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對孩子說“反話”
發(fā)布時間:2021-04-16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孩子幼兒園不合群怎么辦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故事1:午睡前,XX班的老師急匆匆跑來向我訴苦:“J老師,這些孩子沒法教了……”“怎么回事?”“剛剛進入午睡室前,有兩個孩子做壞事,我就說把他們送到小班去好好學(xué)習(xí)一下。本來我以為他們會害怕,會記住這個教訓(xùn),沒想到我一轉(zhuǎn)身的功夫,兩個小毛孩自己走到一樓的小班去了,你說這怎么教???”孩子就是這樣淘氣又可愛,有時候他們往往聽不懂大人生氣時候說的反話,鬧出不少笑話呢。
故事2:XX班有個非常調(diào)皮的男孩子,真是讓老師傷透腦筋。一天,小家伙又出狀況了,老師對著他直搖頭說“我真是拿你一點辦法都沒有?。 毙〖一镎J真的回答“老師,那你就再想想辦法吧!”
剛開始看到這樣的故事,會心一笑,可愛的孩子總是讓我們覺得那份天真、燦爛與純真,那種早已離我們遠去的優(yōu)秀品質(zhì)。
可再一想,我開始覺得苦澀,這個故事就像個冷笑話,就像一個墨西哥人說,“上帝很愛美國人,撒給他們廣闊的領(lǐng)土,很愛中東人,撒給他們?yōu)鹾诘氖?,很愛俄羅斯人,撒給他們豐富的礦藏,很愛中國人,撒給他們勤勞的雙手,很愛日本人,撒給他們無邊的海洋……上帝最愛的還是墨西哥人,每樣都撒了一點,但忘記撒給他們腦袋”(《吳稼祥:墨西哥害怕的是整個國家被隔離》)。好笑嗎?可樂嗎?答案是否定的。
育兒專家認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反話正說,是一種藝術(shù),正話反說,是一種不幸。對小孩子說反話,會使小孩子迷茫,不知道大人們的話究竟是什么意思。
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幼教工作者,對孩子應(yīng)該是真誠的,純真的,就像一杯開水一樣,不是以甜味去吸引人,而是靠一顆心。
反話,是一種特殊的環(huán)境下的語言形式,對于低齡孩子不能理解反話,因此要用正面鼓勵的方法,強化孩子的正確行為,而不適合用否定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學(xué)齡前期的學(xué)齡初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榜樣作用和積極的正面引導(dǎo),孩子的行為以模仿學(xué)習(xí)為主,要讓孩子怎樣做,就先做給孩子看,孩子對一些語言指令往往不會有直接反應(yīng),家長必須輔以身體語言,如手勢,動作,讓孩子明白家長說的是什么意思。同時孩子理解能力差,注意力的轉(zhuǎn)移需要一個過程,要給孩子一段思考的時間。針對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在給孩子提出要求時,要考慮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一些小的技巧,小的策略,可以讓孩子自動地隨著你的要求轉(zhuǎn)移自己的行為。下面給出一些辦法就是幫助家長化解洋洋出現(xiàn)的類似問題。
對孩子說反話,也會造成孩子懷疑一切的陰暗心理,認為大人們說話真真假假,難以捉摸,不能相信。甚至于對周圍的人產(chǎn)生敵意,輕則疏遠親人,冷漠朋友;重則心靈扭曲,仇視社會。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孩子入托,家長要“說對話”
女兒兩歲的時候,我就開始盤算著把她送到幼兒園。然而一想到鄰居孩子鵬鵬一上幼兒園就天天生病,每晚哭鬧不休,我就打了退堂鼓。
后來弟媳讓我重新鼓起了勇氣。弟媳是位小學(xué)教師,對兒童心理頗有了解。她說:“孩子上幼兒園,也有不少學(xué)問,想知道鵬鵬為啥不愿上幼兒園嗎?明天我們和鵬鵬媽一起送鵬鵬,你就明白了?!?/p>
第二天一早,弟媳就叫上我,和鵬鵬媽一起推著自行車送鵬鵬到幼兒園。一出發(fā),鵬鵬媽告訴我們,“他一上幼兒園就哭,天天早上耍賴不想去。到了幼兒園也不好好吃飯,還總是上火、生病?!冰i鵬媽一邊走,一邊向我們數(shù)落著,鵬鵬則默默坐在車后座上,耷拉著腦袋不吭聲。
