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yǎng)心得
發(fā)布時間:2020-10-29 教育教養(yǎng)筆記 幼師讀書心得 幼師家訪心得 教養(yǎng)心得時間過得真的很快,小檸檬已經(jīng)4周歲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獨立意識的增強,也不再是眼中曾經(jīng)的那個小寶寶了,特別是上了幼兒園之后,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愛好,經(jīng)常會問“為什么?”等問題,有時那些無厘頭的問題還真的有點答不上來,孩子的想象力真的很豐富。yjs21.COM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生存環(huán)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成為孩子效仿對象,父母應該注意平時生活中的細節(jié)問題,做好榜樣,帶好頭。和孩子一起讀書學習,營造讀書學習的氛圍,偶爾也可以向孩子“請教”問題。這點我深有體會,最近幾年自己一直在忙著考試,白天上班,晚上回家還要看書,可以說最近幾年也沒有好好陪她,也許是受我的影響吧,小檸檬還是比較有好學心,教她東西她會很認真地聽,經(jīng)常會自己一個人畫畫,剪紙,特別是我考試那段時間,知道我在看書,她也會很自覺地自己拿書看,不會來打擾我,這點真的讓我挺欣慰。
孩子是需要鼓勵的,每當孩子有一些進步時,我們都會拍手鼓勵她,這樣她就會很高興,可以看得出信心也增加了。過多的批評和指責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沒有好處的。特別是爸爸已經(jīng)在批評她的時候,如果我再在旁邊橫加指責,她會覺得特別委屈,反而鬧得更厲害,那樣會很傷孩子的自尊,從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所以作為家長,犯錯誤時,就應該心平氣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學會傾聽她為什么要這樣做的原因,讓她知道自己的過錯,告訴她是不對的,不可以這樣做。最后表揚一番她的長處,告訴她這件事雖然做錯了,但是沒關系,只要能改正,你還是和以前一樣棒,是個大家都喜歡的好孩子?!罢f說容易做做難”,我們對孩子教育往往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自己有時也會把壞心情遷怒到孩子身上,有時也會做不到心平氣和,但陪伴孩子成長就是一起進步的過程,一起努力改掉自己身上的小缺點。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必須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問題,不能用自己的觀念、模式、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定孩子該做什么,不準做什么,同時要擁有一顆童心,跟孩子一起做游戲,做手工。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成長的見證,盡管小檸檬還是有不少缺點,比如要買玩具不同意時也會無理取鬧,比較害羞,不怎么會主動打招呼,但爸爸媽媽相信你會越來越懂事?,F(xiàn)在這個年紀,應該是最無憂無慮的,希望你開開心心上學,開開心心生活,健康幸福地成長。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育兒心得:孩子要散養(yǎng),絕不圈養(yǎng)
育兒心得:孩子要散養(yǎng),絕不圈養(yǎng)
個人育兒宗旨:孩子就是一匹馬,我要散養(yǎng),絕不圈養(yǎng)。
現(xiàn)在的孩子基本上都嬌氣,吃飯說不吃就不吃,要東西非要到手不可,不依著就發(fā)脾氣。這些習慣當然也有家長的責任,因為家長沒有用到合適的方式去引導孩子們,反而一直在慣著,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不良的習慣?,F(xiàn)在的孩子們聰明著呢!他們心里什么都清楚,比如:不吃飯大人們就會哄自己說:“你把飯吃了,我給你買什么什么的?!狈凑f的是一定是孩子想要的。再比如:孩子想要某種物品什么的,大人不滿足孩子的需要,孩子肯定會哭鬧,最后還是大人妥協(xié),這樣一來而去的孩子們就知道這樣的方式好用,就會一直用下去??墒谴笕藗冞@樣遷就依從孩子們,真的只會出現(xiàn)“恃寵生嬌”的壞習慣的效果,并沒有教會孩子什么和改掉了孩子那些不好的習慣。
