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強烈推薦這篇“春夜洛城聞笛教案”可以提供諸多有用的信息,相信這篇文章會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在老師日常工作中,教案課件也是其中一種,老師在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不能敷衍了事。教案是完整課堂教學的靈魂。
這是一首李白思鄉(xiāng)的詩。題目交代了時間、地點、事件。
這首詩是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陽時所作。描寫在夜深人靜之時,聞笛聲而引起思鄉(xiāng)之情。
《春夜洛城聞笛》是唐代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抒發(fā)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xiāng)之情,其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后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xiāng)。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合理運用想象和夸張,感情直率真摯又有余韻,令人回味無窮。 春夜洛城聞笛
洛城就是現(xiàn)在河南的洛陽,在唐代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稱為東都。一個春風駘蕩的夜晚,萬家燈火漸漸熄滅,白日的喧囂早已平靜下來。忽然傳來嘹亮的笛聲,凄清婉轉的曲調(diào)隨著春風飛呀,飛呀,飛遍了整個洛城。這時有一個遠離家鄉(xiāng)的詩人還沒入睡,他倚窗獨立,眼望著“白玉盤”似的明月,耳聽著遠處的笛聲,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楊柳》曲,它屬于漢樂府古曲,抒寫離別行旅之苦。古代離別的時候,往往從路邊折柳枝相送;楊柳依依,正好借以表達戀戀不舍的心情。在這樣一個春天的晚上,聽著這樣一支飽含離愁別緒的曲子,誰能不起思鄉(xiāng)之情呢?于是,詩人情不自禁地吟了這首七絕。
本課為1課時。
1.在理解詩歌內(nèi)容和情感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內(nèi)涵。
2.學習詩人由音樂引起感想,抒發(fā)感情的寫法。
3.按照詩歌的順序作文,試著通過想象,把詩中提示的音樂用文字描寫出來。
4.背誦詩歌。
1.有感情地反復誦讀,體會古詩的意境。
2.運用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
1.啟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古典文化的思想感情。
1.通過停頓、重音、語速、語氣、語調(diào)的朗讀訓練,提升詩歌的閱讀能力與水平。 2.背誦全詩。
1.了解古曲《折楊柳》的意義,理解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2.用文字描寫詩中提示的音樂。
通過流行歌詞《李白》,讓學生對其有一個初步認識,同時產(chǎn)生對人物的崇敬之情,由此引出課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要是能重來,我要選李白,創(chuàng)作也能到那么高端,被那么多人崇拜?!蹦敲蠢畎锥紕?chuàng)作了哪些高端的詩歌呢?我們來欣賞一首(出示課題、作者)。 導入二:激情型
創(chuàng)設情境,揭題激趣。
同學們,鄉(xiāng)愁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遠的歌?!按猴L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是王安石的鄉(xiāng)愁;“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是崔顥的鄉(xiāng)愁?!跋﹃栁飨?斷腸人在天涯”是馬致遠的鄉(xiāng)愁;那么“詩仙”李白的鄉(xiāng)愁是什么呢?(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是什么勾起了他的鄉(xiāng)愁?(生:明月)在這首詩中明月能勾起他的鄉(xiāng)愁,那么,在李白的其他詩中,還有什么也能勾起他的鄉(xiāng)愁?(板書文題: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讓學生在閱讀詩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利于學生快速背誦,加深對文本的印象。
【課件出示作者及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然后教師指名朗讀詩歌,其他學生聽讀,加深印象。】
