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叫孩子趣味學英語?
發(fā)布時間:2021-06-02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上幼兒園學什么 幼兒趣味故事怎樣養(yǎng)學習英語可以讓孩子們興趣盎然呢?游戲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如果我們能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記單詞,他們就不會覺得枯燥無味了。但無論什么形式的游戲都要為教學服務,對學生的學習有利的游戲才是好游戲。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個英語學習的小游戲。
工具/原料
猜。對于未知事物,人們總是充滿好奇,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急于知道答案,此時是進行教學的最佳契機,我們要在教學中多設置一些猜的活動。如鞏固單詞時,可以讓學生采用多種途徑去猜,如是玩具可以摸摸猜猜,如是水果、飲料可以聞聞猜猜。學新單詞時,可以把要學的單詞寫在黑板上,看老師的口型猜,看老師的眼神猜;可以把單詞一閃而過讓學生猜,也可以出示單詞圖片的一部分讓他們猜。
獎。學生總是希望得到獎勵的,利用這種心理,我們可以獎勵學生一個新單詞或一句新句子。以hamburger,ice-cream,cake,egg為獎品,分別計8分、6分、4分、2分,如果某一組學生表現(xiàn)好,可以讓他們選擇一個獎品,要得到獎品的前提是這一組的每個學生都要會說這個單詞。學生為了得到獎品學得十分認真,效果也很好。學生都會選擇8分的hamburger。當學生基本學會hamburger了,就調(diào)整分值,把ice-cream的分值改為8分,如此變化,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這些單詞。
寫。單詞的學習離不開拼寫,一味口頭拼寫,效果不佳,而一味抄寫往往又顯得太枯燥。可以讓學生手、口、腦并用,聯(lián)系實物來書寫。學習水果類的單詞時,讓學生帶上水果。學習apple時就在蘋果上貼apple字樣;學習教室內(nèi)的物品時,可在課桌上貼desk,在鋼筆上貼pen;學習人體部位時,可在人體圖的眼睛上貼eye,在嘴上貼mouth;諸如此類,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資源。還可以在同桌的手心或背上貼字條,讓同桌猜猜寫的是什么。(趙老師教案網(wǎng) ZjAn56.COM)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如何引導孩子學好英語
《典范英語》專家委員會成員霍慶文先生
如今,英語已經(jīng)成為高考三門必考科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對很多家長而言,英語依然是個老大難問題,不知該如何引導孩子學好英語。為此,《北京晨報·教育周刊》采訪了知名英語教育專家、《典范英語》專家委員會成員霍慶文先生。
北京晨報:現(xiàn)在很多孩子都在學拼讀,為什么要學拼讀?
霍慶文:拼讀(phonics)也叫自然拼讀法或拼讀教學法,是英美等英語國家為培養(yǎng)兒童閱讀能力和拼寫能力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它通過讓孩子掌握字母及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發(fā)音規(guī)律,做到“見詞能讀,聽詞能寫”。英語是拼音文字,單詞的拼寫與讀音之間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如hop、mop、pop、top等。研究表明,大約84%的英語單詞發(fā)音有規(guī)律。因此,掌握拼讀規(guī)律非常重要,“是英語學習的突破口”。
英國孩子一般從學前班(4歲)開始系統(tǒng)學習拼讀規(guī)律,一兩個學期下來,很多孩子就能讀簡單的英文故事了;兩三個學期下來,有些孩子能讀相當于《典范英語》四五級的英文故事了。《典范英語》在國內(nèi)較早提出了拼讀的理念,并于2011年推出了《少兒英語拼讀教程》。自然拼讀法符合英語文字的特點和規(guī)律,比我國傳統(tǒng)的音標教學法更直觀、更科學、更有趣、更有效,我國小學應大力推廣。
北京晨報:您曾多次強調(diào)語感的重要性,那么應如何培養(yǎng)語感?
霍慶文:無論學語文還是學外語,都需要培養(yǎng)語感。呂叔湘先生曾說:“語文教學的首要目標是培養(yǎng)語感?!蓖庹Z教學也不例外。許國璋先生上高中的時候,有一年英語大考只有一道作文題,題目是“重述該撒本事”,他“答得很詳細,句子也比較順,句法也有變化,只覺得無心造句,句子自成”??梢娝挠⒄Z語感到了高中已經(jīng)如此之好。有了語感,不僅交流不會有障礙,考試也不會有問題。
從英語學習的角度講,需要大量閱讀原版故事或文學作品,圍繞著原版故事或文學作品“多聽、多讀、多說、多寫”,這是學好英語的最佳途徑和方法。語感是“聽”出來的,“讀”出來的,“說”出來的,“寫”出來的。幾年前,不少省市取消了高考英語聽力考試,很多學校隨后取消了英語聽力訓練,這違背了外語教育的規(guī)律。學外語不練聽力怎么能行?聽力不行怎么能跟外國人面對面地交流?語感需要大量的語言積累,包括聽的積累、讀的積累、說的積累和寫的積累。有了大量的語言積累自然會有語感,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
北京晨報:孩子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生詞怎么辦?背單詞有沒有用?
