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和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學習估計的方法。
2、通過對長度的估計、測量,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長度的估計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畫、彩帶三條;
學生:刻度尺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人估計。
1.我們的教室有多長你知道嗎?有辦法知道嗎?
2.要想知道一樣物體準確長度必須用尺或其他儀器來測量。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身邊往往沒有尺,有時候也不需要非常準確的數(shù)據(jù),只要大概的尺寸。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么解決呢?
3.今天我們就來估計一下生活中物體的長度,比比誰的眼力最好,誰的估計能力最強。(出示課題)。
二、操作感知,引導探究
畫線段
1.我們來回憶一下已經(jīng)學過哪些長度單位?你能用肢體語言表示長度單位嗎?請你表示出1米大約有多長?請你表示出1分米大約有多長?1厘米大約有多長呢?
2.我們已經(jīng)知道1米、1分米、1厘米大約有多長,你能不用直尺,畫出一條長4厘米的線段嗎?試試看!誰愿意到黑板上畫?其余同學在老師發(fā)的白紙上畫.
(生畫線段)
3.誰能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畫的?
4.同學們的方法都很好,請用直尺量一量,看誰畫的線段最接近4厘米。
5.指生說自己畫了多長.
6.再看黑板上畫的線段,估計一下是長了還是短了?
請一生用尺測量,明明長了為什么都覺得短了呢?
7.剛才有的同學畫得很接近4厘米,有的同學畫的不是很接近,不要緊,我們再來畫一次.這次你想用什么方法畫?
8.畫完后,再測量.說說你第一次畫了多少?第二次畫了多少?有進步嗎?還有哪些同學有進步,請舉手.
9.接下來我們要向新的難度挑戰(zhàn)了。請看題:不用尺,畫一條8厘米長的線段。各自畫,畫完了量.
10.說說這次你畫了多長?是怎樣畫的?
裝飾畫
1.剛才同學們都用非常好的方法畫出了非常接近8厘米的線段,真能干!老師這里還有些彩帶,也要請你們分別來估一估它們的長度。
2.這些彩帶曾老師是打算用來給一張畫鑲邊的(出示裝飾畫)。我們來看這張畫,我想給這張畫鑲上一圈邊,你們能幫我估計一下嗎,用上面的哪根彩帶會比較合適呢?(把一張畫貼到黑板上。)
3.請你們拿出老師發(fā)給你們的畫,兩人一組,估計一下它的周長大約是多長?
小組討論。匯報
4.下面讓我們來圍一圍,看看情況怎么樣。
(動手圍)
5.哪些同學猜對了?
估計身高
1.同學們的眼力真不錯,下面進入“眼力大比拚”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估計身高。你們都知道自己的身高吧?
2.請一名學生上來站到老師身邊。你有多高?同學們,某某的身高是130厘米??戳怂纳砀撸隳懿虏吕蠋熡卸喔邌??你是怎樣想的?
3.剛才有幾個同學猜的已經(jīng)很接近了,告訴大家,老師的身高是150厘米。誰猜的.最準?
4.今天,我們教室里來了一位老朋友(請王老師上場)。同學們,和王老師打個招呼吧!王老師比曾老師高多了,你們能猜猜王老師的身高大約是多少呢?能說說你猜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嗎?
5.說得真好,可以用同學和王老師比,也可以用曾老師和王老師去比,都可以。剛才同學們猜了這么多的答案,到底誰猜得最準呢,我們請王老師來告訴大家吧!
6.謝謝王老師!
