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可以讓叛逆寶寶快樂轉型
發(fā)布時間:2021-11-02 寶寶入園 寶寶班教育筆記 寶寶睡前故事導讀:教育專家認為,很多時候,寶寶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許的事情,是為了宣泄不良情緒或不安感。鑒于此,果果再發(fā)脾氣的時候我不再責罵或體罰他。
1歲以前,兒子果果一直溫順、乖巧??梢坏?歲,他好像變了個人似的,特別叛逆、易怒,動輒大哭大鬧,令人頭疼不已。對于兒子的壞脾氣,我最開始采取的辦法跟大多數(shù)媽媽差不多:喝斥、體罰,甚至“關禁閉”??墒枪膲钠饩乖絹碓酱蟆?/p>
我翻閱了很多育兒方面的書籍,了解到果果正處于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在此期間,他的自我意識開始慢慢形成,一方面急于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意愿,一方面尚沒有足夠的自制力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專家建議,在此期間別一味壓制寶寶,要試著從寶寶的角度來看問題,耐心幫助他平穩(wěn)渡過這一時期。這樣每個“叛逆寶寶”都會變成“快樂寶寶”,而“煩惱爸媽”自然也就成了“開心爸媽”!
理解寶寶的感受
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寶寶的對立面,而是學著站在寶寶的立場用心去體會他的感受。
一天我們帶果果去游樂場玩,按計劃玩兩個小時,可到了要走的時候果果無論如何也不肯離開。他爸一拉他的手他就往地上蹲,還一邊大哭一邊掙扎。當著那么多人,我覺得特別尷尬。要在過去我早就“動武”了,可那天我竭力讓自己冷靜,彎腰抱住果果,柔聲說:“游樂場這么好玩,我們果果難得來一次。當然不舍得離開,是不是?”大概是沒想到我會幫著他說話,果果一愣,哭聲小了下來。我撫摸著果果的小腦袋,又說:“可是你看天快黑了,爸爸媽媽也很累了,下次我們再來,好不好?”果果想了想,居然真的從地上站起來,抽抽嗒嗒地跟著我們走了。
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
理解不等于不立規(guī)矩,不過在給寶寶立規(guī)矩的時候,對于那些他始終很抗拒的規(guī)定,我不再不由分說地“強制執(zhí)行”,而是找出寶寶產(chǎn)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辦法解決。
果果從前習慣開燈睡覺,人們都說兒童在燈光下入睡容易導致近視,我就要求果果關燈睡覺,誰知他很不適應,時不時地為此哭鬧。經(jīng)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果果一般都是在白天受了驚嚇或看了電視里的恐怖鏡頭后,晚上才要求開燈睡覺。想想寶寶在受了刺激的情況下一個人睡在黑暗的房間里確實害怕,我就在果果的臥室里裝了一盞小夜燈,允許他偶爾開著小夜燈睡覺。問題就這樣解決了,寶寶的情緒也比較平穩(wěn)。
給情緒找個宣泄口
教育專家認為,很多時候,寶寶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許的事情,是為了宣泄不良情緒或不安感。鑒于此,果果再發(fā)脾氣的時候我不再責罵或體罰他。
我在書房的一角鋪上彩色線毯,放上五顏六色的靠枕,又擺了幾種兒子最喜歡的玩具和圖書。只要他鬧情緒了,我就讓他到那個角落一個人靜靜地待一會兒。實踐證明,這個方法行之有效,果果每次從書房出來,情緒都會恢復平靜。
尋找寶寶的良好表現(xiàn)
表揚能間接地讓寶寶明白是非,所以我更留心果果的一些良好表現(xiàn),及時地提出表揚。
有次去奶奶家,果果從來不睡午覺,奶奶一逼,他的牛脾氣上來了,“嘩啦”一聲就把桌上的一桶積木掃到了地上。恰在這時,果果的小表妹妞妞來了,果果對妞妞關愛有加,又是拿吃的又是倒飲料,我便趁機表揚果果“懂事”。如此一來,果果反而不好意思了,不但把地上的積木收拾干凈了,還主動跑去向奶奶認了錯。
給寶寶一定的自主權
既然寶寶處于逆反期,有些事我就不再做硬性規(guī)定,而是有條件地讓果果享受民主權利。
