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家長教育孩子要注意六種錯誤的態(tài)度

發(fā)布時間:2020-09-29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教育孩子筆記 小班六月教育筆記

家長教育孩子要注意六種錯誤的態(tài)度

家庭教育歷來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牽動著千千萬萬父母的心。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六種錯誤的態(tài)度,很多父母總是會在不知不覺中屢屢犯之。

(一)表揚過多

太多的表揚會給孩子造成許多束縛與負擔,當達不到父母的期望時,孩子很容易產(chǎn)生挫折、內(nèi)疚感。如父母總夸孩子“太聰明了”,當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孩子就會產(chǎn)生深深的自責與沮喪,自尊心與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擊。[迷你句子網(wǎng) JZ139.CoM]

因此,父母最好就某件具體的事情表揚孩子,如“你今天的作業(yè)寫得很好!”

(二)提問過多

由于迫切地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許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學就問個不停,“今天老師有沒有提問你?”“數(shù)學考得怎么樣?”“都和誰一起玩兒了?”太多的問題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與抵觸,落個“討厭鬼”的名聲。

有效的做法是進入孩子的世界,更多地和他們一起游戲、聊天,在不經(jīng)意中,你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許多秘密。

(三)命令過多

“寫作業(yè)去!”“把電視關(guān)了!”過于頻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充耳不聞”,當孩子經(jīng)常對這樣的命令無動于衷時,父母就應該考慮一下自己在孩子眼里的信譽了。

(四)否認感覺

這是許多父母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當孩子說“媽媽,我怕,打針很疼”時,父母經(jīng)常會安慰說:“寶貝,沒關(guān)系,不疼的。”這樣只會使孩子感到委屈與恐懼。較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寶貝,媽媽知道,打針是疼,可是打完針后病才能好?!币庾R到自己得到理解后,孩子的感覺會好些。

(五)呵斥和嘲笑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某些家長[微博]會大聲呵斥,“笨蛋!木腦瓜!”這種做法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嚴重的傷害。正確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評。

(六)不以身作則

當孩子在外邊和人打架時,父母又打又罵的態(tài)度會使孩子在內(nèi)心產(chǎn)生強烈的不滿,“不讓我打架,你們怎么還打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已威信掃地。教育應該是一個雙向的過程。

教育孩子要講究藝術(shù),方法得當才能獲得好的效果,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教育孩子,不要養(yǎng)成的兩種錯誤習慣


導讀

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終身受益。在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教育家葉圣陶認為,有兩種習慣卻養(yǎng)成不得,一種是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又一種是妨害他人的習慣。除掉那兩種習慣,其他的習慣多多益善。

習慣不嫌其多,有兩種習慣卻養(yǎng)成不得,除掉那兩種習慣,其他的習慣多多益善。哪兩種習慣養(yǎng)成不得?一種是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又一種是妨害他人的習慣。

什么叫做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

舉例來說,容易明白。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臉漱口,每事要有頭有尾,這些都是一個人的起碼習慣,有了這些習慣,身體與精神就能保持起碼的健康。但是這些習慣不是一會兒就會有的,也得逐漸養(yǎng)成。在沒有養(yǎng)成的時候,多少要用一些強制功夫,自己隨時警覺,坐硬是要端正,站硬是要挺直,每天硬是要洗臉漱口,每事硬是要有頭有尾。直到“習慣成自然”,不待強制與警覺,也能行所無事地做去,這些就是終身受用的習慣了。如果在先沒有強制與警覺,今天東,明天西,今天這樣,明天那樣,那就什么習慣也養(yǎng)不成。而這今天東,明天西,今天這樣,明天那樣,倒反成為一種習慣,牢牢的在身上生根了。這種習慣就是“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最要不得。為什么最要不得?只消一句話回答:這種習慣是與其他種種習慣沖突的,養(yǎng)成了這種習慣,其他種種習慣就很少有養(yǎng)成的希望了。

什么叫做妨害他人的習慣?

