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帶孩子玩驚險游戲
發(fā)布時間:2019-12-16 游戲幼兒園怎么玩 幼兒園玩沙游戲 幼兒園玩的游戲海盜船、過山車、恐怖洞……游樂場里的驚險游戲,正以其獨特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都市人。上海市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張海音教授說,這些驚險游戲所帶來的刺激,會影響孩子的智力,一些驚恐過度者可能出現(xiàn)“驚險游樂癥”,如心慌、嘔吐、頭暈、眼花、四肢無力等。張教授說,一些極富驚險性和刺激性的游樂項目,對于膽小體弱或尚處在發(fā)育階段的孩子,特別是嬰幼兒來說尤為不宜。例如“過山車”會使人頭暈目眩,“海盜船”凌空下降時會使人心慌嘔吐,一些恐怖游戲更會帶來心理上的陰影。
嬰幼兒正處于迅速生長發(fā)育期,身體的各個器官功能尚不健全,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外來刺激的承受能力比較脆弱。驚險的游樂項目容易使嬰幼兒受到驚嚇,造成腦震蕩、視網(wǎng)膜損傷及驚厥等疾病,影響孩子的智力發(fā)育及身心健康。
如果孩子一定要玩或父母想要鍛煉孩子膽量的話,宜選擇一些運轉(zhuǎn)緩慢、行駛平穩(wěn)的電動車、碰碰船、轉(zhuǎn)椅等游樂項目。張海音教授說,孩子若參與游戲后有不適癥狀,要安靜休息一會兒,解除心理上的恐懼。如果覺得嚴重,要及時看醫(yī)生。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游戲編輯推薦
不要玩危險游戲
當你跟孩子高興地玩玩具時,當你和孩子愉快地做親子游戲時,有沒有想到其中可能隱藏著一些危險?《生命時報》記者近日采訪了北京海淀婦幼保健院兒童早期發(fā)展中心副主任醫(yī)師閆琦,他提醒,以下幾種游戲尤其危險。
拋寶寶
玩法:家長用手托住寶寶的身體,將他迎面向上拋起,并在下落時雙手接住。對這樣的游戲,寶寶們常常覺得很新鮮、興奮,因而家長們也是樂此不疲。
危險:如果家長在拋孩子時,因為一時高興,用力較大,拋得過高,寶寶下墜時就有可能因沖力太大,導致頸部肌肉損傷。有時候?qū)殞毾碌朔较?,大人的手指也可能戳傷孩子。最嚴重的情況是,家長沒有接準,讓孩子掉在地上,則可能使其致殘、喪命。
建議:家長在和寶寶做這個游戲時,一定不能拋得過高,最好父母一起,一個人拋接,另一個人保護。為保險起見,最好在床上進行,且次數(shù)不宜太多,以免太累失手。
拔蘿卜
玩法:家長雙手抓住寶寶腦袋或拉住雙手,將他的身體整個提離地面。
危險:寶寶的頸椎尚未發(fā)育成熟,如大人一時用力過猛,孩子身體一下子適應不了,很容易導致頸椎受到損傷。此外,由于大人很難掌握寶寶能夠承受的力度,再加上寶寶關節(jié)韌帶發(fā)育不完全,用力過大或時間過長,都有可能拉傷關節(jié)、韌帶或肌肉,讓原本快樂的游戲變成痛苦。
建議:大人應盡量避免和孩子玩這個游戲。
坐飛機
玩法:大人用雙手分別抓住寶寶的脖頸和腳腕,往上托舉,將寶寶繞圈旋轉(zhuǎn)。
危險:如果大人失手,會導致寶寶跌傷。如果旋轉(zhuǎn)速度過快,寶寶轉(zhuǎn)得頭暈眼花,放在地上,也可能會因身體站立不穩(wěn),出現(xiàn)磕碰,造成意外傷害。
建議:父母最好一起參加,一個托舉,一個保護,轉(zhuǎn)圈時要盡量緩慢,保證孩子有很好的站立能力。
倒掛金鉤
玩法:寶寶頭朝下,家長拎住孩子的腳,讓他倒立起來,或者倒拎起來轉(zhuǎn)圈。
危險:有些家長以為這種游戲可以幫助寶寶長個,其實,這更像“拔苗助長”,孩子長個應盡量按照自然增長的規(guī)律。而且,寶寶這種頭朝下的姿勢,容易使脖子受傷。
