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活動——讓孩子學會感恩
發(fā)布時間:2021-12-25 讓孩子學會乘坐電梯教學設計 教育筆記讓孩子學會分享短篇 幼兒教師教育筆記讓孩子學會分享辭舊迎新之際,和孩子盤點一下,過去的一年里,哪些人曾給自己的生活與成長提供過幫助呢?積極行動起來,尋找適合的方式,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吧。這是父母給予孩子的一份特殊的新年禮物。
活動一:幫爸媽撣塵掃除
爸爸媽媽給予了孩子生命,又哺育他成長,是最值得孩子感激的人,可是,一年365個平凡而瑣碎的日子里,爸爸媽媽的付出孩子看見了嗎?
過年了,利用家家戶戶都要撣塵掃除這樣一個傳統(tǒng)風俗,讓孩子參與勞動,體驗父母平日的操勞,也以此表達對父母的感恩。
操作過程:
◎勞動前先動員:向孩子介紹,撣塵掃除是我國春節(jié)的風俗,具有辭舊迎新的意義;今年的大掃除包括哪幾個項目,歡迎孩子參與,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給孩子圍上圍裙,戴上袖套,準備好大干一場。
◎難度大的活父母做,邊做邊講解程序和要領(lǐng),并讓孩子打打下手,比如擦窗臺,讓孩子遞抹布。
◎簡單的活讓孩子來,比如張貼年畫、窗花、對聯(lián)、福字等,父母借機講講有關(guān)過年的傳說與習俗吧。
◎打掃布置完畢,欣賞一番窗明幾凈的新環(huán)境,和孩子交換一下勞動的感受。告訴他雖然打掃、布置只是家務勞動的一小部分,但他的分擔讓父母感到輕松和欣慰,真誠地謝謝他,孩子一定會心有所感的。
溫馨提示:
平時也要讓孩子多勞動哦,比如:吃完飯收拾碗筷,飯后洗水果,洗澡時給爸媽準備毛巾、放水,給爸媽洗腳等。
活動二:給祖父母送年禮
許多孩子都是祖父母帶大的,孩子對祖父母的感情有的甚至超過了爸爸媽媽。過年了,利用家庭為長輩送年禮這樣一個傳統(tǒng)風俗,帶著孩子親歷挑選禮物和贈送禮物的過程,讓孩子學會對老人的感恩。
操作過程:
◎和孩子一起回憶小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怎樣照顧他的,讓孩子明白老人時刻牽掛著他的成長。
◎選購禮物的時候,讓孩子想一想平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有什么愛好、喜歡什么?也可以向孩子介紹適合老年人的物品。要讓孩子明白,買禮物不是買自己需要和喜歡的東西,而是對方需要和喜歡的東西。
最好讓孩子大致記住所買物品的名稱與功能,送禮物的時候可向老人作簡單介紹。
◎贈送禮物時要說些關(guān)心體貼、新年祝福的話。比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想你們了,我給你們買了你們最喜歡吃的東西,希望你們健康長壽。”把神氣的禮帽給外公戴上,把漂亮的圍巾給外婆圍上。老人欣慰的笑容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
溫馨提示:
平時也要經(jīng)常領(lǐng)著孩子去看望老人,帶些禮物和生活用品,一起給老人刷刷碗、揉揉肩、聊聊天,或是陪老人去逛逛街、散散步,讓老人體會膝下承歡的天倫之樂。
活動三:拜訪探望親戚朋友
孩子不光是家里人的心頭肉,也可能特招某個親戚朋友的疼愛與喜歡。平時都是孩子享受他們的恩澤,吃他們做的美食、穿他們織的毛衣、玩他們買的玩具?,F(xiàn)在,帶孩子來一次正式的拜訪與探望,讓孩子學會對親戚朋友的感恩。
操作過程:
◎讓孩子想一想,哪位親戚朋友對他特別好?趁過年的機會,登門拜訪,來表達感念之心吧。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tǒng),登門拜訪要帶些禮物,禮物不一定很貴重但要很貼心;讓孩子撥通對方的電話,說明拜訪的打算,預約拜訪時間;臨行前親子雙方都要打扮得整齊隆重,讓孩子感受拜訪的正式與真誠。yJS21.COM
