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案例:到誰家去做客呢?

發(fā)布時間:2021-06-08 幼兒園新年到說課稿 幼兒園案例

最近,我們正在開展“我愛我家”的主題活動,到朋友家做客是預設(shè)內(nèi)容之一。為了給這次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孩子們正在進行緊張的討論。

“老師,到我家做客吧,我家很大,而且我家還有一個長,很多很多小朋友一起去都沒關(guān)系?!敝旌普f。

“我家住在宜嘉苑5號101,我家很整潔的,爸爸媽媽和外公外婆都歡迎我們班級的小朋友來?!秉S金晶接著說。

……統(tǒng)計后,共有四個小朋友樂意讓我們大家去參觀自己的家。但最終的目的地只有一處,去誰家好呢?吳仕婷提議,大家一起來選吧!根據(jù)她的建議,由我組織,讓每個孩子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自己想法。最終的結(jié)果是:朱浩18票,黃金晶12票,吳文卿2票,高北辰2票。

顯而易見,朱浩家應該是我們最終的選擇,可當我宣布時,許多孩子表示了反對意見,那些選擇去黃金晶家的小朋友仍然堅持自己選擇的選擇不動搖,讓我不得不把最后參觀的地點該為了兩處。由于我的及時調(diào)整,終于讓所有的孩子露出了滿意的神情。

分析:

在探索型主題活動中,孩子是主人,隨時都會出現(xiàn)他們大膽的想法和意見,甚至經(jīng)常會因為意見不統(tǒng)一而引發(fā)孩子與孩子、孩子與教師之間的爭論。但教師在孩子爭論的同時應善于分辨孩子的爭論焦點有無意義,何時旁觀、何時回應,教師應當學會把握這之間的尺度。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案例:水到哪去了


這一天,我和孩子們在小花園里又開始了我們的課題研究活動。當我將一盆盆的水潑在草地上、土地上、沙地上時,孩子們睜大了好奇的雙眼,興奮地又跳又叫"老師,水不見了哎!""水消失了哦!""水怎么不見了?""水到哪兒去了呢?"孩子們的興奮與好奇感染到了我,我也跟著激動地說:"咦?水到哪兒去了呢?我也很想知道哦!"于是,孩子們開動起了小腦筋,不一會兒就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我知道,因為水里有許多小洞洞,水從哪兒流走了""我知道,小草要長大,是它把水給喝掉了""是因為土里面有漏水的管子,水漏掉了""因為沙地里有恐龍蛋,它要喝水的""……"聽到孩子們千奇百怪的想法,我又驚喜又好?quot;他們怎么就有那么多奇妙的想法呢?"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孩子們繼續(xù)探索的欲望,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精神,我假裝自言自語地說:"我真想知道水到底是到哪兒去了。有什么辦法呢?"有個孩子馬上說:"我們就去找找水到哪兒去了吧!"孩子們都很贊同,決定動手了??墒窃趺礃硬拍芡陂_土呢?孩子們遇到了一個小難題,但是聰明的孩子們總是能想到辦法的。這不,有孩子說:"老師,我想要鏟子。"隨即很多孩子都提出了相同的要求。覺察到孩子們的需要后,我高興地說:"好!我馬上去拿鏟子,你們還需要什么工具?"孩子們提出還要放大鏡。于是,我盡快幫助孩子們準備好工具后,我們的找水活動就開始了。

夕陽即將西下,美麗的小花園里,一群可愛的孩子們正專心致志地埋頭尋找水的去向。有的孩子正在挖土,有的孩子正拿著放大鏡這兒看看,那兒瞧瞧,有的孩子正在與朋友談?wù)摗Φ貌灰鄻泛?。我呢?也被孩子們快活的叫聲弄得忙起?老師,我發(fā)現(xiàn)水流到沙子里的洞洞里去了,快來看!""我發(fā)現(xiàn)水和泥巴混在一起了,真的,你來看嘛!""老師,水在草上,肯定是小草在喝水,它要長高了。""你們快看,有好多小螞蟻,是它們把水喝了""……"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正興奮于自己的發(fā)現(xiàn)。我被他們感染著,為他們的激動而激動著,同時也興奮于自己的體會:科學的探究思維及方式,對于孩子來說是彌足珍貴的。作為老師,我們需要關(guān)注孩子的興趣及需要,及時為他們創(chuàng)造相應的心理及物質(zhì)環(huán)境,引導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讓他們體驗主動獲取知識與經(jīng)驗的樂趣。

當然,這個活動還沒有結(jié)束,這只是我班課題研究活動的一個小小的片斷.