1.關于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尊稱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大李杜”。終身不得志。李白詩以抒情為主,詩之風格豪放、灑脫、大氣,清新俊逸,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他是繼屈原之后,中國最杰出的詩人,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tǒng)治集團的腐敗,表現(xiàn)出蔑視權貴,一部分詩抒發(fā)其內(nèi)心的幽怨之氣。有《李太白集》。
2.關于背景:這首詩是開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陽時所作。描寫在夜深人靜之時,聞笛聲而引起思鄉(xiāng)之情。
此環(huán)節(jié)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對文本有一個整體認識,并較熟練地朗讀全文,為下面的了解詩意奠定基礎。
1.學生自讀古詩兩遍,注意兩個多音字的讀音。
2.抽查學生朗讀,相機正音: 散(sàn) 折(zhé) 師:同學們能根據(jù)意思的不同而選擇它在詩中的正確讀音,真棒!當然讀好古詩,不光要讀準字音,還要講究節(jié)奏、停頓,如同唱歌一般。
3.老師示范讀(老師邊讀邊在桌子上輕輕地敲打節(jié)拍),學生模仿練讀。
4.老師點名學生讀(大家打節(jié)奏)。
師:讀古詩除了注意節(jié)奏,更重要的是理解詩人的情感,注意讀音的輕重和速度的快慢。要理解詩人表達出的情感,就得學會抓重點詞。如:“暗”要讀得低沉、緩慢;“滿”,要讀得飽滿、延長音;“故園情”,要字字延長,一詠三嘆。聽聽老師是怎樣讀的,好嗎? 5.師范讀,生練讀。
6.師生合作讀,在吟誦中理解詩人的情感,感受節(jié)奏和內(nèi)涵。
7.我們反復讀了幾遍詩,你感受到了詩人聞笛后的心情嗎?(生: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這是什么笛子曲引起了他的思鄉(xiāng)情呢?讓我們接下來學習詩句,尋找答案吧!
此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引導學生感悟詩歌主旨,學會欣賞詩歌的能力。
一、二句,想象“玉笛飛聲滿洛城”。
一、二句,然后老師播放笛曲《望鄉(xiāng)》,讓學生閉目邊聽邊想象) 師:你從這笛聲中感悟到了什么情感嗎? 生:思念家鄉(xiāng),想念親人。
師:這笛聲勾起了許多同學對親人的思念。同樣,這悠揚的笛聲如果在洛陽城響起,會不會也勾起許多人對親人的思念呢? 生:當然會。 師:為什么會? 生:這首曲子就是一首思鄉(xiāng)曲,洛陽城中一定有遠離故鄉(xiāng)的人。詩人李白不就遠離故鄉(xiāng)嗎? 師:不錯,想得合情合理?!鞍碉w聲”又該怎么理解? 生:笛聲是看不見抓不住的,又由于聞笛是在“春夜”,所以說“暗”。
師:笛聲雖然看不見抓不住,但詩人卻能聽得見想得到,你聽,誰家的笛聲已悠然傳來--(播放古曲《折楊柳》,曲音由弱漸強,又由強漸弱)這笛聲由遠而近,又由近而遠,漸漸飄散在洛陽城。請同學們自悟、自讀
一、二句。
師:這悠揚的笛聲是怎么飛入作者的耳際,又是怎么漸漸飄散在洛陽城的?四人一小組交流并匯報。
生:伏案疾書的李白抬起頭來,因為一曲凄清、憂傷的笛聲打斷了他的思路。這笛聲一會兒強一會兒弱,像少女低聲的傾許,又像湖面的漣漪蕩漾開去。
生:遠處傳來悠揚的笛聲,那曲調(diào)一會兒歡快一會兒憂傷,李白側耳傾聽,這笛聲又像長了翅膀的小精靈一飛而過。
生:時斷時續(xù)的笛聲在這寧靜的春夜中飄散,傳入作者的耳中,這笛聲斷斷續(xù)續(xù),好像有淡淡的鄉(xiāng)愁,如同一灣悠悠的小溪緩緩流淌,流向遠方。
一、二句。由音樂引起感想、抒發(fā)感情的寫法是我們學寫作的重點。
師:這么凄清、憂傷的笛聲在春風里飄散,飛遍了洛陽城。想象一下這又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呢?這笛聲又引起了哪些人的感想? 生:一個個綠豆芽似的音符好像一個個小精靈,在春風姑娘的陪伴下,手捧思念的種子撒向洛陽城。
師:好個通達人情的小精靈呀!她會把思念的種子撒向哪些地方或人家呢?這些人又會有哪些不同的反映和感受呢? 師出示句子,生想象補充。
“這些小精靈在春風姑娘的陪伴下,手捧思念的種子撒向--”
師:旅店的旁邊有什么? 生:茶樓,撒向茶樓,出門遠行的人正在這兒歇腳,一邊喝茶一邊聊著家鄉(xiāng)的事情。
師:茶樓的旁邊呢? 生:有店鋪、人家。又撒向常年在外做生意的店主、人家。
師:人家的旁邊呢? 生:有湖,有亭子,有小船。這些小精靈在春風的陪伴下,來到了湖面,飛過亭子,把思念的種子撒進了小船。船客來到船頭,仰望著天邊的明月。真希望“明月千里寄相思”啊! 師:是啊,笛聲在春風的陪伴下飛遍了洛陽的角角落落。這就是“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三、四句,體會“折柳勾起故園情”。
三、四句,了解大意。
師:原來詩人在笛聲中聽到了《折楊柳》呀?!墩蹢盍肥鞘裁礃非?表達了什么情感? (1)理解“折柳”。
生看書中注釋。