我家的孩子也是有“恃寵生嬌”的習慣,所以沒有辦法的我,現(xiàn)在有了自己的方式,不一定適合每個孩子,但最起碼我家的孩子用了有了很大的效果。更大家分享下我怎么解決吃飯的問題:吃飯是時候我?guī)退⒑蔑埐耍缓蠛八燥?,如果他說不吃那我就會故意用激將法我說:“你為什么不吃啊?是不是覺得吃飯沒有我快??!所以你不吃,(哈哈哈)”這時候他內(nèi)心肯定動搖了,然后我需要再接再厲的說:“(語氣放緩點,表情無辜點)你就和媽媽比比看嘛”這時候他會來吃的,孩子的心很柔軟的一方便感覺被挑戰(zhàn)了不服氣,還有一方面感覺估計舍不得媽媽吧(裝的可憐樣子騙了他)!如果他已經(jīng)答應來吃飯了別高興的太早,因為吃飯才開始并不是吃完了。邊吃邊和他聊下,說一說吃飯和吃菜有什么好,怎么個好法。比如:會變聰明啊,會長高,長的很帥。大人也喜歡,別的小朋友也喜歡你!中間偶爾再夸下他:“哇!你怎么吃那么快?。∧阋豢陲埑缘恼娑?,媽媽都沒有你吃的快,媽媽沒有你聰明媽媽好笨對吧?”依這樣的進展孩子很容易吃完飯的,吃完了心情好還可以問問要不要加點湯喝喝,80%都會答應喝點的。以后吃飯按這類方式培養(yǎng)習慣估計會好點,千萬不要有條件的答應孩子們吃飯。
小時候(沒上小班前)上超市,我那個頭疼??!進超市什么都想要只要是他看上的不管什么他都要,數(shù)量也不在計算范圍內(nèi),心里確定要了哪有心思聽我講話??!軟硬兼施什么方式都用了(兇、騙、哄)根本就沒辦法,所以最后什么都是依著他的。那時候自己的心里失望及了,在想孩子怎么這么難帶??!更不就無法溝通,(家里老人太慣了,教育理念不一樣)后來孩子上學了(小班)上學后的他感覺長大了好多,畫畫、折紙、手工作業(yè),還可以給自己穿外套、褲子、鞋子,擦桌子,這些需要坐下以及耐心完成的作業(yè),他現(xiàn)在都可以完成的很好,這些都是老師教的小本領,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他的好習慣了,放學回來只有老師有作業(yè)布置,他就會第一時間喊我教他作業(yè),沒有的情況下他也告訴我今天沒有作業(yè),意外的是他會問我要不要給他畫畫然后他自己上色。呵呵呵。。。上學真的學了很多小本領?,F(xiàn)在上超市跟以前大不一樣,進去之后他依然會這要那的,我覺得他沒有辨別能力,所以我不會答應他買一些不適合他的。通常他只會哭鬧非要,聽不進我說話?,F(xiàn)在我會跟他溝通他不會像之前那樣無視我的。我跟他講的不會太復雜的,我是把自己當個孩子一樣,用幼稚點的語調(diào)跟他說:“這東西今天我們不能要的,再說媽媽沒有錢,如果你真的很想要,那你就跟它說(注:"它"指的是某種物品)我們下次再來買你回家哦!”孩子聽我這樣說一定覺得有點意思,每當我說完我就會跟他互動下讓他也參加我我跟孩子說:“你跟它再見吧!(微笑)”這時候他會擺手說再見的。他覺得這個像個游戲挺好的,有點交朋友的感覺!
其實孩子內(nèi)心很有愛的,跟誰都想當好朋友,我就是利用這點來引導他的?,F(xiàn)在只要去超市我沒有答應他想買的東西,他就會自己跟“薯片”悄悄的說:“你在這里等我哦!我下次來找你?!笨戳诉@些肯定有些人不理解為什么不給他買呢?有不是買不起,其實不是那樣的。其實我在間接性的引導他,錢在生活中不是可以亂花的,他要買玩具,要買吃的不是不可以,而是要知道,不是一定要就可以的,他看中某種東西的時候,我就先跟他說好,錢少不一定能買到,如果可以我們只能買一個,這樣一說他就會知道,媽媽沒有說不買。因為他估計只會記一個關鍵詞“就買一個”所以他知道媽媽會買的,后面他買了一個就不會接著買第二個了,因為之前跟他說了,錢少就能買個了。時間長了就會從買物品的數(shù)量上減少,以后不會亂要。時間長了,看見貴的不需要的物品就說錢不多,你換個小點的便宜點的吧!按這樣下去,他以后會知道個大概,錢不是隨便什么都可以買的。這樣做不是因為讓他認識人民幣的面值是什么數(shù)值(10塊、20塊、50塊、100塊什么的)而是在教他多個少的簡單分別能力,孩子畢竟還小不想他腦子里記一些復雜的,自己能接受是最好的接受不了我也不會硬去教的。就像現(xiàn)在在學校老師會教詩詞兒歌,他也記的蠻好的,有時候嘴里還念叨著一些詩:《靜夜思》、《詠鵝》、《憫農(nóng)》,還會來幾首歌。想想他能懂那些詩歌里面蘊含的意思嗎?所以我都會用簡單的方式引導孩子學一些基本的好習慣孩子,記憶什么的問題就讓他自己慢慢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吧!
