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家長的愛可能變成變成無微不至的傷害

發(fā)布時間:2021-01-12 愛的教育筆記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 愛的教育的讀書筆記

有這么一個故事: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鵝來到天鵝湖的一個小島上。它們從遙遠的北方飛來,準備去南方過冬。

島上住著老漁夫和他的妻子,見到這群天外來客,非常高興,拿出喂雞的飼料和打來的小魚精心喂養(yǎng)天鵝。冬天來了,這群天鵝竟然沒有繼續(xù)南飛。湖面封凍,它們無法獲取食物,老夫婦就敞開茅屋讓它們在屋子里取暖并給它們喂食,直到第二年春天湖面解凍。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年冬天,這對老夫婦都這樣奉獻著他們的愛心。終于有一年,他們老了,離開了小島,天鵝也從此消失了。可它們不是飛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凍期間餓死了。

故事中漁夫夫婦像愛自己的子女一樣對天鵝百般呵護,管吃管住,而且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奉獻著愛心,人們不禁要感嘆了:“多好的一對夫婦,多么幸運的天鵝!”然而,天鵝悲慘的結局又告訴我們,正是漁夫夫婦這種過分的愛,使天鵝沉溺在悠閑安逸的生活中,養(yǎng)成了惰性,喪失了生活的本能和生存的基礎,無法再適應環(huán)境,最終被變化了的環(huán)境所吞沒!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一輩子都在為子女營造舒適安逸的愛之窩?。『⒆有r,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要星星不敢給月亮,不讓孩子干一點點家務活、吃一點點苦、受一點點累,讓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老爺生活;孩子大了,又要忙著給他們謀個旱澇保收日不曬雨不淋的好職業(yè),還想著要給他們留下一筆豐厚的遺產,哪怕自己為此吃盡苦受盡累也心甘情愿……

這就是典型的“漁夫夫婦”式的父母和他們博大無私的愛!然而,想想天鵝的結局,我們還能對這愛肅然起敬嗎?其實,這種“無微不至”的愛,這種一味營造舒適安逸的愛,恰是人生的“陷阱”。陷入此“阱”的人,除了依賴和惰性,他們一無所有。一旦生活中出現(xiàn)“湖面封凍”,他們的結局絕不會比天鵝好到哪里去。

人們固然需要愛,但是,當這愛變異為一種安樂的饋贈、一種包辦一切的呵護時,它就不再是愛,而成了一把能置人于死地的溫柔的刀子!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害羞寶寶的成因及改變策略


兒童愛提問、愛模仿、愛做游戲。在行為特點上,喜歡爭著做事,并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并常常表現(xiàn)出頑皮、不聽話等傾向,這是自主性發(fā)展的表現(xiàn)。父母如果總是事事代勞,或有的指責孩子,有的心疼孩子小,生怕孩子做不好等,那么,結果就會壓抑孩子自主性的發(fā)展,使他們懷疑自己的能力,形成膽怯心理。

因此,我們要多鼓勵孩子做些簡單的事,如自己穿衣,自己洗手洗臉,整理玩具、圖書等。孩子做對,要給予肯定表揚,做得不太好的地方,除告訴他們應該怎么做外,還應該鼓勵他們下次做好,增強幼兒發(fā)展自主性的積極性。

第1類害羞寶寶

成因:缺少社會交往

對策一:提供交往機會

對于這類寶寶,首先家長要對他多鼓勵,少批評,盡可能地多為孩子提供與人交往的機會。例如:鼓勵孩子與小朋友一起玩;在家可讓孩子接待客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招待活動,讓他為客人送茶水、糖果、搬椅子、鼓勵孩子回答客人的問題;父母帶孩子上街買東西時,讓孩子自己告訴售貨員買什么東西,并向營業(yè)員道謝,告別等;督促孩子參加班里的一些討論或活動;向鄰居借東西時可跟在孩子后面讓孩子去說、去做;過生日或有事找親戚、朋友時可讓孩子傳話。