“你看,他在家淘氣得很,誰也管不了,一說上幼兒園,就這樣了!就應(yīng)該讓他上幼兒園,讓老師好好管管他的壞毛病!”鵬鵬媽自顧自地說著,鵬鵬緊咬著嘴唇一聲不吭。
到了幼兒園,一見到老師,鵬鵬咧開嘴大哭起來,直往媽媽身后躲,鵬鵬媽急著去上班,又氣又急,“這孩子,怎么這么沒出息!”說完把鵬鵬從身后拉出來往老師懷里一推,就趕緊轉(zhuǎn)身走開了。
弟媳笑著對我說:“你看明白了吧,孩子不愛上幼兒園,其實和孩子沒關(guān)系,好多是因為家長沒做好工作。”
家長的每句話都會對孩子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因此,一些話最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以免讓孩子覺得,上幼兒園,如果不哭不鬧就不正常了。
家長們要信任孩子,相信他們的適應(yīng)能力是非常強的,能很快融入幼兒園。
對要入托的孩子,要讓他們知道——“我已經(jīng)長大了,要上幼兒園了”,“爸爸媽媽很愛我,老師也會喜歡我”。
我把弟媳的話記了下來,復(fù)印一份送給了鵬鵬媽。
一個月后,女兒順利上了幼兒園,鵬鵬媽也不為鵬鵬上幼兒園的事發(fā)愁了。
這十句話,千萬不要對孩子講
家長們在孩子的身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可不要無意間影響了孩子的身心發(fā)育。以下是孩子最討厭父母說的10句話,父母們要注意了!
1.我們是不行了,孩子,就看你的了!
把孩子的發(fā)展當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種喪失自我的表現(xiàn)。這種家長往往得過且過,患得患失。自我喪失感雖然是為人父母的共性,但它并不是一種健康的心里,這種心里會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2.“你看看人家誰誰誰!”
或許這是家長們最長說的一句話了,而恰恰是孩子們最討厭的一句話。這種比較對孩子價值觀確立是一種極大的干擾,對于孩子的自我評價系統(tǒng)也是一種破壞。
3.“沒時間管你,不掙錢怎么過日子啊?”
名人言:“沒有時間就意味著沒有時間做人?!背闀r間和孩子相處是教育最大的前提。
4.“寶寶,爸爸不聽話,打他!”
經(jīng)常見到一些父母把孩子當玩具或者寵物,為了好玩,開這樣或那樣的玩笑。要知道孩子小時候是不辨是非的,什么行為得到鼓勵和刺激,什么行為就得到強化。父母不應(yīng)該隨便利用孩子開玩笑,在這些無聊的玩笑中,孩子會養(yǎng)成不良的習(xí)慣,滋生不良的價值取向。
5.“進了前三名,媽媽給你買……!”
物質(zhì)獎勵看似是一種增強孩子動力的保障,其實弊大于利。孩子學(xué)習(xí)不是為家長學(xué)的,考砸了懲罰,考好了獎勵,破壞了孩子對知識的正常理解,也助長了孩子的功利心。
6.“沒有原因,我說不行就不行!”
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于家長頭腦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tǒng)觀念。這不僅會導(dǎo)致親子關(guān)系對立,更會破壞和妨礙孩子的公正心和民主意識成長,缺乏協(xié)商能力,甚至還會滋生暴力傾向。
7.“你愛怎么著就怎么著吧,誰管得了你啊?”
一般父母這樣說的時候,并非孩子完全不服管,可能只是不小心舊錯從犯,這會讓孩子覺得委屈。此類方法前兩次用或許會讓孩子感到愧疚,但是用多了就會引起逆反,索性將錯就錯。
8.“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樣就怎樣!”
因為孩子是自己養(yǎng)的,所以就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把愿望強加于孩子,任由情緒隨意發(fā)泄,無視孩子的個人意愿。會讓孩子心生怨意,久而久之形成孩子與家長關(guān)系緊張或滋生叛逆。
9.“你怎么這么笨?”
反復(fù)的言詞否定,無異于毀滅孩子的自信,讓孩子自我否定并且在面對同一件事時越來越恐懼。
10.“如果爸爸媽媽離婚,你要爸爸還是要媽媽?”