霍慶文:首先,選擇的故事不宜太難,生詞要有,但不宜過多,否則孩子讀不下去,會失去興趣。其次,遇到生詞要先根據(jù)上下文來猜意思,實在猜不出再去查查詞典。為了給孩子掃清閱讀的障礙,《典范英語》專門提供了注釋,這些注釋很有特點,完全是從幫助順利閱讀和理解的角度來設計的,準確、方便,孩子可“無師自通”。
第二個問題,建議把故事讀熟,故事讀熟了,不僅語感出來了,單詞也自然記住了。不建議孤立地背單詞,這種方法機械重復,費時費力,解決不了語感的問題。再說,一個單詞往往不止一個意思,到底是什么意思往往取決于上下文,脫離了上下文沒有具體的意思。很多孩子在單詞上花了大量時間,卻依然沒能學好英語。究其原因,是因為沒有遵循英語學習的規(guī)律,時間沒用對地方。
北京晨報:學英語過程中要不要給孩子講語法?
霍慶文:不建議講語法,一是孩子對語法不會感興趣,二是通過語法來學語言根本學不好語言。語言學習需要從整體出發(fā),“整體輸入,整體感悟,整體輸出”。
有不少老師和家長問,說《典范英語》一開始就有很多過去式,要不要給孩子講?不講?!兜浞队⒄Z》語言真實、自然、地道,反映了英語的本來面目,只要引導孩子“多聽、多讀、多說、多寫”就可以了,孩子積累多了自然能掌握時態(tài)的用法。學外語要多模仿,一要模仿人家的語音語調(diào),學會一口“洋腔洋調(diào)”;二要模仿人家的用法,人家怎么用你就怎么用。
北京晨報:平時該如何檢測孩子的學習效果?要不要做題?
霍慶文:不需要做題,可以通過朗讀、復述、仿寫、寫作等方式來檢測,這些方式簡單科學,符合語言的實際運用。朗讀不僅能檢測孩子的朗讀能力,而且能檢測孩子的理解能力。當然,也可以通過提問來檢測孩子對故事的理解。至于表達能力,則可以通過復述故事、仿寫、改寫或續(xù)寫故事等方式來檢測。
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習英語
在國際交流日益緊密的時代,英語已經(jīng)成為孩子未來發(fā)展的必備工具。因此,不少家長從孩子幼兒階段就非常關注他們的英語啟蒙教育,希望他們能夠早接觸早運用,為將來的正式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英語作為孩子的第二語言,在習得上有著特有的困難。孩子在從掌握發(fā)音到識記單詞再到遣詞造句等諸多方面,都必須付出比母語習得更多的努力。
要讓孩子快樂的學習英語,首先要激發(fā)孩子的興趣,讓孩子覺得這種學習不是負擔。本質(zhì)來講是將教學內(nèi)容融入游戲活動中,給孩子設置情景,讓孩子發(fā)揮自我的想象力和行動力,置身其中身臨其境的完成活動內(nèi)容,達到訓練目標。因此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為孩子設置游戲場景和情節(jié),非常重要。
要讓孩子快樂的學習英語,就要給予孩子多方位多層次的刺激。學習英語,尤其是幼兒學習英語,不能僅僅從英語本身入手,需要依據(jù)孩子們自身的特點從多方位,多層次上給予刺激和引導,達到激發(fā)孩子學習興趣和潛能的目的。
案例
以多媒體課程為依托,通過圍繞互動白板的電腦游戲活動和豐富的脫機游戲活動,設置切實可行的活動和任務目標,充分的把孩子引入課堂活動中,使他們在游戲中自覺發(fā)現(xiàn)知識要點,快樂的習得語言知識。孩子們通過在課堂上與外教和助教的交流,在沒有壓力的語言環(huán)境中快樂練習并進步,為今后的語言學習建立興趣,打下基礎。
專家建議,在課堂上可以針對每一個孩子的優(yōu)勢智能,運用多種游戲活動,幫助孩子的優(yōu)勢智能向語言智能正向遷移,從而達到學習語言的目的。英語課程應注重語言和音樂之間的關系,注重語言本身的節(jié)奏和韻律美感,注重由肢體運動帶來的思維活躍,并將之正確引導向孩子對語言本身的理解和認識,幫助孩子理解語言,不畏懼語言和語言學習。
要讓孩子快樂的學習英語,就要讓孩子學習到切合實際生活的英語。只有孩子在生活中實際運用的英語,才能不斷地在孩子身邊出現(xiàn),才能不斷重復強化記憶,才能讓孩子們發(fā)現(xiàn)語言無處不在,激發(fā)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才能讓孩子對語言學習歡迎而非畏懼。
孩子如何學英語效果會更好?
