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待花開"的三個重點
發(fā)布時間:2021-01-12 幼兒園工作計劃的重點 三月三活動方案幼兒園 三歲幼兒故事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家長知道“上帝讓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的故事,并深深為之感動。孩子有其自身的生長發(fā)育特征,在他成長的某些階段,的確就是看天上云卷云舒、看地上花謝花開、看草坪中小螞蟻在搬家、在雨后的蝸牛在散步……的時期,慢慢的和孩子一起,耐心的等待他們成長是一個美好的過程。
可是,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很多家長的耐心卻日趨減少,把“快點”不自覺的作為了口頭禪;事實也的確如此:你可以在這里慢慢的,可是時間不等人、學習不等人、同伴更不等人;當一個個小伙伴飛奔與自己擦肩而過的時候,當夜半孩子作業(yè)依舊沒有寫完的時候,當距離上課還有十分鐘而孩子依舊沒有到校的時候……能夠純碎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豈非凡人?
于是乎,家長迫于無奈也好,著實著急也罷,一改曾有的陪孩子慢慢成長,轉(zhuǎn)變成為“催促王”,只恨不得把所有的都替孩子做了,讓他可以快一點,再快一點!
其實,“耐心等待孩子成長”是一個需要方法和技巧的事情,如若只是“耐心等待”或“著急催促”,結(jié)果往往都是欲速而不達。
一、耐心等待孩子成長,需要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不溺愛、多鼓勵、善于發(fā)現(xiàn)其優(yōu)勢;
孩子是需要引導的,就像小樹苗,如果放任其生長,就會多出許多枝枝杈杈,所以需要不住的修剪調(diào)整。對于孩子來講,天性中有很多善良的美好的東西,但同樣也有很多需要后天學習與調(diào)整的部分。作為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維護自己好的部分,而逐步改善需要調(diào)整的部分。也就是說家長對于孩子的成長,不能溺愛孩子,由著孩子的性子來。要有自己的堅持和原則,并且讓孩子懂得這些。如果一味用“孩子還小等他慢慢成長”來搪塞、安慰自己,最終是無助于孩子成長的。
孩子也是需要鼓勵、表揚的。正確的使用夸獎,能夠讓孩子在被認可的快樂中走的更穩(wěn)更好。所以這里所說的鼓勵與表揚,都是言之有物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沒有任何敷衍的??梢栽诤⒆拥拿恳环诌M步上表揚,也可以在孩子氣餒的時候給予鼓勵,但不可把“你真棒”掛在嘴邊做萬能詞。孩子的世界,他們更能接受真實的批評而非虛偽的夸獎。yJs21.coM
孩子身上是有許多潛能亟待挖掘的,而這些潛能的發(fā)現(xiàn)真的需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成長”。不要著急給孩子貼標簽、下定義。你認為孩子是怎樣怎樣的,也許就是因為家長的“誤”認為,把孩子真正的優(yōu)勢潛能遮擋了去,終將湮滅在時間的長河中……
二、耐心等待孩子成長,需要在他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家長能夠及時伸出援手;
耐心等待孩子成長,不是在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家長不作為,只是等待;而是需要家長在第一時間給與孩子幫助,而這種幫助是非強迫的、不焦慮的,用成人的冷靜和睿智來引導、幫助孩子。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往往是此起彼伏的狀態(tài)。所以家長的態(tài)度一定是要冷靜的、平和的來看待這些問題。針對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性格出現(xiàn)的不同的問題,做出不同的判斷以及處理方法。因人而異很重要。所以育兒沒有千篇一律、亙古不變的真理。適合于我家孩子的方式方法,不見得能夠在你家孩子身上奏效。家長就更需要博文廣識,多思多慮,針對自己的孩子尋找最適合的辦法。
同樣孩子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千萬不要以為把問題交給“老師”或者“時間”。這個世界上唯一能夠?qū)ψ约汉⒆迂撠煹娜司褪亲约?,而“時不我待”的道理相信大家都知道。最好的做法是:先認真的觀察、再仔細的思考、最后找出幾種方案和孩子來溝通或者一起面對。家長不能焦慮,也不能強迫孩子必須按照你的觀點來。管人是管心的,孩子更是如此。他在心中認可你,佩服你,而非認為你僅僅是衣食父母而不得不屈從,那么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就會少許多,解決起來也會容易很多。
三、耐心等待孩子成長,需要家長以身作則帶動孩子成長的步伐。
正如上面所講,想要孩子在心中被認可和佩服,作為家長不學習不進步是無法達到這個目標的。同樣作為家長如果能夠以身作則來帶動孩子的成長,那么這樣的一個過程就會是正向的、舒心的、有效果的。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星星眨眼,看月圓月缺;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螞蟻搬家、看花開花謝;但我們作為家長更應(yīng)該清楚,我們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孩子的行為是隨心所欲的,但家長不可以,家長的角色更好應(yīng)該是不動聲色的陪伴孩子、引導孩子、帶動孩子。
