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天鵝》音樂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3-10-26 天鵝音樂教案 天鵝教案

《天鵝》音樂教案。

由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的精心整理,下面的內容將為大家提供關于“《天鵝》音樂教案”的相關信息,希望我的觀點對您有所啟發(fā)。每位教師在上課前都需要準備好教案和課件,因此我們需要專心致志地編寫教案和準備課件。教案是評估和改進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工具。

《天鵝》音樂教案【篇1】

一、活動目標

1、了解鋼琴、大提琴的音色特點及感受兩種樂器共同演奏所產(chǎn)生的優(yōu)美、高雅的旋律特點。

2、能用語言和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二、活動準備

1、生活經(jīng)驗準備:課前給幼兒觀看天鵝在湖中游玩的情景。

2、材料準備:《天鵝課件》、錄音機、磁帶、頭飾及衣飾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一)感受鋼琴、大提琴的音色特點。

師:今天有兩位好朋友想和大家一起學本領,我們來看看,他們到底是誰呢?

1、點擊鋼琴

提問:這是誰呀?怎樣能讓它發(fā)出聲音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鋼琴美妙的聲音吧。

2、點擊大提琴

提問:這是誰呀?它是怎么發(fā)出聲音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大提琴的聲音吧。

師:剛才鋼琴的聲音和大提琴的聲音我們都聽到了,那么他們

要是合起來演奏會是怎么樣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聽聽吧。

(二)完整欣賞樂曲一遍,感受樂曲優(yōu)美、高雅的旋律特點。

師:待會兒請你來說說,你聽了這段音樂有什么感覺?這段音樂是怎么樣的?你想到了什么?

1、點擊課件,提問:這段音樂比較適合哪個小動物在跳舞?為什么?

2、教師小結:剛才我們聽的這段音樂名字就是《天鵝》,這段音樂聽起來非常優(yōu)美、舒展、高雅,就象美麗的天鵝在湖中跳舞一樣。

(三)讓幼兒通過語言和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對樂曲的理解。

師:下面我們再來聽一遍音樂,聽的時候想一想,天鵝在湖中干什么?可以做一些什么動作?

1、請個別幼兒來做動作,大家一起模仿。

2、啟發(fā)幼兒做一些互動的動作,增加幼兒之間的交往。

(四)欣賞樂曲MTV,增進幼兒對樂曲特點的理解。

《天鵝》音樂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天鵝的外形特征,教育幼兒愛護鳥類、保護大自然。

2.讓幼兒學習用自然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感知樂曲抒情、優(yōu)美的情緒。

活動準備:

1.天鵝的影像資料。

2.歌曲錄音。

活動過程:

師生問好

師:前幾天我們聽過一個關于丑小鴨的故事,小朋友們還記得嗎?

幼:記得。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我們再來聽一下最后一段,聽完后老師有一個小小的問題要考你們。豎起你們的小耳朵仔細聽,比一比誰的小耳朵最能干。

幼:好。

師:教師有感情的朗讀——他感到非常難為情。他把頭藏到翅膀里面去,不知道怎么辦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點也不驕傲,因為一顆好的心是永遠不會驕傲的。他想起他曾經(jīng)怎樣被人迫害和譏笑過,而他現(xiàn)在卻聽說他是美麗的鳥中最美麗的一只鳥兒。紫丁香在他面前把枝條垂到水里去。太陽照得很溫暖,很愉快。他扇動翅膀,伸直細長的頸項,從內心里發(fā)出一個快樂的聲音:

“當我還是一只丑小鴨的時候,我做夢也沒有想到會有這么多的幸福!”

師:小朋友們,可憐的丑小鴨最后變成了什么?

幼:天鵝,美麗的天鵝。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美麗的天鵝是什么樣子的嗎?

幼:白色的,在水里游的,像大白鵝。

師:好,小朋友們真聰明,說了這么多天鵝的特點。那么小朋友們想不想看一看美麗的天鵝呢?

幼:想。

師:那想不想知道美麗的天鵝是怎樣優(yōu)美的劃水的呢?

幼:想。

師:下面老師要帶小朋友們一起看看美麗的天鵝,欣賞它們游水時優(yōu)美的姿態(tài),小朋友們一定要睜大你們的眼睛仔細觀察哦。你們準備好了嗎?一起去看美麗的天鵝吧!

播放視頻(教師邊唱歌邊模仿天鵝優(yōu)雅的美麗姿態(tài)——飛、游、喝水等)

師:視頻看完了,哪位小朋友能告訴老師美麗的天鵝是什么樣子的?

幼:白色的,脖子很長,嘴巴是黑色的。

師:恩,小朋友們回答的很好。那么,天鵝在湖中干什么?可以做一些什么動作?誰來試一試?

幼:我,我。

教師請幾個幼兒上臺模仿

師:謝謝小朋友,小朋友模仿的真好。剛才在看視頻時老師唱了一首歌,小朋友覺得好不好聽?

幼:好聽。

師:在這首歌中你聽出了什么? 有什么樣的感覺?

幼:天鵝在飛,呼喚天鵝。

師:小朋友們說的真對。這是一首十分抒情的歌曲,用優(yōu)美的語調呼喚天鵝。小朋友們想不想學?

幼:想學。

師:那我們先來學習一下這首兒歌的歌詞。我念一句,小朋友跟著念一句。注意聽。天鵝,天鵝,美麗的天鵝。

幼:天鵝,天鵝,美麗的天鵝。

師:你飛在天上,像潔白的云朵。

幼:你飛在天上,像潔白的云朵。

師:快快飛下來呀,到我們這里來做客。

幼:快快飛下來呀,到我們這里來做客。

師:快快飛下來,到我們這里來做客。

幼:快快飛下來,到我們這里來做客。

師:天鵝,天鵝,美麗的天鵝。

幼:天鵝,天鵝,美麗的天鵝。

師:你飛在天上,像盛開的花朵。

幼:你飛在天上,像盛開的花朵。

師:快快游過來呀,聽我們給你唱支歌。

幼:快快游過來呀,聽我們給你唱支歌。

師:快快游過來,聽我們給你唱支歌。

幼:快快游過來,聽我們給你唱支歌。

師:小朋友念的真好,我們再來念一遍歌詞。

再教一遍歌詞

師:好,兒歌念完了。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感受一下這首兒歌。

放錄音

(放錄音的過程中)師:小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走在一望無際的田野里,有一群天鵝向我們飛來,像天上的云朵一樣潔白。快向它們招手,請它們到我們班級來做客。我們在天鵝湖邊,遠處有一群天鵝游過來??煜蛩鼈冋惺?,讓我們把這首兒歌唱給它們聽。

師:天鵝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們這樣美麗,又是這樣的溫和,所以我們要好好的保護它們,不讓它們受傷害。大自然中的動物都是自然媽媽的孩子,它們可愛又善良,也都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動物,保護自然媽媽的孩子們。如果傷害了它們,自然媽媽該多傷心呀。對不對?

幼:對。我們要保護它們。

師:好,小朋友們真有愛心。兒歌我們念完了。老師要請一位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念一遍。誰愿意來?

幼:我。

師:好,我們請季豐緣小朋友。

師幼:天鵝,天鵝,美麗的天鵝,你飛在天上,像潔白的云朵??炜祜w下來呀,到我們這里來做客。快快飛下來,到我們這里來做客。天鵝,天鵝,美麗的天鵝。你飛在天上,像盛開的花朵??炜煊芜^來呀,聽我們給你唱支歌。快快游過來,聽我們給你唱支歌。

師:恩,謝謝季豐緣小朋友?,F(xiàn)在我們隨著音樂來念歌詞。拿出你們的小手,我們一起來打節(jié)奏。

隨音樂念歌詞

師:下面老師唱一句,小朋友們跟著唱一句。天鵝,天鵝,美麗的天鵝、、、、、、。

師:豎起你們的小耳朵,我們再仔細的聽一遍。

放錄音

師:真棒,有的小朋友已經(jīng)能唱出來了。美麗的天鵝們一定想聽聽小朋友們好聽的聲音,小朋友們,你們愿意用優(yōu)美的聲音呼喚美麗的天鵝來做客嗎?

幼:愿意!

師:天鵝喜歡真心邀請它來做客的的小朋友,我們一起模仿它們飛行游水的樣子,并且用溫柔的聲音呼喚它們,跟著老師一起尋找它們吧。

放錄音,上臺邊模仿天鵝游水邊唱。

師:天鵝在哪里呢?我們都集中在一塊啦,分頭尋找天鵝吧!一組的小朋友飛到天空中尋找它們,一組小朋友游到天鵝湖中看一看,天鵝們喜歡熱情的小朋友,小朋友們一定要面帶笑容歡迎它們哦!

師幼在教室中邊唱邊模仿天鵝

師:這里沒有找到美麗的天鵝們,我們快飛到其他地方看看吧?。w到其他班為小朋友表演)

區(qū)域活動:

1.折紙:天鵝

活動過程:教師示范天鵝的折法。

師:現(xiàn)在每個小朋友的手中都有一張正方形的紙片。首先,把正方形紙片兩個角對折折成一個三角形,展開。沿著中線將兩邊的紙往中間折,不能超過中間的折線……

2.師幼共同布置室內環(huán)境:天鵝游水

家園共育:

搜集有關天鵝的資料,了解天鵝的相關知識。

《天鵝》音樂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嘗試用不同形狀的材料進行組合創(chuàng)作拓印畫,并在操作過程中掌握拓印的方法。

2. 感受拓印樂趣和美感,喜歡參與拓印活動。

3. 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chuàng)新意識。

4. 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幅畫,你看到了什么?

2。你覺得它們是什么形狀組合在一起的?

3。:老師用扇形和長方形變成了太陽,用許多個圓形變成了花朵……

小朋友一定也很能干,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份材料,你想用哪些形狀變成什么?

:這些形狀經(jīng)過組合可以成為生活中的許多東西。

剛才小朋友想的都很好,可是這些形狀到底是怎么到白紙上的?

:小朋友可以選擇各種形狀的材料,需要用到的那一面形狀蘸滿顏料,輕輕印到白紙上,輕輕拿起來放回盒子里。像這樣的畫叫拓印畫。

3。 在拓印中要注意什么?

:當你想要另一種顏色時,你可以用另一面。當你覺得顏料蘸太多了,可以在邊沿舔一舔。當你手臟了時,可以在抹布上擦一擦。

桌子上放了許多材料,小朋友可以選擇各種形狀的材料用拓印的方法變成一幅漂亮的畫。

1。教師引導幼兒互相欣賞評議,對畫面清晰、整潔,造型有創(chuàng)意的畫給予鼓勵。

2。你喜歡哪幅畫,它用了什么形狀的材料組合在一起的。

小百科:

拓印是對雕刻的或石刻的表面的手工復制品,其方法是將一張紙緊緊覆蓋在作品上,用黑色或彩色材料拓印。傳統(tǒng)的拓印材料是宣紙和一種叫拓印蠟的塊狀黑色材料。有時,特別是在拓印細弱的線條時,更宜用另一種方法,即用一種粉狀石墨加油達到一定的干硬度,再用敷墨具施于紙上。

《天鵝》音樂教案【篇4】

1、初步了解水的基本特征,知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離不開水。

2、激發(fā)幼兒樂于親近水,接觸水,熱愛干凈水環(huán)境的美好愿望。并能關注周圍的水環(huán)境。

3、鼓勵幼兒發(fā)動身邊的人一起積極參加節(jié)約用水活動。

4、知道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

1. 教學重點:了解解水的基本特征,知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

2. 教學難點: 激發(fā)幼兒保護水資源的愿望,有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1.表明水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的圖片。

2.小水滴圖片,一杯水。

教師出示圖片我們的好朋友:“小水滴”想和小水滴成為好朋友嗎?說說生活中你見過的水是什么樣的。

(1)水能為我做什么呢?

幼兒說出“要保護水資源,節(jié)約用水”

小結:如果沒有水地球上將沒有生命。所以我們要怎么做呢?

制作“保護水資源,節(jié)約用水”的宣傳標語。

小百科:

純水可以導電,但十分微弱(導電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忽略),屬于極弱的電解質。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電解質而有較多的正負離子,導電性增強。

《天鵝》音樂教案【篇5】

2、觀察各種樹葉的外形特征。

3、感受不同形狀、顏色葉子的美。

4、在創(chuàng)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到戶外尋找各種各樣的葉子。

(2)交代去戶外活動的注意點。

①注意安全、不亂跑;

②注意蟲子。

③了解葉子是什么樹的?帶著問題回去找資料查詢。

帶孩子們去水東電站花圃秋游。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許多美麗的葉子,有又硬又厚的劍蘭的葉子、紫紅色和帶花邊的觀葉花卉、高大的柳樹上細細的葉子、長長的棕櫚樹的葉子、堅硬的鐵樹的葉子。幼兒通過看、摸、聞感受葉子的餓不同形態(tài)和質感,特別想知道葉子的秘密。因此,小朋友和老師就確定“葉子”的主題。

小百科:樹葉是樹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葉子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質感。葉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葉子的邊緣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鋸齒狀。一片完整的樹葉包括以下三個部分:葉片是平展的,交叉生長,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陽光。葉柄—支持這葉片,并把葉片和莖連接起來。托葉—保護幼葉。(有些植物沒有托葉,有些植物的托葉很早就脫落。

《天鵝》音樂教案【篇6】

1.激發(fā)對生活中各種聲音的興趣,學習用自然物所發(fā)出的音響為錄像畫面配音。

1.拍攝一組幼兒熟悉的美麗、有趣的畫面,制成碟片。

2.廢舊物品若干,動畫片一張。

3.幼兒對各種自然物體的聲音有一定的經(jīng)驗積累。

1.出示各種廢舊物品,讓幼兒自由、自主地探索、發(fā)現(xiàn)。提問:生活中的這些廢舊物品都能發(fā)出哪些奇妙的聲音?

2.啟發(fā)幼兒嘗試、辨別各種物品在不同狀態(tài)下所發(fā)出的不同音響效果。如塑料袋輕輕地擺動、重重地擺動,或放在手里搓揉的音響差別;手敲紙盒、紙盒敲紙盒,或石塊敲紙盒的音響差別,等等。

1.放碟片,引導幼兒看屏幕上的畫面(沒有配聲音)。畫面上出現(xiàn)了位于幼兒園附近的古樸典雅的木橋,長長的橋廊上相繼出現(xiàn)了孩子、阿姨、老爺爺;橋下流水潺潺,小鴨戲水;橋頭的樹上有許多小鳥飛來飛去。

2.提問:①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②你覺得這美麗動人的畫面缺少了點什么?③我們來做配音師,用面前的這些物品來給畫面配音,好不好?

3.聲音與畫面匹配。引導幼兒邊玩各種物品邊聯(lián)想,什么物品在怎樣的動態(tài)下發(fā)出什么聲音、節(jié)奏,最適合給哪個畫面配音。

4.集體討論、交流。幼兒互相探討、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配音。如用手擊打硬紙盒,可以給在木橋上走路的人配音,并用不同的節(jié)奏型分別為小孩、阿姨、老人配快慢不同的腳步聲;擺動塑料袋可以給流水或風吹樹葉配音;用石頭互相擊打可以給高跟鞋走在木橋上配音;用竹筒互相敲擊可以給鴨子的叫聲配音,等等。

5.分三段放碟片,請幼兒按不同的音響分組為畫面配音。

6.請全班幼兒為畫面完整地、連貫地配音1D2遍。

1.教師為幼兒錄制配音。

2.放錄音給幼兒聽,并請幼兒邊聽、邊看、邊想,配音效果好不好?像不像?是否有更改的地方?

3.再次完整欣賞帶配音的畫面。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編輯推薦

詠鵝音樂教案集合


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都希望小朋友們能在課堂上學到知識,因此,老師會在授課前準備好教案,教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幼兒園教案呢?為此,小編特意呈上“詠鵝音樂教案集合”,供您參考,并請收藏本頁!

