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教育隨筆:把發(fā)言權還給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1-05-10 教育隨筆 小班教育隨筆 教育教學隨筆

在課堂上,總能見到這樣一個場面:一部分幼兒踴躍地舉手發(fā)言;一部分幼兒眼巴巴地看著老師,很期望老師提問卻不舉手;還有一部分幼兒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語。教學之余,我經(jīng)常想:同樣是同齡的孩子,為什么語言表達潛力有那么大的差別?為了能更好地鼓勵幼兒勇敢地在群眾面前表達自我的意愿或想法,充分指導、肯定他們的發(fā)言,幫忙他們樹立自信心,克服不敢在群眾中發(fā)言的畏懼心理。

在與孩子們的相處的日子里,我們大(二)班兩個老師設計不一樣的游戲與活動引導其他不怎樣敢在群眾面前表現(xiàn)的孩子參與進來,孩子們的表現(xiàn)潛力都有了較明顯的提高。在此同時,我們努力抓住每一個隨機教育或與孩子談心的機會,讓孩子們明白我們不只是他們的老師,還是他們的好朋友,其他的小伙伴也一樣愿意做他們的好朋友!

經(jīng)過一段時光的努力,大部分幼兒的在群眾表現(xiàn)自我的欲望都有所增強,語言表達潛力也提高了不少。只有一位小朋友仍像是躲在一個的自我小空間里,他就是吳**。吳**很少說話,能夠一天不跟老師交流,也不與小朋友一齊玩耍,性格顯得有些孤僻。老師向他詢問一些事,他則表現(xiàn)出一副不知所措的表情,不知如何回答老師,也拿不定主意該不該回答教師的問題。吳**與人交往的潛力很讓我擔心!于是,我們找到了家長,向他們詢問了吳**在家的日常表現(xiàn)。吳**媽媽說,吳**在家很乖,很聽話。我們推薦吳**媽媽在家也創(chuàng)造一些讓鍛煉吳**社交潛力的機會:如外出時與孩子比賽誰最有禮貌,主動向他人問好;比賽誰最勇敢能自我去問售貨員買一些東西等等。但還沒說完,媽媽就說:“他哪敢呀?他從來不都與陌生人說話的!”

聽了家長的話,我們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正因為家長過度的愛護與幫忙,孩子完全沒有了自主意識。少了家人的提醒,孩子就不知如何獨立去應對陌生的人、陌生的事情、陌生的問題!如果一向這么下去,孩子的未來將變成怎樣樣?他該如何應對學業(yè)的難題?如何掌握生活的技能?他會與人交往嗎?這些難道是家長們期望看到的嗎?孩子真的是從一開始就不愿意與他人交往嗎?還是一向以來孩子的心聲已由父母家人的過度愛護所“代言”?為了孩子的將來,我們真誠地呼吁家長們:把孩子的發(fā)言權還給孩子吧,讓孩子做自我的主人!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教育隨筆:把游戲還給孩子


每天迎著清晨的陽光,站在門口迎接孩子們的到來,看著孩子們臉上的微笑,體會他們快樂的心情,是我最欣慰的時刻……

一天早晨,睿睿媽媽特別激動地對我說:“我兒子自從上了大班,每天早晨特別愿意上幼兒園,即使生病了也要來幼兒園,他說在家沒意思”。

作為老師,聽到這句話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這充分說明了孩子對幼兒園的依戀,家長對幼兒園的信任。其實我知道他為什么喜歡上幼兒園,因為在幼兒園里老師都會帶領他們做各種各樣的游戲,有智力游戲、音樂游戲、表演游戲……孩子每天都是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成長,所以孩子在幼兒園中的每一天都很快樂。有時在路上看到背著沉甸甸大書包上學的孩子,看著他們的背影,我感到很心疼……

游戲才是孩子成長真正需要的。孩子在游戲中鉆、爬、跑、跳,孩子的身體獲得了足夠的活動,促進了身體發(fā)育;孩子在游戲中要聽老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動腦思考,促進了孩子語言理解力、語言表達能力、動腦思考能力的提高;孩子在游戲中要與學著與小朋友和諧相處,促進了孩子人際溝通能力的提高和禮貌行為的養(yǎng)成;孩子在游戲中要處理與小朋友的糾紛、矛盾,促進了孩子問題解決能力的提高;孩子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會得到老師的肯定、小朋友的鼓勵,這就培養(yǎng)了孩子的自信心;游戲中的磕磕碰碰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寶貴的成長資源,這些磕磕碰碰讓孩子們懂得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

