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能忽視孩子預習習慣的建立
發(fā)布時間:2020-09-29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幼兒園說課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家長不能忽視孩子預習習慣的建立
1、大部分家長忽略了高效預習的習慣培養(yǎng)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家長對孩子的關注主要是回家后作業(yè)有沒有及時的完成,考試有沒有考好,上課有沒有專心聽講;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似乎是很重視,但往往是說得多,做得少;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習慣?!睂W生一旦養(yǎng)成了好的學習習慣,那就為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礎,下面我將主要介紹一下高效預習的學習習慣;高效預習的習慣是保證孩子較好的掌握所學知識的前提條件,而這種學習習慣往往被大多數(shù)家長所忽視,除非老師明確的布置了預習任務,否則家長是不會督促孩子去做的;
2、為什么高效預習的習慣很重要
為什么高效預習的習慣很重要呢?它把以老師為主,被動接受知識的的學習方式,變成了以學生為主的主動學習方式,如果孩子能夠在上課前完成了相關的課程預習,把需要學習的知識基本消化,那么,上課對他來說就是復習課,而不是講新課,這樣做能帶來兩大好處,第一個,孩子通過預習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是他依然還有很多困惑和問題,當他帶著這些困惑和問題去上課的時候,他的注意力會有選擇性地集中,這樣,及培養(yǎng)了孩子的主動思考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他的學習效率。第二,當一個孩子帶著困惑和問題去聽課的時候,他的學習目的比較明確,這樣,他的自我學習的興趣會大幅提高;當一個學生能夠主動的、高度集中的去學習時,他對知識的掌握自然就會很好;
3、最好做到深層次的預習Yjs21.Com
當然預習也有很多種,當前大多數(shù)學生的預習是一種淺層次的預習,即快速瀏覽課本,初步掌握課本上的基本知識,這是學習預熱,對學習效果有一定幫助,但不是特別大;另外一種就是深層次的預習,不僅需要孩子提前掌握知識概念,還需要能夠靈活運用這些知識概念,并形成學科思想,并能夠解決各類復雜問題,這是需要大家重點關注的;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優(yōu)秀的學生在寒暑假做什么,進行深層次的預習和主動學習,他們不僅把下學期或全年的課程內容全部預習一遍,而且還做到了融會貫通;
4、補課不能替代預習
很多家長也會說,我讓孩子上課外輔導班進行補課,不也是提前預習的一種形式嗎?在這里我想提醒家長,補課的本質是什么?它實際是一種補救措施,是一種對未能較好掌握的學科知識的補充,是一種臨時手段,不應該是常態(tài)。第二,補課仍然是一種被動的學習方式,而這種外在的被動的知識輸入形式是無法替代孩子主動的內在的預習;此外,補課的學習效率相對低效,家長設想一下,聽一個人講四十五分鐘還是自己看書四十五分鐘,哪一個速度快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一定是我們看書快。
5、最后
最后,希望各位家長重視孩子高效預習的習慣培養(yǎng),通過孩子們主動學習,在上課之前掌握相關的學科內容,帶著自己的疑惑和難點去上課,來大幅度的提升學習效率,并有效的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思考、自我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家長應正視孩子的“壞習慣”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都是一樣的,他們光著身子、哇哇大哭、不會說話、不會寫字??砷L大后,他們有的成了管理者、科學家,有的卻成了民工、流浪漢。這和孩子的智商沒有直接關系,也不僅僅取決于孩子的家境,后天的受教育環(huán)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未來的人生走向。
