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幼兒園晨間活動案例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6-01 幼兒園晨間活動方案 幼兒園案例分析 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

晨間活動時,孩子們開始嘗試練習跳繩了,個個興趣盎然,張宇正在嘗試練習分解動作,搖繩、雙腳跳起,這時送她入園未離開的媽媽看見了,就用手指著她說:“張宇,你看趙慶楊跳得多好,你怎么還不會跳,快跟她學學!”說完,張宇更顯得手忙腳亂。一會兒晨練結束了,她無精打采的收起跳繩,整個上午她一直悶悶不樂,戶外活動時也沒有再練習跳繩??吹竭@種情況,我想這一定是由于早上她媽媽的做法不對,讓張宇產(chǎn)生了畏難情緒,如果孩子處在這樣一種心理狀態(tài)下,怎能學會跳繩呢?想到這兒,我決定找她媽媽談一談。傍晚離園時,我對她媽媽說:“早上你說完后,她就再沒有練過跳繩?!薄八龝粫鷼饽??” 張宇媽媽直率地說。其實,張宇學東西很快,練跳繩時特別認真,現(xiàn)在幾個分解動作已經(jīng)練熟了,只差一點兒就能連起來跳了,你那么一說,她就不練了。張宇媽媽不好意思地笑了:“是的,我太心急了,現(xiàn)在怎么辦呢?”我建議她:加強練習的次數(shù),可用比賽形式與孩子比一比,看誰先學會跳繩,誰跳得多,增強張宇嘗試練習的興趣。媽媽聽后連連點頭,表示贊同。以后幾天中,張宇對我說:“老師,我要趕快練習跳繩,爭取超過媽媽?!逼綍r晨間活動中,都可看到她練習跳繩的身影。幾天過后張宇高興地對我說:“老師,我會跳繩了,你看?!边呎f邊輕松地跳了起來。

分析:

《綱要》中明確指出要進行家園配合教育。我們都知道,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超過別人,常常將自己孩子的表現(xiàn)和別的孩子做橫向比較,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不如別的孩子時,就會著急,對孩子產(chǎn)生不滿,數(shù)落孩子。家長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教育態(tài)度及方法等方面存在著問題,而是把原因歸結在孩子身上。當我發(fā)現(xiàn)家長的教育問題后,耐心地做家長工作,使家長認識到自己不良的教育心態(tài)與方式給孩子帶來的負面效果。在此基礎上,及時向張宇媽媽宣傳科學的教育原則,提供具體的教育方法,使其產(chǎn)生良好的教育心態(tài)。張宇在主動積極的嘗試中很快學會了跳繩,也有了成功的喜悅和參與體育活動的快樂。 這一切說明,只要家長教育心態(tài)正確,積極配合,教育就會事半功倍。

反思:

游戲中積極有效的互動除了要家長與教師互相配合外,還需要教師善于轉變角色。當幼兒在游戲中遇到困難時,教師以“協(xié)助者”的角色發(fā)起;當幼兒對游戲的興趣減弱時,教師以“參與者、引導者”的角色發(fā)起;當幼兒對游戲的參與積極性很高時,教師以“鼓勵者”的角色發(fā)起;當幼兒對游戲的方式提出建議時,教師以“支持者”的角色支持幼兒發(fā)起主動互動。只有不斷地轉變自己的角色,才能使教師對幼兒的影響保持最佳狀態(tài)并以積極的態(tài)度回應幼兒的互動,以積極的方式引導幼兒的呼應。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幼兒園活動《學爬爬》案例分析


活動設計背景

在平常教學中發(fā)現(xiàn)幼兒四肢和軀干肌肉力量比較弱;還每當遇到困難就放棄,從不嘗試;

活動目標

1、 學習爬得基本動作發(fā)展幼兒四肢和軀干肌肉力量,增強動作的靈活性。

2、通過各種形式爬的練習,讓幼兒學習爬時四肢的正確用力方法,鼓勵幼兒大膽、勇敢地參加運動。

3、培養(yǎng)他們不畏困難、堅強的心理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爬得動作,復習并腳跳圈