如果是真離婚另當別論,如果僅僅是個玩笑,那就太愚蠢了,孩子會因此產(chǎn)生恐懼心理,他一定會想爸爸媽媽為什么要離婚?他們是不是不要我了?他也一定會考慮自己會跟誰,但結(jié)果更遭,因為他發(fā)現(xiàn)跟誰都很痛苦。如此周而復(fù)始地焦慮不安,很可能形成抑郁情緒。
親子交流 父母不要說反話
1、事前先給孩子一些“心理準備”
在和孩子一起玩游戲之前,可以先將時間安排告訴孩子,讓孩子有心理準備。如,媽媽提前告訴洋洋,“現(xiàn)在是四點,我們可以先搭會兒積木,四點半媽媽就要做飯了,你要自己看會兒書或自己玩一會兒,等吃了飯,媽媽還可以陪你玩一個小時?!焙⒆与m然還沒有時間觀念,但大概會知道時間是怎樣安排的,就會比較有心理準備,到需要改變活動時,也能比較容易接受了。
2、模仿孩子的“不良行為”
孩子在三歲以后已經(jīng)開始能判斷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即有了一些簡單的判斷能力,孩子玩得高興時,不肯結(jié)束游戲,也不愿意讓媽媽離開,情緒會有一些表現(xiàn),家長可以模仿這些表現(xiàn),孩子看到大人做出這樣的行為,很快會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問題,也會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如看著孩子要哭,媽媽就假裝哭,“我不干,我還想玩!”邊假裝哭邊說。孩子一般都會破涕為笑。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緊張情緒也會有所緩解。
3、結(jié)束游戲要“事先聲明”
在游戲之前告訴孩子時間安排,也會由于孩子的記憶力保持時間比較短而忘記,還要在玩的過程中,不斷提醒孩子,“事先聲明”,以防孩子因為忘記而“變卦”。如,“寶寶,再玩十分鐘媽媽就要去做飯了,只能再陪你搭完這個樓房了,剛才我們說好了,是不是?”讓孩子想起自己的承諾,也提醒孩子兌現(xiàn)自己的承諾。
學(xué)齡前期和學(xué)齡初期的孩子理解不了反問語氣的話,因此在給孩子提出要求時,要考慮孩子的心理特點,運用以上的小技巧和小策略,可以讓孩子自動地隨著你的要求轉(zhuǎn)移自己的行為。父母需謹記,在與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親子溝通時,不要說“反話”。
還在跟孩子說不要跟陌生人說話?
許多父母都會告誡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但現(xiàn)代教育理念認為,和陌生人有所接觸對兒童發(fā)展是有益的。所以對父母來說,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在什么情況下該如何與陌生人互動。
為此,今天為父母們找到了以下平衡的建議:
1、讓孩子知道,誰是可以相信的成年人。
告訴孩子,如果一個陌生人走過來,說要給他/她一些小零食,或者要求幫助(比如尋找走失的狗之類的),必須大聲地拒絕,并且馬上跑開。另外,絕對不可以上陌生人的車。
2、教會孩子,要根據(jù)人們的行動來判斷他人,而不是外貌。
3、有一點可能很重要:教會孩子相信他們的本能。告訴他們?nèi)绻械讲粚?,就算說不上來為什么,也要馬上跑開。
教會孩子,當他們覺得自己身處危險之中,可以摔東西、尖叫等等。如果有陌生人試圖強迫他們,要大叫“救命!我不認識你!”或者“救命!這不是我爸爸!”。
4、盡量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無論是出去玩還是去上學(xué)都最好能找到一個同伴。
5、找到“安全地帶”。
帶孩子出去的時候,把那些緊急情況下他可以尋求幫助的地方告訴他,比如警察崗?fù)せ蛘呦勒荆尯⒆用靼兹绻l(fā)生意外,哪里可以求助。教會孩子不要去“危險地帶”,比如黑暗小巷子、茂密的叢林等。
6、如果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該怎么辦?