案例:學做小客人


背景:

張賀是我班最好奇、最好動的幼兒,一天當中幾乎每時每刻都會看見他躲在角落里玩耍各種玩具。只要一聽老師喊“張賀”幾乎每個幼兒就會用手指向角落。不論你怎么哄、怎么批評,他始終還是一刻也坐不住,還會滿臉笑嘻嘻的看著你,為此老師和阿姨都感到很是頭痛。

實錄:

這天剛好開展“參觀我的家”學做小客人的主題活動。來到爺爺?shù)募依?,別的幼兒都座的好好的,可張賀興奮得早把老師事先說的要做個有禮貌的孩子,不翻不跳,忘得一干二凈。只見,他東瞅瞅,西看看,很快就選中目標——爺爺家的玩具櫥。他興奮得拉著爺爺說:“爺爺,你家的玩具櫥有好多玩具啊,真漂亮!我家都沒有這種櫥,你讓我玩玩吧。”他邊說還邊用祈求的目光看著爺爺,等到爺爺把玩具給他,他說聲謝謝后便立即找一個隱蔽的角落玩了起來(沒讓任何幼兒發(fā)現(xiàn))。

反思:

從上訴張賀的行為不難看出:由于該幼兒濃郁的好奇心,使得他的觀察力遠遠高于其他幼兒;為了達到自己要從鎖住的玩具櫥中拿到喜歡的玩具,他會想辦法討好爺爺,一旦達到目的又不失禮貌的說聲謝謝。這些我們老師要給于張賀肯定并鼓勵其他幼兒向他學習的。但同時我們也要發(fā)現(xiàn)指出:張賀較怪僻,不愿和同伴共同交流玩耍,更不愿和人家分享玩具,他的行為完全受自己的興趣所支配,任何人都沒法影響他,這對于習慣養(yǎng)成中的幼兒是極其不利的。老師也要反省自己,想改變張賀這一情況,就要多觀察了解幼兒的興趣點,利用一些能吸引他興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他自然而然的要跟著教師學,要和同伴交流。

案例:誰對?誰錯?


實錄:

這學期開學后,我發(fā)現(xiàn)班級里的攻擊性行為很多,而且屢禁不止,想了各種方法,還是無濟于事。為了避免孩子受傷,我在班里提出要求,讓孩子被攻擊后報告老師,讓老師出面解決問題。提出要求后,雖然對班里的攻擊性行為有了一定的遏制,但我知道這種辦法很被動,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今天,張曉宇和沈曄又一起來告狀。

張:老師,我剛才在好好玩,沈曄就打我。

沈:老師,他也打我,還叫蔡聞宇來打我。

張:是因為他打我,我打不過他,才叫蔡聞宇幫我打他的。

這時,周婷也走來,對我說:“老師,我看見沈曄打張曉宇了,也看見蔡聞宇幫忙打沈曄了。還有曹越、夏子安、劉承志等幾位小朋友都說看到了打架的過程,而且大家還在紛紛評論著誰對誰錯的問題。我突然意識到,孩子對打架問題的對錯認識的并不清楚,這很可能就是打架問題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想到這里,我決定抓住這個教育的機會,對“誰對?誰錯?”的問題要討論明白。正好是區(qū)域活動的時間,我請愿意參加討論的小朋友一起加入,組成了一個討論組,討論“誰對?誰錯?”的問題。