也可以舉例來說。走進一間屋子,砰的一聲把門推開,喉間一口痰涌上來了,撲的一聲吐在地上,這些都好象是無關(guān)緊要的事。但是很關(guān)緊要,因為這些習慣都將妨害他人。屋子里若有人在那里做事看書,他們的心思正集中,被你砰的一聲,他們的心思擾亂了,這是受了你的影響。你的痰里倘若有些傳染病菌,撲的一聲吐在地上,這些病菌就有傳染給張三或李四的可能,他們因而害起病來,這是受了你的影響。所以這種習慣是“妨害他人的習慣”,最要不得。在“習慣成自然”之后,砰的一聲與撲的一聲將會行所無事,也就是說,妨害他人將會行所無事。一個人如果明了自己與他人的密切關(guān)系,不愿意妨害他人,給他人不好的影響,就該隨時強制,隨時警覺,不要養(yǎng)成妨害他人的習慣。不問屋子里有沒有人,你推門進去總是輕輕的,不問你的痰里有沒有傳染病菌,你總是把它吐在手絹或紙片上,這樣“習慣成自然”,你就在推門與吐痰兩件事上不致妨害他人了。推廣開來說,凡是為非作歹的人,他們?yōu)榉亲鞔醯脑蚬倘挥性S多,也可以用一句話來包括,他們的病根在養(yǎng)成了妨害他人的習慣。他們不明了自己與他人的密切關(guān)系,他們不懂得愛護他人,一切習慣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面,他們就成了惡人。如希特勒、墨索里尼、日本軍閥,是頭等的惡人,其他如貪官、污吏、惡霸、奸商,也都是惡人中的代表角色。這些惡人向來為人們所痛恨,今后的世界上尤其不容許他們立足。誰要立足在今后的世界上,誰就得深切記住,不要養(yǎng)成妨害他人的習慣。

習慣不嫌其多,只有兩種習慣養(yǎng)成不得,一種是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又一種是妨害他人的習慣。

家長注意:孩子早教的八個誤區(qū)


幼兒早期教育是個不容易忽視的問題。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幼兒。以下是孩子早教父母容易陷入的8大誤區(qū)!

1、不準掰手指數(shù)數(shù)

有些父母、幼兒園老師,教寶寶數(shù)數(shù)時,看見他們掰著手指頭數(shù),就會要求他們放下手,要求心里記。心理學家說,這種教寶寶數(shù)數(shù)的方法,并不科學。

心理學家認為,2~5歲幼兒的數(shù)字概念發(fā)展,通常是由口頭數(shù)數(shù)開始,然后是點著實物數(shù),接下來孩子能夠推算出總數(shù),最后,才是根據(jù)抽象的語言數(shù)字拿取相等的實物。

幼兒掌握初步的數(shù)概念,需經(jīng)過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由具體到抽象是幼兒對周圍事物形成各種概念的一般認識過程。所以在教的幼兒數(shù)概念時,要從具體出發(fā)。從具體出發(fā),就是要從接觸具體的事物開始,從親自擺弄、接觸、看具體事物中獲得有關(guān)物體數(shù)量方面的感性經(jīng)驗開始。這種對數(shù)量的感性經(jīng)驗越豐富,就越有利于幼兒形成抽象數(shù)概念。

正確做法:數(shù)數(shù)時不妨讓他們數(shù)數(shù)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讓他們從具體的東西開始。

2、過分溺愛

有時候,父母的精心呵護反而會“傷”了寶寶。比如,有些父母,總怕寶寶走著會摔倒,會累著,于是喜歡用車推著寶寶或是抱著寶寶。這樣一來,寶寶活動量小,協(xié)調(diào)能力、大肌肉的鍛煉都不夠,活動能力就特別差。寶寶吃飯、穿衣、收拾玩具,家人總是包辦代替,會造成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寶寶和小朋友發(fā)生爭執(zhí),父母挺身而出,為寶寶討公道,這種看似對寶寶的愛,會使寶寶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對外面的社會。

其實,孩子有著驚人的適應能力。他們需要運動和交流,甚至稍微還要有一點冒險,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掘他們身上的各種潛能。

正確做法:放開手,讓寶寶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飯、摔倒后自己爬起來,能使寶寶更快樂,更有成就感。