兒童外語能力的越來越受到家長重視,早學外語好不好呢?國內(nèi)外教育家都有一致的見解:只要方法得當,越早學外語效果會越好。
德國兒童教育家沙凡認為,孩子最好從2周歲開始學外語,最遲不得晚于青春發(fā)育期??茖W研究表明,兩三歲時兒童舌頭肌肉尚未成熟定型,是兒童語言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在語音辨別、語音模仿、詞匯吸收等方面具有成年人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更便于說出地道標準的外語。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最近一項研究也印證:兒童學語言的能力要比成年人強,而且一個人學外語的年齡越早,他對這門外語越容易掌握。在德國經(jīng)商的王光啟先生證實了這一點:“我大女兒9歲來德國,給她請了家教,又上語言班,但她學起來還是很費力。而我的小女兒學起德語就輕松多了。她來德國時剛滿3歲,進幼兒園后也沒有刻意管她,但她的德語水平卻是我們家最高的?!?/p>
沙凡說,從小學外語會提升綜合語言能力。來德國3年的訪問學者董天祺說:“我的孩子現(xiàn)在德國上中學,他不僅學德語,還學法語。原本我擔心會影響孩子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可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種擔心是多余的?!?/p>
孩子如何學習外語?
1.想方設法培養(yǎng)兒童學習外語的興趣。
德國教育家施羅德認為,通過娛樂的方式讓兒童在不知不覺中學外語,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和孩子一起做游戲、學唱歌、畫畫等來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使兒童覺得學外語很好玩。
2.為兒童學外語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
德國語言學專家布魯恩斯認為,語言對環(huán)境的依賴性更大。因此,要學會為孩子營造外語氛圍。比如雙語校園、外語廣播、外語角、外語動畫片等等,并引導孩子在盡可能真實的動態(tài)情景中使用語言。董天祺說:“我在家里幾乎只和孩子用德語對話,比如他渴了要喝水,但不會說‘水’這個單詞,我就讓他查詞典,然后說給我聽,不然不給他水喝。我還在家里的電視機、冰箱上都貼上小紙條,上面寫著對應的德文單詞,讓他除了睡覺,每時每刻都在和德語打交道。這樣用了8個月,孩子就能自如地聽和說了?!?/p>
3.對待兒童的語言錯誤要寬容和有耐心。
只要不影響正常的教學、交際,就不要立即加以糾正,以減輕兒童的心理壓力,增強他們的信心。
4.遵循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首先是加強聽力和說話訓練,然后才是讀寫。
5.挑選合適的教學資料。針對個體差異,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
如何引導孩子學習語言的興趣?
很多家長都知道讓孩子學英語,最主要的是興趣。但是如何能引發(fā)他的興趣呢?不妨從“情境教育”著手。
石家莊浩謙學校的全省優(yōu)秀輔導教師郭宵靜老師表示,所謂“情境教育”就是以生動形象的情境激起孩子們的學習情緒為手段的一種教育方式。情境教育能夠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種愉快的、生動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調(diào)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進一步發(fā)展,初步形成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環(huán)境是孩子學習語言最好的老師。要讓孩子們在行之有效的情境中學習英語,可以從語言環(huán)境、物質(zhì)環(huán)境兩個方面來嘗試創(chuàng)設雙語情境。
情境教育原則
語言示范性:如果老師和家長的發(fā)音不標準、不清晰,孩子們就會學到不規(guī)范的語音,不正確的語言習慣,日后很難糾正。
滲透文化內(nèi)容:在對孩子進行語言滲透時,千萬不要摒棄相應的文化內(nèi)容,要讓孩子們了解英語語言的文化環(huán)境、風俗和思維習慣。
