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玩具時訓練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發(fā)布時間:2021-01-11 幼兒園玩具的教案 幼兒園玩的游戲 玩具的幼兒園教案關懷是把細膩的鑰匙一把堅實的大鎖鎖在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它瘦小的身子鉆進鎖孔,只輕輕一轉,大鎖就“啪”的一下打開了?!拔ㄓ嘘P懷,才能把自己變成一把細膩的鑰匙,進入別人的心中?!边@就是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而在我們幼兒教師,它的意義顯然更大。這么多年和孩子們在一起,我是深有感觸的。不要以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其實他們“人小鬼大”,敏感機靈著呢。你真心關心他們,對他們好,他們是知道的,也會回報給你的。反之,你凡事不細心觀察,粗暴處理,動輒大吼大叫,孩子們不但不敬重你,有時未免還適得其反,特別是那些有點調皮搗蛋的孩子
,你若不施以春風化雨般的關懷體貼,他們是不領情的,強制措施只能起一時之效。關懷,唯有關懷,才是百用百驗的良藥。例子也不必贅述,相信同行的姐妹們都有同感吧。
關懷是打開心靈的細膩的鑰匙!所以,請“關懷”,關懷孩子,關懷家人,關懷你身邊的人,關懷每一個需要關懷的人。它會讓你變得更加和善親切,它會讓你的工作如魚得水,它會讓你贏得人生,贏得關愛,沐浴幸福,享受快樂。
2胡鬧臺
小班的孩子真是能鬧,一點不守規(guī)矩。就出去倒了一下垃圾,回到活動室時,孩子們早沸沸揚揚起來:有的在地上爬、有的扔帽子、有的到處亂跑、有的交頭接耳、甚至還有的打起架來……看到我進來有的孩子收斂了許多,屋里也頓時安靜了許多,可還有幾個孩子根本就沒發(fā)現(xiàn)老師的出現(xiàn),還在盡情的“囂張”著,我隨即叫了一個小朋友的名字“天宇!”天宇沒有什么反應,我無奈地說:“天宇,你能不能安靜一會兒?”“我是胡鬧臺,嗨!哈!”我看到天宇的兩只小胳膊在舞動著,孩子們的目光也一下子都聚集到了他的身上,天宇這才停止了胡鬧,愣愣地看著我?!笆裁?,你是胡鬧臺?”我反問道?!笆堑?,媽媽說的?!甭牭竭@句話時我愣住了,這么小的孩子,媽媽怎么能這樣說他呢?
帶著疑惑,中午放學時我叫住了天宇的媽媽。首先我向她反映了上午發(fā)生的事情,當我說完后,天宇媽媽很平靜地笑了笑說:“是的,在家我是這么說他來著。這個孩子太能作了,沒有一時是老實的,我說他簡直就像胡鬧臺似的,弄得家里烏煙瘴氣,整天給他拾掇不上,真氣人!”是啊,天宇是個調皮、好動的孩子,但是家長的語言也有些過激,怎能給他下這樣的定語。他雖然那么頑皮,卻曉得“胡鬧臺”不是什么好東東,但是他沒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好玩是他的天性,只要能玩他不管別人對他的評價,他也不知里面的利害關系。可是,作為成年人,不要認為是小孩子,就可以對他們信口開河,總有一天他會理解這句話的輕重、好壞的;而我們作為老師,在平時的工作中,特別是在和孩子們的交往中,更應該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可能對孩子們今后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好的要發(fā)揚,不好的堅決杜絕,做到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
對于這些三、四歲的孩子們呢,他們好玩、好動是天性,我們要正確地加以教育、引導,逐步提高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安全、愉快的氛圍下快樂、健康地成長!
