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yǎng)女孩:父母不能錯過的三大教育
發(fā)布時間:2021-11-22 教育教養(yǎng)筆記 父母和孩子良好關系的建立 教養(yǎng)筆記一直以來,女孩的教養(yǎng)被富養(yǎng)遮蓋著教育的本質。不管是精神層面的富養(yǎng)還是物質層面的富養(yǎng),我都認為這不過是一種華麗的說法罷了,就好比為自我的教育理念披上一件皇帝的新裝。我不想在這件事情上再去多啰嗦,只想說一句,難道精神層面的富養(yǎng)不是依靠物質做基礎的嗎?
女孩在幼年時期甚至青少年時期,我都認為遠比男孩更容易教育。女孩如果在一個有愛的環(huán)境下長大,她的反叛性格事實上并不明顯,至少沒有男孩來的這么猛烈,讓父母措手不及。當然我的前提是一個有愛的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女孩。所以說,我們要給孩子的第一教育是愛,讓女孩感受到愛,感受到溫暖,感受到尊重是教育的大前提。女孩遠比男孩更善解人意,更能受到父母教育的影響。
我的內心里很羨慕女孩的父母,因為在我看來,女孩是如此的美麗,性格是如此的委婉,又是那么的善解人意。有一朋友曾經評價另一個朋友的女孩說是驕橫,初始我接觸女孩的時候,也感覺有些嬌慣了,再接觸然后她母親放手讓她與我單獨相處之后,她從不接納我到喜歡上我,甚至喜歡待在我家不愿意回家。我發(fā)現(xiàn)女孩其實很講道理,我并沒有特別的做一些事情,只是很簡單的告訴她事實,讓她不得不接受現(xiàn)實而沒有了亂發(fā)脾氣的源頭。當她冷靜下來后,我鼓勵她幫我做事情,我們一起玩一些游戲,她開始說她不喜歡,就站在一旁看著,我還是一邊玩游戲,一邊鼓勵她一起參與,然后她便高興的參與了。熟識之后,我和她說話完全不費力氣,重要的是她愿意聽我的安排,而且很樂意參與我的安排活動。
男孩我通常會花費很多精神去思考去琢磨去平衡男孩內心那棵強大的自尊,類似豪豪這類調皮搗蛋又自負的家伙,我也有被打擊的想撞豆腐的時候。可是女孩,僅我接觸過的一些女孩,無論在別人眼里是多么的桀驁不馴,但我發(fā)現(xiàn),只要對女孩展現(xiàn)出你的愛,你的大度,你的尊重以及你的講道理,她們都是那么容易的就親近你,信任你。
1、獨立背后的不虛榮
很多人認為富養(yǎng)女孩就應該驕縱女孩,讓女孩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這樣才不容易被人虛榮了。事實卻是相反,要想女孩不虛榮,首先的要做的就是鍛煉她獨立的個性,只有一個人習慣了獨立,習慣了依靠自己,她就不容易讓糖衣炮彈轟炸了。虛榮換一句話說是把人生的目標定位在物質的基礎上,追名逐利。如果人生為此而存在,那么這個人的一生其實也就等于毀了。人若是不依靠自己,就算享受的再多,回過頭來也覺得內心的空虛是那么的真實。而女孩,在這個二十一世紀的當下,應該更勇敢的獨立起來,是性格上的獨立,不僅僅依靠自己,還應該為自己的獨立而驕傲。或許有人說婚姻是女人的重生,但后面一句是,一個不獨立的女人在婚姻中會處于劣勢,這樣的婚姻還可以稱為重生嗎?2、語言早開發(fā)的多種好處
女孩的語言細胞通常比男孩更勝一籌,她們更容易接受多種語言。所以女孩的父母不要放過語言的早開發(fā)期,也就是5歲前讓女孩多接觸一些語言,一般來說四種語言對女孩而來,能熟練掌握。女孩混淆語言的情況普遍來說比男孩低,即便女孩開口晚,她對語言的觸覺也有著先天的優(yōu)越。如果可以或者說有條件的情況下,女孩的父母可以給女孩提供多語言的條件,讓女孩對多種語言更加的敏感,這也會幫助女孩以后學習多種語言打下腦部的基礎。所以,女孩的父母不要錯過了最好的語言學習期。
3、細膩背后的善良
女孩的父母或許會注意到女孩的神經更為敏感,對事情的觀察也更為敏銳,換句話說,女孩也更容易斤斤計較一些你認為不重要的事情。但是,往往我們好好的利用這些女孩的天性,女孩就會變得很貼心。比如說讓女孩更為自由的玩一些照顧的游戲,照顧玩具baby,照顧花草,照顧弟弟妹妹。交給女孩一些家中的事情,女孩會更具責任心。她們會覺得那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情,她們會很認真的看待你需要的幫助。m.debasrideb.com
女孩也更善于與你談心,如果你花點時間聽聽她們的內心,然后在讓她們聽聽你的想法,那么她們的叛逆就會隨著述說而隨風而去。請注意,述說不是一昧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僅僅只是傾聽,然后把幫她分析,最后把你的想法轉達給她,把選擇權重新交給孩子。這樣的做法,我認為是尊重,如果僅僅只是聽孩子的,那么這不叫尊重,叫溺愛。所以,溫柔的方法有很多種,請女孩的父母們理性的對待你們的女孩!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孩子犯錯父母怎么教育
1. 緩和你的怒氣
◆ ◆ ◆
憤怒之下的你,心情惱得像一堆火,而你說話的聲調就像風,風越大火越旺,越是大吼大叫,心情就越糟糕;但是,如果你嘗試著忍一忍怒氣,壓低一下自己跟孩子說話的聲調,你會發(fā)現(xiàn)你會變得稍微冷靜、理智一些,最起碼不會讓你更加憤怒。
2. 給孩子更多信任、尊重
◆ ◆ ◆
有心理學者說,你說話的聲調高低,跟你傳達給別人的信任,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說,當你對孩子大吼大叫時,孩子感覺你不信任他;當你說話柔和時,孩子就能感覺到你的信任!