折柳:指《折楊柳》,漢代樂府曲名,內(nèi)容多敘離別之情。
師補充。
漢樂府有古曲《折楊柳歌辭》曰:“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惫糯x別的時候,往往從路邊折柳枝相送,“柳”與“留”諧音,暗含要行人留下來。早在《詩經(jīng)》中就用“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來表達離鄉(xiāng)眷戀故土之情。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后來,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歸來也折柳,據(jù)說長安灞橋即為有名的送別之地,有人說這個地方的楊柳被送行人攀折殆盡。《折楊柳》曲傷離惜別,其音哀怨幽咽。
(2)師播放笛曲《折楊柳》,生閉目欣賞體會。
師:你們聽后感覺這笛聲像什么?試著把無形的笛聲有形化,仿照例子試著寫一兩句話。
例句: 蟬聲是一陣襲人的浪,不小心掉進小孩子的心湖,于是湖心拋出千萬圈漣漪如千萬條繩子,要逮捕那陣浪。(把無形的蟬聲比喻成有形的浪) 蟬聲如行云如流水,讓人了卻憂慮,悠游其中。又如澎濤又如駭浪,拍打著你心底沉淀的情緒。(把無形的蟬聲比喻成有形的行云、流水、澎濤、駭浪) 生1:笛聲好像少女低聲的哭泣。
生2:笛聲就像家鄉(xiāng)的云霧將我繚繞,仿佛我已夢回故鄉(xiāng)。 生3:笛聲是深秋的風,掀起思鄉(xiāng)的波瀾,讓人心顫。
師:在這寧靜的春夜,李白獨自客居洛陽城,原來他聽到的笛聲中有這敘述離愁別苦的《折楊柳》呀!他的心中會怎樣呢? 生:會思念故鄉(xiāng)、親人。
師:除了詩人李白,還有誰的心中會升起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生:出門旅行的人,外地經(jīng)商的人,他鄉(xiāng)工作的人,外出求學的人……
師:總之,是遠離故鄉(xiāng)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思鄉(xiāng)啊! 因為思鄉(xiāng),納蘭性德“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因為思鄉(xiāng),范仲淹“明月高樓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因為思鄉(xiāng),李白又會怎樣呢?此時的他,會有怎樣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呢?結合自身的感受想一想,寫一寫。
生1:這首曲子觸動了他孤獨傷感的情緒,使他不由得想起曾經(jīng)與親友在春風中折柳贈別的情景。
生2:他呆呆地望著窗外。向西望,那是他家鄉(xiāng)的方向。他似乎看到一個柔弱的身影在古井邊一俯一仰。那是他母親在汲水! 生3:他不禁流下眼淚,淚水模糊了他眼前的景象。
生4:他來到窗前,仰望星空,深情地吟誦“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他的思緒漸遠,耳邊響起的已不是笛子的聲音,而是遠在千里外的家人的噓寒問暖,一句句嘮叨飽含了多少深情啊! 生5:“唉……”,他長長地嘆了一口氣。一陣春風吹來,他收回思緒,伏案坐下,寫下了這首《春夜洛城聞笛》。
(3)分句引讀。
師:在這寧靜的春夜,不知從誰家飛傳出悠悠笛聲,飄散在洛陽城--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師:李白聽到了感傷離別的《折楊柳》--此夜曲中聞折柳。
師:這么動人心弦的曲子,勾起了李白深深的思鄉(xiāng)情,不免感慨道--何人不起故園情。
(4)再次引領學生整體誦讀古詩,感悟詩情。 師導讀:一千多年前,一位浪漫主義詩人游洛陽時,聽到哀怨幽咽的《折楊柳》引發(fā)了他濃濃的故園情,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思鄉(xiāng)之作。(生深情齊讀古詩) 師:李白曾因明月而生思鄉(xiāng)之情,現(xiàn)在又因《折楊柳》的笛聲而生思鄉(xiāng)之情,這種寫作方法叫作“觸景生情”或者說“借景抒情”。
師:我們?nèi)绾伟淹庠诘木?悠悠的笛聲)與內(nèi)在的情(思鄉(xiāng))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如何走進唐朝詩仙李白的“故園情”?在接下來的寫作中要按照詩歌的順序作文,充分想象、聯(lián)想,試著把詩中提示的音樂用文字描寫出來。
此環(huán)節(jié)通過聽音樂,引導學生感受獨特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的能力。
1.師生交流感受,學習詩人由音樂引發(fā)感想,抒發(fā)感情的寫法。
2.生寫作(可以從不同角度,如“我”,第三人稱等)。
通過總結方法,總結規(guī)律,使學生找到改寫古詩的方法。
總結“借景抒情”類古詩改寫的方法:(1)抓住描繪景物的詞語想象畫面;(2)借助背景資料揣摩人物內(nèi)心;(3)不同角度進行改寫。
