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神奇的飛碟
發(fā)布時間:2021-08-20 幼兒園神奇的數(shù)字說課稿 幼兒園說課稿神奇的靜電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說課稿重點:利用飛碟,訓練幼兒走、跑、投擲的基本動作
難點:能想出多種玩飛碟的方法。
活動目標:
1、練習走、跑的動作,初步掌握投擲的基本技能。
2、在老師的啟發(fā)下,想出多種的玩飛碟的方法。
3、體驗與同伴、老師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人手一個軟飛碟(可以變化的、四種顏色的軟飛碟);情境創(chuàng)設,小松鼠的家;用報紙制作的小球若干。
活動過程:
一、游戲《開汽車》
指導語:這是一個神奇的飛碟,你們想把它當成什么呢?
1、教師和幼兒人手一個神奇的飛碟,把它當成汽車方向盤。
2、在《小汽車》的音樂下,幼兒繞著曲線走、跑交替開汽車。
3、開到相應顏色的停車場,分成四隊,一起比賽開汽車到果園。
二、游戲《運果子》
指導語:這里有那么多的果子,我們怎么樣用神奇的飛碟,把果子運到小松鼠的家中呢?
1、請幼兒想想辦法,怎么樣用神奇的飛碟給小松鼠運果子。
2、讓幼兒試著解開飛碟的一個扣子,拉出一根繩子,把果子放在飛碟上,用繩子拖著果子,送到小松鼠的家。
3、幼兒和老師一起用神奇的飛碟把果子運回松鼠的家,指導能力較弱的孩子,鼓勵他們完成運送果子的任務。
三、游戲《好玩的飛碟》
指導語:神奇的飛碟變成汽車,又變成小拖車幫我們運了果子,你們想想神奇的小飛碟還可以怎么玩呢?
1、指導幼兒解開所有飛碟上的小扣子。
2、指導幼兒玩一玩好玩的飛碟,比一比誰的飛碟飛得最遠。
四、延伸活動:(指導語)還可以怎么玩神奇的飛碟?讓幼兒戴著神奇的飛碟回教室,下次再玩玩這些神奇的飛碟。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延伸讀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神奇的關節(jié)
1、 知道關節(jié)能使身體彎曲,對人體活動有重要作用。
2、 學會簡單保護關節(jié)的方法。
活動材料與相關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紙夾板、紙夾長臂、線繩、水彩筆若干、大型積木一套。
圖書區(qū)投放與人體關節(jié)骨骼有關的書?!队變河脮分挟嬘腥梭w關節(jié)圖人手一張。
教師錄制幼兒生活和游戲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護的現(xiàn)象。
活動準備:
對人體骨骼有初步的了解與認知。
引導幼兒觀察討論:有關人體各部位能彎曲變化的問題。
教師錄制幼兒生活和游戲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護的現(xiàn)象。
活動過程:
1、 教師帶幼兒在戶外練習跳繩、玩"高矮人"游戲后回班討論:繩子是怎樣搖起來的?人為什么能變高變矮?(搖繩時靠臂的什么部位,下蹲或站起時靠腿的什么部位)引發(fā)幼兒認識人體的關節(jié)。
2、 引導幼兒尋找身體上的關節(jié),如:腕關節(jié)、肘關節(jié)、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等,再次討論:有了這些關節(jié)人體才能怎樣?沒有這些關節(jié)人體又會怎樣?引導幼兒結合生活實際體驗關節(jié)的重要作用。