3在玩玩具時訓練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喜愛玩具,是孩子的天性??伤麄兺嫱婢邥r,總是由靜到動,從不說話到小聲嘀咕,然后大聲吵鬧。每當玩到亂哄哄的時候,我便不免大喊一聲:“別說話!”馬上,嚷嚷聲戛然而止。只不過安靜的時間簡直是太有限了,用不了一會兒,說話進行曲就依然下意識地再次演奏開了。[趣祝福 zfW152.cOm]
今天,我改變了想法。因為我發(fā)現(xiàn)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延伸讀
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
整理了了關于幼兒語言教育論文《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中班時期是孩子在幼兒園生活學習中各項能力發(fā)展和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此時的孩子不再像小班時那么怯懦,開始萌發(fā)與人交往的濃厚興趣,但在實際生活中又缺乏與同伴交往的技巧,因此彼此之間容易發(fā)生矛盾沖突。
通過對班上孩子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理解能力是影響他們交往水平的直接原因。于是在工作中我從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入手,讓孩子愛說、想說、會說,促進其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首先從培養(yǎng)自信心入手,因為孩子的自信心是直接影響他們學習的態(tài)度和學習的努力程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在工作中相信孩子能行,留給孩子較大的發(fā)揮空間,鼓勵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耐心傾聽他們不太連貫的解釋,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我為他們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對個別有語言障礙的孩子如結吧、咬字不清的幼兒,我總是主動和他接近并耐心聽完他的每一句話,對他的一點點進步大加鼓勵。
其次,在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培養(yǎng)和保護孩子的談話興趣,隨時調動孩子說話的積極性,讓他們談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如每周一早上,我會給孩子開辟一點時間,讓孩子說說他禮拜天遇到或做過的一些奇聞趣事,說到高興的地方,大家哈哈大笑,一片快樂的氣氛,從而讓孩子在別人良好的反映中體驗談話成功的樂趣。孩子在語言上的可塑性非常強,他們學習語言最直接的一個途徑就是模仿,模仿成人的交談,模仿故事中的藝術語言。于是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我注意規(guī)范自己的語言,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同時我把孩子當作一個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大人”來交流,平時盡量避免相同的話重復出現(xiàn),講故事時,只要不是很費解,我也不把它們翻譯成兒童語言,漸漸的孩子在平時的對話中會時不時迸出幾個故事中的精彩詞匯,如“奧特曼非常機智勇敢”“大雪紛紛揚揚”等,連我也對他們刮目相看。在平時的工作中我還注意給孩子提供語言鍛煉的機會,當班上廣播要通知什么事情時,我便請小朋友當小小廣播員仔細聆聽通知了什么,并完整地播報出來,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孩子仔細聆聽的習慣,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還進一步增強了語言訓練的興趣;在平時的茶余飯后,我們的小小故事會不再停留在單純的復述上,而是鼓勵孩子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去編出好聽的故事,這不但培養(yǎng)了孩子語言創(chuàng)造性,還提高了邏輯思維能力。
生活中的時時刻刻都是培養(yǎng)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好時機,只要我們善于引導,善于為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很容易被開發(fā)的。
在唱歌教學中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
語言教育研究表明,在活動中,要糅合多種幼兒發(fā)展因素,允許多種于幼兒語言及其他方面發(fā)展有關的符號系統(tǒng)的參與,從而促進幼兒在外界環(huán)境的刺激和強化作用下,積極地運用語言與人、物、交往,在生動活潑的操作實踐中動腦、動口、動手,成為主動探求的語言創(chuàng)造者?,F(xiàn)就對唱歌教學活動中如何發(fā)展幼兒語言談幾點嘗試:
一、唱歌教學前的觀察、討論。
大自然之神奇,生活之美好,給幼兒帶來無窮的樂趣和遐想,也為激勵幼兒用美的語言和動情的歌聲,去體現(xiàn)自然之美提供了條件。