3、過分專制

有的父母認為管教寶寶,就要從小做起,讓寶寶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寶寶想要紅色的玩具,媽媽卻認為綠色的好看,于是買下綠的。寶寶想看天線寶寶,媽媽卻認為另外的歷史故事更有意義,一切都是家長做主,寶寶沒有任何可選擇的余地,不聽話就會挨批評。日久天長,寶寶就會變得畏畏縮縮,心里總是處于被壓制狀態(tài),從而局限了寶寶的智力發(fā)展,寶寶變得膽小、怕事。

正確做法:假如寶寶提出的要求合理,盡量尊重寶寶的選擇,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維強加給寶寶。

4、拔苗助長

有的家長對寶寶的智力發(fā)展和成長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寶寶的過程中操之過急,不遵循寶寶身心發(fā)展和智力成長的規(guī)律,“拔苗助長”,卻往往適得其反,造成寶寶負擔過重,難以適應壓力而產(chǎn)生消極的心理傾向和行為。比如,有的家長讓2歲的寶寶學英語,讓3歲的寶寶背唐詩、做數(shù)學題,這種方法不值得推廣。

正確做法:對孩子來說,學就是玩,玩皮球鍛煉寶寶的眼、手、腳協(xié)調(diào)能力,玩積木鍛煉寶寶的創(chuàng)造力,玩插片鍛煉寶寶的動手、動腦能力。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識學習。

5、完全照書本養(yǎng)孩子

許多年輕父母多數(shù)以書為標準喂養(yǎng)孩子,有的過分認真地執(zhí)行書本上的要求,認為這樣才是科學的。比如書上說8個月會爬、1歲半會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寶寶不會,就異常著急,以為是寶寶的智力發(fā)育有問題。其實,書本上的知識和要求不一定與孩子的實際情況相符。有的可能說話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個寶寶的成長路線都是不一樣的。

正確做法:把書作為參考,一旦覺得寶寶與書上說的哪點不一樣時,不要著急,綜合考慮寶寶的發(fā)展,比如不會爬是不是因為穿得多啦,不會說話是不是因為沒給他說話的機會。

6、以孩子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飯時,有好吃的要先給寶寶,寶寶要愛吃哪樣,父母就不能動。這樣一來,寶寶覺得只有這樣才是正確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愛吃的東西,他會哭鬧,而且寶寶會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也會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只有自己重要。這樣的寶寶會變得不懂分享,不懂愛。

正確做法:把寶寶看成是家庭成員之一,吃東西時,無論父母愛吃與否,也要讓寶寶分給每人一份,讓寶寶學會分享,懂得關(guān)愛。

7、滿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寶寶想要某個玩具,想吃麥當勞,父母一定要滿足他嗎?不一定。無節(jié)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會讓寶寶覺得一切太順利,而太容易獲得的東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從中獲得的樂趣也沒了。

正確做法:寶寶想要買某個玩具,可以對他說,假如堅持一周都去幼兒園,媽媽就買給你。要是寶寶想吃麥當勞,可以告訴他生日的時候在這里開生日PARTY。這樣讓寶寶有一種期待,有一種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實現(xiàn)自己的承諾,不能騙寶寶。

8、父母替寶寶道歉

二三歲的寶寶一起玩時,寶寶把別人打哭,這時有些父母會挺身而出,替寶寶道歉。這樣一來,寶寶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而且也沒覺得這樣有什么不好。他長大后不會自己承擔責任。

正確做法:做錯的事情,父母要及時糾正寶寶,因為寶寶不知道哪樣做是正確的,哪樣做是錯誤的,正誤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訴寶寶打人是不對的,要向人道歉,讓他自己承擔后果,這樣才能讓他記住,明白對與錯。

