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孩子三件事不要做
發(fā)布時間:2021-07-26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怎樣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筆記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時常會心急,恨鐵不成鋼的心態(tài)可能會導致家長做出些傷害孩子的行為。這些傷害有的時候是無形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不要做以下三件事。
一、恐嚇、冷落孩子
每當孩子調皮或犯錯誤時,很多家長都會不自覺地用諸如"不要你了"等話恐嚇孩子,讓孩子因害怕而"就范"。也有的采取冷落的辦法,給孩子"冷臉"看。長期這樣恐嚇、冷落孩子,孩子易產(chǎn)生緊張、焦慮、抑郁、敏感、恐懼等反應,甚至有可能導致發(fā)育不良、智力低下以及神經(jīng)衰弱、偏執(zhí)、強迫等癥狀。
二、對比中"抹煞"孩子的努力
很多家長追求完美,忽視孩子的努力,僅僅因為孩子沒達到"最佳"或"理想"標準,就抹煞其成績。如有的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常常把自己的孩子與鄰居的孩子相比,一次沒考好,就對孩子說:"你看人家小王就是比你聰明,這次又比你多考了2分。"長期抹煞孩子的成績,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使孩子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逐漸變得自卑、壓抑。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把外界的評價轉為自我評價,長期對孩子持否定評價,會影響孩子正確地評價自己,并失去信心。
三、夸張言辭影響孩子
很多時候,家長都沒有注意自己的言辭中帶有夸張的成分,"小事化大",有些家長還會把事情"歪曲"。如孩子不小心犯了錯誤,有的家長會夸大后果,這樣容量刺激孩子,孩子以后干什么事都畏首畏尾,變得膽小,而且更容易犯錯,即使犯了錯誤也不敢對家長說,也為以后的許多不良行為,諸如撒謊、愛吵架、欺騙等行為埋下禍根,孩子長大后也容易犯錯。
家長要成為孩子的一面好鏡子。當孩子不聽話或調皮搗蛋時,家長靠"言語暴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對孩子心靈造成的創(chuàng)傷卻是深遠的,老師和家長們應意識到它的嚴重性。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要教育好孩子必須先從自己做起。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要求孩子做到的,孩子做到了,家長你呢?
要求孩子不準撒謊,要誠實,孩子做到了,可是您卻對孩子說如果有人打電話找您,就說您不在家,其實您躺在沙發(fā)上悠然自得的看報紙。
要求孩子不準隨地亂扔垃圾,孩子做到了,可是您卻把喝完的飲料瓶隨手亂扔。
要求孩子不能罵人,孩子做到了,可是您生氣時滿嘴都是臟話。
要求孩子不準破壞花草樹木,孩子做到了,可是您卻把樹枝折了做釣魚竿。
要求孩子做錯了事情要勇于承認錯誤,孩子做到了,可是您把孩子大罵一頓,事后知道您冤枉了他時,您卻裝做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過。
要求孩子要愛護小動物,孩子做到了,而您卻把青蛙擺上了飯桌。
……
慢慢的受您的影響,孩子變了,變的愛說謊了,不經(jīng)意的時候還會說一些臟話等等,一些與您的教育要求相悖的行為出現(xiàn)了,這時候作為家長的您是否只會一味的教訓孩子,“我平時怎么教你的”,急了罵上幾句,嚴重了再煽幾耳光,而根本的原因卻在您,是您把你的孩子“熏陶”出來的呀!您意識到了嗎?您看看您身邊的孩子,在他的身上是否有您的“影子”呢?現(xiàn)在您不應該深刻的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嗎?
孩子究竟需不需要特長教育
現(xiàn)在,很多的父母都認為孩子需要進行特長教育,而且年齡越早越好,而且有的孩子還不止報一個班,如此大的壓力讓父母和孩子都苦不堪言。面對這種現(xiàn)狀,我們應該考慮:孩子究竟需不需要特長教育?