把游戲還給孩子,把快樂還給孩子……

教育隨筆:把快樂還給孩子


教育隨筆:把快樂還給孩子

橙橙小朋友昨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腳后跟被自行車夾到里。她媽媽再三叮囑近段時間不要讓他參加戶外活動,為此,我對他格外關注。

今天戶外活動時,我照例帶領孩子們到室外進行律動和體育游戲,恩熙跑過來說;“老師,橙橙來上學了。”我看到橙橙,未加思索地對他說:“橙橙,你腳不好就不用了,坐在那花園邊上看小朋友做游戲吧?!甭犃宋业脑挘瑒偛胚€興高采烈的他忽然臉色陰沉了下來,慢吞吞地轉過身子,往花園那邊走去……

橙橙的瞬間變化讓我猛然醒悟;離開集體,他并不快樂!我迅速改變了想法:“橙橙,等一下!老師還要請你幫忙。今天的游戲請你當紅綠燈,好嗎?”我說。橙橙爽快地答應了?!凹t綠燈”是這個游戲運動量最小的一個角色,在游戲的過程中,雖然橙橙站在原地,但他扮演得很投入,看得出他很快樂。我決定,次后無論做什么游戲,都要跟橙橙安排一個合適的游戲角色,即使沒有合適的,也要為他創(chuàng)造一個合適的角色。

很多時候,我們會忽視孩子的感受,在不經(jīng)意剝奪孩子的快樂。如果我今天忽略了橙橙的變化,就不可能了解橙橙的感受,橙橙也就不可能享受到集體游戲的快樂。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細致入微地觀察孩子的變化,深刻體會孩子的感受,真正理解、尊重孩子,還他們快樂!

教育隨筆:把機會還給孩子


午餐時間到了,王老師把菜拿到教室,說今天我們吃蝦,我和王老師一起分好了飯菜,這時王老師開始幫小朋友剝蝦皮,我問她為什么要剝,那么多蝦等老師都剝完飯菜都涼了。她說孩子們不會剝,我馬上制止了王老師的做法,告訴她,把機會為什么不讓小朋友自己試一下。

每次吃下的時候,有好多的小朋友都會說:“老師我不會剝”,我說現(xiàn)在老師教你,請你拿起蝦,先把蝦頭摘掉,再把蝦腿摘下來,最后把蝦身上的衣服脫下來,現(xiàn)在就可以吃了,孩子們都忙著自己剝蝦。

后來我將這件事情講給家長聽,家長的反應就是我家的孩子肯定不會剝,這件事情給了我很大的感觸,現(xiàn)在的小朋友的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掌上明珠,一家人圍著孩子轉,什么事情都是大人包辦,孩子的動手機會少之又少,有些家長是怕孩子做不好,干脆就自己包辦,孩子在家就是衣開伸手,飯來張口。

其實世界上沒有那個人做事情是一次就可以做好的,你不讓孩子嘗試去做的話,怎么知道孩子做得好不好,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需要老師和家長去培養(yǎng),而做家長的應該創(chuàng)造機會給孩子去鍛煉,千萬別剝奪了孩子的動手機會,只有把機會還給孩子,孩子才能得到鍛煉和提高。

教育隨筆:把主動還給孩子


對于語言活動,特別是故事活動,我們一般的常態(tài)套路是老師講述然后幫助幼兒分段分析故事情節(jié),最后整理再講述一次故事。在本次活動中我在目標中增加通過猜測的方法預知故事內容,想著這種新的套路是不是能帶來幼兒不一樣的感覺,活動導入其實便開始了猜測,猜一猜誰會來報名考試,每個幼兒都各抒己見,有的說“啄木鳥”、“蜂鳥”、“鴕鳥”、“貓頭鷹”,也有很多幼兒猜中了“麻雀”,通過老師的引導幼兒慢慢猜中了“大雁”、“鴨子”等。此時幼兒的興趣已經(jīng)被激發(fā)到了最高點,他們急切想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就把故事講了個大概。特別印象深刻的是孩子們那亮閃閃的眼睛和爭先恐后地發(fā)言,還有一些小小的爭執(zhí)。接下來,我把故事完整地講述一遍,中間還請幼兒配合表演一下,再提一些綜合性的問題,一堂活動就這樣順利地結束了。

優(yōu)勢:

1.把自主還給了孩子?;顒又形覜]有象預先設計的那樣,分段欣賞故事,再看圖片講述,而是引導幼兒邊看圖片,邊自己猜測講述故事的情節(jié)內容。

2.認可幼兒的多角度講述,讓其獲得成功體驗。

3.注重問題的引導。

不足:孩子們在活動體驗了自主的快樂,獲得了成功感,但孩子體驗過這樣的活動后再開展其他基本套路的語言活動時會覺得枯燥無趣,所以教師還是在教案設計的時候多花心思,認真?zhèn)湔n,認真審議什么活動適合幼兒,能促進他們發(fā)展。

應該把自由還給孩子,把解決問題的權力還給孩子


作為孩子的老師,我們應該把自由還給孩子,把解決問題的權力還給孩子,為孩子納一雙“有為”所需的“自信之鞋”,讓他們穿在腳上,走在人生的旅途中,更自信地邁出勇敢堅定踏實有力的腳步。

小班的孩子半年的時光匆匆走過,似乎還沒有來得及打個招呼,光陰便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孩子們一天天的長大了,看著他們美麗的笑容,活潑的身影,我從心里感覺暖暖地。還記得,孩子們9月1日來到這陌生的幼兒園時,哭著鬧著喊媽媽,不吃也不喝,似乎對整個社會都要排斥,沒有組織,也沒有紀律,我們說的話一點也不起作用,我們真的很無奈,也很頭疼,吃飯要喂,上廁所要陪……總之,一切的一切都很累,累歸累,但我們很高興,有這么一句話,形容當時的我們很貼切,累并快樂著。

在幼兒園里,我們經(jīng)常聽到一些孩子說:"我媽媽讓我這樣做。"這些孩子一遇到事情首先考慮的是他人的想法,而不能主動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平時和小朋友在一起,他們從不帶頭做事情,習慣追隨在能力強的孩子后邊,心甘情愿地聽從他人的安排。他們沒有主見做事??s手縮腳,言行舉止時受他人的觀點和意愿所左右。好像被籠罩在別人的影子里,喪失了自我。久而久之,這些孩子對他人產(chǎn)生依賴,對自己喪失了信心,造成自卑心理,形成軟弱,懶惰等不良性格。

今天,他們一個一個的長高了,長胖了,不再是當時那個哭哭啼啼的小王子、小公主了,他們學到了很多,懂得了朋友間要友好相處,對老師要有禮貌,上課要有秩序等等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與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再讓爸爸媽媽抱,自己高高興興來幼兒園,自己吃飯,自己睡覺,能大膽回答老師的問題,勇敢地表現(xiàn)自己……我真的為孩子們的進步感到驕傲與自豪!加油吧!親愛的孩子們,我們永遠會用欣賞的眼光稱贊你們的!

把自由游戲的權利還給孩子


戶外活動時,我高興地和孩子們說:“孩子們,我們今天玩丟沙包投擲的游戲好不好?”(這是根據(jù)每天的體能活動安排的內容跟進實行的)可是,他們不高興小聲地嘀咕道:“啊,怎么又玩這個啊……”我聽著,有點愣了,是啊,為什么我不問問他們的意見呢?于是我便急忙問到:“那你們是想玩什么呢?”,“玩圈圈”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我笑了答道:“好好好!”只見他們高興地拿起圈圈活動起來:肖坤益拿著圈圈在地上轉,劉子羽拿圈當做方向盤在開車,李曉媛在滾圈圈,璐麗和璐璇還兩人配合,將圈套在身上,當成了袋鼠媽媽和寶寶一起跳??梢姡變嚎梢栽谄渲凶杂傻匕l(fā)揮和想像,以最大限度地開發(fā)自己的潛能。

由此可見,教師就應適當設計自由、開放的游戲活動時間,并提供各種材料,給予孩子最大的探究空間,讓他們自由創(chuàng)造和表達。而教師通常是分配任務及提要求,這樣一來,幼兒連僅有的一點自主選擇的機會也沒有了。教師只有尊重幼兒、信任幼兒,根據(jù)幼兒的反應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教學活動,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主動發(fā)展

幼師隨筆:把快樂自信還給孩子們


孩子是祖國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孩子的需要是教師關心的焦點,孩子的進步是教師快樂的源泉。

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對學生的期望過高或過低都是有害的:期望過高,學生老是達不到,自然有損其信心的樹立與鞏固;期望過低,學生不費吹灰之力即能達到,自然談不到樹立信心。只有期望適中,才有助于自信心的樹立與鞏固。所以,在工作中我也十分注意了這一點。