針對果果挑食的毛病,我特意擬定了好幾套葷素搭配的食譜,先請果果“拍板”,再做給他吃;帶果果出去游玩時,他想穿那雙不透氣的新鞋,我就給他講道理,再拿出幾雙舒適透氣的鞋讓他挑選。這樣,我的目的達到了,果果也覺得自己的意愿得到了尊重,皆大歡喜。
不處處約束
寶寶就是寶寶,不能用你的標準來處處約束他,對他的行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
果果每次有了得意的畫作,都會開心地貼在墻上,弄得墻上花花綠綠的。他爸說難看,不準他貼。我認為這是寶寶的驕傲與心血,就勸老公讓兒子盡情地貼。再比如,過去帶兒子去飯店吃飯時,我總是要求他坐在那兒規(guī)規(guī)矩矩的,現(xiàn)在只要不影響別人,我會允許他在餐桌周圍盡情活動,以滿足他好動的天性。我們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少了,他的“牛脾氣”自然也就師出無名了。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如何對待叛逆的寶寶
對待處在逆反期的寶寶不能采取硬碰硬的方式,這樣只能讓他的逆反心理更加強烈。父母過分激烈的反應會給他一個錯誤的感覺,即當他說不的時候,他能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因此,他會更多地使用這種方式來吸引父母的注意。逆反是每個寶寶都會經(jīng)歷的過程,要應付逆反的寶寶,父母需要一些策略。不妨試試以下的方法:
1.來點小幽默,讓氣氛不再那么緊張嚴肅。比如你想要寶寶進澡盆洗澡,但他就是不肯去,如果你強行將他抱入澡盆,或者訓斥他一番,讓他去洗澡,那么事情肯定會變得很糟糕。這時,不妨給寶寶來點小幽默:“洗澡水倒好了,看看誰的小腿跑得快,快告訴你的小屁股,讓他坐進澡盆?!边@樣與平時不同的語言會帶給寶寶一種新鮮感,因此他會樂于接受父母的建議。
2.讓寶寶放松警惕。如果寶寶對什么事情都說不,不妨給他一些特別可笑的選擇,一直引導他不停地說“不”,這時候,他就會放松警惕,將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可笑的問題上,于是,你就可以順勢找到機會把他拽到你要他去的地方,或者讓他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
3.把任務變成有趣的游戲。寶寶都喜歡游戲,如果將任務變成游戲,相信他會比較樂于接受。比如,他總是不想去廁所,并因此總尿濕褲子,父母可以在估計他要上廁所的時候,將他扛起來:“現(xiàn)在我要扛著這把槍,讓他到廁所發(fā)射子彈了。”這樣的建議,會讓寶寶很快就忘記他的不,乖乖地跟著你走。于是上廁所的任務就變成了一種有趣的游戲,他也就不會說不了。
4.讓寶寶自覺自愿地接受任務。給寶寶準備一些圖書,或者給他編一些有趣的故事,讓他的任務變成他的一種期待?;蛘吒改缸龀鍪痉秳幼鳎歉揪筒灰笏プ?,他會因為好奇而產(chǎn)生模仿的欲望。
5.利用寶寶的逆反心理,當想要寶寶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反著說出要他完成的任務,這時候,他可能就會按照你實際的要求去做了。
6.有時候,寶寶沒有明白父母的真正意圖,他也會毫不猶豫地說不。因此,跟寶寶交代任務的時候要眼睛看著寶寶,十分嚴肅地將任務交給他,這樣他會明白你不是在跟他開玩笑,他就不會隨隨便便說不了。
7.和寶寶輪流來。因為父母也做同樣的事,并且大家都有機會去做這樣的事情,而且必須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來做,這樣他會覺得很有趣,一般都會樂于接受父母的建議。
8.冷落寶寶。如果寶寶不聽從父母的建議,不要理睬他,撤銷父母對他的注意,讓他覺得很無趣,過一段時間他會明白這樣不是吸引父母注意的好方式,于是他會嘗試改變。
9.2歲左右的寶寶一般都喜歡自己來,因此,當寶寶說不的時候,父母可以想辦法鼓勵他利用這個機會來顯示自己的能耐,他就會樂于自己來了。
10.如果家里有小弟弟小妹妹,鼓勵寶寶當小弟弟小妹妹的好榜樣,他會嘗試擔當這個角色。當媽媽說:“你能演示給小弟弟看,自己怎么吃飯嗎?”寶寶一定樂于為指導小弟弟自己吃飯做出示范。
11.當想要寶寶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最好給他兩個選擇,一個是你要他做的事情,另一個就是他不喜歡做的事情,通常寶寶都會選擇你要他做的那件事情。
如何對付兩歲的叛逆寶寶?
