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小學蝌蚪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4-11-14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蝌蚪教案 篇1

【教學理念】

低年級語文教學要緊緊抓住兒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為一體。寓知識的傳授于同學自身的體驗學習中,在此之上,培養(yǎng)同學思維,訓練其語感,提高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故事教學的基本戰(zhàn)略必需堅持“趣中學,學中用,用中悟”。力圖落實和體現(xiàn)上述教學理念。為了從知識、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實好本文的教學,我在設計中還充沛考慮到教材的特點,兒童自身的特點,抓住“六”個字──“變”、“趣”、“演”、“引”、“板”、“讀”,進行全文的設計。

【教學特色】

以“趣”為經,以“學”為緯。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看圖學文,文章語言優(yōu)美、畫面形象、情節(jié)生動,很適合低年級同學的口味。全文貫穿兩條線:一是“找”,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shù)膮f(xié)助下找到了自身的媽媽,二是“變”,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身體發(fā)生了三次明顯的變化。根據(jù)教學要求,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落實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⑴ 重點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三個動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學會運用。

⑵ 通過圖文結合了解青蛙生長過程中的形體變化。

能力目標:⑴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 借助學文,培養(yǎng)同學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

德育目標:讓同學知道青蛙是捕獲害蟲的能手,教育同學從小維護有益動物。

【教學主要環(huán)節(jié)和意圖說明】

一、變──變序教學,突出對比

《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在結構上有鮮明的特點:構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依照“小蝌蚪看到了誰,說了什么”的層次來布置段落內容。因為這點,以往大多教師均從指導同學學法入手,依照故事發(fā)展布置教學。為了突出全文的重點,我采用了變序的教學方法來處置,目的是直奔主題,理清線索,掌握重點,讓同學對全文知識有更清的理解。變序法流程體現(xiàn)在:

1、小蝌蚪的外形特點怎樣?

(學習第一自然段)

2、青蛙媽媽的外形特點怎樣?

(學習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體發(fā)生了幾次變化?

(找出小蝌蚪身體變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誰的協(xié)助下找到了媽媽?

(指導對話朗讀)

變序處置,我認為有三點好處:

1、對比鮮明:讓同學通過對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征,找出不同點,從而自覺生疑: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2、重點突出:鯉魚媽媽和烏龜協(xié)助小蝌蚪這一內容僅僅是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點內容,放置在最后教學,使全文重點得到突出。

3、線索鮮明:一篇文章猶如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教師處置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刪葉的過程,突出主干,以便讓同學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線索。

二、趣──以趣促智,調動情感

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對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缺乏主動意識,只有充沛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變知識的傳授為娛樂體驗,寓教于樂,才干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小蝌蚪找媽媽》自身就是一篇知識性、趣味性很強的課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識性,科學有效地處置好兩者的關系,我做了以下的設計:

1、兒歌朗讀扮演。

小蝌蚪長成青蛙時,身體發(fā)生了三次明顯變化,為了讓同學了解并掌握這一知識,在課文的學習中,我布置了兒歌朗讀扮演。(自編內容)

生:我是一只小蝌蚪,我要去找媽媽啦!

師:不好!

生:(接)怪事發(fā)生了。

師:(驚奇地)怎么了?

生:啥時長出后腿啦,接著長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變化,我已長成青蛙啦?。ㄟ蛇蛇桑?/p>

2、謎語引入課題。

利用兒童喜歡猜謎語的'特點,我引用了兩則謎語: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綠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青蛙)

通過謎語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導入課題的作用: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是一家人嗎?為什么長相相差這么大?難怪小蝌蚪連自身的媽媽都不認識了,今天,我們就一起隨著小蝌蚪一同去找媽媽。板書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3、自述介紹。

在第四自然段的學習中,為了讓同學對青蛙的特征有更為鮮明的印象,我設計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環(huán)節(jié):同學們,假如你現(xiàn)在就是青蛙媽媽,你有什么想對大家說嗎?目的是引導同學練習用“鼓著”“披著”“露著”三個詞語說話,活用詞語。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由于問題的設計讓同學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他們的主體性,參與性一定會大大增強。同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回答: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頭上鼓著一對大眼睛,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四條腿,寬嘴巴。(論述自身的特征)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身手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蟲,一年可以消滅一萬五千多只害蟲。我是人類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保護關心我。(論述自身的身手)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員三千多種。我是綠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們有的是穿紅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陸地上,有的生活在樹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動

“游過去”“追上去”“迎上去”三個詞語的理解與運用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重點,我摒棄了教師僅僅從字義上區(qū)別理解的方法,利用小朋友們善于觀察,善于模仿的天性,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1、找一找:找出課文中三個動詞所在的相關句子讀一讀。

2、看一看:通過播放軟件,讓同學從觀察中初步體會三個動詞表示的不同方向。

3、貼一貼:教師制作幾個箭頭,讓同學根據(jù)看到的畫面,通過箭頭的不同擺貼來釋義。

如:“迎上去”表示為:

“追上去”表示為:

“游過去”表示為:

4、演一演:理解詞語的目的是應用詞語,為了讓同學深刻體會“迎上去”一詞的意義,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生活情境:當老師來到王明家,王明會怎樣?(師生扮演)演完之后,請同學們根據(jù)所看到的情景說一句話,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詞。

如:江老師來到王明家,王明主動迎上去,說:“江老師,您好,歡迎您!”

通過演一演,說一說,同學們體會到“迎”指的是兩者方向相對,而且?guī)в兄鲃訜崆榈囊馑?。課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聽媽媽的下落,所以讀起來也要特別有禮貌。

四、引──巧妙過渡,渾然一體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同學順利地從一個知識點的學習轉向另一知識點,我巧妙地設計了如下過渡語:

同學們,這篇課文不但語言優(yōu)美,畫面更加生動,下面請大家欣賞第一幅圖──池塘里的小蝌蚪。(播放軟件)

小蝌蚪雖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沒有媽媽,他們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什么。這不,他們正商量著一起去找媽媽呢,他們找呀找,終于找到了自身的媽媽,原來就是一??蓯鄣拇笄嗤堋#ㄙN出青蛙圖)

課文中青蛙媽媽說:小朋友,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焯蟻戆?。同學們,你們知道小蝌蚪是什么時候長成青蛙的嗎?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到了他們的身體發(fā)生了變化?

