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為單親孩子成長護航的法則

發(fā)布時間:2022-01-05 春節(jié)為題的教案 兒童成長 幼兒成長

1.在孩子面前保持表面上的和諧

父母離婚不是孩子的錯,沒必要在孩子面前流露離婚大戰(zhàn)中的敵意。既然戰(zhàn)爭已經結束,也到了該為孩子想想的時候了,3歲以前的幼兒還不能了解離婚是什么,但他會有深深的被拋棄感,這對他以后人生觀的形成,性格的塑造都是極其不利的,這時需要父母給予更多的擁抱和親吻。父母更是應該化干戈為玉帛,做不成夫妻那就做朋友吧。如果連朋友也做不成,看在孩子份上,那就做偽朋友吧。

2.孩子有權知道父母離異的事實

企圖隱瞞會擴大孩子的不安,孩子有權知道家庭發(fā)生了什么的變化。父母可以緊緊擁抱孩子,告訴他,離婚不是他的錯,父母愛他,對他的愛始終不會改變。大一點的孩子,父母可以與孩子好好溝通一次,因為離婚會催熟孩子的心靈。

3.讓孩子感到父母對他的愛不變

爸爸媽媽雖然分開了,但養(yǎng)育孩子還是共同的責任,3歲以前的寶寶更是需要爸爸媽媽做各種具體的行動才能感受到父(母)愛,所以有可能的話爸爸和媽媽還是要跟以前一樣,帶寶寶一起去玩,或者搞個小聚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逐漸明白:爸爸媽媽雖然不住在一起了,但還是像以前一樣愛我。YJs21.cOM

4.保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光輝形象

有些夫妻的離婚大戰(zhàn)打得異常痛苦,所以把對對方的仇恨情緒無限擴大,導致雙方在孩子面前一味指責對方,或當著孩子的面使用污辱性語言,這即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發(fā)展,也會讓孩子喪失對未來的信心,對整個家產生厭倦感,更容易造成孩子長大后不愿跟父母說話,甚至仇視父母等等缺陷。因此身為父母一定要調整好心情,不要在孩子心中培育仇恨。

5.注意觀察孩子的言行

父母在剛剛離婚的前幾月里,孩子不能理解或有異常都可以理解,這就需要父母雙方努力來安撫孩子受傷的心,若幾個月后還發(fā)覺孩子有不愛說話,行為孤僻等舉動,就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了。有資料顯示,單親家庭的孩子容易不合群,孤僻、拘謹、沉默寡言。父母在此時要及早發(fā)現(xiàn),特別對一直內向的孩子,要提早預防,例如離婚后堅持周末一起帶孩子,每天跟孩子通一小時電話,給孩子買一些小禮物等等,父母要共同努力幫孩子度過這段危險期。

6.避免在孩子面前過多地流露悲傷情緒

離婚之初,重回單身,必然會愈想愈傷心,對整個社會也會產生懷疑,可能會用封閉、極端和孤獨的行為來保護自己,這種自憐自艾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情,讓孩子也陪你沉入無盡的憂傷中。所以,孩子的父母只有坦然面對離婚的現(xiàn)實,盡快調整好自己的心情,以快樂、健康、積極的態(tài)度去迎接以后的生活,給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氛圍。

7.生活的變動越小越好

父母離婚絕對屬于孩子成長中最大的變故之一,所以在離婚之初的那段日子里,除了父母分開住,最好是什么也不要有變化:比如搬家、轉幼兒園等。這時的孩子已經不能接受更多的變化,哪怕一點點變故,都可能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8.要以平常心態(tài)對待孩子的成長

如前所述,有些父母(尤其是有監(jiān)護權的一方)會有補償心態(tài),認為虧欠了孩子,所以對孩子的要求盡力滿足;又或者把自己全部的愛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對孩子處處嚴厲要求。這兩種極端的行為,都會使孩子形成任性、獨僻、霸道或暴力的個性。所以應把他當成是一個普通的孩子,用平常心態(tài)去教育,給他一個健康的發(fā)展空間。