7.同桌兩個同學相互猜身高。
三、動手操作,鞏固新知
1、做一做1
(1)人人動手將估計結果寫在亮題版上
(2)動手量一量,算一算(小組合作)
(3)說說估計的方法
A、一段一段估計再算出周長再比較;
B、分別將兩圖的線段分段對比,估計兩條線段是一樣長還是哪條長些,短些,從而估計出周長最長的圖形。
2、做一做2
(1)人人動口在小組交流估計方法。
(2)請個別同學全班交流。
3、做一做3
(1)每個同學自己估計,當你側平舉時兩手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2)每組的同學手拉手圍一圈,估計一下,這圈的周長是多少。
(3)兩個小組合作,估計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長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幾個同學。余下的同學還可以拉成周長為幾米的圈呢。
四、小結下課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相信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估計能力一定大大提高了。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
2.在學習活動中增強類比遷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脫式計算。
讓學生計算,說說計算的過程。
2.揭題:在混合運算里加減是同一級,乘除是同一級,當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那么,如果一道算是里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該怎樣計算呢?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混合運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教材第34頁例1貨架圖。
談話:星期天,小軍和小晴一起到文具店買文具。(指名讀讀貨架上物品的單價) 課件出示問題(1),并提問: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先要算什么?(先要算3本筆記本多少元)
指名列式解答,教師板書:
5×3=15(元) 15+20=35(元)
引導:你能根據(jù)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綜合算式嗎?
指名列式,教師板書:
5×3+20
引導思考:觀察這個算式,和以前學過的混合運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2)學習運算順序。
提問:根據(jù)剛才的提示,你知道這道題應該先算什么嗎?
明確:用脫式計算兩步式題時,要先在原題下面的左邊寫“=”,再在“=”后面寫第一步運算的結果,沒能參加運算的部分要照抄下來,接著對齊上面的“=”,在下一行寫“=”,并在“=”后面寫第二步運算的結果。
讓學生觀察算式,引導學生說明在這個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師適時板書。
師:根據(jù)剛才的分析,你能自己寫出這些題目的脫式計算嗎?試一試。
讓學生拿出練習本試著算一算,師強調:沒有參加運算的部分要照抄下來。
(3)出示問題(2),讓學生思考討論:先求什么?為什么?
(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從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筆的錢)
提問: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
學生列式:50-15×2
追問:觀察這道題,和上一題有什么區(qū)別?
引導思考:這里有乘法和減法,我們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讓學生觀察算式,說明在這個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師適時板書。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
2.總結運算順序。
出示:5×3+20 50-15×2
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總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減法,不管乘法在前面或在后面,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35頁“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讓學生完成計算。
2.完成教材第35頁“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先計算出每組上面的得數(shù),再和下面的數(shù)進行比較。最后集體交流,說說計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35頁“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先讀題,理解題意,分析數(shù)量關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匯報。
教師強調:
第(1)題,先算4張成人票的價錢,再算應付多少元,列綜合算式是15×4+8。
第(2)題,先算12張兒童票的價錢,再算應找回多少元,列綜合算式是100-12×8。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會辯認地圖上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辯認地圖上的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在地圖上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展示、交流各種不同的校園示意圖記錄方式的活動中,體會地圖按“上北下南ㄗ笪饔葉”繪制的必要性。學會辨認地圖上東、南、西、北的方法。
3.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能在學習活動中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發(fā)表自己的意見ɑ竦沒極愉悅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會辯認地圖上的東、南、西、北ú⒛苊枋鑫鍰逶詰贗忌系姆較頡
教學難點
體會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相對性。
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說一說你的東、南、西、北面坐的是哪位同學早晨當你面對太陽時,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別是哪個方向。晚上當你面對北極星時,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別是哪個方向。同學們已經(jīng)認識了東、南、西、北,初步學習了辯認地圖上的東、南、西、北。今天,我們繼續(xù)復習地圖上的東、南、西、北。
2、復習舊知