事實就是這么神奇,比如:當孩子手拿香蕉皮準備扔時,你一句怒吼“別扔地上!”這時候,其實你在內心是默認孩子會扔在地上的;如果你認真、輕聲地說一句“寶寶,放垃圾桶里吧!”這時候你是默認孩子會放到垃圾桶里的。關鍵是你語氣中傳達的這種信任或者不信任,孩子都能感覺得到。
3. 減少孩子對你的害怕、抵觸
◆ ◆ ◆
當孩子犯錯時,你憤怒地大吼大叫,結果無非兩種:
孩子被你嚇住了,滿腦子的恐懼感,根本沒心思去思考為什么錯了,只盼著你趕快結束訓斥;
孩子被你激怒了,大吼大叫回擊你,也不考慮錯在哪了,只想著如何跟你對著干。
但是,當你語調平靜、嚴肅、稍低一些跟孩子談話時,你會在孩子眼里變得“不怒自威”,孩子對你也就沒有那么多的恐懼和抵觸,這時候你再跟孩子講道理、辯對錯,效果就會好很多。
如何做到“輕聲教育”
1. 壓低音調、降低語速
壓低聲調,有助于壓制你的怒火;而放慢語速,則有助于你邊說話邊思考。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批評顯得太急、太暴躁了,但事后我們往往又很后悔,畢竟孩子還小,犯錯誤是正常的。其實,我們根本沒那么生氣,只是需要幾秒鐘調整一下自己而已。
2. 指出錯誤,同時表明期望
孩子犯錯的時候,想每次都忍住不去批評,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是,你需要做的是把你的期望傳達給孩子,并提醒他犯錯的后果,而不是單純地吼孩子。
3. 減少易怒、沖動情緒
當你發(fā)脾氣的時候,意味著你缺少足夠的技巧、耐心去處理孩子犯的錯誤,你只能仗著自己的氣勢、暴力讓孩子屈服而已。而平和的心境、冷靜處理事情的能力才更能影響孩子。
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再與孩子交流
當你發(fā)脾氣的時候,意味著你缺少足夠的技巧、耐心去處理孩子犯的錯誤,你只能仗著自己的氣勢、暴力讓孩子屈服而已。而平和的心境、冷靜處理事情的能力才更能影響孩子。
平和的心境、冷靜處理事情的能力,不是嘴上說說就能有的,這需要健康的愛好、良好的生活規(guī)律做鋪墊。一個常讀書、勤運動的媽媽,內心更陽光開朗,也就更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跟孩子良好溝通。
"養(yǎng)不教 父之過" 可見教育中父親不可缺席
"養(yǎng)不教 父之過" 可見教育中父親不可缺席
古語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可見教育中父親如果缺席,就算不稱職。作為父親,你是否見證了孩子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微笑、第一次喊爸爸?如果爸爸帶孩子做好以下這些事,孩子的未來會了不起。
最好的教育是爸爸愛媽媽
有人認為,雖然孩子貌似一個獨立的個體,但他的成長中,長時間是與父母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夫妻關系的好壞,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和性格。爸爸愛著媽媽,真心關愛妻子,會營造出關系和睦的家庭,也帶給孩子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再這樣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性格開朗、平和。由于爸爸尊重媽媽,孩子內心安全感強,未來也會對婚姻和生活產生美好向往。
親自為孩子下廚
親自下廚給孩子做飯,特別有利于促進父子間感情。有人說,對孩子講100句大道理,不如親自下廚給孩子做一頓飯。很多爸爸也許會說,我做的飯沒有孩子媽媽做的好吃??墒沁@又有什么關系?對孩子來說,他們有時并不在乎爸爸做的菜味道如何,他們在乎的是“爸爸親自為我做飯”,在乎爸爸哪怕再忙,也會陪自己一起吃飯。與此同時,滿滿的父愛充盈在孩子心中。
來一場冒險和遠足