◎帶著禮物登門之后,可以隨機進行禮儀教育,來時要用敬語稱謂對方,去時要有告辭;最好讓孩子親手呈獻禮物,同時表達對對方的感謝;坐一坐、聊一聊,問候?qū)Ψ降纳眢w、工作和生活狀況。
溫馨提示:
探望拜訪不同于一般的登門做客,探望拜訪中尊敬、關(guān)愛的意味更濃,可盡量選擇關(guān)愛孩子的老人與弱者為對象。
活動四:給老師做賀卡、寫信
幼兒園老師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是除了家人以外影響孩子身心發(fā)展的第一重要的人。在老師的保護與指導下,孩子學會了離開父母在集體中生活學習,學會了各種本領(lǐng)?,F(xiàn)在,給幼兒園老師寫封信或做張賀卡吧,表達對老師的感謝。
操作過程:
◎和孩子聊一聊這一年來幼兒園里有趣、有意義的活動,知道老師為孩子的成長付出了智慧與辛勞。
◎拿一張賀卡作樣品,讓孩子了解賀卡的形式:有祝福的話語和搭配的圖案;想一想要送給老師怎樣的祝福,如何通過圖畫來表現(xiàn)。
◎也可以寫一封圖文并茂的信,把孩子要對老師說的話寫上:先回顧老師是怎樣照顧和指導他的,他學會了哪些本領(lǐng),再表達感謝與祝福。最后簽上父母的名字和孩子的名字。
◎孩子復述幼兒園的地址和家庭地址,父母把它們寫在信封的指定位置,寫上郵編,把賀卡或信紙塞進信封,帶著孩子去郵局親歷完整的貼郵票、投郵筒的過程。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育兒觀念:讓孩子們學會感恩
育兒觀念:讓孩子們學會感恩
11月懷著激動地心情再次走進女兒的學校參加她的家長會,這是女兒入小學以來第二次參加她的家長會,第一次家長會帶給我的是太多的感動,而這一次我期盼的是了解女兒在校的表現(xiàn),但這次家長會帶給我更多的說是震撼一點不為過。
活動一開始還是像以往一樣觀看一段教育視頻,是由一位父親介紹他育兒的成功經(jīng)驗,而讓我感到震撼的是班主任老師對于孩子們那份愛。在班主任老師表揚班里的孩子們時,她說到了這樣一件事,她把親戚出去旅游帶回來的特產(chǎn)分給班里的孩子們時,很多孩子拿出餐巾紙把東西包好不吃,當老師問她們?yōu)槭裁匆饋頃r,孩子們告訴老師說要回家?guī)Ыo自己的爸爸媽媽吃,說到這時坐在旁邊的女兒對我說:媽媽你回來晚,我?guī)Ыo爸爸吃的。當時我就覺得女兒有這樣一位老師是幸運的,難道不是嗎?在現(xiàn)今社會,情感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我們縱觀現(xiàn)在的新聞,網(wǎng)絡上講述的有多少孩子由于仇恨父母對他的管束,而對自己的親人痛下殺手。如果他們心里有感恩的情懷,他們不會這樣狠心,不會這樣偏激。為此同是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自己很快想起了自己教育方式的轉(zhuǎn)變,讓我的孩子們也學會感恩是我迫切需要做的一件事。我班雖然外來工子女居多,但在家也都備受家人的寵愛,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他們只有收獲,沒有付出,他們?nèi)狈Ω卸?,缺乏對家人的愛。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我在平時的生活中加入對孩子們的情感教育。特別是在最近一段時間阿姨請假后,我和顏老師兩個人很忙,又要輪流上課,還要做好教室的衛(wèi)生工作,可這樣的辛苦沒有換來孩子們的回報,他們還是我行我素,依然要老師不斷地提醒他們該怎么做。我利用晨間談話,平時的交流告訴孩子們最近阿姨生病,老師又要帶好他們,又要做好衛(wèi)生工作,很辛苦并把自己的身體感受也一并告訴他們,沒想到居然看到了孩子們的變化,有的孩子吃完飯主動幫我收拾盤子,有的吃飯也比以前干凈了,甚至有一個家長在放學的時候拿來兩卷垃圾袋,當時的我充滿了感動,因為我只是隨口和顏老師說我們班級沒有垃圾袋了,就有孩子記住了,雖然這些不足以說明我的孩子們有多么會感恩,但在我的眼里,我分明感受到了孩子們對我的關(guān)懷,對班集體的那份濃濃的愛。
