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隨筆:慢半拍的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1-08-06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我望著佳威的小臉,突然聯(lián)想起世界著名的發(fā)明大王愛迪生,愛迪生小時候也是被老師判定的“低能兒”,他上課時精力也不集中,總是沒完沒了的思考天地的奧妙。我想,誰能說我們的佳威沒在思考天地間的奧秘呢?他總是在默想,又能回答出一些較難的問題,這就說明孩子是有潛力的,我以前沒有認真去發(fā)現(xiàn)和挖掘他的這寫潛力,這無疑是個遺憾。今后我可要好好彌補自己的過失,為孩子們的明天負責。
佳威在我眼里,是個什么都要慢半拍的“低能兒?!彼麑κ挛锏姆磻芰嵲谑翘盍?。有時他直著眼睛想心事,我一連點他三次名,他都象沒聽不見。有時小朋友都去洗手了,他還愣在座位上不知在想什么,等小朋友一個一個都洗好了手,他卻突然蹦到我面前,高喊:“老師,我還沒洗手呢!”
我不喜歡佳威,說實在的他挺煩人的。然而,有件事卻改變了我對他的看法。一天上常識課時,我無意中提了這么一個問題:“哈哈鏡里的人為什么會變高?”這個問題對于6歲的孩子來說,是有難度很大的,班上別的小朋友都只有瞎猜。不料佳威卻認真的說起來:“老師,鏡子不平呀!”我很吃驚,我懷疑他曾經(jīng)聽說過其中的道理,便問:“你怎么知道的?”我是想出來的,佳威回答說。
我望著佳威的小臉,突然聯(lián)想起世界著名的發(fā)明大王愛迪生,愛迪生小時候也是被老師判定的“低能兒”,他上課時精力也不集中,總是沒完沒了的思考天地的奧妙。我想,誰能說我們的佳威沒在思考天地間的奧秘呢?他總是在默想,又能回答出一些較難的問題,這就說明孩子是有潛力的,我以前沒有認真去發(fā)現(xiàn)和挖掘他的這寫潛力,這無疑是個遺憾。今后我可要好好彌補自己的過失,為孩子們的明天負責。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教育隨筆:孩子,你慢慢來
有一首歌,叫《蝸牛與黃鸝鳥》,歌詞寫道:黃鸝鳥,你不要笑我,等我上來葡萄就成熟了。我以為:蝸牛雖慢,但只要不錯過葡萄成熟就可以了。
我班的軒軒就是這樣一只蝸牛:吃飯慢,吃加餐慢、整理東西慢、午睡時上床也慢。一開始,我也是抓狂的,但慢慢觀察,發(fā)現(xiàn)軒軒其實是一個有很多優(yōu)點的孩子:他喜歡幫助別人,性格溫和。在小朋友摔倒時會主動幫助,被小朋友小不小推倒也不會哭鬧。但是由于教師經(jīng)常催促讓軒軒快點吃飯,導致軒軒有一定的壓力,開始變得不愛上學了。我冷靜地思考每個孩子的特性是不一樣的,一味地說教批評是沒有用的,只有孩子自己意識到,才會主動改變,我應該想出一個誘餌,就像歌曲里的葡萄一樣。
經(jīng)過反復思考,我默默觀察了軒軒一段時間,對他的每個活動進行了一個計時,最后制定了以下規(guī)定:吃早餐的時間為20分鐘,吃得快的小朋友可在吃完后看看書。通過播放音樂提醒孩子們時間吃午飯時間是30分鐘,吃得快的可在走廊上與小伙伴聊聊天或是當小老師幫老師整理碗筷;午睡時,脫衣服、整理衣服的時間為15分鐘,以關燈為信號等。我將每個步驟的時間進行了細化。并且嚴格遵守,絕不以動作快的孩子的完成時間為參考標準。
事實證明:很多時候,軒軒依舊是班上最后一個,但他都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有時他也會因為想看一本書或是想當小老師,而不是最后一名我不再批評他,只是默默地關注著他并在他偶爾不是最后一名的時侯,會微笑地蹲下身子輕輕地對他說一句“你今天真棒?!彼矔媛段⑿Γ夷芨杏X得到,他的內(nèi)心是喜悅的,我對所有的孩子都一,。即使是面對吃得最快的,我也不會大肆表揚,只要孩子們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就可以了,軒軒因為這樣的改變再次愛上學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和不同的特質(zhì)老師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只要他們不錯過葡萄熟了就可以了!
