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日本媽媽實施蒙臺梭利教育

發(fā)布時間:2021-04-23 蒙氏教育筆記 小烏鴉愛媽媽音樂教案 幼兒園教案媽媽

日本大部分還是媽媽負責家庭教育的比較多,現(xiàn)在中國有很多年輕的父母們在育兒的過程中,紛紛以西方或者是日本人的方法為藍本,仿效其中。日本人強調孩子的意志,他們通過生活的細節(jié)鍛煉孩子的意志,從小培養(yǎng)他們具有堅強的韌性,并且十分注重孩子的體能。

日本媽媽實施蒙臺梭利教育

在我尚未做好心理準備,意識到成為母親“是一件責任十分重大的使命”時,已經(jīng)從逍遙自在、凡事只為自己著想的小姐步入了母親的行列。時至今日,我仍心有余悸,而且,隨著書籍閱讀愈多而感受愈深。由于了解蒙臺梭利教育,我學會自我反省不斷地成長,對此,我表示真摯的謝意。

我送長子上幼兒園,在那兒聆聽羽子老師的演講我才初次知道蒙臺梭利教育。

“這真是一個好教育?!碑敃r我深深地感動,同時也為自己因無知而任意地撫養(yǎng)孩子而感到慚愧。雖然我有意進一步了解其內(nèi)容,但是沒有機會而失之交臂。

幸運的是,后來我又將次子、三子送入實施蒙臺梭利教育的龜田天主教幼兒園?!斑@實在是太好了。”我始終如此認為。在此處,見不到同齡保育的現(xiàn)象,靜溫、安詳,室內(nèi)洋溢著教師的溫馨。待我回到家后細細體會才認識到“這才是兒童的真正面貌”。于是,我豁然開朗了,這不僅限于幼兒園,即使在家庭中亦大有可為。

只要在家中觀察兒童,便可發(fā)現(xiàn)兒童總想做些什么事情似的。這大概是所謂與生俱來的內(nèi)在生命力吧。因而必須加以重視并給予協(xié)助。由于兒童對于看到的東西都會感興趣,因而必須為他準備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兒童會將物品放回同一個地方,也會將相同性質的物品擺在一起,習慣大小不同的東西,就會按照大小的順序擺放整齊。由于上述的現(xiàn)象,我意識到,兒童是十分地“喜好井然有序的習慣”。

另外,可能因人而異,三子大致是在兩歲半時對數(shù)字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想:“啊,這大概就是敏感期了吧。”這個孩子的目光總是注視哥哥擺在桌上第一卷到第二十卷的圖鑒,他對書面上的數(shù)字最在意。似乎從這個時候開始只有數(shù)字才能引起他的注意。我們外出時,他便開始念車牌號碼。有時看起來好像在很認真地讀書一般,但是他卻只翻看書頁上的數(shù)字。由于他對數(shù)字過于執(zhí)著,造成我的不安,然而,到了三歲半左右,興趣又轉移到平假名。在兩個月之間完全學會了。雖然兒童的敏感期有著顯著的區(qū)別,做母親的難道不必要擁有直觀來了解孩子現(xiàn)在的興趣是什么,他的需求是什么嗎?我期望有所積極地發(fā)展。我常提醒自己:由于自己感覺遲緩,因而觀察力仍屬不足……

我認為,在有些家庭中,仍應使兒童掌握基本的生活習慣。是否先要學會能夠處理自己身邊的事情之后才能開始學習各種事物呢?平冢老師說:“要從兩歲開始讓孩子分擔一些家務事,將他視為家族的一員。家庭中有人過生日時要讓每一個人都拿自己的零用錢為他購買禮物。這種行動將會帶給他人喜悅?!蔽艺J為這是至關重要的。在每日的生活中都會產(chǎn)生各式各樣的事情。究竟兒童應否自由地發(fā)展或讓他承擔任性的后果?對此,我時常感到百惑不解。以我自己的能力是無法順利地勝任撫育兒童的工作,因而只有努力加強幼兒園、社會及家庭之間的相互協(xié)助。除此之外,別無他途了。