難易程度掌握:太難了,會使孩子產(chǎn)生挫敗感,失去學習的興趣;太簡單了,又無法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只是流于形式。
順利度過沉默期:幼兒學習語言時有一個沉默期,他們只愿意聽而不愿意說,這時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強迫他說英語,通過幼兒自身的內(nèi)化,一段時間后孩子就自然地說出英語。否則易造成幼兒對英語的反感。
創(chuàng)建良好的語言情境
老師和家長應該有意識地為孩子精心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比如逛超市購物的情境,可以和孩子一起布置場景環(huán)境,放一些飲料、服裝、水果等,同時也要分配售貨員、收銀員的角色。整個情境活動中,讓孩子充分參與其中進行對話練習并自由發(fā)揮。
另外,在家里可以多給孩子放英語磁帶、VCD,收看英語電視節(jié)目,說不定某一天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孩子會不自覺的哼唱一兩句英語歌曲,說兩三句地道的英語。
提醒:
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盡量說英語。剛開始孩子們可能會聽不懂,但見多了、聽多了,他們會慢慢地理解。
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環(huán)境
物質(zhì)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就是從視覺上給孩子創(chuàng)造學習英語的氛圍。在學校,老師可以在教室的墻上貼上動物或水果圖片,同時寫明Myfavoriteanimals/fruits。而在家里,家長則可以在各個房間貼上英語標簽,比如bedroom、bathroom等,簡言之,但凡孩子能看到的地方就用英語標簽來表示。
郭老師同時也指出,英語單詞一定要正確,墻飾要富有趣味性并適時更換。另外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時盡量要孩子們積極參與進來,從而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3-6歲的孩子如何識字學英語
相信很多媽媽一定非常關心一個問題,那就是3—6歲的孩子可以學什么?再聲明一下,不是“應該學什么”,而是“可以學什么”?可以學習大量的知識嗎?可以用一個標準來衡量孩子的識字量、單詞認知量嗎?可以讓孩子學各種各樣的特長、才藝嗎?答案是:最好不。在這個年齡段,媽媽可以指導孩子學拼音、數(shù)學、識字和英語。這里的“學”更像玩,而非一本正經(jīng)地讓孩子端身正坐,一動不動地“認真學習”。
引導一:指導孩子學拼音
漢語拼音是孩子識字、說好普通話的基礎,更是他漢語學習的奠基式的“工程”。所以,每位媽媽都應該重視孩子的拼音學習。但拼音對于孩子來說,又是一種抽象的、枯燥的知識。若是媽媽沒有好的指導心態(tài)或者好的指導方法,也許就會讓孩子失去學習拼音的興趣。
經(jīng)典事例
事例1:
一位媽媽教3歲的女兒學習拼音。媽媽指著字母卡片上的字母說:“這是‘a(chǎn)’,跟著我念……”女兒跟著重復了一遍。
突然,女兒的注意力被字母卡片上一個人張大嘴的圖畫吸引了,她問媽媽:“這個人為什么張著大嘴呀?”媽媽卻說:“學習要一心一意,先不要看那些畫,跟著我念,‘a(chǎn)’……”
女兒噘了噘嘴,她覺得這樣念真沒意思。
事例2:
遙遙3歲半的時候,媽媽開始教他學拼音。她幫遙遙把字母編成了順口溜。例如“阿姨阿姨aaa”、“兩個門洞mmm”、“雨傘倒了ttt”……
遙遙每次聽見媽媽這樣說的時候,都覺得很有趣,于是也跟著媽媽一起念。時間長了,遙遙自然就學會了拼音字母。
事例3:
媽媽給4歲的小榕做了一套拼音撲克牌,標上聲母牌與韻母牌,母子二人經(jīng)常一起玩撲克牌的游戲。游戲的時候,媽媽出一張聲母牌,小榕出一張韻母牌,誰先拼出兩張撲克牌組成的音節(jié),兩張牌就歸誰,最后看誰贏牌多。小榕每次都和媽媽玩得樂此不疲,在這樣的小游戲中,他也不知不覺地記住了許多拼音的拼讀。
教育感悟
孩子在3—6歲這一階段的學習,其實是在為將來進入小學后的學習做準備。學習簡單的拼音字母,將會增強孩子對拼音,以至漢字的敏感性,等到他進入小學,再系統(tǒng)學習時就會輕松很多。