建議:盡量少玩這類游戲,如果要玩,一定要非常小心,最好一個人把著寶寶身體,另一個人幫寶寶做倒立動作,且要動作輕柔,時間不能過長。
扯臉蛋
玩法:用手擰、扯寶寶面頰,以示親昵。
危險:寶寶面頰脂肪墊豐滿,肌肉張力低,常受刺激易使局部軟組織和血管神經(jīng)受到損傷。此外,如經(jīng)常受到刺激,腮腺和腮腺管收縮能力會降低,可引起寶寶流涎和腮腺感染。
建議:少捏為好,至少力度要輕。
總之,不管什么游戲,家長一定要秉著力度難度適當、適度的原則,否則,都有造成意外傷害的可能。
帶寶寶玩些老游戲
最近言言迷上了老游戲,在房間里就找人和她翻繩,到樓下就找小姐姐們和她丟沙包,這讓我很欣慰。
無疑,今天寶寶們的生活和我們當初的幼年已經(jīng)大大不可同日而語,有些父母朋友看著自家的小人兒們一箱一箱的玩具、花樣翻新的零食以及大人們“前呼后擁”的待遇,想起自己當年,常常會有一種小小的“妒嫉”,有時候不由得想對寶寶“憶苦思甜”。
也有父母朋友感嘆說,現(xiàn)在的寶寶比他們當年可憐,說他們一放學回家就能和鄰居家的小伙伴聚在一起,丟沙包、踢毽子、搖大繩、捉迷藏、跳皮筋,甚至是爬樹、摸魚、掏鳥窩,每每玩得忘了回家,雖然大人不像如目前獨生子女那樣呵護備至,但也因此有了更多的空間和自由;雖然沒有這么多先進的教育條件,卻也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多課外班壓著。所以,覺得還是當年好。
TIPS
其實,每一代人都有其獨特的童年,年代之間的差異,如同人與人個性的差異,很多時候它只是一個特點,很難判斷絕對的好或壞。一方面,憶苦思甜,大可不必;另一方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七八十年代乃至之前的老游戲,又稱“民間游戲”或“經(jīng)典游戲”,其實頗富教育價值。
在諸多老游戲中,有很多是寶寶們自己手工完成的,比如翻繩、疊飛機、疊紙船等,它對于鍛煉寶寶手的動作尤其是精細動作是大有好處的。對于嬰幼兒來講,手是智力最直接的延伸,手的靈巧是智力出眾的表現(xiàn),手的鍛煉也是智力開發(fā)的有效途徑。繩或者紙在游戲過程中,會自然地展現(xiàn)各種圖形,比如菱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等,這是最樸素的“幾何”形式,也是對寶寶抽象思維的啟蒙。而且這些鍛煉都是通過游戲的形式完成的,一切都顯現(xiàn)得那么自然和有趣。如果寶寶想要提高自己翻繩的速度,那就必須不斷地練習,克服相應的困難和與生俱來的懶惰,這又是對寶寶意志品質(zhì)的鍛煉。如果寶寶想讓自己的飛機和紙船,更漂亮,飛得更遠或者漂得更久,那么寶寶又必須花費心思選擇更適合的材料,并對形狀做出改進,而這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的過程,一旦寶寶沉浸在這樣的狀態(tài)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寶寶的聰明智慧和學習速度是那么讓我們驚訝。
簡而言之,雖然游戲很小,但是寶寶可以玩出很多花樣,如果我們和寶寶一起享受這個過程并適時引導,更會產(chǎn)生出更多的有益影響,只是我們要注意忍住“幫助”、“代勞”,成全寶寶的本能沖動,盡量讓寶寶多動腦多動手,自己解決。
老游戲中,戶外的要比戶內(nèi)的多,為什么呢?因為寶寶天生是喜歡戶外的,尤其是戶外的自然環(huán)境。戶外的環(huán)境開闊而豐富,我們到草原上和海邊上的心情一定比在地鐵里、樓道里更加放松和自在,而在這方面,寶寶比我們更加敏感,比我的感受能力和吸收能力都更強。戶外還有一個明顯的優(yōu)勢,就是便于運動。比如“跳繩”、“跳房子”和“老鷹捉小雞”等,寶寶在無形中,跳躍能力、平衡能力和躲閃能力都得到了良好的鍛煉,這就是農(nóng)村的寶寶比城市寶寶強健的原因。