對策二:尊重孩子的意見

在給孩子提供交往機會的同時,爸媽還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見,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并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孩子的長處,也是很重要的,這樣孩子的害羞心理會有所改善。

第2類害羞寶寶

成因:受到不恰當?shù)呐u和指責

對策一:爸媽少指責寶寶

爸媽要了解孩子在這一時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在對孩子做錯事時要辨證地分析原因,多注重動機,少強調結果,不能一味地指責。比如:有的孩子看見媽媽在擦桌子,想幫忙也去擦桌子,不小心把東西打壞了,如果家長任意指責,不首先肯定孩子積極性的一面,就很容易會造成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而變得害羞膽怯。同時,對孩子不良行為習慣也不能只批評指責,更不能譏笑打罵,否則更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對策二: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

父母教育子女時,要采取民主和平等的方式,這樣孩子就比較容易形成和善交際、能和人合作又能獨立自主的性格特征。如果采用專制的方式,那么孩子較容易出現(xiàn)情緒不穩(wěn)定、依賴性強、膽怯、看見陌生人害羞等現(xiàn)象。

第3類害羞寶寶

成因:自主性沒得到發(fā)展

對策一: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幼兒期的孩子愛提問、愛模仿、愛做游戲。在行為特點上,喜歡爭著做事,并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并常常表現(xiàn)出頑皮、不聽話等傾向,這是自主性發(fā)展的表現(xiàn)。父母如果總是事事代勞,或有的指責孩子,有的心疼孩子小,生怕孩子做不好等,那么,結果就會壓抑孩子自主性的發(fā)展,使他們懷疑自己的能力,形成膽怯心理。因此,我們要多鼓勵孩子做些簡單的事,如自己穿衣,自己洗手洗臉,整理玩具、圖書等。孩子做對,要給予肯定表揚,做得不太好的地方,除告訴他們應該怎么做外,還應該鼓勵他們下次做好,增強幼兒發(fā)展自主性的積極性。

對策二:參加各種集體活動

爸媽要讓孩子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在群體中,孩子會找到自己的榜樣,然后模仿他的行為,這樣,孩子對父母的依賴相對就減少了。在集體中表現(xiàn)自己,還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對他自主能力的發(fā)展也是一種促進。同時可多讓孩子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加強幼兒自信心的培養(yǎng)。

家庭作業(yè)莫變成“家長作業(yè)”


近日,高女士向筆者抱怨,學校給自己一年級的女兒布置的手工作業(yè)孩子根本無法完成,都是自己“代理”的,家庭作業(yè)變成了“家長作業(yè)”,孩子從“主角”變成了“配角”。筆者認為,造成學生家庭作業(yè)角色錯位的原因無非來自教師和家長兩個方面。

對于教師而言,為了讓學生學習和鞏固更多知識,就布置各種各樣的家庭作業(yè),有的作業(yè)超越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能力,這就無形中增加了家長的負擔。所以我們就會經??吹胶⒆硬橘Y料,完成手工作品和手抄報,完全失去了教師布置作業(yè)的本來意義,也挫傷了孩子的積極性。事實上,教師布置家庭作業(yè)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科學地布置作業(yè)必須成為教師首要考慮的問題。過多過難的家庭作業(yè),只會讓孩子感到壓力重重,過早失去學習興趣。

對于家長而言,關心和重視孩子的學習是理所應當?shù)?,但關心的方式和方法值得探究。小學生的意志力和自覺性本身較差,面對有難度的家庭作業(yè)會產生抵觸心理,家長應該巧妙地進行引導,千萬不要完全代勞,否則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就很難再改變,培養(yǎng)孩子獨立學習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就無從談起。還有一種家長,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太滿,覺得陪孩子一起思考、一起動手費時費力,就把不滿情緒發(fā)泄在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上,為了圖省事干脆代勞。

在面對孩子的家庭作業(yè)上,學校和家長其實是殊途同歸,大家都是為了孩子,老師是為了讓家長參與到教育孩子當中,家長是為了讓老師更好地給孩子傳授知識。其實對孩子的教育,家長和老師一個都不能少,孩子在學校學習知識,在家學習的是父母好的習慣和做人方式。想讓家庭作業(yè)變得更加科學合理,我們更需要的是為了孩子的發(fā)展而進行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

愛讓孩子變的不可理喻?