當然,這個時期的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媽媽在引導他學習拼音的時候,不要刻意去求孩子一定要學多少的知識量。孩子只有快樂地去掌握拼音知識,他才能打好基礎,否則他若是產(chǎn)生“拼音是一種無趣、難學的知識”的想法,就會對以后漢字的學習極為不利,甚至還會影響他整個小學1年級的學習。
所以,媽媽要學會正確指導孩子學習拼音,幫助他順利“闖”過拼音這一“難關”,讓他建立起學習的信心與興趣。
媽媽妙招
1、激發(fā)起孩子對拼音學習的渴望。
媽媽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激發(fā)起孩子對拼音學習的渴望。比如在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或者給他讀故事書的時候,媽媽可以引導他記住自己喜歡的動畫片的名字,或者故事書中他喜歡的人物,并提醒他:“若是學會拼音,就不用媽媽教你念了,你自己也就能讀故事了?!边@樣一來,孩子就有了學習拼音的動力,他也會愿意去學習。
2、教孩子學拼音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輔導。
正因為拼音是學習漢字的基礎,所以媽媽都會對拼音的教學格外重視。但即使重視,媽媽也不能急于求成,應該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耐下性子去輔導,千萬不要拔苗助長。否則孩子就有可能會對拼音學習產(chǎn)生厭煩情緒,媽媽即使教會了他,他也不能牢固掌握。
3、運用恰當?shù)姆椒ǎ尯⒆訉ζ匆簟坝懈杏X”。
抽象的拼音對于3—6歲的孩子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媽媽可以通過運用恰當?shù)姆椒?,來讓孩子逐漸對拼音“有感覺”,這樣孩子才會樂意去學,也才能學得更快。
比如,可以向事例2的媽媽學習,編一些順口溜幫助孩子記憶不同的字母;還可以調(diào)動起孩子的想象力,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來幫助他識別字母;或者編一些小故事,用故事的吸引力來讓孩子對拼音學習充滿期待,等等。
這樣的方法有許多,媽媽可以根據(jù)孩子的個性特點酌情選擇??傊?,千萬不要像事例1中的媽媽那樣,因為沒有正確的教學方法,反而使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4、做孩子的“陪練”,讓他愉快掌握拼音。
盡管進入小學后,孩子還會對拼音進行更系統(tǒng)的學習,但媽媽之前的教導將會幫助他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因此,媽媽可以通過孩子感興趣的方式,來給孩子當“陪練”,幫助他加深對拼音的理解。例如,媽媽可以像事例3的媽媽那樣,利用小游戲來讓孩子掌握拼音;或者鼓勵孩子給家里的物品做拼音標簽,幫助他記憶拼讀;外出的時候,讓孩子在大街上尋找一些拼錯的拼音,并記錄下來,回家后讓孩子將錯誤的與正確的進行比較,以防止他犯同樣的錯誤……媽媽通過陪孩子一起練習,讓孩子“學中玩、玩中學”,這樣他就能愉快地掌握拼音。
5、指導孩子學習拼音,媽媽也不要吝嗇鼓勵。
孩子初學拼音的時候,也會困難重重,這時候媽媽的鼓勵對他來說很重要。所以,每當孩子掌握了一個字母、一個音節(jié),甚至一個字的正確讀音的時候,媽媽都應該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這樣就能引導他向更高的學習目標前進。
引導二:引導孩子學數(shù)學
人的一生都離不開數(shù)學,能運用到數(shù)學的地方很多。在孩子3—6歲的時候,媽媽要幫他建立起簡單的數(shù)學概念,加強他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這樣可以增加孩子對數(shù)學的熟悉感,也將有助于他將來在小學的學習。所以,媽媽要學會正確引導,讓孩子能真正地理解數(shù)學、學會數(shù)學。
經(jīng)典事例
事例1:
小煦3歲了,每次媽媽問她:“1個橘子加上2個橘子是幾個橘子?”她會很快地回答:“3個。”但若是媽媽問她:“1個香蕉加上2個橘子是幾個水果?”小煦就會露出迷茫的表情,然后說:“我不知道?!眿寢尭杏X很苦惱,她認為小煦對數(shù)學和數(shù)字很不敏感,甚至懷疑她在數(shù)學方面有學習障礙。
事例2:
媽媽送5歲的兒子去幼兒園,到了幼兒園門口,兒子忽然問媽媽:“以前我們從家里出來后,走好長時間才到幼兒園,為什么我們今天走這么快呢?”
媽媽笑笑說:“因為之前我們都會從小公園繞一個彎,但今天沒有,從家到幼兒園,我們走的路是一條直線,直著走用的時間當然就短啦!”
