祝福您新年健康、幸福、美滿!”祝辭可以因人而異,尤其是春節(jié),對老年人祝健康,中年人恭喜發(fā)財,青年人祝事業(yè)有成;做生意的祝生意興隆、在單位的祝步步高升等,不同的人用什么賀詞,還有對方是什么職業(yè)用什么賀詞,打電話之前都要訓練孩子。
我相信,教育孩子多了,孩子的口才就會進步,表達能力就會增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好方法培養(yǎng)孩子社交能力
日常生活中,細心的父母可以找到很多方法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
讓孩子學習與陌生人說話
有的父母怕孩子單獨外出會闖禍,而嚇唬孩子,孩子變得膽小,怕見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別人的欺侮,怕吃虧、學壞,認為還是關在家中好;有的怕孩子與人接觸傳染疾病,情愿將孩子閉門獨處。
事實是,只有與不安全的陌生人交往才是不安全的。所以父母應該創(chuàng)設外出活動和與人交往的條件,放手鼓勵孩子和周圍的小朋友玩耍,讓孩子在和陌生的小朋友的交往中自然地提高交往能力。譬如:和經(jīng)常左鄰右舍打個招呼,問個好;和熟悉的、性情溫和的、年齡稍大幾歲的小朋友一起游戲;再慢慢過渡到走親訪友,去公園和同伴嬉戲,利用乘車、散步的機會和陌生人接觸等。
引導孩子購物
3至7歲的孩子完全可以在父母的引導下購物。例如讓他買自己喜歡的小玩具、小卡片、文具、零食等。孩子在與售貨員交流的時候,也學習了與人溝通的技巧。如果孩子一開始有困難的話,媽媽可以在一邊鼓勵,教孩子說“請售貨員阿姨拿一下那個玩具狗”、“請問要付多少錢”、“謝謝”等話,漸漸地讓孩子自己能開口說。
鼓勵孩子邀請小朋友到家里來玩
現(xiàn)代父母常有一個誤區(qū),就是想時刻保持一個整齊完好的家。所以,父母們不太愿意讓自己的孩子邀請左鄰右舍的小朋友來家玩,最多也是在小區(qū)里簡單交往。如果父母鼓勵孩子邀請小朋友到家里來玩,孩子們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在一起,也會有更多的機會學習處理游戲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糾紛。
鼓勵自己的孩子到小朋友家去做客
孩子的交往也如同成人的交往,既可以請進來,也可以走出去,兩者同樣重要。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給別人添麻煩,您可以讓孩子帶些小禮物去小朋友家,這樣既周到、也禮貌,還能讓孩子學會分享。
給孩子充分的自由
如果您細心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喜歡和比自己小一點的孩子玩,有些孩子喜歡和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玩。
有的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如果和比他大一些的孩子玩會吃虧,就限制自己的孩子和大孩子玩。但事實更可能是:孩子與比自己大些的孩子玩耍能學習小哥哥小姐姐的交往方式;與比自己小一些的孩子交往又可能學會了照料別人。
所以,請您充分尊重孩子,賦予孩子自由選擇小朋友的權利,您只需在必要的情況下幫助做些參考。
帶孩子到處走走
旅游能擴展孩子的交往范圍,增加他的交往對象。同時,多走多看也會增加孩子對于異域文化或風俗的了解。
教孩子使用禮貌用語
培養(yǎng)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使孩子形成謙虛有禮的行為方式更好地適應社會交往。教給孩子與人交往的禮貌用語,如與人打招呼、接電話的用語,如何回答別人的問題、向他人問路、請教等等。
當孩子在熟人或者陌生人面前能夠很好地使用禮貌用語的時候,通常會得到對方的良好反饋,這對增強孩子交往的信心大有益處。當孩子得到別人的贊揚和鼓勵的時候,他也會更樂于交往,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孩子主動交往的機會,孩子的交往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修正交往中的不當行為