寶寶從5個月起,就能感受到爸爸與媽媽的不同。爸爸強壯的臂彎給他們不一樣的自信和安全感。男性天性愛冒險和富有力量的勇敢,會使得孩子面對挫折或挑戰(zhàn)時更能勇敢擔當。6歲前,最好帶他們來一場走入大自然的遠足。與媽媽擔心孩子被磕碰不同,爸爸們膽大心細,更愿意讓孩子去探索和體驗。野營、爬山、游泳······讓孩子親自體驗溫室以外的世界,往往有不一樣的效果。
為孩子制定規(guī)則
女性的思維往往感性,男性則趨向于建立理智和邏輯。正如心理學家弗羅姆認為的那樣——父親的世界是“法律和秩序的世界、紀律的世界”。而育兒這件事,最重要的是什么?正是規(guī)則和秩序。那么,在6歲以前,最好由父親和孩子共同商量一個規(guī)則,并執(zhí)行下去。
做一件媽媽“反對”的事
出于保護,媽媽往往希望把孩子保護起來,見不得孩子受傷。然而對孩子來說,童年吃一些苦頭反而是他們一生的財富。爸爸可以和孩子們制定一個清單,比如開始練習輪滑,盡管也許會受傷。去廚房為爸媽做一道菜,盡管也許會被濺起的油花燙到。失敗是一種精彩,經歷是人生的一道彩虹。
讓孩子杰出的7種教育,父母們可別錯過哦!
想讓孩子出類拔萃,父母首先要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和培養(yǎng)方式。有7種教育方法,是培養(yǎng)出色孩子的基礎,父母們千萬別錯過!
1、語言教育,孩子需要學習語言
正常的孩子,不到6足歲,都能運用母語應付日常生活遇到的各種狀況。除了母語,孩子還應學一門外語。語言是一種很奇怪的能力,愈早學習,學習的效果愈好。另外,孩子學習語言,對他來說,是游戲,不是功課。
2、知識教育,孩子需要認識生活環(huán)境
孩子所有能接觸到的人、物和現(xiàn)象,他都好奇。孩子認識環(huán)境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這就是科學發(fā)明的起源。孩子對環(huán)境的觀察和認識,片面而且膚淺,深入的認識需要大人的幫助,而更深入的認識就非讀書不可了。孩子對他生活的環(huán)境認識越多,他越有自信。
3、生涯教育,孩子需要認識人生
父母有責任告訴孩子:人生之路百條千條,條條道路認真走下去,路上都有許多動人、感人之處。所謂“行行出狀元”就是這種意思。
4、思想教育,孩子需要培養(yǎng)智慧
智慧大部分是后天訓練來的。和語言的能力一樣,訓練孩子的智慧,不但要從早,而且要從小:指導孩子怎樣觀察事物;和別人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看法和做法的時候,鼓勵他表達出來,做出來;更進一步,訓練他推翻別人的和自己的做法,然后引導他試著發(fā)展新的看法和新的做法。訓練孩子的智慧,當然由小而大,由易而難;孩子小小的發(fā)現(xiàn),小小的發(fā)明,小小的心得,都加以鼓勵。成就獲得肯定是孩子繼續(xù)努力的原動力。
5、品格教育,孩子需要學習做人做事
怎樣和自己相處,怎樣和別人相處,怎樣和環(huán)境相處,這是做人。事情要怎樣進行,才容易達到目標,這是做事。懂得做人做事,他愉快,別人也愉快。做人做事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加,會越來越困擾著孩子,所以更要從小抓起。
6、創(chuàng)意教育,孩子需要發(fā)展想象世界
幻想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現(xiàn)實。孩子從幻想游戲中,學習語言,認識環(huán)境,學習做人做事?;孟雽⒆拥拈L大有重要的意義。
7、氣質教育,孩子需要培養(yǎng)幽默感
幽默感對一個人的作用,很像彈簧對汽車和飛機的作用。汽車有了彈簧裝置,才能在不平的道路上行駛。幽默感不管對自己、對別人都是潤滑劑、清涼劑。從小事訓練,從小處訓練,目的在于把幽默感變成孩子的生活習慣,并內化成孩子的氣質。
年輕父母三大錯誤的早教觀
過早進行知識啟蒙、呵護孩子過頭、迷信育兒書籍……記者日前走訪一些早教機構后發(fā)現(xiàn),許多“80后”年輕父母的育兒觀有些“偏”。育兒專家指出,對嬰幼兒的教育養(yǎng)護要得當,走“偏”了反而不利于孩子的身心發(fā)育。
知識啟蒙并非越早越好