幼兒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家教心得
幼兒階段是社會性發(fā)展和培養(yǎng)的重要時期,幼兒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是幼兒社會性發(fā)展與培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社會性知識和技能不同于一般的知識和技能,社會性發(fā)展與培養(yǎng)也不同于一般知識技能的獲得。情境性、模仿性、重復性、內(nèi)隱性等是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的主要特點,也是幼兒習得心理和行為習慣的重要途徑。
重視引導啟發(fā)而不是教導。幼兒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不能依靠成人的要求和說教,缺乏情感體驗的道德認知是蒼白無力的。研究表明,過于強調(diào)道德認知,忽視到的情感,導致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的分離,無法形成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
通過模仿和重復,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兒童的道德修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最基本的規(guī)則意識,雖然幼兒不能描述這種規(guī)則,但是內(nèi)隱的規(guī)則意識會自動地影響其行為。比如寶寶在學校里學的兒歌《樹葉蝴蝶》:秋風秋風吹吹,樹葉樹葉飛飛,變成一群蝴蝶,展開翅膀追追。我給她買的昆蟲掛圖只教了一次,她就知道哪個是蝴蝶,還會自然的把兒歌長出來。
教師與家長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隨時隨地地,有針對性的對幼兒進行教育。讓幼兒明辨是非,學有榜樣,行有規(guī)范,在幼兒幼小的心中播下愛與道德的種子。因為模仿是幼兒期學習的主要手段,所以,幼兒園與家庭的教育在孩子社會性發(fā)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家長是第一任老師。孩子的社會化培養(yǎng)關鍵在園家庭教育。家庭是社會的搖籃,父母必須以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個性品質(zhì),為孩子做出榜樣。
關注幼兒的感受,培養(yǎng)幼兒的情緒能力。情緒能力包括對自己情緒的識別、對他人情緒的理解、情緒調(diào)節(jié)與情緒表達等,兒童情緒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其人際交往和社會行為的養(yǎng)成。如果幼兒很少甚至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則容易產(chǎn)生任性。固執(zhí)、欺負、膽小、害羞、退縮、叛逆、緊張、焦慮等心理和行為問題。
總之,我們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大環(huán)境,理解和尊重孩子,重視引導而不是教導,通過模仿和重復,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獲得良好的社會行為,引導孩子學會溝通和交流,幫助孩子健康地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培養(yǎng)孩子的情緒能力。不僅讓孩子“動手”和“動腦”,而且讓孩子“動心”,給孩子一雙靈巧的小手,一個智慧的頭腦,一棵快樂的心。
育兒心得:兒子養(yǎng)鴨記
育兒心得:兒子養(yǎng)鴨記
兒子瀚瀚六歲了,特別喜歡小動物。去年暑假的一天我?guī)鹤尤ペs集,恰逢有人賣小鴨、小雞,兒子非纏著我給他買了兩只小鴨??粗\中的小鴨,兒子樂得手舞足蹈。
回到家兒子開始張羅著給小鴨喂食,因為是小鴨,我便摘了些菜葉,用菜刀剁碎了擺上玉米面喂給小鴨吃。兒子一改往日毛躁的性格,只是在一旁安靜地看著……
從此,小鴨成了兒子的好朋友。兒子早上睜開眼第一句話便問:“小鴨起床了嗎?”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便開始忙著穿衣服,然后跑到院子里看小鴨、喂小鴨,吃晚飯帶小鴨到大門口放風……小鴨成了兒子生活的好玩伴,兒子給它們起了名字“小黃”和“小灰”。晚上睡覺前兒子會不放心的跑出去看看鴨籠蓋好了沒有,怕小鴨會感冒,躺在被窩里兒子還會為我講小鴨的故事“媽媽,小黃和小灰不聽話,出去跑的很遠,不是好孩子……”
小小的兩只鴨,給兒子生活帶來了無限樂趣,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了兒子的觀察力,鍛煉了兒子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兒子增長了知識,增進了我們母子之間的溝通,增多了我對兒子進行隨機教育的機會。兒子養(yǎng)鴨,真好!