“世界創(chuàng)造于母親的膝上”。正如蒙臺梭利所言,由此我深深感受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并堅定了必須要進一步學習的決心。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蒙臺梭利|食物準備工作示范:切胡蘿卜


How to Present Cutting Carrots

如何展示切胡蘿卜

BY: BETH HOLLEY

Material/ 材料:

小托盤

小案板

蔬菜削皮器

切菜器

小碗或小盤子

裝胡蘿卜屑的碗

防滑餐墊

兒童尺寸的圍裙

洗好的的胡蘿卜

Purpose/ 目的:

Direct/直接目的: 手腕的靈活力,加強手的力量,

Indirect/間接目的: 增強孩子的獨立性及專注能力,步驟的進行也能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思維,點心的分享也能促進孩子的社交禮儀。

Age/ 年齡: 32個月以上

Presentation/ 步驟:

1. 為孩子介紹這項工作,并請孩子把工作放到桌子上;

2. 邀請孩子穿上小圍裙;

3. 鋪開餐墊,把小案板放在餐墊上;

4. 把所有的材料從托盤中拿出來,擺放如下:

5. 將托盤放置于餐墊的右上角;

6.演示給胡蘿卜削皮:左手緊緊握住胡蘿卜,右手握住削皮器快速向下刮去胡蘿卜皮,根據(jù)需要旋轉胡蘿卜,完成后,翻轉胡蘿卜并削去胡蘿卜的另一端;

7. 將胡蘿卜皮放進裝胡蘿卜屑的碗里;

8.將削好的胡蘿卜放在案板的中心;

9.展示切胡蘿卜的波浪形刀:左手緊緊握住胡蘿卜,右手緊緊握住波浪刀的手柄并用力向下切成胡蘿卜片;

10.切幾片后,邀請孩子來切;

11. 切完后,把胡蘿卜片放入盤子中;

12. 清洗使用過的材料,

13. 讓孩子邀請其他小朋友分享食物。

Points of Interest/ 興趣點:

1. 在切的過程中轉動胡蘿卜;

2. 是否有足夠的力量切胡蘿卜。

Note/ 注意:

1. 再切胡蘿卜的過程中是否會切到手;

2.菜板應直接在防滑餐墊的頂部,有些菜板表面光滑,在切的過程中可能會導致滑倒摔傷孩子;

3. 如果孩子的專注力不夠完成削皮與切割的過程,可以選其中一項讓孩子完成。

蒙特梭利:把握孩子九大敏感期


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何運用這股有效動力,幫助孩子完美成長,正是成人的職責。八個月大的東東,喜歡在地上爬行,但他老愛撿拾地上的小東西,往嘴里放。媽媽十分擔心,只好打他的手心,威嚇他不行。

王家上個月搬家後,兩歲的寶寶卻是一進屋子就啼哭不止,不論媽媽如何哄騙都無法安撫。

上述的現(xiàn)象,是否在您養(yǎng)兒育女的過程中似曾相見?可惜許多父母不是沒有發(fā)覺,便是覺而不察,亦或覺而不知如何進一步幫助孩子。以致錯失了幼兒期獨有的生命力。

何謂敏感期?

孩子從呱呱落地後到會走路。說話、吃飯、寫字……,孩子一切從無開始,是如何完成這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以適應這個復雜的世界。

那是因為自然賦予正在發(fā)育成長中的生命特有的力量。蒙特梭利指出助長幼兒發(fā)展的主要動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中的敏感力是指一個"人"或其他有知覺的生物個體,在生命的發(fā)展過程中,會對外在環(huán)境的某些刺激,產(chǎn)生特別敏銳的感受力,以至影響其心智的運作或生理的反應,而出現(xiàn)特殊的好惡或感受,這種力量的強弱,我們稱之為"敏感力"。

