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發(fā)布時間:2023-04-23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初中課件初中信息技術課件(系列15篇)。
我們非常喜歡為您提供這份精美的“初中信息技術課件”。每個老師在上課前會帶上自己教案課件,就需要老師用心去設計好教案課件了。教案是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有效方式。歡迎閱讀并參考!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1
本節(jié)課內容為北京版初中第五冊教材第七章第六節(jié)《在網頁中使用動態(tài)效果》。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網頁中靜態(tài)內容的制作,如添加文字和圖片、建立超鏈接、使用主體和表格等等。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并掌握了網頁簡單制作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給網頁添加動態(tài)圖片、滾動字幕、懸停按鈕、橫幅廣告等動態(tài)效果,使網頁變得豐富多彩。從而完成對網頁的修飾和美化,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和學習興趣。在以后的課程中還要學習制作交互網頁、管理與發(fā)布站點等內容。
1、本課程的主要教學對象是初二年級學生。
2、在學習本課內容前,學生已經學會上網、Word和PowerPoint等軟件,還會制作簡單的網頁,動手能較強,但審美意識較弱。
3、初二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維活躍,對許多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富有探索精神。
通過學習添加滾動字幕等動態(tài)效果,使學生掌握Web組件的使用方法。
使學生能夠合理的使用動態(tài)效果,提高其審美意識。
知識技能目標:
1、了解FrontPage中常用的幾種動態(tài)效果的作用;
2、學會在網頁中插入Flash動畫、滾動字幕和懸停按鈕,掌握在網頁中使用動態(tài)效果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體驗在網頁中使用Web組件的操作過程;
2、能夠熟練靈活的美化自己制作的網頁,學生初步形成探究學習和小組學習。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形成對網頁制作的學習興趣;
教師綜合演示(首先教師展示網頁和PPT課件,介紹滾動字幕的插入方法) 自主探究(在學習插入懸停按鈕和Flash動畫的時候,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做簡
合作交流學習(在學生嘗試插入Flash動畫的時候,可能會遇到困難,可以通過
1、有多媒體的計算機教室,電腦裝有FrontPage、Flash等相關軟件。
2、老師制作好的PPT課件,以及網頁成品和教學過程中會用到的相關素材。
3、學生添加動態(tài)效果需要使用的網頁框架。
教師通過常規(guī)方式組織教學,學生參與。
教師首先做簡單的自我介紹,帶領學生回憶之前所學的知識。
展示教師做好的網頁成品,讓學生發(fā)現其特別之處,學生會發(fā)現網頁中的文字圖片等都是會移動的,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激發(fā)其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教師講解滾動字幕的插入方式,然后學生做練習,并展示學生的練習成果,老師點評。
插入懸停按鈕和Flash動畫,教師不再講解,只進行簡單提示,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并在自己的網頁中嘗試加入動態(tài)效果。由做出來的同學介紹自己的做法,教師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讓學生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通過自主探
在學生基本掌握動態(tài)效果的添加方法后,教師總結本節(jié)課所講的內容,幫學生鞏固重點、難點。
設計意圖:再次加深學生對Web組件的印象,鞏固所學知識。
課下嘗試添加動態(tài)圖片和橫幅廣告,并給出簡單提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課下獨立完成,可檢驗其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2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掌握Word的啟動和退出的方法。
了解Word窗口的組成和使用。
掌握Word的文檔的新建保存和在文檔中輸入文字。。
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基礎知識,在實踐中能運用本課知識初步使用Word進行基本文字處理操作。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研究能力、觀察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情感目標
在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在知識的運用上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積極參予的熱情。
層次目標
較高層次:掌握本課知識,能在熟練運用完成本課操作基礎上靈活應用。
一般層次:掌握本課知識,能熟練運用完成本課的操作
較低層次:記住本課知識,能完成本課基本操作
教學重點:
知道Word窗口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名稱與作用
教學難點 :
Word窗口中各部分的功能。
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法;演示與實踐結合的方法
教學準備:
硬件:多媒體電腦室 軟件:Word 20xx 廣播教學系統
教學過程 :
導言
從這一節(jié)課開始,我們學習計算機在文字處理這方面的應用,下面我們將要介紹的是工作在Windows98環(huán)境下的Word20xx。
提出問題
了解有關Word知識。
如何啟動Word?
認識窗口的組成?
如何新建Word文檔?
如何輸入文字?
如何保存Word文檔?
如何退出Word?
活動過程
1、備注:學生根據問題看書自學 (提出問題任務驅動)
2、啟動Word20xx讓學生示范:(廣播教學)
(1)直接啟動 (2)從菜單啟動(3)快捷方式*
根據以前所學的畫圖的知識歸納出啟動Word的方法。練習啟動Word
學生練習:用以上兩種方法啟動Word20xx
提示:啟動Word還可以用桌面上的快捷圖標
3、 20xx窗口
(1) 學生自學:看書
認識各部分名稱:教師用教鞭標出窗口各部分位置,學生說出其名稱(廣播教學)
(3)認識各部分作用:教師對各部分作用做簡單示范及說明
標題欄:改變文件名,讓學生體會到它是用來顯示出當前的文名
菜單欄:點擊各菜單,讓學生看看各下拉菜單內有什么內容,并示范其中一兩項。
工具欄:點擊各工具欄,注意與菜單欄作比較。
標尺:調出標記,并用其對頁面作一些簡單調整。
編織文章的頁面:在頁面上示范輸入幾個漢字。(叫個別學生示范)
滾動條:拖動滾動條,并提示學生與上學期學的畫圖軟件中的滾動條作比較。
狀態(tài)欄:改變當前光標位置,讓狀態(tài)欄上的數值發(fā)生變化,以說明其是用來顯示當前狀態(tài)的各種信息的。
4、Word文檔的新建
演示并講解:當我們啟動Word時,系統會自動建立一個空文檔,此外,我們還可以根據需要自己新建文檔演示建立的過程
學生根據老師的演示總結出新建文檔的方法:利用文件菜單中的新建命令;及利用工具欄中的新建按鈕。并按步驟操作
在文檔中輸入文字
演示并講解:當插入光標在編輯區(qū)中閃動時,我們就可以在Word中輸入文字了,利用鍵盤我們可以輸入“英文”要輸入漢字,需要先啟動漢字輸入法,我們在前面的第五課、第六課已學過了,可以把這些知識運用到Word中來。(邊講解邊演示)
學生根據以前學過的知識自己組織材料練習輸入文字。
保存文檔
演示并講解:在Word中的文檔可以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磁盤上,保存的方法和我們在畫圖中所學的大致相同:單擊文件菜單中的保存或另存為命令然后在出現的對話框中輸入名字,最后單擊保存按鈕。
學生把剛才輸入的文件保存起來。注:Word文件的擴展名為.doc,此外,我們還可以使用工具欄中的保存按鈕來保存。
退出Word
講解:退出Word的操作步驟與退出畫圖程序的操作相同:單擊Word窗口的關閉按鈕或單擊文件菜單中的退出命令。
學生實踐操作退出Word注:如果文件修改后尚未存盤,在退出Word時會出現提示是否存盤對話框
歸納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Word的啟動、退出、文檔的新建、保存、窗口的組成和在文檔中輸入文字,在記住知識的基礎上要反復練習至熟練。
操作練習:
1、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啟動Word,記住步驟;
2、文字輸入練習
3、Word啟動和退出,文檔的新建和保存。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3
一、教學內容設計背景與教學對象分析
本課采北師大版信息技術初中第二冊第一單元《用電子表格處理數據》第五課《生成圖表》為教學依據。在本課教學中,將數學課有關知識融入到信息技術課中來,通過觀察、思考、想象,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本課的教學對象初三年級學生在學習Excel圖表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圖表可以直觀地反映各數據的分布變化情況及對比關系,而學生在數學課(初二)《統計的初步認識》一章中學會如何用統計圖表示各部分數量的大小、百分比結構、變化趨勢和規(guī)律等知識,因此,我利用Excel的創(chuàng)建圖表功能來快速地繪制出各種類型圖表,幫助學生分析處理數據,做出合理的決策。這樣把學科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yǎng)與其它學科的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解決各種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并掌握信息技術,同時也使信息技術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的知識結構中去。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結合教學統計圖的知識,能學會利用Excel創(chuàng)建圖表的方法;能掌握各種圖表類型的特點。
2、技能目標: 運用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解決數學知識;
能選用合理的圖表類型分析數據,做出合理決策。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及用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根據實際問題選擇適當的圖標類型
2、創(chuàng)建圖表的源數據的選擇
四、教學策略
以主體教育理論為指導,在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為本,貫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的教學要求,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要發(fā)揮教師的引導、輔導、組織參與、評價等主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解決數學知識。整個教學可按照以下模式進行:教師示范引導——學生實踐反饋——教師評價分析——學生鞏固、提高練習。
五、教學媒體
教師: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系統的配合使用
學生:計算機的配合使用
六、教學課時數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引入
在數學《統計的初步認識》一章中同學們已經學習了根據統計的數據表,畫出合適的統計圖,來直觀形象地反映數據,幫助我們分析數據,做出合理的決策,但是畫統計圖比較繁瑣,Excel可以快速地幫我們創(chuàng)建圖表,不信嗎?那我們來試一試吧。
[分析]引發(fā)學生好奇心、探究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而揭示本課學習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示范引導學習
利用“我的成績表”創(chuàng)建圖表,分析自己各科的學習狀況。
1、圖表向導4步驟:思考兩個問題為什么要用折線圖?如何選擇不連續(xù)的數據區(qū)域?
2、利用圖表分析數據
3、使用批注:插入——批注
[分析]教師用多媒體控制平臺同步演示學生直觀學習,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新知識進行輔導、學生在聽講過程中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為實踐操作做準備。
(三)學生實踐操作
利用“家庭財政收支表”中的數據,以圖表的形式表現出來,從而直觀地分析每個月的收支情況,并對收支情況做出你的判斷(加批注)。
[分析]學生圍繞學習目標任務,利用已學數學知識和信息技術手段,自主實踐操作,發(fā)揮其學習主動性,并在練習過程中獲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師評價分析
請一名同學展示實踐過程,教師及時點評強調重點、難點。
1、根據實際問題選擇適當的圖表類型
2、源數據的確定(連續(xù)或不連續(xù)的數據)
3、圖表的動態(tài)性
[分析]學生現場演示,并進行點評,讓全體學生共同提高
(五)鞏固、提高練習
看站中的習題庫。學生分組,每組各做一題,同組同學(前后左右相鄰的)可以討論,第4題為一個組的選做題,這道題讓學生學會如何度圖、分析圖、得出結論。
[分析]分層次練習設計。鞏固練習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進一步理解,提高練習鍛煉學生發(fā)散思維
(六)展示成果
[分析]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體驗成功的喜悅。
(七)總結
1、各圖表的作用
2、知識是融會貫通的
[分析]讓學生懂得知識是融會貫通的,只是如何加以利用及發(fā)掘它的價值。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掌握Word的啟動和退出的方法。
了解Word窗口的組成和使用。
掌握Word的文檔的新建保存和在文檔中輸入文字。
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基礎知識,在實踐中能運用本課知識初步使用Word進行基本文字處理操作。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研究能力、觀察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情感目標
在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在知識的運用上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積極參予的熱情。
層次目標
較高層次:掌握本課知識,能在熟練運用完成本課操作基礎上靈活應用。
一般層次:掌握本課知識,能熟練運用完成本課的操作
較低層次:記住本課知識,能完成本課基本操作
教學重點:
知道Word窗口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名稱與作用
教學難點 :
Word窗口中各部分的功能。
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法;演示與實踐結合的方法
教學準備:
硬件:多媒體電腦室 軟件:Word 20xx 廣播教學系統
教學過程 :
導言
從這一節(jié)課開始,我們學習計算機在文字處理這方面的應用,下面我們將要介紹的是工作在Windows98環(huán)境下的Word20xx。
提出問題
了解有關Word知識。
如何啟動Word?
認識窗口的組成?
如何新建Word文檔?
如何輸入文字?
如何保存Word文檔?
如何退出Word?
活動過程
1、備注:學生根據問題看書自學 (提出問題任務驅動)
2、啟動Word20xx讓學生示范:(廣播教學)
(1)直接啟動
(2)從菜單啟動
(3)快捷方式*
根據以前所學的畫圖的知識歸納出啟動Word的方法。練習啟動Word
學生練習:用以上兩種方法啟動Word20xx
提示:啟動Word還可以用桌面上的快捷圖標
3、 20xx窗口
(1) 學生自學:看書
認識各部分名稱:教師用教鞭標出窗口各部分位置,學生說出其名稱(廣播教學)
(3)認識各部分作用:教師對各部分作用做簡單示范及說明
標題欄:改變文件名,讓學生體會到它是用來顯示出當前的文名
菜單欄:點擊各菜單,讓學生看看各下拉菜單內有什么內容,并示范其中一兩項。
工具欄:點擊各工具欄,注意與菜單欄作比較。
標尺:調出標記,并用其對頁面作一些簡單調整。
編織文章的頁面:在頁面上示范輸入幾個漢字。(叫個別學生示范)
滾動條:拖動滾動條,并提示學生與上學期學的畫圖軟件中的滾動條作比較。
狀態(tài)欄:改變當前光標位置,讓狀態(tài)欄上的數值發(fā)生變化,以說明其是用來顯示當前狀態(tài)的各種信息的。
4、Word文檔的新建
演示并講解:當我們啟動Word時,系統會自動建立一個空文檔,此外,我們還可以根據需要自己新建文檔演示建立的過程
學生根據老師的演示總結出新建文檔的方法:利用文件菜單中的新建命令;及利用工具欄中的新建按鈕。并按步驟操作
在文檔中輸入文字
演示并講解:當插入光標在編輯區(qū)中閃動時,我們就可以在Word中輸入文字了,利用鍵盤我們可以輸入“英文”要輸入漢字,需要先啟動漢字輸入法,我們在前面的第五課、第六課已學過了,可以把這些知識運用到Word中來。(邊講解邊演示)
學生根據以前學過的知識自己組織材料練習輸入文字。
保存文檔
演示并講解:在Word中的文檔可以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磁盤上,保存的方法和我們在畫圖中所學的大致相同:單擊文件菜單中的保存或另存為命令然后在出現的對話框中輸入名字,最后單擊保存按鈕。
學生把剛才輸入的文件保存起來。注:Word文件的擴展名為.doc,此外,我們還可以使用工具欄中的保存按鈕來保存。
退出Word
講解:退出Word的操作步驟與退出畫圖程序的操作相同:單擊Word窗口的關閉按鈕或單擊文件菜單中的退出命令。
學生實踐操作退出Word注:如果文件修改后尚未存盤,在退出Word時會出現提示是否存盤對話框
歸納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Word的啟動、退出、文檔的新建、保存、窗口的組成和在文檔中輸入文字,在記住知識的基礎上要反復練習至熟練。
操作練習:
1、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啟動Word,記住步驟;
2、文字輸入練習
3、Word啟動和退出,文檔的新建和保存。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5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初中信息技術教育下冊第七單元第一節(jié)----《快速建立秩序冊》,不足之處敬請予以批評指正。
1. 教材分析:《快速建立秩序冊》一節(jié)是學習電子表格的基本內容,在這節(jié)課使學生了解二維數據表格的基本結構,并能夠利用各種輸入技巧熟練將特征信息制作成精美的二維表格,為將來的數據處理打下基礎。因此,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是本章的基礎內容,學好此節(jié)內容為以后利用電子表格進行各種處理操作,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2.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二維數據表格的基本結構,能夠熟練的制作出精美、實用的二維數據表格。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討論趣味運動會活動方案,建立該活動的秩序冊,歸納電子表格的設計和處理方法,根據需求,設計出合適的電子表格方案。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參與趣味運動會活動,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和科學的價值觀。并通過設計電子表格,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
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是電子表格的輸入技巧與美化方法。
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通過設立任務,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啟發(fā)法——通過回顧舊知識,啟發(fā)學生解答不同的輸入方法及美化與修飾方法,掌握各種輸入技巧與修飾技巧。
3. 學法:通過創(chuàng)設活動,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在實踐中引發(fā)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利用網絡教室現代化教學手段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使學生在操作實踐中探索性學習。
軟件準備:Windows操作系統、MicrosoftExcel、LanStarVCxp純軟件多媒體教學網系統、電子學習檔案袋。
1.教學理念:
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本著啟發(fā)、引領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通過應用軟件的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及挖掘他們的開拓創(chuàng)新能力。
教師提出電子表格作品的設計理念是什么呢?
為了對數據進行有效的整理、分析,并能迅速地處理數據。
為做好趣味運動會的報名和組織工作,根據同學們的報名參賽情況設計班級競賽的秩序冊,用電子表格形式制作出精美實用的作品。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6
第十二課 走近香港—幻燈片模板、母版和版式(第二課時)
一、教材分析
《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冊第十二課內容,在學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對ffice2000組件的更進一步學習,PwerPint 2000是Office 2000中的一個重要軟件,它可以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編輯在一個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體演示幻燈片,簡單方便,學生容易接受此內容?;脽羝牟僮魇切畔⒓夹g中基本的操作,幻燈片是數據呈現的很好載體,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經常用到,也為后面課文的學習奠定基礎。
知識目標:學會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標:通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敢于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形成審美意識;通過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探索意識,通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培養(yǎng)團結協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重點:模板與版式的更換。難點:母板與模板的區(qū)別。
二、學情分析
第一課時中已經學會如何新建模板和版式,這課時進一步熟練操作。
三、教學方法分析
講述法,演示法,任務驅動法
三、教學準備
軟件:PwerPint 2000
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機房
資源:《走進香港》PPT 學生在第一課時中完成的PPT文件,第一課時中搜索到網絡資料
五、教學過程設計(第二課時)
1、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舉例演示學生的作品
上一節(jié)課中,我們學習了選擇模板和版式,并都已經制作完成了一個PPT文件,但只有封面一個幻燈片頁面,這節(jié)課我們要來豐富自己的作品。
2、初步探索
教師演示:打開《走進香港》,增加一個幻燈片頁面,“插入”-“新幻燈片”,程序自動選擇版式,模板自動應用第一張幻燈片,繼續(xù)插入多幻燈片張,版式自動選擇,同第二張。
教師提示:“插入新幻燈片”和“新建文件”的區(qū)別
教師提問:第二張版式名稱為“項目清單”,合適自己的版面設計嗎?如果不合適,怎么辦?
學生回答:更換版式(可讓操作能力好的學生上來操作)
教師講述:與版式相類似,模板也可以更換,但兩者又有不同的地方,請大家在操作的時候注意觀察(在課堂小結中提問)。
教師講述:應用模板使我們創(chuàng)建的幻燈片有統一的外觀,比如要在每個頁面的'右下角出現一行制作者的名字或者出現同一的徽標,但是還能不能使其更加完美呢?我們可以使用幻燈片母板,“視圖”-“母板”-“幻燈片母板”
教師邊演示邊講述:模板和母板的關系
3、操作練習
學生操作:打開前一課時保存的PPT文件,完成課本第63頁“練一練”
附加要求,在幻燈片母板中添加制造者的班級姓名,
文件保存為D:班級+姓名作業(yè)少數民族介紹.ppt。
4、深入鞏固
教師巡回指導,選擇幾件作品演示給學生看,對典型的錯誤做全班演示更正。。
5、課堂小結
更換版式和更換模板的區(qū)別
模板和母板的關系
6、課后教師反思
(1)學生有哪些收獲,在學習過程中他們遇到哪些問題,還有哪些需求?有什么好的經驗?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問題,有哪些應對建議?
(2)在本課時的教學過程中的成功之處是什么,信息技術在本次教學或學習的哪些方面具有潛在的優(yōu)勢?具有哪些優(yōu)勢?還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原因是什么,怎樣改進 ?
(3)教材在本單元中哪些地方處理得好,哪些地方還有什么問題,如何改進 ?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會使用選項按鈕控件
知道vb中過程的含義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團體協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fā)求知欲,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前提診測
vb中敲f1鍵的作用是什么?
導入新課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面臨著選項選擇,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在vb中設計選項。
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法、演示操作法
教學重點
選項按鈕控件
教學難點
編寫代碼、調試程序
教學過程
一、分析演示程序“設置字體”
二、設計程序“設置字體”
1、設計程序界面
1.1 創(chuàng)建新工程
1.2 設計窗體:一個標簽控件,一個文本框控件,四個選項按鈕控件,一個命令按鈕控件。
2、修改對象屬性
3、編寫代碼
打開代碼窗口,編寫如下代碼:
Private Sub cmdExit_Click()
End
End Sub
Private Sub optHt_Click()
txtWenzi.Font = "黑體"
End Sub
Private Sub optLs_Click() txtWenzi.Font = "隸書"
End Sub
Private Sub optSt_Click() txtWenzi.Font = "宋體"
End Sub
Private Sub optYy_Click() txtWenzi.Font = "幼圓"
End Sub
4、調試并保存程序
5、生成可執(zhí)行文件
形成性測試
編寫一個“旅游信息”的程序
小結
本課我們學習了vb中的選項按鈕控件,使用它進行信息采集。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8
一、教材分析
《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冊第十二課內容,在學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對office20xx組件的更進一步學習,PowerPoint 20xx是Office 20xx中的一個重要軟件,它可以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編輯在一個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體演示幻燈片,簡單方便,學生容易接受此內容?;脽羝牟僮魇切畔⒓夹g中基本的操作,幻燈片是數據呈現的很好載體,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經常用到,也為后面課文的學習奠定基礎。
知識目標:熟悉網絡搜索引擎;學會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標:獲取網絡上的資料;通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敢于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形成審美意識;通過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探索意識,通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培養(yǎng)團結協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重點:使用設計模板、版式創(chuàng)建演示文稿。難點:模板和版式區(qū)別。
二、學情分析
大部分學生在小學階段初步接觸過PPT,具有基本的操作能力,對界面和窗口有一定的認識,但缺少基本概念和進一步復雜的操作練習。
三、教學方法分析
講述法,演示法,任務驅動法
四、教學準備
軟件:PowerPoint 20xx
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機房
資源:《走進香港》演示文稿
五、教學過程設計(第一課時)
1、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前面幾節(jié)課里,我們學習了2個軟件:WORD和EXCEL,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這2個軟件有什么應用???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WORD是文字編輯軟件,可以用來編小報、賀卡、課程表等,EXCEL是電子表格,可用來對簡單的圖表數據的計算處理。還有一個軟件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比如公司在演示一個產品介紹的時候,或者在詩歌朗誦比賽中,配樂和圖片背景,這個軟件叫做演示文稿Powerpoint。
2、初步探索
一、收集資料
演示《走進香港》PPT文件
請學生們觀察
教師提問:此文件內包含了哪些元素?
學生回答:圖片,文字
教師提示:圍繞主題從網上找到相關圖片和文字,收集做為文件的資料。
教師演示:在Google或百度找到關于香港的資料后,單擊瀏覽器上的“文件”菜單,選擇“另存為”,把整個網頁保存到專用的文件夾中。
二、模板和版式
教師再次播放《走進香港》,提示每頁幻燈片中色彩一致、風格統一,美觀大方。
提出“模板”和”版式”的概念
教師演示:啟動PPT,“新建演示文稿”-選擇合適主題的模板-選擇合適內容的版式-輸入標題,制作完成封面。
3、操作練習
學生操作:課本第63頁“練一練”,
A、在網上查找我國少數民族的資料,包括人口、分布、語言、文字、風俗等幾方面。把相關的資料保存在D: 班級+姓名作業(yè)資料文件夾內。
B、制作一個介紹少數民族的演示文稿的封面,要求選擇合適的模板和版式,文件保存為D:班級+姓名作業(yè)少數民族介紹.ppt。
4、深入鞏固
教師巡回指導,選擇幾件作品演示給學生看,對典型的'錯誤做全班演示更正。。
5、課堂小結
網絡中搜索資料
制作幻燈片封面
6、課后教師反思
(1)學生有哪些收獲,在學習過程中他們遇到哪些問題,還有哪些需求?有什么好的經驗?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問題,有哪些應對建議?
(2)在本課時的教學過程中的成功之處是什么,信息技術在本次教學或學習的哪些方面具有潛在的優(yōu)勢?具有哪些優(yōu)勢?還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原因是什么,怎樣改進 ?
(3)教材在本單元中哪些地方處理得好,哪些地方還有什么問題,如何改進 ?
(第二課時
一、教材分析
《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冊第十二課內容,在學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對office20xx組件的更進一步學習,PowerPoint 20xx是Office 20xx中的一個重要軟件,它可以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編輯在一個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體演示幻燈片,簡單方便,學生容易接受此內容?;脽羝牟僮魇切畔⒓夹g中基本的操作,幻燈片是數據呈現的很好載體,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經常用到,也為后面課文的學習奠定基礎。
知識目標:學會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標:通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敢于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形成審美意識;通過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探索意識,通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培養(yǎng)團結協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重點:模板與版式的更換。難點:母板與模板的區(qū)別。
二、學情分析
第一課時中已經學會如何新建模板和版式,這課時進一步熟練操作。
三、教學方法分析
講述法,演示法,任務驅動法
三、教學準備
軟件:PowerPoint 20xx
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機房
資源:《走進香港》PPT 學生在第一課時中完成的PPT文件,第一課時中搜索到網絡資料
五、教學過程設計(第二課時)
1、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舉例演示學生的作品
上一節(jié)課中,我們學習了選擇模板和版式,并都已經制作完成了一個PPT文件,但只有封面一個幻燈片頁面,這節(jié)課我們要來豐富自己的作品。
2、初步探索
教師演示:打開《走進香港》,增加一個幻燈片頁面,“插入”-“新幻燈片”,程序自動選擇版式,模板自動應用第一張幻燈片,繼續(xù)插入多幻燈片張,版式自動選擇,同第二張。
教師提示:“插入新幻燈片”和“新建文件”的區(qū)別
教師提問:第二張版式名稱為“項目清單”,合適自己的版面設計嗎?如果不合適,怎么辦?
學生回答:更換版式(可讓操作能力好的學生上來操作)
教師講述:與版式相類似,模板也可以更換,但兩者又有不同的地方,請大家在操作的時候注意觀察(在課堂小結中提問)。
教師講述:應用模板使我們創(chuàng)建的幻燈片有統一的外觀,比如要在每個頁面的右下角出現一行制作者的名字或者出現同一的徽標,但是還能不能使其更加完美呢?我們可以使用幻燈片母板,“視圖”-“母板”-“幻燈片母板”
教師邊演示邊講述:模板和母板的關系
3、操作練習
學生操作:打開前一課時保存的PPT文件,完成課本第63頁“練一練”
附加要求,在幻燈片母板中添加制造者的班級姓名,
文件保存為D:班級+姓名作業(yè)少數民族介紹.ppt。
4、深入鞏固
教師巡回指導,選擇幾件作品演示給學生看,對典型的錯誤做全班演示更正。。
5、課堂小結
更換版式和更換模板的區(qū)別
模板和母板的關系
6、課后教師反思
(1)學生有哪些收獲,在學習過程中他們遇到哪些問題,還有哪些需求?有什么好的經驗?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問題,有哪些應對建議?
(2)在本課時的教學過程中的成功之處是什么,信息技術在本次教學或學習的哪些方面具有潛在的優(yōu)勢?具有哪些優(yōu)勢?還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原因是什么,怎樣改進 ?
(3)教材在本單元中哪些地方處理得好,哪些地方還有什么問題,如何改進 ?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9
初中信息技術《柱形圖、折線圖和餅圖》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準確說出常見的圖表類型以及各自的特點。
2.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圖表的不同類型,提高歸納概括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
3.將信息技術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體會信息技術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帶來的方便。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常見的圖表類型及特點。
【難點】圖表的合理選擇。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授課之前,教師在多媒體上展示不同的圖表類型,比如折線圖柱狀圖等引導學生們觀察,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圖表類型能很容易知道數據的含義。此時我會再次的提出問題:這些圖表的名稱和含義都是什么?進而引出本節(jié)課內容《柱形圖、折線圖和餅圖》。
(二)新課講授
任務一:柱形圖
教師提出問題:班主任老師想快速的在256名學生中找到分數最高的那一位同學,是否有好的辦法。請學生以同桌為單位討論2分鐘。學生討論后回答的答案多種多樣,有的同學說可以一個一個比較,最終找出來,但是由于數量較多容易出錯;而有的同學思維比較靈敏,說可以通過Excel中的統計圖表插入柱形圖,最高的那一條就是老師要找的那一位同學。教師可以點評學生都很活躍,之后進行總結補充:柱形圖是一種直方圖,用豎直的矩形表示數據。矩形的高度,反映的是數據的值。實際應用時,經常用不同顏色的矩形區(qū)分不同的數據項。通過柱形圖,可以清晰地看到數據項之間的差異。教師展示已經制作好的某地區(qū)12年來飲食結構變化的柱形圖,請學生根據剛才教師的講解,解釋該柱形圖的含義?!静煌伾木匦畏謩e表示糧食、肉類、水果和蔬菜、牛奶等數據項,反映了四個統計年度中,當地居民所攝入四類食物的百分比?!?/p>
任務二:折線圖
緊跟著教師又提出新的問題:想了解某些學生近6個月成績的表現情況,應該怎么辦?柱形圖是否還能清晰的給出結果呢?預設學生都搖頭,預習過的學生能給出可以通過折線圖來觀察。教師引導學生觀看教材,然后提問折線圖的意義是什么?【折線圖用一些以直線相連的點表示數據,點在圖表中的橫向位置,對應著它所屬的數據項,縱向位置對應著它的值,折線圖可以較好地反映數據的變化情況。】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之后,帶領學生觀看班級近6月的成績折線圖表,一起分析成績變化的原因。
任務三:餅圖
教師進行講解,如果想查看某一個數據占總數據的的百分比應該用餅圖。然后通過展示地殼中幾種元素占比的餅圖為例,進行細致講解餅圖的具體含義。講解完畢后,請學生以同桌為單位,一起總結餅狀圖的每個模塊代表的意義。最后請學生代表回答?!撅瀳D用一個圓表示全體數據,用圓中不同顏色的扇形表示不同的數據項。扇形的面積對應的是數據的值】教師適當補充利用餅圖,可以直觀地反映各數據項與整體之間的數量關系。
(三)鞏固提高
小游戲:在多媒體上將統計圖表類型和圖表特點打亂,請舉手最快的同學上臺連線,將圖表與其特點對應起來,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學生總結,教師補充的形式進行本節(jié)課的小結。
作業(yè):對于同一份數據分別用三種統計圖表進行表示。
四、板書設計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初步學會對簡單的任務進行分析和畫流程圖,掌握“移動”“延時”和“停止”模塊的功能;
學會用“執(zhí)行器模塊庫”中的“啟動電機”模塊編寫程序,驅動左右電機,并掌握模塊參數的設置方法以及左右電機的驅動方法;
嘗試機器人的搭建及程序設計。
2.過程與方法
學會使用“移動”“延時”和“停止”模塊來使機器人前進、后退和轉向;
理解機器人行走的方向、左右電機轉速差異與機器人轉彎的關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學習機器人知識的思維模式和動手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編寫程序的興趣;
在調試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精神。
【教法選擇】
以任務驅動、自主探究、分組協作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教學方法。
【教學重點】
1.“移動”“延時”和“停止”模塊的使用;
2.機器人編程軟件中的順序程序結構;
3.機器人的搭建及左右電機的設置。
【教學難點】
1.“移動”模塊的使用,在設置不同參數時,可表現為“前進…后退”“向左轉”“向右轉”“延時”模塊的作用;
2.左右電機的設置與機器人轉向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
1.設置情景、引入課題:展示A城與B城的位置圖片。假設小明同學住在A城,小華同學住在B城,A城和B城之間有一條筆直的馬路?,F設計一個機器人郵遞員要從A城出發(fā),直線前進,準確到達目的地B城,完成送信任務。你該怎么設計這個機器人呢?
學生活動
欣賞圖片,思考問題,制定學習目標。
二、展現目標,引入任務
教師活動
1.通過生活中郵遞員在城市間的行走作為導人,輕松自然地引人了學習目標,給學生提出問題,布置小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2.最基本的機器人的搭建,為學生展示搭建好的機器人,演示一個發(fā)電機及輪胎的安裝,給學生布置任務,完成其他發(fā)電機的安裝。
學生活動
通過觀察教師的演示以及搭建好的機器人,小組討論合作,完成安裝發(fā)電機的任務。
三、自主學習,任務探究
教師活動
1.機器人行走軟件部分——程序的設計,此內容對于初學者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知識領域,從基本的打開軟件運行平臺到簡單流程圖的組成,教師要一步步詳細演示講解;
2.布置任務一(完成機器人走直線)。
學生活動
基本機器人知識的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完成機器人走直線的任務。
教師活動
1.引導學生深入探索,思考機器人轉彎行走的可能性及可操作性,重點講解左、右發(fā)電機的設置以及“移動”“延時”等模塊的參數更改;
2.演示下載程序到機器人中的步驟。
學生活動
機器人轉彎的工作原理及程序下載的方法,分析機器人行走的程序設計。動手實踐,遇到問題,小組內解決;
四、學習評價、歸納總結
教師活動
1.利用教學平臺展示學生的作品,學生進行自評和他評;通過歸納總結,讓學生進一步強化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內容;
2.啟發(fā)引導學生完成教材“博弈舞臺”中的任務;
3.提示學生將本節(jié)課的學習成果及學習感受記錄到“成長基石”中,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活動
1.欣賞作品,自評、他評;
2.完成“博弈舞臺”中的任務;
3.記錄學習成果及學習感受。
【教學反思】
略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11
《制作一份電子報》是《初中信息技術》第三章第六節(jié)所涉及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初中七年級學生,他們已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完成了Word文檔制作學習的相關五個任務),基本掌握了Word的基本操作技能:文稿的編輯、文字與段落的設計、藝術字與圖片的插入、表格的輸入、對象框、頁面設置等。但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還沒有真正地把信息技術知識和所掌握的關于Word操作的基本技能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故組織該項活動旨在讓學生在電子報制作的過程中去發(fā)現Word操作中還存在的問題,以期進一步學習;同時,能夠利用所學信息技術知識應用于實踐問題的解決與表達,做到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或知識的整合。
本節(jié)所涉及的是集成辦公軟件Word 2003操作的內容。學生不僅要學會如何制作Word文檔,還要學會制作電腦報,通過制作電子報刊更好地掌握Word文檔的制作,并能利用電子報形式來表達思想或信息。
(1)能綜合運用Word 2003的知識和操作技能創(chuàng)作一份電子報。(Dg15.cOm 工作總結之家)
(2)學會設計電子報。
(3)學會評價電子報。
(4)能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獲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現交流。
學會綜合運用信息技術的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激發(fā)學習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
(1)掌握協作學習的技巧,培養(yǎng)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學會與他人合作溝通。
(2)學會自主發(fā)現、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
(3)學會在學習中反思、總結,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在更高水平上獲得發(fā)展。
1、組成合作學習小組:從第一學期開始,教學中即要求學生組成了2人的小組進行協作學習,小組內成員較為熟悉,并逐漸適應協作學習,但協作學習的技巧、與他人的溝通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實時監(jiān)控學生的協作學習情況,并組織成果交流會,讓學生交流學習心得與體會,使小組的協作學習走向成熟。
圍繞“電子報制作”任務把各教學目標和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置身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tài)過程中進行協作學習。學生通過協作,完成任務的同時,也就完成了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的學習。
(1)學生上機操作的任務和目標是完成電腦報的設計和制作;在此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框架設計、操作上的制作困難進行巡視指導;
(2)教師計劃使用的設備和資源:計劃使用多媒體教學軟件進行廣播教學指導,結合實例介紹電腦報的基本構成要素、素材的獲取方法以及設計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難。
1、本地(局域網)資源:教師事先從因特網、VCD光盤中收集有關“電子報”主題的文字、圖片、影像資料等,分類別存放在服務器上供學生使用;
2、遠程資源:本地的局域網連接Internet,學生通過上網檢索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資料。
思考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多媒體教學軟件廣播教學。
提供3個主題讓學生任選一個,并利用已學word 2003知識和操作技能,設計、制作一份電腦報。(3分鐘)
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制作主題。
幻燈展示3個主題及相關制作內容。
1、主題鮮明突出、內容健康;
2、表現形式多樣,富于創(chuàng)意;
3、形式和內容和諧統一。
記錄要點,思考如何圍繞主題進行設計。
讓個別學生簡單自己的構思,了解學生掌握情況。
幻燈展示作品及制作要點。
1、本地共享中的資料使用;
觀察教師演示的兩種方法,動手實踐。
觀察學生是否能夠正確地找到想要的資料,對有困難學生進行適當指導。
教學軟件演示獲取信息的方法。
布置任務:分組協作,討論完成任務。以同桌兩人為一小組,確定制作的主題并初步制定小組活動計劃、制作方案及小組成員分工情況。
分組合作交流,完成作品設計。
巡視學生制作情況,觀察是否按要點進行設計。
展示2-3份學生作品,先讓學生自我評價,然后進行學生評價和教師點評。
交流展示作品的優(yōu)點及不足,提高方法等。
簡單小結電腦報制作過程及注意點,引導學生學會解決實際困難。 附:3個可供選擇的主題包括:
可介紹信息技術的分類、發(fā)展;介紹信息技術的應用及影響;介紹我國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現狀、介紹獲取信息的方法與途徑、網絡信息檢索的主要策略與技巧、信息資源管理的基本方法等。
通過使用網絡的親身體驗,可介紹網絡虛假信息及防護、網絡安全與措施、網絡道德與法律等知識或感受。
可介紹媒體及其分類、多媒體技術的特征、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多媒體作品的一般制作步驟、多媒體素材的收集與整理、賞析多媒體作品等。
1、關于小組協作學習任務的設計思路是基于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操作技能的熟練程度的參差不齊與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不同,故采用小組協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能夠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2、展示優(yōu)秀電子報及說明電子報的設計要點旨在向學生提供學習的樣版,同時希望學生一開始的制作即能做到規(guī)范、嚴謹。
3、學生制作電子報規(guī)定了三個要表達的主題,原因在于,電子報的主題表達是非常廣泛的,由學生自擬不容易控制和把握;同時,三個主題的確定又是基于教材內容的,這樣做可以促進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并依據教材內容來組織表達。
4、資料搜集的方法與途徑的指導在本次活動中是必要的,我們所告訴學生的只是方法,而實際的操作則由學生完成。
5、小組協作完成學習任務,對學生來講,存在很多問題。故強調明確各自的責任,對促進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有積極的意義。
10.教學設計與教學案例的區(qū)別?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12
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設計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教材分析
《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冊第十二課內容,在學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對ffice2000組件的更進一步學習,PwerPint 2000是Office 2000中的一個重要軟件,它可以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編輯在一個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體演示幻燈片,簡單方便,學生容易接受此內容?;脽羝牟僮魇切畔⒓夹g中基本的操作,幻燈片是數據呈現的很好載體,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經常用到,也為后面課文的學習奠定基礎。
知識目標:學會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標:通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敢于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形成審美意識;通過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探索意識,通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培養(yǎng)團結協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重點:模板與版式的更換。難點:母板與模板的區(qū)別。
二、學情分析
第一課時中已經學會如何新建模板和版式,這課時進一步熟練操作。
三、教學方法分析
講述法,演示法,任務驅動法
三、教學準備
軟件:PwerPint 2000
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機房
資源:《走進香港》PPT學生在第一課時中完成的PPT文件,第一課時中搜索到網絡資料
五、教學過程設計(第二課時)
1、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舉例演示學生的作品
上一節(jié)課中,我們學習了選擇模板和版式,并都已經制作完成了一個PPT文件,但只有封面一個幻燈片頁面,這節(jié)課我們要來豐富自己的作品。
2、初步探索
教師演示:打開《走進香港》,增加一個幻燈片頁面,“插入”-“新幻燈片”,程序自動選擇版式,模板自動應用第一張幻燈片,繼續(xù)插入多幻燈片張,版式自動選擇,同第二張。
教師提示:“插入新幻燈片”和“新建文件”的區(qū)別
教師提問:第二張版式名稱為“項目清單”,合適自己的版面設計嗎?如果不合適,怎么辦?