詠鵝音樂教案 篇1

一、 說教材:

本節(jié)課是五年級第四單元戲曲音樂中的一節(jié)唱歌課。本節(jié)課是在欣賞我國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學唱的一首戲歌。

二、 說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

1、學會唱歌曲《看大戲》。

2、設計歌曲的念白節(jié)奏,正確演唱歌曲。

3、引發(fā)學生關 注我國的傳統(tǒng)戲曲文化,感受中國戲曲文化的博大精神。

三、 說重難點: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唱會歌曲《看大戲》,

升4的音準和休止符的運用;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通過學唱了解豫劇的相關文化知識。

四、說教學方法:

本節(jié)課我采用了欣賞法、教唱法、

創(chuàng)編法、合演法。

五、 教學思路:

打算讓學生在教師范唱的指引下,一步一步的深入教學,讓學生慢慢的去感受戲曲,接受戲曲,進而去喜歡戲曲。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為了使學生對戲曲有更直觀的感受,我進行了教師范唱讓學生進行欣賞,我分別唱了京劇、豫劇、黃梅戲三段戲曲,讓學生感受傳統(tǒng)戲曲文化;教唱時我使用了錄音機,讓學生進行聽唱學習,后分別指出歌曲中的重點如;升4,休止符;唱完后我讓學生自己感受念白的節(jié)奏,并進行自己重新設計節(jié)奏,接著讓學生加入打擊樂器進行伴奏,最后把學生分成演唱組和伴奏組進行合演。

詠鵝音樂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巧嘴巴,會說唱,開口吐出一串花。你也練,我也練,個個都是巧嘴巴?!北締卧浴扒勺彀汀苯M合,活動中讓學生感知和體驗聲音創(chuàng)造之“巧”。聽賞《我家小院嘴巴多》、《鴨子拌嘴》、《唱大戲》、《蟈蟈和蛐蛐》,增強孩子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多種音響和好奇和興趣,嘗試模仿與表現(xiàn)。學唱歌曲《數(shù)鴨子》、《猜謎語》和有創(chuàng)意地練習“繞口令”,練練自己的“巧嘴巴”,讓小朋友對擁有“巧嘴巴”充滿信心,并體驗到音樂更講究聲音之“巧”。

單元目標:

1、在聽賞和演唱歌曲的活動中,感受音樂情緒,拓寬學生的動物知識面,激發(fā)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投入。

3、通過練習《繞口令》和欣賞《鴨子拌嘴》,感受與了解速度與節(jié)奏的變化對表達音樂情緒和音樂形象的作用。

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體驗美。

單元重點:

1、能用不同的速度和節(jié)奏念“繞口今”。

聽賞歌曲的過程中,充分培養(yǎng)學生對動物的熱愛之情。

單元難點:

1、用自已創(chuàng)作的節(jié)奏及不同的速度念出獨特的“繞口令”。

2、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創(chuàng)編和表演樂曲的動作。

課時安排:

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動:我的創(chuàng)造:用不同的速度和節(jié)奏念繞口令

2、聽:《我家小院嘴巴多》

教學目標:

1、通過用不同的速度我節(jié)奏念繞口令,知道不同的節(jié)奏和速度對表現(xiàn)情緒和氣氛的作用。

2、通過《我家小院嘴巴多》的聽賞與表演,從各方面了解家畜和家禽的知識。

教學重點:

用不同的速度和節(jié)奏念繞口令。

教學難點:

用自己的方式和不同的速度有節(jié)奏感地念繞口令,盡量與其他同學不同。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學生聽音樂《我家小院嘴巴多》律動進教室入座。

2、安定情緒,師生問好。

二、學習“用不同的速度和節(jié)奏念繞口令”

1、游戲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游戲,游戲的題目是“請你跟我這樣說”。

出示:

①今天 天氣 真正 好

②今天 天氣 真正 好

③今天 天 氣 真正 好

【設計意圖】:教師按不同的節(jié)奏、速度說一遍,學生跟一遍,并請學生找出不同點。

師: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剛才我們說的幾句話,有什么變化?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知道,相同話可以用不同的節(jié)奏與速度來表達,不同的節(jié)奏與速度可豐富表達方式,并為以下繞口令學習起到示范與鋪墊作用。

2、用不同的速度和節(jié)奏念繞口令

①出示繞口令

把學生分成四組,每組討論并選出代表上臺展示本組的成果,一起跟著讀一讀、比一比,哪一組的繞口令念得最有創(chuàng)意。

②教師總結表揚

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同學都是“巧嘴巴,會說唱,開口吐出一串花。你也練,我也練,個個都是巧嘴巴”。

【設計意圖】: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創(chuàng)作,感受創(chuàng)作的樂趣,并在朗讀體驗的過程中學會評價。

三、學習“我家小院嘴巴多”

(一)情境創(chuàng)設

師:其實,老師家的小院里也有很多的巧嘴巴,你們猜是什么?

生:說出各種動物的名稱,并模仿動物的叫聲與動作。

【設計意圖】:通過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與動作,增加對各種動物的了解與熱愛,并為以下的演一演作好準備。

(二)導入學習

1、學生聽錄音范唱,熟悉歌曲旋律,體驗歌曲情緒。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聽聽它們的合唱吧。

2、跟著錄音唱一唱,并模仿動物的動作演一演。

演一演。

①說出其它動物的特征,在老師的幫助下創(chuàng)編歌詞。

②根據(jù)創(chuàng)編的歌詞唱一唱、演一演。

【設計意圖】:學習書本上的歌詞后,創(chuàng)作自己的歌詞并實踐演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課堂小結

1、師:今天,同學用自己的方式來念了繞口令,并給樂曲《我家小院嘴巴多》編了第二段歌詞,老師感到非常高興,你們都是“巧嘴巴,會說唱,開口吐出一串花。你也練,我也練,個個都是巧嘴巴”。

(出示順口溜“巧嘴巴”,生齊讀。)

2、隨音樂“我家小院嘴巴多”律動出教室。

上課時間: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唱:《數(shù)鴨子》

2、聽:《鴨子拌嘴》

教學目標:

1、能用清晰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數(shù)鴨子》,能用唱名跟老師模唱該歌歌譜,并背唱這首歌。

2、通過欣賞《鴨子拌嘴》,感受打擊樂器用不同的節(jié)奏與速度演奏時,在音樂作品中表現(xiàn)出的不同音樂情緒與音樂形象,并能有所描述。

教學重點:

能有表情地背唱《數(shù)鴨子》。

教學難點:

感受節(jié)奏與速度對樂曲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學生聽音樂《數(shù)鴨子》進教室入座

2、安定情緒,師生問好。

二、學習樂曲《數(shù)鴨子》

1、聽錄音范唱

師:上節(jié)課,我們在小院里看到了那么多的巧嘴巴,熱鬧的氣氛引來了一群鴨子。瞧,它們過來了。聽錄音范唱,熟悉旋律,整體感受歌曲。

2、有節(jié)奏地跟教師讀歌詞,并用動作模仿鴨子的形象。www。xkb1。com

【設計意圖】:在熟悉歌詞內容的同時,為以下的表演唱做準備。

3、學生隨著《數(shù)鴨子》的范唱樂復學唱歌曲,并隨歌曲自由律動。

4、分組演唱兩段歌詞,并交換演唱內容。

5、跟老師模唱歌譜。

6、背唱這首歌,并請學生上臺表演唱。

【設計意圖】:以不同的演唱方式演唱歌曲,鞏固歌曲的教學。

三、鴨子拌嘴(打擊樂合奏)

1、初聽樂曲,初步整體感受樂曲形象。

導入:這么多活潑的鴨子我們數(shù)也數(shù)不清,哎呀,現(xiàn)在它們又在干嘛呀?

師:聽了這首樂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師總結:原來鴨子們在拌嘴呢,導出曲目《鴨子拌嘴》。

【設計意圖】:學生在描繪的同時,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yǎng)了學生的音樂想象力。教師在學生的發(fā)言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出欣賞的題目。

2、復聽樂曲用動作模仿鴨子拌嘴,體驗速度與節(jié)奏的變化對樂曲的重要性。

學生分成幾組,邊聽音樂,邊想象自己就是那群鴨子中的一只,隨著音樂的進行用動作來模仿鴨子拌嘴的情景,并對有創(chuàng)意的動作小組予以激勵表揚。

上課時間: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唱 《猜謎謠》

2、聽 《蟈蟈和蛐蛐》

教學目標:

1、能用輕快活潑的聲音,充滿童趣地演唱《猜謎謠》,并拓寬學生對各種動物的知識面,從而激發(fā)對動物的熱愛之情。

2、通過聽賞和表演《蟈蟈和蛐蛐》,了解這兩種昆蟲。

教學重點:

能用輕快活潑的聲音充滿童趣地演唱《猜謎謠》

教學難點:

歌曲《猜謎謠》中襯詞的演唱。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學生聽《猜謎謠》的伴奏音樂進教室入座

2、安定情緒,師生問好。

二、學習樂曲《猜謎謠》

(一)導入

師:今天在上課之前,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謎語:

兩個角,抱著頭。

上樹頂,爬村頭。

扁扁嘴,細長的脖。

坐著高,站著低。

在這個謎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種動物。

生根據(jù)謎面猜謎底,對說出不常見的動物答案的人給予肯定與表揚。

師:同學們到底猜得對不對呢?聽聽人家是怎樣回答的。

【設計意圖】:通過猜謎的游戲,熟悉歌曲內容,并且不公布謎底,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聽錄音范唱,整體感受歌曲。

哦,原來每句謎面都有幾種答案呢。

(三)把歌詞以兒歌的形式來朗讀

1、按歌曲的節(jié)奏齊讀歌詞

2、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朗讀歌詞

【設計意圖】:這本來就是一首兒歌,頗具幽默性,學生在朗讀的同時,既熟悉了歌詞內容,又熟悉了歌詞節(jié)奏,誘發(fā)了學習興趣。

(四)學唱歌曲

1、跟著范唱反復學唱樂曲,并用動作模仿該種動物。

2、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問一組答,后兩句齊唱,并交換演唱內容。

3、給予學生上臺表演的機會,請兩人一組進行對唱,并讓學生評價,如認為有不足的地方,就用自己的表演來糾正。

【設計意圖】:以不同的演唱方式鞏固學習內容,激發(fā)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

三、聽一聽,演一演《蟈蟈和蛐蛐》(男聲獨唱)

師:這兩只昆蟲長得多像呀,同學們再仔細看看,它們到底有什么不同?學生說出不同點后,教師可再介紹一下這兩種昆蟲。

【設計意圖】:與其他學科相融合,增長學生的知識面。

2、欣賞

①初聽樂曲,熟悉樂曲。

師:聽,現(xiàn)在蟈蟈和蛐蛐它們唱起了歌,聽聽看,它們唱得到底是什么?

②復聽樂曲,鞏固拓展。

學生根據(jù)樂曲描繪的音樂形象來表演和想象。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聽 《唱大戲》

2、拓展 綜合表演本單元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聽《唱大戲》和念念白,了解戲曲的打擊伴奏樂器,初步了解戲曲鑼鼓經(jīng)。

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體驗美。

教學重點:

跟著《唱大戲》的音樂準確地念念白。

教學難點:

用自己的方式來表演本單元中的“巧嘴巴”。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前幾節(jié)課,我們跟很多的動物巧嘴巴做了好朋友。今天,老師又帶來了一個新朋友,你們聽聽它的嘴巴巧不巧。

教師拿出一件戲曲打擊樂器,如鑼、釵等,敲出豐富的節(jié)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知不知道,這件樂器在什么情況下用得比較多?

生回答戲曲。

欣賞舞蹈《姥姥門前看大戲》,引出歌曲題目《唱大戲》

【設計意圖】:在導入的同時,初步了解戲曲中的打擊樂器。

二、學習《唱大戲》

師:你們有沒有看過唱大戲?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唱大戲吧!

1、聽聽《唱大戲》,感受樂曲中蘊含的戲曲元素。

2、跟著《唱大戲》的音樂念一念歌曲中的念白。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并初步接觸戲曲鑼鼓經(jīng)。單并不要求掌握。

三、綜合拓展

師:在這一單元中,我們認識了那么多的巧嘴巴,同時你們的嘴巴也越來越巧了,那你們還記得這些巧嘴巴都唱了些什么呢?(生回憶所學過的內容)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很多的巧嘴巴,這要靠同學們不斷地去尋找、去發(fā)現(xiàn)。

【設計意圖】:所學的內容有個整體的把握,知道本單元學習了什么內容。并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音樂。

師:呀,所有的巧嘴巴都到這兒來了,我們一起來開個聯(lián)歡會吧。現(xiàn)在請同學們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內容,可以自己一個人獨自表演,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老師給你們一點時間準備一下,要拿出最好的水平來哦!老師這里還準備了小小的獎勵呢!

生:自由組合排練,并踴躍上臺表演。

老師根據(jù)表演的情況,評出各獎項,如:大大方方獎、最佳臺風獎、最佳效果獎、最佳節(jié)目獎等等。

《數(shù)鴨子》教學反思

《數(shù)鴨子》是一首非常經(jīng)典的兒歌,很多小朋友張嘴就能夠唱出來。但是殊不知,越是熟悉的歌曲,學生的優(yōu)越感就越強烈,就會毫不吝嗇的大聲唱出來,這樣就少了聆聽的步驟,容易出錯。

三班教學這一課時,初聽《 數(shù)鴨子》這首歌時,有些學生已經(jīng)情不自禁地跟著唱了起來,而且我發(fā)現(xiàn)那些學生的口型跟歌詞都合得上。因此,在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把原本要聆聽兩遍的,改成一遍。接著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然后就跟著伴奏慢慢地加歌詞。一遍結束之后,學生已經(jīng)基本會唱了,接下來的兩遍隨錄音范唱,學生都唱得很好,沒多少時間,學生已經(jīng)很快掌握了這首歌曲,比我預設的快得多。但是在教學后期卻出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比如學生演唱歌曲后,用動作來表現(xiàn)的時候,就不能兩者兼顧了,記得動作就不會唱,能唱就不能演,并且學生在節(jié)奏上還掌握得不是很好。而且就連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也忽視了。這是我在備課中沒有預料到的問題。

在一班上這一課時,我吸取在三班的教訓。由于很多小朋友在學前班都已欣賞或演唱過,根據(jù)這一實際情況,我把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改放在了“o”四分休止符的感受和運用上。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表現(xiàn)休止符。通過設計音樂游戲“木頭人”表現(xiàn)休止符。學生跟著音樂手舞足蹈,可做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也可同學間相互配合,音樂停止時,學生馬上擺出了一個個形態(tài)各異的可愛造型。再讓學生哼唱這一旋律,感受四分休止符的時值。在“拍肩、打響舌等。“木頭人”游戲是一個學生比較熟悉,又簡單易學的游戲,在課堂運用中,給其配上簡單的旋律,能讓學生把音樂和游戲結合起來,進一步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休止符。其次在情境中演唱休止符。學生模仿鴨子的可愛樣子學一學,進一步在情境中表現(xiàn)四分休止符。再進行歌曲教學,初聽歌曲《數(shù)鴨子》,生隨琴演唱,休止符“o”用鴨子叫聲“ga”來表示,邊演唱邊進行即興表演。隨后進行歌曲創(chuàng)編。在整堂課的設計中,著眼于讓學生感受—體驗—表現(xiàn)—運用四分休止符,動中感受、體驗,玩中表現(xiàn),唱中運用。我們都知道小學生愛動的天性,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他們善于模仿,喜好游戲,他們的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動往往與活躍的肢體語言有密切的關系。對于相對枯燥、單調的基礎知識的教學,以游戲貫徹于四分休止符的教學,層層遞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在游戲中,在玩樂中,在師生的互動中學會這一基本樂理知識。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學會了演唱歌曲,也基本掌握了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教師也上得輕松,學生也學得開心,課堂還很活躍。

這節(jié)課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深刻地體會到了:在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將某一特定的節(jié)奏或旋律融到他們所熟悉的某一特定的動作組合之中,孩子就特別容易接受和掌握。而且真正是不知不覺、自然而然掌握的,但這對我們教師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生活、對學生、對音樂學習規(guī)律的深刻洞察力,深刻的文化素養(yǎng)以及較高的教育教學技巧。

詠鵝音樂教案 篇3

我說課的題目是欣賞小提琴獨奏《思鄉(xiāng)曲》。本課是《普通高中音樂教科書》(全一冊)96年版普通高中音樂教科書第四單元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中第二節(jié)器樂曲中的一首小提琴獨奏曲《思鄉(xiāng)曲》。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一、教材分析:

作曲家和教育家的了解,有助于欣賞他的作品。從而使學生對這一時期的音樂作品從內容、風格上進行官能、情感、理智的欣賞。該曲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作為中學生很有必要去欣賞它,同時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記憶能力、聯(lián)想想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jù):

1)知識目標:通過欣賞《思鄉(xiāng)曲》,學習了解其演奏樂器——小提琴:曲作者馬思聰;作品的曲式與風格——帶再現(xiàn)的三部曲式。

2)情感目標: 通過欣賞《思鄉(xiāng)曲》,使學生從情感上愿意聆聽,并有進一步學習和了解馬思聰其他作品的情緒,培養(yǎng)學生的思鄉(xiāng)情和愛國情。

體驗、理解鑒賞音樂,提高其音樂審美能力。

確立依據(jù):

(1)以大綱為綱,以教材為本,以教參為指導。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發(fā)展學生智能,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3)正確認識我國民族音樂,落實德育教育。

難點及確立依據(jù):

A、重點:通過聆聽,感受、體驗、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容及音樂情感上的變化。

B、難點:在聆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審美評價。

確立依據(jù):《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獨奏曲,通過一把琵琶把戰(zhàn)爭的整個過程描述的非常形象。從列營、吹打到得勝回營每一情節(jié)都極具寫實性。音樂藝術主要是通過聆聽來獲得感官上的欣賞,從而達到情感上的變化。此曲為標題性音樂,易于被學生理解和參與。

二、教材處理:

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

解決難點,教材的加工重組及補充拓展:

A。重點難點的調整:

重點方面除教材原有的內容以外,又增加了一點學生更深層次了解曲作者愛國之情、思鄉(xiāng)之切

的可貴的思想品質,這也正是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教育培養(yǎng)的青年學生所應該具有的優(yōu)良品質,正符合我校德育實驗四情之一的愛國情教育。

B。補充、拓展教材:

《思鄉(xiāng)曲》的創(chuàng)作素材取材于內蒙民歌《城墻上跑馬》甚至樂曲的第一大部分直接采用《城墻上跑馬》的旋律作主題。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這首歌作為提高學生視唱能力的一個手段,即提高了學生的基本技能又拓展了知識。

讓學生利用多媒體和校園網(wǎng)查找作曲家的相關資料,在教師引導下采用記者答辯會的形式來介紹曲作者的生平,作為課堂內容的補充和拓展。

三、說教學目標:

對于本節(jié)課的內容,學生們在初中階段已有所了解,但對這首作品的風格和創(chuàng)作背景不一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課前以給學生布置下作業(yè),閱讀課本,查閱資料。根據(jù)以往課堂情況分析,有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所使用的教學模式是參與__體驗的教學模式。程序是:情感喚起階段,以愛美為特征,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情感深入階段,以鑒賞美為特征,培養(yǎng)學生高尚健美的審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階段,以創(chuàng)造美為特征,將內在審美情感體驗客觀化、對象化、形式化。

理論分析:以學生主動參與直接體驗音樂活動為主要形式?;顒拥倪^程是情感、認知和行為協(xié)調的過程,是學生身心協(xié)調成長、發(fā)展各種能力、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的過程。

教學方法和策略:

本課采用的教學方法是:

(1)音樂欣賞法;

(2)演示法;

(3)練習法。

教學流程;

(2)放一段音樂。問題是聽了這段音樂有何感受?

