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期望應符合孩子的意愿
發(fā)布時間:2021-04-07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幼兒園感恩父母活動的總結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身為父母,假如你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遇到困難了,你可以想辦法解決,假如你想不出辦法,可以向別人求助。但是,假如你對自己的期望錯了,不僅沒有人幫得了你,而且你越有辦法,能力越強,教育結果就越糟。因為你是南轅北轍。
對家庭教育而言,教育期望包含四個方面,即:
一、父母對自己的期望。
有的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就是:把孩子拉扯大,給孩子找份工作,給孩子買棟房子(農(nóng)村則是給孩子蓋房子),幫助孩子完婚,然后,長長地舒一口氣,認為當?shù)攱尩呢熑慰偹惚M到了;有的父母認為要給孩子一個高的起點,于是用自己打拼半生所得積蓄,給孩子提供很好的物質(zhì)生活,選擇好的幼兒園和學校就讀,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給孩子請家教老師,更有甚者辭掉公職,陪讀陪學;極少數(shù)的父母認為,做父母不在于能給孩子多少條件,而在于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從小尊重孩子的選擇,用心良苦地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健康的價值觀和勇于進取的精神。
三種期望孰優(yōu)孰劣?明眼人一看便知。那些企圖為孩子準備一切、照顧一切的家長,不過是培養(yǎng)一個可憐的寄生蟲,總有一天,當自己不能再照顧孩子的時候,孩子將面臨極大的困境。那些總是催逼孩子,總是監(jiān)管孩子的父母,往往是事倍功半、吃力不討好,還要在那里抱怨:現(xiàn)在的孩子真難管,真沒辦法。而真正的希望在于第三種,可惜現(xiàn)在這種人還占極少數(shù)。
二、對孩子的期望?!?/p>
對孩子的期望,不同的父母也有很大的不同。有的父母把孩子看作自己的希望,自己所有的人生遺憾都想在孩子身上實現(xiàn),比如"大學夢",比如自己羨慕的某種職業(yè)和身份,總之感覺自己的人生就這樣了,一定要讓孩子不重蹈自己的覆轍;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生命的延續(xù),自己沒有做到的事情就希望孩子去做,或者期望孩子在自己的基礎上發(fā)展,于是從商的人,就希望孩子富有商業(yè)頭腦,從政的人,就希望孩子善于迎合,從文的人,就希望孩子有很高的審美情趣。極少數(shù)的父母,把孩子看作另一個獨立的人,尊重孩子的天性,并幫助孩子發(fā)揮自己的天性,這樣的父母很少去苛求孩子,所以不會像前兩種父母那樣累,而孩子卻更快樂,發(fā)展也往往更好。
三、對親子關系的期望。
對親子關系的期望反映了父母們的倫理觀。有的父母過分看重自己作為"家長"的尊嚴,以孩子聽話、順從為榮,假如孩子忤逆自己意愿,便不能忍受,只要出現(xiàn)在孩子面前,就是一本正經(jīng)、不茍言笑;有的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業(yè),穿梭于自己的成人世界,不屑于與孩子待在一起,或者不愿意把與孩子相處作為自己生活計劃的一部分;少數(shù)的父母能夠從小和孩子親密無間,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一個上天的賜予的、一個生命中重要的伙伴相處,互為師友,和孩子一起來面對生活,這樣的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是一種享受,是一種雙贏的親子關系。
四、孩子的自我期望的引導。
如何引導孩子的自我期望呢?請允許我用我的一個咨詢案例來向大家說明。
母親是藥劑科的醫(yī)師,丈夫是某公司的執(zhí)行總監(jiān)。他們的兒子今年7歲,讀一年級,非要當?shù)谝幻?,因為他在幼兒園始終就是第一名,而現(xiàn)在他在班里是第二名。他接受不了,妒忌心很強的他,甚至對考第一的孩子產(chǎn)生了敵對心理。這位母親很著急,說孩子在平時生活中也出現(xiàn)了不能容忍失敗和差距的現(xiàn)象。她很擔憂地問我怎么辦……