和大人們一樣,孩子在交往過程中也可能出現(xiàn)不當行為,如欺負小朋友或者過分吝嗇等。這些交往中的不當行為都可能使孩子在小朋友中不受歡迎。這時,父母的任務就是要幫助孩子認識自己行為的不當之處,幫助他改進行為,重新獲得持久的友情。
尊重孩子的交往個性
盡管良好的交往能力對孩子的成功和快樂都非常有益,但請您不要過分干涉孩子交往的方式。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交往能力的提高也不只是朋友數(shù)量上的增加。您應該知道,即使是個人獨處,也可以成為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如果您的孩子愿意用他自己的方式與人交往,您就應該尊重他。
孩子的社交能力取決于媽媽
導讀:當孩子在社交能力方面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首先要做的是,使他和家庭內(nèi)部的其他成員形成一種正常而穩(wěn)定的關系。等到他在家庭的范圍內(nèi)變的比較明朗活潑、能夠表達自己的意思、并具備一定的和他人妥協(xié)的能力以后,父母才可以把他送到幼兒園。
最近,孩子們社交能力的發(fā)育開始同他們智力的發(fā)育一樣,受到了人們的重視。所謂社交能力,指的是能夠和他人比較圓滿地結交并相處的能力。孩子社交能力得以形成的最重要基礎,是他和母親的關系。因為孩子最初是從他和母親的親密關系出發(fā)來認識我們這個世界的。
因此,孩子們只有(最少在3周歲以前)一直和母親親密地生活在一起,才能夠?qū)λ艘约皩ν獠渴澜缧纬赡撤N積極的期待。如果孩子在3周歲之前的這段時間之內(nèi),母子關系發(fā)生了什么問題的話,等他們稍微長大以后,就會對朋友們失去興趣;或者常常故意和朋友們?yōu)殡y;或者遇事猶豫、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和朋友們的關系。
除了和母親的關系以外,他們和父親以及兄弟姐妹們之間的關系,也會對他們社交能力的發(fā)育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許多母親在認識到自己孩子的社交能力存在不足的時候,常常認為,只要使孩子多交一些朋友,他這方面的“缺陷”就自然會有所改善,因此,往往就會把他送到幼兒園這樣的機構。
然而,這種想法往往并不正確。孩子在自己的家里都難以和父母兄弟姐妹形成一定的關系,等到他們?nèi)チ擞變簣@以后,只會從老師和同學們那兒受到更多的傷害,最后很可能會完全關閉通向外部世界的心靈之門。
當孩子在社交能力方面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首先要做的是,使他和家庭內(nèi)部的其他成員形成一種正常而穩(wěn)定的關系。等到他在家庭的范圍內(nèi)變的比較明朗活潑、能夠表達自己的意思、并具備一定的和他人妥協(xié)的能力以后,父母才可以把他送到幼兒園。同時,為了使孩子能夠?qū)ψ约盒纬梢环N積極的認識,父母要經(jīng)常表揚自己的孩子,使他們在年幼時擁有很多美好愉快的經(jīng)歷。
Tips:爸爸媽媽們遇事千萬不要著急,讓孩子們自己去慢慢適應吧。
孩子社交能力比較差怎么辦
最近,孩子們社交能力的發(fā)育開始同他們智力的發(fā)育一樣,受到了人們的重視。所謂社交能力,指的是能夠和他人比較圓滿地結交并相處的能力。孩子社交能力得以形成的最重要基礎,是他和母親的關系。因為孩子最初是從他和母親的親密關系出發(fā)來認識我們這個世界的。
因此,孩子們只有(最少在3周歲以前)一直和母親親密地生活在一起,才能夠?qū)λ艘约皩ν獠渴澜缧纬赡撤N積極的期待。如果孩子在3周歲之前的這段時間之內(nèi),母子關系發(fā)生了什么問題的話,等他們稍微長大以后,就會對朋友們失去興趣;或者常常故意和朋友們?yōu)殡y;或者遇事猶豫、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和朋友們的關系。
除了和母親的關系以外,他們和父親以及兄弟姐妹們之間的關系,也會對他們社交能力的發(fā)育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許多母親在認識到自己孩子的社交能力存在不足的時候,常常認為,只要使孩子多交一些朋友,他這方面的“缺陷”就自然會有所改善,因此,往往就會把他送到幼兒園這樣的機構。
