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奇妙的透鏡
發(fā)布時間:2021-07-09 大班科學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的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說課稿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不同透鏡的特征,并用語言表達其發(fā)現(xiàn)。 2、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一副眼鏡。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嘗試:玩透鏡 1.教師:小朋友,教師為大家每人準備了兩塊奇妙的鏡片,請你們用鏡片放在眼睛前看看, 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幼兒操作嘗試。 3.引導幼兒討論: 剛才用兩塊奇妙的鏡片看的東西一樣嗎? 4.得出結論: 不一樣,有的放大,有的縮小。
二、第二次嘗試: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凹面鏡、凸透鏡的特征
1.教師:兩塊小鏡片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真有趣,那為什么用它們看東西會不一樣呢? 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磕姆N變大?請你們再仔細看一看、摸一摸,它們的樣子是不是一樣? 2.幼兒嘗試操作,發(fā)現(xiàn)不同的原因。 3.引導幼兒討論。 (1)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中間薄的鏡片看東西會變?。?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就叫凹透鏡(幼兒學說) (2)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大?(邊上薄中厚的鏡片看東西變大) 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就叫凸透鏡(幼兒學說)。 (3)得出結論:不一樣的透鏡看東西也不一樣。
三、第三次嘗試: 1.教師:小朋友真了不起,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奧秘。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幾面奇妙的鏡子,你們看是什么? 2.請幼兒看看這三面鏡子里看到人是一樣的嗎?為什么會不一樣?
3.引導幼兒討論: 這兩面鏡子和我們剛才看到的透鏡有什么不一樣?
4.得出結論: 這兩面鏡子是工人叔叔們利用凹透鏡、凸透鏡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鏡的后面涂上了一層水銀, 而這就不是透鏡了,叫凹面鏡、凸面鏡。
5.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鏡子真奇妙,能把東西放大、縮小,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這種鏡子呢? (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等等)幼兒說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
6.幼兒自由地玩望遠鏡、放大鏡、哈哈鏡等(自然結束)。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小編推薦
幼兒園大班上學期科學教案《奇妙的透鏡》及教學反思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上學期科學教案《奇妙的透鏡》及教學反思”,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不同透鏡的特征,并用語言表達其發(fā)現(xiàn)。
2、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興趣。
3、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一副眼鏡。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嘗試:玩透鏡
1、教師:小朋友,教師為大家每人準備了兩塊奇妙的鏡片,請你們用鏡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幼兒操作嘗試。
3、引導幼兒討論:剛才用兩塊奇妙的鏡片看的東西一樣嗎?
4、得出結論:不一樣,有的放大,有的縮小。
二、第二次嘗試: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凹面鏡、凸透鏡的特征
1、教師:兩塊小鏡片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真有趣,那為什么用它們看東西會不一樣呢?
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哪種變大?請你們再仔細看一看、摸一摸,它們的樣子是不是一樣?
2、幼兒嘗試操作,發(fā)現(xiàn)不同的原因。
3、引導幼兒討論。
(1)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中間薄的鏡片看東西會變?。?/p>
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就叫凹透鏡(幼兒學說)
(2)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大?(邊上薄中厚的鏡片看東西變大)
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就叫凸透鏡(幼兒學說)。
(3)得出結論:不一樣的透鏡看東西也不一樣。
三、第三次嘗試:
1、教師:小朋友真了不起,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奧秘。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幾面奇妙的鏡子,你們看是什么?
2、請幼兒看看這三面鏡子里看到人是一樣的嗎?為什么會不一樣?
3、引導幼兒討論:
這兩面鏡子和我們剛才看到的透鏡有什么不一樣?
4、得出結論:
這兩面鏡子是工人叔叔們利用凹透鏡、凸透鏡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鏡的后面涂上了一層水銀,而這就不是透鏡了,叫凹面鏡、凸面鏡。
5、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鏡子真奇妙,能把東西放大、縮小,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這種鏡子呢?