(3)同一旋律,音區(qū)不同,力度不同,聽后會有何 感受?學生反饋。

(4)教師運用力度對比演唱此旋律會產(chǎn)生什么樣 的聯(lián)想。師聲互動。

(5)點出課題《思鄉(xiāng)曲》以上部分給學生提供多種參與情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體驗愿望的機會。

(6)簡介作品:

1)樂曲以內蒙民歌《城墻上跑馬》為基本素材 ,具有濃郁的民間音樂風格。

洋為中用的成功嘗試。

(7)學習小提琴。由學生結合實際介紹小提琴的定弦及音色特點。教師歸納補充。

(8)學唱內蒙民歌《城墻上跑馬》知識拓展,通過練習評價總結等活動,深化情感體驗,知識技能遷移。

(9)介紹曲作者;先由一位學生根據(jù)課前查閱的資料向學生介紹,然后采用答記者問的形式來介紹馬思聰,教師補充。這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完整欣賞《思鄉(xiāng)曲》通過聆聽,分析作品曲式。要求學生用手勢(食指)表示第一變奏,用兩個手指表示第二變奏, 用三個手指表示第三變奏,學生專著的聽,并做出相應的反映,最終通過對比學生明確樂曲的曲式。

五、說教學方法

本課教學手段將采用課件和錄像?,F(xiàn)代教學媒體不受時間、 空間、 宏觀 、微觀的限制,視聽結合,形象直觀,如實地傳輸、保存和再現(xiàn)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傳輸速度,再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發(fā)揮高水平教師的作用,使音樂教育社會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

詠鵝音樂教案 篇4

一、說課標

根據(jù)高中音樂課新課標要求,欣賞民歌的學習是音樂教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欣賞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民歌,從而加深同學們對祖國的熱愛,并擴大音樂視野,提高欣賞音樂的能力。

二、說教材

體驗民歌的不同地域風格及不同的民族風格,認識民歌中常見的一些體裁形式,進而認識我國民歌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世界優(yōu)秀音樂文化中的絢麗瑰寶。 本課將主要欣賞學習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兒”和“信天游”?!渡先ジ呱酵酱ā肥且皇浊嗪;▋?,在全國各地頗具影響,聲譽極高?!赌_夫調》是陜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現(xiàn)腳夫的復雜心情。

體驗西北民歌的地方風格,認識“花兒”、“信天游”等民歌體裁。

二是引導學生探究有關民歌的基本知識,初步認識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難點:

認識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能按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等特點分辨西北的民歌。

三、說教法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學習方法是很重要的。高一的學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斷力,知識結構完整、有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根據(jù)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緊緊圍繞教學目教學重點,我選用的教法是參與互動式教法,在講授音樂理論知識的時候,盡量的結合作品,通過讓學生聽,看,參與體驗,互動交流等形式來實現(xiàn)我教學的目的。通過“聽”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音樂,從而來分辨西北民族的民歌特點。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配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畫面,使學生通過形象感受來理解音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接受知識,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充分發(fā)揮以學生的主體,老師為指導的作用,成功地達成教學目標。

四、說教學程序

本課主要是欣賞少數(shù)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風格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采用目標教學模式進行。

1、導入: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興趣引入法。首先了解學生對我國民歌曲調的地域劃分,知道多少?有沒有誰能說出各個地域的民歌風格?然后運用課件向學生展示超級女聲演唱民歌的視頻,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及興趣。

導學達標

采用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學法。

第一步采用聽--想--觀看--討論的程序,讓他們聽三首歌曲的旋律片段,了解各首民歌的風格特點及表現(xiàn)情緒等。 閱覽歌曲簡介、欣賞歌曲、知識鏈接、互動鏈接

第二步然后我將結合流行歌曲,給學生介紹西北民歌的風格特征。 閱讀音樂知識,了解花兒、信天游,欣賞歌曲,互動鏈接

第三步拓展探究 引導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深入地感知、體驗、理解西北民歌的風格特征。并結合流行樂滿足學生的審美需求,自然地導出下節(jié)課的內容。

五、總結反思

總的來說,這是一節(jié)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電腦多媒體課件運用的的音樂欣賞課。

教學內容在安排上要盡可量緊湊豐富,要力求課堂氣氛生動有趣而富于吸引力。師生互動的充分性和從容性可能會不夠。對“和”—作品技術背后的文化內涵的引導方式還可再改進。學生參與方式還可進一步豐富,參與的機會可進一步增加。這些要要依據(jù)實際上課情況調控和改進。

詠鵝音樂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歌曲,了解歌曲的藏族風格,體驗少數(shù)民族人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能用真摯的感情演唱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表達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準確地歌唱歌曲。

難點:歌曲中“太陽和月亮”的“亮”字和“他們的媽媽”的“媽”處的節(jié)拍。

教材分析

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歌詞具有民族風格,以太陽和月亮是一個媽媽的女兒來比喻藏漢是一家,質樸而親切。歌曲旋律具有藏族民歌的風格,調式為具有變宮的六聲羽調式,旋律中充滿了等藏族民歌慣用的音調進行和等具有轉調性質的音調,這就使歌曲的旋律具有與歌詞相吻合的民族的風格。歌曲為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由兩個平行樂句構成,上句落在屬音下句落在主音具有呼應關系,由于這兩個樂句相似,學生容易混淆,教唱時需注意對比。第二樂段從全歌的最高音“6”開始,由兩個樂句構成,第一樂句向屬調離調,隨即又轉回原調。第二樂句是全歌的主題,后半句重復第一樂段的音調,為典型的“換頭留尾”的樂句發(fā)展手法。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一、導入

階段目標:初聽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感受歌曲情緒。

1.初次聆聽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請學生聽后談談對歌曲的初步印象。

學生回答問題。

2.教師出示《一個媽媽的女兒》曲譜介紹歌曲,復聽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

二、學唱歌曲

階段目標:分段學習歌曲,對比歌曲樂句的旋律,解決歌曲中的難點。

1.再次聆聽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請學生聽出歌曲的高潮部分并為歌曲分段。

第一樂段(;第二樂段(

2.分樂段學習歌曲旋律。

學習歌曲第一樂段(

(二樂句旋律,請學生進行分辨旋律不同的地方,出示第一樂句譜例、第二樂句譜例。

(二樂句,先不看連線模唱,再加入連線模唱。注意根據(jù)學生情況加入顫音記號演唱,如覺得較難可以先不加。

(3)熟練后,回到原速完整地唱歌曲的第一樂段。

學習歌曲第二樂段。(

(1)教師播放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第三樂句音響,并出示第三樂句譜例。

(2)教師帶著學生打著拍子慢速模唱歌曲的第三樂句。

(第四樂句譜例,請學生分別聽這兩個樂句的旋律進行比較,尋找兩個樂句的相同與不同。

(4)教師帶著學生打著拍子慢速模唱歌曲的第四樂句。

(5)熟練后,回到原速完整地唱歌曲的第二樂段。

3.完整演唱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

(1)加入歌詞,連貫地演唱歌曲。

(2)隨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伴奏完整并深情地演唱。

三、歌曲的藏族風格

階段目標:使學生了解歌曲中包含的藏族民歌慣用的旋律。

1.教師介紹歌曲中等藏族民歌慣用的曲調行進和歌曲中等具有轉調性質的音調,使學生了解歌曲的旋律具有與歌詞相吻合的藏族民歌風格。

2.學生們試著唱一唱歌曲中含有這些旋律的樂句。

四、拓展音樂視野

階段目標:通過聆聽熟悉的藏族歌曲,進一步感受歌曲的民族風格和藏族歌曲慣用的旋律。

教師介紹一些具有藏族風格的歌曲如:《天路》《青藏高原》《珠穆朗瑪》等,請學生和教師一起視唱歌曲的譜例片段。

五、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一首具有藏族風格的民歌。這首比較難唱的歌曲同學們學得很快,聲音和表情上還要更一步提高。希望課后同學們多唱多聽藏族民歌。

音樂詠鵝教案優(yōu)選14篇


前輩告訴我們,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每一位任課幼兒園的老師都希望小朋友們能在幼兒園學到知識,大部分的教案都是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教案有利于老師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我們要如何寫好一份值得稱贊的幼兒園教案呢?經(jīng)過收集并整理,小編為你呈上音樂詠鵝教案優(yōu)選14篇,歡迎閱讀,希望對你有幫助。

音樂詠鵝教案(篇1)

《多年以前》這首歌曲是由美國一首同名民歌填詞而成,各位老師,我們看看下面的多年以前教學設計吧!

多年以前教學設計

作者借用原民歌對“多年以前”的美好回憶,來烘托親近自然的情緒。所填的歌詞首先講述多年以前地球擁有“藍天、森林、小鳥”,后來“森林消失,小鳥一去不返,”再描寫現(xiàn)在孩子們對小鳥“輕輕呼喚”,唱出了孩子們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真摯而美好的愿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用親切、自然的聲音學會唱歌曲《多年以前》。

2、認識四分休止符,并在歌曲學唱中體會。

3、通過歌曲《多年以前》的學唱,讓學生體會歌曲的基本情緒,加強“愛護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

能用自然、親切的聲音學會唱《多年以前》,能體會歌曲的基本情緒和其中蘊含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難點:

認識四分休止符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在學習新課以前,我們先來欣賞一幅美麗的畫面。

(出示課件)

師朗讀:這是一個美麗的世界

成群的鳥兒飛來飛去,歡樂的歌唱

森林是它們可愛的家園

藍天任它們自由飛翔

它們的歌聲讓人們久久留戀

二、參與活動

1、學唱歌曲第一段

師:留戀的歌聲定是一種美麗的語言。

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鳥動聽的歌聲。

(1)初聽(聽錄音范唱)

(2)復聽(讓學生認識四分休止符)

(出示課件――“0”的自我介紹)

(3)齊唱歌曲第一段

師: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可別忘了我們的新朋友――“0”(四分休止符),一定要把“0”表現(xiàn)出來。

2、學唱歌曲第二段

師:小鳥本來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因為人們肆意地砍伐樹木,大片森林遭到了破壞,小鳥的家園也漸漸消失了。

(出示課件)

“鳥”:誰來救救我們?誰來救救我們的家園?

思考1:我們應該怎樣幫助鳥兒呢?

思考2:到春天又將來臨的時候,一定會是綠樹成蔭、花開滿園的美好景象,到那個時候,你想對鳥兒說些什么呢?

師:老師也有話對鳥兒,大家聽!

(1)師范唱歌曲第二段

思考3: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情緒來表達期盼鳥兒早日回家的心聲?

(2)用親切的聲音齊唱歌曲第二段。

三、主題升華

1、小組活動:

師:同學們,鳥兒聽到了我們呼喚,它有話對我們說。

(出示課件)

“鳥”:謝謝大家!

同學們,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保護我們共有家園。

小組討論: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實際行動來保護環(huán)境?

2、出示課題――多年以前

師:剛才我們所學唱的歌曲,你能猜出它的歌名嗎?

小結:

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保護環(huán)境!正如歌名一樣,“小鳥無家可歸”永遠成為多年以前的事,讓小鳥在美麗的森林里、藍天下自由自在地飛翔!

[多年以前教學設計]

音樂詠鵝教案(篇2)

各位評委,你們好!今天,我給大家說課的內容是小學音樂《春天的旋律》。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四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本課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小學音樂教材第六冊第六課《嘀哩嘀哩》?!多至ㄠ至ā肥且皇讱g快活潑,富有朝氣的兒童歌曲。它的旋律給孩子們勾畫了一幅明媚的春天景象,而本課教學正是對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發(fā)展。是在第一課時歌曲學習的基礎上,以審美教育為主線的一堂自創(chuàng)音樂課。

本課的教學目標,包括了我對學生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品德的教育。通過學習,讓學生能用輕快明朗的聲音演唱歌曲,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聽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們的表現(xiàn)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得到鍛煉,激發(fā)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良好情感,從中滲透對學生心靈美、行為美的品質教育。

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表現(xiàn)音樂的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本課的難點是:學生分組為旋律創(chuàng)編春天的歌詞。

本課以音樂教學為主,同時結合了語文、思想品德、美術等多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二、說教法

音樂課程標準體現(xiàn)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xiàn)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的理念。所以,我為這節(jié)課擬定的題目為《春天的旋律》。它所蘊含的內容本身很美,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音樂藝術想象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我把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始終。把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在教學中我打破傳統(tǒng)、單一的音樂教學模式,把音樂和多媒體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技術所提供的形象、生動的畫面,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聆聽音樂、理解音樂,為音樂所表達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萌發(fā)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從而激發(fā)學生去表現(xiàn)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

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優(yōu)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春的環(huán)境。在這種環(huán)境中,讓學生感受自然的美、音樂的美。針對兒童愛玩、好動的年齡特點,我還采用了游戲法,實施了寓教于樂的教學策略。

三、說學法

音樂課應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且自由發(fā)揮。采用人機交互的手段,讓學生點擊鼠標自由選擇畫面上的對象,組成春天的圖畫。學生分組進行活動,在交流和協(xié)作中,加深對音樂的體驗。

四、說教學過程

對于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它由復習歌曲、感受春天、游戲活動三部分組成。其中“感受春天”又包括了:看春天、說春天、贊春天三個環(huán)節(jié)。通過這樣的安排,使學生的欣賞美、感受美、表達美、歌唱美、創(chuàng)造美這一系列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我采用提問的方式開課:“同學們,請看窗外,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呀?”問題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學生很快就進入了現(xiàn)實的情境里。接著我告訴學生, “讓我們一起來唱首春天的歌吧”。這時候,學生就可以看著電腦屏幕上出現(xiàn)的歌單,拍著手在音樂的伴奏聲中唱起歌曲。我又采用聽練結合的方法,讓學生聽辨自己和老師模仿小黃鸝唱歌的不同,突出強弱關系,解決歌曲中的難點,使演唱更加完整悅耳。

接著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看春天。我利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能有效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這一特點,讓學生欣賞關于春的錄像,美麗的畫面和動聽的鋼琴旋律,讓學生從視覺上、聽覺上都得到藝術的感染,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得到培養(yǎng)。

接著我又引導學生在音樂聲中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春景用語言來描述,并進行模仿。也許有的孩子會說太陽,有的學小鳥,有的用身體表現(xiàn)柔柔的柳條,還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風箏。你一言,我一語,我再讓他們用自己的小手在電腦上,選出喜歡的春景,用電腦拼圖的方法自由組成春天的圖畫,這時候,我們的眼前就會出現(xiàn)一幅幅美麗的春天美景。通過這一部分的安排,在教學內容上,把語言、律動、音樂、美術、多媒體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使新課標中提倡學科綜合的精神得以體現(xiàn)。這樣的教學,既能面向全體學生,又能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展現(xiàn)他們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才能。學生積累了許多描寫春天的語言,也為后面的創(chuàng)編歌詞打下基礎。

接下去,我又讓孩子們用優(yōu)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在教學方法上,我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為主,尊重個體的不同體驗,讓學生在鍵盤上敲出自己所喜歡的速度,感受同一旋律采用不同速度時所產(chǎn)生的不同情緒。歡快的音樂像小朋友在做游戲,舒緩溫柔的音樂像春姑娘在翩翩起舞。這些充滿童趣的語言,讓他們在感受音樂中豐富了想象,在想象中又進行了樂感的培養(yǎng)。

接著,我讓學生分小組為這段旋律填寫春天的歌詞,以喚起并促進兒童潛在的音樂本能。讓孩子們感受到音樂是自己生活中的需要。學生在一起進行創(chuàng)作,發(fā)揮集體協(xié)作精神,我再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作,并進行互評。這樣的創(chuàng)作活動無論是過程還是結果,孩子們在心理上都會得到滿足、肯定、愉悅。

最后,我采用情境陶冶法,用多媒體技術把教室創(chuàng)設成一個美麗的大草地,在春天圖案的背景下,在優(yōu)美的樂曲聲中,學生分組進行游戲活動。在輕松快樂自由的氛圍中學生知道了春天到底藏在哪里?它,在溫暖的陽光里,在嫩綠的枝頭上,在大家的歌聲里,在老師的笑臉上,在我們的心里,在美好的生活里。孩子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無處不在,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

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曾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我想,通過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音樂中認識美,在生活中尋找美,在未來里創(chuàng)造美,讓美融入每一個孩子的心里。

以上設計肯定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音樂詠鵝教案(篇3)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田野在召喚》

教學目標

能用連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田野在召喚》。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手風琴

教學重點

用連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田野在召喚》。

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喚》

《田野在召喚》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具有朝氣蓬勃、熱情奔放的特點。歌曲有兩個樂段構成。

第一樂段是雙句體樂段,由上下兩個樂句組成。歌曲一開始,就以鮮明的音樂形象表現(xiàn)出了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使人精神爽朗。上句前兩小節(jié)的弱起小節(jié)及同音反復后的三度跳進,給人以明朗向上的感覺,上句第三小節(jié)的八分休止符的運用,又使人感到歡快、活潑、跳躍。歌曲旋律流暢,一氣呵成。

第二樂段也是雙句體樂段。兩個樂句的節(jié)奏基本相同。下句是上句的變化重復,使歌曲的第二樂段同第一樂段既有聯(lián)系又有變化。第二段歌詞反復之后,旋律由低向高發(fā)展到主音結束。在這首歌曲中,旋律基本上是上行的,力度的變化及重復的運用將對情感的表現(xiàn)有著重要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學唱歌曲《田野在召喚》

1.發(fā)聲練習

2.聽錄音,感受音樂的情緒

3.學生學唱歌曲

三、小結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首描寫田野的中國歌曲,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習了一首和田野有關的外國歌曲,同學們你們更喜歡哪一首呢?

