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父母需掌握的8種教育智慧

發(fā)布時間:2021-10-07 幼兒園感恩父母活動的總結(jié) 幼兒種蒜活動方案 感恩父母活動總結(jié)

孩子身上的問題往往源自父母頭腦中的問題,父母頭腦中的問題不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也無從談起。不會思考和功利心態(tài)是大部分父母的致命傷。所以,我們注重教育方法的探討,更要注意教育智慧的啟蒙。

智慧一,懂得孩子需要什么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樣才會“好”。如果說“好”意味著成功和幸福,那么,孩子需要具備什么素質(zhì)才能爭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許多父母把教育目標鎖定在“考大學”上。事實上,并非只有上大學才有機會,也并非上了大學就一定有機會。只注重學歷的追求,實為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健康的人格、積極達觀的態(tài)度、適應(yīng)環(huán)境和把握機會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智慧二,懂得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不必刻意觀察,孩子就感受到我們太多的東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們太多的態(tài)度。我們想要怎樣并不重要,孩子從我們的行為中看到了什么、學到了什么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們不應(yīng)該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們必須小心,必須考慮自己這樣做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智慧三,懂得該怎樣去做

知道做什么,叫做有方向;知道怎么做,叫做有能力;沒有方向,努力和速度沒有意義;只有方向,沒有方法,方向本身沒有意義。

父母并不好當,但是必須當好。凡事都有解決的辦法,我們不可知難而退,必須探究如何解決。請參看“沒辦法的時候怎么辦”部分。

智慧四,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

既然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將來能夠更好地生活,那么,生活就是教育的方向。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的,就是孩子將來需要的;現(xiàn)在考驗我們的,將來也會考驗孩子,我們面臨的煩惱、挑戰(zhàn)和機遇,將來孩子統(tǒng)統(tǒng)會面臨,雖然時代氣候不斷改變,但是與人相處、消化壓力、抵抗惰性和軟弱、克制欲望、自我推銷、打開局面、把握機遇等基本問題是亙古不變的。我們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不僅為孩子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jīng)驗,更傳遞給孩子一個積極的態(tài)度,所以,我們做人的時候,也是在做父母,我們生活的過程,無時無刻不是對孩子的教育。

父母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條件之一。父母通過對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處,無時無刻不向孩子滲透著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價值觀和人生觀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父母通過自己的做法給孩子示范,根據(jù)孩子面臨的具體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議和要求,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家庭氛圍和生活環(huán)境,以此來實現(xiàn)對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的邊界就是教育的邊界,生活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

智慧五,懷有“成長意識”

從孩子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活就開始因孩子而改變,有些人變得出乎意料地好,有些人變得意想不到地糟。孩子帶領(lǐng)整個家庭一起成長,孩子成長的方向是長大,大人成長的方向是父母。我們期望孩子健康成長,我們自己也要有“成長”意識,父母是“學”著做的,不可能一開始就會,不可能很快就會,做父母的本領(lǐng)要慢慢練就。有了這樣的成長意識,才不會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智慧六,懂得自我懷疑的必要

我們眼中的孩子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的差別,我們對孩子的理解緣于我們自己的經(jīng)驗和理解方式,這并不總能靠得住。

懂得自我懷疑,防止固執(zhí)己見,抱著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的態(tài)度,時時謹慎,用更為多元的方式感知孩子,會開辟全新的親子關(guān)系和教育境界。

智慧七,教育是幫助,不是塑造yjs21.cOM

教育就是幫助孩子成為他本來可以成為的人。智慧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觀察和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性。假如孩子比較有心計、企圖心強,那么這個孩子有可能成為某個領(lǐng)域的杰出人才,但是也容易因為心事太重而承受壓力,遭受挫折;那么,我們就應(yīng)該在幫助他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的同時注意勸誡孩子不要被自己的抱負所累,人生不可能完美,要學會取舍和放下。假如孩子是個樂天派,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那么這樣的孩子獲得快樂會很容易,也不用擔心他會鉆牛角尖,但是很容易不思進取,不學無術(shù),將來生活在一個較低的社會層次上;這時我們就要幫助孩子樹立一定的進取心。

很多父母常說:小孩子都一樣,哪有這么復(fù)雜?這是一種“外行”的表現(xiàn)。人是生而不同的,各有所長和所短。有智慧的父母會幫助孩子揚長避短,但前提是先要發(fā)現(xiàn)孩子的所長和所短。孩子不是一塊任我們隨意雕刻的石頭,而是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天性的個體,做父母的責任是幫助孩子發(fā)揮他天性中的長處,克服他的短處。遵照孩子的天性進行幫助,就會像庖丁解牛一樣游刃有余;而忤逆孩子的天性,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塑造,就會像螳臂當車一樣自不量力。

智慧八,懂得教育的界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所以,每個人對孩子的教育必然也有自己的局限。因此我們要給孩子保留他們吸收新的思想的空間。

家庭教育的意義十分關(guān)鍵和深遠,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全部,除此之外還有同齡人和學校的影響,孩子真正的成熟還需要離開家庭后在獨立生活中探索。

對于孩子,永遠有很多事我們無法知曉,永遠有很多事我們無法左右。我們只需要懂得自己應(yīng)該做什么,并努力做到最好。放下多余負擔會讓我們一身輕松、滿懷信心。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作為父母所要知道的8種教育智慧


作為父母所要知道的8種教育智慧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別人。為人父母若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寫學會自我教育。這份教育智慧的文章與各位家長們分享,幫助家長更好的教育孩子。

1、懂得孩子需要什么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樣才會“好”。如果說“好”意味著成功和幸福,那么,孩子需要具備什么素質(zhì)才能爭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許多父母把教育目標鎖定在“考大學”上。事實上,并非只有上大學才有機會,也并非上了大學就一定有機會。只注重學歷的追求,實為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健康的人格、積極達觀的態(tài)度、適應(yīng)環(huán)境和把握機會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2、為人父母的言行