導讀:研究顯示,2歲左右是寶寶人生里的第一個叛逆期。當聽到自己的“小尾巴”對自己說“不”的時候,我們的媽媽不要有受傷或者失敗的想法。
1歲以前寶寶一般都非常溫順、乖巧??梢坏?歲,寶寶好像變了個人似的,特別叛逆、易怒,動輒大哭大鬧,令人頭疼不已。2歲是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在此期間,他的自我意識開始慢慢形成,一方面急于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意愿,一方面尚沒有足夠的自制力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專家建議,在此期間別一味壓制寶寶,要試著從寶寶的角度來看問題,耐心幫助他平穩(wěn)渡過這一時期。這樣每個“叛逆寶寶”都會變成“快樂寶寶”,而“煩惱爸媽”自然也就成了“開心爸媽”!
研究顯示,2歲左右是寶寶人生里的第一個叛逆期。當聽到自己的“小尾巴”對自己說“不”的時候,我們的媽媽不要有受傷或者失敗的想法。孩子的否定行為表明孩子開始產(chǎn)生自主意識,試圖了解周圍的環(huán)境,建立自己的好惡觀念,表達個人的需求,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表現(xiàn)為孩子對媽媽的話說“不”。雖然孩子有“自我主張”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如果媽媽處理不好,也會對孩子的成長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
一、寶寶產(chǎn)生叛逆心理的原因
兩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學習思考問題,開始形成自己處世的觀點,并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這時,身體和動作的發(fā)育使他們可以通過動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雖然,獨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步,但父母不要忘記,兩歲左右的孩子還太小,不知道行為的后果,不能預見可能發(fā)生的危險。因此,除了保護好孩子的安全外,父母還應教他們學習考慮他人的感受,重要的事情一定得和父母商量。
二、怎樣的叛逆表現(xiàn)是“正?!钡?/p>
在孩子獨立的過程中,你會遇到以下種種事情:
1、拒絕父母的要求;
2、和父母唱反調(diào);
3、不理睬父母;
4、不要父母摟抱,不和父母親熱;
5、不呆在父母身邊,從父母身邊跑開。
從孩子一歲開始,這些事情就時有發(fā)生,在兩歲左右更加頻繁和激烈。這是因為他們的語言功能沒有發(fā)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執(zhí)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詞匯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所以,在父母會感覺,孩子是和故意他們對著干。
周圍環(huán)境的變換也會讓孩子緊張,反抗心理加重。比如,當孩子生病時,通常他們的情緒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對著干,這時父母應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時候不妨多寬容他們一些。
2、保護孩子的安全
孩子的危險意識不強,因此,他們會做出一些可能會產(chǎn)生危險后果的行為,發(fā)現(xiàn)后,父母應立即制止,然后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溝通,讓他了解自己行為的后果。比如說,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興,但可能被車子撞倒。你要告訴他:“媽媽不能讓你在大街上跑,因為這里車子很多,如果被車子撞到,會受傷,非常疼?!?/p>
3、讓孩子學會與人合作
舉例告訴孩子,詢問與命令產(chǎn)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書拿給我,好嗎?”和“把書拿給我!”。還有,告訴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點,你可以說“輕輕地拿起那個杯子”,不要說“不要把杯子打壞!”