李白的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于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同學們要多多學習這樣的寫作方法。
春夜洛城聞笛教案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唐代詩人杜甫及其代表作《春夜洛城聞笛》的背景和意境。
2. 理解《春夜洛城聞笛》的主題和核心意思。
3.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文學欣賞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 掌握詩歌的背景知識和意境的詮釋。
2. 理解詩歌的主題和核心意義。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課件,杜甫的詩集。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
通過播放杜甫《春夜洛城聞笛》的朗誦或演繹,讓學生進入詩歌的氛圍。然后,出示杜甫的詩集,簡要介紹杜甫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背景。
2. 講解
講解《春夜洛城聞笛》的背景和意境。
(1)背景
杜甫是唐朝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以其真摯、深沉的情感和對人民苦難的關切而聞名于世?!洞阂孤宄锹劦选访枋龅氖翘瞥┠?,杜甫在洛陽城聽到的一曲清悠動聽的笛聲。那時,李白已經(jīng)醉死,時局動蕩不安,社會動蕩不安,一片凄涼之象。杜甫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聽到了美妙的笛聲,使他產(chǎn)生了沉思和憂傷,也啟發(fā)他寫下了這首絕妙的詩作。
(2)意境
《春夜洛城聞笛》描繪了洛陽城春夜的寂靜與空曠,以及穿過夜空的凄涼笛聲。這首詩以一種慵懶、沉郁的心情寫下來,表達了杜甫對時局的擔憂和憂傷,同時也表達了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3. 分析
通過分析詩歌的內(nèi)容和結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春夜洛城聞笛》的主題和核心意義。
(1)主題
《春夜洛城聞笛》的主題是對動蕩時局和人生憂傷的思考。詩中通過洛陽城的夜晚和美妙的笛聲,表現(xiàn)了杜甫對時局和人生的痛苦與不安。
(2)核心意義
《春夜洛城聞笛》反映了詩人對時代的苦悶和掙扎。杜甫通過笛聲的形象象征著人生中的苦悶與無奈,寄臥洛陽,坐聽春夜的笛聲,意味著他坐觀時事的愁悶。同時,詩中還透露著對生活的思考和對美好的期許。
4. 總結
總結《春夜洛城聞笛》的主題和核心意義,強調(diào)杜甫對時局的憂傷和對生活的反思。
五、課堂練習
1. 請用自己的話解釋杜甫《春夜洛城聞笛》的意境。
2. 你認為《春夜洛城聞笛》的主題是什么?給出自己的觀點并提供理由。
六、課堂討論
和學生一起討論《春夜洛城聞笛》的意境和主題,并與學生分享自己的見解。
七、作業(yè)布置
寫一篇500字的讀后感,談談自己對《春夜洛城聞笛》的理解和感受。
八、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對杜甫及其代表作《春夜洛城聞笛》的背景和意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學欣賞能力。整個教學過程生動、有效,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春夜洛城聞笛》是唐代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古詩,此詩抒發(fā)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xiāng)之情。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⑷聞:聽;聽見。折柳:即《折楊柳》笛曲,樂府“鼓角橫吹曲”調(diào)名。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樂府雜錄》云:‘笛者,羌樂也。古曲有《折楊柳》、《落梅花》?!手喯伞洞阂孤宄锹劦选吩疲骸l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杜少陵《吹笛詩》:‘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曲盡生?’王之渙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皆言《折柳曲》也?!币环矫鎯?nèi)容多寫離情別緒,一方面又暗含一種習俗:人們臨別時折柳相贈。柳:暗指“留”。
是誰家的庭院,飛出幽隱的玉笛聲?融入春風,飄滿洛陽古城??途又孤牭健墩蹢盍返臉非?,誰又能不生出懷戀故鄉(xiāng)的深情?