(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等等)幼兒說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
6、幼兒自由地玩望遠鏡、放大鏡、哈哈鏡等(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奇妙的透鏡》實質上是《光的折射》的一個應用實例。由于透鏡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所以這第一節(jié)主要向學生介紹透鏡的基本知識,引導學生探究透鏡對光的作用,這是后續(xù)知識“透鏡成像極其應用”的基礎,因此,它是本章的中心內容。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的理解,按照《課程標準》對本節(jié)課的要求,我盡量從日常生活現(xiàn)象引入,引導學生親自動手探究出透鏡對光的作用,以期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習慣和用探究實驗研究問題的能力。
有了以上的想法,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引入新課時,我考慮到老師和學生合作,調動學生,活躍課堂氣氛就顯得很關鍵,所以我盡力從生活實際出發(fā),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把見過的鏡子說出來并分類。這樣可以讓學生放松一下心情,問題簡單了,方便學生回答??蓪嶋H教學時,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就顯現(xiàn)出來了,學生隨便分組,我費了好長時間才把學生引導到按透光和不透光分類。耽誤了很長時間。
新課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透鏡的基本知識。我先讓學生自由提出“透鏡”的有關問題,然后鑒別出桌上的凸透鏡和凹透鏡,識別出老花鏡和近視鏡,老花鏡是臨時借來的,時間匆忙,也沒準備出太多,目的是進一步明確本節(jié)的“知識與技能目標”,同時讓學生體驗知識,將知識活化??蓻]想到:學生拿到鏡子就摸起沒完。又耽誤了不少時間。第二部分:透鏡對光的作用。我把它作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教材上是以演示實驗的形式出現(xiàn)的。由于農(nóng)村中學條件有限,光學這部分教學一直都是難點,因為它的現(xiàn)象不便觀察,實驗不好操作,很多實驗都被老師用嘴代替了,而我考慮到透鏡對光的作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畫透鏡光路圖更是學生易混淆的地方,還是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比較容易接受,所以我把它設計為學生親自動手的探究實驗,而光學實驗應該在暗室中進行,對于農(nóng)村中學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實驗,最后我發(fā)現(xiàn):用燒杯裝上洗衣粉水,既安全又好清理。沒有平行光源怎么辦呢?所以我又想到:光具盒中的光源,效果很好。最后,透鏡怎么放又成了難題,我實施了很多方案,后來發(fā)現(xiàn)用一個燒杯,兩個同學配合,現(xiàn)象非常明顯。由于有了感性認識,透鏡光路圖也就好理解一些。對透鏡的焦點和焦距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對學生以后畫光路圖有幫助。我認為本節(jié)課最成功的地方也就在此。
課堂上要想學生實驗到位,那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我就想到時間的安排,由于用太陽光粗測凸透鏡焦距,學生在生活中有體驗,所以我決定把它拿到課后進行,但我要求學生會敘述測凸透鏡焦距的實驗過程。
我認為課件只是輔助課堂教學的,它不應該主導教學,所以我只是做了幾個簡單而又能說明問題的圖片。在一天的準備過程中難免出錯,加上微機水平有限,不能按照要求的角度完成,效果不是很好。
我這樣設計的宗旨就是:重視學生過程體驗、研究方法和能力的培養(yǎng)。
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強和學生的交流,溝通。
2、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考慮得再全面一些。
3、微機水平亟待加強。
4、工作還要再仔細一些,再忙也不能出問題。
5、專業(yè)素養(yǎng)、教學水平、控制課堂的能力還需要加強等。
幼兒百科:透鏡是用透明物質制成的表面為球面一部分的光學元件,鏡頭是由幾片透鏡組成的,有塑膠透鏡(plastic)和玻璃透鏡(glass)兩種,玻璃透鏡比塑膠貴。
關于“幼兒園大班上學期科學教案《奇妙的透鏡》及教學反思”的精彩內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內容!
大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奇妙的透鏡》
活動目標 :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不同透鏡的特征,并用語言表達其發(fā)現(xiàn)。
2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一副眼鏡。
活動過程 :
一、 第一次嘗試:玩透鏡
1師:小朋友,教師為大家每人準備了兩塊奇妙的鏡片,請你們用鏡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幼兒操作嘗試。
3引導幼兒討論:剛才用兩塊奇妙的鏡片看的東西一樣嗎?
4得出結論: 不一樣,有的放大,有的縮小。
二、 第二次嘗試: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凹面鏡、凸透鏡的特征
1師:兩塊小鏡片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真有趣,那為什么用它們看東西會不一樣呢?"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wǎng)"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小?哪種變大?請你們再仔細看一看、摸一摸,它們的樣子是不是一樣?
