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隨筆:讓樹葉“活起來”
發(fā)布時間:2021-01-20 幼兒教育隨筆 教育隨筆 小班教育隨筆秋風瑟瑟,伴隨著些許涼意,小小的樹葉緩緩飄落,慢慢地為“大地媽媽”蓋上一層薄薄的“小被”。與樹葉相關的課題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在與“葉子”相伴的這些日子里,孩子們漸漸愛上了它們。
現(xiàn)如今,我們班的戶外活動已經(jīng)離不開與“葉子”打交道了,每次來到小花園,孩子們總是迫不及待地去看看“樹寶寶”和“落葉寶寶”。
一次偶然的機會,孩子們帶著樹葉回到了班級,小樹葉靜靜的呆在小盒子里,慢慢的被大家遺忘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知不覺一個星期過去了,再一次角色游戲時,“貝貝家”的爺爺越越突然發(fā)現(xiàn)了堆在墻角的“小樹葉”。越越驚呼道“樹葉寶寶死了樹葉寶寶死了!”頓時引來了許多寶貝的圍觀。原來,本來綠綠蔥蔥的小葉片葉邊慢慢地卷了起來,顏色也和以前不一樣了,于是在天真的孩子們眼中,便是一件值得傷心和哀悼的事情了。
雖說是無意間的發(fā)現(xiàn),但孩子們通過回憶、對比的過程了解了落葉在一段時間里會發(fā)生的變化,并且能嘗試用語言、動作或神情來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不過這也讓我產(chǎn)生了一個疑惑——對于“樹葉”的保存是否是必須的?當然,若我們通過一些技巧手段保存了樹葉,那么孩子對于葉片的構造、形態(tài)能有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但在保存樹葉的同時,我們也就阻斷了這個自然物本身的自然發(fā)展。孩子看見的東西是定格的“死物”,而不是一個發(fā)展的“活物”。
葉子來源于樹木花草,這些“生命”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如何發(fā)芽、生長、茂盛、枯萎,而我們在研究“樹葉”時,往往只是研究這片“葉子”,其他的一概隔絕不談,也許這樣的定論是有偏差的,但在提供參照物和材料時,也許我們不一定得千篇一律地只提供一種類型,多投放些材料也不免是件“壞事”,讓孩子跟著“眼睛”走。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教育隨筆:讓小耳朵靈起來
班里經(jīng)常會發(fā)生這樣的情況,大型玩具結束以后要求大家排隊回教室,而有個別幼兒怎么也聽不見你的呼喊,還在大型玩具上等你親自去“請”他回來為止,說教很多回,到下次玩時還是忘記了。
今天杰杰和碩碩還是這樣,只顧著自己玩。我并沒有馬上去強迫他們回來,而是讓保育員老師在一旁悄悄關注他們的安全,我?guī)ьI著其他小朋友進教室玩起了大家最喜歡玩的橡皮泥,我還特地教大家學捏一個小手機,小朋友們開心的玩起橡皮泥,很快大家就拿起自己捏的小手機玩了起來,這時候杰杰和碩碩回來了,我們也很平靜地接受他們回來加入我們的活動。很快要吃午餐了,大家都開始收起自己的橡皮泥和作品,可是他們倆卻沒有小手機,很生氣。于是,在等待開飯的時間我們進行了討論:“為什么杰杰和碩碩”沒有橡皮泥手機呢?有的小朋友說:“他們在外面一直玩,不回來,當然沒有啦。”有的小朋友說:“他們聽不見老師說話,我們都捏好了他們才回來,所以就沒有辦法了?!痹谛∨笥褌兊挠懻撝?,他倆心里早有了答案,悄悄低下了頭沒有辯解。從那以后每次戶外活動回來我都會為小朋友們準備一個有趣的游戲,這樣每當我提出要求后,幼兒很快就有反應了。
在組織活動時,不妨在發(fā)生問題的時候,我們老師要敢于放手讓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沖突,要多一份耐心,多一點等待,多給孩子一點解決問題的空間。這樣一來不但可以培養(yǎng)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責任感,還可以使幼兒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
教育隨筆:多媒體讓數(shù)學教學活動“活”起來
教育隨筆:多媒體讓數(shù)學教學活動“活”起來
幼兒園數(shù)學活動是是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重要的一環(huán)。幼兒的特點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呆板的圖片、口耳相傳的教學模式,對他們來說已經(jīng)沒有什么吸引力了。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τ變簛碚f,學習興趣往往是他們學習的直接動因。然而興趣和動機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過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來滿足幼兒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多媒體鮮艷的顏色和有趣的動畫,能使幼兒形成強有力的學習動力,引起他們的注意,促使他們自覺地學習,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積極思考問題,探索創(chuàng)新。