英國教育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指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說:“家教的錯誤和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生清洗不掉的。”這種說法似乎有一點夸張,但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確實有必要學習一些兒童心理常識,一些育兒的竅門,避免犯不必要的錯誤,伴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幼兒“拿東西”不算偷
案例一:蕾蕾今年上小學一年級,最近老是郁郁寡歡的樣子,不愿意上學了,也不和媽媽講和小朋友們的事情了。經媽媽一再追問才知道,蕾蕾在課堂上拿了鄰桌的PSP游戲機,被老師和同學們稱為“小偷”。
事實上8歲以下兒童尚未有分清自己和別人東西的能力,由于意識不清,出現(xiàn)“拿東西”情況很正常,這是兒童生理發(fā)展水平決定的。蕾蕾拿鄰桌同學的游戲機,可能只是出于好奇,想拿著玩一下,并沒有占為己有的意思。因此對于孩子偶然“偷”走別人東西的做法,不能小題大做,過早給孩子貼上“小偷”標簽。在眾人面前道歉會使孩子失去自尊心,產生自卑心理,嚴重的有可能患上“社交恐怖癥”、“上學恐懼癥”,有的甚至還會發(fā)展成為不良行為,影響孩子一生。
保護孩子自尊心尤為重要。比如老師應私下找孩子談話,和孩子講道理,引導孩子把東西還給失主,并進行適當溝通,不要與孩子的品德掛鉤;家長也要作心理輔導,了解孩子拿別人東西的動機是什么,可通過減少孩子開支,讓孩子自己用零花錢賠償?shù)确椒?,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意識到這種行為的不正確性,下次要避免等等。
啃手指甲是本能反應
案例二:嬌嬌已經四周歲了,最近讓媽媽極為苦惱的是,她老愛啃手指甲,媽媽為此采取過諸多措施,如:帶手套、抹藥水、轉移注意力等,但最后都以失敗告終,弄的嬌嬌對媽媽也很不友好。
看到孩子啃手指甲,很多家長不是無奈就是憤怒。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將出生后第一年稱為“口腔期”,并指出吸吮是孩子的一種本能,是孩子用嘴對手的一種探索行為,說明孩子支配行動的能力達到了手、口動作相互協(xié)調的智力水平。此外,這一行為對穩(wěn)定孩子的情緒有很大作用,但如果3歲以上的孩子仍在吃手,就得在身體發(fā)育或心理發(fā)展方面找原因了。
孩子體內缺少微量元素如鋅、鐵等,會引起異食癖,誘發(fā)吃手;壓力過大或缺乏安全感時,可能通過吃手來降低焦慮,放松心情;孩子感覺無聊、或好奇心和模仿心理促使,也容易養(yǎng)成吃手的嗜好。
家長如果強硬制止孩子吃手,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陰影,長大后容易焦慮、發(fā)脾氣,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家長可通過檢查微量元素、多陪伴孩子,留意孩子心理需要,了解吃手的動機,幫助孩子進行糾正,讓他與“吃手”說再見。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要學會接受孩子的獨特之處,永遠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給孩子更多的尊重和信任,不要將孩子的特點看成缺點;多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用心將孩子的特點變成特長,做個快樂的父母吧!
孩子的不良習慣都是家長教
一、挑食偏食