記者在一家早教機構發(fā)現(xiàn),有家長給剛滿三個月的寶寶報了“育兒班”。記者旁聽一堂育兒課后發(fā)現(xiàn),由于孩子還太小,開出的“讀詩”、“念兒歌”等課程無疑是“對牛彈琴”,很多小寶寶上課起一直呼呼大睡,一兩個小時的育兒課反倒成了家長們的聚會。
幼兒專家指出,三歲之前,與知識啟蒙相比,家長更應關注其情感和認知能力的發(fā)展。送小寶寶參加各類育兒班,不如每天花一小時與孩子交流,在游戲和互動中開發(fā)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育兒書籍不可機械對照
如今,許多年輕父母“看書育兒”,以育兒書籍為標準喂養(yǎng)孩子,認為這樣可以做到更科學合理?!皶险f剛出生的小寶寶每天要睡18至20小時以上,但我家寶寶只能睡14小時,是不是有什么問題?”不少家長對照書本,一發(fā)現(xiàn)書上說的和自己孩子的行為不相符,便認為是身體智力發(fā)育有問題,有的甚至經常帶孩子往醫(yī)院跑。
教育專家指出,家長育兒不可太機械化,每個孩子的成長路線都不一樣,孩子的發(fā)展有快有慢,有的說話早些,有的走路早些,只要身高體重增長正常,家長不必太擔心。
精心呵護反而傷了孩子
有的家長總怕孩子走路會摔倒,會累著,不讓孩子自己走,要么放在推車里,要么抱在手上;孩子一歲了,家長仍然替他拿奶瓶,要咀嚼的食物弄成碎末喂食。
兒保專家指出,0―3歲是孩子發(fā)展的關鍵期,早期體驗是否豐富將影響到嬰兒大腦的發(fā)育。家長不要讓孩子經常躺著、睡著,可試著放手讓孩子自己活動,摸摸不同色彩的物體增強感知力,聽聽音樂、兒歌,開發(fā)聽覺功能等。家長呵護過頭,“捂”著孩子,反而會減少其活動量,協(xié)調能力、肌肉鍛煉都不夠,任何事情包辦代替也會造成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
父母必讀:男孩與女孩的養(yǎng)育區(qū)別
女孩篇
·小淑女
你的小女兒可能像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女孩子一樣,喜歡玩娃娃,喜歡穿粉色的公主裙,成為一個主流的“小淑女”,那么也不要小覷她的這種本能愛好。鼓勵她盡情地展現(xiàn)女孩子的小魅力吧!和她—起做游戲,比如和她一起選擇漂亮的衣服,給她做頭發(fā),讓小姑娘因為自己的美貌而歡喜、讓她對自己充滿信心,要贊揚她:“寶貝穿上這件衣服可真漂亮??!”“多漂亮的頭發(fā)?。 彼龝浅O矚g這種關注的目光。
·過家家
跟男孩子相反,女孩子大多喜歡安靜溫柔的游戲,過家家是她們的最愛。她們喜歡布置一個自己想像中的家,自己當媽媽,安排一個男孩子當爸爸,一個玩具娃娃就是他們的孩子?!靶寢尅蹦7伦约旱膵寢屛购⒆映燥?、給孩子換衣服、哄孩子睡覺、給孩子打針……在過家家這個游戲里,女孩子永遠是主角,安排好所有的情節(jié),然后樂在其中;而男孩子則是永遠的配角,在女孩子的指點下笨手笨腳,時不時還遭到她的埋怨。
·我的玩具
女孩子的玩具柜里最主要的角色就是娃娃,娃娃可以說是女孩子的最愛。大名鼎鼎的芭比娃娃可以說是全世界女寶寶都想擁有的“公主”,還有走粉色路線的Kiity貓,可能是男孩子想都不會想,而女孩子卻想瘋了的可愛形象。這些形象可能就因為其代表著可愛、美麗,而博得女寶寶的歡心的。
·我的衣服
對于新生兒來說,男女寶寶衣服的樣式并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但顏色上就大不相同了。通常父母會給女寶寶選擇嫩粉、嫩黃或乳白色的衣服,衣服上的圖案也多為漂亮的小花、扇動著翅膀的蝴蝶、白云朵紅太陽等等。等寶寶度過嬰兒期,可以走走逛逛的時候,小女孩的衣服更是像春天的花朵般五彩繽紛,粉粉嫩嫩的荷葉袖上衣、翩然若飛的小裙子、鑲著蕾絲花邊的小背包……女孩子們的世界總是這樣多彩。
爸媽應該
·少一點限制
父母們總是認為女孩子就應該含蓄一些,溫柔一點,這樣才像個淑女,所以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給自己的女兒設下重重限制,你有沒有說過“小女孩就應該干凈一點,不要把褲子弄臟了!”或者“爬格子不是女孩子做的,不要去了!”之類的話?