真的是愛的教育,讓孩子變得不可理喻嗎?

這兩天一則新聞,看得我怵目驚心!"教養(yǎng)壓力大,幼兒多半被打罵!",新聞指出,在國內5歲以下的孩子,10個有7個,是被用打的教養(yǎng)長大,爸媽們有不得不的苦衷,讓"不打不成器"的話題,再次浮上臺面。

很多家長會在很多演講后直接問我,以前我們也都是被打罵教育長大的,我們心理既沒有創(chuàng)傷,行為的表現(xiàn)也很好,看來以前的打罵教育是對的?,F(xiàn)在凡事講道里,用愛的教育,才讓孩子變的不可理喻~

我趕緊澄清說:這是爸媽們對民主教養(yǎng)的定義,有很深的錯誤解讀啊!

第一:

我不支持對孩子體罰,因為很少家長可以在心平氣和下,進行體罰,這樣失手的機會非常高。但孩子有錯,當然可以罵,當然可以處罰,應該讓他們知道爸媽生氣了。如果你不是經常性的對孩子進行體罰,倒不至于因為一次體罰,讓孩子的心理產生終生影響,但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你是愛他的,別讓孩子因為被體罰而心生恐懼。

第二:

"我們都是打罵教育之下的成功產物",這句話只看到一部份的孩子,因為也有一部分的孩子,因為你動手了,他跟家的距離變得更遠了,一直在等待長大之后,逃離這一個陰影。

第三:

爸媽的教養(yǎng)行為,會影響下一代的教養(yǎng)判斷。打罵教養(yǎng)代代相傳,不是有效教養(yǎng),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絕非好事。

第四:

很多孩子被打了,你問他犯什么錯?他不一定能說出來!看來被打的當下,只是因為皮肉痛而投降,而跟你說"我下次不敢了~"根本沒有學到什么經驗及教訓,這絕對不是教養(yǎng)的真正內容。

第五:

先跟孩子講道理,再進行處罰,這個順序的必要性,一方面在緩和爸媽的情緒,降低你動手的機率,做出正確的下一歩判斷;一方面,在刺激孩子思考,同時也讓孩子記住下次不要再犯。

第六:

當爸媽的,應該要去找到,除了體罰之外,對孩子最有效的處罰或刺激好行為的方式。大家應該不難發(fā)現(xiàn),孩子總是能乖乖聽老師的話,而老師也不會出手,所以用對方法,孩子永遠都可以被教育。

3歲前被打罵教養(yǎng),5歲后出手打人是5倍!

兒童心理行為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但不見得是立即表現(xiàn)起來,有時候是先烙印在腦子里,有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用!

例如研究發(fā)現(xiàn),3歲前被用打罵教養(yǎng),5歲后打人的機率,高達一般孩子的5倍,而且烙印在潛意識里的打人行為,跟你當下教育孩子說"你怎么可以打人?",會讓孩子很混淆,腦袋里產生很大的抵觸,修正行為自然要花上好幾倍的功夫!這張圖提醒爸媽們,遷怒也可能是被教出來的,值得大家好好看看!當老一輩的說,孩子不乖就要打,爸媽們真的得好好的溝通一番喔!希望大家一同推廣正確的育兒教養(yǎng)

不用打的,爸媽可以怎么有效處罰?

