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鼓勵教育與挫折教育再引思考

發(fā)布時間:2021-02-01 教育筆記鼓勵孩子 心理與教育測量筆記 教育知識與能力筆記

因為上課看小說、下象棋,被班主任老師批評之后,一名初中生從4樓教室一躍而下,自殺身亡,這是本月初發(fā)生在湖北十堰鄖縣的一幕慘劇。而就在這件事情發(fā)生后不久的幾天,湖南某知名高校的一名大學生因為失戀也站上了樓頂,在瑟瑟寒風中,他最終被好心人送來的一件寒衣感動,才打消了輕生的念頭。

如今孩子經(jīng)受挫折的能力越來越弱,儼然已經(jīng)成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近日,騰訊網(wǎng)發(fā)起的討論顯示,有71.16%的網(wǎng)友投票認為當前少年亟待補好挫折教育。

家長:更青睞贊美教育

“自殺事件的發(fā)生暴露了我們教育中‘死亡教育’的空白和無力?!焙峡萍即髮W心理學系主任劉志軍在心理輔導中也常遇到類似傾向的案例,他表示這種現(xiàn)象揭示了當下一代抗壓能力弱、心理脆弱的性格特點。

一項針對90后大學生的調(diào)查報告顯示,在父母千般寵愛中長大的90后一代,其抗壓能力普遍堪憂,一旦遭遇挫折,往往容易滋生心理問題。而參與調(diào)查的對象中,獨生子女占據(jù)大多數(shù)。

“你最棒”、“你比他聰明”,這是許多父母面對孩子常常掛在嘴邊的話。40歲的周磊兒子讀初一,因為孩子從小聽到的都是贊美,如果有人批評他,就很不服氣?!拔覀冞@一代人都是從父母的打壓式教育下走過來的。而現(xiàn)在的孩子基本上接受的都是鼓勵式教育。”他時常也很疑惑,到底應該多鼓勵還是多讓孩子受點挫折。

“現(xiàn)在基本是獨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寶,呵護都來不及,家長怎么舍得讓孩子受挫折呢?”吳輝說,她的小孩讀小學三年級,平時都會給孩子多一些鼓勵,增強孩子的信心,讓孩子快樂地成長。

雖然一些家長認為現(xiàn)在社會競爭激烈,總是一味地給予鼓勵和支持,孩子們遇到困難受到批評會無法承受。但相比挫折教育,多數(shù)家長更青睞“贊美教育”與“鼓勵式教育”,更愿意給孩子“甜棗蜜罐”。

老師:接受適當挫折是必要的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學辛繼湘教授針對90后大學生性格特點曾展開過一段長時間觀察,她發(fā)現(xiàn),不少90后大學生從小受到家長的過度保護,在“愛”的名義下,他們往往缺少自己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機會。

辛繼湘表示,另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還在于,有一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往往容易把孩子的失敗看得過重,偶爾考試失誤就會引起家長極大的不滿。這樣就讓孩子在失敗面前失去了正確判斷力,把一些小挫折看成極大的失敗,心理無法承受。

“對孩子的尊重和保護要適度,生長在溫室的孩子是永遠長不大的,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接受適當?shù)拇煺劢逃怯斜匾??!毙晾^湘說。

專家:挫折教育應注意孩子個性

亟須為青少年補補挫折教育課已基本成為社會、學校、家長三方的共識。目前而言,挫折教育并沒有系統(tǒng)地進入教學計劃。有業(yè)內(nèi)專家指出,學校應該開設如何面對挫折的課程,教育學生懂得珍惜生命,教會學生如何抗壓排壓,勇于面對來自各方面的批評,學會控制情緒。

唐海波是中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臨床心理學博士。前來咨詢心理問題的學生多半是生活、感情受挫。在他眼里,“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是什么新問題,不管學生自殺的具體原因是什么,但歸結一點是心理健康出了問題,精神抗壓能力薄弱?!?/p>

他認為,青少年一代面臨的問題是我們這個時代,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造成的,對下一代進行挫折教育的方式方法并沒有掌握。挫折教育需要方法、技巧,甚至需要教育學理論的支持。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方向新教授對此表示贊同,不少中小學已建立初步的挫折教育基礎,但尚未形成完備的系統(tǒng),很多教師還未完全掌握行之有效的辦法,他強調(diào),“挫折教育不能僅依靠教育,還要通過實踐,轉化為學生內(nèi)在素質(zhì)?!?/p>

方向新認為,挫折教育應該堅持兩原則,即以人為本、因人而異。他告訴記者,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進行挫折教育不能孤立進行,要考慮成長階段、心理健康等因素,“每個人的成長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能用籠統(tǒng)的方式來教育每一個孩子”。