對于以上列舉的誤區(qū),家長們可要注意了,千萬別在早期教育的這關(guān)鍵的一步上對孩子造成了阻礙。

中國家長的9種錯誤家庭教育觀念


許多家長成材心切,恨不得從受精卵開始就進行教育,理由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恨不得把唐詩六百首出生第二天就倒背如流,各種興趣班不惜血本,個個都是宋祖英、朗朗、陳丹青、劉翔的結(jié)合體方才能顯出你教育的成功。完全不會也不去顧及孩子愛玩的天性,死記硬背,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將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堅持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拋之腦后。我也奇怪了,中國式考試題目也變態(tài)翻倍,非要讓記住成吉思汗生于哪年死于哪年,有什么卵用?更可笑的是,我親自遇到一個題目,你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一句話劃上橫線,結(jié)果卻有唯一的標準答案。這不成了老師喜歡的一句話了嗎?變態(tài)考題無疑在培養(yǎng)孩子察言觀色猜人心思的技能。

含辛茹苦苦肉計式

中國式父母一定要把自己的生活過的悲情和忍辱負重再能現(xiàn)身說教,一切為孩子的學習讓道,從孩子入學開始美名曰陪著孩子成長,實則是用GPS的監(jiān)控定位的功能完成一次自我失去的拋物線。失去自己的生活空間,方才標榜為中國好父母。

隔壁小王式

他還有個另外的好名字叫:激將法。用隔壁家的孩子如何優(yōu)秀來打擊你一輩子,稍有疏忽就是:你看人家隔壁小王?稍有落后就指出:你看人家隔壁小王?永遠有個隔壁小王的高標桿擋在你的面前,自信在中國小孩身上很難持久的存在,要么自信到自負,要么自卑到失去自我。

什么吃虧是福,沉默是金等等屁話

從小教育孩子要學會忍受,退讓,明哲保身,每個人都是聰明之人,所以才會出現(xiàn)南京大屠殺三個日本兵能干掉3000老百姓的荒誕劇,云南幾個持刀歹徒能殺掉幾十個路人的奇跡。因為人人都是聰明人,都在信奉吃虧是福、沉默是金的人生信條,所以都等著一個二愣子出現(xiàn)力挽狂瀾,這個世界不怕壞人有多囂張,就怕好人有多沉默。

變相拜金主義式

搖身一變成了有錢人的中國父母,刻骨銘心的話就是:我受過的罪可是不想讓兒女再受。所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成績好了物質(zhì)獎勵,我們的口頭禪就是你給媽媽考上多少多少分數(shù),我就給你什么什么承諾。你給?學習是給父母學的理念深入人心。談何動力和興趣?!當人生觀的追求轉(zhuǎn)化成物質(zhì)上的貪婪,我們又從何談起獨立思考和人格。

棍棒之下出孝子式

熱衷于虎爸狼媽的推崇,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三句好話不如一馬棒”等等,我們傳統(tǒng)的打子秘籍就這樣傳了下來,一部經(jīng)典武俠連續(xù)劇才剛剛開頭,接下來被棍棒打出來的父母們依然棍棒著自己的孩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的唯心式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勤能補拙,天道酬勤,于是很多人用美好的年華和自己不擅長的東西死磕,嘔心瀝血了都。結(jié)果只能一生遺憾。另外這種極致的推崇,讓人沒有敬畏,沒有禁忌,開山擋海,戰(zhàn)天斗地無所不能,結(jié)果就沒有結(jié)果了,請看祖國的大屏幕。更主要這種思想教育出來的人,更貪婪,欲望更大。

父母是職稱式

好像任何一個不成熟、不完美的人,只要晉升成為父母,就可以一言九鼎,說一不二,否則就是大逆不道。所以在和孩子的平等交流上,永遠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們給這段空檔期美名曰一個新名詞叛逆期。結(jié)果就有兩種可能,一種逆來順受,一種裝洋蒜。尤其在性教育上,掩耳盜鈴,州官放火,打馬虎眼,事實上,互相掩飾,互相逃避,肚子大了還以為是電視劇上女主腳對著鏡子惡心兩次就過去了。父母這個稱呼只是你婚姻生活交話費送的意外驚喜,你不是道德和才智的制高點和標桿,你甚至不如你的孩子更完美更成熟,降降身段,或許才能觸摸到真實和實際。

中國式家長需要一次集體反思,不管年輕還是年老,這是一次救贖,為了自己也為了兒女。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坐下來聽聽他們的聲音,給他們成長的時間。

