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孩子的情緒波動
發(fā)布時間:2021-10-04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導讀:孩子變得脾氣暴躁,情緒波動劇烈,不聽話不懂事,惹是生非,給家長帶來不少麻煩。作為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情緒波動。
本來很乖巧的寶寶,也許突然某個時刻就會如同脫韁的野馬,在情緒的波峰與低谷間起伏不定,把爸媽搞得莫名其妙、無法招架。那爸媽究竟該怎樣才能馴服這匹桀驁的“小野馬”呢?
寶寶情緒波動期的表現(xiàn)
當寶寶處在情緒波動期時,他的表現(xiàn)會跟平時大相徑庭,主要表現(xiàn)為:
*情緒不穩(wěn)定,常常喜怒無常,讓爸媽捉摸不定。
*一點點小事就可能引發(fā)他的火爆脾氣,并且難以控制,看起來像是在無理取鬧。
*故意和爸媽作對,爸媽不讓做的事情,他偏要做,爸媽不讓說的話,他偏要說。
*在玩耍的時候過于興奮,興奮到難以控制自己的程度。不管爸媽如何安撫他,他都無法安靜,直到把自己折騰得筋疲力盡。
*爸媽無法清楚他究竟要干什么,甚至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這使他看起來像一艘迷失了方向的船只,盲目、沖動而又無助。
判斷寶寶情緒偏向的簡易方法
寶寶外表給人的感覺天性就會有所差異。因此,情緒本質較為正向的寶寶,看起來成天笑瞇瞇的,似乎心情總是好得不得了。那些情緒本質較為負向的寶寶,則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擺著一副“小臭臉”,看起來一副酷酷的小模樣。不過,寶寶臉上的表情有時候并不代表他當下的情緒感受,爸媽必須有針對性地去應對寶寶的情緒,促進寶寶情緒的發(fā)展。
要了解寶寶的情緒偏向,可以借助以下的簡易測試:
1、給寶寶換尿布或是穿衣服的時候,他常常會有愉快的表情嗎?
2、給寶寶洗澡或洗頭時,他表現(xiàn)出很享受的樣子嗎?
3、寶寶睡覺時,臉上常常洋溢著快樂的表情,醒來后也表現(xiàn)得很愉快嗎?
4、寶寶吃東西時常常表現(xiàn)出一副很開心的小模樣嗎?
5、寶寶自己一個人玩或者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時顯得很開心嗎?
6、見到陌生人時,寶寶顯得很友善嗎?
7、從幼兒園回來或者出去玩回來,談起當天發(fā)生的有趣事情,寶寶常常一副興高采烈的模樣嗎?
8、當小朋友或者別人請求幫助時,寶寶總是很樂意去做嗎?
根據(jù)寶寶的情況真實地回答上述問題,如果大多數(shù)回答“是”,說明寶寶的情緒本質偏向于正性,相反,說明寶寶的情緒本質偏向于負性。
無論情緒偏向為正性還是負性,爸媽都要在滿足寶寶生理需求的基礎上,多觀察寶寶,多和寶寶交流,以更準確地了解他的真實情緒。不管處在什么樣的狀況下,爸媽本身都要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情緒,帶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并經(jīng)常用各種表達情緒的表情來逗引寶寶,幫助他認識情緒和恰當?shù)乇磉_情緒。
當寶寶情緒偏向為負性時,爸媽尤其不要被寶寶酷酷的外表所蒙蔽,輕易地斷定他情緒“惡劣”,而要更加細心地觀察寶寶,確認他真實的情緒,并根據(jù)他的情況給予更多的關注,幫助他學會以恰當?shù)姆绞奖磉_自己的真實情緒。
應對情緒波動期的策略
1、冷靜應對