幼兒園教育隨筆:孩子請你走慢些
今天我值班,早早的我就來到大門口迎接孩子和家長。過了一會兒孩子們都陸續(xù)的進入學校,有的是媽媽領著,有的是爸爸領著,還有的是爺爺或是奶奶。由于剛開學需要交費,所以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由家長送到教室去,這時我看見大班的建宇小朋友自己匆匆忙忙的往教室跑,嘴里還一邊嘟囔“爺爺,你快點行嗎?”
我一看原來他的爺爺跟在他的身后(爺爺離孫子有一段距離),由于年齡較大,步履蹣跚的老爺爺走起路來已經(jīng)很吃力了,可手里還拿著孫子的書包,聽到孫子的聲音,在人群里著急往前趕著??吹竭@兒不經(jīng)讓我有些心酸。
現(xiàn)在,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了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諸多人的悉心照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的家長認為給予孩子更多的照顧、更多的愛是理所當然的。這些家長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茁壯成長。
其實對孩子的愛不應該太多,多了會成為溺愛,孩子反而沒有幸福感。早教專家馮德全教授說:“會生煤爐的孩子最懂得工作的步驟,因為積累了經(jīng)驗,掌握了規(guī)律,他的能力在各種場合又互相遷移,而很少勞動、嬌生慣養(yǎng)的孩子就會失去這些鍛煉的機會”。
被溺愛的孩子幸福感可能沒有直接鍛煉的孩子幸福感多,這是因為,被溺愛的孩子往往認為這種愛是理所應當?shù)?。所以作為我們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應該反省自己,多注重教育方法,幫助家長端正對孩子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性格,對孩子應愛而不嬌,注意培養(yǎng)其獨立的生活能力,做到與家長形成共識,注意互相配合,教育一致。
教育隨筆:慢慢長大
教育隨筆:慢慢長大
和幼兒一起成長們需要多聽孩子的心聲,給予孩子尊重、信任與鼓勵,還有我們的愛。孩子與老師在一起的時間是最多的,從早上入園到下午離園放學,一天的時間,孩子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除了學習知識外,更多的則是與老師相處,學習老師身上的東西,老師自身的點點滴滴都影響著孩子,在孩子的眼里,老師是神圣的、偉大的,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甚至于每一個眼神都影響著孩子,所以說老師是孩子在學習中至關重要的一個人。孩子與老師是互通的,是相互影響的。在我們給予孩子愛時,孩子也給予了我們不曾擁有的愛;在我們傳授孩子知識時,孩子也給予了我們教學方法;在我們給予孩子快樂時,孩子也給予了我們一張張?zhí)煺娴男δ?;我們在奉獻自己的同時,孩子也在回報我們。我們擁有了更多的歡聲笑語,與孩子共成長。
所以,讓我們“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讓我們的孩子可以變的更開心、更活潑,讓我們與孩子共成長而更加努力向上!
教育隨筆:讓孩子們慢慢學會自覺分享
在班級里,我們經(jīng)常跟孩子說要學會分享。玩玩具時大家要一起玩,有好東西要跟大家一起分享。孩子們也時常把“分享”掛在嘴邊。
春游的時候,孩子們都帶了些零食,在游戲過后,大家便圍攏過來,品嘗起自己的零食來。孩子們紛紛拿出自己的零食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分享。這時候,只聽阿姨說:“你看XX,這個人可小氣啦!只會自己吃,都不愿意與別的孩子分享!”我循聲望去,的確,只見XX他從包里拿出東西自顧自的吃起來。我本想走過去,但我又停下了腳步,我要用其他孩子的榜樣示范作用影響他。我剛想表揚正在分享的小朋友,XX拿出自己的薯片,站起來,分給大家吃了。邊分還邊說:“你們嘗嘗我的薯片吧,可好吃了!”……
我要讓我的孩子們慢慢學會自覺分享
事后,我想了很多,很慶幸自己當時沒有直接去“說”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我們成人總是在孩子剛開始吃的時候或開始玩的時候的就對孩子提出分享的要求,這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其實是多么大的考驗和挑戰(zhàn),若我們這時候就給孩子扣上“小氣鬼”的帽子,對孩子來說是多么大的傷害啊!同時,說不定還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糕,讓孩子覺得分享是“被逼”的貨就是為了得到表揚,這其實就失去了“分享”本來的意義!
由這件小事讓我深深感受到了“自覺分享”的重要,以后我要讓我的孩子們慢慢學會自覺分享,只有這樣才是最可貴的!