這首詩是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陽)時所作。洛陽在唐代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時稱東都。當時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棧里,因偶然聽到笛聲而觸發(fā)故園情,作此詩。
此詩寫鄉(xiāng)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人因聞笛聲而感發(fā)。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jié)及具體時間。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是深夜,詩人難于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xù)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鞍怠弊譃橐痪潢P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因為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當。這里“暗”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全句表現(xiàn)出一種難于為懷的心緒,以主觀寫客觀。此外,“暗”也有斷續(xù)、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罢l家”,意即不知誰家,“誰”與“暗”照應。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說它“散入春風”,“滿洛城”,仿佛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夸張?!吧ⅰ弊钟玫妹??!吧ⅰ笔蔷鶆?、遍布。笛聲“散入春風”,隨著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即為“滿洛城”的“滿”字預設地步;“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同時寫出其城之靜,表達詩人的思鄉(xiāng)心切。
聽到笛聲以后,詩人觸動了鄉(xiāng)思的情懷,于是第三句點出了《折楊柳》曲。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歸來也折柳。據(jù)說“柳”諧“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長安灞橋即為有名的送別之地,或指那個地方的楊柳為送行人攀折殆盡。《折楊柳》曲傷離惜別,其音哀怨幽咽。晉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楊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詞語。北朝《折楊柳歌辭》中說:“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贝蠹s都是據(jù)曲意填的歌詞。所以,詩人聽到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鄉(xiāng)思。一般說,久居他鄉(xiāng)的人,白天還沒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鄉(xiāng)。在春秋季節(jié),人們也常是多愁善感?!墩哿窞槿婞c睛,也是“聞笛”的題義所在。三、四兩句寫詩人自己的情懷,卻從他人反說。強調(diào)“此夜”,是面對所有客居洛陽城的人講話,為結句“何人不起故園情”作勢。這是主觀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卻更見“我”感觸之深,思鄉(xiāng)之切。
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詩的第一句是猜測性的問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而打動了許許多多聽眾,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說笛聲由春風吹散,傳遍了洛陽城。這是詩人的想象,也是藝術的夸張。第三句說明春風傳來的笛聲,吹奏的是表現(xiàn)離情別緒的《折楊柳》,于是緊接一句說,哪個能不被引發(fā)思念故鄉(xiāng)家園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韻裊裊,久久縈繞于讀者心間,令人回味無窮。