他建議,對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進行挫折教育要有側重,在進行挫折教育時也應注意孩子的個性特點,對于特別內(nèi)向的孩子,還是要以鼓勵教育為主,對于性格外向、驕傲自滿的,家長可直言不諱地批評教育。

國外“五花八門”的挫折教育

日本:再心疼也不伸手幫忙

日本孩子從上學第一天起,不管家離學校有多遠,都是由自己走著去。路上有什么困難,也是自己想辦法解決。而且日本家長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耐寒抗凍。他們上學時只穿單衫短褲;即使寒風刺骨,女孩依然穿短裙和白襪。

瑞士:送孩子當傭人

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成為無能之輩,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對十六七歲的姑娘,從初中一畢業(yè)就送到一家有教養(yǎng)的人家去當一年女傭人,上午勞動,下午上學。

美國:獨立謀生一周方能予以畢業(yè)

美國南部一些州立學校為培養(yǎng)學生獨立生存的適應社會能力,特別規(guī)定:學生必須不帶分文,獨立謀生一周方能予以畢業(yè)。家長對這項活動全力支持,沒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門”、“搞小動作”的。美國的中學生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掙?!?/p>

德國:14歲就要在家里承擔一些義務

家長從不包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還規(guī)定,孩子到14歲就要在家里承擔一些義務,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這樣做,不僅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能力,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義務感。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挫折教育,不可忽視的教育


隨著中國的發(fā)展趨勢,在只生一個孩子的“國策”中,各個家庭中的孩子,都成了集“萬千寵愛”與一身的“小公主”“小少爺”了。他們理所當然享受大人們給予的一切,有時還變得驕縱跋扈不可理喻起來。而大人們也縱容孩子的為所欲為,給孩子們將來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是意想不到的。家長們?yōu)楹⒆影才藕靡磺?,讓其過得舒舒服服,要風是風,要雨得雨,卻忽視孩子的挫折教育。值得深思的是:現(xiàn)在你縱容一切,將來步入社會,那誰還會縱容他?誰還會謙讓他?誰又會接受他們的無理取鬧呢?

孩子跌倒了你不可大呼小叫、神色慌張去扶他,并嘮叨“痛不痛”,你嘗試“輕描淡寫”孩子的跌倒,然后用欣賞的眼神鼓勵孩子爬起來,并輕輕吩咐把土擦拭干凈。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如此類似例子,雖然那是一個小小舉動,可在孩子內(nèi)心留下的意義卻影響一生。那就是讓孩子學會如何自己去勇于面對挫折。

愿天下父母把自己的愛保存于內(nèi)心,學會放手,讓孩子接受挫折的洗禮,給他們建造一個未來“不畏挫折”的心態(tài)!

兒子受到了挫折教育


昨天晚上,我正在廚房做飯,兒子跑了進來,興奮地到處亂摸,忽然看見電壓力鍋的指示燈亮著,就試圖用手去摸,看到此情形,我立即對兒子說:“聰聰,鍋里正做著飯,鍋蓋非常燙,你不能用手去摸,好嗎”?兒子看看了我,又看了看鍋,好象聽懂了似的,點了點頭。我也就忙著洗菜,忽然,聽到兒子大聲地哭起來,我一回頭,看見兒子正蹲在電力鍋旁指著手,可憐憐巴巴地哭著。這小子,剛才我說的話一瞬間就忘到腦后,我迅速觀察了一下,確認兒子沒事的情況下,便對兒子說:“聰聰,這便是你不聽媽媽話的后果,你是一個男子漢,要為你的行為負責,如果你不聽媽媽的勸告,造成的后果由你自己負責,所以現(xiàn)在請你不要哭了?!彪m然說了這么多話,但我沒指望兒子全聽懂,只希望他能明白,不讓他動的東西肯定是有危險,希望他以后能引以為戒,當然,這需要多次強調(diào)和他多次“嘗試”才能明白這個道理。