難點:爬時手與腳的協(xié)調(diào)配合

活動準備

軟墊、輪胎、錄音帶、繩子、水果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進入場地,四散站開。

2、準備活動,幼兒隨著歌曲(猴哥),模仿小猴做動作,使身體充分活動開。

(二)、基本部分

1、幼兒自由練習:(提供軟墊擺成兩組,每組3個,如圖1)讓幼兒自由表演自己會的爬行動作,老師引導幼兒進行手膝著地、手腳著地爬。

2、示范講解:跪膝——雙手著地——手腳左右協(xié)調(diào)爬行)

3、有障礙物練習:(提供離地高度不等的繩子障礙,如圖2)

A、老師引導幼兒必須身體貼在墊上,才能在繩子底下爬過,并讓幼兒試爬。(分組)

B、老師依據(jù)幼兒試爬情況,講解示范匍匐爬的要領,指導手腳的用力方法。

4、組合練習:(將軟墊、輪胎組合起來玩游戲),老師和幼兒玩“小猴摘果子”游戲。

(1)布置場地:墊子間加2個輪胎,如圖3

(2)講解游戲規(guī)則:小猴子通過障礙物(爬過墊子-跳過輪胎—摘得一個果子——返回),兩組幼兒,誰先完成獲勝。

(三)、結束部分。

1、放輕音樂(小星星),老師和幼兒一起做放松動作。

2、結束活動,幼兒離場。

教學反思

在教學的過程中講解語速過快,示范時沒有讓所以幼兒都能清楚的看見,

幼兒園數(shù)學活動《分蛋糕》案例分析


本次活動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嘗試把一個物體等分成兩份、四份,知道部分小于整體,整體大于部分,理解分數(shù)的概念。

在活動開始的時候我用小兔過生日的話題來吸引孩子,提出問題:今天是小兔的生日,媽媽給他準備了一個大蛋糕,小狗來給小兔過生日如果想讓他們兩個吃到的蛋糕一樣多該怎么辦呢?孩子們有的說一人吃一塊,有的說用到從中間切開,那到底怎么分呢?讓幼兒自己去思考,去想辦法。幼兒操作分蛋糕,分好后,我問孩子們,整個蛋糕和分開的半個蛋糕那個多?孩子們都說整個蛋糕大,以此,我有問下一個問題:半個蛋糕又是整個蛋糕中的多少呢?孩子們說:“一半”,在這個問題上孩子們只能說出一半的概念,不會聯(lián)想到分數(shù)的問題,為此我引導孩子們說一半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數(shù)字符號來表示:1/2,剛開始孩子們還不是很理解。我也沒有過度的去講解。

在第二個分四等份時,我先出示另外兩只小動物,請幼兒數(shù)數(shù),一共有幾個朋友,提出問題:要是四個好朋友在一起過生日因該這樣分蛋糕呢?孩子們自己動手去探索,去尋找份四等分的方法,孩子們找到后,我請個別的幼兒來說說自己分的方法,并把自己分的蛋糕給小動物吃。為了更好的讓孩子們對分數(shù)的概念的認識,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問孩子們:小兔吃了蛋糕的幾分之幾呢?小小狗吃了蛋糕的幾分之幾?孩子根據(jù)上面已有的經(jīng)驗,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還是蠻好的。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nèi)L試分6等分和8等分,給孩子們一個挑戰(zhàn)的機會,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沒有去看孩子們的操作結果,而是鼓勵孩子動腦筋的嘗試不同的分法。

從整個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

1.在數(shù)學活動中我們要給孩子們足夠的時間讓孩子們?nèi)ヌ剿?,去想象。在活動中盡量用孩子們比較理解的語言來告訴孩子們。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原則

幼兒的一切學習過程均從生活實踐活動中獲取、得到。大班幼兒的數(shù)學的學習并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要在游戲中建構數(shù)學教育,那么游戲情節(jié)的設計必須貼近生活,注意設計幼兒生活中有所感受并能喚起相應體驗的情節(jié),引起幼兒興趣。

3.堅持幼兒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相結合的原則

⑴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幼兒的主體性體現(xiàn)了幼兒是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的主人。

⑵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教師的主導作用則表達了幼兒的發(fā)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