9.注意孩子與伙伴的相處

孩子一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幼兒園里,處理好同伴關系,保持正常的群體生活,可以淡化孩子的痛苦,及早從父母離婚的陰影中走出來。單親家庭的孩子容易不合群,父母要鼓勵孩子多交幾個要好的小朋友,經常帶孩子跟同齡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不要給孩子提供形成孤僻性格的土壤。

10.調整孩子對再婚家庭的適應性

單身爸爸媽媽遇到合適的人當然會再婚,但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因為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財產,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父母在做出再婚決定時,一定要先顧及孩子的感受。父母再婚當然是為了有更好的生活,但千萬不要一投入感情就忽視了對孩子的關懷。否則,孩子就會產生父母都不要我的想法,容易自暴自棄。所以父母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時,更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幫助孩子接受新環(huán)境上,讓孩子慢慢接受新的生活、新的家庭成員,這對他健康成長是大有幫助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淺談愛護孩子的方法及原則(論文)


我們都知道愛護自己的孩子,其實這只是一種天性使然。正如大文豪高爾基所說:“愛孩子,這是連母雞都會的。而人與雞不同,人講究愛的方法,講究技巧?!弊鳛楦改?,我們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怎樣愛孩子,卻不是每個父母都有清醒的認識。

一、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愛孩子是一種天性,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不應該像父母所說的;“我養(yǎng)你多么不容易,你一定要好好學習?!薄澳憧忌洗髮W,才是媽媽最愛的孩子。”這種愛因為父母對孩子提出的各種各樣的條件而大打折扣,在孩子心理,他會認為父母的愛是他的成績,愛的是他為父母帶來的榮譽,并不是他。這樣,孩子與父母就會產生一種溝通障礙,孩子會封閉自己的心,拒絕與父母進行思想溝通。

比如,當孩子考砸時,父母不應該說:“你怎么這么笨,為什么隔壁的張強就比你聰明?”這是很傷孩子自尊心的,更重要的是,他會覺得你根本不愛他。在這種情況下,你的孩子不可能跟你討論他學習上的事情,甚至不愿意與你討論其他關于他的事情。

你可以試試這樣對孩子說:“這次沒考好不要緊,媽媽一直是你堅強的后盾,媽媽愿意幫助你提高學習成績,你希望自己的學習成績好起來,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贊賞嗎?”不管發(fā)生什么事,你都應該讓孩子明白,父母對他的愛是無條件差的,是永恒不變的。

只有當父母無條件地愛孩子時,即不管他的優(yōu)點和缺點,不管他是否做錯事,展現(xiàn)出你的愛,孩子才會真正敞開心扉,愿意與父母進行溝通。

二、愛與獨立是兩回事

愛孩子并不代表要替孩子做任何事情。孩子首先是一個獨立的人,因此,父母應該教會孩子怎樣去生存,而不是事事替孩子做?!笆谌唆~不如授人以漁”。愛和獨立并不矛盾,愛孩子就應該教會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讓孩子在任何時候都能夠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愛孩子不等于孩子要什么給孩子,而是要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給孩子成長所需要的精神養(yǎng)料。因此,在孩子有了主觀愿望和試圖獨立發(fā)展時,父母要對愛有進一步的了解。

每位父母都知道愛自己的孩子,但愛孩子就不要剝奪孩子發(fā)展自己能力的機會。因此,為了孩子的未來,父母們不要過分管束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在自由的空間去成長,去試驗他們的能力,去學會如何應付危險的局勢,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孩子克服困難、迎接人生各種挑戰(zhàn)的心理素質和交際能力。

三、愛需要耐心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難能可貴的是給孩子愛的鞭策,愛的耐心。父母愛孩子首先要有耐心。不管孩子遇到什么問題

,犯了什么樣的錯誤,都應該耐住性子,不要發(fā)火。當然,耐心并不是說要消極等待而是讓孩子誰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父母根據(jù)“耐心”等待來的材料,對孩子進行啟發(fā),來解開孩子思想上的疙瘩,幫孩子解除心理障礙。其實,只要孩子深切的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厚望,在內心深處都會產生奮發(fā)向上的強大動力。