4、父母的要求應合理
對小孩子來說,讓他跟小朋友交換玩具比讓他無償?shù)匕炎约旱耐婢呓o小朋友更容易。讓孩子用語言表達要求,但不能縱容他的不良習慣。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鬧地要蛋糕,不要因為周圍人的目光讓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帶出來,用平靜的語言告訴他:“因為你的表現(xiàn)很差,所以媽媽不能給你買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應該對媽媽說。”慢慢地孩子就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5、做好孩子的榜樣
父母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要讓抵觸情緒控制自己,特別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確實毫無原因地產(chǎn)生抵抗行為,不要因為覺得煩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這樣做對孩子、對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選擇。
四、叛逆期出現(xiàn)問題后怎么辦
比如易怒、情緒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現(xiàn)的一種狀態(tài),但孩子如果長時間處于這種狀態(tài)就屬于不正常的現(xiàn)象了。因此,當發(fā)現(xiàn)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的確發(fā)生問題時,最好的方法是及時尋求醫(yī)生和專業(yè)人士的幫助,千萬不能聽之任之。
1理解寶寶的感受。
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寶寶的對立面,而是學著站在寶寶的立場用心去體會他的感受。
2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
理解不等于不立規(guī)矩,不過在給寶寶立規(guī)矩的時候,對于那些他始終很抗拒的規(guī)定,我不再不由分說地“強制執(zhí)行”,而是找出寶寶產(chǎn)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辦法解決。
3給情緒找個宣泄口。
教育專家認為,很多時候,寶寶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許的事情,是為了宣泄不良情緒或不安感。鑒于此,果果再發(fā)脾氣的時候我不再責罵或體罰他。
4尋找寶寶的良好表現(xiàn)。
表揚能間接地讓寶寶明白是非,所以我更留心果果的一些良好表現(xiàn),及時地提出表揚。
5給寶寶一定的自主權。
既然寶寶處于逆反期,有些事我就不再做硬性規(guī)定,而是有條件地讓果果享受民主權利。
6不處處約束。
寶寶就是寶寶,不能用你的標準來處處約束他,對他的行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
五3種方法緩解叛逆期的親子沖突
一、多項選擇法
在親子間發(fā)生對抗沖突的時候,你不必急于將自己的意見堅決執(zhí)行。我們可以試試這樣的方式:“寶寶,必須睡覺了,因為明天我們還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你現(xiàn)在還不想睡覺,可以選擇再聽一個故事或者玩十分鐘,你選擇哪一個?”這種多項選擇法在與寶寶打交道的過程中十分有效,很多寶寶即使兩個方案都不是他原來想要的,但是他喜歡自己拿主意、做決定的感覺,所以能接受,并且因為方案是自己選擇的,所以執(zhí)行起來十分利落。你不妨一試。
二、約法三章法
寶寶生來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這種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時間及對某些事情的處理方式——要共同商定,否則一個外在的規(guī)則會被寶寶視作異己加以排斥。一旦他參與了制定,他便會覺得這些規(guī)則很神圣,會努力遵守。你也要認真對待你寶寶的約定,在發(fā)生沖突的時候,你可以提醒他遵守約定。
三、角色扮演法
輕松的親子游戲能讓寶寶明白應該做什么。你可以裝成一個做事拖沓又極不聽話的孩子,讓寶寶扮演媽媽的角色,看看他是如何來對待你的。有的寶寶會用你常用的方式對你,也有的寶寶會用他心目中期望的你對待他的方式對待你,你需要細心觀察。通過角色扮演,親子之間的對抗自會消彌不少哦!