學會感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會用我的愛讓孩子們對身邊每個人學會感恩,用我的行動感染我的孩子們,希望更多的老師加入到這個行列里來,讓我們馬幼的孩子學會愛人,學會感恩。
點滴生活讓孩子懂得感恩
導讀:只有從小在感恩的環(huán)境中長大,孩子們才不至于太自私,不一定要求父母給他們幫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達生活中感覺很幸福的一點一滴就可以。
兒時,喜歡一切精致的東西,越是得不到的,越是喜歡,那時候特別的喜歡一種音樂盒----上面有個芭蕾少女旋轉(zhuǎn)的音樂盒。可是那是非常奢侈的東西,每次都是經(jīng)過商場,站在窗外偷偷地看。后來自己工作了,賺錢了,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是卻是可以買得起一屋的音樂盒,但是卻沒有去這樣做。
記得兒時,還非常地喜歡看散文,雜記,亂七八糟的書,都愛看,大都是從同學那邊借,或是用自己僅有的零用錢,買幾本自己實在是喜歡的書,記得當時有一本姜豐的《溫柔塵緣》,非常的喜歡,看了一遍又一遍。如今還是喜歡她,知道她嫁了一個英國人,生了一雙兒女,完美結(jié)局,讓我非常的羨慕!寫這兩個故事,只是想說,當自己有足夠能力去做到的時候,可能自己的愿望遠遠不是如此的。
所以,我總是盡量不讓女兒有一個遺憾的童年。
可能還是遺傳之說的,女兒也非常地喜歡音樂盒,不過這邊的音樂盒很簡樸,不花俏,一個水晶球一樣的,里面有很多不同的造型,基本都會有類似于雪花片一樣的東西,倒過來,搖一搖,在音樂聲中,散落著“雪片”,真得很美,套女兒的一句話就是“magic”!那天,在商場里看到這對依偎著的母女,非常地心儀,買下,去接女兒放學的時候,小小地讓她意外了一把。從她那發(fā)光的瞳孔里,我看到了欣喜,我看到了一種愉悅在漫延。因為我知道,她也一直心儀著能擁有這樣的一個音樂盒。
回到家里,她就畫了一幅畫,里面同樣是一對母女,她抱著我說,這是給我的禮物,我非常地開心,開心得不只是因為得到一幅畫,更多地是欣慰:女兒不再是任性的小女孩了,她知道了感恩,知道了回報。希望將感恩習慣一直延續(xù)下去??梢宰鲆粋€好榜樣,讓她也從小就浸潤在感恩的環(huán)境里,真心感受,再通過我們的言傳身教,使之耳濡目染,并內(nèi)化于人格之中。
如今的孩子,從小就有公主和王子的待遇,對一切所得到的都自認為是自然的,應該的。我經(jīng)常和女兒說,沒有誰對誰的付出是應該的,總之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機對孩子進行教育,那天,爸爸拿來朋友送的禮物,我告訴她,這件玩具是爸爸給你的,你要感謝爸爸,等爸爸回家要給他一個bighug。
時時言感謝,事事存感恩。我想只有從小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孩子們才不至于太自私,不一定要求父母給他們幫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達生活中感覺很幸福的一點一滴就可以了,更不祈求將來,他們能回報多少,只希望讓孩子在洋溢著濃濃的感激的氛圍中茁壯成長!
家庭中如何讓孩子學會愛懂得感恩
如今孩子的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重視,但多半是知識學習、腦潛能開發(fā),而孩子的感恩教育卻被忽視了。我們期待起跑線上的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一顆感恩之心,從而使我們的社會真正成為一個互愛、互助、文明、友善的和諧社會。以下是來自一位班級孩子家長的育兒經(jīng)驗,與大家共享!
