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有關《滾進球門》課件

發(fā)布時間:2022-02-19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說課稿 大班科學教案 幼兒園小班科學領域說課稿

活動目標

1.感知薯片桶、易拉罐、紙杯、塑料杯等物體,知道形狀不同滾球路線也不同。

2.能利用提供的材料積極探索讓弧線滾動的物體變?yōu)橹本€滾動的方法。

活動準備

1.薯片桶、紙筒、紙杯、塑料杯、八寶粥筒、斜坡、球門等若干。

2.彩線繩、雙面膠、橡皮泥等輔助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初次探索,激發(fā)興趣。

1.引導幼兒探索不同物體的滾動路線,并將其分類。

2.出示薯片桶、塑料杯等不同的材料,初次探索它們滾動的路線。

3.教師出示斜坡,球門,讓幼兒觀察各種材料的滾動路線。

教師小結:有的物體能滾進球門,有的滾不進去,()不同的物體滾動的路線不同,兩頭一樣粗的能直線滾動,而一頭粗一頭細的則會拐彎。

二、再次探索,發(fā)現(xiàn)不同的滾動方向。

1.提問:不能直線滾動的物體,它是向哪邊拐彎的呢?

2.幼兒再次探索,關注物體向哪個方向拐彎。

小結:不能直線滾動的物體總是朝向細的一端拐彎,這種滾動路線叫弧線滾動。

三、三次探索,嘗試讓物體的弧線滾動變?yōu)橹本€滾動。

1.提問:小朋友怎樣讓紙杯、塑料杯不拐彎,直接就回家呢?

2.出示彩線繩、雙面膠等材料,請幼兒利用各種輔助材料讓弧線滾動的物體變?yōu)橹本€滾動。

3.展示幼兒成功的作品,鼓勵幼兒大膽交流討論,分享探索經(jīng)驗。

小結:只有讓物體兩端變得一樣粗細才能滾進球門。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玩了這么多會滾動的玩具,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就是他們有不同的滾動路線。平時在家,你們還看到哪些會滾動的東西?那他們的滾動路線一樣嗎?請你們回去后把他們也找出來玩一玩,試一試,然后把他們的滾動路線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和給大家一起分享。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擴展閱讀

大班科學教案 有關《滾來滾去》課件


目標:

1、探索發(fā)現(xiàn)球體與圓柱體的特征。

2、引導幼兒有目的、有意識地觀察,能夠大膽地講述自己的見解。

重點:

探索發(fā)現(xiàn)球體與圓柱體的特征。

難點:

能夠大膽地講述自己的見解。

準備:

1、各種形狀不同的物體。

2、多媒體圖片。

3、大方籃兩個,一個貼"球體"、一個貼"圓柱體"。

4、桌子四張,上面擺放幼兒操作材料(橡皮泥、長方形紙、正方形紙、圓形紙、漿糊、棉簽),桌布四塊。

5、繩子、白紙、水彩筆。

過程:

一、會滾動的朋友

1、小朋友們,我們的周圍有許多有趣的東西。下面,小朋友們先去玩一玩,看看哪些東西會滾動。我們選一個會滾動的做我們的朋友,好嗎?(幼兒通過探索,尋找發(fā)現(xiàn)可以滾動的物體)。

2、小朋友們,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找的朋友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幼兒自由交流)

3、誰到前面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新朋友呢?

(1)球體:你的朋友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出處”(圓圓的、很光滑)誰和他找的一樣?摸摸你的朋友,看看有什么感覺。像這樣圓圓的、沒有角的物體,我們把它叫做球體。叫做什么呀?

(2)圓柱體:你的朋友是誰?它是什么樣子的?上面的圓和下面的圓是一樣大的嗎?你是怎么知道的?(用繩測量、用筆畫)這樣長長的、上下有兩個一樣大的圓的是圓柱體。還有誰找的朋友是圓柱體呢?

二、誰能變高

1、我們都找到了自己喜歡的朋友。那我想問問大家,球體和圓柱體,哪種能堆起來,變得更高呢?(幼兒自由猜測)我們來試試,好嗎?堆球體的,到紅地毯上;堆圓柱體的,到綠地毯上。(幼兒試驗)

2、什么東西能堆得更高呀?球體為什么堆不起來呢?(渾身都是圓溜溜的,會向各個方向滾動)那圓柱體為什么能堆起來呢?(有兩個圓圓的面,橫著才會滾,豎起來時就能站穩(wěn)了)

3、小結

4、請你們的朋友到筐里休息一下吧。(提醒幼兒分類擺放)

三、滾滾樂

1、我們的球體寶寶和圓柱體寶寶本領真大,它們會滾來滾去的。我們向它們學習一下這項本領,好嗎?誰來學學球體寶寶是怎樣滾的?(把頭和身子縮在一起,向各個方向滾動)我們一起來學學吧。

2、全體幼兒在地毯上自由學球體和圓柱體滾動,教師提醒幼兒要注意安全,不要相互碰撞。

四、生活中的球體和圓柱體

1、小朋友們又學會了一項新的本領,老師真高興!你們知道嗎,在生活中,有許多東西都是球體和圓柱體的。誰來說一說?

