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買書有學問
發(fā)布時間:2021-11-18 寶寶睡前故事有哪些 給幼兒講故事 寶寶入園買什么樣的書給寶寶讀
根據大腦和身體的發(fā)育情況,寶寶在不同的時期對圖書的要求可是非常不同的噢!如果媽媽一不小心給錯了圖書,那寶寶可能會有拒絕閱讀的行為出現,讓原本快樂的讀書時光變得不和諧起來!所以,掌握為不同時期寶寶選擇圖書的原則很重要。
不同時期書不同
1歲以前
給寶寶買布或無毒塑料制成的“撕不爛的書”,這些書容易清洗和消毒。寶寶比較喜歡簡單、清晰、色彩鮮艷的圖書。特別是有大幅圖案和簡短文字的圖書最能有效提高寶寶的語言發(fā)展水平。有簡單的韻律、動植物圖片和娃娃笑臉的圖書,最受青睞。
2歲時期
給寶寶買一些結實的卡式書。送給寶寶圖畫較多的兒歌書藉,或有著簡單情節(jié)的童話書。
3歲時期
給寶寶選擇有著豐富情節(jié)的故事書,特別是那些對簡單文字作出特別標注的圖書。給寶寶看參與動腦和動手的智力圖書。
日常規(guī)范、方位概念等啟發(fā)教導性的圖書也是應該給寶寶準備的。
不同時期的讀書方法
父母對讀書的熱愛會感染寶寶,爸爸媽媽首先要成為一個好的讀者,為寶寶樹立榜樣。3歲以前,寶寶的讀書方式基本都是親子共讀,因此父母在這里發(fā)揮的引領作用相當重要。
1歲以前
從寶寶出生起就開始給他大聲朗讀報紙、雜志、小說、詩歌或童話故事的某些片斷。媽媽讀的內容對嬰兒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媽媽的聲音以及你們一起度過的親子時光。讓寶寶盡早接觸書本,越早越好,使書籍成為寶寶生活的一部分。和寶寶依偎在一起讀書,這會使讀書變得令人愉快,也讓寶寶從小就感覺到讀書其實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2歲時期
媽媽先和寶寶一起看圖片,而不看文字。讓寶寶描述他所看到的,可以提高他的語言技能。當他學會如何傾聽時,再開始給他講故事。讓寶寶自己翻書。他可能會跳過幾頁,或倒著看書,不要擔心他不會“正確”閱讀,讓他充分享受和書在一起的樂趣。每天讀書。寶寶可能會時常出現走神的情況,但很快又會回來。在他學習坐下來聽媽媽讀書的過程中,媽媽要有耐心。當媽媽給寶寶讀書時要摟抱或依偎著他。在小籃子或小桶里裝滿書。到了讀書時間,就讓寶寶從中挑選兩三本他喜歡的書。
3歲時期
固定閱讀時間。時間定在寶寶入睡前或白天的某個時候,選一個舒適安靜的地點,在那里你們可以共同閱讀、討論一本書。記住每天都要這樣做![教師范文大全 jK251.cOM]
讓寶寶按照自已的速度提高閱讀能力。不要在他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強迫他讀書。要用有趣的方式為他打好基礎。例如:“你能告訴我那個牌子上寫的是什么嗎?”