學生回答:更換版式(可讓操作能力好的學生上來操作)
教師講述:與版式相類似,模板也可以更換,但兩者又有不同的地方,請大家在操作的時候注意觀察(在課堂小結中提問)。
教師講述:應用模板使我們創(chuàng)建的幻燈片有統一的外觀,比如要在每個頁面的右下角出現一行制作者的名字或者出現同一的`徽標,但是還能不能使其更加完美呢?我們可以使用幻燈片母板,“視圖”-“母板”-“幻燈片母板”
教師邊演示邊講述:模板和母板的關系
3、操作練習
學生操作:打開前一課時保存的PPT文件,完成課本第63頁“練一練”
附加要求,在幻燈片母板中添加制造者的班級姓名,
文件保存為D:班級+姓名作業(yè)少數民族介紹.ppt。
4、深入鞏固
教師巡回指導,選擇幾件作品演示給學生看,對典型的錯誤做全班演示更正。。
5、課堂小結
更換版式和更換模板的區(qū)別
模板和母板的關系
6、課后教師反思
(1)學生有哪些收獲,在學習過程中他們遇到哪些問題,還有哪些需求?有什么好的經驗?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問題,有哪些應對建議?
(2)在本課時的教學過程中的成功之處是什么,信息技術在本次教學或學習的哪些方面具有潛在的優(yōu)勢?具有哪些優(yōu)勢?還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原因是什么,怎樣改進?
(3)教材在本單元中哪些地方處理得好,哪些地方還有什么問題,如何改進?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13
一、 設計理念:
1、 以信息的處理過程為教學主線,以培養(yǎng)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為教學核心,塑造終身學習的價值觀成為本課題的教學宏觀目標。
2、 學科整合,多元發(fā)展。本課整合了信息技術、思想品德等多類學科,同時注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內部結合。
3、 尊重主體,轉變方式。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愉快的學習,并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等),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4、 在課堂上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
5、 在體驗感受中學習。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主動探究,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學會學習,發(fā)展個性和與人合作,以及在失敗中找到成功,去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課使用的教材是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由董玉琦和解月光老師主編的《信息技術》,本節(jié)課是第七章第一節(jié),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利用PowerPoint創(chuàng)作、編輯的能力,可以說這節(jié)課是在原有基礎上的一個再提高,使靜態(tài)的演示作品變?yōu)閯討B(tài)的,即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熏陶。由此可見本節(jié)內容是教材的重點內容,另外也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新課標以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為核心目標,以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交流為主線進行標準的描述。所以根據以上的分析及課標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 教學目標
1、 知識和技能目標:
掌握演示文稿自定義動畫設置的方法。
通過分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互助能力,合作學習能力;
通過點評,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在信息的處理過程中,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內化信息倫理;
讓學生會恰當的表達思想,在與他人交流和合作中實現資源共享。
培養(yǎng)參與活動的積極態(tài)度,良好習慣,塑造學生終身學習的價值觀。
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重點:1) 自定義動畫效果的設置;
2) 動畫幻燈片對象順序的調整。
2、難點:自定義動畫效果的設置。(原因:是學生在實際操作時較容易出錯)
五、 教法: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努力營造獨立自主的學習空間,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本節(jié)課我采用了“創(chuàng)設情境法”、“任務驅動法”、“協作學習法”、“賞識教育法”等教學方法,努力構建探索型的教學模式。
六、 學法:
由于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創(chuàng)作靜態(tài)幻燈片的能力,為本課打下基礎。再加上新課改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yōu)樾畔⒓庸さ闹黧w。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所以,我設計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互評”。
七、 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1、 創(chuàng)設情景,揭示課題
本課以介紹同桌為主線,在活動中驅動學習自定義動畫效果設置的方法。由于在上一節(jié)課學生已經制作了靜態(tài)的介紹同桌的幻燈片,我事先對本班一位同學的作品進行修改,設置了動畫效果,進行演示,從而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目的是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設計一個介紹同桌的活動,以學生身邊生活為例,借助學生之間的美好友情,從而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開始學習。
2、 協作探究、因勢利導
信息技術的應用逐漸普及,大部分學生在家庭中也接受了或多或少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所以在教學動畫效果如何設置時,以左右相鄰的共三臺機器進行分組協作探究學習,教師巡視指導,如果發(fā)現哪個小組中的學生已經會了,可以讓他當小老師,教其他組成員,這樣可以樹立學習榜樣。如果沒有,教師給予啟發(fā)性的示范。
3、 由扶到放,學會學習
由于在上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動畫效果的設置,所以在教學調整動畫順序時,讓學生通過已有的經驗在小組內嘗試探索,體會探索成功的驚喜。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敢于挑戰(zhàn)的學習品質。
4、 創(chuàng)作交流,多元發(fā)展
當各個小組完成作品以后,安排了展示交流、匯報心得的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審美能力。讓學生得以情感上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多元化發(fā)展。
5、 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和要點。課外延伸到用所學的知識教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已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八、 教學評價
1、 本節(jié)課對學生的評價主要采取了師評和學生互評的方式,通過這幾種方式達到了教學信息的及時反饋。
2、 本節(jié)課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中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勤于動手,敢于創(chuàng)新,課堂氣氛活躍。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14
分析
本課教材通過報紙、雜志上的標題醒目美觀引入為日記做封面的任務,首先介紹在Word20xx中插入藝術字的方法,接著介紹了藝術字工具欄,說明利用工具按鈕可使藝術字的變換形式多樣,從而制作出各種漂亮的藝術字,然后小結本節(jié)所學插入藝術字的方法,最后讓學生利用所學練習做一份有藝術字的小報《我的家》。
教學目標
1、學習如何在Word文檔中插入藝術字,明確兩種不同的打開藝術字庫對話框的方法。
2、應用上節(jié)所學設置藝術字的大小、位置及文字的繞排方式。
3、利用藝術字工具欄對藝術字進行填充顏色、改變形狀、式樣及旋轉角度等更多形式的變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插入藝術字的步驟。
難點:藝術字的編輯和修改。
教學過程
(一)出示任務
常言道:看報看題。我們常見的報紙、雜志上的標題都很醒目、美觀,課本、練習本的封面上的標題是這樣,街頭的廣告字等更是如此。我們能不能如這節(jié)課開篇的日記中所說的那樣,在Word文檔中做出這樣的文字效果來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的任務就是:為我們的日記設計一個的封面——在文檔中插入藝術字(板書課題)。
(二)實施任務
1、引導探究:
請大家看大屏幕,(出示作品范例)這是仿照課本內容做成的藝術字效果。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會制作出比這更漂亮的文字來。為了方便大家有目的地去探究操作方法,下面給大家提供幾個問題,大家在操作過程中有什么新的問題,也可以提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
探究問題:(出示)
(1)如何打開藝術字庫對話框? 還有別的方法嗎?
(2)我的word窗口中怎么沒有“繪圖”工具欄?如何打開它?
(3)如何在word文檔中插入藝術字?
(4)怎樣移動藝術字、改變它的大小、設置它的文字繞排方式?
(5)想把藝術字的文字由“日記本”改成“筆記本”怎么辦?
(6)我對藝術字的式樣、顏色不滿意,能換換嗎?怎么換?
(7)春節(jié)人們常貼倒“?!弊?,意喻“福倒了”。你自己能設計一個倒“?!弊謫??
(出示:快行動!相信自己能行?。┻@幾個問題,相信大家能自行解決。下面你們分頭行動,邊看書邊操作,盡快靠自己的理解和嘗試去探究方法步驟,看誰做得又好又快。
學生嘗試操作,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巡視指導,注意發(fā)現帶共性的問題和應提醒學生注意的地方。
2、讓有體會的學生上臺演示操作,師生共同關注操作過程,并提出不同的看法。在此基礎上統一認識。
3、引導小結: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三)升華任務
讓學生以《我的家》為題,設計并制作一份有藝術字的小報。
學生各自操作,教師巡視指導,注意收集有代表性的作品。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15
我是針對新課標要求鼓勵跨學科的活動主題,實現技術學習與技術應用之間的整合,體現雙價值這一教學目標,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拼出家鄉(xiāng)的好風光》。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幾個方面來說說我這堂課的設計。
【教材分析】
《拼出家鄉(xiāng)的好風光》是《初中信息技術》二年級上冊第二章第四節(jié)的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制作一個完整的flash動畫之后,學習如何利用FLASH工具,把一個完整的圖片切割成小圖片,再利用FLASH元件、按鈕和函數功能把小圖片以拼圖游戲的形式合并成原來的圖片。這節(jié)課在學生練習FLASH工具使用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和學習了FLASH按鈕和函數的使用。同時,通過對地理課上學習的重點地圖的練習,達到鞏固、強化地理知識學習的目的。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學會使用FLASH軟件制作拼圖游戲。
二、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遷移能力、拓展能力;自主探究、相互協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鞏固學生學習的興趣,發(fā)現學生的特長。
【教學重點、難點以及確立的依據】
根據利用FLASH按鈕和函數控制圖片這一過程比較復雜,而且學生又很難想象到利用按鈕和函數可以達到目的的這一特點,確定利用FLASH按鈕和函數控制圖片為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法】
1、 任務驅動法
2、 演示、講解法
3、 分層教學法
4、 協作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2分鐘)
首先,對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學習內容進行回顧、復習,并請1位學生展示具體的操作。
(二) 導入新課(8分鐘)
1.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我首先向學生展示我已經準備好的拼圖游戲。(一個是從網上下載的利用FLASH做的化妝小游戲,一個是地圖拼圖游戲)。同時,提出問題,你們熟悉地圖嗎?如果從地圖上摘除某一地區(qū),你是否能把它拼回原位?我們怎樣利用計算機把一個完整的地圖切割成小塊?
2.布置任務:到老師的郵箱里找到老師存儲的地圖文件,下載后,在FLASH里,把地圖分割成五小塊。想一想,你怎樣處理這五小塊,讓它們以老師給的拼圖游戲的形式動起來。
(三)教師演示(10):1.對學生的操作過程進行總結,進一步強調分割過程應注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打散圖形——套索工具的靈活運用;
2..重點講解拼圖游戲的制作過程:(1).將每一塊圖形轉換為影片剪輯——(2)刪除所有剪輯——(3).建立新圖層——(4).從庫里找回所有剪輯——(5).制作按鈕——(6).選擇某一個元件進入元件編輯窗口,選入已經制作好的按鈕——(7)選中此按鈕進行動作設置——對其它四個元件重復(5)、(6)兩步操作——完成任務,進行演示。
(四)學生總結(3):找出老師講解過程中你認為重點的步驟:應該是(5)、(6)兩步,這兩步中學生常常忽略選擇元件,或者是對按鈕進行動作設置時忘記選中按鈕。
(五)協作學習(12分鐘)
賽一賽: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剛才分割好的地圖做成一個拼圖游戲??茨慕M做得又快又好。在練習過程當中有許多同學忘記了選擇某一元件進行按鈕的插入,演示結果時,沒有動態(tài)效果,經過大家研究改正,共同完成了作品
(六)展示作品(8)
每個小組展示作品的同時,說出你在完成作品后得到的收獲(包括信息技術學習和地理學習)同學們都能說出對FLASH的功能上的新的認識,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學體會到了對地理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說明要加強拼圖游戲的練習.
(七)布置作業(yè)(2)
每組選出你認為在地理課本上重要的地圖,設計一個既有背景,又有圖片聲音的拼圖游戲。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匯總13篇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些能用到的資料。資料的意義非常的廣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樣東西所需要的素材。參考資料有助于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那么,你知道優(yōu)秀的幼師資料是怎樣的呢?在這里,你不妨讀讀初中信息技術課件匯總13篇,還請多多關注我們網站!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1
教材分析
本活動是安徽義務教育新課程實驗教科書(非零起點)七年級《信息技術》下冊“第四單元歡樂家庭總動員”的“活動3精彩文稿動起來”。
本活動是在上次活動的基礎上,為多媒體作品設置超鏈接和添加動畫效果。本次活動主要分為以下2個階段:1)設置超鏈接;2)添加動畫效果。
學情分析
設置超鏈接和添加動畫效果在七年級上冊學生已經學習過,所以操作起來比較容易,此節(jié)課添加了一個“動作路徑”動畫效果的設置,操作起來也不難,教師只有稍加引導即可,對于本節(jié)課內容學生比較感興趣,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發(fā)揮學生的操作積極性,最后不能忘記培養(yǎng)學生正確合理評價多媒體作品的習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添加超鏈接的方法。
2、掌握自定義動畫及幻燈片的切換效果的設置。
3、了解評價多媒體作品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設置超鏈接、自定義動畫及幻燈片的切換效果,掌握增強幻燈片條理性、靈活性和觀賞性的方法。
2、通過對多媒體作品的評價,了解多媒體作品的評價過程及方法。
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
1、通過作品制作,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和審美能力,培養(yǎng)自我評價意識。
2、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設置母版上按鈕的超鏈接
2、添加自定義動畫效果和幻燈片的切換效果。
3、培養(yǎng)學生對作品進行評價的意識。
難點:對超鏈接的理解和制作。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活動
屏幕展示:展示方輕舟同學的作品“歡樂家庭總動員、ppt”,讓學生比較此作品與同學上節(jié)課完成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學生活動:學生觀看作品,思考,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按鈕上添加了超級鏈接、設置了自定義動畫及幻燈片的切換效果。今天我們的任務就是完成上述設置,并對最終作品進行評價。(結合課本P129“剖析室”)
二、任務驅動、展開活動
說明:為了保證學生順利完成此節(jié)任務,把教師課前準備的“歡樂家庭總動員、ppt”文件通過電子教室軟件發(fā)送給學生,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完成今天的操作。不要讓學生在自己上節(jié)課編輯的文件基礎上來完成本節(jié)任務??紤]到有些學生上節(jié)課的任務可能沒有完成,所以導致沒有辦法完成今天任務。
1、設置超鏈接
任務驅動:參考課本P130圖4、3、1完成母版上按鈕超鏈接的設置。此時教師巡視指導。完成上述任務的同學,完成課本P130“創(chuàng)新園”部分的操作。(此時教師巡視指導,并不斷提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教師評價、總結:教師總體評價學生完成任務情況,并簡單演示操作步驟(多種方法設置超鏈接,強調讓學生至少掌握一種)。結合課本P130“知識庫”,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超鏈接的設置方法及作用。
2、添加動畫效果
(1)添加自定義動畫
任務驅動:參考課本P131步驟,完成圖4、3、2中橢圓的自定義動畫的設置。
教師評價、總結:教師總體評價學生完成任務情況,并簡單演示操作步驟,結合課本P132上方小螞蟻部分提示介紹設置動畫時的注意事項,然后演示路徑動畫的操作步驟。
任務驅動:參考教師操作方法及課本步驟完成課本P132圖4、3、4中對象的自定義動畫設置。教師評價、總結:教師簡單演示操作方法,結合課本P133上方小螞蟻部分提示及課本P134“知識庫”第1點,介紹自定義動畫的設置、修改及刪除的方法。
(2)設置切換效果
任務驅動:參考課本P133步驟,為第1、2張幻燈片設置切換效果。完成上述任務的同學,完成課本P133“創(chuàng)新園”第1題。
課堂小結
教師總體評價學生完成任務情況,并簡單演示操作方法,結合課本P134“知識庫”第2點,讓學生理解幻燈片切換效果的設置及作用,另外區(qū)分“自定義動畫”與“幻燈片的切換效果”。
教學反思
本活動的難點是對超鏈接的理解和制作。同學們通過超鏈接的制作對幻燈有了更強的學習興趣和欲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新課程標準中“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課程,是一節(jié)集造型表現和設計綜合于一體的課程,這節(jié)課是學生在了解電腦知識和前一節(jié)電腦美術的基礎知識上的一個拓
展。本課通過造型和豐富動畫,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的目標是希望學生能在以往嘗試用手繪表現能力的基礎上,學會運用適當的電腦動畫技巧,利用電腦動畫軟件完成獨特的多種圖像功能,且利用電腦軟件進行動畫設置,結合電腦動畫軟件的優(yōu)越性創(chuàng)作生動有趣的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
二、教學思路
電腦美術的多變性與設計技巧是學生學習的興趣源泉。而本課可以把平面靜止的繪畫作品制作成有趣的電腦動畫作品,對于學生學習是一種誘惑。故本課可以采用先以“動畫”入手,以“電腦繪畫”深入教學,以“編輯故事的創(chuàng)新表現”為目的的教學策略。
三、教學建議
(一)激趣導入新課
通過電腦繪畫承接上一節(jié)課的電腦美術知識導入新課。(或出示電腦動畫片,激發(fā)學生興趣導入新課)出示課題:《電腦動畫》
(二)探究電腦繪畫軟件工具箱工具使用方法
1.回顧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電腦美術知識。
2.先讓學生看小鳥圖片,然后運用軟件工具,分析小鳥繪制特征。
3.學生嘗試用軟件工具繪畫小鳥及背景。
4.對比教師運用工具繪制的小鳥,鞏固學生運用工具的靈活性。
5.研討動畫制作方案。逐一嘗試兩種動畫方案,對比效果。
6.拓展學生思維能力,運用兩種不同的動畫方式,完成獨特的動畫小鳥的其他身體部位或背景場景,使畫面更為生動。
(三)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輔導
(四)創(chuàng)作展示
集中展示動畫作品,對學生提出創(chuàng)作優(yōu)點和可改進之處。
老師在少數的作品上可現場進行改進,以提高學生的興趣。
(五)藝術的現實運用
欣賞電腦動畫作品,為我們的生活增添精彩?。▓D片或視頻欣賞)
四、評價建議
1.能否根據自己的認知,運用電腦創(chuàng)作出大膽、獨特的作品。
2.能否靈活運用電腦軟件進行繪畫的基本技法技巧。
3.能否體驗電腦動畫帶來的快樂。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3
1.1.掌握調整幻燈片的順序及刪除幻燈片的一般方法;
2.2.掌握改變幻燈片背景的方法;
3.3.理解母版的作用,學會通過使用“幻燈片母版”調整整個演示文稿的風格,如:向每頁幻燈片中添加標識型的文字或圖標。
二.能力目標:
1.1.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2.2.提高學生對信息的處理能力;
3.3.鍛煉學生自主開發(fā)軟件功能的能力。
三.發(fā)展目標:
1.1.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2.2.培養(yǎng)思維的變通性和精密性;
3.3.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個性。
二.難點:
1.1.給幻燈片設置脫離母版控制的.背景;
2.2.幻燈片母版的使用。
課前準備:通過多媒體教學網,將“課前任務.chm”、“練習.ppt”、3個任務文件及“圖標.jpg”傳給每個學生。
課前任務:
(1)(1)映射網絡驅動器;
(2)(2)打開download文件夾中的“練習.ppt”;
(3)(3)在第1頁幻燈片上圍繞學校“體育節(jié)”設計宣傳海報;
教師提示:通過設計“體育節(jié)”宣傳海報,希望幫助同學們回憶起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在此基礎上,今天我們來學習演示文稿的編輯,主要內容請閱讀演示文稿“練習.ppt”第二張幻燈片的內容。
(1)(1)交換第1頁與第2頁幻燈片的次序;
(2)(2)刪除第4頁幻燈片。
明確幾種常用視圖及其轉換。
教師質疑:展示一張學生設計制作的“體育節(jié)”宣傳海報,給以肯定評價;同時提出:該頁幻燈片的背景與內容不協調。
(1)為“體育節(jié)”宣傳海報這頁幻燈片,設計與內容更相配,且與其他頁不同的背景;
師生共同小結:明確解決問題的關鍵為“忽略母版的背景圖形”。
教師提示:給幻燈片設置背景時,第一次提到了“母版”,其實它早就在幫我們了。下面我們來體會一下。
將download文件夾中的“圖標.jpg”,添加到“幻燈片母版”上;然后,觀察各頁幻燈片的變化情況。
教師質疑:通過實踐,我們看到“幻燈片母版”的變化會影響到各頁幻燈片;請討論,利用“母版”的這個作用,我們可以做什么?
(1)(1)可以改變“幻燈片自動版式”中標題及文本的樣式;
(2)(2)可以一次性向各頁幻燈片中添加標志性圖形和文字;
(3)(3)可以設計個人風格的模板。
四.四.作業(yè):試著向演示文稿中添加其他類型的對象,如表格、電影、聲音等,豐富你的演示文稿。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掌握Word的啟動和退出的方法。
了解Word窗口的組成和使用。
掌握Word的文檔的新建保存和在文檔中輸入文字。。
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基礎知識,在實踐中能運用本課知識初步使用Word進行基本文字處理操作。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研究能力、觀察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情感目標
在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在知識的運用上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積極參予的熱情。
層次目標
較高層次:掌握本課知識,能在熟練運用完成本課操作基礎上靈活應用。
一般層次:掌握本課知識,能熟練運用完成本課的操作
較低層次:記住本課知識,能完成本課基本操作
教學重點:
知道Word窗口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名稱與作用
教學難點 :
Word窗口中各部分的功能。
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法;演示與實踐結合的方法
教學準備:
硬件:多媒體電腦室 軟件:Word 20xx 廣播教學系統
教學過程 :
導言
從這一節(jié)課開始,我們學習計算機在文字處理這方面的應用,下面我們將要介紹的是工作在Windows98環(huán)境下的Word20xx。
提出問題
了解有關Word知識。
如何啟動Word?
認識窗口的組成?
如何新建Word文檔?
如何輸入文字?
如何保存Word文檔?
如何退出Word?
活動過程
1、備注:學生根據問題看書自學 (提出問題任務驅動)
2、啟動Word20xx讓學生示范:(廣播教學)
(1)直接啟動 (2)從菜單啟動(3)快捷方式*
根據以前所學的畫圖的知識歸納出啟動Word的方法。練習啟動Word
學生練習:用以上兩種方法啟動Word20xx
提示:啟動Word還可以用桌面上的快捷圖標
3、 20xx窗口
(1) 學生自學:看書
認識各部分名稱:教師用教鞭標出窗口各部分位置,學生說出其名稱(廣播教學)
(3)認識各部分作用:教師對各部分作用做簡單示范及說明
標題欄:改變文件名,讓學生體會到它是用來顯示出當前的文名
菜單欄:點擊各菜單,讓學生看看各下拉菜單內有什么內容,并示范其中一兩項。
工具欄:點擊各工具欄,注意與菜單欄作比較。
標尺:調出標記,并用其對頁面作一些簡單調整。
編織文章的頁面:在頁面上示范輸入幾個漢字。(叫個別學生示范)
滾動條:拖動滾動條,并提示學生與上學期學的畫圖軟件中的滾動條作比較。
狀態(tài)欄:改變當前光標位置,讓狀態(tài)欄上的數值發(fā)生變化,以說明其是用來顯示當前狀態(tài)的各種信息的。
4、Word文檔的新建
演示并講解:當我們啟動Word時,系統會自動建立一個空文檔,此外,我們還可以根據需要自己新建文檔演示建立的過程
學生根據老師的演示總結出新建文檔的方法:利用文件菜單中的新建命令;及利用工具欄中的新建按鈕。并按步驟操作
在文檔中輸入文字
演示并講解:當插入光標在編輯區(qū)中閃動時,我們就可以在Word中輸入文字了,利用鍵盤我們可以輸入“英文”要輸入漢字,需要先啟動漢字輸入法,我們在前面的第五課、第六課已學過了,可以把這些知識運用到Word中來。(邊講解邊演示)
學生根據以前學過的知識自己組織材料練習輸入文字。
保存文檔
演示并講解:在Word中的文檔可以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磁盤上,保存的方法和我們在畫圖中所學的大致相同:單擊文件菜單中的保存或另存為命令然后在出現的對話框中輸入名字,最后單擊保存按鈕。
學生把剛才輸入的文件保存起來。注:Word文件的擴展名為.doc,此外,我們還可以使用工具欄中的保存按鈕來保存。
退出Word
講解:退出Word的操作步驟與退出畫圖程序的操作相同:單擊Word窗口的關閉按鈕或單擊文件菜單中的退出命令。
學生實踐操作退出Word注:如果文件修改后尚未存盤,在退出Word時會出現提示是否存盤對話框
歸納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Word的啟動、退出、文檔的新建、保存、窗口的組成和在文檔中輸入文字,在記住知識的基礎上要反復練習至熟練。
操作練習:
1、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啟動Word,記住步驟;
2、文字輸入練習
3、Word啟動和退出,文檔的新建和保存。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啟動flash5的方法,熟悉它的界面。
2、掌握引入一個已有動畫的方法,并觀看自己所引入的動畫。
3、掌握保存文件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學習flash5基本技能,啟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能夠學會獨立使用flash5軟件。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和探索能力,通過動手動腦的活動鍛煉學生,讓學生掌握本課的知識和技能。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flash5的時間軸、舞臺、繪圖工具以及浮動面板的功能。
教學難點:
給圖庫中的對象進行分類,以入圖層的命名。
教學方法:
講解法、操作法、演示法等。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是啊,我想,每位同學都有伴隨動畫片一起成長的經歷,在你們的成長過程中一定看過許多難忘的動畫片,大家想知道這些精美的動畫片是怎么做出來的?(生:想知道)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來學習制作動畫的軟件:flash,flash5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不僅能作動畫,還能做廣告宣傳等,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們將逐漸接觸到。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自主學習
首先指導學生啟動flash5,讓學生熟悉flash5的界面,了解時間軸的作用、舞臺、繪圖工具及浮動面板。
(2)合作學習
現在就讓我們啟動flash5動畫軟件吧,首先同學可以通過開始菜單來進入,和啟動其它軟件的方法一樣,開始—程序—flash5,或者在桌面上有可直接雙擊進入。
師讓生觀察flash5界面并講解:
1、時間軸:
它像電影的膠片,每一小格代表動畫的一幀,幀里面裝載著動畫內容。當你對某一幀進行編輯、修改的時候,只要用鼠標點時間軸與它相對應的小格就可以進入這一幀的編輯狀態(tài)。
2、舞臺:
flash5編輯區(qū)有一相非常形象的名字,叫舞臺。它是創(chuàng)建動畫和動畫演出的場所。這和以前學過的我們常常把編輯區(qū)看成畫布和白紙的方式不同。
有了舞臺就要有演員,flash5中的演員是什么呢?它們叫圖形和元件(組件),圖形很好理解,就是我們用繪圖工具畫的或“導入”的圖片,元件是什么呢?它是組合在一起的圖形,也可以是一個動畫效果的按鈕,還可以是一段動畫,在flash5,中叫“影片剪輯”。
繪圖工具:
和我們以前學過“畫圖”軟件中的繪圖工具差不多。
浮動面板:要制作一部動畫片要有到各種各樣的工具和各種各樣的方法,這了進行這些設置,flash5中設計了很多浮動面板。它們分布在屏幕的右側。這些面板可以在屏幕上隨意拖動,來回切換,如果嫌礙事,還可以關閉。如果弄亂了,你可以通過窗口——面板位置——默認規(guī)劃命令把它們恢復過來。
好了,我講了半天,大家對flash5一定有所了解,一定想試試操作了吧,下面我們就來作一個最簡單的動畫——大海中的一個小魚在游來游去。
(一)制作動畫
1、啟動flash5
2、導入圖片
3、在預覽窗中出現一條小魚,單擊按鈕可以預覽動畫
4、用鼠標拖住預覽窗中的魚,將它拖入舞臺,隨意放在舞臺底部。
(二)預覽動畫
可通過“控制”菜單下的“測試影片”進行測試。
(三)保存文件
和以住我們保存文件的方法一樣,不再重復。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師總結: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生回答)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你們要多觀察、多動腦、勤動手,制作出更好的作品來,好嗎?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6
一、教材分析
《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冊第十二課內容,在學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對office20xx組件的更進一步學習,PowerPoint 20xx是Office 20xx中的一個重要軟件,它可以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編輯在一個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體演示幻燈片,簡單方便,學生容易接受此內容?;脽羝牟僮魇切畔⒓夹g中基本的操作,幻燈片是數據呈現的很好載體,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經常用到,也為后面課文的學習奠定基礎。
知識目標:熟悉網絡搜索引擎;學會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標:獲取網絡上的資料;通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敢于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形成審美意識;通過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探索意識,通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培養(yǎng)團結協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重點:使用設計模板、版式創(chuàng)建演示文稿。難點:模板和版式區(qū)別。
二、學情分析
大部分學生在小學階段初步接觸過PPT,具有基本的操作能力,對界面和窗口有一定的認識,但缺少基本概念和進一步復雜的操作練習。
三、教學方法分析
講述法,演示法,任務驅動法
四、教學準備
軟件:PowerPoint 20xx
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機房
資源:《走進香港》演示文稿
五、教學過程設計(第一課時)
1、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前面幾節(jié)課里,我們學習了2個軟件:WORD和EXCEL,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這2個軟件有什么應用???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WORD是文字編輯軟件,可以用來編小報、賀卡、課程表等,EXCEL是電子表格,可用來對簡單的圖表數據的計算處理。還有一個軟件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比如公司在演示一個產品介紹的時候,或者在詩歌朗誦比賽中,配樂和圖片背景,這個軟件叫做演示文稿Powerpoint。
2、初步探索
一、收集資料
演示《走進香港》PPT文件
請學生們觀察
教師提問:此文件內包含了哪些元素?
學生回答:圖片,文字
教師提示:圍繞主題從網上找到相關圖片和文字,收集做為文件的資料。
教師演示:在Google或百度找到關于香港的資料后,單擊瀏覽器上的“文件”菜單,選擇“另存為”,把整個網頁保存到專用的文件夾中。
二、模板和版式
教師再次播放《走進香港》,提示每頁幻燈片中色彩一致、風格統一,美觀大方。
提出“模板”和”版式”的概念
教師演示:啟動PPT,“新建演示文稿”-選擇合適主題的模板-選擇合適內容的版式-輸入標題,制作完成封面。
3、操作練習
學生操作:課本第63頁“練一練”,
A、在網上查找我國少數民族的資料,包括人口、分布、語言、文字、風俗等幾方面。把相關的資料保存在D: 班級+姓名作業(yè)資料文件夾內。
B、制作一個介紹少數民族的演示文稿的封面,要求選擇合適的模板和版式,文件保存為D:班級+姓名作業(yè)少數民族介紹.ppt。
4、深入鞏固
教師巡回指導,選擇幾件作品演示給學生看,對典型的錯誤做全班演示更正。。
5、課堂小結
網絡中搜索資料
制作幻燈片封面
6、課后教師反思
(1)學生有哪些收獲,在學習過程中他們遇到哪些問題,還有哪些需求?有什么好的經驗?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問題,有哪些應對建議?
(2)在本課時的教學過程中的成功之處是什么,信息技術在本次教學或學習的哪些方面具有潛在的優(yōu)勢?具有哪些優(yōu)勢?還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原因是什么,怎樣改進 ?
(3)教材在本單元中哪些地方處理得好,哪些地方還有什么問題,如何改進 ?
(第二課時
一、教材分析
《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冊第十二課內容,在學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對office20xx組件的更進一步學習,PowerPoint 20xx是Office 20xx中的一個重要軟件,它可以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編輯在一個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體演示幻燈片,簡單方便,學生容易接受此內容?;脽羝牟僮魇切畔⒓夹g中基本的操作,幻燈片是數據呈現的很好載體,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經常用到,也為后面課文的學習奠定基礎。
知識目標:學會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標:通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敢于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形成審美意識;通過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探索意識,通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培養(yǎng)團結協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重點:模板與版式的更換。難點:母板與模板的區(qū)別。
二、學情分析
第一課時中已經學會如何新建模板和版式,這課時進一步熟練操作。
三、教學方法分析
講述法,演示法,任務驅動法
三、教學準備
軟件:PowerPoint 20xx
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機房
資源:《走進香港》PPT 學生在第一課時中完成的PPT文件,第一課時中搜索到網絡資料
五、教學過程設計(第二課時)
1、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舉例演示學生的作品
上一節(jié)課中,我們學習了選擇模板和版式,并都已經制作完成了一個PPT文件,但只有封面一個幻燈片頁面,這節(jié)課我們要來豐富自己的作品。
2、初步探索
教師演示:打開《走進香港》,增加一個幻燈片頁面,“插入”-“新幻燈片”,程序自動選擇版式,模板自動應用第一張幻燈片,繼續(xù)插入多幻燈片張,版式自動選擇,同第二張。
教師提示:“插入新幻燈片”和“新建文件”的區(qū)別
教師提問:第二張版式名稱為“項目清單”,合適自己的版面設計嗎?如果不合適,怎么辦?