2、老師也找到了一些類似球體和圓柱體的東西,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欣賞多媒體畫面,教師與幼兒一起觀看并講解、提問)

五、做一做

1、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許多的材料,有橡皮泥,還有卡紙。我們可以用橡皮泥捏成球體和圓柱體,也可以用卡紙卷成圓柱體。不過,老師提供的卡紙有各種形狀的,小朋友試一試,看看什么樣的紙才能卷成圓柱體。

2、幼兒制作球體和圓柱體,教師巡回指導。

大班科學教案 有關《滾動》課件


設計意圖:

在貫徹《規(guī)程》、《綱要》的過程中,我們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改革從常識教育逐漸過渡到幼兒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改變了以往一味地灌輸、傳授的方式,讓科學教育賦予孩子們以操作和探索,讓科學活動成為孩子們喜歡的活動,但是科學探究并不是盲無目的,而是要適當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以引發(fā)幼兒既動手又動腦,通過自己探究去解決問題。

本次設計的活動就是遵循這樣一種教育方向。活動前讓幼兒初步感知球體、圓柱體能滾動的現(xiàn)象,然后在本次活動中拋出一個需要幼兒去解決的問題,就是讓不能滾動的東西,也能滾動起來,這就需要幼兒將已有的形體認識運用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將已有的動手能力發(fā)揮出來。而在探究的過程中,也將會生成出新的問題,這個新問題也就是下一階段孩子們可以探究的內(nèi)容了。如此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解決不斷的生成新問題,就可以不斷地引導幼兒深入地探究學習。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運用各種方法,使長方形的牙膏盒和紙張滾動起來。

2、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幼兒的探索欲望。

3、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4、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

易拉罐、皮球、牙膏盒、紙張、記錄表

2、操作材料:

牙膏盒、紙張、VCD光盤、圓形玩具、彩色卡紙、小球、鉛筆、剪刀、膠帶座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老師依次出示易拉罐、皮球,復習滾動的概念。

2、出示牙膏盒、紙張,引導思考皮球和易拉罐為什么會滾動?

二、提出問題:

請小朋友將不會滾動的牙膏盒和紙張變得也能滾動起來。

提示:可以改變它們的形狀,也可以用老師提供的卡紙、小球、VCD光盤、圓形玩具、鉛筆幫忙,讓它們滾動起來。

要求:可以先幫助牙膏盒,也可以先幫助紙張變一變,做好一個后要放在地上滾一下,如果成功了,就放到自己的椅子前面,然后再去拿另外一個??凑l今天想出來的辦法最多。

三、幼兒操作,師巡視指導。

四、集中分享:

1、依次請有代表性的幼兒上臺展示自己的成果,根據(jù)他們出示的作品記錄。

2、同樣作品的幼兒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悅。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有關《小貓摸魚》課件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種感官感受3以內(nèi)的數(shù)的關系。

2.能按數(shù)取物,按物說數(shù)。

3.樂意參加活動,體驗愉快的情緒。

活動準備

1.制作紅、黃、藍三種顏色的魚若干。

2.小貓頭飾每人一個。

3.創(chuàng)設魚塘情景,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小框各一個。

4.《開火車》音樂、鈴鼓一個、禮物包若干。

活動過程

一、 做運動

隨音樂出場,師:“寶寶們我們開著貨車出去玩吧!”

師:“今天天氣真好,你們想不想和媽媽一起游戲?”

第一次:媽媽和寶寶一起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小貓小貓喵喵喵,跟著媽媽做游戲,我的小貓?zhí)幌?幼兒跳一下);我的小貓拍兩次(幼兒拍手兩次);我的小貓叫三聲”(幼兒叫三聲)。第二次:速度稍快。第三次:速度加快。

二、 小貓摸魚(聽覺感知)

(一)摸一條魚

師:“寶寶們快找塊地毯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師:“我們小貓最喜歡吃什么?(魚)今天媽媽帶你們?nèi)ヴ~塘摸魚好不好?”

教師提出摸魚的要求:拍一次鈴鼓摸一條魚,兩次鈴鼓摸兩條魚,三次鈴鼓摸三條魚。

幼兒摸魚,教師指導:媽媽剛才拍了幾次鈴鼓啊?(一次)你摸了幾條魚啊?(一條)看看你的小魚是什么顏色的?摸到紅色魚的寶寶舉起來讓媽媽看看,請你把它放到相同顏色的框里。

(二)摸兩條魚

幼兒摸魚,教師指導幼兒摸兩條魚。摸完后,請寶寶們休息,老師檢查:媽媽看看你摸了幾條魚?都是什么顏色的?教師拿著筐子:紅色魚寶寶回家了,藍色魚寶寶們和媽媽親一親,黃色魚寶寶回家了。請一名幼兒檢查放的對不對。發(fā)現(xiàn)有錯都及時糾正。

(三) 摸三條魚

幼兒摸魚,教師指導:“媽媽來看看那只小貓最能干,摸對小魚了,你摸了幾條魚啊?”(3條魚)(多問一些孩子。在摸魚的過程中隨時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老師總結:“哇!摸了這么多魚,今天晚上可以大吃一頓啦!”

