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在游戲中學習
發(fā)布時間:2021-07-10 教育隨筆 小班教育隨筆 教育教學隨筆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重要的學習方式,它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是幼兒期主要的學習方式。
這幾天的教育活動中涉及到按規(guī)律排序的相關知識,我借助雪花片,在孩子們玩雪花片時滲透按規(guī)律排序相關知識,先是用兩種顏色進行排序,接著是三種,四種,因為用的是孩子們最喜歡玩的雪花片,大部分孩子很快就掌握了。孩子們的潛能是無限的,我們要充分相信孩子巨大的潛能。在戶外活動時,袁淑穎跑過來對我說:“老師,快看,我是這樣排的,一個樹葉一朵花(槐樹落地上的花)?!薄袄蠋?,看我的,一片樹葉,一塊石頭”陳炫吉大聲對我說?!袄蠋?,老師”孩子們興奮地告訴我他的規(guī)律。孩子們有的是一個小木棒,兩個小石子,有的是兩片樹葉,一個石子,還有的直接按規(guī)律排成了一個圖案。我不禁感嘆,孩子們是天才。在戶外建構(gòu)區(qū),孩子們不僅學會了按規(guī)律排序,還把它應用到搭建中,按規(guī)律搭建出高樓,一層木頭,一層棒槌,一層易拉罐,這樣依次搭上去,在游戲中孩子們掌握了按規(guī)律排序。
我們的教學只有真正尊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真正寓教育于生活中,真正寓教育于游戲中,孩子們才會主動地去學習,快樂地去探索,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了解未知的世界。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延伸讀
教育隨筆:讓孩子在游戲區(qū)角活動中學習
最近我們班開展的等分活動是如火如荼的,不管是在教學活動中、區(qū)域活動中還是在孩子的生活活動中,我們無時無刻地都在讓孩子認識等分。對于我們大班的孩子來說,圖形的基本特征他們都已經(jīng)了解了。于是,我們結(jié)合我們班的特色活動“剪紙”,讓孩子通過對圖形的分割和拼合,使孩子們來認識圖形之間的關系。認識圖形之間的簡單關系是對已知圖形的進一步認識,這也能幫助孩子理解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促進了孩子們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由于我們班的孩子認識掌握等分是通過折紙、剪紙等形式來學習的,這些活動是在平面紙上進行的,孩子們在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他們分合的是否正確,教師在分合中引導孩子說出整體和部分的關系。這樣,他們在剪剪、折折、拼拼中找到了許多等分的方法:橫著分、豎著分、斜著分。
我們還根據(jù)區(qū)角中投放的各種材料來進行等分活動的認知,這樣一段時間后,孩子們在熟練掌握了剪紙樣等分方法后,我們幾個老師經(jīng)過商量討論后,又讓孩子用目測的方法每天來練習等分實物。比如每天在加點時對各種食物進行等分,如:香蕉、蘋果、面包、火腿腸等實物,孩子們在游戲活動中愉快地進行了學習,逐漸掌握了多種等分的方法,使此活動更加有趣了。
教育隨筆:學習串珠游戲