同樣家長需要知道,自己的陪伴是優(yōu)質(zhì)的、有效的。越來越多的媽媽選擇了全職,卻只是茫然于照顧孩子的一日三餐,無休止的嘮叨著孩子的日常行為,卻不知道孩子在不同階段的不同生理、心理需求,也不知道與時俱進,結(jié)果導致孩子煩不勝煩,自己也徒增傷心。何苦呢?所以進步是需要同時的,不管孩子還是家長。作為家長帶給他們正能量,他們就會信心滿滿向前沖;你一邊要求他們前進,自己卻在無所事事中蹉跎,就不要怪孩子沒有上進心。
總之,“耐心等待孩子成長”是一句聽起來很簡單的話,但絕不是很簡單就能夠做到的事情!加油吧!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育兒心得:一路陪伴,靜待花開
育兒心得:一路陪伴,靜待花開
九月對每一個新入幼兒園的家庭來說都是不輕松的一個月,家長們懷著忐忑的心情把孩子送入了幼兒園,對孩子來說這是他們走出家門踏入小社會的第一個月,對家長來說是與朝夕相處的孩子分開的第一個月,一路走來,我感觸很深,有很多話想說。
孩子入園的過程、入園后的生活給我?guī)砹撕芏囿@喜。驚喜一,幼兒園的軟件硬件條件超出了我的預(yù)期。我們園給家長的第一份驚喜就是管理制度完善,注重和家長之間進行溝通。從入園前的家訪,了解孩子情況,到體驗日校長和本班老師的細致講解,作為家長我體會到的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心和耐心。驚喜二,班級老師認真和敬業(yè)。入園第一周,家長都在焦慮中度過,孩子吃的好不好,睡得怎么樣,情緒是否好,爸爸媽媽們心里都沒有底。好在瞿老師、湯老師通過QQ群等多種方式和家長積極溝通,撫慰了爸爸媽媽焦慮的情緒。特別是在晚上9、10點鐘時還在回答家長問題,作為一個媽媽,一個上班族,我是從心里感動的。在此,要謝謝老師。驚喜三,孩子的進步。每個孩子在家里都是太陽,大部分家庭都是421的結(jié)構(gòu),孩子被寵著哄著。到了幼兒園,大家都平等的,沒有誰一定是中心,要獨立要堅強。一個月來,我的孩子獨立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而且每天回來也愿意說說幼兒園的課程和小朋友,在媽媽眼里,孩子正在慢慢成長、慢慢成熟。
記得在QQ群里,一位家長分享過一個“靜待花開”的文章,作為家長,經(jīng)歷了終身難忘的九月,而在每個孩子面前,一條人生之路才剛剛開始,也許,我們應(yīng)該少一份焦慮,少一些期許,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陪伴,多一份等待,讓孩子邁開自己的腳步,走出自己的人生。
早教三個重點
早教三個重點
目前許多家長都意識到了對兒童的早期教育,那么,真正的早教該如何入手?專家提出了三個著重點,希望能給關(guān)注早教的家長們一些啟發(fā)。
身體方面。當前許多父母很早就開始了對孩子智力開發(fā),然而大多數(shù)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即身體健康。0-6歲正是造就良好體能的關(guān)鍵時期,從兒童生長發(fā)育和人才成長的規(guī)律來看,兒童的早期教育把體能訓練放在首位是比較科學和恰當?shù)摹?/p>
良好性格方面。應(yīng)重視孩子優(yōu)秀的非智力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在家庭生活的瑣事中,在點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種機會進行教育。比如孩子跌倒了,要讓他自己堅強地爬起來,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針之痛等。別小看這些隨機教育,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會鑄就勇敢堅強、不怕困難的性格以及較強的獨立能力,使孩子的人生綻開絢麗的花。
智力開發(fā)。當前許多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fā)時走進了一個誤區(qū),即認為教會孩子掌握一種樂器、學會一種技能就是智力開發(fā),實際上真正的智力開發(fā)應(yīng)讓孩子開闊視野,多接觸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這一過程中學習知識,鍛煉能力。
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很多的家長給孩子實施了早教,針對一些家長在孩子早教中出現(xiàn)的一些誤區(qū),在此也給大家一些建議:
1.養(yǎng)護和教育分不開:孩子的早期的教育和養(yǎng)護、保健是分不開的。孩子最初的發(fā)展能力是最快的,對他的一生影響重要,機會決不要錯過。在養(yǎng)護時,與寶寶進行語言和感情的交流,就可以促進寶寶語言和情感的發(fā)展。早教不是教孩子知識和技能,而是引導寶寶感知、認識的過程,寶寶爬、站、走都是一種教育。
2.包辦、放任都不可?。喊k孩子應(yīng)該學,應(yīng)該做的事是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比如看孩子在游戲中表現(xiàn)不佳,有時家長會為了自己的面子,三下五除二幫孩子弄好。這點陽光寶貝的專家們認為是不可取的。因為孩子自己探索成功是最高興的,孩子探索時,反復(fù)的過程是必須的。意識到包辦不好,于是年輕的現(xiàn)代父母又走了另一個極端:放任。任孩子自由發(fā)展,把孩子往玩具中一扔了事。1歲左右,正是孩子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時期,如果不管理孩子,孩子很有可能養(yǎng)成有頭無尾,不認真做事的壞習慣。
3.給孩子思考的機會:現(xiàn)在有很多父母有時在孩子的教育上會急于求成。拿生活中常見的情況舉個例子:自己的孩子的東西被其他孩子搶了,第一位母親對孩子說,他搶你的,你也搶他的;第二位母親讓孩子要大度點;而第三位母親讓孩子自己想該怎么做。陽光寶貝專家分析:“第一位的母親的做法不太可取,如果所有的母親都這樣教育孩子,將來孩子將生活在什么樣的人際環(huán)境之中;第二位的母親沒有給孩子思考的機會;還是第三位的母親做法比較可取,給了孩子一個獨立思考的機會。”
別再把撒手不管當成靜待花開!