告訴他去找穿制服的人,比如警察、保安。如果附近沒有穿制服的人,或者帶著孩子的人。
最后,仍然要提醒他們相信本能:如果他們感到不太喜歡眼前這個人,那就跑開去找別人。
另外:
父母們不太可能每時每刻都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受陌生人傷害。因此,我們需要教會孩子,面對陌生人的時候到底應(yīng)該怎么做。并且告訴孩子們,在別人越界的時候,他們該做什么。
對孩子說不可以后的反思
我家牛牛已經(jīng)六個半月大了,開始喜歡自己抓著抓那玩?zhèn)€沒完沒了,只要是她感興趣的,她都想用手去抓抓看,大概這就是所謂的孩子的好奇心吧!一開始我也沒控制她,只要她想抓的,我都讓她去摸摸,因為她還小,也拿不到什么,可是,半個月不到,我就再也不敢讓她隨意地去抓東西了。就拿今天來說吧,天氣比較冷,我充了電熱水袋暖手,牛牛見了一定要玩,我就給她摸摸,也不知怎的,她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插電的接口,一直要轉(zhuǎn)開蓋子來玩這個。她爺爺見了告訴她這里有電,不可以玩,馬上把蓋子蓋住了,可是她好像著了迷似地,一個勁的就是抓著蓋子不放,無論你說什么,她就是要玩這個,兩個人一個開,一個關(guān),過了好久都不見牛牛停手,只聽得她爺爺說了一句:“這孩子,脾氣扭?!?/p>
這一幕,讓想到了現(xiàn)在的孩子,當家長或者老師一個勁地控制孩子們的游戲,并很嚴肅地告訴他,這個,你這么做;那個你也不可以……時,我們是否想過孩子們的感受,他們到底是否明白這個為什么不可以么?我想沒有。因此我們也一直會看到這樣的場面,你越是說不,孩子越是要偷著玩,家長的火氣就油然而生,一發(fā)不可收拾……
我們一直用著我們成人的思維模式來設(shè)想孩子的思維,來規(guī)定他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可是我們有真正想過孩子們要的是是什么嗎?也許很多事情真的要他們自己去嘗試了之后才明白為什么這個不可以。我想,讓我們試著對我們的孩子說,這個可以,那個也可以,但是在你可以做了之后,你必須和我說說你的感受,這樣,我想我們的孩子也許會和我們走得更近一些!
孩子不愿對父母直接說的話
話題:如何減少或消除兩代人的隔閡?作為一個稱職的父母,應(yīng)學(xué)會傾聽、樂于傾聽、善于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真正學(xué)會從孩子的傾訴中真切地感受和把握孩子在想些什么,孩子要求什么。
以下是幾位小學(xué)生通過寫信的方式,說出他們平時不愿意直接面對父母說出的話:
第一封信:“你們能理解我嗎”
“剛進入畢業(yè)班,你們就給我‘約法三章’:一不準看電視;二不準玩電腦游戲;三不準外出玩耍,星期六星期天也不允許。這是什么法呀?我心里雖然憤憤不平,也只好忍氣吞聲了。從此我就成了可憐的籠中小鳥,每天除了讀書、做作業(yè),還是讀書、做作業(yè),一直提不起精神來,終于有一天,你們的朋友請你們?nèi)コ燥埩?,而你們走的時候,還忘不了關(guān)照兩句,好好做作業(yè)。當你們走出門的那一刻,我一蹦三尺高,‘萬歲,解放了!’隨即打開電視,真好!是我最愛看的《貓和老鼠》。一樁樁有趣的故事,一個個滑稽的動作,逗得我捧腹大笑,一切煩惱都拋到九霄云外去了,當然也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突然,隨著電視機‘咔嚓’一聲響,傳來了一聲怒吼:‘不好好學(xué)習(xí),看什么電視!自覺性太差了!’隨后,我的耳朵上留下了一道紫色的痕跡。你們殺了個回馬槍,我看著你們,眼淚流了下來。
記得去年冬天,我生病了,發(fā)燒到38℃,深更半夜,打不到車,你們走一段歇一段把我背到了醫(yī)院,身上都濕透了。經(jīng)過幾天的治療,我漸漸康復(fù)了,當爸爸用手撫摸我的額頭時,我的淚水禁不住流了下來。
爸爸媽媽,我兩次哭的心情截然不同。你們希望我成才,這我能理解,但我還是想告訴你們,我畢竟是兒童,難道除了讀書做作業(yè)外,就不能有其它的興趣和愛好嗎?你們也是從兒童時代走過來的,你們能理解我嗎?”