當敏感力產(chǎn)生時,孩子的內(nèi)心會有一股無法遏止的動力,驅使孩子對他所感興趣的特定事物,產(chǎn)生嘗試或學習的狂熱,直到滿足內(nèi)在需求或敏感力減弱,這股動力才會消逝。蒙特梭利稱這段時期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則稱為學習的關鍵期或教育的關鍵期。

敏感期一詞是荷蘭生物學家德·弗里在研究動物成長時,首先使用的名詞。后來,蒙特梭利在長期與兒童的相處中,發(fā)現(xiàn)兒童的成長也會產(chǎn)生同樣的現(xiàn)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將它運用在幼兒教育上,對提升幼兒的智力有極卓越的貢獻。

掌握九大敏感期

根據(jù)蒙特梭利對嬰幼兒敏感期的觀察與研究,可以歸納出下列九種:

·語言敏感期(0至6歲)

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并發(fā)出牙牙學語聲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學習語言對成人來說是件困難的工程,但幼兒能容易的學會母語,正因為幼兒具有自然所賦予的語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兩歲左右還遲遲不開口說話時,應帶孩子至醫(yī)院檢查是否有先天障礙。

語言能力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因此,父母應經(jīng)常和孩子說話、講故事,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為日後的人際關系奠定良好基礎。

·秩序敏感期(2至4歲)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huán)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huán)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huán)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蒙特梭利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孩子會因無法適應環(huán)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發(fā)脾氣。因而確定"對秩序的要求"是幼兒極為明顯的一種敏感力。

幼兒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現(xiàn)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認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huán)境,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系的知覺。"當孩子從環(huán)境里逐步建立起內(nèi)在秩序時,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構。

·感官敏感期(0至6歲)

孩子從出生起,就會籍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huán)境、了解事物。三歲前,孩子透過潛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一六歲則更能具體的透過感官分析、判斷環(huán)境里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設計了許多感官教具,比如。聽覺筒、觸覺板等,以敏銳孩子的感官、引導孩子自己產(chǎn)生智慧。

您也可以在家中準備多樣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隨機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當孩子充滿探索欲望時,只要是不具危檢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時,應盡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至4歲)

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遭環(huán)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個中的奧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對泥土里的小昆蟲或您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chǎn)生興趣,正是您培養(yǎng)孩子具有鉅細靡遺、綜理密微習性的好時機。

·動作敏感期(0至6歲)

兩歲的孩子已經(jīng)會走路,最是活潑好動的時期,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并幫助左、右腦均衡發(fā)展。除了大肌肉的訓練外,蒙特梭利則更強調小肌肉的練習,亦即手眼協(xié)調的細微動作教育,不僅能養(yǎng)成良好的動作習慣,也能幫助智力的發(fā)展。

·社會規(guī)范敏感期(2.5至6歲)

兩歲半的孩子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有明顯傾向。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guī)范、日常禮節(jié),使其日后能遵守社會規(guī)范,擁有自律的生活。

·書寫敏感期(3.5至4.5歲)

·閱讀敏感期(4.5至5.5歲)

孩子的書寫與閱讀能力雖然較遲,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動作等敏感期內(nèi),得到了充足的學習,其書寫、閱讀能力便會自然產(chǎn)生。此時,父母可多選擇讀物,布置一個書香的居家環(huán)境,即能使孩子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

·文化敏感期(6至9歲)

蒙特梭利指出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於三歲:但到了六一九歲則出現(xiàn)想探究事物的強烈需求,因此,這時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塊肥沃的田地,準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成人可在此時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以本土文化為基礎,延展至關懷世界的大胸懷。

·敏感期的教養(yǎng)重點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內(nèi)在需求受到妨礙而無法發(fā)展時,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機,日后若想再學習此項事物,不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果亦不彰。而如何運用這股動力,幫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長,正是成人的職責。以下幾點建議,可以幫助父母及時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①尊重孩子為有能力的個體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學習者,他們會循著自然的成長法則,不斷使自己成長為"更有能力"的個體,這是父母首要改變的觀念。