然而,這種想法往往并不正確。孩子在自己的家里都難以和父母兄弟姐妹形成一定的關系,等到他們?nèi)チ擞變簣@以后,只會從老師和同學們那兒受到更多的傷害,最后很可能會完全關閉通向外部世界的心靈之門。
當孩子在社交能力方面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首先要做的是,使他和家庭內(nèi)部的其他成員形成一種正常而穩(wěn)定的關系。等到他在家庭的范圍內(nèi)變的比較明朗活潑、能夠表達自己的意思、并具備一定的和他人妥協(xié)的能力以后,父母才可以把他送到幼兒園。同時,為了使孩子能夠?qū)ψ约盒纬梢环N積極的認識,父母要經(jīng)常表揚自己的孩子,使他們在年幼時擁有很多美好愉快的經(jīng)歷。
請記?。河鍪虑f不要著急,讓孩子們自己去慢慢適應吧。
提高閱讀能力決定孩子學習力
閱讀能力,決定你的學習力
我們一直在尋找兒童學習能力缺失的根源。包括我,在執(zhí)教實踐中搜集許多個案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并總結出各種造成不良結果的原因。但總感覺還沒有觸及核心要素。重讀了《小學閱讀能力,決定一生的成績》這本書,發(fā)現(xiàn)一個能被大眾普遍接受的觀點:閱讀能力,決定兒童的學習能力。
何謂閱讀能力,說白了就是綜合處理閱讀對象中所蘊含各種信息的能力。如何處理?包括分析,綜合,匯總,遷移,理解,運用等。
這本書作者是韓國的閱讀研究者。對于為什么兒童學不好語文,看到算術就發(fā)憷,中學后接觸物理,化學,生物等感覺無從下手等問題,書中觀點是:從小缺乏對閱讀力的培養(yǎng)。科目學習的某一方面薄弱,根源都在閱讀能力的缺失。早就聽說這個觀點,但一直無法認同:理科上的困難為什么牽扯到閱讀?書本傳遞這樣一個解釋:閱讀力的核心就是思維力,思維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原點,也是制高點。韓國人講這個道理,用的是數(shù)據(jù),實例,經(jīng)過調(diào)查,實驗,過程研究,總結提煉等科學的程序。所以,作為讀者的我接受這樣的結論。
問題的關鍵集中在閱讀力如何培養(yǎng)。理想化是從胎教開始,用甜美的閱讀信號刺激嬰兒,直至出生,與書相伴,和經(jīng)典一同成長。其實我身邊家庭,已經(jīng)過半能做到這點。每一個父母在養(yǎng)育子女之初都是極為用心的。問題出在持之以恒,爆發(fā)在入學之后。由于學習生活的方式改變,學科知識學習和閱讀,生活休閑,課外輔導等爭奪有限的時間,家長大多重視成績,忽略了保證成績提升的動力——“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接下來,我和大家分享閱讀梳理的結果:
一年級:重在閱讀趣味性的呵護
此學段閱讀以親子講述,模擬游戲,情景扮演等方式進行。以繪本,童話故事等為主要書目,意在讓兒童親近閱讀這件事,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在這個階段,朋友,家人的參與就是兒童閱讀的需要。所以,單純丟給孩子一本書,等于沒有閱讀。
二年級:閱讀流暢性培養(yǎng)的關鍵期
要為兒童閱讀提供安全,舒適的空間,要有大塊的時間保障,讓他們能靜下心來閱讀。期間,如果兒童發(fā)現(xiàn)問題,產(chǎn)生疑難,家長需及時提供咨詢服務,確保閱讀舒暢,順利進行。閱讀之后,可以開展互動,對話,結合閱讀感受,體會,疑惑等交流思想,引發(fā)進一步的閱讀需求,滿足閱讀愉悅感。
發(fā)達國家的母親大多全職,合理的家庭結構就需要一個成長陪伴者,能力培養(yǎng)者。兒童的成長關乎一個家庭的未來,也決定著民族的希望,家庭讀寫輔導的意義是與民族進步聯(lián)系在一起的。從這里看,產(chǎn)假,哺乳假,養(yǎng)育假,我們怎么能和一個母親爭奪呢?我也發(fā)現(xiàn)中國有不少全職母親,但大多和先生賺錢足以養(yǎng)家有關。她們的全職就是賦閑在家。愛孩子不假,但并沒有把培養(yǎng)孩子當做自己的職業(yè),沒有學習科學養(yǎng)育子女的方法,只一味依賴學校,全權委托給教師,自己僅僅提供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老子說:甚愛必大廢,多藏必厚亡。沒有精神滋長,物質(zhì)條件越是豐富毒害性越強。兒童能力的缺失,從父母的教育觀念開始,體現(xiàn)在兒童一生的言行,發(fā)展,成就上,蔓延到整個家庭,整個社會的各個角落,照成今天中國教育的尷尬局面……