第二封信:“請不要花錢為我請家教”
“你們自己省吃儉用,卻舍得花錢為我請家教,買大量的輔導(dǎo)書,在無數(shù)個夜晚,你們?yōu)榱伺阄覍W(xué)習(xí)放棄自己喜歡看的電視劇。對此,我既感動又覺得壓力很大。其實,我覺得挺委屈的,我付出了加倍的努力,卻得不到相應(yīng)的成績。可是,現(xiàn)在我明白了,那是因為我沒有良好的學(xué)習(xí)方法。
老師常告訴我們,要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去激發(fā)學(xué)習(xí)熱情,培養(yǎng)良好的學(xué)習(xí)習(xí)慣,好動腦筋,專心致志,適時復(fù)習(xí)。要想在學(xué)習(xí)上取得成功,就離不開勤奮,需要反復(fù)多次復(fù)習(xí),積極主動去學(xué),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概括、分析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僅僅是靠請家教不斷地輔導(dǎo)。
爸爸媽媽,我沒有批評你們的意思,請你們答應(yīng)我一件事,以后不要省吃儉用,不要花錢為我請家教,也不要放棄你們喜歡看的電視劇。我希望你們相信自己的女兒,她已經(jīng)長大了,已經(jīng)懂得了如何對待自己的學(xué)習(xí)問題。她會加倍努力,用實際行動告訴你們,你的女兒是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第三封信:“那4元錢真的不是我拿的”
“媽媽,您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您的愛比海深。在生活上您無微不至地關(guān)心我,您知道我不吃肥肉,您就自己吃肥肉,把瘦肉全部讓給我吃。寒冷的冬夜,當我寫作業(yè)時,您怕我著涼,就在我的腿上蓋上小被子……也正是由于您對我的愛,我才大膽地提筆向您傾訴我許久以來埋藏在心里的一件事情。
那是上次,我向表哥借了4元錢買杯子。等了一個小時后爸爸回來了,我又向爸爸要了4元錢還給了表哥。表哥把錢丟在桌子上,就給我手機玩,玩完以后就回家了。然而沒過幾天,表哥怒氣沖沖地對我說:‘是不是你拿了桌子上的4元錢?’我說:‘沒有!’媽媽,您過來了,聽到我和表哥在吵架后,您還幫著表哥指責我,我說不過你們大人,只好被逼無奈承認了,之后我還被您痛打了一頓。但是,媽媽,錢真的不是我拿的,我很冤枉。
我多么想跟您說清楚,可每次話到嘴邊又沒有勇氣說。這件事我一直憋在心里,您知道我有多委屈嗎?您知道我有多痛苦嗎?我希望您相信我,這是我的愿望。您能答應(yīng)我嗎?我會感謝您,做一個好孩子?!?/p>
第四封信:“謝謝你們的‘悔改’”
“因為偏科的原因,我的數(shù)學(xué)很差。記得五年級期末考試,我的數(shù)學(xué)只考了60分,你們知道后便大發(fā)雷霆,不停地罵我。我的眼淚就像小溪一樣流個不停,我不敢說話,生怕吭一聲,爸爸你就會向我來一巴掌。我的心被擊碎了,爸爸媽媽,你們可曾知道,在你們‘泄恨’的同時,已經(jīng)在我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傷疤,一道永遠抹不去的傷疤。
但是,到了六年級,你們的態(tài)度突然來了個大轉(zhuǎn)彎,不僅沒有因為我的數(shù)學(xué)成績不好而罵我,也沒有給我增加壓力,反而經(jīng)常鼓勵我,對我抱有很大希望。我想,也許是你們‘悔改’了,想給我一個輕松的學(xué)習(xí)氣氛和環(huán)境吧。雖然我的數(shù)學(xué)成績一時還提不上去,但是我會努力,爸爸,您不是說過嗎?‘只要努力,就沒有什么事做不到?!蚁嘈?,只要努力,我的成績一定會提高的。
我真的很高興,我一定會在今年的小學(xué)升初中考試中以優(yōu)異的成績報答你們!”
第五封信:“您生氣時的表情太可怕了”
“媽媽,我多么渴望依偎在您身旁同您說說心里話,但是我沒有這個勇氣。
有一次,我從您的衣袋里拿出100元,去吃喝玩樂。回來時,您問哥哥和我誰拿了錢,哥哥說不知道,我也說不知道。您說:‘你們不說,都別吃飯?!?,您還是到廚房做飯去了。飯做好了,您并沒有不讓我們吃,還說:‘那100元就當丟了吧,剛才我發(fā)那么大的火,實在是不應(yīng)該。’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來想去,我是不是應(yīng)該說出實情呢?但是想起您生氣時的表情太可怕了,我于是打消了向您認錯的念頭!一拖就是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今天我才鼓起勇氣寫下這封信給您,媽媽,對不起!我錯了,請原諒!”
