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給孩子講的數學故事:奇數和偶數的故事
發(fā)布時間:2021-05-26 給幼兒講故事 狼和鹿的故事 給幼兒園講故事數學故事之奇數和偶數的故事。
爸爸去商店買東西,一眼就知道算錯了,這是為什么——這是一個很典型的數學思維題目
你知道嗎?爸爸小時候,也有一個三爸,嗯,按北方叫法應該是伯父,開了一個商店。[教師資源網 Www.722331.cOM]
我們一般去他那里買東西。
有一次,我去買學習用品,好像是買一支鋼筆,2個作業(yè)本,2支鉛筆。
鋼筆的價格好像是2毛,也就是20分,是一個偶數。其他價格,這么多年記不得了。
我記得當時我給了他一元,也就是100分,是個偶數。
但我三爸找了我五分錢,我一愣,脫口而出,三爸你肯定找錯了。
三爸再一算,果然錯了。然后很佩服地說,你小孩子算得這么快啊,三爸老了。
當時爸爸年紀小,還比較內向,什么也沒有說,就走了。
但是,當時爸爸真的是算出來的嘛?
沒有,沒有,爸爸只是習慣性奇數偶數驗算了一下而已。
你看啊,鋼筆20分,是個偶數,兩個作業(yè)本的總價肯定也是偶數,兩支鉛筆的總價肯定也是偶數,因為它是兩支。
我給了100分,也是偶數,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找一個奇數分值給我啊。
閨女想了想:對啊,應該是一個偶數分啊。
我當時什么沒說就走了,但是我三爸碰到你爺爺,就給他講了,說小孩子數學很好算得很快云云……
你知道嗎,后來我工作了之后,還發(fā)現(xiàn)這個奇數偶數驗算方式都挺有用的。
掃一眼,你就知道這個計算結果是不是正確了。有時候還真能發(fā)現(xiàn)算錯了的。
你也可以用在你們數學作業(yè)的驗算中:
比如,偶數加減偶數,結果肯定還是偶數;奇數加減奇數,結果也是偶數……
這些規(guī)律你需要多用用,自然就記住了。
從現(xiàn)在開始,你可以慢慢養(yǎng)成這個習慣。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爸爸給孩子講的數學故事:0不能作為除數
今年秋分過后還打雷下雨,少見!
雨后閨女無處可玩,等了很久也沒有小朋友下來,只好跑過來和我一起遛彎。
閑聊中,我突然想起來小時候看的一個數學相關的故事。
“數學是科學的基礎語言,簡單的說,是一個描述科學技術的精確性語言。
你知道嗎?數學家很不喜歡不確定性。
以前我們斗24的時候說過,沒有答案也是一種答案,有多種解法的答案也是答案。但有幾個答案,也是有限的,明確的,確定的。
但是你看:
15X0=0;
16X0=0;
17X0=0……
也就是任何數字和零相乘結果都是0;
那么,按照除法原理:0除以0,就可以是15,16,17……等等,無窮的答案。這給了數學家很大的煩惱。無窮的答案,不確定的答案,有時候就沒法進行下一步運算了。
比如你要算:0除以0以后再加20。這就沒法得到精確的結果,沒有精確的結果就沒有意義。
沒有意義,數學家干脆就禁止這么干!
所以,因為0除以0的不確定性,也是數學家規(guī)定0不能作為除數的一個原因。
加上上次我給你講的在歐洲0一度被禁止中說的原因,所以,數學家干脆規(guī)定:0不能作為除數。
然后整個算術運算,就穩(wěn)定了?!?/p>
“上面是爸爸給你講解的,最近做題又碰到了和0相關的運算了。0是一個很特殊的數字吧?
你看,0X3=0;0X4=0;0X7=0……0X任何一個數字都等于0;
還有:3X0=0;4X0=0;7X0=0……任何一個數字乘以0也都等于0;
你重新回到乘法原理,仔細想想,這是為什么呢?
上會我們說到,因為0除以0會有很多結果,所以,數學家干脆規(guī)定:0不能作為除數。
那么我們再思考下,3除以0;7除以0……9除以0,任何一個數字除以0,會是什么結果呢?