四、愛就是關心、理解和責任

心里學家弗洛姆通過研究吧愛的表現(xiàn)形態(tài)概括為三個層面,那就是關心、理解和責任。

關心是愛的最基本的層面,每一位父母都有關心孩子的本性,但是,關心的是孩子的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愛的深度是不是一樣,都是因人而異。物質生活是初級層面,精神生活才是高級層面。當孩子一臉沮喪地從回學?;貋頃r,僅僅關心孩子物質生活的父母會問:“孩子,你怎么了?是不是累了?還是餓了?”而關心孩子精神生活的父母則會問:“今天你的臉色不太好

愛也會成為孩子成長的陷阱


有一則名叫《幸福的小狐貍》的寓言,說的是一只老狐貍帶著一只小狐貍生活在一個山洞里。老狐貍是小狐貍的爸爸,小狐貍的媽媽不幸死在獵人的手里,于是老狐貍就帶著小狐貍躲進了這個山洞過日子。

由于小狐貍的媽媽死得早,老狐貍對小狐貍更是疼愛有加。

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老狐貍看著小狐貍酣然入睡的樣子,眼淚就會止不住地往下流,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對它的微笑,還想起了原來一家三口過著那樣幸福的日子,又想起它們自由自在的生活。這一切讓它的心痛如絞。每當這個時候,老狐貍就暗下決心,要讓小狐貍成為天底下最幸福的狐貍,不讓它吃一點苦,不讓它受到一點傷害,即使是自己粉身碎骨也要做到。

老狐貍每天都生活在驚恐之中,害怕獵人傷害小狐貍,害怕其他動物襲擊小狐貍,害怕食物不合小狐貍的口味……所以,每當老狐貍外出捕食時,都要把小狐貍關在洞里,把洞口封得嚴嚴實實,看不出任何痕跡,然后拼盡全力去捕捉小動物,回來后總是滿載而歸,小狐貍就這樣在爸爸的呵護下,幸福而又快樂地生活著。

有一天,小狐貍實在無法忍受自己待在山洞中的孤獨,趁著老狐貍出去捕食的時候,打算偷偷溜出山洞,自己捉一只小兔子,等爸爸回來讓它看一下。

沒想到小狐貍剛露出頭,就看到一只大灰狼眼睜睜地瞪著它。小狐貍沒有見過這種場面,嚇得暈了頭,沒向洞里跑,反而跑出了洞口。

由于小狐貍每天待在洞里,所以跑起來實在是太慢了,不一會兒就被兇惡的大灰狼給抓住了。

過多的愛沒有讓小狐貍得到保護,反而讓它失去了應變和逃跑的本能,最終沒有逃出危險而葬身狼腹。

很多父母也像這只老狐貍一樣犯了“愛心”的錯誤,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做一切,過分照顧,過度保護孩子。

一位母親為他20歲的孩子傷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兒童問題專家。

專家問,孩子第一次系鞋帶的時候打了個死結,您是不是不再給他買帶鞋帶的鞋子?母親點了點頭。專家又問,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時候,弄濕了衣服,您是不是不再讓他走近洗碗池?母親點頭稱是。專家接著說,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鋪,您嫌他笨手笨腳,對嗎?這位母親驚愕地看了專家一眼。專家又說道,孩子畢業(yè)去找工作,您又動用了自己的關系和權力。這位母親更驚愕了,從椅子上站起來,湊近專家問:您怎么知道的?專家說,從那根鞋帶知道的。母親問,以后我該怎么辦?專家說,當他生病的時候,您最好帶他去醫(yī)院;他要結婚的時候,您最好給他準備好房子;他沒有錢時,您最好給他送錢去。這是您今后最好的選擇。

沒有父母希望得到這樣的答案。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存在著一個非常溫柔的陷阱,就是那些過分庇護孩子的父母親自挖掘的。掉進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機會,從而也失去了長大成人的權力。