第六封信:“這樣的‘疼愛’,只會增加我的壓力”
“當你們看到這封信的時候,一定會感到奇怪,為什么生活在爸爸媽媽身邊的女兒還要給父母寫信呢?我想,有一些話不好當面說出口,以書信的形式更能讓我敞開心扉,說出心里話。
爸爸媽媽,你們?yōu)榱俗屛乙恍囊灰獾貙W(xué)習(xí),總是不讓我?guī)湍銈冏黾覄?wù)活。記得一個星期天的早晨,媽媽您買回了很多菜,我高興地去幫您洗菜,可您卻說:‘放下吧!我自己洗,只要你下次測試的時候多考幾分就好了?!抑?,您是在責怪我期中考試沒能拿到前三名。聽了這話,我放下手中的活,跑到自己的房里,傷心地哭了。您還記得嗎?在我8歲那年,學(xué)校要大掃除,這點活對我來說,根本就不算什么,可是您為了‘疼愛’我,硬是讓我在家里學(xué)習(xí),您還親自去幫我請‘病假’。您可知道事后同學(xué)們怎么議論我的嗎?您們想過沒有,這樣的‘疼愛’,只會增加我的壓力,對我的成長,對我的未來生活有什么好處?文化知識很重要,但也要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啊。媽媽,我像一只小鳥,終究要離開您的懷抱去獨立生存,可您不讓我學(xué)‘飛’,不讓我‘獨食’,那我將來怎么在社會上生存呢?
爸爸媽媽,您們的女兒多么希望能得到您們的理解,多么希望您們不要像保姆那樣關(guān)照我、代替我,而是用您們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來為我指導(dǎo)方向,讓我奮斗、成長!”
理解孩子順應(yīng)孩子的天性>>>
讀了這幾封小學(xué)生寫給父母的信,內(nèi)心很不平靜。
他們在信中提及的讓他們流淚、讓他們覺得委屈的事情,在父母看來,或許微不足道,或許理所當然。當父母的有誰知道,聽到父母的一聲怒吼,孩子內(nèi)心會怎么想?又有誰知道,孩子雖然對家長的言行忍氣吞聲,但內(nèi)心卻“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傷疤”?
父母們希望自己能給孩子天底下最大、最無私的愛,所以盡最大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最好的生活和學(xué)習(xí)條件,為孩子請家教,不讓孩子做任何家務(wù),為孩子包攬了一切,只要孩子專心讀書,將來考個好學(xué)校。家長們不知道,這樣做,反倒讓孩子在巨大的壓力下度過沒有快樂的童年。
父母們也常感困惑迷茫甚至痛苦非常,為什么孩子不理解自己,不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總要讓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講大道理,甚至一怒之下動手給他一耳光……
誰也不否認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愛是天底下最大、最無私的愛。只是,父母對孩子愛的表達方式是否為孩子所接受?父母苦于不被孩子理解,可自己又能否真正理解孩子?
沒有一個當父親或母親的知道自己應(yīng)該怎樣當好父親或母親這個角色,大家都在邊做邊學(xué)。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自身不斷感悟和學(xué)習(xí)的過程。當父母的不妨低下頭、彎下腰,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試著了解自己的孩子。
泰戈爾有句名言:“一切教育都是從我們對兒童天性的理解開始的。”孩子的天性,包括游戲、模仿、好奇,等等,如何順應(yīng)孩子的天性,遵循孩子成長的規(guī)律進行教育,也許是值得父母思考的問題。
父母要經(jīng)常對孩子說的三句話
導(dǎo)讀:原來我的一個小小改變,帶給女兒的卻是一個很大的轉(zhuǎn)變!女兒真的是媽媽的鏡子。
“媽媽真的好愛好愛你!”