按除法原理,得到的這個結果,乘以0,都應該是0,乘法和除法的關系,你還記得不?
可是,可是,我們明明是用一個很具體的數字去除以0的,為什么按出發(fā)原理,用乘法逆運算回來,永遠只是得到0呢?
這是為什么呢?這是為什么呢?
所以啊,科學家們還是發(fā)現(xiàn),這個0啊,一定作為除數,整個算術運算就亂了。
這更加堅定了,數學家們的決心,就這樣規(guī)定了,全宇宙都用這個法則:0不能作為除數?!?/p>
爸爸給孩子講的數學故事:一塊錢哪里去了
這是一個經典的故事,小時候,也有人講給我聽:今天,爸爸講給你聽,你去思考思考吧。
一塊錢哪里去了?
在一個音樂商店里,賣兩種光盤,一種是音樂CD,30張一塊錢賣兩張;另外一種是MP3音質的,也是30張,但是呢是一塊錢賣3張。第一天,這60張光盤全賣完了,一算賬呢,30張一塊錢兩張的CD片收入15元,30張一塊錢3張的CD片收入10元,總共是收到25元。
第二天商店老板又拿出60張CD片放到柜臺上。老板想?。汉伪匾哉衣闊﹣矸諧D片?如果30張CD片是一塊錢賣兩張,30張是一塊錢賣3張,何不干脆把60張光盤片放在一起,按兩塊錢5張來賣?這是一樣的。
結果,當天商店關門時,60張CD片也全賣出去了,全按兩塊錢5張賣出去的,你算算,賣了多少錢?
是大,商店老板點錢時發(fā)現(xiàn)也只賣得24元,而不是昨天的25元,這使得他很吃驚。
你幫這個老板想想,你認為這一塊錢到哪里去了?是不是有個伙計偷了?是不是給顧客找錯了錢?
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聽故事
我們是普通的三口之家,我和愛人都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我家的寶貝叫朱弈陽,就讀于經濟開發(fā)區(qū)中心幼兒園小四班。我們是工薪階層的家庭,什么都很簡單化,唯有學習是重頭戲,所以家里最多的就是藏書,我的,愛人的,兒子的,我們則變成了大書蟲和小書蟲。
說到育兒的點滴,我們雖都是教育工作者,但真的很懺愧,我們是很不合格的家長,陪伴孩子學習游戲的時間是有,但耐心教育的次數卻不多,很多的時候是因為工作疲勞之后的不耐煩,唯有一件事是在堅持做的,就是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聽故事。
我是喜歡看書的,打小就喜歡,所以我的孩子還坐在搖籃里的時候,我就已經開始給他看書了,因為自己的喜好,提前給他灌輸了起來。雖然那時候他還不會說話,他只會把書扔來扔去,還會把精美的書給撕破,連老人家也認為這是不必要的事情,但我一直堅持著。剛開始的時候,寶貝會把書一次次地扔出搖籃,我會一次次地撿起來給他,后來他開始翻弄起彩頁,我就教他怎么拿書,怎么翻書,會走以后,寶貝就會看書了,而且會有模有樣地坐著安安靜靜地翻一會。于是我就開始從不同的途徑來收羅適合兩歲孩子看的書,只要晚上有時間,我就陪他一起看書,一個故事,兩個故事一直到好多故事,從簡單的圖畫書到有字的故事書,剛開始他喜歡反復聽他最喜歡的故事,年齡稍大了以后,他對新書感興趣,所以我就隔一陣買,隔一陣買,我把買衣服的愛好轉成了買書,幾乎每個晚上,寶貝都會跟隨我沉浸在故事的王國里。讓我欣喜的事發(fā)生了,打這以后,家里的書本即使已經講過很多遍,但都是完好無損的。兩周歲不到的時候,他能把一個簡單繪本《小豬奴尼》從頭講到尾了,打這以后,全家都支持我給孩子買書、看書了。