四、課后反思

四年級音樂說課稿范文三:《形勢多首歌曲》

教學內容

1.欣賞音樂《前奏曲》、《小步舞曲》。

2.欣賞繪畫《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園》。

3.配樂朗讀《我所知道的康橋》片斷。

4.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田園小景。

教學目標

通過對樂曲、繪畫作品的欣賞和散文的朗誦,了解表現(xiàn)田園小景的多種藝術形式的特點。然后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用自己掌握的藝術手段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一幅田園小景。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歌曲、繪畫、樂曲、配樂朗誦或表演等)表現(xiàn)一幅田園小景。

教材分析

《田園隨想》

《田園隨想》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地活動內容,首先通過聽音樂、欣賞名畫、配樂朗讀散文,感受田園的優(yōu)美意境,然后再啟發(fā)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田園的情景。

1.《間奏曲》

《間奏曲》選自法國音樂家比才的《卡門第一組曲》。《卡門》是由比才作曲的歌劇,是世界最的歌劇之一?!犊ㄩT第一組曲》共有四首音樂組成,第一曲是《前奏曲》(又稱《卡門序曲》是音樂會經(jīng)常演奏的作品之一),第二曲式《間奏曲之一(阿爾卡拉龍騎兵)》,第三曲是《間奏曲之二》,第四曲是《間奏曲之三(阿拉貢舞曲)》。教材選用的是第三曲。

2.《小步舞曲》

比才一生有兩部作品最為,一部是歌劇《卡門》,另一部是《阿萊城姑娘》組曲。1872年比才為都德的話劇《阿萊城姑娘》譜寫了27首配樂曲,話劇《阿萊城姑娘》雖然早已不再上演,但是根據(jù)話劇配樂寫成的組曲卻流傳了下來,成為音樂會上經(jīng)常演奏的樂曲之一。比才在《阿萊城姑娘》寫成三年之后才創(chuàng)作了歌劇《卡門》。根據(jù)《阿萊城姑娘》選編的組曲有兩首?!缎〔轿枨肥恰栋⑷R城姑娘第二組曲》中的第三首。樂曲好像把我們帶進了清新、優(yōu)美的田野。最后,樂曲在恬靜的氣氛中結束,給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空間。

3.《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園》

《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園》是英國畫家康斯泰勃爾的作品??邓固┎獱柺怯L景畫的代表畫家之一?!栋H怂沟奈⒑瞎珗@》在有些美術書籍中也叫《威溫侯公園》,油畫。這是一幅非常典型的英國鄉(xiāng)村風景畫,把大自然豐富的光色變化以及空氣的清新潔凈都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4.《我所知道的康橋》

徐志摩(1896-1931)是我國的詩人、散文家,他的一生很短暫,只活了35年。但卻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詩歌、散文。徐志摩的文字優(yōu)美、細膩。《我所知道的康橋》是徐志摩最的散文之一。康橋是英國的劍橋大學所在地。詩人徐志摩曾經(jīng)就讀于劍橋大學。散文為我們描寫了英國康河的自然景色,形象生動,意境悠遠,似乎把我們帶到了那優(yōu)美的田野景色之中,好像在我們的眼前浮現(xiàn)出一幅優(yōu)美、恬靜的田園風景畫。與康橋有關的還有一首的詩《再別康橋》。

教學過程

1.先請同學們欣賞英國畫家康斯泰勃爾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園》,想一想畫面上表現(xiàn)了什么?然后,從畫面的內容、色彩、表現(xiàn)的意境等方面引導學生欣賞這幅名畫。

2.教師簡介法國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間奏曲》。引導學生了解表現(xiàn)優(yōu)美田園小景的音樂。

3.教師出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片斷,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4.啟發(fā)學生想一想,除了繪畫、音樂,還可以用語言文字來表現(xiàn)田園小景,還可以用其他的藝術形式表現(xiàn)嗎?

5.課后反思

音樂詠鵝教案(篇4)

一、說教材(點一)

本節(jié)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中音樂課本第二冊第二單元《音樂的情感表達》的第一課時??民族管弦樂曲《瑤族舞曲》,它是一節(jié)欣賞課。欣賞我國優(yōu)秀民族民間音樂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根據(jù)《大綱》要求,通過欣賞民族民間音樂,加深同學們對祖國的熱愛,擴大音樂視野。對于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音樂的基礎知識,但他們理解音樂、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培養(yǎng)提高。因此,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next)

1、通過欣賞民族管弦樂曲《瑤族舞曲》,啟發(fā)學生體會瑤族人民在歡慶節(jié)日的熱烈歌舞場面

中歡樂幸福的心情。

2、使學生初步感受民族管弦樂隊的表現(xiàn)特點,培養(yǎng)學生愛我中華的情感。

從學習目標不難看出,本節(jié)課主要培養(yǎng)學生理解音樂、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想象,提高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是本節(jié)的重點;難點是感受作品表達的情感,提高理解音樂的能力。(返回)

二、說教法(點二)

1、(點擊)情境法:由于本節(jié)課是欣賞課,所以我選用“情境法”教學,這是音樂欣賞教學的主要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了虛擬的“瑤鄉(xiāng)之旅”。以多媒體為輔助教學手段,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處于一種舒適、富有樂趣的情境之中,這樣既陶冶了情操,也不知不覺地體驗到音樂表現(xiàn)的意境,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欣賞能力。(next)

2、感知??理解??想象??實踐:

從初中生的欣賞心理分析,音樂欣賞一般都是由感知欣賞開始的,感知只能獲得表象認知,因此還必須引導學生在這個基礎上不斷提高,進入對其本質的理解,無論是理解音樂,還是表現(xiàn)音樂,都是一個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過程,而創(chuàng)造新形象必須借助于想象。感知也好,理解、想象也好,最終都要表現(xiàn)在實踐運用上。所以,這節(jié)課我采用“感知??理解??想象??實踐”的欣賞教學模式,并結合“情境法”等教學方法,使學生感受音樂的情感表達,并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積極參與實踐活動,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欣賞能力,又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返回)

三、說學法(點三)

在學生學習方法上,我選擇“欣賞法”。日本教育家鈴木認為:天賦不是天生固有的,音樂的耳朵可以在聽力訓練中得到,多練習就多出效果。音樂欣賞又是發(fā)展聽覺才能的一種強有力的手段,通過欣賞,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性認識和審美經(jīng)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只做簡單提示,給學生盡可能大的空間,讓學生自己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返回)

四、說教學過程(點四)

在這一部分,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興趣引入;初聽樂曲,獲得感知;分段理解,想象創(chuàng)作;整體欣賞,參與實踐。

1、創(chuàng)設情境、興趣引入(點1)

播放歌曲《愛我中華》的前幾句音樂(點標題),引導學生思考:(next)

①我們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有多少個成員?你都知道哪些?

②有沒有誰到過某一個少數(shù)民族居住地旅游,請到過的同學對這個民族作簡要解說。(返回)

2、初聽樂曲,獲得感知(點2)

看來,同學們對少數(shù)民族了解的還真不少,下面,我要放一段根據(jù)少數(shù)民族音樂改編的民族管弦樂曲,聽后請大家告訴我:你在音樂中聽到了些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學生們聽完后,可能會說出樂曲的情緒、有很多種樂器在演奏或者說好象很多人在跳舞等等)然后,我繼續(xù)引導學生:(點問題)

這么美妙的音樂來自哪個民族?這個民族又具有什么特點呢?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所以,我來告訴大家,這首曲子來自瑤族。大家想不想了解瑤族并和能歌善舞的瑤族人民交個朋友呢?學生們一定會說:想。(返回)

3、分段理解,想象創(chuàng)作(點3)

下面,就讓我們乘上多媒體快車,我來做導游,帶領咱們全班去瑤鄉(xiāng)旅游一圈如何?學生們一定會興趣大增,這樣既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又能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抽象的東西變得形象具體了。(next)

(可任選兩個方面,通過文字和圖片對瑤族有個簡單了解)

(民族概況??返回??傳統(tǒng)節(jié)日??標題??返回)

旅游了一圈,天色已晚,同學們也累了,看!熱情的瑤族朋友正在為我們準備篝火晚會呢,看來,我們又可以欣賞一臺豐富多彩的民族歌舞晚會了。不過,在晚會開始前,我們的瑤族朋友有一道題目要考考大家(next):

聽下面幾段音樂,任選一段,想辦法把你聽后的感想表達出來,可以畫畫、可以給音樂填詞,并說說自己的想法。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黑格爾曾說過(點問題):“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通過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可以看出,學生們已經(jīng)表達出了樂曲的情感,本節(jié)課的難點也就突破了。(返回)

4、整體欣賞,參與實踐(點4)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將引導學生積極向瑤族朋友學跳長鼓舞,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培養(yǎng)他們的身體協(xié)調能力和音樂實踐能力。所以,我這樣對學生們說:大家剛才創(chuàng)作得都非常好,我們在瑤鄉(xiāng)旅游一天了,對瑤族也有了很多了解,我們還了解到瑤族的長鼓舞是很有特色的?,F(xiàn)在,晚會已經(jīng)開始了,第一個節(jié)目是開場舞《瑤族舞曲》,就讓我們在美麗的篝火旁,和我們的瑤族朋友一起,盡情地唱起來、跳起來吧!接著,我和同學們一起,跟著音樂,跳起了歡快的瑤族長鼓舞,這時的課堂,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有人唱歌,有人跳舞,還有同學拿著打擊樂器在為樂曲伴奏呢。課堂氣氛也達到了高潮。

音樂詠鵝教案(篇5)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龜兔賽跑音樂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活動目標:

1.學習傾聽音樂,初步感受音樂,能區(qū)分《龜兔賽跑》中不同的音樂形象。

2.能用動作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兔子和烏龜?shù)闹饕魳沸蜗蟆?/p>

3.通過提供開放式情境化的音樂場景,并運用動畫形式引導幼兒進行自由發(fā)揮的探究與創(chuàng)造活動。

二、活動準備:

烏龜、兔子、小鳥,小猴等小動物的頭飾,多媒體課件、錄音磁帶、自制大樹、顏色標記等。

三、活動過程:

1.律動進場

2.節(jié)奏練習

3.導入活動:

師:今天王老師帶來了一盒好聽的音樂,這里面有驕傲的兔子、勤勞的烏龜,讓我們來聽一聽。

4.完整欣賞:

(1)幼兒欣賞第一遍

師:這首曲子真好聽,你們仔細地聽一聽有幾段?(幼兒聽辨,講出三段不同的音樂形象)

(2)觀看課件,欣賞第二遍音樂,幼兒初步感受其內容。

師:這首音樂叫《龜兔賽跑》,它還有一個好聽的故事……

幼兒聽后師提問:“烏龜和兔子應該誰跑的快?”“他們比賽時為什么爬得慢的烏龜卻勝利了?”(請幼兒泛講)

(3)幼兒欣賞第三遍

(4)出示顏色卡,啟發(fā)幼兒按照自己的理解給每段音樂選配顏色,說出想法。

5.分段欣賞,幼兒用動作參與與感受

(1)第一段:這一段音樂表現(xiàn)了誰在跳?讓我們來做驕傲的兔子一起來跳吧。

重點引導幼兒體驗修飾音,按照自己的理解表現(xiàn)

(2)第二段:這段聽上去怎么樣?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樣?好象是誰?在干什么?(幼兒在慢的音樂伴奏下,做慢慢爬的動作)

6.配樂故事表演。

師:下面我有一個提議:想請幾名小朋友帶上頭飾,扮演動畫片里的小動物,來表演龜兔賽跑怎么樣?誰愿意來?

請三個小朋友分別扮演小兔子、烏龜、小猴子,其余小朋友做森林中其他的小動物,到音樂結束時,老師帶領下面小朋友戴上頭飾和小兔子、烏龜一起跳起歡樂的舞蹈。讓我們一齊為他們高興、祝賀吧!

音樂詠鵝教案(篇6)

一、說教材

《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課文的語言簡潔、優(yōu)美,對維也納的介紹層次清晰、明快,學習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感受到文中語言所帶來的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目標:

1、自學課文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內容提出問題。

2、繼續(xù)學習積累與表達,在閱讀中讀懂文章結構,學習總起分述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原因,感受其悠久的音樂文化和獨特的音樂氛圍。

教學重點和難點:

閱讀全文解決問題的方法理解維也納之所以被稱為音樂之都的原因。

2、感受音樂之都維也納的音樂氛圍。

二、說教法:

以讀促思、以讀代講等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圖文結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如在學習第一節(jié)時,老師讓學生看圖片,欣賞維也納的風光,知道它是個怎樣的地方。為了說明音樂在當?shù)氐钠占?,我在教學過程中出示了貝多芬廣場、海頓街……等圖片,使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效果不錯。這樣創(chuàng)設與課文內容相近的情境,為個性化的朗讀作保障。

悟到,才會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積累。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內心的情感,感受體驗作品的語言魅力。這就必須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邊讀邊想,開啟心智。課文舉了“國家歌劇院”來說明歌劇院、音樂廳的星羅棋布,極富典型性。建筑物的描寫方法十分有序?!皣腋鑴≡骸卑从赏饧皟鹊捻樞蛎鑼懀@對學生把握狀建筑之物的作文來說,有著指導意義。我在上課文中的四個方面時,不平均用力,有側重點,主要抓住第三、四方面來講,讓學生感受作者的寫作方法。本單元都是游記類文章,在課上進行了寫作能力的滲透后,也習得了一些寫游記的方法。

3、強調個性化朗讀

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同學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對語言形成獨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讀處理方法。在教學中,我也力求鼓勵學生在各自感悟語言的基礎上,用不同的朗讀處理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從而達到個性化朗讀的目的,真正做到從讀中感悟,能夠自己解決問題。像《音樂之都維也納》這樣一篇課文提供了優(yōu)美的語言,我在教學中要營造良好的氛圍,在師生對話、互動過程中,使學生感受所蘊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學中最好的表現(xiàn)形式,就是朗讀。我在課中要加強朗讀訓練,抓住關鍵的語言因素,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注重感悟體驗。如,我指導學生抓住“到處”、“許多”、“就連……也……”來體會維也納這座城市到處都是音樂。

三、說學法:

提出問題---文中找答----交流答案-----解決問題-----感情朗讀—學習方法----融會貫通。

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四個方面進行教學。接著對這四個方面進行提問,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能力。

2、解決問題,學習2——6小節(jié),說維也納是世界音樂之都的原因是?

從全文通讀,圍繞一個中心“維也納是音樂之都”,作者從她的地理位置寫起。接著,文章就從維也納特有的人文景觀,如城市的歷史、城市的裝飾、市民的習慣以及歌劇院具體描述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原因。從段落細讀,讓學生自己說出原因?!熬S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這一小節(jié),列舉了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施特勞斯等五人,他們代表著世界古典音樂史的最高峰,他們在維也納生活、譜曲、演奏,使得古典音樂這種音樂形式在他們手中日漸成長起來,成熟起來,而維也納也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古典音樂的發(fā)源地?!熬S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這一小節(jié),更可以讓人們對“音樂之都”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兒到處可以看到”、“多用音樂家的名字命名”、“就連……也用……”,城市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用音樂裝飾著。

四個原因,在學習的過程中習得游記類文章的寫作方法。

四、說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板書:

音樂之都維也納 總起

古典音樂的搖籃

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

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分述

世界歌劇中心

(概括——具體)

音樂詠鵝教案(篇7)

教材分析:

《那達慕之歌》展現(xiàn)的是蒙古族盛會——那達慕大會的熱烈場面。歌曲除結束句外,分為四個樂句。前兩個樂句在節(jié)奏上比較緊湊,表現(xiàn)了賽場上歡快、緊張的競技場面;后兩個樂句在節(jié)奏上比較舒展,表現(xiàn)了賽場內外一片熱鬧、歡騰的宏大場面。整首歌曲充滿著熱烈、歡快的氣氛。

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歌曲演唱能力,但本節(jié)課除了要求學生能夠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重點是要對學生進行相關文化的滲透以及情感的啟發(fā)。

教學目標:

1、了解蒙古族的節(jié)日那達慕。

2、初步接觸歌曲,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氣勢。

教學重、難點:

1、相關文化的滲透以及情感的啟發(fā)。

2、能理解和掌握力度的變化,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師:同學們,今天,我?guī)ьI大家去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想不想去?(播放《那達慕之歌》伴奏,蒙古族風景片)

2、師: 在每年,美麗的蒙古大草原上都要舉行各種各樣的盛大聚會,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在他們在聚會上都做些什么?