1.感悟地圖按“上北下南ㄗ笪饔葉”繪制的必要性 從學生上節(jié)課繪制的校園示意圖中ㄑ≡癜焉戲椒直鴝ㄎ東、南、西、北的`四幅示意圖貼在黑板上。教師指出:人們?yōu)榱私鉀Q這一問題,規(guī)定繪制地圖時,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邊表示西方,右邊表示東方。簡單地說:就是“上北下南ㄗ笪饔葉?!?/p>
2.留下黑板上把上方定為北的示意圖,去掉方位詞,只注明 “北” 。 然后學生在示意圖上指著一起念 “上北下南ㄗ笪饔葉”三遍。
3.辨認地圖上的東、南、西、北 根據(jù)第 4 頁下面的校園示意圖,回答下面的問題:(1)教學樓在操場的什么方向? 圖書館在操場的什么方向,大門在操場的什么方向,體育館在操場的什么方向。(2)操場在教學樓的什么方向, 操場在圖書館的什么方向,操場在大門的什么方向,操場體育館的在什么方向。(3)爭當優(yōu)秀的導游 ,根據(jù)第 2 頁的主題圖,組織爭當優(yōu)秀導游的活動。我國首都北京的天空門廣場有哪些主要建筑?如果你是一位導游,你能用東南西北和課外知識,向游客介紹一下天安門廣場嗎?請同學們先試著介紹介紹。待會兒從你們中評選出優(yōu)秀導游
三、課堂練習
1.練習二第 4 題 學生在地圖上圈出北京、嵩山、泰山、衡山、華山、恒山后ǘ懶⑼瓿商羈鍘
2.數(shù)學游戲 教師出示貓、兔、鹿、狗、熊、松鼠的圖片ò閹墑蟮耐計貼在黑板上ú⒆⒚鰲氨薄 ㄇ胙生根據(jù)教師的描述ò啞淥動物貼在相應的位置。
(1)貓在松鼠的西面ㄍ迷謁墑蟮哪廈妗
(2)鹿的西面是松鼠ü返哪廈媸撬墑蟆
(3)熊既在鹿的北面ㄓ止返畝面。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24-25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乘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乘法計算,找出計算的規(guī)律。
2、能熟練進行乘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乘法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概括、總結的能力,使學生學會與人交流。
教材分析
“找規(guī)律”是第三單元“乘法”的第一節(jié)課,本節(jié)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探索乘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乘法計算,找出計算的規(guī)律。
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二年級表內乘法基礎上的。鑒于此,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和本班學生特點,我對本課做出如下設計。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本環(huán)節(jié)旨在給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進入學習狀態(tài),初步感受規(guī)律的存在。
2.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使學生“初步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探索出乘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乘法計算規(guī)律。在合作探究中,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計算過程,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鞏固反饋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練習設計具有層次性,分為基礎性練習、提高性練習和發(fā)展性練習,旨在通過這些練習,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在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同時感受到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4.暢談收獲,關注情感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引導學生對本課知識進行梳理,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在成功體驗中,樹立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探索欲、表現(xiàn)欲。
教學重點、難點
探索乘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乘法計算,找出計算的規(guī)律。
教具準備
卡片、課件、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這節(jié)數(shù)學課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好朋友---小老虎,小老虎悄悄地對我說:“這節(jié)數(shù)學課如果我們三年二班的同學能動腦筋思考問題,積極舉手大膽回答問題,并且能勇敢的闖過它設的三關,它將邀請我們到森林公園去欣賞那里的美景。”你們想去嗎?
(二)第一關:復習關
學生開火車進行卡片口算。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這么快就說出了答案,其實如果同學們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剛才我們做的題都是一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計算快的原因是因為你們掌握了它的計算規(guī)律,那誰能說一下它的計算規(guī)律是什么?
師:如果老師把5X10這道題中的乘數(shù)5后面在加上一個0或兩個0,變成多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一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計算規(guī)律還適用嗎?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去探究、發(fā)現(xiàn),讓我們一起到第二關中去尋找規(guī)律。(板書課題找規(guī)律 多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
(三)第二關:自主探索
1.(1)出示第一組算式:5×1, 5×10,50×10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來計算這些算式的得數(shù)。
(學生動手計算。)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算式,看一看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然后與小組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教師參與到小組交流中,與學生共同探討。)
(2)匯報交流
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這些,誰能來說一說你是怎樣來計算50×10的嗎?