幼兒園活動《快樂建構》案例分析


“歡歡娛樂城”一直是孩子們十分喜歡去玩的地方,在那里他們可以用不同的積木搭建各種東西,如:房子、汽車、飛機、動物……。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搭出一些較為具體的作品來呢?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一些孩子會根據(jù)搭建的主題或自己的喜好進行搭建。如:“動物園”的主題中,他們會搭建長頸鹿、蛇等動物,還有動物的家。又如:有的孩子喜歡汽車,他就會經(jīng)常搭一些不同造型的汽車;有的孩子喜歡拍照,他就會搭一部照相機……。然而還有個別孩子搭建時似乎沒有什么目的,只是隨意地把積木疊放在一起,問他們搭的是什么,他們往往自己也說不清楚。

分析:

建構游戲一直深受幼兒的喜歡,特別是男孩子。之所以如此喜愛,是在于它的操作性,通過操作、擺弄,學習平鋪、壘高、圍封等技能,建構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是他們在游戲時目的性較弱,很大程度上認識依賴于行動,往往會先做后想,或者邊做邊想。

策略:

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指導幼兒的建構游戲時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游戲前,可以和幼兒討論搭建的內(nèi)容,了解他們的想法,幫助他們明確要搭建的東西。2、搭建過程中,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的搭建情況,是否圍繞之前的討論展開。如果是,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在這一搭建中遇到問題給予建議,引導幼兒如何更好地繼續(xù)下去;如果不是,教師可以先了解原因,并讓幼兒知道在新的搭建任務中應該做些什么,怎么做,此時的隨機指導顯得尤為重要。3、游戲后,鼓勵幼兒大膽說說自己今天搭了什么,是怎么搭的,通過介紹交流讓其他幼兒對此也有更多了解,同時,教師再給予梳理、小結,這會讓幼兒在接下來的搭建中減少盲目性。

幼兒園案例分析:多動癥幼兒


幼兒園案例分析:多動癥幼兒

一、研究前個案分析

我在一幼兒園小班實習了一個多月,在此期間,發(fā)現(xiàn)我班有一四歲幼兒李廷行為與其他幼兒有所不同,他沒有朋友,常常脫離班級一個人活動。最明顯的是他極其好動,上課從不會集中精神,最多兩三分鐘注意力就會轉移,容易受身邊的事物所影響,窗外的腳步聲就能轉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強,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種習慣性小動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摳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廢,有頭無尾。而且他從來沒有守紀律的概念。還有點口吃,與老師小朋友語言交流有障礙。

我向原任老師詢問過他家庭的情況,他爸爸與媽媽是不同省份的結合,爸爸是來自外省,現(xiàn)任中學語文教師,媽媽是本省,現(xiàn)做美容推銷工作,平時工作忙,對兒子的教育很少。

二、個案觀察記錄

發(fā)現(xiàn)該幼兒行為有異常以后,我懷疑他是否有多動癥,為了證實我的想法,我開始對他的行為進行觀察。在兩周的觀察后,我發(fā)現(xiàn)有如下一些明顯性的行為:

1、上課

在上分享閱讀課時,小朋友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而他則從不舉手,并且老是站起來,咬著手指頭,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著地板,神情游離不定,又像關注某個東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沒做,也不說一句話。其他小朋友在朗讀時他并沒有讀,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動作很不優(yōu)雅,喜歡把一只腿搭在旁邊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與旁邊的小朋友嬉戲,或是下位打擾其他小朋友,當老師指了一下他的頭以后他才停止嬉戲,但眼神還是沒有關注老師和黑板。他上課時的常見動作是用兩只手撐著腿往前看。

2、課間操

做操時手腳都在不停的動,但沒有按照課間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他總是顯得走不穩(wěn)站不穩(wěn),搖搖晃晃的,也容易被其他東西吸引,天上飛來幾架飛機,他就一直望著飛機,不再做操,老師提醒他也完全沒有反應。其他小朋友雖然也被飛機吸引但是很明顯的可以看出沒有他那樣分散精力。

課間操做完,他總是顯得格格不入,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動室去了,他還癡癡的站在那里,我提醒他也不走,后來還是我拉回去的。