三年級: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期
這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式閱讀從此開始。難怪三年級語文最難教,這是突變的關鍵期。我曾經(jīng)在全國性的教育講座上對校長們做過這樣的建議:一二年級,請安排最善于生管的教師,這是習慣養(yǎng)成關鍵期;三四年級,請安排最懂語文,有教學技巧的教師,這是語言素養(yǎng)形成的關鍵期;五六年級,請安排最懂孩子,喜歡與孩子交往的教師,這是兒童情感發(fā)育,情緒培養(yǎng)的關鍵期,也是一生成敗的決定期。不要以為這是危言聳聽,情感,情緒,決定兒童成長的方向與高度。
語文教學的中心,重心,核心,都在中年段。培養(yǎng)兒童的閱讀理解力,我們要注重文本的選擇,遵循由易到難,圖文并茂,興趣引路的原則。文本的選擇力求豐富多樣,越是多樣化的文本,越有利于能力培養(yǎng)。舉賢不避親。我向大家推薦我新出版的《作文笑傳》。如果家里有不愛寫作,不會寫作,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閱讀這本書,相信能從孩子閱讀的狀態(tài),表情上看到效果。書目選擇,是這個階段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
作為專業(yè)教師,我還建議家庭在這個階段加強閱讀理解能力的筆頭練習,選擇一些優(yōu)質(zhì)的文本,配合理解型的習題,動筆練一練,一來鞏固,二來檢測。將家庭閱讀和學科教學融合,是義不容辭的學段任務。為什么家庭閱讀沒有得到家長的高度重視和真切配合,流于形式,放縱自流是重要原因?,F(xiàn)在,我提供的參考意見是:和筆頭練習,和學科教學相結合。希望這會是一條有效的路徑。
四年級:從“解讀”到“獨解”的轉(zhuǎn)變期
經(jīng)過一年的理解能力培養(yǎng),兒童閱讀能力不斷提升,不再滿足于大眾化的人云亦云。伴隨著年齡增長,閱讀的積累,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是個體閱讀專有化的標志。從這時候開始,閱讀成了一種精神享受,我們通常的說法叫“讀出滋味”。在這個階段,家長所要做的是退出與守護。先前家長參與的程度很高,現(xiàn)在默默陪伴就好,時時留心觀察,細心保護獨立個性與自信心。當與兒童交流時,最好的話語就是“說來聽聽”,不斷鼓勵和刺激兒童說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這里牽涉到“一千個讀者”與“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問題。當代中國引進多元化解讀的閱讀理念,固然對兒童個性化解讀有所幫助,但是也很容易讓閱讀滑向不著邊際的“失重”狀態(tài):我怎么解讀都可以,我非常堅持自己的解讀,我排斥他人的解讀……在課堂上,我們看到太多的兒童著急只顧說自己的意思,全然沒有聽他人的發(fā)言。這樣“無交互”的對話是沒有具體意義的。因此,“哈姆雷特”就是“哈姆雷特”,即便有千萬個讀者,解讀還要以“哈姆雷特”為圓心,以個體的理解能力,思維力,閱讀經(jīng)歷為半徑,在圈子里跑馬。兒童閱讀,不是天真之外,還得有規(guī)矩,從小,通過閱讀埋下直方大的心根。
五年級:個性化、專一化的閱讀期
這個學段的兒童,對某一類型的書感興趣,一直讀下去。關于兒童喜歡的書目類型,很難把握:有根據(jù)作者選擇的;有根據(jù)書系選擇的;有根據(jù)內(nèi)容選擇的;還有根據(jù)圈子選擇的,同班同學讀什么,自己就跟著讀什么。有一段時間班級流行讀《斗羅大陸》,我問一個孩子為什么讀,她回答說:“別人都讀,下課就談,我聊不上話,真不好意思,所以讀讀。”這是很普遍的兒童從眾閱讀心理。作為家長,要在耐心觀察后用心引導。耐心觀察指的是給他一段沉迷的時間,至少用在閱讀上,不算浪費;用心指導意思是還要分散他的注意力,讓他讀各種各樣的書。畢竟閱讀就像魯迅的話:要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
六年級:自主閱讀時期