幼兒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們的生活中充滿著驚喜,充滿著樂趣,充滿著意外......他們的學習需求更多地來源于這些驚喜、樂趣和意外。細細留意,我們會在幼兒的一言一行中發(fā)現(xiàn)他們關注的焦點。當我和幼兒在戶外散步時,他們會數(shù)著彩磚跳格子,往往數(shù)著數(shù)著就亂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團從一再數(shù);他們會歪歪扭扭、樂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車輪上轉圈;也許對于成人來說這是無聊的事,可是看著幼兒的笑臉,就明白他們樂此不疲的原因了。

靜靜是我班上一個秀氣的小女孩。平時,她不太愿意主動地與人交往,話也不多。學習活動中從來都不愿意舉手發(fā)言,請到她時,也不愿意開口說話。有時情緒很不穩(wěn)定,不樂意時抿著小嘴,一聲也不吭。似乎是一個很難接近的孩子??墒?,她卻又是個聰明又懂事的孩子。她所缺少的是自信和大膽的品質,需要的是更多的關注和機會。

首先,我在與她家長的交流中得知,靜靜從小有奶奶帶大,奶奶為了孩子的安全,什么事情都不讓孩子去做,孩子整天在奶奶的呵護下成長。加上父母工作比較忙,很少有時間在家照顧幼兒,使她從小性格就比較內向。面對什么困難都要讓別人去幫忙。

第一次:上午加點后,我一邊給靜靜梳頭,一邊總是要和她說說話,問問她家里的一些小事。

今天,剛坐下,她就樂呵呵地告訴我:“昨天爸爸和我玩球了,他的技術還不如我呢,我都會轉身拍球了?”  

學生缺乏自信,甚至產(chǎn)生自卑的原因是沒有正確評價自己,往往拿自己的缺點與別人的優(yōu)點相比。所以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賞識自己,這是增強自信消除自卑的良策。成功是自信的力量之源,自信心的建立需要有成功的體驗做為基礎的,學生的成功機會越多,他就會越自信,就拿學生的學習來說,學生的學習成績越好,他對學習就越有信心,學習興趣就越加高漲。

第二次 :下午,到了講故事的時間,“靜靜,你來給大家講個好聽的故事,行嗎?”她扭扭捏捏地站起來,低著頭,牙齒緊咬著嘴唇。小朋友鼓勵她,并放低要求,只要說幾句就行了,她還是不愿意。無奈,只有等到明天了。

一連幾天都是這樣。最后,她終于答應明天來講故事。

第二天,我先和她隨意地談了一會兒,讓她知道:一個人說話要算數(shù),說過的事情就要做到,要講誠信。再來由她講故事時,我微笑地向她點點頭“你能行的。”終于,她的態(tài)度有所好轉了,雖然聲音很輕,可是卻是不小的進步。

第三次:

今天,靜靜穿了條漂亮的新裙子?!办o靜今天可真漂亮!”早上,我注意到她衣著的變化?!斑@是我媽媽給我新買的?!彼吲d地告訴我?!笆遣皇怯悬c大呀?”“對呀,媽媽說這樣明年還能穿的?!彼樕蠋е_心的笑容。

活動中,我一直觀察著她,發(fā)現(xiàn)今天她的情緒很高漲。我嘗試請她回答問題,她一點兒也沒有不開心的表情,大大方方地回答了。

現(xiàn)在,每個老師見了靜靜都說靜靜變了。的確,靜靜是變了,變得活潑可愛了,變得落落大方了,變得聰穎懂事了??粗母淖?,我也發(fā)自內心的欣慰,對孩子播撒的愛,終于有了收獲。愛如春風,愛似陽光,使萬物滋潤,使萬物茁壯。有了濃濃的愛,我們的孩子才能揚起自信的風帆,才能體驗成功的喜悅,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缺乏自信,產(chǎn)生自卑情緒總是與多次的失敗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而自信心則是成功的必然情感體驗。因此,我注意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放手讓他們去做課堂的主人、一切活動的主人,充分地信任學生。這樣,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能得到充分發(fā)揮。自信心也會越來越足,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針對這些,我在班中組織了詩歌朗誦會,讓愛好詩歌的同學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并且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小組的興趣愛好把喜歡的課文編成課本劇表演給大家看,學生通過參與活動,激發(fā)學習樂趣,挖掘內在潛能,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同時學生在活動中大膽表現(xiàn)自己,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教育隨筆:把機會給每一位孩子


教育隨筆:把機會給每一位孩子

我們班是新中班,所以每天早操和戶外活動前的排隊真讓人頭疼。我發(fā)出“站隊”的口令后,孩子們就會瘋狂的向站隊的地方?jīng)_去。有的孩子連小椅子都顧不上放好,就迅速跑過去,你推我,我擠你.經(jīng)常會聽到:“老師,他插隊”、“我站在這兒”。站在前面的幾個孩子,有的抱著我的腿,有的抓住我的手,有的拉著我的衣服,我只能用更大的聲音蓋過他們,或者一一把他們的手拿開,批評他們一頓,可效果不大。我琢磨老這么亂可不是事兒,于是著手調查其中的原因。