【關鍵詞】多媒體幼兒園數(shù)學教學
幼兒園數(shù)學活動是是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重要的一環(huán),而如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正快速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學習。傳統(tǒng)的幼兒園教學用具主要包括幼兒用書、圖畫,實物,照片等,這類教具直觀而靜止,傳統(tǒng)教學方法也以教師講授為主,幼兒操作,有一定的灌輸性,學生并不一定理解,還是被動的接受。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幼兒對這類靜止的教具漸漸失去了興趣,那么該如何有效的在學科課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呢?
一、多媒體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幼兒的學習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而其中對所學知識是否產(chǎn)生興趣是首要解決的問題。對數(shù)學中的抽象問題,怎樣讓幼兒感興趣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注意是知識的門戶”良好的注意力加上適當?shù)呐d趣是一種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成某種愛好的傾向,幼兒的積極思維活動也是建立在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它能使幼兒形成強有力的學習動力,能引起他們的注意,促使他們自覺地去學習,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積極思考問題,探索創(chuàng)新。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將抽象的數(shù)學教學寓于情景之中,很輕松地將幼兒帶入數(shù)學領域,使幼兒在良好的狀態(tài)下積極地學習,主動地進行探索,達到趣味性與知識性的高度統(tǒng)一,從而激發(fā)幼兒強烈的求知欲望。
二、多媒體優(yōu)化數(shù)學教學效果
幼兒的數(shù)學能力,是從能手口一致地點數(shù)開始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在以往的數(shù)學活動中,我們會選擇小花片或小木棍,通過教師出示,幼兒點數(shù)的方式進行學習和鞏固,但如今借助多媒體,當屏幕上一朵朵小花、蝴蝶帶著音效出現(xiàn)時,幼兒馬上就被吸引,從而興奮起來,注意力自然集中了。幼兒看著動畫跟隨教師一起自然地數(shù)數(shù),比單純地數(shù)小木棍更有興趣。幼兒在看看、想想、玩玩、數(shù)數(shù)中,很快就知道點數(shù)的順序和方法,掌握各種小動物要一個一個地數(shù),花要一朵一朵地數(shù)
再例如大班數(shù)學活動“學習8的加法”中,教師先出示6只漂亮的藍蝴蝶站立在草叢上,接著又飛來2只紅蝴蝶,隨后可以提問問:“草地上有幾只漂亮蝴蝶?又飛來了幾只?現(xiàn)在草地上一共有幾只蝴蝶?”直觀地讓幼兒看到6+2=8這個算式的形成過程,加深他們的印象。這種色彩鮮艷、生動具體的畫面,深深吸引著幼兒,幼兒都搶著回答。以此類推,“7+1=8”“5+3=8”...等算式也通過變換圖案反復練習,幼兒輕松地理解8的加法規(guī)律,也可以直接在孩子說出“原來有...又來了...一共有...”句型之后,直接出示算式,這樣既加深了對數(shù)的認識,又培養(yǎng)了幼兒的說話能力。最后再通過實物過渡到點數(shù)的更替,引導幼兒從具體到抽象,讓幼兒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數(shù)學。
三、多媒體化解抽象數(shù)學概念