五年級引導得好,六年級自主閱讀就順暢,否則六年級的閱讀還是陷入單一化泥潭。讀來讀去還是不長進。所謂長進,可能就是家長期待的讀寫融合,齊頭并進,雙贏的結局。首先說明,讀書不是為了作文,但我們自然也希望兒童通過閱讀,提高寫作能力。現(xiàn)實是,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讀了不少的書,但寫起文章來還是糊里糊涂。書目的選擇,閱讀的取向成問題,就像走錯路,達不到或者費老大力氣才達到目標,這是一個道理。
可嘆當下太多書不適合兒童閱讀,但都通過出版審查,堂而皇之地上架。只要看看奪人眼球的封面,隨手翻翻那些誘人深陷的畫面,就可見一斑。家長要代孩子把關,篩選出合適的書目,畢竟掏錢的是家長,孩子又是自己的,沒有理由不好好選擇。所以,給你錢,自由選擇,我個人不主張。至少買單之前要再次篩選,不要花錢耽誤了孩子。
如果每一個家庭在小學六年時光中,都能致力于兒童閱讀能力的延續(xù)性培養(yǎng),什么困難都解決了。
9招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AQ(Adversity Quotient)是一個人面對逆境的能力,也就是我們說的逆境商或挫折商。當面對逆境或挫折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AQ高的人在面對逆境時,不退縮,把逆境當作激勵自己前進的推動力,并發(fā)揮最大潛能,克服困難,獲得成功;AQ低的人在困難面前,沮喪或遷怒別人,敗下陣來。
研究證實,一個人的AQ越高,越能化危機為轉(zhuǎn)機。
現(xiàn)在,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個小寶寶,許多家長過分關心,照顧倍至,孩子被慣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稍有不順心就沮喪或發(fā)怒。一切得來太容易,孩子就不懂得愛惜,不懂得奮斗,不懂得關心別人。他們喜歡物質(zhì)享受,聽慣了表揚,只愛自己,不考慮別人……太過一帆風順的成長經(jīng)歷,將使孩子喪失面對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實際解決能力。孩子遲早要離開我們進入社會,我們又給了他/她什么“武器”?這就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
逆境情商教育該從孩子多大開始,哪些才是適度的方法呢?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許多家長雖然意識到過度幫助孩子的危害,但當孩子遇到逆境時,卻不知該如何適時加以教育――要么代勞,要么任由孩子哭鬧。逆境從0歲起伴隨每個人,那么對孩子的AQ教育就應該從0歲開始。學齡前孩子是否具有轉(zhuǎn)化逆境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反應和教育。
最近幾年來一些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人的成功,高IQ可能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因素,除了IQ之外,EQ以及AQ的高低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所謂的AQ,指稱的是人們遇到困境、挫折時,忍受挫敗以及解決問題與困難的能力。所以要培養(yǎng)孩子面對困難、不屈不撓的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孩子高AQ則是孩子未來成功的重要因素。
很多時候,孩子都希望在競賽中贏得比賽,父母也常常鼓舞孩子爭取第一、拿一百分,這對孩子來說有許多正面價值。對孩子來說,贏得比賽、成績優(yōu)異,表示我是好寶寶、我是最棒的、我很厲害、爸爸媽媽會很愛我;如果輸了,表示我不好、我不厲害、爸爸媽媽會不喜歡我。所以,輸了,代表孩子會失去許父母、師長、朋友的贊賞與喜愛,輸了,就什么都沒了,孩子自然很難面對失敗與挫折。
若是孩子的AQ較高則面對挫折也能夠知道雖然他這次的表現(xiàn)不佳,失敗了,父母依然愛他,關心他,并引導孩子從檢討中發(fā)覺錯誤,讓孩子能接受失敗并檢討改進。
要分析一個人是否具有AQ(逆境商數(shù)),主要在于觀察,當處在偶發(fā)狀態(tài)下,個人面對問題、困境的能力;以及有否跌倒后爬起的能量?有否調(diào)適情緒,積極尋求資源解決問題等人格特質(zhì)?