如何讓寶寶快樂穿衣詳解
導讀:幫寶寶穿、脫衣服這樣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傾入了媽媽多少的愛。
1、給寶寶準備一個“問題堆”
如果小不點兒不肯穿衣服,可以用“問題堆”的游戲來幫助寶寶挖掘穿衣的樂趣。比如“看看你的衣服,袖子像什么呀……山洞!你的衣服是什么顏色的呀……紅色!像寶寶昨天吃的紅蘋果對不對?看看我們家,還有什么東西跟寶寶衣服的顏色一樣呀?”有這些“問題堆”牽制寶寶,相信在煩惱還沒開始時衣服也就穿好了。
2、給寶寶的衣服起個怪名字
給寶寶穿衣服的時候,最好協(xié)助他給每件衣服起一個外號,這個外號越可笑越好。這樣,每次寶寶穿衣服的時候,注意力就會被這些奇奇怪怪的外號所吸引,也就不會鬧騰了。比如,寶寶衣服上有個一捏就嘎吱嘎吱響的小玩意兒,那就叫這件衣服“嘎吱嘎吱”好了。
3、給寶寶準備一面魔幻“穿衣鏡”
在一張白紙或紙板上畫一個代表寶寶的小人,這個小人就是寶寶的魔幻“穿衣鏡”。如果寶寶學會了將小胳膊伸進袖子里,就讓他給小人的袖子上涂上喜歡的顏色;如果寶寶學會了拉拉鏈,就給小人的拉鏈涂上顏色等。將小人掛在醒目的位置,讓這面魔幻“穿衣鏡”及時映射出寶寶的成績。當寶寶明白自己取得了哪些進步,就會感到自豪,并對下一步學習穿衣產(chǎn)生更濃厚的興趣。……寶寶穿衣,就這么簡單。
4、假想一個“火警”游戲
如果寶寶不肯穿衣服,媽媽可以假裝拉響“警鈴”讓他扮演消防隊員,趕快穿上“消防服”去“火警”現(xiàn)場救火。寶寶會對這種假想的情景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于是,穿衣不再僅僅是穿衣,而是變成了一場有趣的游戲。
5、縮小寶寶可選擇的范圍
如果寶寶總是挑衣服,媽媽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和他商量好第二天穿什么樣的衣服,并且拿出來放好。這樣在第二天早晨寶寶就不會提出要穿其他衣服的要求了。
6、給寶寶樹立一個“假想敵”
要讓穿衣服慢吞吞的寶寶加快速度,媽媽可以假裝說有個和他一樣大的寶寶也正在穿衣服,然后讓他們比一比,看看他們倆誰先穿好衣服。媽媽一邊幫寶寶穿衣,一邊描述寶寶的“假想敵”穿衣的進度,督促寶寶加快速度,讓寶寶和他的“假想敵”進行一場激烈的比賽。當然,最后寶寶肯定會百分之百贏得這場比賽。
7、讓寶寶和鬧鐘來一場混戰(zhàn)
故意問問寶寶要花多少時間才能穿好衣服,然后為他掐表計時。第二天早上,跟寶寶商量好和鬧鐘來一場戰(zhàn)斗,看看寶寶能不能超過鬧鐘。把寶寶每天穿衣服的時間記錄下來,在一張大白紙上畫下和鬧鐘戰(zhàn)斗取得的戰(zhàn)績。相信那條不斷超過鬧鐘的曲線,一定會帶給寶寶足夠的滿足感與自豪感。
8、給寶寶預備一些精彩紛呈的小“誘餌”
準備一個小紙箱,在紙箱的一面剪一個洞,在洞口貼上毛巾或者其他防止寶寶小手被不規(guī)則洞口拉傷的保護物。讓寶寶每天給紙箱里塞進一樣東西,如一個可愛的小玩具,一張小貼紙,一幅標示寶寶進步的畫,或僅僅是一張小紙條。小紙條上寫著獎勵給寶寶做最喜歡事情的時間(如看10分鐘他喜愛的動畫片)等。每次寶寶順利穿好衣服,就給他一個將小手伸進紙箱里掏取獎勵物的機會。
9、準備一根鞭策寶寶進步的“小馬鞭”
如果寶寶本來能夠快速地穿好衣服,但就是不愿意,故意磨磨蹭蹭,媽媽可以對他講清后果,告訴他如果5分鐘內(nèi)還沒有穿好衣服,那么每超過1分鐘,晚上就得提前1分鐘上床睡覺或少看1分鐘電視。一旦制定了這樣的規(guī)則,媽媽就要堅決遵守,讓這種規(guī)則成為鞭策寶寶好好穿衣的“小馬鞭”。