學生回答:更換版式(可讓操作能力好的學生上來操作)
教師講述:與版式相類似,模板也可以更換,但兩者又有不同的地方,請大家在操作的時候注意觀察(在課堂小結中提問)。
教師講述:應用模板使我們創(chuàng)建的幻燈片有統一的外觀,比如要在每個頁面的右下角出現一行制作者的名字或者出現同一的徽標,但是還能不能使其更加完美呢?我們可以使用幻燈片母板,“視圖”-“母板”-“幻燈片母板”
教師邊演示邊講述:模板和母板的關系
3、操作練習
學生操作:打開前一課時保存的PPT文件,完成課本第63頁“練一練”
附加要求,在幻燈片母板中添加制造者的班級姓名,
文件保存為D:班級+姓名作業(yè)少數民族介紹.ppt。
4、深入鞏固
教師巡回指導,選擇幾件作品演示給學生看,對典型的錯誤做全班演示更正。。
5、課堂小結
更換版式和更換模板的區(qū)別
模板和母板的關系
6、課后教師反思
(1)學生有哪些收獲,在學習過程中他們遇到哪些問題,還有哪些需求?有什么好的經驗?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問題,有哪些應對建議?
(2)在本課時的教學過程中的成功之處是什么,信息技術在本次教學或學習的哪些方面具有潛在的優(yōu)勢?具有哪些優(yōu)勢?還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原因是什么,怎樣改進 ?
(3)教材在本單元中哪些地方處理得好,哪些地方還有什么問題,如何改進 ?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7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學習,學生能夠了解桌面上的圖標代表什么,有什么作用,并能夠熟練的打開桌面上的圖標。
2、在熟悉操作窗口的同時,認識窗口的組成部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程序窗口的認識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提高學習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
了解什么是窗口?
在Windows桌面上的'每一個圖標,都指向一個應用程序,每運行一個程序,桌面上就出現一個稱為“視窗”的圖形,我們通常也把視窗稱為“窗口”,如果同時運行多個程序,就要同時打開多個窗口。如何運行程序,打開窗口呢?別著急,請跟我一起學。
我們可以用兩種方法打開窗口:
1、把指針移動到桌面的圖標上,然后雙擊。
2、單擊“開始”按鈕,在菜單中選擇需要運行的程序圖標或需要打開的文檔并單擊它?!伴_始”菜單中的每一個命令和桌面上的每一個圖標一樣,都代表著一個應用程序,每運行一個程序,就打開一個窗口。
標題欄、菜單欄、工具欄、最小化按鈕、最大化按鈕、關閉按鈕、工作區(qū)、邊框、窗口角。
最大化與還原:單擊“最大化”按鈕,窗口就擴大到整個桌面,這時“最大化”按鈕就由“最大化”變換為“還原”。如果要恢復原來的窗口,單擊“還原”就可以了。
最小化與還原:單擊“最小化”按鈕,窗口就縮小為一個圖標按鈕,存放在任務欄上。如果要恢復原來的窗口,單擊任務欄上的圖標按鈕就可以了。
窗口最大化是無法移動的。
要關閉窗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單擊“關閉”按鈕。
2、通過“開始”菜單打開“寫字板”窗口,練習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還原、移動、縮放等各種操作,然后關閉窗口。
同時打開3—5個窗口,然后將指針移支任務欄的空白位置,單擊右鍵并選擇“層疊窗口”,看看有什么效果。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8
教學內容:
演示文稿間的切換
教學目的:
學會調整多張演示文稿順序的方法,能使用演示文稿間的切換增強表現效果。
教學過程:
一、學生看書:
二、精講及板書:
有時為了表達一個完整的主題,僅用一張演示文稿是不夠的,往往需要制作多張演示文稿,如何安排和在文稿中切換就是一個問題了,現在我們就來講一講。
1、演示文稿間的順序安排
在powerpoint中每一張幻燈片的順序是可以調整的,由于演示文稿有不同的視圖模式,所以存在不同的調整方法。
①、在普通視圖模式下,其調整方法是在大綱編輯窗格中,以調整幻燈片圖標順序的方法,來改變演示文稿的播放順序。
②、在幻燈片瀏覽視圖中調整演示文稿的播放順序,其方法是:在這種瀏覽模式下,可以看見演示文稿的小樣,調整時直接用鼠標把選中的演示文稿拖到適當的位置就可以了。
2、演示文稿間的切換:
一張演示文稿的內容播放完后轉換到下一張演示文稿進行播放的過程就叫切換。
在瀏覽視圖窗口中,單擊鼠標右鍵,出現菜單—選幻燈片切換—彈出切換對話框—在其中可以選擇效果、換頁方式并可以給換頁配上聲音。
演示文稿使用了切換效果,能使整體表現能力大大增強,使它變得更生動、更精彩、更活潑。
三、小結:
演示文稿間的順序安排和切換的方法,產生的效果。
四、練習:
1、怎樣改變幻燈片的播放效果?
2、如何實現幻燈片間的切換?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9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裝飾你的“桌面”――“顯示”屬性的設置》,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說對這節(jié)課的整體設計。
一、說教材
《“顯示”屬性的設置》這節(jié)課是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的初級中學教科書《信息技術》七年級第一冊第六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這節(jié)課是學習Windows 操作系統中最基本的部分,通過學習能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控制面版”中有關計算機硬件功能設置的含義,從而理解操作系統的作用。
二、說學情
中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但實踐操作少;求知欲強,但能力弱。 盡管學生在前面已經學過一些計算機的基本操作知識,但他們在信息技術課上的認知水平、操作技能存在差異。
三、說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桌面背景、顯示分辨率等概念的含義;了解“顯示屬性”對話框中的各項設置的功能。
【技能目標】熟練操作“顯示屬性”對話框中的各項設置。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協作精神,提高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設置屏幕保護程序的等待時間及密碼。
教學難點:設置顯示器的分辨率和顏色位數。
四、說流程
(一)激趣導入
上課伊始,我首先請學生欣賞一組精美的圖片。針對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一些他們熟悉的明星偶像、卡通圖片等。在學生欣賞完圖片后,我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想不想與自己喜歡的人物、動物、風景朝夕相處呢?得到的答案應該是肯定的。這時我對他們說:“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的愿望可以達成?!边@個環(huán)節(jié)我采用情境啟發(fā)教學策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
(二)探究操作
這時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興趣,我就以興趣為驅動,把學生的思維引入到對課堂內容的探究中來。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是分兩個層次完成的:
1、自主探究。
鑒于教材對基本操作標示出了清晰的操作步驟,所以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開放、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安排學生認真讀書,按照書本上的實例和步驟去操作、嘗試,完成以下幾個任務:⑴設置桌面背景;⑵設置一個屏幕保護程序;⑶試著調整顯示器的分辨率和顏色位數。
2、協作學習。
⑴設置桌面背景。
這個問題淺顯易懂,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可以解決,但針對學生在認知水平、操作技能方面存在的差異,我想這樣來處理,我會問學生:你是怎樣把自己喜歡的圖片設置成桌面背景的呢?請給大家操作演示一下。學生根據自己的讀書所得,利用廣播教學軟件為大家示范,有的用已有的墻紙作背景,有的從網上搜集自己心儀的圖片作背景,有的用自己繪制的作品作背景。在此基礎上,我鼓勵學生嘗試用自己沒用過的方法進行桌面設置,以達到循序漸進,不斷提升的目的。此時,學生會急于想表達他們成功的喜悅,所以我安排了展示評價環(huán)節(jié)。大家請看,這就是學生的作品,可以說是異彩紛呈。當他們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同學時,他們的個性,他們的學習成就也得到了充分展現。
⑵、設置屏保程序。
我通過談話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學習場景:同學們,當我們需要離開電腦一段時間,怎樣做可以更好地保護我們的顯示器呢?引出設置屏幕保護程序這一教學重點。學生在自主探索、嘗試練習之后,部分學生可以知道如何設置屏保以及等待時間和密碼。所以我就引導學生展開協作學習,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操作練習,鼓勵操作技能較好的同學擔任小老師,為組內同學答疑解難,示范講解。在此基礎上,由各學習小組推薦一名“屏?!备呤诌M行演示。為了規(guī)范學生的操作,我特意錄制了一段設置屏保程序的視頻教程,幫助學生形成知識建構。在突破這一教學重點以后,我再次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為自己的電腦設置一個有趣的屏幕保護程序并設置好等待時間和密碼。諸位請看,這是學生編輯的滾動字幕屏保,這是學生從網上下載的熱帶魚屏保和青藏鐵路屏保。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對所學內容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產生學習遷移。
⑶、設置顯示器的分辨率和顏色位數。
這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向學生提問:你對顯示器的桌面分辨率和顏色設置知識了解多少?從知識層面上了解學生的狀況。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利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來完成一個嘗試性任務:對顯示器的桌面分辨率分別進行不同區(qū)域的設置,比較其不同之處。通過動手操作,學生明白了并不是數值越大就越好,只有合適的分辨率和顏色位數才更適合自己的顯示器。通過動手操作,學生體驗到了獲取知識的過程,這也恰恰凸顯了計算機實踐性強的學科特點。
(三)總結構建
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老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僅是信息技術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方法、思想和意識。由于本課知識點較細碎,對整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一下梳理是很有必要的。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由學生進行歸納小結,談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我想這樣更利于反饋整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
(四)拓展延伸
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樹立一種發(fā)展觀,讓課堂成為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過程。這節(jié)課的最后,我建議學生運用這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在課后熟練操作“顯示屬性”對話框中的其它各項設置。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自主探究,在實踐操作中提高自身能力,最大限度地促進每個學生的發(fā)展。
整節(jié)課,我利用自主探究、相互協作、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讓師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了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10
一、說教材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首先,我來談談對教材的理解。本節(jié)課是山西經濟出版社初中信息技術第二冊第1單元第7課的內容,主要內容是完成遮罩動畫的制作。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逐幀動畫、運動補間動畫、形狀補間動畫,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打好了基礎,而通過本節(jié)課的內容,也為之后深入學習《靈活的交互動畫》動畫做好了鋪墊。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學生能夠學會制作遮罩動畫,進一步提升了學習Flash動畫的興趣。
二、說學情
本節(jié)課的設計對象為初中同學,他們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同時又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熟悉Flash的界面,動畫原理、幀的基本概念,熟悉創(chuàng)建元件和設置元件屬性的一些方法,并進行了工具箱的一些操作,大部分學生會創(chuàng)建補間動畫、創(chuàng)建路徑動畫,能夠從外部導入文件到庫,本節(jié)課在補間動畫和路徑動畫的基礎上進行。
三、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主要包括學會、會學、樂學三個維度,以下是我的教學目標:
1、能夠知道Flash中遮罩的含義和原理,完成百葉窗遮罩動畫。
2、通過獨立操作,小組合作等過程,能夠學會通過影片剪輯建立遮罩圖層的方法。
3、提高自主學習、互相協助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說教學重難點
好的課堂需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因此我將重難點設定為:
【重點】遮罩層的含義、作用及建立的方法。
【難點】遮罩和被遮罩的關系,通過影片剪輯來制作遮罩層。
五、說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為宗旨,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本節(jié)課的內容,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真正的達到因材施教,我將圍繞本課的學習重點,采用任務驅動法、提問法、演示法和合作學習法,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將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落實到具體的練習中去,在探索中體會學習知識的快樂。
六、說教學過程
以上是教學的藍圖,要想真正的落實,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本著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設計如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將采用設置情境激趣導入的方法,具體的做法播放幾種遮罩動畫:探照燈效果、霓虹燈、電影文字、百葉窗、滾動字幕、放大鏡。讓學生直觀感受遮罩動畫。并進行提問:這幾種動畫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學生觀察后會給出我回答“都有遮住的效果”。此時我會順勢講解,這種動畫叫遮罩動畫,采用了遮罩的技術。從而導入本節(jié)課《奇特的遮罩動畫》。
通過展示豐富的遮罩實例,加上問題的引導,能在課堂伊始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習新的Flash特效的興趣,從而順利開展課堂教學。
(二)任務驅動,講授新知
在新課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對教材知識結構的分析,我將從以下兩個任務進行講授:
首先是任務一:講解遮罩動畫的原理
首先我會在在一張不透明的紙上挖一個洞,將一張帶文字的字放在挖了洞的紙的下面。移動上面的紙,引出遮罩層和被遮罩層的概念讓學生注意觀察并回答問題:“遮罩層決定看到動畫的什么?被遮罩層決定看到動畫的什么?”在這個過程中我會讓學生認真觀察我的操作,能夠回答出學生仔細觀察積極思考并回答出,遮罩層決定動畫的形狀,被遮罩層決定看到動畫的內容。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在具體的遮罩動畫的原理難以理解,在具體的任務教學中,通過比喻幫助學生理解遮罩層和被遮罩層的關系,為接下來動畫的制作做好準備。
其次是任務二:制作“百葉窗”動畫。
我會首先布置任務,讓學生導入兩張圖片作為遮罩層和被遮罩層,完成后提問學生導入舞臺的步驟是什么?學生參照教材1—3步,自主將兩張圖片“紅楓樹”“綠楓樹”導入到舞臺中??偨Y出單擊“文件|導入|導入到舞臺”、調整圖片的大小和位置為關鍵步驟。
其次創(chuàng)建影片剪輯,我會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通過矩形工具創(chuàng)建好“旋轉百葉”的影片剪輯。完成影片剪輯的制作后,讓學生總結出影片剪輯元件的作用和創(chuàng)建影片剪輯的步驟。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合作探究的過程中,互相交流,加深理解影片剪輯的概念和作用。說出影片剪輯是影片剪輯是包含在Flash影片中的影片片段,有自己的時間軸和屬性。總結出創(chuàng)建影片剪輯的關鍵步驟為“插入|新建元件”、“類型”設置為“影片剪輯”、在時間軸上創(chuàng)建補間動畫。
最后為“紅楓樹”圖層設置影片剪輯遮罩效果。讓學生自己參照教材設置完成后,通過巡視指導發(fā)現學生制作的過程存在的問題,完成“百葉窗”動畫的設置??偨Y設置遮罩層的步驟。學生自主完成任務,并根據教材提示講解完善自己的作品??偨Y出單擊右鍵、在快捷菜單中設置“遮罩層”為關鍵步驟。
之所以這樣設計這部分的操作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模式,將影片的剪輯的概念和作用搞清楚,在操作過程中,學生遇到不會操作的步驟可以相互討論,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操作的時候教師進行巡視,能夠發(fā)現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的問題,并且及時進行指導并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
(三)鞏固提升
在新課內容講授完畢之后,我會設置操作任務:要求每個學習小組自主合作完成“百葉窗”遮罩動畫作品,其次自由發(fā)言,至少推選兩幅作品并展開互評,推薦最受歡迎的作品全班展示。
學生之間誠懇的點評,不僅是對展示者的支持和鼓勵,也是給其他同學借鑒的絕好機會。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可以進一步活化課堂,不僅可以讓學生能夠掌握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體會應用信息技術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
(四)小結作業(yè)
課程最后,我打算以讓學生自己來總結、我來補充的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來進行,總結“百葉窗”動畫制作流程。
課程結束不代表學習結束,因此我將布置作業(yè):在影片剪輯中添加多個圖層制作“多葉百葉窗”動畫。讓學生課后認真完成作業(yè)。這樣可以讓學生拓展思維,掌握遮罩動畫制作的技巧,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七、說板書設計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1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制作圖表呈現數據關系》,它是信息技術7年級第9冊,三單元第五課的內容,為1課時,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教學內容分析,《制作圖表呈現數據關系》是數據統計與分析的重要內容,是對前面數據錄入和數據統計的延伸,也是數據分析的前提和基礎,在整個教材中是信息處理必不可少的部分。在云南省信息技術學業(yè)水平考試中占有很大比重。
學情分析,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數據統計的知識和技能,學會了表格運算、篩選和排序。對一個具體的任務能根據自己的分析或小組協作找到解決的途徑。
學生對網上交流,網上閱讀和網上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其中一部分學生喜歡參照型學習,而另一部分學生則喜歡自主探索學習。
邊疆城市的初中學生有一半是來自農村,比較之下城市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電腦和網絡,在學習和操作能力上比農村學生要強,而農村學生在學習態(tài)度上要比城市的學生更認真端正。因此我將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勻質化分組教學的方式,取長補短達到共同進步。
教學目標,鑒于本課內容的重要地位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從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觀三個方面確立教學目標,
整節(jié)課都是圍繞如何制作圖表呈現數據關系來研究,因此我確立教學重點為,圖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驟,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差異很大,在圖表類型的選擇和數據源的選取上會出現困難,因此我將它設置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中我用到了網絡教室,多媒體教學硬件系統和授課課件,教學視頻,主題學習網站等軟件資源
我本著“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教育思想,結合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特點,采用“情境導入,任務驅動,分組學習,啟發(fā)實踐”的教學模式,以情境和課件演示激發(fā)學習興趣,以任務驅動調動學生的熱情,以小組探究學習促進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以課外延伸挖掘學生的潛力。
并設計了相應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說課的主要內容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2、任務驅動、建構知識,3、操作演示、提升技能,4、鞏固升華,熟練應用,5、完成建構,課外延伸,五個步驟層層深入。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播放校運會視頻短片,讓學生回想起校運會上同學們的運動風采。
“在校運會上我們初一年級取得了非常優(yōu)秀的成績,這是我們年級的得分情況”,同時老師對各班總分情況做了圖形化處理,從圖表中我們能直觀、明了的看出初一1班成績最好,5班次之,以此體現圖表呈現數據的優(yōu)越性。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任務驅動、培養(yǎng)探究能力
通過情景導入,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了起來,學生會問“我要怎樣制作圖表呢?”,任務出來了,同學們自己動手試一試。任務提出后,我提示大家,要先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整理,然后根據整理出的數據,選擇合適的圖表類型進行制作。
通過數據分析整理后,學生會在圖表類型的選擇上碰到困難,這也是教學內容的難點之一,為解決這一難點,我引導學生:“Excel提供了14種類型的圖表,而我們最常用的是柱形圖,折線圖和餅圖,這三種圖形各有何特點和用途,我們可以通過兩個途徑來解決”,然后引導學生通過教材和主題學習網站進行學習。
演示網站:在學習網站上學生可以通過圖文網頁學習圖表的相關知識,也可以通過視頻提高知識和技能,如果學習過程中碰到困難或疑問,還可以在課后通過班級qq進行討論交流,尋求幫助,分享學習所得。最后用三道選擇題檢測學生自學的效果,以此突破圖表類型的選擇這一教學難點。
學生解決了圖表類型的選擇問題后便能進行圖表的制作了,我提示大家使用圖表制作向導來完成任務,并引導學生繼續(xù)參考教材和主題學習網站。
演示網站:學生從網站上下載素材“校運會初一年級團體總分表”,通過老師提供的學習途徑進行小組探究學習。
任務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學習,看看哪個小組能快速而準確的找到制作圖表的方法,這樣旨在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
我主動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紀錄學生的探究情況,并給于適當的指點,為下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做好準備。
為了能兼顧不同水平的學生,我請能力較強的同學擔任小老師,協助我指導其他同學,并鼓勵每個小組走上講臺為大家演示小組探究的結果,給學生展示才能的機會。通過評比小組完成的圖表,實時給于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3、操作演示、提升技能
為了讓學生了解完整的圖表制作過程,我出示了教學課件,講授“利用三維簇狀柱形圖呈現初一年級各班總分”的制作過程,——這里我同樣使用圖表向導來完成,學生在觀看的同時會和自己的制作過程相對比,發(fā)現自己制作過程中的不足。
然后我針對數據源選取對小組的`演示結果,進行點評,通過點評讓學生參與討論,指出圖表問題所在,并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修改圖表。最后總結數據源選取相鄰區(qū)域和不相鄰區(qū)域的操作細節(jié)。以此突破數據源選取這個難點的教學。
4、鞏固升華,提高創(chuàng)造力
為了鞏固前面學習的知識和技能,我設計了用餅圖呈現“關心父母的程度”調查表中,學生所占比例的練習。
通過練習一方面引導學生在選擇圖表類型上思考,在數據源的選取上探索,在制作過程上繼續(xù)熟練掌握,以此鞏固知識,提高知識技能運用能力。另一方面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中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學會感恩,多關心父母。
5、完成建構、課外延伸
學習不能只局限與課堂,課外學習尤其重要。如何引導學生將學會的知識與方法用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才是學習的關鍵所在。展示其他學科中碰到的圖表,并用地理課上“四個城市平均氣溫表”引導學生用折線圖進行練習。
本環(huán)節(jié)不僅使學生能熟練制作圖表,還能讓學生把信息技術知識和其他學科相結合,對圖表進行簡單的分析,并引導學生從圖表中發(fā)現其蘊含的規(guī)律。借此,培養(yǎng)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科整合的能力。從而使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得到進一步的解決。
最后我用一個課后作業(yè)完成本課的教學過程。統計過去每次的考試成績,并制作圖表反映數據規(guī)律作出預測,明確以后學習需要努力的方向
教學反思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插入剪貼畫、文本框和自選圖形的方法。
2.學會運用Windows錄音機給幻燈片插入聲音。
教學重點
掌握插入剪貼畫、文本框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會插入自選圖形,并運用Windows錄音機給幻燈片插入聲音。
教學準備
計算機教室、演示用幻燈片。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引入課題多媒體技術給信息技術領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你知道什么是多媒體嗎?
其實多媒體通常是指記錄、展示、傳播信息時使用的文本、聲音、圖形圖像、視頻和動畫等兩種或兩種以上媒體的組合。今天我們來學習如何在幻燈片中加入更多的多媒體元素。 學生自由回答。
插入剪貼畫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如何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假如計算機中沒有存儲圖片,用什么方法可以解決圖片的問題?
PowerPoint和Word中插入剪貼畫的方法相似,請同學們把書翻到20頁,仔細觀察"動手做"的最終效果。運用學過的插入剪貼畫的知識進行"駱駝和羊的故事"標題頁的制作。
學生作業(yè)展示。 學生自由回答。
學生看書自學操作。
插入文本框和自選圖形
1.引出文本框
這是一則關于童話故事的幻燈片,光有標題當然不行,你覺得還應該要有哪些內容?
一則好的故事幻燈片,文字和圖片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請同學們插入一張新幻燈片2,在上面試試輸入文字。
能不能像在Word中直接打字?(不能)
和周圍的同學商量商量,再試一試,有什么好辦法解決文字輸入的問題。
2.插入文本框操作
對!就是文本框。在Word中我們學習過文本框,你還記得文本框的類型嗎?(橫排、豎排)
請你用插入文本框的方式再次嘗試在幻燈片2中輸入22頁的示范文字(駱駝和羊碰到一起,一個說高好,一個說矮好,誰也不服誰),并自學課文22-23的"繼續(xù)探究"將文本框進行適當的修飾。
3.引出自選圖形
出示一張插入了圖片的幻燈片(駱駝和羊),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現小動物的語言最為合適呢?運用PowerPoint中的"自選圖形"就最為合適。
4.插入自選圖形操作
請同學們把書翻到23頁,自學"動手做",為小動物增加表示語言的"自選圖形"。 學生自由回答。
他們說的真棒!如果在幻燈片中能留下他們的配音,該多好!
你覺得PowerPoint能實現這個愿望嗎?請你迅速瀏覽所有的菜單,找一找有沒有相關的命令。
對!插入→影片和聲音
7.插入聲音操作
請同學們把書翻到25頁,自學"動手做"錄制聲音。
匯報:誰愿意向大家介紹自己成功的秘訣。
(根據學生的回答,提煉關鍵性步驟、關鍵性詞語進行板書。)
8.鞏固練習
你愿意再試一試嗎?請同學們把書翻到26頁,完成"練一練"。 學生進行角色扮演。
教學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制作了一則關于"童話故事"的幻燈片,你都學會了什么? 學生自由交流學習體會。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13
學會打開Windows中錄音機所錄制的聲音文件。
通過動手操作、觀察等方法,循序漸進地學會使用錄音機,并能播放音頻文件。
體驗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獲得成功,打破信息技術的神秘感,樹立學科學、愛科學的良好意識。
2、 學會打開“錄音機”
教學難點:
如何正確快速的打開“錄音機”
教學準備:
歡快的兒童歌曲《三只小熊》、著名詩歌朗誦《詠柳》。
播放之前準備的音樂,以提問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播放音樂,如何使用播放器——錄音機。
1、運用生活中的`實例,例如糖果盒子,文具盒等,引導學生講出要拿到盒子里的東西,首先要打開盒子。
目的:引出要播放的音樂也是放在一個“盒子”里的,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盒子”的思考。
2、實例展示“錄音機”,在計算機里的呈現方式,直觀的描述“錄音機”的組成部分,從而學生可以認識到錄音機的菜單欄里有“文件、編輯、效果、幫助”4個按鈕以及“前進、后退、暫停、停止、錄音”三個按鈕和進度顯示條。
目的:直觀的講述,學生可以清楚的認識“錄音機”的窗口。
3、運用多媒體顯示打開詩歌朗誦的文件,在Windows桌面中的“開始”按鈕中程序菜單中選擇“附件—娛樂—錄音機”,這樣就在“盒子”里找到把錄音機找到了,再進行“錄音機—文件—打開”操作,出現“打開”窗口,找到我們要播放的詩歌朗誦的文件,并點擊打開,所要播放的內容就出現在了“錄音機”里,點擊“播放”,就可以成功播放詩歌朗誦。
目的:通過教師帶領大家實際操作來掌握使用“錄音機”播放音頻文件。
每個同學都操作播放音頻進而鞏固上述所操作的步驟。教師巡視,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
請不同的同學給大家展示如何使用“錄音機”.
帶領學生對所播放的內容進行系統的回顧,并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可以使用的“錄音機“來播放的音頻文件
錄一段自己想說給父母的話,表達感恩之情。
信息技術課件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當幼兒園教師的教學任務遇到困難時,往往都需要參考一下我們提前準備參考資料。資料一般指生產、生活中閱讀,學習,參考必需的東西。有了資料的協助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順利!那么,你知道優(yōu)秀的幼師資料是怎樣的呢?以下由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信息技術課件”,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信息技術課件(篇1)
信息需求與來源的確定
教學目標
一、知識性目標
①、學會根據任務和問題確定信息需求;②、了解信息的不同來源,根據信息需求確定來源;
二、技能性目標
學會根據任務和問題確定信息需求;學會根據任務和問題繪制信息需求表。
三、情感性目標
讓學生在分析問題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需求確定習慣;體會不同信息來源的優(yōu)缺點。
教學重點
信息需求與來源的確定方法
教學難點
制作信息需求表
教學方法
案例分析法、問答法、演示法、討論法等
【教學對象分析】在學習本節(jié)之前,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可以確定簡單的信息需求,如天氣情況,購買日常用品等等,但對較復雜的任務的信息需求確定往往是主觀的、片面的、比較零散,一時不知從何處下手
【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及所用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案例引入
引發(fā)思考
軟件展示:20世紀60年代日本人是如何獲得大慶油田的情況的。
觀察、思考
信息獲取、分析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
根據案例提出問題:日本人是獲得大慶油田的具體過程:1、需獲取哪些信息內容?
2、選擇信息來源(需要獲取什么載體類型的信息):
3、確定信息獲取方法、獲取信息(最終用何種方法獲取了信息?):
4、評價和選擇信息(如何評價日本人獲取大慶油田信息的這一過程?):
5、記錄和組織信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整理已獲得的大慶油田的信息):
6、解釋和使用信息(分析信息,得出什么樣的結論,這個結論對日方有什么樣的用處)
學生回答1大慶油田及其產油量和規(guī)模
2報紙、期刊————文獻型信息源3觀察法
4可信度、權威性5層層深入
6商業(yè)利益與國家利益
案例的選擇主要是引起學生的興趣,并能引發(fā)他們思考。
同時要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避免學生通過淺表層次的思維活動即可完成
總結歸納
根據案例分析的結果總結出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
1、定位信息需求
2、選擇信息來源
3、確定信息獲取方法、獲取信息
4、評價和選擇信息
5、記錄和組織信息
6、解釋和使用信息
總結
總結歸納出一般的信息獲取的過程
實踐演練
請閱讀教材第7頁的章導言,思考在“營養(yǎng)與健康”主題活動中高一(3)班各小組獲取有效信息的過程,并將下表填寫完整
按書上提供的內容,總結填寫信息需求表
考察學生對信息需求與信息來源的確定掌握的情況。進一步加深“信息需求是什么”的概念,為學生自己根據任務完成分析做鋪墊
給出任務
小組分組
每年一度的中考要來了,你的朋友要報考我們校,請你向他介紹一下我校的情況。(可以是手寫文章、板報也可以用電子文檔、幻燈片等等)
自愿成組
選出組長
選擇任務,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教師易于掌控。便于進行指導。
完成任務
提供信息需求及來源確定表:
1、你認為初中畢業(yè)生最需要的是哪些信息
2、可以從哪些渠道獲取這些信息?
3、哪些信息來源更方便、更可靠,更有說服力
4、同樣的信息,不同角度或不同的表現方式,效果有何不同
分析問題,確定本組的分工,形成方案,完成方案設計表
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通過多種信息源和多種方式搜集資料;提供本校的網站,避免學生在網上
浪費時間。
可行性論證
選取一組或兩組同學講述其方案
講述,其它
同學質疑
按照信息需求評價表中的123項,進一步考察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掌握。在方案實施前對問題做梳理,以利于學生下一步開展活動
總結評價與感悟
1、你本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
2、你覺得自己在哪方面還存在著不足?
3、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對你學習其它學科有何幫助
總結、反思
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和他人的學習過程,為下一步教學作鋪墊
信息技術課件(篇2)
課 時 教 學 計 劃
授課時間: 總第1課時
課 題
第一章 邁向信息社會——信息技術簡介
課型
新授課
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 信息和信息處理 第二節(jié) 信息技術簡介
教學目標
(思想、知識、能力)
1.正確把握信息的基本概念,了解簡單的信息獲取、處理、傳遞方法,完成“個人信息卡片”制作。
2.結合課堂教學,查閱有關資料,完成命題作文:“從烽火臺到因特網”,并展開討論。
3. 會開機、關機操作
教學重、難點
信息的概念 信息技術簡介
教法、學法
師:講演輔結合 生:邊學邊練,自主探究
教 學 程 序
認 知
操 作
一、復習提問
1. 統計在小學學過計算機的人數?
2. 怎樣開機,關機你還記得嗎?
二、新知
我們生活在信息社會中,信息無處不在,我們每時每刻都離不開它,了解信息,認識信息,掌握信息技術,已成為一個現代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是需要感知的,信息的作用只有在它為人所感知,并理解的時候才能發(fā)揮出來。
信息是現實世界中可以被感官直接或間接感知的一切有意義的東西。
2、信息的獲取、處理、傳遞方法
3、信息社會
4、信息技術初步
信息技術是信息的獲取、理解、加工、處理、保存、傳播過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統稱。 (簡介因特網、計算機輔助教學、遠程教育、信息高速公路)
5、信息技術展望
三、小結:
1.信息是現代社會的重要資源,正確認識、運用各類信息及其載體,探索廣闊的獲取信息的渠道,培養(yǎng)自覺、高效的信息意識是我們學習信息技術的根本目的。
2.對信息技術的理解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在生活中認真觀察和分析。
四、思考與練習:KP7、15
一.練習開機操作
二.練習登錄入網操作
三.練習關機操作
教學后記
對小學階段未學習計算機操作的學生,要分層進行講解正確的開機、關機方法。必要的資料查詢、廣泛的交流與討論是學好本節(jié)內容的關鍵。
信息技術課件(篇3)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根據素質教育的根本思想和基礎教育改革綱要的要求,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倡導學生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注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
新的教育形勢要求教師要在課堂上適當的進行德育滲透,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快樂地投入到學習中。
要落實這些任務,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不適合的,而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原理上的“任務驅動法”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轉變學習方式。
本課以任務驅動下的自主學習為主要教學模式,通過教師的引導、精心設計的教學情境和任務練習,力求讓學生由“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通過學習畫圖,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一些計算機處理圖形的基本技能,更要培養(yǎng)他們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為將來進一步學習計算機打下基礎。
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翻轉和旋轉》是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 小學版 第的含義深入理解,才能根據圖形處理的需要準確地進行翻轉和旋轉。
本課是“指揮計算機畫畫”這單元最后一課的教學內容,學習完這一課,學生將進入綜合創(chuàng)作電腦繪畫作品的階段,所以,學好這一課能夠幫助學生創(chuàng)作更好的作品,提高學生電腦繪畫的水平,增強學習興趣。
學生情況:學生已經學會了使用線條、圖形工具繪制簡單的圖形及為圖形著色的方法,已經對畫圖程序有了初步的認識。目前是剛剛接觸畫圖程序的圖形處理功能,會使用選定和任意形狀的裁減工具選定圖形并進行縮放、復制、刪除,對圖形處理這部分也很有興趣,知道了畫圖程序不僅能畫畫,還有很多他們從未接觸過的神奇功能——圖形處理。班內有一半學生家里沒有電腦,操作不熟練。三年級的學生初步具備了閱讀理解的能力,沒有水平和垂直的概念,但是知道軸對稱圖形。他們還沒有學過角,沒有角度的概念,不知道180度和270度,但是通過學習鐘表,他們已經了解了旋轉,順時針和逆時針。
教學方式:自主學習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
教學手段:教具 板書
技術準備:學生的技術準備:硬件:機房所有機器能正常使用
軟件:學生練習用的文件
教師的技術準備:flash、展示用的圖片、機房網絡教室軟件的正常使用
教具:“?!弊帧?個箭頭
教學目標(內容框架)
知識與技能:
1、熟練使用選定和任意形狀的裁剪工具選定圖形
2、掌握翻轉和旋轉圖形的方法
垂直翻轉、按一定角度旋轉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學生根據老師的提示,通過親自上機實驗,找到翻轉和旋轉圖形的方法,體會探索的樂趣和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提高動手能力和敢于實踐的意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貼春聯等練習,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風俗的認識。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和畫面優(yōu)美的練習,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問題框架(可選項)
基本問題:如何翻轉這些錯誤的路標?怎樣用這四個一模一樣的半圓形組成一個風車呢?
內容問題:水平翻轉和垂直翻轉是讓圖形怎樣翻轉?
按一定角度旋轉是讓圖形往哪邊旋轉?
拓展問題:請同學們思考這只小老鼠的圖形經過垂直翻轉和旋轉180度以后得到的效果是一樣的嗎?
教學流程示意(可選項)
教學過程(文字描述)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每年過春節(jié)的時候,北京很多公園都會有廟會,你們去過廟會嗎?廟會上都有什么呀?今年春節(jié),我就帶著自己的小侄女去龍?zhí)逗鋸R會了,她看到很多孩子手里拿的風車很有趣,非要買一個,可是我們不知道風車店在哪,于是就拿出了手里的地圖。
[出示地圖圖片]
師:你們看看這張地圖,按照地圖上路標的指示能不能到達風車店呢?
生:能。不能。
師:你再仔細觀察一下。
生:不能。
師:為什么不能?
生:因為有些路標的方向指錯了。
師:你回答得非常好!那么如何讓這些錯誤的路標改變方向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技能:翻轉和旋轉
[板書]翻轉和旋轉
(從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逛廟會導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習興趣,引出教學內容)
二、自主學習探究,歸納總結知識
1、翻轉
師:前面我們學習移動圖形、改變圖形大小、復制圖形時都要遵循一個什么原則?