吃完飯后,我領著兒子去看望生病的同事,兒子和同事三歲多的女兒玩的非常好,同事的女兒非常喜歡兒子,把她的書、玩具還有好吃的東西都拿出來,兒子也表現(xiàn)的非常有禮貌,在沒有經(jīng)過我的允許,沒有去動同事家的其它物品。兩個孩子大約玩了有半個小時左右,另外一個同志帶她兩歲多的兒子也來了,一進門兒子就主動去擁抱同事的這位大哥哥,可誰知同事的兒子一看是一個小不點,不領他的情,直接一巴掌就打在兒子的臉上,我和兒子一下子都蒙住了,隨之,兒子大聲的哭起來,我迅速調(diào)整好自己的情緒,趕緊對兒子說:“聰聰,哥哥是和你開玩笑呢,只是想摸摸你的臉,但是哥哥用的勁太大了,把你弄疼了?!眱鹤勇犃宋业脑?,抬起掛著淚珠的臉蛋看著那個大哥哥,或許同事的兒子被我的這番話說的不好意,一下子跑開了和那個三歲多的小姑娘去玩了。兒子還好,雖然那一巴掌打的不輕,但他很快又跑著和他們一塊去玩了。我和兩位同事聊了一會天,安慰了生病的同事,看時間已經(jīng)八點半了,就對兒子說:“聰聰,阿姨生病了,需要休息,我們現(xiàn)在應該回家了”,兒子一聽回家,迅速跑到我身邊,我對兒子說:“你應該和姐姐哥哥擁抱一下,謝謝姐姐哥哥和你一起玩”,聽了我的話兒子馬上又跑過去和小姐姐擁抱一下,當走到小男孩身邊時兒子猶豫地回頭看著我,我鼓勵地朝他笑了笑,兒子就又朝小男孩伸開雙臂,我萬萬沒想到,小男孩又給了兒子一巴掌,為了不使大家尷尬,我迅速抱著兒子出了門,這一次,兒子居然沒有哭,但卻是滿臉的委屈。

在回家的路上,我對兒子說:“聰聰,你今天表現(xiàn)的非常好,很像一個男子漢!我們應該象那位小姐姐學習(),而不能象那位哥哥一樣沒有禮貌,對嗎?兒子點了點頭。

也許,今晚發(fā)生的這幾件事情對于兒子來說不是壞事情,應該讓他逐漸地明白,這個世界是復雜性和多樣性,今天所受的挫折對于他的成長是必要的!

賞識教育和挫折教育如何平衡?


對孩子實施賞識教育,這沒有錯,但賞識過了頭,效果適得其反,孩子容易產(chǎn)生虛榮、自傲的心理,很難接受不同意見,更不要說批評教育了。如今的獨生子女,大人嬌慣的多,在學校里不受點兒挫折教育,將來怎么走上社會?著名特級教師韓軍認為,教育應是十八般武藝,欣賞、激勵、批評、懲罰等等,缺一不可。這可謂真知灼見。世界上沒有包醫(yī)百病的靈丹妙藥,面對知識、能力、性格、經(jīng)歷、家庭都不一樣,而且思想不斷變化著的中小學生,賞識教育與挫折教育都需采用。

外國有位作家,很小的時候寫了首兒童詩,母親認為精彩極了,不吝贊美之辭;父親卻說糟糕透了,這使他感到委屈。在以后成長歲月中,他一有進步, 哪怕是點滴成績,都會被母親捕捉住,給予不遺余力的贊揚,作者從母親身上得到的信心、勇氣與希望。而父親對他要求很嚴厲,對缺點、失誤,不留情面地指出來,有時還大聲斥責,作者從父親身上獲得的是清醒、理智與謙遜。再后來,作者成為知名作家,完全明白了父母的用意,他深感自己很慶幸,既有一個懂得欣賞自 己的母親,又有一個十分嚴厲的父親,不然,很難成才。

現(xiàn)在,大家普遍反映,中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強,筆者以為,這與沒有把賞識教育與挫折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很大關系。該賞識的時候不去賞識或 賞識不到位,該批評的時候批評缺失或者把挫折教育等同于做做思想工作甚至體罰學生。挫折教育與打罵無緣,打罵只會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扭曲其人格,培養(yǎng)叛 逆者與奴才。學生犯了錯誤,要批評教育,但批評應講究方式方法,道理說到他們的心坎上。即使要懲戒,也可以采取聰明的辦法,寓尊重、期待、激勵、教誨于 “懲戒”之中。

教育的對象是人,而人的思想與情感是非常復雜的,這要求對學生的教育要有很強的靈活性與機動性。賞識也好,批評也罷,甚或懲戒學生,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服務。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師長教育孩子會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智慧,而教育孩子中的許多無奈、許多出格行為都有悖于這個前提, 哪怕你說你的出發(fā)點是為孩子好,那也是一廂情愿,說不定有時候還會留下終身的遺憾。

幼兒的助長劑-----挫折教育


幼兒的助長劑-----挫折教育

如今不少獨生子女的家長只重視孩子的衣、食、住和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對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勞和向困難挑戰(zhàn)精神的培養(yǎng),而各種困難、失敗、挫折對于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一筆很難得的財富。