打孩子,孩子只是皮肉痛,為了逃避處罰,當下立刻跟你說下次不敢了,可是經常連自己犯什么錯都不知道!這不是正確的教養(yǎng),你應該用其他的懲罰方式

1.帶孩子去罰站讀秒,結束時,讓他說對不起,并完整的說出"我下次再也不敢再打弟弟了!"等錯誤行為!

2.把孩子抓到面前來,時間暫停,限制他接下來的活動,請他好好看著你,跟他說你現(xiàn)在非常生氣,因為他做了一件非常危險的事,不準嘻皮笑臉,請他自己觀察他做了什么,"例如他動手,讓人家痛到哭,他喜歡這樣嗎?"

3.罰勞務活動"收玩具","整理家理","幫忙當小幫手"等,來換取原諒!

4.禁止孩子最喜歡的活動當作懲罰,"亂丟玩具沒收拾好,就不會有再玩下一個遙控車的機會","鞋子亂丟,就不要出門,戶外的活動是你自己擔誤的,你越慢,玩的時間及項目就越少","警告好多次還打人,我們得將弟妹跟你隔離一下,因為你動手,他會怕你,你必須嘗到沒有人玩伴的滋味"

5.在限制下,重復說出自己下次該做出的好行為!例如:不告而取,或搶人家的東西,邊罰站邊說出"我下次會先問,不會先動手!"

「遷怒」可能是被教出來的

你知道嗎?打從嬰兒時期,孩子就具有模仿能力??!

那么……您還會這樣教小孩嗎?

2020家長的參與讓她變成了“小老師”


在《動物我們的朋友》的主題活動中,家長所擔任的角色非常重要:既要豐富孩子關于動物的經驗,又要幫助提供一些動物的圖片、書籍,還要結合班級特色活動和孩子一起在家利用廢舊材料做一做各種各樣的小動物。

在活動開展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孩子:她講起企鵝的故事來有趣、生動;帶來了企鵝的圖片,還有和媽媽一起制作的企鵝寶寶。

自主性游戲開始了,今天我們的游戲內容就是來源于她和媽媽的創(chuàng)意,利用一次性紙杯和卡紙制作小企鵝。在孩子們開始游戲的時候,她跑來對我說:“老師,我也是創(chuàng)意工坊的,我去教她們做企鵝吧?”在老師同意后,她儼然成為了一位“小老師”忙開了,招呼這個孩子把紙剪小一點

,教那個孩子先畫上眼睛再沿著邊框剪下來,還幫助一個孩子將企鵝的肚皮貼好。游戲講評時,五只憨厚的小企鵝出現(xiàn)在孩子們的眼前。在這個游戲中,她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解放了老師的勞動力,讓老師可以放心地去指導其他區(qū)域的游戲。

是什么成就了她的成長?我想,除了她本身活潑開朗的性格外,家長的參與也是無形的助推力。在和家長一起制作的時候,她得到了關于企鵝的較為系統(tǒng)的經驗,從講述到制作。家長的作用是無法取代的,在我們主題活動開展前,家長就通過故事、手工等活動激發(fā)了孩子的興趣。正是有了家長的參與,讓她變成了一位了不起的“小老師”。

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


給孩子留下什么?即使是世界上最吝嗇的父母,最喜歡琢磨的往往也是這個問題。給孩子留下什么,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著實不好回答。

人們一般最先想到的答案是金錢,但這卻可能是最不靠譜的答案了。給孩子留下一些東西,本意是為了讓孩子更幸福。如果把財富留給不會支配它的孩子,可能不但毀了財富,還會毀了孩子。

留給她快樂的童年

一位老師問孩子心中的小康社會是什么樣,一個孩子說:“我希望自己有一個大房子,但門很小,只有我一個人能鉆進去,爸爸媽媽都鉆不進去。”一個孩子說:“我想發(fā)明一種藥,讓我媽吃了光說好話不說壞話。”一個孩子說:“我想發(fā)明一種隱身術,藏在父母身邊聽他們怎么說我。”還有的孩子說:“我買了床不擱家里放在樹上,省著他們一天到晚嘮叨我?!?/p>

