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暑假壞習慣排行榜
發(fā)布時間:2021-05-11 中國幼兒園排行榜 習慣的幼兒故事 暑假幼兒活動方案暑假來了,孩子們高興了,家長卻擔憂了。這是因為孩子們暑期容易養(yǎng)成許多壞習慣。下面我們來看看孩子暑假壞習慣排行榜吧!
1整天睡懶覺
偶爾睡個懶覺當然不是什么大問題,可是如果天天睡懶覺,睡到中午才起來,那就成問題了。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亂,連帶著吃飯、游戲、學習……什么都跟著亂。
更糟糕的是,等到假期結束,還要恢復到早睡早起的規(guī)律作息,由于原來的生物鐘已經(jīng)打亂了,又需要一段時間重新調(diào)整,多折騰啊。之所以把睡懶覺列在假期壞習慣的第一位,主要是在于它昭示著假期壞習慣的最大根源:失范,就是沒了規(guī)矩。
解決妙招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時的規(guī)矩來,稍稍寬松一些,偶爾做些平時不能做的事,但這并不意味著假期沒有規(guī)矩,而是要有“假期的規(guī)矩”。比如睡懶覺這件事,重要的不是幾點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對固定的時間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么時候就睡到什么時候。
2狂吃零食
對小孩子來說,吃和睡就是最大的問題。放假在家,各種零食隨手可得,放假期間,父母對此也比較放松。吃多了零食,最明顯的問題就是不好好吃正餐了,有的父母在這時候會生氣,飯桌就變成了“戰(zhàn)場”。
解決妙招跟睡懶覺的問題一樣,當然可以讓孩子吃一點零食,這也是生活樂趣,但最好能事先商議好一個比較合理的飲食方案,比如每天可以吃一點什么東西、吃多少,別人給零食時怎么處理,等等。
3沉迷電視、電腦、手機
看電視其實不是什么太大的問題,只要有更有趣的事情可做,小孩子是不會太過分迷戀電視節(jié)目的。說現(xiàn)在的孩子貪戀電視,更多是因為沒有比它更有吸引力的事情罷了。此外如果孩子已經(jīng)懂得上網(wǎng),做父母的可能還會擔心他“沉迷于網(wǎng)絡”甚至“染上網(wǎng)癮”。
解決妙招看電視太多會影響視力、智力、運動量等等道理不妨都跟孩子講講,相比簡單粗暴地“我不許你看電視”而言,這是更尊重他的方式。當然這些話可能孩子聽得都膩了,因此最好的辦法還是和他“談判”,得出一個大家相對來說能夠比較認可的方案,因為是他親自參與制定的,他就會有意愿去遵守。
給孩子決定自己要做什么、該做什么的自由,而不是亦步亦趨地跟在他屁股后面:“不要看太多電視!”“你怎么又在上網(wǎng)?”簡單說吧,換了是你整天被人管著,你煩不煩,又會不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呢?
4宅在家里不出門
看太多電視帶來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活動不足,老是窩在家里,還常常伴隨著吃零食的壞習慣。容易發(fā)胖不說,精神狀態(tài)也不會好,常常是一副懶懶的、百無聊賴的樣子。
解決妙招周末父母有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公園逛逛,或者安排一些體育鍛煉,連逛街也算是一項“運動”。父母要上班的時候,也要請看護人多帶孩子出門去玩,還可以鼓勵他跟小區(qū)里同年齡的孩子一起玩,小孩子之間的追逐打鬧,自有他們的樂趣,也達到了活動身體的目的。
5扔掉學習,大放松
有不少父母認為放假了就讓孩子“放松放松”,不用參加興趣班,這是很好的見解!不過,對于已經(jīng)上小學的孩子來說,學校布置的假期作業(yè)還是要完成的。此外幼兒園階段在學琴、學畫之類的小孩子,需要每天都有一定時間用來練習,不能隨意間斷的,即便在假期里也需要堅持。
解決妙招事先跟孩子一起商議好大家都能認可的日程表,可以規(guī)定每天幾點到幾點是學習的時間,或者規(guī)定每天要有多長時間是必須用于學習的,或者每天要完成多少學習任務(比方畫一張畫,練一張紙的字等),但具體安排在什么時候可以相對靈活一些。
6耍脾氣
作息紊亂和“宅”在家中的副作用,就是能曬到太陽的時間少了。外面天氣太熱,孩子足不出戶,光照不足不僅不利于鈣質(zhì)吸收,還會引起抑郁癥狀。你可別奇怪家里的小朋友怎么狀態(tài)不佳、脾氣臭臭呢!沒準就是抑郁的表現(xiàn)。而孩子通常覺得“我辛苦了一個學期,假期就應該放松”,不僅在家為所欲為,連脾氣都見長了。