育兒心得:無條件養(yǎng)育
育兒心得:無條件養(yǎng)育
1.愛的暫停與撤回(“你做那樣的事,我都不想跟你在一起了”“你那樣做我就不愛你了”或家長不動聲色地撤出,變得冷漠)是一種精神上的“強迫性孤立”,可能比懲罰手段更殘酷、更惡劣,最顯著的長期影響就是孩子的恐懼感。
2.有撤回愛經(jīng)歷的孩子,道德感一般較差,交往時不會特別顧及周圍的環(huán)境和氛圍,也不會考慮某個人的感受和需要。
3.堅決反對懲罰?!捌仁购⒆映惺苣撤N不愉快”的行為都應該制止。自然后果也是一種懲罰,我們可以提供幫助時,卻沒有。
4.獎勵對于提高人們的工作或學習質(zhì)量毫無效應。和懲罰一樣,獎勵不僅不起作用,有時還會起反作用。當不再有東西獎勵時,孩子就會比沒有得到獎勵的孩子更不愿幫助他人。
5.表揚對孩子產(chǎn)生的影響與其他形式的獎勵一樣差勁。研究表明,出色完成某項創(chuàng)造性工作的人在受到表揚后,通常不會順利完成下一項工作。描述你所看到的,而非評價,不要說“畫得好!我喜歡這些畫!”而要說“你給那些人物畫上了新東西,他們有了腳趾頭。”一旦我們評判,孩子就會趨向停止思考他們所做的事情。
6.夸獎或道謝取決于三種情況:為什么要說,對誰說,說了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為了表示善意可以說,對孩子慎說,孩子表現(xiàn)出期望得到評價時少說。引導孩子關注行為而非關注父母的反應。
7.少說,多問。
8.真正關心孩子的家長會留意孩子的舉動,會經(jīng)常將其看到的一切描述給孩子,并邀請他一同反思其行為背后的含義。解釋其行為給他人帶來的影響,引導反思:你擺好了桌子,這樣我做飯時就方便多了。是什么讓你覺得把自己的餅干分給別人的?
9.限制批評的次數(shù),將反對意見咽回肚子里。將焦點放在某個具體行為的錯誤上。保持冷靜,盡量溫和有禮;不能冷靜時,隔離下自己。
10.重點是怎樣做得更好,而不是應不應該做這件事情。
11.遠離威脅,遠離賄賂。
12.尊重孩子的發(fā)言權,當孩子詢問能否做某件事時,應該說,哦,你認為呢?和孩子一起做決定。
育兒心得:孩子養(yǎng)成記
育兒心得:孩子養(yǎng)成記
時光匆匆流逝,轉眼間我的孩子已經(jīng)上大班了。我的兒子叫XXX是XX幼兒園大三班的小朋友想起養(yǎng)育他的點點滴滴,有幸苦,但更多的是幸福和快樂。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當看到孩子快樂的笑臉時所有的煩惱都會隨風而去。孩子的養(yǎng)育是一門學問,我一直在學習摸索。雖然網(wǎng)絡上充斥著眾多的育兒經(jīng)驗,也郵購了不少育兒方面的典籍,那些堪稱完美的育兒理念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總是步履維艱,因為每個孩子的成長歷程都不盡相同,在照搬經(jīng)典的過程中總感覺孩子不按套路出牌。因此,隨著孩子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也是不斷在修正我的育兒理念和方法。恰逢幼兒園要求父母交流育兒心得,我就簡單的談一下這幾年養(yǎng)育我家寶貝的一些體會。
一、重視教育,父母的教育、孩子的教育
現(xiàn)如今,怎樣如何引導孩子身心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就成了育兒的重中之重。我秉承的育兒理念是身心健康的成長比學習知識更重要。在孩子還沒入園以前,我就買了許多關于怎樣教育孩子的書籍比如《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培養(yǎng)孩子的英文耳朵》《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如何說孩子才肯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如何說孩子才能和平相處》《解放父母解放孩子》《父母不該做的一件事》《優(yōu)秀是夸出來的》包括《幼兒心理學》等等在我的理念中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你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孩子,只有你做到一位合格的父母你才能教育出一位合格的孩子。在西方國家我們看到的是開放自由,但是他的細節(jié)有很多的硬性規(guī)定比如你的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他沒有做到學校的要求那么校方會要求你的孩子去看心理醫(yī)生直到做到校方的要求為止,如果還做不到那么孩子的父母必須去參加父母培訓學校去學會如何做一位合格的父母。直到能把你的孩子教育好才能把你的孩子送到學校繼續(xù)上學。