對于大班幼兒來說,他們的思維特點還是以具體形象為主,抽象邏輯思維剛開始萌芽,所以對于那些比較抽象,用實物圖片等傳統(tǒng)教具難以展示其活動過程。在大班數(shù)學活動《認識時鐘》中,對于分針、時針、整點、半點,幼兒一時很難理解。在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會準備可以撥動的實物時鐘,讓幼兒看圖撥指針,畫指針,但是在幼兒的頭腦中無法把這個時間點和自己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仍然沒有形成一個有效聯(lián)想,無法真正理解時間的概念。而利用了多媒體課件,可以設置一個主人公將他的一日生活過程展示出來:早晨幾點起床,還可以添加鬧鐘的聲音,讓學生聯(lián)想到自己早晨是幾點起床的,主人翁幾點上學,幾點吃飯,幾點放學,幾點睡覺,將這些貫穿起來,整點半點的時候,加上音效,結合時鐘的指針,讓幼兒印象深刻。在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時,可以利用龜兔賽跑的課件,兔子腳長,跑得快,烏龜?shù)哪_短,跑的慢,有一天,兔子和烏龜在圓形跑道上賽跑,兔子跑了一圈,烏龜才跑了一格,然后仔細觀察,讓幼兒發(fā)現(xiàn)兔子和烏龜賽跑的規(guī)律,也就是時針和分針間的秘密,課件可以多放幾遍,相信孩子們很快就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這樣就是原本很抽象的時間概念變的簡單起來。
實踐證明,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技術手段,不僅能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教”的趣味性,而且可以提高幼兒學的積極性,特別是對幼兒注意力、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將多媒體技術與幼兒教育完美的結合,可使幼兒充分集中注意力,增強幼兒學習時機,有利于突破教育活動的重點、難點,能使幼兒在可視的、直覺的和愉悅的環(huán)境中獲取知識,在活躍的氣氛中發(fā)展思維、在積極并主動的狀態(tài)中提高多種能力。
教育隨筆:改變游戲材料讓教育活起來
眾所周知,游戲是幼兒學習和生活的主要途徑,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游戲也是幼兒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們在這個過程中用自己的方式習得經(jīng)驗,得到成長。游戲的重要性地位突出,那么從游戲出發(fā),所謂游戲課程化,是指在有指導的條件下讓兒童進行有意義的游戲,使教學過程適應學習對象的年齡特征和學習特點,使學習過程與學習對象的認知水平相適應。比如說幼兒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和教師一起通過小馬過河的游戲學習跨跳的動作技能,這就可以看作游戲課程化的過程。
游戲課程化,作為一種新型課程模式,既是對傳統(tǒng)游戲理論的重構,也是對新型課程理論的呼應,也由此更加關注游戲的價值,從而推動了幼兒園對游戲理論的進一步審視,進而分析到游戲課程化過程中我們需要知道的活教育理念,這個理念從教師到幼兒,從游戲到課程,都是一種活的思想,是一種靈動的過程,讓兒童在過程中獲得游戲性體驗,表現(xiàn)出趣味性,體現(xiàn)出自主性、合作性,體驗到成功感。
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有提前規(guī)劃游戲的能力,對游戲的材料有較高層次的把握。注重開發(fā)區(qū)角材料資源,促進幼兒游戲活動的開展。區(qū)角游戲中的材料是區(qū)角游戲的組成部分,那么教師要珍視游戲材料為幼兒在游戲中進行學習所提供的關鍵作用。首先,結合孩子們興趣點及發(fā)展需要,教師要根據(jù)班級資源進行材料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以滿足幼兒不同程度、性格、能力等游戲的發(fā)展需要為目的提供材料。例如:豐富以主題樂園、角色表演、民俗民風、手工藝品、益智、科學、建構的區(qū)角游戲材料,有剪紙、布藝拼貼、宣紙印染、面塑等;繪畫、泥工、紙工、拓印、立體塑造、裝飾、撕、粘、貼等供幼兒自主選擇。
其次,還要提供底結構材料和廢舊物品再創(chuàng)新的游戲材料,根據(jù)幼兒園小、中、大班幼兒年齡特點,結合幼兒現(xiàn)有的游戲水平和已有生活經(jīng)驗,為幼兒提供廢舊的游戲材料和底結構,并讓幼兒參與材料的收集、設計和制作,既豐富游戲主題,又能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供具有層次性、情境化的活動材料。
再次,在游戲中,為幼兒提供既有童趣又有層次的活動材料。這樣可以使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孩子產(chǎn)生互動效應,同時在互動的過程中經(jīng)驗學習也就自然蘊涵在其中了。比如在科學角中,游戲材料“鉛筆小人”通過游戲幼兒可以嘗試讓鉛筆小人站起來的方法?讓孩子們討論怎樣讓鉛筆小人站在舞臺上跳舞(站的更穩(wěn))?