找一些不帶文字的圖片書,讓寶寶練習看圖說話。
一起尋找學習的素材,認識文字。寶寶可以在報刊雜志、食品包裝、廣告、錢幣、購物單等上面發(fā)現學習素材。
把書當作珍貴的禮物送給寶寶。經常帶寶寶去書店或圖書館,讓寶寶自已挑選喜歡的書,并幫助他建立個人圖書館,告訴他書籍真的是好禮物??梢赃@樣對寶寶說:“我非常喜歡收到書做為禮物!書帶著我們進行偉大的探險?!?/p>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給“紙寶寶”洗澡
在學習“紙的故事”中,有一個內容是“比一比”,單玉章小朋友把涂顏色的紙弄臟了,他對旁邊的孩子說:“我把它洗干凈再涂”,可是宋長榮小朋友卻說:“不能洗,紙會爛的”……聽著孩子們的議論,我覺得既然孩子們對“洗紙”有問題爭議,我何不讓孩子自己發(fā)現答案呢。于是我就請單玉章小朋友在其他小朋友面前演示洗宣紙和卡紙,其他小朋友邊看邊談。首先猜猜,兩種紙寶寶洗澡會變成怎樣。然后再洗洗,驗證剛才猜的結果,在洗的過程中,教師以積極的語言和表情啟發(fā)孩子們討論,卡紙軟了,宣紙一濕就爛了……最后議論,畫紙能不能洗澡?為什么?你們發(fā)現兩種紙在水里的變化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孩子從吸水快慢,紙張厚薄等角度說出自己的不同發(fā)現。然后進行小結:剛才我們用比較的方法發(fā)現宣紙薄,濕得快,爛得快,卡紙厚,濕得慢,爛得慢,,所以宋長榮小朋友說的對,紙不能洗,一洗就濕,爛掉了,我們在平時的寫字畫畫中一定要愛惜紙張。在這次活動,借助丁國興等孩子的興趣,從調動他們多種感官的活入手,對孩子的問題“紙不能洗干凈再用?”做了積極應答,提供了他們充分實踐的機會,讓他們獲得了一次成功玩紙的體驗。尊重孩子,往往體現在一個微笑中,一個手勢上,一句話語里,我們要從孩子當前的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的發(fā)展,孩子在給“紙寫寶寶”洗澡的過程中,人人享有嘗試的機會,在不知不覺中促進了語言的交往能力。兒童是自主成長的主體,教師是一個支持者,我們感悟到,孩子的異想天開就是一次絕好的教育良機,我們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調節(jié)教育行為,深入研究幼兒,努力理解幼兒,耐心扶持幼兒,從孩子的現實需要開發(fā),尊重孩子的意愿,靈活組織教育活動向孩子學習,與孩子共同成長。(壽光營里單家幼兒園單愛云)
保護書寶寶
這學期我又接了一個小班,和往常一樣我給孩子們準備了很多活動角,比如:玩具角、圖書角、飼養(yǎng)角等。按我們的以往的經驗,孩子們最喜歡到玩具角和飼養(yǎng)角活動,對圖書角來說大多數剛入園的小班幼兒都不怎么感興趣,可最奇怪的是我的小班的孩子都特別喜歡看書,一到閱讀活動時間就特別高興。這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可接下來出現的問題卻讓我傷透了腦筋,嶄新的圖書不斷地被損壞,每一次活動下來我都要花很多時間去修補。盡管我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多大效果。接下來上課又需要用新的幼兒用書了,可我害怕一節(jié)課還沒上完孩子們已經把它撕壞了,怎么辦呢?我看著破舊不堪的圖書,突然心生一計,我拿出嶄新的幼兒用書告訴孩子們:“今天又要用新書了”!孩子們一聽,個個歡呼雀躍。接著我在每本圖上分別寫上孩子的名字,并且告訴他:“這本書寶寶是你的,你可要好好保護哦”!拿到新書后孩子們既興奮又小心翼翼,翻書動作也比往常輕了許多?;顒咏Y束時所有的書寶寶都完好無損,我在心里偷偷地笑,看來,對孩子們來說自己的東西才最值得珍惜。在以后的閱讀活動中孩子們都格外小心,而我也趁機向孩子們講解愛護圖書的道理。就這樣孩子們學會了如何愛惜圖書,而我也學會了如何根據孩子的特點尋找合適的教育策略。
圖書寶寶笑了
最近,我發(fā)現孩子們特別能撕紙,好好的一片紙在他們手里很快變成了碎紙片,有的小朋友甚至到了撕書的地步。
終于,有一天張新宇的媽媽來到幼兒園,拿出她的書本給我看說:“老師,你看看這孩子把書都撕成這樣了。
”我接過書一看,可不是剛發(fā)的書就被她撕的面目全非,怪不得她媽媽那么生氣,我看了也很生氣。
于是我說:“您先不要著急,等會我一定好好問問是怎么回事?”