親子溝通的四大法則


1、不企圖改變人,而是做一些事使對方想改變

相信在生活中,不經意間就會指責、嘮叨、說教,我們常常想改變他人,其實當你把改變別人的心意放到自己身上,就會發(fā)現(xiàn)你的人際關系越來越融洽。我自己有很深的體會,在我兒子一年級開始,就是我一個人陪伴他長大,一開始我很容易情緒化和焦慮,好在通過我不斷地學習成長,孩子爸爸也給予他非常有效的教育支持,當兒子青春期后,我學會了放手,我們溝通的時候甚至可以手握著手、看著彼此的眼睛,做非常深入的溝通,兒子覺得這樣被深深理解很舒服,越來越信任我,甚至連他同學遇到的一些問題也會來向我請教。

有一句話我有很深的體會:“家庭教育的根本是父母的自我修行?!边@六年來,我學習了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各種療法、NLP等。當我們溝通受阻礙了,我就會停下來學習和自我改變。

假設一個場景:有一天你下班,一進門就發(fā)現(xiàn)孩子坐在客廳電腦前敲鍵盤,這一刻你會做出什么反應?有一些媽媽說自己會大聲吼,有的說自己會壓抑住怒氣。這個場景后來真的發(fā)生在我身上,我感覺到自己當時的憤怒和焦慮,深呼吸調整好然后走到了孩子身后,兩只手輕輕搭在他的肩膀上,我不斷調慢自己的呼吸,他扭過頭一臉驚訝的看著我,提示我:“媽媽,2分鐘(游戲還需要2分鐘)?!蔽艺f:“好,你會自己停下來還是我提醒你?”他說:“我自己會停下來的?!蔽壹液⒆釉拘W階段有些內向,后來越來越自信,所以說,爸爸媽媽需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理解、支持。

2、自我表達不是目的,對方接受才有效果

很多爸爸媽媽自說自話,不在意伴侶或孩子有沒有在聽,有沒有聽進去,這樣效果是很差的。作為父母,我們可以需要一些教練技術,比如:啟發(fā)式的提問。我們要先知道孩子在什么樣的狀態(tài),是不是可以認真的聽我們說話,父母需要堅持:讓孩子接受才是根本。

3、溝通中語言的作用只占7%,語調和身體語言決定最終效果

爸爸媽媽要注意自己在跟孩子溝通前后,自己的臉色和表情這些肢體語言,父母的臉色會決定孩子的情緒和家庭的精神氛圍,你說話是微笑或猙獰的,這一定是兩種效果。父母的好臉色使孩子有好情緒,是親子溝通的前提。父母的自我覺察很重要,如果此刻自己是焦慮的不夠冷靜的,一定要調整好再溝通。

爸爸媽媽需要釋放好自己的壓力,如果感到問題嚴重可以去求助咨詢師。父母愁云密布的臉會強化孩子的焦慮,這里有一些放松的技巧,比如做滿足自己興趣愛好的事兒,也可以深呼吸、冥想、靜心、打坐、瑜伽、慢跑之類的,讓自己得到釋放,這樣孩子也能更放松更專注。

我在孩子13歲之后逐漸放手,因為心理學有個說法:“孩子和父母有兩次分離,第一次是臍帶剪斷(身體上的分離),第二次是進入到青春期以后(心理上的分離)?!痹谖曳攀种?,孩子的自覺能力、學習的主動性真的越來越好。

4、溝通雙方都有拒絕溝通的權利,互相都需要尊重

感受孩子的情緒狀態(tài),這一刻愿不愿意和自己溝通,給孩子充分的尊重,甚至允許孩子沉默,這是父母需要學習的技術和藝術。先和爸爸媽媽分享關系的四種狀態(tài):信任、共鳴、親和和安全。這個順序怎么排呢?當環(huán)境是安全的時候,我們更愿意表達自己,所以順序是安全、信任、共鳴和親和。在溝通之前,我們要先學會改善和孩子之間的關系。

家長需熟練掌握的親子溝通的四大技巧:

1、聽孩子說話的技巧:親子溝通從“傾聽”開始

傾聽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特別需要培養(yǎng)的能力。怎么聽呢?首先我們要看著孩子的眼睛,身體微微前傾,盡可能坐在孩子的右手邊,鼓勵他把話講完,我們要有很多耐性讓他表達清楚自己的情緒及情緒背后的想法;