生:先選定再操作
師:那么今天我們要翻轉圖形也要遵循這個原則,即先選定路標,再翻轉。
[板書]先選定再操作
師:請同學們根據提示自己試一試將錯誤的路標轉過來。
[出示幻燈片]提示:1、從菜單欄里查找翻轉路標的方法
2、通過鼠標右鍵單擊調出快捷菜單查找翻轉路標的方法
生:自己朗讀提示
[實踐1] 打開“路標”文件,將錯誤的路標翻轉過來
(學生根據提示完成實踐
師:打擾同學們了,我們先做到這,有些同學已經找到解決的方法了,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生
生
師:都誰也找到方法了?說明你們很聰明,動手能力很強。誰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問問剛才的這兩位小老師?
生:舉手。沒有。
師:下面你繼續(xù)完成任務,讓同組的另一個人操作,邊做邊思考:水平翻轉和垂直翻轉是讓圖形怎樣翻轉?
(鞏固知識,照顧兩個人用一臺電腦的學生,多給他們一些練習時間。并給那些動手能力強、操作快的學生一些獨立思考的時間,通過練習看到知識的本質,深入理解水平翻轉和垂直翻轉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師:水平翻轉和垂直翻轉是讓圖形怎樣翻轉呢?出示教具幫助學生理解。
生:左右。上下。
[板書] 水平 左右
垂直 上下
師:同學們幫我們把地圖修改好了以后,我們就順利的到達了風車店,風車店的風車可真多呀![出示風車圖片]這些大風車都是由哪個圖形組成的呢?要想用四個半圓形組成一個大風車就要用到旋轉。
旋轉圖形也要遵循先選定圖形再旋轉的原則,在翻轉和旋轉對話框中單擊“按一定角度旋轉”,下面又有三種選項,我們看看他們有什么作用。
打開“風車”文件
生:閱讀文件中的實踐要求
[實踐2] 打開“風車”文件,按要求旋轉圖形,并用旋轉后的圖形拼成一個風車。
(學生自己按照要求完成實踐
師:誰已經把風車拼好了?你們真了不起!
[展示作品]
師:說一說他拼的風車怎么樣?
生:他的風車拼對了,而且沒有縫隙,拼得很好。
師:你能把你的操作方法給大家講一講嗎?
生:講解并演示,將2號半圓形旋轉90度,3號半圓形旋轉180度,拼風車。
師:這位小老師講得清楚嗎?你們還有不會的嗎?趕快問問他?最后一個圖形不用演示,老師相信你們也能做出來了。下面就請你們繼續(xù)完成任務,換一個人操作,也是邊做邊思考,按一定角度旋轉是讓圖形往哪邊轉的?
(鞏固知識,照顧兩個人用一臺電腦的學生,多給他們一些練習時間。并給那些動手能力強、操作快的學生一些獨立思考的時間,通過練習看到知識的本質,深入理解按一定角度旋轉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師:按一定角度旋轉是讓圖形往哪邊旋轉呢?我們一起來分析。
[播放]
請你認真觀察圖形的旋轉和鐘表上時針的轉動。
生:順時針旋轉
[板書] 順時針旋轉
(通過播放幫助學生理解按一定角度旋轉
師:翻轉和旋轉的含義你們都明白了嗎?那么老師考考你們?打開“旋轉和翻轉對比”文件,請同學們思考這只小老鼠的圖形經過垂直翻轉和旋轉180度以后得到的效果是一樣的嗎?
生:不一樣。一樣。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演示講解,將圖形分別垂直翻轉和旋轉180度后,讓學生觀察對比。
生:不一樣。
(加深對翻轉和旋轉的理解,知道對于有些圖形而言,垂直翻轉和旋轉
三、綜合練習,鞏固知識
貼“福”字
師:過春節(jié)的時候除了逛廟會的風俗外,家家是不是都會在大門上貼上“?!弊趾痛郝??
老師這里有個“福”字,生活中我們怎樣貼“?!弊??
生:倒著貼
師:有倒著貼,也有正著貼的。為什么要倒著貼呢?
生:福到了。
師:誰能到黑板上把這個“?!弊仲N一貼?
生:爭先恐后到黑板上貼“福”字
師:打開“過年”文件,把“?!弊址謩e貼在每扇門上,把對聯貼在墻上
生:完成練習。
(鞏固知識,并通過貼春聯、貼“福”字的練習,增強學生對傳統風俗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展示學生作品]
生:糾正作品中的錯誤。
師:誰說說你是怎么做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演示操作過程)
生1:“福”字倒著貼,旋轉90度,正著貼旋轉270度。
生2:對聯應該旋轉180度。
生3:對聯還可以先垂直翻轉,再水平翻轉,
2、拼圖
師:在廟會上有很多好玩的東西,我們買回了一個拼圖,請你打開拼圖文件,咱們一起拼一拼。
生:完成拼圖。
[展示學生作品]
師:他拼得對嗎?
生:對。
師:都誰已經拼好了?你們真聰明!
師:說一說,你們是怎樣操作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演示操作過程)
生1:水平翻轉。
生2:垂直翻轉。
生3:旋轉90度。
生4:旋轉270度。
四、總結
師:最后我們回憶一下今天所學的知識,誰說說你今天都有什么收獲?
生:學會了翻轉和旋轉,知道水平翻轉是左右翻轉,垂直翻轉是上下翻轉。旋轉是順時針旋轉。
學習效果評價
評價原則:
激勵性、多向性、綜合性、全程性
評價方式
1、學生自評
2、學生之間互評
3、教師點評
評價量規(guī)
1、正確完成練習,作品應符合生活中的實際效果,符合原圖的效果,不應出現錯誤,如對聯貼完后不應出現上下顛倒或左右顛倒的情況。
2、操作方法多樣化,一題多解,翻轉與旋轉相結合,靈活運用。
根據上述標準,主要采取口頭回答和口頭評價。
信息技術課件(篇4)
任務一:學會插入圖片、將文件中的圖片插入文章中、設置圖片格式以及圖片不同的文字環(huán)繞方式。
1、教師在大屏幕展示帶圖片并設置好格式的精美“三峽移民精神”板報作品。
2、教師講解圖片的插入方法:選擇“插入——圖片——來自文件或剪貼畫”選擇一幅自己喜歡的畫。
大小、版式的設置,與文字的繞排方式的設置先請同學們單擊圖片工具欄的文字環(huán)繞按鈕,了解七種文字環(huán)繞方式。然后分組研究。
4、圖片工具欄的使用。
全班分六個小組,分別研究七種文字環(huán)繞方式的操作方法及其對圖文混排效果的影響。
小組活動期間倡導學生相互交流,取長補短,融會集體智慧。
活動后期各組將研究所得填入“研究結果報告表”,并推舉代表將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學作演示匯報。
以小組合作形式完成作品,組內分工,共同完成任務,消除了學生能力上的差異,各展所長,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任務二:如何將WEB網頁中圖片加入板報中?
1、教師讓學生上機實際操作,并得出操作方法。
2、抽能力較強學生在課堂上講解并給其他同學示范。
3、教師強調并點評。
(1)只要在這張圖片上單擊鼠標的右鍵,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圖片另存為……”命令,將圖片保存下來,再用word20xx中“插入”菜單——“圖片”——“來自文件”來插入。在另存圖片時,有的同學會忘記把圖片存在哪個文件夾下去了,再進行下一步操作就有出現到處找圖片的問題,這時我會提醒同學們把圖片文件存在自己新建的一個“圖片下載”文件夾中,以便用的時候找得到。
(也可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復制”命令,將圖片復制下來,再粘貼到文檔中。
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5、課堂練習:學生進一步修改美化“三峽移民精神”板報。完成后,每小組推選一幅作品。利用大屏幕展出,全班共同賞析。
大家都知道,在過幾個月奧運會就要在我們國家舉行了,關于奧運精神我們也了解了不少。現在,發(fā)揮你們的想象力,在網上收集資料作一個以展示北京08奧運風采為主體的小報,做得好的,老師可以幫你們打印出來,送給你們,你們可以放在教室里的板報上,可以帶回家去給爸爸媽媽看一看。
一、板書設計:
插入——圖片——來自文件或剪貼畫
右擊——圖片另存為……——插入——圖片——來自文件
右擊——復制——切換回word 緊扣特點說教材
選用教材:初級中學信息技術教材重慶大學第四版八年級上。
教材特點:專題編排為主,強調集團性、趣味性。
本節(jié)教材整合了語文、美術等諸學科元素。本節(jié)教材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文字處理軟件,學生在認識、欣賞了電子板報后,自己參與制作一份豐富多樣、別具特色的電子板報作品。本課在《電子板報》這一單元板塊的學習中所起的作用相當大,不僅是對上一課學習內容的細化,還將本單元的學習推向了一個高潮,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由此沖向最高點,可以直接延續(xù)到緊隨其后的同樣精彩一課《靈活多樣的版面設置》。是word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課。
二、凸顯主體說學情
學生經過二學期的訓練,已初步掌握了電腦和網絡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會加深學生的操作能力。但學生的學習基礎差異較大,興趣指向離散度高,因而設計任務時注重任務的層次性和激發(fā)興趣的持續(xù)性。
三、更新理念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⑴. 通過學習,了解頁面設置的知識。
⑵. 學會設置文字效果。
⑶. 學會在WPS文檔中插入圖片及調整圖片。
⑷. 掌握圖文混排的技巧,并會用網絡收集資料。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利用文字工具對文字進行修飾。
⑵.合理選用圖片,制作出圖文并茂的作品。
⑶.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協作學習、以及想象、創(chuàng)造、觀察和知識遷移等能力。
⑷.培養(yǎng)學生從多種渠道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的能力。
⑸.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討的能力。
⑹.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⑴.通過欣賞優(yōu)秀的電子板報,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
⑵.體會愛與被愛,享受人情的溫馨。愉快學習,快樂創(chuàng)作。
⑶.培養(yǎng)版權意識。增強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四、教學重點分析
word軟件的應用領域是文字處理和排版,當然word的軟件的教學之重點也就是這兩點。文字處理包括文字的錄入(這有涉及到漢字輸入法的知識)、編輯、格式設置(字體、字號、顏色、特殊格式);版式設置包括頁面設置(紙張、邊距、縮進、間距、邊框、背景)、對象(圖片、文本框、藝術字)插入及版式。
教學重點:文字處理、圖片和網頁圖片的格式設置
五、教學難點分析
文字修飾、圖文并排的靈活適當運用。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提醒學生: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在修飾文章,把整個文章修整得漂亮、美觀、協調、和諧,不拘泥具體的某一部分的修飾,注重文章的整體布局。
六、依據理論說教法
1、教學方法
構建一個真實的情境來引導學生探究,圍繞給“三峽移民精神”做板報的任務。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完成新知識的學習。
其主要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分層教學法、探索式教學法、討論法、演示法。
2、學法指導
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老師的幫助指導下,讓學生自己領悟,自主操作通過小組協作學習最后達到有情感的創(chuàng)作電子作品。
七、整合資源說準備
硬件準備:多媒體電子教室
軟件準備:多媒體教學軟件
素材準備:多媒體短片、圖片網址
信息技術課件(篇5)
一、學情分析
隨著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能熟練掌握上網的方法,但是對信息這個概念理解模糊,對信息的處理過程了解得還不是特別清楚,而且小學階段是忽視理論學習的,對于這一個純粹是理論性的內容的小節(jié),同學們還是學習中有難度的。
二、教材內容分析
1、本節(jié)的主要內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節(jié)的主要內容為信息和數據,信息處理的過程以及計算機在信息處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節(jié)教學內容較少,作為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第一課,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本節(jié)的內容是第1章《信息與信息技術》的一節(jié)最基本的理論課,對學生日常生活有較大的作用。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信息技術的作用,信息的概念,信息處理的一般過程
難點:信息的概念和一般處理過程的理解
3、課時安排:
1課時。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信息技術的作用;
(2)了解信息的概念;
(3)掌握信息處理的一般過程。
2.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和視頻資料學習,同學之間的交流與討論等學習活動,了解信息技術的作用、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處理的一般過程;
(2)通過讓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學習,把信息技術應用于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評價、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的意識和習慣,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利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理念和方法
本節(jié)主要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強調實踐中習得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剛剛學的知識進行應用,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對相關知識進行鞏固,更突顯信息技術課的實操性。
信息技術課件(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新課程標準中“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課程,是一節(jié)集造型表現和設計綜合于一體的課程,這節(jié)課是學生在了解電腦知識和前一節(jié)電腦美術的基礎知識上的一個拓
展。本課通過造型和豐富動畫,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的目標是希望學生能在以往嘗試用手繪表現能力的基礎上,學會運用適當的電腦動畫技巧,利用電腦動畫軟件完成獨特的多種圖像功能,且利用電腦軟件進行動畫設置,結合電腦動畫軟件的優(yōu)越性創(chuàng)作生動有趣的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
二、教學思路
電腦美術的多變性與設計技巧是學生學習的興趣源泉。而本課可以把平面靜止的繪畫作品制作成有趣的電腦動畫作品,對于學生學習是一種誘惑。故本課可以采用先以“動畫”入手,以“電腦繪畫”深入教學,以“編輯故事的創(chuàng)新表現”為目的的教學策略。
三、教學建議
(一)激趣導入新課
通過電腦繪畫承接上一節(jié)課的電腦美術知識導入新課。(或出示電腦動畫片,激發(fā)學生興趣導入新課)出示課題:《電腦動畫》
(二)探究電腦繪畫軟件工具箱工具使用方法
1.回顧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電腦美術知識。
2.先讓學生看小鳥圖片,然后運用軟件工具,分析小鳥繪制特征。
3.學生嘗試用軟件工具繪畫小鳥及背景。
4.對比教師運用工具繪制的小鳥,鞏固學生運用工具的靈活性。
5.研討動畫制作方案。逐一嘗試兩種動畫方案,對比效果。
6.拓展學生思維能力,運用兩種不同的動畫方式,完成獨特的動畫小鳥的其他身體部位或背景場景,使畫面更為生動。
(三)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輔導
(四)創(chuàng)作展示
集中展示動畫作品,對學生提出創(chuàng)作優(yōu)點和可改進之處。
老師在少數的作品上可現場進行改進,以提高學生的興趣。
(五)藝術的現實運用
欣賞電腦動畫作品,為我們的生活增添精彩?。▓D片或視頻欣賞)
四、評價建議
1.能否根據自己的認知,運用電腦創(chuàng)作出大膽、獨特的作品。
2.能否靈活運用電腦軟件進行繪畫的基本技法技巧。
3.能否體驗電腦動畫帶來的快樂。
信息技術課件(篇7)
各位評委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字處理軟件。字處理軟件是教科版教材中
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節(jié),字處理軟件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而強大的作用,而這節(jié)字處理軟件主要通過演示加實踐來完成教學。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字處理軟件的基本特征
2. 利用字處理軟件加工信息。
二、教學重點
本節(jié)的重點是學習如何利用字處理軟件加工信息,這里選取最常用的文字處理軟件Microsoft Word為學生介紹,讓學生了解Word的基本功能。本課內容實踐性極強,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實踐。
三、教學和學法
教法:使用講解法,演示法,實踐法等。
學法:觀察法、練習法、討論法等。
教學手段:課堂講學、演示和機房實踐結合。
四、教學過程
1、字處理軟件的基本特征
(1)圖形用戶界面(GUI) :簡單易學
a. 功能菜單置于程序窗口的頂部,用戶可以方便地從菜單中選擇菜單命令。 b. 滾動條可方便用戶在文本窗口中瀏覽。
c. 使用“選擇對象——操作對象”方式,先選定對象后進行對象的操作。 d. 使用“所見即所得”的操作方式,操作過程和結果緊密聯系,界面直觀、
簡潔、交互性友好。
(2)功能豐富:個性選擇
用戶可根據喜好和個人需要自由選擇喜歡和需要的功能或者操作方法。
(3)變化迅速:易于遷移
不同版本相通:word20xx-word20xx-word20xx。
不同處理軟件相通:word-wps,FrontPage-Dreamweaver。
(打開、關閉、保存word文檔,word20xx文檔后綴名為.doc 演示,然后學生課堂實踐。
(粘貼、剪切
演示,然后學生課堂實踐。
(字號、字形、背景、插入圖片、插入表格、設置圖片環(huán)繞、藝術字、文字效果、格式刷等。
演示,然后學生課堂實踐。
(縮進、間距、換行、分頁。
演示,然后學生課堂實踐。
(5)內容的查找和替換。
演示,然后學生課堂實踐。
(項目符號編號、使用字數統計。
演示,然后 學生課堂實踐。
(7)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字處理軟件。
排版工具:記事本、word、wps。
文稿演示工具:powerpoint。
網頁工具:frontpage、dreamweaver。
3、課后實踐
新建一個word文檔,命名為背影,找到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將文章內容復制到文檔中,設置標題字體黑體三號,正文字體為楷體小四號,首行縮進將所有“父親”替換成“爸爸”。在頁腳設置頁碼,統計文章字數放在標題旁,在文章中插入一張背影圖片,設置文字環(huán)繞為四周型。
4、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講了字處理軟件,尤其注重常用字處理軟件word的使用,老師一一講解過主要功能,同學們也一一實踐過,同學們課后要多加練習,日后在學習生活中可能會經常使用到。最后要記得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實踐。
信息技術課件(篇8)
本課標題
網絡信息檢索
所需課時
1
總序第
4
課時
教學目標
掌握通過主題目錄檢索網絡信息的方法;掌握通過搜索引擎檢索網絡信息的方法;了解搜索引擎。
教學重點
搜索引擎的使用
教學難點
邏輯運算符的使用
教學方法
案例分析法、問答法、演示法、討論法等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教學引導問題設計
問題目的
重點/難點/關鍵點
通過主題目錄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嗎?
掌握主題目錄檢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使用主題目錄進行檢索的關鍵是找到正確的路線。
主題目錄是如何管理因特網資源列表的?
了解主題目錄對因特網資源列表的管理方式。
找到網站登錄網頁需要有一定的耐心。
如何在因特網上找到更多的信息?
知道什么是搜索引擎。
重點是了解搜索引擎相比主題目錄的優(yōu)勢。
哪個搜索引擎是比較優(yōu)秀的網絡信息搜索工具?
了解搜索引擎的評價標準。
檢索質量是一個主觀性很強的指標需要認真把握。
全文檢索技術有什么重要作用?
了解全文檢索技術的作用和基本原理。
運用雙引號是用好全文檢索技術的關鍵。
搜索引擎與主題目錄的網絡資源列表管理方式有何不同?
了解搜索引擎和主題目錄檢索信息的工作原理。
理解網絡信息蜘蛛、機器人的作用是關鍵。
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有效地檢索信息?
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減號的用法在不同搜索引擎中各有不同。
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引入:
因特網上的資源都是存放在各種服務器上的,我們只有通過URL才能訪問服務器上的信息。你能馬上告訴我某一個網站的網址或某一個文件的URL嗎?
說明信息檢索對我們利用因特網資源的重要性,引入本課的學習內容。
二、教學內容:
通過計算機網絡將學習任務單下傳給每位同學。
1、設問:通過主題目錄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嗎?
活動:參照教材例子,每位同學通過新浪或雅虎網站主題目錄查找感興趣的內容。交流:臨座同學相互交流一下活動的結果。
2、設問:主題目錄是如何管理因特網資源列表的?
活動:以兩人為一個小組,共同完成一個網站的登錄。
討論:安排一名同學匯報一下網站登錄的注意事項。
3、設問:如何在因特網上找到更多的信息?
活動:使用搜索功能查找前面活動中需要查找的內容。
討論:以四人為一個小組,討論搜索引擎的作用和優(yōu)勢。
4、設問:哪個搜索引擎是比較優(yōu)秀的網絡信息搜索工具?
活動:分組學習,各個小組的成員用同一個關鍵詞在不同的搜索引擎中進行檢索,并記錄有關數據。
交流:各組同學對數據進行分析,確定哪個搜索引擎較為優(yōu)秀。
5、設問:全文檢索技術有什么重要作用?
活動:對使用雙引號和不使用雙引號作為關鍵詞這兩種情況分別進行檢索。
交流:分小組討論加雙引號的作用,以及全文檢索技術的'原理。
6、設問:搜索引擎與主題目錄的網絡資源列表管理方式有何不同?
活動:分小組活動,根據有關資料,了解搜索引擎與主題目錄的異同。
交流:匯總各個小組的方法,共同歸納搜索引擎與主題目錄的異同。
7、設問: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更有效地檢索信息?
活動:參照教材實踐體驗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關鍵詞中的空格和減號運算符的操作。
交流:各小組分別匯報活動情況,共同探究規(guī)律。
評價:每位同學根據教師提供的評價標準,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并將評價結果記錄在附錄中的有關表格中。
(評價標準可以參考教師用書的有關內容)
8、自學:以小組為單位自學“搜索引擎”的有關知識,并進行實際操作,體驗搜索引擎的作用,了解基本原理。
三、小結。
活動:在“學習任務單”上填寫通過學習產生的疑惑和新的想法。
交流:學生間交流新的想法,相互幫助解答疑惑。
四、作業(yè):完成教材《練一練》
信息技術課件(篇9)
一、教學內容: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P8~9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快捷方式。
技能目標:1.學會雙擊桌面上的“快捷圖標”進入程序,以及關閉程序;
拖動、雙擊、右鍵單擊等操作;
情感目標:感受電腦的無窮魅力,培養(yǎng)學生對電腦的興趣,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電腦游戲。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游戲,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掌握鼠標的基本操作,培養(yǎng)學生動手。
教學難點:正確的游戲觀的滲透。
四、教學準備:將小游戲事先裝入學生機,并建好快捷方式。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說生練,教師提示注意點。
拖動:先按住鼠標的左鍵不放,把它移動到新的地方后,再放開鼠標左鍵。(練習:把我的電腦圖表移到右下角)
單擊:按鼠標左鍵一次。(提示:用食指按左鍵一次)
雙擊:連續(xù)快速的單擊鼠標左鍵兩次。(提示:連續(xù) 快速按鼠標左鍵兩次)
(二)傳授新知
老師剛剛發(fā)現有些小朋友把鼠標已經玩的很好的,收放自如,接下來我們用我們手中的鼠標來玩一下小朋友們最喜歡的游戲,好嗎?
游戲一:讓小動物更漂亮
1.打開桌面上的“涂色游戲”
2.關閉桌面上的“涂色游戲”。
(先讓學生回答如何關閉窗口)
3.用另一種方法打開“涂色游戲”
右擊“涂色游戲”選“打開”。(右擊:按鼠標右鍵一次)
4.師示范:首先選擇小動物,然后在顏料盒中單擊某一種顏色,最后將鼠標指針移動到相應的位置上,再次單擊,就能將顏色填好啦。
信息技術課件(篇10)
一、教學目標
1.說出添加、刪除視頻效果和過渡效果的操作方法,獨立完成視頻美化操作。
2.通過觀察微課視頻、小組合作等多方法進行學習,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3.通過對視頻效果的美化,感受Windows Movie Maker不僅能夠添加視頻效果還能添加視頻過渡的強大功能。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視頻效果的編輯步驟。
【難點】視頻美化的操作步驟。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兩段視頻,一段添加了視頻效果和過渡效果,一段沒有添加任何效果,通過對比觀察出兩段視頻的差異,并提問這些視頻效果是如何添加的呢?預設學生陷入沉思,帶著疑惑引入本課——視頻效果及過渡。
(二)新課講授
1.添加視頻效果
教師演示第一種添加視頻效果的方法,在演示的過程中,提醒學生觀察點擊的位置和菜單命令,演示完畢后,請學生描述操作步驟?!驹凇扒楣?jié)提要/時間線”上選擇需要添加視頻效果的對象,在“工具”菜單中選擇“視頻效果”,在“內容”窗格中單擊要添加的視頻效果,在“剪輯”菜單上單擊“添加到時間線”或“添加到情節(jié)提要”】教師可以評價學生觀察仔細,語言表達能力很強,之后教師布置任務,讓學生自主探究第二種方法,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進行巡視指導,隨機請學生回答操作步驟?!驹凇扒楣?jié)提要”或“時間線”上選擇指定影片段落,單擊鼠標右鍵選擇“視頻效果”。在“添加或刪除視頻效果”中選定效果然后點擊添加后再次點擊確定】教師可以評價學生學習能力很強,勇于探索和創(chuàng)新。
2.刪除視頻效果
視頻效果添加完成后,預設學生想要嘗試各種不同的視頻效果,教師提出疑問:如果有不想要的視頻效果,又該如何刪除呢?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微課視頻進行教學,視頻播放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觀察有幾種刪除方法,每一種方法是怎樣操作的,播放結束后請這位同學分享?!痉ㄒ唬哼x擇要刪除視頻效果的對象,單擊剪輯菜單,選擇視頻中的視頻效果,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單擊要刪除的效果,再點擊刪除。法二:在時間線上選擇視頻效果單元格,按。法三:右鍵選擇要刪除視頻效果的單元格,然后點擊刪除效果。】教師可以評價學生觀察的很仔細,總結也很到位。然后請學生按照微視頻中任一刪除的方法,將添加的視頻效果刪除。
3.添加視頻過渡
有了添加視頻效果的基礎,教師布置任務:以信息技術小組為單位,5分鐘時間內討論添加視頻過渡的方法,教師進行巡視指導。討論結束后請小組代表分享討論成果?!驹凇扒楣?jié)提要/時間線”上選擇需要進行過渡的第二個對象;然后選擇電影任務→編輯電影→查看視頻過渡;在“內容”中單擊要添加的視頻過渡;在“剪輯”菜單上單擊“添加到時間線”或“添加到情節(jié)提要”】教師對其進行表揚,回答的小組代表概括能力很強,以后要繼續(xù)保持。
4.刪除視頻過渡
教師播放一段視頻過渡不自然的視頻,并提問學生視頻的不足之處在哪,應如何修改。請學生上臺演示刪除過渡效果的操作。【在“情節(jié)提要”上選擇要刪除的視頻過渡單元格;在“編輯”菜單上單擊“刪除”】教師評價這位同學動手操作能力很強,知識遷移的能力很強。請學生自行操作,將視頻修改得更美觀。
(三)鞏固提高
在學生掌握了基本操作之后,開展一個視頻大賽,請學生利用剛才學習的知識來制作視頻并上臺展示作品,師生共同評選出最佳作品,并請未獲獎的學生再次修改作品。
(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學生分享本節(jié)課的收獲有哪些,教師進行補充。
作業(yè):思考如何更改視頻過渡持續(xù)時間,下節(jié)課與同學分享。
信息技術課件(篇11)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我們身邊的機器人》,本課是選自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四冊第10課,屬于指導綱要中課程內容安排的拓展模塊,簡單的計算機程序設計的第一課內容。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常用搜索引擎的有關知識,掌握了網絡搜索和文字的輸入技能,本課的學習內容是了解機器人的應用及發(fā)展狀況,了解機器人的組成和簡單的工作原理。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利用網絡解決問題和輔助學習的意識得到加強,也為以后學習在仿真軟件中設計簡單程序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學生分析
本課授課對象為小學6年級的學生,對于計算機的操作相對比較熟練,但是他們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問、好奇,情感比較豐富,自主意識和探究意識開始加強。
三、教學目標
基于上述對教材的分析,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我制定了本課的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機器人應用及發(fā)展現狀;了解機器人的組成和簡單的工作原理
2.技能目標:熟練利用網絡獲取信息
3.情感目標:感受機器人的廣泛應用,使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和利用計算機輔助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學重難點
鑒于本課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為了解機器人應用、發(fā)展,組成和簡單的工作原理,因為這些知識理論性比較強,而且在以后的學習中非常重要。由于小學生的認識和理解水平有限,把辨別機器人和機器人的工作原理確定為本課的難點。我認為重點知識可以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進行突破,難點可以在學生的實踐操作中逐步滲透。
五、教學方法
本著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原則,我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法實施教學。教育心理學研究表面,好的任務是從問題解決出發(fā),讓學生親歷處理信息、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的過程,從而建構新的知識。本課我主要設置“觀察機器人——認識機器人——了解機器人”這一系列任務鏈,引導學生采用嘗試探究、觀察對比、協作學習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掌握好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終身受益。
六、教學準備
本課教學將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室中進行,借助多媒體控制平臺實現實時調控,為學生準備一個機器人的網站
七、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結合6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我設計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1.欣賞視頻,導入新課
上課一開始,我給學生欣賞一段20xx春晚的“機器人跳舞”視頻,然后請同學們說一說,你所了解的機器人是什么樣的?你是從哪里獲得的這些信息?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機器人”,通過學生熟悉的視頻,師生的交流,將學生迅速帶入課堂,同時引出并板書課題“機器人”。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參與意識,同時對學生對機器人的了解做一個初步的調查。
2.提出任務,引發(fā)探究
在視頻背景的熏陶下,我提出本課的總任務機器人的概念、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應用。從下面三個任務來展開。
第一個任務:了解機器人的概念。通過之前的'討論,你知道什么是機器人嗎?你會采用哪些途徑?學生會說書本、網絡等,書本上的知識很有限,從而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搜索機器人的概念。再讓最先搜索到的學生回答機器人的概念,讓他說說搜索到這條信息的方法和步驟。最后出示一些機器和機器人的圖片,讓學生根據機器人的概念辨別哪些是機器哪些是機器人。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交流、網絡搜索和討論,采用“講授——討論”對其進行小結,以幫助學生完成從“探究體驗——知識技能構建”的跨越。
第二個任務:了解機器人的組成和工作原理。剛才我們知道了什么是機器人,現在你知道機器人有哪些組成嗎?它的工作原理又是怎樣的?請大家結合我們人,思考一下。對于學生而言這是個難點,因此我主要通過機器人跟我們人進行對比來展開教學。提問我們人是怎樣獲取信息的?學生就會思考并很容易地想到眼睛、鼻子、耳朵等感覺器官,機器人也有這些感覺器官——各種傳感器,并板書。我們獲取信息之后,通過什么分析處理呢?學生會回答大腦,從而引出機器人的大腦——微處理器,并板書,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思想不同,你知道機器人的思想是什么?是從哪里來的呢?引導學生翻書思考,得出程序,并板書,最后我們人處理后的信息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學生會回到說好、走路、表情等等,引出機器人的執(zhí)行器官,并板書。通過機器人跟人的對比,使學生明白了機器人的組成和簡單的工作原理,并通過板書,使學生的調理更加清晰。
第三任務:機器人的應用——我們身邊的機器人。隨著科技的進步,機器人已經悄悄的走進我們的生活,來到我們的身邊,你發(fā)現你周圍有哪些機器人?提問讓學生感受機器人就在我們身邊,從而補充課題“我們身邊的機器人”。你還想知道機器人有哪些應用嗎?請大家訪問“機器人網站”,在這個網站里有大量關于機器人的信息。
信息技術課件(篇12)
教學目標
居中單元格,調整單元格文字方向的設置。
難點
1、教學重點:合并單元格,拆分單元格。
2、教學難點:拆分單元格。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1、首先,對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插入表格進行回顧,復習,并請幾位學生展示具體的操作。
2、提問:學校大隊部要增加一名大隊委員,有幾十名同學想爭取這個名額,大隊輔導員怎樣又快又簡單地從應聘的同學中找到合適的人選呢?學生回答:每人把自己的基本情況寫下來,交到大隊輔導員那里,輔導員就可以作出選擇了。教師講解:這種自我介紹的文稿叫做“簡歷”。從而引出今天的課題——我的小簡歷。
二、自主探索,協作學習
在Word中輸入的文章,包括我們剛才做的簡歷,都需要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到磁盤上。否則一關電源,我們輸入的文章就沒有了。大家要養(yǎng)成及時保存文件的好習慣。教師邊演示邊講述:請大家把制作好的文件以自己的姓名保存到自己的電腦里。那么我們剛剛保存過的月歷有沒有保存到電腦里呢?保存到什么地方了呢?我們先把這個關掉,再來試著打開看看。(學生練習把剛剛制作的月歷保存到自己的電腦里面。)
4、打印文件使用Word制作的文件還可以通過打印機打印到紙上。教師這里有一臺打印機,現在就可以把同學們制作的簡歷打印出來。教師演示操作過程。選取學生優(yōu)秀的月歷作品,讓學生自己試著打印。
三、展評小結展示學生制作的簡歷。
學生欣賞簡歷,教師重點引導認識學生制作出的月歷的一些有新意的想法。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使用Word表格制作簡歷,相信同學們對Word的表格已經熟悉了。
高中信息技術課件
每個老師在上課之前都需要準備一些東西,其中包括教案和課件。為了寫好教案和課件,我們需要靜下心來。寫好教案和課件的好處之一是可以避免老師遺忘重要內容。如果想要借鑒一些優(yōu)質的教案和課件,是否有一些網絡資源可供參考呢?我們在撰寫“高中信息技術課件”時,力求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將內容傳達得更清晰易懂。我們歡迎大家參考以下內容,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庫!
高中信息技術課件(篇1)
【學習目標】
1、掌握動畫的分類。
2、學習二維動畫的制作過程和方法。
【學習重點】
制作二維動畫的過程和方法。
【學習難點】
動畫制作過程中各種參數的設置。
【預習導學】
1、從空間角度來劃分,動畫可分為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如果動畫的畫面稱為二維動畫,二維動畫畫面構圖 ,二維動畫的文件格式有如果動畫的畫面是______
就是三維動畫,三維動畫增加了還具有三維動畫的文件格式為______ 。
2、制作二維動畫的軟件很多,其中代表性的是Macromedia公司的______。動畫采用了______ 技術,可以______ ,它具有
______特點,被廣泛應用于 ______。
3、用Flash制作動畫有兩種基本方法:一種是______,另一種是______ 。
【合作探究】
一、討論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各有什么表現特點?
二、兩種動畫制作方法的比較
1、逐幀制作:
2、中間幀自動生成:
三、制作遮罩(Mask)動畫
在Flash中設為遮罩的層可以將其下一層的內容隱藏起來,再下一層的內容將透過遮罩層填充顏色形狀或文本對象顯示出來。
演示動畫并分析制作方法
5.2 動畫的制作(一)導學案
四、文件格式
1、fla格式:
2、swf格式:
【實踐探究】
探究任務:制作遮罩動畫
要求:1、仿照課堂實例制作遮罩動畫,保存成swf格式。
2、改變“背景”圖層的形狀,觀察遮罩動畫的效果。
20XX年高中信息技術教案精選(五)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投影展示幾個信息技術的例子,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新課教學
一、信息技術概念
信息技術主要是指利用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手段實現獲取信息、傳遞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和顯示信息等的相關技術。
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歷史
1.五次信息技術革命
?、耪Z言的使用
人口超過100萬的語言有140多種,其中漢語的使用人口最多,約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所以,漢語是聯合國指定的六種工作語言之一,另外五種語言是英語、俄語、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有些語言則只為幾千乃至幾百人使用,如美洲的土著印第安語,中國的鄂倫春語、赫哲語。
?、莆淖值膭?chuàng)造
文字是在語言的基礎上誕生的,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人類語言的起源,距今至少有上百萬年,人類最早的文字誕生到今天,最多也不過五六千年。
中國文字的發(fā)展,經過秦統一中國后,連續(xù)對漢字進行簡化、整理,使?jié)h字逐漸走向規(guī)范化。漢字的發(fā)展,大致可分為古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四個階段的演變過程。其中,篆書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隸書則有秦隸、漢隸之別。由此可知,歷任何一種新的字體,都是經過長期演變逐漸形成的??傮w來說,楷書形成后,中國文字已基本定型。
⑶印刷術的發(fā)明
我國是印刷術的發(fā)源地,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印刷術,都是在我國印刷術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下發(fā)展起來的。印刷術的發(fā)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發(fā)展起了重大作用。印刷術和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并稱為我國古代科技的四大發(fā)明。它的發(fā)明和推廣應用,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因而被稱為「文明之母」。
?、入妶?、電話、廣播、電視的發(fā)明和普及
電報:1844年5月24日,在座無虛席的國會大廈里,莫爾斯用他那激動得有些顫抖的雙手,操縱著他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電報機,向巴爾的摩發(fā)出了人類歷的第一份電報:“上帝創(chuàng)造了何等奇跡!”
