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反抗”寶寶6技巧
發(fā)布時間:2021-04-05 寶寶入園 幼兒故事6歲 寶寶班教育筆記面對寶寶的反抗,父母不能一味地去反對和制止,只有正確了解寶寶反抗背后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要知道父母的處理方式是否正確直接會影響到寶寶的成長,所以面對“反抗”寶寶,您也需要“三思而后行”。
1.理解寶寶、尊重寶寶
在寶寶開始喜歡跟父母說“不”的時候就是他們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寶寶這么做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要求和大人一樣的平等地位,此時父母對寶寶的行動不要輕易加以干涉,要以平等的姿態(tài)來征詢孩子的意見,給孩子留有選擇的余地。這樣做會讓寶寶覺得你們尊重、他,維護了他的自尊,也就不會輕易跟你說反話了。
2.對寶寶提出的要求要合情合理
對于寶寶必須做而且完全能夠做到的事,父母應該嚴格要求孩子執(zhí)行;而對于那些不必要的且寶寶不愿意去做的事就不要強行要求他們。在寶寶玩得開心的時候,父母千萬別打擾他們的興致;要是寶寶確實做的不對,父母在制止他們的反抗行為時,在不危及生命、健康和道德的情況下,也要適當地放孩子們一馬。這么做也許會給大人帶來一些麻煩,但相對于寶寶人格健康發(fā)展的回報來說這點讓步是非常值得的。
3.相信寶寶,滿足其好奇心和合理要求m.debasrideb.com
對于寶寶的好奇心,父母們應該給予支持,千萬不要對寶寶過度保護或是包辦代替,這樣會使寶寶失去很多自我探索的機會,也會引起他們的抵觸心理。對于寶寶的能力父母要給予充分的相信和肯定。當寶寶遇到自己能力范圍可以解決的困難,父母要盡量放手讓寶寶自己去做,這樣寶寶在體會成功的快樂同時,也能減少和父母的對抗。
4.同時滿足寶寶獨立與渴望保護的需求
寶寶之所以表現出頑強的“反抗性”其根本原因是想獨立。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與父母作對,但寶寶的內心仍然需要您的情感支持和適時的鼓勵。在放手讓寶寶獨立做一件事時,父母可以首先判斷一下他能多大程度上完成這件事和可能遇到的問題,然后在沒有人身危險的前提下,讓寶寶自己去做。如果寶寶正準備做的事情可能危害到健康的時候,父母必須果斷地制止,并用其他一些沒有危險性的活動來代替。讓寶寶在享受到獨立感的同時也享受到了父母對她們的關愛,這樣也會減少寶寶反抗情緒的發(fā)生。
5.與寶寶有足夠的交流
當父母看到自己的寶寶由乖巧向淘氣轉變的時候,在心理上不應該有擔憂和煩惱,這些都是寶寶成長的一個過程。但并不意味著父母可以不管不問,這樣做的話那么寶寶可真的要成為壞孩子了。父母要給寶寶比以往更加多的寬容、關愛以及交流。耐心傾聽寶寶內心的想法,了解寶寶的需要。問問寶寶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要這么做,這樣才可以最低限度地降低寶寶對父母的逆反心理和排斥心理。
6、不能嬌慣、放縱寶寶。
寶寶喜歡跟父母說“不”,本是一種正?,F象,但如果聽之任之或百依百順,就會形成寶寶任性、驕橫的性格。因此作為父母,對那些總是用說反話來達到自己不合理要求的任性的寶寶應該:
(1)心平氣和地講道理,介紹有關知識,說明不能滿足他的要求的原因,抑制任性、執(zhí)拗行為的發(fā)生。
(2)設法轉移寶寶的注意,用另一種使他更感興趣的事來吸引他,從而使他放棄那個不正當的要求。
(3)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明確表示父母的態(tài)度:不合理的要求,再鬧也不能滿足,然后立即走開,用冷處理的方法來終止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撫愛寶寶的技巧