小蝌蚪,你們找到媽媽,多虧了誰的協(xié)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內容)

青蛙是人類的朋友,是莊稼的維護神,農民伯伯親切地稱之為“護谷神”。為了讓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適、平安些,我們作為他的朋友,應該用心去保護關心他。同學們,你們能為他做點什么嗎?(環(huán)保教育)

五、板──畫龍點睛,提綱挈領

這篇課文的板書,我試圖把“文字”與“圖片”結合起來,突出趣味性,體現(xiàn)板書的“美”。

小蝌蚪找媽媽

六、讀──讀中悟情,積淀語感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習語文,就是為了掌握這個重要的交際工具,既積累語言,積淀語感。于永正說過:掌握自行車、汽車等代步的工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擁有。車子可以買,語文呢?語文得靠讀、背。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讀訓練范文。文中有三段對話,教學時指導同學體會對話的語氣,從中學習交際,這也是本文的一個重要教學任務。

指導小蝌蚪與鯉魚媽媽的對話朗讀,應強調讀出禮貌的語氣;指導小蝌蚪與烏龜?shù)膶υ挄r,應讀出急切的語氣;指導小蝌蚪與媽媽的對話時,應讀出高興,愉悅的語氣,體會母子相逢激動的局面。

小學蝌蚪教案 篇2

一、教材簡析。

《小蝌蚪找媽媽》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并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二、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低年級閱讀教學提出了如下教學目標: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借助讀物中的圖畫和音像材料閱讀;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本課的教學就是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借助插圖、音像等手段,引導學生進入課文角色,從而感知青蛙的變化過程。在教學時,教師應少講、精講,留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獨立思考的時間。

三、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激情導。

1、同學們,老師想請大家猜個謎語,謎面是:大腦袋,圓肚子,細尾巴,黑身子。變變變……長出四條腿,丟了細尾巴。吃飽了,呱呱呱呱,抓害蟲,頂呱呱。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看看小蝌蚪找到的媽媽是什么樣子呢?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放錄音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3、選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同位聽,比一比誰讀的好?

(三)圖文結合,講讀課文。

1、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思考:小蝌蚪什么樣子?

(2)“快活地游來游去”是什么樣子呢?請你想像一下,做這個動作。

(3)展示相應的去畫課件。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讀這一自然段,這段有幾句話?每句話寫了什么?

(2)分組進行討論。

這自然段有3句話,先寫了小蝌蚪的變化;然后寫他遇到了誰,并向他打聽自己的媽媽在哪里;最后寫出媽媽的特點。

(3)出小蝌蚪和鯉魚的對話,想像他們談話時的語氣,試著讀一讀。(同時播放相應的課件)

小蝌蚪有禮貌、詢問的語氣;鯉魚阿姨和藹、沉著、有把握的語氣。

(4)生練讀,分角色表演。

3、依照以上的學習方法,分組合作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1)小蝌蚪又向誰請教呢?

(2)小蝌蚪又有什么變化?把有關的語句畫出來。

4、匯報交流自學情況。

(1)小蝌蚪找到烏龜,烏龜告訴它,它的媽媽頭頂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

(2)小蝌蚪看見大青蛙,找到了媽媽。

(3)用自己的話說說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4)按下面的練習,說一說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們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 ),又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 ),沒過多久,( )不見了,變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蟲的( )。

5、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青蛙的變化過程。

(四)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1、重點指導小蝌蚪與鯉魚阿姨、烏龜和青蛙媽媽的對話。(青蛙媽媽的語氣是親切、慈愛的)

2、隨多媒體課件朗讀。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4、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課堂小結。

小蝌蚪為了尋找媽媽,不斷地探索,靠著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地去發(fā)現(xiàn),不斷地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家長聽。

小學蝌蚪教案 篇3

語言活動:小蝌蚪找媽媽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成長過程。

2、能夠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

3、感受動畫的意境美。

二、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相機三、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出課題。

“大大的腦袋,黑黝黝,細細的尾巴水中游!”

提問:“小蝌蚪從沒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

提問: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媽媽長得不一樣?

幼兒討論: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2.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內容。

教師提問:

1、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是什么樣的?

2、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

3、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它們碰到了誰?互相說了什么?

4、它們把誰當成了媽媽?

3、分段欣賞故事內容。

(1)、小蝌蚪為什么去找媽媽?

(2)、看課件第二段。遇到魚媽媽時,他們說了些什么?(根據(jù)幼兒的回答放映相應的幻燈圖片)。小蝌蚪遇到龜媽媽時又會說些什么?一起來說一說。

4、小蝌蚪和青蛙媽媽長得像嗎?

再次完整看課件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5、讓孩子通過肢體來表示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長過程。

6、活動延伸:

《小蝌蚪找媽媽》反思春天到了,到處洋溢著春的氣息,柳樹發(fā)芽了,山茶花開了。吃完飯我?guī)ьI孩子們來到幼兒園的后操場與孩子們一起游戲一起找春天。

踏著春天的氣息我進行了語言教學活動《小蝌蚪找媽媽》,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是我感觸頗深,孩子們快樂的笑聲依然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但是我也發(fā)現(xiàn)這個活動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

首先,我直接以圖片的形式導入故事,孩子們也似乎習慣了這樣的教學方式,一點新鮮感也沒有,每次都是老一套看著圖猜猜說說。那么我認為在活動之前可以先讓幼兒與家長一起收集些有關青蛙的圖片,或者有可能的話收集到小蝌蚪,把這些收集到得東西放在版面或者教室的桌子上供幼兒觀看了解。這樣為更好的進行今天的活動作下了伏筆。

其次,我認為在講述故事的時候,讓幼兒參與的`比較少,都是我一個人在說缺乏良好的互動。一些旁白可以由我來講,當講到一些動物角色的時候,可以大膽的試著讓幼兒來參與完成,孩子們對于一些動物的特性其實已經了解的非常清楚,只要加入到里面我想對于他們來說并不是很難。

最后,雖然通過這個故事孩子們知道了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多小伙伴的幫助,但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不是特別懂得同伴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幫忙。如果再進行一個延伸的話,我想孩子們會對這個故事理解的更加透徹,那么在平時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孩子們是否也會學著互相幫助呢?

小學蝌蚪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學會“蝌、蚪、池、腦、袋、甩、鯉、龜”等9個生字,理解詞意、

3、能正確朗讀第一段,說說蝌蚪的形態(tài)特點,能按問題的提示擴寫句子、

教學過程:

一、激趣揭題、

1、出示課件,認識“蝌蚪”,說說怎么記住這兩個字、

2、小蝌蚪長大后變成了什么?

師:青蛙在水中產卵,小蝌蚪從卵里出來,慢慢地變成了青蛙、因為小蝌蚪沒有看見過自己的媽媽,不知媽媽在哪里,所以小蝌蚪要去找媽媽、補充課題后齊讀、

(1)小朋友,我們已經觀察過小蝌蚪的生長變化,誰能說說它是怎樣的?

(2)揭題:小蝌蚪找媽媽、學習“蝌、蚪”,怎么記住它?

(3)看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什么?

小蝌蚪為什么要找媽媽?

他們是怎么找媽媽的?他們找到媽媽了嗎?

二、圖文對照,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聽錄音,思考: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誰?小蝌蚪的媽媽到底是誰?

2、聽完后匯報、

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鯉魚媽媽和烏龜媽媽、(觀察課文插圖)

學習生字“鯉”,怎么記?

學習生字“龜”,共幾筆,第七筆是什么?

小蝌蚪的媽媽是大青蛙、(觀察課文插圖4)

3、跟錄音輕讀課文,給每幅圖找出相應的課文、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看第一幅圖,說說圖上畫著什么?