9個提高AQ的訓練
研究表面,人腦的發(fā)育在6歲以前已完成90%,如果在這個時期,父母過分包辦就會束縛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使孩子在遇到困難時,采取消極的方式;反之過分干涉,不讓他動這干那,孩子在過分的保護和管制下,當獨自面對問題時,就會束手無策。
以下訓練,可以幫助孩子提高AQ,使他在將要面對的逆境面前,具備堅韌的意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讓孩子了解到困難不是失敗
“任何人做事,一開始都會有困難”,這個是必須要告訴孩子的。父母可以激勵孩子堅持到底,不必把盡善盡美看得過重。不要迫不及待地為孩子提供幫助,讓他們自己試著用不同的方法來迎接挑戰(zhàn)。如孩子學寫字有困難,可以先讓他臨摹。
2、用“同理心”面對孩子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困難和挫折,他所面臨的逆境在成人面前也許根本不值一提,但對于孩子卻是莫大的打擊,父母要用和孩子一樣的心理去看待這件事。比如孩子養(yǎng)了許久的寵物突然丟失或死亡,對于孩子們來說是無法接受的,父母和他一起悲傷的同時要告訴孩子生命的規(guī)律,幫他從悲傷中走出來,切忌嘲笑和不屑一顧。
3、從父母的態(tài)度中學自信
經(jīng)常交給孩子一些完成起來有一定困難的任務,并充分信任孩子,即使做壞了或者造成一定損失,也應該鼓勵孩子,積極幫助孩子找出問題所在,再重新開始。告訴孩子:你一定能成!如2歲多的孩子因好奇拿一個瓶子,他單手握著瓶身,手小拿不住就摔了,這時家長不能責備他,而是要告訴他應該手握瓶頸較細的部分,并鼓勵他再去嘗試。
4、教孩子學會等待
從孩子7―8個月開始,我們就需要讓孩子學會在有要求時要“等待”。例如:給孩子喝奶時,告訴他奶涼了才能喝;學精細動作時,給孩子一塊包著糖紙的糖,告訴他自己耐心剝開才能吃到糖;排隊上汽車時,教育孩子遵守規(guī)則才能達到目的。學會等待,是我們對付逆境的一大能力。
5、適當讓孩子吃點苦
除了給以愛之外,還應該有適當?shù)膽土P手段,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孩子的好心情才能長久。不能由著孩子任性、自私、怕苦、怕累,這一切必須從小定下規(guī)矩,讓孩子遵守。還要鼓勵孩子講出每天的感受,對于積極的情感給以贊揚,對于消極的東西給以疏導。
6、不要輕易滿足孩子的要求
要讓孩子明白:想得到一個東西,必須自己付出。只有經(jīng)過自己努力獲得的東西,才是最好的,也是最值得珍惜的。
7、給孩子定任務
我們交給孩子一項任務,其實這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逆境,我們不但希望孩子能夠完成,更希望他有所創(chuàng)造。例如對孩子說:“你今天在幼兒園的剪紙真漂亮,可惜被小朋友看的時候撕壞了,明天我們能剪一個更漂亮的嗎?”當然這種要求不能過高,不切實際的要求會打擊孩子在應付逆境時的信心。
8、幫助孩子學會原諒別人
在幼兒園的小朋友,若要適應團體生活,必須學會原諒別的小朋友的一些過錯。
9、教會孩子正確對待失敗
很多情況下,給孩子帶來最多打擊的往往不是失敗本身,而是他對失敗的理解。比如你的兒子沒能被選上代表幼兒園參加聯(lián)歡會,他想到的原因可能是: “我不如別的小朋友?!钡灿衅渌?,比如“他們需要更多小女孩”,或者“他們要挑唱歌唱得最好的”。這樣做不是要你教孩子逃避責任——有些時候?qū)е率〉拇_實是孩子自身的原因。
綜合專家的說法,AQ(逆境商數(shù))特質(zhì)的培養(yǎng)重點如下:
1、 面對突發(fā)挫折,如何快速爬起。
2、 面對困境、挫折的忍受度。
3、 面對挫折時的正向情緒、心境調(diào)適。
4、 突發(fā)狀態(tài)下,以積極、清晰的思為解決問題的能力。
看待挫敗,AQ高的人會清楚知道,一時成敗并不能決定一生;從挫敗中尋找優(yōu)勢,并把它轉(zhuǎn)化成進步助力,困境常能因此破除。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保持樂觀、轉(zhuǎn)換心境、勇于接受挑戰(zhàn)。
如何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
要想提高孩子的習作能力,除了在學校內(nèi)接受老師對孩子的有關寫作的系統(tǒng)訓練,更主要的還需要孩子課外大量地閱讀和積累。因為老師只能教給你寫作的方法,具體的內(nèi)容,如遣詞造句、布局謀篇還要依靠自己平時閱讀的積累來操作完成。那么作為家長,可以通過輔導孩子閱讀來提高寫作能力。
1、在家創(chuàng)設愛讀書的氛圍
我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環(huán)境對人影響之深。如果一個家庭里,父母閑暇之余手捧一本書或讀或沉思,那么孩子在這個飄滿書香的氛圍中一定對書情有獨衷。我們在家努力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愛讀書的氛圍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給孩子準備一個書架或書柜,讓孩子養(yǎng)成愛護圖書的好習慣。如果沒有條件,可以在書桌上騰出一塊地方給孩子放書。其次,孩子讀書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室內(nèi)的安靜,如果客廳開著電視,一定要把音量開小一點兒,還要把孩子的房門關上,保證孩子在安靜、沒有任何干擾的情況下認真地讀書。