當成人處在生理低谷期的時候,尚且會莫名其妙地大發(fā)脾氣,或者變得異常憂郁,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何況年幼的寶寶呢?他也有情緒低谷期,加上本來自控能力就比較差,因此,他的這種反應就會更加強烈些。爸媽一定要冷靜而寬容地面對這匹“狂野的小馬”,尤其不要硬碰硬地跟寶寶對抗。硬碰硬地對抗最終只會兩敗俱傷,讓雙方都進入令人難堪的尷尬境地。
2、以毒攻毒
當寶寶無端地哭鬧,怎么哄都無法生效的時候,爸媽不妨一反常態(tài),也跟著大聲地“哭”起來。爸媽的“哭”聲會讓寶寶覺得十分好奇,他的注意力立刻就會轉移到爸媽非正常狀態(tài)的表現(xiàn)上來。一旦寶寶的注意力被吸引過來,爸媽就可以互相配合,通過表演把正確的表達情緒的方式展示出來??戳税謰尩谋硌?,寶寶就會很自然地將爸媽的做法內化成他自己的行為方式,并且在以后處理同類事情的時候,他也就明白該以什么樣的方式來應對了。
3、以柔克鋼
當寶寶處于情緒波動期無法自控的時候,爸媽可以緊緊地將他抱在懷里,一邊輕輕地搖晃寶寶,一邊幫助他表達自己的惡劣情緒:“你很生氣,你很想咬人、打人,不過這樣會把人咬傷,把人打痛的?!比绻麑殞毜那榫w波動太大,爸媽也可以只是將他緊緊地抱在懷里,溫柔地搖晃他,這種搖晃的動作可以很快就幫助他冷靜下來。
4、冷靜處理
有的時候,寶寶就是想要發(fā)泄一下,發(fā)泄完,他可能就莫名其妙地好轉了。如果任何安撫的招術都不管用,那就冷處理,讓他發(fā)泄一通,等待他自己冷靜下來。
5、防患于未然
寶寶進入情緒波動期總是會有某些誘因,如果能去除這些誘因,就可以防患于未然,讓寶寶的壞情緒提前被化解。爸媽可以嘗試以下的策略:
*平時注意觀察寶寶,把握他的習慣性傾向,并根據(jù)他的特點給他安排作息時間,幫助他建立相對穩(wěn)定而有秩序的生活程序,這會幫助他了解下一步的行為趨向,有助于他穩(wěn)定情緒。
*和寶寶交流時,爸媽要注意自身的態(tài)度,盡量溫和地對待寶寶,少使用那些可能導致沖突的語言,以免導致寶寶逆反,挑起他的對抗情緒。比如,爸媽想要寶寶去洗手,最好不要命令式喝斥他:“快洗手去,馬上吃飯了!”而可以換一種他更樂于接受的方式,比如以輕松幽默的口氣對他說:“好吃的準備好了,洗手去嘍!再不洗手只能吃空氣了哦!”
*當爸媽試圖讓寶寶去做什么事情的時候,最好給他一個心理準備的時間。比如提前告訴他,再過5分鐘,我們就要收拾好玩具吃飯了。這樣處理,他的心理上就會比較容易接受爸媽的要求,不至于因為不適應而跟爸媽對抗。
*順著寶寶的意思拐個彎進行疏導,給他一個緩沖的機會,他就會更加樂于去接受爸媽的建議。比如,你想要他現(xiàn)在去洗澡,可是他正玩玩具玩得來勁,如果爸媽硬來,他自然聽不進去你想要他去洗澡的建議,甚至可能會引發(fā)一場持久的對抗戰(zhàn)。如果爸媽順著他來捋一下:“你的小車真好玩?連我都想玩了。你的小車能干很多他可以帶著小鴨子旅行吧?現(xiàn)在小鴨子想洗澡了,讓你的小車把它運過去洗澡吧?!盵群學網(wǎng) wwW.qx54.coM]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小編推薦
留心關注寶寶情緒自虐
導讀:凡是虐待自己情緒的寶寶,都容易出現(xiàn)既依賴他人、又不容易接納他人勸慰和幫助的傾向,同時還不善于自我調整情緒,結果就剩下純粹的鬧騰,長久下去,將不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個性。
自從女兒璐璐出生以來,如今已經(jīng)過去了7個多月,關女士和丈夫從來都沒有睡過一個完整的覺。不知什么原因,寶寶總是沒完沒了地哭,其實,她的身體并沒有什么疾病。在長期疲勞的狀態(tài)下,夫妻倆即使在雙休日也休息不過來,因為白天照顧女兒同樣身心疲憊。最近,關女士又發(fā)現(xiàn)了新問題,那就是女兒的脾氣似乎變得特別急躁,一旦要吃要喝要睡,就突然大哭,就算你把飲食放在她嘴邊,她還要哭上很長時間才能安靜下來,有時吃完喝完還要哭一陣子??瓷先?,寶寶仿佛對自己的痛苦體驗有著很強的記憶,反應很強烈,而媽媽的情緒也時常跟著寶寶變得糟糕。