2幼兒嘗試操作,發(fā)現(xiàn)不同的原因。
3引導幼兒討論。
1) 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小?(中間薄的鏡片看東西會變小)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就叫凹透鏡(幼兒學說)
2) 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大?(邊上薄中厚的鏡片看東西變大)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就叫凸透鏡(幼兒學說)。
3) 得出結論:不一樣的透鏡看東西也不一樣。
三、 第三次嘗試:
1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奧秘。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幾面奇妙的鏡子,你們看是什么?
2 請幼兒看看這三面鏡子里看到人是一樣的嗎?為什么會不一樣?
3引導幼兒討論:這兩面鏡子和我們剛才看到的透鏡有什么不一樣?
4得出結論:這兩面鏡子是工人叔叔們利用凹透鏡、凸透鏡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鏡的后面涂上了一層水銀,而這就不是透鏡了,叫凹面鏡、凸面鏡。
5.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鏡子真奇妙,能把東西放大、縮小,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這種鏡子呢?(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等等)幼兒說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
6. 幼兒自由地玩望遠鏡、放大鏡、哈哈鏡等(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給予幼兒 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幼兒始終是主體,他們通過觀察、動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識經(jīng)驗使他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干。當然,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huán)節(jié)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奇妙的復制
大班幼兒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具備一定的動手試驗能力。根據(jù)《綱要》精神和《指南》要求,結合大班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和本班幼兒特點,特制訂如下幾個目標:
1、認識目標:初步了解各種復制現(xiàn)象,感知復制方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2、能力目標:能嘗試運用簡單的方法進行復制,并積極參與討論交流。
3、情感目標:萌發(fā)愛科學的情感和對未來事物的探索欲望。
活動準備:
1、鉛筆、積木、白紙、剪刀36份。
2、橡皮泥、泥工板、圖案模型。
3、鏤空圖案紙(自制)、白紙、水彩筆。
4、印章、印泥、白紙、5、復印紙、白紙、有圖案的紙、鉛筆。
6、兩盒水彩筆,書,剪刀。(師用)7、錄音機,空白磁帶。
8、白雪公主圖及錄音。復印機復印視頻,餅干生產(chǎn)圖片、生產(chǎn)飲料圖片、汽車制造圖。
活動過程:
一、認識復制現(xiàn)象,激發(fā)探索欲望。
1、今天高老師要帶小朋友們學習一種新的本領。(出示紙)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呀?(長方形的紙片)2、哦,這是一張長方形的紙片,老師也想請小朋友做一張和老師紙片一模一樣的紙片,老師給你嗎準備我這張長方形紙一樣大的積木,還有剪刀、鉛筆和紙,請你們試著做一做吧。(幼兒操作,教師引導)3、請做好的小朋友告訴我你是怎么做出來的。(一名幼兒上前示范)4、你們看她的紙片和我的長方形的紙片是不是一模一樣的呀?(一樣的)××小朋友你是怎么做的?你們都做出了一張和老師一模一樣的紙片了嗎?把你們的紙片舉起來給老師看一下。(幼兒舉起紙片)5、小結:你們知道這種方法叫什么嗎?老師來告訴你們,照著它的樣子(出示紙片)做一件的和它一模一樣東西的方法我們叫它復制,剛剛我們就是用復制的方法做出了兩張一模一樣的紙片。
二、嘗試新的復制方法,知道復制帶來的便利。
1、今天我們還請來了一位客人,我們來看看她是誰?(放幻燈片)2、原來啊,白雪公主今天到我們班上來是因為她有了困難,想請我們小朋友給他幫幫忙想想辦法做出一模一樣的禮物。怎樣才能做出一模一樣的禮物呢?(復制)老師給你們準備了用很多材料,請小朋友們輕輕地走到桌子旁邊選一種你喜歡的材料,來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做出相同的東西。(幼兒操作……)3、很多小朋友都復制出一模一樣的東西了, 說一說你復制的是什么?(請不同材料的幼兒分別說說……)4、還有的小朋友用各種方法都復制出比較美麗的圖案,請大家互相看一看。(幼兒互相看)5、我來問一問白雪公主,剛剛小朋友教給你的復制方法,你都學會了嗎?(白……)6、小結:小朋友們通過動腦筋和動手操作,不僅幫助了白雪公主,還讓我們小朋友都學會了一些新的復制方法。生活當中,我們除了可以復制圖案和美麗的圖片以外,還有一些東西也是用復制的方法制作出來的,老師今天就帶來一些,你們看。(教師出示兩盒相同的水彩筆、兩本書……)三、了解生活中各種復制方法,感知科學的 有用和有趣。