師:你們真棒,都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
2.(1)出示第二組算式:3×2,3×20,30×20
師:你能直接說出這些算式的結果嗎?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算式,看一看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然后與小組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2)匯報交流
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這些,誰能來說一說你是怎樣來計算30×20的嗎?
師:你們真棒,每個人都表現(xiàn)得非常出色,讓我們繼續(xù)努力吧!
3.(1)出示第三組算式:12×4,12×40,120×40
師:你能直接說出這些算式的結果嗎?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算式,看一看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然后與小組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2)匯報交流
師:你們真棒,你們在計算這三個算式的時候,都是這樣想的嗎?真了不起!
4.探索規(guī)律
師:現(xiàn)在我們把三組算式都計算完成,請同學們繼續(xù)觀察這三組算式,找一找在計算時有什么好的方法,然后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
(學生活動:觀察算式,交流規(guī)律,然后匯報。)
師:你同意他們的發(fā)現(xiàn)嗎?有了這么好的發(fā)現(xiàn),我們在計算的時候就可以運用規(guī)律進行計算了。(教師小節(jié))
(四)第三關:鞏固反饋
1.基礎性練習
(1)試一試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填空,然后全班交流,重點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試一試第2題。
(采用搶答的形式進行。教師出示算式,學生搶答說出得數(shù),以此鞏固利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的熟練程度。)
2.提高性練習:練一練第1、2、3題
(鞏固所找的規(guī)律,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時,說一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五)欣賞美景
(六)口算比賽
(七)課堂總結
想一想,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1.本課教學我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膽的嘗試,非常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在參與中探索出計算規(guī)律。
2.“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是當前教育的共同理念。我覺得學生應該親歷計算、觀察、討論、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這樣可以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初步學會用所學知識去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歸納方法等數(shù)學能力。
3.在課堂上我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鼓勵積極發(fā)言,重視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給學生搭建自主的活動空間和交流的平臺。交流,讓學生獲取新知,掌握方法;交流,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當然,本節(jié)課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說我在教學時沒有用書中的第二組算式,因為當我看到孩子們能很快的說出第一組中的規(guī)律,而第二組與第一組相同,所以我想可省略第二組直接學第三組,這樣可以節(jié)省時間,現(xiàn)在想不知是否恰當。本來自己在預設時認為學生說出多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規(guī)律會有些難度,需要我?guī)椭麄兘鉀Q,沒想到他們說的非常好。
相關推薦
溺愛享樂釀苦果,勤勞素樸造賢才,無論教齡長短,任何一位老師都要編寫好教案。教案中更有利于考慮與學生的互動,那么如何寫出條理清晰的教案呢?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為你精心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認識教案”,請閱讀,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小學數(shù)學被我們運用到了生活的各個角落,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小學數(shù)學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每一個老師都不能忽視教案的重要性!那么,你有了解過小學數(shù)學教案應該怎么寫嗎?小編特別從網(wǎng)絡上整理了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0的認識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一、教學設想:元、角、分的認識一課是在學生對人民幣已...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小學數(shù)學基礎的簡單運用,作為小學數(shù)學教師,為了充分考慮到學習的趣味性以及學生的理解性,教師需要提前把教學教案給寫好!那么,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讓自己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有一定的深度呢?也許以下內容“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分享”合你胃口!建議你收藏本頁和本站,以便后續(xù)閱讀!一、學...
為了保證自己的教學質量,在平時教學前就可以制定一個教學計劃,在制定數(shù)學教學計劃時就需要先看看自己的情況。怎么制定一個適合的教學計劃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學數(shù)學教師工作目標計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怎樣寫呢?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各年級有關數(shù)學的教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