(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來游去、)

2、課文是怎么介紹這幅圖的呢?指名讀第一段并思考: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討論:

⑴、知道了蝌蚪生活在池塘里、你從課文的哪句話看出,指名讀一讀、

⑵、知道小蝌蚪長著大腦袋,黑身子,甩著長尾巴、

學習生字“腦、袋、甩”、[比較:腦——胸袋——裳甩——用]

自由讀讀寫蝌蚪樣子的句子,想想“大、黑、長”三個詞分別寫出了什么?(大小、顏色、長短)

4、朗讀指導、你喜歡這些小蝌蚪嗎?讀出對小蝌蚪的喜歡和小蝌蚪的活潑可愛、

四、作業(yè)指導、

課后第四題:回答問題、

小蝌蚪游來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來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樣地游來游去?

先自由說,再指名說、

五、鞏固練習、

指導書寫:重點“腦、袋、甩”、

小學蝌蚪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教材簡析:《小蝌蚪找媽媽》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幾只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了解了媽媽的樣子特點,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的身體也發(fā)生了變化,最后變成了小青蛙,并和媽媽一起捉害蟲。

(二)學生分析

經過近一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學習生字都有了自己的方法,教師應相信他們的識字能力。學生們對蝌蚪與青蛙都很熟悉,所以教學本課,應以朗讀為主,特別是分角色朗讀更能收到學生的歡迎。

(三)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通過細讀課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媽媽的歷程中,逐漸發(fā)育成青蛙的幾次形體變化和幾經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媽媽的經歷。

2.通過小組交流討論,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小蝌蚪、大青蛙的外部特征,培養(yǎng)學生全面認識事物的能力和朗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知道青蛙是有益動物,會捉害蟲。我們要保護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4.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動作技能目標:

借助手指玩具,分角色演一演,使學生在朗讀表演中,進一步理解詞句的意思,充分開發(fā)學生的多元智能。

三)情感目標:

1.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科學知識的熱情,能自覺保護小蝌蚪和青蛙,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2.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學習的精神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3.通過質疑、解疑,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了解小蝌蚪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和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shù)膸椭?,怎樣找到青蛙媽媽的經歷,并從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想象力,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時應通過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

(五)教學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本課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jù),構建信息環(huán)境下“主體參與”教學模式。

一)教法:

1.采用變序教法,可抓住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想深入了解哪個問題就學習哪一部分。這樣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他們邊讀書邊思考的良好習慣。

2.多元智能驅動法: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感悟、朗讀表演、唱一唱、畫一畫等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各類情感因素,促使學生形成最佳的情緒狀態(tài),從而積極、有效地投入學習。

二)學法:

重視學生的個體參與,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我為本課預設的學法是:

1.探究法:學生可以圍繞課題提出問題,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fā)現(xiàn)、自行建構知識,獲得成功的愉悅。

2.合作討論法:在解決問題時先自己找答案,再在四人小組里交流,最后小組代表發(fā)言,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

(六)教學用具

1.教師準備青蛙和小蝌蚪的貼圖。

2.學生準備鯉魚、烏龜、小蝌蚪、青蛙的手指玩具。

(七)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出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1.讀題

2.質疑:①小蝌蚪長什么樣?②它的媽媽是誰?長什么樣?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媽媽的?

二)讀通課文

1.自由讀。(碰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同學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師) 2.讀給同桌聽,互相正音。

3.看連環(huán)畫,找到相應的小節(jié),一起讀一讀。 4.自由選擇文中的一個小節(jié)讀給大家聽。

三)學習生字會認字

塘、腦、袋、灰、哇、教、捕、迎、阿、姨、寬、龜、頂、披、鼓 會寫字

兩、哪、皮、跳、就、肚、孩、生字組詞

塘 táng 魚塘yú táng 池塘chí táng 腦 nǎo 大腦dà nǎo 腦袋nǎo dai 頭昏腦漲 袋 dài 袋子dài zi 一袋yī dài 酒囊飯袋 灰 huī 灰色huī sa 灰心huī xīn 萬念俱灰 哇 wā 好哇hǎo wā 哇啦wā lā

教 jiào 教室jiào shì 教育jiào yù 因材施教 填空過渡:(有)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游。

四)學習課文第一節(jié)

1.小蝌蚪長什么樣的呢?出示第一節(jié)課文,自由讀、指名讀讀。 2.根據(jù)課文內容同桌合作畫一幅畫。

3.對照課文,評一評畫得對不對,為什么?(檢測學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朗讀課文,表現(xiàn)小蝌蚪的活潑可愛。

5.仿照《小蜻蜓》的曲調,學唱歌曲《小蝌蚪》(小蝌蚪真可愛,黑灰身子大腦袋,甩著長尾水中游,游來游去多快活!)

五)課后延伸

1.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大青蛙)

2.小蝌蚪是怎么找媽媽的,我們下節(jié)課再學。課后請去搜集關于青蛙方面的知識。

第二課時

課堂實錄

一)、復習導入,鞏固舊知

師:小朋友們,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請小朋友大聲把課題齊讀一次。

生:17,小蝌蚪找媽媽

師:讀的真好,那小朋友還記得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

生:(齊)青蛙(師貼青蛙圖) 師:你們覺得它們是一家人嗎?為什么長相相差這么大呢,難怪小蝌蚪連自己媽媽都不認識,今天我們就跟著小蝌蚪一起去找媽媽吧!瞧,我們的小蝌蚪太調皮了,把我們的生字寶寶都藏在荷葉下,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生:(躍躍欲試)行!

(師操作,生根據(jù)出現(xiàn)的生字讀詞語) (學生活動:

1、抽查

2、齊讀) 【評析:用掛圖展示蝌蚪與青蛙的不同,更夠更好的激發(fā)學生一探究竟,走進課文語言的欲望】

二)、視頻展示,形象感知

師:讀的真好,那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都遇見了誰?

生:想?。ㄒ惶骄烤沟脑竿僖淮尾⒓て穑?/p>

生:那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則視頻!邊欣賞邊思考,小蝌蚪找媽媽的時候遇見了誰?

(評析:通過看視頻,學生不僅形象的感知了小蝌蚪找媽媽過程中身體發(fā)生的變化,也直觀的了解到了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誰。學生想走近文本的欲望再一次被引發(fā)。)

三)、走進文本,有所側重

1、啟(第一自然段):想象畫面,步入佳境

師:小朋友看得真投入,小蝌蚪找媽媽時遇見了誰?

生:鯉魚,烏龜。

師:真棒!那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她們都說了什么?

生:想?。ㄗ呓谋镜挠患ぐl(fā))

師:那小朋友趕緊打開課本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吧!在讀的過程中請小朋友標出自然段!

師:瞧,我們的小蝌蚪都被你們的讀書聲吸引過來了(出示小蝌蚪的圖片)。誰能說說你見過的小蝌蚪的長什么樣?

生1:蝌蚪有大大的腦袋和長長的尾巴。

生2:我覺得蝌蚪很像一個逗號。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

師讀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蝌蚪圖)睜開眼睛,說說你見到了一群怎樣的小蝌蚪?

師:他們在干嘛?

生:游泳

師:怎樣的游泳?。?/p>

生:快活的,甩著尾巴。

師:你能做一下動作嗎?生做動作。

師: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讀呢?