正如寶寶胃腸如果缺少了食物就會感到饑餓一樣,他的皮膚缺少父母滿懷愛心的撫摸,也會感到“饑餓”。胃腸的饑餓,會影響孩子身體的成長;而“皮膚饑餓”則會妨礙其智力的發(fā)育。
今天你抱孩子了嗎
撫愛孩子的技巧
1.撫摸孩子的手。有句俗話是“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話早己被現代醫(yī)學所證實。大腦的不同區(qū)域掌管著人體的不同部位,換句話說,人體的不同部位都在大腦中占有或大或小的位置。而手在大腦中所占的范圍比人體的任何部位都要多。既然小小的一雙手要大腦中那么多的領域來支配,那么,運動手掌與十指也必然會使大腦的神經受到刺激,得到鍛煉,這就是手巧與心靈息息相關最堅實、最有說服力的生理基礎。所以,抱孩子的時候,要多多地撫摸他的手,舒展他的手,牽拉他的手,把握他的手,親親他的手,用臉去慰貼他的手。另外,做父母的應多和孩子做一些撫摸小手的游戲,像“斗斗飛”、“拉大鋸”、“撓一撓”等等。
2.多摸摸孩子的頭。頭皮距離大腦最近,常摸摸它,不僅可解決“皮膚饑餓”,而且撫摸孩子的頭,還有利于孩子情緒的穩(wěn)定。孩子受到什么驚嚇,或是受到點什么委屈,摸摸他的頭,會使他很快鎮(zhèn)靜下來。
3.多貼貼孩子的臉。多貼貼、親親孩子的臉,也有助于結他一個好情緒和好興致。臉部的神經最發(fā)達,多愛襖他的臉,讓他眉宇舒展,表情開朗,嘴角甜甜,會心微笑,長久會帶結孩子一張堅毅,漂亮的臉。
4.撫摸孩子的肩膀。孩子做出點讓大人高興的事,或是做出他自己感到得意的事時,別忘了拍拍他的肩膀、拍拍他的屁股,以示贊賞與鼓勵。以肌膚相親的方式贊賞孩子、鼓勵孩子,往往比浮泛的語言還來得有力,更容易滋潤孩子的心田。
5.每天可給孩子做一至兩次的全身撫摸??蛇厯崦吅咝﹥焊?,讓孩子在融融的慈愛中接受父母輕輕的愛撫。撫摸的順序,先讓孩子仰臥,從頭臉開始、然后腹部四肢。大一點的孩子,再讓他俯臥,也是按從上到小的順序輕輕的撫摸。撫摸讓孩子感到舒服、暢快為原則。
6.逛公園時也別忘了找機會多抱抱孩子。父母帶孩子去公園,常見的是用童車推著孩子,這樣做,一則孩子處于較低的位置,容易受到灰塵的污染和行人的驚嚇,二則也不利于父子間或母子間的肌膚相親。而“老外”們經常是抱著孩子或是讓孩子騎在自己的脖頸上逛公園,這樣孩子視野廣闊,也會玩得開心。同時,也增加了肌膚相親的機會。
7.父親也要多抱抱孩子。父愛是母愛所不能替代的,堅強寬廣的父愛與溫柔細膩的母愛給孩子完全不同的感受,所以父親也應盡早成為撫愛孩子的角色,和孩子一起游戲,引導孩子爬行和走路,幫助孩子洗澡換尿布。父親還應多抱抱孩子,孩子在父親健壯的胸脯上,那感覺肯定是十分愜意的。
不要這樣抱孩子
1.別強行搖動和高拋孩子。抱孩子,孩子感到高興,大人也感到暢快,于是有些父母很愿在抱孩子時和孩子瘋,不是強烈地搖晃孩子,就是將孩子高高拋起,逗得孩子咯咯大笑。但是,這樣做是十分解除的,有時甚至會引發(fā)孩子腦部疾病。
2.最好避免在睡前、飯后這段時間里抱孩子。抱著孩子,哼著小曲,哄孩子入睡,這樣的方法并不好。因為這會增加入睡的難度,不抱不睡,不哄不睡,久而久之,大人孩子都會感到很苦。還是想法養(yǎng)成孩子按時自己躺下睡覺的好習慣為好。飯后,孩子當有一點輕松的活動,這時也不要抱著他。
3.如果是由保姆看護孩子,也應教她一點育兒知識,千萬不能認為孩子還小,不會說話,不知饑飽,就把孩子放在一邊,自己忙活計或看電視,認為孩子只要不磕著碰著,就算盡到責任。要知道觸覺的培養(yǎng)是不分親疏的。
聰明寶寶的培養(yǎng)技巧
一些孩子為什么能比較聰明,原因自然有許多,但最重要的一點是離不開后天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家長來說,為幼兒積極創(chuàng)造益智的環(huán)境尤為重要。
首先,要經常提供新穎的刺激,擴大孩子的生活面,增強他們的接受能力。