一、多肯定、鼓勵孩子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應當及時去關心和鼓勵孩子,給孩子安慰、鼓勵和必要的幫助,使孩子不會感到孤獨無助。這時,父母要盡量避免消極否定的評價,如“不要再試了,再試也沒有用的”、“做不好就別做了”、“怎么這樣笨,別人早就做完了”等,這種話只會強化孩子的不自信和失敗感,家長不妨采用一些積極肯定的評價。如“雖然你沒有成功,但我要表揚你,因為你有勇氣去試試就很好。”“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爸爸媽媽相信你能行?!边@樣做會使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贊揚的,自己完全不必害怕失敗,從而慢慢學會承受和應付各種困難挫折。

二、培養(yǎng)孩子對待挫折的正確態(tài)度

作為孩子,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態(tài)度常常是不穩(wěn)定的,易受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在碰到困難和失敗時,他們往往會產(chǎn)生消極情緒,不能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失敗和挫折,這時,家長要及時告訴孩子,“失敗并不可怕,你只要勇敢,一定能做好的”,“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看一看下次怎樣做”。家長要有意識地將孩子的失敗作為教育的契機,引導孩子重新鼓起勇氣大膽自信地再次嘗試,同時,教育孩子敢于面對困難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難和抗挫折的能力。

三、提供孩子鍛煉的機會

家長要提高認識,改變原來的教養(yǎng)態(tài)度,讓孩子走出大人的“保護圈”,放開手腳不要怕孩子摔著、碰著、餓著、累著,孩子摔倒了鼓勵他自己爬起來;對挑食、偏食、厭食的孩子,餓他一兩頓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做,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家長不要去幫忙,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褲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困難都解決掉,把他們前進的障礙清除得干干凈凈。

四、讓孩子適當受一點批評

有的家長總怕孩子受委屈,即使孩子做錯事,從不說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使孩子養(yǎng)成了只聽得進贊揚的話,而不能接受批評的壞習慣,在學校一受到老師、同伴的批評,就會出現(xiàn)逃課、逃學、與同伴發(fā)生沖突的事件。因此,家長應該讓孩子認識到每個人都有缺點,這些缺點自己不知道,但別人很容易發(fā)現(xiàn),只有當別人批評時,自己才知道錯在哪里,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并非討厭自己,而是幫助、愛護自已,讓孩子懂得有了缺點并不可怕,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五、讓孩子經(jīng)受一點失敗

有的父母不愿看到孩子失敗,下棋、玩撲克、游戲、競賽時,總是想盡辦法讓孩子贏,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其實,作為家長,有時讓孩子體驗一點失敗的滋味未嘗不是好事,可借機培養(yǎng)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

六、挫折教育要因人而異

同一挫折對不同的孩子產(chǎn)生的心理反映不同,因此,家長要根據(jù)孩子的性格進行挫折教育,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較強,好強、愛面子,遇到挫折容易產(chǎn)生沮喪心理,對這類孩子父母不要過多地埋怨、批評,而是點到為止,多加鼓勵;較自卑的孩子,本來對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切忌過多指責,而要多加安慰,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長處,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信心。其次,要根據(jù)孩子的能力進行教育,能力較強的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應重在啟發(fā),讓他們發(fā)現(xiàn)受挫的原因,放手讓他們?nèi)ソ鉀Q問題;能力較弱的孩子,應該幫助他確立切合實際的目標,制定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的計劃,使孩子能不斷地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

國外的一些挫折教育案例


瑞士挫折教育:注重培養(yǎng)自立能力

瑞士雖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但瑞士的父母們絕對不讓自己的孩子養(yǎng)尊處優(yōu),他們很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能力。十五六歲的女孩,初中畢業(yè)后,就要到別人家做一年女傭,上午勞動,下午上學;男孩到一定的年齡也要參加勞動,鍛煉他們的勞動能力和獨立生存能力,以免長大后成為不能獨立生活的無能之輩。

日本挫折教育:讓孩子從小吃“苦”

在日本,一些家庭利用“挫折教育”手段,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的吃苦能力。每到冬天,他們就讓幼兒赤身裸體地在風雪中摸爬滾打。天寒地凍,北風怒吼,不少幼兒嘴唇凍得發(fā)紫,渾身發(fā)抖,父母們則站在一旁,置之不理。日本還提倡“窮留學之風”,讓富裕的大城市學生,到偏遠的山區(qū)、村寨接受艱苦的生活訓練,其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美國挫折教育:認識勞動的價值