接著要給孩子一份理解,發(fā)現(xiàn)肯定的部分要及時給予肯定。聽明白之后,還要復述一遍,要注意的是只是客觀的復述他的話,不要加任何評判,尤其不能貼標簽;

接下來做出自己的情感回應,也就是說出自己感受到的孩子的情緒感受,然后說:“寶貝你還有什么想告訴媽媽的?”結束的時候,問孩子:“可以了嗎?”鼓勵孩子更多的表達。

2、肯定孩子說話的技巧:打開孩子心靈的金鑰匙

孩子的自信品質的養(yǎng)成是6-12歲,這是建立自信最好的時期。我輔導的很多名牌的大學生,她們都說自己不夠自信,我發(fā)現(xiàn)雖然她們都很優(yōu)秀,但是對自己的了解程度并不足夠,所以我在這里要特別提醒爸爸媽媽,在家里要認真觀察孩子,及時肯定孩子具體的表現(xiàn),最有效的肯定包含以下六點:

1、肯定孩子的原始動機

2、肯定孩子的情緒

3、在孩子的話語中找出接受的部分加以肯定

4、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加以肯定

5、承認總有新的或者想不到的可能性

6、身體語言的肯定

3、“錄像機”說話的技巧:只說自己看到的和聽到的

有些爸爸媽媽習慣以我們主觀的思維模式去判斷孩子的行為,很容易做出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理解的評價,用“錄像機”說話會讓孩子更愿意去聽,比如今天孩子晚回來了,有的媽媽會說:“你怎么這么晚回家?這么沒有規(guī)矩?”這種是批判式的語言,而“錄像機”說話會這樣說:孩子,你回來了?已經快10點了,發(fā)生了什么?你愿意坐下來跟媽媽說說嗎?”

描述的是當下的事實,然后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簡單說來就是描述我們的觀察:說出看到的和聽到的,語氣語調盡可能平和?!跋忍幚硇那椋偬幚硎虑椤!?/p>

4、處理孩子情緒的技巧:“接受-陪伴-分享-替代-練習”

孩子情緒的有效處理方式有以下幾種:

1、交換式:孩子發(fā)脾氣,我們就滿足孩子的需求。

2、專橫式:命令孩子停止情緒的發(fā)泄。

3、冷漠式:對孩子的情緒不理不睬,甚至關禁閉,對幼兒來說是嚴重的傷害。

4、說教式:不停地講道理。

所以,對待孩子情緒的智慧處理方式有五個步驟:接受-陪伴-分享-替代-練習。

第一步是接受,先接受正在失控發(fā)作的情緒中的孩子。

第二步是陪在他的身邊,比如擁抱、撫摸他的頭、肩膀、后背,握著對方的手,這個時候要不斷地做深呼吸,用心的感受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同時我們可以表達:“寶寶,媽媽知道你現(xiàn)在很生氣,你剛才發(fā)脾氣一定有你的理由,你不高興可以發(fā)脾氣因為家里是安全的,媽媽陪著你?!边@樣等待孩子平靜下來。

第三步是分享,等孩子情緒平復之后,平靜的和孩子做溝通:“你告訴媽媽,剛剛為什么生氣了?”然后孩子說完后,我們要把他的感受說出來,再讓孩子做更多的表達。

第四步是替代,我們要讓孩子找到更多的可能性,一起想更多的辦法避免類似的情況發(fā)生,這樣也可以促進孩子的思考。

第五步是練習,為了保證孩子能把事情辦好,可以在家里做一個角色扮演,對幼兒來說,可能不只需要演一遍,甚至需要演三遍,通過練習讓寶寶習得更好的處理方式。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讓“親子溝通”暢起來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讓“親子溝通”暢起來

現(xiàn)在,隨著新科技不斷滲透生活,家人之間的溝通似乎越來越少,甚至連開場白都成為各種“段子”。孩子和家人的交流大多是“碎片式”的,三五分鐘就結束了一個話題,大部分同學表示,“一般超過10分鐘,我和爸媽都沒有辦法說下去了?!备改概c子女之間的溝通出現(xiàn)了問題,很重要的原因是父母不能掌握正確的溝通方法所致。尤其在我國父親為“一家之主”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下,父親生硬的命令甚致粗暴的打罵,只會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溝通失敗。要改善這種被動的局面,要從家長做起。