我覺得,一個人有要強之心是一件難得的好事。這樣的人對自己期望高、勤奮,最有可能取得驕人的發(fā)展。但是過猶不及,這個孩子現(xiàn)在的心理已經(jīng)存在了阻礙它自身發(fā)展的因素。這個案例存在兩個問題:合理的自我期望,如何對待強者。
先說第一個問題,合理的自我期望。
我們對孩子的期望,以及孩子對自己的期望,決不應該以別人為坐標。不是一定要比別人強,當然也不是比別人差,而是根本就不該隨便和別人比。我們的責任是,孩子能夠做什么,我們就幫助孩子做到什么,孩子的自我期望應該是自己能夠做什么,就盡最大的努力去做到什么。
健康的自我期望不是比所有人都強,而是做最好的自己。我跟這位母親講了一個極端的比喻,如果班里的孩子都是白癡,那全班第一有什么榮耀?假如全班都是天才,那全班最末又有什么丟臉?YJs21.Com
所以,正如海明威所言,優(yōu)于別人并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是優(yōu)于過去的自己。同樣,比別人差并不低賤,低賤的是自己沒有長進。
當一個人有意和別人比較的時候,他在很大程度上干擾了自己的進程,因為如果他有缺點,而對手這方面的不足更甚,他就會認為自己的缺點也可以容忍;假如他有優(yōu)點,可是對方在這方面的優(yōu)點比他強許多,他就會認為自己的優(yōu)點不值一提,自輕自賤。這個邏輯是這樣,如果你打籃球沒有喬丹好,那你還打什么籃球,如果你做軟件比不上比爾·蓋茨,那你做軟件還有什么意義;這是一個危險的邏輯,這是一種對自己很大的干擾。有這樣心理的人,他的目光只盯住自己身邊,而沒有看得更高、更遠、更廣;他的腳步是不協(xié)調(diào)的,因為它不是與自己的天性步調(diào)一致,而是不時地對照別人。
所以,最佳的狀態(tài)是心無旁騖地專注于自己的目標,是致力于運用自我并謀求自我超越。
再說第二個問題,如何對待強者。
我們必須接受差距,除了極為稀少的天才,大多數(shù)人總會遇到比自己強甚至是比自己強許多的人。
如何對待那些優(yōu)于自己的人,如何對待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從善如流還是妒火中燒?把那個人假想為良師益友,還是自己獲勝的障礙?其實,即便是競爭對手,他也能給自己帶來教益,而且對手從反面給自己的幫助往往是朋友和其他人所不能給的。君子有成人之美,假如自己真的沒有辦法趕上人家,別人的長處自己很難學得來,那就由衷地表達自己對對方的敬佩,這至少也表示了自己也是一心向善的,這也是一個進步者應有的姿態(tài)。
不以強者為妒,而以強者為友。對待別人的優(yōu)秀和卓越,我們在給予由衷地贊嘆的同時,也要加緊自我發(fā)展的腳步。這是我給那位母親的最后一個建議。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做父母應該給孩子更多希望
導讀:做父母是做一件不容易但最應該做的事情,即使別人做不到,你做到了,你就給了孩子更多的希望。
近日,石家莊市東風西路小學42名學生集體致信家長,向家長們提出“給我們一點娛樂的時間,不要總拿我們和別人比……”等20條意見和建議。孩子們肺腑之音震撼了家長和社會。孩子的成長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孩子的成長關系到祖國的未來,孩子應該像花朵一樣在燦爛的陽光下美麗開放。
韓保來(石家莊市教育局局長、教育學博士)
人生是場馬拉松,讓孩子幸福地走向明天
目前,中國的家庭教育存在不少問題。首先就是家庭教育存在強烈的功利主義色彩。諸多的家長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認為培養(yǎng)孩子考名校、找好工作、掙高工資、有好前途,就是家庭教育的成功。這也是我們整個社會面臨的一個問題。
孩子的呼喚、時代的要求,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得到轉變。要把家庭教育作為國家的一種教育戰(zhàn)略來抓,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體系。要通過輿論引導引起全社會對家庭教育的重視,調(diào)動家長針對孩子開展特色性的家庭教育,尊重個性、發(fā)展個性,使每一個孩子都充滿個性,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幸福的人生。