記住,我們要積極地鼓勵她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想要打扮成牛仔?可以!我們都知道父母對孩子有多大的影響,所以如果你總是不斷地告誡她,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那么等她長大了,肯定是個膽小鬼,不敢去嘗試任何事情。
·多一些鼓勵
男孩子的世界充滿動作,喜歡探索新奇,女孩子與其不同的是,她們關注的更多是人,因此相比較來說,女孩子的心思更為細膩。她會很重視父母的看法,同時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因此要在這方面對她進行鼓勵與保護。
·多一些運動
女孩子同樣需要健康的身體,看似粗魯、大強度的游戲對于女孩子來說,也是一個強健體魄的好方法,所以不要過分地保護這些花骨朵。攀爬、跑跳都是提高協(xié)調能力的好方法。當然,游戲中安全還是第一位的,如果女飛人想從五層臺階“飛”下去,不要告訴她“不行”,可以對她說:“看起來有點高啊,我們先從兩個臺階開始,你是最棒的,一定能行!”讓她感覺到你對她的能力是有信心的!
8大絕招培養(yǎng)新好女孩
1、在公平公正的原則下,讓老公負擔起一部分照顧女兒的工作,帶著女兒去看他老爸在足球場上的颯爽英姿。爸爸的粗獷和堅強會給女兒一個好的榜樣。
2、如果帶女兒去游樂場,要注意觀察她喜歡哪種玩具。如果是家里沒有的,你要考慮買一個,來滿足她的新興趣。
3、如果女兒不喜歡體能游戲,可能是因為膽小,不要強迫她,或者你可以拉著她的手,讓她在感覺安全的前提下,再去嘗試。
4、如果女兒喜歡,要抽出時間和她—起玩女孩子的游戲。例如,給她編小辮,如果你放心,也可以讓她來給你做造型。
5、鼓勵女兒結交不同的玩伴,不管是同性還是異性,多接觸不同個性的孩子,對社交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6、如果女兒對踢球、玩槍等一些男性化的游戲感興趣的話,也要鼓勵她去做,有個性的女孩子才有魅力嘛!
7、女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卑感,所以要不斷地鼓勵女兒挖掘自己的自信心,不管她取得多小的成績,都要表揚她。如果她遇到了難題不要立刻去幫忙,先讓她自己去嘗試,讓她意識到靠自己也能夠成功,提升自信心。
8、并不是只有溫柔可人的鄰家女孩才能稱之為女孩子?,F(xiàn)代的女孩子也不再需要三從四德、笑不露齒,她可以有個性、倔強、爭強好勝,甚至像男孩子—樣淘氣且堅強。
男孩篇
·淘氣包
科學家發(fā)現(xiàn),男性荷爾蒙讓男孩動個不停,他們的世界充滿動作,喜歡探索新奇,因此往往被愛稱為“淘氣包”。在爸爸媽媽的眼里,他們是整天煩躁不安、坐立不寧的臭小子們,沒有女孩子來得乖巧可愛。
男孩子一般都很“鬧騰”,不用擔心,先隨他去,讓他先跑夠了,玩夠了,釋放出體內所有的能量,然后和他一起玩一些安靜游戲,比如一起畫畫、看書,你會發(fā)現(xiàn),瘋跑一陣子之后,他更容易進入安靜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一定要避免一切干擾,比如電視,把周圍的玩具都先清掃出去,只留你們兩個人就夠了,這種安靜可是來之不易的!
·英雄情結
男孩子更喜歡那些可以打抱不平、伸張正義的英雄形象,比如提到警察叔叔,男孩子常常流露出崇拜的表情。所以男孩子們比較喜歡打打殺殺的游戲,他們拿著各種我們看來危險萬分的玩具在小小的房間里面跑來跑去,無視于爸爸媽媽的大驚失色,玩得不亦樂乎,而警察抓小偷的游戲也成為他們的經典游戲,他們在游戲中滿足自己的“英雄情結”。
·我的玩具
因為有了天生的“英雄情結”,所以男孩子們對那些造型奇特、能讓他們動起來的玩具情有獨鐘??催^動畫片以后,奧特曼成為他們必買的玩具,有哪個男孩子沒有幾個不同造型的奧特曼?
·我的衣服
相比較而言,男孩子的衣服比女孩子的衣服簡單得多,從小到大可選擇的顏色以男子漢氣十足的藍色為主。小BABY時就是粉藍色或者白色,等到漸漸長大后,深深淺淺的藍仍是主色調,當然綠色、紅色、白色等五彩的調子也會常常跳上男孩子的衣服,但藍色是屬于男孩子的,好像成了人們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被爸爸媽媽們默默地遵守著。男孩們衣服的圖案多集中為小老虎、小獅子等大型動物,或者足球、機器人等物品。別看他們的年紀小,可男孩子們從穿衣打扮上就表現(xiàn)得陽剛氣十足。
爸媽知道
1、異性裝扮要不得
有些爸爸媽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總喜歡把男寶寶穿上女孩的裝扮。專家認為,這樣做是無益干寶寶的性格及個性的塑造的?!澳邪缗b”會讓男孩子的性格過于陰柔,同時也會讓其他的男孩子不愿意接觸這樣穿著的男孩,從而造成男寶寶長大后變成“娘娘腔”。
2、照顧男孩的自尊心
男孩子更加要面子,有種不服輸?shù)膭蓬^,所以較強的本體感和自信心會有助于男孩子的成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鼓勵他,讓他自己決定要吃什么,穿什么;表揚他的好行為,不要因為他淘氣而批評他。就算他表現(xiàn)得讓人不滿意,也不能太直接地傷害他,可以對他說:“你今天表現(xiàn)得不錯,現(xiàn)在可能累了,我為你感到驕傲?!倍皇谴舐暤爻庳熕骸澳憬裉煺媸翘盍?,太讓我失望了!”