3、 游戲"會表演的關節(jié)"。幼兒找一個裸露在外的關節(jié)。大膽地在關節(jié)部位上用水彩筆畫一樣東西。如:小昆蟲、小人臉等。然后動一動這些關節(jié),發(fā)現(xiàn)關節(jié)上圖形會一彎一伸的動起來。(加深幼兒對關節(jié)彎曲作用的認識)。
4、 游戲"機器人與小精靈"。幼兒分成兩隊,一隊扮機器人將紙夾板用線繩綁住膝關節(jié),雙臂套紙夾長臂。,一隊扮小精靈,教師扮"工程師"發(fā)出口令。兩隊分別取放積木蓋建房子,比賽看哪隊先將房子蓋好,兩隊互換角色重復游戲。。引發(fā)討論:為什么小精靈隊蓋的快,機器人隊蓋的慢?教師與幼兒共同總結;人體如果沒有關節(jié)行動起來很困難,有了關節(jié)活動起來很靈活方便。關節(jié)對人體活動和運動有很重要的作用。
5、 教師請幼兒觀看他們的生活游戲錄像,畫面出現(xiàn)推、拉、拽的現(xiàn)象。與幼兒討論:這些現(xiàn)象會使小朋友怎樣?容易發(fā)生什么問題?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關節(jié),避免傷害?幫助幼兒提升保護關節(jié)的經(jīng)驗:
活動時注意不硬拉、拽同伴的胳膊,不推撞同伴;體育活動中注意互相躲閃避免摔傷;跳躍或提拿重物時注意保護好自己的關節(jié),不使關節(jié)拉傷或扭傷。再次觀看正確的游戲活動和自我保護的方法錄像。
相關經(jīng)驗:
繪畫:各種昆蟲的繪畫方法。
衛(wèi)生常識:人體骨骼關節(jié)的保健常識。
活動評價:
在幼兒活動或運動中能否注意不推拉碰撞同伴,有無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行為。
活動延伸與擴展:
1、 創(chuàng)設"我喜歡的運動"墻飾,將制成的活動"小人"由幼兒意愿擺放成自己喜歡的運動狀態(tài),并相應寫上自己表述的自我保護方法。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行為。
2、 與家長溝通和宣傳,注意在家庭活動中保護幼兒的關節(jié)。提醒幼兒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幼兒園大班健康活動教案:奇妙的我
活動目標1 初步了解男孩和女孩身體器官等方面的不同,形成正確的性別意識。
2 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認識。
3 懂得保護自己的身體,學會尊重他人。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操作材料4份。 【幼兒園ppt課件制作】
活動過程1 游戲"找朋友",調動幼兒對異性同伴的觀察興趣。
(1)游戲要求:男孩子必須找女孩子做朋友,女孩子必須找男孩子做朋友。
(2)提問:你怎么知道你的朋友是男孩還是女孩?
2 引導幼兒討論男孩和女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1)提問:男孩和女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提問:男孩喜歡玩些什么?女孩喜歡玩些什么?
(3)教師小結:男孩和女孩在體貌、穿著和興趣愛好方面都有許多的不同。
3 出示男孩、女孩身體圖片,從身體部位(特別是生殖器官)以及如廁習慣人手,引導幼兒進一步認識男女的區(qū)別。
(1)初步引導幼兒認識生殖器官,認識其名稱。
(2)提問:男孩怎么上廁所?女孩呢?為什么?