侯靜(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
讓孩子學會尋找愛
家庭是孩子社會化的最早場所,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父母的人格特點和行為方式對孩子的成長都會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從這些小學生給家長的建議中可以看出,孩子主要是從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父母自身的一些行為以及家庭的氛圍上給父母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期待。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在出現(xiàn)矛盾時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甚至大打出手,即使父母由于某種原因不能生活在一起,也一定要想辦法給孩子完整的父愛和母愛,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愛自己的。
趙霞(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兒所助理研究員)
父母應該學會傾聽
父母首先要真誠地愿意分享孩子的生活與成長,要放下架子,要學會蹲下來與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與交流。父母還要學會寬容,犯錯誤是孩子的正常權利,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品,切勿因此而阻斷傾聽渠道。
父母還要學會一種新的傾聽技能——映射式傾聽:父母要像一面鏡子,非批判性地接納孩子的想法及情感,以產(chǎn)生理解和共鳴。這樣孩子才愿意溝通,敢于溝通,善于溝通。
田運隆(石家莊一中校長、河北省教育學會副會長)
每一株花朵都與眾不同
在成長過程中,每一個孩子與同齡群體比較都是存在個性差異的,或者可以說,不同的孩子之間沒有“完全可比性”,同一株牡丹也可以開放出不同形態(tài)甚至不同顏色的花朵,正因為如此,才構成社會人生的千姿百態(tài)。孩子們的個性差異,往往是需要精心呵護倍加愛惜的“稀缺資源”,若非如此,“因材施教”就失去了意義。
每一株花朵都是與眾不同的,都有著獨特的美麗和生命。孩子們的成長過程應該是多樣化的,他們的生命前景應該是絢麗多彩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為他們提供自主發(fā)展、個性特長能夠充分展示并得到尊重的廣闊的人生舞臺。
張文質(zhì)(《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執(zhí)行主編、《明日教育論壇》主編)
學做父母是一輩子的工作
做父母是做一件不容易但最應該做的事情,即使別人做不到,你做到了,你就給了孩子更多的希望。
孩子會有他的問題,就好像一個機器的螺絲可能沒擰緊,某一個小的竅門沒有被打開,某一個靈感的閃現(xiàn)點沒有被點亮——這一切要是他自己能知道,能改善就好了??墒菃栴}恰恰在于這樣的“知道與改善”正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所在,是需要做大量工作的,有時也需要經(jīng)過漫長的時間。對父母而言,不是生氣,不是責怪,更不是失望和惱怒。好父母就是有耐心的人,等待孩子思維的覺醒,鼓勵他的覺醒,相信他,無論遇到什么情況,總是保持自己的信心,即使等不到孩子真的“覺醒”的那一刻,也不泄氣。
錢紅林(北京關愛家庭中心總干事)家長也渴望喘口氣面對“不要讓我們學成書呆子,給我們一點娛樂時間”、“不要光拿我們跟別人比”,我想大多數(shù)中國家長會發(fā)出可憐的嘆息:我何嘗不想讓孩子多些玩的時間呀?我何嘗想將我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是這樣的升學壓力使得我們整日繃緊神經(jīng)、工作之余毫無休息日可言的。
我和眾多家長一樣,生活在孩子學業(yè)的重壓之下。我們家長也渴望喘口氣、渴望減壓呢。
父母應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意識?