3、師:剛才我們所看到是蒙古族每年的7、8月份舉行的最盛大的節(jié)日群眾聚會——那達慕大會。那達慕是蒙古語,漢語的意思是游戲、娛樂。在那達慕大會上,有三項最激烈的比賽項目就是:摔跤、射箭、賽馬??梢哉f是集祭祀、競技、娛樂和祝福于一體的民族體育盛會,那場面非常熱鬧而激烈。

4、師:今天,我還給大家?guī)砹艘皇住赌沁_慕之歌》,讓我們一起來聽聽。

5、師:那達慕可以說是這個馬背上的民族里男人的節(jié)日,充分體現(xiàn)了蒙古草原的陽剛之美,讓我們一起再來聽聽這首歌曲,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緒、力度、速度是怎樣的?(播放《那達慕之歌》范唱)

6、師:讓我們帶著愉快的心情再來聽聽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

音樂詠鵝教案(篇8)

《這個世界的音樂》的教學設計范文

一、讀準字音

攜帶xié慰藉jiè上顎è顫動chàn骷髏kūlóu縈繞yíng縹緲piāomiǎo

蟾蜍chánchú戛然jiá模型mó魚鰭qí

二、弄清詞義

剔除:把不合適的去掉

聲納:利用超聲波測距的裝置

征募:招收募集

領地:占有的土地

和弦:音樂術語,三個以上的音同時發(fā)響

迄今:到現(xiàn)在

湮沒:埋沒

冒昧:言行不合地位、場合的要求,多用作謙辭

三、語段閱讀

我們面臨的問題之一,是隨著我們擁擠地生活在一起……只是因為我們還有音樂。

1、文中的兩個“之一”是否可以刪除?為什么?

2、既然說“我們很難從這噪聲里選擇出有意義的信號來”,那通訊系統(tǒng)還有什么用呢?

3、“我們好象一定”句中的“好象”和“一定”是否矛盾?

4、末句有什么作用?

鳥類歌聲中事務性通訊的內容已有人作了那么多的分析……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說:“畫眉在這兒。”

1、“事務性通訊”和“八小時以內的事務性語言”指什么?

2、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說:“畫眉在這兒?!边@句的意思是指

3、作者認為音樂的性質是什么?

4、作者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答案:

1、“之一”不能刪掉?!拔覀兠媾R的問題”和通訊的內容繁復的原因都很多,作者在這個話題中都只談了一個方面,所以用“之一”。

2、一個通訊系統(tǒng)內部,信號的含義還是明晰的。而在系統(tǒng)外,復雜的編碼信號就成其為“噪聲”了。

3、用“好象”是因為假定的未來事件,不能用歸納法做出定然的結論。但人們會利用信息傳遞技術來“閑聊”,這一點情理上是“一定”會發(fā)生的.。

4、強調音樂的巨大作用,也為下文闡釋“大自然的音樂”引出了話題。

交流的聲音信號。即起著“警告、驚叫、求偶、宣布領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作用的鳴叫。

2、 “我”認為它不只是進行“事務性通訊”,而且是在進行不帶功利性質的“音樂演唱”。

若泣若訴”地抒發(fā)情緒。

擬人等手法,寫得生動、形象、活潑。

音樂詠鵝教案(篇9)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彩云追月》。

教材分析:

本課是面向小學四年級學生,所用教材是湘教版新編教材民樂合奏《彩云追月》?!恫试谱吩隆肥且皇讎鴺肪U麄€樂曲以富于中國民族色彩的五聲性旋律,形象地描繪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曲調悠揚而抒情。

根據(jù)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確定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如下。

1.聽賞民樂合奏《彩云追月》,感受樂曲所表現(xiàn)的意境,體會中國民族音樂的獨特意韻。

2.熟悉音樂主題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主題的演奏活動。

本課的重點、難點是: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對整首樂曲的情感體驗。有效的組織好學生參與演奏活動。

學法指導:

為了突破教學重、難點,我的教學設計是以聽為本,重情感、美感。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自由發(fā)揮,從而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加深對音樂的體驗。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

整堂課以“皓空美景”為情境背景展開。其環(huán)節(jié)包括“初步感受——主題欣賞——參與快樂的小樂隊——拓展欣賞”。通過一系列活動的安排,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主動的學習音樂,并從中使自己的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初步感受。輕快的音樂,讓人輕松充滿遐想。巧妙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兩幅圖,一靜一動。教師提問;“你覺得剛才播放的音樂更適合表現(xiàn)哪幅圖?為什么?”音樂是通過聽覺來感受的,教師出示課件,兩幅圖對比明顯,學生能輕易的感受出不同,為聽賞奠定一個基調。再次聆聽音樂,聽辨主奏樂器及了解演奏形式。培養(yǎng)學生聽辨出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的音色是音樂欣賞課一個內容,而運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更能激發(fā)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在聽辨主奏樂器后,要求學生模仿演奏。這個設計的目的,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興趣,加深對樂器的了解;另一方面為后面的律動做好準備。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為音樂取名。由于前面的鋪墊,學生能把握住音樂的基本意境。同時音樂具有不確定性,每位學生都有其個性化的理解。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同時自然的引出本課的課題??偟膩碚f,第一部分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通過選圖畫、說音樂;聽辨主奏樂器及演奏形式;取名字三個環(huán)節(jié)層層推進,讓學生在設計的活動中不知不覺的加深對音樂的印象,使學生通過音樂描繪的情景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從而完成對音樂所表現(xiàn)的意境的理解及認識。達到這一部分的教學目的。

第二部分,主題欣賞。為了完成好教學任務我做以下設計:唱熟主題后引導學生找出旋律的特點(既民族五聲調試);找出節(jié)奏上的特點(即切分節(jié)奏)。并用這個節(jié)奏型隨音樂律動。通過前面的鋪墊,學生能輕易地并背唱音樂主題,并為后面的音樂活動做好準備。通過主題音樂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熟悉音樂,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及認識。

第三部分:參與快樂的小樂隊。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就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主題的演奏活動。樂隊的組建對一般的四年級教學班來說是一個困難。本設計另辟奚境,從打擊樂入手,降低了學生演奏的難度,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率。首先,教師出示打擊樂器,引導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樂曲設計伴奏。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的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一種節(jié)奏型練習,為樂曲伴奏。最后,演一演。老師或有器樂特長的`學生演奏主旋律,其他同學節(jié)奏伴奏。這個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之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整個欣賞活動中去,盡情地表達對樂曲的感受。

最后一部分:拓展。欣賞多種版本的《彩云追月》。同一個音樂素材,通過不同的修飾手法展現(xiàn)出了別樣風情。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拓寬了學生的音樂視野,同時又折服于中國民族音樂悠長的歷史和深遠的影響力,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與自豪感。

以上是我對歌曲《彩云追月》的教學設計和理解??隙ㄟ€有許多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一、說課內容

本課內容是人民音樂出版社二年級第三冊第五課《勞動歌》中的“不再麻煩好媽媽”。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

《不再麻煩好媽媽》這首兒童歌曲,采用2/4拍,六聲C宮調式,六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

歌詞以第一人稱的口吻,道出了小朋友的心理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再麻煩媽媽了。歌曲按語言的節(jié)奏一氣呵成,旋律親切、流暢,歌詞真摯、感人,到出了小朋友的心理話,表達了懂事的小朋友對媽媽的愛與感激。

2、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律動等形式感受輕松的氛圍,體會勞動的快樂。

(2)聯(lián)系實際生活,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

(3)用聽唱法學會歌曲,在自由的歌唱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

3、教學重點

體會長輩的辛勞,參與創(chuàng)編和表演。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為出發(fā)點,根據(jù)二年級的年齡特點,以學生喜歡的動畫片《白雪公主》中七個小矮人的勞動及自己在家里的表現(xiàn)作為音樂素材,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并采用了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引導學生采取多種學習方式感受體驗歌曲,以情景教學為主線,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學習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究表現(xiàn)的學習空間,同時教師充分引導學生感受歌曲情感和音樂風格,發(fā)揮教師的潛移默化的作用,用教師的情感火花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更進一步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表現(xiàn)愿望。

學法: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勞動素材和相關的音樂素材,學習、探究、表現(xiàn)歌曲情感內容。通過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音樂實踐的活動中,有效地提高音樂感受力、表現(xiàn)力及合作創(chuàng)新的精神,從而得到美的熏陶。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主動探究的學習歌曲,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及時的解決問題,并且學會搜集生活素材,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發(fā)揮集體的智慧,為歌曲進行多種形式的創(chuàng)編表現(xiàn),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及團結合作的學習精神。

四、說過程

1、課前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生動學習和探究的精神力量,引入是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欲望和情感。所以課前我安排了聽音樂進教室,之后有利用聆聽《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這個好聽又有趣的童話故事,直接引領學生進入本課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聆聽動畫片《白雪公主》中《勞動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2、體驗模仿

首先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隨著《勞動歌》的音樂,自由的模仿七個小矮人在礦山努力勞動的各種動作,其目的:創(chuàng)設良好的音樂學習情境,使學生在自己創(chuàng)設的音樂情境中學習,感到很有情趣,同時也讓學生體會了勞動的樂趣,并為學習歌曲作好了鋪墊。2、編創(chuàng)活動

在21世紀的今天,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時時是創(chuàng)造之時,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處。教師在教育中就要充分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和氛圍,使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可能按照自己的設想去實踐、去探索。

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和內容,提取自己生活中的實際歌詞,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如:一開始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學校和家里都會干什么,然后再出示四句歌詞“自己穿衣服呀、自己穿鞋襪呀、自己疊被子呀、自己梳頭發(fā)呀”,通過按節(jié)奏讀歌詞、聽琴模唱歌詞唱熟這四句歌詞,同時又通過找前兩句和后兩句的旋律的不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聽覺能力。緊接著我又讓學生從自己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和內容,提取自己生活中的實例并創(chuàng)作出新的歌詞,鼓勵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也為本課歌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3、實踐體驗,學習歌曲。

(1)我利用談話的方法導入新課的學習:你們會做這么多事情,你們的爸爸媽媽一定會感到非常欣慰,他門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你們應該說點什么呢?”

(2)學生們即興發(fā)言,充分表達出自己與爸爸媽媽的真摯情感。

(3)聆聽歌曲范唱。

教師用音樂激起學生內心對媽媽的愛,用環(huán)境的熏陶引導學生將內心的愛用語言表達出來,再將這些真情實感化作一首歌曲獻給媽媽。本課的引入部分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喚起學生內心的真實情感,將他們帶入了情感世界。

(4)學生認讀歌詞,明確已經(jīng)學會的樂句和沒有學會的樂句。

(5)聽琴模唱學習歌詞。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及時糾正聽唱時學生自己出現(xiàn)的錯誤,這樣更能讓學生加深印象。

(6)演唱創(chuàng)編歌詞。

(7)完整的演唱歌曲。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要求學生演唱歌曲時,先讓學生找出歌曲中的關鍵歌詞,讓學生甜甜地叫聲“媽媽”,親切地對媽媽說“您歇會兒吧”,體會自己會做好多事時的自豪感覺,疼愛地對媽媽說“不在麻煩您了,親愛地好媽媽”。教師緊緊抓住了“情”字,引導學生將這些感情帶到歌聲中,讓他們有表情、深情地演唱歌曲,表現(xiàn)他們內心的真情實感。

另外,我又要求學生在演唱第一段時按照書中的歌詞演唱,第二段演唱自己創(chuàng)編的新歌詞。讓學生對歌曲有了進一步的感受,從而達到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用親切明朗的聲音演唱歌曲,表達了對媽媽的一片深情這一教學目的。同時學生也會感到能演唱自己創(chuàng)編的歌詞心里有一種自豪感,更體驗到了成功創(chuàng)作的樂趣。

(8)情緒處理:情感體驗。

為了進一步激起學生內心的真摯情感,我對學生說:“同學們唱的非常好聽,如果你們的爸爸媽媽聽到了一定會非常高興,可現(xiàn)在你們的爸爸媽媽不在這里,那讓我來扮演你們的媽媽,好嗎?讓我來感受一下,誰唱的最動聽、最感人!”這時學生們會盡情的演唱歌曲,并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4、小結下課。

教師聽完學生的演唱,發(fā)自內心的對學生說:“我太感動了、太幸福了,真羨慕你們的媽媽,有你們這樣懂事、可愛的孩子,老師也希望你們都能做關心別人、熱愛勞動的好孩子。在此,老師也要為世界上所有的媽媽獻上一首詩。”這時教師在《燭光里的媽媽》的伴奏音樂下朗誦《獻給媽媽的愛》再次抒發(fā)出對媽媽的愛。

音樂詠鵝教案(篇10)

活動準備:學生從家里帶來的易拉罐、果奶瓶、空塑料瓶、筷子、碗、沙子、豆子。

活動過程:

1、教師放一段優(yōu)美的樂曲,請學生跟著一起拍節(jié)奏。

教師說:“這首曲子真好聽,我想請小朋友們用小樂器演奏,可是沒有樂器怎么辦呢?”

2、請學生積極想辦法,來制作樂器,聽聽用那兩種東西敲擊出來的.聲音好聽。

3、請學生想一想,如果瓶子里裝著東西將是什么效果,裝的東西不同效果相同嗎?

4、請學生分成三組(豆子、沙子、石頭)來進行實驗。

5、請孩子們說一說音響效果有什么不同。

6、大家拿著制作的樂器來演奏。

一般指的是什么樣的情緒:如歡快,抒情,活潑等。是什么民歌,是什么民族或者是哪個國家的。主要偏重于文學文字的分析。

一般是指節(jié)拍,旋律,節(jié)奏,速度,力度,音色,音區(qū),調式,曲試,復調,和聲等。

教學重點(一)一般只寫一點,重要的相對集中一些。不具體指知識技能。指用什么方法和教學手段。多次學習后力爭達到解決教學重點的目的。

教學難點(二)一般也是比較單一,集中,但主要是指技能技巧,知識概念的具體掌握程度。

(2)師生用音樂互相問好。

二、基本訓練,節(jié)奏聽辯及旋律創(chuàng)作練習。

(1)聽教師擊拍節(jié)奏,由學從復拍節(jié)奏,然后選擇相應節(jié)奏花朵貼在花盆上。全班隨教師指點的順序連續(xù)擊拍五朵花上的節(jié)奏。

(2)視唱旋律花盆上的音。選擇節(jié)奏上的某種節(jié)奏進行do,mi,sol的旋律創(chuàng)作。要求組成一個短小的樂劇,學生相互商討,逐一進行創(chuàng)作表演9邊唱邊加上聲勢動作)

(1)把歌曲旋律作為視唱練習。

(2)引導學生分析歌譜使用了幾個音?(do,mi,sol)在學生自己墨唱后,指定學生視唱。進一步指導學生分析歌曲可以分為幾個小樂句?每個樂句的句尾是否相同?師生邊用中速唱邊分析(五個小樂句,每句的句尾最后一小節(jié)都是do,misol節(jié)奏,音高相同)。再分析每個小樂句的長短是否相同?怎么不同?(2+2+3+3+3)學生按呼吸記號指示換氣,邊拍手邊跺腳視唱,唱出二拍的強弱。

(3)熟悉do,mi,sol的音高,在五線譜上的線間位置,使用音條樂器(木琴,鋁板等)演奏歌譜。學生只奏每一個樂句的句尾do,mi,sol教師奏其它部分

(1)學唱《乃喲乃》歌詞。

(2)教師范唱并提問歌詞內容歌曲情緒。

(3)學生以歡快的情緒自己填唱歌詞。

(4)引導學生理解歌詞,“乃喲乃,乃喲呵”的意義,并在演唱時用強弱變化唱法。反映出歡快的情緒。讓學生嘗試創(chuàng)作填唱其它歌詞。進一步體的會歌詞的表情意義。

以各種表演形式深入表現(xiàn)歌曲熱烈,歡快的情緒,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表演形式的創(chuàng)編。分組表演,師生邊唱邊舞,在歡快的情緒中結束課程。

音樂詠鵝教案(篇11)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語文第10冊《音樂之都維也納》一文。《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課文的語言簡潔、優(yōu)美,對維也納的介紹層次清晰、明快,這樣一篇課文編入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感受到文中語言所帶來的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自學課文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內容提出問題。

2、繼續(xù)學習積累與表達,在閱讀中讀懂文章結構,學習總起分述的寫作方法。

3、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原因,感受其悠久的音樂文化和獨特的音樂氛圍。

重點、難點:

1、精讀課文,理解將維也納稱為“音樂之都”的原因。重在語言的積累和朗讀。

2、聯(lián)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維也納這座音樂都市的人們酷愛音樂的語句,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氣氛,培養(yǎng)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

二、說教法、學法

1、在導入課文后,我讓學生朗讀第一節(jié),并用自己的話說說維也納是個怎樣的城市,然后把優(yōu)美的景色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來。接著讓學生自由朗讀全文,說一說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具體敘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這樣提綱挈領地抓住了本課的目標,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后分別從:古典音樂的搖籃、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四個方面進行教學。接著對這四個方面進行提問,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能力。

2、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對學生進行說話、思維方面的訓練,如為了理解“搖籃”一詞,設計了以下練習:少年宮是()的搖籃。(

)是()的搖籃。學生通過說話訓練,基本上理解了這個詞的含義。為了讓學生理解音樂在維也納的家庭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聯(lián)系我國的情況,說說我們在歡聚時會干什么。通過對比,進而理解音樂在當?shù)氐闹匾?。?jīng)過這些訓練,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由于課文描寫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較難理解,因此,我制作了許多圖片,幫助學生通過比較直觀的畫面的欣賞,進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如在學習第一節(jié)時,老師讓學生看圖片,欣賞維也納的風光,知道它是個怎樣的地方。為了說明音樂在當?shù)氐钠占?,我在教學過程中出示了貝多芬廣場、海頓街……等圖片,使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效果不錯。

4、從閱讀中學習作文,是“取法乎上”的方法。但同樣也離不開對文本的朗讀,感悟,只有讓學生讀出、悟到,才會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積累。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內心的情感,感受體驗作品的語言魅力。這就必須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邊讀邊想,開啟心智。這篇課文提供了優(yōu)美的語言,我在教學中盡量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回歸到常態(tài)中,在師生對話、互動過程中,使學生潛心會文,感受所蘊涵的精神元素。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同學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對語言形成獨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讀處理方法。在教學中,我也力求鼓勵學生在各自感悟語言的基礎上,用不同的朗讀處理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從而達到個性化朗讀的目的,真正做到從讀中感悟

三、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

教師談話: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音樂之都維也納》,讀課題。

(二)、精讀第一段:

1、維也納是一座怎樣的城市呢?讓我們來欣賞一下。(教師出示帶背景音樂的圖片)

2、看了圖片,再讀一讀第一小節(jié)。

請你談一談維也納這座城市給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指導朗讀。

(三)、精讀第二段。

過渡:教師那么為什么把維也納叫“音樂之都”呢?