幫寶寶穿、脫衣服這樣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傾入了媽媽多少的愛。
如何讓寶寶學會用廁
導讀:如何讓寶寶學會上廁所,常是媽媽感到煩惱的事。專家提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jié)奏和規(guī)律,關鍵在于采用適合他的方法。
如何讓寶寶學會上廁所,常是媽媽感到煩惱的事。專家提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jié)奏和規(guī)律,關鍵在于采用適合他的方法。
不必過早強求學用廁
情景:嶙嶙從3個月起開始不用紙尿褲,媽媽總把她背在背上,并能很準確地觀察出女兒的“動向”。雖然每天可能會緊急備戰(zhàn)20來次,但是卻讓嶙嶙10個月就已經(jīng)可以定時坐在尿盆上大小便了。到了1歲半,嶙嶙基本上能解決便便問題。
專家提示:媽媽在嶙嶙上廁所的訓練上開始的比較早。由于媽媽能仔細觀察孩子的表現(xiàn)并能準確處理,使嶙嶙掌握了使用便盆的技能。其實嶙嶙此時還不具備自我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孩子有這方面的意識最早也要到18個月,有些孩子甚至要到3歲或更晚。因為這需要孩子把肚子脹的感覺和上廁所的行為聯(lián)系到一起,并告訴自己想大小便就要上廁所。這不是提早訓練就能解決的,所以媽媽們一定不要強求孩子。
引導孩子用廁主動性
情景:樂樂23個月就開始對廁所產(chǎn)生興趣,尤其是對沖馬桶這個環(huán)節(jié)。去別人家做客時,他總是喜歡到衛(wèi)生間按一下放水龍頭。平時有尿意時,他就會站在那里一動不動,這時媽媽會把他抱進廁所。漸漸地,樂樂不再尿褲子了……
專家提示:雖然對23個月的孩子來說,養(yǎng)成上廁所的習慣還比較早。但是樂樂媽媽與孩子的關系處理得很好,能時刻觀察孩子的表現(xiàn),及時領他進廁所,并且讓他享受沖馬桶的樂趣。樂樂用廁習慣的養(yǎng)成,更多的不是由于父母的主觀要求,而是借助孩子自己的主動性。
讓孩子逐漸擺脫習慣
情景:3歲的魯魯上幼兒園前3個月,還在穿紙尿褲。媽媽為此很不安,便給他買了個漂亮的紅便盆,開始訓練魯魯。之后,魯魯在家能夠較好地用便盆大小便,可是外出時,魯魯就不愿意用那里的衛(wèi)生間,只有當他的小便盆放在廁所時,魯魯才愿意拉臭臭,還是讓媽媽感到苦惱。
專家提示:一般來說,幼兒園不會硬性要求孩子不能穿紙尿褲,因為這違背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表”的規(guī)律。魯魯在外不肯用廁,主要是他不能獲得在家用廁的感覺。很有可能是對那些空間比較大的洗手間產(chǎn)生某種恐懼,如粗粗的管道和大大的沖水聲音。所以媽媽可以與幼兒老師溝通,嘗試讓魯魯把自己的便盆帶到幼兒園,然后再幫助他適應幼兒園的環(huán)境,逐漸擺脫自己的便盆。
允許孩子偶爾尿褲子
情景:4歲多的君君早在一年前就能獨自上廁所了。但是每兩個月總會有一次尿褲子。每當這時,她就會對媽媽說:“不怪我呀,這是屁屁沒有跟我說!”媽媽對此很不理解,這是孩子玩得太瘋造成的,還是孩子故意的呢?
專家提示:君君的這種反復和她受到的壓力有關。那些注意力容易集中在某一件事上的孩子很容易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因為他們瞬間的注意力還有待提高。通常情況下,孩子事先知道有便意,但是信息傳遞到大腦常會慢半拍,出現(xiàn)尿褲子也就很正常了。所以當孩子聚精會神地在玩時,父母不妨適時提醒她:“君君,是否該上廁所了?”