美國南部一些州立中學,為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生存的能力,特別規(guī)定:學生必須不帶分文,獨立謀生一周才能畢業(yè)。美國中學生的口號是:“要花錢,自己掙!”不管家里多么富有,孩子一般12歲以后就得給家里做家務,如剪草、送報等,當然,家長也要相應付給自家的孩子“勞務報酬”,體現(xiàn)按勞取酬。美國的父母們常說,只要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謀生的能力,讓他們吃再多的苦也值得。14歲的詹尼佛每周禮拜六要去餐館打工,雖然她也可以選擇在家?guī)蛬寢尭苫?,照樣可領取工資。但詹尼佛覺得在家賺自己母親的錢不是本事,她一定要去外面賺錢來表示自己有自理能力

俄羅斯挫折教育:注重培養(yǎng)獨立意識

漫步在俄羅斯的街頭和廣場,無論是在莫斯科、圣彼得堡,還是在海參崴,都難得見到大人抱孩子或背孩子。在大街上,在臺階下,經(jīng)常見到一些兩三歲的小娃娃走不穩(wěn)摔倒了,甚至跌得眼淚汪汪。而他們的父母親,卻連拉都不拉一把,只是停下腳步,鼓勵他們自己爬起來,繼續(xù)往前走。小孩子在一起玩,你追我趕、打打鬧鬧中跌破了皮、流出了血,疼得流眼淚。父母親看見了,常常也只是察看一下傷痕,輕輕擦幾下,然后就讓他們站起來繼續(xù)玩,仿佛摔跤破皮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對于孩子要做的,父母親一般不加干涉,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

德國挫折教育:注意培養(yǎng)責任意識

德國的父母們從來不包辦孩子的事情,他們將子女視為獨立的個體,給他們足夠的空間,讓子女學習作為獨立的人應該做的事情。簡單來說,一歲的時候父母就會鼓勵他們自己捧著奶瓶喝牛奶,喝完了,父母還會向孩子道謝并加以贊許。隨著孩子年齡和能力的增長,父母再引導他們完成一些更難的事情。這樣,當他們走入社會時,在別人的眼里就不會成為低能的“廢物”。不僅父母們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心,法律也有這樣的要求。德國法律規(guī)定,孩子到了14歲,就要在家里承擔一些義務,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德國人常說,自己的首要責任就是讓孩子懂得,一個人走向社會,最終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強,要對自己負責。

小編總結:以上是國外一些挫折教育的小妙招,瑞士,日本,美國,俄羅斯,德國這些國外的一些挫折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各種能力,有借鑒的意義。這些有利于孩子培養(yǎng)獨立的能力,獨立意識,責任意識等等,希望這些可以幫助到父母們。

表揚與鼓勵教育的差別


斯坦福大學著名發(fā)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過去的10年里,和她的團隊都在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他們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這項研究結果令學術界震驚。答案會讓你正視孩子教育方法的。

在實驗中,他們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圖任務。

首先,研究人員每次只從教室里叫出一個孩子,進行第一輪智商測試。測試題目是非常簡單的智力拼圖,幾乎所有孩子都能相當出色地完成任務。每個孩子完成測試后,研究人員會把分數(shù)告訴他,并附一句鼓勵或表揚的話。研究人員隨機地把孩子們分成兩組,一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關于智商的夸獎,即表揚,比如,“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绷硗庖唤M孩子得到是一句關于努力的夸獎,即鼓勵,比如,“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xiàn)得很出色?!?/p>

為什么只給一句夸獎的話呢?對此,德韋克解釋說:“我們想看看孩子對表揚或鼓勵有多敏感。我當時有一種直覺:一句夸獎的話足以看到效果。”

隨后,孩子們參加第二輪拼圖測試,有兩種不同難度的測試可選,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參加哪一種測試。一種較難,但會在測試過程中學到新知識。另一種是和上一輪類似的簡單測試。結果發(fā)現(xiàn),那些在第一輪中被夸獎努力的孩子中,有90%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則大部分選擇了簡單的任務。由此可見,自以為聰明的孩子,不喜歡面對挑戰(zhàn)。

為什么會這樣呢?德韋克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當我們夸孩子聰明時,等于是在告訴他們,為了保持聰明,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边@也就是實驗中“聰明”的孩子的所作所為:為了保持看起來聰明,而躲避出丑的風險。

接下來又進行了第三輪測試。這一次,所有孩子參加同一種測試,沒有選擇。這次測試很難,是初一水平的考題??上攵?,孩子們都失敗了。先前得到不同夸獎的孩子們,對失敗產(chǎn)生了差異巨大的反應。那些先前被夸獎努力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