我來到活動室,看孩子們都來了,就讓他們雖音樂做一下手指律動,我趁機把張新宇撕爛的書給它畫上兩只大大地眼睛,在眼睛下面畫上了幾顆大大的淚珠,這樣幼兒容易看到。
我把這本書掛到黑板上,這時孩子們的手指律動也做完了。
于是,我拍了拍手說:“小朋友現在把你們的小手放在膝蓋上,請?zhí)痤^來看看黑板上掛上了什么?”孩子們大聲地說:“一本書,”我又接著說:“你們再仔細看看,這是一本怎樣的書,”孩子們認真地看了看都沒有說話,我繼續(xù)引導他們說:“你們看看這本書上畫有什么?”這時文涵說:“老師,書上畫著兩只眼睛,”“眼睛下面有什么?”我接著問,“是淚珠吧!”志軒試探地說。
我說:“對了,這是一本哭了的書,”聽了我的話,孩子們用奇怪的眼神看著我。
于是,我說:“小朋友有誰能告訴老師,這本書為什么哭了?”“它想家了,它沒有朋友玩了,它想媽媽了……,”孩子們說什么的都有,我說:“你們說的都不對,現在大家來看看這本書是因為被一個小朋友撕爛了,它才哭了,因為書也是有生命的,它也知道疼,就像有的小朋友的手不小心被草劃破了會疼的哭,書也是一樣的,更何況書是讓小朋友看的,我們從書上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書是我們的好朋友,你們應該愛護它。
”我說完這些話看了看張新宇,只見她不好意思的看著我,從她的表情,我知道她認識到自己錯了。
我趁機說:“這本書是張新宇小朋友的,現在我們一起來幫她把書補好,”于是我和小朋友一起把她的書補好,我又重新給她畫兩只笑瞇瞇的眼睛。
孩子們看了都高興地說:“圖書又笑了,圖書又笑了。
”
從那以后,孩子們再也沒有撕書的了,張新宇的媽媽還告訴我,張新宇把那本書像寶貝一樣,每天都拿出來看看。
這本書也許會成為她永久的紀念。
圖書寶寶不哭了
下面是“圖書寶寶不哭了”的內容一文,給你帶來豐富精彩的內容,歡迎閱讀!
新書拿到手里的那份感覺,在幼兒園孩子們的臉上蕩漾開來,別提孩子們那份高興勁了。
可最近這段時間里,我們班上的書又撕破了不少,我為此想了很多辦法,可效果并不明顯,孩子們總是有撕書現象的發(fā)生,并且元元小朋友總把撕下的書片撕在地上。
我心想一定要想個好辦法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今天上午,我決定讓孩子們看這些被撕破的書。
讓孩子們發(fā)覺這樣做是不對的,并且讓孩子們了解看撕破的書是什么樣的感覺。
書發(fā)下去不一會兒,元元小朋友便來訴苦了:“老師這本書的小花都撕破了!我沒法看下一頁是什么了”遙遙小朋友又來說“老師這本書都破了,不能看了!”我就介此機會說:“哎呀,是誰把這好好的圖書撕成了這個樣子?聽,圖書都傷心地哭了?”孩子們都說:“不是我!”“不是我!”。
我接著說:“你們看撕破的書好不好”孩子們異口同聲說“不好”我又說:“你們把書撕破了,并且書寶寶也會偷偷從你們身邊溜走,你們也不能好好學習了”孩子們似乎意識到這是他們平時不愛護書所帶來的后果,我趁機又向幼兒進行了一次如何愛護圖書、愛護公物的教育。
并且,每當我發(fā)下書請小朋友看書時,我都要告訴孩子們看完一頁要翻過去,翻書時要輕輕的,不要撕壞圖書。
此活動開展以來,激發(fā)了孩子們保護書本的熱情欲望,幼兒園里以往的碎紙屑不見了,圖書角上掉頁、褶皺現象沒有了。
這以后,孩子們比以前愛惜圖書多了。
元元小朋友也不在把書隨便的扔紙了,讓孩子們親身體會自己的行為帶來的不良后果,這辦法有時比只講道理效果要好。
關于“圖書寶寶不哭了”的精彩內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內容!