②細心觀察敏感期的出現(xiàn)

每個孩子的敏感期出現(xiàn)時間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須以客觀的態(tài)度,細心觀察孩子的內(nèi)在需求和個別特質。

③布置豐富的學習環(huán)境

當成人觀察到孩子的某項敏感期出現(xiàn)時,應盡力為孩子準備一個滿足他成長需求的環(huán)境。

④鼓勵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嘗試

當孩子獲得了尊重與信賴后,就會在環(huán)境中自由探索、嘗試。

⑤適時協(xié)助而不干預

當孩子熱衷於有興趣的事物時,大人"應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預。不過,并非要丟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適時予以協(xié)助、指導。

·心靈的火焰蒙特梭利形容"經(jīng)歷敏感期的小孩,其無助身體正受到一種神圣命令的指揮,其小小心靈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僅是幼兒學習的關鍵期,也影響其心靈、人格的發(fā)展。因此,成人應尊重自然賦予兒童的行為與動作,并提供必要的幫助,以免錯失一生僅有一次的特別生命力。

媽媽們的實戰(zhàn)育兒心得


為了能讓寶寶健康、快樂地成長,媽媽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謂是費盡心思,都希望孩子的身體機能、情緒個性、藝術創(chuàng)造、社會認知等方面的發(fā)展能有一個良好的基礎,而這些都需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加以引導。一些家長在育兒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經(jīng)驗可能比很多育兒書籍上的更具有指導性,因此記者采訪了幾位頗有“實戰(zhàn)心得”的家長們。

■用音樂開發(fā)孩子的智力

母親:王斌

孩子:楊翰修

孩子年齡:3歲

音樂可以刺激人的左右半腦。所以,王斌一直通過音樂教育和行為能力的培養(yǎng),來開發(fā)孩子右半腦的智力。王斌對于孩子的音樂訓練,堅持貫穿在她的日常生活中。通過家里豐富的音樂環(huán)境,讓她在音樂中獲得滿足和快樂。一歲以前,讓孩子聽特別為寶寶設計的音樂碟片,不但可以提升寶寶的語言能力、創(chuàng)造力和記憶力,還能增進寶寶的空間邏輯能力和想像力的發(fā)展。另外,柔和的音樂旋律,可以起到安撫和鎮(zhèn)定寶寶情緒的作用。

隨著她對某幾首音樂的熟悉,開始引導孩子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即興發(fā)揮,做出一些有趣的動作和表情。這些有趣的音樂活動讓孩子對音樂世界有了更多的感性認識。并帶領孩子做一些拍手游戲,讓他們隨心所欲地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搖擺舞動。音樂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寶寶開啟心靈之門,而且還有助于打造一個愉快、活潑、開朗的寶寶。

■在有原則的基礎上給孩子最大自由

母親:王凌霄

孩子:張藝博

孩子年齡:2歲5個月

孩子都是有脾氣的,但是做父母的不能無條件地一再讓步。孩子哭過、發(fā)泄過后,要讓他懂得不是什么事情都必須由著他的性子,任何事情都要有原則和底線。

你能夠容忍他的最大限度就是底線。王凌霄解釋說,只要在自己的底線范圍內(nèi),孩子都可以自由行事。孩子三四歲時,對新鮮事物有超強的接受能力。無論是洗衣服還是做飯,孩子都會插一手,雖然會把水灑得滿屋子都是,父母不要給孩子臉色看。這個階段,孩子什么也做不好卻什么都好奇,非要自己來,那就讓他自己來吧,大人無非多一些打掃的工作而已。隨著孩子不斷長大,他的自主范圍也由自己吃、自己拿、自己走而逐步擴大,比如帶孩子去逛商場買衣服,就要求孩子在自己圈定的范圍內(nèi),可以選擇顏色、款式等;去超市購物時在給出的金額范圍內(nèi),他可以自己挑選喜愛的食品??措娨晻r,規(guī)定不能超過多長時間,在哪個時間段可以看等等。有了這樣的原則,孩子就會把它逐漸當成習慣保留。