“散養(yǎng)”是一種家庭教育的觀念,但是“散養(yǎng)”不意味著父母對孩子撒手不管,事實也證明,撒手不管并不會帶來很正的花開。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分享四個小故事吧!
故事一
早上在園子里除草,有日子沒有打理,雜草瘋了似地長。因為總覺得紅薯和空心菜好養(yǎng)活,以為有點土就能發(fā)芽,灑點水就能蔥翠,所以基本上沒有管過這兩家伙,日子久了,這兩貨終于還是被雜草淹沒,偶爾想吃苕尖或者空心菜的時候,就得一點點撥開雜草,時常菜葉子里總夾雜了草葉,清理起來也是麻煩。有一回,還被雜草叢里不知什么物種蟄了,火燒了一般疼痛,紅腫刺痛了好幾天才逐漸消腫。以后,每次去摘菜總是心有余悸。等到后來,慢慢地,紅薯和空心菜也就逐漸被雜草吞噬,失了領(lǐng)地。我干脆把這兩壟被雜草占領(lǐng)的地用鋤頭翻了,漚一段時間,就可以下蘿卜和白菜的種子了。
但旁邊那兩壟韭菜就不一樣了,因為一家三口都是韭菜雞蛋餡餃子的鐵粉,所以自然把恩寵都給了這一壟地。別說我和劉先森有事沒事去拔草,滕仔每天早起都定時把他的童子尿澆灌到韭菜地里。定時澆水那是不會少的,用廚余漚的肥也基本上投到了這一壟地里。所以這一壟地土質(zhì)松軟,經(jīng)常看到有蚯蚓拱出的糞便,這韭菜也不枉我們一家三口白疼,長得郁郁蔥蔥,精壯鮮嫩,割了一茬,要不了多久又會歡實地冒出來。做出的餃子鮮美多汁,滕仔反正過一些日子就得嚷嚷:韭菜又長高了,是不是又有韭菜雞蛋的餃子吃了。
隔壁鄰居是我們小區(qū)的種菜高手,我特意去他家園子里看過,一壟一壟,辣椒滿枝,絲瓜碩大,扁豆密密麻麻,各種蔬菜長勢喜人,更重要的是,園子捯飭得真是干凈漂亮,可以說一根雜草都沒有。有一回碰巧遇到,熱情的大哥抓了一袋子扁豆和辣椒遞給我,笑著說:長得太瘋了,吃不完,吃不完,愛吃就過來摘。
故事二
前幾天,有個五年級的家長帶孩子過來咨詢。媽媽似乎很有教育意識,一上來就跟我聊她一直以來遵崇的教育方式:放養(yǎng)的,寬松的,尊重孩子自主權(quán)利的,從不為他補習,也不看重他的學習成績……
嗯,這聽起來很好,很有理念的家長。點贊。
然后我問:那孩子的數(shù)學遇到什么問題了嗎。
“他課堂上完全聽不懂老師說什么,回家的作業(yè)也基本上不會,現(xiàn)在不光他自己談到這門學科都會情緒波動,我們的親子關(guān)系都因為他學數(shù)學的問題產(chǎn)生很多問題了,而且,很快就到小升初了,我們所在的區(qū)域沒有很好的教育資源,我們還面臨擇校,他現(xiàn)在這個數(shù)學,我都不知道怎么搞了……”我看到那個光鮮亮麗的母親仿佛一下子黯然了下來。
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五年級的他,連三年級的數(shù)學水平都沒有達到。
末了,那個媽媽問我。老師,您能幫我們做一個整體的規(guī)劃嗎,針對我兒子這種情況。面對她的焦慮,我真心想對那個媽媽說一句:你現(xiàn)在知道焦慮了,知道要整體規(guī)劃了,這么些年,你早干嘛去了。
沒錯,您說的遵崇寬松的,自由的教養(yǎng)環(huán)境,尊重孩子自主權(quán)利,尊重他的愛好,平等的對話,鼓勵他活出自我……我很認同
您說得:不會在意成績,因為過程比結(jié)果重要……我也很認同
您說得,不要過度干預(yù)孩子,不插手孩子的人生,要給孩子獨立……我還很認同。
但是,親,既然這樣,那您為什么要焦慮?
既然這樣,您唯一做的就是等待,等待他長大,等待他長成他本該長成的樣子。不就挺好嗎。
故事三
我有個朋友在臺灣教作文,她的工作室有很多來學寫作的孩子。很多是到了寫作文的階段,完全不懂如何下筆的孩子。往往是咬爛無數(shù)筆頭,紙上也只有一個作文題目。而且孩子根本不愛讀書。
她的和家長交流的時候常常會問幾個問題:你們自己熱愛閱讀嗎?你們和孩子的親子共讀時光多嗎?孩子小的時候,你們經(jīng)常給孩子講故事嗎?你們帶孩子外出體驗的時候多嗎?