德韋克回憶說:“這些孩子在測試中非常投入,并努力用各種方法來解決難題,好幾個孩子都告訴我:‘這是我最喜歡的測驗?!倍切┍槐頁P聰明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他們在測試中一直很緊張,抓耳撓腮,做不出題就覺得沮喪。

第三輪測試中,德韋克團隊故意讓孩子們遭受挫折。接下來,他們給孩子們做了第四輪測試,這次的題目和第一輪一樣簡單。那些被夸獎努力的孩子,在這次測試中的分數(shù)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獎聰明的孩子,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卻退步了大約20%。

德韋克一直懷疑,表揚對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這個實驗的結果,還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她解釋說:“鼓勵,即夸獎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表揚,即夸獎孩子聰明,就等于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p>

在后面對孩子們的追蹤訪談中,德韋克發(fā)現(xiàn),那些認為天賦是成功關鍵的孩子,不自覺地看輕努力的重要性。這些孩子會這樣推理:我很聰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們甚至認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認自己不夠聰明。

德韋克的實驗重復了很多次。她發(fā)現(xiàn),無論孩子有怎樣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獎聰明后遭受挫折的失敗感。男孩女孩都一樣,尤其是好成績的女孩,遭受的打擊程度最大。甚至學齡前兒童也一樣,這樣的表揚都會害了他們。那么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呢?

鼓勵是指鼓勁而支持,表揚則是指對一件事或品行的顯揚、宣揚。

鼓勵通常是針對過程和態(tài)度的,"爸爸看到你這學期的努力,為你驕傲?。⒈頁P通常是針對結果和成效的,"爸爸看到你成績提高,為你高興?。?/p>

多鼓勵,少表揚;多描述,少評價,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揚綁架,或輸不起,未達目的而不擇手段。

另類挫折教育孩子傷不起


近日,西安某小學給一些學習成績較差、思想品德表現(xiàn)不佳的學生佩戴“綠領巾”,與佩戴紅領巾的“好”學生形成明顯差別。雖然校方稱是為了激勵“綠領巾”們上進,但此舉仍引起許多家長和公眾的爭議,同時也引發(fā)了許多人對當下教育“冷暴力”的思考。

[名詞解釋]何謂教育“冷暴力”?

冷暴力,顧名思義,它首先是暴力的一種,是指不通過毆打等行為暴力解決問題,而是表現(xiàn)為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教育“冷暴力”是相對于體罰等“暴力”行為而言的一種“精神體罰”,常見的手段包括對學生態(tài)度冷淡、放任、嘲諷、區(qū)別對待等,對學生的自尊形成傷害。

[專家觀點]教育“冷暴力”危害不容小覷

洋涇中學心理教師徐琳說,教育“冷暴力”的危害不容小覷,特別是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傷害孩子的整個心靈。尤其是那些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向師性比較強,往往存在“老師的話是圣旨”這樣的心態(tài),有時老師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或是一個不經(jīng)意的動作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在這個成長階段,老師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力度可能比父母還大。

此外,也有專家指出,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往往取決于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尤其是孩子,所以老師一定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掌握自己的情緒并控制自己的言行,因為老師的“冷暴力”可能輕則導致學生厭學,重則造成他們自閉,影響到心理健康,并可能影響他們的一生。

家庭也有“冷暴力”

孩子除了可能在校園中遭受教育“冷暴力”,還可能在家庭中遭遇到家長的“冷暴力”,這種“冷暴力”大致可分兩種類型,第一種是“有意識”的,第二種是“無意識”的?!盁o意識”對孩子冷暴力的情況是高度隱蔽的,比如打著“關愛”的旗號過分控制孩子的自由。當然,對孩子的冷暴力并非比比皆是,即使有,家長因為沒有意識到或者意識到了但礙于面子也不會去尋求心理醫(yī)生做咨詢的,除非是有嚴重的心理障礙才會行動。

對此,專家分析說:“家庭對孩子的冷暴力是存在的,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家長有意識不理睬孩子,譬如孩子犯錯了,做父母的可能很生氣,故意不理睬孩子;一種是家長無意識的,因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與孩子沒時間溝通,這是看不見的‘家庭內(nèi)傷’?!?/p>

[應對舉措]家長要與老師進行深層次溝通

專家建議,家長應經(jīng)常主動找孩子談心,了解孩子在學校有否遭遇“冷暴力”,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向學校反映,和老師溝通,切不可將孩子心情不好、悶悶不樂當成小事,而應及時引導孩子說出心里話。

家長在發(fā)現(xiàn)孩子遭遇“冷暴力”后,應該站在理解的角度與老師溝通,采取讓老師能夠接受的方式,比如向老師說“我的孩子給你添麻煩了”,讓老師覺得家長是通情達理的,老師也會容易接納孩子。