虐待情緒等于虐待大腦
例1:7個月的璐璐并無身體不適,但是她的哭不分晝夜,家長很難安慰,除非自己哭得累了、困了,才會停止,不像有的寶寶,能自己躺在小床上安靜地玩一會兒。
例2:家里來了一個小伙伴,從小伙伴一進門開始,2歲的棟棟就不停地哭,小伙伴走到哪兒,他就跟著在哪兒哭,本來咳嗽就沒好,現(xiàn)在他一哭,反而咳嗽得更厲害了。
例3:21個月的飛飛是個很愛發(fā)脾氣的寶寶,他一發(fā)脾氣就用手抓臉,臉被抓得痕跡斑斑,媽媽很是心疼,雖然想了很多辦法,但是總也不見效。
例4:剛上幼兒園的小寶寶都要哭一陣子,但是嬌嬌比別人哭得聲音更大、時間更長、更厲害,老師怎么勸她,她都得不到安撫,坐在小椅子上使勁地哭,一個月還沒有適應,老師擔心她嗓子哭壞了,就勸她退園了。
除了具有一些自我保護的本能以外,小寶寶一般都還沒有自覺、主動保護自己的意識和能力。因此,一旦遇到不順心的情景,有的寶寶就過度反應,強烈地發(fā)泄消極情緒。
凡是虐待自己情緒的寶寶,都容易出現(xiàn)既依賴他人、又不容易接納他人勸慰和幫助的傾向,同時還不善于自我調整情緒,結果就剩下純粹的鬧騰,長久下去,將不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個性??茖W家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在寶寶出生之后,前3年的情緒會影響大腦的變化,凡是善待自己情緒的寶寶,其腦厭質顳葉扁桃核區(qū)能夠釋放抑制不良情緒產(chǎn)生的生化物質,例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氫化可的松等,而虐待自己情緒的寶寶,這種大腦功能則要弱一些,長大以后更有可能產(chǎn)生心理和情感問題。
善待情緒等于善待身心
情緒是寶寶最早發(fā)展的心理活動,一般來說,父母都特別關注寶寶的早期智能開發(fā),但是對寶寶的早期情緒問題,或者不重視,或者不知所措。要知道,人類發(fā)育成熟的情緒有3種狀態(tài):心境、激情和應激,而正向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
心境是一種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緒狀態(tài),好的心境對工作、學習、生活及生理健康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使人精神振奮、提高效率,而壞心境則恰恰相反。
激情是爆發(fā)強烈但持續(xù)時間短暫的狀態(tài),伴有明顯的肢體反應,例如哭鬧、紅臉、瞪眼、跺腳、喘氣、拍打等,激情會激起一種動力,但容易過分沖動。
應激是對出乎意料的情境做出的判斷和反應,適度應激有益于加強內臟、肌肉、骨骼系統(tǒng)的生理活動,促進人體釋放能量,但過度應激則會使人過多消耗能量,甚至引起疾病。
由此可見,積極的情緒體驗就如同沐浴溫暖的陽光,總是把自己的心態(tài)調整得舒舒服服;消極的情緒體驗卻如同陰霾籠罩,總是想不開,自己跟自己都過不去,相當于虐待自己。學會善待自己的情緒,才有利于身心健康。
對于剛剛出生的寶寶來說,他們雖然具有一些先天特征和差異,但是在情緒培養(yǎng)上的方法還是有很多相通之處,只有良好的養(yǎng)育方式和有意識的早期訓練,才能提高寶寶善待自己情緒的能力。
幫助寶寶善待情緒的4項策略
1.根據(jù)新生兒的狀態(tài)培養(yǎng)情緒