1912年“泰坦尼克”號撞到冰山后,發(fā)出電報“SOS,速來,我們撞上了冰山。”幾英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亞”號客輪本應能夠救起數百條生命,但是這條船上的報務員不值班,因此沒有收到這條信息。從此以后,所有的輪船都開始了全天候的無線電信號監(jiān)聽。
電話:1892年紐約芝加哥的電話線路開通。電話發(fā)明人貝爾第一個試音:“喂,芝加哥”,這一歷史性聲音被記錄下來。
電視:經過長時間的艱苦奮斗和無數次失敗之后,貝爾德終于用電信號將人的形象搬上了屏幕。1929年,英國廣播公司允許貝爾德公司開展公共電視廣播業(yè)務。30年代以后,貝爾德又轉向了彩色電視的研究,并有所成就。
⑸計算機技術與現代通信技術的普及應用
第一代:1946-1956年。
第二代:1957-1963年。
第三代:1964-1981年。
第四代:1982-1989年
三、信息的發(fā)展趨勢
⑴越來越友好的人機界面。
⑵越來越個性化的功能設計。
⑶越來越來高的性能價格比。
四、合理利用信息技術
面對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我們要客觀認識、揚長避短、合理而充分地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
上網對中學生的影響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小結
1.每一次信息技術革命都推動了人類社會向更高層次發(fā)展。
2.信息技術包含計算機和網絡技術。
3.不只有五次信息技術革命,它隨著時代的變化,生產力的發(fā)展,不斷有新事物的產生。
練習
1.漢字的發(fā)展,大致可分哪四個階段?
2.計算機的發(fā)展經歷的四個階段?
3.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為我們服務?
高中信息技術課件(篇2)
一、基本說明
教學內容
1)教學內容所屬模塊:高中信息技術基礎(必修)
2)年級:高一年級
3)所用教材出版單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屬章節(jié):第3章第一節(jié)第3小節(jié)第1課時
5)學時數:40分鐘
二、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使學生能夠根據任務需求,熟練使用表格處理軟件(EXCEL)對表格數據進行加工,表達意圖;熟練掌握用EXCEL進行數據統計的過程。
技能性目標:根據任務分析數據,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從中發(fā)現事物的特征及其變化規(guī)律;通過對數據信息的加工處理,使學生感受信息加工在信息技術中的重要性,認識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優(yōu)勢。
情感性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互學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協作的精神。
2、內容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上??萍冀逃霭嫔缙胀ǜ咧行畔⒓夹g基礎(必修)教材中第三章《信息加工與表達》中第一節(jié)《信息加工》中的第3小節(jié)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信息加工需求確定,對信息需求有了明確的認識。根據教材及學生情況,我將本節(jié)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學習EXCEL表格數據的統計,要求掌握數據的公式計算、函數計算、排序、篩選等數據統計方法。第二課時主要在第一課時已有的基礎上,掌握用EXCEL進行表格數據圖形化的信息加工方法。本節(jié)課為第一課時。
3、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絕大部分來源于農村中學,雖然很多學校都基本上配置了計算機房,但許多學校都未正式上幾節(jié)課,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相對較差,據調查,大部分學生從沒使用過EXCEL,還有些學生根本不知道EXCEL是干什么用的。因此,課程設計要求要簡單易學,從基礎開始。
4、教學重點:
利用EXCEL對表格數據進行公式計算、函數計算、排序、篩選等。
5、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教學中,以任務、問題為牽引,讓學生帶著目的學習,并讓學生一起參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后歸納總結。
三、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及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和考查,以及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情境
引入課題
1、同學們,我們剛進行了第一次月考,大家都看到了成績單,你們的成績單是用哪種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的呢?
2、展示兩種不同的成績單表現方式,并進行比較,從而引入本節(jié)課的內容——利用EXCEL進行數據管理。
學生作出回答。
比較兩種成績單表現方式,得出利用表格是呈現成績單的`方式。
讓學生能夠根據不同的信息需求,選擇適當的信息處理工具,能更好、更直觀地完成任務。
讓學生自己作出判斷,進行選擇更能較好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信息輸入
對EXCEL進行簡單介紹,說明信息錄入過程。
打開EXCEL,新建EXCEL文檔,錄入學生成績單。
為后面的學習做準備。
表格數據的統計
利用公式、函數進行計算,對數據進行排序、篩選
1、打開一個原始的成績單表格(沒有進行任何計算)。
2、演示EXCEL中的一般函數,說明計算原則。
3、演示對成績單進行求總分、求平均分、排序、篩選等操作過程。
1、觀看演示,討論自己熟悉的函數的功能,掌握要領。
2、動手實際操作。
1、直接傳授知識,讓學生對函數計算有一個明確的意識。
2、利用學生熟悉的數學計算方法與計算機結合起來,可以開拓學生思路,轉換觀念。
布置任務,合作學習
任務:打開已有的學生成績花名冊,利用公式、函數計算每個學生的總分、平均分、名次排列。
小組合作完成任務
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互相協作完成任務。
任務延伸
任務:統計參考學生數并計算優(yōu)秀率、合格率(要求學生自己尋找方法,并給予最先成功完成任務的一組學生額外上機獎勵)
小組合作完成任務
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分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任務點評
根據學生的學習、操作過程,完成任務的時間、質量、合作情況做適當的分析。
學生可以進行互評,廣泛交流,學習快捷有效的學習方法,提出一些改進意見。
考察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的分析問題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總結
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如何利用EXCEL電子表格對數據進行加工,如數據的計算、排序、篩選等操作。學會了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根據不同的信息選擇方便有效的工具對其進行加工。
回顧所學知識
進一步鞏固加深知識的掌握。
四、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采用了任務驅動教學、分組教學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一切從學生主體出發(fā),讓學生成為知識技能的“探究者”、難點問題的“突破者”,使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這堂課還是存在不足的地方,學生基礎不一樣,學生完成任務的時間長短不一,在課堂中,還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完全調動起來;另外,對于很快完成任務的學生,沒有及時給他們安排一些新任務,可以讓他們依著自己的興趣或疑惑,繼續(xù)進行與任務相關的深入的探究,或者請他們作為教師的助手,去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至使這些學生思想開小差或者無所事事。
高中信息技術課件(篇3)
一、教學目標
1.能說出媒體的概念和類型,掌握多媒體的內涵和特征。
2.通過觀察自主歸納、小組合作等方法,提高歸納和團結協作能力。
3.通過學習多媒體的相關應用,體會多媒體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媒體、多媒體的概念和類型。
【難點】多媒體的內涵和特征。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引導學生不論是撥打電話還是寫信,都是使用媒體去表達和傳播。媒體顧名思義是指傳播信息的媒介,它是人類借助用來傳遞信息與獲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載體、中介物或者技術手段。請學生踴躍發(fā)言說說我們在生活中使用過什么媒體來傳遞信息,從而使學生更有代入感地引入新課。
(二)新課講授
1.我們身邊的媒體
教師讓學生先閱讀教材,找到媒體的概念是什么,請一位同學來分享他找到的概念?!疚覀儗㈩愃莆淖值谋硎竞蛡鞑バ畔⒌妮d體稱為媒體。】教師補充媒體的形式和發(fā)展。
教師組織學生以相鄰四人為一組,進行5分鐘的討論,結合課本上對多媒體的分類,說說看都有哪些分類,每個分類是如何定義的。討論結束后教師總結將媒體分為五類,信息技術每一組學生分別總結一類的定義?!靖杏X媒體:指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使人產生直接感覺的媒體,如引起聽覺反應的聲音,引起視覺反應的文本、圖形和圖像等】【表示媒體:是為了加工、處理和傳輸感覺媒體而人為研究、構造出來的一種媒體,它有各種編碼方式,如文本編碼、圖像編碼和聲音編碼等】【表現媒體:指進行信息輸入和輸出的媒體,如鍵盤、鼠標、掃描儀、話筒和攝像機等輸入媒體以及顯示器、打印機和揚聲器等輸出媒體】【存儲媒體:指用于存儲表示媒體的物理介質,如硬盤、軟盤、光盤和膠卷等】【傳輸媒體:指傳輸表示媒體的物理介質,如電纜和光纜等】教師補充總結媒體在生活中的其他實際應用。
2.多媒體的沖擊
教師引導:多媒體除了應用于學習外,還可以應用于娛樂。電子游戲就是我們非常喜歡的一種多媒體應用形式。上網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yōu)g覽各種信息、聽音樂、看電影、玩游戲等,實際上吸引我們的不是網絡本身,而是網絡上豐富的多媒體信息。
老師講解多媒體不是多種單一媒體的簡單組合,它是計算機技術和媒體數字化的產物,不僅屬于媒體范疇,也屬于技術范疇。因此,多媒體與多媒體技術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從一般意義上說,多媒體就是指多媒體技術。盡管對多媒體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中看出多媒體技術的共同特征,即能夠對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多種媒體進行綜合處理,構成一個交互的統一整體,實現多種媒體的集成應用。
布置任務讓學生對教材上的分類進行總結。學生能夠回答出三個特征。【①集成性②數字化③交互性】教師可以點評學生總結精煉等,之后分別為學生具體舉例說明,每個特征是如何定義,例如以電子游戲為例,電子游戲具有很強的交互性,足球比賽游戲要求參玩者全程參與,比賽進程會隨著參玩者的操作而變化,結果就是參玩者通過對游戲的操作編輯了一場比賽。而電視不具有多媒體的交互性,我們通過選擇頻道收看不同的內容,但我們始終是被動地收看,我們無法控制其播出內容的變化,也不能參與內容的加工和處理,諸如此類的舉例說明。
(三)鞏固提高
在學生掌握了知識以后,教師和學生一起完成書上實踐與思考的4個問題,檢驗學生的習得程度。
(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教師可夸獎學生聽課認真,理解到位。
作業(yè):完成書中最后的活動模塊的兩個小活動。
四、板書設計
高中信息技術課件(篇4)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高中信息技術組的XX號考生,我試講的題目是《信息加工處理——Excel》,下面開始我的試講。
一、新課導入
師:最近,高中一年級開展了“文明班集體評優(yōu)”活動。這次活動的資料收集中,發(fā)現采集到的評比數據看起來很費勁,如何才能在分析報告中直觀準確地反映評比的結果呢?
師:這需要應用到我們今天所學的信息加工處理軟件——Excel。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Excel的廬山真面目。
二、新課教學
師: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我們經常要處理各種各樣的表格,如考勤表、學籍檔案表、績效考評表等,通過這些表格人們能快速地接收和提取所需的信息,作出有效的判斷和決策。
師:今天我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學習Excel。
1.需求分析
師:目前需要處理的是班級評優(yōu)活動所產生的數據。請同學們思考我們需要統計什么?
師:A同學,請你來回答。
師:A同學說,我們需要統計各班的“紀律分”“衛(wèi)生分”以及“禮儀分”。
師:那同學們再思考我們需要處理的數據是什么?
師:B同學,請你來回答。
師:B同學說,我們需要處理的數據對象是各班每周的“紀律分”“衛(wèi)生分”以及“禮儀分”的分值。
師:B同學回答得不錯。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采用二維表格的形式進行管理和統計。
2.認識Excel界面
師:請同學們打開Excel軟件,觀察Excel的組成元素。
師:哪位同學來說一下Excel的組成元素?
師:這位男同學,請你來回答。
師:哦,這位男同學說,Excel的組成部分包括工作表、單元格、行、列等主要元素。
3.輸入數據
師:根據上面的任務需求分析,同學們同桌兩人為一組,根據老師展示的表格,進行文字的輸入。
師:同桌間一個人觀察,另一個人進行數據的輸入,同時指出同桌出現的問題;操作一遍之后再進行角色互換,原本進行數據輸入的學生進行觀察,另一個同學進行輸入。
4.設置單元格的對齊方式
師:請同學們觀察自己制作的表格中,數值項單元格和文本項單元格的對齊方式。會有什么發(fā)現呢?
師:哪位同學來回答?
師:那位女同學,請你來回答。
師:哦,這位女同學說,數值項單元格默認右對齊,文本項單元格默認左對齊。
師:請同學們將所有單元格內容設置為居中對齊。然后請最先做完的同學進行演示。
師:同學們做得不錯。我們共同來總結單元格對齊的方法:
(1)選中單元格后,單擊格式工具欄中的居中對齊按鈕;
(2)選中單元格后,單擊鼠標右鍵彈出快捷菜單,然后選擇對齊選項卡,進行設置;
(3)選擇“格式”菜單下面“單元格”命令,在彈出的單元格對話框中設置對齊。
5.修改工作表的名稱
師:為了清晰的表示該工作表的具體含義,請同學們將當前工作表重命名為“評優(yōu)活動工作表”。
師:具體操作步驟可以雙擊Sheet1名字,即可完成重命名操作。
三、鞏固提高
師:請同學們觀察我們班的班級課程表,并根據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完成課程表的制作、文字的輸入、工作表的重命名等相關操作。
四、課堂小結
師:我們共同總結一下本節(jié)課的內容。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表現得都不錯,請同學們課下觀察生活中表格的實例,并嘗試進行制作。
師:好,下課,同學們再見!
五、板書設計
信息加工處理——Excel
一、認識Excel界面
二、輸入數據
三、設置單元格對齊方式
四、修改工作表的名稱
我的試講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的聆聽。
高中信息技術課件(篇5)
學習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掌握圖表的制作方法;認識圖表的適應范圍,并能根據圖表分析數據。
過程與方法:幫助學生建立數據之間的圖形關系,發(fā)現事物的性質及變化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表格數據的圖表制作方法及步驟。
教學難點:
(1)圖表類型、數據源的選擇;
(2)圖表數據分析。
學習內容:
一、自主學習內容:
在淘寶雙十一各省銷售額表中完成制作嵌入式圖表:
數據區(qū)域:A1:B36
圖表類型:簇狀柱形圖;
數據系列產生在:列;
圖表標題:淘寶雙十一各省銷售額;
不顯示圖例。
1.在研討任務1中完成制作嵌入式圖表:
數據區(qū)域:A3:B10;
圖表類型:簇狀柱形圖;
數據系列產生在:列;
圖表標題:“雙十一”淘寶商品分類銷售額;
分類(X)軸:項目分類
分類(Y)軸:銷售額(億)
不顯示圖例。
2. 在研討任務2中制作嵌入式圖表:
數據區(qū)域:A3,B9;
圖表類型:餅圖;
數據系列產生在:列;
圖表標題:淘寶消費者年齡分布圖;
不顯示圖例。
3. 在研討任務3中制作嵌入式圖表:
數據區(qū)域:A3:B12;
圖表類型:折線圖;
數據系列產生在:列;
圖表標題:“雙十一”支付寶交易額;
不顯示圖例。
二、擴展學習內容:
1.在sheet1中完成制作嵌入式圖表:
圖表類型:簇狀柱形圖;
圖表標題:城市年平均氣溫對比 ;
數據源:A1:A13和D1:D13 ;
系列產生在:列;
顯示圖例。
2.在sheet2中制作嵌入式圖表:
數據區(qū)域:A2:E2和A5:E5;
圖表類型:三維簇狀柱形圖;
數據系列產生在行;
圖表標題:成績表;
不顯示圖例。
高中信息技術課件(篇6)
一、教學目標分析:
“信息與信息技術”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基礎》模塊第一章內容。作為本書的第一章,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對信息和信息技術做進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學生能從宏觀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術,并形成整體認識,為后面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準備。通過學習,要求學生能夠列舉出身邊的各種信息,感受信息的豐富性;能舉例說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夠說出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能夠了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歷史;能夠體會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趨勢,體驗信息技術發(fā)展的變化,認識到信息技術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兩大塊:
1、豐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鋪墊性內容,與學生們的學習、生活緊密聯系,簡單易懂,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點內容,理論性較強,是教學的難點;
2、信息技術的悠久歷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則從信息文化的角度來描述信息技術的大眾化和人性化,將技術的發(fā)展寓于信息文化的發(fā)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術,主要是讓學生知道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使用不當都會給人們帶來負面的影響。這一塊的內容都是教學重點,后兩者的內容也是本章的難點。
三、學生學習狀態(tài)分析:
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對知識應用和遷移能力已經比較強。這一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是比較成熟的,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維也是比較活躍,能夠和同學一起來進行一些問題的探討、交流。他們有著廣闊的視野、強烈的使命感,關注信息技術在生活及其周邊的影響。
四、教學重點:
1、信息技術的悠久歷史
2、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術
五、教學難點:
1、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術
六、教學方法: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探究法、提問法、引導法,師生一起小結等等。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信息的四個特征?
新課導入教師活動:
1、同學們,今天我們將一起來學習“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這一節(jié)。首先,請大家閱讀本節(jié)開頭的一則新聞:
問題:上面的故事說明了什么?
信息及其信息技術對我們人類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歷史
教師活動: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術:一切與信息的獲取、加工、表達、交流、管理和評價等有關的技術都可以稱為信息技術??梢哉f有了人類就有了信息技術,在人類歷發(fā)生過了五次的信息技術革命:
教師活動:給學生3分鐘看書第6頁,要求盡可能記住“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語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創(chuàng)造
第三次:印刷術的發(fā)明
第四次: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fā)明和普及
第五次: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的普及應用
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只選擇兩點來講解,其余的在下節(jié)課通過因特網、學生間互助、探究來學習)
1、越來越友好的人機界面
教師活動:越來越友好的人機界面,實際上是從操作系統這個成面上來講的。講解DOS和WINDOWS的區(qū)別。(簡單介紹)
DOS:
DOS實際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磁盤操作系統)的簡稱。顧名思義,這是一個基于磁盤管理的操作系統。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輸入命令來進行人機對話,并通過命令的形式把指令傳給計算機,讓計算機實現操作的。因此,作為用戶的我們要記憶大量繁鎖的命令,那樣才能用好計算機。
WINDOWS:用的是GUI——鼠標/圖形用戶界面
人機交互圖形化用戶界面設計,以可視化的圖形方式來呈現交互。舉例子:查看文件,復制文件,刪除文件
(1)WINDOWS如何實現(學生演示)
(2)DOS下如何實現(教師演示)
通過講解、分析,讓學生逐步感受到從DOS到WINDOWS是越來越好的人機界面。
①虛擬現實技術
應用:建筑領域、外科醫(yī)生、軍事領域
②語音技術
語音識別技術,語音合成技術
應用:語音輸入法、無人值守電話服務、專用語音直接翻譯機。
③智能代理技術
OFFICE助手
可通過網絡進一步了解相關概念
2、越來越個性化的功能設計壁紙、個性化簽名(QQ)、個性化鈴聲認真看書上第九頁資料
3、越來越高的性價比
教師活動:請同學注意觀察教材第九頁的表。學生活動:認真看書上的表
教師活動:從本張表你看出了什么問題?
學生1:……
學生2:……
學生3:……
師生小結:
年份越來越來大,性能越來越來好,價格越來越來低。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術辯論:信息技術的利與弊解釋三種觀點:
(1)做作業(yè)時,我從網上拷貝別人文章,不就是自己的了嗎?
(2)上網就是聊天、灌水,還能做些什么?
(3)在網上,誰也不會知道我是誰?我說什么或做什么都無關緊要。
實踐:
利用因特網,查找有關“虛擬現實技術”、“語音技術”、“智能代理技術”等的相關資料,下節(jié)課提問。
2025初中信息技術課件(范例9篇)
教案是老師上課之前需要備好的課件,每個老師都需要仔細規(guī)劃教案課件。設計教案需要注重學生社會化和拓展視野。想要一篇好文章不妨去讀讀“初中信息技術課件”,我們十分感激您對我們的支持希望您能將我們的網站收藏并關注!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1
初中一年級信息技術教案模板
教學內容:漢字輸入
目標:掌握漢字輸入的基本方法
重點:漢字輸入
難點:保存文件
教學準備:學生應該有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對鍵盤有一定的熟悉程度,有鼠標的基本操作能力,讓學生在課下準備小作文“我的家鄉(xiāng)”。
地點:校微機室
教學過程:
1. 學生進入微機室,啟動計算機,打開計事本:開始——程序——記事本
3. 學生輸入小作文我的家鄉(xiāng)——體現教學各科整合,與語文課的整合,與思想政治課的整合。是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培養(yǎng)學生立志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
4. 個別指導學生操作,及時解決碰到的問題,如:回車表示換行,標點符號的`輸入
5. 邊輸入邊保存,及時提醒學生保存文件
單擊文件菜單,彈出下拉菜單,單擊保存后,彈出另存為對話框,確定保存位置及保存名稱后,單擊保存按鈕。
突破難點:保存文件需要確定兩點,一文件保存位置,二文件保存名稱。
課后總結:
1. 熟練掌握啟動記事本的方法,保存文件的方法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2
信息技術包括數字采集技術、處理技術、傳輸技術這三個部分。平面設計技術是數字處理技術部分的領域,它專門負責處理平面數字信息,初中生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必然要學習平面設術,這是由于平面設計技術是一門非常實用的信息應用技術。
一、引導學生認識軟件
談到信息技術的教育,如果問信息技術教師:“在平面設計教學中,應當教給學生什么?”很多信息技術教師會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教學生平面設計技術當然是要教給學生作圖。”這種回答是片面的,這些教師會這樣回答這個問題是由于教師自己不夠理解平面設計本質的緣故。平面設計是指應用計算機的技術處理平面圖片信息,即它的本質為引導學生從計算機技術的角度著手處理圖片,而非引導學生盲目的處理圖片。以現在學生想做一張漂亮的書簽來說,通常學生做書簽需要處理至少一幅圖片,然后在圖片上添文字。當前可以處理圖片的軟件有很多,最主流的平面設計軟件為Photoshop、微軟推出的Windows產品自帶有圖畫處理軟件、目前還有一些自由軟件者設計了各類幾何畫板工具等。學生應當選擇哪種軟件?教師要引導學生看到,微軟推出的Windows產品自帶有圖畫處理軟件功能太簡單,不符合制作書簽的需求,Photoshop功能最齊全然而使用起來也最復雜。如果學生要做一張?zhí)匦л^多的書簽,應當優(yōu)先選擇Photoshop軟件。從以上的教學過程可以看到,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平面設計以前,要先引導學生了解:“我要設計什么圖形,我最需要的功能是什么?!苯處熞龑W生結合學習的需求優(yōu)選軟件。
二、引導學生認識基礎
談到引導學生認識學習平面設計的基礎,有些信息技術教師可能會問,什么是平面設計軟件的基礎呢?難道引導學生學習軟件的功能不是基礎嗎?實際上這只是學習操作軟件的基礎,而非學習平面設計的基礎?,F舉例來說,平面設計軟件目前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像素處理軟件,該類軟件以Photoshop為代表;一類為矢量處理軟件,該類軟件以Coreldraw為代表。矢量圖像適合繪制線條封閉的圖像,現在學生要制作書簽,顯然應當選擇像素處理軟件,即最終還是應當選擇Photoshop軟件。教師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矢量圖形、什么是像素圖形,就是基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了解平面設計軟件能夠處理的圖像模式,比如黑白模式、灰度模式、RGB模式等,這就是基礎。因為學生如果不理解以上的知識,就根本無法應用平面設計軟件,所以它們是學習的基礎。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平面設計軟件以前,要為學生打好基礎,讓學生從計算機的角度理解需要處理的作品。
三、引導學生認識菜單
當學生選擇了軟件以后,應當立即學習什么呢?有些教師說:“引導學生認識工具,然后讓學生開始處理軟件唄?”教師的這種教學思路是不正確的。很多學生學習新軟件時,內心第一個反應是害怕學不好軟件,至于為什么怕學不好軟件呢?學生們說,因為對他們來說一款軟件是全新的、陌生的,他們擔心自己學不好軟件。學生如果存在畏懼的學習心理,學習態(tài)度就會比較消極。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菜單開始理解平面設計軟件。教師可引導學生看到,無論是平面設計軟件、文字處理軟件、三維作圖軟件,它們有一個共同的東西,就是菜單。為了便于人們操作,軟件設計者通常都會應用同樣的菜單界面設計。比如菜單的第一欄永遠是“文件”、所有的軟件“文件”的功能都大同小異,它負責文件的打開、存儲、另存為等?!按翱凇迸c“幫助”的設計也同樣的大同小異?!按翱凇痹O計的目的是為了便于操作者看清楚正在處理的作品,“幫助”的目的是為了幫助處理者了解自己正在應用的軟件。當學生從菜單軟件看清楚了平面設計軟件的操作布局思想以后,就會發(fā)現平面設計軟件與其他軟件的應用并無太大區(qū)別,學生只要學會幾個與其他軟件相異的菜單操作,就能大致的`理解平面設計軟件的本質。為了減少學生的畏懼心理,教師要從界面設計的角度引導學生學會菜單操作,這是學生比較容易理解的操作,當學生從較為熟悉的菜單開始學習,逐漸地理解了平面設計軟件以后,就會減少畏懼學習的心理,愿意自主的學習平面設計軟件。
四、引導學生認識布局
當學生熟悉了菜單以后,接下來應當學習什么呢?筆者認為接下來應當學習布局。無論是哪款平面設計軟件,它的布局永遠是相似的。平面設計軟件最左側的工具欄中永遠集合有軟件最核心的功能,如果學生要學習平面設計軟件的功能,就要了解工具欄中所有的操作。平面設計軟件的右側永遠都是狀態(tài)欄,即學生要了解設計的效果、了解設計的歷史、了解設計的分類效果等都要在狀態(tài)欄中觀看。/當學生熟悉了這套布局以后,就一目了然應當如何應用平面設計軟件,接下來,教師只需要給予學生探索的案例,學生就能根據以上描述的過程探索學習案例,熟悉平面設計軟件所有的操作。信息技術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平面設計軟件以前,不能盲目地引導學生學習平面設計案例,這種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在學習時找不到探索的方向。教師如果要先引導學生從宏觀的角度全面的認識平面軟件設計的特點,幫助學生了解探索的方向,然后給予學生學習的案例,這時即使學生在探索的時候遇到障礙,也能夠回憶起前面學過的知識,調整探索知識的方向。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3
一.教學要求
通過“畫圖”軟件的學習,讓學生初步了解Windows中使用軟件的一般方法。
二.重點和難點
1、重點:用“畫圖”畫畫
2、難點:“畫圖”軟件中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教學課時:
0.5課時
四.教學方法:
演示教學法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室一間,“啟天”教學管理軟件一套
六.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在前一節(jié)中我們學習了怎么玩紙牌,現在我們來學習怎么在計算機中使用“畫圖”軟件來畫畫。
二、述新課
1、打開計算機
2、從“開始”菜單中啟動,彈出“開始”菜單
3、選擇“程序”→“附件”→“畫圖”菜單命令,打開如下圖所示的畫圖窗口。
畫圖”的窗口主要有菜單欄、工具箱、繪圖區(qū)和顏料盒等組成。
4.畫“蘋果樹”
步驟:
a.單擊“橢圓”工具,在工具箱底部選擇“背景填充模式”然后前景色設為黑色,將背景色設為綠色,畫出一個橢圓作綠色樹冠。
b.單擊“鉛筆”工具,按住鼠標拖動,畫出樹的枝干,并將其填充為褐色,結果如下圖所示
C.單擊“橢圓”工具,選擇“背景填充模式”將其前景色設為黑色,背景色設為紅色,畫出蘋果的橢圓型輪廓。
d.選擇“鉛筆”工具和“刷子”工具畫出蘋果的其余部分。如下圖所示
e.單擊“選擇”工具,單擊最下方的“透明模式”,右擊顏料合中的白色,在繪圖區(qū)拖放鼠標,使拖出的虛筐套住蘋果,蘋果此時處于選中狀態(tài)。
f、選擇“編輯”→“復制”菜單命令,然后再選擇“編輯”→“粘貼”菜單命令,在畫紙的左上角又將出現一個蘋果,他與選中的蘋果完全相同,而且處于選中狀態(tài)
g、將鼠標指針移到畫紙的左上方被選中的蘋果上,鼠標指針變成“十”字型時,按住鼠標左鍵將其拖到蘋果樹上。多次重復此方法可以復制出多個蘋果。如下圖所示
h、使用“文字”工具添加英文字“apple”,如下圖所示
好了,如此我們便畫好了一棵蘋果樹,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4
[教學目的]
理解數據排序的意義,能根據問題需要設置排序的次序,排列的方向和排序的方法,完成單關鍵字排序和多關鍵字排序操作。
[教學重點]
1.對主要關鍵字的選擇。
2.正確理解排序條件的不同選擇對排序結果的影響。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連續(xù)單元格的選定。
二、新知。
1引入課題
老師這里有一張數據表,記錄的是某日我國部分城市的天氣情況,有城市名稱,最低氣溫,最高氣溫,溫差等數據。你發(fā)現這些數據還沒有進行整理。一般情況下,我們?yōu)榱烁玫姆治鰯祿瑫匆欢ǖ囊?guī)則對數據進行比較,排列,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數據排序”。
板書:數據排序
2排序方法
現在請同學們把表格中城市的最高氣溫從高到低進行排序。天氣日報表格在桌面,大家可以在36頁做中學找到操作步驟。
請一名學生演示步驟,并說出過程。在學生說的同時板書其操作步驟:
板書:
步驟:數據à排序à設置主要關鍵字à升序或降序à確定
3主要關鍵字和次要關鍵字
剛才我們對城市的最高氣溫從高到低進行了排序,選擇的主要關鍵字是什么?(D列的標題“最高氣溫”。)那么如果選擇的主要關鍵字不同,排序的結果會有怎樣的變化呢?下面請同學們分組來進行探究。我們分成三個組,請第一組選擇的主要關鍵字用“最低氣溫”,第二組用“溫差”,第三組用“污染指數”作為主要關鍵字,選擇升序,請大家注意觀察南寧這個城市在排序中位置的變化。
板書:
城市主要關鍵字所在行
最高氣溫第14行
最低氣溫第20行
南寧溫差第9行
污染指數第3行
引導學生從中得出結論:選擇不同的排序關鍵字,將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排序結果。
4主要關鍵字和次要關鍵字
回到第一次完成的最高氣溫從高到低排序的.表格,大家還記得排序時選擇的主要關鍵字是什么?(“最高氣溫”。)
不過有幾個城市的最高氣溫是相同的,這時不但要表格中的數據要“最高氣溫”值按從高到低排序,而且當最高氣溫相同時,溫差小的城市要排在前面,那么應該怎么做?請你試一試。課本37頁“馬上行動”也給了小提示。
請完成的同學教師機演示,大家鞏固操作步驟。
5改變排序選項
之前的排序任務,我們采用的都是默認的排序選項,下面大家翻到課本39頁的馬上行動,學習改變排序選項的方法,有三個操作要求,請你注意觀察每次操作后表格的變化。
6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三、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的內容不難,所以通過一張有全國部分城市天氣日報信息的表格,讓學生自主學習、練習完成排序操作的教學。
整節(jié)課下來,覺得應該說學生多能達到學習目標的要求。
教師課堂上的語言提問較平淡,目的性不明確。課堂連接不是很好,拓展方面可以再加強,讓學生明白電子表格在生活中的運用。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5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選自教材初中版信息技術第二冊第四節(jié)的內容。在當代快節(jié)奏的社會中,人們對于信息傳播與交流日益增長的需求促進了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已經成為獲得信息最快的手段,網上交流與信息的傳遞成為網絡內容不可缺少的內容,學生對收發(fā)電子郵件的技能的掌握在信息社會就有同于筆和紙。
(二)教材分析和處理:
教材依次介紹了電子信箱的申請及郵件的收發(fā)。以前的教學中,按照教材的編排,我采用講授法。但講完后,總覺得學生有這樣的幾個問題:一是部分學生對枯燥的計算機理論毫無興趣;二是對于概念性的內容太過抽象不易理解;三是學生已經不滿足于填鴨式的講授,想自己動手操作實踐的要求增加。因此,為了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對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做了如下處理:
1.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引入課題,提出問題我們日常交流和溝通用什么工具,這些工具與E-mail相比有什么區(qū)別,E-mail有什么優(yōu)點,使學生一開課就精神飽滿.
2.在知識點講授時,首先結合學生申請郵箱,使學生有了成就感引導學生發(fā)現并掌握應用的知識技能.
3.本節(jié)課將知識點分解成三個任務,通過學生上機實踐,老師引導,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jié)知識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利用電子郵件與他人溝通的方法
教學難點:發(fā)電子郵件(附件的添加)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利用電子郵件與他人溝通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思考和分析,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中,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自信心。
掌握技能的信心。
二、說學情
1.能力基礎:
初中的學生在認知方面,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概括與歸納能力,接受新知識的速度較快,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也較強。
2.知識基礎:
學生已經學習了計算機網絡的相關基本知識.部分學生的家庭已具備了上網的條件,已經熟悉了網上交流,學會上網瀏覽和玩游戲。
3.情感基礎:學生對網絡學習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
三、 說教法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任務驅動與引探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重在優(yōu)化教師的主導作用,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一方面,教師通過一連串的提問與比較,引導學生完成,使得本節(jié)課的教學步步深入,一氣呵成。另一方面,通過觀察、分析、設疑、類比、總結、練習完成任務,實現對每個知識點的認識、理解、記憶、掌握。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6
優(yōu)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圖層的意義,學會圖層的基本操作,聯系快捷鍵的使用,并將圖層作品拼合成圖片。
分析,不斷遞進探究、合作學習,來培養(yǎng)學生的賞析能力、合作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圖像處理軟件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快捷鍵在圖片制作中的便捷,使學生在生活中對圖片的合成有理論認識,并通過作品展示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圖層的知識,并學會圖層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學難點:圖層的拼合制作。(注意拼合后的RGB、CYMK之間的區(qū)別)
教學方法:直觀法、講授法、演示法、探究法、小組合作、任務驅動
課時課型:1課時,公開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視頻: 展示圖層合成的美麗圖片。
師:同學們知道圖層嗎?
講解:圖層就像組成我們圖片的元素一樣,比方說有一片藍藍的天空,幾朵美麗的白云,一片綠油油草地,那我們把這三張圖片拼合在一起就是一副美麗的風景了,而其中的每一張圖片也可以叫做是一個圖層,三個圖層共同構成了這張圖片。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五彩繽紛的圖層世界。(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動手實踐。
(一)圖層的選擇、刪除、復制及快捷鍵的`操作。
1、設疑:圖層有沒有前后之分呢?圖層是不是都是圖片?
圖層在處理軟件中有前后之分,靠前的圖層直觀上看會擋住后面一層的圖層,由于每張圖片構成的不同,它們的圖層數量也不同,有的圖片由一兩個圖層構成,而有的圖片可能由成百上千的圖層構成。
展示圖層制作的海報:
2、實踐:學生新建文件并打開五環(huán)圖像文件
任務一:選取并移動制作奧運五環(huán)
任務二:刪除五環(huán)中多余的圖層并將圖層鏈接起來
任務三:給五環(huán)上色并學會保存制作好的圖片文件
師小結:圖層在組合時一定要注意間距、大小,要做到簡潔、美觀。
(二)師生合作,釋析難點。
教師輔助:導入圖片、移動和擺放各個圖層。
師:誰上來給大家展示一下如何導入和改變圖片層次和大?。ㄕ埻瑢W上臺演示)
學生邊演示,老師一邊輔助一邊引導觀看的同學分析步驟、發(fā)現問題:圖片如何改變大小、層次的疊放等。
2、師完成圖層的拼合:怎樣讓它成為我們張貼的海報?