如何平衡孩子的競爭意識和自我意識,讓父母們很矛盾。他們既想讓孩子感覺輕松,體會到童年快樂,不必因為自己不是最棒的而焦慮,又想讓兒子在競爭中通過努力而獲得成功。下面看看專家的觀點:
專家分析:
1.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競爭意識
競爭意識與自我意識緊密相聯(lián),清晰的自我意識是在與他人的比較之下才顯現(xiàn)出來的。幼兒期是孩子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關鍵期,為了發(fā)展自我的個人心理,需要擁有與別人區(qū)分開的、獨特的、私有的經(jīng)驗,從而顯示出自己的獨立人格。為了在不同對象面前表現(xiàn)自己,孩子需要了解自己的言行將會如何影響自己在別人眼里的形象。競爭意識的萌芽,正是孩子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重要表現(xiàn),家長應及時予以支持與正確引導。
2.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孩子的個性
有些孩子需要競爭的刺激才能把潛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如果把握正確,競爭意識可以成為孩子盡力把事情做好的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個性與競爭能力緊密聯(lián)系,具有良好個性的孩子,對待競爭問題會更理智、更積極。家長要從孩子本身的性格特點和興趣特長出發(fā),培養(yǎng)孩子完善的人格,使其具備更強的競爭能力。
除了個性原因外,特別注重自我意識、忽略別人感受的孩子,往往還沒學會怎樣和別人相處。他需要知道:如果他為了爭第一,而令別人不開心,就可能失去別人的友誼。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永遠不要只著眼于和別人爭高下,而是向自己的能力極限挑戰(zhàn)。
3.端正孩子競爭的心態(tài)
如果家長對孩子競爭欲望過強感到憂慮,應該先幫孩子端正心態(tài),要讓孩子明白競爭是展示自身實力的機會,是件美好的事,要用從容的心態(tài)看待超越和被超越,不應充滿妒忌和憤懣。而參與競爭的意義之一,就是學會有風度地接受失敗,并且誠心實意地祝福對手。告訴孩子,在競爭中得到勝利固然值得驕傲,但和同伴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也是現(xiàn)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質(zhì)。家長用自身行動作出良好的示范,孩子自然會感同身受。
4.鼓勵孩子相信自己
鼓勵孩子勇于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用自己的價值觀判斷是非,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實現(xiàn)所追求的目標,而不是只能通過競爭來體現(xiàn)自我價值。要讓孩子明白,自己在盡了最大努力之后,能做一個繼續(xù)努力的贏家或是毫不氣餒的輸家,而不是過分注重競爭本身。
父母期望太高易導致孩子自卑
我們常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碑敻改敢恍臑楹⒆拥奈磥礓伮窌r,經(jīng)常忘記了孩子健康成長的最重要因素。如果父母對兒女的期望過高,給孩子的壓力過大,那么孩子就像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鎖,再也無法前進,甚至會漸漸失去自信,陷入自卑的深淵。
自卑是缺乏自信的表現(xiàn)。經(jīng)常自我鼓勵、自我調(diào)節(jié)失敗情緒,那么自信心很快就會樹立起來。一個人的成敗不是因為種族、背景,關鍵是你的心中有沒有自信。自信心是一把生命的火炬,高舉著它就能將人生的每一處照亮。
小宇出生于小康家庭,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爸爸是大學教授,媽媽正在讀研究所。因為小宇是獨生子,所以爸爸媽媽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們的兒子和他們一樣有知識、有成就,甚至超越他們。于是從小宇很小的時候開始,爸爸媽媽就為他制定了發(fā)展計劃。