她常常得到的回答是:我們都太忙了,經(jīng)常出差,哪有時間給他講故事讀書啊、小時候是爺爺奶奶帶的,所以很少……
就像我們身邊,很多家長經(jīng)常說的:小的時候,我們也沒時間給讀書講故事,但是我們買了不少繪本給他,不過他不愛讀。那個時候我們想:現(xiàn)在不愛讀書也沒關(guān)系,沒準大了就喜歡了。結(jié)果,到現(xiàn)在了還是不愛讀書。
因為沒有積累,也沒有體驗,等到了寫作文的時候,當然也就無從下手了。
故事四
記得有段時間,有一碗很有營養(yǎng)的雞湯刷爆了朋友圈,大致是這樣的內(nèi)容:“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有的花開在春天,也有的開在別的季節(jié)。當人家的花在春天開放時,你不要急,也許你家的花是在夏天開;如果到了秋天還沒有開,你也不要著急跺他兩腳,說不定你家的這棵是臘梅,開的會更動人。如果你的花到冬天還沒開放,你也不要生氣,沒準你的花就是一棵鐵樹,鐵樹不開花,開花驚艷四方,且炫麗無比。真正的園丁不會在意花開的時間,只會默默耕耘,靜待花開……”
多么美好的一段話。但是,我以為,很多家長并沒有真正懂得這句話的含義。他們只看到了“靜待花開”,而忽略了“默默耕耘”。
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表達能力強,寫得一手好作文的時候。請別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堅持親子共讀。一有空就帶孩子走到生活中,聞花的顏色,看樹在風中舞蹈,看滿天繁星,聽一池蛙鳴……
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體格很好,運動能力強。請別忽略了,人家一有空就帶孩子去游泳,周末的時候一家三口爬山,露營,騎著自信車去郊外漫步,徒步到蒼翠的山頂,看到了天邊的云卷云舒,遠處城市的高樓……
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數(shù)學成績很好,邏輯思維很棒,請別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著孩子玩數(shù)學游戲、搭積木、吃飯的時候有意識地讓孩子對應(yīng)家里的人口來分配碗筷、講數(shù)學繪本,和孩子一起玩數(shù)獨、亦或者也會給孩子尋覓一個好老師,帶領(lǐng)著前行。
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那么有思想,那么多規(guī)劃,那么有創(chuàng)意的時候,你卻忽略了,在他還小時候,你從未為他打開過一扇窗,讓他看到這個世界的豐富,你也沒有在他的內(nèi)心種下過一粒種子,讓他對他的未來產(chǎn)生過期待和憧憬。你也未曾在他迷惘懵懂的時候,給他一點指引,讓他看得清要走的路,也就離她的夢想更近一點……
我們習慣了說“別人家的孩子”,永遠那個“別人家的孩子”才是理想中的孩子。但是,又有哪個人家的孩子,是天生的那么“好”呢?每一個“理想中的孩子”,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生命蛻變的每一個階段,身體的發(fā)展,心靈的發(fā)展,精神的發(fā)展……身為父母,如何引領(lǐng)才是“理想中孩子”背后更需要討論的課題。孩子做為獨立的生命個體,我們無法設(shè)計和干預(yù)他的人生,但在他們成長早期的每一個關(guān)鍵驛站,我們都應(yīng)該在,不做決定,只告訴他:關(guān)于這件事,我們的建議是……
在孩子的眼界和格局還沒有足夠大的時候,他需要我們的指引。只有等他有了足夠的視野,足夠大的力量的時候,他要選擇什么樣的路,選擇走多遠,就是他的事情了。而那個時候你要做的,就是轉(zhuǎn)過身,默默祝福和想念。
對孩子,有所作為才能配的上靜待花開
周末和幾個孩子家長一起等孩子課外班下課的時候意外遇到孩子的班主任,都是來接孩子下課的,老師的孩子也和我們一般無二的培養(yǎng)美術(shù)素養(yǎng)。
等待的空檔,我們就和老師聊起了孩子的情況,因為我前兩天有給孩子看學而思網(wǎng)校的課,所以在英語這塊兒多和老師聊了聊。老師說今年起學校是從三年級開英語課的,不過現(xiàn)在一年級的上學期已經(jīng)過半,建議家里有條件的開始給孩子報班學習學習英語了,免的三年級的時候課業(yè)難度加大,再開英語孩子的壓力大。
幾個一起的家長聽老師這么一說,就開始琢磨過會去看下小區(qū)附近的英語培訓了,不過也有很淡定的,靜靜媽就是其中之一,她家孩子三歲就開始學英語了,雖然也不上效果有多好,但和現(xiàn)在剛開始學英語的三年級孩子比起來,口語是好許多的。我是相對比較淡定的,孩子今年開學的時候剛學習了幾次英語自然拼讀的課,雖然是網(wǎng)上授課,但周末我陪著一起學感覺孩子的接收力還可以,加上孩子很喜歡那位Vivian老師,接著報網(wǎng)課就好了。