在唱歌教學之前,應有意識地讓幼兒到大自然中去體驗,引導幼兒觀察、討論,發(fā)現(xiàn)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與景象,啟發(fā)幼兒用語言描繪美麗的景色。如教唱歌曲《秋天多么美》,在帶幼兒觀察秋天的田野后老師問:你看到了秋天什么美麗的景色?有的幼兒說:棉桃裂開了嘴,露出小白牙笑哈哈歡迎我們的到來;有的說:金黃的谷子笑彎了腰,紅薯拖起了綠秧秧;還有地說:高粱笑得紅了臉,黍子被風一吹,他們一起舞動著綠色的綢帶,一扭一擺的像是在跳豐收舞。接著,再讓幼兒欣賞配樂歌曲《秋天多么美》。這樣,不僅為唱歌教學奠定了基礎,激發(fā)了唱歌的欲望和興趣,同時更豐富了幼兒描繪秋天的語言。
二、唱歌時的講述
幼兒喜歡故事,在教唱歌曲后,讓幼兒根據(jù)歌詞進行豐富的幻想編講富有情節(jié)的小故事。比如:《教唱人人叫我好兒童》這首歌曲,可在示范演唱和教唱歌曲之后,讓幼兒根據(jù)歌詞編講故事:秋天,菜園里的青菜綠瑩瑩的,辣椒紅紅得像一盞盞小燈籠。爸爸在忙著鋤草,我看到青菜葉上有小蟲,就捉起蟲來,一只、兩只……我捉了許多小蟲。回到家,媽媽正在做飯,我就去提水。爸爸笑了,媽媽也笑了,都夸我是愛勞動的好孩子。這樣,幼兒通過講故事中曲折的情節(jié),生動的形象,加深了幼兒對歌曲的印象,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增強了唱歌的興趣。
三、唱歌后的評價
幼兒喜歡唱歌,所以唱歌后的氣氛仍然是很熱烈的。這時,要安排時間讓幼兒用語言出來,完善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例如:《幼兒園里好事多》這首歌曲,優(yōu)美的樂曲,通俗的歌詞,猶如一幅情景圖畫,深深感染著幼兒,這時教師讓幼兒說一說:歌曲中說了一件什么事?我們要學習什么?幼兒很快就編出一個“做好事不留名”的小故事,并且能講出:我們要學習解放軍叔叔熱愛集體,助人為樂的好品質……這樣,對幼兒來說,也是一次鍛煉和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的好時機。
總之,在唱歌教學活動中,教師在給幼兒提供潛在的語言材料時,應考慮幼兒的經(jīng)驗,即孩子知道什么熟悉什么;同時還應考慮幼兒的興趣,即幼兒喜歡什么關注什么。在正確的引導和啟發(fā)下,幼兒的語言,便在輕松、愉快的唱歌活動中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淺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
整理了了關于幼兒語言教育論文《淺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園教育的核心問題,因為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表現(xiàn)方式,人類的思維成果正是靠語言的幫助得以鞏固、發(fā)展和傳遞的。幼兒期是學習語言最敏感、最關鍵的時期,也是儲存詞匯最迅速的時期。因此,幼兒期語言的訓練值得重視,幼兒園語言教育工作刻不容緩。[媽咪愛嬰網(wǎng)教案頻道]
然而我們知道詞匯量的多少是直接影響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們作為幼教第一線的工作者,必須有意識、有目的地幫助幼兒積累和豐富詞匯。然而,在語言教學中,如何豐富幼兒的詞匯呢?怎樣使幼兒的語言訓練取得較好的效果呢?作為班主任,我一直都堅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積極與配班老師達成共識,同心協(xié)力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這幾年的幼教工作實踐中,我認為語言教育應從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這兩個方面入手。
一、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
語言的學習,除了跟幼兒的個體差異有關以外,與語言交往環(huán)境也有密切的關系。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可以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交往習慣。一旦在集體中形成了良好的語言學習、交往習慣,就能達到讓幼兒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目的。那如何創(chuàng)設這個語言環(huán)境呢?這有賴教師自己的言傳身教和榜樣示范的作用。在班集體中我一直堅持使用普通話與幼兒交談,從小班開始,我就堅持這種做法,給幼兒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不僅這樣,還利用個別優(yōu)勢,積極鼓勵班上一些口語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以少帶多、以強帶弱,并利用幼兒喜歡的游戲進行語言練習,如:開火車、捉迷藏、辦家家等游戲活動。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進行交談。在課外,我也不放棄任何一個語言學習的機會,在晨間活動、飯前飯后、戶外活動、甚至幼兒離園的時候,我都堅持使用普通話與幼兒交談,從幼兒剛入園到畢業(yè),在這種良好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里,經(jīng)過一個長期、有效的學習過程,不斷地得到熏陶,使幼兒真正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二、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應考慮到從豐富幼兒的詞匯量和鼓勵幼兒說完整話這兩方面進行:
(1)豐富幼兒的詞匯量。因為詞匯量的豐富與否,直接影響幼兒口語表達的能力強弱。然而,幼兒詞匯量的積累,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而是在幼兒在長期的語言學習中,周而復始地學習與運用的過程豐富、積累起來的。它根本就沒有捷徑可言,完全依靠教師在語言教學中,與幼兒一起成長,一點一滴地積累和鞏固。
因此,平時我很重視幼兒詞匯量的積累,不僅在各科教學中豐富幼兒的詞匯,還把幼兒要掌握的詞匯進行歸類:名詞、形容詞、動詞、量詞等,在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地進行滲透。例如:在《小雞在哪里》故事里的幾個動詞:小花雞蹲在盆子里,小黃雞鉆在椅子下,小黑雞站在石頭上,小白雞躲在樹后面。在講述故事過程中,我就請四名幼兒分別做蹲、站、鉆、躲的動作,使幼兒初步理解這幾個動詞的含義,然后又通過游戲的方法,將“蹲、站、鉆、躲”進行消化。又如在《會爆炸的蘋果》的故事中,學習:“勤勞的”小豬、“狡猾的”狐貍這兩個形容詞,在幼兒理解詞義后,我利用舉一反三的方法,引導幼兒動腦筋,嘗試運用這兩個形容詞去講述:勤勞的…… ;狡猾的……。就是這樣日積月累,幼兒的詞匯量不斷增多,口語表達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
(2)鼓勵幼兒說完整話。幼兒不僅需要掌握許多詞匯,還要學習運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從完整地說一句話到連貫地說一段話,逐步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如何引導幼兒說完整話呢?這關系到教師本身的語言教學習慣,假如教師本身上課時就不注意對幼兒提出說完整話的要求,幼兒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是運用簡短的詞表達自己的意愿,一旦形成習慣,就不利于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因此,我非常重視對幼兒提出說完整話的要求,從小班開始,堅持要求鼓勵幼兒學說完整話。幼兒在回答問題、表述自己的意愿的時候,我總是耐心地引導他們,“請你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講述,好嗎?”對于口語表達能力較差的幼兒,他們總是斷斷續(xù)續(xù)地講,有時根本就不能表達清楚,于是,我就利用一些游戲來耐心引導他們說完整話,如:在角色游戲《愛心醫(yī)院》和《百貨商場》利用具體地問題引導幼兒的思維,“請問你要買什么?”“我要買……”,“請問你哪里不舒服?”“我肚子痛……”等等。就這樣,幼兒在說完整話的基礎上,不斷得到鍛煉,口語表達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了。
我還經(jīng)常利用一些復述故事、仿編詩歌,如《小貓釣魚》《小猴賣圈》《三只蝴蝶》《云彩和風兒》《梳子》等等,在這些有趣的故事里,首先讓幼兒理解故事里面的重點詞、重點句,然后表達自己的意愿。如在《小貓釣魚》的故事中,我和小朋友一起討論,講述:小貓釣魚三心二意,一會兒捉蝴蝶,一會兒捉蜻蜓,結果一條魚也沒釣到。接著我就要求幼兒說說自己有沒有類似的事情,有的孩子能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并進行講述。“上課時,我三心二意,一會兒摸摸這,一會兒看看那,結果什么也不會?!边@樣練習,對幼兒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有很大幫助。
另外,還利用創(chuàng)編詩歌的方法,讓幼兒把話說得更加連貫、流暢。如仿編詩歌《云彩和風兒》、《梳子》,通過欣賞優(yōu)美的詩歌,幼兒對詩歌產生了興趣,我抓住幼兒這一學習的契機,引導幼兒初步學會按詩歌的格式,創(chuàng)編自己想到的云彩的樣子。如,有些幼兒編到:天上的風兒真能干,天上的云彩真有趣。風兒吹呀吹,云彩變成一只小蝴蝶,蝴蝶飛呀飛,飛到花叢中找朋友;吹呀吹,云彩變成小青蛙,小青蛙呱呱叫,想要捉害蟲;吹呀吹,云彩變成一只大象,大象正在河里高興地洗澡?!?/p>
以上是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當然,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從更多方面去做,這就要靠教師不斷地在教學中去發(fā)現(xiàn)、去總結。
2020區(qū)域活動時在玩具區(qū)