解決妙招為什么小朋友在幼兒園和學校就會遵守規(guī)矩,在家就肆無忌憚。其實是因為,家更讓他有歸屬感和安全感。這不見得是壞事。但也需要給他建立一定的規(guī)則和秩序,這樣他才能更自如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果太過放任,反而會使他缺乏安全感,茫然不知所措。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育兒文章:《孩子暑假7大壞習慣清單》
育兒文章:《孩子暑假7大壞習慣清單》
孩子暑假7大壞習慣清單
假期對孩子來講,是一件高興的事,但家長們卻多少還是有些小焦慮的。因為在假期里,孩子很容易生出一些壞習慣,這著實令父母頭痛。與其等假期過后再費老大的勁兒糾正,倒不如現(xiàn)在就防患于未然。
1.壞習慣第1名:整天睡懶覺
偶爾睡個懶覺當然不是什么大問題,可是如果天天睡懶覺,睡到中午才起來,那就成問題了。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亂,連帶著吃飯、游戲、學習……,什么都跟著亂。
更糟糕的是,等到假期結束,還要恢復到早睡早起的規(guī)律作息,由于原來的生物鐘已經(jīng)打亂了,又需要一段時間重新調(diào)整,多折騰啊。之所以把睡懶覺列在寒假壞習慣的第一位,主要是在于它昭示著假期壞習慣的最大根源:失范,就是沒了規(guī)矩。
專家支招:
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時的規(guī)矩來,稍稍寬松一些,偶爾做些平時不能做的事,但這并不意味著假期沒有規(guī)矩,而是要有“假期的規(guī)矩”。比如睡懶覺這件事,重要的不是幾點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對固定的時間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么時候就睡到什么時候。
2.壞習慣第2名:“狂”吃零食
對小孩子來說,吃和睡就是最大的問題。放假在家,各種零食隨手可得。放假期間,父母對此也比較放松。吃多了零食,最明顯的問題就是不好好吃正餐了,有的父母在這時候會生氣,飯桌就變成了“戰(zhàn)場”。
此外還有專家指出,在一段時間內(nèi)集中大量進食,可能會影響大腦功能。據(jù)說進食過量,會加重大腦控制消化和吸收等功能神經(jīng)負擔,使相鄰的控制語言、記憶、思維等智力活動的神經(jīng)處于抑制狀態(tài),對新事物、新知識就很難產(chǎn)生興趣。
專家支招:
跟睡懶覺的問題一樣,當然可以讓孩子吃一點零食,這也是生活樂趣,但最好能事先商議好一個比較合理的飲食方案,比如每天可以吃一點什么東西、吃多少,別人給零食時怎么處理,等等。
3.壞習慣第3名:“宅”在家
整天窩在家里,活動不足,還常常伴隨著吃零食的壞習慣,容易發(fā)胖不說,精神狀態(tài)也不會好,常常是一副懶懶的、百無聊賴的樣子。
專家支招:
周末父母有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公園逛逛,或者安排一些體育鍛煉,連逛街也算是一項“運動”。父母要上班的時候,也要請看護人多帶孩子出門去玩,還可以鼓勵他跟小區(qū)里同年齡的孩子一起玩,小孩子之間的追逐打鬧,自有他們的樂趣,也達到了活動身體的目的。注意不要給他太多“不可以”,手、臉、衣服、鞋子弄臟了回家洗洗就好,玩的時候讓他盡興,不要挫傷了孩子的積極性。
4.壞習慣第4名:“沉迷”看電視
看電視其實不是什么太大的問題,只要有更有趣的事情可做,小孩子是不會太過分迷戀電視節(jié)目的。說現(xiàn)在的孩子貪戀電視,更多是因為沒有比它更有吸引力的事情罷了。此外如果孩子已經(jīng)懂得上網(wǎng),做父母的可能還會擔心他“沉迷于網(wǎng)絡”甚至“染上網(wǎng)癮”。
專家支招:
看電視太多會影響視力啦、會變笨啦、坐太久活動不夠啦等等道理不妨都跟孩子講講,相比簡單粗暴地“我不許你看電視”而言,這是更尊重他的方式。當然這些話可能孩子聽得都膩了,因此最好的辦法還是和他“談判”,得出一個大家相對來說比較能夠認可的方案,因為是他親自參與制定的,他就會有意愿去遵守。
給孩子決定自己要做什么、該做什么的自由,而不是亦步亦趨地跟在他屁股后面:“不要看太多電視!”“你怎么又在上網(wǎng)?”簡單說吧,換了是你整天被人管著,你煩不煩?你會不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呢?