老師發(fā)來幾張妞兒和同學(xué)在老師帶領(lǐng)下滿校園里找春天的照片,真是春光明媚,繁花盛開呀!一群天真的孩子,一張張純真的笑臉,在花紅柳綠的掩映下,是如此嬌艷??粗哼@些照片,想想真的需要好好呵護她的成長呢。
但人又是多么的矛盾呀!面對如此競爭激烈而又復(fù)雜的社會,做父母的我們又不能不幫她進行了選擇,背上沉甸甸的書包,進入學(xué)校,結(jié)識同學(xué)、結(jié)交朋友,接受教育,嘗試著讓她獨自去面對一些問題和困難,學(xué)會承受壓力,學(xué)會適應(yīng)并解決它。真的很無奈,這就是生存法則。
很多時候真的很擔心,她嬌嫩的心靈是否承擔得起?可是妞兒,媽媽唯有做的,便是經(jīng)常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告訴你“媽媽真的好愛好愛你!”
加油!為你,也為媽媽自己。
“能講給媽媽聽聽嗎?”
六歲小孩的世界,和我們大人是不一樣的。她有自己的觀察點,也有自己的判斷,還有自己的迷惑。這時,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鼓勵她說出來。聽聽她的描述,聽聽她的看法,亦或是她的困惑。不要急于打斷她,只做忠實的聽眾。
妞兒上學(xué)期,可能蒙,每次我引導(dǎo)她說說學(xué)校里的事,她就靦腆地笑笑回答:我忘了。
這學(xué)期,經(jīng)歷了半學(xué)期的幼升小的磨合,妞兒似乎董事了點。
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妞兒氣鼓鼓的,就輕輕刮了一下她的鼻子,逗她說:今天好像有個小人兒不高興呢??墒遣恢獮槭裁??
妞兒氣哼哼的說:哼,今天我被罰掃地了。
我說:哦?為什么呢?能講給媽媽聽聽嗎?
妞兒說:老師說我座位周圍有垃圾??墒悄鞘莤xx故意踢過來的。
我說:那你可以給老師說明經(jīng)過呀。
妞兒說:給老師說了,xxx不承認,老師就不聽了,說垃圾在我座位上,就罰我。老師不相信我。
我說:媽媽相信你。能不能給媽媽講講,是什么垃圾呢?
妞兒說:是轉(zhuǎn)鉛筆的鉛筆屑。我又沒帶轉(zhuǎn)筆刀,根本就不是我弄的。
我沉默了一會兒,說:老師也有弄錯的時候。地也罰掃了,就當我們幫別人做了件好事。應(yīng)該開心才是,對不對?
妞兒想了想,說:也只好這樣了。
晚上睡覺時,妞兒摟著我的脖子說:媽媽你真好!肯聽我說這么多。
我親親她的小臉,說:記著,有什么事都要說出來,媽媽永遠是你忠實的聽眾。
“需要我?guī)兔???/p>
上學(xué)期,心想妞兒從幼兒園到小學(xué)有太多事情需要適應(yīng),很多事我就越俎代庖、全包辦了。后來發(fā)現(xiàn),妞兒有好多事情因為沒有參與,就“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跟個沒事兒人似的。由此也助長了一些不好的毛病。
這學(xué)期,我就給她不斷灌輸:自己的事自己做!只是注意觀察,看她實在有困難,就說:需要我?guī)兔幔?/p>
妞兒有時會倔強地說:不需要!我自己能做。有時也說:媽媽你幫幫我好嗎?在我的幫助下做完,妞兒會說:謝謝媽媽!
我發(fā)現(xiàn),我經(jīng)常掛在嘴邊“需要我?guī)兔??”這樣一句話,其實只是給妞兒吃了一顆“定心丸”。傳遞給她的意思是,媽媽沒有不管你,看著你呢。你盡可安心做你的事。遇到困難是可以求助的,媽媽和你一起面對,一起想辦法。妞兒的進步是如此明顯!