新生兒一般會出現(xiàn)6種狀態(tài)交替:安靜覺醒狀態(tài)、活動覺醒狀態(tài)、安靜睡眠狀態(tài)(深睡)、活動睡眠狀態(tài)(淺睡)、瞌睡狀態(tài)(半睡半醒)和哭的狀態(tài)。
安靜覺醒狀態(tài)的新生兒會安靜地在小床里呆一會兒,喜歡觀察天花板、床上的氣球和媽媽的表情,這時候媽媽可以逗逗他,但不要急著把寶寶抱起來,以免打擾寶寶的安靜狀態(tài),寶寶自己與周圍環(huán)境的良性互動體驗,有益于培養(yǎng)其情緒自慰能力。
當新生兒想吃奶或想入睡時,便進入活動覺醒狀態(tài),他隨時可能激動煩躁,這時媽媽不要立即把奶嘴送到寶寶嘴邊,而是拿著奶瓶在寶寶眼前晃一晃、逗一逗,如果寶寶吃母乳,媽媽可以抱起寶寶拍幾下、走兩步,這些行為都能幫助寶寶等待幾秒種,培養(yǎng)他在期望得到滿足之前學會安慰自己、等待片刻。
處在活動睡眠狀態(tài)中的新生兒會出現(xiàn)眼球轉動、輕輕啜泣或者手腳偶然活動,但并沒有醒來,這時媽媽不要抱起寶寶,否則他可能養(yǎng)成依賴大人抱哄的淺睡狀態(tài),以后再獨立睡覺就很難了。
2.根據(jù)寶寶的不同需要分別應對
當哭聲響起的時候,媽媽要學會辨別寶寶傳達的信息。如果寶寶傳達的是餓了、渴了、尿濕了、疼痛了等生理需要,媽媽就要積極地回應和提供幫助,這樣才能讓寶寶建立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為寶寶形成良好的情緒反應涂好底色。當然,即便不能馬上提供幫助,媽媽也可以先用語言和肢體動作安慰寶寶,經(jīng)觀察發(fā)現(xiàn),在養(yǎng)育寶寶的時候伴有相應的語言,例如“寶寶餓了,不哭,一會兒就吃”等,寶寶將得到更多的安慰信息,他以后可能模仿這些語言,用自言自語的方式安慰自己,進而促進從外部語言轉化為內部語言,習得撫慰自己情緒的策略。
如果寶寶傳達的是煩了、寂寞了等情感需要信號,媽媽要逐步幫助寶寶學習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學會自我安慰。請不要立即把寶寶抱在懷里,使他從別人那里得到徹底的安慰,媽媽的聲音和身影對寶寶也是一種安慰,可以先走到他的旁邊,輕輕地說說話,或者固定播放一張CD,以吸引寶寶的注意力,這也能對他起到安撫的條件反射作用。所以,在寶寶的整個童年時代,都不要不加控制地一下子給寶寶所有的愛,使他對別人的愛產(chǎn)生了過度依賴,卻不知道自己愛自己同樣也是快樂幸福的。
3.對難養(yǎng)型氣質的寶寶采取特別處理
寶寶一出生便具有不同的氣質,難養(yǎng)型氣質的寶寶比較容易生氣、發(fā)怒、暴躁,不易接受別人的安撫,凡是得到科學養(yǎng)育的寶寶,這個氣質在長大后會有所改變,但也有的寶寶就順著這個天性發(fā)展成為任性和難以調教。因此,在寶寶2歲之前還聽不懂道理的時候,建議媽媽先耐心接納寶寶的現(xiàn)狀,等到2歲以后,寶寶身體更結實一些、又聽懂道理了,再逐步給他明確各種行為的界限,教他以行為規(guī)則管理自己的情緒,而不能讓寶寶由著性子放任自己的情緒。
4.客觀地了解和對待寶寶的壞情緒
通過很多觀察發(fā)現(xiàn),媽媽常??鋸埖孛枋鰧殞毜膲那榫w,把寶寶發(fā)脾氣的程度和時間說得比實際情況要嚴重,這會直接導致媽媽的壞情緒加重,甚至把這個壞情緒再轉到正在虐待自己情緒的寶寶身上,如此一來,以虐待對待虐待的媽媽自然不會再有心情去教育孩子了。
建議媽媽列一張表格,對寶寶的壞情緒做個客觀記錄,例如哭鬧的時間、持續(xù)時間、表現(xiàn)特點、可能的原因、采取的策略、策略的效果等,連續(xù)記錄半個月,將有利于幫助尋找適合寶寶的個性教養(yǎng)方案。把這個記錄保存起來,等孩子長大后讓他看看,他也會因感動而學會感激的!