5.壞習慣第5名:變身“兩面派”
說到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保姆帶孩子的情況,可能會過分溺愛,一方面助長了孩子的一些壞毛病,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和這些看護人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看法、做法不一致,小孩子可是很會察言觀色的,容易變成小小“兩面派”。事實上這種不一致會給孩子造成混亂的感覺,對他的心理和人格成長很不利。
專家支招:
在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做父母的首先要拿穩(wěn)主意,然后盡量和其他看護人溝通,保持一致性。每天晚上不妨趁著一起吃飯或飯后活動的時間,開一個小小的家庭會議,把孩子在這一天里的表現(xiàn)說一說,大家評議評議,不帶批評色彩,更不是開“批斗大會”,只是把事情都拿出來讓大家知道,讓一切都變得公開、透明。當然,著重表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是很重要的。
6.壞習慣第6名:耍臭脾氣
作息紊亂和“宅”在家中的副作用,就是能曬到太陽的時間少了。外面天氣太熱,孩子足不出戶,光照不足不僅不利于鈣質(zhì)吸收,還會引起抑郁癥狀。你可別奇怪家里的小朋友怎么狀態(tài)不佳、脾氣臭臭呢!沒準就是抑郁的表現(xiàn)。而孩子通常覺得“我辛苦了一個學期,假期就應該放松”。不僅在家為所欲為,連脾氣都見長了。
專家支招:
為什么小朋友在學校就會遵守規(guī)矩,在家就肆無忌憚。其實是因為,家更讓他有歸屬感和安全感,這不見得是壞事。但也需要給他建立一定的規(guī)則和秩序,這樣他才能更自如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果太過放任,反而會使他缺乏安全感,茫然不知所措。
7.壞習慣第7名:要求亂買東西
父母平時不太有時間陪孩子,借著假期、節(jié)日,就使勁給他買東西作為補償,這樣卻造成孩子要東西的壞習慣,會助長小孩子對物質(zhì)的欲望。還有孩子會覺得給他買東西就是對他好的表示,心理上的匱乏靠物質(zhì)來補。
專家支招:
討要東西這個壞習慣,單單批評教育是不夠的,父母最好不要用“買東西”這種方式來對孩子好,不要讓他覺得這是自己理應得的,也請祖父母、外祖父母不要給孩子買太多東西,多花點時間陪他玩玩,給予他心理上的滿足感,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暑假里需要讓孩子繼續(xù)保持健康的作息和生活習慣,良好的生物鐘規(guī)律會讓孩子擁有更加強健的體魄。
父母5種行為慣出孩子壞習慣
為了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應該時時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系統(tǒng)的學習一些家教方面的知識,科學地幫助孩子克服自身的缺點。
1、孩子過分依賴別人的評價,源于父母的過度表揚或批評。
適當?shù)谋頁P有利于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論的影響,平時喜歡無原則的表揚孩子,結果導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識,過分看重別人的評價,每做一點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揚,否則就拒絕去做。
同樣,過度的批評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錯時,家長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錯誤在哪里,從而幫助其吸收教訓,改正缺點。
2、孩子固執(zhí)、任性,源于父母過于民主。
有很多家長,尤其是學歷層次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曉之以理”,結果是理沒談成,孩子卻被慣壞了。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孩子)缺乏足夠的經(jīng)驗和判斷力,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需要依賴父母的指導,如果對其過于民主,很容易把孩子寵壞,使其變得固執(zhí)、任性、為所欲為。
因此,對于年齡較大的孩子,可以以理服人,而對于年紀尚小的孩子,帶有強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3、孩子犯錯屢教不改,源于父母濫用獎勵、缺少懲罰。
孩子缺乏是非判斷能力,為了幫助其明辨是非,父母應該在平時養(yǎng)成獎懲分明的習慣。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觀念,而另一些父母則走向另一個極端,只習慣于使用獎勵,從來不懲罰孩子,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孩子如果犯了錯誤,適度的懲罰是應該的。
當然,懲罰并不專指打罵、責懲孩子,其方法和形式可多種多樣,只要達到目的就可以了。相反,如果在不適當?shù)膱鏊驎r間濫用獎勵,也不會起到預期的效果。比如:孩子在墻上亂畫畫,本來父母只要及時制止和教育就可以了,可有的父母偏要使用獎勵的方法,“如果你不往墻上畫,明天給你買個新玩具?!憋@然,這種方法會縱容孩子今后為了得到玩具而明知故犯。
4、孩子不服從管教,源于父母間的教育意見不統(tǒng)一。
由于各種原因,絕大多數(shù)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分歧。聰明的父母會避開孩子單獨商討,以求在達到意見的統(tǒng)一后再對孩子進行教育。然而,也有不少父母缺乏溝通而對教育子女的問題固執(zhí)己見,甚至在孩子面前公開吵架,這種現(xiàn)象的直接危害是讓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
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應注意保持意見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讓。因為如果孩子認同了父母某一方說了算,日后當這一方不在場時,另一方將很可能無法說服、管教孩子,從而給正常的家庭教育帶來人為的障礙。
5、孩子缺乏自信,源于父母的盲目扼殺和過分保護。