12月24日,區(qū)域活動時在玩具區(qū),舜舜大聲的叫道:“老師,胡毅涵搶我這個?!蔽已曌哌^去,看到胡毅涵正在和舜舜爭奪玩具區(qū)的小吊車。我走過去坐在他和胡毅涵中間,輕輕的摸了摸舜舜的頭,問:“發(fā)生什么事了?”(冷靜的接近,阻止傷害性行為)舜舜看著我說:“胡毅涵搶我的吊車。”他說話的時候似乎要哭了,于是我摸摸他的背,說:“老師知道你現(xiàn)在很難過?!彼c點頭,我有對胡毅涵說:“涵涵,舜舜現(xiàn)在很難過?!钡呛愫]有什么反應,我又對舜舜說:“你說說看,你為什么難過呀?”舜舜又指著胡毅涵說說:“他搶我的吊車?!闭f完,他哽咽了一下。(認可幼兒的感情)我聞到:“胡毅涵,你為什么搶他的吊車?。俊焙愫f:“我也想玩,我最喜歡玩小吊車,我家里沒有?!保ㄊ占畔ⅲ┪覍λf:“原來你也喜歡玩吊車啊,可是你的家里沒有吊車?!庇谑俏矣謱λ此凑f:“原來胡毅涵他也很想玩小吊車呢,他家里沒有這樣的吊車?!保ㄖ貜蛦栴})“那你們倆認為我們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那我玩好了再給他玩一下好了。”舜舜臉上已經(jīng)沒有了一開始委屈的哭臉。“涵涵,這樣好嗎?等舜舜玩好了讓他把吊車給你一起玩?”胡毅涵想了一下,點點頭說:“好吧?!保▽ふ医鉀Q方法)我接著說道:“你們已經(jīng)解決了這個問題,那涵涵你現(xiàn)在是先去玩別的玩具,還是在旁邊看舜舜玩,或者和他一起玩呢?”“我要看著他玩?!焙f,玩了一會,舜舜就把手里的小吊車給涵涵玩了。(準備給予進一步支持)
玩大型玩具時的孩子(玩滑滑梯)
小豫是我們班比較特殊的一個孩子,他喜歡一個人玩游戲,這天我們玩滑滑梯,孩子都非常的高興,非常興奮的開始了游戲,但是小豫卻不敢爬上去,只是在滑滑梯的附近轉圈。我覺得他也想很玩,但是不敢玩。
于是我走過去扶著他去玩,他勉強的爬了上去,從一個小滑滑梯上滑下來,下來后小豫露出了非常開心的笑容,同時自己又開始了第二次的嘗試,這次他沒有從小的滑梯上下來,慢慢的走到了大滑梯旁邊,但是走到大滑梯邊上時,他卻不敢滑下來了,坐在那里不動了。后面的小朋友的路也被堵住了,大家在通道中擠來擠去的,我提醒幼兒從小豫的旁邊繞過去,從彎彎的滑梯上滑下來。同時我在一旁鼓勵小豫,希望他能勇敢的滑下來。但是最后失敗了,小豫坐在滑梯口不敢動了,我爬上去把他扶下來。
孩子想玩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凡事都要慢慢來,循序漸進的進行,小豫對自己缺乏自信心,大滑梯的高度較大,所以對小豫來說比較“恐怖”,可以先引導他多玩玩小滑梯,熟悉了之后再加大難度,進行大滑梯的游戲。
之后小豫又開始玩小滑梯,這次滑下來的時候,他的衣服和扶手摩擦后產生了靜電,這小小的靜電又嚇壞了小豫。不管我怎么安慰他,他都不愿意再接近滑滑梯了。小豫比較膽小,需要鼓勵,更需要鍛煉。
孩子在家的時候什么事都是爺爺包辦代替的,因此缺乏自理能力,也受不了任何的挫折,遇到困難后往往只選擇退縮。在平時的活動中老師應該有意識的引導孩子養(yǎng)成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從小事做起,例如:洗手時,請孩子不害怕冷,愿意伸手去洗,能夠自己把袖子拉起來等;午睡時能自己學習穿脫衣服、鞋子等;能積極主動的參加體育活動,愿意跟大家一起玩游戲。
在家時也請爺爺逐漸放手,給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讓小手能夠得到充分的鍛煉。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畫筆、橡皮泥等,這樣孩子在家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練習搓圓、搓長等,通過游戲的形式來鍛煉孩子的小手,并及時的鼓勵和表揚孩子,讓他體驗到成就感,從而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戶外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表現(xiàn),不僅能反應孩子的內心,也反應了孩子現(xiàn)有的能力,我們應仔細觀察,從而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如何在數(shù)學活動中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
現(xiàn)代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不斷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美國的心理學家戴維斯說過:“數(shù)學學習是思維的過程,與其說數(shù)學是一種動作,不如說它更是一種思維?!睌?shù)學思維過程指的是獲取數(shù)學知識和解決數(shù)學問題中抽象概括和推理的過程,需要操作活動來完成。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學習,在擺弄物體的過程中獲得經(jīng)驗、知識、技能以及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在操作活動中語言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語言與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語言在思維活動中的主要職能是參與形成思維,沒有語言,思維無法進行,而思維活動的成果必須用語言表達出來。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是同步進行的,幼兒掌握語言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發(fā)展的過程,而思維的發(fā)展又促進語言構思能力、邏輯性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幼兒園的數(shù)活動,對人的智力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但一直以來,它給人的感覺是比較枯燥的、抽象的。在教學活動中也經(jīng)常是教師傳達、幼兒接收的形式,真正孩子理解、懂得了多少,都不得而知。一旦回到日常的生活中,許多孩子又不知是怎么回事。在聆聽和觀摩徐苗郎老師導學班的活動以后,在經(jīng)過自己實踐以后,我發(fā)現(xiàn):在數(shù)活動的正式和非正式活動中,我們的孩子在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缺少語言這個橋梁。因為他們不會說、不愿說、不肯說,造成了在數(shù)活動經(jīng)驗積累上的困難和在語言表達能力上的不完整性。