孩子個性與情緒有關
導讀:愉快的情緒無疑對孩子的健康和個性的發(fā)展十分有利,所以家長要學習從各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孩子愉快的情緒。
情緒與一個人的需要聯(lián)系在一起,需要滿足了,會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反之,往往產(chǎn)生消極的情緒。但孩子的情緒是不穩(wěn)定的、容易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而改變。
愉快的情緒無疑對孩子的健康和個性的發(fā)展十分有利,那么培養(yǎng)孩子愉快的情緒,父母可從哪些方面入手?
1、為孩子提供一個愉快、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父母或其他教養(yǎng)者的情緒愉快穩(wěn)定,在日常生活中會感染孩子,孩子的情緒也會處于愉快的狀態(tài)。父母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給予所需要的愛,這種愛既能培養(yǎng)孩子的愉快情緒,也是人格建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父母若按照成人的是非判斷標準來要求孩子,必然會對孩子限制過多,這是不利于孩子愉快情緒培養(yǎng)的。
2、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這樣會促進孩子保持愉快的情緒。對孩子百依百順,盲目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或者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均以冷漠對待,都不利于孩子合理情緒的培養(yǎng)。
3、幫助孩子釋放不愉快的情緒。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完全避免不愉快情緒產(chǎn)生,也是沒有必要的,關鍵是要幫助孩子通過適當?shù)耐緩絹磲尫潘?。大多?shù)孩子在與小伙伴玩時會感到愉快和歡樂,因此父母就可以多為孩子創(chuàng)造這樣的機會,幫助孩子釋放不愉快情緒的時候,也可設法轉移孩子不愉快的情緒,避免長時間持續(xù)這種情緒。
處理好孩子的情緒
導讀:要做成功的父母,只有愛是不夠的。還需要了解和分享孩子的看法和感受,幫助他們處理負面的情緒,譬如憤怒、悲哀及恐懼。這樣,我們才能在自己與孩子之間建立信任和愛的橋梁,使孩子成長為更成功、更快樂的人。
閱讀此文前,先來測一測你對孩子的情緒反應
在孩子鬧情緒時,你的反應常常是——
A→“別哭了,媽媽帶你去買雪糕吃?!?/p>
“來,爸爸帶你去動物園,不要再發(fā)脾氣啦!”
“你再這個樣子,我就不讓你出去玩了!”
B→“你這個樣子像個男孩子嗎?真丟人!”
“你再吵我就打你了!”
“你自己做錯了事還耍脾氣,想挨打?。俊?/p>
C→“回你自己的房間吧,等氣消了再出來!”