**年**月到**年**月,這學期在教研小組的帶領下,我學習到關于串珠游戲的大、中、小班的三階段游戲,分別由王老師、周師以及陳老師在班級進行觀察、記錄,帶到教研組進行分享。
最先開始的是周老師的中班《珠子比比樂》串珠三階段游戲,周老師前后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在班級開展游戲。在這個游戲中,通過提供大小不同的珠子,讓幼兒探索同樣長度的繩子,把大小不一樣的珠子或者相同數(shù)量的珠子穿在繩子上,會有怎樣的變化。游戲分成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探索用相同長度的毛根穿上不同大小的珠子,比一比那種珠子數(shù)量多?;顒拥闹攸c在于幼兒是否能有順序的逐一點數(shù)珠子并說出珠子的數(shù)量,幼兒又以何種方式來記錄珠子的數(shù)量。在周老師帶來的分享中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們都能正確的點數(shù)并說出珠子的總數(shù),但在記錄的方式上,三個孩子分別用了三個不同的方式記錄,有個孩子總體統(tǒng)籌不好,直接導致記錄紙上畫滿的大珠子,最后畫不下了;有個孩子用數(shù)字的方式進行記錄,有個孩子自己畫上線和大小不同的珠子進行記錄。在第一階段,孩子們都能很好的點數(shù)并且說出總數(shù),但是在記錄上有所欠缺,所以在第二階段的時候,周老師在記錄表上加上了兩條直線,以輔助幼兒進行記錄,第二階段是控制了珠子數(shù)量,比較穿完珠子后的長度,探索珠子大小和長度的數(shù)量關系,在活動中可以觀察到孩子能對自己的珠子做記錄,孩子們都能感覺到相同數(shù)量的大珠子穿出來的長度比小珠子長,但是在理解為什么大珠子穿的長這一方面上有所難度,最后在老師的引導語總結(jié)下懂得了因為大珠子胖一些,在毛根上占得位置多一些,大珠子穿出來的就長一些。第三階段的游戲是控制繩子的長度,比較大小珠子穿的數(shù)量的多少,探索珠子大小、所占空間與數(shù)量的關系。在這個階段里,老師的重點是通過孩子的動手操作讓幼兒明白大小珠子占據(jù)繩子長度相同、珠子的數(shù)量不等的原因,這其實是有一些難度的,但是孩子們在操作過程中或得了感性的認知,在老師的一步一步的引導后,孩子們明白了因為大珠子占得地方多,所以數(shù)量就少一些,小珠子占得地方小,個數(shù)就多一些。
繼周老師之后,小班的陳老師在班級開展《圣誕串珠》三階段游戲,大班的王老師開展了《冰糖葫蘆》串珠三階段游戲,老師們都進行了精彩的分享。
串珠游戲中,無論是大班還是小班或是中班,游戲都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是層層遞進的,讓孩子們在前一階段探索和學習的基礎上來進行下一階段的游戲,在一次一次的探索中,孩子們逐漸明白了一些復雜的知識。
串珠游戲是如此,孩子們在區(qū)角游戲或者是集體活動中孩子們也是如此。三到六歲的幼兒學習特點是通過直觀形象以及實際操作中來進行學習的,而在幼兒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來進行操作和探索,更加利于幼兒的知識的建構(gòu)與鏈接;而在游戲中,我們也要注意循序漸進,由易到難,一步一步的引導幼兒進行學習。
教育隨筆:用音樂來做游戲在游戲中學音樂
近日有幸參加了幼兒園游戲化教學與課程游戲化研討會,很榮幸聽到了上海市優(yōu)秀音樂教師宋燕老師的游戲化音樂課程,用音樂來做游戲,在游戲中學音樂。在整個會議交流的過程中,宋老師的音樂游戲課程展示給了我非常大的啟迪。
南師大博士生導師虞永平曾說過:“對于幼兒來說,游戲是他們的存在方式,是孩子們的生活內(nèi)容,自由、自主、創(chuàng)造的游戲伴隨著他們的生活?!痹诮逃顒拥脑O計過程中,一個伴隨著游戲環(huán)節(jié)的課程活動更能夠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一、情景導入,在孩子們在音樂的熏陶中進行情景游戲