即使是成人,也會有許多不良的飲食習慣。比如,有人不吃芹菜,有人討厭榴蓮,有人口味較重,有人超喜歡吃辣……在要求孩子不能偏食、必須什么都吃的情況下,你的這些行為怎么能讓孩子心甘情愿地照你的話去做?本身有偏食習慣的父母不僅不能給孩子正確的行為示范,而且對孩子的教養(yǎng)也會失去說服力。這樣糾正準沒錯:1、不要在孩子面前強調“偏食的惡習”,比如討論吃什么的時候說:“我不喜歡吃青菜,不要買青菜。”這樣一邊的孩子就會注意到,并模仿。2、與孩子一起吃飯時,如果父母要挑菜,應避開孩子的眼光,盡量不要讓孩子注意到。3、如果孩子已經拒絕吃某些食物,父母可以建議他吃其他替代品。二、用完東西忘物歸原處
當有客人要來拜訪時,相信不少父母都會開始一陣亂:忙著收拾東西,東塞西藏,打掃清潔,丟垃圾……父母的這些行為會讓一旁的孩子一頭霧水。之所以會這樣,當然都是平時的不良惡習所導致的。不少人貪圖一時方便,東西用過后隨手一放,才會使家庭環(huán)境變得如此凌亂不堪。孩子看在眼中,自然會加以仿效,玩具玩過后隨地一丟,等到下次要玩時卻找不到了。孩子之所以會這樣,就是“耳濡目染”父母的行為所致。這樣糾正準沒錯:1、如果你真的沒時間用完東西后馬上放回原處,也應該盡量維持在某一個特定的范圍內,如在自己房間里,避免讓孩子看到,在孩子活動及視線范圍的空間內應保持整潔。2、當你在收拾時,應該及時提醒孩子,告訴他:“媽媽用過東西后都會收拾好,所以你也要用完就收拾哦?!比?、沉迷電視
電視是現(xiàn)代人放松身心的娛樂工具,不少人一下班或是假日休閑時,就盯著電視看,借以排遣無聊的時間,大人們看,小孩當然也就跟著看。有時候讓孩子看電視甚至是家長安撫哭鬧的孩子的“殺手锏”。但是你知道嗎,沉迷于電視,會傷害發(fā)育中的孩子的視力,也會讓孩子失去許多戶外活動的機會。因此,在看電視時,應注意自己及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及距離,最重要的是,在約束孩子看電視前,一定要先改掉自己沉迷于電視的習慣,讓約束變得有說服力。這樣糾正準沒錯:1、父母以身作則,盡量少看電視,尤其是那些不適合孩子看的電視劇。2、和孩子約定好,一天中什么時間才能看電視,看多久。時間一到,就要馬上關掉電視。3、如果希望孩子少看電視,而自己又想看,可在臥室安裝電視,看時把門關起來,避免孩子看到。四、亂扔垃圾
大人們亂丟垃圾的惡習,不僅對環(huán)境衛(wèi)生有害,這個不良的習慣也會影響到孩子。經常這樣“潛移默化”,孩子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外面,都會隨手亂丟東西。這不僅會讓家里變得凌亂,孩子出門也會讓人不喜歡。如果父母不仔細留意,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亂丟垃圾的習慣,將來長大要想糾正就不容易了。這樣糾正準沒錯:1、父母一定要養(yǎng)成將垃圾丟入垃圾桶的好習慣。2、隨時找機會教育孩子。看到有人亂扔果皮紙屑時,要及時教育孩子,告訴他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不可以這樣做。五、沒有禮貌
有些父母到了自己熟悉的親朋好友家里,常常會隨便打開別人家的冰箱從里面拿飲料、水果和零食等。對大人來說,對方是再熟悉不過的親戚或朋友,因此自己隨意動手是與對方親密關系的表現(xiàn)。然而孩子無法區(qū)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他會認為這是可以仿效的行為,可能就會無論到了什么地方,都仿效大人的這種行為,隨意拿取物品。這樣的表現(xiàn),看在他人眼中容易讓人覺得孩子沒有教養(yǎng),而且會讓孩子形成“什么東西都可以拿了就走”的觀念,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孩子出現(xiàn)“偷竊”的行為。這樣糾正準沒錯:1、在親友家自己拿東西時要先說出來,有禮貌地詢問對方,讓孩子看到你跟對方禮貌性的交談。2、每次出門前,你要告訴孩子一些應該遵守的禮節(jié),在進朋友家門之前,請你再次提醒孩子,不要忘了彼此的約定。六、喜歡打斷別人談話
不少成年人都有打斷別人談話的經歷,有些人因為個性急躁,有些人卻是習慣,這種行為不僅沒有禮貌,也不尊重對方。孩子生來就有喜歡模仿周圍人行為的特點,由于他們剛剛開始學習語言,有著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所以聽到大人的對話,就想“表達”自己的觀點,就很容易模仿父母因急躁而打斷別人談話的行為。這樣糾正準沒錯:1、平常養(yǎng)成等他人把話說完,然后再表達自己觀點的好習慣。2、當你想打斷他人說話時,可以先和對方說:“對不起,我想請問……”以便讓孩子學會禮貌地詢問他人。3、當孩子打斷談話時,你要及時指出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是不正確的。比如,在《爸爸去哪兒3》中,劉燁和別人說話時,有幾次都被諾一插話打斷,于是他嚴肅批評了諾一,并告訴諾一不能打斷別人的談話,那是不禮貌的行為。