家庭環(huán)境是孩子一降生到這個世界時,就會接觸的環(huán)境,因此,要想培養(yǎng)充滿愛的能力的孩子,就要從小開始。愛是一種雙向的情感交流。即孩子在接受愛的同時,也希望去愛別人,在愛別人的過程中練就愛的能力,得到情感滿足的體驗。健康的人格意味著既能接受愛,也能給予愛。所以,我們希望孩子長大所成就,就必須鑄造孩子健康的人格,重視孩子愛的能力的培養(yǎng)。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父母強勢些的,孩子往往會弱勢些。操心太多的媽媽帶的孩子往往自理能力更弱。我以為恰恰是父母對孩子過分的不求回報的愛,使得父母放松了對孩子的教育和正當要求,同時也滋長了孩子對父母的依賴,阻礙了孩子的個人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扮演一個弱勢的媽媽向?qū)殞殹八魅 睈邸?/p>
一次,晚飯后,我們?nèi)易谏嘲l(fā)上吃水果。寶寶看到有她喜歡吃的桂圓,立刻伸出手把一盆桂圓放到自己的面前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不讓我和她爸爸吃。我就對她說:“寶寶,媽媽買桂圓給你吃是因為媽媽愛你,你也要學會愛媽媽呀。有好東西要先給爺爺奶奶吃,再給爸爸媽媽吃,然后再寶寶吃,要學會尊重老人?!睂殞汓c點頭,把桂圓拿過來給我們吃了。
我們家的寶寶很粘人。我一下班回到家,他就要粘著我,要我給他講故事。吃飯也不肯給我吃。寶寶一點也不懂得關(guān)心父母,體貼別人。于是在平時的生活中,我經(jīng)常告訴寶寶,爸爸媽媽上班很辛苦的,下班回來很累的。爸爸媽媽愛你,你也要愛爸爸媽媽!你要多幫助爸爸媽媽做事,這樣爸爸媽媽會很高興的。我還常常有意識地安排寶寶做一些小事,如,我們兩個到大潤發(fā)去買東西回家,我就讓她幫媽媽拎一些小東西,媽媽吃藥的時候讓她幫忙拿開水,媽媽打掃衛(wèi)生的時候讓她幫忙整理東西,……并時常表揚她“寶寶真棒會幫媽媽做很多事情了?!弊屗趯e人的幫助中感受到快樂。在我的要求和鼓勵下,現(xiàn)在寶寶變得越來越能干,越來越懂事了。每天晚上下班回來,她都會幫我們開門,拿來拖鞋,讓我們換上。他還會接過我手中的皮包,幫我放到書房里??吹綄殞氝@么懂事,這么能干,我也會不失時機地送上一個甜甜的吻,向他表示夸獎,感謝!每當這時寶寶總是特別的高興,特別的得意。與此同時,這也讓我感到讓孩子參加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也有利于促進他對家人的了解和關(guān)愛。
對于孩子的教育,讓我覺得就像是在放風箏。如果父母一直拽住這根線不放松,那么這風箏一定飛不高;你必須得慢慢松線,讓孩子自由、自主地去發(fā)展,去嘗試,去探索,這樣才能像風箏一樣越飛越高。孩子才能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才會不斷地超越自己,做得更好。
感恩教育-讓孩子常懷感恩之心
學會“感恩”,對于現(xiàn)在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們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要讓他們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后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
學會感恩,先要學會知恩,要理解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朋友的幫助之恩。12月26日是今年的感恩節(jié),就是要教化人們學會感恩。讓孩子學會感恩,關(guān)鍵是通過家庭、學校的教育,讓孩子學會知恩、感恩。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勞動,也更加尊重自己。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會少了許多怨天尤人的不平。
首先,感恩教育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去做。如果我們只知道奉獻,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勞動和付出呈現(xiàn)給孩子從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無從感受到社會和人們對他的恩愛。近日有一則新聞說:來自張家口的67歲的趙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學東門口拉小提琴,為在內(nèi)蒙古讀書的女兒籌集學費。老父親在街頭賣藝三年,他21歲的女兒競毫不知情。趙老先生這種“默默的愛”雖然珍貴,但不足?。粣垡尯⒆又?,才能激發(fā)起他們的愛心,引起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懷。
其次,感恩教育應以活動為載體,讓青少年從活動中體驗感恩,并回歸現(xiàn)實生活,從點滴做起,在生活中實踐感恩。它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實現(xiàn)自我完善,最終回報生活。
感恩,在中國歷史上例子很多。民族英雄袁崇煥去世后,佘家義士“冒死葬忠魂”,子子孫孫,生生死死,守墓遺訓,口口相傳,17代人為他守墓370多年。其所感之恩是大恩,大到國家、民族的大義之上。就是在今天,在我們身邊也不乏感恩的事例。在金訓華烈士墓地守了37年的陳健,理所當然地成了CCTV2005年度“感動中國”人物。37年前,在一次與洪水搏斗搶救國家財產(chǎn)時,金訓華救了陳健的命。在金訓華犧牲后,陳健決心義務為戰(zhàn)友守墓,并發(fā)誓要“一輩子陪著你?!睘榇?,他再沒離開過遜克縣,一直為烈士掃墓守靈。