當然也有很焦急的,比如萱媽,她焦急的不是她家萱萱,而是她家老大,孩子今年就是三年級,之前一直就想著快樂教育,學畫畫上了兩次課就不去了,學鋼琴學了一年就沒在堅持,好在孩子就是喜歡唱歌,跟著老師學了三年聲樂,越學越喜歡,但學習就讓萱媽很擔心,尤其是英語,萱萱還愿意跟著動畫片說幾個英語單詞呢,但她家老大連英語動畫片都不愿看的。孩子爸爸說不著急,我們上學的時候還都是初一才學英語的,到時候就會了。難怪萱媽著急了,啥都不做,怎們可能到時候就會了,天上掉餡餅還得一直張著嘴才有可能接住呢。
想起家長會上校長分享的話“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表達能力強,寫得一手好作文的時候,請別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堅持親子共讀。一有空就帶孩子走到生活中,聞花的顏色,看樹在風中舞蹈,看滿天繁星,聽一池蛙鳴……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體格很好,運動能力強,請別忽略了,人家一有空就帶孩子去游泳,周末的時候一家三口爬山,露營,騎著自行車去郊外漫步,徒步到蒼翠的山頂,看到了天邊的云卷云舒,遠處城市的高樓……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數(shù)學成績很好,邏輯思維很棒,請別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著孩子玩數(shù)學游戲、搭積木,吃飯的時候有意識地讓孩子對應(yīng)家里的人口來分配碗筷,講數(shù)學繪本,和孩子一起玩數(shù)獨,亦或者也會給孩子尋覓一個好老師,帶領(lǐng)著前行。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那么有思想,那么多規(guī)劃,那么有創(chuàng)意的時候,你卻忽略了,在他還小時候,你從未為他打開過一扇窗,讓他看到這個世界的豐富,你也沒有在他的內(nèi)心種下過一粒種子,讓他對他的未來產(chǎn)生過期待和憧憬,你也未曾在他迷惘懵懂的時候,給他一點指引,讓他看得清要走的路,也就離她的夢想更近一點……”
沒有耕耘,沃土也會荒蕪,沒有發(fā)現(xiàn),珍珠也會蒙塵。靜待花開,心要不急,但也要有所為,不然有的只有是艷羨別人家的孩子了。
寶寶早期教育的三個重點
身體方面。當前許多父母很早就開始了對孩子智力開發(fā),然而大多數(shù)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即身體健康。0-6歲正是造就良好體能的關(guān)鍵時期,從兒童生長發(fā)育和人才成長的規(guī)律來看,兒童的早期教育把體能訓練放在首位是比較科學和恰當?shù)摹?/p>
良好性格方面。應(yīng)重視孩子優(yōu)秀的非智力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在家庭生活的瑣事中,在點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種機會進行教育。比如孩子跌倒了,要讓他自己堅強地爬起來,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針之痛等。別小看這些隨機教育,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會鑄就勇敢堅強、不怕困難的性格以及較強的獨立能力,使孩子的人生綻開絢麗的花。
智力開發(fā)。當前許多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fā)時走進了一個誤區(qū),即認為教會孩子掌握一種樂器、學會一種技能就是智力開發(fā),實際上真正的智力開發(fā)應(yīng)讓孩子開闊視野,多接觸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這一過程中學習知識,鍛煉能力。
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很多的家長給孩子實施了早教,針對一些家長在孩子早教中出現(xiàn)的一些誤區(qū),陽光寶貝在此也給大家一些建議:
1.養(yǎng)護和教育分不開:孩子的早期的教育和養(yǎng)護、保健是分不開的。孩子最初的發(fā)展能力是最快的,對他的一生影響重要,機會決不要錯過。在養(yǎng)護時,與寶寶進行語言和感情的交流,就可以促進寶寶語言和情感的發(fā)展。早教不是教孩子知識和技能,而是引導寶寶感知、認識的過程,寶寶爬、站、走都是一種教育。