“愛哭你就哭個夠吧!哭夠了再來找我?!?/p>
D→(不理會孩子的情緒反應,喋喋不休地嘮叨)
“人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嘛。媽媽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已經(jīng)會自己照顧自己了。你想想,爸爸媽媽在你身上花了多少心血……”
測試結果
★A類——“交換型”父母:
你認為負面情緒有害,所以每當孩子有憂傷的感覺時,你就努力把世界“修補”好,卻忽略了孩子更需要的是了解和慰藉。
看到父母的這些反應后,孩子會對自己產(chǎn)生懷疑:“既然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為什么我的感覺這么糟?”次數(shù)多了,孩子會變得缺乏自信,在情緒上很容易產(chǎn)生很大的壓力。
★B類——“懲罰型”父母:
孩子常常由于表達哀傷、憤怒和恐懼而受到你的責備、訓斥或懲罰。你以為這樣不會“慣”出孩子的壞脾氣,或者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堅強。
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可能會帶來恥辱、被拋棄、痛苦、受虐待。所以,對于負面的情緒孩子是又憎恨又無可奈何。長大后面對人生的挑戰(zhàn)時,孩子會顯得力不從心。
★C類——“冷漠型”父母:
你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既不否定也不責罵,而是“不予干涉”,讓孩子自己去找辦法宣泄一下或者冷靜下來。
因為沒有父母積極的引導,一個憤怒的孩子可能會變得有侵略性,用傷害別人的方式來發(fā)泄;一個傷心的孩子會盡情和長時間地哭鬧,不知道怎樣去安撫自己和舒解自己。
★D類——“說教型”父母:
你以為孩子只要明白了道理,負面情緒就會消失,所以你熱衷于滔滔不絕地講道理。
此時,孩子感到孤單無助,仿佛身處黑洞,得獨自面對負面情緒帶來的痛苦。而父母喋喋不休的訓導,只令他苦上加苦。
以上四種是傳統(tǒng)的處理孩子情緒的方式,顯然都不利于孩子的情商培養(yǎng)。
別影響孩子的情緒
導讀:孩子的情緒關系到其自身的成長,家長在對待孩子情緒問題上一定要謹慎,千萬別影響孩子的正常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緊張、焦慮、急躁、害怕、漠視……這些負面情緒如果長期伴隨著媽媽,那么孩子也會受到不良的影響,即便他還不懂得表達,也會用其他的方式來告訴你:
媽媽的不良情緒:擔心
孩子的表達方式:周末發(fā)燒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樂樂和他的媽媽就成了星期天醫(yī)院急診室里的??停蚴菢窐方?jīng)常會在周末無緣無故地發(fā)燒。樂樂媽媽很擔心,帶著樂樂做了各種各樣的身體檢查,可也沒查處有什么問題。除了“周末發(fā)燒癥”外,樂樂一切正常。樂樂媽媽很少在周末帶樂樂出去玩,因為她總是擔心樂樂會在外面突然發(fā)起燒。即便是出去了,她也會老是問樂樂:“你有沒有不舒服?”或者是叮囑樂樂:“如果不舒服趕快告訴媽媽!”樂樂的“周末發(fā)燒癥”已經(jīng)成了她的一塊心病。
專家支招:如果樂樂的身體檢查都正常的話,問題應該是出在樂樂媽媽身上。很可能是樂樂媽媽的焦慮情緒間接地影響了樂樂的身體狀況。這種情緒上的影響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感受到了,例如產(chǎn)后喂養(yǎng)新生兒的媽媽如果總是擔心自己的奶水不夠,而處在焦慮狀態(tài)下的話,盡管新生兒還很小,也能夠受到媽媽的影響,出現(xiàn)總是哭個不停、煩躁、睡不安穩(wěn)等不良反應。孩子生病是正常的,而且現(xiàn)在的醫(yī)療服務水平已經(jīng)提高了很多,即便周末孩子生病了,也隨時能夠找到醫(yī)生就診,沒有必要總是憂心忡忡的。建議樂樂媽媽從現(xiàn)在開始不要再跟孩子提“不舒服”的問題,周末帶孩子出去痛痛快快地玩一玩。