在課程游戲化研討會中,宋老師的《魯拉魯先生的自行車》、《鈴鼓之舞》都用了。孩子們在玩中學,玩中樂,每個活動都達到了預期的而效果甚至有些孩子在游戲中將活動的重難點很輕松地就解決了。以繪本的故事情節(jié)導入,讓孩子們在感覺繪本故事情節(jié)的初步接觸音樂感受故事情節(jié)的生動性。在音樂游戲活動《嚕啦嚕先生的自行車》中,孩子們通過聽魯拉魯先生騎自行車的故事,融入了輕快、活潑的庫斯克郵車鋼琴伴奏。孩子們想象著自己和嚕啦嚕先生一起騎車去山上、感受美麗的大自然、騎車快樂地回家......在這樣的切身體會中孩子們很快就掌握了音樂的ABA段式。給孩子一個音樂游戲的情景,他們會很快掌握到樂曲的情感。
2、豐富老師自身的表現(xiàn)力,激發(fā)孩子們的樂感以及表現(xiàn)欲望
學前的孩子對音樂的掌控能力還處于一種接受,感受多于創(chuàng)造的狀態(tài)。本次培訓中我也發(fā)現(xiàn)宋老師在游戲化課程活動中從頭到尾沒有讓幼兒去單獨地只是欣賞音樂而是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都設計了相應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就像中間穿插的音樂只是為幼兒的游戲加了一段促進幼兒深入游戲的背景音樂而已。老師的身體動作對孩子的音樂感受能力有著很大的啟迪作用。在A段音樂中孩子們跟著老師努力地騎著車,仿佛迎著太陽和故事中的魯拉魯先生一起體驗著。B段音樂中孩子們自己想象在春天的各種感受,通過老師的引導孩子們也很大膽地表演者“魯拉魯先生”的動作表情,俏皮的動作、豐富的表情,孩子們與這輕快的音樂儼然成了一體。
3、加強樂器的運用,讓孩子貼切地感受樂曲節(jié)奏的變化
孩子們掌握樂曲最好的表現(xiàn)方式就是表現(xiàn)出來。因此在很多音樂游戲活動中也會加入樂器的合奏,孩子們自己決定樂曲中各個段落的不同音樂節(jié)奏應該配有那些樂器,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也發(fā)現(xiàn)一些對音樂比較敏感的孩子能夠像小小音樂家一樣,讓自己的小樂器剛好能非常契合整個樂曲。樂器的演奏能使整個音樂與孩子們的音樂感知相吻合,在整個過程中孩子們的學習主動性都會非常高。
給孩子留下自由支配的時間,他們才能夠更加順利的獲得知識。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在游戲中孩子們自我探索、自我成長。尤其是學前兒童,他們的成長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探索中獲得的。音樂,在我看來能進一步地加強孩子們的探索興趣。
教育隨筆:讓孩子在游戲中成長
戶外活動的時間到了,在孩子們的歡叫聲中,我們一起來到了活動場地。今天,我們要玩的游戲是《貓捉麻雀》,樂樂扮演老貓,小朋友們扮演麻雀,我扮演麻雀媽媽。
游戲開始了,我和小麻雀們在家里一起念兒歌:“小麻雀,唧唧喳,院子里說悄悄話,跳來跳去找食吃,老貓來了也不怕!”念完兒歌,我就帶小朋友們雙腳跳入菜地找食吃。當我喊到“老貓來了”的時候,老貓就來捉小麻雀,小麻雀們趕快跟著媽媽飛回家中,被老貓捉到的小麻雀就要被關到籠子里。
由于夢馨小朋友在班里最小,跑得最慢,所以一下就被老貓捉住了,關進了“籠子”。
游戲繼續(xù)開始,這回是博林當老貓,,由于博林跑得慢,一只麻雀也沒捉到。扮演小麻雀的小朋友歡呼起來!到現(xiàn)在為止,“籠子”里還關著夢馨一只小麻雀。
游戲又開始了,這回,是于航當老貓,本以為于航會非常高興,因為于航可是班里的“活躍分子”??墒橇钗蚁氩坏降氖怯诤綋u著頭說:“老師,我不想扮演老貓?!蔽乙汇叮骸坝诤?,為什么不想當老貓?”“老師,你不是告訴我們要愛護小動物嗎?你看,小麻雀關在籠子里多可憐!”我回頭一看,可不是,“籠子”里的夢馨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
“老師”,于航接著說:“咱們玩做客的游戲吧,老貓到小麻雀家做客,小麻雀到老貓家做客,小麻雀到老貓家做客的時候,給老貓帶點好吃的,老貓就不會捉小麻雀了,老貓給小麻雀帶點好吃的,小麻雀就不用出去找食了,你說這樣好不好?”