在學前教育機構中進行的幼兒數(shù)教育活動,一是為了滿足幼兒發(fā)展之需要,從內在動機上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學習的興趣。同時是為了幼兒從偶發(fā)的、自然的、個體化的一些認數(shù)學算活動逐漸轉入循序漸進的,有教師指導的、同伴相互交流的、有目的有意識的學習活動,從而不斷激發(fā)與培養(yǎng)他們對數(shù)學習的興趣,完成數(shù)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打好理性思維的基礎,使數(shù)教育成為幼兒素質啟蒙整體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的發(fā)展。
按照皮亞杰所揭示的“兒童的數(shù)理邏輯知識不是來源于物體本身,而是來源于物體的操作和他動作的內化”數(shù)學教育思想,使數(shù)教育從教師的“教”為主轉向幼兒的“動”為主,但也不放棄傳統(tǒng)數(shù)教育中積累的好的教學經(jīng)驗。因此,我們通過正式與非正式的形式來開展數(shù)活動,并初步嘗試在正式與非正式的數(shù)活動中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在非正式的數(shù)活動中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數(shù)教育的非正式活動是指幼兒受內在需要的驅動,在一定環(huán)境及自然狀態(tài)下,自發(fā)自主進行的學數(shù)活動。教師為幼兒提供學具、玩具,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自愿、自由地進行活動。
在《學前教育綱要》中指出“幼兒的語言是通過在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運用而發(fā)展起來的,單靠教師直接的“教”是難以掌握的。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進行交往”。而數(shù)的非正式活動正是通過一個比較寬松、自然的環(huán)境,讓幼兒在貼近生活的狀態(tài)下,自發(fā)自主地運用語言進行學習、交往的過程。
1、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讓幼兒敢說。
許多剛入園的孩子都較膽小,羞于在眾人面前表現(xiàn),對周圍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情緒不穩(wěn)定、缺乏安全感等,導致有些幼兒變得“沉默寡言”或一個人自言自語,這時教師應善于發(fā)現(xiàn),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寬松和諧的語言環(huán)境是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基本前提,是調動幼兒有話敢說的內部動機和必要條件。它體現(xiàn)了教師與幼兒關系上的平等,體現(xiàn)了教師對幼兒人格的尊重,這樣才能使幼兒有話敢說,有話愿說。而非正式活動正是給了每個孩子這樣一個空間。
在非正式的活動中,每個孩子都可以尋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在這樣一個寬松、自由的空間里,孩子們可以大膽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如:我班的楊文超小朋友,是一個平時少言寡語的孩子。每次他拿了材料以后,就選擇在活動室的一角玩,而且都能較快地根據(jù)材料的意思完成操作,有時他也會自己輕聲地說說玩的過程。為了讓他能更大膽地說,我就經(jīng)常有意地靠近他,鼓勵他去講一講,對他的點滴進步給予及時地表揚,多給他們一個笑容、一個撫摸、都將成為讓幼兒說話的一把金鑰匙。因為非正式活動中沒有外在的壓力,幾次下來,他慢慢地會主動地跟我說。于是,我又讓他試著說給旁邊的同伴聽,幾周下來,我發(fā)現(xiàn)原來他并不是個不愛說話的孩子,只是一直以來不敢說。
在多種情境中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
