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聽聲”游戲
發(fā)布時間:2021-11-24 寓教于樂的游戲 適合大班的戶外游戲 幼兒園的跳的游戲天氣炎熱,幼兒的精力又旺盛,常規(guī)活動時幼兒顯得很躁。晨間談話的時候,我在上面點名,幼兒在下面有的說話、有的玩耍,完全沒注意我的指令。我正想喝止,提醒他們安靜下來,突又想到這樣的辦法治標不治本,于是靈機一動,對著孩子說:“來,我們現在誰都不要說話,豎著耳朵聽。你仔細聽,聽到了什么聲音過一會老師請到你,你就起來告訴大家?!鳖D時,教室一片安靜,大家都在仔細的尋找更多的聲音,過了不多久,小朋友都能說出他們當場聽到的很多聲音:小鳥聲、水聲、對面馬路汽車開過的聲音……有的幼兒還會描述他聽到的聲音感覺,老師告訴幼兒,如果這些聲音象錄音機一樣把它們同時放大,在我們的生活中這些聲音就會成了噪音,耳朵就沒法清靜,長期這樣會影響我們的心理和身理健康。
接下來幾天,我變化著玩法,比如我讓幼兒閉上眼睛,然后老師用鉛筆敲敲杯子等凡是能弄出比較有趣的聲音來,再讓幼兒猜猜老師發(fā)出的聲音是什么,再進行節(jié)奏練習。
還有一種變形玩法,就是傳悄悄話,請一名幼兒出來看老師口型說什么,然后用小聲的聲音傳給他的好朋友,好朋友聽了后,按指示玩游戲,如“請你幫老師拿點名冊來?!钡取?/p>
這些“聽聲游戲”有助于孩子養(yǎng)成保持安靜、沉默的習慣。這也是誘導孩子們服從命令的好方法。小朋友們對這些游戲很有興趣,幾天下來,幼兒安靜了許多,說話聲音也輕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擴展閱讀
傾聽的奇效
本學期的課程已經結束了,我回想這一年來的教學效果,不僅孩子們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我也在孩子們身上讀懂、學會了很多。
首先,我想說的是:我學會了傾聽。過去,面對吵吵鬧鬧的孩子,以及他們沒完沒了的告狀,我總是簡單地說:“我知道了?!敝钡接幸淮?,角色互換了,我才領悟到我的不恰當,不耐心。有一節(jié)課,導入部分是猜謎,謎面部分還沒說完,一位小朋友就得意洋洋地說:“我早就知道了。”雖然他表現了自己的聰明,但他的不禮貌,不尊重別人,卻讓我心里不好受。
由此及彼,我檢討了自己,試著改變,學會傾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小朋友編故事、講故事時,我總要說:“后來呢?后來怎么樣啦?”在我的啟發(fā)下,孩子們表現的非常出色,逐步樹立了對自己語言表達能力的信心。
我想,每一個孩子都像一顆小草,每棵小草上都有露珠,在太陽底下,每顆露珠都會發(fā)光。
聽聽孩子們的心聲
經過孩子的反復閱讀,圖書區(qū)里竟有了一疊廢舊的圖書,在看孩子顯得有點無味,丟了又有點可惜。
如何來處理這些廢舊的圖書了,還是來聽聽孩子們有什么好的意見吧!于是我從圖書區(qū)里拿了一疊厚厚的廢舊圖書,對孩子說道:“你們看這是我們班圖書區(qū)上的一些廢舊圖書,我們小朋友一起來想想,如何來處理呢!我的話剛說完。
孩子們紛紛舉手。
彤彤說:“可以送給小班或者中班的小朋友看。
”“對啊,或捐給貧困地區(qū)的小朋友,他們應該沒有看過”笑笑說道。
樂樂說:“把圖書上面漂亮的圖片剪下來,可以來布置我們的區(qū)域。
佳佳連手都忘了舉急忙說道:“對對啊,把圖案剪下來,還可以來做我們的手工活動。
”一臉嚴肅的銘峰說:“可以把那些撕破的圖書掛在圖書區(qū)的墻上,提醒小朋友愛護圖書,不要把書撕壞。
”想不到孩子們有這么多富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
于是,我們遵循了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充分利用了這些圖書。
從這件事我認識到:老師不可能把事情都想得很周全,我們的想法也不一定都符合孩子的興趣,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聽聽你們的心聲。
大班傳聲筒的游戲反思
幾對好朋友用傳聲筒你說一句我說一句,有時候聽不清楚的時候,孩子們就會大聲的嚷嚷起來。大多數的時候,孩子們總是在“喂”“喂”的大聲喊著,聲音十分嘈雜,大家都聽不清楚對方說的話。我走過去問周徐澄:“你的好朋友說了些什么?”她看看我,沒說話,過來一會她說:“傳聲筒聽不清楚?”我發(fā)現他們的棉線沒有拉緊,于是我問旁邊正在玩著的王城,聽的見嗎?他說:“我能聽見聲音”。于是我拉了拉棉線,示意是你們的線沒有拉緊,周徐澄看到我的這個動作,就拉緊了棉線又玩了起來,可是她們的交流還是在“喂喂喂”的喊著。