不必刻意觀察,孩子就感受到我們太多的東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們太多的態(tài)度。我們想要怎樣并不重要,孩子從我們的行為中看到了什么、學到了什么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們不應(yīng)該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們必須小心,必須考慮自己這樣做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3、懂得該怎樣去做

知道做什么,叫做有方向;知道怎么做,叫做有能力;沒有方向,努力和速度沒有意義;只有方向,沒有方法,方向本身沒有意義。父母并不好當,但是必須當好。凡事都有解決的辦法,我們不可知難而退,必須探究如何解決。

4、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

既然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將來能夠更好地生活,那么,生活就是教育的方向。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的,就是孩子將來需要的;現(xiàn)在考驗我們的,將來也會考驗孩子,我們面臨的煩惱、挑戰(zhàn)和機遇,將來孩子統(tǒng)統(tǒng)會面臨,雖然時代氣候不斷改變,但是與人相處、消化壓力、抵抗惰性和軟弱、克制欲望、自我推銷、打開局面、把握機遇等基本問題是亙古不變的。

我們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不僅為孩子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jīng)驗,更傳遞給孩子一個積極的態(tài)度,所以,我們做人的時候,也是在做父母,我們生活的過程,無時無刻不是對孩子的教育。

父母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條件之一。父母通過對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處,無時無刻不向孩子滲透著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價值觀和人生觀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父母通過自己的做法給孩子示范,根據(jù)孩子面臨的具體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議和要求,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家庭氛圍和生活環(huán)境,以此來實現(xiàn)對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的邊界就是教育的邊界,生活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

從孩子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活就開始因孩子而改變,有些人變得出乎意料地好,有些人變得意想不到地糟。孩子帶領(lǐng)整個家庭一起成長,孩子成長的方向是長大,大人成長的方向是父母。我們期望孩子健康成長,我們自己也要有“成長”意識,父母是“學”著做的,不可能一開始就會,不可能很快就會,做父母的本領(lǐng)要慢慢練就。有了這樣的成長意識,才不會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5、懷有“成長意識”

從孩子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活就開始因孩子而改變,有些人變得出乎意料地好,有些人變得意想不到地糟。孩子帶領(lǐng)整個家庭一起成長,孩子成長的方向是長大,大人成長的方向是父母。我們期望孩子健康成長,我們自己也要有“成長”意識,父母是“學”著做的,不可能一開始就會,不可能很快就會,做父母的本領(lǐng)要慢慢練就。有了這樣的成長意識,才不會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6、懂得自我懷疑的必要

我們眼中的孩子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的差別,我們對孩子的理解緣于我們自己的經(jīng)驗和理解方式,這并不總能靠得住。

懂得自我懷疑,防止固執(zhí)己見,抱著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的態(tài)度,時時謹慎,用更為多元的方式感知孩子,會開辟全新的親子關(guān)系和教育境界。

7、教育是幫助,不是塑造

教育就是幫助孩子成為他本來可以成為的人。智慧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觀察和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性。假如孩子比較有心計、企圖心強,那么這個孩子有可能成為某個領(lǐng)域的杰出人才,但是也容易因為心事太重而承受壓力,遭受挫折;那么,我們就應(yīng)該在幫助他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的同時注意勸誡孩子不要被自己的抱負所累,人生不可能完美,要學會取舍和放下。假如孩子是個樂天派,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那么這樣的孩子獲得快樂會很容易,也不用擔心他會鉆牛角尖,但是很容易不思進取,不學無術(shù),將來生活在一個較低的社會層次上;這時我們就要幫助孩子樹立一定的進取心。

很多父母常說:小孩子都一樣,哪有這么復(fù)雜?這是一種“外行”的表現(xiàn)。人是生而不同的,各有所長和所短。有智慧的父母會幫助孩子揚長避短,但前提是先要發(fā)現(xiàn)孩子的所長和所短。孩子不是一塊任我們隨意雕刻的石頭,而是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天性的個體,做父母的責任是幫助孩子發(fā)揮他天性中的長處,克服他的短處。遵照孩子的天性進行幫助,就會像庖丁解牛一樣游刃有余;而忤逆孩子的天性,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塑造,就會像螳臂當車一樣自不量力。

8、懂得教育的界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所以,每個人對孩子的教育必然也有自己的局限。因此我們要給孩子保留他們吸收新的思想的空間。家庭教育的意義十分關(guān)鍵和深遠,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全部,除此之外還有同齡人和學校的影響,孩子真正的成熟還需要離開家庭后在獨立生活中探索。

對于孩子,永遠有很多事我們無法知曉,永遠有很多事我們無法左右。我們只需要懂得自己應(yīng)該做什么,并努力做到最好。放下多余負擔會讓我們一身輕松、滿懷信心。

當好金牌家長必須掌握的八大教育智慧


孩子身上的問題往往源自家長頭腦中的問題,父母頭腦中的問題不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也無從談起。不會思考和功利心態(tài)是大部分父母的致命傷。所以,作為一名金牌家長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探討,更要注意教育智慧的啟蒙。

智慧一懂得孩子需要什么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樣才會“好”。如果說“好”意味著成功和幸福,那么,孩子需要具備什么素質(zhì)才能爭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許多父母把教育目標鎖定在“考大學”上。事實上,并非只有上大學才有機會,也并非上了大學就一定有機會。只注重學歷的追求,實為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健康的人格、積極達觀的態(tài)度、適應(yīng)環(huán)境和把握機會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智慧二懂得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不必刻意觀察,孩子就感受到我們太多的東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們太多的態(tài)度。我們想要怎樣并不重要,孩子從我們的行為中看到了什么、學到了什么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們不應(yīng)該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們必須小心,必須考慮自己這樣做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智慧三懂得該怎樣去做