在多種情境中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3~6歲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至關重要?!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要求:教師要創(chuàng)造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因此,我嘗試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豐富多彩的情境,激發(fā)幼兒語言表達的愿望和興趣,使幼兒想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在愉悅的情境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一、創(chuàng)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幼兒自由表達
(一)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
在主題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對自己參與布置的環(huán)境有著特殊的感情,更樂意參與互動。于是,我結合主題活動的實施,在布置室內墻面時添加了與主題相關的場景,讓幼兒置身于主題情境中,產生自由表達的愿望。如在主題活動“有用的植物”中,我和幼兒一起將教室布置成一個“植物園”,幼兒用撿來的樹葉做成窗簾、鋪成小路,用樹葉拼貼畫裝飾墻面等。他們興奮地向同伴、家長介紹:“我把樹葉變成了美麗的小船,讓小螞蟻躺在上面過河?!薄皹淙~從樹上飄落下來,連成了一條軟綿綿的小路?!庇秩?,幼兒參觀果園后,我請幼兒將自己畫的果園張貼在墻上,當這些作品呈現(xiàn)在幼兒眼前時,他們會不由自主地向同伴介紹:“這是我畫的彎彎曲曲的路,一直通到果園里?!薄斑@是我畫的蘋果樹,紅紅的是蘋果?!薄拔耶嫷氖寝r民伯伯拿著籃子,爬在梯子上摘果子,這是他臉上的汗?!痹谧杂?、愉快的描述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升,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真正激發(fā)了幼兒的表達愿望。
(二)設置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是指教師為了引發(fā)幼兒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不斷拓展幼兒的表達內容,從而有目的、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的情境。如在“春夏秋冬”主題活動中,我組織幼兒到大自然中尋找風爺爺:“請你們去找一找風在哪里,再仔細看一看風吹到了哪里,在干什么?”幼兒說:“風吹到了大樹上,把樹枝吹得搖搖擺擺,好像在跟我們招手?!薄帮L吹到了紅旗上,紅旗被吹得飄起來了?!薄帮L吹到了我家的風鈴,風鈴叮叮當當?shù)爻琛!薄帮L吹到了衣服上,衣服被吹干了?!表樦變旱幕卮?,教師繼續(xù)追問:“風除了能吹動物體,還能幫助我們做些什么事?”幼兒爭著說:“媽媽給我洗頭發(fā),濕濕的頭發(fā)被風吹一吹就變干了。”“有了風,風箏才能飛得高?!薄疤鞜釙r,有風吹來會感到全身涼快?!痹诮處煹囊龑?,幼兒想出了風的很多作用,拓展了知識經(jīng)驗,思維更加敏捷,語言表達更加流暢。
(三)豐富個別化語言學習情境
在個別化語言學習活動中,我除了為幼兒準備各種用來講述的圖片、有趣的圖書、自制小圖書等材料外,還布置了立體的小山、小樹林、小池塘、草地等場景,在“空中”懸掛“小鳥”“白云”,使語言區(qū)呈現(xiàn)出立體效果的景觀圖,拓展幼兒的講述空間。這些情境創(chuàng)設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很多平時不愿主動表達的幼兒也喜歡到這里看看、講講。一次,一向沉默寡言的純純拿了一張小鳥圖片放在山上,又在卡片中挑了一張青蛙圖片擺在山腳下,輕輕地說:“有一只青蛙覺得水里不好玩,就爬上岸,來到一座山下,被山上的小鳥看見了……”旁邊的杰杰聽到后說:“不對,小鳥應該在天空中或樹上?!奔兗兎瘩g道:“小鳥會飛,它什么地方都可以去。”“那小青蛙走了那么多路會累死的。”“我這是在編故事呀。”其他幼兒聽了他們的對話,覺得很有趣,開始議論起來:“對,只要故事好聽就可以了。”“可有的小動物離開了自己生活的地方會死的。”“青蛙可以在地上生活的。”大家聽了覺得有道理,純純和幾名幼兒又將圖片重新擺放,故事又有了新的情節(jié):小雞坐在小鳥的背上在天空中飛,小松鼠騎著小魚在水里游,幾只螞蟻住在老虎的耳朵里……他們看著自己的杰作高興地拍著手,純純興奮地向同伴介紹自己創(chuàng)編的故事。在這樣的情境中,幼兒愉快地講述、交流,感受著學習的快樂,避免了機械單調的言語練習,想象力和認知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
巧設語言角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
語言是人類最主要的交際工具,人類表達思想、傳遞感情、交換信息都離不開語言。2~6歲正是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語文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因此,要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必須為其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自由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