幼教隨筆:一半的故事
一日生活無小事,我們要把孩子的每件小事都當成大事,凡事站在孩子的立場,真正體現(xiàn)對孩子無微不至的人文關懷。
一、一半的故事
每個班都有能力差的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成功后的神采飛揚,他們內(nèi)心的失落溢于言表,更加畏畏縮縮、更加自卑,越發(fā)覺得自己不行。
為了讓能力差的孩子樹立自信,也和別的小朋友一樣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我不再包辦,用跳一跳就能吃到果子的方法,老師先幫他做一半,留一半給孩子,然后循序漸進,逐漸讓其掌握有關技能,使他們能自豪地說:“我能行!”
1、穿衣服:對能力很差的孩子,我會先幫他穿上一只袖子,讓他穿另一只袖子,然后慢慢過渡到能獨立完成。
2、扣扣子:先幫他系一個扣子,教給他方法,培養(yǎng)他“自己來”的意識。
3、吃飯:對于總是讓家長、老師喂的孩子,教給他們方法的同時,可先喂他一半,鼓勵他自己吃另一半。
4、操作活動:對于沒有動手意識或能力特別差的孩子,可降低要求,先幫他做一半,自己再做另一半,逐漸樹立自信。
你一半,我一半。你自信,我歡心。你成功,我欣慰。所以,我和孩子是一體的。
二、愛在細微處
“細微之處見精神”,我們從事的是愛的教育,他體現(xiàn)在生活的點點滴滴,盡在細微處。
在幫孩子提褲子時,總不忘和他們碰碰額頭,玩?zhèn)€頂牛的游戲,不止是和他們增進感情,還是為了掌握每個孩子的體溫。
在戶外活動前,總是提醒他們提好褲子,戴好帽子,還不忘在口袋里裝上幾塊衛(wèi)生紙,以備為孩子們擦鼻涕?;貋砗?,提醒出汗的孩子擦汗,提醒每個孩子喝水。
在為孩子們分飯時,注意不讓米蓋住勺子把,并提醒值日生分勺子要握住勺子把分。
孩子上床前,總不忘檢查一下是否帶異物上床,容易出汗的小朋友經(jīng)常為他擦擦汗,并細心幫每個孩子掖好被子。
一日生活無小事,我們要把孩子的每件小事都當成大事,凡事站在孩子的立場,真正體現(xiàn)對孩子無微不至的人文關懷。
教育隨筆:“快快吃”與“慢慢吃”
幼兒園每天中午吃飯時,班上總有幾個吃得慢的小朋友。我們通常的做法都是跑過去說:“快點吃呀,你看其他小朋友都吃好了出去散步了?!毙∨笥崖犃?,趕緊舀上一勺放進嘴里,然后又慢悠悠地似嚼非嚼地坐在那里吃著。幾分鐘后,老師又跑過來,見孩子還沒吃好,就提高幾個分貝說:“怎么還沒吃好呀,快點吃,快點吃,別的小朋友都要上床午睡了?!倍藭r,孩子已不想再拿起勺子,眼瞪著老師什么也說不出來。老師開始生氣了:“吃呀,快點吃,你還吃不吃了?不吃了就把碗送到碗桶里去?!焙⒆鱼吨?,欲言又止,繼而起身將還有半碗飯的碗送進了碗桶,很不情愿又似乎如釋重負地離開座位,洗手、洗臉去了。
然而,有一天我聽到了不同的聲音,仍然是那個吃得慢的洋洋,仍然在那里慢吞吞地吃。小朋友們大都和老師到外面散步去了,保育員奶奶走過去說:“洋洋,要盛湯嗎?你慢慢吃,還想吃什么告訴奶奶,奶奶幫你盛。”洋洋開心地點點頭,一勺一勺地慢條斯理地往嘴里送著飯、菜,然后小嘴努力地嚼著比較難以嚼碎的芹菜。幾分鐘后,奶奶又走過去說:“洋洋吃得真好,只剩一點飯了,奶奶給你盛點湯,好嗎?”洋洋開心地遞上了碗,奶奶為洋洋盛好湯送到洋洋位置上說:“洋洋,慢慢吃,你喜歡喝湯,如果喝完了還想喝,奶奶再幫你盛。”洋洋高興地答應著:“好的。”繼而迅速地端起碗有滋有味地喝起了湯。兩分鐘后,洋洋要求奶奶又盛了一碗湯,喝完后蹦跳著去盥洗室洗手、洗臉去了,臉上寫滿了幸福。
望著洋洋快樂的身影,想著剛才保育員奶奶的話和我們平時對孩子的話,同樣是一句話,一句“慢慢吃”和“快點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差異是多么大呀!奶奶的話讓洋洋開心地、沒有壓力地享受著佳肴,而我們的話則讓洋洋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影響了食欲,甚至孩子想要表達的愿望也沒能表達出來,只得無奈地扔下了碗。