知道做什么,叫做有方向;知道怎么做,叫做有能力;沒有方向,努力和速度沒有意義;只有方向,沒有方法,方向本身沒有意義。

智慧四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

既然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將來能夠更好地生活,那么,生活就是教育的方向。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的,就是孩子將來需要的;現(xiàn)在考驗我們的,將來也會考驗孩子,我們面臨的煩惱、挑戰(zhàn)和機遇,將來孩子統(tǒng)統(tǒng)會面臨,雖然時代氣候不斷改變,但是與人相處、消化壓力、抵抗惰性和軟弱、克制欲望、自我推銷、打開局面、把握機遇等基本問題是亙古不變的。我們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不僅為孩子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jīng)驗,更傳遞給孩子一個積極的態(tài)度,所以,我們做人的時候,也是在做父母,我們生活的過程,無時無刻不是對孩子的教育。

父母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條件之一。父母通過對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處,無時無刻不向孩子滲透著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價值觀和人生觀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智慧五懷有“成長意識”

從孩子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活就開始因孩子而改變,有些人變得出乎意料地好,有些人變得意想不到地糟。孩子帶領(lǐng)整個家庭一起成長,孩子成長的方向是長大,大人成長的方向是父母。我們期望孩子健康成長,我們自己也要有“成長”意識,父母是“學”著做的,不可能一開始就會,不可能很快就會,做父母的本領(lǐng)要慢慢練就。有了這樣的成長意識,才不會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智慧六懂得自我懷疑的必要

我們眼中的孩子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的差別,我們對孩子的理解緣于我們自己的經(jīng)驗和理解方式,這并不總能靠得住。

懂得自我懷疑,防止固執(zhí)己見,抱著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的態(tài)度,時時謹慎,用更為多元的方式感知孩子,會開辟全新的親子關(guān)系和教育境界。

智慧七教育是幫助,不是塑造

教育就是幫助孩子成為他本來可以成為的人。智慧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觀察和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性。假如孩子比較有心計、企圖心強,那么這個孩子有可能成為某個領(lǐng)域的杰出人才,但是也容易因為心事太重而承受壓力,遭受挫折;那么,我們就應(yīng)該在幫助他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的同時注意勸誡孩子不要被自己的抱負所累,人生不可能完美,要學會取舍和放下。假如孩子是個樂天派,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那么這樣的孩子獲得快樂會很容易,也不用擔心他會鉆牛角尖,但是很容易不思進取,不學無術(shù),將來生活在一個較低的社會層次上;這時我們就要幫助孩子樹立一定的進取心。

智慧八懂得教育的界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所以,每個人對孩子的教育必然也有自己的局限。因此我們要給孩子保留他們吸收新的思想的空間。

家庭教育的意義十分關(guān)鍵和深遠,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全部,除此之外還有同齡人和學校的影響,孩子真正的成熟還需要離開家庭后在獨立生活中探索。

對于孩子,永遠有很多事我們無法知曉,永遠有很多事我們無法左右。我們只需要懂得自己應(yīng)該做什么,并努力做到最好。放下多余負擔會讓我們一身輕松、滿懷信心。

8大智慧教你學會如何做智慧父母


孩子身上的問題往往源自父母頭腦中的問題,父母頭腦中的問題不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也無從談起。

不會思考和功利心態(tài),是大部分父母的致命傷。

所以,我們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探討,更要注意教育智慧的啟蒙。

以下這八種做父母的智慧,你領(lǐng)悟了幾種?

智慧一:懂得孩子需要什么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樣才會“好”。如果說“好”意味著成功和幸福,那么,孩子需要具備什么素質(zhì),才能爭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許多父母把教育目標鎖定在“考大學”上。事實上,并非只有上大學才有機會,也并非上了大學就一定有機會。只注重學歷的追求,實為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健康的人格、積極達觀的態(tài)度、適應(yīng)環(huán)境和把握機會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智慧二:懂得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不必刻意觀察,孩子就感受到我們太多的東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們太多的態(tài)度。我們想要怎樣并不重要,孩子從我們的行為中看到了什么、學到了什么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們不應(yīng)該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們必須小心,必須考慮自己這樣做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智慧三:懂得該怎樣去做

知道做什么,叫做有方向;知道怎么做,叫做有能力;沒有方向,努力和速度沒有意義;只有方向,沒有方法,方向本身沒有意義。父母并不好當,但是必須當好。凡事都有解決的辦法,我們不可知難而退,必須探究如何解決。

智慧四: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

父母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條件之一。父母通過對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處,向孩子滲透著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價值觀和人生觀,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父母通過自己的做法給孩子示范,根據(jù)孩子面臨的具體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議和要求,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家庭氛圍和生活環(huán)境,以此來實現(xiàn)對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的邊界就是教育的邊界,生活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

智慧五:懷有“成長意識”

從孩子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活就開始因孩子而改變,有些人變得出乎意料的好,有些人變得意想不到的糟。

孩子帶領(lǐng)整個家庭一起成長,孩子成長的方向是長大,大人成長的方向是父母。

我們期望孩子健康成長,我們自己也要有“成長”意識,父母是“學”著做的,不可能一開始就會,不可能很快就會,做父母的本領(lǐng)要慢慢練就。

有了這樣的成長意識,才不會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智慧六:懂得自我懷疑的必要

我們眼中的孩子,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的差別,我們對孩子的理解,緣于我們自己的經(jīng)驗和理解方式,這并不總靠得住。懂得自我懷疑,防止固執(zhí)己見,抱著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的態(tài)度,時時謹慎,用更為多元的方式感知孩子,會開辟全新的親子關(guān)系和教育境界。

智慧七:教育是幫助,不是塑造

教育就是幫助孩子成為他本來可以成為的人。智慧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觀察和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性。

很多父母常說:“小孩子都一樣,哪有這么復(fù)雜?”這是一種“外行”的表現(xiàn)。人是生而不同的,各有所長和所短。有智慧的父母會幫助孩子揚長避短,但前提是先要發(fā)現(xiàn)孩子的所長和所短。孩子不是一塊任我們隨意雕刻的石頭,而是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天性的個體,做父母的責任是幫助孩子發(fā)揮他天性中的長處,克服他的短處。遵照孩子的天性進行幫助,就會像庖丁解牛一樣游刃有余;而忤逆孩子的天性,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塑造,就會像螳臂當車一樣自不量力。