周婷:沈曄打小朋友不對。

劉承志:沈曄打小朋友不對,所以張曉宇請蔡聞宇幫忙打他是應該的。

周唯一、曹越、夏子安等其他小朋友都發(fā)表意見,認為沈曄先打人是不對的,張曉宇也說,“沈曄打我是錯的,我是對的”。我也加入了討論,“現(xiàn)在你們都認為先打人是錯的,我也同意??墒俏疫€有個問題,打架當中后動手打人的人對嗎?為什么?”針對這個問題,幼兒又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曹越:后打人是對的,他是因為被打心里生氣才打的,所以是對的。

周婷:我也覺得后打人是對的,因為自己打不過請別的小朋友幫助也是對的。

張曉宇:我覺得我是對的,是他先打我的,所以我才讓蔡聞宇幫助我的。

夏子安:張曉宇也是不對的,被打應該告訴老師,不應該打人,打人就不對。

這時,我問在旁邊一直低著頭的沈曄,“你覺得呢?”沈曄聲音很低的說:“我不對,可是張曉宇他們兩個人打我。”

陳冉:他們這樣打沈曄也是不對的,沈曄很可憐的。

周婷:對,張曉宇打沈曄,還讓蔡聞宇打沈曄也不對。

夏子安:打架本身就是錯的,不管先打還是后打。

孩子們都紛紛表示贊同這個觀點,我也表示同意?!翱墒遣搪動钅??他是對的,還是錯的?”

周唯一:蔡聞宇是對的,他在幫助張曉宇。

孫陸逸:蔡聞宇打人是不對的,因為沈曄又沒有打他。

曹越:蔡聞宇幫助別人是對的,可是他應該告訴老師,打人是不對的。

周婷:幫助別人打人是不對的。

經(jīng)過討論,孩子們把對于打架事件的是非對錯已經(jīng)認識的很清楚,而且我相信他們也知道了以后遇到類似事情怎樣思考,怎樣處理。然后我將小組討論的結(jié)果請全班小朋友思考和評價,這樣處理事情對不對?

反思:

在解決事情的全過程中,我沒有直接介入,而是把問題留給了孩子,事情就圓滿解決了。教師關(guān)注的是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意在引導幼兒掌握合適的表達情感、解決沖突的方式,體現(xiàn)了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理念,重視幼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通過討論幼兒自己明白了打架是不對的,積累了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而且,有運結(jié)論來自幼兒自己的思考,以及幼兒集體的智慧,所以對幼兒更有說服力,認識也更深刻。

換個角度看,其實,幼兒打架不一定全是壞事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幼兒只懂得進攻或只懂得退縮,對其個性發(fā)展都是不利的。打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攻擊者和被攻擊者學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獲得有益的經(jīng)驗。攻擊者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師的批評,認識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時,就會反思、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與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關(guān)系。被攻擊者通過反擊,成功地阻止了別人的“進攻”,當再有人侵犯他時,他就不會退縮。如果教師在調(diào)解過程中注意教給幼兒運用合適的方式與他人交流,指導幼兒面對沖突時用正確合理的方法加以解決,幼兒一旦面臨類似情況就會運用已有經(jīng)驗進行處理,否則便有可能重蹈覆轍,也無法獲得相應的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和技能。

討論活動圓滿的實現(xiàn)教育目標,關(guān)鍵在于教師和幼兒的平等,教師充分尊重和信任幼兒,關(guān)注幼兒不同的需要,及時給予應答,由居高臨下的權(quán)威者轉(zhuǎn)化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合作者。記得孫云曉先生在《教育的秘決是真愛》一書中曾寫到:“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教師要扮演好幼兒學習活動的合作者,首先應該尊重幼兒,從心底去關(guān)懷、接納每一位幼兒,尊重他們的生存權(quán)、發(fā)展權(quán),把幼兒看成是真正意義上的“人”,與自己平等的“人”。不要總是認為他們年幼無知,而強迫其服從教師的意志。其次是教師要傾聽幼兒的心聲,了解幼兒的想法。幼兒犯錯時,要給其足夠的申辯機會,弄清事情的原由,再下結(jié)論;在給予恰如其分的批評與處分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幫助他們改正錯誤。教師要對幼兒傾注自己全部的愛,這樣幼兒才會與你拉近距離,才愿意與你交談,教師才能真正聽到幼兒的心靈之音,真正地了解幼兒的所思、所想。在此之后,教師就不能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要及時給予應答,積極地為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協(xié)助他們解決存在的問題,讓幼兒覺得他們的需要就是教師的需要,教師無時無刻不在關(guān)注他們。