兒子想了想說:“是不是兩個地方之間,直線最短?”媽媽笑著點了點頭,兒子重復著:“兩個地方之間,直線最短。媽媽我記住了?!?/p>
教育感悟
數(shù)學是一個人高級思維水平的重要標志,是奠定孩子抽象思維發(fā)展的基礎。其實,孩子從2歲左右就已經(jīng)開始具備一定的認識數(shù)字的能力了,而隨著他的年齡增長,他對數(shù)學的認知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
在3—6歲期間,孩子就更需要媽媽的耐心指導,以幫助他了解、學習并簡單掌握數(shù)學。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有許多媽媽因為不了解教育方法,使得孩子對數(shù)學的學習感覺苦不堪言,學起來也倍覺困難且沒有趣味。
因此,媽媽一定要正確掌握孩子的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根據(jù)孩子的特點,通過適當引導,讓他從小就喜歡數(shù)學,并逐步學會用數(shù)學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而且還要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巧。媽媽的正確指導,將有會大大提高孩子的數(shù)學知識水平和智力水平。
媽媽妙招
1、隨機培養(yǎng)孩子對數(shù)學的興趣。
日常生活中處處都充滿了數(shù)學,媽媽可以像事例2的媽媽那樣,隨時利用當時場景對孩子進行數(shù)學教育。
走在路上,可以讓孩子通過數(shù)有幾棵樹來學習點數(shù);吃晚飯的時候通過讓孩子分發(fā)碗筷,使他學到一一對應;丈量房間尺寸的時候,可以讓他具備基本的幾何概念;即使是游戲,五子棋、跳棋等等玩具,也能調(diào)動起孩子對數(shù)字的敏感……
2、用實物教孩子掌握正確的數(shù)數(shù)方法。
有的媽媽喜歡讓孩子跟著自己念“1、2、3、4……”,認為這樣孩子就能學會數(shù)數(shù)。但是這樣一來,孩子就只是重復媽媽說過的話,在他的頭腦中卻并不能形成數(shù)字的概念,他也就不能學會正確的數(shù)數(shù)方法。
所以,媽媽可以借助于實物,無論是水果還是玩具,都能讓孩子通過感官的刺激來弄明白數(shù)字的意義。而且孩子在3—6歲期間,已經(jīng)可以認識“大”、“小”、“多”、“少”之間的關系,這樣他就可以借助具體的實物來理解數(shù)字的大小含義,以及數(shù)字之間的順序關系。
3、指導孩子建立“數(shù)”的抽象概念。
有的孩子會如事例1中的孩子那樣,相同的實物會計算,但不同的實物就不懂計算。這就是因為他的頭腦中沒有“數(shù)”的抽象概念。
因此,媽媽要幫助孩子慢慢地擺脫實物,讓他再進行計算的時候要憑借想象來建立數(shù)的概念。這時候媽媽不能著急,也不用強硬要求孩子必須丟掉實物,或不去掰手指,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4、讓孩子在實際生活中體驗數(shù)學的趣味。
數(shù)學雖然是個抽象概念,但它也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媽媽可以引導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利用數(shù)學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買東西時簡單的算賬,切蛋糕時幾刀能切幾塊,等等。用孩子熟悉的場景來讓他感知數(shù)學現(xiàn)象,體驗數(shù)學趣味,這樣孩子不僅能更快地學到數(shù)學,還能提高他的生活技能。
5、教孩子學數(shù)學不可盲目、急于求成。
媽媽要注意的是,教孩子學數(shù)學不可急于求成,不能盲目讓孩子記憶,尤其是不提倡讓孩子去背圓周率、學習珠心算,對于幼兒奧數(shù)更要慎重。因為數(shù)學思維是靠理解,而不是靠機械背誦的,長期反復的記憶反而有可能會損害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大腦機能。
6、避免孩子對數(shù)學過度敏感。
數(shù)學在生活學習中很重要,但是數(shù)學并不是人生活學習的全部。曾經(jīng)有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去看畫展,但孩子進去后一直專心地去數(shù)畫展中有多少幅畫,對于畫的美麗他卻完全沒有注意到。媽媽要盡量避免類似情況的發(fā)生,讓孩子不要因為眼中只有數(shù)字,而失去了對其他事物的感知。
所以,媽媽要讓孩子對數(shù)學的學習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nèi),既要培養(yǎng)孩子學習數(shù)學的好習慣,同時也不能讓孩子丟失了其他方面的學習與體驗。
引導三:指導孩子學識字
應該在孩子幾歲時教他識字?如何教才能引起他的識字興趣?這是每位媽媽都關心的問題。據(jù)教學研究和實踐證明,孩子的形狀知覺從3歲起就發(fā)展很快,3—6歲間孩子的認知能力會不斷提高,而4歲時他對圖形的直覺最為敏感。文字其實也是一種圖形,而中國的漢字更是一種象形文字。所以,三四歲時是教孩子識字的最佳時期,但卻需要注重教育方法。
經(jīng)典事例
事例1:
媽媽規(guī)定5歲的萱萱每天要學會10個字,為了增加她的識字量,媽媽還經(jīng)常隨時指出身邊的字讓女兒學認。一天逛街時,媽媽指著一家超市的牌子問:“萱萱,你認識這幾個字嗎?”萱萱卻對媽媽的引導沒有絲毫的興趣。
媽媽又說:“我知道后面那兩個字你已經(jīng)認識了,讀作‘超—市—’可這是一家什么超市呢?‘超市’前面的三個字讀什么?”當媽媽變著花樣讓她認識那幾個字的時候,沒想到萱萱卻撅起小嘴不高興地說:“媽媽,今天不是已經(jīng)認夠10個字了嗎?我不想再學了!”