1、請小朋友看看我們周圍身邊有沒有哪種東西也是用復制的方法制作出來的?(幼兒找一找,說一說。)2、你們都找到了生活當中用復制的方法制作出來的東西,還有的東西呢,它也很有用,我們也想用復制的方法給它制作出來,比方說,我們說話的聲音,我們唱的歌曲,也可以用一種方法把它復制下來,你們猜猜可以用什么方法?(錄音機)錄音機就是人們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發(fā)明出來的機器,可以幫助人們復制聲音,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錄音機,在這里面老師放了一盤空白磁帶,老師來試一試(師說"復制真奇妙")你們猜一猜,老師的聲音有沒有被復制下來。(驗證)3、還有一些需要把聲音和圖像都復制下來的情況,我們用什么來幫助我們呢?(幼兒猜測)4、老師用手機錄了一段視頻,小朋友們看看這是什么?(復印機)復印機就是人們發(fā)明出來,可以幫助人們快速方便的復制文字和圖像的,請大家看一下,復印機是怎么工作的(幼兒看,老師介紹復制過程)6接下來請看,這是工廠里的一架機器可以復制出小朋友們愛吃的餅干,它可以復制出這么多一模一樣的餅干。這里復制的是什么?(瓶裝水)這里復制的是什么?(汽車,汽車制造廠)7小結:大家可以看到,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幫助我們人類更快更方便的復制出這么多有用的東西,我們小朋友長大后發(fā)明出更多更有用的復制技術來幫助我們人類服務。
四、結束活動如果你們在平時發(fā)現(xiàn)了不同的復制方法,在再來告訴小朋友和老師,好嗎?現(xiàn)在我們就去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是用復制的方法制作出來的,跟我來吧。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奇妙的鹽水》
活動目標: 1、能對科學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萌發(fā)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鹽溶解在水里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3、 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現(xiàn)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活動準備: 杯子、葡萄、鹽、記錄紙、視頻“死海”的有關資料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出活動內容 1、談話導入:“小朋友,你們還記得怎樣讓雞蛋浮起來的嗎?”(幼兒回憶經(jīng)驗) 2、教師質疑小結:為什么在水里加了鹽,雞蛋就能浮起來的呢?原來鹽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雞蛋就浮起來。(幼兒一一說說:浮力) 二、幼兒操作活動 過渡:那是不是加了鹽,物體就能浮起來呢?(幼兒猜測) 1、那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呆會自己去試一試。在桌子上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鹽,用筷子充分攪拌,放入葡萄,看看結果怎樣?并把它記錄在紙上。記住:試一次記一次。 2、幼兒操作 3、交流:我發(fā)現(xiàn)一號桌的小朋友動作很快,由請他們來說說他們的發(fā)現(xiàn)?(1號組:我加了1、2包鹽,葡萄沒有浮起來,加了3包鹽,葡萄浮起來了。) 4、為什么加了1包、2包鹽,葡萄沒有浮起來?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來呢?(鹽變多) 5、教師小結:是呀,當水喝1包鹽,浮力很小,沒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鹽,還是浮力太小,只有當水喝足了鹽,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讓葡萄浮起來。說明鹽越多浮力越大。 6、還有哪一組的愿意來介紹一下你們的發(fā)現(xiàn)?(2號組:我加了1、2、3包鹽,葡萄沒有浮起來,加了4包鹽,葡萄浮起來了。) 7、教師質疑:剛才你們介紹了你們的發(fā)現(xiàn),老師有了一個疑惑:為什么一號桌只要加3包鹽,葡萄就能浮起來,而2號桌要加4包鹽,3號桌要加5包鹽呢?(觀察3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們都發(fā)現(xiàn)了呀,(出示標記)1號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號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號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鹽也有關系嗎?到底是什么關系?(幼兒討論) 9、小結:原來水越多,需要喝的鹽也就越多。只有讓水喝足了鹽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讓它浮起來。 三、觀看錄象 1、除了雞蛋、葡萄能浮起來,我們的人能不能浮起來?(幼兒猜測)告訴你們,其實我們的人也可以浮起來,相信嗎?我們一起來觀看一段錄象。 2、幼兒觀看錄象 3、真是神奇呀!誰來說說看:為什么人也能浮起來?原來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鹽量比我們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難怪我們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五、延伸活動 剛才我們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來,那能不能再讓它沉起來呢?你們可以自己去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