3、就餐

吃飯比較快,但是喜歡做些小動作,例如用勺子靠近右邊小女孩的頭發(fā),習慣性地到處望來望去,飯粒經(jīng)常掉到桌子上、衣服上、地上,想喝水了就叫著要喝水,沒有得到水就自己跑開了去倒了一杯水。

4、游戲

他還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做游戲,但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一下就到處望望,打擾其他的小朋友。在玩玩具時,他總是喜歡一個人在窗前把玩具擺上去,這是不允許的,其他小朋友都是安靜的靠墻坐著玩。每次收玩具時他從不會主動交過來,而且老師叫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交,后來不想玩了他就隨便亂放個地方跑了。

5、睡覺

他睡覺有個習慣,每次都要脫掉襪子,還喜歡玩襪子,老師怎么一再強調(diào)想糾正都沒有辦法,最后也就不管他了。他每次開始睡覺的時候都睡不著,老是在床上翻來覆去,亂踢亂動,老師怎么說都沒用。要起床的時候他總是起不來,躺在床上誰都叫不動。午睡起來別的小朋友都去吃點心了他還在床上,大多時候他都是最后一個吃點心,而且總是懶洋洋的。

6、一次逃跑行動

有天下午,我們進行了幾個活動后,老師突然發(fā)現(xiàn)李廷不見了,這時老師們都急了,都到處去找,找了很久,最后在活動場的存放玩具的小房子里找到了,原來他一個人在那里玩玩具。后來我們才知道,午睡他是最后一個起床的,等我們都不在意的時候,他點心也沒有吃就一個人跑下去了。那次把老師們都急壞了,我們找他說的時候,他好象也是那種無所謂的樣子,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三、研究與分析

(一)判定分析

通過這些觀察記錄,我們能否判定李廷就是有多動癥呢?這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很難確定,因為這還需要通過心理測試、醫(yī)院診斷等,而因為我們受到多方面條件的限制就只通過查資料了解多動癥的基本癥狀及從單方面的觀察來判斷。

通過查找相關資料,我了解到兒童多動癥是指兒童注意障礙和注意障礙伴有多動的一種病態(tài)行為。又稱為輕度腦功能失調(diào)(簡稱MBD)、注意缺損(簡稱ADD)、兒童行為問題等。對于多動癥的界定范圍是指大腦無明顯病變,智能正常,但有自控力差、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的兒童。一般說來,孩子喜愛活動是生理上的特點,他們進行或參與的活動總是有動機、有目的的,因而是可以自我克制的。"多動癥"患者不但多動,而且他們的"動"往往是在注意力分散的情況下出現(xiàn)的,很難自我克制,這就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圍,成為一種病態(tài)了。1991年美國報道患多動癥兒童占學齡兒童的3%一一5%,我國約占3%,男孩和女孩的比例是5:1。如果對這些兒童沒有及時的治療還會影響到他們的學業(yè)、心理健康和品行等一系列問題。

從以上觀察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該幼兒具有以下特點:

1、注意力不集中,分心。對任何事物都有注意力集中的困難,即使是對最感興趣的事。不僅上課不能注意聽講,做小動作,擾亂別人,即使是在看比較喜歡的動畫片時也不能聚精會神。所以有一定程度的注意障礙,這是多動癥的主要表現(xiàn)之一。

2、小動作多,為手腳不停,讓其安靜下來難度較大。在多動癥兒童中其中95%的就有此類表現(xiàn)。

3、情緒不穩(wěn)定,自我控制能力差。舉止行為缺乏思考和判斷。意識不到到處亂跑的危險性。

4、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學習困難,還有語言障礙—-口吃,講話少。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基本可以斷定該幼兒患有多動癥。

(二)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

通過和原任老師交流和直接與其家長交流以及在平時的觀察中,我發(fā)現(xiàn)該幼兒的父母非常喜歡他的孩子,甚至有點溺愛的程度,每次來學校孩子都很高興,一下就爬到媽媽身上,一個勁的在媽媽臉上親,媽媽也顯得異常