4 分組討論:怎樣保護自己的生殖器官?引導幼兒主要從衛(wèi)生習慣、自我保護等方面進行討論。
5 幼兒分組完成操作材料,對新知識點進行鞏固。
每組提供一套圖片,幼兒觀察、討論后,組內推選一位記錄員用筆在相應的圖片下標記出本組的判斷結果(正確行為打"√",錯誤行為打"×")。
(1)偷看別人大小便。( )(2)每天晚上清洗生殖器官。( )(3)用腳踢別人的隱私部位。( )(4)掀起別人的裙子。( )(5)摸生殖器官。( )6 教師總結:每個人的身體都是屬于自己的,應該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同時也要尊重別人的身體。除了爸爸、媽媽和醫(yī)生,任何人不能接觸自己的生殖器官;男女有別,有些事情男、女要分開做。
7 請幼兒回家把本次活動中自己的感受和爸爸、媽媽進行交流,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親子用繪畫、粘貼等方式共同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成長檔案。
活動反思1 教學內容的選擇新穎。富有挑戰(zhàn)性。性教育活動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很少有人嘗試,因為進行性教育時既要如實相告。又不能太復雜:既要鼓勵孩子的求知欲,又要把一些具體細節(jié)很自然地延遲到孩子的未來生活中去了解,這個尺度較難把握。選擇"奇妙的我"這一教育活動,是我們對自己教育實踐的挑戰(zhàn)?;顒咏Y束后,我們認為挑戰(zhàn)較成功。因為通過活動,既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又讓他們掌握了有關性科學、性道德和性文明的最初淺的知識。
2 通過多種形式激發(fā)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興趣是幼兒主動學習的敲門磚。我們首先通過"找朋友"的游戲調動幼兒對異性同伴的觀察興趣。之后出示男孩和女孩的身體圖片。將幼兒對身體器官的探索興趣提到了最高點,從而自主地參與到探索活動中來,積極討論,大膽發(fā)言。最后的圖片判斷題將幼兒的興趣及參與活動的主動性保持到了活動結束。
3 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晰。本次活動嚴格遵循幼兒年齡特點,教學環(huán)節(jié)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重點突出。從找異性朋友人手,到討論男孩女孩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到認識生殖器官,再到如何保護生殖器官。最后運用掌握的知識來判斷是非。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呈螺旋式上升。
4 教師的有效提問支持了幼兒有效的學習。有效的提問能幫助幼兒積極地去思考和主動地探索。在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都設置了精煉的提問,以引導幼兒有效思考。例如:"男孩和女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男孩喜歡玩些什么?女孩喜歡玩些什么?"以及"男孩是怎么小便的?女孩呢?為什么?""怎樣保護自己的生殖器官?"一系列有層次性的提問,讓幼兒很自然地去思考和學習。
5 引導幼兒多維度地思考問題。雖然是健康教育活動,但我們在活動中仍然注重培養(yǎng)幼兒從多個維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如在圖片判斷題中,有一幅圖的答案打"√"和打"×"都可以。孩子們在討論這道題目時開始有爭論,有的說錯,有的說對,我請他們分別說出自己的理由后,孩子們停止了爭執(zhí),因為他們知道了對待同一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會有不同的答案。
小班健康活動:《彩色飛標》
設計意圖
好幾次,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愛扔東西,雖然我批評教育了,可有些孩子屢教不改,我想,平時可能限制得太多,應該給他們扔的自由,通過扔飛標,一方面滿足了他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發(fā)展了他們扔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學習把飛標投向空中。
2.體驗作飛標,玩飛標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皺紙、塑料夾
2.皺紙,塑料夾做成的彩色飛標一只
重點
學習把飛標投向空中
難點
制作飛標
活動過程
1.出示彩色飛標:你們見過這個嗎?它叫彩色飛標,可好玩了!