孩子的好習慣從家長的好習慣開始
我家住在一處有天井的小院,廚房和正屋被天井分隔兩頭。放學回家做飯,頻頻穿梭于廚房和正屋之間,由于正屋的屋門難關,所以經常將門虛掩??勺罱@門好像特潤滑,虛掩后自己竟慢慢悠悠的開了。弄得我好像沒關門似的。五歲的女兒發(fā)現(xiàn)了這件事,一開始沒說什么,并一次次的幫我關門,可幾天之后她不耐煩了,喊道:“媽媽,你教我進出門記得關門,可你自己卻做不到。你如果再做不到,我以后也不關門了?!边@小家伙竟用這招來治媽媽,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怎可自毀形象呀!看著女兒因為生氣而微紅的小臉和她一本正經的樣子,我不敢不重視這個問題。便放下手中的活計,拉過女兒抱在懷里,并鄭重其事的對她講:“這個錯誤媽媽以后不再犯了,謝謝你幫媽媽指出來,在以后請你監(jiān)督我?!辈⑦鹑^發(fā)誓,再犯錯必受罰!”女兒看著我說:“那好吧,以后我就是你的監(jiān)督官了?!闭f完便開心的跑開了。
此后的日子,我再沒忘過關門。
通過這件事我想談幾點感觸:
第一:教育無小事,所有的小事針對在孩子身上都是大事。父母重視了在小事上的處理,以正確的觀點來引導孩子就是幫孩子成就了大事。孩子會以做大事的的氣質來回報父母。
第二: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這樣在要求孩子做時就有說服力了。通過上文中孩子的一句話:“你教我進出門記得關門,可你自己卻做不到。你如果再做不到,我以后也不關門了?!边@句話落地有聲,字字都重重地敲在我的心坎,作為媽媽我讀出了孩子這話的分量,使我不得不重視。我便鄭重向孩子發(fā)誓不會再犯,這樣做其一,孩子得到了尊重,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其二,維護了自身的形象,為以后的教育奠定基礎。其三,使孩子掩門的良好習慣能很好的繼續(xù)下去。
曾經讀過一本書尹建麗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而媽媽是和孩子接觸最多的人,所以,家長的言行更要做到得體,文明,大方,到位。
家長們請記得,孩子好的習慣從家長好的習慣開始!
行為習慣:鍛煉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
整理了行為習慣:鍛煉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希望對新手爸媽對早期孩子正確教育引導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孩子上學以后,每天都會有不少的家庭作業(yè),而中國式的爸爸媽媽在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總是會“監(jiān)視著”。然而這樣的行為會使孩子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或者是產生依賴性,不能獨立完成作業(yè),所以爸爸媽媽要鍛煉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1.陪讀會降低學習能力
爸爸媽媽一直在旁邊看著孩子學習的話,孩子的學習能力會受到影響,孩子會覺得自己被監(jiān)管,會有很大的壓力,注意力也無法很好地集中。
如果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再指出錯誤的話,孩子會受到打擊,于是越發(fā)不能認真做完作業(yè),因為孩子的心智還不足以能夠自勉,自我打氣,所以爸爸媽媽需要掌握陪讀的力度,并且要知道如何陪讀才最好,以免降低孩子的學習能力。