高興,“乖兒子”的親熱的叫著。李廷是全托,每周才能回家一次,因此這也使他回到家就成了寶,一周難得見到爸爸媽媽,見到了肯定又是一陣親熱。平時在家里爸爸媽媽都很忙,與孩子交流的時間很少,而且由于來自不同的省,普通話都講的不好,溝通時更少,也導致了該幼兒的語言障礙。由于爸爸媽媽教育不當,當孩子想表達又由于能力水平有限而表達不清時,家長并沒有正確的鼓勵,而是說“不準口吃!”這樣不僅傷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還形成了心理暗示,使孩子養(yǎng)成了口吃的毛病。工作忙,平時就想著多關心一下兒子的生活、學習,而忽略了兒子其他各方面的發(fā)展,兒子不喜歡說,但喜歡動,注意力分散,家長不知道怎么教育,而只是一味的責罵,不會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

2、教師原因

一個班的孩子太多,教師往往很難照顧到所有的孩子,而對于這個特別的孩子教師雖然意識到了他存在的問題,但是經(jīng)過幾次教育以后發(fā)現(xiàn)要解決很棘手,最后還是放棄了這個艱巨的任務。該幼兒來園已經(jīng)半年多,雖然注意力不集中,孤僻,不合群,不與人交流,學習不認真,但至少沒有很明顯的攻擊行為,不像班上其他幾個攻擊性行為很嚴重的幼兒那樣經(jīng)常弄出些讓老師頭痛的事來,平時老師都把心思放在了那些幼兒身上,對于該幼兒的教育就忽視了。

(三)教育方法

1、對父母的指導方案

孩子多動不是有意的頑皮,而是對自己的行為難以控制。因此要對孩子有耐心。對缺點要反復幫助改正,對優(yōu)點要及時表揚鞏固。不管工作多忙都不能忽略對孩子的教育,平時不僅要關心孩子的生活學習,也要關心孩子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個性發(fā)展、心理健康方面。要營造一種溫馨、祥和的家庭氛圍,讓孩子的心理產(chǎn)生安全感。及時的與老師聯(lián)系,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聽取老師的意見。

2、對教師的指導方案

教師不能忽略多動癥孩子的行為,應了解多動癥孩子注意力集中困難的特點。老師的教育最好是以表揚和鼓勵為主,仔細耐心的幫助他,對他微小的進步要加以肯定,不時的鼓勵會讓他對自己充滿自信,也會漸漸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與愛心,這樣會讓他慢慢與老師和小朋友接觸,也會逐漸知道做任何事都要顧及到周圍人,而不會孤僻行事,任自己亂動亂跑,最后在老師的監(jiān)督下能約束自己的行為。在教育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多創(chuàng)造與其他小朋友交流合作的機會,多鼓勵他去自由的交談,這樣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四、我的教育

在實習末期,我對該幼兒采取了特別教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育:

(一)用愛心交換信任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睈凼墙逃那疤幔湃问墙逃拈_始。我關注著李廷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動與他交流,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他其實是很喜歡老師的,和他交流得多了他也會主動與我講話了,慢慢我發(fā)現(xiàn)他有時也能講出幾句完整流利的話,這是我成功的第一步。后來當我在開展活動時發(fā)現(xiàn)他開小差亂動時,只要走到他身旁,或是微笑的與他講,他還是能夠尊重我,馬上不亂動了。

(二)用細心發(fā)現(xiàn)亮點

其實這樣的多動癥兒童并不是一切都差,也有好的方面和“閃光點”等積極因素。在后來的觀察與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李廷是個很有禮貌的孩子,每次他需要什么東西時總是親熱的叫:“老師,我想......”而我們班其他的小朋友幾乎都沒有叫“老師”的習慣,而且每次我給他發(fā)水果他都要回答一聲“謝謝!”而其他大多數(shù)孩子都做不到這一點,每當這時我總是很感動,我也會利用這個教育機智,表揚他同時教育其他孩子要懂禮貌,經(jīng)過多次以后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孩子越來越有禮貌了。

(三)用耐心期待蛻變

多動癥孩子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反復動搖現(xiàn)象,因此多動癥兒童的轉化工作不是一次教育或輔導就能奏效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與家長加強交流,我把李廷的表現(xiàn)及時反饋給家長,多溝通,通過家園雙向對他進行教育。