學會“感恩”,對于現(xiàn)在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因為,現(xiàn)在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他們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個大人圍著他們轉(zhuǎn),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沒有別人了。要讓他們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后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
有位哲學家說過,世界上最大的悲劇或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有人給我任何東西。學校的德育工作應該重視感恩教育,讓孩子學會知恩、感恩,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老師的教育之恩,社會的關(guān)愛之恩,軍隊的保衛(wèi)之恩,祖國的呵護之恩……從家庭學校開始,學會尊重他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勞動,也更加尊重自己。經(jīng)常懷著感恩之心,才會心地坦蕩,胸懷寬闊,自覺自愿地給人以幫助,助人為樂。
讓孩子學會感恩,要培育感恩意識。每天的晨間談話是很好的集中思想教育時間。三年級的孩子還小,給他們講大道理是聽不進去的,我就利用他們喜歡聽故事這個特點,給他們聲情并茂地講《感恩父母》中的故事。講到感動之處,我與孩子一起眼含淚花,說話聲音哽咽。慢慢地,孩子明白了父母生養(yǎng)他們并不容易,行為上也發(fā)生了變化:知道在父親節(jié)和母親節(jié)的時候,打個電話回家,祝他們節(jié)日快樂;回家的時候,會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不過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做這些事可能只是一時興起,或者是為了得到老師的一聲表揚,要讓感恩成為他們良好的品質(zhì),還需要老師做進一步的引導。如背誦感恩的詩歌“感激生育你的人,因為他們使你體驗生命;感激撫養(yǎng)你的人,因為他們使你不斷成長。感激幫助你的人,因為他們使你度過難關(guān)。感激關(guān)懷你的人,因為他們給你溫暖。感激鼓勵你的人,因為他們給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為他們開化你的蒙昧……”教育學生對幫助過自己的人心懷感恩之情。
這樣把感恩教育貫穿于德育工作始終,使學生常懷感恩之心,感激和懷想那些有恩于我們卻不言回報的每一個人。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悅。以給予別人更多的幫助和鼓勵為最大的快樂,對有困難的人們愛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報。對別人對環(huán)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賞。學生擁有了感恩之心就會更加熱愛班級、學校、家鄉(xiāng)、祖國、世界,就會對他人充滿了愛心。也就擁有了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礎(chǔ)。
要教育孩子學會感恩
父母愛孩子是本能,中國很多父母都是以兒女為中心活著,付出的太多,孩子卻覺得理所當然。
1
最近,豆瓣上的一個帖子火了,網(wǎng)友吐槽自己10歲的小侄子。
這個小侄子不僅成績優(yōu)秀,奧數(shù)、圍棋、輪滑各種業(yè)余愛好也出類拔萃,重點來了,小侄子覺得自己太優(yōu)秀,嫌棄自己的父母配不上如此好的自己。
孩子說自己的父母太窮,只開得起十幾萬的豐田,他的同學都拿著iPhone7,自己卻只有兒童手表。
他的成績總考第一,才藝出類拔萃,然而,就是如此優(yōu)秀的孩子,竟因覺得自己優(yōu)秀而嫌棄父母,真實上演了一幕“狗嫌家貧,兒嫌母丑”的鬧劇。
“我努力優(yōu)秀,是為了早日脫離無知無能的原生家庭。”這是這位考第一孩子的價值追求。
這位考試總第一、才藝出眾的小男孩,被父母捧在手里,放在心尖兒上,時常還會曬在朋友圈里,父母付出了自己能給的最好的,卻被自己的孩子所嫌棄。
2
無獨有偶,看到豆瓣上有一個小組。
這個小組有個讓所有父母感到心驚肉跳的名字:父母皆禍害。
小組中是一群深覺自己受到父母傷害,而選擇站在父母對立面仇視父母的人。
小組里有些網(wǎng)友抱怨父母對自己的窮養(yǎng),有些人覺得自己因父母太窮,令自己無法進入上層社會。
言語中對父母的怨恨,有些人甚至咬牙切齒,讓旁人看了都深覺寒心。
許多中國式父母都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白眼狼,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卻培養(yǎng)出一個個“受之無愧”的孩子。
“受之無愧”是指孩子覺得父母所有的付出都是應該的,如果哪一天父母付出的不夠多,孩子還會心生怨恨。
受之無愧感強烈的人,最終會變成一只白眼狼。
3
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果。
果實出了問題,多半是根也有問題,孩子不懂感恩往往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中國式父母往往以孩子為中心,為孩子付出了太多,習慣包辦孩子的大小瑣事,卻忘了孩子有學習愛與給予的權(quán)利。
你的愛太過濃密,卻錯過了讓孩子學習感恩的機會,付出越多的父母,越容易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往往養(yǎng)不出感恩的孩子。
我的姑姑家經(jīng)濟條件一般,兩口子平時很節(jié)儉,但是對他們的兒子卻很大方,只要兒子想要的東西就是砸鍋賣鐵也給他買。
姑姑常掛在嘴邊的是“再苦不能苦孩子”。
iPhone4S剛出來時,表弟非要買,姑父為了給表弟買手機在工地上開吊車,武漢近40度的夏天,自己不舍得買一瓶水。
然后,手機買完還要買電腦,要去旅游,甚至有一次下雨,姑父去接表弟,表弟氣得淋雨都不愿跟姑父走一起。
他對著姑父吼:不準跟我走一起,你也不看看你自己的樣子。
表弟學習成績優(yōu)秀,父母也以他為驕傲,可是他卻從不要他的父母出現(xiàn)在他的朋友面前,他甚至怨恨他的父母為什么這么窮?