王凌霄說,孩子很小就懂得試探大人,試探父母的個性和承受力。所以,不能讓孩子覺得父母可以無限度地容忍他們,否則他們會毫不客氣地一路走下去,最終讓父母無路可走。

■好習慣在榮譽中養(yǎng)成

母親:陳杰

孩子:皮皮

孩子年齡:4歲

很多家長可能有這樣的感覺,孩子在幼兒園比在家勤快。雖然孩子因為表現(xiàn)好受到來自家庭內(nèi)部的表揚,但是事實上,孩子更樂于聽到老師對自己的贊賞。究其原因,原來孩子在幼兒園受表揚,而在家里因為沒有了對手,就缺乏“上進”。

陳杰很早就開始培養(yǎng)皮皮的勞動習慣。通常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時候還要求他幫助家里人做事情。比如自己穿衣,給父母拿拖鞋,但也會很明顯地感覺到孩子越來越不耐煩做這些事情。雖然會稱贊孩子勤勞,甚至有時候會有適當?shù)奈镔|獎勵,但是孩子覺得自己做得再好,家里也沒有人會以他為榜樣,而在一群小朋友中,就能起到“標桿”作用。這種情況下,要適當給予對比,比如向孩子表達:寶寶的某些優(yōu)點值得媽媽學習等,以此鼓勵孩子保持好的習慣。

在培養(yǎng)獨立行事方面,陳杰鼓勵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困難時自己尋求幫助。若碰到不認識的小朋友玩一個很有意思的玩具,皮皮會要求媽媽帶他過去看,一般這時,陳杰都鼓勵孩子自己和小朋友交流,幾次以后,他就會自己處理這類事情了。還有一些事情,他自己搞不定,會發(fā)脾氣,陳杰就提示他可以怎樣做,而具體解決的人還是他自己。

一位日本媽媽的10大家規(guī)


一位日本媽媽的10大家規(guī)

在日本家庭中,父親通常只是經(jīng)濟上的支柱,而母親才是家庭安定的基石。

孩子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和媽媽相處,媽媽的一切行為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甚至會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定居日本多年的百合女士,就給2個孩子定下了10條家規(guī),非常值得各位媽媽們借鑒。

1.見到人先打招呼,受到別人任何恩惠和幫助,必須口頭或者書面表示感謝,

2.做了給別人添麻煩的事情,一定要當場道歉。

3.在公共場合(除了可以放開玩兒的地方),說話音量控制在不讓第三個人聽到,做事不能隨心所欲,從小學會考慮他人感受。

4.不愿意告訴爸爸的事情,可以只告訴媽媽;不愿意告訴媽媽的事情,可以只告訴爸爸。但是不能對兩者都不說。

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和媽媽都是最親近、最值得信賴的人,內(nèi)心的痛苦可以不必獨自忍受。

5.誠實是最優(yōu)良的品格,不許撒謊騙人,失去朋友,家人最寶貴的信任,會讓你后悔一生。

6.如果不能避免打架,不許用工具和牙齒,也不許戳眼睛,除此以外可以狠狠的打,而媽媽則希望你能打贏。

當遇到欺凌時,只會禮貌謙讓的孩子,會成為固定的受氣包。

7.撿到掉在地上的硬幣,可以拿回家積攢起來,但是錢包卻不能據(jù)為己有,拾金不昧是最寶貴的品質之一。

8.別人真誠款待你吃東西,如果你不喜歡的話,可以說“我吃飽了”但是絕對不能說“很難吃”。

任何食物都曾是有生命的,絕對不能想吃就吃,想扔就扔。

9.用不著刻意和別人比較,就像名字、長相各不相同一樣,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才這樣豐富和有趣,人生才這樣多彩。