游戲“做客”在孩子們的提議下開始了,你瞧,小麻雀和老貓在一起玩得多開心!
教育隨筆:在游戲中反應生活經(jīng)驗
游戲開始了一會兒,可我發(fā)現(xiàn)美容院的翁靜怡一直愁眉苦臉的,看見我走過去才露出笑臉道:“肖老師,要不要來理發(fā)呀?”我欣然答應了。
翁靜怡服務可周到了,請我到水池邊坐好,幫我圍好毛巾,邊仔細塞進衣服領子里,打開水龍頭又問我水溫如何。
‘正好”我接著說“老板,看你愁眉苦臉的,是不是沒生意???”
“是呀,老是沒客人”翁靜怡垂頭喪氣的。
“會不會是你這價格太高所以才沒客人呀?”我接著問。
翁靜怡趕緊搖搖手說:“不呀,我已經(jīng)打折很優(yōu)惠了。”
“那有沒有人知道你在搞優(yōu)惠活動呢?”翁靜怡老板笑笑搖搖頭?!澳窍胂胗惺裁葱麄鞯姆椒ㄗ尨蠹抑滥??”我提示著。
“發(fā)傳單!”翁靜怡一溜煙的走了,到百寶箱找了些彩色紙和記號筆出來,像模像樣的設計起來了。不一會興奮的跑到我面前,揮了揮幾張她設計好的傳單,我接過一看,每張上面都畫了一個漂亮妹妹的頭,頭發(fā)上帶了很多美麗的發(fā)卡,旁邊還寫著數(shù)字7,估計是打七折的意思。
我摸摸她頭,微笑著和她說;“不錯,快去試試,發(fā)傳單的時候別忘記說打七折的事?!?/p>
翁靜怡很快在娃娃家,超市等門前都發(fā)了一兩張傳單,還真有不少顧客去美容院湊熱鬧了,生意一下子火爆起來了。娃娃家的楚楚理好發(fā)后,翁靜怡還親切的問:“對我們的服務還滿意嗎?”
“滿意,”楚楚繼續(xù)說道:“你們這不錯,價格合理,我能辦張卡嗎?”
“沒有,哦,不,有的,你等等?!崩习逵秩グ賹毾淠昧藦埮f的手機充值卡,給了楚楚說“你下次來,我給你更便宜哦?!庇螒虿牧系耐斗乓紤]幼兒的年齡特點,大班幼兒的游戲經(jīng)驗相當豐富,并且在游戲中能反映多樣的生活經(jīng)驗,在這次游戲中無論是宣傳還是會員卡都是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生成的游戲情節(jié)。對大班孩子來說,他們的思維正在進一步的抽象化,因此,在游戲中表現(xiàn)出更多高級的替代行為。例如老板制作的會員卡,就用百寶箱里的舊電話卡代替,宣傳單就是用彩色紙手工加工成的,比貴賓卡的直接替代更進了一步,宣傳單和貴賓卡都是幼兒在游戲中以物代物,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游戲中發(fā)生的問題。因此,在為大班幼兒投放游戲材料時,可以更多地投放一些低結(jié)構(gòu)或者非結(jié)構(gòu)化的東西,比如給孩子提供一個百寶箱,里面可以放上各種廢舊材料,紙,筆等。這次游戲結(jié)束后討論時我表揚了翁靜怡的會員卡的方法,并鼓勵孩子們再收集些爸爸媽媽不要的卡,可以給我們的美容院做會員卡,通過討論,孩子們還探討出來了一條新的規(guī)則,就是在美容院消費滿10元還可以獲得一張貴賓卡,有卡的可以免費理兩次發(fā)。
教育隨筆:在幼兒游戲中引起的思考
游戲在幼兒的生活中具有與成人活動、工作和服務同樣重要的意義。游戲作為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形式,其價值是不言而喻的。但孩子因受年齡、社會經(jīng)驗等局限,在游戲中往往需要得到老師的指導,以下就是我在觀察孩子游戲時,所獲取的一些幼兒游戲指導經(jīng)驗:
1.身體語言。是指教師在指導游戲時,利用動作、表情、眼神等對幼兒游戲行為作出反饋。例如,幼兒在游戲中所表現(xiàn)出的創(chuàng)造性行為,教師應該用點頭、贊許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甚至拍手等表示肯定,對幼兒不遵守游戲規(guī)則,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為,教師可用手勢、搖頭或面部表情等表示否定。