相關(guān)推薦

  • 請到我家來做客 一、背景 四歲的孩子不僅精力充沛,身體、智力發(fā)育旺盛,而且對自己身邊的人和事特別感興趣,并開始表現(xiàn)出自信。 在主題活動《我愛我家》的開展中,孩子們對自己家里有幾口人,有幾間房間都能數(shù)的清清楚楚。 但...
    2020-11-14 閱讀全文
  • 要求孩子做到的,孩子做到了,家長你呢? 要求孩子不準撒謊,要誠實,孩子做到了,可是您卻對孩子說如果有人打電話找您,就說您不在家,其實您躺在沙發(fā)上悠然自得的看報紙。 要求孩子不準隨地亂扔垃圾,孩子做到了,可是您卻把喝完的飲料瓶隨手亂扔。 要求...
    2020-12-31 閱讀全文
  • 去金魚家做客的故事 1、去金魚家做客的故事 在一個大池塘里,住著一條可愛的金魚。 螞蚱和蜻蜓是金魚的好朋友,它們經(jīng)常在一起玩耍。 一天,金魚準備了豐盛的午餐,想請好朋友來家里做客。 蜻蜓說:“我可以飛過水面,去你家沒問題...
    2020-10-26 閱讀全文
  • 大班數(shù)學去朋友家做客 這是大班數(shù)學去朋友家做客教案反思,是優(yōu)秀的大班數(shù)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設(shè)計意圖: 這幾天我會經(jīng)常聽到小朋友在說:"爸爸媽媽昨天帶我去親戚家做客了,做客前爸爸媽媽會去超市買很多禮物。"...
    2021-07-22 閱讀全文
  • 小班科學教案:到小動物家做客 小班(生活)活動設(shè)計:到小動物家做客 設(shè)計意圖 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對《規(guī)程》的認識和理解有了一個質(zhì)的轉(zhuǎn)變,真正樹立起“一日生活即課程”的教育觀,將一日活動作為幼兒素質(zhì)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利用幼...
    2019-12-13 閱讀全文

一、背景 四歲的孩子不僅精力充沛,身體、智力發(fā)育旺盛,而且對自己身邊的人和事特別感興趣,并開始表現(xiàn)出自信。 在主題活動《我愛我家》的開展中,孩子們對自己家里有幾口人,有幾間房間都能數(shù)的清清楚楚。 但...

2020-11-14 閱讀全文

要求孩子不準撒謊,要誠實,孩子做到了,可是您卻對孩子說如果有人打電話找您,就說您不在家,其實您躺在沙發(fā)上悠然自得的看報紙。 要求孩子不準隨地亂扔垃圾,孩子做到了,可是您卻把喝完的飲料瓶隨手亂扔。 要求...

2020-12-31 閱讀全文

1、去金魚家做客的故事 在一個大池塘里,住著一條可愛的金魚。 螞蚱和蜻蜓是金魚的好朋友,它們經(jīng)常在一起玩耍。 一天,金魚準備了豐盛的午餐,想請好朋友來家里做客。 蜻蜓說:“我可以飛過水面,去你家沒問題...

2020-10-26 閱讀全文

這是大班數(shù)學去朋友家做客教案反思,是優(yōu)秀的大班數(shù)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設(shè)計意圖: 這幾天我會經(jīng)常聽到小朋友在說:"爸爸媽媽昨天帶我去親戚家做客了,做客前爸爸媽媽會去超市買很多禮物。"...

2021-07-22 閱讀全文

小班(生活)活動設(shè)計:到小動物家做客 設(shè)計意圖 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對《規(guī)程》的認識和理解有了一個質(zhì)的轉(zhuǎn)變,真正樹立起“一日生活即課程”的教育觀,將一日活動作為幼兒素質(zhì)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利用幼...

2019-12-1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