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案例:小班《分享快樂》案例與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1-05-17 教學案例反思 小班教育筆記案例 幼兒園小班教學案例活動設計背景
孩子較小剛來園幾個月,在家里玩具都是自己的,獨自玩慣了,現(xiàn)在在幼兒園許多小朋友玩幾個玩具,不能獨自玩了,所以就出現(xiàn)了搶玩具,爭玩具的現(xiàn)象 。為了從小培養(yǎng)他們與大家一起分享并感受其中的樂趣特創(chuàng)設了這節(jié)課!
活動目標
能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玩具
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
教學重點、難點
能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玩具
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
活動準備
教師事先準備一些玩具(為避免幼兒忘記帶玩具)
幼兒帶來的玩具(提早幾天通知家長)
活動過程
展示玩具。請玩具的主人上臺來介紹玩具的來歷(誰買的,在哪里買的,什么時候買的)以及它們的玩法(提醒幼兒:別人介紹時要專心聽。)
給玩具分類。和幼兒一起將玩具作簡單分類,例如,請帶車子的小朋友上來、請帶娃娃的小朋友上來。最后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帶來的玩具屬于哪一類。
分享玩具?!堄變赫務勍嫱婢邥r應該注意的地方。→幼兒相互交換玩玩具?!緒Ww.692p.COm 考試祝福網(wǎng)】
(交換玩具時提醒幼兒相互道謝,老師并及時夸獎幼兒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很棒!讓幼兒感受到分享的快樂!)
教學反思
讓孩子把最喜歡的玩具帶到幼兒園,和其他的孩子分享,一起感受共分享玩具的快樂!
這個活動可以培養(yǎng)幼兒學習與人分享事物,是踏入群體的第一步,也是培養(yǎng)良好人際關系的好方法。
學習經(jīng)驗延伸:
★日常活動︰可設定每周五為“玩具分享日”,讓幼兒在游戲時間將來帶來的玩具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
★親子活動︰設定一個活動日,請家長帶自己小時候玩的玩具來園介紹和大家分享。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小編推薦
幼兒園案例:小班案例與反思《找朋友》
活動設計背景
剛進入幼兒園的小班的同學們,還沒有完全適應離開父母的生活,并不能很快的適應幼兒園這個集體的生活,很多小朋友性格孤僻,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耍,交朋友,為了鍛煉他們的集體性,所以設計了找朋友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訓練幼兒小朋友的集體性
2、讓他們體會集體活動的快樂,能夠有效的交朋友,適應集體的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需要每一位小朋友都參與,訓練他們的集體感。
難點:激發(fā)他們找朋友的興趣,個別小朋友的協(xié)調(diào)性不夠。
活動準備
CD機,CD的準備,讓小朋友們站成4個圓,10個人一組,教會同學們跳舞
活動過程
1、首先給同學們講好游戲的規(guī)則。
2、讓同學們站成4個圓,手拉手
3、音樂想起來,同學們跳著舞,去找朋友,
4、唱道你是我的好朋友的時候,那一位就是你所要找到的朋友。
5、重復的來幾遍,讓小朋友們多找到一些朋友
6、最后問自己找到幾位好朋友了,把他們的名字告訴老師
教學反思
1、《找朋友》這首歌曲大家很熟悉,因此,將《找朋友》這首歌曲的歌詞進行改編。
2、這次活動提高小朋友們的學習興趣!但是,重復唱幾遍后,我發(fā)現(xiàn)個別幼兒的注意力開始下降,表現(xiàn)出異常的情緒。
3、孩子們的通過這個活動,小眼睛、小嘴巴、小手都開始動起來,邊說、邊找、邊一起動,學的非常的認真、開心
4、這次的教學活動,讓我明白了在小班的課程時不能完全原搬舊照,需要隨機、靈活掌握教學模式,以符合、吸引幼兒的興趣為前題進行開展!這樣才會使孩子們學的愉快、開心、有所收獲!
幼兒園案例:中班案例與反思《大鞋小鞋》
動設計背景
設計意圖:根據(jù)中班幼兒音樂教育的活動目標及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個人覺得這是一首很適合培養(yǎng)幼兒感知和表現(xiàn)歌曲的速度和力度變化能力的歌曲。我設計了以歌曲為主的活動和以歌表演為主的活動,以培養(yǎng)幼兒的感知和表現(xiàn)歌曲速度和力度變化的能力,及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表現(xiàn)力。
活動目標
1、感受、理解大鞋與小鞋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學唱歌曲,能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力度來表現(xiàn)兩種不同的音樂。
2、能借助老師的體態(tài)動作,教學圖片理解并記憶歌詞。
3、體驗與同伴共同歌唱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1、能借助老師的體態(tài)動作,教學圖片理解并記憶歌詞。
2、能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力度來表現(xiàn)兩種不同的音樂。
活動準備
歌曲圖譜一張,歌曲內(nèi)容小圖片,磁帶《大鞋小鞋》錄音機、爸爸的大皮鞋和孩子的小皮鞋各是幼兒人數(shù)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感受大鞋和小鞋。
二、初步學唱歌曲:
1、初步感受歌曲內(nèi)容,欣賞教師范唱。
2、幼兒相互討論歌里唱了什么。(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歌曲內(nèi)容)
3、再次欣賞教師范唱,師幼共同討論歌里還唱了什么?(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歌曲內(nèi)容)
4、利用節(jié)奏圖譜學習歌曲的后半部分內(nèi)容。
師:“剛才小朋友都已經(jīng)模仿了穿大鞋,小鞋走路時發(fā)出的聲音,現(xiàn)在和老師一起跟著節(jié)奏圖譜把它給唱出來,好嗎?”