教育隨筆《繪本閱讀研究》
美國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指出:“如果你能引導孩子迷上讀書,那么你所影響的不僅是孩子的未來,而且直接影響整個下一代孩子的未來?!弊x書不僅可以使人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還可以使人明理,為人生導航。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引導幼兒愛上閱讀,我們責無旁貸,而繪本是被全世界公認為是最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那么如何讓幼兒接受繪本并且愛上繪本?如何在幼兒園區(qū)角游戲活動中,利用優(yōu)秀的幼兒繪本讀物,讓幼兒快樂閱讀呢?根據(jù)幼兒園的課題研究,開展了《幼兒園大班繪本閱讀研究》的課題研究,嘗試將繪本內容融入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讓幼兒對繪本有進一步的了解,讓幼兒的游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從而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
分享是幼兒將自己的所有物或所支配的物品或者事件,歡樂、幸福、好處,機會等與別人一同使用,體驗的行為,如圖書、玩具、食品,一件好玩的事等。在工作中我們教師也始終將分享作為幼兒品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去對幼兒進行培養(yǎng)教育。
案例:在園內繪本教學活動中,我選擇了繪本故事教學《快樂的森林舞會》。通過欣賞、理解了繪本故事,幼兒懂得了要與小伙伴分享、友好相處。活動結束第二天,班中的劉心怡小朋友就帶來了好多糖果,開心地對我說:“劉老師,我把糖果和小朋友分享?!苯酉聛淼膸滋欤嘀械囊恍┖⒆佣缄懤m(xù)帶自己喜歡的物品和伙伴分享??粗⒆觽冮_心的樣子,我開心著自己的繪本故事教學給與孩子的道理啟示。可是在今天的分享活動中,卻令我深思:苗子童開心地將自己帶來的零食一個一個地小伙伴分享著,當他走過馮夢嬌小朋友身邊時,卻沒有將零食分給她。我悄悄地問他:“你怎么不和馮夢嬌分享呀?”苗子童一本正經(jīng)地說:“她今天表現(xiàn)不好,老是欺負小朋友,我不想和她分享?!笨粗缱油桓辈婚_心、甚至難過的表情,我沉思了……
反思:對于幼兒來說,分享是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不經(jīng)意間流露或者發(fā)生與同伴交往的一種形式。孩子的分享有著“自發(fā)分享、誘發(fā)分享、被動分享”。他們的分享緣由是什么?分享過程開心嗎?分享結果滿意嗎?幼兒能否真正理解分享的道理呢?這值得作為老師的我們沉思。
幼教隨筆:樹葉是樹媽媽的什么
孩子多掌握一個知識點和少掌握一個知識點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體驗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起探究的精神。
戶外活動時,幾個男孩子的爭論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想了解他們爭論的原因,但又不想冒然進入,于是我就側耳傾聽。只聽宋彤說:“樹葉是樹媽媽的頭發(fā)?!蔽镍P反駁說:“不對,頭發(fā)不會一下掉光,樹葉到冬天就全掉光了?!钡さに朴行掳l(fā)現(xiàn),很大聲的說:“我知道,樹葉是樹媽媽的寶寶?!痹捯粑绰洌镍P就大聲說:“不對,寶寶應在媽媽的肚子里,怎么會跑到外面呢?”丹丹接著反駁:“你才不對呢,你是你媽媽的寶寶,你在媽媽的肚子里嗎?”文鳳毫不示弱:“我不在媽媽的肚子里,可是我也在媽媽的身上?!背聊蹋U苷f:“樹葉可能是樹媽媽的衣服吧?!痹捯魟偮洌さず臀镍P幾乎是同時喊出不對,理由也是出奇的一致,衣服是不會長出來的。又是片刻的沉默。宋彤若有所思地說:“我們都有手,樹葉可能就是樹媽媽的手吧?!彼瓮脑捯魟偮洌吐牭さづd奮的喊:“快看,樹上有一只毛毛蟲?!蔽镍P、睿哲、宋彤也都隨著興奮起來。
毛毛蟲的出現(xiàn)結束了四個孩子的一場爭論,我卻思緒萬千。這就是孩子的思維,這就是孩子的語言,這就是孩子的情感。我為孩子們的探究精神和“多種語言”而自豪,也慶幸自己沒有冒然介入。孩子多掌握一個知識點和少掌握一個知識點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體驗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起探究的精神。
讓語言角“活”起來
-->
活動目標
一段時間以來,“語言角”成為我們班受冷落的區(qū)角,孩子們每次參加區(qū)域活動時,很少有人到語言區(qū),這可怎么辦呢?