(引導學生分析:圖層擺放和處理好之后如何保存為我們的圖片文件,如果要保留這些圖層的信息我們又應該如何保存文件)。
。
三、交流評價,展現自我。
各組分別派代表展示本組完成的作品,并加以描述。
四、總結延伸,情感升華。
圖層處理是圖像處理的關鍵,理解的圖層對以后學習圖像處理有很大的幫助,我們會在以后的課程里安排制作大頭貼、倒影特效等,老師希望你們能學好圖像處理技術為你們豐富的生活添加更多色彩,當你把處理好的照片放進你空間的時候會有很多朋友在羨慕你的同時,更加向往我們海南。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7
第一章走進信息世界
課時一信息與信息技術——信息
一、教學內容分析和設計:
“信息及其特征”是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術》第一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由于這個內容理論性較強,如果只是由教師來講,學生可能會覺得枯燥,所以我準備在教師的引導下,舉出現象,讓學生進行分組**,然后歸納獲得知識。如有不足之處,教師或學生應予以補充。
這樣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活躍課堂氣氛,既讓學生學到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將學習與生活聯系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習慣。
二、教學對象分析:
知識的獲取者是剛剛升入初中的學生,按照人的成長認知規(guī)律,學生對知識的獲取開始由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對于“信息”這一事物的認識,可以讓他們從大量存在的現象中,發(fā)現并歸納出他們應該獲得的知識。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著指導作用。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學生能列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信息,感受信息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舉例說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yǎng)學生從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發(fā)現或總結新知識的能力。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理解信息技術對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重要作用,激發(fā)對信息技術強烈的求知欲,養(yǎng)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態(tài)度。
四、教學重點:
1、信息特征的認識。
五、教學難點:
信息的含義。
六、教學方法
本節(jié)概念性強,實踐性弱。采用講授法,分組討論法。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同學們,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我們在小學階段就已經學習。那么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說一說,什么是信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認為哪些屬于信息?(舉例)
學生1:校園鈴聲響起,可以告訴我們信息:上課還是課后。
學生2:*學校運動會,你可以得到很多關于運動場的信息。
學生3:你可以從網上得到很多信息,比如學習資料、娛樂、新聞報導等。
學生4:你可以從報紙上了解國內外的信息。
……老師:學生們舉的例子很好。
其實信息在我們日常生活周圍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當然,信息不僅存在于我們的周圍,同樣可以在我們身體內部找到它的影子,如,醫(yī)生通過聽診器來感知我們的身體內部的變化以確定**,因此我們可以說信息是用文字、數字、符號、圖像、圖形、聲音、情景、狀態(tài)等方式傳播的內容。
師:信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種多樣,作為萬物中的一種,它們同樣有著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質。讓我們通過我們得到的信息來找出它們的共同特征。
老師:在我們身邊的信息中,書刊上的文字附著在紙上,顏色附著在物體表面,老師講課的聲音依附于空氣。還有很多信息,你能舉出其他現象嗎?
我們的體重附著在身體上,cd * *附著在光盤上
老師:有沒有不依賴任何載體的信息?
生:(討論)找不到。
師:這說明了什么?
生:(齊)信息必須依附于載體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體多種多樣。
老師:通過前面的研究,我們知道信息的傳遞必須依靠一定的**,所以它不可能獨立存在;文字可以印在書上,也可以儲存在電腦里;信息可以轉換成不同的載體形式而被存儲下來和傳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時也說明信息可傳遞、可存儲。
師:(課件演示)
1、載體依附性
(1) 信息不能獨立存在,需要附加到某個載體上;
(2) 相同的信息可以附加到不同的**。
(3) 載體的附著具有存儲、傳輸和轉換的特性。
師:老師講課中傳授的信息能增長同學們的知識,廣播傳出的**能給大家?guī)砜鞓?,下課的鈴聲能給大家?guī)砼d奮。有很多信息。他們的存在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影響?
信息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價值。
師:(課件演示)
2.信息的價值性。
(1) 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給人們物質需要,體現在兩方面:
① 它能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 信息可以促進物質和能源的生產和利用;
(2) 信息可以增值;
(3) 信息只有被人們利用,才有價值。
生1:(疑問)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們在加工信息的過程中,經過選擇、重組、分析等方式處理,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師:商場上某種產品供不應求,而產家知道信息后他們會大量生產該產品,說明信息可以促進物質、能量的生產和使用。
師:臺風“維達”給我們帶來的傷痕依然存在,有關臺風“維達”的天氣預報當時對我們十分有用,但是現在對我們還有用嗎?
信息的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例如:今天,神6的完全成功遠比神1的成功更令人興奮。今天的報紙總是比昨天的好
書中的科學知識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變值嗎?
師:如果是理論知識幾乎不會貶值,但如果是技術知識同樣會隨時間而變化,但所花的時間會比一般的信息長很多。
師:(課件演示)
3.信息的時效性
(1) 信息的時效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有長或短)。
(2)信息的時效性必須與價值性聯系在一起。
s: (補充)因為如果信息不被人們使用,它就不能反映它的價值,也就不是所謂的及時性。也就是說,信息的及時性通過價值體現出來。
老師:老師的聲音只是同學嗎?電視上**的新聞只有一個觀眾知道嗎?
生:(齊)不是。
師:大家想一想,我們的周圍還有那些信息是能夠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學生:(討論)每個學生的外表,教學樓的形狀,樹葉的顏色,汽車的形狀
似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共享,除非不知道。
師:(課件演示)
4.信息可以共享
蕭伯納名言
(1) 信息資源共享。
(2) 信息可以一次、多次、同時使用。
(3) 信息共享不會丟失或更改。
思考:1、師:同學們對以上的信息形態(tài)分析得很透切、獨特。讓我們一起思考一下:除了上述特性之外,信息還有其它特性嗎?
(傳導性、無色無味、通用性、可識別性、再生性等)
2在信息的眾多特性中,于物質能量相比,信息有哪些獨特之處?(共享性)
實踐題:課本第5頁,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師機:網上鄰居——>teacher——>所在班級文件夾。
教學反思
該班級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參與討論活動,并由老師指導他們實現教學目標。從教學過程來看,學生回答問題積極主動,課堂氣氛良好。通過分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相互協作精神,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覺到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變化,不再是以前的傳統教學方式。
通過實踐鞏固本課所學的知識。因為這是高一的第一節(jié)課,是一節(jié)非常重要的課。如果這門課學得好,以下課程的學習將起到促進作用。
信息與信息技術信息技術
一、教學目標分析:
“信息與信息技術”是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術》模塊第一章內容。作為本書的第一章,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對信息和信息技術做進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學生能從宏觀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術,并形成整體認識,為后面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準備。通過學習,要求學生能夠列舉身邊的各種信息,感受信息的豐富性;能舉例說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夠說出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能夠了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歷史;能夠了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趨勢,體會信息技術發(fā)展的變化,認識到信息技術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兩大塊:1、豐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鋪墊性內容,與學生們的學習、生活緊密聯系,簡單易懂,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后者是核心內容,理論性強,教學難度大;2信息技術的漫長歷史主要描述了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則從信息文化的角度來描述信息技術的大眾化和人性化,將技術的發(fā)展寓于信息文化的發(fā)展之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主要是要讓學生知道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如果運用不當,會給人們帶來負面影響。這一部分的內容是教學的重點,后兩者的內容也是本章的難點。
三、學生學習狀態(tài)分析:
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知識的應用和遷移能力已經比較強。這一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是比較成熟的,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維也是比較活躍,能夠和同學一起來進行一些問題的**、交流。他們視野開闊,使命感強,注重信息技術對生活及其周邊地區(qū)的影響。
四、教學重點:
1、信息技術的悠久歷史
2、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術
五、教學難點:
1、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術
六、教學方法:
本課程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教學法、討論法、**法、提問法、指導法、師生總結法等。
七、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信息的四個特征?
新課導入
教師活動:
1、同學們,今天我們將一起來學習“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這一節(jié)。首先,請閱讀本節(jié)開頭的新聞
問題:上面的故事說明了什么?
信息和信息及術對我們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歷史
教師活動: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術:一切與信息獲取、處理、表達、交流、管理和評價有關的技術都可以稱為信息技術??梢哉f,有了人類,就有了信息技術。人類歷史上經歷了五次信息技術革命
教師活動:給學生3分鐘看書第6頁,要求盡可能記住“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語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創(chuàng)造
第三次:印刷術的發(fā)明
第四:電報、廣播、電視的發(fā)明和普及
第五次: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的普及與應用
(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只需選擇兩個點進行講解,其余內容將在下一節(jié)課通過網絡、互助和**學習。)
1、越來越友好的人機界面
教師活動:越來越友好的人機界面,實際上從操作系統的角度來說。解釋dos和windows的區(qū)別。(簡單介紹)
dos:
dos實際上是磁盤操作系統的縮寫。顧名思義,這是一個基于磁盤管理的操作系統。它是以命令行的形式,通過輸入命令進行人機對話,并以命令的形式將指令傳送給計算機,使計算機能夠實現操作。
因此,作為用戶,我們必須記住大量復雜的鎖命令,以便更好地利用計算機。
windows:使用gui--鼠標/圖形用戶界面
人機交互圖形用戶界面設計,以可視化的圖形化方式呈現交互。
示例:查看文件、復制文件、刪除文件
(1) 如何實現windows(學生演示)
(2) 如何在dos(教師演示)下實現
通過講解和分析,學生逐漸感覺到從dos到windows的人機界面越來越好。
虛擬現實技術
應用:建筑,外科醫(yī)生,軍事
語音技術
語音識別技術,語音合成技術
應用:語音輸入法,無人值守**服務,專用語音直接翻譯。
智能**技術
office助手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8
本課教學目標
了解什么是Windows的桌面
學會如何使用鼠標
認識Windows窗口
重點
1、了解什么是Windows的桌面
2、認識Windows窗口
難點
1、認識Windows窗口
教學過程
一、什么是桌面:
當電腦完全啟動后,出現在我們眼前的畫面就叫做Windows的桌面。主要包括:
1、開始菜單;點擊開始按鈕,用來執(zhí)行各種應用程序。
2、任務欄;已經打開的.程序的名稱會顯示在任務欄上。
3、系統信息區(qū);顯示時間、輸入方式等。
4、圖標;代表一個或一組應用程序
5、鼠標指針。隨鼠標的移動而移動,指示鼠標現時的位置。
二、如何使用鼠標:
1、單擊:選定圖標或執(zhí)行菜單命令。
2、雙擊:啟動圖標所對應的程序。
3、拖動:移動圖標的位置。
4、右鍵:激活快捷菜單。
三、如何操作Windows窗口:
1、各部分名稱:(標題欄、菜單欄、控制按鈕、邊框、工作區(qū))
2、各部分的操作:
a、標題欄:(拖動、雙擊)
b、菜單欄:(單擊、深色與淺色的區(qū)別)
c、控制按鈕:(最大化、最小化、還原、關閉)
d、邊框:(上、下、左、右、角落)
e、工作區(qū):(編輯)
試一試:打開記事本,認識一下窗口各部分,然后試一下最大化、最小化、還原窗口大小,再試一試利用拖動邊框的方法來改變記事本的窗口的大小。
小結:回顧本節(jié)課重點學習內容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 篇9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掌握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存儲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分組討論、講述親歷,共同體驗信息獲取的過程、經歷、經驗,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作一定的總結。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用切合實際的親歷,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獲取信息的相關內容,并教育學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內容分析
本節(jié)課內容是整本書的基礎理論知識部分,為以后更好的學習本冊書奠定基礎。本節(jié)內容的重點在于如何讓學生靈活掌握信息獲取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熟練地應用于日常生活學習當中。
三、學生分析
授課對象為初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大多數在小學已經學過信息技術課程,并且很多同學家里也都有電腦,對于計算機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還是可以的。并且已經介紹過了關于信息的相關知識,為本章節(jié)的學習也打下了一定《白話文·》的基礎,加上同學們對本章節(jié)內容又十分感興趣,基礎知識掌握的也很扎實,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學生應該可以接受。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五、教學重、難點:
信息獲取過程的分析和確定信息獲取方案。
六、教學過程
1復習: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內容。
2.導入新課
(一)、從書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獲取信息。
(二)、列舉生活中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分析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
(三)、讓同學們看書上的例子,總結此例中信息獲取的過程。
(四)、評價獲取信息的過程。
(五)、剖析信息獲取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①定位信息需求:信息的時間范圍、信息的地域范圍、信息的內容范圍
即:獲取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的什么樣的信息。
②選擇信息來源:文獻型信息源、口頭型信息源、電子型信息源、實物型信息源
分別比較各種信息來源的類型,例子,以及優(yōu)缺點。
③確定信息獲取方法:信息來源不同,獲取的方法也不同。
④評價信息:
評價的依據:信息的數量和質量、適用性、載體形式、可信度、時效性等。
(注:如果沒有成功獲取信息,則調整過程重新獲取。)
(六)、實踐
分析書上一個比較復雜的例子,更加熟練掌握獲取信息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七)、綜合實踐
實踐1:以課后習題作為范例,描述整個信息獲取的過程。
實踐2:結合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事,講述自己具體獲取信息的過程,學生討論評價、改進。
(八)、總結
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布置課下作業(yè)。
七、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要掌握了獲取信息的一般過程,這對以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學過程中學生能真正參與到課程中,結合生活實例掌握信息獲取的過程,能較好的完成學習任務。
高一信息技術課件
俗話說,手中無網看魚跳。。當幼兒園教師的工作遇到難題時,我們經常會用提前準備好的資料進行參考。資料的意義非常的廣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樣東西所需要的素材。資料可以作為參考給我們一些學習工作靈感。那么,你知道幼師資料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嗎?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高一信息技術課件”,相信會對你有所幫助!
高一信息技術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1、鞏固掌握創(chuàng)建數據庫、數據表的方法,及建立表間聯系的方法。
2、讓學生通過創(chuàng)建和運行查詢,對數據進行查找、篩選和排序,體驗數據檢查的基本過程,加深對數據查詢原理的理解。
【教學重點】
掌握數據庫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把握復習的重點和方法。
【教學策略】
教師利用網絡多媒體教室,采用任務驅動為主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任務的目標、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分析,對系統的功能及使用方法進行歸納總結。教師提出問題和布置任務,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學生操作實踐的同時,教師適時進行演示和指導,對常見錯誤進行糾正,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及時反饋和評價。
【教學環(huán)境】
采用多媒體網絡計算機實驗室上課,教師機具有廣播功能和文件發(fā)送功能。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通過前幾節(jié)課的模擬操作練習,同學們是否歸納出上機考試中最常出現的是題型?
學生可能回答不知道,可能回答創(chuàng)建數據庫。
沒錯,通過模擬練習,我們發(fā)現在上機考試的第一題一般是讓我們創(chuàng)建數據庫,并建立相關數據表。
設計意圖:讓學生重視數據庫和數據表的創(chuàng)建。
操作實踐
任務1:在d盤的access文件夾下創(chuàng)建一個名為“中小學信息技術大賽”的數據庫,并在該數據庫中新建名為“參賽選手”和“參賽學校”的數據表,表的結構設置如下:
參賽選手表
字段名字段類型是否主鍵
選手編號文本是
姓名文本否
學校名稱文本否
電子郵箱文本否
參賽學校表
字段名字段類型是否主鍵
學校名稱文本是
地址文本否
電子郵箱文本否
請某個同學操作演示。
學生一起看操作演示。
適時講評,如果學生操作中出現錯誤,則指出;如果操作完全正確,則表揚。
容易出錯的地方:保存的目錄是否正確
數據庫名、數據表名、字段名是否正確
主鍵設置是否正確:主鍵的設置有幾種方法?
講授
access數據庫是多個數據表的集合,我們可以在這些數據表之間建立一種聯系,從而將各表中的數據關聯起來,實施多個相關表之間的數據連接。
操作實踐
任務2:建立參賽選手表和參賽作品表之間的聯系。
請某個同學上來操作演示一下。
學生一起看操作演示。
講授
適時講評,如果學生操作中出現錯誤,則指出;如果操作完全正確,則表揚。
在access中,利用“工具”菜單中的“關系”菜單項來建立表與表之間的聯系。用來關聯的兩個字段的數據名通常是相同的,而參照完整性是用來保證數據的完整性。
設計意圖:讓學生演示操作,由其他學生判斷做對與否,教師點評,指出易錯處,加深學生對此類題的理解。
講授
在數據庫的操作中,數據的檢索是日常工作中很大的一部分,對單個表,我們可以直接通過篩選、排序來進行數據檢索。
演示:用“篩選”的功能在“參賽作品表”中查找“網頁設計”作品。
任務3:在“參賽作品表”中,用“篩選”的功能查找小學組的“網頁設計”作品。
任務4:查找小學組的“網頁設計”和中學組“電子報刊”作品。
學生實踐操作
教師適時演示和指導。
講授
在“準則”中,兩個條件若在同一行,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是and(與),即這些條件要同時滿足;若在不同行,則它們的關系是or(或),即這些條件只要滿足其中一個就可以了。比如說,要查找網頁設計和電腦動畫作品;查找布心小學的網頁設計作品;查找一等獎和二等獎作品。
高一信息技術課件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表格數據的處理
2、選擇恰當的軟件加工表格信息(這里使用Excel20xx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如何在教材現有的知識層次之外發(fā)掘新的知識點,拓展學生的思路,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尋找新舊知識的關聯點,對有興趣進一步學習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多分析和思考。
二、教學要點:
本課教學內容理論性與實踐相結合,并且實踐是本節(jié)課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有一句名言:“沒有實踐就沒有真知”。因此,實踐是學好表格數據處理乃至整個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途徑。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教師應采取少講多練的教學方法,也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索,根據教材中所提供的數據制作,分小組探究學習,并完成任務。
三、教學組織:
組織選擇合適的軟件(Excel加工表格信息,借助表格對數據進行計算、排序、篩選、匯總;掌握數據的計算、數據的篩選、數據的排序、數據的分類匯總和建立數據透視表。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概念:(略講)
單元格:單元格是表格中行與列的交叉部分,它是組成表格的最小單位,單個數據的輸入和修改都是在單元格中進行的。
工作表:工作表是一個由若干行和列組成的表格,一行和一列的交叉部分稱為單元格。一般而言,數據處理都是在單元格內進行的。電子表格常常處理成批的數據,它一般包含大量的單元格,最多為=16777216個單元格。
工作簿:工作簿一般由若干個工作表組成,并以文件形式存放在磁盤上。所以,工作簿是面向用戶操作的一個概念,而文件則是面向計算機系統的一個概念。
二、處理電子表格(講授知識點)
A、表格單元格的地址(這里只講解相對地址)
B、數據的計算:讓學生學會日常應中的求和公式sum(summber
D、數據的排序:對表格進行一般排序或進行自定義排序:有時候我們可能對數據進行排序,如對學生的成績排名順序來進行排序,那么如何對數據進行排序呢?學生完成一般排序和自定義排序的學習。
E、數據的分類匯總:有了排序的結果,我們可以對數據進行分類匯總(也就是說先進行排序,然后再匯總)。
F、數據透視表:數據透視表是一種對大量數據進行快速匯總和建立交叉列表的交互式表格。她可以轉換行和列以查看源數據的不同匯總結果,可以根據需要顯示指定區(qū)域內的數據,還具備查詢應用的功能等。要求學生嘗試對殺毒軟件銷售情況數據表的透視表的操作過程。
教師活動:通過課本的實例介紹,一邊講解以上概念,一邊演示操作過程。
任務:根據教材中所提供的數據制作,分小組探究學習。
總結與歸納:對學生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總結,歸納制作步驟和使用場合。
實踐:
在Excel里,利用公式計算、排序、篩選、匯總題(根據要求完成下面兩題)
1、下面是某班的部分同學成績表,根據下面要求完成。 X X班學習成績表
學號 姓名 語文 數學 英語 物理 化學 生物 信息技術 總分 平均分 名次 001 羅昌輝 89 90 67 89 002 王麗青 98 90 67 59 003 林道威 80 89 88 85 004 曾燕華 74 89 98 76 005 韓龍 93 87 89 80 006 何雪瑜 87 87 90 85 007 高美玲 65 76 73 83 008 張智飛 87 76 57 79 009 韓靜 74 75 82 85 010 馮剛 87 69 84 83 011 邢小玉 80 67 98 56 013 黃健 78 60 89 43 014 唐東陽 75 56 65 67 015 林道彬 65 85 78 96 總分 最高分 最低分 87 90 60 80 79 67 56 43 82 78 65 78 91 90 50 64 82 84 82 70 98 87 69 59 87 69 78 63 85 56 90 90 65 74 80 56 87 93 87 68 69 72 90 74 012 陳松健 61 63 65 69 60 要求:
最低分。
平均分。
3、按總分從高分至低分進排序。
XX總公司的各分公司銷售產品情況統計表 公司名稱 公司一 公司二 公司三 公司四 公司五 公司六 公司七 公司八 公司九 公司十 公司十一 公司十二 公司十三 公司十四 公司十五 周次 單價 總價 200 158 160 85 128 96 87 198 250 204 180 169 150 80 90 385 419 385 435 365 435 385 419 448 448 419 365 448 435 419
要求:
1、利用公式計算出每個公司的總價
2、按照總價為關鍵字,按從高到低進行排序。
品牌進行匯總。
教學反思:由于學生以前接觸過EXCEL,而且在我反復演示后,模仿能力比較強,大多數同學能基本完成我所布置的六個任務。但可能有的同學只是“依葫蘆畫瓢”,如果要其獨立完成的話可能還是存在某些困難,所以我在講解時盡量結合例子,講解其中的內涵,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這樣做,怎么做最簡單。
高一信息技術課件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是xx,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信息與信息技術》。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材重難點及突破方法、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五個方面加以分析和說明。
一、說教材
《信息與信息技術》出自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信息技術教材》高中一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講了以下幾點:
1、信息的定義
2、信息技術的概念及起包含的內容
3、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定義
4、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
本節(jié)課內容理論知識較多,每一部分都有詳細的介紹,目的是讓學生對計算機信息有一定了解,使學生對信息技術、計算機信息技術有詳細的認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理解信息的含義及特征。
②理解信息技術及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關系;了解當今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情況。
2、能力目標
①培養(yǎng)學生辯證邏輯思維能力。
②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提升全體學生學習的參與度、積極性、主動性。
②增強師生間、同學間情感的交流,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說教材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1、重難點:
①理解信息與信息技術的概念
②了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變化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2、突破方法:教師講解、學生討論、課堂練習、小結內容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信息技術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思維,發(fā)展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的重要學科我們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
2、學法: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和討論協作學習法讓學生以討論的方法尋找答案,培養(yǎng)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精神,從而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環(huán)節(jié)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1、導入新課
由引言導入新課,開門見山提出本堂課的主要內容,讓學生有目的的開始接受新知識
2、講授新課
①通過閱讀課本指導學生討論并總結出信息的含義,使學生能有清晰的`認識。
信息是事物中所包含的意義,它反映了事物的特征、變化和內在聯系。
②講解與討論相結合,由信息引導出信息技術,討論信息技術的概念和內容。
信息技術是指獲取、存儲、處理、傳送和應用信息的技術?,F代信息技術包括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等。
③討論計算機技術的定義
計算機技術是指用電子數字計算機自動、高速地對信息進行處理。
④討論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
A、人類經歷了蒸汽機發(fā)明與應用,電氣化,原子能與電子技術,信息技術4次工業(yè)革命。
B、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新能源和新材料是當今社會新技術革命的四大支柱。
C、信息技術是當代世界商品經濟發(fā)展中的最活躍的生產力。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學生掌握了信息及信息技術的概念及特點后,進行課堂練習,強化知識。
例:課后習題——————
板書設計
第一章第一節(jié)信息與信息技術
1、信息的定義
2、信息技術的概念
①信息技術包括那些?
②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定義
3、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
以上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和構想,如有不妥之處,懇求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
高一信息技術課件 篇4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高中信息技術課的課程要求。
2.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對電腦的認識,了解他們的水平、基礎。
3.舉例與學生一起討論信息時代的新特點。
4.與學生一起討論信息的一些特征。
5.與學生一起體驗信息交流。
二、教材內容分析
教育科學出版社高中《信息技術基礎》第一章第 1節(jié),從內容上講,包括豐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與學生們的學習、生活緊密聯系,簡單易懂,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內容;后者是重點內容,理論性較強,是教學的難點。作為信息技術課的開篇章節(jié),不能停留在概念的講解和理論分析上,而是要讓學生從生活實際著手,體會到信息技術在現代社會的巨大作用,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從而產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三、方法與策略
1.引領學生體驗信息社會與信息特征;
2.開放地授課,根據教材又不局限教材,在概念、原則方面提高學習興趣。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介紹課程的基本要求。
師:從今天開始,我與大家一起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先簡單介紹一下課程情況。我們本學期用的《信息技術基礎》教材共一冊,是必修課程,共用36課時來完成。我們教材的內容主要是從我們的日常事務工作的需求出發(fā),按照事務完成的流程引領同學們學習在工作中使用信息技術的一般方法和基本過程,并把動手實踐的廣闊空間留給同學們,讓大家在探索、應用中學習到一套完整的原則與技術。 為了更好地讓大家認識到信息技術課與以往的計算機課的不同,我們現在先進行以下幾個討論。
第二環(huán)節(jié):大家談經歷。
師:進入本環(huán)節(jié),請同學們談一談自己學習、運用電腦的經歷,同時也鍛煉一下大家的口才和勇氣。大家針對以下幾個問題先思考片刻。
(板書)
(1)你玩過電腦游戲嗎?覺得玩游戲感覺如何?是否影響到你的其他課的學習了?
(2)家里有電腦嗎?你上過網嗎?在哪兒上的?進過網吧沒有?你對網吧有什么認識?
師:誰自告奮勇,請舉手示意!如果不舉手,我可就隨機邀請了??!
女生A:我從小學五年級開始玩電腦,我在家用寬帶上網,不愛玩游戲,偶爾上網聊聊天。
師:上網還做什么?
女生A:上網校,查資料。
師:好!你對網友見面怎么看?
女生A:也有要提出跟我見面的,就在這個暑假。
師:見了沒有?可以公開談嗎?
女生A:沒有,我不想,誰知道是什么人??!
師:很好!網友見面要慎重。最好不要見,網友中壞人也是有的,并且還不少。特別是小孩子容易上當受騙,有人就一不小心被販賣到非洲去了。
眾學生:哈哈……
師:我看后排的某某同學(他在亂動)已經心里有“成長的竹子”了,既然坐不住了,你就來談一下吧!
男生A:沒玩過!
師:真的?我不信!中考要求考試嘛!不要誤會向老師傳播錯誤信息哦。你到網吧去上網沒有?
男生A:沒有!
眾學生:老師!他有!他是網迷!
師:哦,有人看到你進過網吧的。你去網吧不是去上網?那做什么?為你家里買菜是吧?網吧里的菜可比不上超市的新鮮??!
眾學生:哈哈……
男生A:上了,上得不多。我可沒玩游戲啊,老師!
師:玩過也不要緊,關鍵是要正確分析自己。你覺得你玩游戲影響學習了沒有?我相信你有說真話的勇氣。
男生A:影響了一點吧。我學習落后好像就是從玩游戲開始的。
師:談得非常好,很坦誠,以后希望能注意克制自己,多用一些時間去學習。
(其他3~4位同學繼續(xù)談,掌握時間,避免夸夸其談)
第三環(huán)節(jié):一起討論信息時代的特點。
師:目前,我們已經處在一個新時代,即信息時代。在信息時代,我們的思維、技術、文化都與以前大不相同?,F在,我們就一起從幾個討論看一下這些變化吧。
(1)成語補充。
師:在新時代人們考慮問題的思維方式開始變化了。現在考慮以下兩個成語補充題目。大家討論一下解決問題的方法。注意,我不需要具體答案,只要方法。
天()馬() ()屯()聚
部分學生:天馬行空!
師:我就知道有人會這樣回答,呵呵,看清了再說!再說我只要方法,即你如何去尋找答案。
生1:查成語辭典!
師:非常好!關鍵你怎么查?
生2:第一個可以查“天”!把以“天”開頭的成語找一找。
師:不錯!第2個呢?
眾生:不好查!難辦!……
師:在信息時代,我們用模糊查詢,這種思維與傳統是不很相同的。比如我們可以使用通配符代替這個不知道的字,讓它去模糊查找。只要我們在google網站上輸入“*屯*聚 成語”,一下就可以搜出來了。包括解釋、典故等信息。
(2)閱讀。
師:我們再討論一下,信息時代的人們閱讀的方法與傳統有何不同。比如閱讀一篇文章,遇到生字和一些不知道的典故怎么辦?又比如,我們讀新聞時想了解相關的新聞,怎么辦?現在讓我們語文課代表的同桌來回答!
(如果語文課代表站起,師提示:“注意你獲取的信息要完整,我說的是你的同桌)
生3:查字典、查資料。
師:如果我們需要太多的,甚至要一些太珍貴的、太難找的資料怎么辦?
生3:這……
師:你可以有一個向他人求助的機會。你向誰求助?
生3:向我同桌(生4)。
師:我已經為你想到了,所以才提問他的同桌你呢。
生4:去圖書館吧。
師:看過《哈利·波特》了吧?他的魔法書多好,用魔棒一點,里面就出現了相關的影像介紹,這樣的書現在也很多,那就是光盤圖書,比如大百科全書光盤。信息時代閱讀的最關鍵的一個思維方式就是“超鏈接”。比如,新浪網站上從“體育”鏈到“NBA”再鏈到“姚明在NBA的最新表現”……“超鏈接”就像很多條鏈子把各種信息聯系在一起,可以自由地跳轉,有選擇地閱讀。
眾生:也不是隨心所欲,還比不上魔棒??!
師:大家說得好!信息技術正在繼續(xù)發(fā)展,你們要好好學習,在不遠的將來我相信你們能夠實現魔棒這樣的“超鏈接”。
第四環(huán)節(jié):大家討論信息特征。
師:我們已經處在信息時代,每個人要對信息的認知、表達有充分的認識,能夠正確地辨別、分析、描述信息,做到這一點,必須了解一些信息的特征。為什么呢?讓我們先來通過討論和提問,一起感受。
(1)載體依附性。
師:大家看過武俠小說吧?
眾生:看過!
師:好。請聽題:武俠小說里經常有爭奪一種神秘的書的情節(jié),書里面記載著練功方法這樣寶貴的信息。但是有個叫令狐沖的學到的各派劍法卻不在書上,誰知道哪里記載著這些信息?
生1:思過崖山洞的墻上。
師:不錯!令狐沖發(fā)現時,這些信息在墻上已經存在了幾十年,幸好沒有火山噴發(fā)或是大地震,否則墻這個信息的載體碎了,這些劍法信息也就沒有了。
師:下一題:有的同學喜歡用座右銘來激勵自己奮發(fā)學習,學有所成。一條座右銘通常寫在哪里?
生2:寫在日記本里!
生3:寫在鉛筆盒上!
生4:存在文曲星上,打開就看到!
生5:老師我有手機,我放在開機畫面上!
生6:刻在課桌上!
師:刻在課桌上是不對的,要愛護公物!魯迅當年刻在課桌上也是不對的,不過已經過去這么多年,我們就不追究他老人家了。但是現在你如果隨處亂寫亂畫,為你的座右銘這條信息亂找載體,我們是要追究你的責任的!
總之,信息具有載體依附性(板書),信息需要依附在一定的載體上存在,并且同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載體。
高一信息技術課件 篇5
說課題目:
FrontPage網頁設計技巧綜合運用
專家們、教師們: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FrontPage網頁設計技巧綜合運用
我的說課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說教材
二:說教學目的
三:說學生
四:說教學方法及實現途徑
五:說有關教學設計中的三個引導點
首先說教材:
教材的選?。航滩氖褂媒浫珖行W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信息技術教科書,高中第三冊,第一單元FrontPage網頁設計的總結運用課。這一教材由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本節(jié)教學內容所處的地位:是鞏固與提高學生網頁設計技巧的極好機會,而且是教師抓住機會進行更精彩、更有意義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的關鍵時期,我想這點會在我后面的教學設計闡述中體會。
接下來說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
鞏固前面已學的網頁設計技巧,而且將激發(fā)學生自主去探討,更多的網頁設計技巧。
能力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學生互相合作,共同提高的良好品質;鼓勵學生們在這一網頁設計運用課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培養(yǎng)自己主動學習及探究能力和綜合信息素養(yǎng)。
情感教育目標:
如何使信息技術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平臺,如何設計除了教會學生使用一些基礎軟件知識之外的更多的東西,這是我一直在計算機課教學中思考的一個問題;學生情感教育的培養(yǎng),一直應成為我們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質教育目標之一,所以選擇母愛為主題,由此培養(yǎng)學生對母愛的理解及體驗母親對兒女平凡而偉大的愛;另外也為豐富我自己的情感:我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學人員,我希望在我的教學中做我應做的,做我能做的,多探討,多嘗試,豐富學生的內心同時,我也在其中豐富自己,并感受更多的快樂。
接下來說學生:
學生計算機知識背景:
我的學生是高二的學生,高二的的學生經過高一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以后,他們有一定的網絡知識,如何設計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僅僅簡單讓學生回顧復習一下,而是能達到更高的層次,下面了解一下:
學生的身心特點:
高中生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具有很強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熱衷于展現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他們已不滿足于父母、老師的講解,或書本上的現成結論,
學生與父母的交流:
在高中階段,高生中的自主、獨立性使他們的個性處于極其張揚與反叛的時期,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往往在這一時期成為多事之秋。所以希望能通過這一教學,激發(fā)學生們心中對母親的愛的理解與感受。而如何根據學生情況,使這一美好的愿望在我的網頁設計教學中實現呢?用怎樣的教學設計與方法來進行呢?這對我們師生都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
下面是實現這些教學理念的教學方法及實現途徑:
教學方法一及實現途徑:
用任務驅動教學設計與母愛內容相結合:
把所學的網頁設計技巧與母愛內容相結合,巧設任務,對學生進行引導。
例如:網頁中文字的修飾與滾動字幕的設計,讓學生結合母愛內容,自擬一個標題,進行設計展示;從有關母愛的文章資料中選擇感受深刻的有關母愛的段句并配上圖片在網頁中進行設計;同樣的背景圖片及音樂,另外表格對網頁整齊化的設計,都進行精心安排,結合母愛主題進行練習。
教學方法二及實現途徑:
課堂以學生為主,教師為引導,師生一起互相探討學習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案設計中分別把所學的網頁設計技巧與母愛網頁設計一一對應,設計成任務,學生之間分組合作,互相學習,相互探討,把所有任務分成四組,班上學生分成四組,每個組負責一個任務在全班進行展示,如果有任務本組不能解決的,讓其他組同學上來協組完成,讓他們自己當老師。
教學方法三及實現途徑:
讓學生在已學習的網頁設計技巧應用之上,用形式多樣的方法讓學生感受母愛,同時進行課本以外網頁設計知識的探討:
例如:給學生提供有關母愛的散文與詩歌文章及背景音樂,讓學生嘗試如何把朗誦與文字同時展示在網頁中,鼓勵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母愛文章進行課后自己錄制放到網頁中;向學生介紹有關錄音的軟件;
再例如:引導學生使用特效設計代碼,老師提供一兩個特效代碼,讓學生嘗試,由此鼓勵學生在以后的設計中到網上自主進行資料搜索并下載進行嘗試運用?!?/p>
教學方法四及實現途徑:
給學生提供提問與學習的平臺,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給學生提出自己在網頁設計中想實現而自己又不知道如何操作實現的網頁設計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可以在課堂上解決的,首先鼓勵學生進行互相交流解決,教師可以當堂解決的,應給予引導,如果不能解決的,鼓勵學生與自己一起到網上進行學習,并在課后再進行交流,探討解決。
最后說有關教學設計中母愛情感培養(yǎng)的三個引導點:
一:說學習興趣: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到:“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都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只有教師的思想才有可能點燃它”。所以為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網頁制作興趣,進行如下教學程序:
1、教師進行鼓勵:一張網頁的設計,技巧是基礎,在基礎之上如何設計出一張你較為滿意的網頁,還有許多其他的綜合能力的體現,贈言: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以此鼓勵。
2、激勵辦法:母愛主題的網頁設計將邀請家長來欣賞,把好的作品放于學校網站上。
二、說有關母愛音樂:如何把時尚與情感教育相結合?我想在此我找到了很好的結合點,那就是結合現代青少年最喜歡的歌星周杰倫,他自創(chuàng)自唱的歌曲:聽媽媽的話作為我的這節(jié)設計課的開場,當我的學生走進電教室,此時當我給我的學生播放這首歌,我的學生會不約而同的跟著節(jié)拍與我一起唱:聽媽媽的話,我想在那一刻,有什么樣的方法會讓我的學生與我一起在深深地感受著母親的愛呢?的確,伴著這首歌,也會使我的網頁設計主題內容:母愛,自然傳遞給學生。
三、說閱讀、朗讀:閱讀、朗讀是最能使人的心靈變得明亮且是培養(yǎng)豐富情感的重要方式,我在網上查找了很多有關母愛的文章,一首很簡潔而對母愛深刻描述的詩:MOTHER,課前與班主任、語文老師和英語老師了解情況,得到學生的同意,最后我設計班上的兩位學生在課堂上朗讀。另外傾聽也是情感培養(yǎng)的重要方式,我找到有關母親的一個英文的小故事,讓我的英語老師朗讀并錄音,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進行傾聽,從中讓學生體會母愛。教育家孔子提倡詩樂,他說:“溫柔敦厚,詩教也?!被诖?,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如果說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及豐富形式多樣的資料進行網頁設計教學,讓學生的網頁設計技巧鞏固中深深感受母愛和理解母愛,還不如說是我自己也是學生中的一員在深深的體會母愛吧。
我的這節(jié)說課就到此。
謝謝專家們,老師們的耐心聆聽,希望專家們,老師們給我指導,我相信有大家的參與,我的這一節(jié)教學設計將會好。
再次謝謝大家
高一信息技術課件 篇6
單元概述
本章通過列舉生活實例,使學生解信息及其特征,認識信息和信息技術在信息社會的重要地位,使學生初步感受信息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課程標準
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舉信息技術的應用實例,解信息技術的歷史和發(fā)展趨勢。
學習目標
知識性目標
解什么是信息;掌握信息的主要特征;學會區(qū)分信息和信息的媒體;通過生活實例具體說明信息的特征;解信息技術及其主要內容;解信息技術經歷的五次革命,并列出每個階段的重要標志。
技能性目標
能快速在圖書館或向家長獲取信息;對于有條件上網的學生,應提高上網查詢的速度。
情感性目標
交流討論信息在信息社會的重要性,感受信息文化;在小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和主動獲取信息的愿望。
教學過程
一、信息的概念:
師:同學們,今天是我們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第一堂課。有誰能說說什么是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你認為哪些屬于信息,試著舉1~2個例子。
生:(舉例)
師:(教師在學生舉例時可以將案例記錄在黑板上,以備區(qū)分信息與信息的媒體之用)
師:剛才大家都列舉很多生活中的例子?,F在,讓我們來看看著名的學者是如何來定義信息這個概念的。
(應用PPT演示文稿)
師:信息是一個被各個領域廣泛運用的概念,其定義因領域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今天,老師向大家介紹的是信息學奠基人香農和控制論奠基人維納對信息的定義。
師:信息需要用載體來表示和傳播,表達信息的載體稱為信息的表示媒體,簡稱媒體。例如:書中記載的內容屬于信息,書就是信息的媒體。剛才同學們舉這么多例子,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哪些屬于信息,哪些屬于信息的媒體?