當小宇剛牙牙學語時,父母就教他念英文,到小宇三四歲時,他每天的時間都被父母安排得滿滿的,如早上起床要練發(fā)聲、上午讀書,下午學跳舞,晚上練琴。小宇的爸媽希望他成為一個各方面都優(yōu)秀的人才,所以對他的要求都非常嚴厲。
小宇不論在幼兒園里還是進了小學之后,他每一項學業(yè)或是才藝都表現(xiàn)得非常出色,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他。然而即便他在品德、學業(yè)、體能等方面,樣樣出類拔萃,但仍無法讓他的父母滿意,因為父母給小宇定的標準是永爭第一。
每當小宇拿著自己認為滿意的成績單高高興興地回家時,得到的總是父母的訓斥:“這題怎么會答錯?這么簡單的題目你都不會!”父母的反應讓小宇傷心地低下頭。
小學五年級時,小宇參加學校的朗誦比賽,得到第一名。比賽結束后,他欣喜地跑向爸爸媽媽,沒想到面對的卻是兩人冰冷的面孔:“你看人家獲優(yōu)等獎的那個小朋友,聲音多甜美,表情多自然,比你好多了。你呀,真讓我們失望?!彼犞犞滩蛔×飨铝宋臏I水。
就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小宇慢慢地變了,漸漸地,小宇仿佛換了一個人,本來活潑、開朗、調(diào)皮、聰明可愛的他,現(xiàn)在變得喜歡一個人獨處,經(jīng)常害羞,總是膽怯,也不愛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上課從來不主動回答問題,即便老師要他回答,他也總是表現(xiàn)得扭扭捏捏,老是說:“我不行!”“我不知道!”小宇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充滿自信、活潑可愛的孩子了。
當今大多數(shù)父母的心愿是期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地,有所成就,為此,父母常常想盡各種方法來培養(yǎng)孩子,但在父母一心為孩子的未來鋪路時,經(jīng)常忘記了孩子健康成長的最重要因素,以至于事倍功半,無功而返,不但使孩子的童年充滿了痛苦的回憶,還為親子關系蒙上了一層陰影。
有的父母平時常對孩子“我們家怎么會有你這么一個不爭氣的孩子”或是“你怎么這么笨,看看人家,可比你強多了”之類的話,往往是父母一時沖動而說出的令人氣餒的話,孩子卻容易把話當真,這些話會對孩子有強烈的暗示作用。
對孩子而言,父母具有絕對的權威,因此父母一句無心的話語,就可能使孩子完全否定自己,產(chǎn)生自卑心理。
育兒心得:讓孩子愿意和父母傾訴
育兒心得:讓孩子愿意和父母傾訴
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就是愿意聆聽孩子的心聲,在跟孩子的交流過程中我們可以更好的明白孩子的的所思所想,然后有針對性給予關心和幫助,這樣子既可以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還有利于親子關系的經(jīng)營。
愿意跟父母傾訴的孩子心理上會更加積極,因為不管是快樂還是悲傷,他們都愿意跟父母分享,積極的情緒有利于變革現(xiàn)實,而消極情緒如果能夠及早的化解,不會對健康心理的建立造成影響,也有利于順利的實施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
那么如何正確的對待孩子們的傾訴呢,以下幾個小技巧希望年輕的父母都能夠了解。
第一、善于引導孩子的傾訴
當我們細微的感受到孩子情緒變化的時候,其實要做的是事情就是引導孩子們能夠將內(nèi)心的感受傾訴出來而不是急于哄他們開心卻忽略了孩子不開心的根本,凡事不能夠憋在心里面,因為孩子們還沒有長大,他們可能無法很好地排解掉負面的心理情緒。
第二、耐心的傾聽孩子訴說
當孩子能夠愿意跟父母傾訴的時候,其實父母是應該感到開心的,因為說明孩子是信任自己的,而我們不能夠辜負這份信任,當孩子在傾訴的時候父母要做好一名好聽眾,不要表露出任何不耐煩的情緒,因為孩子能夠很敏感的感受到父母心不在焉或是其他等等。
第三、對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
孩子們其實不太懂得掩藏情緒,只要細心的觀察就能夠從他們的面部表情,動作等方面都可以了解其內(nèi)心情緒的變化,當孩子跟父母體傾訴的時候,父母要對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這樣子孩子是會感覺很安慰的,之后再給他們進行開解,效果會事半功倍。
總結:為了讓孩子能夠有傾訴的習慣,爸爸媽媽們也要注意多給孩子一些互動,給孩子保持一個親密,信任的親子關系,如此才可以讓孩子愿意跟父母傾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