孩子剛出生不久,家長可搖鈴鐺給他聽,掛彩色氣球給他看。因為嬰兒正是在不斷對外界環(huán)境信息的接受與作出反應的過程中,提高了大腦和各種器官的靈敏性,進而加速了智力發(fā)展的進程。嬰幼兒的生活環(huán)境較狹窄,但其智力發(fā)展速度又甚快,這就要求家長應經常帶他去看一些沒有見過的東西,逐步擴大他的眼界和經驗。例如,可帶孩子去動物園看看各種動物,或帶孩子去兒童游樂活動場所。由于孩子走出了家門,看見聽到各種各樣的新穎的東西和聲音,孩子就會產生一種新鮮感,激起孩子的興奮點,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他的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為其將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其次,要給孩子盡可能多的自由,不宜過分限制他的活動。
幼兒的智力主要是在活動中發(fā)展起來的,活動能力是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標志,限制孩子的活動就意味著限制了他的智力發(fā)展。幼兒的天性是活潑好動,只要他能拿到或搬動的東西,都可能成為玩具。如把地上拾到的小木棍插在沙土里,自稱在“種樹”;把漏勺放在水桶里攪,說是“撈魚”。這在許多家長看來是“胡鬧”,因為家長只要求孩子干凈、整齊、聽話和守規(guī)矩,結果使孩子變得怯懦,不敢說、不敢笑、不敢跑、不敢跳。這種過分限制幼兒活動的教育方法是極為有害的。家長應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玩耍,多讓孩子在操場上、公園里自由地做游戲,玩沙土、爬小山坡、奔跑跳躍。
第三,要精心為孩子提供“精神營養(yǎng)”——玩具與圖書。
但非所有的玩具都能促進幼兒智力的發(fā)展,玩具也不是多多益善,因此家長應視孩子的實際水平,選購最能促進孩子智力發(fā)展的玩具,如小積木、拼插車板和塑料的小炊具、小家具等。這些玩具可幫助孩子辨別不同的形象與顏色,認識物體,對孩子的手眼配合一致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均大有益處。圖書對于激發(fā)孩子智力有其獨到功能。圖書中的故事的基本特別是以圖為主,為幼兒提供了生動的直觀形象。但由于孩子理解能力欠缺,家長應幫助他理解作品的內容,可先給孩子講一兩遍,然后讓他自己重述其內容,這有助于孩子的智力發(fā)展。
巧治寶寶“人來瘋”的策略
“人來瘋”不但顯得孩子行為習慣不良,讓家長覺得沒面子,而且還會影響寶寶正常的生活、游戲和學習,有的孩子因為過度興奮而不好好吃飯睡覺、出現沖突、損壞玩具或者傷著自己,甚至上火、生病。經?!叭藖懑偂边€會影響孩子神經系統(tǒng)的健康發(fā)育,導致興奮功能總是強于抑制功能。長此以往,容易形成沖動、暴躁、難于自控的不良個性。因此,家長要主動想辦法防范或者矯治孩子“人來瘋”現象。
1給寶寶表現的機會
寶寶的好奇心很強,但是持續(xù)時間又很短,如果媽媽給了寶寶表現的機會,寶寶的表現欲獲得了滿足,再哄寶寶離開就很容易了。
為防止寶寶反應不過來,媽媽最好在客人到來之前跟寶寶商量商量。商量的形式如果能讓寶寶感受到媽媽對他的尊重,寶寶接受起來就比較容易。
當家里來客人的時候,父母不要把寶寶排除在外,而要把寶寶當成主人,和媽媽一起招待客人。當和父母一起張羅給客人讓座、倒茶、拿水果、幫忙拿東西的時候,寶寶不但學會了待客之道,而且因為做了主人、參與了招待客人而有了一種成就感,成就感會催生責任感,以后寶寶就懂得了待客之道,乖乖為客人服務,而不是打擾客人。
2培養(yǎng)寶寶掌握待客做客的基本行為規(guī)則
生活中經常會出現迎來送往,家長不能僅僅告訴孩子不能做什么,還要告訴孩子應該做什么、可以怎么做,指導寶寶掌握待客做客的基本行為規(guī)則。
如果是家里來客人了,事先要與寶寶談話,告訴寶寶客人是誰,鼓勵寶寶與人大膽地打招呼、問好,還可以與寶寶交流對話:“寶貝,一會兒客人來了,你要請他們到哪里坐?”“你要不要給客人唱支歌、跳個舞?”“如果客人正在說話,寶寶能不能隨便插話?”“如果大人在說話,寶寶能不能自己玩呢?你打算自己玩什么呢?”