老游戲中還有一個更可貴的一點,那就是它們通常是多人共同進行的。少的是兩人、三人的,比如“過家家”、“跳皮筋”、“跳房子”等,而“老鷹捉小雞”、“丟沙包”、“跳大繩”等人數(shù)就更多些。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多人參與的游戲,是幫助寶寶“社會化”的上好方式。要玩好每個游戲,都需要寶寶與玩伴間的溝通、理解和配合,否則就玩不下去,根本不需要我們刻意地去講什么道理,游戲的形式自然而然的就要求他們這么做。而在這期間,他們也會得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大家是一個整體”的認同和歸屬,這對于寶寶的情感發(fā)育也是大有幫助。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即每個游戲都有其專有的規(guī)則,為了能順利地進行游戲,每個人都必須克制自己遵守游戲的相應規(guī)則,同時“公平的原則”、“角色的責任”、“配合的必要”等都會在不自覺中得到鍛煉。
多帶寶寶玩點老游戲吧,有時候,最樸素、最簡單的東西恰恰是最好的。
游戲化解孩子危險行為
我曾經(jīng)受過預防兒童意外傷害的科普培訓,知道小孩子扔東西的最大危害不是把東西搞壞,而是東西摔碎了以后,碎片可能會飛濺到身上,甚至眼睛里,后果非常嚴重。
不久,我就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用在了可愛的小外甥嘎豆身上。當時,嘎豆一歲多,簡直就是一個小飛俠,在屋子里到處亂跑,一會兒上床,一會兒鉆衣柜,一會兒又到被窩里和大人捉迷藏。最讓人擔心的是,他喜歡亂扔東西,玻璃杯子、小瓷器,還有電視、空調(diào)的遙控器等,都沒有逃出他的“魔爪”。一天晚上,他又開始折騰,先把包著電視遙控器的塑料皮給撕了,接著開始摔遙控器,隨后他做出了一個非常危險的舉動,把遙控器的一個小橡膠鈕給摳下來,塞進嘴里,還裝模做樣地嚼起來。當時,嘎豆姥姥的第一反應是想把橡膠小按鈕從他嘴里摳出來,無論怎樣誘惑他,他就是不張嘴,反而得意洋洋地嚼著。我想起科普培訓上學到的相關知識,給老公使了個眼色說:“嘎豆,看看舅舅和舅媽怎么玩游戲?!蔽业椭^一邊裝著往地上吐東西,一邊說:“呸!呸!呸!呸你一臉黑?!崩瞎埠臀乙粯樱鲋瑯拥膭幼?,說著相同的“臺詞”。不一會兒,小外甥就學我們倆的樣子,把橡膠小按鈕給吐出來了。
我和丈夫非常喜歡他,就把自己心愛的東西給他玩。8只一模一樣的陶瓷小企鵝,本來放在電視機上很好看,可他想在被窩里玩,玩著玩著就要到地下玩,結(jié)果就摔碎了4個。看著我們驚訝、氣惱的樣子,他卻開心極了。我們狼狽地收拾碎片,先一點一點地掃地,再用抹布擦干凈,但令我們后怕的是,一塊小碎片竟然“蹦”到了他的衣服上,幸好我抱他時及時發(fā)現(xiàn),不過我卻付出了代價,手被小瓷片劃了一個小口子。
兒童心理專家認為,扔東西是小孩子特定成長階段學習的一種方式,說明他對生活充滿好奇,對許多東西喜歡嘗試,應該鼓勵。于是,我和丈夫就把家里一些顏色較深的棉襪折疊成一個個球狀,和嘎豆一起玩“打雪仗”的游戲?;蛘呶覀冐Q起手指來,在頭上裝成西班牙斗牛,讓他拿著海綿靠墊和我們較量,他玩累了,頂多把這些東西扔出去,傷不著我們,也傷不了他自己。
玩游戲是孩子的工作
游戲的重要性
在大人的眼光里,總認為孩子到處跑跳是頑皮搗蛋、不聽話的舉動,所以每次看到孩子跑就要予以喝阻,甚至命令孩子要安安靜靜地坐著不準亂動。孩子天性活潑好動,若強制他們不能游玩,可能影響他們身心的發(fā)展。孩子不像大人需要工作,所以游戲玩耍在生活上就成為他們的一個重心。從兒童發(fā)展的研究方面來看,游戲可以說就是兒童的工作,其意義與價值是頗為廣泛的。