挫折教育:培養(yǎng)學生抗壓能力

常有家長說,現(xiàn)在的孩子個個都是家中的“小皇帝”,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這也導致了他們的任性、脆弱、自我、依賴性強和獨立性差等“毛病”。因此,有專家指出,如果不進行適當?shù)拇煺劢逃?,這些孩子可能會缺乏某些對他們終生發(fā)展都具有極重要意義的心理素質(zhì)。

支招:培養(yǎng)孩子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心理承受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一項長期、細致的工作,需要父母、教師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有意識地逐步進行訓練。為了使孩子能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帶來的壓力,可以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心理特征,從實際出發(f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需孩子努力才能完成的難題,讓他們“跳一跳,摘果子”,讓孩子把學到的對付困難、挫折的方法應用到實踐中去,從而培養(yǎng)其心理承受能力。

他山之石:國外的挫折教育

日本:讓孩子從小吃“苦”在日本,一些家庭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的吃苦能力,提倡“窮留學之風”,讓富裕的大城市學生到偏遠的山區(qū)、村寨接受艱苦的生活訓練,其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瑞士: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能力瑞士雖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但瑞士的父母們絕對不讓自己的孩子養(yǎng)尊處優(yōu),他們很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能力。十五六歲的女孩,初中畢業(yè)后,就要到別人家做一年女傭,上午勞動,下午上學;男孩到一定的年齡也要參加勞動,鍛煉勞動和獨立生存能力。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有一次,一名叫妞妞的小女孩兒在朗讀結束后,孩子們又照例說妞妞這兒讀錯了,那兒表現(xiàn)得還不夠好。小女孩兒不等聽完就大聲地反駁,后來趴在課桌上哭起來。她奶奶在旁邊看了很不高興,希望老師說說班里的孩子別提意見了。這時老師沒有聽家長的意見,而是說:“妞妞,你先別哭,你在臺下給別人提意見的時候別人哭過嗎?同學們喜歡你,愿意幫助你才給你提意見??!你聽聽同學們提的意見對不對?如果再這樣老師不喜歡你了。其實你已經(jīng)非常棒了,如果再聽聽同學們的意見,提高一點點,那就更棒了?!甭牭竭@話,妞妞破涕為笑。

替孩子擺平挫折不可取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惠新說,這是一起典型的挫折教育案例。我們有太多孩子像妞妞一樣平時嬌生慣養(yǎng),享受的是“贊美教育”,聽不進批評,受不了挫折,遇到困難就覺得天塌下來了。如果遇到小挫折不進行適當?shù)拇煺劢逃?,而是替她擺平挫折,等她真正遇到人生大挫折時就會一蹶不振。她說,同學們的意見對妞妞而言就是一次小挫折,這位老師處理得非常好,通過一次小挫折讓妞妞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理解同學們的善意,又用換位法啟迪孩子接受同學們的意見,最后又用“威脅”加表揚的方式讓妞妞走出挫折。

張惠新說,家長首先要認識到,挫折對孩子的成長并不全是壞事,一個人的成長不可能總是順風順水,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挫折可以磨煉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很多情況下,挫折處理得適當,會成為今后孩子受用不盡的財富。

按挫折強度引導孩子

遇到挫折不可怕,關鍵是孩子遇到挫折我們家長該怎么辦。

挫折的大小程度不同,孩子的性格各異,家長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方式也要不同。對平時一帆風順、心高氣傲的孩子要讓孩子通過挫折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點,重新審視自己,從失敗中總結教訓,然后讓孩子嘗試獨立尋找克服困難的方法。通過克服挫折,幫助孩子擺脫對大人的依賴感,找到成功感。

對性格內(nèi)向自尊心強又有自卑心理的孩子,遇到挫折時不要埋怨、批評,要以鼓勵為主。本來他信心不足,遇到挫折自信心又受到打擊,如果這時再采取批評的方式,只會雪上加霜,將孩子逼進死胡同。家長和老師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與孩子一起尋找克服困難的方法。讓孩子從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中找到自信。

挫折教育是為了教孩子學會應付挫折,培養(yǎng)孩子的堅強意志,提高耐挫力。但挫折強度太大或受挫的頻率太高,超過孩子的承受力,則適得其反,會造成孩子的自卑感,畏懼挫折,遇事不敢去做,變得縮手縮腳。有些孩子甚至會由此變得冷漠、憂郁、情緒過度緊張。所以,我們必須要注意孩子的可接受度。