尿床后別埋怨和責怪
情景:5歲的麗麗常讓媽媽感到煩惱,白天她什么事都沒有,一切正常。可就是到了晚上,隔三差五就要尿床。
專家提示:確有不少孩子到5歲還在尿床,他們并沒有患任何疾病。可能是他睡得太沉,即使憋尿了也意識不到。麗麗父母每天晚上可以在孩子臨睡前提醒她上一次廁所,或者成人準備關燈就寢時再叫她去小便一次。重要的是,當孩子尿床后,父母不要埋怨和訓斥,不然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焦慮和暗示,反而造成不良后果。
如何讓寶寶敢做敢當?
導讀:孩子做了錯事,由家長替孩子認錯、向別人道歉,其用心是出于疼愛孩子。然而,這種“疼愛”不是真正的疼愛,它在客觀上是在袒護孩子的過錯,孩子既不能從中獲得應有的教訓,也不能樹立起對自己言行的責任感。從而也不可能謹慎自己的言行,很可能還會重犯過去的錯誤。
孩子做了對人沒禮貌或損害別人利益的事,要不要孩子向別人賠禮道歉?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懂什么,非要道歉不可的話,由家長替孩子道歉就行了。這種處理方式是錯誤的——
日本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學者高橋敷先生,在他《丑陋的日本人》一書中,曾詳細記述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當年,高橋敷先生在秘魯一所大學任客座教授,曾與一對來自美國的教授夫婦比鄰而居。有一天,這對夫婦的小兒子不小心將足球踢到了高橋先生的家門上,一塊花色玻璃被打碎了。
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情,高橋先生和他的夫人按照東方人的思維習慣,估計那對美國夫婦會很快登門賠禮道歉。然而,他們想錯了。
那對美國教授在兒子闖禍之后,根本就沒有出現(xiàn)。
第二天一大早,是那個孩子自己,在出租車司機的幫助下,送來了—塊玻璃。小家伙彬彬有禮地說:“叔叔,對不起。昨天我不留神打碎了您家的玻璃,因為商店已經(jīng)關門了,所以沒能及時賠償。今天商店一開門,我就去買了這塊玻璃。請您收下它,也希望您能原諒我的過失。這種事情再也不會發(fā)生了,請您相信我?!?/p>
理所當然地,高橋夫婦不僅原諒,而且喜歡上了這個通情達理的孩子,他們款待孩子吃了早飯,還送他一袋日本糖果。
事情本來可以劃上“句號”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當孩子拿著那袋糖果回家之后,那對美國教授卻出面了。他們將那袋還沒有開封的糖果還給了高橋夫婦,并且解釋了不能接受的理由:一個孩子在闖了禍的時候,不應該得到獎勵。
在他們看來,這個小“男子漢”應當學會對自己的行為后果負擔起他能負的責任了,這孩子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為了賠償這塊玻璃,他幾乎花掉了自己存折上所有的零花錢。但是,他決不會因此得到家長一分錢的“財政補貼”,如果錢不夠的話,父母可以考慮借錢給他,但他必須有自己的還款計劃。比如,早晨為附近的鄰居送牛奶、取報紙,周末為別人修剪草坪,節(jié)約自己每周的零花錢,等等。之所以這樣做,是讓他為自己的過失付出代價。只有付出這種代價之后,他才能接受這個寶貴的人生教訓。
孩子做了錯事,由家長替孩子認錯、向別人道歉,其用心是出于疼愛孩子。然而,這種“疼愛”不是真正的疼愛,它在客觀上是在袒護孩子的過錯,孩子既不能從中獲得應有的教訓,也不能樹立起對自己言行的責任感。從而也不可能謹慎自己的言行,很可能還會重犯過去的錯誤。
孩子小時候,一般還不會做出太“出格”的事,但由于家長總是出面認錯,代孩子“受過”,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有家長給他“兜著”,很容易放任自己的言行,逐步變得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到那時候,家長可就后悔莫及了。
中國有句古話:“好漢做事好漢當。”孩子做了損害別人利益的事,讓他自己向人家道歉,賠償損失,這不僅是為了取得別人的原諒,更重要的是使他從小就對自己的言行切實負起責任來,這對增強孩子的自律精神、謹慎言行,以便將來獨立地全面承擔人生的責任和義務,順利地進入社會生活,是非常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