原來我的一個小小改變,帶給妞兒的卻是一個很大的轉(zhuǎn)變!女兒真的是媽媽的鏡子。
如何對孩子說不
常有這樣的場面發(fā)生:人來人往的大商場里,有小孩子賴在玩具柜臺前哭鬧,一旁的父母在面子大失之下,不免心煩意亂地“賞”孩子一記巴掌;賓客滿堂的時候,孩子卻倒地撒潑,一屋子人尷尬之余,父母把孩子拖進了小房間,關(guān)起了“禁閉”……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如同“眾星拱月”一般。父母的縱容和溺愛往往造成了孩子的任性和以自我為中心。面對孩子越來越多的要求和日漸叛逆的性格,父母到了拿出威信來拒絕孩子的時候了。
不同年齡的孩子 不同的拒絕招式
面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法,當然也有不同的拒絕招式。
0~2:直截了當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語言功能還不完善,如果父母對他講比較復(fù)雜的道理的話,孩子可能會聽不明白。
所以對這個階段的孩子應(yīng)采取的拒絕方式是直截了當?shù)捏w驗式。如直接對孩子說“不可以”或是對他搖頭。當孩子有危險舉動,例如去拿打火機玩的時候,父母就要馬上制止,甚至可以給寶寶一點小苦頭吃,如取消孩子下午的甜點心等。
2~4:冷處理
2~4歲的孩子正處于人生第一個“反抗期”。這個時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聽話,經(jīng)常和大人“鬧獨立”,叛逆性十足。對這個時期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要采用適當方式加以引導(dǎo),盡量避免采用強硬的處理手段。
“冷處理”是對付這階段孩子不錯的辦法。當孩子大吵大鬧的時候,你可以不去理睬他,等事后雙方都冷靜下來了,再同他講道理。如果孩子是在公眾場合撒潑的話,父母可以先把孩子拖回去,再進行冷處理。這樣做對孩子的自尊心起到了保護作用。
4~6:講道理
這個時期的孩子在心理特征上處于一個過渡期,正從“自我中心”發(fā)展到認識周圍的環(huán)境事物。同時,孩子在語言上的智能也有了相當?shù)奶岣摺?/p>
父母這時就可以采取“講道理”的方式來同孩子溝通了。坦白而簡單地向孩子說明為什么不能這么做,這么做會有什么后果,來幫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注意別對孩子說謊或說得模棱兩可。
“冷處理”的方式也同樣適用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冷處理之后再曉之以理,最后別忘了給孩子一個愛的表達來撫慰他。
不同氣質(zhì)的孩子 不同的拒絕招式
孩子有不同的性格脾氣,爸爸媽媽也可以針對自己孩子獨特的氣質(zhì),摸索出一套屬于自己的拒絕方式。大致有以下的方法。
容易興奮的寶寶──強制休息片刻法
對過于興奮、聽不進勸的孩子,可以把孩子帶到另一個場所,讓他脫離使他興奮的環(huán)境,兩眼冷靜地看著他,強制他休息片刻。
有好奇心的寶寶──轉(zhuǎn)移注意力法
小孩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zhuǎn)移到其它新奇、有趣的地方。這樣,孩子很快會忘記剛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膽小而又依賴的寶寶──輕柔的暗示法
如果孩子不愿意睡覺,纏著媽媽,你不妨問他:“媽媽明天還要上班,你覺得媽媽累不累?”“你該怎么做呢?”
好勝心強的寶寶──激將法
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讓拒絕變成鼓勵。如:孩子不愿打針,父母可以說:“奧特曼連怪獸都不怕,一定也不怕打針。小明呢?”
父母的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樹立規(guī)矩的過程。只有言行一致的父母才能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起威信來。
父母對孩子的拒絕一定要前后一致。不能因為今天心情好,便縱容孩子一些;明天心情不好,便對孩子嚴格一些。這樣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拒絕不是因為金錢缺乏、心情不好而采取的行動,它是一個讓孩子對周圍環(huán)境、對行為規(guī)則進行認識的教育機會。
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樹立行為規(guī)則,一開始需要父母和外界的不斷點撥、刺激;時間長了,在父母的拒絕過程中,孩子便能學(xué)會自我控制,提升內(nèi)省智能,從被動接受外界的教育內(nèi)化為自律、自覺地自我克制。如:父母一開始便明確規(guī)定孩子睡覺前不能吃糖,并一直貫徹執(zhí)行,孩子自然會養(yǎng)成良好的習(xí)慣。
說“不”之前,請先自我反省
當你急急忙忙拒絕孩子的要求、對孩子說“不”的時候,也請省視一下自己,看看自己──
有沒有以身作則
例如,帶著孩子出去用餐,父母自己高聲談笑,卻要求孩子安安靜靜地坐好,不要到處亂跑。試想,孩子會聽你的嗎?
所訂的標準是否合理
例如,當孩子提出是否可以不練鋼琴時,請先想一下你對孩子的要求是否已經(jīng)超出他的承受范圍了。
有沒有尊重孩子
父母的尊重對孩子來說很重要,所以盡量不要當著許多人的面拒絕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