有些父母對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攬,像老母雞護小雞似的整日將子女庇護在自己的羽翼下,連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讓他們做,甚至將子女的活動范圍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視線內(nèi)。這種過分的保護,嚴重干擾了孩子身心的正常發(fā)展,導致孩子缺乏獨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難、缺少自信、優(yōu)柔寡斷,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責任心。
與此相反,有些父母則總是主觀地否定孩子的言與行,喜歡拿別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做比較,甚至用過高的成人化標準要求孩子。長此以往,就會將孩子的積極性、上進心盲目扼殺,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無能,自尊心和自信心被無情的摧毀。
父母5個行為慣出孩子壞習慣
年幼孩子難免會有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小毛病。對于孩子的不足,很多父母都是給予嚴厲的責備,殊不知,孩子身上的不少缺點都是源于父母的過失。
為了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應該時時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系統(tǒng)的學習一些家教方面的知識,科學地幫助孩子克服自身的缺點。
1、孩子過分依賴別人的評價,源于父母的過度表揚或批評。
適當?shù)谋頁P有利于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論的影響,平時喜歡無原則的表揚孩子,結果導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識,過分看重別人的評價,每做一點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揚,否則就拒絕去做。同樣,過度的批評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錯時,家長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錯誤在哪里,從而幫助其吸收教訓,改正缺點。
2、孩子固執(zhí)、任性,源于父母過于民主。
有很多家長,尤其是學歷層次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曉之以理”,結果是理沒談成,孩子卻被慣壞了。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孩子)缺乏足夠的經(jīng)驗和判斷力,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需要依賴父母的指導,如果對其過于民主,很容易把孩子寵壞,使其變得固執(zhí)、任性、為所欲為。因此,對于年齡較大的孩子,可以以理服人,而對于年紀尚小的孩子,帶有強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3、孩子犯錯屢教不改,源于父母濫用獎勵、缺少懲罰。
孩子缺乏是非判斷能力,為了幫助其明辨是非,父母應該在平時養(yǎng)成獎懲分明的習慣。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觀念,而另一些父母則走向另一個極端,只習慣于使用獎勵,從來不懲罰孩子,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孩子如果犯了錯誤,適度的懲罰是應該的。
當然,懲罰并不專指打罵、責懲孩子,其方法和形式可多種多樣,只要達到目的就可以了。相反,如果在不適當?shù)膱鏊驎r間濫用獎勵,也不會起到預期的效果。比如:孩子在墻上亂畫畫,本來父母只要及時制止和教育就可以了,可有的父母偏要使用獎勵的方法,“如果你不往墻上畫,明天給你買個新玩具。”顯然,這種方法會縱容孩子今后為了得到玩具而明知故犯。
4、孩子不服從管教,源于父母間的教育意見不統(tǒng)一。
由于各種原因,絕大多數(shù)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分歧。聰明的父母會避開孩子單獨商討,以求在達到意見的統(tǒng)一后再對孩子進行教育。然而,也有不少父母缺乏溝通而對教育子女的問題固執(zhí)己見,甚至在孩子面前公開吵架,這種現(xiàn)象的直接危害是讓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
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應注意保持意見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讓。因為如果孩子認同了父母某一方說了算,日后當這一方不在場時,另一方將很可能無法說服、管教孩子,從而給正常的家庭教育帶來人為的障礙。
5、孩子缺乏自信,源于父母的盲目扼殺和過分保護。
有些父母對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攬,像老母雞護小雞似的整日將子女庇護在自己的羽翼下,連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讓他們做,甚至將子女的活動范圍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視線內(nèi)。這種過分的保護,嚴重干擾了孩子身心的正常發(fā)展,導致孩子缺乏獨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難、缺少自信、優(yōu)柔寡斷,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責任心。
與此相反,有些父母則總是主觀地否定孩子的言與行,喜歡拿別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做比較,甚至用過高的成人化標準要求孩子。長此以往,就會將孩子的積極性、上進心盲目扼殺,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無能,自尊心和自信心被無情的摧毀。
孩子的壞習慣是慣出來的?