5、師幼共同看圖譜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感受、理解歌曲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
1、再次欣賞老師的范唱。
2、師幼共同討論應如何演唱兩種不同音樂形象的樂句。
四、幼兒分組演唱比賽
1、分兩個組,一組演唱第一段,一組演唱第二段。
2、分男女兩隊,女孩子演唱第一段,男孩子演唱第二段。
教學反思
將歌曲圖譜投放到活動區(qū)域中,讓幼兒在區(qū)域活動時間能夠繼續(xù)學唱歌曲。
幼兒園案例:中班案例與反思《玩味拉簧》
活動設計背景
將廢舊物品再利用與鄉(xiāng)土資源利用相結(jié)合,讓幼兒動手制作、玩耍,貼近貼近生活,讓幼兒在活動中探索發(fā)現(xiàn)。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拉簧,學會簡單制作并玩拉簧;2 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和思維能力;
3 讓幼兒認識拉簧這一鄉(xiāng)土玩具,初步懂得廢舊物課再利用。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拉簧,玩味拉簧。
難點:引導幼兒有序制作拉簧。
活動準備
線、穿洞瓶蓋 、剪刀
一、趣味引入:1、教師拿出一個 做好的拉簧玩,邊玩邊介紹。(名字、玩法)
2、請個別幼兒體驗,觀察:拉簧是用什么做的?
二、我會做:1、小組一名幼兒取材料(線、瓶蓋),小組制作(教師指導)。
思考:線要多長呀?怎樣來穿瓶蓋?
2、幼兒取材料,自己制作拉簧。
三、我會玩:1、幼兒玩拉簧;2、幼兒展示:誰是“拉簧大王”
四、小結(jié):小朋友們做得真好,玩得更好,我們還可以用別的東西來做拉簧,想電池帽,核桃…..,下次,請小朋友們在做一個特別的拉簧,好不好?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內(nèi)容符合幼兒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的活動積極性,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發(fā)展了觀察、動手、思考能力,在教學中,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適時鼓勵幼兒,讓幼兒在活動中學到了拉簧的做法與玩法,做了活動的“主人”,體驗 到了成功和快樂,讓鄉(xiāng)土玩具與廢舊材料再利用完美融入了幼兒教學活動中。不足之處:這課堂中,有的幼兒很有想象力,用材料做了別的東西,做得很好,但是我怕偏離課題沒有讓他們展示,沒有給予鼓勵,后來一想,其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很不錯呀,這才是孩子最真實的展現(xiàn)。
幼兒園案例:學前班案例與反思《找春天》
活動設計背景
想象力是孩子一生最好的伙伴。有了豐富的想象力,將有迷人的生活色彩,將會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意識,將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活動目標
1、了解春天的特點。2、感悟春天的美。3、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通過繪畫找春天。4、用語言表達出對春天的喜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形象物體認識春天。
難點:認識春天。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關于春天的畫。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放磁帶《春天在哪里》
2、表演唱《春天在哪里》
二、畫春天
提問:春天在哪里?今天老師帶著小朋友一起去找春天。
老師帶著孩子們畫出代表春天的植物、動物,以及人們的活動,從繪畫中引導孩子們感悟春天的美。
三、展開想象
請小朋友大膽想象所畫動植物的語言,并鼓勵孩子看圖編故事,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反思
在開展《找春天》教學活動中,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春天已有一定的了解,經(jīng)驗較豐富,涉及了天氣、植物、動物、人們的活動等幾個方面。有幾個孩子能用優(yōu)美的語言去描述春天的美景。因此,如何根據(jù)幼兒當前的水平幫助幼兒去豐富經(jīng)驗,如何才能發(fā)揮幼兒尋找春天的最大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呢?如果按一個線索發(fā)展可能太偏又不利于幼兒整體經(jīng)驗的獲得和積累,而且容易掉入傳統(tǒng)教育的模式?;趯Ρ景嘤變旱姆治龊退伎迹蚁胧欠翊竽懸恍?,用分組的形式來滿足不同幼兒需要,幾個線索同時展開,不僅能加快探究進程,而且能相互補充,讓幼兒與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獲得的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