生:讀出高興勁兒

生:讀出快樂的心情

(生模仿老師有感情讀)

師:讀的真好,小朋友你們看小蝌蚪在水里游的多自在啊,我們課文中有一個詞,你們能找到嗎?(復習近義詞的概念)

生:快活

師:找的真對,那你們能用“快活”說一句話嗎?(培養(yǎng)學生由詞到句的能力)

生1:今天,我很快活!

生2:小魚在水里游的真快活!

2、承(第二三自然段):抓重點詞句,指導朗讀。

師:說的真好!小蝌蚪快活的游哇游,踏上了他尋找媽媽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見了誰呢?

生:鯉魚阿姨(師出示鯉魚的圖片并指導學生進行畫面觀察)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那它們跟鯉魚阿姨說了什么呢?

(生回答,師出示它們的對話,生分組分角色來朗讀)

師:讀的很好,請小朋友認真的觀察一下課文的插圖,小蝌蚪是怎樣游向鯉魚阿姨的?

迎上去(結合圖畫理解“迎”(面對面)(生讀)

師:那小朋友你們想一想為什么我們的小蝌蚪是“迎上去”不是“沖上去”?

生:小蝌蚪有禮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也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

師:那么鯉魚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讀鯉魚媽媽話)

出示詞卡(四條腿,寬嘴巴)

師:小蝌蚪終于從鯉魚阿姨那里知道了媽媽的樣子,高興極了,他們連忙小告別了鯉魚阿姨繼續(xù)向前游,當他看見烏龜大叔在水中悠閑地漫步時,連忙追了上去。小朋友們,他門為什么要追上去呢?(比較追上去和迎上去。出示圖片)

生:因為烏龜有四條腿

生:因為烏龜是寬嘴巴

師:小朋友回答得都很正確,他們誤以為前方游動的就是自己媽媽,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于是高聲叫著——

生:媽媽(引導學生讀出激動,高興的心情)

師:可烏龜大叔仍舊慢吞吞地說(“說”聲音變粗)——(生讀)

出示詞卡(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

分角色朗讀。

3、撥(第四自然段):宣泄情感,以讀養(yǎng)心。

師:鯉魚阿姨和烏龜大叔指導讓小蝌蚪知道了媽媽的模樣,給了他繼續(xù)前行的信心和力量,接下來他們又遇見了誰呢?請小朋友們跟你的同桌互相讀一讀,并把青蛙媽媽的樣子用橫線標注出來。

①誰能說一說青蛙的`樣子?出示詞卡(碧綠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對大眼睛)

師:這是小蝌蚪們的媽媽嗎?(出示青蛙圖)

生:是

師:小蝌蚪們經過不懈的努力終于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媽媽,心情肯定是無比的激動,誰來讀讀小青蛙跟媽媽說的話?

生:媽媽,媽媽。(師引導孩子讀出激動的語氣)

師:此時此刻,媽媽就在眼前,小蝌蚪還可能對媽媽說什么呢?(拓展學生思維,學會愛的表達)

師:(引讀)媽媽低頭看見了自己的孩子,她笑著說——

生:(讀青蛙媽媽語)。

師:你們知道嗎?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自己的身體也發(fā)生著變化,趕快讀一讀課文,找一找小蝌蚪身體發(fā)生變化的句子。(生自由朗讀,邊讀邊找)

師:用筆將這些句子劃下來,在小組里讀一讀,注意一定要按照順序找哦!(生活動,小組交流)

師:誰來把你找到的句子讀一讀?

生3:“不知什么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師指圖與學生共同回顧小蝌蚪的變化并在五幅掛圖間板書)

長出后腿——長出前腿——尾巴變短——尾巴消失

4、合(最后一段):內外延伸,厚實立體。

巧妙過渡,走進文末

過渡:執(zhí)著的小蝌蚪終于找到了媽媽,他們的身體也跟媽媽變得一樣了,小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跟媽媽會到哪里去嗎?(貼圖五)請同學認真的讀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師:(指圖)看,小青蛙跟在媽媽的后面又啟程了,他將和媽媽一起并肩作戰(zhàn),捉害蟲,保莊稼,去譜寫一個又一個美麗的童話。

(介紹青蛙知識,出示人類捕殺青蛙的圖片,讓孩子樹立保護青蛙的意識!)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把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整理一下。

師、生:小蝌蚪先xx再xx接著xx最后xx(師邊說邊用箭頭將貼圖相連,并在箭頭上板書“先”“再”“接著”“最后”)

(同桌相互練說)

師:來,讓我們再一次用自己最美的聲音,反這個故事講給自己聽吧!(自由讀全文)

【評析:在引導學生感悟教材內容時,老師對教材的整合獨具匠心。避開學生早已熟悉的“怎樣找媽媽”的內容,引導學生先與小蝌蚪和青蛙交朋友,感知他們的樣子,再感悟“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這樣學生始終饒有興趣地與文本對話,找變化點,讓學生在閱讀思考、表演解說過程中加深對內容的理解,達到了鍛煉思維、發(fā)展語言的目的?!?/p>

四)、課外練習,拓展延伸

前段時間,老師發(fā)現(xiàn)我們班有很多小朋友在養(yǎng)蠶寶寶,請小朋友們跟爸爸媽媽仔細觀察蠶寶寶的身體變化過程,并用筆記錄下來。

【評析:在引導孩子知道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然后在把知識遷移到具體的生活中,鼓勵孩子觀察蠶寶寶的生長過程,使得學以致用,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p>

小學蝌蚪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認識蝌、蚪、迎等13個生字,指導寫甩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蹬、跳、蹦表達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長過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動物。

3.分角色朗讀課文,試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4.滲透遇事主動探索思想。

教學重點: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

2.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1.青蛙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tài)變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人性優(yōu)點。

教具準備:CAI課件(小蝌蚪各個時期形態(tài)動畫,小蝌蚪與鯉魚、烏龜、青蛙對話的動畫)

教學時間:兩課時,本教學設計為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揭示課題。

(一)情境設置:有一天,池塘里來了一群可愛的小黑魚,它們滑溜溜的身子,圓圓的腦袋,長長的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導出小蝌蚪。

(二)揭示課題:17 小蝌蚪找媽媽

(三)指導讀課題。

⒈誰找媽媽?小蝌蚪找媽媽(小蝌蚪重讀)。

⒉小蝌蚪干什么?小蝌蚪找媽媽(找重讀)。

⒊小蝌蚪找誰?小蝌蚪找媽媽(媽媽重讀)。

二、了解小蝌蚪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

(一)質疑,激發(fā)讀書興趣。

⒈指出小蝌蚪與媽媽區(qū)差別。

⒉小蝌蚪是怎樣一步一步變成青蛙的。把描寫小蝌蚪每個時期外形的'句子劃上橫線。

⒊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二)了解小蝌蚪各個時期外形特點,指導學生朗讀。

⒈課文寫了小蝌蚪有哪些樣子?