在生理發(fā)展方面:游戲提供兒童運動的機會,可以促進身體的健康。
在情緒發(fā)展方面:適當?shù)挠螒蚧顒樱梢詭Ыo兒童快樂、愉悅的情緒,發(fā)展樂觀進取的個性。
在心智發(fā)展方面:游戲可以增加兒童的知識,引發(fā)想像、創(chuàng)造的能力。
在社會行為發(fā)展方面:游戲可以提供兒童與玩伴接觸的機會,學習合作、互助、團結(jié)等品德。
從各方面的發(fā)展來看,游戲?qū)⒆拥拇_有著莫大的價值。做父母的,不僅不應忽視孩子的游戲,還要時時主動關心孩子游戲的內(nèi)容,隨時給予鼓勵或指導,讓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快樂而自然地得到德、智、體、群各方面的發(fā)展。
父母參與游戲時需注意的事項
一二歲前幼兒的發(fā)展
通常是一個人玩;以自我為中心,有占有欲;會有“連續(xù)但漫無目的”的動作,能看、聽、感覺;會抓、握東西;能將東西拆開、組合、拿出、放入;能爬行、投擲和跳躍;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此時期為他準備的玩具可以是:便于投擲、抓握的柔軟玩具;不易破損的玩偶、娃娃;鈴鐺、音光盒;可供堆積的積木,及可以攀登或爬進爬出的硬紙盒或木箱;涂鴉用的蠟筆、剪貼簿;能組合的汽車、火車、船等。
二三至五歲幼兒的發(fā)展
喜歡和其他人一起玩;大肌肉的運用很靈活,漸能控制精細的動作;喜歡朝著一個目標爬、跳或跑;需要有“自己動手”的機會;很難分辨事實和想像;對事情只有模糊的認識;喜歡扮家家酒之類的游戲。此時期為他準備的玩具有:訓練肌肉的玩具,如爬竿游戲、跳馬游戲、小三輪車、大球和大型積木;發(fā)展心智的玩具,如八至十二片的拼圖,養(yǎng)魚或栽培植物,以及磁鐵、望遠鏡、萬花筒等科學性玩具;扮家家酒的玩具,如易洗不易破損的娃娃,各種家庭用具,像烹飪用具、園藝用具、洗衣用具等,百寶箱、玩具火車、飛機、卡車、汽車等交通工具;表達情感的玩具,如布偶或木偶、黏上、沙堆、臘筆、畫紙、釘子、槌子等。
孩子玩游戲能治“心”病
在孩子頭上接3個傳感器,讓孩子在電腦上邊聽音樂邊玩游戲,就能達到逐步治療兒童青少年各種精神障礙的目的。目前,這種“游戲式”人機互動治療儀器——生物反饋治療儀已在京城用于精神科臨床治療,使用它的就是近期在北京率先單獨開設兒科病房的安定醫(yī)院。
思想開小差也是多動癥
12歲的男孩小峰患有注意缺陷型多動癥已有6年多,他的多動并非表現(xiàn)為坐立不安、手腳愛動,而是在課堂上常走神,聽不進老師講課,半小時能完成的作業(yè)他要寫3個多小時,智力正常的他學習很差。雖然他經(jīng)常一動不動地趴著,但卻不能在3分鐘內(nèi)安靜地想一個問題。
在與小峰及其父母談過話并對其進行了一系列量表測試后,安定醫(yī)院兒科精神科主治醫(yī)師崔永華為其設定了個性化的綜合治療方案,包括家庭治療、精神分析治療及生物反饋治療,每次治療后還教給家長家庭自我訓練的方法。
“小峰第一次做生物反饋治療時,提示其注意力差的紅燈一直閃個不停,但到第10次已能集中注意力,第20次就能安靜地坐25-30分鐘,基本能達到上課學習的要求?,F(xiàn)在,小峰狀況挺好不用吃藥,學習成績已達中游。”崔永華說,這種治療每20次為一個療程,每周不能少于3-4次。每個療程結(jié)束,電腦會根據(jù)治療者每次的測試結(jié)果出一個趨勢報告,給孩子增強治療信心。
互動游戲訓練孩子控制力
生物反饋治療儀由一臺安裝了專用軟件的電腦和3個傳感器組成。這套軟件設計了很多拼圖、射箭、籃球、滑雪等孩子能互動參與的有趣動畫情節(jié),還配有舒緩的背景音樂。治療時,醫(yī)生會將傳感器的一端分別接在兩個耳垂和頭頂?shù)陌賲R穴上,另一端與電腦相連。