孩子心中的好日子不是有多少錢,而是有一個寬松和諧的成長空間。孩子的精力被繁重的學習、興趣班占據(jù),沒時間閱讀、運動、親近自然,這些都違背了孩子的天性,必定對其發(fā)展產生負面影響。

現(xiàn)在,雖然爸爸媽媽節(jié)假日愿意帶孩子出去了,但是人去心沒去。爸爸拿著手機不停地打,媽媽把旅游變成了購物,孩子跟著什么也看不到。三個人上山爬幾步照一張相,回家就看這張笑得挺好、那張閉眼了,大自然什么樣全忘了。

孩子腦子里的東西都是看來、聽來、做來的,大自然會給孩子很多的智慧。爸爸媽媽們,珍惜孩子的童年吧,讓他把該玩的玩了、該看的看了、該走的路走了。

留給她學習的動力

現(xiàn)在的孩子,學習好像都是給家長學習。高考完,一位家長問孩子:“今天考得怎么樣?”孩子說:“都給你寫出來了?!?/p>

孩子們?yōu)槭裁床粣蹖W習?就是因為他沒有找到目標。有夢想才有可能成功。

其實考大學只是一個過程。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多帶孩子到社會生活中了解各種職業(yè),或者在和親戚朋友見面時認真地給孩子介紹對方的職業(yè),讓孩子了解某個職業(yè)到底是干什么的,或許孩子就會對某個職業(yè)感興趣。孩子思考得越早,了解得就越具體,目標就會越明確。

留給她滿滿的成就感

為什么孩子離家出走?為什么迷戀網吧?就是爸爸媽媽老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較,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沙子,人家的孩子是金子。

很多人都說,全世界只有中國的孩子學習最刻苦、成績最優(yōu)秀,可中國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滿意度最差。因為中國的家長不為孩子得到的而歡呼,卻為失去的而遺憾。

今天孩子成長的路上缺的不是老師,是觀眾。誰為孩子鼓掌喝彩?都在挑孩子的毛病。這樣比來比去,孩子的潛能就會被壓制。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潛能,而潛能的發(fā)揮是需要機會的。爸爸媽媽要學會用語言激勵孩子,把孩子“行”的地方找出來,這樣他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與其給孩子留下財富,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變成財富的孩子,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只要給孩子留下了快樂的童年、學習的動力、滿滿的成就感,他就什么都不會缺。

財富本來屬于全社會,又何必一定要留給孩子?只有那些學會了正確看待和處理財富,并且能用財富來反饋社會的孩子,才配擁有財富。

教育好下一代,使他們擔當?shù)闷鹭敻?,才是這個時代父母的責任。

改變你家的害羞寶寶


孩子見到生人,總是容易害羞,不敢說話不敢有動作,這是很常見的。孩子不愛在生人面前表演,是由于害羞,有五分之一的孩子的害羞是先天的,或稱之為與生俱來的,這類害羞的孩子長大也會成為友好的、有自信的成人。

要想改變孩子這種害羞的行為,愿意在生人面前表演,可以這樣做:

1、接受他有害羞毛病的事實,四歲半的孩子是一個有主意的獨立的個體,他完全可以不按你的愿望行事。不要因為他沒有聽你的話而發(fā)火,否則他會更退縮。

2、不要當他在場時議論他的害羞,說他不好意思在人前表演,否則他會認為自己就是這樣了,不愿意改了。

3、你可以鼓勵他表演,甚至可以陪他一塊兒表演,讓他覺得在生人面前表演并沒有什么可怕的,媽媽也這樣做了。

4、如果他不愿在人前表演,不必勉強,這并不是每個兒童在社會化過程必須做到的,這也并不是什么錯誤行為。

5、每次他表演完了,家長都要帶頭熱情鼓掌,讓他感到他的行為被肯定和歡迎,增強了自信心,減少了膽怯和害羞,過不了多久,他就會在人前愿意表演了,他表演后,千萬不能冷落他。