生:(區(qū)分黑板上的例子是屬于信息還是信息的媒體)
師:(將例子按照信息、媒體有規(guī)律地排列)
例如: 信息 媒體
書中記載的內容 書
天氣預報 廣播
師:信息的媒體類型很多,常用的類型有四種:文本、數據、聲音和圖像等等。看看黑板上羅列的都屬于哪一類型?
生:(將舉例的媒體按照其類型分類)
二、信息的主要特征:
師:剛才我們都列舉很多信息,也解哪些是信息,哪些是信息的媒體?,F在,我們可不可以歸納一下信息有哪些主要特征呢?同樣,也舉1~2個例子。
師、生:信息的主要特征是:可開發(fā)、存儲;可傳遞、共享;可處理、再生;可利用、增值。
三、信息技術的概念和內容:
師:剛才我們著重介紹第一節(jié)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接下來讓我們來解一下第二節(jié)信息技術及其發(fā)展。
(應用PPT演示文稿)
師:信息技術是指在信息的獲取、整理、加工、存儲、傳遞和利用過程中所采用的技術和方法。微電子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信息技術的內容包括信息獲取技術、信息處理技術、信息傳遞技術、信息控制技術和信息存儲技術。
四、信息技術的發(fā)展:
師:信息技術在其發(fā)展中經歷五次革命,請同學們查看教材,通過本章的學習,解每次信息技術革命的重要標志是什么?
生:第一次語言的產生;第二次文字的發(fā)明;第三次造紙和印刷術的發(fā)明;第四次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fā)明和普及應用;第五次電子計算機的普及使用和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的結合。
師:在信息技術經歷的五次革命中,信息采集技術、信息傳播技術和信息存儲技術在每個歷史階段各有什么特點呢?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這個活動。
說明:建議以2~3人為一組(同桌),根據分析表完成活動。
所需課時
2課時
課前準備
設備:學校一般采用專線、寬帶、電話線等連接方式接入因特網,計算機中的瀏覽器一般選Internet Explrer(簡稱IE)。
學生:學會基本的網絡搜索技術。
教師:各種教學用的記錄表及評價表,如分組調查表、周邊圖書館推薦表、相關網站鏈接表、分析表、作品引用記錄等。
活動安排
l 活動主題:分析信息采集技術、信息傳播技術和信息存儲技術在各個歷史階段的特點
l 活動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圖書館、向家長咨詢或上網查找相關資料完成分析表。
l 活動步驟:
(1)在課堂中完成分組,并確立組長和組員的分工
(2)每組可以采用一種或多種查詢方式(通過圖書館、向家長咨詢或上網查找)查找相關資料
(3)整理并交流
對不同起點的學生
1.需要幫助的學生:
與學生一起查找資料,或事先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輔助資料,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本章的知識點。
2.可以提高的學生:
以不同的形式來表現信息,并通過生活實例來反映信息對當今社會發(fā)展的巨大影響。
高一信息技術課件 篇7
高一信息技術課件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熟練使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并且能夠應用其在實際生活中的場景之中。信息技術課件,則是為了更好地輔助教學,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提高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信息技術課件的制作可以采用多種軟件進行實現,例如PowerPoint, Prezi, Keynote等。以下將針對PowerPoint進行講解。
首先,制作信息技術課件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比如說要考慮到多媒體元素的加入,由于信息技術課程涉及的內容眾多,因此需要詳細說明,單調的文字和圖片是無法滿足這個需求的;還有格式的統一性和布局的美觀性等等。為了讓本體的流程完整,應該先制定信息技術課件的框架,確保每個內容都能夠在適當的位置得到呈現。
接下來我們開始正式制作信息技術課件。先在PPT模板頁面中進行全局調整。導入合適的背景音樂或圖片,突出主題或預告新內容。接著,可以添加頁碼標注以便于管理和回溯。很多同學可能會認為制作PPT就是隨便把課本內容復制粘貼上去就行了,但其實并非如此。具體制作方法包括以下三步:
1. 內容編排,不僅僅是簡單地排版
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課堂內容相對較多,因此要考慮到布局與內容的充分匹配,不能盲目地堆砌圖片和文字。課件的布局應該是以模塊為基礎,并且注意不同板塊之間的過度與貫穿性。內含的具體知識點要按照模塊順序進行編排,依次進行講解。同時建議根據不同知識點的重要性來進行文本格式的精細調整,使用合適的字體與顏色進行標注,創(chuàng)造更適合學生理解的內容風格。配合適當的動畫效果,使學生對課程內容有更深刻地理解。
2. 增加多媒體元素,提升體驗
在制作課件的時候,增加多媒體元素對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效果顯著。包括但不限于圖片、音頻、視頻等等。比如用圖片來展現重要概念,用音頻輔助學生記憶知識點,用相關視頻來形象化知識點。
但需要注意的是,增加多媒體元素并不是為了增加樣式花樣,而是為了提供更有價值的知識點,為學生提供更生動形象,更貼近生活的教學體驗。
3. 關注細節(jié),保持一致性
制作課件中還需要注意的一個方面就是細節(jié)方面的掌握。即使是一個文字格式或圖片邊框的無意間錯誤都可能導致全局混亂。因此需要關注到布局與文本的一致性,同時要保證文字的清晰度,并注意人性化設計,不僅僅是刻板呆板的堆積圖像。同時,需要保持滑塊一致,風格統一,這一點十分重要。
總結
信息技術課件的制作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在制作過程中要注重細節(jié),考慮到學生的視覺和學習體驗等因素,為了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度,我們要合理設計頁面布局,選用適當圖片音樂等多媒體元素來形成重點內容,讓知識點更加深入淺出!
高一信息技術課件 篇8
高一信息技術課件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尤其是教育領域。高一信息技術課件作為一種教學輔助工具,正逐漸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關注和重視。它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高一信息技術課件是一種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可以將教師講解的內容以圖片、文字、音頻、視頻等形式進行展示。相較于傳統的黑板教學,課件能夠直觀地展現信息,更容易被學生接收和理解。同時,課件還具有交互性的特點,可通過內嵌的鏈接、按鈕等元素,與學生進行互動,提高學習的參與度和興趣。
高一信息技術課件的制作過程相對簡單。教師只需運用相關的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Prezi等軟件,選擇合適的模板和風格,根據教學內容制作幻燈片。制作課件時要注意,內容的布局要合理,簡潔明了,語言易懂。同時,還需注意多媒體元素的運用,使課件有足夠的吸引力和可讀性。為了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適度添加一些動畫效果,但不宜過度,以免分散學生注意力。
高一信息技術課件在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首先,課件可以提高教學效果。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其次,課件可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學生可以通過點擊按鈕、拖拽元素等方式,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此外,還可以通過課件制作小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然而,高一信息技術課件的應用也存在挑戰(zhàn)和問題。首先,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水平和制作能力。如果教師對于課件制作不熟悉,可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影響正常的教學進程。其次,課件制作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和硬件設備。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地區(qū),可能面臨課件制作的困難。此外,課件的使用也需要適度,過度依賴課件可能會影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綜上所述,高一信息技術課件作為一種教學輔助工具,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和潛力,為教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它能夠直觀地展現信息,提高學習效果;增加趣味性和互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當然,課件的應用也面臨技術和資源等方面的挑戰(zhàn)。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科學合理地運用課件,既不過度依賴,也不忽視其潛力和優(yōu)勢,真正起到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
高一信息技術課件 篇9
1.信息技術的發(fā)展
信息(Information)就是指以聲音、語言、文字、圖像、動畫、氣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實際內容。
人類歷史上的六次信息革命:①語言②文字③造紙術和印刷術④電傳播⑤微電子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⑥多媒體信息和網絡化信息。
在當今以數字化、網絡化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社會中,信息成了比物質材料和能源更為重要的資源。
2.現代信息技術
1946年在美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
計算機界的摩爾定律:隨著微電子工業(yè)水平的不斷增加,單位面積集成電路板上能被集成的晶體管數目,將會以每18個月翻一番的速度穩(wěn)定增長,并在今后數十年內保持這種勢頭。
Internet 是無國界的,不屬于任何一個國家或政府機構,是一個完全開放的通信和信息的自由王國。
以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正向著智能化,多媒體化和網絡化的方向繼續(xù)發(fā)展。
3.計算機基本結構
計算機系統由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兩大部分組成,硬件系統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組成。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使用的計算機都屬于馮·諾依曼結構。馮·諾依曼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是程序和數據統一存儲并在程序控制下自動工作,即存儲程序和程序控制。
4.中央處理器(CPU)的組成、功能及發(fā)展
運算器和控制器合起來稱之為中央處理器(CPU)。
5.存儲器
存儲器中所包含的存儲單元的數量稱為存儲容量,其計量基本單位是字節(jié)(Byte,簡稱B),8個二時制位稱為一個字節(jié)。
單位換算關系是: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隨機存取存儲器(RAM):斷電后,RAM中數據全部丟失,可讀可寫。
內存儲器 只讀存儲器(ROM):斷電后不會丟失數據,但只能進行讀操作。
存儲器 硬盤:可讀可寫 幾十個GB
外存儲器 軟盤:可讀可寫 1.44MB
光盤:只讀不寫 650MB
6.常見的輸入輸出設備及作用
常用的輸入設備有鍵盤、鼠標,除此之外,還有光筆、掃描儀、話筒,數碼相機等,常用的輸出設備有顯示器、掃印機、音箱、繪圖儀。
7.軟件的概念及分類
計算機的軟件系統分為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兩大類
8.系統軟件的功能
主要用于計算機內部的管理、維護、控制、運行以及計算機程序的翻譯、編輯、控制和運行等,它能使用戶方便地操作計算機,主要包括操作系統,監(jiān)控管理程序、設備驅動程序、語言編譯系統等,其中常用的操作系統有DOS 、UNIX 、Windows 、Netware 、Windows NT、Windows20xx、Linux。常用的高級語言有:FORTRAN 、BASIC 、COBOL 、PASCAL 等。常見的數據庫管理系統有Dbase、FoxBase、Foxpro 、Oracle 、Sybase等。
9.應用軟件的功能:
應用軟件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而編寫的計算機程序。常見的有word、Excel、商品流通管理系統、倉庫管理系統、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等。
高一信息技術課件 篇10
一、教學內容分析和設計:
“信息及其特征”是《信息技術基礎》第一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由于這個內容理論性較強,如果只是由教師來講,學生可能會覺得枯燥,所以我準備在教師的引導下,舉出現象,讓學生進行探討,然后歸納獲得知識。不足之處由教師或學生來補充。這樣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活躍課堂氣氛,既讓學生學到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將學習與生活聯系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習慣。
二、教學對象分析:
對于“信息”這一事物的認識,可以讓他們從大量存在的現象中,發(fā)現并歸納出他們應該獲得的知識。老師在此過程中起著引導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
技能目標:學生能夠列舉學習與生活中的各種信息,感受信息的豐富多彩性;
舉例說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方法目標:培養(yǎng)學生從日常生活、學習中發(fā)現或歸納出新知識的能力。
參與信息活動的態(tài)度。
四、教學重點:
1、信息特征的認識。
五、教學難點:
1、信息的含義。
六、教學方法:
本節(jié)概念性強,實踐性弱。采用講授法,討論法。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什么是信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認為哪些屬于信息?(舉例)
總結:其實信息在我們日常生活周圍無時不在,
無處不有,當然,信息不僅存在于我們的周圍,同樣可以在我們身體內部找到它的影子,如,醫(yī)生通過聽診器來感知我們的身體內部的變化以確定病因,因此我們可以說信息是用文字、數字、符號、圖像、圖形、聲音、情景、狀態(tài)等方式傳播的內容。
引入:信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種多樣,作為萬物中的一種,它們同樣有著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質。下面我們通過所獲取到的信息,找出它們共同的特性。(課件演示)
1、載體依附性
(同一個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體。
(2.信息的價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給人們物質需要,體現在兩方面:
①能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②信息可以促進物質、能量的生產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的時效性
(。 (2)信息的時效性必須與價值性聯系在一起。
(補充)因為信息如果不被人們利用就不會體現出它的價值,那也就談不上所謂的時效性。也就是說信息的時效性是通過價值性來體現的。(課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1)信息資源共享。
(多次、同時利用。 (改變。思考:
實踐題:課本第5頁:網上鄰居—— >teacher —— >所在班級文件夾。教學反思因為這是高一第一堂課,所以是很關鍵的一課,如果這節(jié)課上好了對下面課程的學習會使到一個促進的作用。
高一信息技術課件 篇11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題目是《信息與信息技術》,它是省編高一《信息技術》教材,第一章,第一、二節(jié)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講了信息、信息處理過程;認識計算機及因特網的作用。本節(jié)課內容理論知識比較強,知識點比較多,內容較散,看似簡單,每一部分只是點到為止,目的是讓學生對信息與信息技術有一點了解,使用學生認識到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由于教材已使作用多年,有些新內容沒有,所以上課時,要注意擴展。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理解信息的含義。
⑵、掌握信息處理過程。
⑶、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及計算機系統的基礎知識。
⑷、知道計算機和網絡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作用和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影響。
⑸、區(qū)分信息和信息載體。
2、能力目標:
⑴、通過對“信息”概念的理解及對“計算機和網絡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學會思考。
⑵、通過觀察計算機,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⑶、通過學習信息處理過程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及獲取、分析、處理、傳遞和應用信息的意識。
3、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上網,小組合作,互幫互學,培養(yǎng)學生團體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及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4、體驗目標:
讓學生上網看一看,網絡上到底有些什么,對我們日常生活有什么重要性。
三、說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1、重點:信息的處理過程,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系統及工作原理,因特網的地位與作用。
2、難點:對“信息”及“計算機工作原理”的理解,因特網的作用。
3、突破方法:師生討論,上機操作。
四、說學生
我校是省級示范中學,每年面向全縣招生,高一新生的來源有兩大塊,一塊是農村初級中學,另一塊是縣城初級中學,來自縣城中學的學生,對計算機并不陌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都學過一些,對計算機有了一定認識,而來自農村中學的學生,由于受教學條件的限制,家庭環(huán)境,升學壓力的影響,對計算機了解真是太少了,甚至有的學生從沒見過真正的`計算機,這是我親耳聽學生說的,并且其它老師也聽學生這樣說過。記得上第一節(jié)課時,我曾粗略統計過,每班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以前學過電腦,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多少接觸過電腦,還有三分之一學生沒有接觸過電腦。但所有的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課都感興趣,課前早早到機房門口等候,課下仍是遲遲不愿離去。課外活動如果機房向學生開放,總是座無虛席,堂堂爆滿。
五、說教法
對理論知識,通常的教法是教師講學生聽,然后再做練習達到鞏固的目的。對這部分內容教師如果不考慮學生情況,一直講下去,基礎好學生覺得沒意思不愿聽,基礎差的學生又覺得聽不懂,怎樣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對這節(jié)課感興趣,怎樣調動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是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的一個難點。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安排的。
1、第一節(jié)課就安排學生到機房上,滿足一部分學生沒見過電腦的好奇心??s短了他們與計算機之間的距離。
2、用前言的第一句話導入新課,提出本節(jié)的教學大任務和小任務。體現信息技術教學的任務驅動法。
3、接下來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找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及課本中沒有新內容,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4、教師就每一個知識點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分析與思考,師生再共同歸納總結。這樣各種情況的學生都會積極參與課堂的教學中,發(fā)揮各自的長處。
5、最后還有時間讓學生上網。教師點撥,小組協作完成上網,瀏覽信息,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六、說教學準備: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課上的如何,將直接影響著學生以后的學習,所以在上第一節(jié)課時,教師要做好充分準備、備好課,做好課件。還要整理好機房,確保網絡暢通。課前還要向學生講清到機房上課應注意的有關事項。還要學生知道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性質,學年結束要參加省會考,從思想上搞高對這門課的認識。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從教材前言的第一句話“人類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在不斷地改變著周圍的世界,并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信息技術已經成為21世紀人人都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中,提出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術”呢?點出本節(jié)課教學大任務“信息與信息技術”,這部分內容包括“信息概念及信息處理過程,計算機的組成和工作原理,因特網的地位與作用(具體小任務)。
(二)、讓學生帶著下列問題看書:(用課件展示問題)
1、除課本提到“信息”外?你還能舉出一些實例了嗎?
2、信息是以什么方式被人感覺到?信息的載體有哪些?
3、請你描述高一招生的情況?
4、信息一般存儲在什么地方?舉出事例。
5、信息的傳遞方式有哪些?
6、什么是信息技術?它的核心是什么?
7、觀察學生計算機,看它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在其它地方你還見到什么?
8、信息在計算機中的流程是怎樣的?
9、你能說出計算機有哪些作用?
10、除課本提到因特網的功能外,你還能舉出其它的嗎?
(三)、分組討論上述各個問題
課件展示部分結果
(四)、組織學生上網,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要稍微提一下開機,及怎樣上網,瀏覽信息的操作步驟,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沒有上過機的學生,可能心理有一點負擔,這時教師要鼓勵他們大膽操作,同時請有基礎的同學幫助,當好老師的小助手,對于這部分的學生,教師也應該及時給予表揚,使他們更自覺的,更主動的去幫助別人,從中體會“助人為樂”一詞的真正含義。
在輔導學生的上機同時,教師也要做一個有心人,留意哪些學生學的好,哪些學生的只知道一點,哪些學生沒學過,做到心中在數,為以后分層教學開展打下基礎。
(五)、說小結
小結本節(jié)課所學的主要知識,并對學生上機操作情況給予肯定,順便提一下學習信息技術的方法是勤動腦、多實踐、善應用。教師再次鼓勵學生,相信通過師生共同努力一定能把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學好。
高一信息技術課件 篇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信息集成的一般過程
2、理解信息集成的含義
3、了解信息交流的多種類型,理解信息交流是人們學習、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動。
4、選擇適當的信息工具與他人交流信息,注意保護好個人隱私
過程與方法:
通過老師的講述與演示,讓學生認識信息集成的一般過程和有效地利用網絡進行信息交流。
情感與態(tài)度:
培養(yǎng)學生的全局觀,培養(yǎng)學生做個有自我保護意識的文明網民。
二、教學重點難點:
素材的選擇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實踐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文本,表格,還有做課件的演示文稿PPT,表達方式都比較簡單,本章的學習就是對加工后的信息有效地集成在一起,集成的形式就是做一個網頁。
二、新課講述
1、信息集成
概念:信息集成的過程主要指將文本、圖象、聲音、動畫、視頻等媒體素材,有計劃有目的的組織在一起,為表達某一主題服務。
信息集成的過程一般都要遵循以下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舉出一至兩個實例來進行分析):
①選題立意價段
這一階段的中心任務是確定要表達的主題和設計的目標,并用一個貼切而有特色的名字來表達。
歸納主題:
提問:平時上網瀏覽哪些網站?
教師帶領學生瀏覽網站
②設計規(guī)劃階段
這一階段的任務是根據第一階段確定的主題設計作品的`內容和結構,并收集、整理和選擇作品中需要使用的素材。
1、設計作品的內容和結構
總體設計
從系統的角度出發(fā),設計出作品的總體框架,把握所要表達的主體內容。
教師演示:打開“心系奧運”網站,展示五個模塊
主頁,我和奧運,奧運動態(tài),主題班會,奧運金牌
詳細設計
從微觀上勾畫出每個頁面的布局,需要展現的內容、各頁面之間的超級鏈接方式。
超級鏈接:實現從一個網頁到另一個目標的連接,另一個目標可以是一個網頁,也可以是圖象、動畫、視頻,甚至可以是一個程序。
2、素材的選擇
文字、圖象、動畫、視頻和音頻信息都是素材。
/index.asp
③開發(fā)制作階段
常見的信息集成工具
1基于頁面的工具
Word,WPS,PowerPoint,FrontPage,Dreamweaver
2、基于圖標的工具
Authorware,方正奧思
3、基于時間的工具
Flash,Director
網頁三劍客
Dreamweaver
Firework
Flash
④評估測試價段
看網站是否達到你預計的效果;
檢查內容是否有錯誤;
檢查各處鏈接是否正確等。
小結:信息集成的目的是使信息能被合理、清晰、有效地組織起來以表達主題,因些在集成時,應根據主題需求和各種素材的特色做到取舍有度、選擇有方。
實踐:
請同學們自愿組成一個小組(2-3人),各組確定一個組長,分工收集相關資料,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篩選、分類、整理、然后制作網站。
教學反思:
在本節(jié)課開頭,我就明確提出了接下去幾節(jié)課的目標要求,就是要讓學生完成一個網站,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學生在平時上網只是瀏覽別人的網站,現在有機會自己嘗試,還是很感興趣的,我還沒說完,有學生就迫不及待動手要做,在接下來的講解中,由于今天是網站制作中的第一課,所以理論的東西比較多,內容相對比較枯燥,學生的反映開始有點冷淡,我就在講解概念時在中間給大家展示幾個范例網站,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了解制作網站的一些基本知識。最后我讓學生填寫了一張小組分工表(包括各組組長,成員的確立,網站主題,各模塊內容的確立)希望在未來的幾節(jié)課中,各小組能在組長的帶領下,分工合作,互相幫助,順利完成預期的網站。
小學信息技術課件
這是一篇卓越的“小學信息技術課件”網絡分享,希望大家能抽空閱讀一番,如果您認為本頁面的內容對您有幫助,記得收藏起來。在任教的每一堂課上,老師都需要一份內容齊全的教學課件,精心規(guī)劃教案課件是每名教師每日的必備工作。教案的質量,正是衡量教學效果的有效指標。
小學信息技術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武漢公交網和使用工具進行瀏覽、單位信息查詢、乘車方案查詢等
2、學會登錄武漢三維地圖網,用三維地圖檢查位置。
3、體驗數學地圖給我們帶來的便利,提高借助網絡解決出行問題的能力。
重點:學會武漢公交網和使用工具進行瀏覽、單位信息查詢、乘車方案查詢
學習方法重點:自學,評價
分層點:數學地圖的其他功能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環(huán)境:計算機室、多媒體課件
一、談話導入:
1、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搜索網站有哪些呢?
2、提問:你們知道網絡地圖搜索嗎?有知道網址的同學嗎?
3、可以上來示范一下嗎?同學示范。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網絡地圖的搜索功能。網絡地圖任我行(板書)
師示范進入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網絡地圖的搜索功能找自身的學校
1、網絡地圖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能夠進行方便的搜索(板書)。
2、請同學們打開網絡地圖,試著用搜索的方法在地圖上找到我們的學校?
3、同學動手嘗試。
4、點生上臺演示。
5、師點評。
6、既然網絡地圖能夠搜索到我們的學校,大家想不想在地圖上找到自身的家呢?
7、剛才老師發(fā)現有一位同學遇到了困難,我們一起來看看,請生上臺示范解決。
探究二:網絡地圖的公交換乘功能
1、談話: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有坐公交車出行的經歷。但往往因為不清楚其中的公交路線,而感到很多的不便,其實我們剛剛學會的網絡地圖就可以協助我們解決這些不便。
網絡地圖除了可以進行地點查找,還具有公交換乘功能。公交換乘(板書)
2、現在請同學們試著用公交換乘的方法找從學校到黃鶴樓如何乘坐公交車。
3、同學操作。
4、點生上臺演示。
5、那么還有沒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呢?點生上臺示范。
三、方案設計:
同學們,武漢的風景名勝有很多,現在學校正在征集“一日游”方案,方案規(guī)定從學校動身,一天之內游覽武漢的兩個景點,最后回到學校,交通工具是公交車。要求是1、路程要短;2、費用要合理。老師想問一下同學,能不能夠用我們剛才學過的知識設計這個“一日游”方案呢?
現在老師請每位同學設計一個“一日游”方案,看誰的方案最合理。
武漢一日游方案設計單
從
到
公交換乘
乘坐()車;從()上車動身,到()下車抵達;
乘坐()車;從()上車動身,到()下車抵達;
乘坐()車;從()上車動身,到()下車抵達。
你認為你的設計合理嗎?為什么?
四、評價總結:
1、同學作品展示(評選最合理的設計單)。
2、總結:網絡地圖為我們的出行帶來了很多的方便,希望同學們能夠把我們所學的知識靈活的運用到生活中去,為我們的生活服務,網絡改變生活。
小學信息技術課件 篇2
認知目標:
1、具體認識計算機的硬件和軟件
2、掌握游戲軟件的操作方法
能力發(fā)展: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情感素養(yǎng):
1、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2、促進學生的個性思維
教學重點游戲中的各種移牌的操作方法及要領
教學難點游戲過程中的鼠標操作
器材準備知識準備:掌握紙牌的規(guī)則。
資源準備:計算機、網絡及輔助教學軟件。
教學過程
一、引言導入
我們使用紙牌游戲對鼠標的操作進行練習。
二、新課教學
1、啟動紙牌游戲
師(講解并演示)啟動紙牌游戲的操作方法是:
(1)先在“程序管理器”窗口中雙擊“游戲”組圖標,打開游戲組窗口。
(2)雙擊“紙牌”程序圖標,此時就打開了紙牌游戲窗口。
2、紙牌游戲的規(guī)則
師(講解):開始游戲時,在發(fā)牌區(qū)有一疊扣著的牌。暫存區(qū)擺著7疊牌,每疊上面有一張翻開的牌。在窗口目標區(qū)中有的四個目標空位。游戲就是要將所有的牌以花色為區(qū)別、從A開始、按從小到大順序放到這四個目標空位上。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就需要移動牌和翻開牌。
紙牌可以移動到暫存區(qū)的牌上摞起,也可以直接移動到目標位上。移動到暫存區(qū)的牌疊上要求按照從大到小按照順序、紅黑相間的規(guī)則接在另一張的下面。只有以K開始的牌疊可以直接移動到暫存區(qū)中的空位上。
當所有翻開的牌無法移動時,可以在發(fā)牌區(qū)發(fā)牌,尋找可以移動的牌。新發(fā)出的牌也可以按規(guī)則移動到暫存區(qū)或者目標位上。當所有的牌都按照花色區(qū)別、大小順序移動到四個目標位上時,你就可以看到移紙牌成功的表演了。
3、用鼠標玩紙牌游戲的方法
移動牌:正面朝上的牌通常是可以移動的。移動時用鼠標拖動牌到需要的位置??梢詫⑴埔苿拥搅硪粡埮频南旅?,也可以將牌移動到目標位上。
翻牌:用鼠標單擊要翻開牌的背面。一張背面朝上的牌就會翻開。
發(fā)牌:就能當窗口中所有的牌都已無法移動時,用鼠標單擊一下發(fā)牌區(qū),可以開始翻牌。
將紙牌快速移動到目標位上:用鼠標雙擊可以移動到目標位上的牌。例如:雙擊A,就可以使A快速移動到目標空位上。
4、重新開始
師(演示):將牌局重新開始的方法是:單擊“游戲”窗口菜單條下的“游戲”一欄。再將鼠標移動,單擊“發(fā)牌”選項。紙牌游戲重新開始。
5、退出游戲
師(講解并演示):通常退出紙牌游戲,有兩種方法。
可以用鼠標雙擊紙牌窗口的控制按鈕,退出游戲。
也可以用鼠標單擊紙牌窗口中菜單條的“游戲”欄,將命令選單打開,再選擇“退出”命令。
練習:
使用“附件”中的“紙牌”游戲,進行活動。
三、全課總結
你感覺到你的鼠標使用的更靈活了嗎?
##結束小學信息技術課件 篇3
教學背景:
本課這之前已學習LOGO語言基本繪圖語句,但前面小海龜繪出的圖形均是黑線白底,本課將學習如何設置彩色畫筆和畫紙,以及給圖形填充,從而讓小海龜繪出彩色圖案。
教學重點:
如何設置彩色畫紙和畫筆
教學難點:
用填充語句FILL給圖形填充顏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設置彩色畫紙和畫筆的方法;
2、知道如何使用填充語句FILL給圖形填充顏色;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背景顏色按鈕和畫筆顏色按鈕的圖標的認識和使用,讓同學學習認識和理解軟件快捷圖標的特征,并根據提著提示掌握觸類旁通學習軟件的操作使用方法;
2、填充語句FILL的難點是被填充圖形的邊框不封閉,教學中通過有意識地布置不封閉圖形的填充和填充圖形的顏色與邊框顏色不一致的填充,以及正確填充,讓同學體從失敗和成功中總結規(guī)則,從而掌握FILL命令的使用方法。
情感與態(tài)度:
生活是多彩而美麗的,小朋友的畫圖也是如此,通過本課的學習和實踐讓孩子們眼里更多一些美麗,生活更多一些歡樂。
課前準備:
課文中的蝴蝶、小房子和卡車,作為課前素材準備在師生計算機相關文件夾里。
教學過程:
一、師引入:
前面小海龜畫的圖都是黑白的,生活是美好的,多色彩的,今天我們就來教小海龜畫一幅彩色畫圖。板書:(彩色繪圖)
二、新課教學
師:下面我們先為小海龜選擇一張彩色畫紙,在工具欄就一個能設置畫紙顏色的工具,請你找到它,并試一試,你能幫小海龜選擇一紙綠色的紙嗎?
生:(探索性操作)
師板書:一、選擇彩色畫紙和畫筆
師:(巡視)設置好的請舉手
師:哪位同學能介紹你設置彩色畫紙的方法?
生:……
師:你是怎么知道該使用什么快捷按鈕的?
生:……
師:我們怎樣將紙色紙改成紅色紙呢?
師:根據同學的操作和學生的回答總結。
師:下面,你能選擇一支白色的畫筆,在綠色的紙上畫一只白色蝴蝶嗎?
生:(操作)
師:(巡視)
師:展示同學的作品,并點評。
師:請用你喜歡的紙和筆畫一座小房子。
生:自由練習師:巡回指導,展示作品
師:前面我們畫的圖都是空心的',圖案只由線條組成,能不能給畫圖填充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試試。
師板書:(二、給圖形填上顏色)
(一)填充顏色
師演示:
1、事先準備一個沒有封閉的正方形,通過抬筆、移動、落筆將小海龜移動到正方形內,執(zhí)行填充命令FILL,結果會出現漏色現象,引導孩子們類比畫圖找出漏色原因;
2、清屏后制作一個封閉正方形,再正確填充,引導孩子們總結,填充命令FILL只能對封閉圖形填充;
3、啟發(fā),我們能不能在紅色邊框內填充綠色或別的顏色呢?讓同學試一試,再回答結果;
生探索性操作:……
師生共同總結:封閉圖形內只能填充與邊框相同的顏色。
(二)填充模式
剛才我們給圖形填充的是一遍色,應用中我們還可以教小海龜填充各種漂亮的圖案。
師演示:圖形的填充模式
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彩色繪圖,知道我們可以利用快捷工作選擇畫紙和畫筆的顏色;還可以選擇不同的填充模式,用FILL命令填充圖形。
(三)課堂練習
畫出下面的卡車,再為它涂上漂亮的花紋和顏色:
板書設計:
彩色繪圖
一、選擇彩色畫紙和畫筆
二、給圖形填上顏色
要求:封閉圖形只能填充與邊框相同的顏色
三、選擇填充模式
小學信息技術課件 篇4
教材分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寧夏教育廳教研室編著的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信息技術》五年級下冊,第4節(jié)《逐幀動畫》第二課時《利用導入圖片制作逐幀動畫》。這是一種常見的動畫手法,它的原理是將一個動畫的連續(xù)動作分解成一張張的圖片,把每一張圖片用關鍵幀描繪出來,Flash將這些關鍵幀連續(xù)播放,形成動畫效果。掌握本節(jié)內容可以做出許多生動有趣的動畫。因此,學生在本節(jié)的學習過程中,會產生非常高的學習熱情,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生分析:
由于學生能力、水平、愛好等有較大的差異,故應采用分組、分層次教學??梢酝ㄟ^設立多級學習目標和多樣的學習方式,讓不同的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到合適的內容;教師還應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自主探索空間,鼓勵不同意見和創(chuàng)造性思路的迸發(fā),鼓勵多樣化的問題解決方式和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水平差異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次教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知道幀、幀頻與關鍵幀的含義。
(2)能夠導入靜態(tài)圖片
(3)插入、編輯關鍵幀。
(4)掌握制作“逐幀動畫”的方法。
(5)學會通過改變幀頻控制動畫的播放時間。
2、過程與方法
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制作一幅主題鮮明、具有動畫效果的作品。親身參與探究過程,在交流、溝通與合作中,共同掌握“逐幀動畫”制作方法,提高Flash動畫制作水平。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創(chuàng)作的樂趣,進一步培養(yǎng)制作動畫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探究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導入靜態(tài)圖片
難點:通過改變幀頻控制動畫的播放時間
教學方法:
1、演示教學法:通過在多媒體教室,實際操作演示用Flash制作動畫的過程,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情趣。
2、任務驅動式:該方法主要是通過設計一些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上機去實現,讓他們在親身實踐中體會、提高,在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和交流、甚至爭論中提高學習興趣,開闊思路。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又加強了學生的實踐探究、交流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3、案例教學法:選取的案例取材于學生在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動畫,用于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1、多媒體電子教室軟件(方便給學生進行演示)
2、準備馬行走的連續(xù)圖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課前,老師將一組馬的連續(xù)圖片按順序貼在一本書的每頁紙的相同位置上。
現在我們一起快速翻動按順序裝訂好的頁面。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一匹馬在走動。
師(改變幾張圖片的位置后翻動):為什么現在這匹馬在跳?