3、賦予更多的情感
一般來說,家長對兒子的教育總是比女兒要嚴厲得多。研究表明,父母給予女嬰的關注和呵護遠遠比男嬰要多。孩子慢慢學會走了,女寶寶一摔跤,很快就會被扶起來,安慰一番;而我們總是希望男孩子要堅強一點,從哪摔倒了,就要自己爬起來。其實,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被愛護,因此對男孩子要公平一點,不要吝嗇你的親吻和擁抱,他們同樣需要的。
8大妙計培養(yǎng)新好男孩
1、讓兒子自由地釋放出所有的情感。以前男孩子如果表現(xiàn)出膽小、羞澀,都會被嘲笑,現(xiàn)在不要嘲笑他,讓他大膽發(fā)泄。
2、和兒子探討事情。這會幫助他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男孩子在這兩種能力上,往往會被同齡的女孩子甩在后面。
3、給予兒子親吻和擁抱。不要覺得這只是女孩子的專利,不要害怕這樣會讓男孩子變得娘娘腔,你的親吻和擁抱,無形中會把濃濃的愛傳遞給他,讓他感覺到受重視。
4、如果他喜歡玩那些抱在手里的玩具和娃娃——很好,培養(yǎng)那種安靜斯文的氣質。如果他不喜歡,不要強迫,隨他自己,愿意玩什么就玩什么,不要控制。
5、不要害怕表達你的情感??吹絻鹤硬辉谀愕囊暰€范圍內,你會有什么表現(xiàn)?是不是很容易就會發(fā)火,然后大聲地喊他的名字?事實上,你的生氣掩蓋不了你的恐懼。如果你對他表現(xiàn)出你的真實情感,他反而會學著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不要掩藏,告訴他你看不到他,真的很害怕。
6、明確規(guī)則,讓他有章可循。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中,男孩子更容易感受到不安全,產生恐懼感。他們急切地想要知道周圍環(huán)境的潛在規(guī)則是什么,自己會不會得到公正的對待。
7、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齡,男孩子卻往往表現(xiàn)出一種冷淡,無所謂的態(tài)度。所以從小就應該和孩子一起,養(yǎng)成愛學習、愛讀書、愛交朋友的好習慣,讓他對學習、社交產生一種期望。
8、教導兒子不要搶東西。在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你要先問兒子,什么玩具是他可以和朋友一起玩的,什么玩具是不能讓別人碰的,然后把要獨享的玩具藏起來,避免沖突的發(fā)生。
不同性格孩子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所有行為都是父母教養(yǎng)是否得當?shù)姆凑铡R爰皶r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父母需要做的不是軟硬兼施地去改變孩子,而是更多地窺探孩子的心理,并因勢利導,讓孩子心服口服地改變自己。
故事一:小心眼的甜甜
大年初一,奶奶給甜甜和她的表哥各準備了小禮包。甜甜看看手上的黃色禮包,又看了看表哥手中的紫色禮包,突然大哭起來,把自己的禮包摔到地上,撲上去搶紫色禮包。
奶奶忙把兩個禮包當著甜甜的面拆開,原來是兩盒一模一樣的巧克力糖。
甜甜破涕為笑,甜甜媽卻愁上心頭:這么小的孩子哪來這么強烈的妒意?
細細想來,甜甜的嫉妒情緒存在已不是一兩天了。4歲時,鄰家孩子有一架鋼琴,而甜甜只有電子琴,甜甜為此生了許多天的悶氣。到鄰家做客時,她竟逮著鋼琴發(fā)泄般地亂彈一氣,甜甜媽當時雖然制止了她的惡劣行為,卻忽略了甜甜心理上的扭曲情緒。
到了6歲,甜甜的妒意表現(xiàn)得更強烈了。有一次,同學娜娜向她借輔導書,明明甜甜昨天剛買回家,她卻說沒有。甜甜媽問她為何要說謊,甜甜毫無愧色地說,誰讓她什么都比我強,我就是不想借給她!