這是我老公他哥哥從國外回來告訴我的。在回過頭看我們國內(nèi)的教育真的是感到天壤之別。所以在教育孩子這一塊我覺得首先我們做父母的必須先去學習該如何做一位合格的父母,再去教育我們的孩子。在我孩子很小的時候小宇是聽著搖籃曲睡覺的,在一歲半左右的時候是玩著點讀筆學講故事學唱兒歌慢慢長大的為此買了很多關于每個年齡階段適合他的故事書、積木、玩具來加強他的大動作、精細動作、情感、認知、語言、社會各方面的鍛煉,經(jīng)常帶他一起去找小朋友玩,認識不同性格的孩子教會他怎樣和小朋友相處、遇到同時喜歡的玩具在不搶玩具的情況下如何跟小朋友溝通。為此我還買了《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yǎng)繪本》來給他講故事,讓他在不同的故事中學會怎樣去溝、怎樣交流、怎樣管理自己的情緒。隨著年齡的增長繪本的數(shù)量也越來越多比如《365夜兒童睡前故事》、《十萬個為什么》、《不一樣的卡梅拉》《Biscuitseries》《外研社麗聲拼讀故事會》《兒童古典音樂繪本》等,每天都是伴隨一個個既優(yōu)美動聽又蘊含哲理的童話故事入睡。直到現(xiàn)在,孩子每晚都必須聽完至少一個故事才肯睡覺。孩子最喜歡的影片是《喜羊羊與灰太狼》、《逗逗迪迪歷險記》、《果寶特攻》,我希望他能從童話的精彩中感悟人生的真善美,培養(yǎng)他自由、樂觀、積極、快樂的人生態(tài)度,有益于未來成長的習慣。相對于刻意去教他學寫字、學拼音等,我則不是那么熱衷。而是在他感興趣的時候去滿足他的求知欲讓他學習他想要學的。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習慣。他說:“我們在學校里受教育,目的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兒童期是形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你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獲一種命運。
二、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學校。父母的言談舉止時刻在影響孩子,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身教勝于言教,家長要以身作則。只要是我們答應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不能敷衍了事。因此,父母一定要言行統(tǒng)一,要求孩子能夠形成的品德,自己就應該先擁有。古語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我也一直在反思我給他規(guī)定的這些行為我自己能做到嗎?我們跟孩子說好,不可以亂丟垃圾。記得有一次我把用過的餐巾紙扔在茶幾上,他就當場指正我。遇到這種情況我就跟她說,以后請做好監(jiān)督,這樣他每次都會主動將果皮紙屑扔到垃圾桶里。
三、養(yǎng)成好習慣
1.講道德,懂禮貌,辨是非:個人品德就是一切道德行為的基礎,教育孩子講道德要從自身,身邊做起,使其從小尊重長輩、友愛他人,雖然孩子現(xiàn)在不是很主動叫人,但是較以前有所進步。正確對待身邊所發(fā)生的事情,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并沒有樹立起一個正確的判別事物對錯的觀念。要舍得批評孩子,但要掌握好批評的火候。
2.培養(yǎng)孩子讀書的興趣:以前,我們給孩子買了很多故事書,基本上每天睡覺前給她講,講完一個都會告訴她故事中的小道理。由于她還小,不認識字,想要讓她讀給我們聽,就相當困難了,所以我們給他下載了可以聽故事的軟件,買了繪本將兩者結合在一起這樣可以一邊聽一邊看,剛開始的時候讓他把注意力集中在圖片上引起他的興趣,然后再把聲音放出來讓他跟著聲音去融入這個故事里。聽完故事后再提一些問題讓他回答加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并讓他注意圖畫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最后請他看圖自己編故事講給我們聽,讓他逐漸養(yǎng)成主動看書的習慣。在他對這個故事有一定的理解時我會讓他爸爸把故事書做成電子書的形式以及配上音樂讓他講故事,讓他去體會自己可以和音頻中的主人公一樣的那種心情,在他講完后給予肯定。這樣做即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也可以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F(xiàn)在有時候他可以自己一個人坐在那里靜靜看書。智力的投資時必須的,不要看孩子還小,他在這方面的成長會讓家長覺得神奇。