短短的一首七言絕句,頗能顯現(xiàn)李白的風格特點,即藝術表現(xiàn)上的主觀傾向。熱愛故鄉(xiāng)是一種崇高的感情,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詩人的故鄉(xiāng)是他從小生于此,長于此的地方,作為祖國的一部分,那種形象尤其令詩人難以忘懷。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于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歲就離家東游,后長期居住湖北、山東,春夜聞笛《折楊柳》曲,觸發(fā)深長的鄉(xiāng)思當是再自然不過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來在旅人游子心中引發(fā)強烈的共鳴。
春夜洛城聞笛教案
教案主題:春夜洛城聞笛
教學對象:中學高年級學生
教學目標:
1. 了解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及其作品《春夜洛城聞笛》;
2. 分析詩歌的詩意和藝術特色;
3. 掌握詩歌的基本意義,并能夠用適當?shù)脑~語進一步闡釋詩歌的內(nèi)涵與風格;
4. 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和表達能力。
教學內(nèi)容:
1. 李白與《春夜洛城聞笛》簡介;
2. 詩歌的分析與解讀;
3. 詩歌欣賞與鑒賞;
4. 展開討論與思考。
教學過程:
第一步:導入與導學(15分鐘)
教師簡單介紹唐代偉大的詩人李白及其作品《春夜洛城聞笛》,以激發(fā)學生對詩歌的興趣。師生共同鉆研詩句中所表達的意境,為進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
第二步:閱讀與品味(20分鐘)
展示詩歌《春夜洛城聞笛》,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時間。學生可以自主閱讀,體會詩歌中所描繪的美景,感受作者的情感。然后請學生一起讀詩,全班共同品味詩歌的詩意和情感。
第三步:分析與鑒賞(30分鐘)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詩歌的結構、意象和修辭手法等。通過對詩句的分析,讓學生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并進一步闡釋詩歌的內(nèi)涵與風格。同時,教師也可以介紹一些相關唐詩的背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
第四步:展開討論與思考(25分鐘)
1. 請學生就詩歌中所表達的情感進行討論,并陳述自己的理解與感受。
2. 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一步思考詩歌所描繪的景物,以及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審美能力。
第五步:詩歌創(chuàng)作(20分鐘)
請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春夜的理解和感受,寫一首以“春夜”為題材的詩歌。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融入到詩歌中,并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作。
教學延伸與鞏固:
1. 鼓勵學生閱讀更多唐代詩歌,了解其他著名詩人和他們的作品;
2. 組織學生進行詩歌朗誦、詩歌交流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表達和演講能力;
3. 組織學生參加詩歌創(chuàng)作比賽,提升他們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表達水平。
教學評價:
1. 針對學生在詩歌閱讀和分析過程中的表現(xiàn),進行個別評價;
2. 在討論與思考環(huán)節(jié)中,觀察學生的思維邏輯和批判思維能力,進行評價;
3. 對學生的詩歌創(chuàng)作進行評價,包括內(nèi)容和形式的創(chuàng)意、表達的情感和思想等。
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了解李白和他的詩歌作品,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時,詩歌創(chuàng)作的環(huán)節(jié)也給予學生更多的發(fā)揮空間,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達能力。希望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更加熱愛詩歌,深入探究文學的魅力。
春夜洛城聞笛教案
【引言】
洛陽是一個古老而美麗的城市,不僅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還有著華麗的自然景色。而在春夜,洛城沐浴在清新的空氣中,彌漫著音樂的氣息。這樣的夜晚,對于一個音樂教師來說,是探尋藝術靈感的天堂。因此,本篇教案將以明代文人楊慎所作《春夜洛城聞笛》為主題,通過教授這首詩歌,引領學生感受音樂與文學的交融,從而提升他們的藝術修養(yǎng)。
【核心內(nèi)容】
一、背景分析