2.教師把飛標拋向空中,再接住,也可以把飛標拋到小朋友的面前,請幼兒撿起交給老師。
3.告訴幼兒,一只飛標不夠玩,所以,我們要自己學做飛標。
4.教師示范做飛標:先把皺紙絲成一條一條的,再把每一條的一端整齊地疊在一起,最后,用塑料夾子夾住,一只彩色的飛標就做成了。
5.帶領幼兒到戶外玩飛標,指導他們用力把飛標投向空中,也可由教師把飛標投向遠方,讓幼兒跑過去撿. 活動延伸: 教師可準備塑料圈,讓幼兒往圈里投,發(fā)展手眼協(xié)調的能力. 反思:個別能力差的幼兒,教師可以幫助他做飛標,要鼓勵幼兒大膽地扔,提醒幼兒不要扔到小朋友的身上,此游戲簡單,可以讓孩子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玩.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神奇的小路》
一 、主題背景秋風起,天氣涼了,隨著秋季的來臨,我們主題活動"秋葉飄"在順利的開展中推進:從秋天的水果、秋天的花進入秋天的樹葉。孩子們看到樹上葉子變紅了、變黃了,一片片像蝴蝶一樣在秋風中飛舞著,孩子們追逐著落葉快樂的撿拾著,模仿者落葉的舞動;孩子們在落葉堆疊厚的地方,用自己的腳在上面跪著、跳著、跺著……發(fā)出"咔喳咔喳、踢踏踢踏……"的聲音,孩子們開心的笑著,追逐著,看到這種情景,預設了本次活動《神奇的小路》。
二、 設計意圖《神奇的小路》這個故事,首次提供給孩子們很優(yōu)美的意境,如用金黃色的樹葉鋪成的小路;走在這條小路上的動物們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故事中的象聲詞非常形象生動,如:"窸窣窸窣、踢踏踢踏、吱嘎吱嘎"等,把孩子們帶入了意境優(yōu)美的童話世界;其次,小班幼兒對小動物們特別喜愛,動物的可愛形象,在我平時帶領帶領幼兒模仿小動物活動中,孩子們總是不厭其煩的表現(xiàn)著。以及故事中有趣生動的情節(jié),深深感染我,因此,我設計了小班語言活動《神奇的小路》。為了在本次活動中更好的讓幼兒感受故事中濃濃秋意,風兒輕輕吹過的情景;理解小動物們走過小路發(fā)出不同聲音的情景;制作了課件《神奇的小路》。
三、活動內容:神奇的小路活動目標:
1、喜歡傾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秋風、落葉和小動物的親密關系。
2、能大膽想象,體驗各種小動物走過秋葉鋪成的小路的情景 。
活動重點:能認真傾聽老師講故事、理解故事內容,能用語言大膽表達。
活動難點:樂意聯(lián)想,嘗試用故事語言及肢體語言進行表述,體驗小動物走過秋葉鋪成的小路上的情景。
活動準備: 檢驗準備:1、在活動前我組織過幼兒拾落葉、拋落葉,觀察落葉被大風吹時是怎樣在地面上滾動的;認識不同落葉的形狀及顏色,并在落葉多的地方,領著幼兒在上面走,讓幼兒仔細聽自己走在落葉上,姿勢的不同,發(fā)出的聲音也不同。并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2、讓幼兒模仿常見的小動物走路的樣子。
材料準備:1、課件《神奇的小路》
2、班得瑞輕音樂:秋之戀3、情景創(chuàng)設:幼兒撿來的樹葉鋪成的一條金色的小路。
四、活動過程:
(一)情景體驗:
1、談話導入:今天老師帶你們走過一條神奇的小路去聽故事,大家看是什么樣的小路?(是你們撿來樹葉鋪成的一條金色的小路)這條小路很神奇,走在上面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呢,你們想聽嗎?(想)讓我們一起走上去,聽一聽吧!