其實,“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殷切期望,本身并沒有什么錯,但是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意愿,把一些興趣、特長強加到孩子身上,剝奪了孩子的自由和時間,那就不妥當了。作為父母,應該走出特長教育的誤區(qū),以正確的方式方法來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質。
對孩子進行特長教育的誤區(qū)
一、期望孩子能成為各項全才
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各方面的全才,繪畫、音樂、書法、外語……恨不得全讓孩子精通。這種做法完全違背了教育的初衷,甚至會讓孩子形成抵觸心理,最后既浪費了時間、精力、金錢,也毀了孩子。
二、父母強加意愿給孩子
孩子天性愛玩,也許對一些特長教育并沒有太大的興趣,可是父母不管不問,自作主張地替孩子選擇、逼孩子學習,也不根據(jù)孩子的特點來進行篩選,完全是自己一廂情愿。這樣做不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會阻礙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發(fā)展。
三、采用的教育方法不當
孩子年齡小,缺乏足夠的耐性和毅力,他們的興趣愛好具有較大的可變性,也許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就喜歡那個了,這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鼓勵??墒?,很多父母卻在孩子學習生厭時,采取“高壓政策”,強迫壓制孩子去堅持,結果往往是事與愿違。
四、把孩子的特長教育作為攀比的內容
許多父母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上了什么興趣班或是學了什么特長,就不甘落后,讓自己的孩子報更多的班、學更多的東西去競爭,生怕落在后面。這樣導致孩子沒有自由和時間,太多的壓力反而影響了功課的學習。
種種的誤區(qū)讓父母更忙,孩子更累,學習的效果自然是不用提了。從孩子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說,幼兒時期的孩子去上特長班并不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需要。其實,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所謂的“特長”不應該局限在適應社會和生存的技能,而應該是幫助孩子提高能力的一種素質,必須依據(jù)孩子自身的興趣來發(fā)展。
如何正確地對孩子進行特長教育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技能和興趣,對孩子日后的成長、發(fā)展都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從哪些方面來進行培養(yǎng),就不能由父母說了算,而是應該讓孩子自主選擇。
培養(yǎng)孩子的特長要依據(jù)孩子的興趣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著自己的長處和興趣,父母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發(fā)現(xiàn),了解孩子特長發(fā)展的潛能,幫助孩子找準興趣點。
父母端正自身心態(tài)
孩子畢竟是孩子,對待他們不能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應該根據(jù)孩子的心理特點去加以引導。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所期望的效果。
適當鼓勵孩子堅持
孩子的特長教育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有時候孩子會打退堂鼓,所以就需要父母適當?shù)毓膭睿嬖V孩子要去堅持,要始終如一,否則結果只能是前功盡棄。
培養(yǎng)孩子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
特長教育不同于學校教育,其主要是培養(yǎng)孩子對某些技能學習的興趣,所以在教育過程中要松緊有度,給予孩子適度的空間,讓孩子在玩中學,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父母要用平常心對待
特長教育的真正目的應該是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給孩子帶來快樂和自信、讓其更積極地享受生活的教育,而不應該太功利,所以父母要有一顆平常心,用正確的心態(tài)來教育、引導孩子。
總而言之,年輕的父母們不要太過于看重特長教育,讓孩子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培養(yǎng)興趣、學習到一定的知識,快樂地成長,這才是最重要的。
請不要這樣教育孩子
每一個孩子的心靈都是純真的,每一個孩子的眼睛都是無暇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如果以成人某些自私的思維來考慮事物,那么,必將給孩子純真的心靈受到易想不到的傷害!
前幾天,孩子們在區(qū)域活動的時候,馬佐禮和馬純坤因為搶一個玩具而動手打了起來,我看到后,連忙跑過去制止,然而為時已晚,馬佐禮把馬純坤的臉抓傷了,我看到后非常生氣,批評了馬佐禮,而馬馬佐禮也向馬純坤道了歉,于是,他們倆又成了好朋友,一起玩了起來,當天下午,我跟馬佐禮媽媽和馬純坤媽媽分別解釋了此事,她們都表示理解。我以為這事就這樣過去了。
易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早上排隊的時候,馬純坤狠狠的抓了馬佐禮的臉,我以為他倆又鬧矛盾了,我問馬佐禮:“馬純坤為什么抓你?”馬佐禮一臉盲然的說:“我不知道,我也沒和他打架!”我問馬純坤:“你為什么抓馬佐禮的臉?”馬純坤一本正經(jīng)的說:“老師,馬佐禮昨天抓我了,奶奶說讓我今天一定要抓回來!”看著馬純坤一臉無辜而又理直氣壯的樣子,我的心里感觸萬千……
孩子們的心靈是純真的,他們之間的事情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更何況他們重歸于好了呢?作為家長心疼孩子,我們也可以理解,可是又何必去教孩子去“復仇”呢?如此教育方法,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多大的傷害?值得我們成人深思!