我把幾個總愛擠的孩子叫到身邊問:“你們?yōu)槭裁磁抨爼r總愛擠?”“我想當排頭!”“你們?yōu)槭裁聪氘斉蓬^呢?”“當排頭多好,當排頭在前走,離老師最近,能幫老師干活,還能得到表揚……”。我又把經(jīng)常當排頭的幼兒叫到身邊問:“你們喜歡當排頭嗎?”有的孩子說:“喜歡?!庇械暮⒆诱f:“有時喜歡,有時不喜歡?!痹诿看蔚幕顒又校课挥變憾紶幹プ?,但教師只是選擇幾個平時能力比較強的幼兒擔任。時間長了,能力強的幼兒只能被動的接受,能力弱的只有羨慕的眼光。

相關推薦

  • 教育隨筆:把游戲還給孩子 每天迎著清晨的陽光,站在門口迎接孩子們的到來,看著孩子們臉上的微笑,體會他們快樂的心情,是我最欣慰的時刻…… 一天早晨,睿睿媽媽特別激動地對我說:“我兒子自從上了大班,每天早晨特別愿意上幼兒園,即...
    2021-05-07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把機會還給孩子 午餐時間到了,王老師把菜拿到教室,說今天我們吃蝦,我和王老師一起分好了飯菜,這時王老師開始幫小朋友剝蝦皮,我問她為什么要剝,那么多蝦等老師都剝完飯菜都涼了。她說孩子們不會剝,我馬上制止了王老師的做法,...
    2021-05-02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把快樂還給孩子 教育隨筆:把快樂還給孩子 橙橙小朋友昨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腳后跟被自行車夾到里。她媽媽再三叮囑近段時間不要讓他參加戶外活動,為此,我對他格外關注。 今天戶外活動時,我照例帶領孩子們到室外進行律動和體育...
    2021-04-29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把主動還給孩子 對于語言活動,特別是故事活動,我們一般的常態(tài)套路是老師講述然后幫助幼兒分段分析故事情節(jié),最后整理再講述一次故事。在本次活動中我在目標中增加通過猜測的方法預知故事內容,想著這種新的套路是不是能帶來幼兒不...
    2021-05-26 閱讀全文
  • 把“犯錯權”還給孩子 把“犯錯權”還給孩子 “小孩子犯錯,上帝也寬恕”“人不犯錯,永遠長不成大人”,犯錯,是孩子告別不足、走向正確的必要臺階。每一個錯誤,不僅是一次過錯,更是教育者和學生反思自我、改過自新的機會;不僅是一種...
    2020-11-13 閱讀全文

每天迎著清晨的陽光,站在門口迎接孩子們的到來,看著孩子們臉上的微笑,體會他們快樂的心情,是我最欣慰的時刻…… 一天早晨,睿睿媽媽特別激動地對我說:“我兒子自從上了大班,每天早晨特別愿意上幼兒園,即...

2021-05-07 閱讀全文

午餐時間到了,王老師把菜拿到教室,說今天我們吃蝦,我和王老師一起分好了飯菜,這時王老師開始幫小朋友剝蝦皮,我問她為什么要剝,那么多蝦等老師都剝完飯菜都涼了。她說孩子們不會剝,我馬上制止了王老師的做法,...

2021-05-02 閱讀全文

教育隨筆:把快樂還給孩子 橙橙小朋友昨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腳后跟被自行車夾到里。她媽媽再三叮囑近段時間不要讓他參加戶外活動,為此,我對他格外關注。 今天戶外活動時,我照例帶領孩子們到室外進行律動和體育...

2021-04-29 閱讀全文

對于語言活動,特別是故事活動,我們一般的常態(tài)套路是老師講述然后幫助幼兒分段分析故事情節(jié),最后整理再講述一次故事。在本次活動中我在目標中增加通過猜測的方法預知故事內容,想著這種新的套路是不是能帶來幼兒不...

2021-05-26 閱讀全文

把“犯錯權”還給孩子 “小孩子犯錯,上帝也寬恕”“人不犯錯,永遠長不成大人”,犯錯,是孩子告別不足、走向正確的必要臺階。每一個錯誤,不僅是一次過錯,更是教育者和學生反思自我、改過自新的機會;不僅是一種...

2020-11-1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