⒉課件展示學生所描述的小蝌蚪動畫。

⒊引導說出小蝌蚪有的特點。

⒋指導朗讀,注意引導學生要讀出小蝌蚪天真活潑、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情態(tài)。

⒌按照這種方法,學生分別說出小蝌蚪另外幾種形態(tài)和特點,引導學生讀時一要讀出小蝌蚪身體的變化,二要讀出小蝌蚪的快活、樂觀。

(學生在找小蝌蚪外形變化的詞句時,可能不是按生長過程順序進行的,不必強求。)

(三)理順小蝌蚪生長過程,分角色演讀各個時期的小蝌蚪。

⒈按小蝌蚪的生長順序排列小蝌蚪的照片。

⒉學生與老師配合讀小蝌蚪四個時期形態(tài)的句子。

三、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

(一)生自由朗讀課文,體會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的。

⒈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小蝌蚪找媽媽時都遇到哪些困難?他們找誰打聽媽媽了,怎么打聽的?用波浪線作記號。

⒉學生邊讀邊作記號,教師巡視指導。

(二)生匯報自學情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重點詞句的在文章中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⒈遇到鯉魚部分

⑴ 小蝌蚪是怎樣向鯉魚阿姨打聽媽媽的。

⑵ 分角色朗讀,師生配合讀小蝌蚪向鯉魚阿姨打聽媽媽的情景。

⑶ 學生表演小蝌蚪向鯉魚阿姨打聽媽媽的情景,注意體會迎的意思。

⒉遇到烏龜部分

⑴ 小蝌蚪是怎樣向烏龜打聽媽媽的。

⑵ 分角色朗讀,師生配合讀小蝌蚪向烏龜打聽媽媽的情景。

⑶ 學生表演小蝌蚪向烏龜打聽媽媽的情景,注意體會追的意思。

⑷ 學生討論:怎樣理解鯉魚阿姨和烏龜?shù)脑挕?/p>

⑸ 照樣子,說一說。

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

小蝌蚪看見一只烏龜擺動著四條腿在水里游。

看見 在 。

⒊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⑴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用感嘆號說一句能表達小蝌蚪心情句子。

⑵ 分角色朗讀。

⑶ 分組討論: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蝌蚪長大了。

⑷ 理解小青蛙外形特點。

四、課文延展,深化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一)小組討論:你從小蝌蚪身上學到什么?

講禮貌,任何時候都要有信心,遇事要積極想辦法解決,多動腦,善于觀察

(二)課外思考:要是自己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與父母走失了,你會怎么辦?

(三)課外調查:一只青蛙一年要吃掉多少只害蟲,我們小朋友就怎樣保護青蛙。

板書設計:

小學蝌蚪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小青蛙在尋找媽媽過程中心情及身體的變化。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yǎng)學生從小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小青蛙在尋找媽媽過程中心情及身體的變化。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從小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一群可愛的小蝌蚪,今天,這些小蝌蚪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禮物,只有拿到禮物的小朋友才能成為他們的好朋友呢。點擊課件,生讀一個,師點一下課件。(逐個點擊PPT1-5)

大家都收到禮物了,(點擊PPT6)我們就是小蝌蚪的好朋友了。所以,小蝌蚪也愿意把他自己的傷心事說給你聽了。我們去聽聽吧。(點擊PPT7)

(尋人啟事)大家好!我是小蝌蚪,當我看到別的小動物們和自己的媽媽一起玩耍時,我很羨慕!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媽媽是誰,也不知道她在哪里?我聽說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聰明了,請你們幫我找找媽媽吧!

2、朋友有困難,我們要幫助,你們愿意幫小蝌蚪的忙嗎?我們一起幫助小蝌蚪找到他的媽媽吧!(點擊PPT8)

3、你們幫小蝌蚪找到他的媽媽了嗎?小蝌蚪的媽媽到底是誰???(青蛙)過渡句:小朋友們,小蝌蚪歷盡艱辛終于找到了媽媽,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得到了誰的幫助?(鯉魚阿姨和烏龜)

二、品讀感悟課文

(一)學習第二段。

小蝌蚪是怎么向鯉魚阿姨打聽媽媽的?小蝌蚪游啊游,看到了鯉魚阿姨。(點擊PPT9)

1、小蝌蚪看見鯉魚阿姨,會想些什么呢?(點擊PPT10)

2、小蝌蚪又是怎么問的呢?(點擊PPT10)你覺得這是一群怎么樣的小蝌蚪?誰來當一回小蝌蚪,來問一問鯉魚阿姨吧!生讀

3、此時小蝌蚪的心情怎么樣?你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理解“迎”字(點擊PPT11)拿生字卡片拼讀注音后鼻音,說部首,組詞讀迎。

讀一讀,讀出小蝌蚪有禮貌、急切的心情。

4、鯉魚媽媽會怎么回答呢?(點擊PPT12)鯉魚媽媽()地說。有感情地朗讀鯉魚媽媽的話。

5、分角色朗讀第二段。老師當鯉魚媽媽,誰愿意來做小蝌蚪,向我打聽媽媽的消息。師生合作讀,同桌讀,男女讀。(點擊PPT12)

小蝌蚪聽了鯉魚媽媽的話,可高興了。知道了自己的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的,這時候的小蝌蚪發(fā)現(xiàn)自己和原來不一樣了,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生說。(點擊PPT13)小蝌蚪告別了鯉魚阿姨,他們繼續(xù)游哇游……

(二)學習課文第三段。

1、這時他們看到了一只烏龜,他們是怎么做的?

2、請小組自學第三自然段,要求:A、用直線劃出小蝌蚪的話。B、用波浪線劃出烏龜?shù)脑?。C、分角色讀一讀、演一演。

3、交流。

(1)小蝌蚪看到了一只烏龜,他們是怎么做的?(點擊PPT15)識字教學“追”,注意翹舌音,部首,組詞,開火車讀。

(2)讀小蝌蚪的話。小蝌蚪,你為什么要這樣叫啊?(點擊PPT16)

(3)讀出烏龜?shù)脑挕?點擊PPT17)

(4)小蝌蚪從烏龜?shù)脑捴杏种懒藡寢層心男┨卣鳎浚ò鍟捍笱劬?、綠衣裳)

(5)他們?yōu)槭裁磿褳觚敭斪鲖寢??(因為鯉魚阿姨說過他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所以小蝌蚪才會把烏龜誤認為是他們的媽媽。)

(6)練習對話,請小組上臺演一演。(旁白、小蝌蚪、烏龜)

(7)這時候的小蝌蚪樣子又有了什么變化呢?(點擊PPT18)

(8)小蝌蚪聽了烏龜?shù)脑?,又難過又開心,難過的是烏龜不是他們的媽媽,開心的是從烏龜?shù)目谥杏种懒藡寢尩囊恍┨卣?。于是,小蝌蚪告別了烏龜,他們繼續(xù)游哇游,游到荷花旁邊時,他們看到了什么?(點擊PPT19)

(三)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青蛙身上有他們媽媽的特征嗎?

1、自學第四、五自然段。

2、當看到荷葉上的青蛙時,小蝌蚪是怎么樣做的?

3、對,這次小蝌蚪終于找對媽媽了,你聽,青蛙媽媽說:“好孩子______________?!保c擊PPT19)

4、青蛙媽媽為什么說小蝌蚪已經長成青蛙了?