生:因為圖片沒貼到相同的位置上!
這是一種古老的看動畫效果方法,稱為“快捷翻書法”。我們看到的每一幅畫面稱為一個“幀”。幀——是進行flash動畫制作的最基本的單位,每一個精彩的flash動畫都是由很多個精心雕琢的幀構成的。
我們共同來回顧一下上節(jié)課提到的幀主要有哪幾種類型?(教師在時間軸上進行演示,學生比較)
關鍵幀——顧名思義,有關鍵內容的幀。
空白關鍵幀——空白關鍵幀是沒有包含舞臺上的實例內容的關鍵幀。
普通幀——在時間軸上能顯示實例對象,但不能對實例對象進行編輯操作的幀。
二、講授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下載并觀賞了不少Flash動畫,同學們想不想自己親手用Flash制作動畫呢?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來學習“模仿傳統手工動畫的方式,每一幀都由手工繪制或導入圖片完成的動畫稱為逐幀動畫”。趕快和老師一起用Flash逐幀做一匹行走的馬。
(播放)教師提前做好的逐幀動畫《行走的馬》演示。
逐幀動畫所需要的素材既可以直接在Flash的舞臺上繪制,也可以提前準備。要求是,從第2幅畫面開始,每一幅都是上一幅的后續(xù),兩幅畫面之間有著微小的差別。動作分解的越細,將來生成的動畫就越細膩。
(一)、導入圖片制作逐幀動畫
第一步:啟動Flash,新建一個Flash文檔。(觀察圖層和幀)
(當用戶新建一個Flash文檔后,第一幀是空心圓點,這是空白關鍵幀。除第一幀之外,所有的幀都是空白幀,這些幀只有用戶定義了之后才有意義。)
第二步:執(zhí)行“文件”導入到舞臺菜單命令,出現“導入”對話框。
第三步:選定要導入的圖片文件夾“奔跑的馬”,單擊“打開”按鈕,然后將其導入Flash文檔,并顯示在舞臺上的默認位置。(觀察幀的變化,空心圓點變成實心圓點,成為關鍵幀)
第四步:執(zhí)行“插入”→“時間軸”→“空白關鍵幀”菜單命令,插入一個空白關鍵幀,模仿第二、三步的操作將后續(xù)的一張圖片導入該幀。(教師演示到此,播放操作步驟供學生參照,練習導入多幅靜態(tài)圖片。)
過渡:動畫的所有幀及其包含的圖片都導入到舞臺后,動畫就基本完成了,可以在Flash中播放。為了獲得更好的播放效果,需要對動畫進一步的測試和調整。(播放)
(二)、測試和調整動畫
第一步:執(zhí)行“控制”→“測試影片”菜單命令,進入動畫測試狀態(tài),以欣賞者的身份觀賞動畫。
師:怎么樣?看到一匹行走的馬了嗎?祝賀同學們第一步都成功了!
(播放)觀賞學生作品一
師:觀察作品,有沒有不完美之處?
A動畫播放偏快,需要進行調整。(播放)
第二步:在時間軸的幀控制區(qū)單擊選定第1幀,執(zhí)行“插入”→“時間軸”→“幀”菜單命令,在第一幀的后面插入一個幀。(普通幀)
讓學生在每個關鍵幀的后面均插入2個普通幀,使馬的走動速度接近實際。
B動畫位于舞臺的左上角(播放)
學生調整動畫的位置,重新測試。
(播放)學生作品欣賞,發(fā)現有調整好的,有的調整后圖像有“跳來跳去”的現象。
調整好的學生采用的調整方法:
方法一:設置成相同坐標值:這種方法調整精確但非常麻煩,有沒有一種即快捷又能精確調整的方法呢?
方法二:使用“繪圖紙工具”:(播放)使用繪圖紙工具調整的步驟。
學生參照步驟,利用繪圖紙工具調整圖像的位置,重新測試。
測試作品欣賞,體會成功喜悅!
(播放)創(chuàng)建逐幀動畫的幾種方法
(1)用導入的靜態(tài)圖片建立逐幀動畫
(2)導入gif等序列圖像
(3)文字逐幀動畫
(4)繪制矢量逐幀動畫
“逐幀動畫”特點總結:“馬的行走”是一個典型的“逐幀動畫”效果,通過這個動畫我們可以看出,它是將一個動畫的連續(xù)動作分解成一張張的圖片,把每一張圖片用關鍵幀描繪出來。然后將這些關鍵幀連續(xù)播放,就形成了動畫效果。
(三)、任務驅動,學生動手實踐
通過老師剛剛的演示,相信同學們對導入圖片制作“逐幀動畫”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好讓我們利用所學習知識,拿起你手中的鼠標和鍵盤,利用“素材庫”制作一個簡單的Flash動畫,在其中運用所學的逐幀動畫的制作方法。
有以下幾個選題供選擇:
選題一:模仿馬行走動畫制作
選題二:使用逐幀動畫制作一個數字10~1的倒計時小動畫。
(學生可自備素材,自由創(chuàng)作)
(四)、展示作品,師生互評
選擇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展示,分別從動畫創(chuàng)意、使用技術、動畫效果等方面給予評價。充分肯定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動畫中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對優(yōu)秀作品給予表揚,對不足的作品給予鼓勵。
作品相互的展示交流,互評互進,取長補短。
(五)、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導入靜態(tài)圖片制作逐幀動畫,除了導入靜態(tài)圖片外,還可以導入序列圖像、輸入文字或手工繪制來制作逐幀動畫,由于逐幀動畫對畫面一幀一幀地處理,所以具有非常大的靈活性,幾乎可以表現任何想表現的內容。希望同學們勤加練習,大膽實踐,制作出更多更好的優(yōu)秀的作品。
教學反思:
小學生對于動畫片有著濃厚的興趣,這節(jié)課又是要求學生自己制作一個奔跑的馬的逐幀動畫,因此,學生都想自己動手制作出自己的動畫作品。安排制作“奔跑的馬”這一簡單的逐幀動畫,有助于消除學生通過其他途徑了解到的“flash難做”的信息,讓學生對做flash感到有興趣,自己通過學習能做得好。
在導入部分,我先用讓學生觀看的方法了解動畫,這樣先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這樣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再利用一組奔跑的馬的圖片在FLASH里操作演示并講解了動畫的成因,學生對動畫的認識加深了,知其所以然。
在學生作品做好后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在評價之后,講述了一些動畫知識,并播放了一個二維的動畫片段和三維的動畫化片段,讓學生對動畫的世界有了更深的認識,并寄語學生們能做出自己的動畫片。
這次的教學過程中,有以下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特別的留意:首先,在導入圖片時“導入到庫”的演示要細致些,因為在菜單中有“導入”,有些學生在僅看過一遍演示時很難準確的操作,同樣,在“導出影片”時有類似的問題值得注意。因此,在演示時應予以區(qū)別強調。其次,在講到“幀”時,應對幀做比較性的講解,并能演示如果插入“幀”時出現錯誤,怎樣去刪除幀。再次,在課堂總結時,應該形成文字以展示學習到的內容,口述性的總結學生不利于接受。同時要注意學生個體的差異,分層教學。
本課成功之處:能夠精心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合理運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輕松、優(yōu)美和諧的情境中自主探究、協作交流,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提升自身的審美情趣。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導學者、合作者、評價者。教師適時指導、點撥
小學信息技術課件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知名的搜索引擎;學會google搜索引擎的高級搜索及高級應用功能;掌握google搜索引擎的搜索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的方法,掌握搜索引擎的基本操作;通過小組協作學習的方法,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正確判斷并篩選信息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健康的上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準確高效地搜索因特上的信息。
難點:教會學生靈活運用不同的搜索方法高效地獲取信息,并有效地辨別、篩選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進入教室后啟動計算機,利用這段時間按就進的原則將3-4位同學進行分組,以便同學們進入自主學習過程中可采取自主合作討論式學習。
二、導入新課
老師:同學們知道北京大學的址嗎?
學生:……!
老師:請大家現在就通過絡來尋找答案,在一分鐘后告訴我。
學生:北京大學的址是老師:那你是用什么方式來查到這個址的呢?
學生:用百度……。
老師:對,這就是我們常用的搜索引擎。那什么是搜索引擎呢?又該如何來使用它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
板書課題:搜索引擎
三、學習新課
(一)搜索引擎簡介
定義:搜索引擎其實也是一個站,只不過該站專門信息檢索服務,它使用特有的程序把因特上的所有信息歸類以幫助人們搜尋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老師:剛才這位同學用百度找到的答案,還有沒有用其他搜索引擎的同學呢?
學生或老師:還有谷歌,搜狗,一搜,愛問,3721等。通過大家的回答,同學們用得最多的還是百度,是因為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那全球使用最多的搜索引擎又是那一個啦?
學生:……
老師:那就是google。下面就以google為例來進行學習。
(二)基本搜索:
啟動IE瀏覽器,在地址欄中輸入統計行(有人說,如果在因特上有條關于一個人的信息,意味著這個人小有名氣;如果有0條,則說明這個人已經很著名了,那王小梅同學有11400條搜索結果,那就應該是很有名的人了哦?。?,頁標題,頁,址,文本大小。
我們在搜索欄內輸入的名字,在搜索引擎中稱為關鍵詞。關鍵詞是獲取良好搜索結果的前提,正確使用關鍵詞,可以縮小我們的搜索范圍。那么如何提煉關鍵詞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重點。
(三)利用絡課件學習
1、圖片高級搜索的使用
例:搜索大小為800*600像素的武隆仙女山圖片。使用的就是圖片高級搜索。步驟如下所示:
①登陸啟動谷歌搜索引擎
②選擇圖片搜索目錄
③選擇圖片高級搜索
④在窗口中輸入要求的相應關鍵詞
⑤單擊google搜索
如有存在問題的同學,可以借助視頻幫助完成。
2、提煉關鍵詞和搜索結果
(1)提煉關鍵詞技巧
現實生活中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來提煉關鍵詞,例如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可以使用cctv2;查詢臥鋪票價格,可以用火車時刻表作為關鍵詞來查詢。
(2)從搜索結果中提煉信息
或許在我們搜索出來的結果中沒有我們直接所需要的信息,這就需要我們在已搜索的結果中進行提煉,以得到我們所需要的信息。
例如:查看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今晚8:47播放什么體育節(jié)目。輸入關鍵詞查詢:cctv5今日節(jié)目預告。
(四)、練習
以小組為單位,根據絡課件所學知識,每個小組分工完成以下練習。完成各自負責的練習后,小組成員間相互討論,相互間都能掌握3道練習的解決方法。
(1)搜索大小為800*600像素的酉陽龔灘古鎮(zhèn)圖片,并將搜索結果添加到收藏夾。
(2)查找關于春晚小沈陽而不包含趙本山的相關頁。
(3)在清華大學的站上查找招生信息。
四、鞏固反饋
各個小組分別派一個代表任選兩小題進行完成,并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
小學信息技術課件 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屏保中可以添加文本、圖片、聲音等多種素材。
2、能力目標:學會用屏保軟件通過添加文本、圖片、聲音、制作內容豐富的屏保;學會用屏保軟件設置動畫效果。
3、情感目標:感受多媒體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
用“屏保專家”定制屏保。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欣賞激趣
播放兩個屏保作品(一個比較,另一個內容豐富并旁白),提出問題:你更欣賞哪一個呢?為什么?二、學習探索。1.“用向導制成的屏保,還可以進一步進行修改。”教師打開原先保存的`屏幕保護程序文件,演示圖片增刪和其順序的調整。2.“利用‘向導’生成的屏幕保護程序,圖片的動畫效果比較單一,我們也可以自定義成自己喜歡的樣式,想不想試試?演示在“圖片選擇區(qū)”雙擊一幅圖片,進入“特效設置”窗口,選擇其他特效。3.文字是怎樣添加到屏保中去呢?給照片添加合適的文字介紹,會使屏保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在“圖片選擇區(qū)”選定照片,單擊工具欄上的“標簽”按鈕,就可以在撕開的“標簽”窗口中輸入要介紹的文字了。
二、作品欣賞
利用網絡學習平臺上傳各自作品。
三、學習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的屏保制作是不是更加豐富的富有個性了?在學習中你有什么收獲呢?欣賞、比較,說說自己的看法。學生嘗試。讓學生嘗試圖片特效的設置。學生嘗試,并提出:你覺得可以給照片添加些什么文字?互相欣賞,發(fā)現優(yōu)點,指出不足。通過比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信息技術課件 篇7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學會了“智能ABC輸入法”和在“寫字板中輸入文字”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使用“智能ABC輸入法”快捷輸入詞語以及特殊詞語、保存“寫字板”里的內容的方法。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不僅能加強學生輸入文字操作技能的訓練,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實現信息技術課和其他學科課程的整合。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智能ABC輸入法”輸入整個詞語和“保存寫字板里內容”的方法。難點是特殊詞語的輸入方法。
知識與技能:能夠熟練使用“智能ABC輸入法”在“寫字板”中輸入文字并保存文件。
過程與方法:運用知識遷移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幫助解決新的知識和問題,通過比一比、賽一賽的方式激發(fā)學習興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動手實踐培養(yǎng)良好的操作習慣,通過探討學習,受到思想品德等德育教育。
1.初始能力和教學起點(知識和技能基礎):學習本冊教材的是三年級學生,他們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已掌握了一些電腦基本知識和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生在學習這節(jié)課知識前已經學會了鍵盤操作知識,能夠在“寫字板”中輸入漢字、數字和符號。因此本節(jié)課通過小組合作、教師演示并加以指導,教學本節(jié)內容應該是水到渠成。同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和動手操作能力的訓練在本節(jié)信息課的教學中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但由于是農村孩子,家里幾乎沒有電腦,平日實際操作訓練很少,因此學習興趣濃厚但動手操作能力不強。
2.學生的一般特征分析:該年齡段學生對信息技術課非常感興趣,樂于探究利用計算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已經初步形成了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此外,小學生動作敏捷靈巧、協調平衡、學習風格多表現為視覺型和動覺型,計算機等直觀設備能有效地促進其認知的發(fā)展,本課內容的學習與他們的認知風格相符合。
本節(jié)課的教學從寫自我介紹入手,通過創(chuàng)設“想與遠方同學交朋友嗎?怎樣介紹自己?”等現實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教師演示講解操作,引導學生在“小試身手,比一比、賽一賽”游戲中和任務驅動中解決問題,讓學生通過練習輸入自己的愛好和特殊詞語“西安”等,以及鞏固練習做一份詳細的自我介紹并保存在“寫字版”里,使學生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
學生在小試身手的比賽中和任務驅動的環(huán)境中學習。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授課在微機室和多媒體環(huán)境中進行。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圖象)先跟圖上小朋友打聲招呼。
根據學生回答,回顧5.12汶川大地震中抗震救災小英雄的品質,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表揚平日用心讀書,善于讀書的學生。
2.(課件出示林浩的自我介紹)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3.(課件出示本節(jié)課的任務)在“寫字板”中寫一份“自我介紹”并把它保存起來。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從認識抗震救災小英雄林浩入手,展示他的自我介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師質疑,學生討論
想一想:
1.想給大家具體介紹自己什么?
2.用“智能ABC輸入法”能一次輸入多個字的拼音嗎?
學生分組討論,得出結論:可以介紹自己姓名,年齡,愛好等。(課件出示小竅門)你知道嗎,為了提高速度,可以連續(xù)輸入整個詞語的拼音。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討論為新授課做好準備。
(三)任務驅動,探究學習
學習輸入整個詞語的方法。
1.讓學生自己試著輸入詞語:游泳、下棋、看書、打乒乓球等。
2.學生發(fā)現問題:可以找到詞語“游泳”但沒有整個詞語“下棋”,教師隨機講解示范操作步驟。
3.教師講明白原因。
4.(課件出示比一比誰更快)小試身手。
(1)打開“寫字板”,在里面輸入自己的愛好。
(2)輸入詞語:歷史、古都。
(3)輸入詞語:蓮藕。
教師提示:如果遇到困難可以互相幫助,想想解決辦法。注意輸入姿勢端正,兩手放平,避免使用“一指禪”輸入。
學生會發(fā)現輸入詞語“蓮藕”時有困難,教師借機突破難點(課件出示特殊詞語的輸入方法:要使用隔音符號,如“西安”的拼音“xi’an”,“蓮藕”的拼音“l(fā)ian’ou”)。隨后教師講解示范操作方法。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先通過學生自主探索發(fā)現問題,教師再示范講解,以加深學生印象,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通過比一比賽一賽的辦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yǎng)合作意識。
保存“寫字板”里的內容
課件出示操作方法:用鼠標單擊菜單欄上的'“文件”,選擇“保存”命令。在出現的對話框里選擇保存位置,輸入文件名,單擊“保存”。
1.教師示范保存方法。
2.學生自主操作。
(四)鞏固提高,動手實踐
課件出示要求:在“寫字板”中寫一份“自我介紹”,可以包括下面幾項內容:姓名、年齡、性別、學校、班級、特長、愛好、座右銘等。寫完以后保存文件,和同學結成小組,大聲朗讀“自我介紹”,向小組成員介紹自己。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通過寫“自我介紹”并保存在“寫字板”里,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向小組成員介紹自己,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享受成功的樂趣。
(五)學生交流收獲,教師評價鼓勵
根據學生交流匯報,教師總結本課所學的“自我介紹”及快捷輸入詞語的方法,特殊詞語的使用方法。各小組展示作品,讓學生自己評一評誰輸入的又快又好。教師作適當提示,但不直接評價誰優(yōu)誰差。鼓勵學生課后繼續(xù)進一步練習使用“智能ABC輸入法”,以提高打字速度。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整理。
課堂評價對學生學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恰當、及時的評價往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因此在本節(jié)教學中,主要通過練習反饋對學生進行學習效果評價,學生相互交流收獲進行自我評價,教師對于回答問題積極主動、操作正確熟練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對于后進生采取多鼓勵,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真正感受成功的喜悅。
1.思得:本課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學得愉快,教師教得輕松,學生情緒激動,思維活躍,勤于動手探究。學生從課堂上知道了快捷輸入詞語的方法,掌握了操作技巧,感悟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享受成功的喜悅。整個過程以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核心,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團結協作精神,達成了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收到了信息技術課應有的教學效果。
2.思失:學生喜歡獨自操作,不愿意受教師的導控。因此,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情緒有一定困難,甚至有時候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未必回應。偶爾會出現課堂氣氛沉悶,互動不夠。個別學生操作有一定困難。
3.思改:教學中發(fā)現個別學生參與程度低,教師應耐心引導他們解決疑難問題,避免學生因畏難而產生厭學情緒。教師應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發(fā)展。同時為了避免課堂中常見的氣氛沉悶,應盡量創(chuàng)設一些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情境,讓學生樂學、學會、會學。
小學信息技術課件 篇8
一、說教材
本課是山東省小學信息技術三年級下冊第8課《關鍵字查詢》,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學習了第七課網上世界真奇妙,對了網絡世界有了初淺認識,認識到了網絡的神秘,知道了什么是ie瀏覽器,會打開瀏覽器瀏覽信息,知道超級鏈接,對于網絡世界充滿著好奇。本課是學生認識網絡非常關鍵的一節(jié)課,學生通過查找感興趣的文字、圖片信息,掌握資料查找的一般方法。學生學完這節(jié)課,掌握了關鍵字查詢信息的方法,體驗到關鍵字查詢的技巧,體會到搜索引擎網站的好處,為正確認識網絡世界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本課主要讓學生認識并會輸入搜索引擎網站,學會按照“關鍵字查詢”相關內容。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能力以及學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勇于探索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團體合作意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認識搜索引擎,理解關鍵字查詢,體會到運用關鍵字技巧搜索的好處。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進行的“關鍵字”進行查詢的能力,知道利用關鍵字的技巧能夠提高查詢的速度
四、說學生
本課所教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學生有了初步的漢字輸入基礎,思維非常活躍,但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差,由于學生剛剛學會輸入漢字,因此在搜索框輸入關鍵字的時候比較慢,有時還會忘記在輸入關鍵字之前,先切換到中文輸入法再輸入,老師應該相信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本課在設計時從激發(fā)學生興趣入手,采用任務驅動法,鼓勵學生自主探索、互助合作。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老師這兒有一段非常好看的視頻,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你想進一步了解你喜歡的動畫人物嗎?他的小名、愛好,想不想知道?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導入時從激發(fā)學生興趣入手,播放學生喜歡的動畫,了解有關動畫人物信息,學生很快就有了興趣。)
然后老師提示要快速查找動畫片的人物介紹,首先登陸專門查找信息的網站。學生看書意識到幫助我們查找信息的網站叫搜索引擎。
常見的搜索引擎網站有:Googl 百度 搜狐
我們就以百度為例進行查詢。
(因為百度是學生比較熟悉,也是我們經常使用的搜索引擎網站,所以本節(jié)課就以百度為例進行教學。)
二、學習新知
(1)先讓同學們打開ie瀏覽器,打開百度網站。讓學生自己看書30頁,嘗試著搜索一下,能不能找到喜羊羊的人物介紹。
(這個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生時間,因為學生的程度不一樣,所以在大部分同學嘗試成功后,我找程度比較好的同學進行示范。學生示范的時候是本課的學生重點,這個地方要放慢。)
示范完之后揭示課題。我們本節(jié)課就學習關鍵字查詢。
學生會發(fā)現一些問題,查找有些麻煩,有沒有更快的方法?老師示范。
(教師示范的環(huán)節(jié)著重是關鍵字查詢的技巧,這個地方也要放慢,讓學生慢慢理解選準了合適的關鍵字,可以提高搜索的準確性。)
再讓同學們試試練習。
師總結:這次同學們查詢感覺查詢的速度怎么樣啊?選好關鍵字很重要。
(2)學習搜索圖片。
師:老師發(fā)現有些同學不僅找到了文字介紹,還找到了精美的圖片,誰能示范一下?
學生示范。
練習查找圖片。
展示學生查詢到的美麗圖片。
師:同學們找的圖片真漂亮。同學們很快就學會圖片的搜索了。
(這個環(huán)節(jié)因為比較簡單,可加快些速度,重點在于展示學生找到的圖片,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拓展練習。
五一節(jié)快到了,你想去哪兒玩呀?現在就從網上了解一下你想去的地方吧。
(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學生上網查找旅游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
師:對,這次同學們都能選擇好適當的“關鍵字”。
四、展示作品,教師小結。
師小結:同學們找準了關鍵字,查詢的速度可真快。課本的32頁,介紹了一些關鍵字搜索的技巧,感興趣的同學回家可以認真研究一下。
五、師生總結:
結合著本課的板書進行總結。讓學生對本課有著整體的認識,感覺到關鍵字查詢中技巧很重要。
教學反思:
教完本節(jié)課,很想說的一句話是:網絡真的不好講。
這節(jié)課自己感覺優(yōu)點:
總體上學生有了充足的時間練習,會利用搜索引擎網站進行信息的查找。學生之間能互相幫助,知道什么是關鍵字以及關鍵字的一些簡單技巧,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最后在知識拓展環(huán)節(jié),學生都找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風景很漂亮。
但回首本節(jié)課,總感覺不夠流暢。主要原因2點:
1、備學生不夠。
學生對于百度還是有點生,輸入困難,鍵盤不熟。當時本課的前一節(jié)課,由于時間有限,我用了20分鐘讓全班60多人練了練輸入百度網站的輸入。30多臺電腦,同桌兩人一臺輪流使用。自認為學生已經學會了,但上課就發(fā)現了學生操作時不熟悉,也是自己備學生備的不夠。
2、備教材不夠。
這節(jié)課中的一些環(huán)節(jié)過渡語句少,過渡生硬一些。自己對教材的處理不是太到位。另外,自己激勵的語言較少,缺乏感染力。
以后是自己對本節(jié)課的一些反思,不足之處,請老師們批評指正。
小學信息技術課件 篇9
1、了解漢字信息處理的基本知識及WindowsXP平臺下常用的文字處理軟件(Word 、WPS2003)。
2、掌握啟動和退出Word 2003的方法。
3、了解Word 2003的窗口組成及其主要功能。
重點:使學生學會進入與退出Word 2003的方法。
難點:認識Word 2003的窗口功能區(qū)及其主要功能。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演示:出示圖文并茂的Word 2003制作的各種作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公文樣式、會議通知、多種形式的表格、科技論文的樣稿、制作的小報等。
介紹:Word 2003中文版是一個在WindowsXP平臺上運行的功能強大的文字處理系統,它是微軟公司出版的辦公套裝軟件Office2003中文版的組件之一,使用它可方便地進行各種體裁的文稿的編排打印、表格制作、書籍編輯、小報制作等,不僅如此,它還具有傳真、電子郵件、簡單HTML和Web主頁制作等多種功能。想不想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Word2003。
二、新授:
方法(1):單擊任務欄上“開始”按鈕,指向“程序(P)”,單擊“Microsoft Word”,即能進入Word 2003窗口。
方法(2):通過快捷圖標啟動:先找到桌面上的Word 2003的快捷圖標。用鼠標左鍵雙擊該圖標,出現Word 2003窗口。
讓學生自己試一試,判斷哪種啟動效果好。
典型的Word 2003窗口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標題欄—— 位于窗口最上端,其左邊顯示正在處理的文件名和Word的軟件信息,右上角的“ ”分別為“最小化窗口”、“最大化窗口”和“關閉窗口”按鈕。
(2)菜單欄—— 位于窗口上端第二行,上有“文件(F)”、“編輯(E)”、……“幫助(H)”等九個主菜單選項。每一主菜單項下又包含一個可折疊的下拉子菜單,其中包含了Word所有可用的菜單命令。
(3)工具欄—— 菜單欄以下的若干行為工具欄,最常見的有常用工具欄和格式工具欄,它們以形象化的圖標形式列出各個工具按鈕,這些工具按鈕提供了對常用菜單命令的快速訪問。
(4)文檔窗口—— 位于Word窗口的中央,用于文檔的輸入和編排。其中閃爍著的豎線形光標稱為插入點,用于指示文字輸入的位置。文檔窗口的頂端及左側是標尺,其作用是給文本定位。文檔窗口的底端和右側是滾動條,用于滾動調整在文檔窗口中顯示的內容。
(5)狀態(tài)欄—— 位于窗口最底一行,用于顯示當前編輯文檔的狀態(tài)信息及一些編輯信息。
(出示)請學生說出下面窗口中的各部分的名稱以及功能.
方法一:單擊“文件(F)”菜單,選擇“關閉(C)”命令;
方法四:將鼠標指針指向標題欄空白處,按右鍵,單擊快捷菜單的“×關閉(C)”命令;
四、學生練習:Word 2003的啟動、Word 2003的退出、熟悉Word 2003的窗口組成。 五、小結鞏固:(由學生回答)
1、本課學習了哪些內容?
2、典型的Word 2003窗口由哪幾部分組成?
1、啟動Word 2003除前面介紹的“程序”法外,還能有哪些方法?
2、Word 2003窗口中的各項工具欄,如常用工具欄,是如何激活或隱藏的?又是如何改變位置和方向的,方法是什么?(拖動法)
小學信息技術課件 篇10
小學信息技術教案:
主題:了解計算機與網絡,并保護自己的網絡安全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計算機與網絡的基本知識。
2. 掌握網絡安全的基本概念和保護自己網絡安全的方法。
3. 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
二、教學重點:
1. 計算機與網絡的基本知識。
2. 網絡安全的概念和方法。
三、教學難點:
1. 網絡安全的概念和方法。
2. 如何保護自己的網絡安全。
四、教學內容及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了解計算機與網絡的基本知識。
1. 溫故知新(5分鐘)
通過與學生的問答互動,復習計算機與網絡的基本知識。
2. 講解計算機與網絡的基本知識(15分鐘)
a) 計算機的定義和功能。
b) 網絡的定義和作用。
c) 計算機與網絡的關系。
d) 舉例說明計算機和網絡在生活中的應用。
3. 討論與思考(10分鐘)
老師提出以下問題,學生進行討論,并總結歸納:
a) 計算機和網絡的優(yōu)點和缺點是什么?
b) 你身邊有哪些計算機和網絡的應用?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掌握網絡安全的基本概念和保護自己網絡安全的方法。
1. 溫故知新(5分鐘)
通過與學生的問答互動,復習計算機和網絡的基本知識。
2. 講解網絡安全的基本概念(15分鐘)
a) 網絡安全的定義和重要性。
b) 網絡攻擊的種類和危害。
c) 網絡安全的保護方法。
d) 常見的網絡安全威脅和防范措施。
3. 演示網絡安全的實例(10分鐘)
老師運用實際案例,向學生展示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和網絡攻擊的危害。
4. 討論與思考(10分鐘)
老師提出以下問題,學生進行討論,并總結歸納:
a) 你了解哪些網絡安全的保護方法?
b) 你如何保護自己的網絡安全?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
1. 調查信息技術應用(15分鐘)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對自己身邊常見的信息技術應用進行調查和研究。
2. 分享和討論(10分鐘)
學生將調查結果進行分享,并就信息技術應用的發(fā)展前景等進行討論。
3. 創(chuàng)意設計活動(20分鐘)
學生根據自己對信息技術的了解和興趣,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活動,例如設計一個可以提高人們生活便利性的信息技術產品等。
4. 展示和總結(5分鐘)
學生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意設計,并老師進行總結點評。
五、課后作業(yè):
1. 查找關于網絡安全的資料,撰寫一篇100字以上的小論文。
2. 設計一個可以提高學校信息管理效率的信息技術方案,并進行圖紙設計。
六、教學評價:
1. 學生對計算機與網絡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2. 學生掌握了網絡安全的基本概念和保護自己網絡安全的方法。
3. 學生培養(yǎng)了信息技術的創(chuàng)造力和興趣。
4. 學生能夠應用所學知識設計簡單的信息技術方案。
小學信息技術課件 篇11
一、教材分析
聯系第6課,主要是讓學生熟悉了畫圖軟件的基本操作界面,學習應用了畫圖工具當中的鉛筆、刷子和噴槍工具,能選用不同的顏色用好工具,并能利用橡皮修改圖畫、用清除圖象重新作畫。在這一課中,通過畫整齊的教學樓的過程,主要讓學生練習矩形、橢圓、圓角矩形工具的使用,體會這些幾何圖形帶來的樂趣。同時,利用編輯菜單中撤消、重復命令的輔助學習,充分享受畫圖工具帶來的方便快捷,感受信息技術給我們展示的神奇魅力,提升學生學習利用信息技術的思維。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畫圖”程序中直線、矩形、橢圓、圓角矩形等工具;
2.熟悉配合使用shift鍵的技巧;
能力目標:
1、學會用“直線”、“矩形”、“橢圓”、“圓角矩形”工具畫規(guī)則的窗子。
2、能用“撤銷”來更正錯誤。
情感目標:
1、激發(fā)并提高學生熱愛自己學校的感情;
2、學會善于欣賞別人作品中的優(yōu)點;
四、教學重點
“直線”、“矩形”、“橢圓”、“圓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五、教學難點
1、配合使用shift鍵的技巧;
六、學習準備:
電子教室、任務課件、學習卡片、投影儀
七、學習過程:
(一)、小小建筑設計師
一起來看看(演示學校教學大樓的照片)大家覺得我們學校的教學樓造得怎么樣?
這些都是建筑師們的杰作,他們?yōu)槲覀冊O計了這樣整齊、漂亮的教學樓,真是好樣的。同學們,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回建筑設計師,設計設計我們自已的教學樓啊?
那好,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回小小建筑設計師!拿起你的名片來,填上設計師的大名吧!今天我們要在我們班評一們優(yōu)秀建筑設計師,到下課誰的名片上星星最多,誰就是我們班的優(yōu)秀設計師。
前幾課我們還利用畫圖幫我們輔助畫畫呢,今天,咱們就用畫圖當中的幾個工具,來幫我們設計整齊的教學樓吧!
(二)、小小練兵場
1、學習工具
教師演示四種工具
直線、矩形、圓角矩形、橢圓
2、趣味練習
(1)利用這些工具自己組合圖形,可以拼各種圖形
(2)學生操作
3、學生反饋
(1)作品展示
(1)說說用了哪些工具,怎么用的?(請學生演示)
(2)教師適當補充
4、使用這些工具都有一些絕招呢,你想學嗎?快看看“小小設計師絕招”,把你的絕招使出來看看!
絕招1:在畫直線時,如果按住鍵盤上shift鍵,就會畫出筆直筆直的線。
絕招2:在畫方形或圓形時,可以先按住shift鍵,再畫方形或圓形,看看圖形的變化。
絕招3:畫錯了,我們可以點擊“編輯”菜單中“撤銷”按鈕改正,不過電腦只給你3次改正錯誤的機會喲!
(三)、設計整齊的教學樓
掌握了使用設計工具的本領,大家一定想試試自已的設計能力吧!
1、在上課時我們欣賞了我們學校的教學樓,有同學認為教學樓漂亮,有同學認為我們的教學樓不夠漂亮,今天顧老師就給你一個任務,我們一起設計設計我們的教學樓!
2、學生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拿著你設計師的名片,去幫一幫、評一評,做一個熱情而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師!把自己的星星給幫助你的同學。
5、展示作品欣賞。
學生全班欣賞作品,把自己的星星貼到自己認為最棒的設計師名片上。
(四)、小結
1、優(yōu)秀設計師的評比
數一數星星,小組長統計你們組得星星最多是的哪位同學?選出全班優(yōu)秀設計師,并給予獎勵。
2、拿著這一張小小設計師的名片,看著自已滿意的設計作品,僅僅用了畫圖中的直線、矩形、橢圓、和圓角矩形工具,就設計了一幢整齊的教學樓,同學們,我們學得不錯啊!相信大家如果學了更多的工具,掌握這些工具的小小技巧,加上我們的創(chuàng)意,一定會設計出更漂亮的教學大樓,一定做成為一名出色的設計師的!
小學信息技術課件 篇12
課時:
2課時
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鼠標的用法。
教學重點:
鼠標的各個操作方法。
教學難點:
鼠標的雙擊操作及拖動。
課前準備:
計算機、網絡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我們看一看電腦上的哪個東西最像老鼠?哪些地方像?
那我們知道鼠標有什么用嗎?它的本領可大呢,是電腦的指揮官鼠標可以操作電腦,那么鼠標到底怎么用,接下來就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講。
2、新課教學
(一)教師講解
大家來看,鼠標上有兩個長得有點像小老鼠耳朵的兩個鍵:左邊的一個我們把它叫做鼠標左鍵;那么右邊的一個我們把它叫做鼠標的右鍵。能記住嗎?
1、握鼠標的基本姿勢
手握鼠標,不要太緊,就像把手放在自己的膝蓋上一樣,使鼠標的后半部分恰好在掌下,食指和中指分別輕放在左右按鍵上,拇指和無名指輕夾兩側。(先請一個同學試一下。再請另外一個同學也試一下)。
2、用鼠標移動光標
在桌面上移動鼠標,您會看到,顯示屏上有個箭頭也在移動,你把鼠標往左移動,箭頭就往左移動;你把鼠標往右移動,箭頭就會往右移動;你把箭頭往前移動,箭頭就會往上移動;你把箭頭往后移動,箭頭就會往下移動,那么我們是不是能夠通過鼠標來控制顯示屏上箭頭的位置。
3、鼠標單擊動作
用食指快速地按一下鼠標左鍵,馬上松開,請注意觀察,你會不會?現在請同學們試一試。
單擊左鍵
4、鼠標雙擊動作
不要移動鼠標,用食指快速地按兩下鼠標左鍵,馬上松開。
雙擊左鍵
5、鼠標拖動動作 先移動光標到對準對象,按下左鍵不要松開,通過移動鼠標將對象移到預定位置,然后松開左鍵,這樣您可以將一個對象由一處移動到另一處。
(二)學生自由練習
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
使用鼠標小游戲進行練習
〔教學后記〕
學生操作單擊鼠標很快能掌握,但本課難點鼠標的雙擊操作及拖動對于低年級學生操作起來有難度,要在以后的課中鞏固加強練習,才能熟練掌握鼠標的各個操作方法。
教案《一年級信息技術教案:第二課電腦指揮官》,來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