3.杜絕偏食、挑食:有時候我們會聽到這樣的話“我家寶貝只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蔬菜,不喜歡吃魚啊什么的”。我們要知道孩子其實什么都吃的。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說法呢?其實還是幼兒時期家長遷就造成的。因而我們要特別重視幼兒期的偏食、挑食。讓孩子杜絕偏食、挑食,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每次吃飯時都要對每個菜都表現(xiàn)出很好吃的樣子,如果我們家長自己表現(xiàn)出不太想吃的話,孩子肯定對這些菜大打折扣。如果孩子一個勁地只吃某種菜而對其他菜不屑一顧時,那么家長就應該把此菜收起來,而不應該對孩子遷就,在他不喜歡吃這種菜時我會告訴他這個菜含有哪些營養(yǎng)素,這些營養(yǎng)素對人體有哪些好處。記得有一次他本來不喜歡吃火龍果和青椒的這時候我把我營養(yǎng)師的書拿出來和他一起學習常見植物性食物和常見動物性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通過這次的學習讓他知道每樣食物都含有它特定的營養(yǎng)素這些營養(yǎng)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而缺少這些營養(yǎng)素人體是會生病的。同時我也不停的去學習一些烹飪知識盡量讓我的菜做的色、香、味俱全因為我知道食物中所含的營養(yǎng)素再多如果孩子不吃你做的菜那也是空談正真的應該是讓他喜歡吃讓他去吸收這些營養(yǎng)素。我們家長所能做的是引導孩子去接受去嘗試這些他原本不想吃的食物,而不是一味的去遷就他。因為這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yǎng),而且會使孩子養(yǎng)成任性、自私、難以自控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4.讓他幫忙做些事情:現(xiàn)在的家長都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個寶,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應該培養(yǎng)他們自立的能力,因為我們不能陪著他們一輩子。我們在家就會讓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刷牙洗臉涂面霜;幫忙晾衣服、疊被子、端凳子等等。當然有時你可能會不舍,會心疼,但是只要堅持下來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現(xiàn)在她只要是自己的事情都會搶著自己干,我們幫他,他還要生氣。
我覺得良好的生活習慣對身體的健康,心理的成長都很重要。要讓孩子養(yǎng)成好的習慣,就需要對他制定一些規(guī)則。而在這過程中,我們都使用商量的口氣,征求孩子的意見,讓他感覺和大人是平等的,這樣更容易激發(fā)他做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吃飯不準看電視、看電視時間的控制上、睡覺前的洗洗刷刷等等。他非常積極的配合,每天需要他遵守的都欣然完成。時間一長,習慣就成為自然。在平時的教育中,我們盡可能地引導孩子自己去決定做什么,什么時候做,尊重他本人的意見,讓他覺得這是他想要做的,而不是我們家長強迫他做的。這樣,孩子就會在快樂中自覺地去游戲、學習和成長。
四、尊重孩子、學會理財
我家的寶貝還算是個比較懂事的孩子。因此在和兒子相處時,我們都能夠尊重他的選擇,而不是一味地干涉限制;對于他的要求,只要不涉及原則性問題,一般都盡量滿足,只要不會發(fā)生危險,就不會去阻止。家里沒有他不動的東西,家里的電腦、手機當然更是逃不過,但對于那些存在危險的東西則是嚴肅告誡他不能碰。并且我和他爸爸會找各種各樣的動畫片來告訴他如果碰了危險的物品會發(fā)生什么樣的后果。每次去商場我會告訴他我們只可以買一個玩具并且是家里沒有的,同時也會跟他說購買玩具的價位,在規(guī)定價位之間的玩具可以購買如果超出了就必須等到下一次。在購買玩具的事件中我會給他規(guī)定每個月購買玩具金額(當然除了我們覺得他表現(xiàn)的很好另外附加的禮物以外)從而讓他學會理財。記得有一次在商場看到玩具,但是這個月的錢已經(jīng)用完了。我告訴他今天不買玩具了,他也不要求要買;他會遺憾地說“這個很好玩,我看一下就好了,媽媽?”,聽著還真是想笑,但也很欣慰。
五、肯定孩子,學會示弱