兩個幼兒進行傳聲筒的游戲,一人把紙杯當話筒,一人把紙杯當聽筒。有的小朋友聽到從傳聲筒傳出的話語和清楚、響亮,但也有小朋友說聽不清楚聲音,正是因為棉線沒有拉緊的緣故,導致他們在大聲的喊叫這?!吨改稀返哪繕酥杏幸粭l是:具有文明的語言習慣。說話自然,聲音大小適中。在這方面,我們班的孩子還是有所欠缺。而從今天的情況中看出,小班幼兒語言能力有限,在用傳聲筒進行交流是,基本上都是沒有明確的交談主題的。
在使用傳聲筒模擬打電話過程中,事先我們可以讓幼兒熟悉打電話的流程,豐富游戲內容,比如要先撥號碼等,讓幼兒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給予一定的主題,然后自己組織談話的內容,提高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與人交流的能力。另外,在場地安排上,找一個相對安靜的地方分散游戲,便于傾聽。
口語游戲讓出游一路歡聲
春暖花開時節(jié),出游成了家長與孩子享受生活的首選方式。走出家門走進大自然,不僅可以拓寬孩子的見識,豐富孩子的經驗,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更能增進親子感情。
可是,出行難免舟車勞頓,車上的時間讓孩子覺得無趣,令家長傷透腦筋。顯然,車上不宜看書,更不宜蹦蹦跳跳做游戲。為了緩解孩子路途中出現的煩躁情緒,很多家長依靠各種電子產品幫助孩子度過長長短短的車行時光。大家都知道,行車途中使用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身體健康無益。那么,怎樣讓孩子的車行時光快樂有益,讓出游一路歡聲笑語呢?不妨來玩玩口語游戲吧。
一、詞語數字反著說隨著車行前進,路上風景一路變換,稍縱即逝,孩子對很多景色或事物過眼即忘,錯過很多感知機會。這時,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看窗外風景,說出自己所見事物的名稱,互動進行“詞語反著說”的游戲。如,看見青山,孩子說“青山”,媽媽說“山青”;看見“火車”,孩子說“火車”,媽媽說“車火”;孩子說“陽光燦爛”,媽媽說“爛燦光陽”……孩子年齡小,可以試著將簡單的兩字詞語倒著說,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反著說的詞語字數可以逐漸增加;到了大班,可以用四字詞語或者短句。順說反說也可以由媽媽、孩子輪流進行。這樣的游戲,可以促進孩子集中注意力,訓練思維能力,也可以豐富孩子的詞匯積累,感受詞語變化的趣味。
二、車牌車型巧思維車行途中,會前前后后遇見很多同行車輛,引導孩子關注車輛信息,能獲得豐富認知。
認數字。對于年齡小的孩子,關注前行車輛的車牌號,是認識數字的好辦法,且能訓練快速識記的能力。對于年齡大的孩子,也可以嘗試簡單加減法游戲,或者編含有數字的游戲,如將“1368”編成“今天的早飯,爸爸吃了1碗粥、3根油條、6個包子、8顆榛子,爸爸是個大胃王”,嘗試數字與量詞的結合,與生活經驗相結合,增進趣味性。
識省份。車牌上的省份簡稱對于孩子來說是個新事物,引導孩子感知省份簡稱,并簡單豐富對該省份的常識,拓展孩子的知識面。如遇見“滬”的車牌,讓孩子說說全家一起游上海時的趣事,增加孩子對這個地區(qū)的印象。
賞車型。路上的車輛多,車型也豐富,根據出現在自駕車周圍的車型,可以引導孩子關注車子的牌子、款式、顏色等元素,并進行描述和比喻,還可以進行前后車型的比較,豐富孩子對車型的認知。
三、說說唱唱強語感在車子狹小的空間里,說唱是最為便捷的游戲方式。媽媽可以準備一些有趣的兒歌帶著孩子一起學唱,也可以玩手指游戲,和孩子互動學習。根據車窗外景色的變化,也可以引導孩子嘗試自己編兒歌,說些句式結構相似的短句,模仿熟悉的兒歌模式進行仿編,拓展課堂上的學習。也可以照著某首簡單歌曲的旋律唱歌,仿編歌曲,在說說唱唱中讓孩子感受語言創(chuàng)作的趣味,增進孩子學習的興趣。大班孩子即將進入小學,建立良好的語感對小學學拼音尤為重要,媽媽可以讓孩子念出一首兒歌,將兒歌的每字每句拆成音節(jié)帶著孩子一起說。如“太陽當空照”。媽媽就說“t—ai、tai,y—ang、yang,太陽”,孩子也跟著說,直至完成整首兒歌。說唱的過程無需出現書本讀物,在語言互動中孩子能順利建立字詞發(fā)音的語感,為孩子進一步學習拼音做好準備。
四、交通標志保安全外出路上,交通路牌隨處可見。路牌上呈現出關于交通安全的各種知識,這些是豐富孩子交通知識的最佳載體。
識交通。車行時,帶著孩子一起看路牌當導航,解釋每塊路牌表示的意思,感受方向、路程的變化,并時刻提醒開車的家人。如看見“”標志,孩子會提醒開車的爸爸:“爸爸要注意,如果我們要直行就不可以在這條道上開哦!”如見到“”,孩子能提醒去哪里,該往哪個方向,還有多少距離需要轉向變速等,增強孩子的方向感和交通知識。