媽媽的不良情緒:急躁
孩子的表達方式:口吃
平平的媽媽是個急脾氣,說話做事都像一陣風??墒瞧狡娇偸俏肥治纺_的,膽小怕事,一遇到陌生人就吞吞吐吐地說不清楚話,媽媽越是催,平平越是叫不出來,甚至還會口吃。為了平平口吃這個毛病,媽媽著實費了不少的勁,看專家門診,每天抽出一些時間教平平說話。不過,大多數(shù)學說話的過程都會以這樣的結尾告終:“平平聽媽媽說‘叔叔’,跟著媽媽讀,大點聲!對!快點,再說一遍!快說!你這孩子怎么這樣,跟著媽媽說,快呀!”結果是平平的口吃沒有改善,反倒是平平媽媽越來越?jīng)]有了信心。
專家支招:口吃很可能是精神緊張造成的。平平媽媽的急躁情緒對孩子的表達構成了干擾,因而出現(xiàn)了以上的表現(xiàn)。在孩子學習說話的階段,父母的引導尤為重要。應該多鼓勵,不要老是催促孩子。在孩子學習說話的時候,不要經(jīng)常打斷他,應該鼓勵他把話說完,并且在適當?shù)臅r候幫助他。孩子的思維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還不完善,表達很可能會相對置后,也許會有口吃的癥狀發(fā)生,家長應該安慰孩子,例如“寶寶別著急,想好了再說?!?/p>
孩子對父母的十大情緒
父母們似乎每天都在告訴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而實際上,孩子們在成長中也會形成自己的意念,心理學家們把他們這種沒有用語言表達的心里話歸納為“搖頭的心意”。
請不要聽見我哭泣而不理睬我
在孩子哭的時候,大人往往覺得很煩,但如果只是拿個玩具或食物給他,并不能滿足孩子的真正需要,年幼的孩子需要成人在身旁陪他玩,和他說話。成人了解孩子,就得付出觀察的時間,您不妨在喝斥孩子“不許哭”“老實點”之前,也從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他的傷心情緒。推薦專輯:說給父母聽
請不要只在我做你不喜歡的事情時,才注意到我的存在
當孩子處在安靜的狀態(tài)中,成人經(jīng)常不聞不問;而孩子表現(xiàn)出頑皮或多動時,卻會馬上引起父母的注意。由此孩子發(fā)現(xiàn):“只有在我調皮的嘗試中,父母親才注意到自己?!边@會引起孩子層出不窮的負面行為,令成人覺得如今的孩子更加調皮。
請不要指責我“笨蛋”“愚蠢”,而不告訴我應該怎樣做
“真笨!”是一些父母指責孩子的口頭禪,即使心中并非真的那樣想,卻經(jīng)常隨口而出。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顯現(xiàn)出的自我評價是從周圍人的反應中建構出來的,如果他常聽到“差勁”“笨拙”等字眼,使得他對自身的價值不夠樂觀,而在嘗試新能力的表現(xiàn)上大打折扣。推薦專輯:家教原則
請不要把我留在陌生的地方
如果兒童對養(yǎng)育的環(huán)境并不熟悉,又不了解照顧他的人,這種經(jīng)驗對幼稚的心靈無疑是一種創(chuàng)傷。因為孩子無法理解父母去那里了,更擔心父母一去不回。怕生、黏人、常有恐懼感的孩子大多經(jīng)歷了這樣的早期生活。
請不要常給我糖果、玩具、書籍來代替你自己
父母們在家里經(jīng)常做一些兒童不能參與的工作,或者為了做自己喜歡的事而忽略孩子。然而,孩子最需要的是和父母共同交流的時間,糖果、玩具等物品都不能取代善講故事的媽媽和能夠與自己游戲的爸爸。
請不要強迫我吃你認為好吃、該吃的東西
中國人非常注重飲食,覺得孩子的吃比其他問題都重要。飲食,原本為了健康,使人更有活力;如果在孩子的三餐上花過多的時間精力,而使豐富的環(huán)境嘗試相對減少,對于孩子生活目標就顯得本末倒置了。
請不要今天親我、贊美我,明日打我、責備我
有的父母情緒起伏很大,心情好的時候對孩子百依百順;情緒惡劣時,就會一巴掌打在孩子身上,孩子經(jīng)歷了這種強烈的外界情緒感受,會產(chǎn)生很大的不安。推薦專輯:你打孩子嗎?