1、教師出示自讀要求:

用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將你讀懂的內容設計成問題,并試著回答。

指名回答后,大致歸納出問題。

2、學生自由選擇回答問題,全班交流。

(1)、第一方面問題。出示第二自然段。

A:指名說說為什么說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B:還有哪些地方可以被我們稱為“搖籃”?(出示問題,指名回答)

C:小結: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這是它被稱為音樂之都的原因之一。

(2)、第二方面問題。出示第3段。

A:指名交流為什么說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

B:交流:你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的?

C:談談你看了以后的感受。

(3)、第三方面問題。出示第4段。

A:指名交流為什么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B:從哪兒可以看出人們離不開音樂?數(shù)數(shù)作者列舉了幾點?

C:聽美妙歡快的音樂,談談感受。

D:指導朗讀。

(4)、第四方面問題。出示第5自然段(老師提的,可由老師回答)。

A:老師朗讀。

B:你感受到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怎么樣?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C:過渡:在維也納,歌劇院、音樂廳星羅棋布。除了宏偉壯觀的國家歌劇院還有被稱為“金色大廳”的音樂之友協(xié)會大廈。

D:出示第6自然段。交流在全世界的巨大影響。

E:學到這兒,你知道為什么把維也納稱為“音樂之都”了吧!

(四)、總結、復述課文(出示問題)

學完課文,你一定也和作者愛上了美麗的音樂之都維也納了吧!那么請你聯(lián)系課文內容由衷地贊嘆一下吧!

(五)、布置作業(yè) 。

1、 用“總——分”的寫法寫一個片段。如:

課間活動真熱鬧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可以自己設計一個中心句,然后練習圍繞中心句從各方面展開敘述。

2、搜集有關介紹世界名都的資料,同學之間相互交流??梢苑聦懗觥禭X之都XXX》。

四、總結:

本課的教學設計首先遵循整體性教學原則,無論是全文的教材處理,還是一個自然段讀的訓練,都采取了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方法。其次,遵循了實踐性與主體性教學原則,讓學生在和諧情境中去理解與體會,從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再次,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發(fā)展。

音樂詠鵝教案(篇12)

教學目標:

1、了解《賣報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聶耳的簡要生平;

2、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賣報歌》;

3、認真地欣賞《金蛇狂舞》,并且從中感受音樂的美妙,增加對音樂的興趣。

2、聽賞《金蛇狂舞》。

教學難點:

能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理解其音樂形象;

1、師:同學們都聽過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你們知道它的作者是誰嗎? (生回答)

2、介紹聶耳生平:

3、師:今天我們將學習聶耳叔叔創(chuàng)作的一首家喻戶曉的歌曲《賣報歌》,看看那個年代的報童每天的`生活史怎樣的?

3、師:聽完這個故事,我們再聽一遍歌曲,你們仔細感受,覺得這首歌改用什么樣的情緒來演唱?(生回答)

a、教師彈奏歌曲旋律,學生用“啦”跟唱;

c、2/4拍節(jié)奏強弱,分組唱,當兩組組唱的時候,其他兩組的同學用強拍手,弱拍空的方法為他們伴奏;

d、一起跟老師的琴聲唱整首歌的歌詞;

1、師:聶耳不僅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革命歌曲,還寫了許多民樂合奏曲,如《金蛇狂舞》、《翠湖春曉》,大家知道民樂指的是什么嗎?(生答)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這首著名的《金蛇狂舞》。

2、讓學生邊聽邊思考曲子描寫的是什么?

教育學生要獨立、堅強,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下課。

音樂詠鵝教案(篇13)

(3)從節(jié)奏、情緒、旋律等方面來分析音樂作品的民族風格特點。

(4)對比:通過播放不同版本演唱的《新疆好》,讓學生說出不同的感受。

【加強對維吾爾族的民族風格的理解?!?/p>

三.活動與探究:

(一)教師提出問題:

1、音樂的民族風格特點的.形成與哪些因素有關系?

2、通過本堂課的音樂體驗,你認為音樂作品中的民族風格主要是通過哪些音樂要素表現(xiàn)出來的?

(二)學生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并推薦代表將本組探究的結果與全班同學一起交流,歸納。

(三)師生歸納、總結

1、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構成音樂作品的旋律、節(jié)奏、音色、調式、節(jié)拍、旋律、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上。

2、①地理環(huán)境與自然環(huán)境

②社會生活與風俗習慣

③語言文化與民族性格

(設計意圖:學生對音樂的欣賞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四.拓展延伸

1、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歌舞,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它反映了人們的生活習慣,思想感情,歷史文化等等,同時也展現(xiàn)出了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歌舞音樂既豐富絢麗又具有多樣性的特點。

2、引導學生課余搜集整理更多的少數(shù)民族人文、地理、風俗等方面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在班上交流介紹或演唱、演奏。

【設計意圖:一節(jié)課的容量畢竟有限,老師所能做的僅僅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課后才是學習的最大課堂?!?/p>

雖然我們有很多的民族,但我們只有一個家這個家的名字就叫做“中國”。(播放歌曲《大中國》師生一起演唱)

【設計意圖:通過演唱歌曲《大中國》體現(xiàn)出情感升華,讓友愛和團結在各民族中傳遞】

音樂詠鵝教案(篇14)

教學內容欣賞木琴獨奏《小松樹》教學目標通過欣賞樂曲,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聆聽音樂的習慣;在教師的指導下模唱樂曲的主題旋律,并通過多次聆聽準確辨別五次變奏。教學過程1、初聽全曲:感受樂曲的情緒。2、再聽全曲:你知道這首樂曲是用什么樂器主奏的嗎?3、介紹主奏樂器:木琴。教師可為學生提供木琴的相關資料和圖片,有條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下搜集有關資料,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4、分段欣賞。(1) 引子:感受木琴音色特點。提問:你聽到了什么?這段音樂描繪了怎樣的情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想象,描述出鳥鳴、流水,自由的節(jié)奏表現(xiàn)了一幅山林日出的景象。)(2) 主題聽賞:出示主題譜例,旋律記憶。A、主題:樂曲的速度?力度?情緒?B、出示譜例:模唱記憶主題。C、揭示課題《小松樹》。(3) 再聽全曲;這個旋律總共出現(xiàn)了幾次?它們都是用木琴演奏的嗎?(4) 再聽全曲:當聽到用木琴演奏的樂段舉手表示。它們和第一次出一的旋律有變化嗎?有什么不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區(qū)分第二變奏的加花和第四變奏的變速。)(5) 再聽全曲:還有幾個樂段不是用木琴演奏的?它們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聽辨和小組討論總結出正確答案)5、完整聆聽,整體把握樂曲的情緒。6、學唱歌曲:出示歌篇,演唱歌詞。7、分小組討論運用什么樣的形式表現(xiàn)樂曲。(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舞蹈、歌唱、繪畫、打擊樂伴奏的方式表現(xiàn)樂曲。)教學評價1、學生參與的程度和參參與率。2、模唱主題的準確程度和聽辨奏的準確度。

詠鵝音樂教案(系列十二篇)


詠鵝音樂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歌曲《詠鵝》,感受樂曲中描繪鵝的悠閑自在的音樂形象,體味中國古詩詞的韻味;

2、引導學生能用輕松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xiàn)歌曲;

3、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意識和想象力。

教學重點:

體會歌曲中鵝的悠閑自在的音樂形象,并引導學生用優(yōu)美的歌聲來表現(xiàn)歌曲。

教學難點:表現(xiàn)歌曲的意境。

教學準備:琴、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謎語(謎底——鵝)

“頭戴紅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擺架子,說話伸脖子。”(主題音樂做背景音樂)

2、學生模仿白鵝游泳、走路、叫聲。

3、有位小朋友也特別喜歡白鵝,在他7歲時就為它寫了一首詩呢,誰知道這首詩?

對,就是駱賓王寫的詠鵝。

板書課題:詠鵝

二、詩歌朗誦

1、學生朗誦《詠鵝》古詩。

2、師范讀(拿扇子帶上動作有感情的朗讀)。

3、學生為古詩選擇適合的音樂。

4、學生跟著音樂帶上動作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三、學唱歌曲《詠鵝》

同學們,這首詩不但讀起來非常美,唱起來也很好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曲《詠鵝》。

1、教師播放課件,學生聆聽范唱。

2、跟老師學唱歌曲。(老師唱一句,學生跟一句)

3、學生隨琴聲輕聲哼唱。

4、認識音符的唱名do,mi,sol

5、跟著伴奏用“啦”哼唱。

6、跟琴試唱。

7、跟伴奏試唱。

8、變換形式鞏固演唱。(師生開火車演唱、男X開火車演唱、請小老師教唱、模仿白鵝的樣子演唱……)

四、創(chuàng)編學習

1、請一位學生到上面演唱,幾位學生伴舞。

2、學生齊唱歌曲并表演。

五、欣賞其它古詩的歌曲

古詩是古代詩人寫的詩,在中國已經(jīng)有很久的歷史了,現(xiàn)在老師還要給小朋友們聽另外一首古詩的`歌曲。

聽完之后再告訴老師這是那一首古詩?

1、播放歌曲《春曉》。

除了老師給你們聽的這兩首古詩外,作曲家叔叔阿姨為好多好多的古詩啊都插上了音樂的翅膀,你們聽這是哪一首古詩?

2、播放音樂《靜夜思》。

六、小結

跟音樂做自己喜歡的動作出教室。

詠鵝音樂教案 篇2

《詠鵝》是一首古詩,用一個七歲兒童的眼光將鵝游水嬉戲的神態(tài),寫得極為生動活潑。全詩共四行,前兩行寫鵝鳴叫時的聲音及神態(tài);鵝彎曲著脖子,朝著天空叫,好像在唱歌似的。后兩行寫鵝游水嬉戲時的情景:

一身潔白的羽毛,浮在綠綠的水面上,一雙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的水波。表達了作者對鵝十分喜愛的情感,表現(xiàn)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于觀察事物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6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指導學生能按照詩的節(jié)拍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引導學生欣賞鵝的形象、顏色、姿態(tài),感受鵝的美好形象,使學生產(chǎn)生對鵝的喜愛之情,受到美的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生字卡片。

3、圖片。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 猜謎語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下面老師說一些則謎語,猜對了我給同學們介紹一位新朋友。(“頭戴一頂小紅帽,身穿一件大白袍,腳蹬一雙紅靴子,唱起歌來鵝鵝鵝,快快猜猜我是誰?)(生:白鵝)

2、 看圖說話

師:非常正確,今天老師給你們介紹的新朋友就是大白鵝。孩子們,你看,大白鵝出來了,仔細觀察圖片,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和我們的同學一起分享。

生:圖中有大白鵝,有河……

師:誰能說說大白鵝哪兒美呀?(生:羽毛美,白白的……)

師:大白鵝脖子伸得長長的在干什么?(生:……)

師:是的,它們在水里玩得很高興,一高興它們就唱起了歌。看到這么美的景色,老師想吟一首詩。(出示詩)唐朝有位大詩人叫駱賓王,他從小就喜歡小動物。有一天,他到池塘邊散步,看到大白鵝在水中悠然自得的樣子,他非常喜歡,便寫下了一首詩《詠鵝》,(板書課題)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你們想讀讀他的詩作嗎?

二、 學習古詩

1、 接下來接下來老師學著駱賓王的樣子來詠鵝。師范讀。(你覺得老師讀得怎么樣?)(生評價)

2、 請小朋友二人小組互相讀一讀這首詩,注意,老師有要求,已經(jīng)會讀的孩子看著圖,有感情地來讀,不會讀的,就請同桌的小老師教你讀,然后自己多讀幾遍,打開書,開始吧。(同桌互教互學)

師:剛剛得到同桌幫助的孩子請舉手,得到同桌表揚的請舉手。我們班的孩子真棒,即會幫助別人,又會贊美別人,老師獎勵大家一顆小星星,老師這還有大紅星,要得到大紅星可是要看孩子們的`本領了。咱們一句一句地練讀,老師相信,只要認真學,我們一定會得到大紅星的。

3、 指導朗讀

師:要讀得好聽,首先要讀準詞語的音。我們請幾位小朋友來讀一讀,其他小朋友仔細聽,聽他們是否讀正確。(抽2-3生讀)

師:小朋友們讀得真準,古詩光是會讀,不算稀奇,還要讀出詩的味道來。注意詩的停頓很重要,聽錄音,注意哪些地方需要停頓。(播放錄音)

師:聽了錄音,你感悟出它的節(jié)拍了嗎?請一邊拍手打拍子一邊誦讀古詩。(劃出停頓部分)

師:誰能有節(jié)奏地讀給大家聽?(播放古詩畫景,配樂朗讀,學生評議)

(1)“鵝 鵝 鵝,曲項向天歌”

師:(手指鵝脖)那個小朋友愿意告訴大家,“曲項“指鵝的什么部位? 生:鵝的脖子。

師:對,指的鵝的彎彎的脖子。大白鵝把頭昂得高高的,干什么呢?

生:唱歌呢。

師:大白鵝在唱歌,“向” 這個字要讀重些,跟老師讀一遍。(生齊讀)

(2)“白毛浮綠水”

師:這句該怎么讀,誰來試一試?(抽2生讀)

師:讀得真好,鵝毛是什么顏色?(生:白色)河水又是什么顏色?(生:綠色)對了,咱們把“白”“綠”讀重一點,色彩就更美了,咱們一起來讀。(生齊讀)讀得真美,這句讀好了,下句就不難了,誰來讀一讀?

(3)“紅掌撥清波”

師:你真聰明,知道把“紅”字讀重一點,除了“紅”還有哪個字需要讀重一點就更美了?(生:“清”)對了,河水清清的,真美,咱們一起讀一讀這句。(生齊讀)

師:咱們連起來有感情地讀一遍。(生齊讀)

師:孩子讀得真好,老師送給你們一顆大大的五角星。你們讀的時候,老師眼前浮現(xiàn)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在清澈的湖水里,幾只大白鵝彎著脖子對著天高興地唱著歌,雪白的羽毛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色的腳掌在清粼粼的水波中撥動,多美啊!

4、 背誦

師:孩子們,咱們閉上眼睛,腦海里浮現(xiàn)出鵝游水唱歌的畫面,一起來背一背。注意背出古詩的韻律。(生背)

三、學習生字

師:剛剛你背的時候,有幾個調皮的詞語寶寶從課文中跑出來了,你還認識他們嗎,認識的孩子舉手起來讀一讀,其他孩子聽聽他是否讀正確了。(抽生讀詞語:詠鵝、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

師:讀得真不錯,有幾個字寶寶想單獨和小朋友交朋友,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們。(出示生字卡片向(xiàng)、鵝(é)……,抽生讀,并組詞)開火車認讀字卡

師:我們現(xiàn)在來摘蘋果,你能正確地讀出蘋果上面的字寶寶,老師就把樹上的蘋果送給你。(摘蘋果認讀字卡)

四、學習寫字

師:這首詩里有4個字寶寶不僅我們要會認,還要會寫。(出示字卡:向、白、毛、水)

師:其中,“白”和”“水”字我們以前學過,書法課上老師教過你們怎么寫,孩子們,小手拿出來跟老師邊書空邊說筆順,(生書空,說筆順)

師:寫得非常正確,我們不僅要寫正確,還要寫得漂亮,我們把他送回到田字格的家中。

“白”:“撇”的起筆在豎中線上,“豎”“橫折”往里收一點,里面的“橫’在橫中線上,左邊挨著豎,右邊不挨著,有一點距離。

師:你能給“白”找個朋友嗎,用 “白”字組詞。(生組詞,并齊讀) “水”:師引導生:“水”字先中間,后兩邊。小手拿出來跟老師邊書空邊說筆順,(生書空,說筆順)你能給“水”找朋友嗎?(抽生組詞,并齊讀詞語)

師:非常棒,我們一起把他送回到田字格的家中。注意:“豎鉤”在豎中線上起筆,“橫撇”起筆在橫中線上方,“撇”“捺”兩筆分別在橫中線的上下。

“向”先觀察老師怎么寫的。(師寫并說筆畫)小手拿出來跟老師邊書空邊說筆順,(生書空,說筆順)你能給“向”找朋友嗎?(抽生組詞,并齊讀詞語)

師:我們一起把他送回到田字格的家中。注意:“撇”在豎中線上起筆,“豎”“橫折鉤”往里收一點點,里面的“口”字不要寫太大,“豎”在橫中線起筆,“橫折”的橫在橫中線上,“折”往里收一點點。

“毛”: 先觀察老師怎么寫的。(師寫并說筆畫)小手拿出來跟老師邊書空邊說筆順,(生書空,說筆順)你能給“毛”找朋友嗎?(抽生組詞,并齊讀詞語)

師:我們一起把“毛”字送回到田字格的家中。注意:“撇”在豎中線的右邊起筆,第一橫在橫中線上往上寫,第二橫在橫中線下起筆往橫中線上寫。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輕輕地拿出鉛筆來按照筆順將書上39頁田字格中的生字壓線描一描,每個字描兩遍。邊描邊記字的筆順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做到手到,眼到,心到。

學生描字,老師巡視指導。

五、總結布置作業(yè)

我們今天學習了一首古詩,名字叫做……(生:詠鵝)。今天回家請同學們將這首古詩背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六、板書

詠鵝音樂教案 篇3

一、讀一讀,說一說,感知古詩大意

1、引趣導讀

一上課,教師用“頭戴一頂紅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腳登一雙紅鞋子,唱著歌兒伸脖子。”一則謎語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接著通過簡介作者遷移興趣,引入自讀古詩。并設計這樣的談話:同學們,《詠鵝》是唐代文學家駱賓王的作品,駱賓王十分聰明,7歲就能作詩。你們今年也7歲了,都很聰明,能讀好這首詩嗎?