智慧八:懂得教育的界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所以,每個人對孩子的教育必然也有自己的局限。因此,我們要給孩子保留他們吸收新的思想的空間。

家庭教育的意義十分關(guān)鍵和深遠,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全部,除此之外,還有同齡人和學校的影響。孩子真正的成熟還需要離開家庭后,在獨立生活中探索。

對于孩子,有很多事我們永遠無法知曉,有很多事我們永遠無法左右。我們只需要懂得自己應(yīng)該做什么,并努力做到最好。

父母要用智慧教育孩子


五歲的貝貝,吃過晚飯后要吃花生米。媽媽覺得花生米油性比較大,貝貝吃了不好消化,便沒有同意。貝貝一臉的不高興。爸爸看見了便把他攬在懷里哄他。這時貝貝說:“爸爸,如果不讓你做喜歡的事,你痛苦不痛苦?”爸爸茫然,媽媽詫異,不知如何回答。

從這件小事中,我們看到了孩子對父母教育智慧的挑戰(zhàn),父母的不知如何作答錯過了一個良好的教育時機。我們建議父母要用智慧教育孩子,做智慧型父母。

智慧型父母具有對自己和孩子的行為進行分析、判斷的意識和能力,在作出正確分析、判斷的基礎(chǔ)上,選擇合適的方法手段有效地解決問題。智慧是把一個人所具有的教育理念轉(zhuǎn)化為行為能力的中介。

例如貝貝的問題。貝貝想吃花生米(孩子的行為),媽媽不讓吃(媽媽的行為),此時二者之間產(chǎn)生了矛盾,出現(xiàn)了問題。爸爸把孩子攬在懷里(父親的行為力圖緩和矛盾),貝貝向爸爸提出問題,其實是向爸爸轉(zhuǎn)達了他內(nèi)心的痛苦體驗。父母不作出回答是不行的,那該怎樣表達?

首先,對貝貝的行為進行分析。孩子想吃花生米不是過錯,因為這只是孩子的想法。媽媽不讓吃也不是過錯,因為此時吃花生米對孩子確實沒有太大的好處。在兩者都沒有過錯的情況下貝貝產(chǎn)生了痛苦體驗,父母必須承認孩子內(nèi)心的痛苦,這一點不容忽視。

其次,父母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分析。父母為了孩子的身體著想作出不同意他吃花生米的決定,這沒有錯。這個決定跟孩子的當下需求發(fā)生了矛盾,這是事實。父母如果堅持自己的決定,則孩子會感到痛苦;如果遷就孩子,則對孩子的身體不利。相比之下,父母堅持自己的決定顯得更加有利于孩子的發(fā)展,但處理孩子的痛苦非常關(guān)鍵。

最后,在進行分析的基礎(chǔ)上,父母此時必須作出恰當回應(yīng)而不是沉默不答。父母要告訴孩子不讓他做喜歡的事他會感到痛苦,但是一個人所喜歡的事不一定都能去做,這要看這事對自己和別人的影響。不讓你吃花生米是因為我們就要睡覺了,此時吃花生米容易消化不良,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利。我們把一些道理融于孩子的實際體驗中,他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提倡做智慧型父母,目的在于使父母親對自己和孩子的行為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能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為,然后再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

另外,孩子天生是個思想家,他們有自己的感情需要,有意識和思想,在成人面前他們是一個大寫的人。從他們自身發(fā)展來說又有其年齡特征,他們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思想,這就要求父母用智慧去讀懂和感受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讀懂和感受孩子的獨特思想,真正做到“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在懂孩子的前提下,選擇有效的溝通方式和方法,這個過程也需要父母有教育智慧。

父母有智慧可以使父母的發(fā)展和子女的成長形成螺旋式的良性過程。有一位母親曾問我:“是父母造就了孩子,還是孩子造就了父母?”這個問題引起我們的思考。從生命的誕生來看,是父母造就了孩子。從父母的角色形成來看,是有了孩子使你成為父母。新生命的成長過程有其自身規(guī)律和年齡特征,要求父母親了解掌握,這就需要父母不斷地學習、思考,增長智慧。從這個角度看,是孩子的成長過程造就了父母親。我們追求的是有血親關(guān)系的兩代人形成良性的影響過程,這需要做智慧型父母。

家庭教育中需注意"三應(yīng)三忌" 父母應(yīng)掌握好度


“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很多家長總認為嚴格教育孩子就是對的;而有的家長對孩子卻是百般遷就、溺愛,讓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些都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應(yīng)該掌握好其中的度才最好,那么這其中的尺度應(yīng)該如何權(quán)衡才是對合適的呢?

一、發(fā)現(xiàn)錯誤,應(yīng)放手嘗試,忌大加譴責、恐嚇

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可以積累經(jīng)驗教訓。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誤時,不失時機地大加譴責、恐嚇。其實,犯錯誤是很好的學習機會。這種做法的出發(fā)點是阻止孩子再犯同樣的錯誤,但這樣做常常會產(chǎn)生相反的作用。孩子們或因害怕受責備而不敢冒險,失去學習新技巧的熱情和膽量;或產(chǎn)生反叛心理,反其道而行之。如果處理得當,可以將犯錯誤轉(zhuǎn)變?yōu)榻^好的學習機會。所以,當孩子自動想要嘗試新事物時,大人就算已經(jīng)預(yù)知會遭到失敗,但仍應(yīng)該讓孩子去試試看。

也就是讓孩子有機會嘗試失敗的滋味。在有的家庭中,當孩子在準備做新的嘗試時,家長或是說當心啊……或者,干脆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了,這樣既剝奪了孩子嘗試新事物、獲取新經(jīng)驗的機會,又扼殺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必須要放手讓孩子去大膽嘗試,進一步獲取新的感性經(jīng)驗。