2.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有的爸爸媽媽總是覺得孩子需要操心,需要關注他的學習情況,不盯著就不認真學習,其實這樣的孩子很少,十個里面可有一個,所以爸爸媽媽需要自己教育孩子,幫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爸爸媽媽要鍛煉孩子的書寫能力,不能拖拖拉拉,或者是非常注重工整正確率,稍微錯點就全部擦掉重寫,這樣的結果導致孩子做題非常的慢,注意力都集中在整潔度上而不是內容上,反而不利于學習成績提高。
其次要讓孩子預習復習,每天要上的課本內容,以及學過的內容都要回顧,加深印象,這樣老師在課上講的時候就會輕松應對,不會跟不上。
最后要讓孩子學會自己思考,即使是他不會做的題目,也要孩子自己先思考,然后爸爸媽媽指導就行,不能自己直接教孩子,甚至幫他寫,那樣一點效果都沒有。
3.完成后檢查就好
給孩子獨立做作業(yè)的時間,然后爸爸媽媽在孩子寫好作業(yè)后檢查就行。爸爸媽媽可以規(guī)定孩子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然后自己去檢查,不要一直在旁邊監(jiān)督,那會影響孩子的思考能力和注意力集中度。
孩子容易被家長忽視的才能特征
綜觀中外神童,好像他們天生就有一種資質,或是源自內力或者外力的作用,他們對于世界事物有一種特殊的感覺,或者在某一方面都有一定的優(yōu)勢,比如博聞強記,喜歡閱讀,熱衷于藝術,甚至達到廢忘食的地步……然后家庭教育加以科學的引導,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順著自己的興趣發(fā)展下去,在某個領域的時候便出現(xiàn)了奇跡,“神童”由此而來。
英國牛津大學天才兒童研究中心前講師貝納德特·泰南認為,許多天才兒童可能在學?;蚩荚囍斜憩F(xiàn)并不優(yōu)異,但他們在其他方面的表現(xiàn)能夠說明他們擁有高于同齡兒童的才能。她給出小學生6大最容易被家長忽視的才能特征。
特征一:喜歡發(fā)號施令的領袖。善于重新排列物品或有條不紊地在學校里負責給全班同學排座位的孩子,他們可能具備強有力的領導和組織才能。
特征二:年輕的大亨。在小學里,一些孩子很快發(fā)現(xiàn),如果他們將平時的零用錢積攢起來,他們假期中就將擁有一大筆錢來支配。這些孩子長大后很可能成為像英國維京大西洋航空公司總裁理查德?布蘭森那樣的人。
特征三:刨根問底。一些孩子總是充滿好奇,有時甚至不厭其煩地問問題。但是如果他們這種特性得到家長的培養(yǎng)和重視,他們極有可能成為記者或美國航空和航天局的宇航員。
特征四:設計師。這種類型的孩子,如果讓他獨自待一會兒,他就能夠用積木搭建出一座法國埃菲爾鐵塔的模型。具有這種才能的孩子是設計天才。
特征五:故事講述者。有的孩子喜歡講故事和寫故事。他們的想像力豐富。發(fā)現(xiàn)孩子有此種個性的家長要好好培養(yǎng)孩子,因為他們很可能是下一個J?K?羅琳。
特征六:演講者。這種孩子喜歡同人講話。他們甚至在上課時也和同學在下面竊竊私語。作為家長,請不要制止他們的行為。他們的行為說明,他們有著特殊的演講才能,若加以正確培養(yǎng),他可能成為律師或電視主播。
及時發(fā)現(xiàn)潛能
我們都知道,孩子不是一個被動的空容器,不需要大人去填塞,相反,孩子會因“內在需求”而主動探索周圍的世界,獲得他需要的一切。作為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這種需要,并施以援手。
創(chuàng)造良好成長環(huán)境
有人說,天才是天生的,這是一種誤解,就比如一顆具有良好質地的種子,如果沒有適宜的條件(如土壤、陽光、水分等)來培育,種子也不能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培養(yǎng)人才皆同此理。家庭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成長條件,這是無容置疑的。比如被稱為“鋼琴詩人”的肖邦,父母都是音樂愛好者。肖邦自幼就受雙親的影響,對音樂特別感興趣。開始,父母并不想讓肖邦去學音樂,但看到小肖邦聽不到音樂就哭,剛4歲就要姐姐教他鋼琴,父母意識到這孩子有音樂的天賦。因此,在肖邦4歲時,父母就讓他正式從師學習鋼琴。小肖邦學得很快,19歲肖邦就因創(chuàng)作了《鋼琴協(xié)奏曲》而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