孩子的壞習慣是慣出來的?昨天下班回家,正好趕上吃飯,于是大家吃過晚飯后,我去收拾廚房洗碗,**奶奶給她洗澡,可不知一洗完就睡覺了,當時19:30分,我覺得挺奇怪的,怎么這早就睡覺了呀,一問才知道,中午是11點就睡午覺了,睡到12點多就起來了,下午沒再睡,按理說這個時候睡午覺挺正常的,也難怪這么困呢?睡就睡吧,睡早點也好點,結果這個小家伙睡到晚上8點多就起來了,一起來就哭鬧,正好我要出門,就帶她下樓了,一想到要出去就開心起來了。
晚上11點了時,我正準備帶**去睡覺,可進了房間,她就是不肯,還要跑到客廳來玩,被我制止了,可**奶奶不忍心了,又過來抱一下,這會更耍賴了,怎么都不肯去睡,結果婆婆竟然跟**說,你在床上睡吧,奶奶坐在邊上看著你,**就更來勁了,更覺得要想玩了,后來我跟婆婆說,你先出去吧,她在床上聽會故事就睡了,可昨晚小布叮故事機又壞了,婆婆出去后,**開始大哭,我當時想著,哭就哭一下吧,她本來就已經(jīng)困了的,只是看到奶奶這么在意她,就要撒嬌一下,一會就會睡的,大哭了好一陣,這時婆婆聽到哭聲又進來了,說要再抱出去玩會,她還不想睡的,不管我的制止,還是抱出去了,在沙發(fā)上對**又是哄又是搖的,還幫著抓頭發(fā),這樣讓她好睡些。不一會的功夫睡著了。
話說到這里,真的是不得不說,孩子很多時候是慣出來的,睡前哭一下又有什么呢?讓她哭一下就是要讓她明白,不是你所有不合理的要求,我們大人都要順著你,對吧,可當你在教育孩子時,有人在旁邊幫著孩子的話,孩子是不會聽的,很簡單的睡覺問題就搞得這么麻煩,經(jīng)常都是睡覺沒個固定時間的,我真想說,我下次再教育孩子時,你能不能不插一手呀!我知道大家都是為孩子好,可是孩子更需要從小就培養(yǎng)好的生活習慣!
育兒知識:父母會慣壞孩子的壞習慣
1。有求必應
打從孩子出生開始,你就給他所有他要的東西,如此一來就算他以后長大成人還是會倔強的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世界欠他的。
2。他出口成“臟”你一笑置之
當孩子講出不得體的話甚至口出穢言時,你卻只是笑了笑,這將會使他認為自己很可愛他說的話很討喜,你的反應不外乎是鼓勵他下次再挑些更討喜的話來講。
3。從不訓練他精神獨立
從小一切幫他打點好一切事情由你來負責,等到他20歲時再突然告訴他“自己決定吧!”,我們不難想象孩子們對這種突如其來且遲來的恩準反應會是措手不及。
4。從不告訴他你錯了
如此將造成他日后嚴重的罪惡感,若我們一直避免把錯字冠諸孩子的不良行為,一直不告訴他孰是孰非,待某日他抵觸了法律,犯下了父母再也無法替他掩飾的罪行,他還以為整個社會都與他作對,是他自己受到***。
5。替他收拾所有弄亂的東西
像個名符其實的老媽子一樣地跟在他后面,撿起他丟再地上的書鞋子臟衣服,幫他整理房間做東做西打理一切,養(yǎng)成他日后推卸責任,將別人的好意當成是理所當然的惡習。
6。毫不限制他的讀物
小心啊,雖然碗筷洗了餐具消毒了,孩子嘴巴吃得干凈,腦子吃的卻是垃圾。
7。常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日后父母離婚了家庭破碎了,你也不用為孩子麻木不仁無關痛癢的反應感到震驚與不解
8。當他的搖錢樹
若金錢對他們而言太容易到手,想買東西時只要他們搖一搖吵一吵錢就掉下來了,不讓孩子明白金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賺取的,如此要他們?nèi)绾文芰私狻板X歹賺”,如何使他們能有正確的金錢概念。
9。滿足他所有的口腹之欲
當你自始至終永遠滿足他的需求時,你會發(fā)現(xiàn)一次的拒絕,就足以對他造成傷害極大的挫折感
10。永遠站在他這邊
站在孩子這邊固然是好的,但要永遠嗎?當孩子真的犯錯時呢?你能想象這種心態(tài)“都是別人不好他們都對我的孩子有偏見”會造成他日后一生多少問題嗎?永遠站在孩子這邊,永遠教他與鄰居師長警察對立,不過是提早讓他走上不歸路罷了
11。我就是拿他沒辦法
當孩子們闖了大禍犯了大錯,若你只是一次又一次拿這句話來搪塞,替自己的不是找借口找臺階下,孩子們以后如何能尊重你呢?他難道不會想,“既然沒辦法那就干脆讓你一輩子都沒辦法好了”。
阻礙暑假計劃的十大壞習慣,你家孩子中了幾條?
秋季開學已進入倒計時,暑假孩子們收獲多多的同時,有規(guī)避這10個壞習慣嗎?