促安全。交通路牌中更多的是安全標識,讓孩子參與識標識,正確認知各種安全標識的顏色、形狀及表示的內容涵義,能樹立孩子的安全意識,也能擔任家長的安全監(jiān)督員,保障家長的出行安全。
爸爸媽媽們,車行一路,口語游戲玩起來,孩子的學習發(fā)展絲毫不耽擱,一路歡聲笑語,出游會變得更完美。
用心傾聽對話,使活動更有效
《老師,你在聽嗎?》,本書的書名就讓我們頗為震撼,是啊,我們有很多的時間和孩子相處在一起,特別是在集體活動中,你一言我一語,大家看似交流地很熱烈,但是結果呢?孩子獲得是什么?是一個“對”的答案嗎?這個“對”的答案對于孩子今后的發(fā)展來說,又有多大的意義呢?如何讓孩子獲得更多,首先我們需要洞悉兒童認識、想法、困惑,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方法就是認真傾聽孩子的對話。對話是我們互相交流認識、想法、感覺和困惑的最有力的工具。然而,我們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常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用“提問——回答”的模式控制著對話;對話僅僅是從教師指向孩子、再從孩子返回教師;教師內心給孩子的想法做上“對”或“錯”的記號;因為不理解孩子而忽視他們的想法;根據自己的計劃、進程等,使活動顯得尤為倉促等等,在這些情況下,我們也許無法很好地發(fā)現孩子是如何看待、認識世界的,更不能為孩子提供一個探索的氛圍。通過對本書的閱讀,我找到了一個是對話更為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在活動中力求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對話的學習環(huán)境,它能促使孩子參與到主動建構對世界認識的過程中。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對話的特征:在對話過程中,我們聽到最多的應該是學習者即孩子的聲音;我們通過談話活動試圖發(fā)現孩子的想法;孩子需要時間去思考問題;話題和孩子們的興趣、探索相關;對話應該用來拓寬孩子的思維。那么怎樣做才能讓這一切發(fā)生呢?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們都要為孩子提供對話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孩子與孩子、孩子與老師之間進行對話,并且認真傾聽孩子,支持孩子的探索活動,當孩子受到鼓勵和支持,他們就會發(fā)現自己的觀點是重要的,他們更會愿意在將來的對話中分享他們的想法,因為他們知道別人會傾聽自己,他們的想法對于朋友來說是重要的,孩子越多地參與到對話中,他們就得到越多的機會去運用具有真實目的的語言;在對話過程中還可適當進行記錄,充分利用對話記錄來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當孩子說的話被記錄下來,它們就不再是暫時性的了,而是變成可以被反復再現的話語了,這讓孩子的學習變得可見了,因為通過每次對話的再讀和回顧,成人會有更多的發(fā)現。讓我們一起認真傾聽、解讀孩子,使孩子們在一個快樂、自由的氛圍中不斷成長。
傾聽孩子們的聲音
某天早晨,下著雨。所以當晨間操的音樂響起來的時候,我就請小朋友在活動室內做操。做著做著,我開了個小差,結果把動作做錯了。耀耀第一個發(fā)現我把動作做錯了,他馬上大聲地說:“老師,你做錯了!”我一看,是平時調皮的耀耀,便沒有搭理他??烧l知另外幾個小朋友也接著大聲地說:“老師,你做錯了!”一時弄得我好尷尬??赊D念一想,這不是一個教育的好機會嗎。于是操做好后,我對孩子們說:“剛剛你們都說老師把動作做錯了,老師確實是做錯了,真對不起??赡銈冎览蠋煘槭裁磿鲥e嗎?”孩子們頓時七嘴八舌地猜測著原因,有的說“老師你忘記動作了”;有的說“新的操老師也不會做”……見他們討論的聲音慢慢輕下來了,我微笑著說:“因為剛才在做操的時候老師開小差了,所以把動作做錯了。你們在學本領的時候絕不能開小差啊,不然也會出錯的。老師保證以后不開小差了……你們也能做到是嗎?”“能做到!”孩子們響亮地回答。
作為老師,無論什么時候都要認真傾聽孩子們的聲音,要知錯就改,并尋找合適的教育契機,用自己的言行來教育孩子們。
傾聽孩子們的心聲