我一向認為,鼓勵比訓斥能讓孩子更優(yōu)秀。所以,我在家庭教育這方面,基本上都是奉行這一原則。大事小事,只要他肯做,我都會給予表揚。完成得出色,就對他的成績進行肯定,并告訴他為什么表揚他。如果完成得不如人意,我也先對他的精神進行表揚,再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一般情況,他都會愉快的改正。在他小的時候我曾經(jīng)看過有一篇文章寫到“音樂啟蒙教育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文章中提到了音樂啟蒙教育對幼兒的智力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音樂啟蒙教育挖掘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音樂啟蒙教育促進了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音樂啟蒙教育可以陶冶幼兒的情感、音樂啟蒙教育對幼兒德育的發(fā)展。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和他爸爸會給他放一些音樂讓他聽到音樂就能說出這首曲子的名字來誘導他喜歡上音樂。也因為這樣小宇就踏上了學琴、學鼓之路,在學樂器的時候有遇到困難過、有懶惰過、有哭過但是為了給他營造學習氣氛我們會陪著他一起學、一起練、鼓勵他、支持他,記得他在彈《搖籃曲》時他就花了很長時間去練習,為了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會陪他一起共同闖過難關我們是他堅強的后盾,我們并不是口頭說說的我們會用行動來表示這時爸爸會拿起他的手風琴為他伴奏媽媽也會陪著他一起唱讓他能從中練就一種對學習的態(tài)度:認真、堅持、忍耐、持之以恒。在他學習爵士鼓時剛開始手腳不協(xié)調(diào)掌握不好拍子時他爸爸會彈琴給他伴奏讓他去熟悉去掌握。我也會和他一起練有時候會故意打錯讓他來教我,這時候他就像一個小老師一樣不厭其煩的來教我。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增強他的自信心,讓他知道自己很棒。
六、多陪孩子玩,讓孩子生活在愛的氛圍
所謂健康不僅僅指身體健康,還應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但是心理的健康經(jīng)常被我們忽視。一個健康心理成長歷程,是不能缺少愛的。我們可以看到,長大以后的問題小孩,多數(shù)是在缺少愛的環(huán)境中長大。所以我希望自己的兒子在一個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中長大。我和他爸爸一般都是兩個人同時陪伴他,跟他一起玩,一起游戲。我們很少把工作帶回家,即使是有當天做不完的工作,我會提前告訴他但是他爸爸會陪著他讓他不會覺得孤單和無聊。孩子在家不管做什么,我們兩個人都盡心盡力當觀眾,為他取得的每一個小進步搖旗吶喊。
總之,在我有了孩子以后我對“父母”這一詞的理解是這樣的你擔任的是他的養(yǎng)育者、教育者、營養(yǎng)師、心理咨詢師、健康管理師等重大的責任。作為父母來說,教育孩子是一生中最大的投資和工程,多責一分,多溺一分都怕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很多時候會謹小慎微,而很多時候又覺得惘然無助,不知該如何處理。看到孩子聰明活潑,有趣可愛的舉動,常感到作為父母的驕傲和欣慰,而看到孩子固執(zhí)不聽話,做錯事不肯認錯,會覺得煩躁和氣惱。自從有了兒子,生活總是在這兩者間徘徊,有歡笑,有生氣,但更多的是希望……我相信,只要不過分寵愛,不過分期望,不求全責備,讓兒子在快樂幸福中健康成長,他一定會成長為讓我們驕傲的人。
育兒心得:育子如養(yǎng)花
育兒心得:育子如養(yǎng)花
上星期,我參加了教師培訓,聆聽了一些教授的先進理念。自然而然課堂內(nèi)提到了怎樣教育孩子,這位鄒教授低頭沉思了一會兒,笑著說:“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育子如養(yǎng)花?!甭犃诉@句話,我若有所思,是啊,教育孩子就是一門藝術。
一、家長應為孩子的成長選擇合適的“土壤”