2.材料支持。據(jù)資料表明,幼兒在活動中可否選擇活動材料以及自選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其活動的針對性、積極性。在材料不可選的情況下,幼兒的無所事事率最高,隨著材料可選程度的提高,無所事事率降低,交往頻率提高。在材料任選的情況下,無所事事率最低,交往頻率最高,由此可見: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讓他們在自由選擇的條件下進行游戲,能促進其社會性的發(fā)展。教師一方面要提供豐富的材料,另一方面還要根據(jù)情況及時添置新的材料。如將每周教學活動內(nèi)容滲透到區(qū)角中,年級組互換游戲區(qū)材料等方法,加大了游戲區(qū)材料的流通,孩子活動的積極性也更高了。
3.場地布置:教師期望幼兒產(chǎn)生什么行為,朝著什么方向發(fā)展,可以通過場地布置的影響來達到目的。如,圖書吧生活區(qū)、探索區(qū)、美工區(qū)都需要安靜、溫馨的環(huán)境,我們可以將這些放在一起,娃娃家、燒烤店、超市、醫(yī)院相互間都有關聯(lián)和交往,我們將它們靠在一起,這樣動靜分開,保證了各游戲區(qū)活動的質(zhì)量。
4.動作示范。規(guī)則游戲由于有玩法及規(guī)則的限制,必須在學會后才能玩。因此,教師要給幼兒作適當?shù)氖痉?、講解,幫助他們掌握玩法,理解并掌握規(guī)則。如文體藝術中心,教師可以在小舞臺上向孩子們進行示范性演出,不僅能激發(fā)起幼兒的表演欲望,而且能將各種表演技巧展現(xiàn)給幼兒,供幼兒模仿,教師還可與幼兒一同表演,表演里面就隱含著示范。
5.游戲評價在游戲結(jié)束時,教師給予公正的評價也是至關重要的,引導幼兒自發(fā)地進行交流,同時適時地給予游戲中遵守規(guī)則、堅持性好的幼兒以獎勵,如:評選“文明區(qū)角”讓孩子在游戲中也不忘團隊意識。在共享游戲中的快樂的同時,也起到了共解難題的目的,幫助幼兒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幼兒園的游戲區(qū)規(guī)則不好,與幼兒一同商量幼兒園可以開展哪些活動。如:去文體藝術中心看表演,去愛心醫(yī)院體檢等等。這樣班級各游戲間也形成了串聯(lián)的一個整體。
幼兒游戲是幼兒社會化的重要途,它對促進幼兒智力、情感、社會性、身體等方面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價值。作為幼兒教育的工作者,應該正確認識幼兒游戲的這種價值,把它與幼兒的生活學習等實踐活動結(jié)合起來,認真組織、科學指導,讓幼兒在輕松快樂的游戲中的到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教育隨筆:游戲中的你們
10:23當我來到珍珠坊,張宇希很著急地對我說:“只有我一個人在用針線縫珠,他們都不用針線縫,一直貼?!蔽乙豢?,是呀,珍珠坊除了張宇希,其他孩子都在各歸各的用黏貼的方法裝飾衣服、帽子、襪子。張宇希看著帖珠速度快可能有些著急了?!皬堄钕?,你很厲害誒,你學會了用針縫,而且縫的珠子又非常牢固。”孩子們聽到我的夸贊聲立馬看了過來。“我也會縫,我也會縫!”“那就試試看吧!其實你們也很棒,帖珠速度快,但縫珠會更牢固哦!帖珠的孩子可以試一下怎么縫珠,縫珠的小朋友也可以休息會去帖珠?!甭犃宋业慕ㄗh,孩子們又開始了忙碌的“工作”。