三、 小貓摸獎品

師:“今天小貓真能干,摸了這么多魚,媽媽要送禮物給你們。在你們的地毯后面有一封信,里面是媽媽送給你們的禮物,請你們把眼睛閉起來,摸一摸里面有什么?有幾個?用小手數(shù)一數(shù)!”

老師總結:“媽媽送你們的禮物喜歡嗎?天快黑了,寶寶們拿好禮物,帶著我們摸到的小魚回家了?!彪S音樂出門。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有關《制作風車》課件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制作風車,提高動手能力。

2.在教師解剖范例的情況下,探索了解風車的制作方法。

3.在制作的過程中,積累操作經(jīng)驗,嘗試有目的地解決困難。

活動準備

風車范例、卡紙、剪刀、雙面膠、吸管。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范例,引導幼兒觀察。

這是什么?你想做一個風車么?

做一個風車,需要哪些材料呢?

2.解析風車,探索風車的制作過程。

教師將完整的風車掛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地解剖,并讓幼兒開動腦筋回答問題。

將風車完整的解剖后,幼兒自己探索制作過程。

3.幼兒自己動手操作。

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風車,制作風車的過程中有什么困難可以小組之間相互討論,小組之間解決不了的,教師可以適當干預。

相關推薦

  • 幼兒園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 有關《滾進球門》課件 活動目標 1.感知薯片桶、易拉罐、紙杯、塑料杯等物體,知道形狀不同滾球路線也不同。 2.能利用提供的材料積極探索讓弧線滾動的物體變?yōu)橹本€滾動的方法。 活動準備 1.薯片桶、紙筒、紙杯、塑料杯、易拉罐、...
    2022-02-19 閱讀全文
  • 大班科學教案 有關《滾來滾去》課件 目標: 1、探索發(fā)現(xiàn)球體與圓柱體的特征。 2、引導幼兒有目的、有意識地觀察,能夠大膽地講述自己的見解。 重點: 探索發(fā)現(xiàn)球體與圓柱體的特征。 難點: 能夠大膽地講述自己的見解。 準備: 1、各種形狀不...
    2022-01-04 閱讀全文
  • 大班科學教案 有關《滾動》課件 設計意圖: 在貫徹《規(guī)程》、《綱要》的過程中,我們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改革從常識教育逐漸過渡到幼兒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改變了以往一味地灌輸、傳授的方式,讓科學教育賦予孩子們以操作和探索,讓科學活動成為孩子們...
    2022-02-28 閱讀全文
  •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有關《小貓摸魚》課件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種感官感受3以內(nèi)的數(shù)的關系。 2.能按數(shù)取物,按物說數(shù)。 3.樂意參加活動,體驗愉快的情緒。 活動準備 1.制作紅、黃、藍三種顏色的魚若干。 2.小貓頭飾每人一個。 3.創(chuàng)設魚...
    2022-02-22 閱讀全文
  •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有關《6的組成》課件 活動目標: 1.學習6的組成,學習書寫數(shù)字6。 2.初步理解數(shù)的組成以及數(shù)的互換、互補規(guī)律。 活動準備: 1.操作卡片:雙色卡片每人6張,數(shù)字卡片1~6每人2套,分合號1個。 2.筆、田字格本。 3....
    2022-02-23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感知薯片桶、易拉罐、紙杯、塑料杯等物體,知道形狀不同滾球路線也不同。 2.能利用提供的材料積極探索讓弧線滾動的物體變?yōu)橹本€滾動的方法。 活動準備 1.薯片桶、紙筒、紙杯、塑料杯、易拉罐、...

2022-02-19 閱讀全文

目標: 1、探索發(fā)現(xiàn)球體與圓柱體的特征。 2、引導幼兒有目的、有意識地觀察,能夠大膽地講述自己的見解。 重點: 探索發(fā)現(xiàn)球體與圓柱體的特征。 難點: 能夠大膽地講述自己的見解。 準備: 1、各種形狀不...

2022-01-04 閱讀全文

設計意圖: 在貫徹《規(guī)程》、《綱要》的過程中,我們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改革從常識教育逐漸過渡到幼兒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改變了以往一味地灌輸、傳授的方式,讓科學教育賦予孩子們以操作和探索,讓科學活動成為孩子們...

2022-02-28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種感官感受3以內(nèi)的數(shù)的關系。 2.能按數(shù)取物,按物說數(shù)。 3.樂意參加活動,體驗愉快的情緒。 活動準備 1.制作紅、黃、藍三種顏色的魚若干。 2.小貓頭飾每人一個。 3.創(chuàng)設魚...

2022-02-22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學習6的組成,學習書寫數(shù)字6。 2.初步理解數(shù)的組成以及數(shù)的互換、互補規(guī)律。 活動準備: 1.操作卡片:雙色卡片每人6張,數(shù)字卡片1~6每人2套,分合號1個。 2.筆、田字格本。 3....

2022-02-2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