教育敘事:要不要謙讓
教育敘事:要不要謙讓
我們班的孩子最喜歡區(qū)域游戲,這天孩子們正在“忙碌”中,響起了一片爭吵聲,我馬上走近去一探究竟,孩子們便七嘴八舌的嚷開了:“老師我們小超市這里人太多了!是我們先來的,樂樂和越越他們是后來的,應該不在我們這一組?!边€沒等我說話,樂樂接著說:“我好久沒玩小超市了,我想在這里玩。”原來孩子們是為了爭取游戲資格而吵鬧,看著大家僵持著,誰都玩不成,我就說:“要不你們再商量一下,那邊的圖書區(qū),益智區(qū)也不錯哦!”話音剛落,原本小超市里的浩浩和佳佳馬上提出他們要去其他組,浩浩和佳佳剛走,其他的孩子也都高興的玩了起來。
這個問題看似圓滿的解決了,但是卻引發(fā)了我深層次的思考。首先,我認為浩浩和佳佳早就選好了活動區(qū),該退出來的不應該是他們。孩子們一旦在游戲和交往中出現(xiàn)需要協(xié)商和謙讓的情景時,讓步的總是這幾個乖巧的孩子。長此以往其他的孩子就會覺得這些孩子就應該謙讓,而不懂得理解他人的需要。
活動結束后,我先找來樂樂和越越告訴他們所有的事情都有規(guī)則要懂得先來后到,我組織全班幼兒討論如何解決選擇區(qū)域的問題,最后大家達成了共識,對待幼兒間的沖突教師也不要簡單化,要看到其中的教育價值,讓幼兒學習交往的基本規(guī)則和技能,有針對性的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
教育隨筆:教孩子做事
我教的孩子已經(jīng)是中班了,可是有些問題還是時常會浮現(xiàn),“老師,我的剪刀找不到了?”“老師,我的書應該放到哪里?”“老師,圖書又變得亂七八糟了?”“老師這個我不會”,我開始擔憂,開學初或許因為對于物品不熟悉,對于程序有點短暫的忘卻情有可原,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中班下學期了,孩子們該是能很好地去解決這類生活小問題了,但顯然我高估了我的這群孩子。
是什么原因阻礙了孩子該有的成長呢?過多的包辦,過多的限制,過多的干預,讓孩子也慢慢習慣了接受,習慣了求助。于是,我們決定對班級幼兒的生活教育來一次大的變革,讓孩子學會做事,真正展示中班幼兒該有的自主、活力和風采。
我們首先做的就是讓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為中班幼兒,他們具備了基本的自我服務能力,一方面鞏固他們既有的生活能力外,我們也應該為其制定一些新的生活技能學習,這樣才能促進他們的成長,同時滿足他們成長的榮譽體驗。因此,我們試著相信孩子是很棒的,改革中我們解放了自己的“服務”角色,開始讓孩子去實現(xiàn)服務自我:自己整理飯后桌面和地面,自己接水漱口,自己起床疊被,自己擦小椅子,自己便后擦屁股,生活過渡環(huán)節(jié)自主安排自己的活動,學習活動前自己做好準備工作如取蠟筆、鉛筆、膠水等……,設置值日生小班長主動幫助老師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榜樣演示中孩子們很快地學會了更多的生活本領,這不單是一個動作的學會,更多的是幼兒一種自主意識、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
另外,我們還鼓勵幼兒別人的事情幫著做、大家的事情一起做。學會做事,就要從做小事起步,扎扎實實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最終勝任一件大事。我們的“學會做事”生活教育已經(jīng)開始貫穿與生活的每一天,我們的孩子也比以前更會處事,這種價值將會延續(xù),相信明天我們的孩子會是出色的、自主的、能干的!
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
經(jīng)常在一些雜志或網(wǎng)絡上看到一些教育家們的成功教育案例,看到教育家們的介紹后,自己才有了更多的感悟,這種方法自己就怎么沒想到呢?自己當時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怎么就不注意這個情況呢?仔細想想自己這幾年的工作中對孩子點點滴滴的教育,有喜有憂。其實教育孩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老師的教育要得到孩子們的理解,特別是有的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主見,有時候雖然嘴巴上接受了老師的“批評”,可是內心卻不理解,認為自己有自己的道理。孩子們在幼兒園里把老師當成了媽媽,我們不但要給予孩子們生活上的愛,還要給予孩子們學習上的愛,只有愛孩子了,孩子才會從心底里接受老師。平時要多與孩子心靈上的溝通,讓孩子感覺老師就是自己的好朋友,什么話都要說給好朋友聽,有的時候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多考慮,才會更主動地去接近老師。老師要把握好一些教育的機會,孩子們往往通過實際的案例后才會從中感悟到。老師還要多進行賞識教育,每個孩子都有虛榮心,都喜歡受到表揚和鼓勵,有了追求才會有動力。總之,老師把要握好每次教育機會,對不同情況、不同性格的孩子進行不同的教育,讓所有的孩子都從內心接受老師的教育,理解老師。
答應孩子的事要做到
下面是“答應孩子的事要做到”的內容一文,給你帶來豐富精彩的內容,歡迎閱讀!