2、教育目標要切合實際,適度。對多動孩子不應苛求過分安靜,不要制定過多的清規(guī)戒律,而是由易到難,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3、加強自制力的訓練。在一日活動中,我利用一切機會訓練其自制力。李廷經(jīng)常把書本和玩具亂丟,不懂得歸位放好,我就帶他撿起來并整理好。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引導,他扔東西的毛病也改善了很多。

4、加強注意力的訓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時影響其他同學的正?;顒?,因此我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老師容易顧及的地方,在各項活動中培養(yǎng)他的注意力,特別是在操作活動如卷袖子、系鞋帶等手工活動中,督促他集中精力完成任務。逐步培養(yǎng)其耐心、專注的習慣

五、個案轉化效果

通過一個月的家園配合訓練,李廷各方面都有了一些進步:開始知道去習慣集體生活,上課坐姿有所改善,動作協(xié)調(diào)性有了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當然對一般幼兒來說,這些幾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對他來說已經(jīng)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了。

由于多動癥幼兒的改變是需要一個很長時期的,短短一個月是不夠的,但是我的實習期已滿,我能做的也只有這些,后面對李廷的教育還需要原任老師來完成。我想,只要家園繼續(xù)配合,針對情況適時調(diào)整教育目標,相信李廷會成為一個聰明、懂事的孩子。

案例:晨間活動:搭積木


晨間活動:搭積木

“老師,快來看呀!這是我搭的火車!”我來到彭新宇身旁,只見他把正方形、長方形、半圓形等各種形狀的積木,一個接一個地擺成長長的一條,高矮有序,錯落有致,多像一列火車啊!尤其是把那長方體的積木立起來,后面接著擺上一塊正方體,正方體上面再擺上一塊半圓形的積木,真像火車頭。

彭新宇得意地看看老師,再看看自己的“火車”,雙手握拳放在胸前,一上一下轉動,嘴里發(fā)出“咔嚓、咔嚓”的火車開動聲,腳還在有節(jié)奏地踏著地面。

我微笑著摸摸彭新宇的頭,表達了我的鼓勵后,走到王琳的身邊。王琳正用兩塊正方體的積木、兩塊長方體的積木和一塊小圓形的積木,擺成了蝴蝶的樣子。發(fā)現(xiàn)老師過來了,王琳說:“老師,這是蝴蝶?!蔽屹澰S到:“對,真是一只漂亮的蝴蝶?!?/p>

以上是我們小四班的一段搭積木的情景。此時,看到孩子們能這樣專注和投入地進行游戲活動,我感到很欣慰,思緒不由得回到了九月初孩子們剛入園時的情景。

那時,只要一進行自由搭建活動,孩子們就都開始嚷嚷起來,爭相要要那種有現(xiàn)成的形象感覺的積木。比如,要“槍”——就是那種長方體的積木,有了“槍”后,滿教室都響起了“砰砰”聲,那是孩子們在互相“射擊”;要“電話”——就是一種半圓形的木頭積木,表面上畫著圓點圖案,很像電話上的按鍵。有了電話,就開始用手指頭在積木表面上按來按去放在在耳朵邊,“喂喂喂”使勁地喊著。最簡單干脆的玩法,就是拿兩塊積木敲擊,或把積木丟來丟去。那時,我很著急,玩積木可以發(fā)展孩子多方面的能力,積木的建構形式多種多樣,可我班的孩子只會這樣玩,這怎么行呢?如何才能讓他們學會搭積木玩呢?于是我給孩子們講解積木玩法,示范搭建物體,可謂耐心細致,身體力行??煞e木一到了孩子們的手中時,他們根本不在意老師是怎么說的了。

直到有一天,我看見周埕小朋友用三四塊積木,顫顫巍巍地壘高了才眼前一亮,這就是進步嘛!立即在集體面前表揚他,并展示他的作品。這一招還真管用呢!孩子們都漸漸地嘗試著用積木來搭、拼、插物體了。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我班孩子不僅會搭出各種各樣的“高樓大廈”,還會拼出許許多多的“交通工具”等,插出很多“生活用品”等,而且越搭越有興趣,手眼的協(xié)調(diào)性得到發(fā)展,對稱、均衡感都有所表現(xiàn)。最讓我高興的是,在搭積木的過程中,得到了興趣,體驗了初步的成就感。