2、(走上小路)"咦,你們聽到什么樣的聲音呀?"(有咔喳咔喳的聲音)3、怎么會發(fā)出咔喳、咔喳的聲音呢?(路上有許多樹葉,我們走在樹葉上就會發(fā)出這種聲音。)4、你們走在樹葉上的聲音怎么和老師走在樹葉上發(fā)出的聲音不一樣呢?你們聽……老師用語言暗示幼兒傾聽,并引導幼兒關注自己走路的姿勢,可以在樹葉上踮起腳尖輕輕走一走,用雙腳跳一跳,用力踏踩等,傾聽所發(fā)出的聲音。
【分析】: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他們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去。
(二)完整欣賞故事1、師:剛才小朋友和老師走過了一條省錢的小路,這條小路為什么會發(fā)出這么多聲音呢?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走過小路時姿勢不同所發(fā)出的響聲:我跳呀跳,小路發(fā)出啪啪啪的聲音;我踮起腳尖輕輕走,小路發(fā)出"窸窣窸窣"的聲音……3、師:這條神奇的小路不僅會發(fā)出許多的聲音,它還有一個好聽的故事呢,你們想聽嗎?(想)4、完整傾聽故事一遍。(播放背景音樂:班得瑞--秋之戀)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神奇的小路)(2)故事里有誰?(小刺猬、小白兔、小蚱蜢)(3)為什么走在路上有聲音?(因為地上呀鋪滿了許多金黃色的樹葉,小動物們在這條神奇的小路上面走,小路上的小樹葉就會發(fā)出很動聽的聲音。)(三) 結合課件,分段欣賞故事。
1、這條神奇的小路,都有哪些小動物走過呀?(小刺猬、小白兔、小蚱蜢)2、小刺猬走過小路,發(fā)出了什么聲音?(邊學小刺猬走路的動作,邊說"窸窣窸窣")3、小白兔走過小路,發(fā)出了什么聲音?(邊學小白兔跳的動作,邊說"踢踏踢踏")4、小蚱蜢走過小路,發(fā)出了什么聲音?(邊學小蚱蜢跳的動作,邊說"吱嘎吱嘎")5、小刺猬對風兒說了什么?
6、風兒是怎么跑過小路的?(學學風兒的動作)【分析】:課件和肢體語言的運用,架起直覺行動思維與抽象邏輯思維的橋梁:故事里所表現(xiàn)的三只小動物與走到小路上不同聲音的關系是抽象的,但是有了課件的介入,使較為抽象的故事情景更加具體、直觀,讓幼兒理解了走路姿勢不同與聲音的內在聯(lián)系,對這一切抽象的邏輯概念有了感性的認知。同時,隨著提問深入,引導幼兒用肢體語言模仿小動物走路的姿勢,在模仿的基礎上引導幼兒用語言大膽表述出各種聲音的象聲詞。孩子們進一步體驗小動物走過秋葉鋪成的小路上的情景。為下一個聯(lián)想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打下基礎。
(四)結合課件,聯(lián)想遷移1、師:神奇的小路上走過了小刺猬"窸窣窸窣"、走過了小白兔"踢踏踢踏"、走過了小蚱蜢"吱嘎吱嘎",猜猜,小路上還會有誰走過呢?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呢?
2、幼兒說出一個小動物,(點擊課件出示相應的動物)并引導幼兒邊模仿小動物的走路方式,邊學習發(fā)出相應的聲音。
3、由于小班幼兒的能力有限,老師對幼兒的回答進行提煉,充實。讓幼兒體驗到大膽想象的喜悅,如;大象走過小路"咚咚咚"、小雞走過小路"窸窣窸窣"、小羊走過小路"嗒嗒嗒嗒"。
(1)鼓勵能力弱的孩子說出"**走過小路,****。"(2)鼓勵能力強的孩子說出"**走過小路,****,像在**。"(五) 結束部分:玩了這么久,小動物要回家了,我們和它們再見好嗎?再見?。P閉課件)五、活動延伸1、鼓勵幼兒把創(chuàng)編的故事情節(jié)說給爸爸媽媽聽。
2、美術活動:多彩的樹葉。
六、活動反思本次活動是在小班小朋友剛入園兩個月進行的,在平時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特別喜歡聽故事,往往一個故事用不同的方式講多遍,孩子們傾聽的積極性都很高。在我上《神奇的小路》的時候,我用優(yōu)美的聲音在講第一遍故事時配上班得瑞的輕音樂《秋之戀》,孩子們很專注、很享受的聽,感受到秋風、落葉和小動物的親密關系。在第二遍分段欣賞時,運用了課件《神奇的小路》,孩子們看到優(yōu)美的動畫。針對孩子年齡特征設計的提問以及他們喜歡的肢體語言的運用,讓孩子們理解了故事內容,能大膽想象,體驗各種小動物走過秋葉鋪成的小路的情景,為下一個聯(lián)想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打下基礎。在創(chuàng)編時我運用了課件展示各種常見小動物,鼓勵幼兒創(chuàng)編故事情節(jié),讓幼兒在自身表達的基礎上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目標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樂意用語言或動作表現(xiàn)小動物走過小路的情景。