父母付出所有,卻滋生孩子高人一等的優(yōu)越感,孩子已經(jīng)習慣了父母的付出,卻不懂得感恩,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付出。
很多父母告訴孩子:“你只要好好學習,其他的都是我們來做?!?/p>
時間長了,孩子覺得父母的付出是應該的,卻感受不到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4
幾年前有這樣一則電視新聞:
上海浦東機場發(fā)生一幕慘劇,赴日留學5年的25歲青年汪某對前來接機的母親連刺9刀,致其當場昏迷,生命垂危。
究其原因,這5年汪某赴日留學的經(jīng)費全由母親一人承擔,花費超過150萬。
他母親省吃儉用,將唯一的房產(chǎn)變賣,寄住在娘家,最后四處舉債,仍無法繼續(xù)支付他高昂學費。
母親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當不能滿足兒子的要求時,卻換來兒子的仇恨。
父母愛孩子是本能,中國很多父母都是以兒女為中心活著,付出的太多,孩子卻覺得理所當然。
自己親手養(yǎng)大的孩子,自己當成“心頭肉”的孩子,長大后卻成為榨干自己、嫌棄自己、甚至仇視自己的白眼狼,這讓操勞了一生的父母真是感到徹骨的冰涼。
為什么付出越多的父母,往往養(yǎng)不出感恩的孩子?
其實答案很簡單:中國式父母往往只知道關(guān)心孩子吃飽穿暖,只關(guān)心孩子的成績,卻忘了教孩子感恩。
不知道感恩的孩子,父母為他付出的再多,在他眼里都是常態(tài),一旦他眼里的常態(tài)被打破,就會心生怨恨。
5
天下的父母們: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要教孩子學會感恩。
懂得感恩的孩子能從自我的世界里脫離出來,他們能夠感受到他人的不易,更容易生出同情心,人際關(guān)系更好。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加快樂和幸福。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懂得感恩的人罹患抑郁和焦慮的概率更低。
不懂感恩的孩子,最后總會感覺失望和不滿。
讓孩子學會感恩,讓他心存感激地面對這個世界,學會愛他人,這不是父母的自私,而是對孩子未來生活的遠見。
讓孩子學會珍惜
讓孩子學會珍惜**的玩具實在多。而且還在不斷增加。
給**買玩具,曾經(jīng)我是比較限制的。因為我怕**買的玩具太多,他不懂珍惜,覺得什么都來得很容易,那我就成為了溺愛他。
但現(xiàn)在,我對**買玩具的要求比較開放。他要買玩具而我也買得起,我就會給買。能做到這一點起碼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他不會因為渴望一個奧特曼玩具就被陌生人騙走。而更大的價值在于,對**買玩具的態(tài)度進行觀察后,我發(fā)現(xiàn),玩具本身對**有一點吸引力。但這個吸引力很小。重點在于這個過程,他可以感受到,他的愿望和需要,父母是重視的,愿意盡力給予滿足的;買玩具時,一般情況下,他想挑多久,那就可以挑多久,要買什么樣的他是有自主權(quán)和選擇權(quán)的,他享受到我自己說了算的感覺;挑玩具的過程中,父母是在陪伴的,有時候還會有一些指導和討論。
因此,我的觀察是,玩具不是**真正想要的,但是通過買玩具這個過程可以享受到的愛與重視,是他想要的。
教會孩子珍惜也很重要,不過,如果我們對孩子提出買玩具的要求總是拒絕的話,他有什么可珍惜呢?珍惜從父母那里得到的拒絕嗎?