事例2:
岳岳3歲了,媽媽開始教他認字。她喜歡在一些白色硬紙板中間畫上一條線,然后在線的右側(cè)寫上要教的漢字,線的左側(cè)貼上與漢字相對應的圖形。
例如,在教岳岳認“桃”字的時候,就把“桃”字寫在紙板右側(cè),在紙板的左側(cè)貼上一個鮮美的水蜜桃。然后,媽媽拿著紙板給岳岳看,岳岳立即就會認識并讀出“桃”字。
因此,岳岳十分喜歡和媽媽玩這個認字的游戲,并且通過這種方式認識了很多字。
教育感悟
提到教孩子識字,媽媽最關心的問題是“怎么學?”和“學多少?”事實上,怎么學比學多少要重要得多。因為孩子識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媽媽不要期望他在短期內(nèi)就達到多少識字量。
要知道,在孩子識字學習的初期,培養(yǎng)他對文字的興趣和感覺,遠比提高他的識字量重要得多。對于好奇心極強的孩子,只有充滿新鮮感的事物才會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也會因此充滿熱情地去主動記憶。
所以說,引起孩子對漢字的興趣,是媽媽教他識字的第一步工作。只要孩子對漢字有了興趣,他就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去認識漢字,并逐漸將之靈活運用。
媽媽妙招
1、不設定孩子的識字量。
許多媽媽喜歡將孩子的學習進行量化,如“我家孩子已經(jīng)認識500個字了!”“我家孩子已經(jīng)會寫150個字了!”媽媽喜歡統(tǒng)計孩子的識字量,其實是出于攀比的心態(tài)。但是對于孩子來說,量化的具體數(shù)字會讓他有種無形的壓力。
同樣,為孩子設定每天的識字量,一旦任務完成,他就會不愿再多學一個字。事例1中媽媽的做法其實是對孩子識字積極性的一種扼殺。長此以往,即使孩子能夠達到一定的識字量,卻會因為覺得枯燥而降低學習的興趣。
所以,媽媽在教孩子識字的時候,一定不要盲目跟風,為孩子設定識字量,一定不要讓識字成為孩子心中不愿意完成的任務。
2、圖字并茂,培養(yǎng)孩子識字的興趣。
據(jù)科學家研究,人類大腦的左右兩個半球有著不同的分工,其中右半球負責處理圖像信息,左半球負責處理文字信息。而大腦的左右兩半球卻交叉支配著我們的身體,也就是說大腦右半球支配身體的左側(cè),左半球卻支配著身體的右側(cè)。
所以,事例2中岳岳的媽媽運用了一個十分科學的識字方法,就是按照“右字左圖”的方式來教孩子識字。她的做法不僅合乎人體科學,而且圖字并茂的方式極易引起孩子的興趣。這樣,即使孩子不認識這個漢字,卻也會看著圖形說出字的讀音,不需要父母再去教。
孩子在讀字的過程中認識了字,并獲得了猜出謎語般的成就感,這會極大地提高他識字的興趣。
3、生活標簽,為孩子創(chuàng)造識字的環(huán)境。
在教孩子識字時,媽媽可以在相應的實物上貼上文字標簽。例如,在空調(diào)上、冰箱上、電視上,用便簽貼上“空調(diào)”、“冰箱”、“電視”等字,并注上拼音。這樣,孩子就會對生活中接觸的物品產(chǎn)生字面的理解,從而加深他對這些字的印象。
4、邊識邊寫,鼓勵孩子把字畫大。
除了教孩子識字外,媽媽還會關心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時候教孩子寫字最合適呢?”大多數(shù)孩子三四歲時就開始喜歡涂涂畫畫了,這其實也是在向媽媽傳遞一種信息——“我該學寫字了”。
孩子初學寫字并不能馬上掌握字的結(jié)構,而是把字當做一個圖形來“畫”。所以,當孩子開始把字“畫”出來時,先不要用“整齊”去約束他。但是,由于此時孩子的精細動作發(fā)展還不完善,媽媽可以鼓勵他把字畫大,只要孩子的字“畫”得足夠大,他就會有足夠的發(fā)展空間,以后就容易把字寫好了。
引導四:指導孩子學英語
媽媽都知道,讓孩子掌握一門外語非常重要,并且認為對孩子外語的教育應該盡早開始。但是什么時候是孩子學習外語的最佳時機呢?先讓孩子學習母語比較好,還是母語和外語同時學習效果會更好呢?如何才能讓孩子快快樂樂地學外語?這是許多媽媽都困惑的。
經(jīng)典事例
事例1:
為了讓纖纖多掌握一門語言,從她剛開始學說話起,媽媽就用中文和英語兩種語言教她。例如,媽媽會指著蘋果對纖纖說:“蘋果!apple!”然后指著香蕉說:“banana,香蕉?!?/p>
到了纖纖5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會說不少英語單詞,但是媽媽卻發(fā)現(xiàn)女兒在說話時,反應速度似乎要比同齡孩子慢一些。
有一次,媽媽指著一盤水果問:“纖纖想吃哪種水果呢?”只見她想了一下說:“嗯……”媽媽問:“你在想什么?”纖纖說:“是banana,還是香蕉……”媽媽這才明白,纖纖之所以說話時反應略慢,是因為她不能迅速確定用哪種方式來表述。
事例2:
4歲的永澤開始在幼兒園學習英語了,為了了解兒子的學習情況,每天媽媽都會問:“今天幼兒園里教了哪些單詞?”“電話用英語怎么說呀?”“orange是什么呀?”