客人來的時候,可以把孩子介紹給客人,或者鼓勵寶寶自我介紹,讓寶寶覺得自己沒有受到冷落。如果是出門做客,要指導寶寶文明禮貌,不要不能亂跑、亂喊、亂摸,知道征求大人意見等等。如果孩子表現好,要及時地肯定和鼓勵;否則,不要簡單批評了事,還強調正確的行為方式。
3尊重并阻止正在“人來瘋”的寶寶
即使家長對孩子有言在先、約法三章,也不能指望孩子就能自覺遵守、不越雷池,是孩子就有行為反復、“屢教不改”的特點,因此家長教育孩子要有耐心。當孩子現場違反規(guī)則與要求的時候,不要當著眾人的面批評孩子,而是把孩子拉到旁邊,與他說悄悄話,給寶寶做“好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控制意識;也不要用嚇?;蛘邍绤枒土P的方式對待孩子。
4滿足孩子的新鮮感
孩子對外界環(huán)境有新鮮感,是健康的心理需求,有助于寶寶發(fā)展心智,家長應給予滿足,所以家長要經常帶孩子出去看看、轉轉,不要總是把寶寶關在家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年輕父母不要把寶寶交給老人或者保姆就不管了,自己平時應多帶孩子與人交往,以減少看見陌生人時的新鮮感。
寶寶的牢騷應對有技巧
思考:?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學會:有些事情即使我們很不愿意做,但如果是必須要做的,我們就必須要去做。這也是成熟的一個過程。即使是最成熟的那些人,也會不時地發(fā)出一些抱怨。將我們的想法用一種合適的方法表達出來,也是一種需要學習的技巧。??
解決方法:
1、你可以糾正你聽到的抱怨。如果孩子說:“?。∮憛?!我討厭這個綠色的東西!”你可以回應道:“我希望你說:‘爸爸,我不想要菠菜。’”?
2、讓孩子知道你不會理睬他的抱怨——并且就這么做。當你讓孩子去做某件事情,而他用抱怨作為回應的時候,你只要重復你的要求,然后離開房間就可以了。
3、不停地用沒有感情的聲音來重復你的要求。孩子會對不斷地聽到這樣的話感到厭煩,同時也了解到,你是不準備放棄的。?
4、告訴孩子你想聽到什么:“如果你能用正常的語氣說話,并且在說話之前想清楚,我會感到很開心的?!比缓缶徒Y束你們的對話。?