注意:切勿陷入六種早期教育誤區(qū)


一、錯誤看法:孩子太小,教育是以后的事。

認為剛生下來的嬰兒什么也不懂,教育為時過早,這是缺乏早期教育意識。

正確看法:其實孩子一出生,就有了最初的認知能力,0~3歲是許多能力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印度狼孩的啟示說明了教育環(huán)境的重要性,如果這個時候不給他適當?shù)拇碳?,不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孩子的智力將得不到充分的、有效的發(fā)展。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如果以一個人17歲時的智力水平為100,那么他4歲時智力水平已達到50,在4~8歲可以發(fā)展30,在8~17歲之間只能發(fā)展20了??梢姡瑡胗變浩谑侵橇Πl(fā)展的高速階段。而沒有早期教育意識的父母,由于不懂得去挖掘孩子的大腦潛能,將白白錯過孩子的智力開發(fā)黃金期,實在是一種大腦資源的浪費。

二、錯誤看法:樹大自然直。

這種思想的支配下,許多父母往往對孩子采取不聞不問的態(tài)度,任其發(fā)展,放任自流,結(jié)果等小樹苗長歪時,要糾正也難了,那時父母再怎么反省都遲了,教育是沒有回頭路可走的。

正確看法:幼兒期是形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健康人格的重要時期,幼兒沒有生活經(jīng)歷,分辯是非能力較差,行為自控能力較弱,行為控制力也極為有限,需要父母一定的約束和管教,需要用心去塑造孩子的心靈,培養(yǎng)孩子的健康情感。許多孩子長大后日漸暴露出的許多不良品行,如意志不堅,害怕失敗,經(jīng)不起挫折以及自私、霸道等等都是這種思想造成的惡果。

三、錯誤看法:教育孩子,無師自通。

不少父母認為教育孩子是非常自然而且無師自通的事,投資和花精力學習“如何成為合格的的父母”是十分荒唐和沒必要的,加之多少從父輩那兒傳承下來的一些傳統(tǒng)教育觀念,使某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上遇到困惑和煩惱時,既不虛心向別人咨詢,也不通過書本或媒體去尋找答案,更不主動尋找學習方式去接受家庭教育課的“培訓”,結(jié)果由于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沒有及時進行亡羊補牢或正確地疏導,阻礙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有的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劇。

正確看法:早期教育越早進行越好,對孩子的智力發(fā)展和才能培養(yǎng)都有很大的幫助。應該主動尋找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家長關(guān)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注意要點


家長關(guān)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注意要點

一、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能力注意不要過分地關(guān)心孩子。過分的關(guān)心只能會使孩子失去自信,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通常孩子可能會認為人人都應該尊重他,這樣長期的下去就會給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自高自大的人。

二、無論是任何時間任何事情家長都不要賄賂孩子。如果你賄賂孩子他將失去了理解能力,孩子是不能分辨是非的。家長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quán)利與義務的關(guān)系,然孩子知道如果不盡義務就不能享受權(quán)利。

三、不要整天以孩子為中心,過于太親近孩子。要從小給培養(yǎng)孩子的集體適應能力。家長要鼓勵孩子與同年齡人一起玩耍游戲和生活、學習等。不要給孩子養(yǎng)成孤僻的性格,只有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四、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他自己不能勝任的事情。這樣就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要知道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來的,如果家長強迫他們做力所不能及的一些事情的話,那么這樣只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五、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對孩子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因為這種教育方式會使孩子養(yǎng)成一種自卑和膽怯還有逃避等不健康的心理,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反抗、殘暴或是說謊還有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六、不要欺騙和無謂地恐嚇孩子。孩子的膽子經(jīng)不起嚇唬,這樣就會使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quán)威性,對于父母的以后的一切告誡,孩子就不會服從了。

七、給孩子足夠的面子,不要在小伙伴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因為你的這些行為會造成孩子的懷恨和害羞的心理,這樣就會大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過分夸獎孩子。無論是做事還是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你都不要過分的夸獎。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贊許即可,因為過分夸獎會使孩子沾染沽名釣譽的不良心理。