10.當感覺到危險和有必要的時候,任何規(guī)矩都不用遵守,因為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在獨自遇到壞人和遭遇危險的時候,能夠保護你自己的人,就只有你自己。

相關推薦

  • 你會對孩子蒙臺梭利教育嗎?(2010繼續(xù)蒙臺梭利教育) 引言:蒙臺梭利教學法是一種全面提升兒童素質,發(fā)展兒童潛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的利用兒童自身的成長要求,在不損害兒童自由與快樂的前提下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存在著與生俱來的“內(nèi)在生命力”,這種生...
    2019-12-13 閱讀全文
  • 讓家庭成為媽媽的課堂(2010繼續(xù)蒙臺梭利教育) 引言:助養(yǎng)孤兒培養(yǎng)孩子有愛心,和孩子一起看比賽激發(fā)孩子的集體榮譽感,為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提高各方面的技能……她把這些貼近生活、貼近現(xiàn)實、貼近心靈的經(jīng)驗又傳授給聽講的廣大母親,使大家受益匪淺。 由于蒙臺梭利教...
    2019-12-13 閱讀全文
  • 蒙臺梭利走進中國家庭(2010繼續(xù)蒙臺梭利教育) 引言:兒童不是成人和教師進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蠟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劃的木塊;也不是父母和教師培植的花木或飼養(yǎng)的動物,而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能動的、發(fā)展著的活生生的人。 蒙臺梭利教育模式對...
    2019-12-13 閱讀全文
  • “蒙臺梭利”可以復制克隆嗎?(2010繼續(xù)蒙臺梭利教育) 引言:美術在幼兒的活動中意義非同一般,對幼兒身心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懊佬g對幼兒的活動是一種實踐,需要幼兒全身心的投入。從外界事物的感知、到情感的孕育。創(chuàng)造動機、意象的生成,到最后動手用一定的媒介塑造出...
    2019-12-13 閱讀全文
  • 中國人還在鑒定蒙臺梭利教育的利弊(2010繼續(xù)蒙臺梭利教育) 引言:在西方的傳統(tǒng)意識中,一個人的道德被認為應該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性,就像康德所說的那樣,它與頭上的星空是并存的。也正因為如此,西方人已經(jīng)把對一個人的道德教育視為一個人必須具備的生存原則,那么中國人...
    2019-12-13 閱讀全文

引言:蒙臺梭利教學法是一種全面提升兒童素質,發(fā)展兒童潛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的利用兒童自身的成長要求,在不損害兒童自由與快樂的前提下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存在著與生俱來的“內(nèi)在生命力”,這種生...

2019-12-13 閱讀全文

引言:助養(yǎng)孤兒培養(yǎng)孩子有愛心,和孩子一起看比賽激發(fā)孩子的集體榮譽感,為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提高各方面的技能……她把這些貼近生活、貼近現(xiàn)實、貼近心靈的經(jīng)驗又傳授給聽講的廣大母親,使大家受益匪淺。 由于蒙臺梭利教...

2019-12-13 閱讀全文

引言:兒童不是成人和教師進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蠟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劃的木塊;也不是父母和教師培植的花木或飼養(yǎng)的動物,而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能動的、發(fā)展著的活生生的人。 蒙臺梭利教育模式對...

2019-12-13 閱讀全文

引言:美術在幼兒的活動中意義非同一般,對幼兒身心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懊佬g對幼兒的活動是一種實踐,需要幼兒全身心的投入。從外界事物的感知、到情感的孕育。創(chuàng)造動機、意象的生成,到最后動手用一定的媒介塑造出...

2019-12-13 閱讀全文

引言:在西方的傳統(tǒng)意識中,一個人的道德被認為應該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性,就像康德所說的那樣,它與頭上的星空是并存的。也正因為如此,西方人已經(jīng)把對一個人的道德教育視為一個人必須具備的生存原則,那么中國人...

2019-12-1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