請不要在我過多任性、無理表現(xiàn)時,反而放松給我的約束
孩子有時會表現(xiàn)出任性、無理取鬧,如果成人不堅持已經(jīng)告知孩子的原則,以后孩子就會用各種方式爭取他想要達到的目標,從而帶來育兒上的困擾。要知道,安靜的孩子是來自權威式的家庭。這里的權威不是指專制,而是允許孩子表達意愿,而最后的決定權是在父母的一致決定上。研究表明,這種形式的家教對孩兒的社會適應能力頗為有效。
請不要哄我、威脅我,給我不能實現(xiàn)的諾言
有的父母覺得:“反正孩子不懂,哄哄他就算了?!被蚴强謬樅⒆樱骸霸俨焕蠈嵨揖桶涯憬唤o警察!”這些做法都會導致孩子對父母言行的不信任感。
請不要只問我為什么打架,為什么哭,而仍忙于你的工作
孩子發(fā)生自己的小問題時,成人容易馬上做出指責的反應。然而,家長生硬的態(tài)度,常令孩子感覺自身問題的渺小,往往出現(xiàn)自卑心態(tài)。所以,留心觀察孩子犯錯誤的原因,檢討親子之間相處的各種可能,是現(xiàn)代父母應該用心的地方。
如何緩解孩子的怕生情緒
出生三四個月的孩子,是不認生的。任何一個陌生人去和他玩,他都不會拒絕,可以玩得很高興。當然,他只要見了媽媽,或是聽見了媽媽的聲音,他也會轉頭去找媽媽,而放棄陌生人。
到了6個月左右,寶寶開始害怕生人了。原來和他玩過的同一位客人,自以為已經(jīng)是“老朋友”了,一進門就很親熱地去抱起寶寶,還面帶笑容地問他:“還認得我嗎?”客人沒有料到,寶寶先是凝神用眼睛盯住客人,過了一會兒,哇地一聲大哭起來。看來,寶寶并不記得這位“老朋友”,他的記憶力還沒有發(fā)展起來。寶寶開始認生了。
孩子怕生,是6個月左右開始的帶規(guī)律性的現(xiàn)象。也可以說是年齡特點。但是,自此以后,有的孩子很怕生,有的孩子則不那么怕生,表現(xiàn)出孩子之間的個別差異。孩子怕生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怕生和依戀這兩種情緒是同時出現(xiàn)的。6個月左右孩子出現(xiàn)依戀,他就是不肯離開媽媽,或主要照顧他的人。依戀的另一種表現(xiàn),就是分離焦慮。在媽媽懷里,孩子就有安全感,離開媽媽,就焦慮不安。因此,當寶寶遇見陌生人時,只要是在媽媽身邊,他都不會表現(xiàn)出那么害怕,至少是,他的怕生情緒會比較弱些。如果媽媽和陌生人有說有笑,交往密切,時間久了,寶寶也就認識這位陌生人了。
一歲多的孩子,只要媽媽在他的視線以內,都能和陌生的人一起玩。他和別人玩一會兒,會看看媽媽,只要能看見媽媽,他就放心了。他有時也會跑到媽媽身邊,然后又回去和陌生人玩。這個年齡的寶寶,他把媽媽當作“安全基地”。如果有媽媽或其他親人陪同,他就會減少對陌生人的害怕情緒。以后,他可以漸漸地離開媽媽或親人。因此,萬萬不可以突然地把寶寶交給陌生人。教孩子認識陌生人,要在媽媽的陪同下,讓他有一個從親人到陌生人的交往過程。
引起不愉快經(jīng)驗的刺激,會使寶寶產(chǎn)生恐懼的情緒。因此,當寶寶第一次和陌生人接觸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比如,孩子怕穿白大褂的人,就是因為這種人曾經(jīng)給他打過針,使他有了“切膚之痛”的體驗。
對一歲半以后的寶寶,切忌用陌生人來嚇唬他。如在家里父母經(jīng)常對孩子講“外面有壞人,會把你抱走”之類的話,也不利于他和陌生人交往。至于培養(yǎng)孩子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那是三四歲以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