寶貝兩周歲過后,有一段時間我和愛人都比較忙,沒辦法,就把孩子托給了老人,在打包的時候,我特意在袋子里裝了幾本書。愛人跟我打趣:老人又不會講故事,你拿來做什么?但我還是堅持裝了進去。后來老人告訴我們,每天晚上睡覺前和早晨醒來的時候,陽陽都會拿書看,老人看在眼里就忍不住了,根據圖片內容講了起來,結果被小家伙推翻了:奶奶,不是這樣講的,于是反過來他教育起了老人家。在不知不覺間,小家伙已經養(yǎng)成了看書的好習慣。
但沒人講故事給寶貝聽是多么遺憾的事情啊,隨即,愛人在網上買了一個會講故事的小布丁,這里的故事講得比我生動多了,而且內容很豐富,但寶貝一開始不適應,吵著要媽媽講故事,我就故意找借口推脫,一段時間過后,他逐漸喜歡上了小布丁,每天睡覺都要抱著,聽完幾個故事才肯睡覺。
三周歲到了以后,我開始增加了一些益智類的書,比如說走迷宮,找不同,拼圖等,一開始他沒有耐心,我也著急,寶貝看書的興趣也明顯淡了,轉向看動畫片了,和愛人分析了一下原因,可能是一下子給予的太多,于是我放慢了腳步,先給他找相同,再找不同,先玩益智類的玩具,再看益智類的書,一直到入園前,他嘗試拼10塊以下的簡單圖形,開始走簡單的迷宮,開始和我一起做他所謂的益智類的作業(yè)。
入園以后,在老師們的悉心指導下,我們發(fā)現(xiàn)他的口語表達能力也逐漸提高了,因為平時我們只是注重他的傾聽習慣和閱讀習慣,所以我們很感謝老師,雖然他有些內向,但老師會積極的鼓勵,雖然他發(fā)言聲音輕,但老師會耐心給他響亮發(fā)言的機會。上學后的每個晚上,我有時會因為忙碌,就在一邊自己看書,他也會自己手捧著書看很長的時間,我知道,他現(xiàn)在會主動地專注地看書了。
我從小與書為友,現(xiàn)在我的寶貝也與書為友,這或許就是一個好習慣的傳承,希望我們的寶貝徜徉在書的倉儲里。
爸爸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做的6件事
越來越多的新生代爸爸們在有了小孩后,覺得孩子比工作更重要,或至少認為小孩和工作一樣重要。他們會刻意抽出時間陪小孩,也渴望能“賴”在孩子身邊,甚至不惜“孟父三遷”——為了孩子的教育環(huán)境搬家,或在工作上做出妥協(xié)。
雖說這世上沒有什么只有爸爸或媽媽才能和孩子一起做的事,但基于兩性的生理與心理差異,有些事情,爸爸的確會比媽媽完成得更加輕松,比如下面這六件事。
一起運動
爸爸的運動神經通常比較發(fā)達,也更樂意流汗,就讓爸爸帶著孩子去打球、跑步、騎腳踏車、看球賽,享受運動的快樂。
放松
根據心理學專家們的觀察,媽媽容易有“不由自主的控制感”,更容易產生焦慮,爸爸則是可以喊停就停,同時也更容易放下身段跟小孩打成一片。
勇于冒險
媽媽偏“守”,小孩不在視線范圍就會不由自主地焦慮。但小孩三歲以后,其實特別需要爸爸,因為爸爸有更強的探索欲和嘗試欲,能帶他們出去探險,體驗生活。
把自己的“絕活”教給小孩
以目標為導向、講究效率的爸爸,可以適時把自己的“絕活”傳授給孩子,增加孩子的一技之長,在親子互動的時間里,爸爸和孩子也會更加快樂。
愛媽媽
有句很流行的話,叫“父母恩愛是最好的家教”。爸爸要支持媽媽,在孩子面前勇敢地表現(xiàn)出對媽媽的愛,對男孩子來說,這會影響他們日后與異性的相處。
建立與小孩專屬不變的連結
爸爸是孩子生活中安全感的最重要來源,和孩子建立幾個“不論發(fā)生什么事都不會改變”的小約定吧,比如:固定睡前聊天、每天帶孩子去上學、飯后切水果給孩子吃等等,即使跟孩子有過激烈的爭執(zhí),或孩子做了什么錯事,爸爸仍會持續(xù)這些約定。孩子會從這些小約定中感到持續(xù)不變的父愛和溫暖,這對孩子的成長助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