2、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課件《神奇的小路》、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樹葉小路、音樂《秋天》、字卡、輕音樂、頭飾(小兔、刺猬、蚱蜢、風兒)
活動過程實錄一、放音樂《秋天》,幼兒進活動室。
寶寶們,秋天來了,一片一片的小樹葉從大樹媽媽的身上飄落下來,它們會落到哪里呢?有一條小路上落滿了金黃色的樹葉,我們一起來走走這條小路吧。要仔細聽小路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二、播放課件,欣賞故事《神奇的小路》
老師帶來了一個故事,故事里有一條神奇的小路,我們來聽一聽。
1、結合課件,分段欣賞故事。
(1)片段一:小刺猬走過小路,小路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出示字卡:窸窣窸窣)。請幼兒學一學小刺猬的動作。
(2)片段二:小白兔在小路做什么?(跳舞)小路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出示字卡:踢踏踢踏)。請幼兒學一學小白兔的動作。
(3)片段三:誰來學學小蚱蜢是怎么來到小路的?它在樹葉上干什么?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出示字卡:吱嘎吱嘎)。
(4)提問:這條小路為什么會發(fā)出這么多好聽的聲音?
(5)這時候,風兒來了,小刺猬急忙攔住風兒,你們猜一猜小刺猬會對風兒說什么?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觀看片段四:我們一起來看看刺猬是怎么說的?風兒又是怎么做的呢?請幼兒學一學風兒踮起腳尖輕輕跑過小路的樣子。
2、完整欣賞故事。
提問:風兒為什么要踮著腳尖輕輕跑過小路?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三、放輕音樂,教師講述故事,幼兒表演故事。
1、幼兒自由選擇角色并帶上頭飾,教師講述故事,幼兒邊聽故事邊表演。
四、聯(lián)想遷移:
1、樹葉小路上還有誰會來?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呢?
2、老師帶你們到小樹林里玩的時候,你們和樹葉寶寶玩一些什么游戲?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五、活動結束:寶寶們,我們到外面去和樹葉做游戲吧。(幼兒和老師再見,出活動室)。
活動小結在活動一開始我利用了歌曲《秋天》引導幼兒一起和秋天跳舞,孩子們馬上就投入活動之中,隨音樂偏偏起舞。緊接著我提出問題孩子"秋天到了,樹葉寶寶離開了媽媽,飄呀飄呀都飄到哪里去呢?"使孩子結合自己的已有的經(jīng)驗大膽發(fā)言,發(fā)散孩子的思維。根據(jù)3歲孩子的認知特點,我在故事欣賞之前先讓孩子們自己走走樹葉小路,聽聽小路發(fā)出的聲音,積極的調用孩子的感知覺,去體驗走在樹葉所鋪成的小路上的情景。這樣的生動形象的感知經(jīng)驗讓孩子們能更快的融入接下來的故事欣賞中,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結合課件欣賞故事,孩子們已經(jīng)完全融入故事的情境中,深深的被故事情節(jié)感染,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孩子對故事的理解,為了讓孩子更好地了解故事,感受故事,在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中讓孩子模仿故事中的小動物走走,孩子興趣濃厚,活動達到了又一個高潮。在聯(lián)想遷移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提問:"小路上還會有誰走過呢?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呢?",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引導幼兒模仿小動物的走過小路時的情景。在活動的最后,孩子們和樹葉寶寶玩游戲,孩子們的興趣空前高漲,整個活動在高潮中結束。
我課后反思總結,認為整個活動時間長了一點點,要是在開始部分直接導入故事主題,也許時間就能更緊湊一些,效果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