我們來做做練習: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

____已經______。

(點擊課件)

三、總結

1、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小蝌蚪是怎樣長成青蛙的呢?你能說一說嗎?(逐個點擊PPT22)你能填一填嗎?(點擊PPT23)小蝌蚪先長出(),過了幾天,又長出(),再過幾天,()變短了,不知什么時候,小蝌蚪的尾巴(),變成了()。(點擊PPT23)

2、現(xiàn)在,小蝌蚪已經長成了青蛙,它們跟著媽媽天天去捉害蟲。它們真是人類的好朋友,莊稼的保護神!為了讓我們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適安全,我們應該怎么做呢?(保護青蛙,不去捉青蛙)

四、寫字指導

1、組詞讀:“什”“么”“變”。(點擊PPT24)

2、說寫什么兩個字,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3、師范寫,生寫,點評,再寫一個。

4、同樣的方法指導寫“變”字。(點擊PPT25)

五、課外拓展

(點擊PPT26)

作業(yè)超市:(任選一題)

1、了解一種小動物從小到大的變化過程。

2、通過閱讀課外讀物或向家長了解有關青蛙的其他知識。

教學反思:

一、激發(fā)情感,導入新課。本課的開始,老師利用小蝌蚪送禮物的方法,復習鞏固第一課時學習過的生字,新穎,有趣,學生喜歡。

二、讀出感情。課文有許多對話,如:當小蝌蚪錯把鯉魚當成了媽媽時,鯉魚說了這樣一番話,孩子們在讀時出現(xiàn)了不同的爭議。有的孩子認為應讀得慢一點,因為他認為會很溫柔,說話時親切一些,語氣要和藹一些,。有的孩子認為鯉魚是笑著說的,他覺得小蝌蚪居然會把自己當成了他們的媽媽,有點好笑。這些體驗都反映了孩子們對文本的不同理解。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學生就認為自己就是鯉魚。

三、教學松弛有度。課文描寫小蝌蚪遇到鯉魚和烏龜?shù)亩温鋸膶懛ê蛢热萆?,都有相似之處,老師將重點放在前面一個段落的指導上,通過總結學習方法,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自學下一段,嘗試讓學生自己學懂。

小學蝌蚪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青蛙生長過程中幾個不同階段的形體變化,知道它是捉蟲能手,懂得應該保護青蛙。

2、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認識“矢”字旁,理解“蝌蚪、腦袋、快活、鯉魚、捉食、烏龜、碧綠、肚皮、低頭”等詞語的意思。

3、能按問題的提示擴寫句子,把句子寫具體,通過選詞填空、連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4、會分角色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學習生字新詞,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青蛙是捉害蟲的能手,懂得保護青蛙人人有責。

2、教學難點:認識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tài)變化。

三、教學時間:3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讀通課文,學習本課的14個生字,認識“矢”字旁,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大概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一)直接揭題、讀題。

學習生字“蝌蚪”。

(二)初讀課文。

1、要求:邊讀邊把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把它讀正確。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有趣在哪呢?自己到課文中去找一找。

2、檢查初讀情況。

生字詞出示:蝌蚪池塘腦袋甩著鯉魚烏龜披著短了蹲著碧綠肚皮鼓著

(1)按照課文讀一讀,即帶拼音。

(2)看著黑板讀一讀,不帶拼音。

(3)字形的教學:你記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或是你認為哪些字比較難寫,需要大家?guī)兔Φ模?/p>

(4)我說你做:師說腦袋生指著腦袋師說甩著生做動作(可以用手表示)蹲著、肚皮、鼓著、短了

(5)送生字回家。

過渡:大家已經能夠把生字很正確地念下來了,那能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嗎?全體起立,如果有錯了,你就坐下來讀。

(6)反饋讀錯的情況,集體糾正。

(7)你能把這些生字按照課文內容組成一段簡單的文字嗎?

生說,也就是故事的大概內容。

(三)完成課后作業(yè):

第1題,寫出同偏旁的字。師按照學情做進一步的指導。

第二課時

要點:認識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tài)變化。

(一)小蝌蚪的樣子。

1、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劃。

找出:大大的腦袋,青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

2、讀一讀句子。

3、畫一畫小蝌蚪的樣子(為了畫面的美觀你可以加進一些事物)。

4、說一說你自己所畫的圖。

5、練一練。

小蝌蚪游來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來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樣地游來游去?

(二)小蝌蚪的形態(tài)變化。

1、過渡。

師:小蝌蚪游啊游,身體發(fā)生了變化。請你在課文中找出來,用上自己喜歡的記號。

(1)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又長出兩條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隨機認識“短”

(4)不知什么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

2、仿造春蠶的不同時期圖畫一畫青蛙的生長過程。

3、交流,既評一評。

4、改一改。

5、說一說。

參照課后五:

選詞填空,說說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又先最后接著

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后腿,()長出了兩條前腿,()尾巴變短了,()尾巴不見了,變成了一只小青蛙。

6、讀一讀。

(三)青蛙的樣子。

1、讀一讀,找一找。

師:小蝌蚪變成了青蛙,青蛙長什么樣,你能在課文中找出來嗎?用不同于小蝌蚪的記號標出。

生:四條腿,寬嘴巴。

生:披著碧綠的衣服,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生: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服。

2、說一說。

師:能把青蛙的特征連起來說一說嗎?

生:青蛙有四條腿,嘴巴是寬寬的,披著碧綠的衣服,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3、背一背青蛙的形態(tài)句。

(四)作業(yè)布置:課堂作業(yè)本2、5、6

第三課時

要點:指導分角色朗讀全問,再次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完成課堂作業(yè)本。

(一)鞏固練習:

1、復習新詞,聽寫詞語。

2、排列順序:

)小蝌蚪的尾巴變短了。

)小蝌蚪又長出了兩條前腿。

)小蝌蚪甩著長長的尾巴游來游去。

)小蝌蚪的尾巴不見了。

)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后腿。

3、填空完成。

青蛙四條腿、()嘴巴、披著(),露著(),鼓著()。

(二)分角色朗讀全文。

1、分組讀。

2、抽組讀,評議。

3、選擇喜歡的角色讀。

(三)讀了課文,你來猜一猜這個故事為什么要到我們的課文里來?

教育意義:要保護青蛙,知道青蛙是捉害蟲的能手;看待事物要正確,不要聽到一點就判斷事物。

(四)隨堂練習。

完成課堂作業(yè)本作業(yè)。

反思:

在教學中之所以確立這個為難點,因為文章的絕大多數(shù)篇幅都是寫的這個內容,而且同學們對動物的了解不多,容易混淆一些常識性的內容。在以前教學中只是抓住一些文中的句子進行讀、說,覺得學生的掌握情況很好。在這一次,無意間讓學生畫一畫,沒想到一畫問題就畫出來了,在畫中檢查出學生在青蛙的生長過程中只注意到四肢的變化,沒有注意到顏色、花紋的變化,而這就不能正確地反應出生長過程以及不同階段的形態(tài)變化。經過這樣的教學相信學生對這一認識會由不正確到正確。在整堂課的教學中一條線貫穿到底,從檢查環(huán)節(jié)來看,效果是明顯的,即使是最差的學生也能準確無誤地說出青蛙的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tài)變化。

小學蝌蚪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故事名稱、角色和主要情節(jié)。

2.了解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

3.感受動畫中的意境美。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1.《小蝌蚪找媽媽》動畫片。

2.蝌蚪變成青蛙的示意圖。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

1..提問(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圖片上是誰嗎?