父母愿意不愿意給孩子買玩具,這是一回事;買了玩具后,孩子如何對待玩具,這其實是另一回事。前者如果做到了,那才有基礎(chǔ)來帶著孩子了解珍惜這個問題。
我讓**自己管理玩具。如果沒有好好管理,就要承擔一些責任。我也盡量陪他了解玩具的玩法,并爭取把玩具的作用發(fā)揮出來。還有在**買玩具的時候進行一些指導提一些建議。不過,表達對孩子重視的機會和方式很多。還有比給孩子買玩具更好很多的。事實上,我認為孩子對玩具的真正需要是很小的。就像我們大人,會需要很多張床嗎?需要很多只碗嗎?有人會說,女人就需要很多包和衣服和鞋呀。這沒錯的,但是,假如這個女人根本不懂什么是美麗,對于如何進行著裝的搭配毫無概念,那再多包和鞋和衣服,又有什么用呢?
孩子向大人討要玩具,其實只是需要重視,需要玩。
大人常常是各行各領(lǐng)域的專家。孩子其實也是。他們是玩的專家。玩是他們活著的第一責任與需要。
對**來說,玩的時候有父母參與似乎是最重要的。如果在父母參與的情況下,又能照顧他的興趣愛好,那就堪稱完美。有一次我和老貓帶著**去一個巖洞里“探險”,一年多后他仍然念念不忘。在探險過程中,**的冷靜與配合也讓我極為難忘。
讓他一個人玩也有一些很好的選擇,比如玩水,還有玩面粉,另外還有玩沙子和泥巴。我還準備讓**種花種樹玩。我記得小時候我種過一盆小蔥,感覺太美妙了。
更大一些了就讓孩子們自己找朋友玩。
父母陪孩子玩,很重要的一點是,讓孩子帶著父母重返幼年世界,而不是由父母帶著孩子進入成年世界。
孩子是這樣學會感恩的
萌萌閑著的時候,愛聽歌,她喜歡聽她爸爸手機里的《感恩的心》,而且她還學著唱,并唱得有滋有味的。雖然她不懂什么意思,而且還總是將“感恩”兩個字唱成“感安”,但她仍是很喜歡唱。一天,我糾正她說“是感恩,不是感安,感恩,就是感謝對你好的人,記住了嗎?”萌萌回答記住了。但先入為主不是那么容易改變的,也只好隨她了。
感恩,這個很大的概念,來自于人間萬物的各個角落,就象草木知春暉,萌萌這么小,她能懂得嗎?
萌萌園里規(guī)定是下午4點半接孩子,最遲也不能超過5點。但我每天晚5點半才能下班,所以就得天天請假接孩子。長此以往,我必然有些不好意思。所以,也就每天都晚走幾分。我想兩頭都不誤是不能的了。
單位離幼兒園也有一段距離,為了讓孩子能少等我?guī)追昼?,我只好一下樓就象離弦的箭一樣,在馬路上飛奔著。氣喘吁吁地跑到園里常常已是5點多了??吹秸麄€走廊里都熄了燈,只有萌萌的班級里還在亮著,整個三樓就萌萌和老師兩個人了。每天老師都為了萌萌晚下班,我相當不好意思。
昨天去接萌萌時,看見老師正給萌萌東西吃。萌萌大口的吃著,樣子很是高興。
我一面解釋著,對不起,又來晚了,一面對萌萌說:“你謝謝老師了嗎?”還沒等萌萌回答,老師搶先笑著說:“萌萌說了,她還說明天要給我?guī)Ш贸缘摹!蔽覇柮让龋骸澳忝魈齑蛩憬o老師帶什么呀?”萌萌答:“蛋黃派?!蔽覒S了她。和老師告別之后,我和萌萌離園了。
在路上,我問萌萌:“你明天為什么給老師帶好吃的呀,你不是不高興把好吃的給別人嗎?”萌萌說:“因為,老師給我好吃的,對我好唄!”“剛才老師還給我面包吃了,還給我果子吃了?!薄八裕?,我明天也要給老師好吃的?!蔽屹潛P她:“萌萌真懂事,真是個好孩子。”
回到家,家里還有早上剩下的葡萄,我給萌萌洗了幾個,放進小盆子里,讓她去一邊吃,我則在廚房里為晚餐忙得不亦樂乎。
一會又聽萌萌喊道:“媽媽,我不吃葡萄了,給爸爸留幾個,爸爸還沒回來呢。”
行,我在廚房里也高聲的和著。
晚上,愛人一進門,萌萌就甜甜地說:“媽媽,爸爸回來了,爸爸,我都想你了?!薄鞍职郑医o你留葡萄了?!?/p>
愛人聽見這些,心里自然比吃了甜葡萄還甜了。
第二天早上,我忙著給萌萌整理去幼兒園要帶的東西,萌萌從她放零食的柜里拿出兩個蛋黃派(確切點說是巧克力派)放進她的小包包里,一邊放一邊囑咐我:“媽媽,這一個給我,另一個給老師。”
萌萌說到做到,誠實守信是我很欣慰的一點。
果然,萌萌蹦蹦跳跳到幼兒園之后,一換好衣服,便將手里緊緊捏著的蛋黃派連同早上的問候:“helloteacher”,一起送給了老師,我在門外看到老師滿臉笑容,溫情的象我這個媽媽一樣,謝了謝萌萌,然后將這個小食品收下了(后來才知道,這個蛋黃派老師又給了萌萌,萌萌當然也非常高興的把它吃掉了)。萌萌喜滋滋的去里面玩了。
不用說,今天晚上去接萌萌時,萌萌一定又要說:“我今天最棒,最乖了,老師都表揚我了。”
學會讓孩子傾聽