壞習慣第1名:整天睡懶覺
偶爾睡個懶覺當然不是什么大問題,可是如果天天睡懶覺,睡到中午才起來,那就成問題了。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亂,連帶著吃飯、游戲、學習……什么都跟著亂。
更糟糕的是,等到假期結束,還要恢復到早睡早起的規(guī)律作息,由于原來的生物鐘已經(jīng)打亂了,又需要一段時間重新調(diào)整,多折騰啊。之所以把睡懶覺列在寒假壞習慣的第一位,主要是在于它昭示著假期壞習慣的最大根源:失范,就是沒了規(guī)矩。
專家支招>>>
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時的規(guī)矩來,稍稍寬松一些,偶爾做些平時不能做的事,但這并不意味著假期沒有規(guī)矩,而是要有“假期的規(guī)矩”。比如睡懶覺這件事,重要的不是幾點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對固定的時間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么時候就睡到什么時候。
“壞習慣”第2名:“狂“吃零食
對小孩子來說,吃和睡就是最大的問題。放假在家,各種零食隨手可得,放假期間,父母對此也比較放松。吃多了零食,最明顯的問題就是不好好吃正餐了,有的父母在這時候會生氣,飯桌就變成了“戰(zhàn)場”。
此外還有專家指出,在一段時間內(nèi)集中大量進食,可能會影響大腦功能。據(jù)說進食過量,會加重大腦控制消化和吸收等功能神經(jīng)負擔,使相鄰的控制語言、記憶、思維等智力活動的神經(jīng)處于抑制狀態(tài),對新事物、新知識就很難產(chǎn)生興趣。
專家支招>>>
跟睡懶覺的問題一樣,當然可以讓孩子吃一點零食,這也是生活樂趣,但最好能事先商議好一個比較合理的飲食方案,比如每天可以吃一點什么東西、吃多少,別人給零食時怎么處理,等等。
“壞習慣”第3名:”宅“在家里
看太多電視帶來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活動不足,老是窩在家里,還常常伴隨著吃零食的壞習慣。容易發(fā)胖不說,精神狀態(tài)也不會好,常常是一副懶懶的、百無聊賴的樣子。當然這其中也有家長的原因,怕孩子凍著了,稍微冷一點就不放到外面去,其實是不對的。
專家支招>>>
周末父母有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公園逛逛,或者安排一些體育鍛煉,連逛街也算是一項“運動”。父母要上班的時候,也要請看護人多帶孩子出門去玩,還可以鼓勵他跟小區(qū)里同年齡的孩子一起玩,小孩子之間的追逐打鬧,自有他們的樂趣,也達到了活動身體的目的。注意不要給他太多“不可以”,手、臉、衣服、鞋子弄臟了回家洗洗就好,玩的時候讓他盡興,不要挫傷了孩子的積極性。
“壞習慣”第4名:”沉迷“看電視
看電視其實不是什么太大的問題,只要有更有趣的事情可做,小孩子是不會太過分迷戀電視節(jié)目的。說現(xiàn)在的孩子貪戀電視,更多是因為沒有比它更有吸引力的事情罷了。此外如果孩子已經(jīng)懂得上網(wǎng),做父母的可能還會擔心他“沉迷于網(wǎng)絡”甚至“染上網(wǎng)癮”。
專家支招>>>
看電視太多會影響視力啦、會變笨啦、坐太久活動不夠啦等等道理不妨都跟孩子講講,相比簡單粗暴地“我不許你看電視”而言,這是更尊重他的方式。當然這些話可能孩子聽得都膩了,因此最好的辦法還是和他“談判”,得出一個大家相對來說比較能夠認可的方案,因為是他親自參與制定的,他就會有意愿去遵守。
給孩子決定自己要做什么、該做什么的自由,而不是亦步亦趨地跟在他屁股后面:“不要看太多電視!”“你怎么又在上網(wǎng)?”簡單說吧,換了是你整天被人管著,你煩不煩,又會不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呢。
“壞習慣”第5名:變身”兩面派“反斗星
說到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保姆帶孩子的情況,可能會過分溺愛,一方面助長了孩子的一些壞毛病,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和這些看護人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看法、做法不一致,小孩子可是很會察言觀色的,容易變成小小“兩面派”。事實上這種不一致會給孩子造成混亂的感覺,對他的心理和人格成長很不利。
專家支招>>>
在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做父母的首先要拿穩(wěn)主意,然后盡量和其他看護人溝通,保持一致性。每天晚上不妨趁著一起吃飯、或飯后活動的時間,開一個小小的家庭會議,把孩子在這一天里的表現(xiàn)說一說,大家評議評議,不帶批評色彩,更不是開“批斗大會”,只是把事情都拿出來讓大家知道,讓一切都變得公開、透明。當然,著重表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是很重要的。