吃苦教育不是挫折教育

張惠新說,我們提倡挫折教育并不是讓家長人為地為孩子創(chuàng)造挫折,不要誤解“吃苦教育”就是挫折教育,其實,孩子在成長中挫折無處不在,關鍵是遇到挫折該如何處理。

有很多挫折本來是不應該有的,有時孩子會被家長“創(chuàng)造的挫折”徹底打垮。張惠新每年接觸上百起案例,有很多就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要求孩子學這學那,只能第一不能第二,甚至將自己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強加到孩子身上,逼孩子去實現(xiàn)。孩子因為接受能力、年齡等所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就認為自己很失敗,父母的期望值越高,孩子的挫折感就越強,甚至有的孩子因為受不了而發(fā)生性格扭曲。這樣人為的挫折不會教育好孩子,反而可能傷害孩子。

相關推薦

  • 育兒心得:挫折教育 育兒心得:挫折教育 昨天接孩子圍棋學習下課,經(jīng)過一家體育用品店,兒子看中了一款藍色的滑輪鞋,經(jīng)過試穿后還算滿意,又挑選了一套護具,包括護膝、護肘、頭盔等。一向辦事利落的俺立馬就掏錢付賬了。經(jīng)過老板娘簡...
    2020-08-10 閱讀全文
  • 挫折教育,不可忽視的教育 隨著中國的發(fā)展趨勢,在只生一個孩子的“國策”中,各個家庭中的孩子,都成了集“萬千寵愛”與一身的“小公主”“小少爺”了。他們理所當然享受大人們給予的一切,有時還變得驕縱跋扈不可理喻起來。而大人們也縱容孩...
    2020-09-03 閱讀全文
  • 正確理解“挫折教育” 目前許多家庭對孩子卻是過分保護,惟恐孩子受挫折。關于挫折教育準確含義,仍然缺乏普遍共識。 1、有人把挫折教育看成是“吃苦教育”,認為讓孩子多吃點苦是應該和必應。 2、有人把挫折教育理解成“生存教育”,...
    2021-07-24 閱讀全文
  • 兒子受到了挫折教育 昨天晚上,我正在廚房做飯,兒子跑了進來,興奮地到處亂摸,忽然看見電壓力鍋的指示燈亮著,就試圖用手去摸,看到此情形,我立即對兒子說:“聰聰,鍋里正做著飯,鍋蓋非常燙,你不能用手去摸,好嗎”?兒子看看了我...
    2020-12-01 閱讀全文
  • 賞識教育和挫折教育如何平衡? 對孩子實施賞識教育,這沒有錯,但賞識過了頭,效果適得其反,孩子容易產(chǎn)生虛榮、自傲的心理,很難接受不同意見,更不要說批評教育了。如今的獨生子女,大人嬌慣的多,在學校里不受點兒挫折教育,將來怎么走上社會?...
    2021-03-01 閱讀全文

育兒心得:挫折教育 昨天接孩子圍棋學習下課,經(jīng)過一家體育用品店,兒子看中了一款藍色的滑輪鞋,經(jīng)過試穿后還算滿意,又挑選了一套護具,包括護膝、護肘、頭盔等。一向辦事利落的俺立馬就掏錢付賬了。經(jīng)過老板娘簡...

2020-08-10 閱讀全文

隨著中國的發(fā)展趨勢,在只生一個孩子的“國策”中,各個家庭中的孩子,都成了集“萬千寵愛”與一身的“小公主”“小少爺”了。他們理所當然享受大人們給予的一切,有時還變得驕縱跋扈不可理喻起來。而大人們也縱容孩...

2020-09-03 閱讀全文

目前許多家庭對孩子卻是過分保護,惟恐孩子受挫折。關于挫折教育準確含義,仍然缺乏普遍共識。 1、有人把挫折教育看成是“吃苦教育”,認為讓孩子多吃點苦是應該和必應。 2、有人把挫折教育理解成“生存教育”,...

2021-07-24 閱讀全文

昨天晚上,我正在廚房做飯,兒子跑了進來,興奮地到處亂摸,忽然看見電壓力鍋的指示燈亮著,就試圖用手去摸,看到此情形,我立即對兒子說:“聰聰,鍋里正做著飯,鍋蓋非常燙,你不能用手去摸,好嗎”?兒子看看了我...

2020-12-01 閱讀全文

對孩子實施賞識教育,這沒有錯,但賞識過了頭,效果適得其反,孩子容易產(chǎn)生虛榮、自傲的心理,很難接受不同意見,更不要說批評教育了。如今的獨生子女,大人嬌慣的多,在學校里不受點兒挫折教育,將來怎么走上社會?...

2021-03-0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