傾聽是孩子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xiàn)。傾聽能力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運用非常廣泛,大到聽報告、欣賞音樂等,小到一句話及每個字的聽和用等,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需傾聽。傾聽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孩子知識技能的接受和掌握。那么,孩子該怎樣培養(yǎng)傾聽能力呢?下面介紹幾種方法供……
傾聽是孩子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xiàn)。
傾聽能力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運用非常廣泛,大到聽報告、欣賞音樂等,小到一句話及每個字的聽和用等,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需傾聽。傾聽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孩子知識技能的接受和掌握。那么,孩子該怎樣培養(yǎng)傾聽能力呢?下面介紹幾種方法供家長朋友參考。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
良好的傾聽習慣是發(fā)展孩子傾聽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條件。由于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孩子的表達能力增強了許多,可是有些習慣卻不好,如大人說話時常插嘴,不能認真仔細地聽等等。要發(fā)展孩子的傾聽能力,必須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傾聽禮貌和習慣,這是提高孩子聽懂語言的重要保證。應讓孩子懂得在聽故事、聽別人講話時,要尊重他人,可以自然地坐著或站著,眼睛看著說話的人,并且不隨便插嘴,安靜地聽他人把話說完。這是一種傾聽禮貌。
利用“按指令行事”法發(fā)展孩子傾聽能力”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之一,也是身心發(fā)展的一個階段,為此,可以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來發(fā)展孩子的傾聽能力。如:要求孩子聽指令做相應動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給一些任務,讓孩子完成,以鍛煉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結(jié)合培養(yǎng)注意力,讓孩子根據(jù)某種音樂或節(jié)奏等,一邊看著大人的手勢,來完成某些動作或相應的行為等。
利用聽辯錯誤法來發(fā)展幼兒的傾聽能力
常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聽說一件事時,只聽到其中的一點兒就聽不下去了,這就說明傾聽的質(zhì)量不高,聽得不仔細,不專心和不認真。因此,應有目的地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判斷語言的對錯,吸引孩子注意傾聽,并加以改正。如,“玉米棒結(jié)在地下,葡萄結(jié)在樹上”等讓孩子傾聽后,挑出毛病并糾正。
利用傳話法發(fā)展孩子傾聽能力
說可以印證孩子是否仔細傾聽,只有讓孩子把聽到的內(nèi)容說出來,我們才知道孩子的傾聽能力是否得到發(fā)展??梢宰尯⒆勇犚欢卧捇蛞粋€故事,要求孩子認真、仔細聽完后回答問題。如:小螞蟻想去哪里?汽車上坐著誰等等。
利用傳話法發(fā)展孩子傾聽能力
傳話法可訓練孩子記憶力和傾聽力,如讓爸爸每天告訴孩子一句話,再請孩子告訴媽媽,這樣就逐漸培養(yǎng)了孩子仔細傾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