2.包辦、放任都不可?。喊k孩子應(yīng)該學,應(yīng)該做的事是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比如看孩子在游戲中表現(xiàn)不佳,有時家長會為了自己的面子,三下五除二幫孩子弄好。這點陽光寶貝的專家們認為是不可取的。因為孩子自己探索成功是最高興的,孩子探索時,反復(fù)的過程是必須的。意識到包辦不好,于是年輕的現(xiàn)代父母又走了另一個極端:放任。任孩子自由發(fā)展,把孩子往玩具中一扔了事。1歲左右,正是孩子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時期,如果不管理孩子,孩子很有可能養(yǎng)成有頭無尾,不認真做事的壞習慣。
3.給孩子思考的機會:現(xiàn)在有很多父母有時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會急于求成。拿生活中常見的情況舉個例子:自己的孩子的東西被其他孩子搶了,第一位母親對孩子說,他搶你的,你也搶他的;第二位母親讓孩子要大度點;而第三位母親讓孩子自己想該怎么做。陽光寶貝專家分析:“第一位的母親的做法不太可取,如果所有的母親都這樣教育孩子,將來孩子將生活在什么樣的人際環(huán)境之中;第二位的母親沒有給孩子思考的機會;還是第三位的母親做法比較可取,給了孩子一個獨立思考的機會?!?/p>
兒童早期教育的三個著重點
兒童的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家長重視,那么,真正的早教該如何入手?為此,專家提出了三個著重點,希望能給關(guān)注早教的家長們一些啟發(fā)。
1.身體方面。當前許多父母很早就開始了對孩子智力開發(fā),然而大多數(shù)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即身體健康。0-6歲正是造就良好體能的關(guān)鍵時期,從兒童生長發(fā)育和人才成長的規(guī)律來看,兒童的早期教育把體能訓練放在首位是比較科學和恰當?shù)摹?.良好性格方面。應(yīng)重視孩子優(yōu)秀的非智力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在家庭生活的瑣事中,在點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種機會進行教育。比如孩子跌倒了,要讓他自己堅強地爬起來,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針之痛等。別小看這些隨機教育,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會鑄就勇敢堅強、不怕困難的性格以及較強的獨立能力,使孩子的人生綻開絢麗的花。3.智力開發(fā)。當前許多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fā)時走進了一個誤區(qū),即認為教會孩子掌握一種樂器、學會一種技能就是智力開發(fā),實際上真正的智力開發(fā)應(yīng)讓孩子開闊視野,多接觸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這一過程中學習知識,鍛煉能力。會靜靜等待的老師是好老師
親愛的孩子:
忙完所有的雜事,終于可以靜坐下來寫作的時候,我決定,今天的文字,一定要寫給你。
課間,在走廊上,我們又遇到了。一見我,你就受驚似地抬起頭,瞟了我一眼,便躲開我的眼神,低頭,驚慌失措地逃跑了。我來不及朝你微笑,更來不及跟你說點兒什么。
這幾個周,你一遇到我,都是這個樣子的。
我知道原因。
你已經(jīng)連續(xù)三周沒有交隨筆了!而你一向是個最遵守紀律,最懂事,從不缺交作業(yè)的孩子。因為隨筆未交,你有負罪感,覺得沒有勇氣面對老師。所以,你恐懼,你逃避。甚至每天和語文老師的相對,都成為了沉重的負擔。
哦,親愛的孩子,你不知道,老師有多么心疼你!
你難道沒有發(fā)現(xiàn)嗎?其實老師一次都沒有催你補交啊。
只有第一周,我遇見你,問了一句:“嗨,姑娘,這個周沒有讀到你的隨筆喲!”當時你就是那么局促不安,紅了臉,囁嚅著:“我寫不出來……寫不出來……沒有交……”你的聲音那么小那么小,越來越小,越來越小,好像每一個字眼都受著驚嚇。個子比王老師高一大頭的你,一邊說,一邊似乎在萎縮著,頭越來越低,越來越低。我還沒有說完:“哦……是這樣……”你便垂著眼簾急急逃跑了,一眼都沒有敢正看我。
第二個周,第三周,你還是沒有交。我越發(fā)地感覺到,你在躲我,想法設(shè)法地不正面和我接觸。每一天的語文課,于你,都成了煎熬。
此刻,我最想跟你說的話就是:親愛的孩子,你把這件事看得太嚴重了,你不需要為一陣子寫不出,或者不想寫隨筆而覺得自己是壞學生。老師之所以一次都沒有催你補交,甚至提都沒有提這件事兒,就是因為老師理解你的“寫不出”,懂得你的“寫不出”?!皩懖怀觥币彩菍懽黧w驗的一部分,你正在經(jīng)歷,正在感受。孩子,老師有耐心陪你慢慢走過這“寫不出”的時光。
你現(xiàn)在的狀態(tài),用專業(yè)術(shù)語來說,叫“寫作倦怠”。
所謂寫作倦怠,就是在寫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種停滯狀態(tài)。曾經(jīng)很愛寫,很能寫的自己,突然不想寫了,不愿意寫了,出現(xiàn)了下筆不能成文,甚至根本不能提筆的狀態(tài)。