10:37當我再次來到珍珠坊,發(fā)現(xiàn)其中一件衣服很獨特“這件衣服是誰裝飾的?”“老師,是我想到的,我覺得張宇希縫了珠子過后再給我貼珠,這樣我們的衣服會更漂亮,因為我們合作了?!薄澳銈冇X得呢?這樣的衣服是不是更漂亮了?”孩子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是!”接下來的游戲中,有的孩子也采用了張宇希和趙佳航分工合作的方法。
主觀分析:
因為前些天孩子們發(fā)現(xiàn)帖珠的方法去裝飾方便又快捷,所以在今天的游戲中很多孩子選擇了帖珠,只有張宇希小朋友用縫的方法。但由于縫珠的速度趕不上帖珠的速度,張宇希顯得有點著急。在我給出孩子們建議后,出乎我意料的是孩子們并沒有完全按照我的建議去做,趙佳航想出了和張宇希分工合作,一個縫一個貼,他們體會到了合作游戲的快樂!
調(diào)整策略:
1、在游戲中教師有意的引導孩子互動、合作、交流。
2、游戲講評時,把孩子們合作后完成的作品展示給同伴看,說一說特別之處。
3、繼續(xù)引導孩子在游戲中與同伴進行互動與合作。
教育隨筆:在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美術興趣
本學期將游戲活動與美術活動相結(jié)合,讓美術課更加生動、有趣。
一、充分發(fā)揮美術活動中游戲形式,促進幼兒興趣與能力培養(yǎng)
幼兒喜歡游戲,在游戲活動中幼兒能無拘無束地投入和參與。游戲是培養(yǎng)幼兒各種活動興趣的有效途徑,也是幼兒獲得發(fā)展的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比如:在線條練習中,一味地讓孩子進行描邊練習,他們會感到枯燥。過不了一會兒就會失去興趣,東張西望。針對這種情況,我想了一個辦法,我建議孩子們和我一起玩大雨小雨的游戲。一只只小手拿起了自己喜愛的筆,嘴上發(fā)出“嘩啦嘩啦”的大雨聲,小手從一個方向向另一個方向滑動,留下了一條條直線,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我建議畫大雨小雨,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畫出了長線、短線的線條。
二、讓幼兒在游戲中探索、在使用各種美工材料的過程中獲得發(fā)展。
美術活動涉及的材料是豐富多彩的。幼兒喜歡操作使用這些材料。為幼兒投放了更廣泛、更豐富的美工材料,讓幼兒在動動玩玩中,充分感受游戲快樂的同時,得到鍛煉與發(fā)展。從幼兒的作品中了解到孩子的思維、想象及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展情況。幼兒很喜歡玩泥,不斷地嘗試著揉圓球、搓長條、壓扁、捏邊、塑造等,而這些游戲性的操作行為都能鍛煉兒童手的小肌肉能力。幼兒看著那些自己制作出的作品,對玩泥更有了興趣。
三、充分理解和接納幼兒美術行為的游戲性,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大膽表現(xiàn)。
對孩子來說很多問題都是游戲性的活動,幼兒進行自由做畫,桐桐把天空全部畫成黑色的,我問她:“為什么?”桐桐說:“我畫的是晚上的天”;在“春天”主題活動中畫葉子時,小朋友都用綠筆畫葉子,只有軍軍把樹葉畫成黃色的,他的解釋是“太陽照的葉子就是黃色的”,他想畫太陽底下閃著金光的葉子。鼓勵孩子的想象是非常有好處的,這樣孩子會對美工活動更有興趣,能為其今后形成良好的作畫興趣與品質(zhì)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