日積月累,班里的圖書角里,竟有了厚厚一疊圖書。這些廢舊圖書看之無味,棄之可惜。開始我嘗試讓孩子們通過剪剪、貼貼將廢舊圖書制作成“新圖書”,但是后來孩子們的制作興趣明顯下降。到底該怎樣處理這些廢舊圖畫書呢?我想還是聽聽孩子們的意見。在游戲活動結束之后,我捧著一疊厚厚的廢舊圖書,用很真誠的態(tài)度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你們是班級的小主人,大家來想想辦法,這些圖書該怎樣處理?”我的話剛說完,孩子們紛紛舉手。希希說:“把這些舊圖書上的漂亮圖案剪下來,用來裝飾我們的教室吧。”這是個可行的好辦法。辰說:“可以把廢舊圖書上可愛的動物剪下來做頭飾,用來表演故事和歌曲。”活躍的弼衡說:“有些廢舊圖書可以用來折飛機,還有小青蛙?!毙∑岩膊桓适救酰骸白屝∨笥牙脧U舊圖書做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做好以后講給大家聽。”晨光說:“老師的書上沒有漂亮的圖案,我們可以把廢舊書上的圖畫剪下來貼在老師的書上?!边@時,小光神情嚴肅的對大家說:“可以把有些撕破的圖書放在圖書角旁邊,提醒小朋友愛護圖書,不要把書撕壞?!薄ぁぁぁぁぁ]想到孩子們有這么多富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此后,我們便按照孩子們的想法充分利用了這批廢舊圖書。這件事讓我們再次認識到:老師不可能把什么事情都想得很周全,而且老師的想法也并不一定都符合孩子的興趣,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傾聽孩子們的智慧。
聆聽孩子們的聲音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一直對我們幼兒教師的基本要求,怎樣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呢?并不是在位置上站在和孩子相同的高度就行了,更重要的是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感受到孩子的想法,探觸孩子的世界。
在進餐前,我組織幼兒聽錄音故事。
沒過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
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竊竊私語。
稍稍維持秩序,情況有所改變,但過不了兩分鐘.他們又開始熱鬧起來了。
這時,我特別惱火,不明白為什么這么好聽的配樂故事孩子們卻不喜歡聽,不明白為什么孩子們坐在一塊兒總有說不完的話。
為了讓孩子們安靜下來聽故事,我決定教育一下幾個比較“鬧”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
我環(huán)視了一下,看見較遠的那組孩子居然手拉手說說笑笑的,我便徑直朝他們走了過去。
當我走近時,孩子們的笑臉凝固了,呈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張張惶恐、膽怯的臉.一副準備受罰的表情。
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們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開心,便什么話都沒說,在那組找了個空位子坐下來。
一坐下來.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原來我班的錄音機有點小問題,播放時聲音很輕,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聽不清楚錄音機里講的是什么,于是他們干脆自己玩起來了。
了解了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我釋然了。
向孩子道歉之后,我輕輕的放大錄音機的聲音,隨后又坐到孩子的位置,聽一聽聲音是否合適,問一問旁邊的小朋友,這樣能聽到嗎?回答是肯定的。
這一事件給了我很多啟發(fā)。
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師僅憑主觀判斷,往往會誤解孩子。
另一方面老師或許會出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還是要鼓勵孩子們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有時換一個位置,站在孩子的位置聆聽孩子的聲音或許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