(2)小蝌蚪長得怎么樣?

(3)它的媽媽是誰?

2.過渡:你們都知道它的媽媽是青蛙,可是小蝌蚪卻不知道它的媽媽到底是誰,他們你問我,我問你,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他們在找媽媽的過程中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吧!

二、分段欣賞。

1.觀看課件(一)提問:小蝌蚪為什么要找媽媽?

小結:因為他們看見小鴨的媽媽帶著他們在水中玩耍,所以他們非常的羨慕,也想找到自己的媽媽。

過渡:于是小蝌蚪就要去尋找自己的媽媽了。

2.觀看課件(二)提問:

(1)在尋找的路上小蝌蚪遇見了哪兩位小動物?(魚、烏龜)

(2)這兩位小動物是怎么回答小蝌蚪的呢?

小結:魚媽媽說:好孩子,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魚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

烏龜說:我是小烏龜?shù)腵媽媽,你們的媽媽肚子是白色的。

3.幼兒學說對話4.觀看課件(三)提問:

(1)白鵝媽媽是小蝌蚪的媽媽嗎?為什么不是?

(2)他說了些什么呢?

小結:小結:白鵝說:我是小白鵝的媽媽,你們的媽媽穿著綠色的衣服,唱起歌來呱呱呱。小蝌蚪一路把魚、烏龜、鵝當成媽媽,他們的媽媽到底是誰?我們繼續(xù)往下看。

4.觀看課件(四)提問:

(1)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它的媽媽是誰???

(2)小蝌蚪最后是怎么變成小青蛙的呢?

小結:一天又一天小蝌蚪慢慢長大了,先長出兩條后腿來,再長出兩條前腿來,他們的小尾巴呢,不見了,小蝌蚪變成小青蛙了。

三、完整欣賞。

1.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分別遇到了誰?

2.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他的媽媽長得什么樣?

四、鞏固故事。

1.這是一個春天里關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小蝌蚪找到媽媽心情怎么樣?

2.那我們和小蝌蚪一起開心的游戲吧。

課后反思:

事先準備好五幅畫,分別為小蝌蚪、長了兩條前腿的蝌蚪、長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變短的青蛙、小青蛙。通過幼兒看圖引導孩子說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教師相機貼出對應的圖片。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著、最后,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這樣孩子掌握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時就輕松自如,毫不吃力?;顒又校冶M量讓孩子自己說,自己問,進一步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最后還請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開心。

小學蝌蚪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掌握小蝌蚪的形態(tài)特征。

2.能畫出自己想象的小蝌蚪游動的情景。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蝌蚪和青蛙

2.水粉顏料、畫紙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小蝌蚪,并引起幼兒的回憶。

1.春天到了,池塘里又出現(xiàn)了一群可愛的小精靈,他們長著圓圓的腦袋,身穿黑顏色的衣服,留著一條短短的小尾巴,悠閑地在水里游來游去。小朋友來猜一猜它們是誰???(小蝌蚪)

2.出示小蝌蚪的生活環(huán)境。

師:小蝌蚪長的什么樣呀?(圓圓的腦袋,有個長尾巴)你知道小蝌蚪游動時尾巴是怎么樣的.?(扭來扭去,彎彎扭扭)請幼兒用肢體動作學一學。

二、教師邊講邊示范,幼兒練習。

1.今天我們用手指頭來畫小蝌蚪,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呀?

2.教師示范畫小蝌蚪過程:

(1)伸出食指沾一下顏料,點到畫紙上。

(2)抬起手指頭用指尖輕輕地拖出一條尾巴。

(3)出現(xiàn)了一條紅顏色的小蝌蚪。

(4)再出現(xiàn)一條藍顏色的小蝌蚪。

要求:

(1)換顏色時手指頭要用抹布擦一下。

(2)伸出手指頭沾顏料。

(3)點在畫紙上。

(4)用指尖輕輕拖出尾巴。

3.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三、活動結束

1.小朋友畫的小蝌蚪在快樂的游戲呢,小蝌蚪們可高興啦。

2.趣味練習:蝌蚪變青蛙你們想看一看小蝌蚪的成長過程嗎?帶領幼兒觀看蝌蚪變青蛙的視頻。

小學蝌蚪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學習合理布局畫面,獨立制作圖書。

2、使幼兒體驗分享閱讀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觀看過圖書了解圖書的基本結構。

2、幼兒自己畫好的《小蝌蚪找媽媽》故事背景、各種動物媽媽的半成品圖書,人手一本,與故事內容相應的文字幼兒人手一套,教師示一本。

3、水彩筆、剪刀、膠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提問式導入主題

師:這是小朋友們平時畫的'畫,這里面都畫了哪些動物?哪個故事里的有這些動物?老師把它訂成一本想做成圖書,可是這些畫上還缺少什么?我們該怎么做才能做成一本完整的圖書呢?

二、教師示范講解圖書的制作的要點及具體要求

1、把與故事內容相關的文字沿虛線剪下粘貼在每頁的合適位置。

2、在每一頁圖書的畫面適當?shù)奈恢锰懋嬌闲◎蝌?,使小蝌蚪與各種動物媽媽能相呼應。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教師巡回指導,根據(jù)不同能力幼兒的作畫情況及時給予指點和鼓勵。

四、分享作品

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欣賞圖書、與爸爸媽媽一起閱讀圖書。

五、活動延伸

繼續(xù)飼養(yǎng)小蝌蚪并記錄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小學蝌蚪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的過程中,嘗試繪畫小蝌蚪的基本形態(tài)。

2.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感受美術活動的快樂。

3.體驗親情的美好。

活動準備:有荷葉荷花的大背景圖、畫筆、視頻、青蛙頭飾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教師:“小朋友們好,春天來了,天氣變暖了,有一種小動物開始出來活動了,今天呀它們也來到了我們班,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誰啊?長的是什么樣子的?”(請小朋友們認真看,看完老師有問題要問大家)

2、放視頻(小蝌蚪游)

提問:有誰知道這是誰啊?