面對女兒如此強烈的嫉妒心理,甜甜媽不知所措。
分析
嫉妒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外在表現(xiàn),一般來說,2歲之前的孩子還不會表現(xiàn)出妒意,但隨著年齡增大,逐漸與周圍的伙伴攀比,對自己幾經努力也無法達成的目標充滿不甘,這時,對“幸運兒”的心理排斥和強烈妒意就冒出來了。
嫉妒一方面是待人不夠寬容的具體表現(xiàn),另一方面也是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表現(xiàn),是成長的副產品。通常,嫉妒情緒強烈的孩子,好勝心也強,愿意為某方面超出同齡人而付出加倍的努力。父母要做的,是解決因此而產生的虛榮、攀比、說謊、任性等負面因素,而不要把嫉妒背后的進取動力也一筆抹煞。
對策
·鼓勵孩子承認自己的嫉妒:
假如發(fā)現(xiàn)孩子有妒意,父母便斥之為“可恥想法”予以打壓,會加深孩子內心的矛盾與扭曲;鼓勵孩子說出來,才是舒解孩子內心壓力的最佳途徑。合理地解決孩子的一些需求,并鼓勵孩子化嫉妒為力量,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機智地誘導:
有些靦腆、內向的孩子不會當面承認自己的嫉妒,他會把不甘和不滿壓抑在心里,然后找不相干的事發(fā)脾氣,借題發(fā)揮。這時父母很容易較起真來—我就不信戳不穿你這點小把戲!但專家認為,點破大可不必,不妨讓孩子與被嫉妒的對象一起生活一兩天,讓他自己去感受十全十美的孩子和家庭是不存在的,對方也有煩惱,也有得不到的東西,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故事二:支配狂的陽陽
5歲的陽陽站在超市的玩具柜前,向媽媽索要一個“音樂坦克”媽媽說不買,陽陽沉默片刻便開始大吵大鬧起來。媽媽無奈之下只好屈服。
誰知這時陽陽的注意力已經不在“音樂坦克”上了:他一把將媽媽遞過來的“音樂坦克”扔到地上,用腳踢媽媽、踹“音樂坦克”,甚至對過來勸說的售貨員又抓又打,圍觀的人越多他越鬧得歡。這時,“音樂坦克”似乎早已在陽陽的視線之外,他失去控制般地撒野。
分析
任性是不少孩子的通病,如果孩子的任性行為得不到及時矯治,就會發(fā)展為心理障礙—支配狂。顯然,陽陽的行為已經遠遠超出了“任性”的范疇,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他已經由任性發(fā)展為支配狂。
支配狂是一種由于性格過分偏激,導致情緒控制方面的障礙。具有支配狂的孩子過分地以自我為中心,無理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須圍著他轉,并傾向通過極端的語言、行為等來引起旁人的注意,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如上例中的陽陽,后來的目的已經不是要獲得“音樂坦克”,而是通過吵鬧、撒野的方式來引起周圍人對他的關注。
特別提示:有慢性疾病或身體有缺陷的孩子、被寵愛過度的孩子以及自幼受到忽視的孩子最容易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
對策
防勝于治。下面這些及時而恰當?shù)脑缙诮逃嘈趴梢杂行У胤乐购⒆印白呋鹑肽А薄?/p>
·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
情緒變化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晴雨表”。當孩子出現(xiàn)任性行為時,一定要找出原因:是孩子沒有得到恰當?shù)年P注,受了委屈,還是孩子的合理要求沒有得到滿足?然后針對具體原因及時疏解孩子的情緒,而不是一味斥責孩子。
·不要無限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
父母絕不能因疼愛孩子而不斷無原則地滿足他,不管合不合理。比如,孩子挑剔食物,不妨就讓他餓一餓,絕不額外給食物,幾次之后,他就會知道什么樣的行為是得不到父母支持的。
·教孩子學會與人合作。
比如在家通過食物分享、角色游戲等各種方式,讓孩子了解到自己只是家庭中的一個成員,而不是核心。
·樹立起父母的權威。
當發(fā)現(xiàn)孩子開始有“支配狂”的行為苗頭時,應當明確告訴孩子“不行就是不行”,讓孩子能夠看到并領教父母的權威。
當然,如果孩子已經形成了這種心理障礙,糾正起來就絕非一日之功了,建議盡早尋求心理醫(yī)生的幫助。
故事三:膽小的小強
小強5歲生日那天,爸爸媽媽帶他去吃肯德基,他滿心歡喜地跟著爸爸媽媽出了門,到了肯德基店門口,卻突然說不想吃了。
“為什么?”“我不想浪費那么多的錢。”小強的回答讓爸爸媽媽十分感動,覺得有如此懂事的孩子真是自己的福分。雖然爸爸媽媽一再勸說小強進去,但小強堅持己見,絲毫沒有要退讓的意思,于是爸爸媽媽也只好作罷。過了一會兒,小強發(fā)話了:“媽媽,我想買個東西?!薄百I什么?”“我什么都不要。”小強狡黠地笑了。一家人在大街上溜達著,小強不時地冒出一句:“媽媽,我想買個東西?!钡看螊寢寙査胍裁矗蓟卮鹫f他什么也不要。爸爸媽媽終于明白,實際上,小強是真的想要買點什么?!拔抑滥闶钦娴南胭I點什么。到底想要什么呢?”“我不敢說,怕你們不讓?!毙娊K于扭扭捏捏地亮出了自己的底牌。當爸爸媽媽向他保證為了慶祝他的生日,會滿足他的要求以后,小強才將真實想法告訴了爸爸媽媽——原來,他想要一個夢寐以求而價格不菲的玩具。