一、學會接納孩子

心理學把接納視為溝通的先鋒。接納就是在跟孩子溝通時,注意接受、容納、解讀孩子傳達出的各種信息,然后利用這些信息做出更妥當?shù)幕貞.斝枰f服孩子的時候,接納的語言表述是:“我很理解你現(xiàn)在的感受(委屈、傷心等)”;重復孩子說過的話表示接納;還可以用肢體語言和表情來接納。 建議家長們要通過鼓勵的方式漸進式地與孩子溝通,就比較容易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把握住孩子思想、行動的方向。要善于將孩子的行動目標分成許多的小臺階,每一步都具體而又相對容易的能夠達到目標,讓他們每一步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二、講究溝通技巧

好多孩子在今天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聽音樂,而又一邊寫作業(yè),產生了這種多點接收的習慣和技能。所以如果父輩仍然用原來自己受教育的模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溝通自然要講究技巧,特別要注意幾點: 一是父親是孩子的終身榜樣,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 二是心理學強調“陽性強化”,對孩子要做到最多地欣賞優(yōu)點,盡量地包容缺點,不要用放大鏡看孩子的缺點,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 三是糾正孩子關鍵性缺點要考慮成熟,講究地點和時機。

三、身體語言的重要

目光的接觸、輕輕地用手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將上身略為前傾地聽孩子講話等,這些小動作,皆能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愿。 當然,一定不要太心急,指望一坐下來,孩子就會滔滔不絕地開講,但是你可利用一些自然的身體語言,讓孩子知道,你已經準備好要和他“聊”了。

四、了解孩子的想法

大部分的時間,孩子只是想從他信任的成人中,確定自己的想法與做法?;蛘呤侵幌氲玫揭欢ǖ恼J可,或者是想確認自己的想法是對的還是錯的,所以,家長們完全可在了解情況后,做個回答或支持。千萬不要自主引領孩子的思想。

五、對孩子表達你無條件的愛

自孩子小時,即讓孩子很清楚地了解到你是關心他的,是愿意接納他的。 只要我們做父母的有一顆熱愛孩子的心,隨時在意我們的身教與言教,孩子是不會太讓我們失望的。記住,身教永遠重于言教。

讓家庭溝通暢起來,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溝通兩代人之間的感情。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交流,是十分必要的,隨著孩子的年齡成長,更應該加強而不是削弱。另一方面,進行必要的家庭溝通,也是保障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長的需要。當孩子能暢所欲言地把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觀察和思考、歡樂與煩惱,毫無保留地說給家長聽時,他們的內心會感到無比的舒暢,這時候家長所展開的家庭教育也往往能夠達到最佳效果。

作為家長,應該把與孩子交流當作教育孩子的一項重要內容,千萬不能忽視,家長應該長年累月堅持下去,認真了解孩子在品德、生活、學習等方面的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進行教育引導,防微杜漸,對孩子的進步和成績,也應給予肯定和鼓勵。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們不妨每天堅持和孩子談談心說說話,交流一下感情吧!

家長與孩子和諧相處的三大法則


昨天,在南京拉薩路小學舉行的“百步講壇”上,著名心理專家、“陶老師”熱線的創(chuàng)始人陶勑恒教授向前來求教的家長們傳授和孩子和諧相處的法則和技巧。

陶老師向家長們傳授了3個與孩子相處的方法:第一,別跟孩子講太多道理。有的家長很欣慰地告訴別人,自己從來不打小孩,都跟他講道理。可是家長有沒有意識到,一味的講道理讓家庭缺乏溫暖,生活就沒有了樂趣。這樣的家長經常用顯微鏡找錯誤,然后放大錯誤。其實小孩子最怕的也是家長找他談心,小孩要是沒有做好,會讓他們感覺很對不起父母,思想包袱就一天天加大,所以對于犯錯誤的小孩做家長最好的做法是先打后揉。