于是,我開始分析孩子們不來的原因,從語言角的位置到語言角創(chuàng)設的特點我們一一進行了分析與反思,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語言角設置的地方,語言角材料的豐富性,語言角如何體現(xiàn)與幼兒的互動等方面都會影響孩子參與語言角的積極性。根據(jù)分析我們做出了以下嘗試:
首先,調整語言角的位置,把語言區(qū)孩子們可操作的墻飾挪到了他們容易夠到的地方。
其次,豐富幼兒不同的參與形式,如語言角設計可操作性墻飾“和磁鐵玩游戲”,我們把孩子們熟悉的形象用小磁鐵固定在背景墻上,孩子們可根據(jù)自己的意愿給它們調換位置、決定出場順序,邊操作邊講故事。故事排序也分為可調換大圖卡的“故事列車”和裝有許多故事圖片的小卡片;還有設計語言角的故事主題墻,以“我和公主講故事”的形式,設計兩個“小公主”的畫面,以他們熟悉、喜愛的形象吸引孩子們來。
最后,讓孩子們參與語言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如“故事列車”里的四幅圖是孩子們畫的,在學完詩歌后,請孩子們按照內容畫下來,也可以模仿內容及形式創(chuàng)編故事,然后畫下來,隨意地拼放在一起,孩子們就可以編出好聽的故事了。
我們還嘗試豐富語言角的活動內容,將學過的詩歌打印出來,請孩子為空心的字涂滿各種顏色,引發(fā)孩子對文字的興趣,把孩子們涂好的詩歌,貼在“故事列車”旁邊,面對自己涂出的五顏六色的字,孩子們特別激動,在不停地和伙伴交流自己認識的字。
通過以上嘗試和調整,孩子們都喜歡到語言角里聽故事、講故事,閱讀圖書,玩有趣的語言游戲了,我們的語言角“活”起來啦!