二、發(fā)現(xiàn)優(yōu)點,應(yīng)積極肯定,忌抓著缺點不放

父母要有敏銳的目光,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從而肯定、鼓勵他們。對于事物的發(fā)展總有他的兩面性,父母的目光千萬不能停留在反面,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長處、優(yōu)點。記得有位老師在評價孩子的作品時,說得非常精彩,對每一幅畫都是持表揚肯定得態(tài)度,當老師拿出一幅畫得亂七八糟畫,老師看了看,滿懷驚嘆地說:“大家看啊,這幅畫,他用了多少種顏色啊,我們一起來數(shù)數(shù)…”我覺得所有的父母們都要向這位老師學習,深入挖掘孩子的優(yōu)點,充分肯定孩子。這樣更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有些父母的眼睛總是盯住孩子的缺點,并翻來覆去地講這些缺點,這樣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行為,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例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甚為著急,希望孩子改掉,逢人便說:“這孩子只吃魚、肉、蛋,蔬菜不沾邊……這可怎么辦呢?”其實,當著孩子的面數(shù)落缺點,更會加劇他的缺點,就會出現(xiàn)越管越糟的現(xiàn)象。

三、培養(yǎng)習慣,應(yīng)前后一致,忌隨心所欲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會制訂一些“規(guī)則”,如:看電視不能超過半小時、晚上8:30前睡覺、上床后聽半個小時故事等等。對于這些規(guī)則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一忙把什么都忘了。這樣不利于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比如:

星期天的晚上,媽媽正在趕第二天要急用的材料,6歲的兒子一個人覺得沒事可做,一會兒一會兒跑來問媽媽:“你陪我出去玩,好不好?”“媽媽,你什么時候好啊?”“媽媽,我的雷達車找不到了,你來幫我找找好不好?”……不到3分鐘,兒子就來了4趟。媽媽覺得真的是很心煩,實在無法安心寫材料了。這時,媽媽想到了兒子平時最愛看《奧特曼》了,而且一看就是很長時間,非常專注(平時,媽媽是絕對不讓兒子看的)。于是,媽媽幫兒子開好了影碟機。在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里,兒子再也沒有來打擾媽媽,媽媽終于專心致志地完成了工作。

從表面上看,這個媽媽似乎處理的很好,兒子終于不來打擾媽媽了,她也順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但,我們?nèi)绻麖男睦韺W的角度來分析,在此過程中媽媽在使用負強化手段,為孩子的不良行為打下了伏筆,使他的行為也得到了鞏固,當他下次想看“奧特曼”時,第一反映就是圍著媽媽、煩媽媽。

在家中所作的一些決定或叫規(guī)則,所有的家庭成員也必須保持一致。否則,也會影響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如:兒子在幼兒園能自己進餐,在家中卻不能,每次都要奶奶喂。媽媽很著急,覺得這樣下去總是不好的。于是,決定從今天開始,讓兒子自己吃飯。到了晚餐時,媽媽說:“寶寶長大,能自己吃飯了,是嗎?”寶寶點點頭。由于習慣了有人喂,所以寶寶吃得很慢,奶奶幾次想要喂,都被媽媽阻止了。等大家都吃好了,寶寶還沒吃好,而且弄得滿桌都是,奶奶再也看不下去了:“還小嗎,才6歲,喂喂也沒什么…”這次,媽媽再也沒說什么。這樣,孩子的習慣不但沒有養(yǎng)成,反而給孩子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試想:如果下次媽媽要再讓孩子自己吃的話,孩子肯定采取的是相同的措施:反正有人喂的嘛,不急。

總之,教育是需要嚴格的,但更需要寬容。在家庭教育中能注意以上三應(yīng)三忌,將會使您的孩子更加深刻的感到父母的疼愛、信賴和期待,及對他們的尊重和肯定。這將是良好家庭教育的開端。

育兒心得:智慧父母成就智慧孩子


育兒心得:智慧父母成就智慧孩子

有幸在新浪認識了眾多優(yōu)秀的家長,他們的學習,他們的勤奮真的是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我,他們樂于分享,樂于奉獻,是因為有這樣一幫好家長,才成就了那么多陽光自信的孩子們!

早上看到“天一爸爸”在分享《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促使我很想去了解這本書,就像博群里的寶媽所講:當我急于想知道里面的細節(jié),是因為我覺得里面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或者說我正欠缺這塊知識,我急于想知道他的詳細方法。

轉(zhuǎn)眼兒子已到了小升初的階段,雖然我們即將走過小學六年,但是關(guān)于孩子的點滴成長,我還是喜歡用文字與圖片等記錄下來,讓他哪天閑暇之余有意識的打開來看看,原來我的童年烙印在了博客里。不管是成功的、失敗的;進步的、緩慢的;快樂的、心酸的點點滴滴,他在這里都能找到它們或多或少的影子!

相信天下的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個美好而又快樂的人生,可是實現(xiàn)這一愿望又需要何等的艱辛與不易,當各種沖突與叛逆讓我們身心疲憊時,他突然捧回一疊自己折疊的手工說是送給你的禮物,你是否跟我一樣也在懷疑是自己的心理不夠強大,還是我們與孩子的溝通到底哪里出了差錯?你甚至后悔自己的判斷差點毀了孩子的教育?

那天也是在新浪博客跟大家討論與孩子的問題,很多家長很是感慨:有人是公司的得力干將,有些是高檔寫字樓的白領(lǐng)精英,他們很多有著很高的學歷與工作素養(yǎng),也擁有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足以證明他們在工作中是如此投入如此風光,但是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卻舍不得花半點時間去琢磨,他們的粗暴與蠻橫會讓你懷疑那個激情四射的他是否走錯了辦公室。

記得上次跟一位閨蜜在分享育兒心得,她說:“我現(xiàn)在真的是累得快不行了,哪里還有什么心思跟孩子好好講話,在單位里強顏歡笑地討好客戶,績效里面連你一天露出多少次笑臉都要考核,到家里我想徹底放松,再也不想違心地偽裝了,我有時候甚至想在家里把在工作中受到的委屈大聲地哭出來,可是孩子看到我這張臉,馬上對我說:‘媽媽,我哪里做得不對嗎?你整天拉著個臉,我好怕。唉,那個累??!你不是我,你真體會不到那種痛苦??!整天感覺自己就像是帶著個面具的傀儡!”