從這件事中,我深深地感到,在幼兒早期就是要充分利用非正規(guī)的和隨機教育,讓幼兒自己探索材料,自己去發(fā)現(xiàn),老師不加以干預,不必要幼兒這樣做那樣做,而是需要熱情地鼓勵、適度地指導,讓孩子自己動手,去探索、去感知,只有這樣,各方面的發(fā)展才會自和諧,水到渠成。

相關推薦

  • 幼兒園活動《學爬爬》案例分析 活動設計背景 在平常教學中發(fā)現(xiàn)幼兒四肢和軀干肌肉力量比較弱;還每當遇到困難就放棄,從不嘗試; 活動目標 1、學習爬得基本動作發(fā)展幼兒四肢和軀干肌肉力量,增強動作的靈活性。 2、通過各種形式爬的練習,讓...
    2021-05-22 閱讀全文
  • 幼兒園數(shù)學活動《分蛋糕》案例分析 本次活動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嘗試把一個物體等分成兩份、四份,知道部分小于整體,整體大于部分,理解分數(shù)的概念。 在活動開始的時候我用小兔過生日的話題來吸引孩子,提出問題:今天是小兔的生日,媽媽給他準備了一個...
    2021-06-08 閱讀全文
  • 幼兒園活動《快樂建構》案例分析 “歡歡娛樂城”一直是孩子們十分喜歡去玩的地方,在那里他們可以用不同的積木搭建各種東西,如:房子、汽車、飛機、動物……。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搭出一些較為具體的作品來呢?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一些孩子會根據(jù)搭建...
    2021-05-15 閱讀全文
  • 幼兒園案例分析:多動癥幼兒 幼兒園案例分析:多動癥幼兒 一、研究前個案分析 我在一幼兒園小班實習了一個多月,在此期間,發(fā)現(xiàn)我班有一四歲幼兒李廷行為與其他幼兒有所不同,他沒有朋友,常常脫離班級一個人活動。最明顯的是他極其好動,上課...
    2021-05-18 閱讀全文
  • 案例:晨間活動:搭積木 晨間活動:搭積木 “老師,快來看呀!這是我搭的火車!”我來到彭新宇身旁,只見他把正方形、長方形、半圓形等各種形狀的積木,一個接一個地擺成長長的一條,高矮有序,錯落有致,多像一列火車啊!尤其是把那長方體...
    2021-05-17 閱讀全文

活動設計背景 在平常教學中發(fā)現(xiàn)幼兒四肢和軀干肌肉力量比較弱;還每當遇到困難就放棄,從不嘗試; 活動目標 1、學習爬得基本動作發(fā)展幼兒四肢和軀干肌肉力量,增強動作的靈活性。 2、通過各種形式爬的練習,讓...

2021-05-22 閱讀全文

本次活動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嘗試把一個物體等分成兩份、四份,知道部分小于整體,整體大于部分,理解分數(shù)的概念。 在活動開始的時候我用小兔過生日的話題來吸引孩子,提出問題:今天是小兔的生日,媽媽給他準備了一個...

2021-06-08 閱讀全文

“歡歡娛樂城”一直是孩子們十分喜歡去玩的地方,在那里他們可以用不同的積木搭建各種東西,如:房子、汽車、飛機、動物……。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搭出一些較為具體的作品來呢?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一些孩子會根據(jù)搭建...

2021-05-15 閱讀全文

幼兒園案例分析:多動癥幼兒 一、研究前個案分析 我在一幼兒園小班實習了一個多月,在此期間,發(fā)現(xiàn)我班有一四歲幼兒李廷行為與其他幼兒有所不同,他沒有朋友,常常脫離班級一個人活動。最明顯的是他極其好動,上課...

2021-05-18 閱讀全文

晨間活動:搭積木 “老師,快來看呀!這是我搭的火車!”我來到彭新宇身旁,只見他把正方形、長方形、半圓形等各種形狀的積木,一個接一個地擺成長長的一條,高矮有序,錯落有致,多像一列火車??!尤其是把那長方體...

2021-05-1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