教育隨筆:放大孩子的優(yōu)點讓他自信起來
放大孩子的優(yōu)點讓他自信起來
自信不是與生俱來的,雖然有一定的遺傳因子,但更多是靠后天的培養(yǎng),靠機緣巧合,關注孩子的優(yōu)點,暗示并放大孩子的優(yōu)點,能有效地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人無完人,但總有優(yōu)點,特別是孩子,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關注孩子點點滴滴可愛之處,只要你的孩子五官端正,面貌可親,你就要肯定你的孩子是帥哥、美女。只要你的孩子不傻,你就要告訴孩子你很聰明,很靈活。只要你的孩子會穿衣吃飯,你就要告訴孩子你有一雙靈活勤勞的手,長大了什么都能做。只要你的孩子肯喊人,你就要告訴孩子你真有禮貌,大家都喜歡你。
只要你的孩子做了一件好事,你就要告訴孩子你有一顆美好的善良心,你一輩了都會快樂無窮。只要你的孩子喜歡唱歌,你就要告訴孩子你有一付好嗓音,象百靈鳥一樣動聽。同時還要告訴孩子學會關注自己的優(yōu)點!當從事各種活動時,讓他們想想這些優(yōu)點,這樣有助于孩子提升從事這些活動的自信,這叫做“自信的蔓延效應”。于是,你的孩子便成了美麗的孩子、聰明的孩子、健美的孩子、勤勞的孩子、善良的孩子。
但是,點贊也不能過于直白虛假,要做到有根有據(jù),就是你的贊美是有理由的,和孩子相處時,要學會尋找孩子值得贊許的具體理由,用贊許的語言鼓勵他,但不要空洞地表揚孩子??梢哉f:“孩子今天的作業(yè)全做對了,有進步嘛。”不要說:“孩子你真聰明,媽媽好喜歡你?!本唧w的稱贊給他自信,空洞的表揚會讓他自大。鍛煉他敢于從容登臺表演,就是鍛煉他的自信心。
當孩子表演背詩、講故事和唱歌的時候,給他打拍子,表示應和。讓孩子在家中最醒目的墻面上張貼他的涂鴉之作。在柜子上為孩子做個陳列架,陳列他的獎狀、小制作。這些能激發(fā)孩子的自信心。
教育隨筆:一起來下棋吧
我班區(qū)角活動區(qū)有一個棋吧,名字叫做:棋樂無窮。孩子們很喜歡下棋,為了讓孩子們盡快熟悉棋類的規(guī)則,我們請家長在家里先教幼兒學習棋類的規(guī)則,再請幼兒在用餐后和區(qū)角活動時進區(qū)角游戲。這讓我們班的幼兒很興奮,每天吃飯如同比賽,最先用完餐的五名幼兒進入棋吧下棋這件事讓他們感到很榮幸。但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都不太喜歡玩象棋,為此我想了一個方法。
在區(qū)角活動游戲開始時,我主動邀請了羅**:“我們一起玩象棋,好嗎?”羅**起初并不感興趣,告訴我,他不會玩。我就鼓勵他說:“沒關系,其實玩下象棋并不難,我可以教你,我們一起學吧?!绷_**的臉上少了些焦慮,頓時提起了興趣:“那你告訴我怎么玩吧,我們先試一試?!苯酉聛?,我一邊講解一邊玩象棋,剛開始,由于象棋的棋子規(guī)則太多,而大班的幼兒還不識字,所以學習象棋的規(guī)則有些困難,于是我采用了象形字的方法幫助他認識象棋的棋子,再利用故事的方法教他學習象棋的規(guī)則。如:象走“田”字路,因為大象的身體很大,所以他必須要在更大的空間里活動,“田”就是他活動的范圍。很快他就學會了象棋的基本玩法。我們的活動引起了其他幼兒的關注,不知不覺中身邊已經(jīng)聚集了不少幼兒,他們都很專注地看著我們游戲,有的幼兒還躍躍欲試地說:“左老師,一會兒我也想玩玩。”待棋局結束,我站起來說:“既然你們都學會了一點兒,我就去看看別的區(qū)的,你們繼續(xù)玩,不會的可以問問羅**。”后來,我又悄悄地觀看了他們一下,棋樂無窮棋類區(qū)的“戰(zhàn)斗”正激烈地進行著,羅**也儼然一個小老師的樣子。在以后的幾天里,幼兒對下棋一直充滿著興趣,我也不時地加入到他們的行列,幼兒還逐漸學會了其它棋的下棋方法,棋類區(qū)不再冷冷清清了。
幼兒年齡的特點讓他們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但是沒有成人對棋類游戲的引導,他們會失去方向性,無從下手,當然也不會注意棋吧這個樂園,這時教師就應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幼兒。因為對于合作游戲而言,除了教師的言行引導,還要制訂一些必要的規(guī)則,以保持和延續(xù)幼兒的興趣。我的設想是,讓幼兒自由結合,按小組進行比賽,通過這個方法可以強化他們的合作行為,對幼兒終身發(fā)展都有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