我一邊夸她女兒細膩,一邊勸她好好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其實我們與其把這種不能改變的東西從內(nèi)心抗拒不如學著從心里慢慢接納,既然這已既成事實,那么我們就欣然接受它,如果這種制度有它存在的價值,顯然不是它的錯,是你自己需要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才行,如果大部分的人都覺得不合理,那么它自然會被“真理”擋之門外。

聊了好久,她后來慢慢醒悟過來:“是啊,我為什么要這樣折磨自己?這樣對我對我女兒都是不公平的呀!我有時候真的是感情用事,有幾次她想過來撒嬌,我自己的委屈都不知道到哪里發(fā)泄,我一把把她推開了,她哭得那個傷心啊,她說等她爸爸回來她一定要告訴他說是我欺負她的?,F(xiàn)在想想真是愚蠢?。 ?/p>

她問我為什么每次看到我,感覺我身上好有“能量”,是什么力量支撐著我,我說:“因為愛!”她有些不解,“你是說我沒有愛心?每次捐款捐物我可都是先鋒的!”“不單單指這些,你不覺得你不改變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教育你的女兒,對你的女兒很殘忍嗎?你女兒還會感覺到愛嗎?”

她這才意識到,平時花在女兒的教育問題上的學習是少之又少,不順心的時候就拿少不更事的女兒發(fā)發(fā)氣,碰到一點小問題不是大呼小叫就是橫鼻子瞪眼,孩子現(xiàn)在既膽小又敏感,生怕自己做錯事情,即使有時候有問題也不主動跟她講,說是有一次被同學推下了床,摔得腿都青了,她也沒敢告訴自己,還是后來老師打電話向她孩子在家的情況,她掀開孩子的腿腳一看,心酸得掉淚了!

別說她心酸,我在旁邊聽著都心酸,這么小的孩子,如果家長再不提高,那么可想而知,這個孩子面臨的將是怎樣的人生?她從小聽到的就是抱怨、就是責備,沒有鼓勵、沒有希望,那她還會是個陽光的孩子嗎?她怎么能不膽小,她又怎么能不敏感?如果當她發(fā)現(xiàn)周圍的一切都不那么“友好”,那么很可能她會關(guān)上自己內(nèi)心的那本該打開的“窗戶”,任憑你在窗外扯破嗓門,她也無動于衷。

所以在平時的教育中,我經(jīng)常提醒孩子:不管你遇到什么事情,你都可以跟媽媽說,媽媽會一直做你忠實的聽眾。只有我們懂得了傾聽孩子,我們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孩子也才會敞開心扉來迎接我們。

平時跟他聊天最多的是“如何做個真正的男子漢?”他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他說他愛聽國外的那些搖滾音樂,比如江南style,聽中國好聲音上梁博的“花火”,愛聽多亮的“怎么讓每個人都心碎”等等,如果從成人的角度來說,他聽這些歌曲顯然太早了些,但是我覺得他是他自己,他有選擇聽歌的權(quán)利,孩子遠沒有我們大人想得那么復(fù)雜,他只是喜歡那個節(jié)奏,那種聲音而已。我又為什么要去阻止他的愛好呢?

有時候我們一味地堵,不如經(jīng)常地疏,當孩子成長到一定的階段,我都會告訴他關(guān)于他這個年齡里發(fā)生的一些故事,讓他在歡樂中體味生活的樂趣,在愉悅中接受生命的教導,在思考中領(lǐng)悟生命的真諦。

其實孩子的成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家庭環(huán)境,取決于他的父母,不可否認很多孩子沒有人引導依然會走得很順利,但是我相信有人引導的孩子會走得更健康,對孩子來說,其實真的不需要我們有太多高深的知識,只需要你設(shè)身處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想他目前所面臨的問題與困惑,與他一起分擔憂愁,一起共享快樂,僅此而已!

關(guān)于教育,作為家長,我們有太多值得去學習的地方,我們的境界有多高,我們的孩子就有多優(yōu)秀,這是很多優(yōu)秀的家長得出的結(jié)論,就像天一爸爸推薦的那本《陪孩子走過的六年》中竇桂梅所說:“每個孩子來到我們身邊,都是上天賜給我們的最好禮物。孩子不屬于我們的私有財產(chǎn),他終究是屬于社會的,我們家長不能急功近利,要用教育學的眼光與心理看待學校與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點一滴成長,多點耐心與愛心,讓他把閱讀、樂學、熱愛集體、與人為善等好的習慣養(yǎng)成。在功利社會、應(yīng)試教育的夾縫中,我們不要聯(lián)手“折磨”我們的孩子,而應(yīng)該積極和老師們一起,用心陪伴孩子,啟迪孩子低頭奮斗的智慧,培養(yǎng)孩子抬頭看天的情懷,塑造孩子陽光開放的心態(tài)?!闭娴姆浅O矚g這些話,不愧是教育孩子的導師,簡短的話語卻悟出了教育的真理。

為了孩子,跟著這些智慧的父母們繼續(xù)努力吧!

智慧父母僅教孩子8個道理


智慧父母僅教孩子8個道理

孩子需要父母教給的道理和知識太多太多,家長是孩子最早的老師,家長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最大。聰明的父母會教給孩子一些必需的道理,來幫孩子能夠開心融入這個社會。那么聰明父母只教孩子哪8個道理呢?