保育員奶奶的一句“慢慢吃”,體現(xiàn)了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她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讓孩子慢慢吃(因為有些菜對于小班孩子來說是比較難嚼的)。正因為這樣,洋洋進餐愉快,食欲旺盛,因此,喝了兩碗湯。他幼小的生命得到了尊重,得到了理解,他也享受到了滿足食欲后的幸福。
教育隨筆:讓我慢慢靠近你
教育隨筆:讓我慢慢靠近你
九月初,幼兒園開學了,孩子們在家長的陪同下陸續(xù)來到班里。我們首先帶孩子們熟悉環(huán)境,引導他們辨認屬于自己的標記。他們被一式五份的標記所吸引,忙著將標記貼在毛巾架、水杯架、床沿、桌椅上,標記似乎讓孩子們有了一份歸屬感,他們?yōu)閾碛羞@么多屬于自己的東西而興奮著。然而,也有一些孩子對新環(huán)境有排斥心理,等家人離開后就哭鬧起來。為了防止這種情緒的蔓延,我跟配班老師只能一邊照看其他孩子,一邊安撫這些哭鬧的孩子。我們抱抱這個,撫撫那個,實在不行就懷里抱一個、背上背一個、手里領一個?!靶〗痿~肚子怎么那么大?是不是要生小寶寶了?”“掛在天花板上的氣球為什么老在跳舞,它是不是在歡迎你呀?”我們會絞盡腦汁利用所見之物轉(zhuǎn)移孩子們的注意。
一個上午就這樣過去了,放眼望去,我們花了多日精心布置的溫馨的班級環(huán)境已經(jīng)被孩子們搞得面目全非:軒軒在搭建區(qū)用軟積木玩“騎大馬”,所到之處一片狼藉;杉杉跟洋洋在娃娃家進行扔玩具比賽,看誰能將毛絨玩具扔到娃娃家的屋頂上,這時毛絨玩具不是趴在小床上就是躺在地上;佳佳將衣服、彩筆、“餃子”“蛋糕”一并塞進“冰箱”……盡管如此,當我們靠近孩子們的時候,他們不再有敵意,看來我們已經(jīng)成功地邁出了接近孩子的第一步。
午睡時間到了,我們抱著這個輕搖著,摟著那個輕拍著,有時甚至要半躺在兩張小床中間雙手左右開弓,終于,孩子們都睡下了。起床時間到了,我們又拖著疲憊的身子迎接孩子們起床,幫他們整理衣褲,引導他們?nèi)霂⑾词?。這時瑤瑤賴在床上不肯起來,怎么哄都沒用,我便靈機一動,順勢躺了下去:“哎呦!好累好累!我真是起不來了,這可怎么辦呢?你能拉老師起來嗎?”瑤瑤馬上坐了起來,伸出雙手:“來,我拉你起來!”我握住這雙稚嫩的小手,順勢站了起來,頓時我倆樂成一團。
新生入園之際,我們就是這樣忙碌著、快樂著,慢慢地靠近孩子們……
幼教隨筆:變化的孩子
“老師,我問你個問題,兩只耳朵,會蹦蹦跳跳是誰?”“我再問你個問題,長兩只翅膀,會飛,小小的是誰?”這是一個女孩在對我發(fā)問,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只憑耳朵聽的話,你絕對不會想到這是一個中班的孩子所說的話??吹酱藭r活潑可愛的孩子,又有誰能想到剛?cè)雸@時她是一個愛哭鼻子的小姑娘呢?今年九月,她的爺爺剛來送時,她趴在爺爺?shù)膽牙镢妒遣幌聛?,手緊緊地拽住爺爺?shù)囊陆?,等到好不容易把大哭的她放下來,在爺爺走后的半個小時里,她是絕對不會住聲的,任你怎么哄勸。半個月后,和老師、小朋友、幼兒園都熟悉了,家人送她時不哭了,還能和家人大聲的說再見。但是又一個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如果哪一天哪個好事的孩子去動了她的東西,或撕了她的紙,那么她又會放聲大哭,在老師批評了那個惹事的孩子后再哄勸她,就逐漸變成了抽泣,半個小時內(nèi),也不會住聲,也是任你怎么哄勸。時間總是在一天一天的流動,孩子也會在一點一滴的變化,現(xiàn)在的她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小大人,絕對改變了愛哭鼻子的習慣,還特別懂事,別的孩子讀不出的詩歌,她讀;別的孩子不會折的紙,她折;別的孩子不會說的謎面,她說;別的孩子提不出的問題,她提。說到這兒,不想知道她是誰嗎?無須隱瞞,告訴你吧,她就是我們班的荊晶,相信她的變化嗎?不知明天孩子會有什么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