第二,別動不動就讓孩子保證。孩子的保證是沒有用的,孩子說明天一定完成作業(yè)或者說上課一定認真聽講,這些話家長當時聽了是很高興,但是孩子到了明天還是原樣,又來保證后天的事。家長和老師不要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讓孩子保證上,受各種環(huán)境的影響,孩子的保證很容易會泡湯。所以,讓孩子自己意識到什么時候應該干什么,這樣效果比較好,千萬別讓孩子厭學、厭校、厭師。

第三,別拿自己的孩子跟人家比。很多家長一討論就認為自己家的孩子不如人家,這其實都是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評價自己的孩子,而沒有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明確的評價方法。

相關推薦

  • 關愛成長法治護航讀后感收藏 我們寫作品讀后感時需要注意什么呢?由于每個人的思維和想法不同,因此同一本書會給每個人留下不同的感受和啟發(fā)。然而,我們可以根據(jù)書中所賦予的靈感來撰寫一篇讀后感。小編今天特別為大家打造了一篇獨一無二的“關愛成長法治護航讀后感”,希望大家會喜歡。...
    2023-06-07 閱讀全文
  • 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導航” 早晨剛打開教室門,圓圓就興高采烈地跑進來,說:“老師,你看我今天穿的裙子漂不漂亮?這是媽媽才給我買的。 ”我看了看,笑著對她說:“很漂亮!”漸漸地班里孩子來的多了,我就領著孩子們到戶外活動,沒過一會兒...
    2020-11-19 閱讀全文
  • 關愛成長法治護航讀后感(通用四篇) 希望這篇"關愛成長法治護航讀后感"能夠給您帶來驚喜和滿足,您可能已經被這本優(yōu)秀的作品深深吸引。我們可以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和心得,這里有許多優(yōu)秀的讀后感可以供參考。衷心歡迎您瀏覽本網頁,希望您能在這里享受愉快的時間!...
    2023-11-26 閱讀全文
  • 孩子教育的法則 (一)賞識:求知上進的源泉-賞識是人類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對于孩子來說,由于年齡小,心理還很幼稚,他們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最本質的渴望就是得到別人特別是父母的賞識。-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兒童的年齡...
    2020-10-19 閱讀全文
  • 成功教育孩子成長的妙法 孩子性格的形成及未來的發(fā)展都與家庭的教育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但是許多的家長們常常不知道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或是會犯一些教育的錯誤,以下就讓我們來詳細的了解下如何成功的教育孩子吧! 問題1:怎樣做個好媽媽? ...
    2021-03-08 閱讀全文

我們寫作品讀后感時需要注意什么呢?由于每個人的思維和想法不同,因此同一本書會給每個人留下不同的感受和啟發(fā)。然而,我們可以根據(jù)書中所賦予的靈感來撰寫一篇讀后感。小編今天特別為大家打造了一篇獨一無二的“關愛成長法治護航讀后感”,希望大家會喜歡。...

2023-06-07 閱讀全文

早晨剛打開教室門,圓圓就興高采烈地跑進來,說:“老師,你看我今天穿的裙子漂不漂亮?這是媽媽才給我買的。 ”我看了看,笑著對她說:“很漂亮!”漸漸地班里孩子來的多了,我就領著孩子們到戶外活動,沒過一會兒...

2020-11-19 閱讀全文

希望這篇"關愛成長法治護航讀后感"能夠給您帶來驚喜和滿足,您可能已經被這本優(yōu)秀的作品深深吸引。我們可以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和心得,這里有許多優(yōu)秀的讀后感可以供參考。衷心歡迎您瀏覽本網頁,希望您能在這里享受愉快的時間!...

2023-11-26 閱讀全文

(一)賞識:求知上進的源泉-賞識是人類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對于孩子來說,由于年齡小,心理還很幼稚,他們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最本質的渴望就是得到別人特別是父母的賞識。-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兒童的年齡...

2020-10-19 閱讀全文

孩子性格的形成及未來的發(fā)展都與家庭的教育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但是許多的家長們常常不知道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或是會犯一些教育的錯誤,以下就讓我們來詳細的了解下如何成功的教育孩子吧! 問題1:怎樣做個好媽媽? ...

2021-03-0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