分析
孩子之所以不敢直截了當?shù)卣f出自己的想法,源于爸爸媽媽一向限制孩子買那些他們自己認為毫無意義的玩具。孩子害怕失敗,所以只好與爸爸媽媽玩忽悠。爸爸媽媽給了孩子一種“任何要求都不可能實現(xiàn)”的挫折感,使孩子失去自信,不敢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爸爸媽媽,這種過分壓抑的心態(tài)對孩子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對策
·對孩子的要求,只要合理,爸爸媽媽就應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盡量給予滿足。不能滿足的,要向孩子解釋清楚,讓孩子自愿放棄要求。
·如何滿足孩子的愿望有個度的問題,比如,如果周圍的孩子都擁有眾多的玩具,我們又如何限制自己的孩子期盼獲得喜愛的玩具的愿望呢?給孩子適當?shù)某删透信c挫折感都是必要的,孩子需要寬松但又不放任自流的環(huán)境來磨煉良好的心態(tài)。有著良好心態(tài)的孩子成人后才能健康地面對社會,并最終走向成功。
教育孩子,不要養(yǎng)成的兩種錯誤習慣
導讀
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終身受益。在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教育家葉圣陶認為,有兩種習慣卻養(yǎng)成不得,一種是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又一種是妨害他人的習慣。除掉那兩種習慣,其他的習慣多多益善。
習慣不嫌其多,有兩種習慣卻養(yǎng)成不得,除掉那兩種習慣,其他的習慣多多益善。哪兩種習慣養(yǎng)成不得?一種是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又一種是妨害他人的習慣。
什么叫做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
舉例來說,容易明白。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臉漱口,每事要有頭有尾,這些都是一個人的起碼習慣,有了這些習慣,身體與精神就能保持起碼的健康。但是這些習慣不是一會兒就會有的,也得逐漸養(yǎng)成。在沒有養(yǎng)成的時候,多少要用一些強制功夫,自己隨時警覺,坐硬是要端正,站硬是要挺直,每天硬是要洗臉漱口,每事硬是要有頭有尾。直到“習慣成自然”,不待強制與警覺,也能行所無事地做去,這些就是終身受用的習慣了。如果在先沒有強制與警覺,今天東,明天西,今天這樣,明天那樣,那就什么習慣也養(yǎng)不成。而這今天東,明天西,今天這樣,明天那樣,倒反成為一種習慣,牢牢的在身上生根了。這種習慣就是“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最要不得。為什么最要不得?只消一句話回答:這種習慣是與其他種種習慣沖突的,養(yǎng)成了這種習慣,其他種種習慣就很少有養(yǎng)成的希望了。
什么叫做妨害他人的習慣?
也可以舉例來說。走進一間屋子,砰的一聲把門推開,喉間一口痰涌上來了,撲的一聲吐在地上,這些都好象是無關緊要的事。但是很關緊要,因為這些習慣都將妨害他人。屋子里若有人在那里做事看書,他們的心思正集中,被你砰的一聲,他們的心思擾亂了,這是受了你的影響。你的痰里倘若有些傳染病菌,撲的一聲吐在地上,這些病菌就有傳染給張三或李四的可能,他們因而害起病來,這是受了你的影響。所以這種習慣是“妨害他人的習慣”,最要不得。在“習慣成自然”之后,砰的一聲與撲的一聲將會行所無事,也就是說,妨害他人將會行所無事。一個人如果明了自己與他人的密切關系,不愿意妨害他人,給他人不好的影響,就該隨時強制,隨時警覺,不要養(yǎng)成妨害他人的習慣。不問屋子里有沒有人,你推門進去總是輕輕的,不問你的痰里有沒有傳染病菌,你總是把它吐在手絹或紙片上,這樣“習慣成自然”,你就在推門與吐痰兩件事上不致妨害他人了。推廣開來說,凡是為非作歹的人,他們?yōu)榉亲鞔醯脑蚬倘挥性S多,也可以用一句話來包括,他們的病根在養(yǎng)成了妨害他人的習慣。他們不明了自己與他人的密切關系,他們不懂得愛護他人,一切習慣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面,他們就成了惡人。如希特勒、墨索里尼、日本軍閥,是頭等的惡人,其他如貪官、污吏、惡霸、奸商,也都是惡人中的代表角色。這些惡人向來為人們所痛恨,今后的世界上尤其不容許他們立足。誰要立足在今后的世界上,誰就得深切記住,不要養(yǎng)成妨害他人的習慣。
習慣不嫌其多,只有兩種習慣養(yǎng)成不得,一種是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又一種是妨害他人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