九、還有一個重要之處就是家長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因為這樣會使孩子敏感多疑,導致孩子情緒不穩(wěn)或是膽小畏縮。

十、要幫助孩子去分析他所處的環(huán)境。同時父母要多幫助孩子解決困難,而不是代替他們解決困難,只是幫助和引導。應教會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然要提醒家長的是,要想讓你的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這不但要給予他們良好的教育方式,同時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給你的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樣。

相關(guān)推薦

  • 家長錯誤心態(tài)影響孩子心靈發(fā)育 導讀:孩子年齡小,身心都比較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家長都愛孩子,可是在愛的過程中千萬不能有錯誤的心態(tài),否則將會影響到孩子的發(fā)育。 心態(tài),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居然也會毒害寶寶的心靈,這樣的提法...
    2021-10-01 閱讀全文
  • 教育孩子,不要養(yǎng)成的兩種錯誤習慣 導讀 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終身受益。在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教育家葉圣陶認為,有兩種習慣卻養(yǎng)成不得,一種是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又一種是妨害他人的習慣。除掉那兩種習慣,其他的習慣多多益善。 習慣不嫌其多,有兩種...
    2020-09-30 閱讀全文
  • 家長注意:孩子早教的八個誤區(qū) 幼兒早期教育是個不容易忽視的問題。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幼兒。以下是孩子早教父母容易陷入的8大誤區(qū)! 1、不準掰手指數(shù)數(shù) 有些父母、幼兒園老師,教寶寶數(shù)數(shù)時,看見他們掰著手指頭數(shù),就會要求他們放下...
    2021-02-08 閱讀全文
  • 家長需要注意的十二大早教誤區(qū) 一、不準掰手指數(shù)數(shù) 有些父母、幼兒園老師,教寶寶數(shù)數(shù)時,看見他們掰著手指頭數(shù),就會要求他們放下手,要求心里記。心理學家說,這種教寶寶數(shù)數(shù)的方法,并不科學。 心理學家認為,2~5歲幼兒的數(shù)字概念發(fā)展,通...
    2021-07-25 閱讀全文
  • 中國家長的9種錯誤家庭教育觀念 許多家長成材心切,恨不得從受精卵開始就進行教育,理由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恨不得把唐詩六百首出生第二天就倒背如流,各種興趣班不惜血本,個個都是宋祖英、朗朗、陳丹青、劉翔的結(jié)合體方才能顯出你教育的成功。完...
    2021-02-12 閱讀全文

導讀:孩子年齡小,身心都比較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家長都愛孩子,可是在愛的過程中千萬不能有錯誤的心態(tài),否則將會影響到孩子的發(fā)育。 心態(tài),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居然也會毒害寶寶的心靈,這樣的提法...

2021-10-01 閱讀全文

導讀 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終身受益。在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教育家葉圣陶認為,有兩種習慣卻養(yǎng)成不得,一種是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又一種是妨害他人的習慣。除掉那兩種習慣,其他的習慣多多益善。 習慣不嫌其多,有兩種...

2020-09-30 閱讀全文

幼兒早期教育是個不容易忽視的問題。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幼兒。以下是孩子早教父母容易陷入的8大誤區(qū)! 1、不準掰手指數(shù)數(shù) 有些父母、幼兒園老師,教寶寶數(shù)數(shù)時,看見他們掰著手指頭數(shù),就會要求他們放下...

2021-02-08 閱讀全文

一、不準掰手指數(shù)數(shù) 有些父母、幼兒園老師,教寶寶數(shù)數(shù)時,看見他們掰著手指頭數(shù),就會要求他們放下手,要求心里記。心理學家說,這種教寶寶數(shù)數(shù)的方法,并不科學。 心理學家認為,2~5歲幼兒的數(shù)字概念發(fā)展,通...

2021-07-25 閱讀全文

許多家長成材心切,恨不得從受精卵開始就進行教育,理由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恨不得把唐詩六百首出生第二天就倒背如流,各種興趣班不惜血本,個個都是宋祖英、朗朗、陳丹青、劉翔的結(jié)合體方才能顯出你教育的成功。完...

2021-02-1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