相關推薦

  • 愛的故事把“不好”變成“好”,把“不行”變 一天早上做操之前小玉的媽媽找到我說,“老師,小玉在老師的幫助下開始刷牙,希望老師對孩子的這種行為表揚一下?!弊鐾瓴傥叶紫聛韱枺骸靶∮?,聽媽媽說你每天都能堅持刷牙,而且還能幫媽媽擠牙膏?”“是的”孩子高...
    2021-09-25 閱讀全文
  • 孩子拒絕語言暴力,別把愛變成傷害 孩子拒絕語言暴力,別把愛變成傷害溫柔地說,這是最近xx寶最近對我不停的要求。實在汗,不自覺地說話犯沖,xx寶立即不干了:媽咪,我不喜歡你這樣說話,我不要你生氣和我說話。我要你輕輕的和我說,我才聽!于是...
    2020-11-12 閱讀全文
  • 成長改變的句子 通過幼兒教師教育網編輯的整理,這里是一些關于成長改變的句子的重要資料,對您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感謝和歡迎。為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我們可以親自創(chuàng)作一些勵志的語錄。這些勵志的話語給予我們奮發(fā)向上的力量。...
    2024-02-28 閱讀全文
  • 成長蛻變作文 寫作是提高綜合素質和全面發(fā)展的關鍵之一,通過與自己對話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表達出內心的想法。在經過多方考慮后,我選擇了最為有用的“成長蛻變作文”。所有提供的意見僅供參考,最終決策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做出判斷!...
    2023-11-10 閱讀全文
  • 害羞寶寶的成因及改變策略 兒童愛提問、愛模仿、愛做游戲。在行為特點上,喜歡爭著做事,并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并常常表現(xiàn)出頑皮、不聽話等傾向,這是自主性發(fā)展的表現(xiàn)。父母如果總是事事代勞,或有的指責孩子,有的心疼孩子小,生怕孩子做不好...
    2022-01-15 閱讀全文

一天早上做操之前小玉的媽媽找到我說,“老師,小玉在老師的幫助下開始刷牙,希望老師對孩子的這種行為表揚一下?!弊鐾瓴傥叶紫聛韱枺骸靶∮?,聽媽媽說你每天都能堅持刷牙,而且還能幫媽媽擠牙膏?”“是的”孩子高...

2021-09-25 閱讀全文

孩子拒絕語言暴力,別把愛變成傷害溫柔地說,這是最近xx寶最近對我不停的要求。實在汗,不自覺地說話犯沖,xx寶立即不干了:媽咪,我不喜歡你這樣說話,我不要你生氣和我說話。我要你輕輕的和我說,我才聽!于是...

2020-11-12 閱讀全文

通過幼兒教師教育網編輯的整理,這里是一些關于成長改變的句子的重要資料,對您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感謝和歡迎。為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我們可以親自創(chuàng)作一些勵志的語錄。這些勵志的話語給予我們奮發(fā)向上的力量。...

2024-02-28 閱讀全文

寫作是提高綜合素質和全面發(fā)展的關鍵之一,通過與自己對話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表達出內心的想法。在經過多方考慮后,我選擇了最為有用的“成長蛻變作文”。所有提供的意見僅供參考,最終決策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做出判斷!...

2023-11-10 閱讀全文

兒童愛提問、愛模仿、愛做游戲。在行為特點上,喜歡爭著做事,并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并常常表現(xiàn)出頑皮、不聽話等傾向,這是自主性發(fā)展的表現(xiàn)。父母如果總是事事代勞,或有的指責孩子,有的心疼孩子小,生怕孩子做不好...

2022-01-1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