寶寶識字要注意的三個問題
問題一:早期識字絕對需要一個必要的用途。絕對不能為了識字而識字。識字的目的是讓孩子自主的閱讀故事。如果孩子不喜歡故事,不知道聽故事,不想自己去知道更多的故事,那么早期識字就是多余的,就是拔苗助長。所以識字前,需要培養(yǎng)孩子愛故事,喜歡聽故事,想自己知道更多的故事,或者想自己知道后面的故事是什么。也就是說,孩子學會識字,是有動機的,而且有用武之地的。
很多孩子認識一大籮筐的漢字,可是從來不看書,從來不閱讀。只有在必要之時,發(fā)現自己識字,發(fā)現自己認識很多字。這樣,早期所識的漢字真正變成了一種歷史記憶,對孩子來說,與不識字相比,只是偶爾多了一些用途,僅此而已。
問題二:早期識字不能太快。學習識字太快,變成了灌輸,孩子還沒有消化,還沒有體驗到識字之后自主閱讀的樂趣,就又被灌輸了大量的東西,直至倒了胃口。很多家長貪大喜功,覺得孩子認字多自己的教育就成功了。當然,可以說是在某些方面成功了,但是離真正的成功不是一個意思。比較好的辦法是,學了一部分,反復的在生活中,在語言中領會掌握一部分。也就是說,識字的速度,應該與孩子認知與理解的速度匹配。學會一些漢字之后,就需要有同級別的閱讀刊物跟進,這樣他們才能反復領會識別的漢字的用法和意義。這才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啊。
問題三:家長要考慮到自己孩子的情況。如果自己不能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如果孩子自己沒有萌生出閱讀的欲望和探索的欲望,那么早期識字絕對是一大禍害,讓孩子在能力尚且不足之時感受到學習的艱難跋涉,從此之后就反感了學習,就害怕了學習,造成的負面作用恐怕一生都難以挽回。所以,與其去讓孩子早期識字,還不如盡早培養(yǎng)讓孩子喜歡上聽故事,喜歡上世界的萬物,他們才會有足夠的動機去面對類似的學習。
給寶寶們梳頭發(fā)所感
現在正值麥收季節(jié),許多家長早上送孩子時,急匆匆的送孩子入園,然后又急匆匆的離去,在晨檢時看到許多孩子的衣服、鞋子、手、腳臟兮兮的,有的女孩子的頭發(fā)也不梳理,亂糟糟的,心里很不好受。那么現在給孩子梳頭發(fā)的任務就落在了老師的身上,我就利用給女孩子梳頭發(fā)的時間,和孩子說說話,問一問孩子身邊發(fā)生的事情,了解孩子在幼兒園一日的感受,我覺得這樣也不錯。平時有幾個女孩子好動、喜歡與伙伴爭斗,但我給她梳頭發(fā)時,她們表現得特別乖順,孩子們滿足地享受著梳頭發(fā)給她們帶來的舒服感覺,并且不時地與我聊天或是對著我微笑,這種笑讓我心里由衷地開心起來。
事情過后,我想了想,每天我為女孩子們梳頭的時候,她們總可以同我親切地聊上一會兒,而男孩子呢,比女孩子更好動、甚至還與伙伴打架、爭吵,而每天的梳頭發(fā)環(huán)節(jié)不正是最好的與孩子交流的機會嗎?另外,梳頭發(fā)還可以促進腦部血液循環(huán),對孩子的大腦發(fā)育有一定的幫助。既然梳頭發(fā)的好處多多,那么梳頭發(fā)環(huán)節(jié)就不該有性別之分了。但是,由于班上孩子人數較多,單獨談話的機會很少。據研究表明,每天和孩子做一些親密的接觸,如撫摩孩子的頭、抱抱孩子、親親孩子等,有利于增進孩子與教師的情感,產生依戀感,使孩子更信任、更喜歡教師。
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我除了給女孩子梳頭發(fā)外,也留了一段時間為男孩子梳頭發(fā)。過了一段時間,我發(fā)現孩子們與我更親近了,以前不愿意多與教師說話的孩子也愿意和我頻繁交流。我覺得梳頭發(fā)是小事情,但在孩子的眼里卻是那么渴望得到老師的愛,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充分滿足孩子的這份心理需要。
如何培養(yǎng)寶寶解決問題的能力