寫作倦怠是寫作的疲勞狀態(tài)。是人人都會遇到的狀態(tài),它本身,就是寫作的一部分。所以,當它到來的時候,無需恐懼,不要驚慌,而是應(yīng)該心平氣和地接納它,感受它,然后慢慢地經(jīng)歷它。
寫作倦怠,屬于生命倦怠的一種。
親愛的孩子,人的成長是一個豐富而奇妙的過程。你見過一個人可以不睡覺不休息一直奔跑嗎?沒有這樣的人!人活一世,幾乎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眠狀態(tài)。如果不睡眠,那么這個生命體很快就會出問題,不說奔跑,連正常生活都難維持了。睡眠,是生命抵抗倦怠的最富規(guī)律性的行為。而除了睡眠,我們還需要散步,需要聊天,需要品茶,需要音樂……需要各種各樣的休閑活動,這些也是清醒的人類用以直接和生命倦怠pk的方式。是,生存是一場戰(zhàn)斗,但再英勇的戰(zhàn)士也不可能永遠在沖鋒。一張一弛不僅是文武之道,更是生存之道。真正智慧的人,不會把生活當成戰(zhàn)場,而是把它當成一場自助的旅行:有為了盡快到達下一個景點而高歌猛進的時刻,也有率性自由隨波逐流從容東西的時刻。生命如弓弦,繃得太緊,是會斷的。
寫作呢?寫作本就是生命的一種高級狀態(tài)。寫作和思考相聯(lián)。愛默生說,思考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事情。寫作是思考中的思考,辛苦中的辛苦。
這句話里邊,暗含了兩層意思:一是能獲得寫作快感的人,是善于思考的人,能夠扛得住思考艱辛的人。寫作的高峰體驗已經(jīng)超越了一般的情感體驗的范疇,是一種精神愉悅、靈魂撫慰和生命徹悟。所以,一個能夠長期堅持寫作的人,往往可能成為生命的強者。二是寫作必然是折磨人的事兒。著名作家王英琦曾這么描繪自己的感受:
親愛的朋友,你真以為寫作是一種快樂和享受嗎?不,在我看來,它更是一個苦海無邊的勞役,通向自我毀滅的墓地──不折不扣的受虐狂……我的全部體力和心力,都始終處于一種殘酷的巔峰狀態(tài)和氣功態(tài)。寫作期間,我三次跑到衛(wèi)生間去痛哭流涕,悲絕孤憤之情難抑。那種生命耗盡,身家性命難保的念頭不止一次地襲上心頭,以至我想調(diào)侃一下自己:這么跟自己較勁過不去干啥?──但都可悲地失敗了。
諸如此類描繪,其他作家也有。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平凡的世界》的作家路遙。作品問世,他也因此耗盡心力,英年早逝。作家殉于文字,可見寫作的萬般艱難,以及這萬般艱難中的萬千魅惑。
這樣的艱難確實魅惑。因為這種狀態(tài)下的作家其實是處于創(chuàng)作的高潮狀態(tài)。他們?nèi)鄙硇牡剡M入了自己的文字世界,與故事中的人物同生死共存亡,文內(nèi)世界和文外世界,合二為一。那些時刻,文字在作者的心野上開得燦爛輝煌,轟轟烈烈,燃燒了作家,控制甚至“摧毀”了作家。
這樣的“摧毀”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成全。但成全歸成全,寫作對生命的巨大消耗,是客觀存在的。
寫作更難面對的是另外一種“摧毀”。那就是遇到了瓶頸,無法正常思考,寫得艱難,寫不出來,不想寫。
比如王老師,我是經(jīng)常寫作的人,發(fā)表文章出版專著都算多,但我的狀態(tài)也并不穩(wěn)定。基本上,一年時間里,有一半的時間寫作狀態(tài)非常好,倚馬可待,洋洋灑灑,如坐春風,很有才女派頭。但總還有一半的時間,腦子就不太好用,構(gòu)思吃力,表達晦澀。甚至有大腦駑鈍的時刻,寫什么都艱苦。就這樣周而反復(fù),構(gòu)成了我的“寫作生活”。
其他作家大概也一樣,不可能永遠寫得順風順水。親愛的孩子,你知道夏七夕嗎,一個當紅的青春作家,跟韓寒一樣的。她高一的時候就從大學退學專事寫作,被業(yè)內(nèi)評價為“文風凜冽囂張,擅長刻畫青春的悲傷和荒涼,文字有震懾人心的魔力,人物感人肺腑,情節(jié)跌宕起伏,堪稱‘催淚彈’,幾乎每一部作品皆被讀者引為經(jīng)典?!?/p>
夏七夕就是這樣一個極具爆發(fā)力的青年作家,她平時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江湖兒女,不拘小節(jié);人生一世,盡情灑脫。但瀟灑如此的夏七夕,還是會經(jīng)常遇到“寫不出來”的時刻。她很坦白,說:
“其實,我是一個特別磨蹭的人,對寫作很倦怠……遇到‘瓶頸’時,會有甩掉鼠標的沖動……有一次,花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寫了一萬字的書稿,然后冒著傾盆暴雨直奔商場。在我看來,購物可以填補寫完稿件后的空虛……”
我能讀懂這些文字。為什么寫完后還會“空虛”呢?那是因為在寫作時耗盡了精力,整個人處在缺血的狀態(tài)。人便暫時變得虛弱,暫時成為了一具空殼。你看,哪怕是創(chuàng)作欲望極強烈的作家,也同樣被各種各樣的寫作倦怠折磨。
寫作名人如此,何況我們普通人!