“通過這3個傳感器,治療者的腦電波狀況就會實時反映到治療程序中。孩子的精力越集中,腦電波就越平穩(wěn),射箭、投籃、運球等過程就越流暢和準確。反之,越是急躁就越影響游戲的成績?!贝抻廊A說,這些游戲是個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過程,通過這些游戲可以訓練孩子的控制力,使其經(jīng)過條件反射不斷強化治療效果。
學習差可看精神科醫(yī)生
“有些家長把孩子學習不好簡單地歸結(jié)為不好好學習,其實很多孩子是有心理疾病。有的家長即使認識到孩子的精神狀況有問題,受‘精神病等同于瘋子’這種錯誤社會偏見的影響,不敢?guī)Ш⒆尤タ淳駥?漆t(yī)生?!卑捕ㄡt(yī)院兒科主任鄭毅說,我國兒童精神病患者人數(shù)已相當于美國精神病人的總和,但人們?nèi)狈φ_的就醫(yī)觀念。
“有些家長不科學地帶孩子就診于普通兒童內(nèi)科、兒童神經(jīng)科或普通心理咨詢門診,而這些非兒童精神科專業(yè)人員往往缺乏相應的督導機制,易導致患兒的病情延誤,從而釀成悲劇?!彼赋觯覈壳皟H有150名兒童精神科醫(yī)生,且分布很不均勻,如安定醫(yī)院已擁有6位兒童精神科高級醫(yī)生,而有些省市在該專業(yè)尚為空白。
游戲能化解孩子危險行為
導讀:兒童心理專家認為,扔東西是小孩子特定成長階段學習的一種方式,說明他對生活充滿好奇,對許多東西喜歡嘗試,應該鼓勵。于是,我和丈夫就把家里一些顏色較深的棉襪折疊成一個個球狀,和嘎豆一起玩“打雪仗”的游戲?;蛘呶覀冐Q起手指來,在頭上裝成西班牙斗牛,讓他拿著海綿靠墊和我們較量,他玩累了,頂多把這些東西扔出去,傷不著我們,也傷不了他自己。
我曾經(jīng)受過預防兒童意外傷害的科普培訓,知道小孩子扔東西的最大危害不是把東西搞壞,而是東西摔碎了以后,碎片可能會飛濺到身上,甚至眼睛里,后果非常嚴重。
不久,我就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用在了可愛的小外甥嘎豆身上。當時,嘎豆一歲多,簡直就是一個小飛俠,在屋子里到處亂跑,一會兒上床,一會兒鉆衣柜,一會兒又到被窩里和大人捉迷藏。最讓人擔心的是,他喜歡亂扔東西,玻璃杯子、小瓷器,還有電視、空調(diào)的遙控器等,都沒有逃出他的“魔爪”。一天晚上,他又開始折騰,先把包著電視遙控器的塑料皮給撕了,接著開始摔遙控器,隨后他做出了一個非常危險的舉動,把遙控器的一個小橡膠鈕給摳下來,塞進嘴里,還裝模做樣地嚼起來。當時,嘎豆姥姥的第一反應是想把橡膠小按鈕從他嘴里摳出來,無論怎樣誘惑他,他就是不張嘴,反而得意洋洋地嚼著。我想起科普培訓上學到的相關知識,給老公使了個眼色說:“嘎豆,看看舅舅和舅媽怎么玩游戲?!蔽业椭^一邊裝著往地上吐東西,一邊說:“呸!呸!呸!呸你一臉黑?!崩瞎埠臀乙粯樱鲋瑯拥膭幼?,說著相同的“臺詞”。不一會兒,小外甥就學我們倆的樣子,把橡膠小按鈕給吐出來了。
我和丈夫非常喜歡他,就把自己心愛的東西給他玩。8只一模一樣的陶瓷小企鵝,本來放在電視機上很好看,可他想在被窩里玩,玩著玩著就要到地下玩,結(jié)果就摔碎了4個??粗覀凅@訝、氣惱的樣子,他卻開心極了。我們狼狽地收拾碎片,先一點一點地掃地,再用抹布擦干凈,但令我們后怕的是,一塊小碎片竟然“蹦”到了他的衣服上,幸好我抱他時及時發(fā)現(xiàn),不過我卻付出了代價,手被小瓷片劃了一個小口子。
兒童心理專家認為,扔東西是小孩子特定成長階段學習的一種方式,說明他對生活充滿好奇,對許多東西喜歡嘗試,應該鼓勵。于是,我和丈夫就把家里一些顏色較深的棉襪折疊成一個個球狀,和嘎豆一起玩“打雪仗”的游戲?;蛘呶覀冐Q起手指來,在頭上裝成西班牙斗牛,讓他拿著海綿靠墊和我們較量,他玩累了,頂多把這些東西扔出去,傷不著我們,也傷不了他自己。