2、標幫孩子選擇合適的書籍
我們家長在陪孩子去書店選擇書籍時,可以先大致的瀏覽一下,用心觀察孩子對什么書感興趣。這個階段的小學生富于幻想、好奇,有強烈的求知欲。他們喜歡看童話、故事、神話、科幻、偵探……家長可以尊重孩子的意見,買一本他最喜歡的書籍。然后鼓勵孩子把整本書看完,在孩子讀這本書的過程中,需要家長多關注、多與孩子交流讀書的心得。當孩子讀完這本書后,他就會有一種成就感。抓住這個時機,家長適時地給孩子講一個名人的故事,讓孩子從小在心里就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
3、家長適時地參與孩子的閱讀
孩子閱讀時需要你對孩子精心地呵護和關注。你關注得多,孩子的進步就顯而易見,令你欣喜。所以,孩子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做家長應該花些心思,巧妙地進入一種參與的角色,一種關注的角色。比如:我們可以做一個謙虛的傾聽者,對孩子說:“你讀的這本書一定很吸引你吧?我也想聽聽書上是怎么寫的。讀完以后,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講一講對這段文字的理解或?qū)φ緯母邢?。還可以問問孩子:作者為什么能寫得這么好?進而挖掘到文章的遣詞造句,以及動靜結合、由遠及近等寫作方法。
4、不動筆墨不讀書
在讀書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懂的詞句或是感覺寫得非常棒的段落,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引導和鼓勵孩子動筆。動筆圈出不懂的字詞或在旁邊打上一個問號,然后通過查字典、查閱有關資料或是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解決,并在一旁加上注解。
5、能說出來就能寫出來
我口表我心,我手寫我口,就能打消孩子對寫作文的距離感和畏懼感。說的時候就是“話”,把它寫在紙上就是“文”,怎么想,就怎么說,怎么說,就怎么寫;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和說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和說法,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說法,所以每個人寫出來的文章都不一樣,這就是寫作的秘訣。
6、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寫
所謂作文就是讓真摯的思想感情從心靈深處流淌出來。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不要給與過多的約束和限制,不要給予太多的標準,不能把大人自以為是更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強加在他們頭上,最需要的是寬容。忠實自己的心靈和生活,是打開作文大門的第一把鑰匙。要多用短句子,多用白話,多用具體事例,少用概括性句子,多采用描述性語言。做人要直,作文要曲。
7、模仿中創(chuàng)新
人類能借助模仿而飛快地學習。特別是孩子,他們非常善于在模仿中學習,如果不許模仿,他們一定舉步維艱。剛開始的所謂臨摹,可以以記人家的結構為主,猶如偷學了幾招花拳繡腿,當然,臨摹“結構”學的是招式,偷的是初級功法。臨摹“構思”和“角度”,學的是配方,偷的是中級功法。
臨摹人家的“思維方式”,學的是精髓,偷的是高級功法。在模仿中要有創(chuàng)新,還應教會孩子像大師一樣思考。像大師一樣,并不困難,只要對生活的態(tài)度不粉飾、不矯情,坦誠地去表現(xiàn)、體味、感悟、剖析生活,特別是自己最熟悉和最有興趣表現(xiàn)的生活,就可以了。讓孩子學會把自己的觀察思考整理寫下來??础⑾?、寫,往復運動,盤旋上升,久而久之,就既有生活又有思想了,思考可以帶動對生活的構思和表達。
8、給孩子展現(xiàn)和被認可的機會
給孩子展示的機會不一定非要在報刊雜志上正式發(fā)表習作,那畢竟不易。但是世間總有路可走,既然不能發(fā)表,便自己創(chuàng)造。這是一個自媒體的時代。比如,為孩子建博客、發(fā)微信,甚至將孩子的作品印制成書,努力讓孩子過足作家癮。
9、多練多改
巴金說:“只有寫,才能寫出好文章。”魯迅說:“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毙薷氖菍懽魑淖詈笠粋€步驟,并且非常重要。文學巨匠托爾斯泰一部《復活》就改了六次之多。
10、素材積累
引導和促使孩子通過觀察、調(diào)查、訪談、上網(wǎng)、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要讓孩子多體驗生活。寫作成功秘訣在于寫熟悉的事,寫具體的事,寫感動自己的事,寫自己喜歡的事,寫自己體驗嘗試實踐過的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多讀名家之言,多欣賞名篇做積累是根本。作文素材積累途徑概括為以下三點:觀察,閱讀,體驗。
11、多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萬件事。概括起來說,要寫好作文要做好確保四個中心,第一玩中豐富自己的人生,第二讀中豐富自己的情感,第三思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靈感,第四寫好表達自己的情感。