5、在孩子抱怨完之后,就回應道:“好吧,我已經聽完你的問題了。那么你認為我們該怎么解決?”不要用生氣或諷刺的語氣,而是鼓勵孩子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6、想想自己有沒有經常抱怨一些事情,并極力避免出現這種情況:“你為什么不能把你的東西放好呢?我一個人要收拾這里所有的東西。你們這些孩子從來不整理自己的東西。我已經對……煩透了。”順便提一句,當家長跟在孩子后面收拾屋子的時候,常常會這樣說。記住身教重于言教啊。
培養(yǎng)寶貝專注力的6技巧
培養(yǎng)寶貝專注力的6技巧
專注力培養(yǎng)6技巧:
技巧1 以興趣培養(yǎng)入手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對事物的興趣越濃,其穩(wěn)定、集中的注意力越容易形成。所以家長應注意培養(yǎng)孩子廣泛的興趣,并借此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興趣和情緒的控制。因此,我們應該注意把培養(yǎng)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與培養(yǎng)專注力結合起來。
父母要試著培養(yǎng)孩子每次專心做好一件事情。我們知道孩子的興趣與喜歡的東西不會是單一的,這就需要父母來平衡。例如可以每次只教孩子一首唐詩。如果孩子對多首唐詩感興趣,那父母就要幫孩子安排一下,不要太貪心,一次全教給孩子。
技巧2 注意環(huán)境的氛圍
盡量給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擁有一個整潔、有序的環(huán)境是培養(yǎng)孩子專注力最好的方法。孩子不會被周圍花花綠綠的顏色所吸引而分散注意力,給孩子一個無聲的教育。
盡可能的讓孩子養(yǎng)成獨立學習的習慣,不要使孩子對父母有過多的依賴,這樣也易于集中精神。
技巧3 尊重孩子的游戲時間
父母不要認為玩游戲是一件無聊的事,孩子的注意力的培養(yǎng),最初往往是從游戲開始的。
父母可以幫孩子建立一個學習和游戲相結合的有規(guī)律的生活,合理安排孩子游戲和學習的時間,這樣也能鍛煉孩子的體質。
技巧4 背誦有助培養(yǎng)專注力
通過背誦及一些反復的刺激的游戲活動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加強。
對于大一點的孩子而言,背誦對培養(yǎng)專注力是非常有益的。對于小一點的孩子,父母可以多參與訓練孩子專注力的游戲,比如拍掌游戲、迷宮游戲、躲貓貓的游戲、傾聽游戲、走直線、平衡木等游戲活動。
技巧5 培養(yǎng)善始善終的好習慣
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指示要清晰、明確,但是要求不要太嚴格。在做這些事情之前,父母應該讓孩子懂得做事的目的,并引起做事的興趣;在做事過程中,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要注意提高孩子克服困難的能力,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責任感,這樣孩子在做事的時候注意力就會集中,會去克服一些小的困難。完成一件事的時候,要及時進行鼓勵和表揚,孩子就會產生一種滿足感、快樂感。
技巧6 訓練孩子善于“聽”的能力
“聽”是人們獲得信息、豐富知識的重要渠道。孩子上學后,老師多半是以講解的形式向他們傳授知識的,所以訓練孩子“聽”的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父母可以通過“傾聽”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父母可以讓孩子聽音樂、聽故事,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話來描述所聽到的內容,從而培養(yǎng)孩子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您的孩子情緒有沒有出現以下的信號:
缺乏集中的意志,容易遺忘和心不在焉
容易受到外在壓力的影響,經不起挫折或失敗
對所做的事情不感興趣,缺乏耐性,在吃飯和學習時也不肯安靜地坐著
情緒不穩(wěn)定,經常發(fā)脾氣,情緒出現較大波動,做出一些類似敲打頭部的動作
如果您的孩子出現以上的行為,那有可能就是一種缺乏專注力的表現。
越專注,越自信:
專注力就是通常所說的注意力,是適應環(huán)境最基本的能力。對孩子來說,專注力是自主學習的開始。
從孩子滿2歲開始,就應該多訓練他的專注能力了。一般來說,專注力比較高的孩子,做事情都會事半功倍。當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時,隨之而來的就是充足的自信心和高漲的學習興趣,這就自然能夠促成他更多的求知欲。相反,那些缺乏專注力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會虎頭蛇尾,久而久之,他會慢慢變得膽小、畏縮、缺乏自信,不敢、也不愿去嘗試新的事物,造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
體驗成功
注意力分散的孩子,往往對某件事情缺少興趣和愛好,但這只是一個表面現象,深層次的原因是他在這件事情上沒有成功的體驗。所以提高專注力在本質上就是要提高孩子的成功體驗,讓他從成功中獲得快樂,喚起興趣,以增強孩子的專注力。提高成功體驗的關鍵,不僅僅是鼓勵和表揚孩子,而是要讓他真正地有成功感。
學會“坐下來”
有些孩子坐不住,好動,注意力分散,無法專注于某一個具體的事情,總是喜歡從一件事情快速地轉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對此,家長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并采取適當的方式予以糾正,要合理地安排室內和戶外的活動時間,分配“坐下來學”和“站起來玩”的時間,不要擔心孩子在早期因為“坐”而影響到后期的發(fā)展。
在進化和個體成長的時間表上,“坐”的發(fā)展要比“走”的發(fā)展早半年時間,因此坐是人類的特征體位,養(yǎng)成坐下來學、坐下來操作的習慣,也是發(fā)展兒童早期社會性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