花的品種不同,生長的環(huán)境也不一樣。譬如,熱帶植物如仙人掌要種植在砂土類土壤中,不需要過多的水分,而亞熱帶植物則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養(yǎng)花很重要的一點是要選擇好適宜的土壤。這正如不同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對于不同的孩子所選擇的方式也應該像選擇土壤一樣。正所謂“因材施教”。,家長要摸清自己孩子的脾氣,秉性,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才能盡可能的彌補他的缺點,發(fā)揮他的的特長。我家孩子童童性格活潑,外向,做事比較獨立,主見性比較強。因此,在家里,很多事情我以好朋友的姿態(tài),先咨詢他的意見,然后和他商量著做。童童的優(yōu)點之一就是嘴巴特別甜。有一次,童童午覺睡醒后,就在吃點心。我說:童童,你吃多少,要心里有數(shù)啊。童童:媽媽,我心里有棵美麗的樹。我:???童童:媽媽,這棵樹就是媽媽。媽媽是美麗的樹。我心里有棵美麗的樹。哈哈,真是笑翻啊。。。那天晚上,兒子又在聽音樂跳舞。他很喜歡跳舞。跳的還有模有樣啊,我想,童童是個女孩子多好啊,就去學舞蹈了。突然,兒子大聲的爆出一句話:媽媽,我是個男人就好了。我:?。???為什么啊。童童:那我就可以賺錢,賺錢。媽媽你就不用這么辛苦了。哈,這孩子又是一句雷語啊。。。
二、愛的“營養(yǎng)”不可過多
初次養(yǎng)花者,常常會給花的生長以恒定的溫度,過多的水分,過分的營養(yǎng)……殊不知,過分的“溺愛”常常使花偏離正常的生長軌道,甚至事與愿違地死去。養(yǎng)花和育子有相通的地方。養(yǎng)育孩子不能太勤了,不要什么事情都過問,什么都包辦代替,更不要事事都替孩子想。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失去了太多鍛煉的機會,能力沒有得到及時的培養(yǎng),到頭來,“溫室”里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只是一株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的“弱苗”。在家,我很注重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yǎng)。童童從4周歲開始,我叫慢慢放手讓他自己起床穿衣穿褲穿襪,自己整理床鋪,自己洗臉刷牙。晚上自己一個人關燈睡覺。一開始,孩子很不情愿,鍛煉的次數(shù)多了。孩子做起來還是很不錯的。到外面,很多時候,我都是給他一定的錢,讓他自己選擇購物,從小就培養(yǎng)一定的理財知識。
三、應及時清理孩子的毛病
就像養(yǎng)花,偏枝側枝要及時清理,蟲子,病害要及時清除。對于孩子而言,他們在成長中必定會遇到各種困難,家長在此時應該像一個辛勤的園丁,及時“除蟲”,幫助孩子面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隨著童童的漸漸長大,他身上的一些壞毛病也漸漸的暴露出來了。比如有時不尊敬老師,吃飯慢吞吞,上課的聽講習慣不是特別好。針對這些,我在家里制作了一張“童童成長星級制”,每天都要進行五角星制的評價,然后每天詳細的分為:早操,上課,吃飯,睡午覺,尊敬,健康,禮貌,上進,作業(yè),和附加分。做的好的獎勵一顆五角星,做的很棒的獎勵三顆五角星,做的不好的打三角星。如果一星期7天內(nèi)有三天以上都是五角星的,獎勵三顆貼紙,并且周末帶他到他喜歡去的地方游玩。這個方法還真有效,能對孩子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不過,孩子身上的毛病出現(xiàn)了,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改正。需要家長長期反復耐心的引導和教育,才能漸漸的養(yǎng)成好習慣。
四、家長應常思自己過
沒有養(yǎng)不好的花草,只有不懂花草的花匠;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養(yǎng)花者怎樣對待花草,決定了花草的命運;家長怎樣對待孩子,決定了孩子的一生。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影子。當孩子脾氣不好時,家長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平時的脾氣怎么樣,找找自己的原因。像我們家童童2歲內(nèi)脾氣比較好,開朗活潑愛笑。2歲后,脾氣漸漸的變得暴躁和固執(zhí)。這一直困擾這我。后來我從自己身上找了找原因。是啊,我一個人帶著孩子,要工作要養(yǎng)孩子,還有家里的事情都要自己處理,脾氣變得很暴躁,這些無形中影響了孩子。今年,我調(diào)整了自己的心態(tài),以平和的心態(tài)要求孩子,不要對他提出過高的要求,以一顆平常心欣賞孩子,以隨和耐心的態(tài)度教育孩子,漸漸地,童童的笑聲越來越多了,很多事情也慢慢懂事起來了。所以,當你的孩子除了這些那些的錯誤時,不要一味指責抱怨孩子,更不要打孩子,家長應先反思一下你自己身上的過錯。
總之,要養(yǎng)好一盆花跟教育好一個孩子都不是一項簡單的工程,除了需要適量的肥料,水分,陽光等,更需要用心對待他們,將其當做自己的朋友,用關心,耐心和愛心感染他們,相信,我們的孩子會更加茁壯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