誰能說一說它長得什么樣子啊?(圓圓大大的`腦袋,細細長長的尾巴)

他們是什么顏色的?。?/p>

教師總結:小朋友們觀察的可真仔細啊?,F(xiàn)在,老師想請小朋友和我用手一起來畫一畫小蝌蚪。伸出一個小手指。

教師示范:先畫一個圓圈當腦袋,再畫一根線條當尾巴。

腦袋涂上漂亮的顏色,變成一只可愛小蝌蚪。

二、激發(fā)幼兒作畫興趣

1、出示難過的青蛙媽媽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浚ㄇ嗤埽?,是青蛙媽媽,可是你們看,青蛙媽媽怎么這么傷心啊?老師來告訴你們吧,因為啊,青蛙媽媽的小蝌蚪們都找不到了,所以青蛙媽媽很傷心。那我們來幫一幫青蛙媽媽好不好?(好)那我們要怎么幫助青蛙媽媽呢?有了……老師啊,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用我們的小畫筆來畫一群漂亮的小蝌蚪送給青蛙媽媽吧?!?/p>

2、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老師啊,想先請一位小朋友來送給青蛙媽媽一只小蝌蚪?!钡秸故九_作畫。教師和幼兒一起說兒歌。

(2)根據(jù)幼兒作畫水平,發(fā)放不同的作畫材料。

三種材料:紙上有小蝌蚪輪廓圖,請幼兒涂色。

紙上有圓,請幼兒添畫尾巴,并涂色。

請幼兒獨立作畫。

(教師提作畫要求:注意不要把顏色圖到輪廓外)

(3)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3、大部分幼兒結束時,播放視頻(怎樣畫,播放時念字)

播放前:現(xiàn)在啊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畫完了,我們來看一看這里也有一個小朋友他是怎么畫小蝌蚪的。

播放后:這個小朋友和我們畫的一樣嘛?那以后我們可以嘗試著用他的辦法畫出不一樣的小蝌蚪來送給青蛙媽媽。

三、展示作品

“現(xiàn)在老師請小朋友把畫完的小蝌蚪來送給青蛙媽媽”

教師幫助幼兒把作品粘到大背景圖上,啟發(fā)幼兒說一說小蝌蚪看見青蛙媽媽會說些什么?

四、結束

師幼共同邊唱邊游來慶祝青蛙媽媽找到了小蝌蚪。

小學蝌蚪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關注畫面的安排,嘗試變化小蝌蚪與其他故事角色之間的大小和位置。

2、體驗安排故事畫面的樂趣。

活動難點:

注意遠近、大小關系,合理安排畫面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齊白石作品:小蝌蚪

2、故事人物:鴨子、魚、烏龜、鵝、青蛙圖片

3、鉛畫紙、油畫棒、顏料等。

活動過程:

一、談論欣賞(回憶關于小蝌蚪的已有經驗)

1、回憶小時候畫的小蝌蚪。

關鍵提問:“我們以前都會畫小蝌蚪,以前畫的.小蝌蚪是什么樣子的呢?你是怎么畫小蝌蚪的?”

2、欣賞齊白石畫的蝌蚪。

引導語:“我們小朋友都會畫小蝌蚪,今天我們來看一看齊白石爺爺畫的蝌蚪?!?/p>

教師小結:齊白石爺爺畫的小蝌蚪很逼真、很靈活,小蝌蚪看起來簡單,但要畫得靈活可不容易。

二、操作嘗試(感受畫面布局)

1、出示動物圖片,將其放置不同的位置,請幼兒觀察。

過渡語:“我們都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故事中遇到了誰呀?”(幼兒講述故事情節(jié),教師擺放故事角色到不同位置。)

2、共同分辨擺放的位置是否平衡,適當將其調整。

關鍵提問:“小蝌蚪遇見了鴨媽媽,小蝌蚪們游到了鴨媽媽的身邊,你們看,小蝌蚪游到鴨媽媽的身邊了嗎?鴨媽媽看得到小蝌蚪和他們說話嗎?”

關鍵提問:“這一次小蝌蚪遇到了大魚,小蝌蚪游了過去,小蝌蚪要游在哪里?”(變換故事角色)

小結:小蝌蚪可真靈活,游到東來游到西。游啊游,游到動物的身邊找媽媽哦!

過渡語:“我們今天也來創(chuàng)作這個故事,來畫一畫小蝌蚪找媽媽?!?/p>

三、幼兒創(chuàng)作(體驗創(chuàng)造故事畫面的樂趣)

要求:

1、畫之前,確定動物的位置并和小蝌蚪相呼應。

2、添畫與主題有關的事物,鼓勵幼兒大膽表現(xiàn)動物形象和設計畫面。

3、用顏料創(chuàng)作畫面背景。

四、評價作品

鼓勵幼兒大膽向同伴介紹自己創(chuàng)作的小蝌蚪找媽媽故事。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小學蝌蚪教案》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兒園教案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小學蝌蚪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幼兒園《小蝌蚪》教案 大班科學觀察活動:小蝌蚪 春天來了,青蛙媽媽都在水塘中產卵,水塘中到處可見可愛的小蝌蚪游來游去。孩子們在散步的時候發(fā)現(xiàn)幼兒園的小水塘中也有小蝌蚪,于是都興高采烈地喊著:“老師這里有蝌蚪!這里有很多小蝌...
    2020-08-13 閱讀全文
  •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身為一位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孩子們能學到知識,因此,老師會在授課前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容,提供效率。那么一篇好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精心整理了《小蝌蚪找媽媽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課時目標:1、講讀...
    2023-10-16 閱讀全文
  • 小蝌蚪大班教案精選 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教師在上課時,一般都會帶著課本和教案。教案可以使課堂的氛圍變得輕松活躍,有利于老師開展教學活動。怎么才能寫出更好的教案呢?經過搜索整理,欄目小編為你呈現(xiàn)“小蝌蚪大班教案”,歡迎你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2023-05-28 閱讀全文
  • 蝌蚪和青蛙教案 為了更方便使用我們整理了“蝌蚪和青蛙教案”類的內容,或許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容。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自己抽時間去完成。教案對于教學的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023-04-29 閱讀全文
  • 小蝌蚪作文 以下是一些有關“小蝌蚪作文”的參考資料,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學習。作文不僅是語言表達的方式,更是傳遞內心世界的方式,具備優(yōu)秀的寫作能力是顯示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證明。所以,多參考借鑒優(yōu)秀的作文是沒有錯的選擇。我們也希望您能夠收藏本網(wǎng)頁!...
    2023-06-13 閱讀全文

大班科學觀察活動:小蝌蚪 春天來了,青蛙媽媽都在水塘中產卵,水塘中到處可見可愛的小蝌蚪游來游去。孩子們在散步的時候發(fā)現(xiàn)幼兒園的小水塘中也有小蝌蚪,于是都興高采烈地喊著:“老師這里有蝌蚪!這里有很多小蝌...

2020-08-13 閱讀全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身為一位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孩子們能學到知識,因此,老師會在授課前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容,提供效率。那么一篇好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精心整理了《小蝌蚪找媽媽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課時目標:1、講讀...

2023-10-16 閱讀全文

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教師在上課時,一般都會帶著課本和教案。教案可以使課堂的氛圍變得輕松活躍,有利于老師開展教學活動。怎么才能寫出更好的教案呢?經過搜索整理,欄目小編為你呈現(xiàn)“小蝌蚪大班教案”,歡迎你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2023-05-28 閱讀全文

為了更方便使用我們整理了“蝌蚪和青蛙教案”類的內容,或許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容。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自己抽時間去完成。教案對于教學的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023-04-29 閱讀全文

以下是一些有關“小蝌蚪作文”的參考資料,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學習。作文不僅是語言表達的方式,更是傳遞內心世界的方式,具備優(yōu)秀的寫作能力是顯示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證明。所以,多參考借鑒優(yōu)秀的作文是沒有錯的選擇。我們也希望您能夠收藏本網(wǎng)頁!...

2023-06-1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