有一天下午,我去衛(wèi)生間,聽見大一班的幾個女孩子一邊上廁所,一邊在聊天,她們在談論最喜歡的帶班老師,其中一個女孩說:“我最喜歡李老師帶班了。
”這時就有幾個孩子嚷起來:“我也是”“我也喜歡李老師帶班”“可是李老師不帶我們了,她帶小班的小朋友去了。
”因為我上學期帶過她們一段時間,和孩子們相處的很融洽。
聽到孩子們這么說,我頓時感覺很幸福,自己的付出得到孩子們的認可,內心暖暖的,高興地走進衛(wèi)生間,看到我后,可愛的孩子們向我問好,我一一回應她們。
一個女孩對我說:“李老師,你為什么不帶我們了?”這時又有幾個孩子嚷起來:“對呀,李老師,你為什么不帶我們了?”面對孩子們這樣一個突如其來的問題,我竟然一是無法回答,停頓了十多秒后,我說:“李老師過幾天就帶你們好不好?”孩子們開心的說:“好呀好呀,你一定要來哦。
”我答應了孩子們。
原本以為這事就過去了,當時只是應付孩子們的問題,結果沒過幾天,我又碰到了那些孩子,她們就問我:“李老師,你不是答應要帶我們的嗎,什么時候帶我們呀?”我還是和上次一樣對他們說:“李老師過幾天就帶你們,”這時一個小女孩說:“過幾天是什么時候呀,你上次說過幾天就帶我們,可是一直沒來,這次可不能騙我們了。
”頓時我感覺自己欺騙了孩子,心里有點難受,就對她們說:“這次李老師保證,五一過后找一天帶你們好不好,”從她們的笑容看出她們很高興,但還是不忘記補充一句:“一定要來哦。
”“我一定會來的。
”我答應了孩子們。
孩子們是很純潔的,她們喜歡老師會大聲的告訴你,老師答應過她們的事她們會一直記著,但作為老師,有時候隨口應付孩子,這樣往往會傷害孩子,從而對老師產(chǎn)生不信任感。
對此事,我感覺到很慚愧,五一過后,我會找個時間去大一班和孩子們交流,一起游戲。
往后答應孩子們的事,我一定會辦的。
關于“答應孩子的事要做到”的精彩內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內容!
教育孩子從小事做起
“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每個做父母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風”的心情迫切,都希望孩子長大后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孩子有一個美好的前途。但是現(xiàn)在的父母在教育上有很大的弊端,對孩子過分的溺愛,孩子們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應該從身邊的每一個小事做起,要真正做到教育孩子無小事。
有一天,張艾萍小朋友眼含熱淚來到幼兒園,我發(fā)現(xiàn)她的情緒不好,就跟她進行了交談,原來她的褲子上有一個很小的補丁,她說難看死了,小朋友會笑她的,這時,我對她進行了教育:衣服上雖然有個小補丁,但是很干凈,衣服舊一點沒關系,只要干凈就行了,小朋友不會笑你的,接著我又問其他小朋友,張艾萍的衣服是否干凈,大家都說干凈,于是她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通過這件事使我想到: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孩子都有挑吃挑穿的毛病,吃東西時只要有自己喜歡的,就吃個沒完,從來不知道什么叫謙讓,衣服挑新的穿,所以我們要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教育好每一個孩子,讓他們的身心健康的成長。
把表揚送給每個孩子
今天,張欽智的媽媽送他入園的時候告訴我,說他昨天回家的時候見到誰都說:“今天老師表揚我了,還給我發(fā)標志了!”我知道表揚對幼小的孩子意味著什么,但是真沒想到張欽智竟這么在意我對他的表揚和鼓勵,因為在這以前,我忽略了他,很少對他表揚。
張欽智平時在班里表現(xiàn)不夠好,上課時交頭接耳,下課時在院子里追逐亂跑,對什么活動都不感興趣,并且經(jīng)常跟小朋友打架,所以他經(jīng)常受到我的批評,表揚沒有幾次。可是,象他這樣的孩子,同樣希望老師去關心他們,注意他們,老師的一個表揚,一個小小的獎勵,都能給他們很大的鼓勵和安慰,同時也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現(xiàn)在我們的教育觀也在對幼兒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中有了深刻的變化,每一個幼兒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心理發(fā)展需要,每一個孩子在老師的心目中都應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們要關注每一個孩子,不能存在著偏愛和歧視孩子的行為,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和表揚,不能吝嗇自己的贊美語言。讓每個幼兒同樣得到老師的愛,使每個孩子得到應有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