雖然媽媽對兒子的英語學習是滿腔熱情,總是不失時機地考考兒子,但永澤似乎對學習英語越來越?jīng)]興趣。當媽媽再問某些物品用英語怎么說時,永澤有點不耐煩地說:“不知道?!?/p>
教育感悟
孩子學習英語其實是語言上的一種模仿行為,大量教育實踐表明,孩子在四五歲時開始學習英語最為合適。因為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在語音辨別、語音模仿、詞匯吸收等方面都具有其他年齡段孩子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而且此時他也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母語基礎,但舌頭肌肉尚未成熟定型。所以,四五歲時是孩子學習英語的最佳時期。
雖然如此,媽媽也不要對孩子學習英語報以過高的期望,不要希望他能迅速學會一口流利的英語。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可能學了一段時間后,卻還是不能很好地說出來,這種情況很正常。從語言學角度看,任何語言的學習都要經(jīng)過一段沉默期,就像孩子學習母語一樣,也許開始并不會說話,但等語言信息積累到一定程度時,突然有一天就開口說話了,學習英語也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媽媽不必著急,只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學習氣氛,促進孩子學英語的興趣就可以了。一旦孩子對英語產(chǎn)生興趣,就不會覺得學英語是件苦事,并會快快樂樂地主動去學習。
媽媽妙招
1、要孩子先打好母語基礎。
據(jù)教育學家調(diào)研得知,如果讓孩子同時學習兩種語言,不僅會讓他在語言理解方面發(fā)生混亂,而且還容易使他產(chǎn)生學習障礙。
如事例1中的纖纖,當她對“香蕉”這個事物進行認知的時候,頭腦中就會同時出現(xiàn)兩個詞匯,一個是中文“香蕉”,另一個是英語“banana”。這時,她就會產(chǎn)生迷惑,香蕉這個事物到底該與哪個詞匯產(chǎn)生對應關系呢?這樣就會給她造成一定程度的理解混亂。如果孩子對事物的理解經(jīng)常是混亂的,也必然會出現(xiàn)學習障礙。
所以說,讓孩子學習英語最好是在母語的基礎已經(jīng)基本建立之后再進行。
2、幫孩子建立英語思維。
事例2中永澤的媽媽喜歡問孩子“電話用英語怎么說”“orange是什么”之類的問題,表面看來這是在幫助孩子記憶英語單詞,但事實上等于在強化孩子的漢語。也就是說讓孩子形成這樣的思維定勢:不論看到什么,他的頭腦中出現(xiàn)的永遠都是這些事物的漢語,然后再出現(xiàn)與漢語相對應的英語單詞。如果孩子經(jīng)常用這樣的思維學習英語,只能學出中國式英語。
當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母語基礎之后,再學習英語時要盡量使用純英語式教學。如媽媽可以指著蘋果說:“apple!”而不是說:“蘋果,apple?!碑攱寢屩钢O果直接說英語的時候,孩子馬上就會明白,蘋果的英文發(fā)音就是“apple”。媽媽沒有說一個漢字,但孩子卻能明白媽媽的意思,這樣才有利于孩子英語思維的建立。
3、孩子學英語,媽媽要有正確的心態(tài)。
媽媽要知道英語并不是高深的知識,只是一種交流工具。對于英語,應該是讓孩子習得,而不是學習。讓孩子學英語,關鍵不是能學會多少,而是要增加他對英語的熟悉感。當他上了小學或中學后再聽到英語,不會有太陌生的感覺即可,并不是非要小小年紀就能說一口流利英文才算成功。
4、為孩子創(chuàng)造英語環(huán)境。
若想讓孩子把英語當作一種語言來學,媽媽應該努力為孩子提供一個學英語的理想環(huán)境,在這個環(huán)境中要讓孩子有足夠的機會去“聽”、“說”英語。
比如,在孩子玩耍的時候媽媽可以給他放英文兒歌、英文對話,這樣可以幫孩子建立英語語感,還能激起他說英語的欲望。這樣就等于為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間接的英語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