溫馨提醒:很多家長守著老傳統(tǒng),要求孩子努力讀書,其它事不要管。這種觀念其實對寫作大大不利,一定要讓孩子多做事,比如買東西、看小孩、做水果拼盤……這不僅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能力,而且能發(fā)現(xiàn)很多的寫作素材,有經(jīng)歷有體驗才有好作文。
提高孩子學習能力的方法
提高孩子學習能力的方法
(1)父母用催促的態(tài)度,會讓孩子產(chǎn)生反感。此時他不喜歡父母干涉他的生活,凡事喜歡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
(2)孩子白天在學校的時間較長,大腦已經(jīng)疲勞。根據(jù)對黑猩猩的實驗,黑猩猩學習一小時便會很不耐煩,人類的小孩也是如此。所以孩子回家后,不要立刻逼他做功課,讓他先玩一會兒,這樣可恢復體力,從而提高效率。
(3)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做計劃,養(yǎng)成獨立學習的習慣。制定時間表,告訴孩子必須踏實地實踐,建立責任感。
(4)了解孩子的個性。孩子有他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必須適度地尊重他。偶爾不妨讓他在失敗中積累經(jīng)驗,鍛煉他對挫折的耐受力。
(5)為孩子買參考書,請家教補習,不見得就能提高孩子的成績。建立孩子的成就感及正確的學習動機,才能讓他產(chǎn)生學習欲望,發(fā)揮本身具有的潛能。
(6)除了學校的功課,父母可從旁觀察孩子的喜好,培養(yǎng)他對事物的興趣,使他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這樣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個性,還會增強他的讀書意愿。
(7)父母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對有限的親子時間更要善加把握。孩子的作業(yè),父母絕不可代做。孩子很容易在同樣的地方出錯,所以在他做功課時,家長可從旁指導,告訴他正確的方法,態(tài)度必須親切、耐心,切忌急躁、不耐煩。
(8)未滿學齡提前入學的學生,常因?qū)W習心理準備不夠,用壓迫、強制的方式,只會降低他的學習能力。家長不應只一味要求孩子拿高分,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主的學習方式。老師及家長必須讓孩子具有良好的學習動機,并設法使他保持下去,才有利于今后的學習。
(9)讓孩子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按時作息,準時上學,按時完成家庭作業(yè),有充分的睡眠、運動、營養(yǎng),糾正他的不良習慣。健康狀況良好自然會擁有較高的學習能力。
(10)孩子有多方面的經(jīng)驗,會增加學習意念。他對世界知道得愈多,就愈想多知道一些相關的知識。知識并不是全都來自書本,在家庭中,講故事、猜謎語、講笑話、閑聊,都可增加孩子的自信和語言能力,同時也是培養(yǎng)感情、親子溝通的良好渠道。
拉西曼曾說:"不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而企圖教授學生的教師,等于在打冷的鐵。"將孩子送到學校后,并不意味著老師要負全部的責任,家長必須隨時關心孩子的發(fā)展狀況。開家長會時,最好能抽空參加,和老師做雙向溝通,了解孩子的社交、智力、體能及學習狀況。
希望孩子的學習能力高,做父母的也必須對求知、學習有較高的興趣,以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耳儒目染中孩子會模仿效法。不愛讀書的父母,是很難培育出愛讀書的小孩。全家人都養(yǎng)成在固定時間讀書、做功課的習慣,就會培養(yǎng)出孩子讀書的興趣,以及自動自發(fā)學習的精神。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愛要適時、適量。"權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動的學習行為,而非內(nèi)心自動自發(fā)的自愿行為。研究證明,父母對孩子的關懷,有利于孩子的學習動機、態(tài)度的形成。真正的愛的教育,是關愛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兒童有良好的學習行為表現(xiàn)。
心理學家多湖輝說,每當我成績不好,母親就告訴我:"你的實力不只如此,還有很多未發(fā)揮的潛能,加油吧!"通過母親的鼓勵,他竟成為全班第一名。
發(fā)明大王愛迪生和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前英國首相邱吉爾,幼年時在學校均被視為低能兒、白癡,后來是由母親或家人帶回家教育,善加引導發(fā)揮其潛能,才有所成就的。美國創(chuàng)意思考中心主任李察·博爾也說:"孩子缺乏思考力,父母應負七成的責任。"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背負重責大任,同時也別小看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