父母往往誤認為孩子遇到的問題越少,才越幸福,越成功。因而難以理解孩子們?yōu)槭裁茨敲聪矚g自己解決問題,以及問題解決以后那樣的欣然與滿足,好像問題越多他們越高興。一群幾歲的孩子在院子里搭個城堡,不厭其煩地作計劃,找紙板、木片、繩子、石塊等,尋找任何可以完成他們的建筑奇想的材料。他們會忘記吃飯,不顧刮風下雨,即使蓋成以后,得不到父母的贊揚,他們也全然不顧。實際上,解決蓋城堡中遇到的困難,更讓孩子們感到滿意和興奮,而城堡蓋的好壞,卻是無關緊要的。不少父母有一個誤解,認為智商比情商更能決定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小,研究與實踐證明:社會經歷和對問題的熟悉程度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素。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比我們想象的大得多。孩子是否能成功地解決問題,更多地決定于他們的經歷而非聰明程度。言傳身教培養(yǎng)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是培養(yǎng)孩子能力的第一位權威和老師。孩子看著父母平靜地討論問題,推理、權衡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自然而然地學習與模仿。否則,如果父母失去理性,喜歡爭吵,憂郁寡歡,優(yōu)柔寡斷,面對問題一圈不振,或幻想問題會自行解決,那么能希望孩子從我們身上學到什么呢?
不少父母在單位、在工作中很能解決問題,但出于許多心理的因素,在家里便丟失了解決問題的技巧。人們對待點頭之交或者陌生人往往是彬彬有禮;而對于自己的愛人或孩子卻表現粗暴。因此,心理學家認為,當父母作為家長承擔起責任的時候,就應該為孩子樹立一個較為完美的形象。因為,對于孩子來說,你是一個擁有無限權力的人,甚至比總統(tǒng)的權力還要大。所以,心理學家認為,作為父母有6項品質應該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1.有長遠的眼光,有目標。2.有效地表達你作為家長的權威。
3.把家庭的目光和焦點永遠放在目標上。
4.考慮他人的需要。
5.鼓勵、支持進步。
6.盼望并取得成功。
教育隨筆:書寶寶哭了
每天早飯后和午飯后的時間,我都會安排孩子們看一會圖書,并且要求他們看完書后要把書寶寶送回自己的家(書架)。
昨天,我又發(fā)現幾個小朋友看完書后,沒有把書寶寶放回書架上面,只是隨手扔在書架旁邊,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了,以至于有的書寶寶都被小朋友踢到了走道的中間,有的書被踢到了桌子下面,有的被踢到了墻角,當時的場景“慘不忍睹”。
當小朋友們都看好書,上完廁所,準備要回座位的時候,我組織他們來到我的身邊,看看他們的書寶寶?!翱匆豢?,你們的書寶寶怎么了?”我說。只見小朋友們一雙雙小眼睛盯著書寶寶看。塵塵問:“書寶寶怎么在路的中間啊?”源源說:“書寶寶怎么摔跤了?”“是啊,是啊,我們的書寶寶怎么亂七八糟的?”“是誰搞的?”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
我示意他們安靜下來,我對他們說:“剛才你們上廁所的時候。我聽到了書寶寶在哭,它一邊哭一邊說,小朋友都不喜歡我,把我摔倒在地上,摔得我好痛啊,還有的小朋友把我放在路的中間,被小朋友踢來踢去,有的小朋友還從我的身上踩過去,好難受??!嗚嗚嗚…”我連忙問他們:“你們真的不喜歡書寶寶了嗎?不喜歡和書寶寶做好朋友嗎?”“不是!”“如果你們也像書寶寶一樣,被人踢來踢去,搞摔跤,拌倒在地上,你們疼不疼?”我說。小朋友一個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難為情的地下了頭。
從那以后,小朋友懂得了愛護書寶寶,每次看完書后都會輕輕地把書寶寶放回書寶寶的家,看到這一幕,讓我感到由衷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