“壞習慣”第6名:不學習不做作業(yè)
有不少父母認為放假了就讓孩子“放松放松”,不用參加興趣班,這是很好的見解!不過,對于已經(jīng)上小學的孩子來說,學校布置的假期作業(yè)還是要完成的。此外幼兒園階段在學琴、學畫之類的小孩子,需要每天都有一定時間用來練習,不能隨意間斷的,即便在假期里也需要堅持。
專家支招>>>
事先跟孩子一起商議好大家都能認可的日程表,可以規(guī)定每天幾點到幾點是學習的時間,或者規(guī)定每天要有多長時間是必須用于學習的,或者每天要完成多少學習任務(比方畫一張畫,練一張紙的字等),但具體安排在什么時候可以相對靈活一些。
并要求孩子把自己每天的活動內(nèi)容按照時間順序記錄下來,他自己就能看到玩了多久、學習了多久,不會盲目地覺得“怎么我都沒有得玩?。 比绻唵未直┑貜娖人麑W習是會產(chǎn)生這種心理陰影的。
“壞習慣”第7名:依賴心強
本來在幼兒園里已經(jīng)會自己吃飯、上廁所、收拾東西了,寒假待在家里,尤其是在老人或保姆照管的情況下,又變得事事依賴。這些“退化”行為,對孩子可沒有好處。
專家支招>>>
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盡量讓他獨立完成。對于年紀小的孩子,是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等等。家長要有耐心,可以陪伴他,但要讓他自己慢慢做,傳遞給他的信息是:“你可以做好哦,我相信你?!睂Υ笠稽c的孩子,甚至反過來,還可以讓他幫大人一點忙,他會因為自己可以承擔一定的責任,而感到很自豪。
“壞習慣”第8名:人來瘋
自己在家的時候好好的,一旦帶出去,或者有親戚朋友來家里玩,到了人多的場合,就變得任性起來。要不然就瘋得不得了,大喊大叫的,或者對人不太有禮貌,或者不讓別人好好說話,一定要插進來,弄得父母很尷尬;要不然就表現(xiàn)得很“拗”,一定要這樣、那樣的,不然就撒嬌、耍賴、發(fā)脾氣,讓人很下不來臺;再或者有很強的表現(xiàn)欲,什么事情都要“我來、我來!”尤其是在有其他小朋友的場合,一定要大家都注意他、說他最好。
專家支招>>>
“人來瘋”的背后,很可能是孩子受到的關注不夠多,如果父母平時給予他足夠的關心,孩子的內(nèi)心就會很安穩(wěn)、平靜,不需要在特殊場合、借由特殊途徑,來獲取額外的關注。因此在解決這個問題上,關鍵還在平時。不過即便如此,遇到人多熱鬧的場合,小孩子變得興奮起來,也是常有的事,對此父母只需要用平靜的口吻簡單地告訴他“要講禮貌”、“不要打擾到其他人”,等等,就可以了。一定不要在人多的場合過分地訓斥孩子,這會很傷他的自尊心,切忌切忌!
"壞習慣"第9名:耍臭脾氣
作息紊亂和“宅”在家中的副作用,就是能曬到太陽的時間少了。外面天氣太熱,孩子足不出戶,光照不足不僅不利于鈣質(zhì)吸收,還會引起抑郁癥狀。你可別奇怪家里的小朋友怎么狀態(tài)不佳、脾氣臭臭呢!沒準就是抑郁的表現(xiàn)。而孩子通常覺得“我辛苦了一個學期,假期就應該放松”。不僅在家為所欲為,連脾氣都見長了。
專家支招>>>
作息紊亂和“宅”在家中的副作用,就是能曬到太陽的時間少了。外面天氣太熱,孩子足不出戶,光照不足不僅不利于鈣質(zhì)吸收,還會引起抑郁癥狀。你可別奇怪家里的小朋友怎么狀態(tài)不佳、脾氣臭臭呢!沒準就是抑郁的表現(xiàn)。而孩子通常覺得“我辛苦了一個學期,假期就應該放松”。不僅在家為所欲為,連脾氣都見長了。
"壞習慣"第10名:強求亂買東西
父母平時不太有時間陪孩子,借著假期、節(jié)日,就使勁給他買東西作為補償,這樣卻造成孩子要東西的壞習慣,會助長小孩子對物質(zhì)的欲望。還有孩子會覺得給他買東西就是對他好的表示,心理上的匱乏靠物質(zhì)來補。
專家支招>>>
討要東西這個壞習慣,單單批評教育是不夠的,父母最好不要用“買東西”這種方式來對孩子好,不要讓他覺得這是自己“理應”得的,也請祖父母、外祖父母不要給孩子買太多東西,多花點時間陪他玩玩,給予他心理上的滿足感,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孩子最反感的父母行為排行榜
每一個家長都是愛孩子的,每一個家長對於孩子的成長、教育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由於一些家長在教育方法上的欠缺或不當,使得自己的教育不僅沒有效果反而產(chǎn)生了負面效應,引起了孩子的反感,這樣的事情是可悲的。為了讓我們的家長不再「好心沒有好結果」,我們還是先來看看教育家李彥芳提出的讓孩子們最反感父母的那些做法吧。
1.孩子們普遍反感的做法——嘮叨
說到對父母的反感和不滿,幾乎所有孩子都選擇了嘮叨。孩子們是如此反感嘮叨,而父母卻喜往往歡嘮叨,可以說矛盾突出。那麼,為什麼大多數(shù)父母都愛嘮叨,而孩子又這麼反感嘮叨呢?