大道理1:公平——游戲時遵守規(guī)則

棘手的難題:

你和5歲的兒子正在玩那種撒色子看誰最先到達終點的游戲,可是他卻不按點數(shù)走,為了自己能贏,他把自己的小人一下子就放在了終點。雖然你的初衷也是讓他贏,但是你并不想對他的作弊行為加以肯定。

簡單的教導:

不要用“作弊”、“耍賴”這些詞指責孩子,而是要告訴孩子玩游戲時應(yīng)該公平、公正,并且給他指出他應(yīng)該到達的位置。道理可以這樣來講:

“這樣走不合理,對其他人不公平。和我玩的時候我可以讓你這么走,但是當你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你這樣走他們會很生氣,因為你沒有遵守游戲規(guī)則?!?/p>

或者對他說:“你想想,如果沒有人按規(guī)則來玩游戲,那結(jié)果會是什么樣呢?”家長如何面對孩子教育的問題>>

大道理2:感激——謝謝別人的好意

棘手的難題:

你邀請朋友到家里來做客,朋友給你4歲的兒子帶來了一件禮物。他打開看了一眼,然后就把禮物扔在了一邊,也沒說“謝謝”轉(zhuǎn)身就去玩了。

智慧父母教孩子的8個道理

簡單的教導:

期望四五歲的孩子懂得感激還為時過早,你的朋友很可能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不必小題大做,簡單講明道理就可以了。告訴他:

“你先到這兒來,我有話和你說。阿姨送給你一件禮物,你卻忘記對她說聲‘謝謝’了。”

如果你愿意先讓他去玩,過后再講道理也行。可以在睡覺前再提起這個話題:“在我們家里,無論誰收到了禮物都應(yīng)該說聲‘謝謝’。”如果你的兒子告訴你他不喜歡這件禮物,那么你就應(yīng)該告訴他:“阿姨原以為你會喜歡的,所以才送給你這件禮物。而且,即便我們不喜歡別人送的禮物,也該說聲‘謝謝’,因為我們要謝謝別人心里還惦記著我們?!?/p>

大道理3:助人——在需要時幫助別人

棘手的難題:

晚飯過后,你讓6歲的兒子幫你收碗筷。他說累了,拒絕幫你做家務(wù)。

簡單的教導:

首先,要求你的孩子先坐在椅子上別動,然后告訴他:

“家里的每一位成員都在為這個家出一份力,使家里更干凈、更整潔。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長大了,也能夠為這個家做點什么了。如果你不想收拾桌子,那么我就列出一個清單,寫下你能做的那些家務(wù)活,然后由你自己來選擇你愿意做哪個?!?/p>

或者對他說:“幫助別人能夠使別人生活得更輕松。你還記得我?guī)湍闶帐昂猛婢叩臅r候你的感受嗎?肯定和你自己收玩具的感受不一樣?,F(xiàn)在,你能幫幫我嗎?”

大道理4:諒解——原諒他人的過失

棘手的難題:

你5歲的女兒辛辛苦苦地搭好了一座大房子,沒想到被她2歲的表弟一不小心碰倒了。面對小表弟雙眼含淚的道歉,你的女兒堅決不原諒他,還大聲抱怨道:“太晚了!”

簡單的教導:

允許你的女兒在原諒別人之前,先發(fā)泄一下心中的怨氣,然后再開始給她講明道理。

“你很傷心和氣憤,我不會為這而責備你。我知道你搭好這個房子很辛苦,很不容易,但這是一個意外。你表弟還小,他還不能像你一樣那么小心翼翼做事情?!比绻愕呐畠喝匀徽J為表弟是故意把她的杰作碰倒的,那么你就讓她回憶一下自己是不是有時候也會無意之中把事情弄糟了,比如把牛奶倒在了桌子上。

但是,如果她的表弟確實是故意碰倒她搭的房子的,那該怎么辦呢?最好用自己的經(jīng)歷來向孩子說明諒解他人的好處:“我記得,當我接受別人道歉的時候,我的感覺也很不錯。你愿意嘗試一下嗎?你可以說服自己原諒你的表弟,看看你的感覺會是什么樣的?”

大道理5:誠實--把真話告訴大家

棘手的難題:

你在孩子的褲兜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玩具,但你知道這不是他的。

你6歲的兒子辯解說這是他自己找到的。你很懷疑,但沒有深究。然后你就接到了兒子朋友媽媽的電話,她委婉地詢問你的孩子昨天在他家玩的時候是不是誤拿了一個玩具回家。

簡單的教導:

在這個年齡段,孩子清楚地知道拿別人的玩具是不對的。所以,可以直截了當?shù)馗嬖V孩子:

“我剛接到某某媽媽的電話。她說她家有一個玩具不見了,聽起來好像是你沒有說一聲就拿走了這個玩具。你是怎么想的?現(xiàn)在是你和我說實話的時候了?!?/p>

如果你的孩子仍然一口否定,那么你就該嚴厲一些了:“偷東西是會傷害別人的。小朋友一定不高興。你可能感覺也不好,因為你知道這個玩具不屬于你自己。而且,對自己做的事情還說謊隱瞞,這就更糟糕了?!弊詈?,堅持讓孩子把玩具盡快還回去。

大道理6:尊重--對別人心存敬意

棘手的難題:

周末你送5歲的女兒去上語言課。偶然間看到上課的時候,女兒手里拿著溜溜球在不停地玩,全然不理會老師的存在。

明智的教導:

下課后,你應(yīng)該把她帶到一邊,告訴她你的決定:以后不允許周末上課再帶玩具。然后想辦法使孩子對“尊重”這一概念有更深一步的理解??梢赃@樣對她說:

“關(guān)注別人是表明你尊重他的一種重要的方式。你能用其他方法讓你的老師知道你是尊重他的嗎?”

如果你的女兒很快就明白她的錯誤了,那么,為了加深她的理解你可以對她說:“我很高興你明白了這樣做是不對的,現(xiàn)在你也知道了怎樣做才是尊重他人,這太好了?!?/p>

大道理7:友善--友好對待周圍的人

明智的教導:

這種行為常常會對他人造成傷害,所以你必須直接介入,但不要使自己的孩子陷入尷尬的境地。你可以走近這些孩子,告訴她們你無意中聽到了她們的談話,然后向她們提出一個啟發(fā)式的問題:

“告訴你們一個不變的真理:就是你怎么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么對待你。你們明白這是什么意思嗎?”

或者直接問她們:“如果你們班里有人在背后談?wù)撃愕臅r候說的都是壞話,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呢?”