2、以讀引說,說中感知

在讀的基礎上,可引導學生說,把讀中感知的內容交流給大家,讓學生從自由廣泛的交流中得到比較全面的整體感知。

教師設計問題:在讀中大家一定明白了不少問題,愿意互相說說嗎?

可以同桌說,也可以小組說,誰認為自己說的好還可以站起來說。

二、讀一讀,聽一聽,感悟古詩韻律

每首古詩都有一定的韻律節(jié)拍。只有按其韻律節(jié)拍朗讀,才能在讀中再現(xiàn)意境,體驗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但剛學古詩的一年級小學生不懂這些,靠老師的講又很難收到理想的效果。因而借助錄音范讀,讓學生從聽中感悟,從模仿練讀中得到自悟提高。

教師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聽、練感悟。

①每首古詩都有一定的韻律節(jié)拍,只有按照它的.節(jié)拍讀才能理解得好。你們想知道這首詩的節(jié)拍嗎?請認真聽錄音朗讀體會。

②聽了錄音,你感悟出它的節(jié)拍了嗎?請自己練讀。

③誰能有節(jié)奏地讀給大家聽?

三、讀一讀,畫一畫,再現(xiàn)古詩意境

古詩文語言凝煉,含義深刻,小學生很難直接通過語句感悟出詩句的內涵,我們只有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想想畫畫,把詩句豐富的內涵變?yōu)楹唵蔚男蜗螽嬅妫寣W生從中再現(xiàn)意境,才能得到真正理解。

教師設計教學:

①現(xiàn)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聽錄音配樂朗讀,仔細地想大白鵝游水唱歌的場面,看你的腦海中能出現(xiàn)一幅怎樣的畫面。(連放數(shù)遍錄音)

②請把你腦中的畫說給大家聽。

③請把你腦中的畫畫下來送給大家??瑟毩⒁贿呉髟娨贿呑鳟?,也可合作繪畫。

四、讀一讀,演一演,領悟古詩情趣

感悟古詩內容,是為了深刻領悟古詩所表達的情趣。在畫一畫間接再現(xiàn)古詩意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演一演直接進入古詩場景,體驗其中的情趣。

①教師可設計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活動:

大白鵝看著藍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心情怎樣?

作者駱賓王看到這幅有白有綠、有紅有青、有動有靜的感人畫面,在怎樣的思想情感中吟出了這首小詩?

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把鵝與人當時的心情表達出來。

②在讀的基礎上再啟發(fā):

你們誰愿意當大白鵝,表演給大家看?

誰愿做駱賓王一邊觀賞一邊低吟小詩呢?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在歡樂中加強對古詩情趣的體驗。

詠鵝音樂教案 篇4

《詠鵝》這是一首曲調優(yōu)美抒情的歌曲,歌曲旋律流暢,節(jié)奏明快,歌詞簡練,情緒豪放,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比較容易掌握的。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學習積極健康的古詩,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而且可以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導學生通過欣賞古詩的語言美,學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認識其中表達的意境美,進而體驗到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對陶冶性情、培養(yǎng)高尚情操,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大有好處。想想自己對這節(jié)課的設計準備以及對自己上課的表現(xiàn)感慨頗深,有亮點也有存在的不足之處,現(xiàn)將自己的反思總結如下:

一、亮點:

1、上課的熱情較高,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整堂課教學方式靈活多變,每一環(huán)都能較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新課導入中的律動,從一開始就把學生帶入一個愉快的音樂氛圍中,引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與好奇。然后在森林的大背景下引出了動物發(fā)生練習,銜接自然,并為學生學唱歌曲打下了基礎。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的美育是潛移默化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教師對音樂的情感首先是上課應該要有熱情,這種熱情表現(xiàn)在表情、語音語調、范唱、演奏、對音樂的理解、對音樂的情感。只有教師先感動了,才能很好調動課堂氣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兩種節(jié)奏型(ⅩⅩ∣Ⅹ0∣與ⅩⅩ︱ⅩⅩⅩ)的區(qū)分及運用。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多次聆聽進行區(qū)分,然后由教師示范,學生逐一練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容易搞混的兩句歌詞在輕松、愉快的教學中能準確的演唱。

3、情景引入教學,注重讓學生展現(xiàn)自我:

低年級的學生總喜歡展現(xiàn)自己是他們的天性,我在教學中抓住這一特點,老師先用謎語導入:身穿白袍子,頭戴紅帽子,說話伸脖子,走路擺架子。(教師邊說謎語邊用舞蹈動作表示內容)為后面的歌曲教學和活動表現(xiàn)做了很好的鋪墊。

4、在授課過程中,帶領學生把歌詞在古箏的優(yōu)美旋律中,帶舞蹈動作有感情的朗誦一遍,這樣,學生在學習歌曲時,就會把這首古詩演唱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更好的表現(xiàn)出來。

5、真誠的贊揚隨時鞏固學生的自信心

真誠的'贊揚學生取得的每一點成績最能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仔細尋找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并且及時,適當?shù)亟o予鼓勵。真誠的贊揚會讓他們充分發(fā)揮內在的潛力。在音樂課上,以自然,親切地微笑面對學生,經(jīng)常用“你真棒,你能行"等鼓勵性的語言,創(chuàng)設出一個溫馨,和諧,愉快地音樂課氣氛。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都會不斷地努力,音樂課的效果也就越來越好。

二、有待提高之處

1、學生的音準不夠好,在練聲時出現(xiàn)了幾處音高不準的地方,需要在平時上課時多注意、多練習,并引導學生學會聽鋼琴,用鋼琴對比音準的正確性。

2、課堂調控有待提高。在教學中,容易忽視坐在兩邊的學生;在律動時沒能顧及后排個別學生的參與程度;在樂器擊奏時忽略了小部分學生沒有融入課堂,用樂器當玩具玩。在以后的教學中應不僅注重全局,而且不忽視小細節(jié)。

總之,這節(jié)課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還需要我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認真鉆研教材,不斷探索、不斷研究,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孩子們在音樂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詠鵝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掌握古詩《詠鵝》的基礎上,感受歌曲的優(yōu)美旋律與濃濃詩意。

2、用動作、繪畫等形式表現(xiàn)歌曲的意境。

3、體驗文學、動作、色彩等藝術美帶來的愉快心情。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1、已會念古詩《詠鵝》,初步了解作品大意。

2、人手一盒彩筆,白紙一張。

活動過程:

1、在《楊柳青》樂曲聲中進教室。

2、復習歌曲《小蝌蚪》。

(1)唱出歌曲中的三拍子、兩拍子節(jié)奏。

(2)進行歌表演。

3、欣賞歌曲《詠鵝》。

(1)集體念古詩《泳鵝》。

(2)傾聽欣賞歌曲。

(3)討論歌曲特點:歌曲中有的地方很連貫,有的地方很斷頓,就像看到:鵝伸著脖子向天嘎嘎地叫,像唱歌一樣。雪白的身體浮在碧綠的水面上,鮮紅的腳掌在清清的水里劃著,泛起陣陣波浪。

(4)重復傾聽。進一步感受其優(yōu)美旋律。

(5)邊聽歌曲,邊做即興動作。

在歌曲錄音的反復播放中,幼兒即興畫出歌曲的`內容,并在畫完后,邊看自己的作品邊跟隨歌曲輕聲哼唱,表達活動帶來的愉悅。

在活動的開始我放《詠鵝》的歌曲視頻,讓幼兒觀察、欣賞的方式,感知畫面的內容,并根據(jù)古詩內容進行提問,讓幼兒對古詩內容有一定的了解。

在活動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幼兒欣賞歌曲《詠鵝》。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目標是讓幼兒在學會古詩的基礎上進行歌曲的欣賞和演唱。這首《詠鵝》生動的描繪了鵝在水中的美麗姿態(tài),在本次歌曲演唱中可以讓幼兒用身體動作加以表現(xiàn),從而理解曲調,教連貫的進行演唱。這種曲調的歌曲對孩子們來說還是第一次接觸。欣賞完一遍歌曲后,許多幼兒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他們覺得這首歌曲十分好聽、很優(yōu)美、很特別。但我考慮到讓孩子進行演唱還是有一定困難,于是在欣賞這首歌曲時,我請幼兒創(chuàng)編簡單的動作,然后根據(jù)他們創(chuàng)編的動作進行韻律的編排,讓動作與歌詞旋律相匹配。

詠鵝音樂教案 篇6

教材簡析:

《詠鵝》是我國唐代詩人駱賓王7歲時的作品。全詩共四句,分別寫鵝的樣子、游水時美麗的外形和輕盈的動作,表達了詩人對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放在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并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把讀書當成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能力目標:指導學生能按照詩的節(jié)拍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誦讀課文,自主積累古詩。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欣賞鵝的形象、顏色、姿態(tài),感受鵝的美好形象,使學生產(chǎn)生對鵝的喜愛之情,受到美的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準備:

Flash課件,錄音機,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昨天,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詠鵝》的生字了,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詠鵝》(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

(二)復習

1.現(xiàn)在讓我們復習一下已學的生字,看誰是最棒的!

2.指讀、分組讀全班讀,老師及時糾正。

3.去掉拼音,玩摘蘋果的游戲,認讀生字.

4.寶寶回到了古詩當中,你們打開書68頁自由讀一讀吧,注意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可以向同桌請教.

5.誰來試一試?讀一讀,指名讀,正音.

6.每一首古詩都有一定的韻律節(jié)拍,只有按它的節(jié)拍來讀才能讀出詩的韻味來.請小朋友們認真聽錄音朗讀體會體會.

7.老師聽了也想有節(jié)奏地讀一讀呢?

8.老師讀得好不好?相信大家會讀得更好的,請小朋友們練讀練讀吧。

9.指名讀

分組讀、全班讀。

(三)釋疑

1.會思考的人才會學習,小朋友們,對于這首古詩,你們還有不懂的詞語和詩句嗎?舉手提問,懂了的同學可以幫助他們。

2.老師也有不懂的地方呢!想讓同學們幫幫忙.

3.老師根據(jù)學生的提問,相機出示板書:

曲頸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4.小朋友們真棒!現(xiàn)在請靜靜地聽,并想像畫面

在清亮的河水中,幾只美麗的大白鵝在游玩,雪白的羽毛浮動在水面上,紅色的腳掌動著清清的水波,它們看到藍天

白云等美麗的景色,興奮地唱著歌,清脆的歌聲劃過水面,穿過叢林,直向藍天

1.大白鵝游玩的地方美嗎?

2.這么美的景色,大白

也情不自禁地唱著:今天天氣可真好,玩得多開心呀!

3.大白鵝可能還會唱什么呢?

4.那我們應該用什么的語氣來讀這首詩呢?

5.誰來高興地讀一讀?

(四)課間操

大白鵝邀我們一起唱歌跳舞呢!

(五)背古詩

這首詩,我們讀也讀了,背也背了,唱也唱了,想不想把這首詩背下來給爸爸媽媽聽呢?

1.要想背下來,就要多加練習.

2.師生合作背男女生合作背.

(六)總結

小朋友們,你們記住我了嗎,下課后把我畫下來吧,希望大家也像駱賓王一樣仔細觀察,寫出優(yōu)美的文章來。小朋友再見!

詠鵝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yǎng)幼兒古詩誦讀的興趣。

2、初步學習有節(jié)拍地誦讀古詩,感悟古詩的優(yōu)美韻律。

3、引導幼兒能夠邊模仿動作邊誦讀古詩。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錄音機。

2、圖片“詠鵝”。

3、用綠色紙圍成一個小“池塘”。

4、動畫幻燈片“詠鵝”。

活動過程:

(一)通過鵝媽媽帶著鵝寶寶去游泳的情景,激發(fā)幼兒興趣。

1、鵝寶寶們,今天的天氣可真好,媽媽帶你們到池塘里去游泳吧!

2、聽音樂做戲水的動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劃劃水)

4、游累了,我們來休息一下。(幼兒找位子坐下)你們看這里也有小白鵝,(出示圖片)。

5、教師:我們來看看它們在干什么呀?(引導幼兒講述圖片上的內容,并將幼兒講述的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

(二)結合多媒體,初步欣賞古詩《詠鵝》。

1、教師:小朋友講的真好,你們喜歡鵝嗎?在我們古代唐朝有一個小朋友叫駱賓王,他也很喜歡鵝,在他7歲的時候,他就寫了一首關于鵝的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好嗎?

2、幼兒初步欣賞古詩。

3、幼兒隨動畫一起念古詩。

(三)、感悟古詩韻律。

教師:有的小朋友對這首詩可能很熟悉,誰來讀一下?(2-3位)大家覺得小朋友念的好聽還是動畫里阿姨念的好聽?為什么呀?因為阿姨念的時候有一定的韻律節(jié)拍,只有按節(jié)拍有感情的朗讀,讀出的詩才更好聽。我們一起來學一下。

(四)和著音樂邊表演邊誦讀古詩。

1、教師:我們現(xiàn)在聽著音樂輕輕的來學學小白鵝,一邊表演動作一邊誦讀古詩,好嗎?

2、教師:今天我們玩的真高興,讓我們回家休息一會吧!

活動反思:

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學習積極健康的古詩,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文學素養(yǎng),而且可以使幼兒受到美的熏陶。引導幼兒通過欣賞古詩的語言美,學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認識其中表達的意境美,進而體驗到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對陶冶性情、培養(yǎng)高尚情操,提高幼兒音樂審美能力大有好處。

詠鵝音樂教案 篇8

一、說在前面

悠悠歲月,上下五千年。中國浩如煙海的古詩詞,有著如此絢爛的文化,廣博而精深。唐時就有"人人會吟詩"的風尚。古詩文的朗朗上口,使人易誦易記,它那富有音樂性的節(jié)奏,至今,仍煥發(fā)出不息的藝術生命力。

新課程規(guī)范如是說:

1、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全日制語文課程規(guī)范。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廣博,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課程總目標。

3、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一、二年級階段目標中的閱讀目標。

《詠鵝》這是一首兒童十分熟悉的古詩,不少小朋友在幼兒時就會誦讀。放在課文的第一篇,讓其讀讀、背背、看看圖、做做動作,自解其意,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說教材

這首詩從一個七歲兒童的眼光看鵝游水嬉戲的神態(tài),寫得極為生動活潑。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小朋友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小朋友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tài)。"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tài),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示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tài)。

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引導體味詩的情趣,指導有感情地背誦古詩。(語感目標)

2、會認鵝、向天、白毛、綠水、紅掌、清波",會寫"向、白、毛。

3、逐步培養(yǎng)自學古詩,自吟古詩的興趣。(情感目標)

三、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沛體現(xiàn)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這節(jié)課,主要選用"自學探究"式教學方法,采用多媒體、討論、展開想象等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四、說學法

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會學"是教學這節(jié)課的`真正目的、根據(jù)教材和學生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議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只讓學生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智慧。

五、說教學程序

認識一位新朋友,激起學生興趣。

從圖到字再到整首古詩,抓住時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為下文學習埋下伏筆。讀出詩的味道,又讓學生趣味盎然。

繼續(xù)督促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兒歌"的階段中,學生有認真聽記的習慣。在整體感知語言以后,要求學生能夠讀讀劃劃,認識詞語,再對照課后的要求檢查自身的掌握程度。教師依然要重視小朋友已經(jīng)形成的學習詞語的方式,不要用強硬的形式讓小朋友去認記詞語。詞的大量認讀是現(xiàn)語教材的一個明顯特點,在此處設計靈活多變的形式,使詞語的認讀不顯枯燥,又有實效。

課后的三個生字是要求學會的,能力訓練的重點依然在"自身學會"。讓其會自身看"向、白、毛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自身會體會筆順,自身會臨寫和校正。讓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顯得開放自主。

課間操內容與詩有關,形式學生喜歡。有調節(jié)課堂氣氛的作用。

對話式:采用師生扮演不同角色背誦這首古詩,可以減輕學生思想壓力,并能引導他們去積極思維。在背誦古詩的過程中,寓教于嬉,寓莊于諧。把背誦的檢查跟理解詩意和語言訓練結合起來了。

圖畫式:詩歌有聲有色地描寫了白鵝玩水的情景。鵝的叫聲,鵝掌劃動的水聲,在空中傳送;白的鵝毛,紅的鵝掌,清澈的綠水,相映成一幅色彩鮮艷的白鵝戲水圖。

一幅切合詩意的圖畫,能使古詩教學直觀化。涂色練習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動動手、涂涂色,激發(fā)興趣,寓教于樂,減少了許多繁瑣的講解。同時,化詩為畫,畫中領悟,不只有利于學生理解古詩內容,更有利于入情入境,突破難點。

展示熟悉的古詩插圖,請學生點擊喜歡的古詩進行朗誦。進一步激起小朋友學古詩的熱情。

詠鵝音樂教案 篇9

活動名稱:

美術活動:詠鵝

活動目標:

在幼兒熟練朗誦古詩的基礎上大膽表現(xiàn)鵝的不同動態(tài)。

活動準備:

幼兒已經(jīng)會熟練念古詩《詠鵝》、黑色卡紙、白色、淡藍色、深藍色、紅色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發(fā)興趣

師:“我們中國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國家,我們有很多外國人都沒有的,誰來說說看?”