語言能力包括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三個方面。我園地處邊遠的少數(shù)民族自治縣,幼兒語言發(fā)展相對緩慢,特別是表達能力。在表達能力發(fā)展中存在“語言組織能力差,講話聲音小,表現(xiàn)能力弱且不敢、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問題,這些問題僅靠平時的語言教學是解決不了的。為此,我選擇了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作為切入點,巧妙地運用語言角引導幼兒學習,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語言角的創(chuàng)設
語言角不同于圖書角,圖書角是單一的只供幼兒閱讀的活動角,而語言角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能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綜合性活動角?!毒V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各個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lián)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因此,在創(chuàng)設語言角時我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針對幼兒的興趣及學習能力,把幼兒喜愛的手工、表演及游戲等內容融入其中,并在語言角設置了以下物品:
1.書刊:完整的幼兒讀物;
2.表演物:木偶、指偶等各種玩偶,動物頭飾;
3.手工用品:小剪手、膠水、水彩筆,廢舊零散的兒童畫刊、舊掛歷;
4.其他:錄音機、錄音帶(故事、兒歌等)、空磁帶、磁性教具。
二、語言角的應用
(一)開放語言角
以往設置的活動角,只限于活動室內的某一角落,而且強調幼兒必須在規(guī)定范圍內使用這個活動角。而語言角則是開放的,并從空間、時間、對象三個方面開放。
1.開放語言角的空間,指不把幼兒局限在一個角落,而是可以到處“客串”,開放空間的要求是幼兒必須在自己結束活動時把從語言角中帶出的物品放回原位。
2.開放語言角的時間,指不把幼兒局限于某一時間內,應該根據(jù)幼兒的興趣愛好及需要把時間放寬,可以是課間也可以是離園后的一切時間。
3.開放語言角的對象,指不把進入語言角活動的對象限定在幼兒身上,應根據(jù)需要,對教師及家長同時開放語言角。
例如:一個幼兒想把自己創(chuàng)編的故事講給父母聽,而他要借助木偶進行表演,教師應支持他把木偶帶回家,第二天再把木偶帶回幼兒園,并要求家長記錄幼兒講述內容。
(二)正確把握教師在語言角中的角色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是多重的,應根據(jù)教育需要進行角色定位與轉換。教師在語言角中既是組織者、指導者,又是參與者。多重角色對教師提出了高要求,即:要有敏銳的
觀察力,通過對幼兒及活動的觀察與分析,對自己進行角色定位。
例如:我班幼兒嬌嬌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女孩,一次嬌嬌正在語言角給小朋友上“數(shù)學課”,我就以一個小朋友的身份加入其中,嬌嬌則以一個“小老師”的身份與我交流,正是對嬌嬌性格的正確把握,讓我成為這個活動的參與者,且不影響嬌嬌的“正常教學”。
從這個事例中,我覺得教師的角色定位與轉換尤為關鍵。無論教師以哪種角色介入幼兒的活動,都必須充分考慮到教師的介入不應該給幼兒造成壓力,而應帶給幼兒一種動力,促進幼兒發(fā)展。
三、語言角的作用
《綱要》指出:“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jīng)驗,提供促進語言發(fā)展的條件?!闭Z言角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富有趣味性、游戲性、互動性、實踐性的發(fā)展空間。教師引導幼兒有效運用語言角的各種物品,讓幼兒在娛樂中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
(一)通過復述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在語言角中擺放幼兒熟悉、喜歡的圖書及故事錄音,如:《白雪公主》、《拇指姑娘》、《青蛙王子》等,通過反復聽與看,幼兒在復述故事時大多使用原文語句,在表達過程中,能用完整的句子連貫講出故事內容。復述故事不僅能讓幼兒說完整的話,還能讓幼兒感受其中優(yōu)美的詞句。例如:《白雪公主》中,幼兒通過看圖書及聽故事錄音,不但能用原文中的句子完整地講述故事,還能用不同的語句和語氣表現(xiàn)公主溫柔大方的美麗形象及王后心狠手辣的惡毒形象。
(二)通過游戲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游戲對幼兒掌握語言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不能指望進行大量說教來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關鍵在于使其有機會以各種方式練習說話,游戲就為幼兒語言的實踐提供了機會,幼兒在游戲中可以運用已經(jīng)掌握的簡單句,把它們結合起來,以便表達更為復雜的意思。