大道理8:慷慨--樂于同他人分享

明智的教導:

3歲的孩子還不善于與他人分享呢,尤其是糖果,就更不愿意給別人了。

所以,你需要以自己的親身體會來說明慷慨的好處:“你知道嗎?當我不愿意和別人分享的時候,到最后我的感覺其實不好。但是,在我和別人分享了以后,我的感覺就很好,因為我知道是我使別人變得很高興了。

或者直接降低標準索要糖果:“為什么不把你的糖果分給我們一起吃呢?如果你不愿意把那塊巧克力糖給我,那就給我一塊其他的,怎么樣?”

以上8個大道理基本上涵蓋了所有孩子在生活中會遇到的各種問題,只有學會這些道理的孩子才會是受人歡迎的孩子。

家庭教育同樣需要智慧


反思這段時間,對孩子的學習沒有給予最大程度的關(guān)心,直到前幾天她的語文老師提醒老公要提高晴晴的寫字速度,才猛然醒悟。

晴晴平時就是個做什么事都很認真的小孩,寫字質(zhì)量要求極其嚴格,對自己寫的字唯恐不漂亮,在我看來已經(jīng)很工整的字了,仍然喜歡描來描去,或者用橡皮擦來擦去,有時缺乏耐心了,便會對她大發(fā)雷霆,可是效果一直不明顯,她照樣我行我素,磨蹭來磨蹭去。仔細想想對自己的態(tài)度也很不滿,這種做法可能當時的磨蹭有所緩解,但并沒有從根本上去解決孩子的問題。孩子的這種做法主要是對自己缺乏自信心,總認為自己寫的字不夠好,總想達到與書上的字一樣好的最佳水平的結(jié)果造成的。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是起不了大的作用,只有鼓勵她的自信,讓她從心底里相信自己已經(jīng)寫得很好了,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她寫字慢的毛病。反思之后,對孩子還是多些耐心,以表揚鼓勵的方式為主吧。

與晴晴協(xié)商,在學習、生活上有明顯進步可以通過獎勵小紅星的方法來激勵她。每次作業(yè)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認真完成,并且不用橡皮擦可獎勵幾顆星做了具體規(guī)定,并且也在收拾整理房間之類的自理能力依據(jù)具體情況來進行獎勵,通過這種積極地強化,使她在學習、生活上都能有所進步,對自己的表現(xiàn)充滿自信。

沒想到,這個方法第一次使用就有了明顯的效果,字寫得認真、漂亮不說,用的時間比原來少了很多,主要是描來描去、用橡皮的次數(shù)少了。這幾天一直在堅持,晴晴每次都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自己的作業(yè),寫得好,不該有的小毛病也消失了,這不,這次語文測試只寫錯了一個字,數(shù)學取得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績,而且在生活自理方面也小有進步,想來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仔細想想,自己雖然對孩子的學習很關(guān)心,但并沒有真正的用心去教育孩子,只是進行簡單粗暴的批評教育,希望通過這次教育方法的改變,讓自己從中明白:家庭教育同樣需要智慧,需要耐心,需要愛!希望自己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能夠更加用心,也希望好的效果能夠一直持續(xù)下去,堅持不懈!加油!

相關(guān)推薦

  • 作為父母所要知道的8種教育智慧 作為父母所要知道的8種教育智慧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別人。為人父母若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寫學會自我教育。這份教育智慧的文章與各位家長們分享,幫助家長更好...
    2022-01-15 閱讀全文
  • 教育需要智慧 每次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時我們班的孩子總喜歡搶占排頭,喜歡插隊。目的是想跟老師牽手當小班長,以“老師”的身份在前面帶隊。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fā)現(xiàn)站隊搶排頭的孩子們越來越多。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一度覺得很無可奈...
    2020-09-29 閱讀全文
  • 當好金牌家長必須掌握的八大教育智慧 孩子身上的問題往往源自家長頭腦中的問題,父母頭腦中的問題不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也無從談起。不會思考和功利心態(tài)是大部分父母的致命傷。所以,作為一名金牌家長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探討,更要注意教育智慧的啟蒙。 ...
    2021-09-03 閱讀全文
  • 8大智慧教你學會如何做智慧父母 孩子身上的問題往往源自父母頭腦中的問題,父母頭腦中的問題不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也無從談起。 不會思考和功利心態(tài),是大部分父母的致命傷。 所以,我們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探討,更要注意教育智慧的啟蒙。 以下這...
    2020-12-31 閱讀全文
  • 父母要用智慧教育孩子 五歲的貝貝,吃過晚飯后要吃花生米。媽媽覺得花生米油性比較大,貝貝吃了不好消化,便沒有同意。貝貝一臉的不高興。爸爸看見了便把他攬在懷里哄他。這時貝貝說:“爸爸,如果不讓你做喜歡的事,你痛苦不痛苦?”爸爸...
    2021-12-17 閱讀全文

作為父母所要知道的8種教育智慧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別人。為人父母若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寫學會自我教育。這份教育智慧的文章與各位家長們分享,幫助家長更好...

2022-01-15 閱讀全文

每次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時我們班的孩子總喜歡搶占排頭,喜歡插隊。目的是想跟老師牽手當小班長,以“老師”的身份在前面帶隊。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fā)現(xiàn)站隊搶排頭的孩子們越來越多。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一度覺得很無可奈...

2020-09-29 閱讀全文

孩子身上的問題往往源自家長頭腦中的問題,父母頭腦中的問題不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也無從談起。不會思考和功利心態(tài)是大部分父母的致命傷。所以,作為一名金牌家長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探討,更要注意教育智慧的啟蒙。 ...

2021-09-03 閱讀全文

孩子身上的問題往往源自父母頭腦中的問題,父母頭腦中的問題不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也無從談起。 不會思考和功利心態(tài),是大部分父母的致命傷。 所以,我們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探討,更要注意教育智慧的啟蒙。 以下這...

2020-12-31 閱讀全文

五歲的貝貝,吃過晚飯后要吃花生米。媽媽覺得花生米油性比較大,貝貝吃了不好消化,便沒有同意。貝貝一臉的不高興。爸爸看見了便把他攬在懷里哄他。這時貝貝說:“爸爸,如果不讓你做喜歡的事,你痛苦不痛苦?”爸爸...

2021-12-1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