1. 介紹洛陽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
2. 介紹中國古典音樂和文學的關系,以及古人對音樂的重視。
二、詩歌賞析
1. 教師導讀《春夜洛城聞笛》全文。
2. 分析詩歌的意境和情感表達,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在春夜聞笛所感受到的深沉的思念之情。
三、音樂欣賞
1. 放映洛陽古樂演奏的視頻,讓學生感受中國古代音樂的獨特韻味。
2. 分析古樂中使用的樂器和音樂元素,與學生共同探討音樂和詩歌之間的共同特點。
四、創(chuàng)作實踐
1. 邀請學生嘗試使用樂器模仿《春夜洛城聞笛》中提到的笛聲。
2. 鼓勵學生寫一首自己的詩歌或小品文來表達個人對音樂和春夜的獨特感受。
五、交流分享
1. 學生表演自己的創(chuàng)作作品,分享彼此的感受和創(chuàng)作過程。
2. 學生與教師共同探討音樂和文學的交融之處,以及他們對于音樂與文學的理解。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習《春夜洛城聞笛》,讓學生理解中國古代音樂和文學的關系。
2. 培養(yǎng)學生提高藝術修養(yǎng)的興趣和能力,增強學生對音樂和文學的欣賞能力。
3.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通過寫作表達對音樂和春夜的感受。
【教學過程】
【引入】
1. 制作一張洛陽美景的幻燈片,通過圖片讓學生感受洛陽的美麗。
2. 播放一段中國古代音樂,讓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
【詩歌賞析】
1. 教師導讀《春夜洛城聞笛》全文,逐句解讀詩句的意義。
2. 分析詩歌的意境和情感表達,引導學生體驗作者所感受到的思念之情。
【音樂欣賞】
1. 放映洛陽古樂演奏的視頻,讓學生欣賞古代音樂的美妙。
2. 分析古樂中使用的樂器和音樂元素,引導學生理解音樂和詩歌的共同特點。
【創(chuàng)作實踐】
1. 邀請學生嘗試使用樂器模仿《春夜洛城聞笛》中提到的笛聲。
2. 引導學生寫一首自己的詩歌或小品文,表達個人對音樂和春夜的感受。
【交流分享】
1. 學生表演自己的創(chuàng)作作品,分享彼此的感受和創(chuàng)作過程。
2. 學生與教師共同探討音樂和文學的交融之處,加深對音樂和文學的理解和感受。
【教學總結】
本節(jié)課通過學習《春夜洛城聞笛》,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和文學的交融之美,培養(yǎng)他們對藝術的欣賞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通過欣賞音樂、分析詩歌、創(chuàng)作作品,學生不僅提高了對音樂和文學的理解,也展現(xiàn)了獨特的藝術感受和表達能力。通過這個教學案例的實施,希望能夠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和文學的濃厚興趣,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藝術修養(yǎng)。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幼兒園教案頻道為您編輯的《春夜洛城聞笛教案錦集5篇》內(nèi)容,希望能幫到您!同時我們的春夜洛城聞笛教案專題還有需要您想要的內(nèi)容,歡迎您訪問!
相關推薦
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中很重要的一個課件,就需要老師用心去設計好教案課件了。寫好教案課件,讓重點內(nèi)容不至于漏掉。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認為“春夜洛城聞笛課件”是一篇值得一讀的文章,請認真查看以下資料!...
如何尋找能為自己提供靈感的教案范文呢?好老師的教學可以引導學生終生,作為教師要懂得編寫標準且有自己風格的教案。教案有助于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編輯為大家推薦一篇題目為《夜上受降城聞笛教學設計》的精品文章,為避免遺忘,還請您收藏本頁網(wǎng)址!...
每位老師都需要提前規(guī)劃好每節(jié)課的教學課件,這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此外,寫好教案課件更是每位老師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重要內(nèi)容不會被遺忘。我們精心為您準備的“夜上受降城聞笛教案”,一定會讓您滿意。請繼續(xù)閱讀本文,了解更多相關內(nèi)容。...
經(jīng)過精益求精小編為您呈現(xiàn)了“夜上受降城聞笛教案”。為了促進學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老師在寫教案課件時還需要花點心思去寫。設計教案需要關注課堂互動和學生參與度的提高。這些資料僅供參考各位可以自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