父母往往對孩子的期望很高,總希望孩子事事順自己的心愿,若有不順心就不停地說教,翻來覆去,便成了嘮叨。父母嘮叨一般總是指責的多,批評的多,報怨的多,有時甚至諷刺挖苦,孩子當然不愛聽,甚至會感到厭煩。
找出了問題的根源后,我們做家長的就要時時提醒自己,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正確把握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學會尊重孩子,對孩子進行適當?shù)奶嵝?,不要大事小事都喋喋不休嘮叨個不停,不要引起孩子的反感,要以孩子能夠接受的談話指導孩子,這樣的教育才易於被孩子接受,才是有效果的教育。
2.脾氣暴躁,不問是非,逮住就罵
這種情況雖不是普遍現(xiàn)象,卻排在了第二位,足見孩子們對父母粗暴態(tài)度的反感。
孩子是如此不喜歡脾氣暴躁、方法簡單的家長。所以,為了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也為了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家長應當加強自我修養(yǎng),盡量剋制自己、提醒自己,不要為一丁點小事大動肝火,更不要拿孩子作為發(fā)火的對象。當孩子需要提醒、需要教育的時候,家長也要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千萬不要簡單粗暴,不然效果會適得其反。
3.動不動就埋怨、指責,愛拿自己和別人比較
這似乎是大部分家長所共有的毛病。由於他們對孩子期望值太高,因而對孩子過於苛刻。當孩子的表現(xiàn)與自己的要求有差距時,就埋怨、指責孩子。
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全班或者全年級甚至全校、全世界最優(yōu)秀的。他們對於孩子的表現(xiàn),這也不合心,那也不滿意;而且老拿別人孩子的優(yōu)點和自己孩子的缺點做比較,其目的當然是為了激勵孩子,但是他們恰恰忘了這樣做不僅引起孩子的反感,達不到激勵的目的,反而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給孩子成長帶來嚴重的心理陰影。因為你老是說他這也不如人,那也比人差,孩子聽慣了負面的評價,他哪裡還有自信心,哪裡還有成功的慾望?
所以,要給孩子自信、給孩子追求成功的慾望,家長就必須克服埋怨、指責和拿其他孩子的優(yōu)點與自己孩子缺點比較的壞習慣,對孩子多一些正面的指導和評價。這樣才能有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4.採取命令式,不通情達理,過分限制自由
這樣的家長雖然也不是多數(shù),但還排在了第四位,由此可見孩子渴望理解、追求平等、追求個性的願望之強烈。
所以,對待孩子不要太嚴厲、太細、管理太多,也不要簡單粗暴,要充分尊重孩子,少採取命令式,多一些協(xié)商,讓孩子在平等寬鬆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這樣才有利於孩子健全人格的建立。
5.除了學習別的都不關心,濫報各種輔導班
這似乎是所有家長的共性。他們只盯著孩子的作業(yè)本和成績單,他們只要求孩子成績好,除此之外一切的事情都可以忽略,都可以不要。而且為了孩子能夠出眾、拔尖、多才多藝,他們還給孩子報了許多的輔導班、興趣班、特長班,也不管孩子到底喜不喜歡、有沒有特長、有沒有興趣。
在此,我要提醒家長注意,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讓孩子產(chǎn)生反感,這樣的教育方法是註定要失敗的。
6.髒話連篇、愛瞎吹,穿著不得體
這種類型的家長雖然只是少數(shù),但也是孩子所反感的。
記得一次開家長會,一個女學生的媽媽邋裡邋遢就來了。和其他打扮得體的父母相比,他的孩子覺得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回家后就和媽媽大發(fā)脾氣,並且要求媽媽以後再也不要到學校去找自己。還有一次我到一個學生家裡進行家訪,當著孩子的面,他的爸爸口若懸河,雲(yún)山霧海地說了許多,而且時不時帶著髒字,搞得孩子很尷尬。第二天,這個學生來找我,為他爸爸的瞎吹和不文明表示道歉。
我從教20多年,期間接觸了許許多多的家長,大多數(shù)家長都比較文雅、謙虛、得體,但也有少數(shù)家長,真的有失體統(tǒng)。有的大大咧咧不說,一開口就帶髒字,而且髒話連篇,他自己倒不覺得,但是聽他說話的人卻覺得彆扭。也有一部分家長,特別愛瞎吹,和誰說話都雲(yún)里霧裡的,根本讓人摸不著頭腦。還有少數(shù)家長,不注意自己的儀錶,穿著打扮太不講究、太過隨便、邋裡邋遢。孩子攤上這樣的家長,自然會覺得丟臉。因此這就值得我們所有的家長注意。
以上種種是孩子們最反感家長的幾種做法。除此之外,當然還有許多,比如不相信孩子、不能正確評價孩子、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或者放任自流等。我們要想使自己的教育效果更加顯著,就得改進我們的教育方法,以孩子們樂意接受的方式去進行家庭教育。千萬不要用孩子們反感的方法去對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