玩游戲培養(yǎng)嘴巧的孩子
導讀:發(fā)聲是學習說話的基礎,從寶貝一出生就經(jīng)常和他咿咿呀呀“說話”,可以逗引寶貝有意識地模仿,并激勵他主動發(fā)聲。
盡管寶貝說話的早晚存在個體差異,但后天環(huán)境仍然是影響寶貝語言能力發(fā)展速度的更重要的因素。經(jīng)常和寶貝玩一些有趣的小游戲,他的語言能力就會獲得突飛猛進的發(fā)展。
游戲1:咿咿呀呀(適合0-8個月寶貝)
推薦理由:
發(fā)聲是學習說話的基礎,從寶貝一出生就經(jīng)常和他咿咿呀呀“說話”,可以逗引寶貝有意識地模仿,并激勵他主動發(fā)聲。
游戲方法:
1.在寶貝清醒的時候,將寶貝抱在懷里,對著他的臉“咿——”、“呀——”“哦——”地“說話”。
2.當寶貝偶爾因為吧噠吧噠小嘴或者吐泡泡發(fā)出聲音的時候,立刻微笑地看著他的小臉,熱烈地模仿寶貝的聲音,積極給予回應。
3.當寶貝開始“咿咿呀呀”“說話”的時候,跟他一起“說”,并且每隔幾天增加一兩個不同的音,放慢速度,以長音對著寶貝發(fā)出這些音,以便他模仿。
貼心提醒:
1.和寶貝游戲時要滿腔熱情,以此感染寶貝。
2.為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還可以配合一些動作來吸引寶貝的注意,比如,一邊說,一邊不時地將臉埋進寶貝的胸前,輕輕地胳肢他,對著他的小臉輕輕地吹氣等等。
游戲2:悄悄話(適合8個月以上寶貝)
推薦理由:
8個月的寶貝已經(jīng)能聽懂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了,如果父母一反常態(tài)和寶貝說悄悄話,他會覺得十分新奇,并對這個活動充滿了熱情。
游戲方法:
1.先以正常的語氣與神態(tài)跟寶貝說出要做的事情,比如“我們吃飯了!”
2.假裝很神秘的樣子,對著寶貝的耳朵悄悄地重復說上幾遍:“吃飯了!吃飯了!”
3.再以正常的語氣與神態(tài)對寶貝說:“吃飯了!”
4.如此反復,也可根據(jù)當時情況以及寶貝關注的興趣點隨意調(diào)整。
貼心提醒:
1.游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隨時插入,并隨著各種條件的變化靈活調(diào)整。
2.游戲內(nèi)容最好根據(jù)寶貝的年齡特點確定,并從寶貝當時感興趣的事情入手。
游戲3:傳聲筒(適合1歲半以上寶貝)
推薦理由:
大多數(shù)1歲半以上的寶貝已經(jīng)會說一些話了,讓他們傳話不僅可以訓練他們學習表達自己,同時也能更好地調(diào)動他們學說話的積極性。
游戲方法:
1.媽咪悄悄地對著寶貝說一句話,然后請寶貝把這句話告訴爸爸。
2.爸爸再悄悄地把寶寶傳的話告訴媽咪。
3.媽咪根據(jù)爸爸傳的話判定寶寶是否正確傳遞自己要說的話,并根據(jù)情況調(diào)整傳話內(nèi)容。如果寶貝傳正確了,改變傳話內(nèi)容,傳不正確,再重復一遍。
貼心提醒:
1.寶貝傳錯話不要批評他,以免因此影響游戲的情緒,打消他游戲的積極性。
2.傳話的難度可以根據(jù)寶貝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進行調(diào)整。
3.傳話內(nèi)容要根據(jù)寶貝的喜好確定,一些有悖常理、充滿童趣的語言會增加游戲的樂趣。如“老鼠吃了貓”,“樹葉刮跑了風”,“豆豆蹦豆豆”“毛毛揪毛毛”等等。
和孩子玩“神奇口袋”游戲
家長在和孩子游戲時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1、游戲準備:小口袋1個;各類水果,如香蕉、桔子、蘋果、葡萄、橙、柚等等;各類小玩具,如手槍、汽車、玩具兔、熊、狗、手帕、帽子、手套等。
2、游戲的玩法如下:
(1)家長拿著裝滿各類物品的口袋念兒歌給孩子聽:“神奇的口袋東西多,請你過來摸一摸?!辈⒏嬖V孩子,“請你伸手到袋子里摸一件東西,摸完告訴我(即父母),你摸到的是什么,但是不許偷看?!?/p>
(2)在幼兒將說出的物品一一擺放出來后,家長可提高要求:“請你說出這些物品屬于哪一類?比如香蕉、蘋果、梨等等是水果類,手帕襪子屬什么類?長毛絨的小兔、小狗又屬哪一類?”并讓幼兒動手將物品歸類放置。
孩子熟悉游戲后,可讓孩子邊摸邊說:“這是水果中的梨子。”等等。
3、家長和孩子玩游戲時應注意:
(1)游戲之初最好不要讓幼兒區(qū)別近似的物品,如橙、柚,而用區(qū)別較大的,如蘋果、香蕉等等,以后再逐漸增加難度。
(2)切忌違反規(guī)則,讓幼兒看口袋,那樣就失去其積極意義了。為提高孩子興趣,家長與孩子互換位置,讓孩子提問,家長來摸且回答,最后讓孩子鑒定對錯與否。
在這個游戲中,家長要勤動腦,善動腦,不斷豐富“口袋”里的“內(nèi)容,提高幼兒的興趣,促進幼兒感知覺,特別是觸摸覺的發(fā)展。
女孩玩平板,男孩玩兒童游戲機?
為您提供兒童游戲機相關資訊
科技領域中的性別差異早在孩提時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并且是由父母引起的。
一家美國的研究機構(gòu)PlayScience發(fā)現(xiàn),父母在為孩子購買電子設備這件事情上,存在性別差異。
他們調(diào)查了個501個美國家庭中孩子們在電子設備方面的使用和消費習慣。他們發(fā)現(xiàn),在為孩子購買電子設備這件事上,男孩和女孩面臨著截然不同的待遇。調(diào)查中,愿意給自己的女兒買智能手機的只有6%,而這個數(shù)字對于兒子來說是15%。只有7%的父母愿意給自己的女兒買游戲主機,而對于兒子,這個數(shù)字足足翻了3倍達到21%。
這意味著,相對于女孩子,男孩子更容易接觸到科技和游戲的內(nèi)容。那么當男孩子們用手柄打游戲的時候,女孩子們在干什么呢?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父母更傾向于給自己的女兒們買兒童用平板。美國Fuhu公司于2013年推出了兒童用平板系列,外部有硅膠保護套,系統(tǒng)內(nèi)部則預裝了一些學習軟件和家長控制系統(tǒng)。
美國家長顯然覺得這樣的東西更適合女兒,易于管控,便于使用,內(nèi)容安全。這符合一般大眾對女孩子的期待:乖巧,安靜,不擅長電子設備的操作。對于男孩子,他們自己的選擇則更加占上風。這也許是因為父母更習慣用電子設備來安慰或安撫男孩子——這個時候孩子的意見顯然更重要。當兒子不開心的時候,有48%的家長會用電子設備來安慰他們,對于女孩子只有34%的家長會這么做。
“不管是有意識或是無意識的,家長們總傾向于更加尊重他們兒子的選擇,而對于女兒則采取保護性更強的行為?!盤layScience的聯(lián)席首席執(zhí)行官J.AlisonBryant博士說道。他認為,家長應該更加注意自己在選擇設備上的性別意識。
雖然不能武斷地把這種現(xiàn)象視作當今世界中科技和游戲領域中女性弱勢的事實的原因,但毫無疑問,這造成了男孩和女孩在接觸電子設備時的不公平。雖然有調(diào)查證明女孩子在編寫游戲方面有著更好的天賦,但是家長顯然覺得游戲機是男孩子們玩的東西。
如今,科技和游戲領域中女性平等已經(jīng)成為一個越來越火的話題,今年的GDC(游戲開發(fā)者大會)對如何讓女性更多地進入科技圈和游戲圈做了很多討論。現(xiàn)在看來,這個問題不僅要從孩子抓起: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為您提供兒童游戲機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