親愛的孩子,因為從自己身上,從別人身上看到太多的關(guān)于寫作倦怠的故事,所以,我漸漸明白了一點:人并不是每一個時刻都愛寫作的,都能寫出文章的。偶爾的停頓,甚至較長時間的停頓本身就屬于寫作的一部分。自己寫不出來的時候,要善待自己;別人寫不出來的時候,要善待別人。
所以,你發(fā)現(xiàn)沒有,教你們這么長的時間了,其他的作業(yè),聽寫啊,摘抄啊,如果沒有交,老師是會催的。但作文沒有交,我?guī)缀鯖]有催要過。因為寫作是特殊的作業(yè),一個孩子寫不出來文章,不一定全是態(tài)度的問題,有可能是寫作倦怠的問題。就算不是寫作倦怠的問題,一個不按時交作文的孩子,也一定有他的難處和無能為力。老師現(xiàn)在的追求是:每一份寫作作業(yè),都出自本心,都來源于真正的寫作沖動,不是憋出來的,熬出來的,不是為了應(yīng)付我而寫作文,而是真正地需要表達,渴望記錄。就像王老師寫了那么多的班主任手記、教育手記,出了十幾本書,沒有一篇是領(lǐng)導要求交的,我這樣描繪自己的心情:
我敢自豪地說,對這些年班級生活的記述,是無功利的,是不僅僅靠毅力而更靠興趣和熱情來堅持的。我為孩子們留下的這一百萬字,每一個字都不是靠行政命令憋出來的壓出來的,而僅僅是因為這些年的生機盎然的班級生活不斷地溫暖著我,震撼著我,魅惑著我。這些文字,都是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連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它們居然也已經(jīng)成亂花漸欲迷人眼之勢了……——節(jié)選自《教育與幸福生活》自序
所以,孩子,還記得我們的第一節(jié)語文課,在講關(guān)于隨筆寫作要求的時候,老師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希望大家堅持,每一天都記點兒什么。但實在覺得不想記,你可以在那天只寫日期,然后注明:今天我實在不想寫。你不寫就是。聽這個要求的時候,你們哈哈大笑,覺得老師是在搞笑,是在吹牛。但其實,這是老師的心里話:鼓勵一個孩子每天寫點兒什么,是有意義的行為,但要求一個孩子每天必須寫作,那就成了暴君的行為。就連吃飯,現(xiàn)在國際上也有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流行,叫“輕斷食”,一個周,正常吃五天,兩天斷食,據(jù)說這樣對現(xiàn)代人的身體自我調(diào)節(jié)最好。吃飯如此,遑論寫作了。
所以,親愛的孩子,你可以大大方方地告訴老師“這段時間我實在寫不出來”,根據(jù)你一貫在寫作上的表現(xiàn),老師完全理解,完全接納,完全信任。你毋需愧疚,毋需掙扎。農(nóng)田都需要休養(yǎng)生息,寫作也是如此。老師愿意給你足夠多的時間,讓你給自己的寫作田野“休耕”。
那么休養(yǎng)生息的這段時間,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可以什么都不做。這段兒你根本不用想和寫過有關(guān)的事兒。就像吃一種冰激凌吃膩了,路過柜臺時看都不看這種冰激凌一眼。你一定要信任老師的信任,老師不是“放任”,是相信你休養(yǎng)生息后會重新找到寫作的感覺。你內(nèi)心更要有足夠的強大,當周圍的同學佳作頻繁的時候,你不要亂了陣腳,因為慌張又墜入自我懷疑的焦慮狀態(tài)。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寫作節(jié)奏,要等著屬于自己的“寫作時代”的到來。孩子,暫時放空自己,是為了某一天要重新出發(fā)的時候,能夠身心輕松,步履如飛。
如果愿意,把這段時間的注意力放在閱讀上。寫作倦怠的出現(xiàn),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前一段時間的寫作“掏空”了自己的“內(nèi)存”。內(nèi)存沒了,大腦管理寫作的那塊兒就只能“自動關(guān)機”了。內(nèi)存修復(fù)之后,它又“自動開機”了。所以,寫作倦怠期,要讓自己的身體,自己的思維好好度個假,鍛煉強身,閱讀養(yǎng)腦,經(jīng)典的電影話劇養(yǎng)心……寫作是靈性的事業(yè),生活中任何一件美好之事都可能喚醒點燃寫作的激情。所以,只要好好生活,用心珍愛和體會每一個時刻,那就是在為寫作做準備。哦,不僅是做準備,好的生活狀態(tài)本身就是好的寫作狀態(tài)的一部分呢。親愛的孩子,千萬不要以為拿著筆打開作文本才算“寫作”喲!
如果還愿意寫點兒什么,那么孩子,那就以最放松的狀態(tài)隨便寫點兒啥。除了大作文,除了隨筆,還有一種寫作叫“涂鴉”。點滴的心緒,瞬間的感悟,隨手記在手機的記事簿上,記在草稿本上,記在一張紙上,記在墻壁上……說不定哪一天,這些不成文之文就可能涓涓細流匯成文河文海呢。今天老師推薦給你的,也是同學們平時在隨筆本上的不太像作文,甚至不太像隨筆的“隨意之筆”,我挺愛這些小小片段,因為,我雖然知道寫作艱難,但我還是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慢慢超越這艱難,享受到自由為文的快樂。
寫作倦怠大概是不可以避免的,就如生命倦怠是必然一樣,但如果在倦怠期我們也寧靜自得,不患得患失,我們在“不能寫”的時候也依舊對寫作的未來和生活的未來充滿了自信,那么,我們才真正懂得了寫作,真正開始寫作了。
親愛的孩子,我們有寒假有暑假,有些地方還有春假,長大了有婚假產(chǎn)假年假……那王老師這兒,還有一種假,叫“寫作倦怠假”。我給你放假了,開開心心地休假去吧。下次見到老師的時候,抬起頭來,像以前那樣爽朗地笑。每一個笑容都是一篇好隨筆,就算你交作文了。而且,老師都給A加加,都給五星級評語喲!
親愛的孩子,我對你們充滿了信心,懂得這個“假期”的意義,懂得好好享受這個“假期”的孩子,在未來,也更會懂:
那種筆墨寫的文字固然能夠長久地保存,然而更重要的是那種刻骨銘心的咬牙堅持的歷練,是那種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與行為的體會……寫作,是一個長期廢寢忘食的過程,一個“面壁十年”的過程。細水長流,深刻思考,勤奮探究,一定能夠讓一位腳踏實地的寫作者“化蛹為蝶”、“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