幼:長城、長江、黃河、京劇等

師:我們中國古詩也是很有名的,最近我們也學念了好幾首,今天我們來念一首《詠鵝》給客人老師聽聽好嗎?

師:這么好聽的古詩我們把它畫出來吧!

二、欣賞感知,理解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情景化語言,讓幼兒感知鵝的表現(xiàn)方法,使技能學習融入到情景中。)

教師邊用語言描述,邊示范。 師:兩個蛋寶寶在草地上很孤單,小蛋寶寶想跟大蛋寶寶做朋友,于是小蛋寶寶拿起電話跟大蛋寶寶說:“你好啊,我們做個朋友好嗎?” 大蛋寶寶回答說:“好啊,朋友?!保ㄌ懋孂Z的脖子)小蛋寶寶聽了很開心,它睜開眼睛,戴上了一頂紅紅的帽子,張開扁扁的嘴巴說:“你好,你好!”

師:你們猜猜看,兩個蛋寶寶變成了什么?(大白鵝)

師:你們真棒!猜對了!大白鵝很開心,張開翅膀,(添畫翅膀),跳起舞來了!

三、幼兒創(chuàng)作,大膽表現(xiàn)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用情景化的語言來指導,幼兒的創(chuàng)作,引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興趣,鼓勵幼兒大膽表現(xiàn)出不同動態(tài)的鵝。)

草地上還有許多蛋寶寶也想變成大白鵝呢,你們一起來幫幫它們好嗎?

指導語:

1、提醒幼兒要找一大一小的蛋寶寶來變鵝寶寶。(引導幼兒畫出不同大小的蛋,區(qū)分鵝的頭與身體)

2、鵝寶寶可喜歡洗澡了,身上的羽毛都是白白的`。(要求幼兒用白色油畫棒均勻著色)

3、提醒幼兒要變出神氣的大白鵝。(特征:細細長長的脖子)

4、鼓勵幼兒表現(xiàn)不同動態(tài)的鵝,并添畫背景。

四、展示交流,體驗成功

找找誰的大白鵝最神氣!我們一起來學學自己畫的其中一只大白鵝的動作,邊學動作邊念古詩。(特征、動態(tài)方面)

詠鵝音樂教案 篇10

學習目標

1、能在閱讀的過程中借助拼音讀準“歲、詩、池、藍、掌、劃、動、清、波、浮、聽”11個生字的音,并能在新的語境中正確認讀;認識筆畫“斜鉤”;描摹帶有“斜鉤”這個筆畫的漢字“劃、我”。

2、朗讀課文,能按標點正確停頓;在熟讀的基礎上能背誦課文。

3、認真閱讀課文敘事部分的內容,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能大膽地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本領。

重點和難點

1、學習生字,讀準翹舌音:詩、池、掌。

2、認識新筆畫“斜鉤”。

3、能通過故事內容的閱讀大致了解古詩的詩意。

教學準備

課文插圖、生字卡片、課文錄音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課文插圖,師:看了這幅圖,你想說什么?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也是贊美鵝的漂亮。

2、板書課題:詠鵝

師邊板書邊說:“詠”就是用詩歌的形式來贊美。

3、齊讀課題。

說明:

上課伊始進行看圖說話訓練,意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至于說些什么,教師不要提過細的要求,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語言的積累暢所欲言。這樣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又可起到語言訓練的效果。如果學生直接背出古詩,教師也可隨機以“你已經(jīng)能背誦古詩了,真了不起!這首古詩的.題目是《詠鵝》”引出課題。

二、初讀古詩,引導質疑

1、出示古詩:自讀,互讀。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學習生字:浮

3、讀了古詩,你有什么要問的?(如:誰做詩?他是怎樣一個人?他為什么做詩?怎么會做詩?這首詩是什么意思?……)

師: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學習課文。

說明:

也許有的學生已經(jīng)能夠背誦這首詩,但詩的意思和有關詩的其他內容學生并不一定知道,教師要創(chuàng)設機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帶著問題讀課文,從而學會學習。

三、整體感知課文,釋疑解難

1、聽課文錄音,說說你能回答哪個問題。

2、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第一節(jié)。

(1)學習生字“歲”、“詩”正音:讀準平、翹舌音。

(2)朗讀第一節(jié)。

3、出示第二節(jié):感悟詩意。

(1)讀,駱賓王看到了什么?用“――-”劃出有關句子。

(2)出示第1、2兩句話。

①學習生字。

自學,要求: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音;想辦法記住生字的形。

小組交流識字情況。

大組交流:池、掌——注意翹舌音。

池、清、波—與“水“有關。

劃——新部首“”,想想哪個字中也有“”(我、找……)

掌——常藍——籃作比較,說說怎么記。

②讀句子,感悟美景。

駱賓王看到的景象怎么樣?你能用一個詞來說說嗎?(美麗、漂亮、好看)

說話練習:駱賓王看到真美??!,美在

(可從鵝的顏色、聲音、動作、池水等方面說)

師:這么美,怎么讀呢?

自己試著讀一讀。

交流讀。

師:看到這么美的景,駱賓王陶醉了,于是駱賓王就做了一首詩,把這美麗的景象永遠留了下來。讓我們再來讀讀他作的詩。

說明:

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文錄音,邊聽邊讀邊思,通過交流,對課文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重點學習課文第2節(jié),通過反復朗讀,理解感悟,再讀出語氣,讀出感情,做到不頓讀、不唱讀,體現(xiàn)從讀通到讀好的過程,釋疑解疑也在這過程中隨之完成。

四、再讀課文,熟讀背誦

賽讀;背誦。

說明:

此時再讀古詩與初讀時相比,學生應對詩的意思有了大致的理解,因此一定會讀得更好,語氣更符合詩的意境。當然,只須讀,通過讀來反饋學生的理解,不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解釋詩意。

五、欣賞人物,介紹自己

師:駱賓王七歲就會做詩,真是個聰明的孩子,我們小朋友也很聰明,你有什么本領,請介紹一下吧。(小組,大組)

說明:

這是課文設計的說話練習,也是對課文的拓展延伸,要讓每個學生充滿自信地說說自己的本領,相信自己的聰明與才干。本領不在大小,重在大膽地說,說完整的話。

六、復習鞏固字詞

1、讀詞:

(1)七歲做詩池水藍天腳掌劃動清波碧綠游來游去

(2)浮動水池古詩藍天手掌劃線聽話

2、讀生字。

3、指導描?。簞澪?/p>

(1)學習筆畫:“”

(2)看筆順指導,說說怎么寫。

(3)注意田字格中的位置。

說明:

復習鞏固字詞體現(xiàn)是由易到難,先課文中的詞語再課文外的新詞語,做到在新的語境中正確地認讀;先讀詞語再讀單個的生字,更能檢查學生是否真正記住和掌握。

詠鵝音樂教案 篇11

《詠鵝》是北師大一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主題課文,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古詩。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學習積極健康的古詩,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而且可以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对侚Z》只有18字:“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4個句子,3個韻腳(梭坡轍),1個對子(后二句),寫了4種顏色,3種動態(tài),有聲有色,單從文字上看,已是極美了。

《詠鵝》這篇課文不少學生已經(jīng)會背這首詩了,所以本課教學我把目標放在:認字6個,寫字4個;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詩情詩景,體會鵝的美,從而喜歡鵝,并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 在教學中,我做的比較好地方有: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謎語導入,激發(fā)興趣。在導入新課時,我先和小朋友們猜一個謎語,而謎底就是大白鵝鵝。這個環(huán)節(jié)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感受畫面。我出示圖片(一幅美麗的白鵝戲水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這是一只什么樣的鵝?它美嗎?美在哪?圖上還有那些地方讓你覺得美?美在哪里?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的本意是希望由小朋友來觀察圖,并訓練他們的口語(能完整的說一句話)。但是這個目標并沒有很好的達到。這個環(huán)節(jié)老師說的比較多,學生說的比較少。這方面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特別注意。還有一點,當同學觀察完這幅圖時,如果我能夠讓學生再整體的描述一下整幅圖的話,效果會更好!接著,我為孩子們描述了駱賓王七歲的時候寫詩《詠鵝》的故事,由于聽的是同齡孩子的故事,學生個個聽得入了神,由此導入新課,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來,課堂的氣氛比較活躍。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學會朗讀古詩。讓學生通過看畫面,有感情朗誦,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腳,讀出抑揚頓挫,使詩的語言活起來,從中體會古詩詞的音樂美,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但是在朗讀的'時候形式比較單一,而且讀的不夠充分。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認識本課字詞。在此處,我采用了“變字小魔術”,“開火車回答問題”等形式,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氛圍比較好。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是結合插圖,理解詩意,體會鵝的美及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這個環(huán)節(jié)比較失敗,可能是我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孩子在理解詩意時比較吃力,課堂氣氛頓時從活躍陷入低沉。

第六個環(huán)節(jié)設計的是古詩新唱,本來想以這個環(huán)節(jié)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然而由于時間原因沒能完成。

本節(jié)課下來雖然有不少的亮點,但是問題也比較多。比如,在時間的安排上不夠恰當,前松后緊;對學生寫字的指導不到位, 沒能體現(xiàn)出生字與拼音的關聯(lián);對學生的評價語言比較單一,不夠多元化;還有一部分學生的唱讀較為嚴重,這說明平時我的教學對學生朗讀的指導還不夠到位,應該加強教師的示范朗讀,注重讓學生學會傾聽,在傾聽中感受老師的語速,從而有效改變唱讀情況;仍然有一部分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是聽課習慣不好?是形式較為單一?我的教學應該關注這部分的學習狀態(tài),否則這節(jié)課對他們來說將留下空白。

詠鵝音樂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識字與拼音結合,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6個生字。

2、帶表情、有節(jié)拍地朗讀,達到熟讀成誦。

3、知道鵝的美麗和可愛,激發(fā)學生熱愛動物,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準備:

1、準備多媒體課件或掛圖,字詞卡片。

2、學生準備手工材料或彩色畫筆。

教學流程:

一、引入

1、猜謎語,激趣導入。(“頭戴一頂紅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腳蹬一雙紅鞋子,唱著歌兒伸脖子。)

2、創(chuàng)設情景,圖畫展示,教師描述:駱賓王真聰明,7歲就能做詩,你們今年也七歲了,聰明的孩子,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詠鵝》這首詩吧。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2、圈一圈。圈出不認識的字,想辦法學會。

3、找一找。把最喜歡的一行詩多讀幾遍。

三、識字

1、同桌互查字音。

2、 “找朋友”游戲。問:誰是我的好朋友?學生用生字回答。

3、請一名學生當老師領大家讀。

4、你還有哪些字不認識?請別人幫忙。

四、熟讀課文

1、朗讀。把你喜歡的詩句或全詩讀給大家聽,并請小伙伴們評一評。

2、師范讀。借助圖畫,引導學生觀察從什么地方看出白鵝美麗,抓住表示動作和顏色的詞,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3、生練讀、指名讀、同桌讀、挑戰(zhàn)同學讀。

4、讀全詩,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學生有感情朗讀全詩。

五、表演

分角色戴頭飾進行表演。師生共同評價。

六、練習

1、讀字練習。男女生輪讀、接讀。

2、畫一幅美麗的《白鵝圖》。

小班音樂教案:快樂冬天


小班音樂教案:快樂冬天

活動目標:

愿意傾聽不同的聲音并且能大膽地用肢體動作來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體驗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多媒體制作、小兔子,小豬,大象的掛牌、七步舞進階、籃子。

活動過程:

一、 熱身活動: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看看,今天我們的教室里來了許多的客人老師,我知道你們肯定很高興!但是客人老師不認識你們,我們來介紹下自己的名字吧!

教師:你們想用什么方法來介紹呢?

幼兒:開火車,

教師:那請火車加點油,今天你們想開到哪里去?那待會要聽好音樂,用好聽的聲音說出自己的名字,車廂接接好,也請客人老師看看那節(jié)車廂最干凈、漂亮!

(游戲:開火車)

二、 猜猜不同的聲音,模仿動作表演

教師:寶寶們,你們喜歡冬天嗎?為什么?

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出示冬天的Flash圖片,讓幼兒來欣賞美麗的冬天,(樹上,地上,都鋪上了一層白白的雪)

教師:冬天真美麗啊,你們聽聽是誰來了?(先請幼兒猜一猜再播放音樂)

(第一個動物:小豬)

教師在幼兒猜出來之后,請幼兒學學小豬睡覺的樣子,然后和幼兒一起來進行歌表演。

2、大象

教師:你們聽還會有誰也來了?(播放音樂,用表情和動作來引導幼兒猜想)

教師:你們怎么知道是大象,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

教師請出大象,請幼兒一起來模仿下大象的樣子。

3、小兔

教師:已經(jīng)來了兩個朋友了,還有一個朋友也要來了,我們一起來聽聽他是誰?。?/p>

(聽音樂)教師: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子來了呢?(音樂是跳跳的、聽上去很快樂的……)

那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小兔嗎?(出示多媒體)

幼兒聽著音樂模仿小兔動作。

教師:我這里有兩個樂器寶寶,你們來聽一聽,哪個樂器像大象,哪個像小兔?

(教師還可以用樂器打出節(jié)奏)

三、 和小動物一起玩動物園

教師出示黑板:教師:今天一共來了幾只小動物???

教師和幼兒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

教師:這三個小動物請我們的寶寶一起去動物園玩?你們想和哪個小動物一起去呢?

(讓幼兒說一說,并上來在籃子里選擇喜歡的小動物,掛在牌子里。)

教師:到動物園玩,你們的照相機準備好了嗎?

(教師引導幼兒一起來帶好照相機,準備好膠卷,在小動物出現(xiàn)后再拍照。)

先和幼兒坐著一起來試一試照相機,然后和幼兒一起去動物看小動物,拍照。

四、 活動結束。

相關推薦

  • 詠鵝音樂教案集合 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都希望小朋友們能在課堂上學到知識,因此,老師會在授課前準備好教案,教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幼兒園教案呢?為此,小編特意呈上“詠鵝音樂教案集合”,供您參考,并請收藏本頁!一、 說教材:本節(jié)課是五年級第四單元...
    2024-02-08 閱讀全文
  • 音樂詠鵝教案優(yōu)選14篇 前輩告訴我們,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每一位任課幼兒園的老師都希望小朋友們能在幼兒園學到知識,大部分的教案都是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教案有利于老師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我們要如何寫好一份值得稱贊的幼兒園教案呢?經(jīng)過收集并整理,小編為你呈上音樂詠鵝教案優(yōu)選14篇,歡迎閱讀,希望對...
    2024-08-19 閱讀全文
  • 詠鵝音樂教案(系列十二篇) 詠鵝音樂教案 篇1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歌曲《詠鵝》,感受樂曲中描繪鵝的悠閑自在的音樂形象,體味中國古詩詞的韻味;2、引導學生能用輕松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xiàn)歌曲;3、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意識和想象力。教學重點:體會歌曲中鵝的悠閑自在的音樂形象,并引導學生用優(yōu)...
    2025-01-24 閱讀全文
  • 小班音樂教案:快樂冬天 小班音樂教案:快樂冬天 活動目標: 愿意傾聽不同的聲音并且能大膽地用肢體動作來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體驗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多媒體制作、小兔子,小豬,大象的掛牌、七步舞進階、籃子。 活動過程: ...
    2020-08-19 閱讀全文
  • 春天音樂小班教案 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一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需要讓小朋友們學到知識,因此,老師們都會選擇準備一份教案,教案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幼兒園教案呢?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春天音樂小班教案”,請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讀!游戲目標:1、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美麗,激發(fā)...
    2023-11-24 閱讀全文

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都希望小朋友們能在課堂上學到知識,因此,老師會在授課前準備好教案,教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幼兒園教案呢?為此,小編特意呈上“詠鵝音樂教案集合”,供您參考,并請收藏本頁!一、 說教材:本節(jié)課是五年級第四單元...

2024-02-08 閱讀全文

前輩告訴我們,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每一位任課幼兒園的老師都希望小朋友們能在幼兒園學到知識,大部分的教案都是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教案有利于老師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我們要如何寫好一份值得稱贊的幼兒園教案呢?經(jīng)過收集并整理,小編為你呈上音樂詠鵝教案優(yōu)選14篇,歡迎閱讀,希望對...

2024-08-19 閱讀全文

詠鵝音樂教案 篇1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歌曲《詠鵝》,感受樂曲中描繪鵝的悠閑自在的音樂形象,體味中國古詩詞的韻味;2、引導學生能用輕松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xiàn)歌曲;3、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意識和想象力。教學重點:體會歌曲中鵝的悠閑自在的音樂形象,并引導學生用優(yōu)...

2025-01-24 閱讀全文

小班音樂教案:快樂冬天 活動目標: 愿意傾聽不同的聲音并且能大膽地用肢體動作來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體驗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多媒體制作、小兔子,小豬,大象的掛牌、七步舞進階、籃子。 活動過程: ...

2020-08-19 閱讀全文

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一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需要讓小朋友們學到知識,因此,老師們都會選擇準備一份教案,教案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幼兒園教案呢?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春天音樂小班教案”,請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讀!游戲目標:1、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美麗,激發(fā)...

2023-11-2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